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古今异义字总结(精选8篇)
顾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动词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动词 3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探访 动词 度
⑴衡量〈动词〉 孤不度德量力(《隆中对》)⑵估计 表推测〈动词〉度已失期(《陈涉世家》)⑶过〈动词〉 关山度若飞(《木兰诗》)伐
⑴讨伐〈动词〉 ①齐师伐我(《曹刿论战》)②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⑵砍伐〈动词〉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小石潭记》)方
⑴面积,方圆〈名词〉 ①荆之地方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公书》)②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邹忌讽齐王纳谏》)⑵当„的时候 方其远门出海,仅如银线。(《观潮》)
⑶刚刚〈副词〉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狼》)⑷正在〈副词〉 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童趣》)⑸指方位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出师表》)发 ⑴起,指被任用 <动词> 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⑵发出 <动词> ①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一时齐发(《口技》)
⑶出发 <动词> ①夫鹓 发于南海(《惠子相梁》)②有时朝发白帝(《三峡》)⑷拥 <动词> 众军汉一发上(《智取生辰纲》)⑸开花 <动词> 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⑹长寿的特征 <名词> 黄发垂髫(《桃花源记》)⑺头发 <名词> 皆披发文身(《观潮》)复
⑴又,再〈副词〉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⑵复兴〈动词〉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出师表》)⑶回复〈动词〉 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对
⑴回答〈动词〉①对曰:“小惠未遍„”(《曹刿论战》)②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唐雎不辱使命》)
⑵面对,向着〈介词〉 ①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湖心亭看雪》)②对镜帖花黄。(《木兰诗》)固 吾义固不杀人(《公输》)[副] 本来 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孟子》二章)[动] 巩固 3 固不知子矣(《庄子》故事两则)[副] 固然 4子固非鱼也(《庄子》故事两则)[副] 固然 5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形] 顽固 6 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副] 本来 7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陈涉世家》)[副] 本来 8固众人(《伤仲永》)[副] 本来 国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国防 名词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国都,京城 名词 〈惠子相梁〉 2则有去国怀乡词 〈岳阳楼记〉
3夫大国难测也 国家 名词 〈曹刿论战〉 4死国可呼 国事 名词 〈陈涉世家〉 5国险而民附 地势 名词 隆中对〉 6此用武之国 地方 名词 〈隆中对〉 7属国过居延 典属国简称 名词 〈使至塞上〉 恨 悲 名词 商女不知亡国恨 《秦泊淮》
2.怨恨 名词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水调歌头》 3.叹恨 动词 怅恨久之 《陈涉世家》
4.痛恨 动词 至今遗恨迷烟树 《山坡羊 骊山怀古》 然
名 国都
1、„的样子 例句:怡然称快《童趣》 尘气莽莽然《山市》 满座寂然,无敢哗者《口技》 公欣然曰《咏雪》 若听茶声然《舟 核记》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
2、副词词尾 例句:果然鹤也《童趣》 连亘六气七里,居然城郭矣《山市》
3、这样 例句:然则北同巫峡。《岳阳楼记》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醉翁亭记》
4、但是,然而 例句:然胡不已乎。《公》 然而不胜者。《得》 人恒过,然后能改。《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出师表》 故 旧的知识 例句:温故而知新。《论语》
2因此 例句:故时有物外之趣。《童趣》 故又名“鬼市”云。《山市》 故人不独亲其亲《大道》 故渔者歌曰《三峡》
3原因,缘故 例句: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问其故《辩日》 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楚王问其故《公输》 为 因为 例句:项为之强《童趣》 当作 例句:以丛草为林《童趣》 武陵人捕鱼为业《桃》 为宫室《核》 以君为长者《唐雎》 题写 例句:即书诗四句,自为其名《伤仲永》
4成为 例句:且为众人 为屯长《陈涉世家》 以君为长者《唐雎》 谓为信然《隆中对》 为了 例句:不必为己《大道》 6被 例句:尽为所吞《童趣》 为火所焚《观潮》 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贤能为之用《隆中对》
7把 例句: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 8 向 例句:不足为外人道也
9替,给 例句:为人谋而不忠乎 公输为楚造云梯之械《公输》
10是 例句:始悟为山市《山市》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辩日》 中额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观潮》 11同“谓”说 例句:孰为汝多知乎《辩日》 12用 例句:为坛而盟《陈涉世家》 13 唱 例句:好为《梁父吟》《隆中对》 14 打败 例句:以弱为强者《隆中对》 15认为 例句:自以为不如《邹忌》 之 的 例句:故时有外物之趣《童趣》 其邻人之父亦云《智子疑邻》 不能称前时之闻《伤仲永》 忘路之远《桃》春冬之时《三峡》 他,他们,它 例句:昂首观之《童趣》 学而时习之《论语》 友人惭,下车引之《陈太丘》 余闻之也久《伤仲永》 去,到,往 例句: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多助之至《得》 4 句末凑音节,无实意 例句: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5主谓之间,无实意 例句:此庸父之怒《唐雎》 孤之有孔明《隆仲对》 6宾语前置标志 宋何罪之有《公输》 乃 1 才 例句:去后乃至《陈太丘》 久而乃知《送东阳》 乃入据陈《陈涉世家》 羽飞乃
2于是,就 例句:蒙乃始就学《孙权劝学》 乃记只而去《小石》 乃重新岳阳楼《岳阳楼》 乃丹书帛日《陈涉世家》 竟然 例句: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 乃大惊《桃》 4 是 例句:当立着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其
1代词 例句: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童趣》 楼渐低,可见其顶《山市》 其子日:“不筑必将有盗。”《智子疑邻》
2可要,语气助词 例句: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 于
1在 例句:于土墙凹凸处《童趣》 于事之东北角《口技》 货恶其弃于地也《大道》 出没于鲸鱼波万仞中
2比 例句:贤于邻人远矣《伤仲永》 3 同 例句:每自比于管仲《隆中对》
4到 例句: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 至于今日《隆中对》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来饮于此《醉》 向 例句: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 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 6和 例句:吾谁于归《岳》 7让 例句:请广于君《唐雎》
8从 例句:受地于先王 9对 例句: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恒,灵也《出师表》 若 1如 例句: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 2 比得上 例句:卿言多务,孰若孤《孙权》 3 像 例句:若听茶声然《核》 非若是也《唐雎》 4你 例句:若为佣耕《陈涉世家》
5如果 例句:若士必怒《唐雎》 若跨有荆益《隆中对》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出师表》 因 因为 例句: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 2 顺着,就者 例句:因势象形《核》 因此 例句: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 因以为号焉《马》 4 于是 例句:因屏人日《隆中对》 以
1用 例句:徐喷以烟《童趣》 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 以径寸之木《核》 以此夸能《观潮》 醒能述以文者《醉》
2把 例句:以丛草为林《童趣》 以是人多以书假于《送》 以头抢地耳《唐雎》 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3凭借,靠 例句:可以为师矣《孙权》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唐雎》 以弱为强者《隆中对》 因为 例句:夫不能以游堕事《满》 不以物喜《岳阳》 以其境过青《小》 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5认为 例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辩日》 或以为死《陈涉世家》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来 例句: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 无从置书以观《送》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隆中对》 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7 连词无,实意 例句:卷石底以出《小》 8 按照 例句:策之不以其道《马》
9同“已”已经 例句: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10 以至于 例句:以塞忠谏之路《出师表》 则
1就 例句:学而不思则惘《论语》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陈太丘》 及日中则如盘盂《辩日》 有仙则名《陋室铭》 则题名其上《核》 那么 例句:则汉室之隆《出师表》 然则何时而乐也《岳阳》 则有去国还乡《岳》 却 例句:余则愠袍敝衣处其间《送》 及 到了„的时候 例句:及日中则如盘盂《辩日》 及鲁肃过寻阳《孙权》 2到了 例句:及郡下《桃》
3等到 例句:及下船《湖心亭》 5和 例句: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出师表》 与 和 例句:夸父与日逐走《夸父》 与蒙论议《孙权》 独守丞与站谯门中《陈涉世家》 天与云与山与水《湖心亭》 2疑问语气助词,么 例句:轻寡人与《唐雎》 3 加上 例句:与臣而将四矣《唐雎》 4参与 例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且 尚且 例句:且为众人《伤仲永》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 2 况且 例句:且壮士不死即已《陈涉世家》 且秦灭韩亡魏 诸
1各个 例句:其西南诸峰《醉》 2各位 例句:愿诸君勿复言《隆中队》 3兼词 之于合音
使
1连词,假使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鱼我所欲也》
2使意动词,让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鱼我所欲也》 上使外将兵 出使 唐雎不辱使命《唐雎不辱使命》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是
1判断动词,是 斯是陋室《陋室铭》
2指示代词,这 于是见公输班《公输》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孟子》二章 就
1副词,靠近此人可就见《隆中对》
