信息系统设计分析题目

2024-08-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信息系统设计分析题目

信息系统设计分析题目 篇1

1.设计过程原则上要求分组进行,每组一个题目(各组自定)。每组最多不超过5人,组内不同的学生可分工不同,内容不能完全雷同。

2.上机要求完成本小组所选系统的数据流图、结构图、实体联系图、顺序图和系统界面等工作(共5个实验内容);课程报告要求完成相关文档的编写,每组一个系统,每人一个文档,不能相同。(文档有模板)

3.实验报告和课程报告在第16周周三之前交上来,周四56节在上课教室就报告内容进行单独辅导,报告修改后在第17周周末前上交,作为最终成绩的评定依据。

4.分析与设计题目示例:(各组可以自选题目,功能自定。也可以自选另外的系统)

题目一 “教务管理系统之子系统——系内课程安排” 1.系统简介

每学期的期中,学院教务处分别向各个系发出下学期的教学计划,包括课程名、课时、班级类别(本科、专科、高职)、班号等;系教学主管人员根据教学任务和要求给出各课程的相关限制(如:任课教师职称、和班数、最高周学时数等);任课教师自报本人授课计划,经所在教研室协调确认,将教学计划上交系主管教学计划的主任,批准后上报学院教务处,最终有教务处给出下学期全系教师的教学任务书。

假设上述排课过程全部为人工操作,现要求改造为能利用计算机实现的自动处理过程。1.

限定条件

(1)每位教师的主讲门数不超过2门/学期:讲师以下职称的教师不能承担系定主课的主讲任务。(2)系级干部的主讲课时不能超过4学时/周。

(3)本学期出现严重教学事故的教师不能承担下学期的主讲任务。

(4)本系统的输入项至少应包含3个:教务处布置的教学计划、系教师自报的讲课计划和系定的有关讲课限制条件。(5)本系统的输出项至少应包含2个:教务处最终下达的全系教师教学任务书和系各教学班一学期的课程表(可不包含上课地点)。

题目

二、“学校教材订购系统”

1、系统简介

本系统可细化为两个子系统:销售系统和采购系统

销售系统的工作过程为:首先由教师或学生提交购书单,经教材发行人员审核是有效购书单后,开发票、登记并返给教师或学生领书单,教师或学生即可去书库领书。

采购系统的主要工作过程为:若是脱销教材,则登记缺书,发缺书单给书库采购人员;一旦新书入库后,即发进书通知给教材发行人员

以上的功能要求在计算机上实现。

2、技术要求和限制条件

(1)当书库中的各种书籍数量发生变化(包括领书和进书时),都应修改相关的书库记录,如库存表或进/出库表。(2)在实现上述销售和采购的工作过程时,需考虑有关单据的合法性验证(3)系统的外部项至少包含三个:教师、学生和教材工作人员。

(4)系统的相关数据存储至少包含6个:购书表、库存表、缺书登记表、待购教材表、进/出库表。

题目

三、“机票预订系统”

1、系统简介

航空公司为给旅客乘机提供方便,需开发一机票预定系统。各旅行社把预定机票的旅客信息(姓名、性别、工作单位、身份证号码、旅行时间、旅行目的地等)输入到该系统,系统为旅客安排航班。当旅客交付了预定金后,系统印出取票通知和帐单给旅客,旅客在飞机起飞的前一天凭取票通知和帐单交款取票,系统核对无误即印出机票给旅客。此外航空公司为随时掌握各航向飞机的乘载情况,需定期进行查询统计,以便适当调整。

2、技术要求及限定条件

(1)在分析系统功能时要考虑有关证件的合法性验证(如身份证、取票通知、交款发票等)。(2)对于本系统还应补充以下功能:(1)

旅客延误了取票时间的处理(2)

班机取消后的处理

(3)

旅客临时更改机票班次的处理

(3)

系统的外部项至少包含三个:旅客、旅行社和航空公司。

题目四:“学校内部工资管理系统”

1、系统简介

假设学校共有教职工约1000人,10个行政部门和8个系部。每个月20日前各部门(包括系、部)要将出勤情况上报人事处,23日前人事处将出勤工资、奖金及扣款清单送财务处。财务处于每月月底将教职工的工资表做好并将数据送银行。每月初(3日前)将工资条发给各单位。若有员工调入、调出、校内调动、离退休等数据变化,则由人事处通知相关部门和财务处。

2、技术要求及限定条件

(1)

本系统的数据存储至少包含:工资表、部门汇总表、扣税款表、银行发放表(2)

除人事处、财务处外,其他只能部门和系部名称可简化,如系1,系2„..等(3)

工资、奖金、扣款细节可由学生自定

题目

五、“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

1、系统简介

每学年要对实验室设备使用情况进行统计、更新,其中:

(1)

对于已彻底损坏的作报废处理,同时详细记录有关信息。

(2)

对于有严重问题(故障)的要即使修理,并记录修理日期、设备名、修理厂家、修理费、责任人等。

(3)

对于急需但又缺少的设备需以“申请表”的形式送交上级领导请求批准购买。新设备购入后要立即进行设备登记(包括类别、设备名、型号、规格、单价、数量、购置日期、生产厂家、购买人等),同时更新申请表的内容。

(4)

随时对现有设备及其修理、报废情况进行统计、查询,要求能够按类别和时间段(某日期之前)查询。

2、技术要求及限定条件

(1)

所有工作由专门人员负责完成,其他人不得任意使用。(2)

每件设备在作入库登记时均由系统按类别自动顺序编号,形成设备号;设备报废时要及时修改相应的设备记录,且有领导认可。

(3)

本系统的数据存储至少应包含:设备记录、修理记录、报废记录、购买申请。

(4)

本系统的输入项至少包含:新设备信息、修理信息、申请购买信息、报废信息、具体查询统计要求。本系统的输出项至少包含:设备购买申请表、修理/报废注销/设备资金统计表。

题目

六、分房管理系统

某大学拟开发一个计算机分房管理系统,要求系统具有分房、调房、退房和咨询统计等功能。房产科把用户申请表输入系统后,系统首先检查申请表是否合理,对不合法申请表拒绝接受;对合法表根据类型进行处理。

分房申请,根据申请者情况(年龄、工龄、职称、职务、家庭人口等)计算其分数,高于阀值的进行排队。分房时,读空房文件,把好房优先分给排在分房队列前面的人,并将房屋信息与申请者一起写入住房文件中。

