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象山县征收集体所有土地房屋拆迁实施办法

2024-09-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印发象山县征收集体所有土地房屋拆迁实施办法(精选4篇)

关于印发象山县征收集体所有土地房屋拆迁实施办法 篇1

(一)宣传、贯彻集体所有土地房屋拆迁安置的有关政策、法规;

(二)依据土地利用计划提出本县行政区域内的集体所有土地房屋拆迁计划;

(三)依据依法批准的集体所有土地征收方案、拆迁规划红线图和征收集体所有土地房屋拆迁有关规定,制定集体所有土地房屋拆迁实施方案,报土地行政管理部门审核;

(四)公布拆迁补偿安置方案,与被拆迁人签订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对被拆迁人进行补偿,并保证拆迁资金的安全、正确使用;

(五)负责涉及集体所有土地房屋拆迁的信访工作,及时妥善处理拆迁来信来访,调解拆迁纠纷;

(六)自行实施拆迁或委托具有相应拆迁能力的其他组织实施拆迁;

(七)行使法律、法规、规章赋予的拆迁人其他职责,办理县政府委托的其他事务。第二章 拆迁管理第四条 拆迁人应当依据依法批准的集体所有土地征收方案、拆迁规划红线图和本办法有关规定,制定集体所有土地房屋拆迁实施方案。经县土地行政管理部门审核后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征收集体所有土地房屋拆迁实施方案审批时,拆迁人应向土地行政管理部门提交以下资料:

(一)征收土地方案批准文件;

(二)拆迁规划红线图;

(三)房屋拆迁实施方案;

(四)拆迁补偿安置资金以及安置用房、安置用地落实证明文件。第五条 房屋拆迁补偿安置资金应当根据资金预算确保落实,并按项目拆迁进度分期足额专户储存。安置用房和迁建用地可以折价计入。第六条 拆迁人向被拆迁人公布的拆迁补偿安置具体方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拆迁范围;

(二)补偿安置的对象和条件;

(三)不予补偿安置的情形;

(四)补偿安置的方式和标准;

(五)安置用房和迁建用地的安排;

(六)过渡方式和期限;

(七)搬迁期限;

(八)土地行政管理部门要求载明的其他内容。第七条 拆迁人拆迁集体所有土地房屋,可以自行实施拆迁,也可以委托具有房屋拆迁资格的拆迁单位或者经县人民政府认可的具有拆迁能力的独立法人实施拆迁。第八条 拆迁人和被拆迁人在拆迁公告确定的搬迁期限内就补偿安置方式、补偿标准、可安置面积、搬迁期限、过渡方式、过渡期限等事宜,经协商达不成协议的,可以根据《象山县征收集体所有土地房屋拆迁争议裁决办法》的规定,申请裁决。第三章 补偿安置一般规定第九条 被拆迁房屋的可补偿安置面积,按照被拆迁人提供的合法的集体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证或房屋权属来源证明文件记载的建筑面积计算。被拆迁人因正当原因确实无法提供集体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证或房屋权属来源证明文件,以及集体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证或房屋权属来源证明文件未记载房屋面积的,按照土地、规划等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认定的建筑面积计算可补偿安置面积。房屋权属来源证明文件包括:

(一)房屋所有权证;

(二)农村村民建房批准文件;

(三)集镇集体建设用地批准文件;

(四)属1982年2月13日国务院《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施行前建造的,需村民委员会出具并经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核实的证明文件;[Page]

关于印发象山县征收集体所有土地房屋拆迁实施办法 篇2

(南府发〔2005〕141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委、办、局(公司):

《南宁市征收集体土地及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南宁市征收集体土地及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障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城市规划的顺利实施,维护征地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和《南宁市征用集体土地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市区范围内因国家建设征收集体土地或者因农村建设占用集体土地,需要补偿和安置的,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是本市征收集体土地及房屋拆迁的主管部门,负责全市集体土地征收及房屋拆迁的监督管理工作。

市征地拆迁机构负责全市征地拆迁管理、协调、监督、指导的具体工作。

城区人民政府及开发区管委会负责组织本辖区依法成立的征地拆迁单位及相关部门实施征地拆迁的具体工作。

市规划、建设、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应当依法做好与征地拆迁相关的管理工作。

第四条 本市集体土地按照地理位置分四个区片:

(一)第一区片为本市快速环道内的地区。

(二)第二区片为第一区片以外,本市高速环道范围内除邕宁区、良庆区外的地区。

(三)第三区片为青秀区辖那舅村、莫村、五合村、德福村,兴宁区辖三塘村、那况村、降桥村,邕宁区辖梁村、公曹村、那元社区、红星社区、新兴社区、和合村、龙岗村,良庆区辖玉洞村、那黄村、新村、良庆村,江南区辖光明村、永红村、康宁村、祥宁村行政区域范围的地区。

(四)第四区片为第一区片、第二区片、第三区片以外的地区。

第五条 建立城区、乡(镇)及村农业人口及耕地动态统计制度。动态统计基准年为2004年,基准年的农业人口与耕地数据由村委会如实填写,逐级报城区人民政府汇总并经市统计部门审定后由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建立基准年农业人口与耕地数据库。

各城区、开发区土地行政管理机构应在征地完成后将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业人口与耕地增减情况进行登记,经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核调整,作为征收土地补偿安置的依据。征地安置的具体人员,由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如实提供,并由征地拆迁单位进行登记报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在再次征地中不得重复计算。

第六条 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整体转为城镇居民的,其剩余的集体土地依法转为国家所有,并由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因建设需要使用该土地的,参照本办法规定的标准进行补偿。

第七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征收土地补偿费的收取、支出、用途等情况应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公布,接受监督。

第二章 征地程序及一般规定

第八条 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以及城市建设规划,拟定征地范围,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向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布征收土地预公告。

