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委员会

2024-07-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审计委员会(共8篇)

审计委员会 篇1

注册会计师审计是维护商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审计独立性则是该防线的基石;丧失独立性,审计意见价值甚微,审计职业之社会功用难存。由于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负责日常经营管理,从而与注册会计师保持着密切的业务联系,这种先天的互动关系可能影响审计独立性,进而导致注册会计师向管理当局方面倾斜。而且,注册会计师审计市场基本上属于买方市场,作为买方的管理当局可能利用其对注册会计师的选择权或审计收费等手段来影响注册会计师独立性,达成购买审计意见的意图。所以适当的公司治理制度安排便是在注册会计师与管理当局之间设立一个缓冲装置,以减少两者发生利害冲突或利益共谋,从而保证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隶属于董事会的审计委员会正是这一装置。美国崔得威委员会报告(TreadwayCommissionReport)、加拿大麦克唐纳报告(MacdonaldReport)及英国凯布瑞报告(CadburyReport)是审计委员会发展史上的三大报告,均强调审计委员会应复核公司选聘注册会计师的过程、审计合约的内容与范围以及与管理当局讨论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等问题。可见,审计委员会承担的是复核之职,选聘注册会计师的.主导权仍属管理当局。因此,针对管理当局对注册会计师选聘占据主导地位的情形,审计委员会如何通过对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有效保护以提升审计质量,是审计委员会制度安排的核心内容之一。

一、审计委员会与注册会计师聘任

在选聘注册会计师的过程中,审计委员会应评估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如先行了解注册会计师职业团体及政府法令中有关独立性的规范,在选聘前与注册会计师商讨有无违背独立性要求的条款,在续聘的过程中检查独立性条款的遵循状况,并与注册会计师沟通,确定有无管理当局干涉注册会计师使其不能独立执业的情形。同时,审计委员会应向公司管理当局及内部审计部门征询对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看法,以与注册会计师的答复作双向比较。

具体而言,在注册会计师的选聘、续聘和解聘问题上,审计委员会须履行如下职责:(1)了解审计合约的性质与范围;(2)向管理当局及内部审计部门征询有关审计质量的建议;(3)了解会计师事务所在相关行业的审计经验;(4)考察会计师事务所用于执行本公司审计合约的合伙人及人员的素质;(5)评估注册会计师或其事务所在同业检查中的结果;(6)考虑注册会计师或其事务所涉及的诉讼与法律责任问题是否会影响履行本次审计合约的能力;(7)考察证券主管机关纠正或处分注册会计师或其事务所行为的情形;(8)对于管理当局解聘注册会计师的提议,考察管理当局所提出的解聘理由,并与注册会计师讨论分析发生意见分歧的原因。

由于审计委员会在注册会计师选聘上更多的是参与复核,而管理当局仍旧占据着主导地位。因此即使有审计委员会作为后盾,注册会计师仍有可能基于诸般顾忌而屈服于来自客户管理当局的压力,从而对审计委员会有所隐瞒。在这一背景下,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所属的公众监督委员会(POB)于1995年发表了有关审计委员会的报告“董事、管理当局与注册会计师―保护股东利益的联盟”,建议在注册会计师与

审计委员会 篇2

根据2007年的上市公司年报披露信息显示, 国内已有超过50%的上市公司设立了审计委员会。作为公司治理结构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 审计委员会被赋予了强化监督公司财务报告过程, 增强公司财务报告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减少公司管理层与投资者间的信息不对称性、提高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和增加公司价值的职责。

笔者通过分析相关文献发现, 影响审计委员会治理效率的因素主要有三个: (一) 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 (二) 审计委员会成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包括财务专业知识、对公司所在行业的了解程度、公司管理的相关经验、勤勉程度等。 (三) 审计委员会的行为特征。其特征主要体现在年度会议次数, 明确的财务报告质量监督职责及审计委员会规模等。由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还处于设立审计委员会的摸索阶段, 大量的实证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的行为特征是影响审计委员会治理效率的前提。因此研究和总结梳理审计委员会的行为特征对审计委员会效率的影响性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本文主要是基于审计委员会行为特征的角度, 通过对现有国内外关于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治理效率的经验进行分析和评价, 以期为我国监管机构推行审计委员会制度、进一步完善各项专业委员会制度以及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提供经验借鉴。

二、审计委员会的行为特征研究文献回顾

(一) 国外审计委员会行为特征有效性研究综述

审计委员会的行为特征是影响其作用发挥的重要前提, 在相关的研究中, 涉及审计委员会行为特征的变量主要体现在审计委员会日常会议次数、日常询问和质量、日常会议安排, 关系, 权利和领导能力六大方面。

首先作为表征审计委员会行为特征, 审计委员会日常会议次数和财务报告质量之间的关系是基本上是明确的。英国审计委员会 (2008) 建议, 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日常会议次数不应少于每年3次。Abbott, L.J&Young, Paker S (2000) 认为审计委员会开会次数越多, 期出现财务舞弊的可能性较低。一般情况下, 一个开会次数很少的审计委员会是不太可能很好履行其职责的。审计委员会开会越频繁, 表明审计委员会会对公司的经营情况越关心, 从而能及早发现公司存在问题。Gendron (2004) 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成员和公司内部、外部审计人员的私下会议次数和接触频率, 有助于提高审计委员会的治理效率, 进而影响公司的财务报告质量和整体效率。其主要解释是:审计委员会与内部审计的频繁接触, 可以增进其对公司内部会计、审计问题和信息的了解一旦重大会计或者审计问题发生, 审计委员会就能够及时地发现和指导利用内部审计资源加以解决。但是, 也有个别研究得到审计委员会的年度会计频率对其监督绩效不具积极作用 (Bardad e al.2004) 甚至是负作用 (Chtourou et al.2001) 的异常发现。

国外学者Sabia&Goodfellow (2005) 实证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会议日程安排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影响审计委员会治理效率因为会议日程安排起着一种机构过滤和信息过滤的作用。Pahl&Winkler (1974) 发现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的治理效率经常出现问题, 很大程度是因为公司高层或者资历高的董事操纵董事会, 公司内部部分信息和事件很难到达董事会或者审计委员会的日常会议议程中。而这些主要是因为公司会议日程安排主要掌握在公司的个别高层和资历高的董事手中。根据KPMG审计委员会机构在2006年的调查中发现:“谁真正的拥有审计委员会会议日程制定和安排?谁扮演着最关键的角色去影响审计委员会会议日程安排。”调查结果显示, 公司的首席行政执行官很大程度影响着审计委员会的会议日程安排, 进而影响审计会议的治理效率和独立性。

关于审计委员会日程会议中的询问问题方式和问题质量等行为特征, 在国内外学者研究比较少, Sabia&Goodfellow (2005) 实证研究中发现审计委员会成员在会议中的询问公司问题的方式和准备问题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影响审计委员会的治理效率。这种观点似乎也在公共调查和最近的数量调研中得到证实。Gendron&Bedard (2006) 研究显示, 审计委员会成员在会议中询问问题的技巧是提高审计委员会有效性和建立公司高层对其信心的关键。

根据Sabia&Goodfellow (2005) 的实证研究显示, 要是审计委员会成员之间的私下关系或者分享信息的交流渠道不顺畅。审计委员会就算能够维持其独立性特征, 也不能保证其运行的有效性。在随后一系列的实证研究中发现 (Gendron&Bedard, 2006Turley&Zaman, 2007;Beasley et al.2009) , 审计委员会治理的有效性有很大程度是通过其成员和公司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在私下交流和沟通中得到体现的。原因是审计委员会能通过私下个人关系和沟通以更好地指引外部审计资源专注于特殊审计问题, 从而能够减缓年终审计的时间压力, 以及通过对财务报表事先的监测与纠偏达到降低财务报告调整 (重报) 行为发生的概率。

Kalber&Forgarty (1993) 从权利方面研究了审计委员会的有效性。他们将有效性定义为审计委员会用于实现其监管责任的胜任能力。并使用权利的概念来测试实施有效性即需要能力也需要决心, 他们最后的结论是:有效的审计委员会需要建立在制度支持之上的权利、实际权威和勤勉。这些要素很难用传统的规范手段去评价。Pettigrew&Mc Nulty (1995) 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成员拥有的权利范围和其治理有效性有直接的关系。影响审计委员会成员权利大小要素包括:审计委员会成员在公司外面的个人威望, 专业知识能力, 行业特征和个人的社会人脉网络等, 其研究的结论是:审计委员会成员在公司内部拥有的权利越大, 其治理效率也就越高。随后Turley&Zaman (2007) 也提供了许多领域上的证据显示:审计委员会成员和公司内部管理成员之间的交流扮演着 (同盟者, 威胁者, 背叛者或者间谍者等) 角色, 主要因素是因为成员在公司拥有的实际权利不一样。最终会影响到审计委员会在公司内部的治理效率。不少学者把审计委员会规模大小和权利之间的相互关系结合起来研究, 从而得出审计委员会规模大小在影响财务报告质量之间有影响关系。但是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审计委员会规模和财务报告质量是有正相关 (Beasley, 1996;Kao&Chen, 2004) 、负相关 (Xie et al.2003;Anderson et al.2004) 和无关 (Bardard et al.2004;Abbott et al.2004) .可以说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这就意味着审计委员会规模的大小 (预算越大, 权利越大) 和其治理效率不存在逻辑比例关系。也就意味着是否要增大审计委员会的规模, 关键取决于因扩大规模而增强委员会整体执业水平和专业能力导致的监督收益, 与更差的信息沟通和决策制定效率增加的边际成本之间的权衡。

在审计委员会的行为特征中, 公司高层的领导能力和个人魅力对审计

委员会的治理效率上有直接关键性影响。 (Leblanc&Gillies, 2005) .一个领导者的领导特质 (拥有很好的个人管理能力, 信用度, 权利, 和人格魅力等) 能够有效的保证其控制审计委员会的日常会议和日常安排, 和维护审计委员会内部, 外部成员之间的交流关系和沟通渠道有关键作用。Leblanc&Gillies (2005) 的研究结论证实:一个有竞争力, 有魅力的公司领导, 能鼓励审计委员会成员去询问一些尖锐性的问题和创造合适讨论这些棘手问题的气氛和环境, 进而保证了审计委员会的治理效率和独立性。

(二) 国内的学者的研究情况:

与国外学者对审计委员会行为特征的有效性研究相比, 国内学者涉及此领域研究比较少。主要原因是: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于上市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并未提出强制性要求, 而且起步比较晚;其次审计委员会制度处于初建阶段, 所以我国对审计委员会制度的研究较多, 且大多采用的是规范研究方法, 而对审计委员会的治理效率研究不足, 现有的国内研究大多时关于国外审计委员会制度的推行情况的介绍及探讨审计委员会设立和运转的规范性研究, 而利用我国上市公司数据并结合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进行实证研究的成果并不多。

杨忠莲和徐政旦 (2004) 通过实证研究发现, 我国成立审计委员会没有提高财务报表质量的动机, 此外它也不受大股东, 经济规模和大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影响, 因而不排除我国公司成立审计委员会具有安抚媒体、装饰门面的嫌疑。但是也有其他学者得出不一样的研究结论;翟华云 (2007) 以2004年的1268家上市公司和556家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公司为样本, 考察了审计师选择和审计委员会效率之间的关系。其研究发现, 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更加可能选择大型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上市公司的委员会越独立和活跃, 聘请大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的可能性越大。另外, 实践结果还证明, 公司规模、资产报酬率和大会计师事务所的选择显著正相关。

