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课堂(精选8篇)
敬畏课堂
口徐良英
朱自清先生一位同事曾回忆说:先生把上每一节课都当作大事来对待,哪怕是很熟的教材,课前也要精心设计,仔细预备,进课堂时还十分紧张。
钱理群先生回母校,南师附中请他为学生讲讲鲁迅。为了三天的课,钱老写了七天教案,前后准备了一个多月。钱老说:担心讲不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著名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晚年只带一个博士生。学生登门求教,先生正在吃饭,说:“请您等一下!”老人颤颤巍巍走到内室,出来时已将便装换成长袍。尽管只有一个学生,先生克己仍如此之严。
学者余杰提到这样一个故事:20世纪80年代初,70多岁的林庚先生给师兄师姐们上了一堂“告别课”。那天,先生穿着一身笔挺的衣服,满头白发梳理得“一丝不苟”。他讲《红楼梦》,讲古典诗词,口若悬河,滔滔不绝,那风度,那气派,学长们至今感佩不已。为了这堂课,先生准备了一两个月。半个多世纪的教学生涯,本已不用备课,可先生说:要讲出最高水准,必须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好教案。讲完这节课,先生大病一场。
窦桂梅老师为了上好《秋天的怀念》,仅仅开头就修改了十次。
翻开一页页教育史册,著名大师无一不是敬畏课堂的典范。他们的事迹至今仍令人动容,敬仰之情难于言表。
又想起那个经典故事:
一个在学校工作了33年的历史教师,上了一堂非常出色的观摩课。苏霍姆林斯基问他:“你的每一句话都具有巨大的思想威力。请问,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那位教师回答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地说,每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但是,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花了约15分钟……”(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一辈子与15分钟,一语道出优秀教师用整个生命面对课堂的情怀。如果不是怀着对课堂的无限敬畏,他们何以如此执著、虔诚?
与老师们闲聊,常常会触及教学的无趣、课堂的无谓、教育的无奈。许多教师每天经历着相似的工作,重复着“年年岁岁课相似”的`无趣生涯。随着时间流逝,生命激情渐渐消退,甚至产生了倦怠。与大师们相比,他们的职业生活中缺失了太多可贵的东西,也就缺少了太多太多的幸福感受。
课堂,是教师一生倾注心血的地方。
课堂,是教师演绎生命精彩的地方。
课堂,是教师成就人生梦想的地方。
敬畏课堂的老师会十分珍惜课堂的每分每秒,精益求精地备课,仔细斟酌每一个教学细节,不拔高目标,不高谈阔论,不随波逐流,踏踏实实,一丝不苟。
敬畏课堂的老师会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以极大的责任心和耐心聆听学生生命拔节的声音,困其所困,思其所思,悟其所悟,乐其所乐。
一个敬畏课堂的老师会特别注意营造温馨、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与学生展开平等对话,充分尊重学生的愿望和需求,在教学相长中享受职业幸福。
敬畏课堂的老师会特别尊重教育规律,不拔苗助长,不急功近利。他懂得,教育是个慢工程,犹如培育一株幼苗,需要循其所需,适时、适量、适宜地施肥、浇水、松土。
敬畏课堂的教师会把课堂视为神圣殿堂,怀着虔敬之心,默默地探索、追求,穷其一生,无怨无悔。
一次, 朋友问梁实秋:“你教了这么多年的英诗和莎士比亚, 还要备课?”梁实秋回答说:“这么多年, 我上课前一晚都做准备, 有时靠在椅子上, 自个儿静静地想, 说不定就会有新的了解, 新的发现。”
这就是大师的风范, 谦虚、谨慎、认真, 对教学充满敬畏。按照常理说, 这样一位大家, 给师范生上课, 完全是小儿科, 即使泛泛而谈, 课堂也会给学生以有益的启示。然而, 梁先生却将课堂看得无比重要, 在他看来这方讲台容不得马虎, 更容不得应付, 站在台上, 就要有饱满的热情、充沛的精力, 就要有精心的准备、精彩的内容, 如不然就对不起学生, 对不起自己的名声。
对课堂充满敬畏, 这是教师最起码的职业道德, 也是一位优秀教师必备的品质。我们的课堂面对的是一群鲜活的生命, 他们有思想、有个性、有独立的判断, 教师的课堂有没有吸引力, 有没有全身心的付出, 学生一眼就能看得到, 而且, 这也直接影响教师的威信, 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我上小学时, 有位年长的教师, 这位教师其实并没有多少文化, 只不过是初中未毕业的民师而已。但是对于他的课, 我却听得仔细、记得认真、学得开心。老教师凭的就是对课堂的敬畏。课堂上, 这位老教师从不翻教本, 只是将其整齐地摆放在讲桌的一角, 然后, 娓娓道来, 将课本上的内容和盘而出, 要求我们翻书时也是准确地指出哪一页什么位置。我们常常惊叹于这位教师的记忆力, 于是常常偷偷地趴在办公室的窗户上窥视秘密, 结果发现, 每每下课, 老教师就抱着书本温习。是呀!如此认真, 又怎能不对课本了如指掌?而没有对课堂的敬畏, 这位教师又何来这样的耐性与坚持呢?