若为退房申请,从住房文件中删除有关信息,并将房屋信息计入空房文件。若是调房申请,根据申请者情况计算分数,并进行以上退房和分房处理。系统可进行房屋信息维护(输入、删除、排序),以及各种住房信息统计、查询、打印等。

题目七 基金管理系统

为实现政务公开,某省拟采用网上自然基金申报和审批,需开发一套包括基金申报(使用说明、文档提交、申报情况查询)、基金信息公告(基金公告、基金新闻、最新立项)、网上审批与鉴定(专家定量网上审批、项目鉴定)、基金项目管理(发布申报计划、批复申请、查询申请项目等)与推荐优秀基金项目等功能的办公网站。

要求具有基金申报管理(申报文档提交,申报情况查询等),信息公告维护(增加,撤除和修改等),审批流程管理(管理员可指定审批流程,对需执行审批的专家显示审批流程,进行审批提示),项目鉴定管理(管理员可指定鉴定流程,对需执行鉴定的专家显示审批流程,进行鉴定提示)等功能。

题目八 汽车俱乐部管理系统

为实现汽车俱乐部行业信息的规范化管理,某软件开发商要求开发一汽车俱乐部管理系统,面向俱乐部工作人员进行会员信息的管理。主要功能包括:用户(俱乐部工作人员)身份验证和用户权限组织;提醒服务(提醒各种该执行的车务活动);会员管理(会员信息、会员费收缴记录录入,查询,修改);车务管理(新车上牌代办,保险代办,验证代办,落户代办等);救援服务(呼救记录,救援情况记录以及救援车辆管理);旅行服务(旅行信息记录、修改、查询);统计报表、图表(所有当日、当月、当年向会员提供的各种服务信息及其收费的详细情况列表及汇总);系统管理(设置提醒提前日期,用户管理等);俱乐部管理(俱乐部部门、工作人员、救援车辆管理);系统帮助。

题目

九、学生学籍管理系统 功能说明

本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分为学生信息管理、学生成绩管理、考试管理和用户管理四个功能模块。

(1)学生信息管理模块主要是对学生信息(如学号、姓名、性别、家庭住址等)进行管理。本模块又分为三个子模块:

◇学生信息录入 ◇学生信息查询

◇学生信息修改/删除

其中,学生信息查询不需登录即可使用,信息录入和修改/删除模块则需要先登录后才能使用。(2)学生成绩管理模块主要是对学生成绩进行管理。本模块又分为五个子模块: ◇学生成绩录入 ◇学生成绩查询

◇学生成绩修改/删除 ◇计算总分与排名 ◇目标分管理

其中,学生成绩查询不需登录即可使用,其他模块则需要先登录后才能使用。(3)考试管理模块主要对考试进行如下管理: ◇添加新考试

◇对已有的考试信息进行修改/删除 ◇对考试科目进行添加/删除

本模块需要先登录后才能使用。

(4)用户管理模块主要对使用本系统的用户进行如下管理: ◇添加新用户

◇对已有的用户进行更改用户名、密码和权限(管理员或普通用户)等操作 ◇删除用户

本模块只有管理员才能使用,普通用户不能进入。

《软件工程》实验设计报告

题目: 院(系):

年级专业:

学生姓名:

(报告正文部分):注:以下所列内容仅供参考,各小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要求:正文部分一律用小四号字,宋体,1.5倍行距。一级大标题靠左,加粗。二级大标题靠左,不加粗。)报告的内容如下:

1.课程设计概述(注意:此处是描述设计系统的目的、任务、项目要求、开发环境等,而不是待分析设计系统的目的、任务„„。)2.开发阶段任务及角色分工

3.阶段产品(对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实现和测试、系统运行各阶段应该产生的产品的描述)3.1 可行性分析(完成人:×××、×××)3.2 需求分析(完成人:×××、×××)3.3 概要设计(完成人:×××、×××)3.4 详细设计(完成人:×××、×××)„„

注:每部分的内容要清楚标明完成者的姓名,多人共同完成的排名分先后

5.总结

5.1小组总结(对完成结果的分析和总结)

信息系统设计分析题目 篇2

现代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 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础。普遍的守信行为是市场交易能够持续进行并不断扩大、经济能够持续运转并稳步发展的必要前提。社会信用问题已成为完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所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针对信用信息系统的特性, 给出了信用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案和思路。

1 系统建设的目标与原则

(1) 制定信用信息技术标准和规范。制定信用信息技术标准和规范, 是实现信用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和服务的基础性工作。一是要制定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指标体系;二是要制定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指标接口规范;三是要制定企业和个人信用报告的标准格式。

(2) 建成3个信用数据库。一是以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为基础, 以信贷服务为重点, 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二是以工商部门的“金信工程”为依托, 以市场监管为重点, 建立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三是建立和完善公民基本信息数据库。通过三个数据库, 提供企业和个人身份识别、信用信息查询和服务、以及部门间监管信息共享。

(3) 建成信用信息数据交换平台。以省政府经济研究信息中心承建的电子政务技术平台为依托, 搭建信用信息数据交换平台, 实现各部门信用信息数据向3个基本数据库的发送和共享查询的数据传递功能。

(4) 实现信用信息的归集和更新。在各部门清理历史数据的基础上, 按3个基本数据库的要求, 对数据进行加载, 并按要求定期更新和维护。

信用信息系统在建设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 系统性原则。系统是作为统一整体而存在的, 因此要从整个系统的角度进行考虑。系统的代码要统一, 设计规范要标准, 传递语言要一致, 对系统的数据采集要做到数出一处、全局采用, 使一次输入得到多次利用。

(2) 标准化原则。信用信息的采集、加工、传输过程要符合国家标准;同时, 在信用信息系统功能和产品的开发上, 要制定统一的规范标准。

(3) 灵活性原则。要求系统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 以保持系统长久的生命力。为此, 系统应具有较好的开放性和结构的扩展性, 在系统设计中应尽量采用模块化结构, 提高各模块的独立性, 尽可能减少模块间的数据藕合, 使各子系统间的数据依赖程度减至最低限度, 同时, 要适当兼顾今后需求扩大时对功能扩展的需要, 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4) 安全性原则。信用信息系统数据库包含了大部分公共信息、企业和个人信息资源, 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价值, 战略意义重大。因此, 信用信息系统开发必须要贯彻安全性原则, 既要注重系统本身防御外部攻击的能力, 又要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还要确保信息披露符合相应的保密规范标准, 必须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如安全保密性、查错纠错能力、抗病毒能力等。