2动词,完成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伤仲永》 3动词,从事 蒙乃始就学《孙权劝学》 书 1名词, 书信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得鱼腹中书,故以怪之矣
2名词,书 好读书,不求甚解 八年级(下)《五柳先生传》 予因得遍观群书 八年级(下)《送东阳马生序》
3动词,书写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陈涉世家》 即书诗四句 七年级(下)《伤仲永》
4名词,官职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 《出师表》 5动词,读书 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
6形容词,书写的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 《伤仲永》 7名词,名册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木兰诗》 稍
1副词,稍微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八年级(下)《送东阳马生序》 未尝稍降辞色 八年级(下)《送东阳马生序》
2副词,渐渐 邑人齐之,稍稍宾客其父 七年级(下)《伤仲永》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七年级(下)《口技》 胜
1动词,取胜 环而攻之而不胜 九年级(下)《孟子》二章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故
2名词,人名 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 3副词,尽 跨洲连郡者不可胜数 《隆中对》 4动词,禁得起 臣不胜受恩感激 《出师表》 5形容词,雄伟的 予观夫巴陵胜状 《岳阳楼记》 师
1名词,军队 齐师败绩 九年级(下)《曹刿论战》 出师表
2名词,老师 当余之从师也 《送东阳马生序》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十则 食 动词,吃 非练食不食 九年级(下)《庄子》故事两则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八年级(下)《送东阳马生序》
2形容词,吃肉的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
3动词,通饲饲养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 食之不能尽其才 4名词,食物 设酒杀鸡作食 桃花源记》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识
1形容词,认识的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鱼我所欲也》 2动词,认识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 《伤仲永》 会 :
1、将(会玩雕弓如满月《江城子.密州出猪》)2 适逢,恰巧遇到(会下大雨)《陈涉世家》 3 集会(与皆来会计事《陈涉世家》)4会(每有会意《五柳先生传》)5 聚集(多会于此《岳阳楼记》)6 终会(长风破浪会有时《行路难》)7.终会,终要(会当凌绝顶《春望》)期:
1,失期,法皆斩 期,期限 名词 《陈涉世家》 2,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约定 动词 《陈太丘与友期》 3,期年之后 期,满 动词 《邹忌讽齐王纳谏》 奇
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奇,奇特的 形容词 《与朱元思书》 2,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奇,奇妙的 形容词 《核舟记》
3,自康 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奇,奇丽的景色 《与朱元思书》4,八分有奇 零数 名词 《核舟记》 穷:
1,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穷,贫穷的 形容词 欲也》
2,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 穷冬,隆冬 《陈太丘与友期》 3,复前行,欲穷其林 穷,尽 动词 《桃花源记》 名:
1,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举大名,起义 《陈涉世家》 2,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名,名声。名词 《隆中对》 3,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名,名贵的 形容词 《马说》 4,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名,有名的 形容词 《送东阳马生序》
《鱼我所5,并自为其名 名字 名词 《伤仲永》
6,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有名的 形容词 《陋室铭》 类:
1,不可谓知类 类推 动词 《公输》
2,为与此同类 种类 名词 《公输》 3,佛印绝类弥勒 像 介词绝:
1、虽杀臣,不能绝也。杀尽 动词 《公输》
2、往来而不绝者 断 动词《醉翁亭记》 绝: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与世隔绝 形容词 《桃花源记》 2 湖中人鸟声俱绝 消失 动词 《湖心亭看雪》 3以为妙绝 极 副词
4《口技》群响毕绝 消失 动词 5《口技》猿则百叫无绝 停止 动词 6《与朱元思书》沿溯阻绝 断 动词 7《三峡》绝山献多声怪柏 极 形容词 止:
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阻止 动词 《愚公移山》 2羽、飞乃止 停止 动词 《隆中对》 3止有剩骨 通“只”只有 副词 《狼》
《核舟记》 4絮絮不止 停止 动词 5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停止 动词 《口技》 临 :
1执策而临之 面对 动词 《马说》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靠近动词 《醉翁亭记》 3 临溪而渔 到 介词 《醉翁亭记》 良:
1此皆良实 善良 形容词 《出师表》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肥沃的、良好的 形容词 《桃花源记》 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很 副词 《三峡》 4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善良 形容词 《出师表》 5 家富良马 好 形容词 《塞翁失马》 去
1委而去之。离开。动词。《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距离。介词 《两小儿辩日》 3一狼径去 走开 动词 《狼》 求
1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需求,要求。名词。《邹忌讽齐王纳谏》 2不求闻达于诸侯。希求。动词。《出师表》 3安求其能千里也? 要求。动词。《马说》 4余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动词 5《岳阳楼记》忽啼求之。要。动词。《伤仲永》 遗
1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死人留下来的。形容词。《愚公移山》 2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动词《出师表》 深追先帝遗诏 死人留下来的 形容词 《出师表》 善
1王曰:“善。”好。表同意。答应之词。《邹忌讽齐王纳谏》 2徐庶元直与亮友善。友好,亲善。形容词。3《隆中对》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长,善于。《口技》 4择其善者而从之 好的。形容词。《论语》 5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擅长,善于。《塞翁失马》 或
1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有的人,名词)《惠子相梁》 2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有时,名词)《岳阳楼记》 余常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或许,连词)《岳阳楼记》 4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或者,副词)《童趣》 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代词)《邹忌讽齐王纳谏》 2明日徐公来,孰视之。(仔细,形容词)《邹忌讽齐王纳谏》 见
1见公输盘。(拜见,动词)《公输》 2胡不见我于王(引见,动词)《公输》 3于是见公输盘(诏见 动词)《公输》
4公将战,曹刿请 见(接见,动词)《曹刿论战》 5此人可就见。(会见,动词)《隆中对》 6 凡三往,乃见。(见到,动词)《隆中对》
7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显露,动词)《与朱元思书》 下见小潭(看见,动词)《小石潭记》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看见,动词)《小石潭记》 见渔人,乃大惊。(看见,动词)《桃花源记》但当涉猎,见往事耳。(了解,动词)《孙权劝学》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动词)居 面山而居(居住,动词)《愚公移山》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在,动词)《岳阳楼记》 3不可久居。(停留,动词)《小石潭记》 4居右者椎麂仰面。(在,介词)《核舟记》
5佛印居右,鲁直居左。(在,动词)《核舟记》 6 居然城郭矣。(竟,副词)《山市》 属
1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连续)《三峡》 2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岳阳楼记》 3 召令徒属曰。(所属的)《陈涉世家》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桃花源记》 举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被选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推荐、选拔,动词)《出师表》 3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发动,动词)《陈涉世家》 4举杯邀明月。(举起、端起,动词)《花间独酌》 疾
1王曰:“必为有窃疾亦。”(疾病,动词)《公输》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快,形容词)《三峡》 即 余幼时即嗜学。(就)《送东阳马生序》 2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立即)《伤仲永》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就)《孙权劝学》 4即公大兄无奕女。(就)《咏雪》 简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同“拣”挑选,动词)《出师表》 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同“拣”挑选,动词)《核舟记》 间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中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曹刿论战》 3 时时而间进。(偶尔)《邹忌讽齐王纳谏》 4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私自,偷着)《陈涉世家》 5奉命于危难之间。(期间)《出师表》
6余则蕴袍敝衣处其间。(中间)《送东阳马生序》 7 山间之朝暮也:。(„的地方)《醉翁亭记》
8遂与外人间隔。(隔开)《桃花源记》 9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技》 将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将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项燕为楚将。(将领)《陈涉世家》 3 将尉醉。(押送)《陈涉世家》
4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将领)《陈涉世家》 5将军岂有意乎。(大将)《隆中对》
6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率领)《隆中对》 7柳条将舒未舒。(将要)《满井游记》 8必将有盗。(将要)《智子疑邻》 尽
1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都,副词)《童趣》 2一屠晚归,担中肉尽。(光)《狼》 3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尽头)《桃花源记》
