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管廊管理平台(精选6篇)
随着智慧城市的建设改造,综合管廊的建设也在全国逐步推进。因管廊施工环境属于狭窄地下空间,加之具有施工设备大型化、施工人员密集化、工艺复杂等特点,具有极大的危险。为此安全生产与管理成为了综合管廊建设中的重点,通过对人员工种、车辆功能进行分组管理,大幅度的提升生产安全性和效率,降低安全隐患、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风险,保证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方案简介
推动面向现场人员及设备的定位管理系统,建立一整套完备的具有智能监控管理、现场人员的实时定位、追踪、报警等功能的人员定位系统,必将大幅度提升施工安全性和管理效率,降低安全隐患、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的同时还可以与现有的系统有效的集成并进行多方面功能扩展,完善整个监控管理系统的功能,有效地增强系统的安全性,真正意义上实现现场施工人员及巡检人员的实时安全监控。
定位技术的选择
与户外空旷环境相比,综合管廊内环境要复杂的多,由于信号遮挡及干扰,GPS、北斗等卫星导航技术无法在该环境下工作;WiFi、Zigbee、RFID等定位技术,存在着定位精度低、功耗较高、维护工作量大等问题。目前管廊定位系统主要采用的是UWB定位技术。该技术优势精度高、抗干扰性能强、低功耗、高安全性,系统架构实现简单。
方案功能介绍
沃旭提供的综合管廊安全管理方案,采用IR-UWB定位技术,通过在综合管廊内部布设自主研发的基站,员工佩戴标签,设备安装标签,实施精确地定位员工和物资设备位置,零延时地将员工和物资设备的位置信息显示在定位引擎上;进行人员安全管理,人员数量统计、精确位置管理,危险区域告警,巡检考核,精度可达到20厘米,以精益生产、合理调度安排、保护员工安全、提高生产管理水平。 人员安全管理
实时精准人员定位,可以随时查看作业人员的位置、分布区域、运动轨迹,当人员遭遇意外或突发情况下,可通过SOS一键报警功能通知管理人员立即赶来协助或救援,提升施工人员安全管理能力。
人员数量统计与考勤管理
可以查看区域累计人数、当前实时人员及设备数量、实时热力分布、实时楼层热力曲线、实时围栏状况,自动记录进出施工管廊人员的考勤信息和统计。 危险区域告警
可进行安全电子围栏、危险警报区区域划分,当发现被定位的目标进入危险区域或授权目标长时在危险区固定不动的时候,立即触发告警,并将告警数据回传至后台。 巡检考核管理
1 地下综合管廊监控系统架构、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1.1 系统结构
智能型地下综合管廊分布式综合监控系统采用分层结构,整个系统由监控中心、设备站、地下综合管廊、隧道外五部分组成。
采用高可靠性的系统体系结构,关键设备可根据需要扩展为主备冗余方式,采用分布式的系统体系结构,在地下综合管廊内分布若干个控制中心,独立完成区域内设备的监测控制任务,在极端情况下,各控制中心能独立工作,最大限度地保证隧道内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监控中心(设备站)位于城市市政综合服务中心(政府把各个市政管理单位集成出的新服务部门)内,监控管辖范围内所有地下综合管廊及其内部各系统的运行状态,并根据要求和规定的通信规约和上位监控中心进行连接,进行数据上传和接收上级操作指令。根据需要,可配置电视幕墙、操作员站、电话坐席、服务器、磁盘阵列、打印机等设备。监控中心的监控信息网采用100M以太网络,工作人员通过操作员站人机界面,实时显示被监控对象工作数据,并发送指令控制相关设备的动作,并具备同第三方系统互联互通的能力。
设备站内放置操作员/工程师站、网络交换机、服务器、磁盘阵列、坐席电话、光网控制器等设备,提供光纤测温、载流量分析、局部放电、电缆故障精确定位等独立系统的数据接入接口。站内采用100M以太网络,通过操作员站人机界面,实时显示被监控对象的状态数据,并发送指令控制相关设备的动作。通过工程师站对远方隧道内的在线监测设备进行参数配置、软件升级和状态诊断。通过光网控制器采用EPON智能光网技术实现设备站与隧道内设备间的数据通信功能。智能光网为无源光纤网络,不受现场环境或电磁干扰的影响,传输速率可达1.25Gbps,具备远距离的传输能力。
公网用户:可根据用户需求配置,在设备站或监控中心设置公网用户访问端口。为保证信息安全,公网访问端口可根据需要采用硬件或软件方式设置为开放或断开状态。
地下综合管廊:配置有EPON光网终端、过程控制器、智能前端等设备,与隧道内各个子系统连接,监控隧道内各子系统的状态信息。并提供视频监控系统、应急通信系统等的网络通信接口。EPON光纤网络作为隧道内的高速数据通道,采用标准的以太网口,可供第三方设备使用。
隧道外:在不具备敷设有线通信光纤系统的区域,采用无线传输方式进行数据通信,利用2G或3G的电信、移动公网,采用通信包月方式传输数据,在监控中心安装无线数据接收设备,并将数据传输至服务器。
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1.2 隧道内设备防水、防腐解决方案
地下综合管廊内空气湿度大,腐蚀性强,根据实际运行经验,常规防护等级设备在隧道环境下使用寿命会明显缩短。另外,由于极端天气情况经常出现,城市排水系统建设滞后,经常会出现城市内涝现象,地下综合管廊被淹事故时有发生。
为降低使用、维护成本,提高产品的寿命,降低极端情况对设备造成的损失,非常有必要对产品的防护进行研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1.3 系统电源解决方案
电源系统的稳定可靠是智能型电缆隧道分布式综合在线监控系统可靠、稳定工作的前提。应根据电缆隧道在线监控项目的现场条件,制定稳定、可靠、满足系统运行条件要求的供电解决方案。
电缆隧道因建设时间的不同,隧道内供电现状差别很大。需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供电解决方案。
为适应电缆隧道内空气湿度大、腐蚀性强的特点,所有隧道内电源及相关装置均采用IP68等级的防水防腐设计。
智能型电缆隧道分布式综合在线监控系统的供电解决方案,分为设备站内和隧道内两个部分。
1.4 设备站内供电解决方案
设备站内设备运行环境比较好,采用站内的交流电源供电。为提高供电的可靠性,采用双路220V交流供电方案,一路取自站用电瓶,另一路取自站内UPS电源,系统具有交流电源自动切换功能。
设备站内设备电源全部采用AC220V电压等级,适用工作电压范围:-15%~+10%额定电压,适用工作频率范围:-2%~+2%额定频率。
1.5 隧道内设备供电解决方案
1.5.1 方案1:交流远程专线供电方案
自设备站向隧道内在线监控设备供电。采用AC220V电压等级,电源取自设备站用电瓶。采用专线方式,为提高供电可靠性,可采用双路AC220V专线供电方案,另一路取站内UPS电源(根据用户需求决定)。
智能型电缆隧道分布式综合在线监控系统各功能模块采用低功耗设计,根据计算,当输电距离为10km时,通过选择合适的导线,末端电源电压仍可达AC181V,隧道专用电源采用宽电压设计可满足交流电压135V~240V,满足隧道内在线监控设备供电的电压要求。
1.5.2 方案2:直流远程供电方案
直流远程供电方案具备完备的过压、过流、故障隔离、保护等功能,采用输出线路对地悬浮方案,减少触电的风险,由于是直流输电方式,输电效率比交流供电方式有显著提高。采用4平方线缆可满足电缆隧道10km的供电要求。
1.5.3 方案3:感应取电供电方案
采用特制的适用于铠装护层高压电缆的感应取电装置,利用运行电缆中的负载电流所产生的磁场,通过电磁感应原理产生电能,为现场监测设备提供电能。感应取电装置采用非要触式(直接套在电缆上),所以安装时对运行电缆绝无影响,从运行电缆中感应出电压供在线监控设备使用。
感应取电装置启动电流低,设计值为50A,设计有平衡和稳压装置,自动根据用电谷峰进行充放电,确保用电设备正常工作。
1.6 系统接地解决方案
接地系统采用“一点接地”原则,隧道内的监控系统设备工作地通过4mm2的铜线与电缆隧道内的综合地网连接。
设备站内设备采用4mm2的铜导线连接接地铜排母线,与设备站综合地网连接。
隧道内信号屏蔽电缆的内屏蔽层在监控设备侧一点接地。
所有屏柜柜体、监控设备等的金属壳体与保护接地可靠连接。
1.7 系统通信解决方案
智能型地下综合管廊分布式综合在线监控系统,网络通信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有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两种解决方案。
为适应地下综合管廊内空气湿度大、腐蚀性强的特点,所有隧道内通信网络及相关装置采用IP68等级的防水防腐设计。
根据最新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结合南网基建部《3C绿色电网输变电示范工程建设指导意见》中通信网络的指导意见,通信网络采用目前最成熟、可靠、先进的通信解决方案。
有线通信网络采用EPON (无源光网络)技术,物理上采用同一根光纤进行数据传输,技术上采用上、下行波分复用方式,发送和接收分布采用1490nm和1310nm波长,数据下行采用TDM时分点到多点广播方式,由各个光网终端根据地址编码识别并接收发至本终端的数据,数据上行采用TDMA时分多址复用的方式,由光网控制器根据各个光网终端的负荷大小动态分配带宽,每个光网终端在规定的时间间隙发送数据。
EPON无源光纤网络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抗干扰能力,并在电信光纤到户解决方案中获得广泛应用,是一项先进成熟、可靠的技术,非常适合在地下综合管廊中使用。星形EPON无源光纤传输结构图如图2所示。
EPON无源光纤网络具有1.25Gbps的高速数据传输速率,可同时满足隧道内在线监控系统的数字信号、视频监控信号、音频信号的传输需要。同时,高速的数据传输速率,可满足在线监控系统的实时性要求,可确保系统的反应时间小于2s。系统向第三方设备提供标准的以太网口,为今后隧道内新增加设备提供通信通道。