王雄元、管考磊 (2006) 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专业性、活跃性以及平均受教育年限与信息披露质量之间的关系。结论显示, 独立的和高学历的审计委员会能够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而包含财务专家的审计委员会却不能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频繁的开会 (会议次数) 只是为了事后解决频繁发生的问题而非前慑性地去履行职责。

杨有红和赵佳佳 (2006) 以专家调查为基础。通过对调查问卷分析, 发现审计委员会与注册会计师的沟通远远不够, 审计委员会与管理层沟通较好, 但与注册会计师之间缺乏直接交流。主要体现在:大部分公司审计委员会主任对财务报告有不同看法时, 仅与管理层沟通而不与注册会计师沟通 (与管理层沟通的为100%, 与注册会计师沟通的为52.6%) ;在大部分公司中 (占73.7%) , 对财务报告编制中的会计政策等问题, 注册会计师只与管理层沟通而不与审计委员会沟通。需要注意的是, 这种沟通方面的严重不足是机制造成的, 71.4%的被调查公司的《公司章程》及《董事会议事规则》未就审计委员会与注册会计师沟通做出规定。

吴清华、王平心、冯均科 (2006) 在其研究中建议:根据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现实情况, 可以设计一些体现我国治理特征的变量, 如审计委员会中“政府背景”成员比例、在控股股东单位兼有管理层职务董事比例等, 以验证哪些特征对审计委员会的行权效率及最终的财务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以及这种影响受哪些治理和制度因素的制约。

三、文献总结和简要述评:

本文主要基于审计委员会行为特征的角度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关于审计委员会治理效率的文献。主要体现在审计委员会日常会议次数、日常询问和质量、日常会议安排, 关系和沟通渠道, 权利和领导能力六大方面和审计委员会的治理效率有直接的关系。笔者发现, 除了审计委员会日常会议次数这个行为特征和审计委员会治理效率可以建立数量关系外, 其他几大行为特征都缺乏实证数据支撑。而且国外学者和国内涉及此领域的研究, 其结论经常是相反的。

笔者认为, 我国审计委员会制度的治理有效性研究尚存在着两个值得探究的方向, 从微观上看, 必须注重分析制约审计委员会治理效应发挥的公司治理环境。作为公司治理的制度安排, 审计委员会治理效应的发挥, 必须基于公司的整体治理环境和制度安排的背景之上。然而现今的研究文献对此似乎并未给予足够的关注。

显然, 要进一步研究审计委员会制度安排及推动审计委员会效应发挥的因素, 离不开分析制约其效率发挥的制度环境。从宏观上看, 必须融合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审计委员会是西方的产物, 将其引进我国, 能否同样发挥其在西方国家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呢?毕竟我国宏观经济环境与西方发达国家不一样, 经济发展阶段也不一样。如何让审计委员会的效用在我国更有效发挥, 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我国的法律 (司法) 制度、政府管制 (干预) 程度及其他制度因素都与西方国家不一样, 从而决定着我国的市场特征也与西方国家有别, 这些形成和影响着我国特有的公司治理环境。在这种制度背景下, 研究审计委员会治理角色和绩效的过程中, 就不能割断国情, 必须建立起验证审计委员会制度治理机能与绩效的新的分析框架。

摘要:本文从审计委员会行为特征角度对国内外审计委员治理效率相关文献进行了一次比较系统的脉络梳理, 并对审计委员会的日程, 日程会议, 日常询问和质量特征, 关系, 权利和领导能力等行为特征进行了回顾, 以期为我国未来审计委员会治理效率的实证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中国审计委员会制度研究 篇3

关键词:审计委员会制度 审计委员会 监事会

一、我国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发展历程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暴露出了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股权过于集中,经理层缺乏有效的机制等。与此同时,财务信息失真案件频发,各种财务丑闻层出不穷,在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的同时,也破坏了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和注册会计师的信任。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公司治理受到各界的重视,也为审计委员会制度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

为了促进中国的公司治理改革,我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1年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的指导意见》,要求上市公司应当建立独立董事。2002年,中国证监会和原国家经贸委联合发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专门委员会委员全部由董事组成,审计委员会中至少应有一名独立董事是会计专业人士。该准则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审计委员会制度进入了崭新的自发性变迁阶段。

二、我国审计委员会制度存在的问题

1)审计委员会制度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

审计委员会制度引入我国的时间较短,加之《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对审计委员会的运行程序没有做出像董事会那样的明文规定,我国资本市场有其他任何国家不具有的特殊性,学术界目前仍然处于广泛讨论阶段,证监会的监管及建章立制难以面面俱到。

2)审计委员会成员构成存在问题

审计委员会成员的任职能力不够: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在聘用审计委员会成员时不太注重其管理教育背景和经验资历导致审计委员会成员的任职能力不足,即使审计委员会成员投入较多的时间,依然无法取得很好的监督效果。

审计委员会成员独立性较差:从聘任机制来看,我国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由大股東推荐产生,推荐他们到上市公司担任董事,无非是尽朋友之义,或者仅是在公司挂名,客观的讲,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董事。

3)审计委员会约束机制不健全

审计委员会的约束机制主要表现在声誉方面,我国审计委员会制度引进的时间比较短,加之我国市场经济制度不完善,我国审计委员会缺少在市场化条件下进行企业经营管理的经验,声誉体系几乎不存在。因此,由于声誉机制的缺位,审计委员会成员可以不考虑自己的不称职行为对其产生的不利影响,间接影响审计委员会制度作用的发挥。

三、完善我国审计委员会制度的措施

1)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对公司法和证券法进行修改,将审计委员会制度的相关问题写进法律,增强其权威性和法律效力。此外,在对审计委员会立法的过程中,应尽量使法律法规直观具体、详细并有针对性,而不是仅仅提供原则性的指导。在具体实施中,鉴于法律制定程序的繁琐和一些未知因素,国家可以先颁布暂行条例,对设立审计委员会作出强制性的规定;在施行暂行条例的同时,启动《公司法》和《证券法》的修改程序,增加相关条款,从而逐步实现审计委员会制度的法制化。

2)提高审计委员会的成员质量

审计委员会的成员质量直接决定着该机构是否可以监督财务信息,保护股东及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利益。为此应从以下方面努力提高成员质量。明确审计委员会的成员任职资格如果成员的任职资格得不到保证,审计委员会的职能发挥必将打折扣,因此其成员至少应保证:

第一,独立。我国可参照《萨班斯法案》在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规定选拔评价审计委员的独立性。

第二,专业。审计委员应该具备相关的会计知识,能够理解公认会原则和财务报告,并要具有编制或审计财务报表的经历,担任过财务总监、财务主管、 会计主管或从事过相当职位的工作,具有内部务控制方面的工作经验。

第三,有沟通协调能力。由于审计委员会负责选择外部审计师,保障外部审计师的独立性,因此他领导内部审计,评价内部审计质量,对内部控制和经营风险进行客观评价,并就发现的问题与管理者沟通。

3)完善审计委员会约束机制

首先可以在独立董事协会、证券交易所和中介机构组织对其进行约束,通过这些行业的自律和自导完成审计委员市场化运作。其次,通过《公司法》等相关法规的修改,使独立董事制度成为明确的法定制度,对独立董事进行法律上的约束。没有尽职尽责,缺乏努力地独立董事不能获得相应的奖金、津贴和其他报酬。同时对独立董事的败得行为在经济上予以制裁并且让其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四、研究结论

我国审计委员会制度引进的时间比较短,加之我国市场经济制度不完善,我国审计委员会缺少在市场化条件下进行企业经营管理的经验。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和对上市公司案例不断的研究,审计委员会制度定会不断完善,审计委员会的职能也定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1] 夏文贤.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研究[M].大连出版社,2008:40.

[2] 谢德仁.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研究[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3] 程新生著.公司治理中的审计机制研究[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议事规则 篇4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提高公司内部控制能力,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内部控制程序,公司董事会决定设立审计委员会。

第二条

为使审计委员会规范、高效地开展工作,公司董事会根据《公司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等有关规定,制订本议事规则。

第三条

审计委员会是董事会下设专门工作机构,对董事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第四条

审计委员会依据《公司章程》和本议事规则的规定独立履行职权,不受公司任何其他部门和个人的非法干预。

第五条

审计委员会所作决议,必须遵守《公司章程》、本议事规则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审计委员会决议内容违反《公司章程》、本议事规则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该项决议无效;审计委员会决策程序违反《公司章程》、本议事规则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的,自该决议作出之日起60 日内,有关利害关系人可向公司董事会提出撤销该项决议。

第二章 人员组成

第六条

审计委员会成员由三名公司董事组成,其中至少须有二分之一以上的委员为公司独立董事,且独立董事中必须有符合有关规定的会计专业人士。审计委员会委员由公司董事会选举产生。

非独立董事委员同样应具有财务、会计、审计或相关专业知识或工作背景。

第七条

审计委员会设主任一名,由独立董事中的会计专业人 士担任。

审计委员会主任负责召集和主持审计委员会会议,当审计委员会主任不能或无法履行职责时,由其指定一名其他委员代行其职责;审计委员会主任既不履行职责,也不指定其他委员代行其职责时,其余委员可协商推选一名委员代为履行审计委员会主任职责。

第八条

审计委员会委员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不具有《公司法》或《公司章程》规定的不得担任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禁止性情形;

(二)最近三年内不存在被证券交易所公开谴责或宣布为不适当人选的情形;

(三)最近三年不存在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被中国证监会予以行政处罚的情形;

(四)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行,具有财务、会计、审计等相关专业知识或工作背景;

(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或《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条件。第九条

不符合前条规定的任职条件的人员不得当选为审计委员会委员。审计委员会委员在任职期间出现前条规定的不适合任职情形的,该委员应主动辞职或由公司董事会予以撤换。

第十条

审计委员会委员任期与同届董事会董事的任期相同。审计委员会委员任期届满前,除非出现《公司法》、《公司章程》或本议事规则规定的不得任职之情形,不得被无故解除职务。

第十一条

审计委员会因委员辞职或免职或其他原因而导致人数低于规定人数的三分之二时,公司董事会应尽快选举产生新的委员。

在审计委员会委员人数达到规定人数的三分之二以前,审计委员会暂停行使本议事规则规定的职权。

第十二条 《公司法》、《公司章程》关于董事义务规定适用于审计委员会委员。

第三章 职责权限

第十三条 审计委员会负责对公司的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进行内部审计监督,主要行使下列职权:

(一)提议聘请或更换外部审计机构;

(二)监督公司的内部审计制度及其实施;

(三)负责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之间的沟通;

(四)审核公司的财务信息及其披露;

(五)协助制定和审查公司内控制度,对重大关联交易进行审计;

(六)配合公司监事会进行监事审计活动;

(七)公司董事会授予的其他事宜。

第十四条 审计委员会对本议事规则前条规定的事项进行审议后,应形成审计委员会会议决议连同相关议案报送董事会批准。

第十五条 审计委员会行使职权必须符合《公司法》、《公司章程》及本议事规则的有关规定,不得损害公司和股东的利益。

第十六条 审计委员会在公司董事会闭会期间,可以根据董事会的授权对本议事规则第十三条规定的相关事项直接作出决议,相关议案需要股东大会批准的,应按照法定程序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第十七条 审计委员会履行职责时,公司相关部门应给予配合,所需费用由公司承担。

第四章 会议的召开与通知

第十八条 审计委员会分为定期会议和临时会议。在每一个会计内,审计委员会应至少召开两次定期会议。第一次定期会议在上一 3 会计结束后的四个月内召开,第二次定期会议在公司公布半报告的两个月内召开。