(5) 经济性原则。在满足系统需求的前提下, 尽可能选择性能价格比高、相对成熟的产品或技术, 不贪大求新。一方面, 在硬件投资上不能盲目追求技术上的先进, 而要以满足应用需要为前提;另一方面, 系统设计中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复杂化, 各模块应尽量简洁, 以便缩短处理流程, 减少处理费用。

(6) 高效性原则。系统的运行效率主要包括:处理能力, 即在单位时间内处理的事务个数;处理速度, 即处理单个事务的平均时间;响应时间, 即从发出处理要求到给出回答所需的时间。信用信息系统的设计在满足其他各项性能需要的前提下, 应尽可能地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2 系统的总体框架设计

根据信用信息系统的建设需求, 信用信息系统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整个信用信息系统分为4个层次:系统应用接入、数据交换、数据存储与应用、信用信息发布以及基础服务平台。

(1) 信用信息发布。信用信息可以通过内外门户发布出去。内门户发布企业与个人信用信息, 而外门户仅发布企业信用信息等。信用发布主要由信用信息网和网站后台管理系统组成。信用网站公布企业信用相关信息, 供公众查询, 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后台管理系统实现对网站的栏目管理, 发布管理统一的权限管理、统一用户管理以及统一目录管理等功能, 并在外网门户留有收费接口, 满足日后运营需要。

(2) 信用数据存储与应用。信用数据库是把政府部门采集终端上传的数据进行接收, 进行新旧数据的比对, 数据汇总、整理, 这时数据暂时存放在前置数据库, 数据经审核后进入正式的信用数据库存储, 委办局用户及领导可以对企业信用数据进行查询和统计, 还可以利用BI工具进行数据的深层挖掘。正式的企业信用数据根据需要发布到信用网站, 供公众查询。主要的应用功能包括:信用预警、信用提示、异议处理、信用评估等等。

(3) 数据交换。数据交换平台主要采用微软的BizTalk软件产品。BizTalk提供多种适配器, 通过交换平台的前置机, 完成数据交换。出于业务和部署考虑, 同其他部门单位、垂直业务系统进行数据交换的时候, 从业务完整性、维护界定、安全性等考虑, 很难允许直接操作原有业务系统的业务流程或数据库, 使用前置机是必要的。

信用系统的数据中心是信用交换的前置机数据存储和交换数据备份。采集上来的信用数据, 缓存在数据中心, 然后就通过一定业务分析, 送到信用数据库, 同时在信用信息发布系统上备份交换的数据。信用系统依托外网基础服务中的SQL Server数据库集群, 提供如:信用数据库, 部门业务数据库, 公共数据库等数据库备份服务, 并利用其支持XML, Web Service等最新技术, 为数据交换平台、统一消息平台、各应用系统、报表服务、决策支撑系统等提供基础信息。

(4) 信用数据应用接入。信用采集终端放置在各个委办局, 进行企业信用数据采集、审核, 把数据暂时存放在终端上的前置数据库, 然后调用数据交换平台前置机相应功能进行数据上传, 并可以接收中心发过来的数据和消息。对于没有条件直接进行数据交换的单位, 交换平台提供单独的虚拟接入终端, 作为该单位数据采集点。

(5) 基础服务平台。基础服务平台包括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目录服务、统一认证和授权、以及统一的指标体系管理、CA认证中心等。以即将建设的外网城域网为载体, 在此之上运行操作系统和数据库服务。其中, 操作系统部分以Windows平台为主, 数据库系统依靠微软公司的SQL Server为支撑。通过集群服务, 为信用信息系统提供统一的基础环境。

3 信用系统数据库模型设计

信用信息系统的建设包括了很多部委单位, 数据交换的量大, 数据交换的频率较多, 合理的数据库模型设计对保证整个系统数据运行效率和安全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根据数据库规划设计的原则, 在保证安全与效率的前提下, 本系统的数据库模型设计如图2所示。

整个数据库分为3个层次:交换数据采集层、交换中心层和应用层。为了保证交换数据的安全性和交换的性能, 数据库设计如下:第一, 设置了交换前置数据库。前置机并不是直接和业务应用系统进行数据通讯, 而是在每个交换点设置一个前置数据库存放交换数据, 前置机与前置数据库进行通讯。没条件设置前置数据库的采用虚拟采集终端实现数据采集;第二, 设置了交换中心的前置缓冲数据库, 交换的数据通过电子政务网, 传输到交换中心的前置缓冲数据库。然后通过前置缓冲将数据转发到信用信息系统数据库, 同时, 转发的数据存放到备份数据库中;第三, 内部信用存储的数据库通过各自的物理隔离设备与业务系统进行有效安全隔离。

4 信用系统交换中心设计

数据交换平台为不同政府部门的数据库、文件系统等多种数据源提供包含提取、转换、传输和加载等操作的数据集成;自动、方便、快捷地实现数据的复制和上传下达, 完成基于数据的应用集成。

利用数据交换平台可以快速实现不同委办局、不同业务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交换, 实现应用的集成。

数据交换平台通过一系列中间件技术对“信息孤岛”进行连接、交互和集成, 对各种分布、异构的数据资源进行全局、统一、高效的访问和管理, 为各种应用和决策支持提供良好的数据环境。

5 基础服务平台设计

信用信息系统需要统一的用户、权限管理的功能, 电子政务外网基础服务平台提供目录服务、用户管理、内容管理、可扩展、安全、支持个性化等功能特性, 为信用信息系统提供有力的支持。

(1) 统一门户管理。信用信息系统门户是建设信用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目标是为政府部门提供“信用信息应用集成”, 实现相关政务信息整合、共享并与数据交换平台、统一消息平台共同形成信用信息系统的支撑环境。

(2) 目录服务。目录服务为信用信息发布系统提供用户、权限和系统资源管理。电子政务外网的目录服务可为信用信息发布系统提供下列功能:统一的目录、单点管理、系统集成、应用软件编程接口、分布式安全支持、目录服务管理、互操作支持、对客户端和服务器的控制、可伸缩性、可扩充性。

(3) 统一用户认证和权限管理。统一认证、权限管理是信用信息系统的内部运转的基础服务。信用信息发布系统包含大量业务系统, 需要为多个部门和单位提供服务。每个单位、每个业务系统都存在着不同的用户认证、权限管理机制。因此, 为了提高各系统在维护上的效率, 同时便于各系统间的相互认证, 在信用信息发布系统体系中专门提取出一个基础性服务子系统即统一认证、权限管理子系统, 又称为单点登录服务 (SingleSign On, SSO) 。