对于部分不具备敷设有线通信网络的监控对象,通过无线方式将状态监控数据进行上传,通过电信、移动的2G或3G公共网络,采用包月方式将采集数据上传,并通过监控中心的接收设备接收实时监控数据。
EPON无源光纤网络主要设备由光网控制器、分光器、光纤以及若干光网终端组成,其中光网控制器和分光器安放在隧道两端的设备站或监控中心内,光网终端则根据隧道现场采集点位置的具体分布逐点配置。
2 地下综合管廊在线监控系统
2.1 护层接地电流(环流)在线监测子系统
依据GB 50217—200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的规定:为保护人身及电缆设备安全,110kV及以上高压电缆需采取护层接地措施。当接地系统出现异常,都会引起护层接地电流的异常,影响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
电缆金属护层具有屏蔽干扰、防雷、保护缆芯不受损伤,防止水分和潮气入侵等重要作用,是电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完好与否对电缆的使用寿命关系重大。
若电缆护套外绝缘损坏,则金属护套环流增大,使金属护套发热,以致损害电缆主绝缘,加速电缆绝缘老化,甚至发生电缆爆炸事故;同时,护层感应电压超出安全范围,可导致外层绝缘击穿带来人身安全隐患;严重时并可直接导致电缆载流量40%的损失,威胁电缆线路的安全运行,并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
若接地线被盗,直接影响电缆的接线方式,可能造成人身安全隐患和护层绝缘击穿,危及运行电缆的安全。
因此,需要安装高压电缆护层接地电流(环流)在线监测系统,24小时连续监测并及时发现电缆护层接地电流(环流)的异常现象,及时迅速发现并定位环流异常故障。通过软、硬件技术手段,智能判断故障种类:保护多点接地故障、保护接地故障、交叉互联接线错误、接电线被盗等,确保电缆线路安全、可靠运行。
2.1.1 护层接地电流在线监测系统的配置原则
在所有直接接地箱处配置护层接地电流监测装置监测接地环流的变化情况。另外,在保护接地箱和交叉互联箱处配置护层接地电流监测装置,可实时监测箱内保护器的工作状态,当出现压敏电阻故障时,可及时发现,环流异常时,可辅助缩小故障区间。
2.1.2 护层接地电流在线监测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
如图3,护层接地电流(环流)监测系统由电流传感器、智能前端采集器、过程控制器、数据通信设备和电源模块组成现场采集单元,通过通信网络把数据传输至监控中心,从而实现对护层接地电流(环流)的监测。在交叉互联箱、保护接地箱和直接接地箱处安装环流采集传感器,采集电缆接地系统的环流信号,通过智能前端对环流信号进行采集、处理;在过程控制器中对环流信号进行初步分析,并将环流数值及分析结果通过通信网络上传至监控中心。
利用接地电流的变化及辅助手段,及时发现运行电缆故障、交叉互联箱及接地线异常情况,提醒值班人员及时处理。
2.2 电缆接头多点数字温度在线监测子系统
为降低线路损耗,骨干输电线路多采用110kV或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高压电缆的结构和工艺有着严格的要求,依据GB 50217-200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的规定,结合高压电缆护层感应电势以及安装、运输便利的要求,高压电缆多采用分段方式敷设,每段电缆的长度一般不超过700m,每一段电缆由电缆厂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厂房内生产,相对来讲,质量比较有保证。
虽然电缆的分段接地方式不同,但每段电缆之间的电缆接头只能在施工现场制作。由于受现场条件的限制,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温湿度及空气洁净度,另外,由于现场电缆接头制作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都有可能造成电缆接头质量的差别。据统计,电缆线路90%以上的故障都发生在电缆接头部位,且电缆运行环境温度越高,电缆发生故障的几率也越大。
电缆在运输、施工过程中,也可能因操作不当,对电缆造成显性或隐性的伤害,在运行过程中,也可能由于其他原因,造成电缆局部损伤,这些需要重点关注的薄弱部位会影响电缆线路的安全运行。
多点温度监测应能全方位监测电缆接头(重点部位)的温度数值,在整个监测区域要有足够的测点分布密度并且在空间上均匀分布,从而达到全面测量的目的,为对电缆接头(重点区域)工作状态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因此,需要安装电缆接头(重点部位)多点温度在线监测子系统,24小时连续监测并及时发现监测区域电缆表面温度的异常现象,及时迅速发现并定位温度异常故障。通过软、硬件技术手段,智能判断故障种类,确保电缆线路安全、可靠运行。
2.2.1 电缆接头(重点部位)多点温度在线监测子系统的配置原则
在所有电缆中间接头位置配置多点温度在线监测装置,在电缆终端接头位置配置多点温度在线监测装置,在电缆外绝缘出现明显裂纹或破损处可配置多点温度在线监测装置,在电缆被外力撞击,可能影响电缆性能的地方也可考虑配置多点温度在线监测装置。
2.2.2 电缆接头(重点部位)多点温度在线监测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
如图4,电缆接头(重点部位)多点温度在线监测系统由多点数字测温带、数字多点测温带控制器、智能前端多点温度采集器、过程控制器、数据通信设备和电源模块组成现场采集单元,通过通信网络把数据传输至监控中心,从而实现对电缆接头(重点部位)多点温度在线监测。在电缆中间接头、电缆线路中需重点监测的部位安装数字多点测温带,采集电缆接头(重点部位)的全方位表面温度信号,通过智能前端对多点温度信号进行采集、处理;在过程控制器中对多点温度信号进行初步分析,并将多点温度数值及分析结果通过通信网络上传至监控中心。
根据被监测对象温度数值变化的分析,及时发现运行电缆可能存在的故障、提醒值班人员及时处理。
2.3 光纤测温在线监控子系统
在电力系统中,工作温度的升降反映了设备运行状态和许多物理特征的变化,电力设备运行异常或故障通常表现出温度的异常变化。因此电力设备运行温度监测是设备安全监控最为有效、最为经济的手段,对设备的安全运行具有重大意义。随着光纤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最有效的温度在线监测系统,目前光纤测温已大量应用于电缆的运行监测中。
2.3.1 光纤测温子系统的配置原则
每回路输电电缆均敷设测温光纤。
2.3.2 光纤测温子系统主要指标及功能
连续分布式测量:分布式光纤传感器是真正的分布式测量,可以连续地得到沿着探测光缆几十公里的测量信息,误报和漏报率大大降低。同时实现实时监测。
抗电磁干扰:光纤本身是由石英材料组成的,完全的电绝缘;同时光纤传感器的信号是以光纤为载体的,不受任何外界电磁环境的干扰。
测量距离远:光纤的两个突出优点就是传输数据量大和损耗小,在无需中继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几十公里的远程监测。
寿命长、成本低:光纤的材料一般皆为石英玻璃,其具有不腐蚀、耐火、耐水及寿命长的特性,通常可以服役30年。综合考虑传感器的自身成本以及以后的维护费用,使用光纤传感器可以大大降低整个工程的最终经营成本。
报警功能:具有定温报警(设定最大温度/最低温度值)、差温报警(实时温度与平均温度差别过大,用于判别局部过热点)、温升过快报警、光纤破坏报警、装置异常等报警功能;可手机短消息报警,报警分工作级和管理级两层,按照事件的重要级别发送到工作层人员和管理层人员。
分区功能:能对测量区域在长度上进行软件分区,兼顾局部重点监测和分区报警。
在线自检功能:主机具有在线自检功能,可在线检测设备自身故障以及实时监测光纤线路故障,并自动发送故障报警提示。
2.4 水管流量监测在线监控子系统
地下综合管廊属于统一规划管理,内部包含了电力、通信、给水、排水等众多公司的设施,为保障地下综合管廊的安全运行,需对地下综合管廊内的水管进行流量监测,系统将对各水管的入口、出口和各分支进行流量监测,通过后台软件分析水管是否存在漏水,以保障地下综合管廊内各类设备及相关电气设备设施的安全运行。
2.4.1 水管流量监测子系统的配置原则
各类水管进入地下综合管廊的入口位置、出口位置和各分支位置处均应安装。
2.4.2 水管流量在线监测系统主要指标及功能
无破坏式安装:无需破管、无需停水,可轻松实现灵活的管道流量测量。
超声波流量监测:采用时差法超声波流量监测仪,通过声速与液体流量同向时速度加、异向时速度减的物理现象,在同一距离下,产生时间差的原理确定流量的一种计算方法。
流量统计可对各监测位置的流量进行累计统计。
泄漏监测:通过水管各个出入口位置安装的超声波流量监测仪数据分析,从而判断水管是否存在泄漏。
2.5 供电监测在线监控子系统
地下综合管廊的正常运行首要条件就是供电的正常,如果供电中断,管廊内的电气设备将无法正常运行,就无法保障地下综合管廊的安全运行,供电监测子系统可对主供电及每个分配箱位置进行实时监测,当供电出现异常时将第一时间发送报警信息。供电监测子系统可对用电量进行实时在线监测,可对地下综合管廊内部用电实时在线监测并统计分析耗电区间段,系统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相关用电设备的工作模式,从而降低用电量。并可对外部路面上的路灯及其他用电设施进行电量统计监测。
2.5.1 供电监测子系统的配置原则
在地下综合管廊内主要供电位置配电箱、供电计量位置处。
2.5.2 供电在线监测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
实时监测:可实时在线监测地下综合管廊的供电情况,并实时监测各区段用电量的数据。
异常报警:系统可根据用电量的运行记录自动设置用电峰值,当超过峰值时发送报警信息。