董事、审计委员会主任或二名以上委员联名可要求召开审计委员会临时会议。

第十九条 审计委员会定期会议主要对公司上一会计及上半的财务状况和收支活动进行审查。

除上款规定的内容外,审计委员会定期会议还可以讨论职权范围内且列明于会议通知中的任何事项。

第二十条 审计委员会定期会议应采用现场会议的形式。临时会议既可采用现场会议形式,也可采用非现场会议的通讯表决方式。

除《公司章程》或本议事规则另有规定外,审计委员会临时会议在保障委员充分表达意见的前提下,可以用传真方式作出决议,并由参会委员签字。

如采用通讯表决方式,则审计委员会委员在会议决议上签字者即视为出席了相关会议并同意会议决议内容。

第二十一条

审计委员会定期会议应于会议召开前5 日(不包括开会当日)发出会议通知,临时会议应于会议召开前3 日(不包括开会当日)发出会议通知。

第二十二条

审计委员会会议通知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一)会议召开时间、地点;

(二)会议期限;

(三)会议需要讨论的议题;

(四)会议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五)会议通知的日期。

第二十三条

董事会秘书负责发出会议通知,并备附内容完整的 4 议案。

第二十四条

审计委员会定期会议采用书面通知的方式,临时会议可采用电话、电子邮件或其他快捷方式进行通知。

采用电话、电子邮件等快捷通知方式时,若自发出通知之日起2日内未接到书面异议,则视为被通知人已收到会议通知。

第五章 议事与表决程序

第二十五条

审计委员会应由三分之二以上委员(含三分之二)出席方可举行。

公司董事可以出席审计委员会会议,但非委员董事对会议议案没有表决权。

第二十六条

审计委员会委员可以亲自出席会议,也可以委托其他委员代为出席会议并行使表决权。

审计委员会委员每次只能委托一名其他委员代为行使表决权,委托二人或二人以上代为行使表决权的,该项委托无效。

第二十七条

审计委员会委员委托其他委员代为出席会议并行使表决权的,应向会议主持人提交授权委托书。授权委托书应至迟于会议表决前提交给会议主持人。

第二十八条

授权委托书应由委托人和被委托人签名,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一)委托人姓名;

(二)被委托人姓名;

(三)代理委托事项;

(四)对会议议题行使投票权的指示(赞成、反对、弃权)以及未做具体指示时,被委托人是否可按自己意思表决的说明;

(五)授权委托的期限;

(六)授权委托书签署日期。

第二十九条

审计委员会委员既不亲自出席会议,亦未委托其他委员代为出席会议的,视为未出席相关会议。

审计委员会委员连续两次不出席会议的,视为不能适当履行其职权。公司董事会可以撤销其委员职务。

第三十条 审计委员会所作决议应经全体委员(包括未出席会议的委员)的过半数通过方为有效。

审计委员会委员每人享有一票表决权。

第三十一条

审计委员会会议主持人宣布会议开始后,即开始按顺序对每项会议议题所对应的议案内容进行审议。

第三十二条

审计委员会审议会议议题可采用自由发言的形式进行讨论,但应注意保持会议秩序。发言者不得使用带有人身攻击性质或其他侮辱性、威胁性语言。

会议主持人有权决定讨论时间。

第三十三条

审计委员会会议对所议事项采取集中审议、依次表决的规则,即全部议案经所有与会委员审议完毕后,依照议案审议顺序对议案进行逐项表决。

第三十四条

审计委员会如认为必要,可以召集与会议议案有关的其他人员列席会议介绍情况或发表意见,但非审计委员会委员对议案没有表决权。

第三十五条

出席会议的委员应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对议案进行审议并充分表达个人意见;委员对其个人的投票表决承担责任。

第三十六条

审计委员会定期会议和临时会议的表决方式均为举手表决,表决顺序依次为同意、反对、弃权。对同一议案,每名参会委员只能举手表决一次,举手多次的,以最后一次举手为准。如某 6 位委员同时代理其他委员出席会议,若被代理人与其自身对议案的表决意见一致,则其举手表决一次,但视为两票;若被代理人与其自身对议案的表决意见不一致,则其可按自身的意见和被代理人的意见分别举手表决一次;代理出席者在表决时若无特别说明,视为与被代理人表决意见一致。

如审计委员会会议以传真方式作出会议决议时,表决方式为签字方式。

会议主持人应对每项议案的表决结果进行统计并当场公布,由会议记录人将表决结果记录在案。

第三十七条

审计委员会会议应进行记录,记录人员为证券部的工作人员。

第六章 会议决议和会议记录

第三十八条

每项议案获得规定的有效表决票数后,经会议主持人宣布即形成审计委员会决议。

审计委员会决议经出席会议委员签字后生效,未依据法律、法规、《公司章程》及本议事规则规定的合法程序,不得对已生效的审计委员会决议作任何修改或变更。

第三十九条

审计委员会委员或公司董事会秘书应最迟于会议决议生效之次日,将会议决议有关情况向公司董事会通报。

第四十条 审计委员会决议的书面文件作为公司档案由公司董事会秘书保存,在公司存续期间,保存期不得少于十年。

第四十一条

审计委员会决议违反法律、法规或者《公司章程》,致使公司遭受严重损失时,参与决议的委员对公司负连带赔偿责任。但经证明在表决时曾表明异议并记载于会议记录的,该委员可以免除责任。

第四十二条

审计委员会决议实施的过程中,审计委员会主任或其指定的其他委员应就决议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在检查中发现有违反决议的事项时,可以要求和督促有关人员予以纠正,有关人员若不采纳意见,审计委员会主任或其指定的委员应将有关情况向公司董事会作出汇报,由公司董事会负责处理。

第四十三条

审计委员会会议应当有书面记录,出席会议的委员和会议记录人应当在会议记录上签名。出席会议的委员有权要求在记录上对其在会议上的发言作出说明性记载。

审计委员会会议记录作为公司档案由公司董事会秘书保存。在公司存续期间,保存期不得少于十年。

第四十四条

审计委员会会议记录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一)会议召开的日期、地点和召集人姓名;

(二)出席会议人员的姓名,受他人委托出席会议的应特别注明;

(三)会议议程;

(四)委员发言要点;

(五)每一决议事项或议案的表决方式和载明赞成、反对或弃权的票数的表决结果;

(六)其他应当在会议记录中说明和记载的事项。

第七章 回避制度

第四十五条

审计委员会委员个人或其直系亲属或审计委员会委员及其直系亲属控制的其他企业与会议所讨论的议题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利害关系时,该委员应尽快向审计委员会披露利害关系的性质与程度。

第四十六条

发生前条所述情形时,有利害关系的委员在审计委 8 员会会议上应详细说明相关情况并明确表示自行回避表决。但审计委员会其他委员经讨论一致认为该等利害关系对表决事项不会产生显著影响的,有利害关系的委员可以参加表决。

公司董事会如认为前款有利害关系的委员参加表决不适当的,可以撤销相关议案的表决结果,要求无利害关系的委员对相关议案进行重新表决。

第四十七条

审计委员会会议在不将有利害关系的委员计入法定人数的情况下,对议案进行审议并做出决议。有利害关系的委员回避后审计委员会不足出席会议的最低法定人数时,应当由全体委员(含有利害关系委员)就该等议案提交公司董事会审议等程序性问题作出决议,由公司董事会对该等议案进行审议。

第四十八条

审计委员会会议记录及会议决议应写明有利害关系的委员未计入法定人数、未参加表决的情况。

第八章 工作评估

第四十九条

审计委员会委员有权对公司上一会计及上半的财务活动和收支状况进行内部审计,公司各相关部门应给予积极配合,及时向委员提供所需资料。

第五十条 审计委员会委员有权查阅下述相关资料:

(一)公司的定期报告;

(二)公司财务报表及其审计报告;

(三)公司的公告文件;

(四)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办公会会议决议及会议记录;

(五)公司签订的重大合同;

(六)审计委员会委员认为必要的其他相关资料。

第五十一条

审计委员会委员可以就某一问题向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提出询问,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应给予答复。

第五十二条

审计委员会委员根据了解和掌握的情况资料,对公司上一会计及上半的财务活动和收支状况发表内部审计意见。

第五十三条

审计委员会委员对于了解到的公司相关信息,在该等信息尚未公开之前,负有保密义务。

第九章 附 则

第五十四条

除非另有规定,本议事规则所称“以上”、“以下”均包含本数。

第五十五条

本议事规则未尽事宜,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公司章程》等有关规定执行。本议事规则如与《公司章程》的规定相抵触,以《公司章程》的规定为准。

第五十六条

本议事规则由公司董事会负责解释,自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生效。

审计委员会 篇5

在市委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过去的一年,我市审计工作坚持“党建引领、项目支撑、管理推动”,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监督检查国家、省各项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等为重点,突出对重点领域行业、重大项目资金、重要部门岗位的审计监督,强化审计整改落实,审计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去年以来,中央、省委、市委先后成立审计委员会,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总书记深刻阐述了审计工作的一系列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问题,赋予了新时代审计工作新的职责、新的任务,为推进新时代审计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车俊书记要求我们学深悟透,并与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创新理念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开创审计工作新局面。

如何把这些要求贯彻好落实好,我提四点意见。

一、提高两个站位,把旗帜鲜明讲政治放在首位

总书记指出,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审计管理体制,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是加强党对审计工作领导的重大举措。这就必然要求审计机关首先要旗帜鲜明讲政治。车俊书记指出,审计机关要提高政治站位,坚决把“四个意识”和“两个维护”贯彻到新时代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各环节,切实增强方向感、责任感、使命感。

全市各级各部门,尤其是审计部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党对审计工作领导的重要意义,找准审计在新时代的新定位,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既要坚定不移提高政治站位,把旗帜鲜明讲政治放在首位,把自觉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贯彻到审计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又要提高工作站位、依法履行审计职责,审计委员会办公室要充分履行好党的工作部门职责,在审计规划制订、项目计划编制、审计实施、结果报告、成果运用等各环节处处讲政治,时时体现“四个意识”“两个维护”,以实际行动努力开创审计工作新局面。

二、聚焦主责主业,依法全面履行审计工作职责。

市委审计委员会的成立是市委贯彻中央以及省委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精神,切实加强对审计工作的领导、依法保障审计机关履行职责使命的重大举措。审计要更好发挥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要拓展监督广度和深度,消除监督盲区,在全面推进我市跨越发展等方面发挥审计职能作用。

(一)聚焦宏观政策,助力重大政策措施落地见效。要从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高度谋划推进审计工作,不断提升政策跟踪审计的能力和水平,深化政策跟踪审计的引领作用,促进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资金落实到位,充分发挥政策落实“督查员”作用。要着眼高质量发展,从审计发现的具体问题中,找准制约和阻碍改革推进、简政放权、转型升级等体制机制问题,推动改革发展障碍的破除;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加大民生资金和项目的审计力度,推动惠民政策落地中让老百姓有更多获得感;要深化自然资源资产审计,进一步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意识的牢固树立,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

(二)聚焦全市中心,助力我市跨越发展全面推进。审计要树立市委市府的工作推进到哪里、审计工作就跟进到哪里的思想,要将把握宏观政策与立足我市实际结合起来、把推动政策落实与促进制度完善结合起来,与市委市政府同频共振。今年是奋力夺取“三连冠”的关键一年,审计部门要找准服务市委市政府公正中心的结合点和着力点,将“四个建设”推进情况融入到审计监督的全过程。要着眼服务企业,关注财政专项资金补助、“两退两进”、减税降费、账款清欠等涉企政策落实情况;着眼服务群众,关注“最多跑一次”改革、民生共享工程建设实施情况;着眼服务基层,关注镇街道、村社区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发展中碰到的难题,切实提升审计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的能力,为金我市新崛起保驾护航。