对课堂的敬畏, 其实是对学生的尊重。教师的教学面向学生, 服务于学生, 对课堂负责就是对学生负责。这是对学生最大的尊重, 也是对学生最大的关爱。敬畏课堂者, 学生必敬之。尊重学生者, 学生必尊之。教师对课堂的敬畏, 会无形中让学生感受到尊重, 而这也是教师赢得尊重的重要方式。
对课堂的敬畏, 其实也是对自己的促进。教师的工作具有重复性与循环性。同样的课本, 同样的内容也许会周而复始地进行, 如果认同于平衡的状态, 过分地依靠经验、依靠过去, 那么教师的职业能力永远也得不到提升, 而且还会在这重复与循环中失去职业的情趣与动力。对课堂的敬畏, 其实是一种理性的面对, 将每一节课都视为全新的挑战, 将每一节课都视为自我的超越。敬畏课堂会转化为对教材的深刻揣摩, 对教学的深入研究, 对课堂的努力尝试。而这也是教师对自己专业的极大促进, 对自我发展的一次强力的推进。
对课堂的敬畏, 其实也是对学生最真实的教育。言教不如身教, 教师本身就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师严谨的风格, 敬业的精神, 会悄无声息地注入学生的血液, 融入学生心灵, 影响学生的一生。
对课堂多一些敬畏, 或许就能改变我们的教育, 让我们的教育与理想的教育越来越近。
电影《狼图腾》改编自姜戎同名小说,采用3D实景拍摄,于2015年2月19日在中国大陆上映。影片讲述在内蒙古大草原上,牧民与狼相互制约而又相依相存的故事。《狼图腾》的导演是法国让·雅克·阿诺,冯绍峰、窦骁等主演。该片将参与2016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项的角逐。
【导演简介】
让·雅克·阿诺,1943年生,法国导演,在艺术的道路上精益求精,完美追求艺术质量,在自己30年创作生涯中只拍摄了10部影片。但部部经典!处女作《高歌胜利》,一鸣惊人,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人类创世》,获恺撒奖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奖;《情人》、《兵临城下》、《熊的故事》、《虎兄虎弟》等片为中国影迷所熟悉。
阿诺筹备7年,养狼3年,实景真狼拍摄2年,用电影重新诠释著名小说《狼图腾》中的精神与文化,他凭借该片获得第五届国际北京电影节最佳导演、第22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剧情梗概】
上世纪60年代,北京知青陈阵和杨克响应国家上山下乡的号召,来到了内蒙古额仑大草原插队,加入了毕利格老人的生产队,从此开始若干年的放牧生活。在大草原上,他们见识到了草原上最令蒙古人敬畏的敌人——狼。蒙古人热爱草原,崇敬狼,把狼作为自己民族的图腾,认为狼是他们相伴一生、甚至是来生的朋友,而且死后将自己的尸体放到狼出没的地方,实施“天葬”。
在这里,陈阵亲眼目睹蒙古人和偷袭羊群的狼徒手搏斗;也曾亲眼看见群狼怎样在头狼的指挥下,调兵遣将围猎几百只黄羊。在与狼群的接触过程中,陈阵带着强烈的好奇,决定要通过一只小狼的成长,探索狼的习性和狼的哲学。于是他和他的朋友亲自掏了一窝小狼,并且养了其中的一只。他在养小狼的过程中,发现狼是动物中唯一不可驯服的、十分神秘的动物。然而,他爱狼的同时却在囚禁狼,陈阵的心一直在纠结。
就在此时,一群外来人贪婪地掠夺了狼群储存过冬的黄羊,打破了狼群和牧民之间的生态平衡。而以场部主任包顺贵为首的生产队员更是发起了一场灭狼运动,让狼群和人类之间的关系陷入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在现代武器的疯狂肆虐下,狼大量死亡,狼被驱赶到边境外。进而,人类开始大片地开垦草原土地。所幸,小狼最终被放归草原,成了额仑大草原上孤独的狼……