(4) CA认证服务。按照在信用信息发布系统安全体系的设计中采用“保持安全体系结构和PKI基础设施不变, 采用微软产品和管理方法作为安全增强”的设计原则, CA认证服务由经国家信息安全认证的第三方产品实现。

(5) 应用安全设计。在电子政务体系中, 信息是通过软件系统处理、通过网络来传输的。在网络日益互联的环境中病毒传播和恶意攻击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因此, 信息安全的威胁始终存在。

建设安全的电子政务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从管理、人员、技术几个方面采取全面措施才有可能实现信息安全的目标。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需要通过持续的努力、不断的完善、经常性的监督才能逐渐达到并保持期望的信息安全水平。本系统提出了从用户管理、权限管理、敏感数据加密、网络加密传送与认证、CA认证服务等方面来加强系统的安全。

6 结束语

本信用信息系统解决了从不同的部门及众多的业务系统中采集信用信息、信用信息传送、信用信息存储、实现基于数据库对信用信息的查询等问题。在重建社会信用, 完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做了积极的研究工作,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摘要:针对信用信息系统的特性, 设计了信用信息系统。该系统分为4个层次:系统应用接入、数据交换、数据存储与应用、信用信息发布以及基础服务平台。从系统建设的目标与原则、总体框架设计、基础服务平台设计、应用安全设计这几部分来设计信用信息系统。

关键词:数据交换,数据整合,信用信息系统

参考文献

[1]杨毅, 刘薇.湖北省信用信息系统建设方案初探[J].华南金融电脑, 2006 (8) .

[2]高建华.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方案的研究[J].华南金融电脑, 2005 (10) .

信息系统设计分析题目 篇3

【摘要】基于高职与普本分段培养“3+2”学生与普本学生的差异性,论文明确了《物流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目标与定位,设计了面向“3+2”学生的教学内容、方法,提出采用理论教学、实例教学、课程设计为一体、模块化的教学方法,并注重建设教材库,以促进“3+2”学生成为高端技术型、技能型、服务型人才这一培养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高职与普本分段培养 “3+2”学生 物流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225-01

引言

“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项目即高等职业教育学习3年(五年制高职学习5年),经过资格考核,进入普通本科教育学习2年。该类“3+2”学生学习期间,由对口试点的高职和本科院校,统筹制定对口专业理论知识课程和技能训练课程衔接贯通教学体系,系统化培养本科层次高端技能人才。南京林业大学与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三所高职院校联合进行物流工程专业的“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共同培养本科层次高端技能型人才。作者基于南京林业大学物流工程专业“3+2”学生培养、授课经历,发现该类学生在高职阶段学习、专业基础与普本学生有所差异,《物流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作为物流工程专业的必修主干课,在课程定位、教学内容上还需与普本学生有所区别与侧重,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以适应学生培养要求。

1.课程教学定位

1.1学生培养要求

物流工程专业“3+2”学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物流与综合运输管理方面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在各级物流流通部门与交通运输领域从事客货运输调度与管理、物流系统设计与管理、物流技术装备应用等方面的管理和技术工作的本科层次高端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

“3+2”学生相比普本学生,在仓储配送管理、电子商务、运输组织等实务、实训、实践应用方面有明显优势,然而存在专业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不强等问题。该类学生本科阶段培养目标与要求方面也与普本学生存在差异,在本科教学过程中需对其专科阶段学过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等作进一步的延伸与拓展,且强化保持实践应用能力这一特长。

1.2 课程教学目标与定位

《物流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物流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主干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实践,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理解物流信息、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2)掌握物流信息的支持技术;3)掌握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包括系统规划方法、分析方法、设计方法;4)熟悉物流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与项目管理。

这门课要求学生既通晓物流管理,又能运用信息技术、编程技术进行系统开发。基于“3+2”学生专业基础薄弱、实践能力强的特点,需有针对性地加强物流管理与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专业基础知识的讲授,适当弱化已具备实践操作能力方面知识点,如物流信息采集识别?鄄条码、RFID技术的介绍。

2.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物流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含课内教学、课程设计两大内容,其中课内教学2学分、32学时,课程设计2学分,集中安排2周时间进行。

2.1 课内教学

教学内容含教学目标、学时分配如表1所示。与面向普本学生的课程教学内容相比,作了如下调整:简化2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章节的学时由8减为6;强化物流信息系统设计方法,学时由4增为6。

2.2 课程设计

课程讲授结束后安排2周时间完成课程设计训练,要求学生自行开发小型物流信息系统,提高开发信息系统的实践能力。基本要求:1)实现基本功能:数据录入、查询、统计报表、目录维护四个基本功能;2)6-7人分组选择适当规模大小的设计课题;3)开发工具自选;4)撰写相关技术文档,提交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成果要求能开发出可以运行的物流信息系统,通过上机检查、课程设计答辩。由指导教师综合课程设计报告质量、系统开发成果、平时考勤进行打分。

3.课程教学方式设计

采用理论教学、实例教学、课程设计为一体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每个知识点均有安排实例阅读,课程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能动性,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采用模块化教学方法,制作模块化的课程PPT,适应不同讲课对象。将教学内容分成独立的若干模块,一篇或一章为一个模块,便于针对3+2类、普本学生进行取舍和组合,形成不同的教学方案。

教材库建设方面,暂未有一本教材完全适应3+2类学生的学习,因此会挑选1本主教材和多本辅助教材,形成教材库。

结束语

为培养“3+2”学生成为高端技术型、技能型、服务型人才,基于学生差异性、课程特殊性,论文明确了《物流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目标与定位,设计了面向“3+2”学生的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提出主要采用理论教学、实例教学、课程设计为一体、模块化的教学方法,并注重建设教材库,以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安立华,李洋,马超等.《物流信息系统》课程建设研究[J].物流科技,2015年11期.

[2]宋志兰,冉文学,刘丽.基于CDIO模式的“物流系统设计”课程的教与学[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4年15期.

[3]邹勇,曾懿,雷方俊.物流信息系统课程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与探索[J].商场现代化,2012年31期.

[4]章文燕.物流信息管理课程设计[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1年10期.