(三)聚焦预算管理,助推公共资金绩效不断提高。去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要求创新预算管理方式,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着力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审计部门要持续深化预算决算审计,重点关注“过紧日子的思想”落实情况,推动落实“花钱必问效、无效即问责”;要重点关注财政资金该投未投、该用未用、使用绩效低下等问题,促进财政盘活沉淀资金,维护财政安全,推动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提高;要重点突出财政激励政策实施情况,揭示政策执行中存在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四)聚焦权力运行,推动领导干部守法守纪担当作为。要强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促进权力规范运行。既要突出重点,抓好重点部门、重点领域主要领导干部的审计,又要不断探索创新全过程监管模式,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确保不留监督死角。要以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为核心,逐步拓展自然资源资产责任监督内容和范围,努力推动领导干部遵纪守法、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同时,完善巡审联动成果共享机制,积极探索审计评价体系,注重审计结果运用,更好地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加强干部监督管理、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强化协作配合,切实提高审计监督整体效能。

总书记强调,各地区各部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积极主动支持配合审计工作。这就要求我们要顾大局、明责任、讲协同,市委审计委员会要做好全市审计工作的牵头抓总工作,各级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形成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审计工作新机制。

(一)积极主动支持配合,自觉接受审计监督。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落实好习总书记积极主动支持配合审计工作的指示精神,站在讲政治、讲大局、讲担当的高度,充分认清审计监督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推进反腐倡廉长效机制建立的重要作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依法自觉接受审计监督检查。要及时、准确、完整地提供审计所需资料,任何单位都不得以任何借口设置障碍、推诿拖延,审计委员会成员单位要在这方面带头做好表率。对拒不接受审计监督,阻挠、干扰和不配合审计工作,或威胁、恐吓、报复审计人员的,有关部门要依法依纪严肃查处。

(二)合力推动问题整改,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习总书记强调,要认真整改审计查出的问题,深入研究和采纳审计提出的建议,完善各领域政策措施和制度规则;他还指出抓整改要“上下协力、加强联动”。审计整改也要形成一个纵向跨越不同层级、横向涉及相关单位的联动机制,合力推动问题整改落实。

被审计单位要增强整改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把审计整改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在思想上真正重视起来、行动上真正落实到位;单位“一把手”要切实履行审计整改第一责任人职责,亲自管、亲自抓,主动落实整改、主动公开整改结果,确保问题整改落实到位,推动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行业主管部门要负起督促整改和完善机制的“双重”责任,举一反三,更多地从全行业出发推进改革创新。整改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要积极协作配合,按部门职能对审计整改工作分工负责;审计整改工作要纳入督查督办事项,确保审计整改取得实效。

(三)强化部门协作配合,推动成果充分利用。习总书记提出,审计要“治已病、防未病”,未病怎么防?车俊书记指出,要做好审计后半篇文章,抓好具体问题整改,并举一反三,放大审计成果。近年来我市建立完善了审计与纪检、组织、财政等部门的工作协作机制;年初纪委、组织、审计三部门还根据审计发现问题,编发了《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风险防范清单》,起到了审计一处规范一片的警醒、教育作用。接下去我们还要不断拓展审计成果运用的方式和路径,让成果运用的机制更加科学。

要探索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和整改落实情况纳入所在单位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检查考核内容和领导班子成员述职述廉内容,并作为领导干部考核和任职考核的重要依据。纪检、组织、巡察、公安、检察等部门要加强与审计的工作联动和信息互通机制,努力将审计成果运用到决策、管理、监督等各个层面,促进干部大监督机制更好地发挥作用。相关部门要及时研究分析审计反映的典型性、普遍性、政策性问题,健全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四)落实国审内审协同机制,发挥内部监督作用。习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调动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力量,增强审计监督合力。市政府近年来先后出台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一系列规定、意见,今年又印发了《关于建立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协同机制的通知》,就是要发挥内部审计在规范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加强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的协作配合,形成审计监督合力。

去年审计部门对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情况做了一次调研,内部审计力量总体薄弱、职能作用未能有效发挥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各单位要对照市政府关于内部审计的工作要求,树立自我规范的意识、完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配足配强内部审计力量,切实发挥内部审计自我监督、自我完善的职能作用。相关单位也要研究探索内审管理新机制,确保内审职能作用的发挥。

四、加强自身建设,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审计队伍

习总书记对扎实做好审计工作提出了“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的总要求,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总书记还特别强调“三个立”总要求今天仍然适用,他指出要像抓业务一样抓好审计机关自身建设,这就要求我们建设一支信念坚定、业务精通、作风务实、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

(一)更加坚定强化理论武装。要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教育引导审计干部悟初心、守初心、践初心,坚定理想信念,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作。要牢牢把握提高政治能力的时代内涵和实践指向,不断提升从政治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审计工作的客观性和权威性。

(二)更加扎实提升审计能力。审计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是审计事业长远发展的基础保障,必须把专业化建设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要激励引导审计干部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业务、做工作上来,要创新审计工作方法,加强大数据审计软硬件建设,走好“科技强审”之路,造就一支业务精通、本领高强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集团军”,更好地胜任和适应新时代审计工作。

(三)更加严肃抓好纪律作风。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要把作风建设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教育引导审计干部恪守审计职业操守,做到求真务实、敬业奉献,以好作风塑造好形象。要强化实干担当精神,既依法审计、敢于审计,又要善于审计,辩证地看待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落实好习总书记“三个区分开来”原则,为敢于担当者担当,当改革的促进派。

(四)更加严格守好廉洁底线。审计部门要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把廉政建设抓紧抓实,深耕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田”,推进清廉审计建设,实现审计机关“五清”目标。领导干部要带头严守党的各项纪律规矩,守住廉洁这条基本的底线,要比监督别人更严格的标准约束自己,以实际行动把清廉审计这张“金名片”擦亮。

同志们,审计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全市各级各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积极主动支持配合审计工作,自觉依法接受审计监督,认真整改审计查出的问题,深入研究和采纳审计提出的建议,完善各领域政策措施和制度规则,积极推动我市审计工作迈上新台阶、作出新贡

审计委员会 篇6

【发布日期】2000-01-11 【生效日期】2000-01-1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

做好期货经纪公司审计和报告工作的通知

(2000年1月11日发布)

各期货经纪公司、各有关会计师事务所:

为了适应期货市场发展的需要,规范期货经纪公司的财务行为,提高期货经纪公司财务信息的质量,现就期货经纪公司审计和报告工作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凡依据《 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 期货经纪公司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依法设立并需要年检的期货经纪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应当按照本通知的要求编制报告。

二、公司应当指定专门的经办人员切实做好报告的编制和报送工作,公司负责人对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审核并签发。

三、公司原则上应当披露《期货经纪公司报告参考内容与格式》所列举的各项内容。但是若某些具体要求对公司确实不适用的,或者公司尚有其他未能包括的重大事宜的,公司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删除或增加编制内容。

四、公司必须聘请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注册会计师必须勤勉尽责,独立、客观、公正地发表审计意见,同时应以管理建议书的形式,对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作出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五、凡出具有解释性说明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审计报告的,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审计报告完成后十日内,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作出书面报告,说明出具此类审计报告的理由及相关事项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等。

六、报告是公司办理年检的必备材料。公司应当在每个会计结束后三个月内将报告和管理建议书一式五份报送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派出机构根据报告等年检材料进行初审后,再将有关年检材料和初检意见上报中国证监会。

七、公司全体董事必须保证报告所载资料不存在任何重大遗漏、虚假陈述或者严重误导,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

八、中国证监会对公司报告的及时性、完整性和真实性进行事后检查。如发现公司未及时报送资料,或者所报资料中存在遗漏、虚假和欺诈的,中国证监会将视情节轻重,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及相关责任人员分别予以警告、罚款、暂停或取消期货业务资格等处罚。

附件: 期货经纪公司报告参考内容与格式

一、公司概况

(一)简要介绍公司的法定中英文名称,公司法定代表人,总经理或总裁,注册资本,注册地址、办公地址、电话及邮政编码。

(二)简要介绍公司的历史演变情况、主要职能部门,以及职员人数和年龄、学历、职称结构。

(三)简要介绍公司营业部情况,包括各营业部名称、地址、负责人、职工人数、设立时间、营运资金及联系电话等。若内增加或减少营业部,简述其新设或撤销的原因。

(四)公司年报负责人及联系人的姓名、联系地址、电话、传真、电子信箱等。

二、经营情况

(一)经纪业务情况

┌──────────┬───────────┬───────────┐

│ 项 目 │ 代理交易量(年)│ 代理交易金额(万元)│ │ ├──┬──┬─────┼──┬──┬─────┤

│交 易 所 │本年│上年│增减百分比│本年│上年│增减百分比│ ├─────┬────┼──┼──┼─────┼──┼──┼─────┤

│ │ 铜 │ │ │ │ │ │ │ │ 上海期货 ├────┼──┼──┼─────┼──┼──┼─────┤

│ 交易所 │ 铝 │ │ │ │ │ │ │ │ ├────┼──┼──┼─────┼──┼──┼─────┤ │ │天然橡胶│ │ │ │ │ │ │ ├─────┼────┼──┼──┼─────┼──┼──┼─────┤

│ 郑州商品 │ 绿豆 │ │ │ │ │ │ │ │ 交易所 ├────┼──┼──┼─────┼──┼──┼─────┤

│ │ 小麦 │ │ │ │ │ │ │ ├─────┼────┼──┼──┼─────┼──┼──┼─────┤

│ 大连商品 │ 大豆 │ │ │ │ │ │ │ │ 交易所 │ │ │ │ │ │ │ │ ├─────┼────┼──┼──┼─────┼──┼──┼─────┤

│ 合计 │ / │ │ │ │ │ │ │ └─────┴────┴──┴──┴─────┴──┴──┴─────┘

(二)主要财务指标

1.财务状况指标

┌─────────────┬───┬───┬────────────┐

│ 项 目 │年初数│年末数│ 增减百分比 │ ├─────────────┼───┼───┼────────────┤ │①资产负债率 │ │ │ │ ├─────────────┼───┼───┼────────────┤ │②流动比率 │ │ │ │ ├─────────────┼───┼───┼────────────┤ │③净资产与注册资本的比率 │ │ │ │ ├─────────────┼───┼───┼────────────┤ │④净资产风险率 │ │ │ │ ├─────────────┼───┼───┼────────────┤ │⑤营运资金 │ │ │ │ ├─────────────┼───┼───┼────────────┤ │⑥长期投资比率 │ │ │ │ ├─────────────┼───┼───┼────────────┤ │⑦固定资本比率 │ │ │ │ ├─────────────┼───┼───┼────────────┤ │⑧经调整的净资产 │ │ │ │ └─────────────┴───┴───┴────────────┘

注:③=净资产/注册资本

④=经调整的净资产/客户保证金

⑤=流动资产(剔除期货资产)-流动负债(剔除期货负债)

期货资产包括保证金存款、应收保证金、客户质押、应收交割款、风险准备资产、结算差异等;期货负债包括应付保证金、应付交割款、风险准备金等。

⑥=长期投资/期初或期末净资产 ⑦=(固定资产净值+在建工程)/期初或期末实收资本

⑧=净资产+风险准备金-一年以上账龄的应收款项-待摊费用-固定资产净值-无形资产-开办费及长期待摊费用

2.经营成果指标

┌────────────┬────┬────┬───────────┐

│ 项 目 │ 上年数 │ 本年数 │ 增减百分比 │ ├────────────┼────┼────┼───────────┤ │①净资产收益率 │ │ │ │ │②资产收益率 │ │ │ │ │③营业费用率 │ │ │ │ └────────────┴────┴────┴───────────┘