故障报警:可实时监测每个配电箱每路空开的运行状态,当空开跳闸或供电中断时第一时间发送故障报警信息。
数据统计分析:系统可根据日常故障报警记录自动分析供电故障高发位置,并提醒注意检修,并可自动分析统计各时间段内的用电量数据,进行综合比较。
联动机制:系统可根据用电量的情况合理地调整风机、水泵的动作时间,从而达到错峰值运行,保障供电系统的可靠运行。
2.6 隧道环境(温湿度)在线监控子系统
地下综合管廊位于地下且有大部分的电气设备在管廊内运行,良好的运行环境是保障电气设备健康稳定运行的前提条件,对地下综合管廊内进行温湿度监测并可与风机联动控制,从而改善地下综合管廊内的湿度。
2.6.1 管廊内环境温湿度监测子系统的配置原则
在地下综合管廊每个防火区段均设置一处监测点。
2.6.2 管廊内环境温湿度在线监测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
实时温湿度采集:实时监测管廊内的环境温湿度。
联动控制:根据温湿度设置的阀值可与风机进行联动控制,改善管廊内的环境温湿度。
参考数据:环境温度的数据可作为光纤测温、电缆接头温度监测的环境温度参考数据。
2.7 隧道环境(空气质量)在线监控子系统
地下综合管廊位于地下,环境复杂,隧道本身构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
隧道内,空气流动性差,周围其他市政管道(包括污水渠道)等产生的气体和其他不明来源的气体可能会在地下综合管廊内积聚。隧道内空气质量差,对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构成威胁,另外可燃性气体达到一定的浓度,有可能造成隧道火灾事故的发生。
隧道内重点监测的气体包括:氧气浓度、一氧化碳浓度、硫化氢气体浓度和甲烷气体浓度。
当隧道内氧量下降到一定数值或有害气体浓度上升到一定数值时,启动隧道内的排风风机,更换新风,维持隧道内空气质量水平,确保隧道内工作人员和隧道本体的安全。
因此,需要安装隧道环境(空气质量)在线监测系统,24小时连续监测并及时发现隧道环境(空气质量)的异常现象,及时迅速发现并定位空气质量异常故障,确保电缆线路安全、可靠运行。
2.7.1 隧道环境(空气质量)在线监控系统的配置原则
在地下综合管廊内每个防火分区安装空气质量传感器,监测区间内的空气质量;在排风风机处加装风机控制装置,控制排风风机的启停。
2.7.2 隧道环境(空气质量)在线监控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
如图5,隧道环境(空气质量)在线监测系统由氧量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硫化氢传感器、甲烷传感器、风机控制模块、过程处理器、数据通信设备和电源模块组成现场采集控制单元,通过通信网络把数据传输至监控中心,从而实现对隧道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在隧道内的每个防火分区安装气体传感器,采集隧道内的空气质量,通过风机模块对空气质量信号进行采集、处理;在过程控制器中对空气质量信号进行分析,发出风机启停信号,控制隧道内的排风风机对隧道内空气进行新风置换,确保隧道内的空气质量水平。并将空气质量数值及分析结果通过通信网络上传至监控中心。
系统采用分布式结构,在通信网络中断或监控中心故障情况下,通过过程站可独立实现隧道环境(空气质量)监控及联锁控制功能,确保极端情况下隧道内的空气质量,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2.8 隧道环境(水位)在线监控子系统
地下综合管廊位于地下,周围环境会向隧道内渗水,另外,隧道出入口封闭不严或破损,也会导致雨水等在隧道内汇集。
为保证隧道内干净、整洁,在隧道本体设计时在低洼部分设计有集水井,将水分汇集,并通过排水系统将积水排到隧道外。
因此,需要安装隧道环境(水位)在线监测系统,24小时连续监测并及时发现隧道环境(水位)超限现象,及时迅速启动水泵排水,确保电缆线路安全、可靠运行。
2.8.1 隧道环境(水位)在线监控系统的配置原则
在地下综合管廊低洼处每个集水井处配置,监测集水井水位,控制水泵的启停。
2.8.2 隧道环境(水位)在线监控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
如图6,隧道环境(水位)在线监控系统由水位传感器、水泵控制模块、过程处理器、数据通信设备和电源模块组成现场采集控制单元,通过通信网络把数据传输至监控中心,从而实现对隧道环境(水位)的监测。在隧道内的集水井安装差压式水位传感器,采集集水井的水位,通过水泵模块对水位信号进行采集处理;在过程控制器中对水位信号进行分析,发出水泵启停信号,控制隧道内集水井的水位。并将水位数值及水泵运行状态通过通信网络上传至监控中心。
系统采用分布式结构,在通信网络中断或监控中心故障情况下,通过过程站可独立实现隧道环境(水位)监控及联锁控制功能,确保极端情况下隧道环境(水位)系统正常工作。
2.9 遂道出入口在线监控子系统功能
地下综合管廊的出入口是进入地下综合管廊的通道,出入口根据功能的不同有多种形式,主要有防火门及内、外井盖出入口等方式。
若地下综合管廊出入口处疏于管理,会导致其他单位非法占用隧道资源,私拉光纤、电缆;不法分子进入隧道破坏电力设施,盗窃接地线;外井盖被盗,危及隧道及行人安全等,将严重影响地下综合管廊及高压电缆的安全、稳定运行。
故需要监控和管理好地下综合管廊的各种类型的出入口(如:出入井、工作井、接头井、投料口、通风井等)的状态,确保地下综合管廊及运行的高压电缆安全、可靠的运行。
在隧道入口加装LED显示屏,与隧道环境(空气质量)子系统联动,实时动态显示隧道内的空气质量信息,提醒工作人员注意,确保人身安全;另外,门禁管理系统可有效地对工作人员的工作周期、工作时间进行管理、统计,当工作人员长时间滞留隧道内时,发出报警信息,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隧道出入口在线监控子系统利用防盗电子井盖、门禁管理装置及红外微波双鉴报警装置等对地下综合管廊各个出入口进行实时监控管理,具备非法开启报警、授权进出、远程开关、本地应急开锁、内部应急逃生等功能,全方位地对地下综合管廊的出入口进行监控管理。
2.9.1 隧道出入口在线监控系统的配置原则
地下综合管廊的各个出入井、工作井、接头井、投料口、通风井等位置均可配置防盗电子井盖,防火门形式的地下综合管廊出入口也可配置门禁管理装置,实现对地下综合管廊出入口的有效监控管理;在地下综合管廊的每个出入口位置安装红外微波双鉴报警装置,可更有效检测是否有人员进入地下综合管廊内,并和电子井盖(门禁管理装置)的非法开启报警功能相互印证,确定地下综合管廊的出入口受到有效监控,保障地下综合管廊及高压电缆安全、稳定运行。
2.9.2 隧道出入口在线监控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
根据地下综合管廊出入口的类型,隧道出入口在线监控系统设备分为防盗电子井盖和门禁管理装置两类。防盗电子井盖主要由高强度复合井盖体、井盖锁、井盖控制器等组成;门禁管理装置主要由电锁控制器、电控锁、读卡器、出门按钮等组成。
防盗电子井盖内置多参量报警监测装置,可对防盗电子井盖的倾斜角度、加速度、震动进行实时监测并将报警信息传输至过程控制器,过程控制器对报警信息进行初步分析后通过通信网络上传至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可对每个防盗电子井盖进行远程控制,监控中心发生的控制命令通过通信网络传输至过程控制器,过程控制器对命令进行判断后直接控制防盗电子井盖动作。隧道出入口在线监控系统结构图如图7所示。
2.1 0 安防在线监控子系统
视频监控系统以其便捷、直观、事后追溯方便等特点,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地下综合管廊各个出入口及部分关键区域也安装视频监控系统,用于实时在线监测隧道内各设备的工作状态。
由于地下综合管廊的环境特殊,需要根据地下综合管廊空气湿度大、腐蚀性强等特点对视频监测系统进行设计,在隧道内需安装红外摄像机,保证在无可见光条件下,通过红外方式监测隧道内设备状态。
入侵报警监测子系统主要是针对地下综合管廊的出入口、通风井等外部通道口进行入侵报警监测,出入口位置的入侵报警探头可与出入口管理子系统形成双重确认,判断是否有人员进入地下管廊内。入侵报警监测子系统与出入口管理子系统进行联动控制并可实现远程布撤防操作,当正常人员进入时入侵报警监测子系统将不发生报警信息,当非正常进入时第一时间发送报警信息。
系统的先进性、可靠性、寿命、稳定性是视频系统在地下综合管廊环境下应用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2.1 0. 1 隧道安防在线监控系统的配置原则
视频监控系统在地下综合管廊各个出入口处和重点监测区域均应配置。
根据摄像机图像效果和红外灯的实际应用效果角度,摄像机在无灯光照明的效果下可视距离一般为20~80m间,一般分布间隔设计以60m为宜。
从实际应用角度出发,地下综合管廊的视频监控可配置在地下综合管廊的各个出入口、电缆接头、转角处、顶管位置、地势低洼处(容易淹积水)等位置。
入侵报警监测子系统主要设置于地下综合管廊的各个出入口、通排风口位置、管廊设备房出入口位置,采用红外微波双鉴探测器实现出入口的入侵报警监测。
2.1 0. 2 隧道安防在线监控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
隧道视频监控系统主要由隧道内前端设备和监控中心设备组成。隧道内前端设备包括红外摄像机、视频编码器、传输网络。监控中心设备包括视频存储主机、控制软件、大屏幕等。
隧道内视频摄像机主要负责采集到现场的视频信号并将视频信号传输至视频编码器,由视频编码器对采集的视频信号进行压缩并转换为数字信号通过通信网络传输至监控中心视频存储主机(也可设置在设备站内再转发至监控中心)进行视频存储。隧道视频在线监控系统结构图如图8所示。
2.11应急通信子系统
地下综合管廊建在地下,隧道走向根据地形和设计路线变化,路径一般都不是直线。隧道内无手机信号覆盖,且对讲机也无法使用。