征收土地预公告内容包括征收土地的位置、范围、面积、时间、用途、补偿标准、安置途径等。

征收土地预公告发布之日起,被征地的所有权人和使用权人不得改变土地用途和土地上建(构)筑物的现状;不得抢栽、抢种、抢建。暂停办理拟征地范围内户口迁入与分户手续。

征收土地预公告发布两年后,不能实施征地拆迁的,其公告自动失效。

第九条 征收土地预公告发布后,征地拆迁单位与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相关权利人对拟征地范围内的土地及地上附着物进行权属及地类调查、丈量清点登记、协商土地补偿标准、安置途径等征地事宜,同时拟定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相关权利人对拟征土地现状的调查结果应予确认,相关权利人无正当理由拒不确认的,征地拆迁单位应采取证据保全措施。

第十条 征地依法报批前,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告知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相关权利人对拟征土地的补偿标准、安置途径有申请听证的权利。当事人申请听证的,应按照《国土资源听证规定》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听证。

第十一条 征地方案依法批准后,市人民政府应在接到征地批准文件后10个工作日内,将征地方案按规定公告;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将补偿安置方案予以公告。

征地当事人能够达成补偿安置协议的,将征地方案和补偿安置方案合二为一公告;不能达成补偿安置协议的,将征地方案和补偿安置方案分别公告。

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补偿安置方案有异议要求听证的,应在公告后5个工作日内向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交书面申请,符合听证条件的,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举行听证会。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相关权利人对补偿、安置有异议或不能签订征地补偿协议的,由城区人民政府或开发区管委会协调。经协调仍不能按期签订征地补偿协议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将补偿安置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向被征地当事人发出责令限期交出土地通知书,征地拆迁单位应申请公证机构将征用土地补偿费予以提存处理。

第十二条 超过责令限期交出土地通知书期限,被拆迁人拒绝搬迁的,市人民政府可以责成有关部门强制拆迁,或者由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第十三条 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相关权利人对补偿、安置决定、限期交出土地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三章 征收土地补偿安置

第十四条 征收土地的补偿费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青苗补偿费及地上附着物补偿费。

安置补助费=宗地征地单价×征地面积-土地补偿费

宗地征地单价由区片征地平均价格结合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人均耕地系数确定。

区片征地平均价格是指按照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的自然、经济、社会等条件划分征地区片,并评估确定不同地类的平均价格。

青苗补偿费及地上附着物补偿费按实计算。

征收未利用地和农村建设用地,不支付安置补助费。

第十五条 征地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员,必须是征收土地预公告发布之日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籍的常住农业人口。具体安置人数按被征收耕地面积除以征地前被征地单位人均耕地面积计算。计算出现小数的,按四舍五入处理。

本办法实施之前已享受产业用地、实物补助或自谋职业补助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按本办法规定的相应标准扣减需安置的农业人口数。

经安置的农业人口可按规定转为城镇居民。耕地全部被征收或征地后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人均耕地不足0.1亩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办理撤销村(组)建制手续。

第十六条 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除按法律规定的补偿安置方式外,市人民政府可根据实际采取预留产业用地、实物补助、自谋职业补助等方式之一拓宽安置途径。在符合本市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由征地拆迁单位与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具体协商,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一)预留产业用地。按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籍农业人口人均不超过40平方米标准预留,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位于第一区片和没有条件安排产业留用地的其他区片,适用

(二)、(三)项安置方式之一进行安置。

(二)实物补助。在征地拆迁单位统一建造或提供的商住综合楼内,按被安置人口人均不超过15平方米建筑面积标准的商用产业用房或20平方米建筑面积标准的住宅用房,提供给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管理。

(三)自谋职业补助。被安置的农业人员与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自谋职业安置协议的,可以按被征收土地的安置补助费除以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从征收土地补偿费中领取安置补助费,并按2.5万元/人标准向征地拆迁单位领取自谋职业补助。

征地位于第四区片的不执行自谋职业补助安置方式。

征地安置补助费、自谋职业补助可用于支付被安置人员的养老保险费用。

第四章 房屋拆迁补偿安置

第十七条 本办法所称被拆迁人是指对被拆迁集体土地上房屋及其附属物的合法所有权人。

征地拆迁房屋补偿安置是征地安置工作的组成部分。征地拆迁房屋的补偿安置标准,应当纳入征收土地补偿安置方案进行公告。

征地拆迁单位应当按规定向被拆迁人进行补偿,被拆迁人应按要求向征地拆迁单位提供合法有效的用地、建房批准证件等证明材料。

第十八条 征收土地预公告后,被拆迁人取得用地、建房批准证件但新房尚未建造完毕的,被拆迁人应当立即停止建设,具体补偿金额由拆迁当事人按规定协商议定。

拆除违章建筑或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不予补偿安置。

拆除未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其补偿金额计算公式为:补偿金额=重置价格×剩余期限÷批准使用期限。

第十九条 集体土地上合法住宅房屋拆迁,可以实行货币补偿、产权调换或宅基地安置方式。符合宅基地安置条件的,鼓励被拆迁人实行货币补偿或产权调换方式。

被拆迁住宅房屋位于第一、二区片以内的,实行货币补偿或产权调换方式,具备条件的,经依法批准,可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集中建设多层住宅予以安置;被拆迁住房位于第三第四区片,符合宅基地审批条件的也可实行宅基地安置方式。

第二十条 实行货币补偿方式的,其货币补偿金额由征地拆迁单位根据房屋拆迁货币补偿指导价格结合被拆迁房屋的建筑面积、成新、楼层等因素确定。

被征地拆迁住房位于第四区片的不实行货币补偿安置方式。

第二十一条 被拆迁人房屋拆迁后,无其他住房(自购商品房除外)的,可以实行产权调换方式。实行产权调换方式的,由征地拆迁单位统一建造或提供不低于砖混二等标准的住房安置被拆迁人。安置的建筑面积(以下简称安置面积)以经依法认定的原住房建筑面积(以下简称原面积)结合被拆迁人家庭的常住户口人数,按下列安置标准确定:

(一)一至二人户,原面积不足40平方米的,安置面积为40平方米;原面积在40至80平方米的,按原面积安置;原面积超过80平方米的,安置面积为80平方米。

(二)三人户,原面积不足50平方米的,安置面积为50平方米;原面积在50至110平方米的,按原面积安置;原面积超过110平方米的,安置面积为110平方米。

(三)四人以上户,原人均建筑面积(以下简称人均面积)不足15平方米的,按人均面积15平方米安置;原人均面积在15至35平方米的,按原面积安置;原人均面积在35平方米以上的,按人均面积35平方米安置。

被拆迁人在同一拆迁范围内有多处合法住房的,应合并计算其原住宅用房的建筑面积。

第二十二条 拆迁住宅房屋实行产权调换的,安置面积与原面积相等部分,不结算差价;安置面积超过原面积的部分,在安置标准范围内的,按安置房屋成本价结算,高于安置标准的,按当年本市同区域经济适用房单价结算;原面积超过安置面积部分,按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的货币补偿标准结算。

安置用房因自然间不可分割而使总安置面积增加在五平方米以内的部分,按安置房屋成本价结算。

安置房屋成本单价按安置房屋重置单价结合安置用地取得成本单价计算。

第二十三条 实行产权调换方式的安置人口按照被拆迁人家庭常住户口人数确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增加一个安置人口:

(一)已婚尚未有子女的;

(二)已领取独生子女证的;

被拆迁人家庭成员在本市市区虽无常住户口,但属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可计入安置人口:

(一)结婚三年以上的配偶;

(二)原户口在拆迁地现在部队服现役的军人(不含已在外结婚定居人员);

(三)原户口在拆迁地的大中专院校的在校学生;

(四)原户口在拆迁地现在监狱服刑、劳动教养的人员;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人员。

第二十四条 实行宅基地安置方式的,被拆迁人可以在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城镇总体规划确定的农民新村或居民点范围内申请宅基地新建住房。

回建宅基地由被拆迁人所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供,原有宅基地按有关规定给予征收补偿。被拆迁住宅房屋按重置价格补偿。办理回建用地手续的有关费用以及回建用地的通水、通电、通路和场地平整费用由征地拆迁单位支付。

第二十五条 集体土地上非住宅房屋拆迁原则实行货币补偿。农业生产用房等按农业生产配套用房及其他建(构)筑物补偿标准补偿。

置换产业用地的,产业用房拆迁按重置价格补偿。

第二十六条 被拆迁房屋实行货币补偿或住宅房屋实行产权调换的,原房屋占地及其配套用地不再支付征地补偿费。

第二十七条 征地拆迁单位应按规定向被拆迁人支付房屋搬迁补助费。

第二十八条 住宅房屋拆迁实行宅基地安置方式的,由征地拆迁单位按产权户发给不超过一年的搬迁临时过渡补助费;实行货币补偿方式的,一次性发放三个月搬迁临时过渡补助费;实行产权调换方式的,临时过渡补助费发放至安置房交付时止。

征地拆迁当时有现房安置的,不发放临时过渡补助费。

第二十九条 被拆迁人的子女就读小学、初中,因住宅房屋拆迁需要转学的,由市征地拆迁机构出具有关证明,教育部门根据被拆迁后的实际住址,按就近入学原则安排就读。征地拆迁单位按规定将实际发生的费用直接支付给接收入学的学校,学校不得拒绝接收入学。

第三十条 被拆迁人在接到限期搬迁通知后,在通知规定期限内提前搬迁的,可由征地拆迁单位给予奖励。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所规定的各种征收土地及房屋拆迁补偿费用具体标准,按本办法的附件《南宁市征收集体土地及房屋拆迁补偿标准》执行。

市人民政府可根据社会经济及城市建设发展情况适时调整《南宁市征收集体土地及房屋拆迁补偿标准》,并向社会公布。

征收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偿费及青苗、地上附着物补偿费由土地行政管理部门支付。

关于印发象山县征收集体所有土地房屋拆迁实施办法 篇3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征收集体所有土地房屋补偿工作,保障房屋所有权人(以下简称被补偿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浙江省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丽水市市区范围内因征收集体所有土地对具有合法产权的房屋及其附属物实施补偿(以下简称征地房屋补偿),适用本办法。

丽水市市区范围内农村村民原已安置在国有土地上的住宅再次被征收的,以及农村村民在集体所有土地上无住宅,其拥有的国有土地上住宅被征收的(按照房改政策所购房屋除外),可以参照本办法补偿。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征地房屋补偿是指因征收集体所有土地,由补偿人对被补偿人的集体所有土地上房屋进行合理补偿和安置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补偿人是指市、区人民政府设立或者指定的实施征地房屋补偿工作的机构;被补偿人是指被征收土地涉及补偿的房屋及其附属物的合法所有权人。

第四条 征地房屋补偿应当遵循依法公开、合理补偿、妥善安置的原则。

第五条 丽水市人民政府负责市区范围内征收集体所有土地房屋补偿工作。莲都区人民政府,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受丽水市人民政府指定具体负责本辖区征收集体所有土地房屋补偿工作。

丽水市国土资源局是征地房屋补偿的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负责因征收集体所有土地而实施的房屋补偿安置监督管理工作。

丽水市人民政府土地和房屋征收研究指导中心(以下简称指导中心)负责征收集体所有土地房屋补偿的政策研究、计划编制、任务下达、监督考核、指导协调等工作。

莲都区人民政府,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受丽水市人民政府指定设立土地和房屋征收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补偿人),具体组织实施本辖区的征收集体所有土地房屋补偿工作。补偿人可以委托征地房屋补偿实施单位承担征地房屋补偿的具体工作。征地房屋补偿实施单位不得以营利为目的,其实施征地房屋补偿工作所需经费由财政予以保障。

丽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乡规划局)负责组织实施公寓安置小区的规划、设计、建设以及迁建安置小区控制性详规编制等工作。

