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卖油翁》一文有感(共10篇)
林启影
古希腊有位哲学家,叫苏格拉底,他皓首穷经,虚怀若谷的谦逊美德备受后人称赞。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他,著述丰富,当世人惊叹他的学识渊博、智慧超群的时候,他却回答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自己的无知。”
“满招损、谦受益”,作为一名律师,除了要精通各类法律知识,还要了解各行各业的门路,学无止境的精神需要牢记于心,不可目空一切、狂妄自大。但同时,处于实习阶段的我,对某些业务可能全无所闻,但我深知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唯有坚持不懈的努力。卖油翁之所以将油自钱孔入,而钱不湿,不就是他通过不断的练习,长期经验的积累,日夜苦练的结晶吗?
这是我在为期一年实习阶段的第四个月,回想自己学到的知识和领悟,感触最深的就是我的指导老师朱元辞律师的德行操守,他见贤思齐,勤学好问,时常向周围的同事学习,我们常常羡慕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艺,但“懒惰”好像成了大部分当代人的标签,包括本人,不想做事却想要的更多,简单来说,就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它会慢慢消磨我们的斗志和行动,腐蚀我们的上进心,最后可能落得一无所获的下场。在往后的执业生涯中,困难重重,唯有勤能补拙,方能成大器。一丝不苟、细致入微也是他的特点,处理案件时精细周密,考虑周全,总能把握住关键的点,而我做事马虎大意,浮躁之心还沉不下来,没有耐心,学习好像也是泛泛然,没有总结也没有思考,这点实在是羞愧!且他为人正派,持正不阿,面对当事人的无理要求,他坚持以法律规定耐心向当事人解释清楚,不盲目迎合当事人。他豁达大度,明月入怀,面对法院的过失,他毫无半点指责和蜚语,对于我的过失更是包容至极,比起训斥,更多的是不厌其烦地教导。
师父倾囊相授,每次与他沟通、学习,总能收获满满正能量和知识,他以身作则,时常勉励我,在他身上我时常看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常常感到羞愧!我要努力向师父靠近,向他看齐,不断完善自我,不忘初心,那个最初选择这个职业的那份执着和向往。
卖油翁原文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
本文作者
海南惠海律师事务所
2018级申请律师执业人员
林启影
是什么力量把大众眼里的“无望生”变成自觉、自愿训练与学习的好学生?是什么力量把桀骜不驯的体特生变成全校师生表扬与赞叹的好学生?是什么力量把这些备受每个家庭呵护的孩子变成“在操场竭尽全力拼命努力”, 还“不忘给教练‘争’面子”?是爱, 是师爱。对高中生而言, 学识渊博、才华出众、风度翩翩的教师很受欢迎。但是充满人性、拥有爱心、富有情趣的教师更受期盼, 尤其是体育特长生更希望在学校得到更多的师爱—朋友式的关心, 父母般的爱护, 家一样的温馨。当赵老师用真诚、真心、呵护去关心爱护学生时, 换取的必将是学生的尊重、理解与配合。高中生已具备较完善的辨别是非的能力, 对教师的付出他们会看在眼里, 记在心里, 落实在行动中。赵老师的师爱像春日清晨的露珠滋润着每一颗年青跃动的心灵, 使他们向着正确的方向努力前行。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爱是强大无比的教育者”。赵老师就是用爱融化了坚冰, 用爱点石成金, 用爱帮学生铺就了一条通往成功与美好的阳光大道。
为什么闷热难耐的炎热天气里, 学生能私下加大运动量?为什么教师在不在身边时, 学生都能很“拼命”地训练?为什么教师不在学校时, 学生能毛遂自荐, 轮流替师带操?心理学研究表明, 积极态度的形成过程中教育和影响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赵老师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 为人处事给学生以示范, 为学生做着榜样, 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当学生不在状态时她很少“强迫”着去训练;当天气恶劣时她又会随时“调整”训练计划;当学生体力消耗大时她还会经常“变换”能量水……所有这一切, 都源于赵老师对学生深厚的爱, 都源于赵老师对体训工作的智慧和高超技艺。