作者简介: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题目 篇4

目的:通过具体电网的相关仿真和计算,加深学生对电力系统基本概念和基本计算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内容:

1电力系统短路计算(学号1-15)

针对某一(自选)较复杂的电网进行电力系统三相短路起始次暂态电流的计算,短路后指定时刻短路电流周期分量的计算;不对称短路时短路点故障相电流和非故障相电压的计算,对称和不对称短路后任意支路故障电流和节点电压的计算。

2电力系统潮流和稳定计算(学号16-25)

针对一个有10台机,39条母线,19个负荷,46条支路的典型交流系统或自己选择其他系统,进行指定运行方式下的潮流分布计算,对该运行方式进行N-L静态安全校核并分析潮流转移状况;进行主要故障形式下的暂态稳定计算并进行稳控措施的设计。

3设计110kV变电站(学号26-35)

要求:

(1)电气主接线的设计:主接线方式、主变压器的选择、变电所用电线路和变压器的选择;

(2)短路电流计算;

(3)电气设备的选择:断路器、隔离开关、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避雷器、母线等。

4区域电网规划设计(学号36-最后)

要求:

(1)校验系统有功、无功的平衡和各种运行方式;

(2)通过方案比较,确定系统接线方案;(发电厂P100)

(3)确定发电厂、变电所接线方案,和变压器的容量、型号和参数;

(4)进行系统的潮流计算;

(5)进行系统的调压计算,选择变压器的分接头;(电力系统分析P110)

(6)统计系统设计的主要指标。

参考书目

电力系统分析、机电保护、发电厂电气部分、电力系统规划等方面的书籍和论文等资料 实施办法:

采取手算算法和计算机算法相结合,并相互验证结果的正确性。

撰写设计报告(正文不超过15页)(字体字号-宋体5号,单倍行距,标题可以加粗;公式和图形-自己画、自己编辑,不能截图)

考核办法:

手工计算的正确性,上机计算的调试,设计水平和完成质量;

设计报告的质量答辩。

信息系统设计分析题目 篇5

---------

实训项目号及名称:(从作业或博客题目标题上直接拷贝至此)电子系统设计$129雨声催眠器

(二)§1应用需求问题背景: §1.1:

§2实训目的:(随需应变,实事求是,从不同角度明确列出)§2.1:了解雨声电器催眠器的工作原理

§3实训元器件物料:(名称+数量,不论大小,逐一陈列)

电阻6个!滑动变阻器3个,三极管3个,喇叭,LED,二极管2个。

§4实训操作步骤和结果观察:(步骤功能说明+屏幕截图,图文并茂)§4.1实训任务1标题 【按需录制视频文件4.1】 1.将元器件放入并连线

2.操作完成

3.步骤功能意图说明…………

将步骤屏幕截图张贴于此

4.步骤功能意图说明…………

将步骤屏幕截图张贴于此

5.步骤功能意图说明…………

将步骤屏幕截图张贴于此

6.步骤功能意图说明…………

将步骤屏幕截图张贴于此

§4.2实训任务2标题 【按需录制视频文件4.1】 1.步骤功能意图说明…………

将步骤屏幕截图张贴于此

2.步骤功能意图说明…………

将步骤屏幕截图张贴于此

3.步骤功能意图说明…………

将步骤屏幕截图张贴于此

4.步骤功能意图说明…………

将步骤屏幕截图张贴于此

5.步骤功能意图说明…………

将步骤屏幕截图张贴于此

6.步骤功能意图说明…………

将步骤屏幕截图张贴于此

§4.n实训任务n标题 【按需录制视频文件4.n】 1.步骤功能意图说明…………

将步骤屏幕截图张贴于此

2.步骤功能意图说明…………

将步骤屏幕截图张贴于此

3.步骤功能意图说明…………

将步骤屏幕截图张贴于此

4.步骤功能意图说明…………

将步骤屏幕截图张贴于此

5.步骤功能意图说明…………

将步骤屏幕截图张贴于此

6.步骤功能意图说明…………

将步骤屏幕截图张贴于此

§5分析小结心得体会:(实事求是,严谨自然)

煤质检测信息统计分析系统设计 篇6

摘要:针对煤炭质量检验及煤炭质量统计的分析研究,设计了煤质检测信息统计分析系统,详细介绍了系统设计研发的开发背景,系统设计原则,系统目标,系统架构,主要功能模块,重点解析了监管机构用户模块,煤质检验机构模块,生产企业模块,煤质管理模块,并对煤质检测信息统计分析系统的技术特点进行了概括。

Abstract: Aiming at the coal quality inspection and statistics analysis,design the information system of coal quality inspection.The paper introduced the development background,system design principles,system objectives,system architecture,the main function modules,and focused on analytical supervision institutional users module,coal inspection agency module,manufacturers module,coal quality management module.Meanwhile,the features of the technology which are related to information system of coal quality inspection were also discussed.关键词:煤质检验;煤质管理;统计分析;信息系统

Key words: coal inspection;coal quality management;statistical analysis;information system

中图分类号:P6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7-0204-03

0 引言

2015年开始,我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首次有了全指标空气质量监测的数据。从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全国约有80%的城市空气质量超标,其中最重要的超标因素就是PM2.5。从人口分布上来看,大概有85%人口生活在不达标的城市里面。

开发背景

本文设计了煤质检测信息统计分析系统,实现对煤质检验业务的全面支撑,实现对煤质检验信息的收集、分析及综合利用,从而全面提升煤炭质量。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帮助煤炭检测机构完善质量管理,提高对产品质量的监控,本文以河北省相关情况为例设计和研究,可适用于其他省市,实现对煤质检验业务的全面支撑,实现对煤质检验信息的收集、分析及综合利用,从而全面提升煤质监管。

系统开发目标、原则

2.1 系统开发目标煤质检测信息统计分析系统应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智能处理技术,依托全省煤质检测机构,对河北省境内的煤炭生产企业、销售企业、用煤企业的煤质检测信息进行全方位的采集汇总,统计分析,提高行业监管能力和信息化管理水平,对河北省区域大气污染的成因分析提供依据,辅助领导决策。

2.2 系统开发原则①共享原则。煤质检测信息统计分析系统的建设要在推进煤质检测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形成有效的信息资源集中管理模式和资源共享机制。②可靠性原则。煤质检测信息统计分析系统是对煤质检验信息资源的统一管理,监管部门的日常工作对它将存在很强的依赖性,因此需充分考虑系统的可靠性。③高安全性原则。平台建设必须同步实施安全工程,建立基于授权的访问控制模式,逐步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按照不同的业务内容,采取不同的安全策略,处理好发展与安全、建成与效益的关系,使安全措施成为保障信息资源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④易操作性原则。系统界面设计友好生动、操作简便、查询快捷、不需要用户有专门的计算机知识就可以完全掌握。⑤标准化原则。煤质检测信息统计分析系统是开放的系统,系统建立应按照统一的数据编码与规范,实现数据格式标准化。在信息的收集、处理、汇总和传递过程中建立统一的数据接口,保证各层次之间形成高效规范的体系,确保对各种信息的高效收集和利用。⑥易维护和易扩展性原则。预留煤质检验所流程支持功能,并充分考虑业务增加与变更以及未来业务应用的扩展而对系统的性能和功能突出新的要求。