注:①=2×净利润/(期初净资产+期末净资产)

②=2×净利润/(期初总资产+期末总资产)

③=经营费用/营业收入

三、审计意见

审计报告必须由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两名以上执行证券期货相关业务的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意见必须由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盖章、签名(应提交审计意见原件,不得复印)。公司有责任将正式报送中国证监会的报告材料送存所聘任的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有责任复核公司向中国证监会提供的财务会计资料(包括会计报表和会计报表附注)是否与注册会计师已签发审计意见的财务会计资料一致。

若执行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出具了有解释性说明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董事会应对相关事项作出详细说明。

四、会计报表

会计报表的编制应遵守《 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财务会计制度与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

会计报表包括公司报告末及其前一个末的比较式资产负债表,该两的比较式利润表,比较式利润分配表和现金流量表。

五、会计报表附注

会计报表附注是财务报告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包括所有与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有助于报表使用者更好地了解会计报表的重要信息。公司会计报表附注至少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公司主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1.会计制度。

2.会计。3.记账本位币。

4.记账基础和计价原则。

5.会计报表的编制基础。

6.营业部的资金管理、交易清算原则。

7.外币业务核算方法。说明发生外币业务时采用的折算汇率、期末对外币账户的外币余额进行折算所采用的汇率,以及汇兑差额的处理方法。

8.坏账核算方法。说明坏账的确认标准、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和比例,以及坏账损失的会计核算方法。

9.客户保证金的管理与核算方法。

10.质押品的管理与核算方法。

11.实物交割的核算方法。

12.风险准备资产的管理与核算方法。

13.结算差异核算办法。分别按平仓盈亏与持仓盈亏说明结算差异的确认与核算方法。

14.长期投资核算方法。对于长期股权投资,应说明其计价、收(权)益确认方法和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方法;对于长期债权投资,应说明其计价、收益确认方法以及债券投资溢价和折价的摊销方法。

15.固定资产计价和折旧方法。说明固定资产的标准、分类、计价方法和折旧方法,各类固定资产的估计经济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率和折旧率。

16.在建工程核算方法,包括利息资本化的核算方法和在建工程结转为固定资产的时点。

17.无形资产、开办费和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方法。

18.风险准备金核算方法。说明风险准备金的计提方法和计提比例,风险损失的确认标准及核算方法。

19.收入确认原则。分别说明公司手续费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的确认方法。

20.现金等价物的确定标准。说明公司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确定现金等价物的标准。

21.如果本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发生变更,应当披露变更的内容、理由和变更对公司财务状况或经营成果的影响数。

注册会计师应对公司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变更的理由予以适当关注。如果变更理由不合理或不充分,注册会计师不应当发表公司财务报告满足合法性、公允性和一贯性要求的审计意见。

(二)税项

应披露主要税种和税率,如营业税、所得税等。若有税负减免的,应说明批准机关、文号、减免幅度及有效期限。

(三)会计报表主要项目注释

公司至少应披露会计报表(汇总营业部以后的会计报表)的如下项目注释(如两个期间的数据变动幅度达50%以上,还应在该项目下明确说明增减变动的原因)。

1.货币资金,应按下列格式披露:

┌────────────┬───────────┬─────────┐

│ 类 别 │ 期初数 │ 期末数 │ ├────────────┼───────────┼─────────┤

│ 现 金 │ │ │ ├────────────┼───────────┼─────────┤

│ 银行存款 │ │ │ ├────────────┼───────────┼─────────┤

│ 合 计 │ │ │ └────────────┴───────────┴─────────┘

注:本项目不包括吸收的客户保证金,若涉及外币,还须按期末汇率将外币折合成人民币。

2.短期投资,应按下列格式披露:

┌────────┬────────┬────────┬───────┐

│ 投资类别 │ 期末账面值 │ 期末市值 │ 跌价准备 │ ├────────┼────────┼────────┼───────┤

│ … │ │ │ │ ├────────┼────────┼────────┼───────┤

│ 合 计 │ │ │ │ └────────┴────────┴────────┴───────┘

3.应收款项,应按下列格式披露:

(1)账龄分析

┌─────┬──────────────┬─────────────┐

│ │ 期初数 │ 期末数 │ │ 账龄 ├──────┬───────┼─────┬───────┤

│ │ 金额 │ 比例% │ 金额 │ 比例% │ ├─────┼──────┼───────┼─────┼───────┤

│1年以内 │ │ │ │ │ ├─────┼──────┼───────┼─────┼───────┤

│1-2年 │ │ │ │ │ ├─────┼──────┼───────┼─────┼───────┤

│2-3年 │ │ │ │ │ ├─────┼──────┼───────┼─────┼───────┤

│3年以上 │ │ │ │ │ ├─────┼──────┼───────┼─────┼───────┤

│ 合计 │ │ │ │ │ └─────┴──────┴───────┴─────┴───────┘

(2)应收款项中如有关联方欠款(如公司股东单位的欠款等),还应按下列格式披露:

┌───────┬────────┬────────┬────────┐

│关联方单位名称│ 期末金额 │ 账龄 │ 款项性质 │ ├───────┼────────┼────────┼────────┤ │ … │ │ │ │ ├───────┼────────┼────────┼────────┤

│ 合 计 │ │ │ │ └───────┴────────┴────────┴────────┘

(3)详细披露金额较大的(100万元以上)应收款项的单位名称、款项性质与金额,并注明是否逾期。

4.坏账准备,应按下列格式披露:

(1)期初数 本期计提 本期转回 本期动用 期末数

(2)如已批准转为坏账损失的应收款项金额较大(100万元以上),应说明此应收款项的性质和金额。若实际冲销的款项中有应收关联方款项,还应单独披露。

5.待摊费用,应分类别按下列格式披露:

类别 期初数 本期增加 本期摊销 期末数

6.保证金存款,应按下列格式披露:

┌───────────┬────────────┬─────────┐

│ 银行名称 │ 期初金额 │ 期末金额 │ ├───────────┼────────────┼─────────┤

│ 工商银行 │ │ │ ├───────────┼────────────┼─────────┤

│ 交通银行 │ │ │ ├───────────┼────────────┼─────────┤

│ 合 计 │ │ │ └───────────┴────────────┴─────────┘

7.应收保证金,应按下列格式披露:

┌────────────┬──────────┬──────────┐

│ 项目 │ 期初数 │ 期末数 │ │ ├───┬───┬──┼───┬───┬──┤

│ │ 结算 │ 交易 │ 合 │ 结算 │ 交易 │ 合 │ │交易所名称 │准备金│保证金│ 计 │准备金│保证金│ 计 │ ├────────────┼───┼───┼──┼───┼───┼──┤

│ 上海期货交易所 │ │ │ │ │ │ │ ├────────────┼───┼───┼──┼───┼───┼──┤

│ 郑州商品交易所 │ │ │ │ │ │ │ ├────────────┼───┼───┼──┼───┼───┼──┤

│ 大连商品交易所 │ │ │ │ │ │ │ ├────────────┼───┼───┼──┼───┼───┼──┤

│ 合 计 │ │ │ │ │ │ │ └────────────┴───┴───┴──┴───┴───┴──┘

8.客户质押,应按下列格式披露:

┌──────┬───────┬───┬───────┬───────┐

│ 质押品类别 │ 质押时市值 │折价率│ 质押保证金额 │ 期末市值 │ ├──────┼───────┼───┼───────┼───────┤

│ … │ │ │ │ │ ├──────┼───────┼───┼───────┼───────┤

│ 合 计 │ │ │ │ │ └──────┴───────┴───┴───────┴───────┘

9.应收交割款,应按下列格式披露:

┌────────────┬───────────┬─────────┐

│ 交易所名称 │ 期初数 │ 期末数 │ ├────────────┼───────────┼─────────┤

│ 上海期货交易所 │ │ │ ├────────────┼───────────┼─────────┤

│ 郑州商品交易所 │ │ │ ├────────────┼───────────┼─────────┤

│ 大连商品交易所 │ │ │ ├────────────┼───────────┼─────────┤

│ 合 计 │ │ │ └────────────┴───────────┴─────────┘

若期末应收交割款金额较大(超过500万元),应披露金额较大的前五家客户名称、金额,并注明是否逾期。

10.风险准备资产,应按下列格式披露:

┌────────────┬───────────┬─────────┐

│ 资产形态 │ 期初金额 │ 期末金额 │ ├────────────┼───────────┼─────────┤

│ 活期存款 │ │ │ ├────────────┼───────────┼─────────┤

│ 定期存款 │ │ │ ├────────────┼───────────┼─────────┤

│ 国库券 │ │ │ ├────────────┼───────────┼─────────┤ │ 可上市债券 │ │ │ ├────────────┼───────────┼─────────┤

│ 合 计 │ │ │ └────────────┴───────────┴─────────┘

11.结算差异,应按下列格式披露:

┌──────────┬───────────┬───────────┐

│ 项 目 │ 期初数 │ 期末数 │ │ ├────┬────┬─┼────┬────┬─┤

│ │平仓盈亏│持仓盈亏│合│平仓盈亏│持仓盈亏│合│

│ 性 质 │ │ │计│ │ │计│ ├──────────┼────┼────┼─┼────┼────┼─┤ │①公司对客户的结算 │ │ │ │ │ │ │ ├───────┬──┼────┼────┼─┼────┼────┼─┤

│ │上海│ │ │ │ │ │ │ │ ├──┼────┼────┼─┼────┼────┼─┤ │②交易所对公司│郑州│ │ │ │ │ │ │ │的结算 ├──┼────┼────┼─┼────┼────┼─┤

│ │大连│ │ │ │ │ │ │ │ ├──┼────┼────┼─┼────┼────┼─┤

│ │合计│ │ │ │ │ │ │ ├───────┴──┼────┼────┼─┼────┼────┼─┤ │结算差异(①-②)│ │ │ │ │ │ │ └──────────┴────┴────┴─┴────┴────┴─┘

12.长期投资,应按下列格式披露:

(1)分类列示

┌───────────┬────┬─────┬─────┬─────┐

│ 项 目 │ 期初数 │ 本期增加 │ 本期减少 │ 期末数 │ ├───────────┼────┼─────┼─────┼─────┤

│ 长期股权投资 │ │ │ │ │ ├───────────┼────┼─────┼─────┼─────┤

│ 长期期权投资 │ │ │ │ │ ├───────────┼────┼─────┼─────┼─────┤

│ 其他长期投资 │ │ │ │ │ ├───────────┼────┼─────┼─────┼─────┤

│ 合 计 │ │ │ │ │ └───────────┴────┴─────┴─────┴─────┘

(2)若长期投资金额较大(超过100万元),而且被投资单位不能持续经营、或发生重大亏损、或净资产为负数,应详细列示被投资单位的名称、期末净资产、当期净利润和公司的投资金额、投资比例、可能承担的投资损失等。

13.固定资产及折旧,应按下列格式披露:

(1)分类列示

┌───────────────┬───┬────┬────┬────┐

│ 资产类别 │期初数│本期增加│本期减少│ 期末数 │ ├───────────────┼───┼────┼────┼────┤

│原值 │ │ │ │ │ │ 房屋及建筑物 │ │ │ │ │ │ 交通工具 │ │ │ │ │ │ 电子通讯设备 │ │ │ │ │ │ 其他设备 │ │ │ │ │ │ 合 计 │ │ │ │ │ ├───────────────┼───┼────┼────┼────┤