《口4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栗一石。(光)《马说》食之不能尽其材。(竭尽)《马说》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穷尽)《观潮》
6公输盘之攻械尽。(完)《公输》 7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尽力)《出师表》 引
1丁壮者引弦而战,动词,拉开,《塞翁失马》 友人惭,下车引之,动词,拉,《陈太丘与友期》
2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意,动词,称引,引用,《出师表》 3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动词,延长,《三峡》 阴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名词,水的南面,《愚公移山》 2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形容词,阴冷,寒,《岳阳楼记》 3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名词,阴天、没有阳光,《岳阳楼记》 4佳木秀而繁阴,名词,阴影、树影,《醉翁亭记》 兴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动词,起、起来,《核舟记》 2大楚兴,陈胜王,动词,兴起,《陈涉世家》 3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动词,兴办,《岳阳楼记》
4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动词,兴盛,《出师表》 5兴正浓,名词,兴趣、兴致,《童趣》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动词,起来,《归园田居》 许 安陵君其许寡人,动词,应许、同意,《唐雎不辱使命》 2杂然相许,动词,赞同,赞许,《愚公移山》 3高可二黍许,副词,上下,表示约数,《核舟记》 4问渠那得清如许,名词,这样,《观书有感》 5许许声,抢夺声,拟声词,泼水声,《 口技》 6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名词,处所,《五柳先生传》 7时人莫之许也,动词,承认,同意,《隆中对》
8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约数,相当于“来”,《小石谭记》9遂许先帝以驱驰,动词,答应,《出师表》 寻 未果,寻病终,副词,随即,不久,《桃花源记》 寻向所志,动词,寻找,《桃花源记》 飞来山上千寻塔,名词,古代长度单位,一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形容词,全,《岳阳楼记》 2 一食或尽粟一石,数词,一,《马说》 3一鼓作气,副词,第一次,《曹刿论战》 吏呼一何怒,副词,与“何”连用,多么,《石壕吏》 宜
1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动词,应该,《爱莲说》 2 宜多应者,动词,应该,《陈涉世家》 3功宜为王,动词,应该,《陈涉世家》
4诚宜开张圣听,动词,应该,《出师表》 陛下亦宜自谋,动词,应当,《出师表》 遗 以光先帝遗德,形容词,遗留,《出师表》 2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动词,给予,《出师表》 已
1骨已尽矣,副词,已经,《狼》
2是亦不可以已乎?动词,停止、放弃,《鱼我所欲也》 3 自董卓已来,群雄并起,连词,同“以” 意 一 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动词,打算、意图,《狼》目似瞑,意暇甚,名词,神情、态度,《狼》 3醉翁之意不在酒,名词,情趣,《醉翁亭记》 4其诗以养父母、手足为意,名词,内容,《伤仲永》
5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名词,感情,《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动词,意思,《马说》
27以君为长者,故不措意也,名词,主意,《唐雎不辱使命》 益
1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副词,更,《爱莲说》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名词,好处、收益,《孙权劝学》 3 增益其所不能,动词,增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易 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动词,交换,《唐雎不辱使命》动词,交换,《愚公移山》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古今异义 笼统定义 影响
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书面语表现形式,也是中学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由于语言的历时发展,古今汉语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词汇方面,其形式与内容都有了相当大的改变。词语是句子的建筑材料,如果不能准确地理解词语的意思,就无法读懂句子乃至文章。因此词语的古今异义现象是文言文教学工作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但是在许多的教学实际中,教师将这类古今意义上不同的词语笼统地称为“古今异义词”,我们认为这种笼统的称谓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学生的学习实践上都是存在问题的。
词语是句子的建筑材料,如果不能准确地理解词语的意思,就无法读懂句子乃至文章。因此词语的古今异义现象是文言文教学工作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但是我们从许多的教学实际与相关资料中发现,有些语文教师将古今意义上不同的词和短语都统称为“古今异义词”,我们认为这种笼统的称呼存在着一些问题。
例如周俊根的文章《古今异义词举隅》中列出了32个词语,其中包含了“妻子”“卑鄙”“垄断”等由单音节词组合成的短语。[1]
遂率妻子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垄断焉。(《愚公移山》)
“妻子”和“卑鄙”在现代汉语中是词,表示“男性对配偶的称呼”和“言行恶劣、不道德”。但是,在上面的例句中它们都是由两个各有所指的单音节词组合成的联合短语,表示“妻和子”“身份低微,见识粗浅”。 “垄断”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词,泛指“把持和独占”。但是在例句中,“垄”和“断”不是一个整体意义,“垄”指“高山”,“断”即“阻断”,读起来语法停顿在“垄”与“断”之间,“垄”和“断”组合成主谓短语,并非是一个詞。后来两者长时期地连在一起使用,才逐渐地语法化成为现代汉语中的一个词。
在许多语文教学刊物上,凡是谈到古今异义词的文章,大都列举过以上词语。例如夏桂存《文言文古今异义词例析》[2]、胡波《初中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词》[3]、吴续银《文言文古今异义词例析》[4]等。
在一些教学实际中,也有古今异义的词与短语的混淆情况。
师:还有一些同学预习时没有注意到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和一词多义现象,现在我们一起找一下。第一个是“痛恨”,“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中的“痛恨”,今义是“极端地憎恨或悔恨”。那古义呢?
生:痛心,遗憾。
师:很好!第二个是“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今义是“言行恶劣、不道德”那古义呢?
生:身份低微,见识短浅。[5]
根据以上的许多实际情况,我们发现中学文言文教学活动中,的的确确存在着对“古今异义词”的笼统定义,这种现象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词和短语在理论概念上有明显的区别。词是具有一定语音形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何为“最小的语言单位”?葛本仪先生认为“词作为一个最小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主要表现为它必须表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意义。这个意义是特定的,表示着某种特定的事物或现象,所以一般情况下,都不能把词的意义看成为它组成成分的简单相加。”[8]所以,词是不能再分割的,其意义是独立完整的,不是语素义的简单叠加。而短语却不具备这一特点,它不是一种固定的语法单位,具有意义的简单组装性和结构的可扩展性的特征。例如“江湖”这个词,如果理解为“江和湖”的简单组合,那就是一个短语,理解为泛指“四方各地”或者“四处流浪靠卖艺、卖药等生活的人及其行业”的话就是一个词。
对古今异义词和短语的笼统定义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实践。首先,这种做法不能使学生清楚地认识词和短语的区别特征,混淆了这两个完全不同的语法单位。并且不利于学生了解文言文单音节词为主的词汇面貌特征,容易把文言文中由单音节词组合成的短语误认为是词,把它们当作完整意义来理解,不是以简单组合意义来理解。学生了解了文言文的该特征后,当他们读到“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等句子时,就不会轻易地将“交通”误理解为“各种运输手段”,将“鱼肉”误理解为“鱼的肉”了。
注释:
[1]周俊根:《古今异义词举隅》,语文知识,2005年,第11期。
[2]夏桂存:《文言文古今异义词例析》,语文天地,2008年,第24期。
[3]胡波:《初中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初中生辅导,2008年,第9期。
[4]吴续银:《文言文古今异义词例析》,语文天地,2006年,第6期。
[5]李劲梅执教,王玲整理:《<出师表>教学实录》,语文教学通讯,2015年,第7-8B期。
[6]邢福义,汪国胜主编:《现代汉语》,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22页。
[7]葛本仪:《现代汉语词汇学》,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2页。
[8]顾锦霞:《文言文教学中的“整体感知”》,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09年,第7期 。
[9]周艳华:《诵读是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的一把钥匙》,21世纪中学生作文(高中教师适用),2009年,第1期。
及常考句子翻译归纳
1.行李:古,出使的人,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今,行装。
2.师徒:古,军队士兵,如“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今,师傅与徒弟。
3.左右:古,动词,调遣,如“惟君左右之”;今,名词,表示大约,不确定。
5.致死:古,效死命,如“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今,导致死亡。
6.丈夫:古,男子,如“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今,妻子的配偶。
7.其次:古,进驻,如“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君其次也”;今,次一等的。
8.行政:古,施行政令,如“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今,国家机关的管理工作。
9.地方:古,土地方圆,如“地方百里而可以王”;今,某一区域。
10.东面:古,脸朝东,如“东面而视”,今,东边。
11.面目:古,面部,如“于是河伯始旋其面目”;今,面貌。
12.至于:古,到了,达到,如“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到„„结局,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到„„时候,如“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今,表示另提一事。
13.大方:古,专家、学者,内行的人,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今,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
14.以致:古,两个词,而招致,有动词性,如“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今,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15.非常:古,意外的变故,如“以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不寻常,作形容词,如“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今,程度副词。
16.细说:古,小人的谗言,如“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今,详细说明。
17.足下:古,对人的尊称,如“再拜奉大将军足下”;今,脚下面。