在这样的前提下, 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增强, 学生身体的潜能被挖掘, 学生进行科学训练的可能性得到保证, 为成绩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育是人影响人的事业。赵老师就是用自己充满爱的独特的个人魅力影响、感染着学生。难怪学生直呼她“老大”, 这是一种没有距离的称呼, 这是一种对爱的反馈的称呼, 虽然感觉上似乎有点“没大没小”还带有几分“江湖味儿”, 但是我觉得一个能真正走近学生, 走进学生心里, 成为充满“江湖味儿”的“死党”的教师, 才是一个成功的教师, 才是一个被学生所喜欢和爱戴的教师。
带训教师的工作很辛苦, 尤其对女体育教师来说, 风吹日晒的工作环境常常使外人辨不清性别;起早贪黑的训练常常自问“我的时间哪儿去了”;“既当爹来又当妈”的角色常常又顾及不到自己的家庭。但是, 当自己培养的学生有出色表现时, 就会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因为自己的价值得到了体现。因此, 在我们感叹现在的学生娇气, 训练不努力, 抱怨工作辛苦没地位时, 我们可以学习赵老师“以情动人、以爱感人”, 收获成功, 实现价值!
【教学目标】
通过反复朗读,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句义。(重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传神。(难点)
感受作品中文学形象,体会“熟能生巧”的道理。【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结构化预习【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1.导入,初读课文。
①六艺
②介绍作者:欧阳修
③检查预习情况。解决字音的认读与字义的理解问题。④学生听读课文,提示注意字音、停顿、节奏和语气。2.第一个教学板块:读课文 说译文
①学生再读课文,要求读得顺畅,同时尝试自读自译。②男生读课文,女生说译文。③女生读课文,男生说译文。④学生齐读课文。⑤师补充虚词。
3.第二个教学板块:读课文 品字词。①学生再读课文,要求读出情景。
②请同学们用“……用得好……写出了”这个句式谈谈对字词的品味: “善射”用得好,写出了陈尧咨的特长;“自矜”用得好,画出了陈尧咨的神态。(总结人物形象)
4.第三个教学板块:读课文 说感受。①学生再读课文,要求读出情感。
②同学们就“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进行发言准备。③学生发言,老师评点。
5.第四个教学板块:减字背诵 小结课文 板书设计:
卖油翁
康肃公
卖油翁
熟能生巧
教学要求
1、了解作者欧阳修与作品。
2、引导学生掌握文言词语疏通文义。
3、理解文章中揭示的“熟能生巧”不能骄傲自满的道理。
4、理解文章运用对话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特点。
5、体会课文简洁生动的语言特点。
6、背诵课文。
教具:酒瓶、铜钱、水
教学步骤
一、由学生讲《卖油翁》的故事,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简介作者
欧阳修(1007~1072),宋代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永丰)人。
三、学生自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字词句。
四、分组讨论(4人一组)解疑。(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指导)
五、齐读课文
六、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体会理解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出示投影)
①陈尧咨是怎样看待自己的射技的?(用原文回答)
②卖油翁是怎样看待陈尧咨高超的射技的?
③本文通过什么方法表现人物性格的?