│累计折旧 │ │ │ │ │ │ 房屋及建筑物 │ │ │ │ │ │ 交通工具 │ │ │ │ │ │ 电子通讯设备 │ │ │ │ │ │ 其他设备 │ │ │ │ │ │ 合 计 │ │ │ │ │ ├───────────────┼───┼────┼────┼────┤

│ 净 值 │ │ │ │ │ └───────────────┴───┴────┴────┴────┘

(2)固定资产若有抵押、担保或封存情况,应详细说明该类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和净值。

14.在建工程,应按下列格式披露:

┌───┬───┬───┬───┬─────────────┬────┐

│ 工程 │ 批准 │ 原预 │ 工程 │ 期末余额 │ │ │ 名称 │ 文号 │ 算数 │ 进度 ├──┬──────────┤资金来源│

│ │ │ │ │金额│其中:利息资本化金额│ │ ├───┼───┼───┼───┼──┼──────────┼────┤

│ … │ │ │ │ │ │ │ ├───┼───┼───┼───┼──┼──────────┼────┤

│ 合计 │ / │ │ / │ │ │ / │ └───┴───┴───┴───┴──┴──────────┴────┘

15.无形资产,应按下列格式披露:

类别 取得方式 原值 本期摊销或转出 累计摊销或转出 期末数

16.长期待摊费用,应按下列格式披露:

种类 期初数 本期增加 本期摊销 期末数

17.短期借款,应披露100万元以上的借款的借出单位名称、本金、利率、期限和借款种类。

18.应付款项,应按下列格式披露:

(1)分类列示

┌─────────┬────────────┬───────────┐

│ │ 期初数 │ 期末数 │ │ 类 别 ├──┬─────────┼──┬────────┤

│ │金额│ 占总额比例 │金额│ 占总额比例 │ ├─────────┼──┼─────────┼──┼────────┤

│A.应付账款 │ │ │ │ │ │B.预收账款 │ │ │ │ │ │C.其他应付款项 │ │ │ │ │ ├─────────┼──┼─────────┼──┼────────┤

│ 合 计 │ │ 100% │ │ 100% │ └─────────┴──┴─────────┴──┴────────┘

(2)披露应付款项中金额较大(100万元以上)的欠款单位名称、金额和款项性质。

(3)应付款项中如有欠持本公司5%(含5%)以上股份的股东单位的款项,应披露股东单位名称、金额和款项性质。

19.应交税金,应按税种分项列示应交税款的期初数和期末数。

20.预提费用,应按费用类别披露各项费用的期初数和期末数。

21.应付保证金,应按下列格式披露:

┌────────┬────────────┬────────────┐

│ │ 期初数 │ 期末数 │ │ 类 别 ├──────┬─────┼──────┬─────┤

│ │ 户数 │ 金额 │ 户数 │ 金额 │ ├────────┼──────┼─────┼──────┼─────┤

│ 自然人 │ │ │ │ │ ├────────┼──────┼─────┼──────┼─────┤

│ 法 人 │ │ │ │ │ ├────────┼──────┼─────┼──────┼─────┤

│ 合 计 │ │ │ │ │ └────────┴──────┴─────┴──────┴─────┘

22.应收交割款,应按下列格式披露:

┌───────────┬───────────┬──────────┐

│ 交易所名称 │ 期初数 │ 期末数 │ ├───────────┼───────────┼──────────┤

│ 上海期货交易所 │ │ │ ├───────────┼───────────┼──────────┤

│ 郑州商品交易所 │ │ │ ├───────────┼───────────┼──────────┤

│ 大连商品交易所 │ │ │ ├───────────┼───────────┼──────────┤

│ 合 计 │ │ │ └───────────┴───────────┴──────────┘

23.风险准备金,应按下列格式披露:

期初数 本期计提 本期动用 期末数

说明本期风险准备金的计提方法和比例。若本期动用风险准备金额较大(50万元以上),须披露具体投资项目、金额和动用依据。

24.长期借款,应披露100万元以上的借款的借出单位名称、本金、利率、期末数和借款条件。

25.实收资本,应按下列格式披露:

(1)股东情况简介。包括报告期末股东总数、股东的名称、内股份增减变动的情况、年末所持股份的质押或冻结情况。

(2)对持股10%(含10%)以上的法人股东,应详细介绍股东单位的法定代表人、经营范围、行业类别、注册资本和期末净资产额。

(3)股权结构

┌────────────┬──────────┬──────────┐

│ 项 │ 期初数 │ 期末数 │ │ 目 ├──┬──┬────┼──┬──┬────┤

│股东类别 │户数│金额│持股比例│户数│金额│持股比例│ ├────────────┼──┼──┼────┼──┼──┼────┤

│ 上市公司 │ │ │ │ │ │ │ │ 非上市国有企业 │ │ │ │ │ │ │ │ 自然人 │ │ │ │ │ │ │ │ 其他单位 │ │ │ │ │ │ │ ├────────────┼──┼──┼────┼──┼──┼────┤

│ 合 计 │ │ │ │ │ │ │ └────────────┴──┴──┴────┴──┴──┴────┘

26.资本公积,应按下列格式披露:

┌──────────────┬────┬────┬────┬────┐

│ 项 目 │ 期初数 │本期增加│本期减少│ 期末数 │ ├──────────────┼────┼────┼────┼────┤

│ 资本溢价 │ │ │ │ │ │ 接受捐赠实物资产 │ │ │ │ │ │ … │ │ │ │ │ ├──────────────┼────┼────┼────┼────┤

│ 合 计 │ │ │ │ │ └──────────────┴────┴────┴────┴────┘

若资本公积发生增减变动且金额较大(100万元以上),应说明增减变动的具体原因及依据。

27.盈余公积,应按下列格式披露:

┌──────────────┬────┬────┬────┬────┐

│ 项 目 │ 期初数 │本期增加│本期减少│ 期末数 │ ├──────────────┼────┼────┼────┼────┤

│ 法定盈余公积 │ │ │ │ │ │ 法定公益金 │ │ │ │ │ │ 任意盈余公积 │ │ │ │ │ ├──────────────┼────┼────┼────┼────┤

│ 合 计 │ │ │ │ │ └──────────────┴────┴────┴────┴────┘

如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转增资本和分配利润,应说明有关决议或依据。

28.未分配利润,说明报告期内利润分配情况以及未分配利润的增减变动情况。

若本有发生调整以前损益的事项,且金额较大(影响年初未分配利润100万元以上),须详细披露该调整事项的内容、原因及影响金额。

29.手续费收入,应披露各项手续费收入的本年数、上年数及增减百分比。

30.其他业务收入,如占报告期营业收入的20%(含20%)以上的,应分业务种类披露收入数和成本数。

31.营业税金及附加,应按下列格式披露:

┌───────┬────────┬────────┬────────┐

│ 项 目 │ 本年数 │ 上年数 │ 增减百分比 │ ├───────┼────────┼────────┼────────┤

│ 营业税 │ │ │ │ │ 城建税 │ │ │ │ │ 教育费附加 │ │ │ │ │ 合 计 │ │ │ │ └───────┴────────┴────────┴────────┘

32.经营费用,应披露占公司经营费用较大的前十种费用名称、本年数、上年数及增减百分比。若增减幅度较大的,还须说明变动原因。

33.财务费用,应按下列格式披露:

┌───────┬────────┬────────┬────────┐

│ 项 目 │ 本年数 │ 上年数 │ 增减百分比 │ ├───────┼────────┼────────┼────────┤

│ 利息支出 │ │ │ │ │ 银行手续费 │ │ │ │ │ 利息收入 │ │ │ │ ├───────┼────────┼────────┼────────┤

│ 合 计 │ │ │ │ └───────┴────────┴────────┴────────┘

34.投资收益,应按下列格式披露:

┌─────────────────┬────┬────┬──────┐

│ 项 目 │ 本年数 │ 上年数 │ 增减百分比 │ ├──────────┬──────┼────┼────┼──────┤

│ │ 成本法 │ │ │ │ │ 股权投资收益 ├──────┼────┼────┼──────┤

│ │ 权益法 │ │ │ │ ├──────────┴──────┼────┼────┼──────┤

│ 股权转让收益 │ │ │ │ │ 债权投资收益 │ │ │ │ │ 其他投资收益 │ │ │ │ ├─────────────────┼────┼────┼──────┤

│ 合 计 │ │ │ │ └─────────────────┴────┴────┴──────┘

35.营业外收入,应披露占公司营业外收入较大的前五种收入名称、本年和上年发生额、增减百分比。

36.营业外支出,应披露占公司营业外支出较大的前五种支出名称、本年和上年发生额、增减百分比。37.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应按下列格式披露:

┌───────────┬──────────┬───────────┐

│ 项 目 │ 期初余额 │ 期末余额 │ ├───────────┼──────────┼───────────┤

│ 现 金 │ │ │ │ 银行存款 │ │ │ │ 保证金存款 │ │ │ ├───────────┼──────────┼───────────┤

│ 合 计 │ │ │ └───────────┴──────────┴───────────┘

38.对于少见的报表项目、报表项目的名称反映不出项目性质、报表项目金额异常的,应披露项目内容和金额。

(四)或有事项

对于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的或有事项(如涉及诉讼、仲裁等),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项目的性质、金额及对报告期及报告期后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五)承诺事项

对于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的重大承诺事项(如对外担保金额等),应说明其存在情况、金额及影响。

(六)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的非调整事项。

凡涉及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后的非调事项(如巨额亏损、停业整顿、严重违规等),应按照《 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要求予以披露。

六、其他重要事项

1.报告期内股东会或股东大会、董事会会议、监事会会议情况简介。

2.公司名称、注册地址、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变动情况简介。

3.本被处罚情况。分别披露公司和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接受各级政府管理部门检查并被处罚的记录。

4.聘用、更换会计师事务所情况。若有更换会计师事务所的,应说明更换理由和依据,并披露本审计收费(注明是否含差旅费等)情况。

5.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工资(含各种津贴、补贴等)、奖金分配情况,以及公司职员平均工资水平。

6.其它重大事项说明。

审计委员会实证研究文献综述 篇7

关键词:审计委员会,有效性,独立董事,独立性

一、审计委员会目的研究

(一) 国外文献

Eichenshe&Shield (1985) 将审计委员会在美国的设立与大型会计师事务所 (如八大) 联系起来, 发现公司成立审计委员会是为了顺应日益增加的审计责任。Bradbury (1990) 认为, 在新西兰审计委员会的设立有三个方面原因:增加已审计财务报表的可信性;帮助董事会完成其职责;提高审计师的独立性。Bradbury还调查了自愿组成审计委员会的动机, 结论是自愿组成审计委员会的潜在好处是审计委员会能带给公司较高的形象价值。Cobb (1993) 发现, 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有关审计委员会成立的原因众说纷纭, 但他确定了成立审计委员会有四方面的职能:减轻董事会的职责;确立外部审计师与董事会之间的联系;减少非法活动;阻止财务报表舞弊。Collier (1993) 对英国审计委员会进行了详细调查, 审计委员会成立的原因有:强调非独立董事的作用和有效性;有助于公司董事承担财务报告方面的法定责任;保护和提高内部审计师的独立性;有助于减少审计师报告控制环境上的严重缺陷或管理弱点;促进董事会与内部审计师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促进董事会与外部审计师之间的沟通;增加公众对财务报表可信性和客观性的信心;有助于管理者承担防范舞弊或其它违规和错误事项的责任;增加投资分析者对财务报告可信性和客观性的信心。1993年, Porterer&Gendall总结了审计委员会在加拿大、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的发展, 认为公司失败是激发审计委员会产生和促使其职责改变的主要原因。尽管目前许多人认为审计委员会的成立是为了保护投资者利益。但事实上许多公司成立审计委员会是为了保护非执行董事, 以免被管理层所误解, 这种观点被Guthrie&Turnbull (1995) 证实。