当工作人员进入地下综合管廊后就失去了与外界的通信联系手段,外界无法知道地下综合管廊内工作人员的位置及工作情况。如何保障进入地下综合管廊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是供电部门亟需解决的问题。
隧道应急通信子系统采用SIP技术,可有效地解决地下综合管廊和监控中心的通信需求。在地下综合管廊内安装应急通信终端,工作人员可与监控中心进行实时通话。在提高巡视维护人员工作效率的同时有效地保障了隧道内巡视维护人员的人身安全。
2.11.1隧道应急通信系统的配置原则
隧道应急通信系统的应急通信终端宜设置在地下综合管廊的出入口、电缆接头处、风机、水泵等重要位置,其他区段应间隔100m设置一部应急通信终端。
2.11.2隧道应急通信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
隧道应急通信系统主要由应急通信终端、通信网络、监控中心服务器构成,如图9所示。
应急通信终端采用SIP技术通过通信网络与监控中心的服务器连接,通过网络交换技术进行隧道内应急通信终端和监控中心通话对讲功能。
2.12人员定位系统
地下综合管廊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密闭通道,由于深处地面下,内部情况多变,当工作人员进入地下综合管廊后就失去了与外界的通信联系手段,外界无法知道管廊内工作人员的位置,人员定位系统可清楚地掌握管廊内人员的具体位置和行动轨迹。
目前市面上的人员定位系统多采用RFID、无线基站的方式进行人员定位,由于地下综合管廊距离长、横切面积小、进入人员不统一且管廊内部的高压电缆有较强的电磁干扰,常规的RFID、无线基站进行人员定位难适用于地下综合管廊的环境中,故地下综合管廊可通过将地下综合管廊划分为多个区间段,根据人员行走的轨迹可判断人员在管廊的哪个区间段内活动,实现人员定位,保障进入管廊内工作人员的安全。
2.12.1人员定位子系统的配置原则
在地下综合管廊内按照每100m划分为一个人员定位区间段。
2.12.2人员定位子系统主要指标及功能
定位区间段随意划分:系统可根据实际现场情况进行定位区间段的划分。
人员轨迹跟踪:系统可对每次进入人员的轨迹进行跟踪绘制,管理人员可掌握每次进入人员的行踪。
GIS地图显示:可在GIS地图显示人员所在位置。
2.13灯光监控、声光报警、驱离系统
为方便工作人员工作,地下综合管廊安装有照明系统,由工作人员现场开关照明系统。
声光报警驱离子系统在地下综合管廊出入口及通排风井位置安装声光报警器,当出入口管理子系统或入侵报警子系统检测有非法入侵时可联动本系统工作,发出高频警报声及闪光,恐吓非法入侵人员离开。声光报警驱离子系统并可与其他子系统联动,当地下综合管廊内有害气体超标或火灾报警时可联动声光报警器动作,提醒出入人员注意管廊内存在安全隐患。
2.13.1子系统的配置原则
照明子系统在每条地下综合管廊内均需安装,可在每个防火分区设置为独立的照明段,设置开关。通过人工或自动方式控制。
声光报警驱离子系统主要设置于地下综合管廊的各个出入口、通排风口位置,可恐吓驱离非法入侵人员,并可提醒工作人员管廊内存在安全隐患。
2.13.2子系统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
照明子系统:在地下综合管廊内照明开关位置安装灯光联动控制模块,可对地下综合管廊内灯光的运行电流进行采集,判断照明系统的工作状态,并可对照明系统进行远程开启和关闭。系统由照明电流传感器、智能前端、过程控制器、数据通信设备和电源模块组成现场采集单元,通过通信网络把数据传输至监控中心,从而实现对照明系统的监测和控制。
声光报警、驱离子系统:在地下综合管廊出入口处安装声光报警、驱离子系统,当隧道出入口监控子系统检测有非法入侵时可联动本系统工作,也可由远处运行人员控制本系统工作,系统的信号直接由过程控制器产生,驱动相关模块工作,如图10所示。
2.14远程广播系统
地下综合管廊属于统一规划管理,内部包含了电力、通信、给水、排水等众多公司的设施,后期的运行维护中各相关企业会对各种设备进行维护和新增,将会有大量的人员进入管廊内,如何管理好进入人员行为和保障进入人员的生命安全?远程广播子系统可对管廊内全段或分区域进行广播,可播放规则制度,并可对违规情况进行提醒,当有人非法进入时可远程广播恐吓非法人员离开管廊。
2.14.1子系统的配置原则
根据地下综合管廊内结构和声场分布设置扬声器数量。
2.14.2子系统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
分区分时段播放:可根据计划安排分区分时段播放安全注意事项。
远程喊话:当通过视频监控到工作人员违规时可远程提醒注意,当有人非法入侵时可远程喊话提醒其离开地下管廊。
联动控制:可与消防系统联动,当有报警信息时自动播放火警信息提醒人员撤离。并可与入侵报警和出入口管理子系统联动,当探测到非法入侵时自动开启该区段扬声器。
2.15结构安全监测系统
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于地表下面,管廊内部敷设着关系城市健康稳定运行的城市“生命线”,其结构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营成为关系到一个城市的稳定、经济发展甚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问题,地下综合管廊结构基础设施投资大、周期长、使用环境恶劣,易受周围大气、温度、湿度及天气的影响而发生劣化,并且长期承受荷载作用,耐久性及荷载的耦合作用导致结构承载力退化严重,根据地下综合管廊运行的情况表明,地下综合管廊结构基础设施需采取有效的健康监测,保证其在正常运营阶段的安全性,同时增设长期的健康监测系统和损伤控制系统变得尤为重要。
结构安全监测系统通过安装变形、裂缝、沉降探测器等对地下综合管廊的结构安全进行实时在线监测,当监测数据超过设定值时第一时间发送报警信息提醒管理单位及时维护保障其安全健康运行。
2.15.1结构安全监测子系统的配置原则
根据地下综合管廊的路径及地质条件情况配置,主要在穿越道路口、河流及地质情况较差等位置配置沉降、变形监测仪,在结构伸缩缝位置设置裂缝监测仪。
2.15.2结构安全监测子系统主要指标及功能
实时在线监测:实时在线监测管廊结构的变形、沉降、裂缝等相关数据。
长寿命:探测器采用进口高强度钢弦,使用寿命长,温度性能稳定,产品一致性好。
数据准确:内置智能温度传感器,便于进行温度补偿,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测量精度高:采用高效率的FFT(快速傅里叶变换)算法,采用16位A/D转换器,提高系统精度,频率精度达到0.05Hz。
IP68防护等级:采用IP68 (连接器产品放入10m水深,工作2个星期),是不锈钢外壳,具有耐腐蚀以及良好的轴向力测量特点。
2.16其他数据接入管理
地下综合管廊内全线覆盖TCP/IP网络通信并设置有现场控制器,可方便接入其他监测或控制类数据,进行统一管理。
3 监控中心管理平台
管理平台是对所管辖区域内的地下综合管廊实时在线监控系统的核心,负责对所管辖范围内每条隧道内的每个监控点进行管理和信息数据收集存储工作。
管理平台采用三层的层次结构并由多模块组成管理平台,其层次结构如图11所示。通过专业的管理平台定制,保障管理平台系统稳定可靠运行并提供了灵活的程序接口。
管理平台主要功能如图12所示。
地下综合管廊综合在线监测系统管理平台是采用开放式模块化模式组建的一个综合型系统管理平台,采用“基础模块+可选模块”定制型平台,可根据项目及用户的需求进行监测功能模块的开发,以满足不同项目不同用户的需求。
(1)集中设备管理监控
一个监控中心管理平台可对地下综合管廊内所有监测子系统设备资源进行统一管理监控。监控中心可实时监测地下综合管廊内的各监测子系统所有前端监测设备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存储、展示。
(2)智能分析
系统管理平台内置智能分析数据库,可自动对实时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并与历史数据和其他监测子系统数据进行分析对比,自动生成各种分析表格或图表,为用户提供参考数据。
(3) GIS地图显示功能
可将管辖范围内的所有地下综合管廊的走向及出入口位置准确地在GIS地图上标注及显示,当在线监测发生故障或报警时可第一时间显示故障或报警段的地理位置信息,并可提醒最近一个人员的出入口位置,方便设备故障定位及时抢修,设备地理位置信息可采用GPS数据进行定位。
(4) Web参数配置
管理人员可在监控中心通过工程师站对地下综合管廊内所有设备进行远程参数调整配置,并实时下载至现场控制器。
(5)数据通信安全
采用“硬件+软件”结合的方式保障传输数据的安全,数据传输采用CHAP协议认证、DES加密进行数据保护,保证网络通信安全可靠。
(6)分级用户管理
可根据地下综合管廊内设备的管理归属,实现分组管理。根据不同需要,设定各级用户,使用不同权限访问不同资源,实现分级管理。
根据用户权限的级别划分可限制用户访问的监测设备的类型、数量、区段等数据,并可授权是否可控制。
(7)操作记录统计查询
系统可自动存储各个操作人员各个时间段的操作记录及操作内容,可进行系统的分析统计。
(8)日志管理
日志管理能够将系统消息存入文件或定向发送到日志主机上,通过对系统日志内容的分析、归纳,使管理员了解系统目前的状态,检查到安全漏洞、设备运行状态等,服务器具备完善的日志管理功能,便于查询和整理。
(9)自动生成各种历史表格
管理平台可根据用户需求自动生成各种历史数据、报警数据、历史曲线等多种数据表格,并支持导出功能。
(10)支持3D显示
接头温度、电子井盖支持3D显示,实时观看电缆接头每个点位温度及电子井盖的开启状态。
(11)报警信息显示
系统管理平台无论在何种操作情况下,当接收到报警信息时系统会自动语音提醒并闪烁,以提醒值班人员注意,并根据报警级别显示相应的颜色。
重要报警信息直接通过短信发送到相关负责人员手机上。
(12)设备台账数据展示
系统平台内置台账数据管理模块,可记录每个设备的相关信息包括:权属单位、厂家、型号、维修电话、安装人员、维护记录等相关信息,可实时掌握每个设备的变动情况。
4 结束语