【观影感悟】
这是一部以狼为叙述主题的影片。主人公陈阵以在文革时期在蒙古草原的亲身经历、以近乎自传体的叙事角度,描述了狼的活生生的世界,以环保的名义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呼唤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价值观,缅怀早期人类的图腾:自由、独立、顽强、勇敢的精神和尊严。
镜头前的那一只只蒙古草原狼带给你巨大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狼的每一次侦察、布阵、伏击、奇袭的战术;狼对气象、地形的利用;狼族中的友爱亲情;狼与草原万物的关系;小狼艰难的成长过程,无不使我们联想到人类。是啊,擅长学习的人类,也许应该把目光投向神秘的大自然,怀揣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
也许,看过影片你能从中读懂更多,学到更多……
【经典影评】
生命的自由
福建省莆田市实验小学六年七班 吴 玥
狼,凶残、贪婪,“狼外婆”“白眼狼”“财狼”,这是千百年来人们对狼的误读。而看过本片后会让你误读全消,反而升腾起深深的敬意。是啊,那是智慧、尊严、高贵、独立的狼!那一个个令人义愤填膺而又催人泪下的狼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也同样会吸引着你。我似乎听见了小狼渴望自由与战斗的哭声,似乎望见了狼群不容亵渎的高贵灵魂,似乎闻到了子弹射进额仑狼身躯时散发出的血腥味儿……影片早已结束,那群勇敢智慧的草原狼依然在我眼前狂奔,特别是那只如精灵般的铁骨铮铮的小狼,在我脑海中久久不能离去。
北京知青陈阵到内蒙古插队,他深深地迷上了神秘的蒙古狼,费尽心思掏到小狼,“天天像伺候蒙古王爷少爷一样地伺候小狼,挤奶喂奶,熬粥喂粥……怕它冷,怕它病……连睡觉都不安稳”,疼爱之心尽人皆知。这跟那些爱孩子的父母有什么不一样?恨不得把最好的都给孩子。
可也是他,亲自用一根狼牙咬不断、狼爪抓不坏的大粗铁链拴住了小狼,拴住了它的自由。小狼在陈阵“爱”的呵护下,从未过过自由的,没有铁链的日子!从未遵从自己的狼性,在草原上酣畅淋漓地捕杀猎物!可怜的小狼只是陈阵的宠物。幸运的是,小狼最终被懂狼敬畏狼的蒙古女人嘎斯迈放回草原,它一定能成为一匹真正的草原狼。
然而,成为宠物的何止是小狼,还有那些被父母宠溺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固执地为他们铺好人生路,事无巨细地安排好一切,看似是对孩子极深的爱,其实却害了孩子。他们以“爱”的名义剥夺了孩子选择的自由,剥夺了他们尝试的机会,剥夺了他们掌握命运的权利!
这使我想起了美国神童塞达斯。他的父亲是哈佛大学的心理荣誉教授,他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万众瞩目的神童,便用最科学的方法训练他。最终这个17岁的孩子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然而,这一切都不是塞达斯自己的理想,相反,他厌倦了父亲和人们的赞扬,始终不肯从事任何与知识相关的工作,坚持在超市当一个普通的收银员。是啊,塞达斯不属于自己!他的成功是父亲的成功。从此,哈佛拒收神童。
请不要再以爱的名义对生命加以控制,让生命呼吸新鲜空气,品尝成功与失败的滋味,走属于自己的路,哪怕这条道路遍布荆棘!