七、学生演示卖油翁的动作。(3~5人)
八、学生讨论,得出结论――熟能生巧勤能补拙,正确对待自己的长处精于勤等。
九、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明熟能生巧或勤能补拙的道理。
十、作业:
1、背诵课文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勺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下列词语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
A、自矜:自夸。矜:夸耀。
B、释担:放下担子。
C、忿然:恼怒的样子。
D、因:因此。
2、翻译句子。
但微颔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我酌油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文章内容写出陈尧咨前后态度变化过程。
反感――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4、根据课文填空。
第一段主要是_______描写。写了陈尧咨因“_________”而“自矜,也写了卖油翁对其箭术不屑一顾:“睨之”“但微颔之”,一个自傲,一个鄙视,为第二段两人的碰撞埋下__________。
第二段主要是以二人的_________展开情节。陈尧咨首先发难:“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这两问,大有威逼之势。言语之间不乏轻蔑和质问之意。面对此状,卖油翁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不慌不忙中,流露出藐视之意。接着亲自“酌油”,用事实向陈尧咨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参考答案:
1、D
2、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3、愤怒;佩服
古时候,有个人叫陈康肃,他射箭的技术非常高超,常常为此感到无比骄傲。
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位高人——卖油翁,只见卖油翁放下肩上的担子,拿出一个葫芦,接着把一枚有孔的铜钱放在小小的葫芦嘴上,然后用勺子舀出来,往葫芦里倒,而那枚铜钱却没有沾上一滴油。陈康肃不由得连连称赞,而卖油翁却说:“这没有什么了不起,只不过天天练,手熟罢了。”卖油翁最后一语道破了成功的秘诀——天天练。
想起我练国画,常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坚持天天练。我还经常一遇到困难就打起退堂鼓。我感到非常惭愧。读了卖油翁的故事,我感到只要肯功夫,勤学苦练,是没有做不好的事情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们班成绩优异的同学,像班长冯亦程,就是一个肯下功夫的好孩子。我要向他好好学习。我想:要是学习成绩比别人差,那就多花点功夫学习。要是跑步比别人慢,那就每天练习。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卖油翁》教案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卖油翁》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能使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理解并掌握常用虚词“之” “以” “而”的用法。
3、学会利用文中关键词句分析人物形象。
4、感悟“熟能生巧”的道理,及一个人应如何看待自己的长处,又如何看待他人的长处。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实词、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第一课时
1、课文导入
我国有句俗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卖油翁》教学设计》。”这句话常用来称赞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在过去的几千年当中,这类的能工巧匠多得无法统计。在欧阳修笔下一位貌似平常,却身怀绝技的老人——卖油翁。我们还是先来了解一下作者:
2、作者简介
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吉州永丰人。他是当时公认的文坛领袖,是一个在散文、诗、词各方面都成就卓著的作家。他团结和培养了许多著名作者,领导了北宋的运动。以往所说“唐宋八大家”,就有六大家属于这个时期的这批作家里的。