发改、财政、公安、民政、卫生计生、城管执法、司法、市场监管、人力社保、文广出版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配合做好征地房屋补偿工作。

第二章 补偿管理

第六条 征地房屋补偿工作实行统一计划管理。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发改、住建(规划)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丽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汇总、编制年度征地房屋补偿安置计划,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七条 征地房屋补偿安置资金应当及时足额到位、全部用于征地房屋的补偿安置,不得挪作他用。

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征地房屋补偿安置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

第八条 补偿人和房屋补偿实施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征地房屋补偿的档案管理制度,加强征地房屋补偿档案管理。

第九条 城乡规划部门核定用地范围后,主管部门应当将建设项目名称、土地征收范围、房屋补偿安置地点,以征地预公告的形式发布。

征地预公告有效期为1年,确需延长的,延长期限不超过6个月。

征地预公告应当抄告法院、公安、司法、住建(规划)、市场监管、文广出版、不动产登记等有关单位。

第十条 征地预公告发布后,征地范围内的房屋所有权人有下列情形的,不作为补偿安置的依据,但本办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一)户口的迁入、分户,但因出生、婚嫁、军人退伍、大中专学生毕业、刑满释放人员回原籍确需办理迁入或分户的除外;

(二)房屋转让、交换、新(扩、改)建、析产、赠与、租赁、抵押、典当、装修等;

(三)领取营业执照、临时营业执照;

(四)变更房屋用途;

(五)其他不符合补偿安置条件的。

第十一条 征地预公告发布后,补偿人应当查明被补偿人的户籍、家庭常住人口、选择安置意向、被补偿房屋及其他住房情况,附属物状况等事项。被补偿人应当如实申报户籍、被补偿房屋及其附属物的产权等有关情况,并提供相关材料。公安、民政、住建(规划)、市场监管、不动产登记、房改等部门应当配合补偿人做好相关调查工作。

被补偿房屋经依法登记的,以登记内容为准;尚未登记或土地登记与房产登记不一致的,补偿人应当会同有关部门依法进行调查、认定和处理。属于遗产尚未登记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的相关规定认定。调查认定结果应当在征地范围公布。

第十二条 补偿人应当拟定征地房屋补偿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内容应当包括:补偿人、实施范围、安置地点、补偿安置的方式和标准、签约期限、过渡方式和实施步骤等,并同时按照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有关规定,就征地房屋补偿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以及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论制定相应的风险化解措施和应急处置预案。

第十三条 征收土地方案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后,市政府应当发布征收土地方案公告,公告内容应包含征收范围、办理补偿安置登记时限、签约时限、补偿标准、搬迁时限、安置方式、安置地点、过渡方式等事项。

第十四条 补偿人应当根据查清的被补偿人户籍、家庭常住户口人数、被补偿房屋及其他住房情况、拟安置方式等事项,拟订具体安置方案,会同国土、住建(规划)、被补偿房屋所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进行审查。审查结果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为7日。

第十五条 房地产评估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被补偿房屋的价值,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评估确定。

被补偿房屋的价值和安置房的价值,由同一家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以征收土地方案公告之日为评估时点,采用相同的方法、标准评估确定。

第十六条 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由被补偿人协商选定;征收土地方案公告发布后10日内仍不能协商选定的,由补偿人组织被补偿人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投票确定,或者采取摇号、抽签等方式随机确定。

参加投票确定或者随机确定的候选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不得少于三家。投票确定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的,应当有过半数的被补偿人参加,投票确定的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应当获得参加投票的被补偿人的过半数选票。

投票确定或者随机确定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应当由公证机构现场公证。公证费用列入征地房屋补偿安置成本。

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被选定或者确定后,由补偿人作为委托人与其签订评估委托合同。

第十七条 被补偿房屋的评估结果实行公示制。

房地产评估机构应当将评估结果在征地房屋补偿范围内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时间不得少于10日。

被补偿人或者补偿人对估价结果有异议的,应当自收到评估报告之日起10日内,向出具评估报告的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书面申请复核评估。复核评估不收取费用。

被补偿人或者补偿人对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的复核结果有异议的,应当自收到复核结果之日起10日内,向房地产价格评估专家委员会申请鉴定。

市房地产管理部门应当组织成立评估专家委员会。评估专家委员会由房地产估价师以及价格、房产、土地、城乡规划、法律、会计等方面的专家组成。

第十八条 被补偿房屋评估费用由委托人承担。鉴定费用由申请人承担;鉴定撤销原估价结果的,鉴定费用由原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承担。

房屋评估、鉴定费用标准按照省价格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 临时安置费、搬迁费、停产停业损失补偿、房屋重置价格、附属物补偿、装修补偿等根据市政府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执行。

第二十条 被补偿人依法享有使用权的土地,其面积超过被补偿房屋按标准容积率占有的土地面积时,超过部分的土地按照《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第二十九条第(二)款规定予以补偿。

第二十一条 在征收土地方案公告规定的签约时限内,补偿人与被补偿人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就补偿安置等事项签订征地房屋补偿安置协议,协议应当明确补偿形式、补偿金额、安置方式、安置房面积、安置地点、搬迁期限、过渡方式和违约责任等事项。

征地房屋补偿安置协议自签订之日起生效。补偿人应当将协议报主管部门备案。

被补偿人在签订征地房屋补偿安置协议时,应当提交《房屋所有权证》和《集体土地使用权证》。被补偿人腾空搬迁后,补偿人应当将征收土地方案公告、补偿协议以及被补偿房屋清单提供给不动产登记机构,并告知被补偿人申请被补偿房屋所有权、土地使用权注销登记。被补偿人未申请注销登记的,不动产登记机构应当依据征收土地方案公告、补偿协议办理房屋所有权、土地使用权注销登记,原权属证书收回或者公告作废。