城市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规模越来越大,随着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一起建设的地下综合管廊工程的建设也将更多更快地进入人们的视野。而在智能化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地下综合管廊工程监控管理系统必将取代老旧、粗放、死板的人工管理方法,新型的管理方式必将为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者、管理者、使用者提供更加高效、便利、安全、可靠、节约、环保的工作平台。
通过这篇论文,希望我国在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这个领域建立智能化工程建设与运维管理方面的相关标准,以使我国在地下综合管廊领域的智能化工程建设和信息化管理上一个台阶。同时解决地下综合管廊工程的智能化工程建设与信息化管理方面普遍存在没有依据、管理没有建议等问题。
本论文中还未提及的议题是,应建议政府部门成立专业的管理机构(涉及到多部门、多专业协调)来进行管理,让管理机构做出相对应的管理模型,以便让智能化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有针对性,本文管理模型方面仅提出了通用框架,没有长期运维管理的完整建议,这方面内容也是相关的建设部门应重点考虑的。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中的智能化监控集中管理系统进行了功能性分析。
关键词:地下综合管廊,智能化,监控,管理平台
参考文献
[1]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 50838-2012)
[2]宋东球,李燕.基于Intemet技术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J].计算技术与自动化,2012,01
[3]李德强.综合管沟设计与施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4]孟炜.武汉王家墩商务区市政综合管沟研究项目介绍.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与市政管廊建设暨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经验交流研讨会论文集,2007,5:67~68
1.历史上最早规划建设的综合管廊形式是在()。
A.德国
B.法国
C.西班牙
D.美国
用户答案:[B] 得分:6.00
2.结构综合管廊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应按照()类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结构安全等级应为()级,防水等级标准应为()级。
A.甲,二,一
B.甲,一,二
C.乙,二,一
D.乙,一,二
用户答案:[D] 得分:6.00
3.国内地下综合管廊的本体工程施工多采用()方法。
A.明挖现浇法
B.明挖预制拼装法
C.盾构
D.顶管
用户答案:[A] 得分:6.00
4.将地下综合管廊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建设结合最成功的案例是()。A.蒙特利尔地下城
B.日本临海副都心地下综合管廊
C.台湾高雄地下综合管廊
D.北京天安门广场下综合管廊 用户答案:[A] 得分:6.00
5.北京中关村西区地下综合管廊是将地下空间发开与()融为一体的地下构筑物。
A.地下购物广场和步行系统网络
B.地下停车场
C.地下环形车道
D.地下商业街
用户答案:[C] 得分:6.00
二、多选题 【本题型共5道题】
1.在国内综合管廊已建成的城市有()。
A.广州大学城
B.北京中关村西区
C.上海张杨路
D.昆明市昆洛路
E.苏州大学城
用户答案:[ABC] 得分:0.00
2.工程管线宜采用综合管沟集中敷设的情况有()。
A.不宜开挖路面的路段 B.次要道路的交叉处
C.道路与铁路或河流的交叉处
D.道路
用户答案:[ABC] 得分:0.00
3.综合管廊日常维护和管理应包括()。
A.防止综合管廊遭受人为破坏
B.保障综合管廊内的通风、照明、排水、防火、通讯等设备正常运转
C.建立完善的报警系统
D.建立具有快速抢修能力的施工队伍
E.建立有效完善的责任追究制度 用户答案:[ABCD] 得分:8.00
4.国内综合管廊的建设与国外的差距体现在()方面。
A.国家政策
B.建设技术
C.建设资金
D.管理模式
用户答案:[BCD] 得分:8.00
5.主线综合管廊的特点为()。
A.断面大
B.维修管理简单
C.输送量大 D.施工方便
用户答案:[AC] 得分:8.00
三、判断题 【本题型共3道题】
1.在项目交付竣工前,政府在双方的约定期限内向PPP项目公司支付管廊的建设费用及运营管理费用。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10.00
2.国内已经可以将传统的电力、电信、自来水管线和燃气管道、污水管道、垃圾输送等各种设施共同敷设在一起。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10.00
3.地下综合管廊的主要优点有:美化环境,降低路面翻修的费用和工程管线的维修费用,经济可行,有利于城市基础设施的现代化,维持城市中心区各项功能的正常发挥。
Y.对
N.错
【试卷总题量: 13,总分: 100.00分】 用户得分:92.0分,用时1213秒,通过
字体: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
一、单选题 【本题型共5道题】
1.为保证梭鱼湾商务区内远期建设发展,综合管廊内各仓都预留了增容空间,电力和电信可以增加(),给水和热力管线可以放大()。
A.2倍,1-2级 B.1.5倍,2-3级 C.2.5倍,1-2级 D.3倍,2-3级 用户答案:[B] 得分:6.00
2.上海张杨路综合管廊埋设在道路两侧的人行道下,其结构为(),断面形状为()。
A.钢筋混凝土,矩形 B.钢筋混凝土,圆形 C.钢结构,矩形 D.钢结构,圆形 用户答案:[A] 得分:6.00
3.广州大学城的地下综合管廊是国内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的单条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其全长(),断面尺寸()。
A.16公里,7米*3米 B.16公里,7米*2.8米 C.17.4公里,6米*2.8米
D.17.4公里,7米*2.8米 用户答案:[D] 得分:6.00
4.我国综合管廊的雏形是在以下()城市。
A.北京 B.天津 C.上海 D.广州
用户答案:[B] 得分:6.00
5.缆线综合管廊的连接对象为()。
A.输送原站-大型用户 B.综合管廊-小型用户 C.输送原站-终端用户 D.输送原站-小型用户 用户答案:[C] 得分:6.00
二、多选题 【本题型共5道题】
1.在国内综合管廊已建成的城市有(A.广州大学城 B.北京中关村西区 C.上海张杨路 D.昆明市昆洛路 E.苏州大学城
。)用户答案:[AC] 得分:0.00
2.综合管廊日常维护和管理应包括()。
A.防止综合管廊遭受人为破坏
B.保障综合管廊内的通风、照明、排水、防火、通讯等设备正常运转 C.建立完善的报警系统
D.建立具有快速抢修能力的施工队伍 E.建立有效完善的责任追究制度 用户答案:[ABCD] 得分:8.00
3.参考其他城市运用PPP模式的成功案例,梭鱼湾商务区可采取的措施有(A.收费标准区分化机制 B.使用率分担机制 C.社会资本退出机制 D.衡工量值原则 用户答案:[ABC] 得分:8.00
4.国内综合管廊的建设与国外的差距体现在()方面。
A.国家政策 B.建设技术 C.建设资金 D.管理模式
用户答案:[BCD] 得分:8.00
5.我国综合管廊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
A.项目建设投资大 B.建设项目投资模式单一 C.收费定价政策不确定 D.各方认识不足
用户答案:[ABCD] 得分:8.00
三、判断题 【本题型共3道题】
1.综合管廊工程是指在城市道路下面建造一个市政共用隧道,将电力、通信、供水、燃气等多种市政管线集中在一体,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以做到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和资源的共享。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10.00
2.我国对综合管廊设施的定位是社会公共产品,与城市道路、下水道、公园等公共设施处于同等地位,并以法律的形式予以规定。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10.00
3.国内已经可以将传统的电力、电信、自来水管线和燃气管道、污水管道、垃圾输送等各种设施共同敷设在一起。
Y.对 N.错
本项目中入廊管线的运营维护由入廊管线单位负责,管廊的本体、附属设施(不含道路和景观工程)和控制中心的运营维护由项目公司负责。
项目公司运营部对已建成的城市综合管廊管理采用规范化管理,为确保综合管廊的管理高效、规范,制定了一系列综合管廊维护管理的制度,形成了一套较完整有效的综合管廊管理制度体系。制度体系主要包括综合管廊的日常维护、值班、安全检查、档案资料、安全等管理制度。
各项制度将综合管廊维护管理的内容、流程、措施等进行了深入和细化,是综合管廊能高效规范运行的保障。
1.1日常维护管理制度
1)保持综合管廊内的整洁和通风良好。
2)监督管线单位严格执行相关安全规程,做好安全监控和巡查等安全保障工作。
3)监督综合管廊内管线和附属设施施工单位严格执行相关安全规程和批准的安全施工措施方案,做好安全监控和巡查等安全保障。