(知道唐宋八大家吧?)这八大家是:唐的韩愈、柳宗元,宋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和苏辙。韩、苏、王的绝句我们曾学过一些。欧阳修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一生写了大量散文作品。他的文章简洁明畅,说理透辟,状物抒情挥洒自如,语言精练而不奇顺,文辞婉转曲折,具有潇洒的风格和浓厚的抒情气息。今后我们还要学习他的名篇《醉翁亭记》,更可领略其妙处。
本文仅135字,可算散文中的小品,选自《归田录》。该书是一部记载朝廷轶事和士大夫诙谐之言的书。
下面,我们就来结识欧阳修笔下的这位貌似平常,却身怀绝技的老人——卖油翁。
3、检查预习
咨zī 矜 jīn 圃pǔ 睨nì 失shǐ
《卖油翁》教案 篇2课前预习:对照注释或查字典给下面的字注音并试读课文三遍。
咨(zī)矜(jīn)圃(pǔ)睨(ní)
颔(hàn)忿({fèn}酌(zhuó)斫(zhu6)
一、导入新课。
我国有句俗话:“行行出状元”。常用来称赞各行各业中的.能工巧匠。在过去的几千年当中,这类能工巧匠多得无法统计,但由于他们处在社会的下层,为人所轻,不仅事迹湮没无闻,连姓名也不可考。这篇课文所写的卖油翁就是其中一例。
二、正音、学生试读、教师范读。
三、解词。
①矜:骄傲。问:陈尧咨为什么骄傲?(善射,当世无双。)
②尝:曾经。问:这句话如果译成“曾经在家里的场地练习射箭”,有什么不好?(跟上文不怎么衔接)按现代语习惯该怎么说呢?(把“曾经”改为“有一天”,意思完全相同。)提示:要注意古今的不同表达方式。
③圃:场地。问:字典上是怎么注释的?(菜园、:果园)提示:这里说“场地”,是将原来的意义加以扩大。
④释:放。成语“如释重负”的“释”,也是放下之义。
⑤睨:斜着眼看。问:口语怎么说?(斜眼看、瞟)
⑥发:即“發”,最早的意义是把箭射出去。
⑦颔:注意字典上有两个义项:下巴颏;点头。这里用第二义。
⑧“但(惟)……尔”;这种句式用来表示限制的口气,相当于“只是……罢了。”
⑨酌:本来的意义是斟酒,这里扩大为倒(油)。
四、诵读练习。
具体的步骤是:(1)齐读两遍,大致了解文章的理路,达到“口熟”;(2)分段练习背诵并做诵读指导;(3)检查背诵。
教师:古人写叙事小品常要借机发表一点感想或评论,本文有这样的评论吗?(最后一句)别看只有这么一句话,道理却不,我们暂且可以不管,首先把文中所述的故事背下来。
学生齐诵。
教师:故事中只有两个人物,干脆把题目改成《陈尧咨和卖油翁》,行吗?(不行)为什么?(事端是卖油翁引起的,他如果不“释担而立”,不露出轻视的表情,陈尧咨就不会发问;又是由他解决的——以酌油技术平息了陈尧咨的愤怒情绪。)我们读这篇文章必须紧紧把握这一点:卖油翁在事件发展的全过程中起了主导作用。
分段练习背诵,方式要灵活;下面只列出指导要点:
①问:这件事是不是发生在陈康肃公尧咨的青年时代?(目的是让学生从叙事中看出他少年气盛,也要顺便说明“康肃公”是他死后朝廷给的谥号,古人叙事中书人名常用该人后来的爵位或谥号,以示尊敬。)
②要用客观叙述的口气读,如讲故事。应注意长句中的停顿,如:“陈康肃公/尧咨∥善射”“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③首句是铺垫,要读得平缓;“自矜”一语重读,为下文问卖油翁张本。,④次句写情节开端,至“释担而立”可作一顿,表明卖油翁将有所为;再重读“睨”“久”二字,使听者疑团更重。
⑤末句再回到平缓语调,因为疑团已解——原来卖油翁有意观射,而对陈尧咨的射技并不十分赞许。
《卖油翁》教案 篇3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各行各业的“状元”都是巧匠能工,他们娴熟的技艺是怎样培养出来的呢?请看我们今天要学的这则故事《卖油翁》,陈康肃公和卖油老人的故事会告诉我们这个道理——熟能生巧,每个人都没有值得骄傲的资本,因为山外有山,所以只能精益求精。(板书课题)
(一)明确目标
1.文学常识,文言实词。
2.直译文章,3.把握文章主旨,分析写作特色。
(二)整体感知
1.文学常识(教师简介)
2.范读文章,并训练学生诵读,读准下列字音
咨 矜 睨 颔 杓 酌 圃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情况
1.学生对照注释翻译文章,教师补充说明。
2.教师以投影的形式来巩固实词含义。
注意下列词语的意思 自矜、射、覆、沥、遣、圃、释
3.请学生来复述这个故事,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看其对文章是否真正理解。
4.从记叙文的角度来看。
第一自然段都交待了哪些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5.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哪段文章写得具体?(学生用笔将这些文字划出)
明确并继续提问描写卖油翁沥油的具体生动。为什么?
作家要通过这件小事来表现“熟能生巧”的道理。写卖油翁沥油的一段文字要比写陈尧咨善射的一段详细。如此安排是为了刻画人物和表达中心的需要。对卖油翁详写沥油技艺的高超,突出了他以理服人,以技艺制胜对方的形象,写陈尧咨的射技只用“十中八九”几字简略叙述,将笔墨多放于他的恃技而骄。
6.请学生分析并讨论陈尧咨与卖油翁的性格特征,并从文中找到依据:
①陈尧咨 恃技而矜,盛气凌人,“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狂傲、骄横,“尔安敢轻吾射!”