第二十二条 被补偿人在规定的期限内签订征地房屋补偿安置协议并按时腾空搬迁的,给予适当奖励;超过腾空搬迁期限的,不予奖励。

具体奖励标准由市政府另行公布。

第二十三条 补偿人应当委托具备相应施工资质的单位实施房屋拆除工作,并与其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第二十四条 公安、教育、供水、供电、税务等行政主管部门和单位,应当凭补偿人的证明及其他相关资料,及时办理和安排被征收人的户口转移、子女转学转托、购房税收政策优惠、用水用电等事宜。

第二十五条 征地房屋补偿安置协议生效后,双方当事人未按协议履行的,当事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诉讼期间不停止征地房屋补偿安置协议的履行。

第二十六条 补偿人与被补偿人在征收土地方案公告规定的签约期限内,达不成征地房屋补偿安置协议的,由补偿人向主管部门申请作出补偿决定。作出补偿决定前,主管部门应当充分听取各方意见。

当事人对补偿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复议和诉讼期间不停止补偿决定的执行。

第二十七条 被补偿人在补偿决定规定的搬迁期限内未搬迁的,又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由主管部门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实施强制执行前,补偿人应当就拆除房屋的有关事项,向公证机关申请证据保全。

第二十八条 被补偿房屋的所有权、使用权存在纠纷或产权不明的,在征收土地方案公告规定的签约期限内不能解决纠纷或明晰所有权、使用权的,由补偿人提出补偿安置方案,报主管部门批准后予以补偿并拆除。拆除前补偿人应当对被补偿房屋作勘察记录,并向公证机关申请证据保全。

第三章 补偿安置

第二十九条 被补偿房屋用途为住宅,被补偿人可以选择货币补偿、公寓安置、迁建安置或产权调换中的一种补偿安置方式,本办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被补偿房屋用途为商业用房,被补偿人可以选择货币补偿或产权调换的补偿安置方式。

被补偿房屋用途为工业用房,实行货币补偿。

被补偿房屋用途为农业生产用房,给予适当的补偿,不予安置。

被补偿人在征地范围内,有两处以上住宅房产或两本以上房屋所有权证的,应当合并补偿安置。

第三十条 被补偿人既不属于征地所在村村民,又不属于因土地征收而农转非的居民,其拥有的集体所有土地上的住宅在补偿安置时,可以选择货币补偿或产权调换。

第三十一条 征地房屋补偿涉及军事设施、教堂、寺庙、文物古迹和涉外房屋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办理。

征地房屋补偿涉及回乡定居的华侨、台、港、澳同胞、外籍华人集体所有土地房屋的,补偿安置参照被征地村村民的标准执行。

华侨、归侨、侨眷、台湾和港澳同胞在补偿中的权利义务有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二条 被补偿房屋用途为住宅,被补偿人的子女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经被补偿人同意,可以根据被补偿房屋按户数平均分摊后的建筑面积、建筑占地面积,作为不同安置户予以安置:

(一)已达到法定结婚年龄;

(二)附件1范围内户口须在同一片区(即附件1所列的村)的农业人口,附件2、3范围的户口须在被征地村的农业人口;

(三)无其他集体所有土地上住宅,符合住房困难户条件。

第三十三条 被补偿房屋用途为住宅,被补偿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作为公寓安置和迁建安置的依据:

(一)已经享受过集体所有土地上房屋拆迁安置政策的人口;

(二)未达到法定结婚年龄已分户的;

(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后,出让、赠与或以其他形式转让集体所有土地上房屋的;

(四)非直系血亲挂靠户口的;

(五)不符合生效条件的遗嘱;

(六)未按法定继承顺序确定继承人的遗嘱;

(七)其他不符合公寓安置和迁建安置条件的。

第三十四条 被补偿房屋用途为住宅,被补偿人选择公寓或迁建安置的,安置人口以被补偿人家庭户口薄登记的常住户口人数确定。但被补偿人有下列情形的,按照以下规定办理:

(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增加一个安置人口:

1.已婚尚未有子女的;

2.夫妻已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未生育二胎的;

3.在附件3范围内选择迁建安置,达到分户年龄但未婚的。

(二)被补偿人的父母属于被征地村村民且无独立集体所有土地上房屋的,经其本人申请及被补偿人的兄弟姐妹同意,可计入安置人口。

(三)通知选房前或安置地基抽签选定前结婚并将户口迁入被征地村,且在原籍未享受无房户、住房困难户及农村村民拆迁安置相关政策的配偶。但离异并在征地预公告发布后再结婚的,另一方及家庭成员不得计入安置人口。

(四)被补偿人家庭成员在被征地村虽无常住户口,但属下列情形之一的,可计入安置人口:

1.通知选房前或安置地基抽签选定前,与被征地村村民结婚3年以上具有农业户口,且在原籍未享受无房户、住房困难户及农村村民拆迁安置相关政策的配偶;

2.非农业人口,且未享受过房改政策(包括购买经济适用房、房改房、集资房、限价商品房、安居房、解困房和微利房,领取经济适用房价差补助,下同)的配偶;

3.非农业人口未婚随父母居住,且未享受房改政策的子女;

4.对被补偿房屋拥有继承权的第一顺序继承人且未享受房改政策的非农业人口,经申请,其本人可计入安置人口;

5.原户口在被征地村的现役军人(不含现役军官和已在外结婚定居人口);

6.原户口在被征地村的大中专院校在校学生;

7.原户口在被征地村的监狱服刑人员;

8.通知选房前或安置地基抽签选定前出生、合法收养的人口;

9.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人员。

(五)附件1范围被补偿人选择公寓安置,安置人口超过5人的,经被补偿人自愿申请,超过5人以上的安置对象可以不计入安置人口。附件2、3范围被补偿人选择公寓安置或迁建安置的,安置人口超过6人的,经被补偿人自愿申请,超过6人以上的安置对象可以不计入安置人口。

第三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后,因离婚、析产、赠与、继承、买卖等原因,转让或放弃集体土地房屋的,不予安置。