18.幼稚:古,小孩子,如“幼稚盈室,并无储粟”;今,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19.人事:古,做官,如“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今,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
20.扶老:古,竹制手杖,如“策扶老以流憩”;今,搀扶老人。
21.怀抱:古,思想抱负,如“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今,怀里抱着。
22.纵情:古,骄傲,如“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今,尽情。
23.见机:古,看到细微的预兆,如“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今,看机会,看形势,如“见机行事”。
24.猖狂:古,狂放,不拘礼法,不含贬义,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今,肆无忌惮。
25.学者:古,求学的人,如“古之学者必有师”;今,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6.从而:古,两个词,“从”是“跟从”的意思,“而”是连词,如“吾从而师之”;今,连词,表示目的或结果。
27.众人:古,一般人,如“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今,大家,很多人。
28.不必:古,不一定,如“弟子不必不如师”;今,不需要。
29.气候:古,天气,如“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今,一定地区内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候情况,或比喻动向、情势等。
30.经营:古,收藏,名词,如“韩魏之经营”;今,动词,计划或管理。
31.可怜:古,可惜,如“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古,可爱,“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今,对他人的不幸表示感谢怜悯。
32.从事:随从人员,名词,如“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今,干某项事业。1
33.其实:古,它的真相,如“自以为得其实”;今,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34.方丈:古,一丈见方,如“室仅方丈,可容一人”;今,寺院的主持。
35.往往:古,到处,如“墙往往而是”;今,相当于“每每”“常常”。
36.颜色:古,脸色,如“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今,色彩。
37.不行:古,不能走路,如“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今,不可以。
38.成立:古,成人自立,如“零丁孤苦,至于成立”;今,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
39.洗马:古,太子的侍从官,如“寻蒙国恩,除臣子洗马”;今,给马洗身。
40.上报:古,报答皇恩,如“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今,向上级报告。
41.告诉:古,申诉苦衷,如“则告诉不许”;今,说给人听,使人知道。
42.区区:古,拳拳之情,如“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今,数量少,不重要。
43.辛苦:古,辛酸苦楚,如“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今,身心劳苦。
44.侥幸:古,幸运,如“庶刘侥幸,保卒余年”;今,企求非分,意外获得成功。
45.成家:古,安家,如“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今,娶妻。
46.少年:古,青年,如“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今,少年儿童。
47.志气:古,心志和气力,如“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今,做成某事的决心和勇气。
48.强者:古,身体强壮的人,如“少而强者不可保”;今,多指精神意志方面强的人。
49.牢笼:古,包罗,如“漱涤万物,牢笼百态”;今,关住鸟兽的东西。
50.同归:古,一样的归宿,如“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今,一同回去。
51.形容:古,形体容貌,名词,如“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今,动词,描述。
52.风流:古,风韵,如“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今,风采特异,业绩突出。
53.态度:古,言行举止所表现出的神态,如“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今,对某事的观点和做法。
54.风骚:古,姿容俏丽,如“身量苗条,体格风骚”;今,指妇女举止轻佻放荡。
55.偏僻:古,偏激,不端正,如“行为偏僻性乖张”;今,远离人口集中居住的地区或远离交通要道。
56.尴尬:古,容易出麻烦,如“如今正是尴尬去处”;今,处于两难境地无法摆脱。
57.左右:古,反正,如“你左右将到村里去卖”;今,左边和右边。
58.轻易:古,动词,贸然行事,如“凡事商议停当而行,不可轻易”;今,毫不费力,轻而易举,形容词。
59.野马:古,春天林泽间的雾气,如“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今,野生动物的一种。
60.果然:古,饱的样子,如“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今,与事实相符。
61.春秋:古,一年,如“蟪蛄不知春秋”;今,春天与秋天。
62.羊角:古,旋风,如“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今,羊的触角。
63.虽然:古,虽然这样,如“虽然,犹有未树也”;今,连词。
64.无功:古,忘记立功,心无作为,如“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今,没有功劳。
65.舅姑:古,公公婆婆,如“待晓堂前拜舅姑”;今,舅舅和姑姑。
66.县官:古,官府,如“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今,县里的最高行政长官。
67.无道:古,不称道,不称赞,如“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今,暴虐,没有德政。
68.布衣:古,平民,如“布衣之交”;今,棉布作的衣服。
69.中国:古指中原,如“莅中国而抚四夷”;今,中华人民共和国。
70.亲近:古,皇帝亲近的侍从,如“左右亲近不为一言”;今,亲密而周到。
71.尘埃:古,监狱,如“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今,尘土。
72.卑鄙:古,地位低,见识浅,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今,品德低下。
73.便宜:古,方便,适合,如“可以便宜(biànyí)从事”;今,读作piányí,价格低廉。
74.不过:古,不超过,如“从此道之吾军不过二十里”;今,表转折的关联词。
75.反而:古,返回,从而,如“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今,连词,跟上文意思相反。
76.反复:古,扭转并恢复,如“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今,多次重复。
77.感激:古,感动,奋激,如“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今,深深的感谢。
78.故事:古,旧事,前例,如“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今,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
79.可以:古,可以靠,可以用来,如“忠之属也,可以一战”;今,能够。
80.烈士:古,刚直侠义之士,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今,为正义牺牲的人。
81.穷困:古,窘迫,走投无路,如“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今,贫穷困苦。
82.人情:古,人民的普遍情况,如“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今,情面,送礼。
83.身体:古,亲身体验,如“身体力行”;今,躯体。
84.首领:古,头颅,如“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今,集团领导人。
85.私心:古,自己的志愿.心愿,如“恨私心有所不尽”;今,自私的心理。
86.私人:古,党羽,亲信,如“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今,个人和个人之间的。
87.响应:古,像回声一样应和,如“天下云集响应”;今,用言语行动来表示赞同.支持某倡议、口号等。
88.向前:古,先前,如“凄凄不似向前声”;今,向前方。
89.行为:古,品行,作为,如“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今,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部的活动。
90.宣言:古,扬言,如“(廉颇)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今,宣告,声明。
中考语文文言文常考句子翻译归纳
第一册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
做老师了。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
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
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
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
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7.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
劳。
第二册
8.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
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9.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小孩都非常快乐,自由自在。
10.寒暑易节,始一返焉: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1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1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
累身心。
1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
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14.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
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第三册
15.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曰。自非亭午夜分不见羲月:三峡七百里中,两岸山连着山,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足以遮挡天日。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16.虽乘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长风,也没有这样快。
1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庭院的地面上月光满地,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里面有藻、荇等水草交错,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18.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他喜欢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不钻牛角尖。
19.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惜去留:亲友请客,五柳先生
就毫不客气地喝酒,而且喝醉方休,醉后就走,不和别人虚情客套。
2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的,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他安
然自若!