--“敬畏生命、敬畏责任、敬畏制度”大讨论
安全月,全矿组织观看了安全警示教育片,画面中哪一个个惨烈的事故场面让人悲痛不已,让人久久不能释怀,尽管这些苦难的瞬间已远离我们而去,但当他们再次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每个人都难以排出心中的压抑与悲伤,对于逝者这是一场永远不会知晓的人生告别,面对生者这是一场痛苦终生的生离死别。所有这些事故让人们不禁要问,这是为什么?
我想这是因为没有做到“敬畏生命、敬畏责任、敬畏制度”。生命:对于包括人在内的任何生物体来说,都只有一次。也正是因为这种不可逆性,生命才显得神圣不可侵犯,才会令人心生敬畏。责任:是各级领导和所有干部应有的情感和态度。没有敬畏,就会敷衍责任,就会消解责任,视责任如儿戏,把责任抛脑后,安全工作落实自然化为泡影。制度:在制度面前,每个人都要懂得敬畏。领导干部只有心中敬畏制度,才能有所为,有所不为,做到上行下效,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和环境,使各项制度发挥应有的威力和作用。
——用心敬畏生命
对于一个煤矿企业来说,我们只是众多员工中的一份子;对于妻子和孩子来说,我们就是整个世界。我们敬畏生命,就是为了更好的关爱自己和家人,也只有敬畏生命我们才能得到更多的快乐和幸福,让它真真切切的存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生命的真正价值。
在煤矿安全就是企业的命脉,看过近几年国内发生的较大的煤矿事故,这些煤矿都是国有大型煤矿,所属公司都是排在中国煤炭企业100强名单前列的,安全生产周期有的都达到了10年。可这些过去的光环在事故面前已经黯然失色了,苦心经营的成绩瞬间灰飞烟灭,为什么?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做到敬畏生命,他们没有把矿工的安全当回事,将制度和规定挂在嘴上、写在纸上、钉在墙上,而忽视了落实和行动。
为了更多和睦的家庭和鲜活的笑脸我们励志成为一名合格的员工,严格执行矿各项规章制度。作为一名合格的基层管理人员,我要去学会如何敬畏生命,处理好人身安全和生产的关系,更好的防范和遏制任何人身事故的发生,时刻把安全工作都放在首位。
——用责任托起生命之重
敬畏生命,就要落实责任。岗位就是责任,责任重于泰山。要明确安全职责,每个不同岗位,都有同样重要的安全责任,没有一个没有责任的人,没有一件没有责任人的事。日常管理中,在管理岗位上要严格约束自己,忠诚履行职责,在其位谋其政,尽心尽职不懒惰,问责到底百分百,不放过影响安全的问题,不放过影响安全的人和事。在操作岗位上,要严格按标准作业,不存侥幸不偷懒,不走捷径图省事,严格开展零事故活动和手指口述活动,做到万无一失。
对安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放任问题而不顾,一味地追究责任,急于惩处责任人。对于已经存在的事实,我们不能推诿卸责,相反地,应该理性面对,有所担当,敢于担负责任;遇到问题迎难而上解决问题,尽可能的将伤害减至最小范围内,尽最大努力将伤害和损失减至最小范围内。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只有生命才会创造奇迹。没有生命,一切无从谈起。安全责任,就是生命的保护神!责任让家庭宁静安全、爱意盈盈!责任让工作更有战斗力和竞争力!责任让社会平安稳健发展!一句话:用责任托起生命之重!