4)配合和协助管线单位的巡查、养护和维修。
5)负责综合管廊结构的保护和维修及沟内公用设施设备的养护和维修,保证设施设备正常运转。
6)综合管廊内发生险情时,采取紧急措施并及时组织管线单位进行抢修。7)制定并实施综合管廊应急预案。
8)巡查保护综合管廊构筑物的完整、安全,及时发现并制止对综合管廊产生危害的行为。
1.2值班管理制度
值班工作是沟通上下,联系内外、协调左右的信息枢纽。对上级重要文件的及时传达,对项目公司内部事务的及时处理等起着重要的保证作用。
1)值班人员职责
①值班人员要坚守岗位,不得擅自离岗。重要任务必须离开时,应找人替代,不得出现脱岗、离岗现象。②要认真处理好当班事宜,并记好值班日誌,妥善保管、处置好 来文来电、重要来访,严格做到事事有登记,件件有着落。
③要认真接好电话,并做好记录和办理工作。④保持好环境卫生,确保清洁。⑤办好领导临时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2)值班工作要求
①值班人员在接听电话时要做到文明亲切,听话、说话准确,记录完后要认真核对,确认无误后再终止通话。在写电话记录时要做到字迹工整,用词准确。
②值班日记要按要求写清值班时间、值班人员、事项内容等。
③信息传达要做到内容清楚,范围准确。即该传到哪里就准确无误地传到哪里,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传递的范围。
④值班人员应注意严格执行保密规定。
⑤值班人员由于其它原因不能值班的,应先行请假或请其它人员代替并报领导批准。
⑥每天下班前进行交接班。交接时要把当天未处理完的事项详细记在值班日记上,并须向接班人交代清楚。
1.3安全检查管理制度
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实施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事故处理程序、安全责任制等做出了详细规定。
安全检查分为日常检查、定期检查、特殊检查。1)日常检查以目测为主,每周不少于一次。
2)定期检查宜用仪器和量具量测,每季度不少于一次。3)特殊检查根据实际需要由专业机构进行。1.4档案资料管理制度
项目公司运营部按规定的格式就运营维护服务事项备存记录,包括:项目设施状况(不含入廊管线、道路和景观工程,下同),包括正常使用中及处在维修状态的项目设施种类及数目;维护维修计划;维护维修计划执行情况;维护维修计划变动情况;项目设施检查记录,包括日常检查、定期检查和专项检查;项目设施状态评定记录;项目设施维修记录,包括日常维修、中修及大修;相关政府部门检查结果;任何事故的详细记录;市建委合理要求的其他事项记录。
1.5安全管理制度
综合管廊是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对进出管廊应进行严格的审批程序规定,未经审批任何无关人员不得擅自进入管廊。需要进入综合管廊的人员应当先行向项目公司提出申请,并履行相应入廊管理制度,确保人员安全并由管廊管理公司派遣相应人员同时到场方可入廊。对入廊作业人员严格管理,实名登记并发放作业证,在廊内必须随身佩戴。对廊内动火作业等特殊工种进行专项审批登记和重点监控等。未经同意擅自进入综合管廊造成损害的,应负担相应责任。
2.组织保证
已建成管廊的运营与维护由项目公司运营部负责。运营部业务范围包括联系协调水、电、燃气、通信等各专业运营商进行市场拓展和商业谈判,及对建成管廊的运营维护管理。总工、工程部负责运营商谈判过程中提供技术支持。
项目公司运营部下设综合管廊控制中心、维修科、线路巡检科、网络维护科四个科室组成,同时建立与城市执法和公安机关实时联动机制。
维修科负责日常少量的维修任务,保修期间的堵漏和设备故障由施工单位和设备供应商负责,保修期以后较大规模的维修任务采取服务外包的形式。
线路巡检科有劳务公司外聘人员组成,负责管廊内巡视,在管廊自动控制系统和检查井盖防入侵系统建设完成前采取全天24小时不间断人员巡检。已建成的综合管廊进行划段巡检保证各段管廊每周巡检一次。
网络维护科负责控制中心值班、自动系统的维护管理等工作。
项目公司运营部配备机电、结构、消防等相关专业人员,持证上岗。管廊自竣工验收移交后,项目公司运营部即行使维护管理职责。
3.质量目标与保证 3.1质量目标
总体质量满足相关质量标准的要求,实现设计功能。3.2质量保证
项目公司运营部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和工作制度,按ISO9000标准进行质量管理,对运营质量实行全过程控制,并对运营质量负全责。
项目公司运营部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进行监控,运营部部长为城市综合管廊运营质量责任人,质量总监为城市综合管廊运营质量监督人。质量保证体系包括:动力机制、约束机制、反馈机制、持续改进机制。
项目质量控制体系的运行机制,是由一系列质量管理制度安排所形成的内在动力。运行机制是质量控制体系的生命,机制缺陷是造成系统运行无序、失效和失控的重要原因。因此,在系统内部的管理制度设计时,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防止重要管理制度的缺失、制度本身的缺陷、制度之间的矛盾等现象出现,才能为系统的运行注入动力机制、约束机制、反馈机制和持续改进机制。
1)动力机制
动力机制是项目质量控制体系运行的核心机制,它来源于公正、公开、公平的竞争机制和利益机制的制度设计或安排。这是因为城市综合管廊运营实施过程是由多主体参与的价值增值链,只有保持合理的供方及分供方等各方关系,才能形成合力,是城市综合管廊运营成功的重要保证。
2)约束机制
没有约束机制的控制体系是无法使城市综合管廊运营质量处于受控状态的。约束机制取决于各质量责任主体内部的自我约束能力和外部的监控效力。约束能力表现为组织及个人的经营理念、质量意识、职业道德及技术能力的发挥;监控效力取决于项目实施主体外部对质量工作的推动和检查监督。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了质量控制过程的制衡关系。
3)反馈机制
运行状态和结果的信息反馈,是对质量控制系统的能力和运行效果进行评价,并为及时作出处置提供决策依据。因此,必须有相关的制度安排,保证质量信息反馈的及时和准确;坚持质量管理者深入生产第一线,掌握第一手资料,形成有效的质量信息反馈机制。
4)持续改进机制
在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范围和不同的质量责任主体之间,应用PDCA循环原理,即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置不断循环的方式展开质量控制,同时注重抓好控制点的设置,加强重点控制和例外控制,并不断寻求改进机会、研究改进措施,才能保证城市综合管廊运营质量控制系统的不断完善和持续改进,不断提高城市综合管廊运营质量控制能力和控制水平。3.3项目公司和入廊管线单位的职责任务 3.3.1项目公司的主要职责和任务 1)保持综合管廊内的整洁和通风良好; 2)搞好安全监控和巡查等安全保障;
3)配合和协助管线单位的巡查、养护和维修;
4)负责综合管廊内共用设施设备养护和维修,保证设施设备正常运转; 5)综合管廊内发生险情时,采取紧急措施并及时通知管线单位进行抢修; 6)制定综合管廊相适应的应急救援预案; 7)为保障综合管廊安全运行应履行的其他义务等。3.3.2入廊单位的主要职责和任务
管线进入管廊,管线的产权仍然归其建设单位所有,因此作为产权单位也必 须承担管线本身的维护等职责和义务,同时又要与管廊的管理单位产生工作的交 叉,对接和配合,因此必须对管线产权单位的行为进行一些规定。
入廊单位应履行的职责和任务主要是:
1)对管线使用和维护严格执行相关安全技术规程;
2)建立管线定期巡查记录,记录内容应包括巡查时间、地点(范围)、发现问题与处理措施、上报记录等;
3)编制实施沟内管线维护和巡检计划,并接受市政管理机构的监督检查; 4)在综合管廊内实施明火作业的,应当严格执行消防要求,并制定完善的施工方案,同时采取安全保证措施;
5)制定管线应急预案;
6)为保障入廊管线安全运行应履行的其他义务等。4.运营、维护方案
为确保综合管廊的高效率、高质量运作,保证综合管廊维护管理的规范、安全运行。项目公司制定运营维护方案包括如下内容。
4.1综合管廊日常运营
综合管廊的维护管理主要从事的工作有以下内容:
管廊内应保持干燥、清洁,当有积水、淤泥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定期进行抽水清淤; 定期轮换启动风机、潜水泵并保证运行正常和备用,按照规定加装润滑油。检查氧量、湿度、温度变送器及火灾探测器等测量元件显示正常,对于出现异常或者无显示的立刻检修;
每个班测试监控系统是否正常;
管廊内金属构架应定期进行地阻测试和防锈处理;
沟内电缆的金属护层应有外护套防水、防腐保护,不得直接与水等接触; 检查管廊漏水情况,各种分缝的漏水等,检查排水实施完好,检查照明、电气系统正常;
管线产权单位改变运行方式或者改变参数,必须提前1天书面向综合管廊管理公司通报,特别是停水、停热;送水、送热。
4.2廊体维护
综合管廊属于地下构筑物工程,管廊的全面巡检必须保证每周至少一次,并 根据季节及地下构筑物工程的特点,酌情增加巡查次数。对因挖掘暴露的管廊廊 体,按工程情况需要酌情加强巡视,并装设牢固围栏和警示标志,必要时设专人 监护。
巡检内容主要包括:各投料口、通风口是否损坏,百叶窗是否缺失,标识是否完整。查看管廊上表面是否正常,有无挖掘痕迹,管廊保护区内不得有违章建筑;对管廊内高低压电缆要检查电缆位置是否正常,接头有无变形漏油,构件是否失落,排水、照明等设施是否完整,特别要注意防火设施是否完善;管廊内,架构、接地等装置无脱落、锈蚀、变形;检查供水管道是否有漏水;检查热力管 道阀门法兰、疏水阀门是否漏汽,保温是否完好,管道是否有水击声音;通风及 自动排水装置运行良好,排水沟是否通畅,潜水泵是否正常运行;保证沟内所有 金属支架都处于零电位,防止引起交流腐蚀,特别加强对高压电缆接地装置的监 视;巡视人员应将巡视管廊的结果,记入巡视记录薄内并上报调度中心。