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古:到;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古:党羽;今:指与公家相对的个人)
吴之民方痛心焉(古:痛于心,痛恨;今:极端伤心)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古:非同寻常;今:程度副词,十分,极)
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古:头颅,借指性命;今:借指某些集团的领导人)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尊称别人的妻子)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使者,出使的人;今: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承天景命(古:大;今:景色)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古:虚;今:朝特定的方向或目标快速猛闯)
简能而任之(古:选拔;今:用于形容词“结构简单”或动词“使繁变简”)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古:放纵情欲;今:尽情)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古:以之为;今:认为)
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古:从这里到那里,指地点;今:表示时间,从前,过去)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古:盟约;今:限制)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古:离开;今: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去)
不如因而厚遇之(古:趁此就……;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于是相如前进缶(古:走上去奉献;今:向前行动或发展)
位在廉颇之右(古:上;今:方位名词,与“左”相对)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古:扬言;今:表示政见的公告)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特殊指示代词“所”和介词“以”的连用;内亲外戚;今:……的原因;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成员)
相如奉璧奏秦王(古:呈现,进献;今:演奏或取得成效)
传以示美人左右(古:妃嫔;今:美貌女子)
璧有瑕,请指示王(古:指出来给……看;今:上级给下级的指令)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古:尊重;今:严密、严厉、严格)
故臣复取璧(古:再;今:往复,重复)
拜为上卿(古:授予官职;今:指一种表示敬意的礼节)
窃计欲亡走燕(古:逃跑;今:行)
王必无人(古:果真,如果;今:一定,必然)
臣请完璧归赵(古:请你允许我……;今:请求你……)
沛公居山东时(古:崤山以东;今:指山东省)
约为婚姻(古:由婚姻关系而形成的亲戚;今: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不同一般的事;今:副词,很、非常)
百川灌河(古:黄河;今:泛指河流)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古:到;北方的大海,指东海的北部;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我国一部分海域)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古:脸向东;今:东边)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古:在这种情况下;脸;今:表示后一段紧接着前一段;面貌)
第二十一课
与朱元思书
古义:附在整数词后,表示约数
一百许里
许
今义:应允、或者、可能。
古义:至,到达。
鸢飞戾天者
鸢
今义:罪过,乖张。
古义:筹划,治理。
经纶世务者
经纶
今义:指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第二十二课
五柳先生传
古义:往、到。
造饮辄醉
造
今义:创造、制造。
古义: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
赞曰
赞
今义:赞美、夸赞。
古义:以之为,把它当做
因以为号焉
以为
今义:以为
古义:快步走。常趋百里外
趋
今义:趋势。
第二十三课
马说
古义:有时,有的人。或尽粟一石
或
今义:或者。
第二十四课
送东阳马生序
古义:跑。走送之
走
今义:行走。
古义:借 以书假余
假
今义:虚伪的、不真实的。
古义:热水。持汤沃灌
汤
今义:食物煮熟后所得的汤水。
古义:最终。卒获有所闻
卒
今义:士兵。
第二十六课
小石潭记
古义:离开。乃记之而去
去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古义:青年、后生。崔氏二小生
小生
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第二十七课
岳阳楼记
古义:第二年。越明年
明年
作文以记
去国怀乡
去国怀乡
进亦忧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古义:写一篇文章。作文
今义:学生为练习所写的文章。
古义:离开。去
今义;前往。
古义:国都。国
今义:国家。
古义:入朝为官。进
今义:向前移动。
古义:退居乡野。退亦忧
退
今义:向后移动。
古义:鸟停息在树上。沙鸥翔集
集
今义:聚集。
古义:没有。微斯人
微
今义:微小。
古义:景象。气象万千
气象
今义:指大气的状态和观象。
第二十九课
满井游记
古义;在风中散开。柔梢披风 披风
(132个)
1.卑鄙 今义:品质恶劣
古义:卑,指出身低微,鄙,见识浅薄,常用作谦词
例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2.北面
今义:四个主要方向之一 古义:面朝北(称臣)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3.便利
今义:使用方便,容易达到目的
古义:便,就;利,吉利 例如: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孔雀东南飞》)..4.便宜
今义:物品价格低;读piányi 古义:①有利和应该做的事。读biànyí
例如;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史记·张释之列传》)..②方便
例如:我陪外甥女过去,倒也便宜。(《林黛玉进贾府》)..5.博学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古义:广泛地学习例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6.不避
今义:不躲开
古义:不次于,不少于
例如: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论贵粟疏》)..7.不过
今义;转折连词
古义:不超过
例如: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久已疲。(《赤壁之战》)..8.不好 今义:坏
古义:不美
例如:是女子不好。烦大巫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西门豹治邺》)..9.不行
今义:不可以;不好;不中用
古义:不去,没有成行 例如: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10.成立 今义:(组织机构等)开始存在;(理论意见等)站得住脚 古义:长大成人
例如: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祭十二郎文》)..11.初一
今义:农历每月的 ③大地的形状是方的
例如:天圆地方。(《淮南子·天文训》)..16.反复
今义:重复
古文:①扭转形势
例如: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屈原列传》).. ②书信往返
例如: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答司马谏议书》)..17.方面
今义:相对或并列的几个人或几个事物之一 古义:方向
例如: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张衡传》)..18.放心
今义:心情安定,没有忧虑和牵挂
古义:放纵散漫的心思 例如: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问说》)..19.非常
今义:很、大(副词)
古义:①意外事故(名词)
例如: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②不同寻常的(形容词)
例如: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游褒禅山记》)..20.风流
今义:生活浪漫放荡;男女关系不正当
古义:①杰出、英俊
例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②繁华的景象,流风余韵
例如: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③学问才华,雍容的风度
例如: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杜甫《咏怀古迹》)..21.逢迎
今义:奉承、拍马
古义:迎接
例如: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孔雀东南飞》)..22.夫人
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古义:那个人 例如: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23.改错
今义:改正错误 古义:改变措施
例如: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离骚》)..24.感激
今义:深深的感谢
古义:感;感动;激,奋激
例如: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25.根本
今义:事物最重要的部分
古义:树根
例如: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26.更衣
今义:换衣服
古义:上厕所的委婉说法
例如: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27.供养
今义:动词,供给长辈或年长的人生活所需 古义:名词,供人享用的东西 例如:事力劳而供养薄。(《五蠹》)..28.孤立
今义:同其他事物不相联系;不能得到同情和援助 古义:孤零零的一个人
例如: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报任安书》)..29.故事
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
古义:①先例,旧事
例如: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 ②所以,事情„„
例如: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察今》)..30.果然
今义:表示事实与所说所料相符
古义:饱足的样子
例如:适莽苍者,三飡而后反,腹犹果然。(《逍遥游》)..31.豪杰
今义:才能出众的人
古义:①有声望、地位的人
例如: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起义》).. ②英雄人物。
例如: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伶官传序》)..32.何苦
今义:不值得做,犯不着
古义:哪怕,怕什么;怎怕
例如: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33.横行
今义:行动蛮横;依仗权势做坏事
古义:纵横驰骋 例如: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34.会计
今义:会计,管理财务计算的人;读kuàijì
古义:会,聚会;计,商议。读huìjì 例如: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起义》)..35.婚姻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古义:儿女亲家
例如: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鸿门宴》)..36.活人
今义:活着的人
古义:养活人
例如:丽土之毛足以活人者,多矣。(徐光启《甘薯疏序》)..37.即使
今义:表假设性让步连词
古义:即,就;使,让,叫
例如: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西门豹治邺》)..38.几何
今义:数学的一个分支 古义:多少日子
例如: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39.假借
今义:利用某种名义、力量等来达到目的
古义:宽容
例如: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荆轲刺秦王》)..40.交通
今义:来往和运输
古义:①勾结
例如:因其富厚,交通王侯。(《论贵粟疏》).. ②互相通连
例如: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41.结束
今义:事情做完,一个过程的完结
古义:整装
例如:婉贞于是集诸少年结束而出。(《冯婉贞》)..42.鞠躬 今义:行礼
古义:①弯着身子
例如:我鞠躬不敢息。(《中山狼传》).. ②恭敬地、谨慎地
例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出师表》)..43.具体
今义:明确,不抽象,细致
古义:具,具备;体,形体
例如:亦雁荡具体而微者。(《雁荡山》)..44.绝境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古义:与外界隔绝之地
例如: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桃花源记》)..45.可怜
今义:值得怜悯
古义:①可爱
例如: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孔雀东南飞》).. ②值得同情
例如: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
③可惜
例如: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46.可以
今义:能够
古义:可,可以;以,凭,靠
例如: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论战》)..47.口舌
今义:由说话引起的是非、争吵
古义:口和舌,代指语言
例如: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指南录后序》)..48.空中 今义:天空中
古义:中间是空的
例如: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石钟山记》)..49.空文
今义:说空话的文章;有名无实的规章条文
古义:文章
例如: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也。(《报任安书》)..50.来信
今义:寄来或送来的信件
古义:来送信的人,信使,这里指媒人 例如: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孔雀东南飞》)..51.牢笼
今义:关鸟兽的地方;骗人的圈套;束缚,束缚人的事物 古义:包罗,概括 例如: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愚溪诗序》)..52.老大
今义:长兄,长子,船老大
古义:年龄大
例如: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琵琶行》)..53.烈士
今义:为革命而牺牲的人
古义:烈,有节操有抱负;士,一般指男子
例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54.美人
今义:美貌女子
古义:歌伎、宫妃
例如: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廉颇蔺相如列传》)..55.明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古义: 古义:殷勤恳切 例如: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报任安书》)....63.秋天
今义:四季之一,秋季 古义:秋季的天空
例如: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64.去就
今义:担任或不担任职务 古义:舍生就义
例如: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报任安书》)..65.然而
今义:表示转折的连词
古义:这样,可是(却)„„
例如: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66.人情
今义:应酬送礼,情面、情谊
古义:①人的常情
例如: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论贵粟疏》).. ②人心、世情
例如: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原君》)..67.人物
今义:在某方面有代表性或具有突出特点的人 古义:人和货物
例如: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货殖列传序》)..68.肉食
今义:肉类食物
古义:指享受优裕的大官
例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69.孺子
今义:小孩子 古义:年轻人
例如: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无不歠也。(《勾践灭吴》)..70.扫除
今义:清除肮脏的东西;除去有碍前进的事物 古义:打扫台阶
例如:今以亏形为扫除之隶。(《报任安书》)..71.山东
今义:山东省
古义:①指战国时秦国崤山、函谷关以东之楚、赵、韩、魏、燕、齐六国
例如: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 ②泛指太行山以东地区
例如:晋兵先下山东。(《史记·晋世家》)..72.伤心
今义:内心痛苦
古义:心灵受到损伤
例如:故祸莫憯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报任安书》)..73.稍稍 今义:稍微
古义:渐渐地、慢慢地
例如: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74.审问 今义:审讯 古义:详细地询问
例如: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问说》)..75.师徒 今义:师父徒弟
古义:指军队 例如: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勾践灭吴》)..76.使者
今义:奉使命办事的人 古义:送信的人
例如:东野与吾书,乃问使者。(《祭十二郎文》)..77.是非
今义:①事理的正确与错误;②口舌 古义:这不是
例如:是非贿得之。(《记王忠肃公翱事》)..78.首领
今义:本指头和脖子,现多借指某些集团的领导人 古义:指头颅
例如: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五人墓碑记》)..