——用制度督促责任的落实
敬畏生命,就要敬畏制度,用制度督促责任的落实。少了敬畏、人们无所畏惧的社会,是道德滑坡的社会,缺失了敬畏制度的企业,你我任意妄为,安全工作何来保障?安全责任重在落实,应着力完善制度,保障安全责任传递到岗、落实到每一个人,使每一个人自觉履行岗位赋予自己的责任。每个人都要将严格遵守安全生产的各项政策法规变成自觉行动,尤其是党员干部要身体力行,做好表率,倡导、营造遵章光荣的良好工作氛围,以此激发全体职工的正能量,干事情,成大业,为赵家庄煤矿的安全生产贡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
敬畏生命,通过宣传教育,根植于心底。敬畏责任和制度,见诸于行动,接触地气,铸就安全。纵观每一次事故背后,无一不是管理上存在漏洞,思想上有松懈,事故的伤痛,又岂是巨额赔偿所能弥补得了的?我们要扑下身子实践,将三个敬畏,变成勤政敬业,变成改革创新,变成遵章守规,变成提醒检点,变成自觉堵漏洞,变成主动除隐患,变成条条安全红线,变出令行禁止好秩序,变出爱岗奉献好模范。只有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敬畏生命、敬畏责任、敬畏制度地做好分内的事情,才能筑起安全生产坚强基石。
山西楼俊集团赵家庄煤业有限公司
安监科:李书兴
人类作为蓝色星球上智力最高的动物,逐渐地成为了这漂泊在浩瀚宇宙中孤零零小岛上的主宰,掌握着任何其他物种的生杀大权。
人有时候比饕餮更加贪婪。动物美丽的皮毛,人类用它裹着自己孱弱的身躯;动物强壮的身体,人类用它填满自己臃肿的肥肠。人类更可以厚颜无耻的把有益于自己的昆虫称为益虫,而没有办法让人类榨取的昆虫便被划分到害虫的行列。每年人类都会大刀阔斧地消灭这些所谓的害虫。可是它们也是生活在这个星球的一份子,它们也是这里的主人。可事实却像旧社会的大地主强行强占了农民们的土地,还要受害者为他们干苦力。稍稍造成点损失,农民便会遭到灭顶之灾。
人是霸道的强盗!明火执仗的行凶者!假如动物们穿你的皮,吃你的肉,不知道还会有人把生命视如草芥吗?
你有多久没有听过蝉叫鸟鸣了呢?也许它们没日没夜的歌唱惹恼了没有心情的你。可是,你知道吗?蝉要在又黑又冷又湿的泥土里辛苦四年,才能换来一个月在阳光下的欢唱。这难道不值得人去敬畏吗?它虽然渺小,但他并不卑微!因为它懂得生命最深刻的意义,它不会浪费每一个瞬间去争取欢唱的机会。而自诩清高的人类呢?有的却像行尸走肉一样的活着,成为这个世界的寄生虫,这才是真正的卑微!
现在他们觉得憔悴,可能是他们还没适应新课程;现在他们觉得劳累,可能是他们的计划延误了时间;现在他们觉得愤懑,可能是他们还没找到宣泄的方法......
何人了解医者的心?他们努力地扎好基础,为的是日后能够尽量地满足病人;何人了解医者的心?他们日夜劳累,却得不到别人的肯定;何人了解医者的心?他们无私奉献,收到的却总是客人的天理......
病人总以为医者是披着天使衣的吸血鬼,应加以防范;病人总以为医金是医者对人民假合法的抢夺,应加以小心;病人总以为医者没良心,认钱不认人......可又有谁知道医者也是个病人,自己也需要看病;又有谁知道医者也是个劳动者,一分汗水一分钱;又有谁知道医者也是个普通人,养家糊口靠钱行......有谁了解医者的心?无论世界变得怎么样,他们都会遵循救死扶伤的原则;有谁了解医者的心?无论世界变得怎么样,他们还是不断地劳力着;有谁了解医者的心,无论世界变得怎么样,他们还是那么的卑微......
他们劳累,但当他们想起医者的心,他们得发奋;他们憔悴,但当他们想起医者的心,他们得振作;他们心碎,但当他们想起医者的心,他们得回心......
2015年,在中国金融市场跌宕起伏的大环境下,财富管理行业竞争加剧,同时也出现了诸多的兑付危机。而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华设所售产品实现了100%的兑付,并且在产业并购基金上面也走在了行业前列。
2016年1月17日,华设对外宣布成功获得A轮战略投资。在接受《今日财富》专访时,华设财富董事长姜玮彦表示:今年完成第一轮的战略融资,2017年将努力登陆新三板,三年之内寻求在中国资本市场上的发展。在谈到华设自身定位,姜玮彦说:“我们把高盛当做自己的目标,华设要做成有自己特色的中国财富管理行业的领军企业。”
正在大浪淘沙的财富管理行业
《今日财富》: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过程中往往带来行业发展的风险,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对第三方理财有什么样的影响?