②卖油翁 技艺高超,为人谦逊,“惟手熟尔。”
7.分析讨论本则故事的艺术特色。
情节起伏跌宕,人物性格鲜明突出,描写细致人微。
8.明确文章主旨。
学生口头概括文章主旨,教师最后明确。
(四)总结、扩展
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笔记小说,它通过卖油翁与陈尧咨之间的—段小故事,告诉同学们即便有了专长,也不应恃技骄傲,一切技艺都是熟能生巧的。
(五)布置作业
1.熟读并背诵全文。
一、激活思维
一位是赫赫有名的尚书工部侍郎,一位是平凡无奇的卖油老翁,当这二人相遇时,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二、活动任务
1、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
2、揣摩人物,明晓道理。
三、精彩活动之旅
活动一:读书达人
要求:读音正确,停顿正确,语速适中。
步骤:齐读;小组评价课前朗读情况;自由诵读。
活动二:翻译高手
要求:翻译准确、简洁,语句通顺连贯。
步骤:各组代表翻译指定语句(一人标注重点词语、解词,一人翻译句子,其余组员检查是否正确);各组选派代表给其他小组纠错;老师罗列重点词语,共同解释,齐读。
活动三:故事大王
要求:生动――依据原文,绘声绘色。
步骤:脱离注释尝试复述;添加细节给故事润色。
活动四:最佳演员、评论员
要求:揣摩人物心理、性格,真实生动地再现故事。
步骤:小组代表表演故事(版本:原生态版、续写版、网络版,版本小组自选;组员评价,在文中找出语句作依据并分析;小结: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①陈尧咨的态度如何?哪些语句可以体现出来?
②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态度是什么?哪些语句可以体现出来?
③你对文中的两个人有何看法?
活动五:小小思想家
1、学了本文,你明白了哪些道理?
今天早上恰好是六班的早读,我们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读背这篇课文,因为之前几次已经带读过,梳理过文章的大致内容,所以这半个小时的时间,在他们认真积极的努力下,大部分同学都可以背诵课文,即使不能流利完成背诵任务,也能够熟读。
最后,同样是两节课,六班很轻松地就完成了全部学习任务,还可以进行深入研讨,而九班直到下课才能匆匆地蜻蜓点水般略过写作手法分析。半个小时的早读看似没什么关系,但是对整堂课的效果却产生的很大的影响。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不仅要重视预习的时间预设,还要注意预习的内容安排和效果监测。
二、关于第一环节故事复述的思考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因此我一直努力想让自己的教学有趣起来,而不拘泥于字词句的翻译。在这节课的第一个环节,我在学生已经读熟课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安排了故事再现环节。这个过程中,九班的莫浩伦、袁凯康和梁瀚升一组采用表演的形式,冯进彦和六班的陈钲洋、冯旭华也分别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展示了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为大家带来很多笑声。但是同时,我也不由自主的想要思考一下问题:首先,有趣夸张的表演可能会脱离文本,规范约束的要求他们在遵循原文的基础上演绎会不会又束缚了他们的想象力,降低了学生学习热情?其次,因为准备时间比较仓促,莫浩伦、梁瀚升和袁凯康他们几个人再有几个地方配合的不是那么默契,但是也正是这种临场发挥,他们的机智也得到了最好的体现。表演性的充分准备和语文课堂的隋唐机智又该如何协调?这是我在这堂课中想到的第二个问题。
三、关于第二环节疏通文意的思考:
文言文词汇积累毫无疑问的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所以每一次学习文言文时,我都会借助平板教学这一工具,要求学生把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先圈画出来,尽量的用好云平台这个工具,最大限度的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及时反馈跟踪。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借助语文课本下面的注解之后,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对初中重点要考察的实词反而没有多大问题,大部分同学的困难都集中在虚词上。例如:六班的黄雨翼同学对“以”字的几个用法、彭静煊同学对“而”字的几个用法,九班很多同学对“之”字的几个用法,都存在着困惑。一方面,这不是初中的考察范围,另一方面这些知识对于初学文言文的初一学生来说,还是存在很大困难。怎么处理好这种学生问题和教学难度、教学时间、教学范围的关系,又成了我在这节课之后要思考的一个问题了。
四、关于第三个环节比较阅读的思考
文言文大多短小精悍,所以作者在写作时往往字斟句酌,用词十分的讲究。我在借鉴优秀教案的基础上,先采用“动词见性格”、“代词显身份”、“虚词来助力”、“神态现心理”这四个环节中,通过对文中几个重点动词、人称代词、连词、语气词和“忿然”“笑”的变动,让学生在比较诵读中揣摩欧阳修如何塑造人物的同时领悟作者用词的巧妙。其中,第一点和第四点学生理解起来就很容易,但是第二点和第三点就有点困难。“君”与“尔”的区别,学生联系上学期学过的《陈太丘与友期行》后敬辞与谦辞的区别也很容易就明白了,欧阳修所用的“尔”后所体现的陈康肃公的狂傲和其对卖油翁的蔑视。但是“吾”与“我”的区别,学生就比较难于理解。在他们讨论无果之后,我借助常见的“母亲”与“妈妈”的区别,在提示学生联系卖油翁身份,学生这才明白了作者从人物身份出发选词的精妙。
在对课后第四题的处理时,我也采用了比较阅读的方法,先让学生自己根据原文,选择不同的角度,再出示增加了“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的原文,从作者的角度去理解其写作意图,并由此引出欧阳修创作这篇文章的初衷。这几个步骤不仅可以紧密相连,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堂上很多学生都恍然大悟地表示,“原来这么一点小改动,文章的意思就截然不同了!”“原来这样简单的一篇文章中可以读出这么多东西呀!”……
在收获喜悦的同时,我也不由地陷入沉思,《卖油翁》这是一篇很精彩的“寓理于事”的小短文,因此借助自己广泛查阅的资料,我可以很好的找到这个切合点,但是下一次遇到别的文言文的时候,我又该如何处理,如何寻找这个切入点呢?
我,陈尧咨,是个射箭能手。当时再无第二人能像我一样,我也经常以此来自夸。有一次,我正在家里的场地上射箭。忽见外面有一位老翁放下自己的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我射箭,见我十支箭射中了八九支,也只是微微地点点头。“怎么这个老头这么不识相,我陈尧咨的箭法谁人不知?谁人不晓?”我一边这么想着一边打量那个老头,“哦,原来是个没见识的卖油老翁啊。”
我走了过去,轻蔑地问:“你也精通射箭吗?难道我的射箭本领不高超吗?”老翁回答道:“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术熟练罢了。”我听后大怒,这个老头竟如此不识相,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我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的射箭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了一个葫芦出来,并将它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而后慢慢地用勺子盛起油滴入葫芦,油从铜钱孔进入葫芦,可铜钱上却一点也没湿。老翁说:“我也没有什么别的奥妙,只是手法娴熟罢了。”我看得目瞪口呆,心想:“一个卖油的老翁竟也有这般绝技,不行,这事不能让外人知道,否则,一定会对我的名声有损。”于是,我尴尬地笑着给了他几枚铜钱,把他打发走了。
【读《卖油翁》一文有感】推荐阅读:
卖油翁课件10-10
卖油翁翻译01-01
卖油翁文言文翻译以及注释06-09
读《教出乐观的孩子有感》有感11-20
读感恩有感05-28
读乌塔有感05-30
读《逝春》有感06-12
读窗外有感06-12
读《文城》有感07-14
读伤逝有感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