系统架构

煤质检验统计分析系统是一个综合信息采集管理支撑平台,将按照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技术规范体系,以数据采集技术、信息管理技术及权限管理技术为核心,以互联网为基础,以基于数据共享的分布式空间数据管理,信息融合技术为手段,结合系统安全等先进技术,实现煤质检验信息采集、管理、共享、统计分析,系统平台遵循共同的框架协议、标准规范、公用基础数据与支撑功能的物理载体和软件实现,为煤检业务参与部门提供业务流程管理及决策支持,为其他应用业务系统提供数据和功能支撑。其平台整体框架如图1所示。

3.1 基础设施层基础设施层通过机房及环境、主机系统、存储、网络等软硬件构成了平台的运行环境,保障平台的正常运行,通过各种监测设备及采集设备为平台的监控和分析、数据更新提供了数据来源。

3.2 接口层系统通过接口层实现与外界系统的对接,通过数据交换服务交互各部门业务资源数据。

3.3 数据层数据层包括受检单位基础信息数据库、煤检机构基础信息数据库、煤质检验信息数据库、系统管理数据库四个数据库,同时还包括数据交互模块,专门用于与其他系统的数据交互。

3.4 服?詹? 服务层是通过一系列服务组件管理业务数据,同时提供给应用层业务应用支撑,其主要包括用户管理服务、目录服务、指标管理服务、角色与权限管理服务、数据导入导出模块服务、BI服务、数据服务、接口管理服务等一系列支撑系统应用的技术服务。

3.5 应用层系统平台实现了针对各机构用户的业务应用。包括生产企业子系统、煤检机构子系统、监管机构子系统、后台管理子系统。

3.6 展现层系统平台通过统一登录入口门户进行展现,所有级别的用户可以通过门户的统一入口登录各子系统,用户通过统一门户实现对相应工作的操作。

3.7 用户层平台主要面向主管领导层、相关业务部门、其机构和个人与系统管理员。

3.8 保障机制体制①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为保障系统建设和平稳运行,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设置安全管理机构,由主管级别专人负责。②标准规范体系建设。一是业务标准规范,规定平台包含的基本业务。二是技术标准规范。包括基础架构、存储方式、网络设计、性能设计等。三是数据标准规范。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定义,包含公共数据源规范、公共代码规范、数据采集与交换规范、数据交叉映射规范。四是安全标准规范。规定应遵循的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原则。系统设计与功能模块

根据系统业务逻辑,煤质检测信息统计系统功能模块主要包含以下几块:监管机构用户模块,煤质检验机构模块,生产企业模块,煤质管理模块,功能模块架构图如图2所示。

4.1 监管机构用户模块监管机构用户分为省、市以及县监管机构,不同级别的监管机构可以查看当前管辖区内的煤检所以及生产企业的煤质检验信息。因此,监管机构用户的设计最大特点在于多级权限的设计研发,不同级别用户通过后台权限管理赋予不同权限。同时监管机构用户可以查看煤质检验信息的统计和分析结果。监管机构可以对系统的煤检机构、生产企业、下级监管机构发布工作通知功能。提供模糊检索以及多个指标综合查询的多种方式。

4.2 煤质检验机构模块煤质检验所用户登录系统以后可以查看和修改煤检所的基本信息。煤质检验所可以查看煤质检验信息。煤检所无系统的,可以通过页面填写煤质检验报告单也可以批量导入煤质检验信息。有系统的煤检所,可以定制接口模块自动采集煤质检验信息。煤检所可以查看自己煤检所上报的煤质检验信息,也可以对填写的煤质检验信息进行统计。煤质检验所用户可以接收到监管机构用户发送的通知公告,查看以后并且可以标记位已读。

4.3 生产企业模块系统通过管理员为生产企业建立账户(账户名为该企业组织机构代码)和初始密码,企业登录后进行密码修改、基础信息填写及位置确认。注册成功后企业可以查看其基本信息,也可以修改企业的基本信息。生产企业需要上报该企业的煤炭来源、生产信息和销售信息,通过页面填报的方式或者是批量上报的方式上报企业的批次信息。生产企业可以查看本企业的煤质检验信息并且可以导出煤质检验信息。生产企业可以接收到监管机构用户发送的通知公告,查看以后并且可以标记位已读。

4.4 煤质管理模块煤质管理模块即煤质检测信息的统计分析模块,依据采集来的各项煤质检验数据或导入系统的数据,按照不同批次,不同领域煤检报告信息,对检验结果进行灵活,多样的统计查询,提供查询统计结果报告定制导出功能,及多样化展现形式,包括柱状图,饼状图,条形图,趋势图等多种表现形式,提升系统整体统计分析展现效果。

总结

该系统与与其他同类型系统相比具有5个方面优势:一是定制化煤检报告导出。针对不同的用户,均可以定制模板,按照用户的需求导出,增强用户对本系?y的依赖性。二是多样化的数据录入方式。在线填报、批量导入、映射方式批量导入,减少了人工录入的工作量,提高了煤检局工作效率和正确率。三是全方位多角度的查询及统计方式。多角度汇总煤检报告的报表及查询,通过各个指标全面反映煤炭质量检测信息。四是远程数据共享。通过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共享功能通过远程即可实现,提高了数据利用率。五是多种形式数据分析。基于电子地图的专题统计分析功能,将统计结果在地图上展现出来,数据清晰化,使用户全面了解煤炭质量信息。

参考文献:

[1]朱兰(美).质量管理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85-94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探讨 篇7

关键词: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教学研究,试验教学

(一)引言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而影响其就业。根据教学经验分析《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课程及教学特点,总结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

(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特点

1. 课程定位。《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作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方法及技术应用,具有分析和解决信息系统规划、分析、实施以及维护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在教学中要给与该课程合适的定位,就要理清其与《管理信息系统》及《软件工程》等课程的关系,总体上,《管理信息系统》为管理者设置,《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为从事信息系统建设的主管及开发人员设置,所以,二者无论在深度还是在侧重点上都有显著区别,《软件工程》则侧重利用工程的方法进行软件的开发,虽然有相当大部分内容与《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重叠,但显然《软件工程》更宏观,并且其内容相对《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来讲更为庞杂,二者的教学内容也是有显著区别的。