79.束手
今义:没办法
古义:捆起手来,意思是投降
例如: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赤壁之战》)..80.树立
今义: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事情)古义:做出的业绩和从事的职业
例如:何也?素所树立使然也。(《报任安书》)..81.虽然
今义:用于让步复句的关联词
古义:虽,尽管;然,如此,尽管如此或虽说如此
例如:虽然,董、聂不足道也。(《谭嗣同》)..82.所以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古义:①缘故(名词)
例如:余叩所以。(《狱中杂记》)..②表原因的虚词 例如: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③用来,靠它来 例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83.条理
今义:思想、言语、文字的层次;生活、工作的秩序 古义:指具体措施、办法
例如:因相与言救上之条理甚详。(《谭嗣同》)..84.童子
今义:男孩儿,儿童
古义:童生,科举考试读书人没有考中秀才之前均称童生 例如: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促织》)..85.同志
今义:革命群众的互称
古义:志同道合的人
例如:同志者或不远千里而致。(徐光启《甘薯疏序》)..86.痛心 今义:极端伤心 古义:在内心痛恨
例如:吴之民方痛心焉。(《五人墓碑记》)..87.突出
今义:超过一般
古义:突然出击
例如: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琵琶行》)..88.往往 今义:常常
古义:处处
例如:旦日,卒中往往语„„(《陈涉起义》)..89.文采
今义:文艺方面的才华
古义:文章
例如: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报任安书》)..90.无赖
今义:流氓;刁钻泼辣,无理取闹
古义:①胡作非为
例如: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段太尉逸事状》).. ②活泼好玩
例如: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91.无论
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古义:更不必说
例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92.牺牲
今义:为正义而死
古义:作祭礼的牲畜
例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93.戏弄
今义:耍笑捉弄,拿人开心 古义:“戏”是“游戏”“开玩笑”,“弄臣”是君主身边狎近宠爱之臣 例如:传之美人,以戏弄臣。(《廉颇蔺相如列传》)..94.形成
今义:出现某种情形或局面
古义:“形”是“形势”,“成”是今天的“形成”
例如:„„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赤壁之战》)..
95.下车
今义:从车上走下来 古义:指官吏初到任
例如: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姓名,一时收禽。(《张衡传》)..96.县官
今义:知县、县令
古义:朝廷
例如: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送东阳马生序》)..97.小子
今义:①北方人称男孩;②对青年人的鄙称
古义:①小孩子(有贬义)
例如: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孔雀东南飞》)..②长辈称晚辈
例如: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苛政猛于虎》)..98.行李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古义:外交使节
例如: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99.行人
今义:在路上走的人
古义:出外当兵的人 例如: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孔雀东南飞》)..100.形容
今义: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
古义:形体容貌
例如: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屈原列传》)..101.行为
今义:举动
古义:行,品行;为,做
例如: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五人墓碑记》)..102.宣言
今义:表示政见的公告
古义:公开扬言
例如: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103.学者
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
古义:求学的人,读书人
例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104.窈窕
今义:女子文静而美好 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
例如: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归去来兮辞》)..105.有意 今义:居心
古义:①愿意
例如: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文收责于薛乎?(《冯谖客孟尝君》).. ②有某种打算
例如:将军岂有意乎?(《荆轲刺秦王》)..106.鱼肉
今义:鱼的肉
古义:鱼和肉,意为被欺凌的对象(名词)
例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107.于是 今义:承接连词
古义:在此
例如: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捕蛇者说》)..108.颜色
今义:颜料或染料;色彩 古义:脸上的神色
例如: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五人墓碑记》)..109.一切 今义:所有的
古义:一律、一概、任何
例如: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梦溪笔谈》)..110.意气
今义:①意志和气概;②志趣和性格;③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 古义:意思和语气
例如: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报任安书》)..111.因而
今义:表示结果的连词
古义:趁此
例如: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112.因为
今义:连词,表示原因或理由 古义:①依照(这些)来做
例如:论世之事,因为之备。(《五蠹》)..②于是,作。
例如: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琵琶行》)..113.殷勤
今义:热情、周到
古义:关切、问候
例如: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赤壁之战》)..114.用心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事肯动脑筋〔褒义〕
古义:用,因为;心,心思
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115.约束 今义:限制
古义:盟约
例如: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廉颇蔺相如列传》)..116.丈人 今义:岳父
古义:①老人
例如:愿丈人一言而生。(《中山狼传》).. ②长辈
例如:汉天子,我丈人行也。..117.爪牙
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 古义:得力的武士 例如: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勾践灭吴》)..118.振奋
今义:振作奋发
古义:振作精神,张开翅膀
例如:遂相腾击,振奋作声。(《促织》)..119.整齐
今义:有秩序,有条理;外形规整;大小、长短差不多 古义:整顿使„„划一 例如: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报任安书》)..120.政治
今义:政府、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在内政和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 古义:政,政策法令;治,治理,管理
例如: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五蠹》)..121.指示
今义:为指导工作而发出的口头或书面意见
古义:指出,给„„看
例如:壁有瑕,请指示王。(《廉颇蔺相如列传》)..122.智力
今义:理解事物的能力
古义:智,智谋;力,力量
例如: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六国..论》)
123.志气
今义: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 古义:精神
例如: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祭十二郎文》)..124.致死
今义:导致死亡 古义:拼死命
例如: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勾践灭吴》)..125.至于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的连词
古义:①终于达到某种程度
例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六国论》).. ②到达
例如: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游褒禅山记》)..126.中国
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古义:中原地区
例如: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赤壁之战》)..127.中间
今义:当中
古义:中,当中;间,夹杂着
例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128.自治
今义:对自己的事务行使一定的权力 古义:自,自然;治,政治稳定,不乱 例如:重罚不用,而民自治。(《五蠹》)..129.祖父
今义:父亲的父亲
古义:祖辈和父辈
例如: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六国论》)..130.自由
今义:不受约束,不受限制
古义:自作主张
例如: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孔雀东南飞》)..131.左右
今义:①大致范围(方位同);②控制(动词)
古义:近臣,侍卫人员
例如:王顾左右而言它。(《孟子》)..132.作息
今义:工作和休息。
古义:这里只有“劳作”的意思。
1、对窗“帖”花黄(通“贴”,贴上)
2、出门看“火”伴(通“伙”,伙伴)
二、古今异义
①爷: 古义指父亲;今: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②走: 古义为跑;今:行走。
③但: 古义为只;今:常用作转折连词。
④郭: 古义为外城;今:仅用作姓氏。
⑤户: 古义为门; 今:人家、门第。
⑥迷离: 古义为眯着眼;今: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⑦十二: 古义为虚数多;今:数词,十二。
三、词类活用
①“何”:疑问代词作动词,是什么。
②“策”:名词作动词,登记。策勋十二转
③“骑”动词作名词,战马。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四、一词多义
将:
1、将军百战死(名词,统帅军队的人)
2、出郭相扶将(动词,扶持)
市:
1、愿为市鞍马(买,名词作动词)
2、东市买骏马(集市,名词)
帖:
1、昨夜见军帖(文告,名词)
2、对镜贴花黄(通“贴”,动词)
五、特殊句式
倒装句: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2、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1、兵
古代“兵”的意义,最早是指“武器”,后来引申为“士兵”、“军队”。现在的“兵”,通常专指“战士”,不表示古代那种“武器”的意义。
⑴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出师表》)(兵不血刃:兵器)——现在南方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
⑵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李将军列传》)——李广率领士兵,每到缺粮缺水的地方,士卒不全喝过,他不到水边去。⑶沙场秋点兵。(《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秋高气爽,在沙场旷野里大规模地检阅部队。
2、薄
古代的“薄”字,有时相当现代汉语中的“迫近”或“接近”,作动词;有时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稀少”,作形容词。现代汉语中一般是“稀薄”、“不厚”、“不肥沃”等意义。⑴薄暮冥冥,虎啸猿啼。(范仲淹《岳阳楼记》)
——迫近傍晚的时候,天色昏暗,只听到老虎吼叫,猿猴悲啼。⑵日薄西山。(李密《陈情表》)
——太阳接近西边的山,即将落下(这里比喻人的寿命即将终结)。⑶狐裘不暖锦衾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即使狐裘锦被,也觉不暖太单薄(不厚)。
3、国
古代的“国”,常常表示“国都”、“国防”、“地区”等义,它跟现代汉语的“国家”的“国”是有差别的。
⑴去国怀乡。(《岳阳楼记》)——离开国都怀念家乡。
⑵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巩固国防不能只靠山河的险要。