根据巡视结果,采取对策消除缺陷;在巡视检查中,如发现零星缺陷,不影响正常运行,应记入缺陷记录薄内,据以编制月度维护小修计划;在巡视检查中,如发现有普遍性的缺陷,应记入大修缺陷记录薄内,据以编制大修计划;巡视人员如发现有重要缺陷,应立即报告公用事业服务中心和相关领导,并作好记录,填写重要缺陷通知单。运行管理单位应及时采取措施,消除缺陷;加强对市政施工危险点的分析和盯防,与施工单位签定“施工现场安全协议”并进行技术交底。及时下发告知书,杜绝对综合管廊的损坏。
日常巡检和维修中要重点检查管道线路部分的里程桩、保坎护坡、管道切断阀、穿跨越结构、分水器等设备的技术状况,发现沿线可能危及管道安全的情况;检查管道泄漏和保温层损害的地方;测量管线的保护电位和维护阴极保护装置;检查和排除专用通讯线故障;及时做好管道设施的小量维修工作,如阀门的活动和润滑,设备和管道标志的清洁和刷漆,连接件的紧固和调整,线路构筑物的粉刷,管线保护带的管理,排水沟的疏通,管廊的修整和填补等。
4.3附属设施维护
综合管廊内附属系统主要包括控制系统、火灾消防与监控系统、通风系统、排水系统和照明系统等,各附属系统的相关设备必须经过有效及时的维护和操 作,才能确保管廊内所有设备的安全运行。因此附属系统的维护在综合管廊的维 护管理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控制中心与分控站内的各种设备仪表的维护需要保持控制中心操作室内干净、无灰尘杂物,操作人员定期查看各种精密仪器仪表,做好保养运行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联系公司相关自控专业技术人员;建立各种仪器的台帐,来人登记记录,保证控制中心及各分控站的安全。
通风系统指通风机、排烟风机、风阀和控制箱等,巡检或操作人员按风机操作规程或作业指导书进行运行操作和维护,保证通风设备完好、无锈蚀、线路无损坏,发现问题及时汇报至公司的相关人员,及时修理。
排水系统主要是潜水泵和电控柜的维护,集水坑中有警戒、启泵和关泵水位线,定期查看潜水泵的运行情况,是否受到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如有水位控制线与潜水泵的启动不符合,及时汇报,以免造成大面积积水影响管廊的运行。
照明系统的相关设备较多,电缆、箱变、控制箱、PLC、应急装置、灯具和动力配电柜等设备。保证设备的清洁、干燥、无锈蚀、绝缘良好,定期对各仪表和线路进行检查,管廊内和管廊外的相关电力设备全部纳入维护范围。电力系统相关的设备和管线维护应与相关的电力部门协商,按照相关的协议进行维护。
火灾消防与监控系统,确保各种消防设施完好,灭火器的压力达标,消防栓 能够方便快快速的投入使用,监控系统安全投入。以上设备需根据有效的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和相关程序进行维护,操作人员经过一定的专业技术培训才能上岗,没有经过培训的人员严禁操作相关设备。同时,在综合管廊安全保护范围内原则应禁止从事排放、倾倒腐蚀性液体、气体;爆破;擅自挖掘城市道路;擅自打桩或者进行顶进作业以及危害综合管廊安全的其他行为。如确需进行的应根据相关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方案,经高新区公用事业服务中心和管廊管理公司审核同意,并在施工中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后方可实施。管线单位在综合管廊内进行管线重设、扩建、线路更改等施工前,应当预先将施工方案报管廊管理公司及相关部门备案,管廊管理公司派遣相应技术人员旁站确保管线变更期间其他管线的安全。
4.4控制中心维护
综合管廊控制中心是一个深度集成的自动化平台,它集成了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安防系统、火灾报警系统、语音通信系统、电力监控系统等子系统,为运营与维护人员提供了一个完整、统一的监控平台。
控制中心的维护包括日常维护及定期维护。日常维护是各子系统发生故障时及时维修。定期维护是整个控制中心定期(每季或每月)对整个系统的运行出现的问题进行维修及保养。
4.5综合巡查
入廊管线虽然避免了直接与地下水和土壤的接触,但仍处于高盐碱性的地下 环境,因此对管线应当进行定期测量和检查。
用各种仪器发现日常巡检中不易发现或不能发现的隐患,主要有管道的微小裂缝、腐蚀减薄、应力异常、埋地管线绝缘层损坏和管道变形、保温脱落等。检查方式包括外部测厚与绝缘层检查、管道检漏、管线位移和土壤沉降测量和管道取样检查。
对线路设备要经常检查其动作性能。仪表要定期校验,保持良好的状况。紧急关闭系统务必做到不发生误操作。设备的内部检查和系统测试按实际情况,每年进行 l~4 次。汛期和冬季要对管廊和管线做专门的检查维护,主要包括检查和维修管廊的排水沟、集水坑、潜水泵和沉降缝、变形缝等的运行能力;检修管廊周围的河流、水库和沟壑的排水能力;维修管廊运输、抢修的通道;配合检修通信线路,备足维修管线的各种材料。汛期到后,应加强管廊与管道的巡查,及时发现和排除险情;冬季维修好机具和备足材料;要特别注意回填裸露管道,加固管廊;检查地面和地上管段的温度补偿措施;检查和消除管道泄漏的地方;注重管廊交叉地段的维护工作。对于损坏或出现隐患的管线要及时进行维修。管道的维修工作按其规模和性质可分为:例行性(中小修)、计划性(大修)、事故性(抢修),一般性维修(小修)属于日常性维护工作的内容。
4.5.1例行的维修工作
1)处理管道的微小漏油(砂眼和裂缝);检修管道阀门和其它附属设备; 2)检修和刷新管道阴极保护的检查头,里程桩和其它管线标志; 3)检修通信线路,清刷绝缘子,刷新杆号;
4)清除管道防护地带的深根植物和杂草;洪水后的季节性维修工作; 5)露天管道和设备涂漆。4.5.2计划性维修工作
1)更换已经损坏的管段,修焊穿孔和裂缝,更换绝缘层; 2)更换切断阀等干线阀门;检查和维修水下穿越; 3)部分或全部更换通信线和电杆;
4)修筑和加固穿越跨越两岸的护坡、保坎、开挖排水沟等土建工程; 5)有关更换阴极保护站的阳极、牺牲阳极、排流线等电化学保护装置的维修工程;
6)管道的内涂工程等。
事故性维修指管道发生爆裂、堵塞等事故时被迫全部或部分停产进行的紧急维修工程,亦称抢险。抢修工程的特点是,它没有任何事先计划,必须针对发生的情况,立即采取措施,迅速完成,这种工程应当由经过专门训练,配备成套专用设备的专业队伍施工。必要的情况下,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确保管廊及内部管道、线路、电缆的运行安全。以上全部工作由管线产权单位负责,项目公司负责巡检、通报和必要的配合。
5.客服服务方案 5.1客户服务制度
本项目中入廊管线的运营维护由入廊管线单位负责,管廊的本体、附属设施(不含道路和景观工程)和控制中心的运营维护由项目公司负责。
项目公司按照以下规定的运营维护服务范围和要求提供服务。1)保持管廊内的整洁和通风良好。
2)建立健全维护管理工作制度,搞好安全监控和巡查等安全保障。3)统筹安排管线单位日常维护管理,配合和协助管线单位的巡查、维护和维修。
4)负责管廊内通风、排水、照明、消防等附属设施及控制中心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转。
5)组织制定管廊管理应急预案,管廊内发生险情时,应当采取紧急措施并及时通知管线单位进行抢修。
6)为保障管廊安全运行应履行的其他义务等。
项目公司应确保在整个运营维护期内,始终根据下列规定和要求维护管廊项目设施(不含入廊管线、道路和景观工程,下同):
1)适用法律; 2)相关安全技术规程; 3)运营维护手册; 4)协议的约定; 5)谨慎运营惯例。
项目公司有权将管廊项目设施维护维修的辅助工作委托第三方。5.2客户服务标准
市政府指定机构对项目公司的运营维护进行考核,项目运营维护的考核内容包括综合管廊本体、附属设施(不包含道路和景观工程)和控制中心维护考核、安全与应急管理考核、环境影响考核、资料整理考核和利益相关方满意度考核等方面。考核方式包括常规考核和临时考核。
项目公司应按以下规定的格式就运营维护服务事项备存记录。
1)项目设施状况(不含入廊管线、道路和景观工程,下同),包括正常使用中及处在维修状态的项目设施种类及数目;
2)维护维修计划; 3)维护维修计划执行情况; 4)维护维修计划变动情况;
5)项目设施检查记录,包括日常检查、定期检查和专项检查; 6)项目设施状态评定记录;
7)项目设施维修记录,包括日常维修、中修及大修; 8)相关政府部门检查结果;
9)任何事故的详细记录;及市建委合理要求的其他事项记录。5.3收费制度
项目公司收入来源为入廊费和日常维护费,以及基于绩效的可行性缺口补助。项目公司与入廊单位签订协议,在长春市物价主管部门未出台有偿使用费标准前,由双方按照市场化原则平等协商,确定管廊有偿使用费标准及付费方式、计费周期等有关事项,如双方不能取得一致意见时,由各行业主管部门等进行协商。
在长春市物价主管部门出台有偿使用费标准后,项目公司负责按照规定执行价格标准向入廊单位收取入廊费和日常维护费。
市建委应协调各行业主管部门积极做好各自管线入廊和交纳入廊费用工作。5.4收费流程
综合管沟管线入沟费收费标准参照各管线直埋成本的原则确定。对进驻综合管沟的管线单位一次性收取管线入沟费,按实际铺设长度计收。日常维护费用根据各类管线设计截面空间比例,由各管线单位合理分摊的原则确定。
入廊费用收费标准通过综合以下三条原则进行加权平衡确定: 1)新建直埋管线的土建费用;
2)管线在综合管廊内占用的空间面积的比例;
3)管线在管廊内安全运行所需要的配套设施设备的成本。
管线安装前,由项目公司一次性收取管线入沟费,管线安装后根据各类管线设计截面空间比例,由项目公司每年或季度收取日常维护费用。
6.安全管理和应急预案方案 6.1安全管理方案
根据城市综合管廊运营及维护的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奖惩办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安全技术措施交底制度;安全生产资金保障制度;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处理制度;消防安全责任制度;爆炸物品安全管理制度;文明施工管理制度;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临时用电管理制度;安全防护设施及用品验收、使用管理制度;各工种及机具安全操作规程;生产安全应急预案等。