第三十六条 1990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施行前已改变房屋用途并以改变后的用途延续使用的,根据房屋所有权人的申请,按改变后的用途认定。其中改为商业用房的,应当持有合法有效的营业执照。

改变房屋用途,按规定应当交纳土地收益金或土地出让金的,房屋所有人应当在变更登记前依法补交土地收益金或土地出让金。

关于印发象山县征收集体所有土地房屋拆迁实施办法 篇4

各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有关部门:

《象山县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办法(试行)》已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要求、认真执行。

二○一一年六月二十九日

象山县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金资产资源管理,进一步强化制度建设,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金资产资源(以下简称“三资”)是指依法属于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土地、山林、水面、滩涂等自然资源,集体所有的各种流动资金、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

第三条 农村集体“三资”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平调、损坏、私分、哄抢或非法查封、抵押、冻结、变卖、无偿占用和没收。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县域内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包括股份合作组织、自然村集体经济组织)。

第五条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实行委托代理制,在不改变村集体“三资”所有权、管理权、使用权、民主理财监督权的前提下,“三资”核算事项实行委托代理。第二章 机构职责

第六条 为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的日常监管,县建立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办公室,设在县农林局。各镇乡(街道)建立相应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资管办),镇乡(街道)会计服务所改名为农村“三资”代理服务中心。村集体经济组织承担日常的“三资”管理工作,并建立“三资”监督机构(社监会或村监会)。第七条 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办公室职责包括:

(一)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制度,负责研究制订县“三资”管理办法及制度;

(二)负责指导、检查、监督各镇乡(街道)开展“三资”管理工作;

(三)负责对镇乡(街道)资管办及代理中心人员开展“三资”管理业务培训。第八条 镇乡(街道)资管办职责包括:

(一)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制度,负责研究制订镇乡(街道)“三资”管理办法及制度,指导各村建立健全“三资”管理制度;

(二)负责指导、检查、监督各村及农村“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开展“三资”管理工作;

(三)负责对各村“三资”管理人员开展“三资”管理业务培训。第九条 镇乡(街道)农村“三资”代理服务中心职责包括:

(一)指导帮助各村合理利用资源,参与开展“三资”清查、重大“三资”事项的经营、出租、发包、招投标、合同签订等工作;

(二)负责对各村原始凭证资料完整性和手续齐全性审核,并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工作;

(三)负责建立“三资”管理台账,编制记账凭证、记账、结账、报表编制等工作。对各村原始票据、会议记录、合同、招投标文书、验收资料、照片等原始资料进行扫描,并录入县农村“三资”信息化管理网络。

第十条 村集体经济组织是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主体,对本村经济活动和“三资”管理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并确保集体“三资”的安全与完整。其职责包括:

(一)负责制订和执行本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

(二)负责本村集体“三资”的经营和管理,并调查处理“三资”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三)定期向成员(代表)大会报告并公开“三资”使用、经营、管理状况。第十一条 村“三资”监督机构职责包括:

(一)参与制订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列席涉及“三资”使用、经营、管理中重大事项的会议;

(二)监督村“三资”管理制度的执行,并定期向成员(代表)大会报告村“三资”监督工作;

(三)听取和搜集群众反映的有关“三资”经营管理方面情况,向群众做好解释和答复,并向村集体经济组织提出合理意见和建议;

(四)向上级“三资”管理部门反映村“三资”的使用、经营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十二条 村级财会人员与镇乡(街道)农村“三资”代理服务中心人员的管理:

(一)实行财会人员回避制度。村主要干部及其直系亲属或近亲属(指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配偶亲关系)不得兼(担)任财会人员。

(二)村财会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无正当理由,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调换。确需变动时,“三资”代理人员须经镇乡(街道)纪(工)委审批同意,村出纳须经镇乡(街道)资管办审核批准。

(三)代理人员、出纳员离职,必须按规定程序办理交接手续,编制交接清单,并由镇乡(街道)资管办监交。交接清单需经移交人、接交人、监交人签字后存档。在未办妥交接手续或交接事项不清楚的,代理人员、出纳员不得擅自离职。

(四)镇乡(街道)纪(工)委、资管办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干部要支持财会人员履行工作职责,保证财会人员依法行使权利,任何人不得对财会人员打击报复。

第三章 “三资”经营

第十三条 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集体“三资”应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规定,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可采取招标发包、出租、出让、入股、变卖、投资基建、物资采购、对外投资等形式,促进集体“三资”所有权及使用权的合理流转,实现保值增值。

第十四条 经营农村集体“三资”时,涉及重大事项的,必须严格按照以下程序实施:

(一)事前听证。村重大“三资”经营管理事项的实施,必须在村“三委会”集体决策的基础上,召开由成员代表、党员代表、村民小组长、监督机构人员等参加的民主听证会充分征求意见,同时在村务公开栏进行张贴,向群众公开征求意见。

(二)投票决策。在民主听证的基础上,提交成员(代表)会议讨论,采取“一事一议一表决”的方式逐项表决,并记录在案。

(三)镇乡(街道)审核。村重大“三资”经营管理事项实施前,必须报镇乡(街道)资管办、农村“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审核备案。

(四)全程监督。“三资”监督机构在村重大“三资”经营管理事项实施过程中要进行全程检查监督。

(五)公示公开。凡涉及村重大“三资”经营管理事项的,应及时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重大事项实施结果接受成员代表评议。

第十五条 以租赁、承包方式经营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单位和个人,享有合同约定的经营权和收益权,负有管理、保护和合法经营集体资产、资源的义务。

第十六条 农村集体所有的资产、资源,除依法向全体成员发包外,可向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成员招标,但在同等条件下,本村成员享有优先权。