⑶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红豆生在南方地区,春到又会萌发多少新枝? ⑷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孟子》二章)——外部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入侵的忧患。
4、间
古代的“间”经常表示“夹杂”、“参与”、“间或”、“离间”,作动词;有时也表示时间和数量。现代汉语中 “中间”、“空间”、“时间”、“车间”、“间接”等双音词里的“间”,表义跟古代的“间”是有所不同的。
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传·曹刿论战》)
——做官掌权的人自然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到里面去呢? ⑵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几个月以后,还时常间或有人来进言规劝。
⑶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扁鹊进见蔡桓公,站了好一会儿。
⑷安得广厦千万间。(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怎样才能得到宽广的房子千万间。(指房屋的间数)⑸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元结《右溪记》)——在人口稠密的地方,就可以形成环境优美的都城。
5、穷
古代的“穷”,主要指“尽头”、“完”、“没有出路”,常作动词。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要使眼睛看到千里之远的天尽头,需要再登上一层楼。⑵复前行,欲穷其林。(陶渊明《桃花源记》)——(船)再向前行,想走完那(一片)树林。(成语:穷兵黩武、穷凶极恶、穷极无聊)
6、走
古代的“走”,主要是“跑”、“逃跑”的意思,常作动词。⑴扁鹊望桓侯而还走。(《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扁鹊远远望见桓侯转身就跑。
⑵青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李将军列传》)——卫青捉到俘虏知道了单于居住的地方,就亲自率领精兵去追赶。⑶双兔傍地走。(《木兰诗》)——两只兔子一起在地上跑。
⑷夸父与日逐走。(《山海经·夸父逐日》)(成语:走马观花)——夸父和太阳赛跑。
7、去
古代的“去”,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离开”,一般着眼于“行动的起点”,现代一般着眼于“行动的目的地”。此外,古代的“去”还有“距离”的意思,现代一般没有这层含义。⑴去国怀乡。(《岳阳楼记》)——离开国都怀念家乡。
⑵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于是,记下这番景致就离开了。⑶睨之,久而不去。(欧阳修《卖油翁》)——斜着眼睛看他射箭,看了很久都不离开。
⑷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彭端淑《蜀鄙二僧》)——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远啊。⑸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我认为太阳刚刚出来时距离我们近。
8、涕
古代的“涕”常指“眼泪”;现代的“涕”,单指“鼻涕”。⑴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云。(《出师表》)
——今天我就要远离陛下,面对这篇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不知说了些什么。⑵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李将军列传》)
——百姓听说李广死,无论认识不认识他的,无论年老的或年轻的都为他流泪。(成语:涕泗滂沱,古代指“鼻涕”有一个专门的词“泗”。)
9、坐
古代的“坐”,可以指“犯……罪”、“因为”、“由于”等意思。⑴齐人也,坐盗。(《晏子使楚》)——(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⑵停车坐爱枫林晚。(杜牧《山行》)
——停下了车子(欣赏),(是)因为喜爱(这)枫林的晚景。
10、鄙
古代的“鄙”,有“边境、边远的地方”,“鄙陋、目光短浅”的意思。⑴蜀之鄙有二僧。(彭端淑《蜀鄙二僧》)——四川的边境上有两个和尚。
⑵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左传·曹刿论战》)——有权势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⑶先帝不以臣卑鄙。(诸葛亮《出师表》)
——先帝并不因为我地位卑贱鄙陋(即地位低下)。
11、加
古代汉语的“加”有“夸大、虚报”,“更”的意思。⑴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
——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不敢虚报,一定对神诚实。(牺牲,也是古今异义词,指祭祀用的猪、牛、羊之类的物品)⑵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列子《愚公移山》)——但是山不会再增高,哪愁挖不平呢?(加:更)⑶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优厚的俸禄对我来说有什么益处呢!(加:增益)
12、是
古代汉语中的“是”,作判断词用比较少见,大多当“这(些)、这样、这里”讲,常作代词。可是在判断句中,翻译时又要在“这”后加“是”,这是根据判断句的要求加的,不要理解为原句的“是”就作判断词用。
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孟子《鱼我所欲也》)——并不只是贤能的人才有这种思想。
⑵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使命给这样的人。⑶如是再啮。(纪昀《河中石兽》)——像这样再次冲击。
⑷是日更定。(张岱《湖心亭看雪》)——这天五更天的时候(即天亮前)。
⑸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治长》)
——他聪明而好学,不把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看作羞耻,因为这称他为“文”。(还有“是故”、“由是”中的“是”一般也作代词用。)
二、多义词辨析
1、故
既克,公问其故。(缘故,原因)桓侯故使人问之。(故意,特意)彼竭我盈,故克之。(所以)故人西辞黄鹤楼。(旧的)
2、临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将要)临表涕零。(面对)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靠近)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靠近)临溪而渔。(来到)
3、固
吾义,固不杀人。(坚决)求之下流,固傎。(固然、本来)
齐人固善盗乎?(固然、本来)(人固有一死)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固执)固若金汤(坚固)
4、将
公将鼓之。(就要、将要、打算)
广以郎中令将(jiàng)四千骑出右北平。(带领、率领)诸将多中(zhòng)首虏率(lǜ)。(将领、将帅)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扶持)将功补过、将计就计(利用)
5、舍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放弃等待、舍弃)屋舍俨然。(房屋)
便舍船,从口入。(丢下、弃置)
退避三舍(数量单位,古时候行军以三千里为一舍)
6、亡
马无故亡而入胡。(走失、丢失)国恒亡。(灭亡)
河曲智叟亡以应。(亡同无,是“没有”的意思)亡羊补牢(逃跑)
且秦灭韩亡魏。(使……灭亡)
7、居
面山而居。(居住)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停留、逗留)佛印居右,鲁直居左。(位于)
8、负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背、背走)负箧(qiè)曳(yè)屣(xǐ)。(背着)忘恩负义(背弃、违背)
9、殆
思而不学则殆(疑惑)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危险、祸害)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大概、恐怕、也许)
10、数
停数(shù)日,辞去。(几,表一个以上的不确定数目)以为李广老,数奇。(命运的定数)广数自请行。(读“shuò”音,多次、屡次)
数(shǔ)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计算、清点、算得上)
11、益
满招损,谦受益。(好处,益处)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增益,增加)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更,更加)精益求精(更加,更)
有所广益。注意:“广益”在这里是一个词,是“扩大(成果)”或“增加(效益)”的意思。
12、作 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起,兴起)一鼓作气。(振作,兴起)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劳作,耕种)属予作文以记之。(写,撰写,写作)设酒杀鸡作食。(做,烹煮)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奋发,振作)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建造,兴建)
13、骑
博望侯张骞将万骑与广俱。(骑兵)
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跨坐)燕山胡骑鸣啾啾。(战马)
14、然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这样)人恒过,然后能改。(这样)屋舍俨然。(……的样子)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然而,可是)然,胡不已乎?【(既然)这样】 不以为然(真确,对的)
15、俱
博望侯张骞将万骑与广俱。(一起,一同)为一说,使与书俱。(一起)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具同俱,详细)百废俱兴(全,都)
16、顾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拜访)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道,反而)顾此失彼(照顾)、顾名思义(看,看到)
17、属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类)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型)神情与苏、黄不属。(相同)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托)
18、志
苦其心志。(内心)处处志之。(做标记)寻向所志。(标记)卒章显其志(志趣,志向)
19、绝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消失,停止)
南绝幕(幕同漠,沙漠),遇前将军、右将军。(横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绝)绝巘多生怪柏。(极,极高的)20、食
主人日再食。(吃)(《送东阳马生序》)不食(吃)嗟来之食(食物,这里泛指“施舍”)以待饥者而食(sì)之。(把食物给人吃,给……吃)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喂养)
21、遗
以光先帝遗德。(遗留,留下)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eì)陛下。(赠给,留给)
22、度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度过)
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估计,考虑)
23、见
昨夜见军帖。(看见,看到)胡不见我于王?(引见)
于是入朝见威王。(拜见,进见)于是见公输盘。(召见)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见同现,出现)
24、说 公输盘不说(yuè)。(说同悦,高兴)请说(shuō)之。(陈述,解释)
范增说(shuì)项羽曰。(劝说,说服,游说)
25、修
邹忌修八尺有余。(长)乃重修岳阳楼。(修建,改进)雨村便疾忙修书二封。(写,撰写)
26、使
桓侯故使人问之。(派,派遣、命令)晏子将使楚。(出使)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让,叫,使得)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使者)
27、市
愿为市鞍马。(买)东市买骏马。(市场)百里奚举于市。(市井之间)
28、之
送孟浩然之广陵(动词,去、到)吾欲之南海。(动词,往、到)公与之乘。(代词,代曹刿)
操蛇之神闻之。(前“之”助词,的)(后“之”代指愚公移山这件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助词,用在主谓短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何陋之有?(助词,宾语提前的标志)宋,何罪之有?(助词,宾语提前的标志)公将鼓之。(助词,凑足音节,不翻译)
三、词类的活用
(一)、名词用作动词
⑴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乘坐,坐车)
——鲁庄公和曹刿乘坐同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⑵齐人三鼓。(击鼓)——齐人击鼓三次后。
⑶腰白玉之环。(腰间挂着,腰间佩带着)——腰间佩带着白玉环。⑷人恒过。(犯过失)——人常常会犯过失。⑸子安能为之足?(添画足)——你怎么能给它画上脚呢?