2. 课程教学特点。《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一门教学难度较大的课程,这是由其课程特点决定的。(1)课程内容多,抽象程度高。课程主要研究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阶段。但现在几乎所有教材都按照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五个阶段进行。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相关理论发展迅速,一般都增加了面向对象的分析和设计,内容几乎成倍增加。另外,例如设计模式,持久化等相关内容都具有相当高的抽象程度。(2)课程内容变化快,要求学生具有相关基础。该课程从本质上应介绍分析和设计的相关理论,可以保持合适的稳定性。但由于课程中在介绍理论同时,需要大量代码演示,而编程语言的发展则非常迅速,这要求学生和老师都具备相应的语言基础。(3)课程必须与实践相结合。《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一门应用型课程。其理论只有经由动手实践才能真正理解。所以,设计合适的实践题目,让学生从实践中利用掌握的基本原理体会出自己的分析和设计方法是该门课程的重要任务。

(三)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教学内容陈旧。信息系统分析和设计技术伴随着软件工程、编程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而软件工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积累了众多的分析和设计技术,相关的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而我国信息系统分析和设计的的相关教材难以及时反映。我国信息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大部分教材还停留在以结构化方法为主体,略微介绍面向对象方法的状况,对于面向对象技术的介绍缺乏全面深入的介绍,一些面向对象中高级的主题,例如:UML, 设计模式等,都略过或者稍带提及。这一方面有我国教材整体水平落后的原因,另一方面也因为教师缺乏对新技术的深入理解,因而无法进行这些内容的教学。

2.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信息系统分析和设计讲授的原理、方法、技术都是抽象的,可以用在各种各样的开发环境中,具有相当的普遍意义。而由于开发经验所限,学生很难在头脑中将分析和设计的抽象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进行验证,因而对所学的理论缺乏信心。同时,由于分析和设计的相关理论几乎涵盖了设计所有系统所需要掌握的原理,针对大型系统,可以很好的体现这些原理,但对于课程中设计的小型问题,则并不容易体现出分析和设计的优点。例如:UML中讲到的9种图形,小型案例只利用类图就可帮助编程,无法体现设计过程的优越性。所以,学生在接受这些抽象知识时容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导致整体积极性不高。

3. 试验环节薄弱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得不到培养。从实践环节的时间安排上看, 大体情况如下:(1)一些高校不开设相关课内实验课程, 仅仅在课程结束后有一个相对独立的课程设计;(2)一些高校在课时内开设该相关的验证性实验,不单独开设课程设计;(3)一些高校该门课程的实验是让学生结合一个具体的数据库 (多数为Access数据库) 开发一个小的系统,了解系统开发的流程;(4)一些高校仅仅48学时左右的理论教学,不开设实验内课程和独立的综合课程设计。高校在试验课上的以上选择都有其相应的考虑,但无论是课内试验还是单独的课程设计都面临着效果差强人意的困境。由于学生很少有机会去参与真正的软件维护,而可维护性是软件工程一项重要的质量指标,可维护性的保证依赖于维护阶段前面的各阶段。但学生开发的系统大多只是给任课教师大概地检查一下,一般不会交付使用,没有经受用户的真正严格的检验,代码里面的很多错误被隐藏起来了,这些错误可能来源于编码前面的各个阶段,可能来源于需求分析、设计或编码阶段等等,如果学生看不到错误,也就不能对这些错误进行维护修正,不能体会到自己前面各阶段工作对可维护性造成的影响,也就不能体会分析和设计的好处。除此之外,实践环节的教学条件也值得忧虑。首先,信息系统分析和设计需要相关的分析和设计软件,例如进行UML建模的RationalRose,这不是普通学校可以具备的。其次,实践环节如果要体现出分析和设计的每一个过程,很多内容耗时巨大,这一方面要求学生有充足的上机时间,另一方面也要求教师有充足的指导时间。

4. 试验环节未和其他课程试验形成实践体系。除了信息系统分析和设计,例如《数据库系统原理》、《数据结构》、《软件工程》等课程都有相应的实验内容。但由于任课教师不同,各门课程的课程定位还存在混淆的地方,所以导致实验内容的设计一方面未能体现课程本身的特色,另一方面和其他一些课程的实验内容存在相当数量的重复,未能实现很好的协调。

(四)提高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

1. 通过课前动员,提高对信息系统分析和设计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学生积极性。从目前软件应用层面上看,随着经济和科技的深入发展,对新的软件的需求以及对已投入运行的软件进行维护的需求正在急剧膨胀,但迄今为止,开发及维护软件的成本仍然居高不下,软件质量无法得到可靠的保证,软件的生产率尚无法跟上时代的要求,并且已经成为不仅是计算机系统开发而且也是计算机应用发展的瓶颈。从软件工程技术本身看,在计算机系统研究及软件开发的早期所形成的一些错误概念和做法,已严重地阻碍了计算机软件的开发。软件工程学即是研究软件开发与维护的普遍原理和技术的工程学科。而信息系统分析和设计则是减轻软件维护困难的重要手段。在课前向学生阐明信息系统分析和设计对于软件编程的重要意义尤其重要。学生总体对编程比较感兴趣,课前通过一个实例向学生展示经过分析和设计的软件和凭空编程在维护上的差别,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在课程之初就让学生对信息系统分析和设计的重要性有了认识,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兴趣。