第十七条 村集体经济组织集体产权流转交易依法转让、出租、入股、抵押或其他方式流转交易的,应当进入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或授权的镇乡(街道)农办交易。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八条 村集体经济组织投资基建项目,要严格按照《县小型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试行)》及有关工程建设规定执行,签定建设施工合同,明确工程款项拨付进度,严禁村主要干部参与村工程招投标。建设、施工、监理单位不得任意变更原工程设计、施工方案、材料种类及价格,确需变更的,必须由社管会提出变更理由和要求,经成员(代表)大会通过。

第十九条 经营农村集体“三资”时,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浙江省农业承包合同管理试行办法》等有关规定签订合同,合同文本必须内容齐全、格式规范,明确权利和义务,合同双方签字后,提交镇乡(街道)农村“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备案。

第二十条 经济合同签订后,一般不得随意变更或解除,确需变更或解除的,应经社管会集体讨论,并经成员(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同时签订变更合同或合同解除书。

第二十一条 村集体经济组织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可以采用货币资金、实物或者债券等有价证券方式向其他单位投资。

对外投资项目,投资、出售、转让和收回投资时,须经成员(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报镇乡(街道)资管办审核备案。

第二十二条 村集体经济组织不得以集体“三资”为其他单位(个人)提供抵押和担保,不得对外出借集体资金,原则上不得对外捐赠。特殊情况确需出借集体资金的,经成员(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并签订借款合同,办理抵押担保手续。

第四章 “三资”管理

第二十三条 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三资”经营活动实行收支预决算管理。年初编制收支预算,年终编制收支决算。

财务收支要严格按预算方案执行,定期进行收支情况分析,及时反映预算执行情况,执行中要定期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

第二十四条 村集体经济组织银行存款,必须在所在地金融机构开立一个基本账户,实行支票户管理。对个别村因特殊情况需要再设立一个结算账户的须经镇乡(街道)纪(工)委审核批准,不得多头开户。

第二十五条 村集体经济组织严格按《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办理银行结算,不准出租、出借账户,不得巧立名目、弄虚作假套取现金。在提取现金或银行转账前,必须填写银行取款审批单,注明资金的用途及金额,金额较大的,需由联村干部签署证明意见。

上级划拨的各类款项必须划入村银行账户,不准直接领取现金。

第二十六条 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账款、印签分开保管制度。出纳员负责保管现金、支票、有价证券,办理收支结算业务,登记现金日记账及银行存款日记账,做到日清月结,定期核对,账款相符。除出纳员外任何人不得管理现金和存款,确因工作需要,其他人代收的款项应在二天内及时结清,数额较大的须当天结清。镇乡(街道)农村“三资”代理服务中心负责核算村集体经济组织总账、明细账,保管各村财务专用章。

第二十七条

村集体经济组织应严格执行国务院颁布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和上级关于加强村级货币资金管理的文件,规范收支内容和程序。库存现金实行限额管理,库存现金限额一般为2000元,各村具体限额由镇乡(街道)确定,超过限额部分应及时存入银行。第二十八条 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建立健全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严格控制借支、垫支,不准白条抵库、坐支、私设小金库,严禁公款私存;因公领款必须经村“三资”管理负责人批准,在业务结束七天内及时结清。

第二十九条 建立健全开支限额审批制度,规范审批手续,主管“三资”的负责人自己经手的开支必须由其他村主要干部审批。2000元以内开支,由村“三资”管理负责人审批;2000—5000元开支,由村“三资”管理负责人等2个以上主要干部共同签字; 5000—10000元开支由村“三资”管理领导小组集体讨论决定,并在发票上共同签字;10000元以上开支由成员(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并做好会议记录,写明讨论决定日期、参加人员、同意人员签字,由村“三资”管理领导小组集体审批。不准将大额开支分化成小额报销,逃避审批监督。超越权限的审批无效,不予报支。

镇乡(街道)可根据各村经济发展情况,对开支额度和审批权限作出调整。第三十条

村集体经济组织发生经济业务,必须取得合法有效的原始凭证。收入款项需附带合同等相关依据。支出票据必须有详细的经济业务内容、收款单位名称及盖章、具体经办人、证明人、审批人、“三资”监督小组审核签名盖章,做到原始凭证规范、用途明了、手续齐全。

第三十一条 村财务收支实行定期结报制度。各村原则上每月结报一次;经济业务较少的村,经镇乡(街道)资管办同意,可每季度结报一次;业务量大的村也可按旬结报一次。具体结报时间由各镇乡(街道)确定。

第三十二条 村集体经济组织应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建立健全村干部工资、奖金、各种补贴发放、招待费、交通差旅费、通讯费限额报销制度,具体由镇乡(街道)确定,再由社管会提出方案交由成员(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严禁超出规定订阅报刊杂志;严格控制各类外出参观考察活动,确需外出的,必须事先经成员(代表)大会讨论同意,报镇乡(街道)纪(工)委批准。

第三十三条 村集体经济组织发生应收应付、上级补助、奖励及捐赠的资金、物资等经济业务必须全部纳入村账内统一核算。出纳员要建立应收应付分户明细登记簿,详细登记应收应付单位名称、应收应付业务发生的时间、金额、原因及经手人、证明人等内容。

第三十四条 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及时清理暂收、暂付、内部往来款项。对各类应收拖欠款项,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催收,限期归还,对一时无法全额收回的,应订立还款计划分期收回,对各类债务要逐步化解。

第三十五条 村集体经济组织要严格遵守票据管理制度,落实专人保管,设立领用登记簿,严格保管和规范使用手续。收款统一使用“宁波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收据”,禁止使用其它收款收据,收款收据原则上各村每次只能领用一本,用完后以旧换新,整本连号有序使用,不得遗失。严禁转让、出借、赠送、代开、代用、盗用。

第三十六条 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加强对各种有价证券的管理,建立有价证券登记簿,详细记载有价证券的名称、券别、购买日期、号码、数量和金额,并在收益时及时入账。

第三十七条 村集体经济组织必须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登记保管制度,明确管理责任人,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盘点清查,每年至少盘点一次,对盘盈或盘亏的应查明原因,分清责任进行处理,做到账实相符。