⑹藤子京谪守巴陵郡。(做……太守)——藤子京被贬为巴陵郡太守。⑺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入侵)——在宋国城上等待楚国的入侵。
⑻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游人虽然不是很多,但是取泉水煮茶喝的,举着酒杯唱歌的,艳装骑驴的,也时时可以看到。
⑼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生长草木)
——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不长草木的地方。⑽中通外直,不蔓(蔓延)不枝(生出枝节)。——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
怎样判断名词用作动词?
总的来说是要看上下文意,就是要看活用的名词跟它前后的其它词语、句子在意思上的关系,要看怎样解释活用的名词才能把上下文意讲通。
但在上下文里,词汇的意义是受语法结构支配的。所以,分析一个名词跟连用的其它词汇组成什么结构关系是很重要的。这种结构关系,总起来说有并列、修饰、动补、动宾、主谓五种。根据以上所举例子,我们可以归纳如下:
1、名词带宾语时,用作动词。若两个名词连用,从上下文意看,按并列、修饰、动补、主谓关系讲不通,那它们就是动宾关系,前边的名词用作动词,后边的名词充当它的宾语。例(3)、例(6)就是属于这种情况。
2、两个名词连用构成主谓关系时,后一个名词用于动词。例(1)、例(2)、例(4)、例(5)、例(7)就是属于这种情况。
3、助动词(欲)、副词(不,弗,尽)后边的名词;特殊指示代词(所)后、特殊指示代词(者)前的名词,一般都用作动词。例(8)、例(9)、例(10)就是这样的。
4、名词靠连词“而”跟动词连接在一起,名词在这样的结构里,常是用作动词。如果“而”连接的一边是动词,一边是名词,这里的名词就用作动词。例(8)就是。
5、名词后边带介词结构或处所名词时,一般都用作动词。
(二)、使动和意动用法
⑴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以为乐趣;形容词)——却不知道太守自有他的乐趣。
⑵不耻下问。(把……当作耻辱;形容词)——不把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当作耻辱。
⑶渔人甚异之。(以……为异;对……感到奇异;形容词)——渔人感到很吃惊。
⑷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以为……有恩惠;名词用作意动)——(难道是为了)我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 ⑸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以……为美;形容词)——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
⑹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形容词用作意动)——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我的身形。
⑺凄(使……凄凉)神寒(使……寒冷;形容词用作使动)骨。——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
⑻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⑼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使……触动;动词)——用这种方法来使他的内心触动,使他的性格坚韧起来。⑽未尝稍降辞色。(使……降;动词)
——他从未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⑾初极狭,才通人。(使……通;动词)——开始时非常狭小,仅能一人通行。
⑿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使……听到;动词)——能在公共场所指责我的过错,传到我耳朵里来的,授给下等奖赏。
一般来讲,使动用法都具有“使什么怎么样”的意思。也就是使其(宾语)发出动作或使其具有某种性质或状态。用作使动的词,可以是名词、动词和形容词。
意动用法都具有“把什么当作什么”或“认为什么怎么样”的意思。也就是把宾语当作什么或认为宾语具有什么性质或状态。用作意动的词,一般是名词和形容词。例如,幕天席地,就是在心里“把天看成幕,把地当作席”;美我,就是在心里“认为我美”。
(三)、名词作状语
⑴山行六七里。(在山路上)——在山路上走了六七里。⑵学而时习之。(按时)
——学过的知识按一定时间温习它。⑶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箕畚)——用箕畚运到渤海的边缘上。⑷行拂乱其所为。(用行动)
——用种种行为来使他所做的事情受到干扰。⑸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每天)——我住在旅馆里,每天只吃两顿饭。⑹斗折蛇行。(像北斗星一样;像蛇一样)——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弯曲。⑺酿泉为酒。(用酿泉水)——用酿泉的水酿酒。
名词作状语,一般用在动词之前,表示时间、处所、动作行为凭借的工具或状态。
四、文言句式
1、判断句式
⑴斯是陋室。(用“是”表示判断)——这是一间简陋的房屋。
⑵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者……也”表示判断)——醉了能和众人共享欢乐,醒了能用文字写意的,是太守。⑶且今之勍(qíng)者,皆吾敌也。(“……者……也”表判断)——再说,当前具有很强战斗力的人,都是我们的敌人。⑷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用“此……也”表示判断)——这实在是局势危机,决定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⑸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用“此……也”表示判断)——这就是岳阳楼上所见到的雄伟壮丽的景色啊。⑹夫战,勇气也。(用“……也”表示判断)——作战,是要靠勇气的。
⑺(此)忠之属也。(用“……也”表示判断)——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
一般来说,判断句在翻译的时候都要加进判断词“是”。如果是用“诚、则、亦、皆”等副词表示判断,翻译时应在副词后加“是”。此外,副词“乃”、动词“为”也可以用来表示判断。例如:
⑻项燕为楚将。(用“为”表示判断)——项燕是楚国的大将。
⑼当立者乃公子扶苏。(用“乃”表判断)——应当继承皇位的人是公子扶苏。⑽我亦鬼。(用“亦”表判断)——我也是鬼。
2、被动句式
⑴出淤泥而不染。(无被动词的被动句,翻译时要在动词谓语前加“被”)——它从污泥中生长出来却不被污染。
⑵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为……所”,表示被动)——山峦被晴后的积雪洗过,美好的风姿如同擦拭过一般。⑶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所”,表示被动)——一首茅屋被秋风吹破的诗歌。
⑷柔梢披(于)风。(介词“于”省略,表被动,被)——柔软的枝梢被风吹散开。
⑸帝感(于)其诚。(介词“于”省略,表被动,被)——天帝被愚公移山的精神所感动。
3、宾语前置句
⑴何有于我哉?(何有即有何,“何”是有的宾语前置)——对于我来说做到了什么呀?
⑵何陋之有?(即有何陋?“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际意义)——有什么简陋的呢?
⑶何以战?(何以即以何,“何”是介词”以“的宾语)——凭借什么条件作战。
⑷夫子何命焉为?(何命即命何)——您有什么见教呢?
⑸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即与谁)——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⑹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弗之怠即弗怠之,代词“之”是怠的宾语前置)——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停止抄写。一般说来,古汉语疑问句、否定句中代词宾语要前置
4、定语、状语后置
⑴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即荷担之子孙)——于是(愚公)带领能挑担子的儿孙共三人。⑵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即千里之马)——每天能跑一千里的良马,一次有时能吃完一石粟。⑶尝射于家圃。(即于家圃射)
——他曾经有一次在家里的菜园里射箭。⑷何不试之以足?(即以足试之)——你为什么不用脚试穿它一下?
【初中文言文古今异义字总结】推荐阅读:
文言文古今异义词练习07-04
古今异义中考语文文言文的复习资料11-07
初中语文人教版文言文通假字10-23
初中文言文初级07-03
初中文言文人物07-14
初中语文文言文09-17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07-24
初中文言文与翻译05-27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07-08
初中文言文阅读点击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