(二) 国内文献

国内学者杨忠莲、徐政旦 (2004) 的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没有提高财务报告质量的动机, 审计委员会是在董事会和外部独立董事的影响下成立的, 不排除上市公司成立审计委员会具有安抚媒体和装饰门面的嫌疑。谢永珍 (2006) 的研究结论也认为,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设置是外部制度约束的结果。杨忠莲、殷姿 (2006) 通过对沪深两市2002年至2004年51家舞弊公司进行配对研究发现:非舞弊公司成立审计委员会的可能性显著大于舞弊公司。吴水澎, 李斌 (2006) 的研究则表明上市公司自愿设立审计委员会在一定程度上是公司减轻代理问题和提高财务报告质量的结果。

关于审计委员会设立目的的研究没有定论, 但是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 一是以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利益为出发点, 提高外部审计质量、减少财务舞弊提高信息披露质量等;另一类则以其他利益相关者尤其是高管层利益为出发点, 如提高公司形象、保护董事等。当然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经济环境和公司特征, 审计委员会的设立自然有不同的制度安排, 但是笔者认为保护投资者利益应当作为审计委员会设立的根本出发点。

二、审计委员会有效性研究

(一) 国外文献回顾

国外关于审计委员会实施效果的实证研究文献较为丰富。主要从以下角度展开:

(1) 监管能力。Zahra&Pearce (1989) 从监管责任的胜任能力方面来衡量审计委员会有效性, 认为有效的审计委员会能帮助董事会监督管理业绩实施监管责任;Menon&Williams (1994) 将审计委员会看作是减少管理者与股东之间利益冲突的有效机制, 作者证实审计委员会的存在仅仅是为了做表面文章, 并不能强化股东对管理层的控制权, 董事会也并不能依赖审计委员会提高监管能力。Kabers&Fogarty (1993) 进行同类研究的结论是:有效的审计委员会需要建立在制度支持之上的权利、实际权威和勤勉的集合, 而这些要素难以用传统的规范手段去评价。

(2) 内部审计或内部控制。审计委员会能否同内部审计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并监督好其职责履行, 也将会影响到审计委员会作用的有效发挥。De Zoort (1998) 专门验证了执业经验对审计委员会监督判断能力的影响, 发现拥有审计和内部控制评估工作经验的审计委员会成员相比没有此经验的成员在监督判断的持续性、个人见解、一致性、额外关注的技术水准等方面, 更加接近于外部审计师的判断水平, 也即审计委员会成员之间的不同执业经验会导致其监督判断的差异。Krishnan (2005) 从分析审计委员会与内部控制监督的一般关系出发, 通过界定内部控制质量和审计委员会质量, 研究发现两者之间显著正相关。

(3) 外部审计质量。2002年出台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 其核心内容之一是强化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 并就保证外部审计的独立性赋予了审计委员会更大的权力, 包括选聘、激励、监督审计师和协调外部审计师的工作。提高外部审计质量也成为研究审计委员会有效性的角度之一, 从审计师的选择与变更、审计意见、审计费用到非审计服务都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焦点。Raghunandan和Rama (1998) 发现, 非审计服务费用比重高的公司所设立的审计委员会与股东支持的解雇审计师行为正相关。Lee (2004) 的研究得出了审计委员会能减少或缓解审计师辞职所带来不利经济后果的结论。Carcello&Neal (2003) 从审计师变更的角度分析了审计师的独立性, 验证了具有更强独立性、更好的公司治理专家和更低的持股比例的审计委员会在避免外审计师因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而被更换的问题上会更加有效, 且其独立性与这种保护能力相关性关系历久弥坚。但一旦审计师遭更换, 独立的审计委员会委员更换比例随之增加。Collie&Gregory (1999) 还对审计委员会的有效性与审计费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认为审计委员会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阻止通过妥协审计质量来降低审计费用。研究结论是:审计委员会在监督外部审计和保证审计范围的适当性方面是有效的, 但在产生强大的内部控制环境以反映已减少的审计费用方面的有效性还缺乏证据。

(4) 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在受托责任的理论框架下, 财务报告是一系列委托代理契约的纽带, 财务报告质量成为审计委员会有效性最为普遍的研究视角。1999年蓝带委员会发布的“蓝带委员会关于提高审计委员会效果的报告和建议”中, 强调了审计委员会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监督财务报告的地位和作用。根据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代表变量不一样, 相关文献如下:一是盈余管理。众多学者将盈余管理指标可操纵性应计利润作为财务报告质量的代理变量, 考察审计委员会特征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Klein (2002) 发现, 审计委员会中外部董事比例与可操纵性应计负相关, 当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降低, 公司的可操纵性应计显著增加。Biao Xie (2003) 认为, 董事会与审计委员会的构成与盈余管理有关, 独立董事所占比例越大, 盈余管理发生的可能性越小。Bedard等 (2003) 也发现审计委员会中外部董事所占比例越高、所持短期股票期权比重越低, 至少拥有一名财务专家或公司明确规定, 审计委员会对财务报告与外部审计的监督权时, 公司进行激进型盈余管理的可能性越低。Bedard et al (2004) 还研究发现, 审计委员会中财务专家的比例越高, 越能有效地抑制盈余管理;审计委员会的成员完全是独立董事时, 盈余管理的可能性更小。二是财务舞弊。Mcmullen (1996) 通过对存在舞弊行为的上市公司与非舞弊公司的配对样本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的存在能够减少由于财务舞弊引起的股东诉讼, 减少公司季度盈余重述;减少来自于SEC的强制措施;减少审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后出现的审计师更换。Abbott (2000) 的研究则表明当公司的审计委员会由独立董事组成, 每年的会议频率不低于两次时, 公司由于欺诈或误导性财务报告而被处罚的可能性会降低。Beasley (2001) 运用多变量Logit回归分析, 在控制了其他影响财务报告造假与董事会结构的因素后, 审计委员会的出现并未显著减少财务报告虚假的可能性, 即审计委员会的存在对财务舞弊的影响并不显著。三是报表重述。财务报表重述现象与财务呈报质量密切相关, 财务呈报质量越高, 重大错报漏报的概率就越小, 进而报表重述的几率也就越小 (Palmrose&Scholz, 2000) 。De Fond&Jiambalvo (1991) 以发生财务报表重述的公司作为研究样本, 发现盈利的错报可能是由财务状况的恶化引起的。同时还发现发生报表重述的公司更可能已设立审计委员会。而Abott.et.al (2000) 对78家由于舞弊遭受SEC通报的公司与78家非通报公司进行配对研究发现, 设有审计委员会、其委员是由独立董事组成且一年至少开两次会的公司, 被SEC通报为舞弊公司的可能性较小。Abbott et al (2002) 也发现, 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以及审计委员会中, 是否拥有一名财务专家与公司出具欺诈性财务报告, 以及财务报告发生重报的概率呈负相关关系, 而审计委员会的会议频率则与财务报告重报的概率呈负相关关系。Abotteal (2004) 检验了审计委员会特征与报表重述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报表重述的发生与审计委员会规模、开会次数、审计委员会成员的财务专业知识等因素负相关, 与财务危机、负债率等因素正相关。四是财务报告信息综合评分。Andrew.et.al (2003) 以投资管理研究协会 (AIMR) 的公司财务报告评分作为财务报告质量的代理变量, 检验审计委员会规模、专业性和独立性与财务报告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 会计或财务管理方面的专家比例与财务报告质量正相关;而未发现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与财务报告质量之间具有相关性。

(5) 评述。国外早期的研究成果难以就审计委员会的有效性达成一致结论, 这不仅与学者们多方面的研究视角有关, 而且与相关部门对审计委员会制度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无关联。蓝带委员的相关规定与《萨班斯-奥克斯莱法案》的出台, 从法律上提升了审计委员会的作用与地位, 其有效性逐步显现, 得到多数实证证据的支持。审计委员会独立性、专业性、活跃性等内部特征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审计委员会作用的发挥, 表明审计委员会内部建设的完备性是其有效性的必要条件。国外丰富、深入的文献为我国审计委员会的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 国内文献回顾

国内关于审计委员会实施效果的实证研究文献也很充实。主要从以下角度展开:

(1) 财务报告质量。吴清华, 王平心, 殷俊明 (2006) 在分析验证董事会特征与财务报告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时, 将审计委员会的设立与否作为董事会的特征之一, 结论显示专司监督财务报告质量的审计委员会, 能够帮助上市公司很好地降低盈余管理动机和程度。杨忠莲、杨震慧 (2006) 的研究表明, 公司董事会结构的改善, 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促进财务报告质量, 特别是公司成立审计委员会与否与财务报告的质量 (以报表重述为代替变量) 显著相关, 政策执行效果初现。但作者也认为不能就此下结论认为审计委员会在监管报表质量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仍需要进一步证据验证。王雄元、管考磊 (2006) 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专业性、活跃性以及平均受教育年限与信息披露质量之间的关系。结论显示, 独立的和高学历的审计委员会能够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而包含财务专家的审计委员会却不能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频繁的开会只是为了事后解决频繁发生的问题而非前慑性地去履行职责。李斌、陈凌云 (2006) 以上市公司是否发布年报补丁作为财务报告质量的代理变量, 从审计委员会的设立、独立性、专业性和权威性等个方面考察审计委员会的有效性。结果表明, 在研究期间内审计委员会的设立显著降低了公司发布年报补丁的概率, 与此同时, 随着审计委员会独立性的增强, 权威性的提高以及主任委员独立性的增加, 公司发布年报补丁的概率将进一步降低, 财务报告的质量更高。

(2) 盈余管理。翟华云 (2006) 研究了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对盈余质量的影响, 上市公司设置审计委员会能够提高会计盈余质量, 并且审计委员会规模的扩大能够提高会计盈余质量, 但审计委员会独立性及会计专业人员方面没有发现如此结论, 作者认为我国审计委员会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 但还要进行完善。吴清华, 王平心 (2006) 通过对2003年深沪市1192家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发现:财务独立董事和专司监督财务报告质量的审计委员会, 能够帮助我国上市公司很好地降低盈余管理动机和程度。王颖, 王平心, 吴清华 (2006) 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与盈余管理水平负相关, 其他解释变量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并不显著。

(3) 与外部审计相关。唐跃军 (2007) 将审计收费与审计意见购买联系起来考察审计委员会的有效性, 结论显示审计委员会在一定意义上未能在审计意见购买过程中发挥对管理层的制衡作用。张阳、张立民 (2007) 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公司更不易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 认为审计委员会的设立并不能有效提升审计师的独立性, 审计委员会的设立也不能令审计师免于因出具令上市公司不满的审计意见而被改聘的结果。

(4) 评述。国内关于审计委员会有效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财务呈报质量、盈余管理与外部审计质量方面。综合研究结论显示, 审计委员会收效甚微尚需进一步检验, 可能是因为审计委员会设立时间较短, 其作用凸显尚需一定时日。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环境以及经济体制与英美等国家存在较大差异, 在借鉴国外文献的同时, 必须高度关注这些差异对审计委员会效率的影响, 充分考虑到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相对集中、董事会与高管层重叠等特征。现有国内文献大多数是在受托责任理论框架下, 从审计委员会作为代理人的角度出发考察其受托责任的履行效果, 而鲜有考察其作为委托人履行审计师选择的职责。审计委员会选聘品质信誉高、独立性强的审计师是财务呈报质量的外部保障, 也是审计委员会最终完成受托责任的一部分, 两者的作用机理是相互依赖的。研究审计委员会有效性应当深入细致地考察审计委员会内部构成特征的作用, 虽然已有学者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 但是一方面特征变量设置不够全面, 另一方面特征变量未能体现出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某些实质特点。如在衡量审计委员会独立性时, 无一例外地采用成员中独立董事的比例来代表, 实际上, 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建设仍不完善, 独立董事不“独立”的现象非常普遍。