姜玮彦:首先我认为,就中国经济的体量来说,6%多的增速也不算太慢了。中国的经济确实在经历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一些传统产业遇到了一些拐点。但是总的来说我们对中国的经济还是充满希望的。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个别的产业要去产能去库存,但是有一些产业,还比如说互联网行业等的新兴产业都是蒸蒸日上的。
对于第三方财富管理行业来说已经过了野蛮增长的时代了。过去被以固定收益类产品、信托为代表的产品的刚性兑付外衣给蒙蔽了,认为第三方是一个一本万利的行业,卖什么都没有风险,躺着就把钱挣了,我认为这个观点本身就是错误的。刚兑是不可持续的,只不过是在中国特定的经济环境下产生的特定的现象。第三方财富管理行业是会有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那些没有自己的风控意识、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慢慢地会被淘汰,真正站在客户的角度,根据客户的资产情况去帮客户制定资产配置方案的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才会长久地存活下来。
《今日财富》:就你谈到的越来越多的刚性兑付会被打破以及理财低收益趋势的到来,华设怎样去和客户沟通这种变化?
姜玮彦:华设一直坚持真正地为客户做资产配置,不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我们的产品线是非常全面和丰富的,虽然这两年中国开启了降息通道,整个固定收益类产品的收益率一直在下滑,但是这对我们本身来说没有太大的影响。我们在固定收益类产品上给出的回报一直不是那么高的,因为我们一直有一个非常严格的风控标准。从2014年开始,我们就开始为客户大量地做股权投资,一级半市场、二级市场上的投资组合,为客户合理地分配资产配置。50%~60%部分在固定收益里面,20%~30%在股权投资里面,还有一部分流动性比较好的现金配置,大概是这样一个比例。所以我们提供给客户的是一个全面的资产配置,而不是仅仅的单一的产品,如果仅仅是单一的产品的话,在这个环境下就会受到影响。
“资产配置荒”是片面暂时的
《今日财富》:现在大家普遍认为有一个“资产配置荒”的现象,那在这种情况下,华设如何能保证产品线的全面和丰富呢?
姜玮彦:第一,我觉得不能简单用“资产配置荒”来判断目前我们所面临的情况。因为近一两年中国经济整个宏观层面来说并没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只不过是人的一些心理因素和外界的某些因素造成了一些踩踏现象。无论是之前的股灾还是之后人们提到“资产荒”,其实只不过是大量从二级市场撤出来的钱没有一个很好的去处,或者说人的风险偏好的集聚发生了变化,大家风险意识放大,突然变成了风险厌恶型的。那么大家一窝蜂地去寻找低风险的产品,回头一看符合保本保息的产品确实不多了。
第二,“资产荒”是针对某一特定的某一类资产可能有暂时的、大量的资本的涌入造成的供不应求的场面,但是从长期来看这个现象还是会得到解决,经历一阵狂热之后大家会慢慢变得清醒。我们还是会不停地去教育客户,你还是要看产品的本质、内核是什么。华设的优势是和上市公司保持着密切的合作,我们落地的并购基金出了公告的已经有4家,已经达成协议的有10家,所以我们未来会围绕中国优秀的上市公司合作去发行上市公司的并购基金。从去年开始引领客户去做一些海外的资产配置,包括美国的房地产、澳洲的房地产。从资产配置这个角度来说,华设的储备还是很充足的,我们能满足客户在不同阶段的需求。
《今日财富》:华设成立产业并购基金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考虑?能不能具体介绍一下有哪些行业?
姜玮彦:2014年是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的元年,相对海外来说我们的市场还是比较初级的。我们首先选择并购市场是因为这个市场非常大,足够我们在其中寻找机会。没有一家伟大的企业不是从并购开始的。而现在很多行业里都有上千家上万家企业在无序地竞争,这其实是一个浪费的竞争。我们可以看到从央企的层面上都在不停地进行资源的整合,包括南北车的合并等。
我觉得未来这个趋势还会持续下去,在这个过程中华设会用它专业的能力去帮助客户寻找到投资机会。我们从去年开始,进入了很多在风口上的朝阳行业,如大健康、大医疗、影视文化、体育文化、大数据分析、TMT这些行业。我在这些行业中去精选领头的上市公司或者扩张需求比较强的公司,然后配合这些公司去发行产业基金和并购基金。我认为作为一个独立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不仅仅是把产品卖给客户,还应该是嫁接实体经济和资本或者民间财富的桥梁,华设正在往这个方向努力。
敬畏金融敬畏市场
《今日财富》:这确实是更高阶的财富管理公司所能起到的作用。但是就目前来说,第三方行业的监管及行业的自律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阶段。对于这样的现状你有什么的看法与期待?