2. 更新教学内容,与实际相结合。首先要拓宽视野,扩大教材的选择范围,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只要是合适的都可以拿过来做为教材。邝孔武编写,清华大学出版的《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第三版,该书结构清晰、层次清楚,对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部分投入了较大的篇幅,介绍的较为详尽,是一本难得的好教材。其次,由于该学科内容变化较快,教师指定了大量的网上阅读资料和参考书籍以培养学生掌握学科最新发展动态和开拓知识的能力。最后,教师的教学内容并不囿于教材的范围,课堂讲授和讲座专题并行。对于学生感兴趣的较新的内容,通过讲座专题的形式与学生共同研究讨论,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3. 加强和重视案例教学。通过工程实践掌握软件开发、维护的理论和技术,既快捷又简单易懂,将复杂抽象的概念用具体生动的实例进行诠释,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精心设计规模和难度适当,符合教学要求的案例,是这门课程的教学活动中一个重要环节。具体案例的选择最好是一个实际的工程项目实例,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以实际工程项目需求为背景,可以将学生分为多个项目小组,各小组应独立完成项目的需求调查、需求规范说明、系统分析设计、直至最终提交产品等各阶段的任务。要求各个小组严格按照软件过程规范,设计需求调查提纲,编写详尽的需求规范说明书,选择恰当的符合本项目实际的软件过程技术、工具,制订出完善的项目管理措施,合理配置项目组的成员,层层推进,按时提交产品以及相关的文档资料。为了达到较好的实践效果:(1)在课程理论教学的同时要向学生介绍相关的建模工具,这个工作可以提前进行,让学生有一个独立学习的过程。在讲授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时,就依据UML的内容及时讲解了Rational Rose 2003的操作方法,这使得在课内试验时学生对建模软件已不再陌生。(2)试验内容最好是一个完整的案例,并且要注意分析和设计结果和编程的衔接。现有的教材在讲授相关理论时,都会举一些例子,但都是独立分散的,这不利于学生对分析和设计整体过程的把握。很多学生面对分析和设计的结果,并不知道如何编程实现,这也需要教师进行演示,以贯穿学生的整体思路。(3)由于分析和设计课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尽量多的沟通,而课时有限,教师的精力也有限,所以必须借助现代化的辅助教学环境。在试验时,通过极域电子教室向学生演示软件的使用,比通过大屏幕效果要好很多。

4. 改革成绩考核。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 考核的重点不应是理论考试成绩, 而是学生是否掌握了信息系统分析和设计的思想和方法, 另外考核的功能不仅是检验学生学习和掌握课程的情况, 更重要的是鼓励和督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因此应改革传统的“一张试卷定成绩”的考试方式, 注重学生综合知识和应用能力方面的考核, 一个比较好的方案是:平时作业10%, 课堂表现 (发言与讨论) 20%, 案例分析 (小组模式) 30%, 笔试40%, 课程设计单独考核。采用这种考核方式, 可以避免学生对知识的死记硬背, 转而重视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课堂发言踊跃, 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沈群力.《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教学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07.4.

[2]汤宗健.改革信息系统实验教学体系的实践探讨[J].研究与探索, 2007.1.

[3]耿骞.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信息系统设计分析题目 篇8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一、高校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

(一)高校领导还是传统的财务管理思路

高校领导大多不是财会专业的专家,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了解不够全面,简单地认为财务管理信息化就是会计人员通过会计软件进行核算。会计软件中的财务分析、控制、决策功能几乎没有使用,大多还是简单地代替了手工做账,减轻了财会人员的工作量,还是传统的财务管理思路。

(二)信息资源不能共享

高校中存在投入分散、资源浪费的情况,信息利用率较低,比如:学生缴费需要学工处、教务处、后勤等部门提供信息,教职工薪资核算需要各二级学院部门、课时科、科研处提供信息,各个部门只按本部门的要求提供数据,财务处再从各部门汇总数据再整理,工作效率不高。虽然各高校通过信息技术建立了校园网络平台,但并没有充分利用,高校各部门应通过校园网实现与财务管理信息无缝对接,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信息共享。

(三)缺乏拥有财务和计算机知识的综合型人才

在信息化条件下,对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要求较高。高校的财务人员懂得较多的是财务管理知识,对计算机软件知识不精通,同时拥有财务知识和计算机技术的综合人才非常缺乏。高校要建设培养一支财务和计算机的综合型人才队伍。

二、高校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本文设计了用户管理、账务处理、学生收费、薪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综合信息查询六个模块,从而实现优化高校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一)用户管理模块

用户管理模块是专为系统管理员和账套主管使用的,用于对各个模块进行统一的操作管理和数据维护的工具,普通的用户只能在用户管理窗口查看到系统运行的情况,但不能注册进入“用户管理”进行操作。系统管理员拥有系统的最高管理权限,可以对用户管理。用户管理模块主要包含:设置权限、设置用户、账套管理以及系统安全管理等功能。

(二) 账务处理模块

账务处理模块,是财务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的核心子模块,其他账务和业务模块的数据最终要归集到账务处理模块中以生成完整的账簿,编制报表和进行有关的账务分析时,其数据也是取自该模块。账务处理模块的功能结构包括:凭证处理、出纳管理、账簿管理、期末处理以及报表模块。该模块的设计可以对其他模块进行分类和数据管理,从而实现整个系统的账务管理系统。

(三)学费管理模块

学费管理模块包含了对学生缴费、助学贷款和奖学金发放等功能。本模块中最重要的是对学生缴费信息的记录,缴纳学费、杂费、补考费、重修费,各种缴费的信息、时间、金额以及欠费信息等。

在学费管理模块中,还对每个学生的信息数据进行采集,包含了学生的姓名、学号、班级、性别等,每位学生可以登录此模块对自己的个人信息进行查询,如果发现了错误的信息,可以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相关部门再进行修改,该功能实现了对每位学生信息的统一管理,减轻了学工处、教务处、财务处、后勤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四)薪资管理模块

薪资管理模块主要用于处理支付给教职工的劳动报酬,是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模块,用于教职工薪资核算、薪资发放、薪资统计分析和个人所得税的核算等。薪资管理模块不仅提供了简单方便的薪资核算和发放功能以及强大的薪资分析和管理功能,由用户根据需要建立工作应用环境。

薪资管理模版包含:教师的信息设置、薪资项目设置、薪资变动、薪资数据处理等,每位职工可以对自己的出勤、课时、科研成果进行审核,如果有疑问可以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情况。

(五)固定资产管理模块

固定资产具有价值高、使用周期长、种类多、规格型号复杂、管理难度非常大等特点,在学校总资产中所占比重较大。

固定资产管理模块的作用是完成学校固定资产日常业务的核算和管理,对现有的资产登记编制固定资产卡片。同时,按月自动计提折旧。以部门为单位对其固定资产进行登记,在登记的过程中,要明确其属性,如资产名目、所属部门等。

(六)综合信息查询模块

综合信息查询模块主要是便于高校学生和教职工对于自己关心的财务数据进行查询。针对不同的人,设置不同的查询权限,对于他人的财务信息是查询不到的。该模块满足了学校领导、教职工、学生等不同人群的需求,而通过权限管理又保证了系统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柳颖莉.高校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2,1.

上一篇:经济管理学心得下一篇:部门安全生产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