第三十八条 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折旧制度,按规定提取折旧,用于固定资产的购置和更新。重大固定资产及财产物资的购置、更新、报废、核销、拍卖、转让、入股,需经成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方可实施。

第三十九条 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建立集体资源登记台账,全面掌握资源状况,明确集体资源权属,要确定专人管护,明确管护责任。对集体资源名称、类型、数量,要做到账物相符。实行承包、租赁经营的集体资源,应登记资源承包、租赁单位(个人)的名称、地址、用途、承包费或租赁金、期限和起止日期等。

第四十条 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加强对经济合同的管理,积极履行合同义务。对各类租赁、发包、转让合同中规定的收入要加强收缴,定期检查合同的履行情况,到期做好结算兑现工作,确保合同完整兑现。镇乡(街道)资管办对村经济合同管理工作的检查,每年不少于一次。第四十一条 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建立统一格式的土地征用台账,按实际征用情况逐笔登记,详细记录:(1)征用土地的单位、时间、用途,被征土地面积、四至等;(2)各项征地补偿费的标准、应收和已收情况;(3)土地补偿费、劳力安置费、青苗补偿费、地面附着物补偿和农民社保等支出明细及征地补偿费余额等。

第四十二条 征地补偿费应实行专户管理制度,严格按照专户存储、专项核算、专款专用的原则规范管理。土地征用费的分配、使用方案实施前,要报镇乡(街道)审查,并经社员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后执行。土地征用费的收入、支出和结余情况、分配办法、到户的明细情况等要纳入村务财务公开内容,及时向群众公开。村集体机动田、园地、林地等征用补偿费属于村级集体所有,纳入公积公益金管理,严禁平分到户。对留归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补偿费属集体资产,应当用于发展生产、增加积累、集体福利、公益事业等方面。不得用于发放干部报酬、支付招待费用等非生产性开支。

第四十三条 镇乡(街道)农村“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应帮助村建立健全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台账,村集体经济组织每年末应对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实行定期清查,登记造册,清查结果向全体成员公布。

第四十四条 镇乡(街道)农村“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及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建立农村“三资”档案室,购置档案柜,确定专人负责保管。档案室应做好防火、防盗、防蛀、防潮工作,做到存放有序,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严格遵守保密纪律,非档案管理人员不得随意进入档案室,不得随意泄露“三资”情况。

第四十五条 月(年)末,镇乡(街道)农村“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应将会计凭证、账册、报表、合同协议、移交清册、登记簿等农村“三资”资料,分类整理,装订成册,归档保管。第四十六条 严格档案查阅使用手续。除业务主管部门、审计机构、行政执法部门履行公务需查阅档案外,其他单位和个人凡要求查阅村“三资”管理档案的,须经村集体“三资”管理负责人或镇乡(街道)资管办签字同意后方可进行,并将查阅情况进行书面登记。

第四十七条 “三资”管理档案保管期满,需销毁的,应编制好销毁清册,报镇乡(街道)资管办批准,由镇乡(街道)资管办和村社管会派人监销。第五章 “三资”监督

第四十八条 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坚持开展民主理财,以保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集体财务的参与权、知情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第四十九条 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监督机构必须按期召开民主理财会议,制定民主理财章程,开展民主理财活动。活动一般每月一次,经济业务较少的村,也可每季度集中审查一次,活动中应将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各类收支凭证逐项审查。每次审查结束,必须有书面记录。年终,村“三资”监督机构应当将全年村“三资”管理审查情况向成员(代表)大会报告。

第五十条 “三资”公开是村务公开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村“三资”公开内容应按照《关于进一步规范村务公开工作的通知》规定进行公布,接受成员监督。“三资”公开上墙前应通过“三资”监督机构审核并签章,报镇乡(街道)资管办审核认可。第五十一条 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在每年的1月20日、4月20日、7月20日、10月20日公开集体“三资”管理使用情况。重大事项必须做到随时公开。公布栏旁设立意见箱,接受群众监督。在公开日村干部必须在村向群众解答有关疑问。

第五十二条 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有权对“三资”使用管理进行询问,村有关负责人应及时作出答复,对答复不满意的,也可向镇乡(街道)资管办反映。

第五十三条

镇乡(街道)资管办要加强对“三资”管理的检查监督,发现问题的,应及时制止或提出处理意见,并向所在镇乡(街道)分管领导和上级部门汇报。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对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公开、民主理财工作的检查督促,每年检查监督不少于四次。第五十四条 镇乡(街道)农村“三资”代理服务中心要加强对农村“三资”使用、管理的审核把关,对“三资”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制止,并向镇乡(街道)资管办报告。

第五十五条 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实行“三年一轮审”、村主要干部任期和离任审计制度。对集体土地征用、工程建设项目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等实行专项审计。

第五十六条 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必须严格按照农业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规定》的范围、程序依法开展工作。审计结束,要将审计结果及时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第五十七条 县、镇乡(街道)资管办应充分利用农村“三资”信息化管理网络,拓展“三资”网络功能,加强对“三资” 第五十八条 因程序不规范、操作不透明、管理不民主,违反规定造成“三资”损失的,依照《浙江省违反村级财务管理规定行为责任追究办法》,根据情节轻重,由镇乡(街道)纪(工)委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诫免谈话,或相应追究村主要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九条 镇乡(街道)资管办因指导监督不力,造成一定影响的,镇乡(街道)农村“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因审核把关不严、指导服务不力、制度执行落实不到位,导致代理村“三资”管理混乱,给集体经济造成损失的,依照《浙江省违反村级财务管理规定行为责任追究办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情节严重的给予辞退处理,直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七章 附则

第六十条 镇乡(街道)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有关“三资”管理制度实施细则,并报县纪委、县农林局备案。

第六十一条 凡原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依照本规定执行。第六十二条 本办法由县农林局负责解释,自发文之日起施行。

上一篇:数学类型脑筋急转弯及答案下一篇:小学作文报数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