姜玮彦:第三方整个行业发展的时间不是太长,法律法规的不规范是必然的,当然这也造成了一些事件的发生。作为行业的一员,我们非常主动地去拥抱监管,希望制度、法律法规不断地健全规范,这是一个层面。其次华设呼吁行业的自律。因为现在确实有一些披着第三方或资产管理公司外衣的(企业)在进行非法集资,对这个行业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造成有投资者会误解这个行业会不会都是骗子都是不可靠的,所以我们还是希望行业的自律能够加强。
同时,我还是希望提高这个行业从业的门槛,毕竟理财师和理财顾问是一个要求很高的岗位。从业人员必须是要有高素质的,无论从学历也好、从业资格也好,都要有一定的门槛,这样才能对得起客户对我们的信任,毕竟我们对的是客户上百万、上千万,甚至上亿的资金,所以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是不行的。我相信这个行业经过一轮洗礼和大浪淘沙留下来的才是行业真正的精英。我们希望华设在未来1 0年、20年、50年都能成为这个行业的领头。
《今日财富》:谈到未来就不能不谈互联网金融,你怎么看互联网金融这个业态?华设在互联网金融方面有没有布局?
姜玮彦:互联网金融确实是一个很热的词,逢人不谈互联网金融就像落伍了,但是金融相对来说还是一个比较传统的行业。第一个我觉得互联网金融是未来的一个趋势,但是普恵金融还是要讲风控。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设定一百万这样一个客户标准,我们认为这些客户是有相对的风险承受能力的,能接受相对高的回报也能承受相对高的风险。现在很多所谓互联网金融公司仅仅是把原本应该卖给一百万以上客户的产品拆散了卖给小客户,这当中是会出现一些问题的,因为太小的客户不具备例如一百万级别的客户同等的风险承受能力,所以这当中会存在隐患。所以真正的互联网金融是怎样利用一个风控的手段去满足小客户的资产配置需求,从产品设计、风控都应该是一个全新的体系。
不论因为什么,选择这样一种方式告别人生都是不应该的。但是,这样不应该的事件却发生得越来越多了,以致人们在一声叹息之后常常要问:“这些孩子怎么了?”
是的,如今的社会竞争的确激烈,甚至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就“硝烟四起”。如何化解竞争带来的压力,倒是一个我们该认真对待的问题。据有关研究人员在一所学校里进行的调查显示,在一定的年龄段,竟有80%至90%的孩子曾有过出走或自杀的念头。此项调查结果令人不寒而栗,学生自杀事件的接连发生,从另一个角度提醒我们: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还应该对孩子从小进行对生命的敬畏教育。古人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就包含了这样一种教育的含义。
在一些发达国家,孩子从小就被教导要热爱生命。进入小学后,为了让孩子真正明白“死”的状态,老师会把学生带到医院的太平间里,让他们亲身感受什么是“死”。如此这般之后,孩子自然懂得了对宝贵生命的珍惜。我们过去常说的一句话是:“一个连自己的妈妈都不爱的人,怎么能爱他人、爱集体进而爱国家呢?”现在,面对不止一个、两个自杀的大学生、中学生甚至小学生,我们不禁还要问一句:一个连自己都不爱的人,怎么能爱妈妈呢?这些孩子在将生命轻轻一掷时,恐怕不会考虑自己的“一去”将给自己的家人带来和留下什么,更不会想到自己辜负了国家、社会的培养,谈何“爱”字?
其实这种对生命的敬畏教育,可以有很丰富的内容,从一棵小草到一只小动物,再到人,洋溢着活力的生命难道不是一种感召吗?对生命价值的体味,由此而焕发的对生命的热爱,再到燃烧生命的奋斗,就是这种教育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