三、审计委员会特征、有效性及市场反映实证文献研究

(一) 审计委员会特征的决定因素

Klein (2000) 检验了审计委员会特征的影响因素。发现审计委员会独立性与会计数据信息含量价值正相关, 与CEO权力超越董事会的程度负相关;CEO薪酬与审计委员会独立性负相关, 审计委员会会议次数与审计委员会独立性正相关。Klein (2002) 还专门考察了影响审计委员会独立性的经济因素, 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独立性与董事会规模、独立性正相关;与管理当局、股东对财务报告流程审核需求显著相关;若公司经历连续两个年度 (或以上) 的亏损, 审计委员会独立性会降低;审计委员会独立性与替代性治理机制即公司规模、机构大股东的存在负相关。Collier&Gregory (1999) 借助代理理论的分析框架, 考察了审计委员会行为特征是否 (或如何) 受公司特殊代理因素的影响。结果发现, 审计委员会会议年度总时间与表征权益代理成本的董事持股水平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 也没有发现其行为与外部董事比例及公司规模之间的显著正相关性;但是, 审计委员会行为却与公司所雇佣的高质量审计师 (六大) 、负债成本 (财务杠杆水平) 正相关, 与董事长总经理两职合一负相关, 内部执行董事进入审计委员会则减少审计委员会的努力行为。

(二) 审计委员会有效性的决定因素

根据Saad的研究:如果审计委员会成员大多数由非执行董事组成, 其有效性会大大增强;审计委员会成员中的大多数具有财务专业知识, 由非执行董事担任审计委员会主任或主席也有利于增强其有效性;若审计委员会成员拥有丰富的知识, 能较好理解公司的商业活动, 也是增强审计委员会有效性的一个因素。Ecto&Reinsstein (1982) 对审计委员会成员任职时间的长短进行了调查, 认为审计委员会成员的轮换可以促进其有效性, 因为新的委员会成员会问一些“更好”的问题 (但并没对什么是“更好”做出解释) 。然而在Spangler&Braiotta (1990) 的相关研究中, 则认为审计委员会成员任职时间的持续性有利于审计委员会有效性的发挥。

(三) 审计委员会的市场反映

Davidson et al. (2004) 考察了审计委员会成员任命的市场反应, 当公司向市场传递财务专家任命信息时, 股东对其表现出了信任 (而且具有审计公司从业经验专家优于公司财务管理执业经验专家) , 公司的股票价格也会作出积极反应。Defoud et al. (2005) 同样发现财务专家的任命会得到市场的超额回报, 而且也主要集中于那些有着良好的整体治理环境的公司。Srinivasan (2005) 则从审计委员会成员因财务报告失败而承受的信誉损失成本角度, 发现在公司做出财务重报后的三年内, 平均有48%的董事被更换 (如果重报前是高报盈余) , 同时, 在其他公司董事会的任职将会失去25%, 这对于审计委员会而言尤为明显, 因此, 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面对财务报告失败蒙受着巨大的信誉损失风险。

四、研究启示

审计委员会 篇8

关键词:内部控制;审计委员会职能;公司治理;内部审计机构

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新《基本规范》),这是中国会计审计领域的又一重大改革举措,体现了我国的内部控制规范正在向国际接轨。

新《基本规范》虽然在形式上借鉴了美国《内部控制整合框架》(COSO-IC)的五要素框架,但内容上却充分体现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COSO-ERM)八要素框架的实质,始终贯穿了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并在文字上给予了更中国化的定义和细化。

《基本规范》将审计委员会确定为监督企业内控制度制定和执行的机构,明确提出企业应当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这表明审计委员会在公司内部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职能也在发生变化。

一、《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相关要求

(一)现行内部控制的总体要求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提出,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經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企业应当遵循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成本效益的原则,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个要素来制定和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可以看出,新《基本规范》有效地整合了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将三者归结为风险控制,提出了内部控制的关注重点。

(二)新《基本规范》对审计委员会的要求

新《基本规范》第十三条、第十五条规定,企业应当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负责审查企业内部控制,监督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情况,协调内部控制审计及其他相关事宜等。

除了这些明确的规定以外,规范中时时刻刻突出了对企业风险管理的高度重视,因此审计委员会的作用渗透到了内部控制的全过程,它能否准确地定位、明确自身的职能、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对企业能否真正贯彻新《基本规范》的精神内涵至关重要。

(三)新《基本规范》下审计委员会的目标和职能探索

我国引入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初衷是在董事会建立一个独立、专门的治理力量以强化外部审计师的独立性,从而提高公司财务报告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根据《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第五十四条对审计委员会主要职责的规定,审计委员会的职能集中在沟通外部审计、监督公司的财务体系和审查公司内控制度。但是准则没有对审计委员会的监督对象、怎样监督做出细化的规定。

2002年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得到不断完善,上市公司的情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公司治理结构在不断地借鉴和改善,在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的今天,监督内控制度的重要机构——审计委员会的目标和职能也应该相应调整,以更好地解决现今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积极配合构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笔者认为,审计委员会的目标应与企业内部控制紧密结合,可定为:监督和报告企业内控制度的制定和执行,确保董事会和经理层的行为合法合规,确保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审计委员会的职能也应该由传统的关注公司财务收支、监督企业经济效益而有所扩大和发展。新《基本规范》突出体现了从会计控制到全面内部控制的转变,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大大凸显,因而审计委员会的职能也不应仅仅还停留在监督公司的财务和经济效益上,而应对企业的机构治理和管理起到更加积极地作用。

根据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会长王道成在2009年内部审计热点问题调查报告发布会上的发言,结合《基本规范》的精神,笔者认为审计委员会应该有以下职能:

1.监督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及时向董事会、股东大会汇报。

2.以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为导向,对董事会、经理层的经营决策行为进行监督,确保他们的行为合规、合法,无徇私舞弊行为,并审查经营决策的结果,对董事会、经理层的风险评估、风险控制行为进行评判,适时对不当的决策提出批评和建议。

3.审核公司的财务信息及其披露,确保公司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4.加强和外部审计之间的沟通,既披露公司的内部控制状况,也听取外部审计的意见和建议,对内审工作加以改进。

5.编写年度“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二、影响我国企业审计委员会职能发挥的主要因素

(一)由于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审计委员会的作用受到限制

我国的审计委员会隶属于董事会,对董事会负责,难以实现对董事会的监管。美国对这一问题的解决主要是规定审计委员会委员应当全部由独立董事组成,并且除作为董事会成员和审计委员会成员外,不得从公司中接受任何咨询、顾问费或者其他酬金,也不得为公司或者其子公司的关联人士。(见《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也规定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应占多数并担任召集人。但是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还不健全,并且企业的独立董事通常由大股东、董事会推荐产生,独立董事依附于大股东,独立性不。另外,独立董事因为不在企业内部担任其他职务,对公司的相关信息了解不足,加上他们分心于其他工作,参与性不够,难以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监督和评估。

(二)我国上市公司特殊的股权结构制约审计委员会发挥职能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的特征是国有股、国有法人股和社会法人股的比例占65%以上,且不能流通,而占上市公司股权比例35%的流通股相当分散,从而形成非流通股股东的过分集中,即存在所谓的“一股独大”现象。上市公司的重大决策权由非流通股大股东掌握,非流通股控股股东对审计委员会的成员有实质任免权。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中的另一个特征是国有股、国有法人股的产权管理体制没有完全理顺,国有产权虚置,在“一股独大”的情况下,上市公司高级经理层实际控制了上市公司的重大决策权,即形成了“内部人控制”。

这样,处在董事会之下的审计委员会既被大股东所掌控,自然也被高级管理层所控制,无法实现对董事会和管理层的监督。

总之,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突出问题在于:即使建立了良好的内控制度,但由于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对公司实际控制人缺乏必要制约,董事会和管理层任意超越内部控制,最终导致内部控制成为一纸空文,在战略及经营目标实现方面的风险控制严重缺失。

(三)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能发挥受到限制

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十五条、第四十四条的要求,企业应当根据本规范及其配套办法,制定内部控制监督制度,明确内部审计机构,规范内部监督的程序、方法和要求。内部审计机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应当按照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程序进行报告;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有权直接向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监事会报告。

内部审计委员会主要是由独立董事构成,人员有限,对公司治理的参与也不多,主要依靠内部审计机构的具体工作获取相关的信息,从而监控企业的内部控制。然而,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机构和其他职能部门一样,一般都在管理层领导下工作,独立性不强,容易被上级领导的意志所左右,再加上目前上市公司内部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使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受到了许多限制。再次,基于我国社会普遍存在的“面子”、“关系”、“人脉”等复杂的人际交往环境,企业利益与内部审计人员自身利益时有冲突,难免影响审计人员的判断和报告,降低了审计工作的客观性。内部审计机构无法向审计委员会提供真实、有效、有用的信息,审计委员会的职能也得不到发挥。

(四)内部审计人员的能力有待提高

目前,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正在从监督型向服务型转变,审计人员从单纯的财务专家型向综合型转变,内部审计机构向更高层次转变。审计委员会要充分发挥其职能,有赖于下属的内部审计机构能够胜任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工作,这对内部审计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内部审计人员除了需具备过硬的财务专业技能,还要有相关的管理学知识、金融经济常识、法律知识储备,以及较强的人际交往技能,能恰当地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尤其是要熟悉本组织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对公司的资金和物流过程非常了解。

由于審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机构的责任重大,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显得非常重要,上市公司想要组建一个优秀的内部审计团体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三、如何更好地发挥审计委员会的职能

(一)改善公司股权结构,减少“内部人控制”的现象

建议适当扩大流通股的数量,增加机构持股,削弱超级大股东的权力。董事会和经理层严格实行职务分离,只有公司的治理机制得到改进和完善,审计委员会的权威性和独立性才能得到加强,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二)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的审计委员会制度是没有法律保障的,缺乏一个强制性的关于审计委员会的报告制度。我国应该加紧制定相关的法律和规范,专门对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机构的地位、目标、职责、工作方法、成员等做出规定,以更好地指导上市公司的审计委员会在监督企业内部控制方面发挥作用。

笔者认为,审计署应该成为制定审计委员会相关法规的主要发起和推动部门,借鉴美国《萨班斯法案》和其他国外相关规范,尽早建立和健全适合我国国情和上市公司治理现状的审计委员会制度,使内部审计工作有法可依。

(三)增强内部审计机构的权威性和独立性

内部审计机构的地位应该有所提高,应高于其他职能部门,直接隶属于审计委员会,对审计委员会负责。同时,内部审计机构的人员应当广泛参与到企业各个运作体系,掌握方方面面的信息,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公正无私的视角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监督,协助审计委员会充分发挥其职能。

(四)提高审计委员会成员的素质

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整体素质的培养,构建内部审计文化,尽量聘请通过了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考试(CIA)的专业人才,鼓励内部审计人员不断学习,加强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R].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2006,(6).

[2]李东燕.浅析我国内部审计现状与发展趋势[J].当代经济,2009,(7):144-145.

[3]杨秀英.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作用如何发挥[J].审计与理财,2006,(3):32-33.

上一篇:语文作文说明文初二下一篇:川藏联网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