3.6.1.1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
对所有员工进行上岗前的安全教育。对从事电气、起重、焊接、机动车驾驶等特殊工种的人员,经过专业培训,获得《安全操作合格证》后,方准持证上岗。
3.6.1.2安全生产检查 1)运营前的安全检查
主要内容包括:是否有安全措施,机械设备是否配齐安全防护装置,安全防护设施是否符合要求,人员是否经过安全教育和培训,安全责任制是否建立,施工中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是否有应急预案等。
2)定期安全生产检查
每月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积极配合上级进行专项和重点检查;施工班组每日进行自检、互检、交接班检查。
3)经常性的安全检查
安检工程师、安全员日常巡回安全检查。检查重点:物品管理、施工用电、机械设备等。4)专业性的安全检查
针对城市综合管廊的重大危险源,现场设备的运用、运转、维修进行检查。5)季节性、节假日安全生产专项检查
在季节变化和节假日安排专职安全检查员对各项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设施和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检查,同时对所有员工进行专项安全教育。
6.2应急预案
6.2.1触电事故的救援预案
一旦发生触电伤害事故,首先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方法是切断电源开关,用干燥的绝缘木棒、布带等将电源线从触电者身上拨离或将触电者拨离电源),同时拨打急救电话,其次将触电者移至空气流通好的地方,情况严重者,呼吸停止或心脏跳动停止或二者都已停止,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及胸外心脏挤压法进行抢救,等待急救人员或送往医院。在等待或送往医院的途中,不应随意停止抢救。
6.2.2高处坠落及物体打击事故的救援预案
一旦发生高空坠落或物体打击事故,应迅速拨打急救电话,抢救伤员的同时保护好现场防止事态扩大。如有轻伤或休克人员,现场人员应立即组织临时抢救、包扎止血或做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挤压,尽最大努力抢救伤员。如有人员腰椎、颈椎受伤,不可胡乱搬抬,应令其就地躺卧等待医护人员救治,以免扩大伤势。
6.2.3坍塌事故的救援预案
一旦发生坍塌事故,应尽快是事故人员解除挤压同时拨打急救电话,在解除压迫的过程中,切勿生拉硬拽,以免进一步伤害,现场处理根据伤情,采取包扎止血、人工呼吸或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如有条件应就近送往医院抢救。在急救中应先清除伤员口、鼻污物,保持呼吸畅通。抢救伤员的同时应组织其他组员采取有效抢险支护措施或组织人员撤离危险区域,防止事态扩大。
6.2.4机械伤害事故的救援预案
对于一些微小伤,工地急救员可以进行简单的止血、消炎、包扎。对伤势较严重的,就近送医院。
发生机械伤害事故后,迅速抢救伤员,使其脱离险境并拨打“120”急救电话(如为交通事故还应同时拨打“122”交通肇事报警电话),同时保护现场,防止事态扩大。对伤员应进行可行的应急抢救,如现场包扎、止血等措施,防止受伤人员流血过多造成死亡。如有条件可就近送往医院。
6.2.5中毒事故的救援预案
一旦发生中毒事故,应令中毒人员大量饮水、刺激喉部使其呕吐,达到洗胃效果;立即送医院抢救或拨打急救电话,如为食物中毒还应向当地卫生防疫部门报告,保留剩余食品样本以备检验。
6.2.6火灾事故的救援预案
火灾事故的救援原则是:“救人重于灭火;先控制、后消灭;先重点、后一般”。发生火灾后,应立即组织人员施救、拨打“119”电话报警和撤离,撤离途中如有浓烟时,立即匍匐前进直至安全地带,以免烟熏中毒昏倒。室内人员逃离时,应先触摸一下房门温度,如烫手千万不可打开房门逃生,应从窗口逃离,窗口逃生时,二层以上人员切不可盲目跳楼逃生,可采用床单、衣物、绳索等作为攀系工具逃离火场。如不能逃离时,可堵死门缝,湿润毛巾后蒙住口、鼻上,以防有毒有害气体中毒,并向房门泼水降温,同时呼救等待救援。烧伤人员应采取措施救治,如送至通风良好地带、用干净纱布简单包扎、清理口鼻保持呼吸道畅通等,有条件应立即送往就近医院救治。如有人员烟熏中毒倒地停止呼吸,立即将其抬至安全通风地带,进行人工呼吸,恢复其心肺功能,在医护人员到达之前切不可轻易放弃救治。
如确认是电气火灾应迅速切断电源,以免事态扩大,切断电源时应戴绝缘手套,使用有绝缘柄的工具。当电源不能及时切断时,抢险人员必须穿戴绝缘用品。
扑灭电气火灾时要用绝缘性能好的灭火剂如干粉灭火机,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砂,严禁使用水或导电灭火剂扑救。
7.环境保护方案
项目公司对环保工作负全面责任,监督、检查各部门环保工作、环保措施执行情况,定期进行评比、推动环保工作。
专职环保工程师负责具体的施工环保措施的制订、监督落实,及时上报环保工作动态,根据环保相关法规、大力抓好工地宣传教育,发动全体职工从我做起,消灭污染源头。
项目公司运营部负责执行各项环保措施,检查工班环保工作是否到位,是否满足环保措施要求,确保环保工作不流于形式。
1)环保工作与经济效益奖金挂钩,奖优罚劣
项目公司运营部与项目公司签订环保合同,并缴纳环境保护保证金,达到要求的予以返还,达不到时扣减,定期进行检查评比,奖优罚劣。
2)加强环保工作宣传,提高环保意识
深入开展广泛宣传教育工作,编写环保宣传教育资料,充分利用工地宣传形式,聘请环保专家讲授环保知识及保护要求,宣传国家和各级政府关于环保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环保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做好施工过程中环保和生态保护、水土保持工作。
3)严格执行环保规定及管理办法 深入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上述法规,结合当地的相关规定,因地制宜抓好各项水土保护和环境保护措施落实。
3)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制定环境监测计划
关键词:地下综合管廊,管线建设,电力管道
地下综合管廊(下称综合管廊),又名共同沟,是在地下设置专供布置各种公用事业缆线或管道的隧道或沟道。综合管廊是合理利用地下空间资源,解决地下各类管网布置困难的有效途径。在日本及欧洲国家的综合管廊的建设已有近五十年,国内仅部分城市近年来开展了小范围的试点建设。目前国内实施的综合管廊,是把市政、电力、通信、燃气、供水排水、热力等各种管线集中布置,在城市道路地下空间建造的一个集约化的隧道中,并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控制系统,是一种城镇综合管线工程。
1 国外城市综合管廊概况
法、英、德等国于19世纪就开始兴建地下综合管廊,美国、西班牙、俄罗斯、日本、匈牙利等国于20世纪开始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国外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应用技术比较完善,经过运行考验证明综合利用效果良好。
例如日本的共同沟,除着重防止出现施工占路导致阻塞交通等扰民现象外,更着重防灾功能,以期在发生地震时,确保生活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转。共同沟采用盾构法施工,直径约为7.5 m,东京的共同沟造价平均为每公里60~70亿日元(1美元约合102日元),而部分管廊段的造价高达每公里100亿日元。共同沟外壁在出现分叉和拐弯的地方,都采用铁制预制构件,以增加强度。共同沟使用寿命约75 a。日本在共同沟建设中,除自来水管道是边施工边安装外,其他管线采用分区安装。共同沟每月检修一次,电话线全部用防火帆布包裹,以防出现火灾导致通信中断,天然气管道旁的照明用灯也外罩玻璃,防止出现电火花导致天然气爆炸,在排水、通风等方面技术措施均比较完备。日本共同沟断面示意图见图1。
2 国内城市综合管廊的概况
目前国内综合管廊多数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中心地段进行建设,主要有北京、上海、广州、佳木斯等地。
1) 上海市张扬路综合管廊。
1994年上海浦东新区张扬路综合管廊建成投入使用,截至2005年共建成综合管廊约11 km,断面为2.4 m×2.4 m,平均造价约为2 500万元/km。供水、电力、通信、广播电视、消防等管道和电缆都以层架形式进入综合管廊,燃气管道置于上方专用空间。综合管廊内有足够空间供维修检测人员走动和工作。
2) 佳木斯市综合管廊。
该综合管廊高2.3 m、宽3.2 m,将市政基础管线整合于一个混凝土框架空间内。管廊中间是一条通道,两边墙壁上被水泥板分为上、中、下三层,管廊上层为强、弱电区,中层为给排水区,下层为供热、供气区。管廊总长为2 km,平均造价约为1 200万元/km。
3) 佛山市综合管廊。
佛山市首期综合管廊形成一个环状综合管廊网,横截面宽为3.2 m(部分地段宽为4 m)、高为2.8 m,平均每公里造价约为2 300多万元,全长共9.37 km。综合管廊内仅有动力电缆(高压线)、通信电缆、供水管道3种管线。动力电缆和通信电缆在管沟内的两侧,供水管道在管沟底部。综合管廊内设施完善:每100 m将设有防火隔离墙,排水、照明、检测等设备;每200 m有一个长2 m、宽0.7 m的“投料口”,高出地面0.5 m,主要方便技术人员进入管廊内检修。
3 综合管廊的特点分析
3.1 综合管廊的优点
1) 使地下空间得到合理、充分、经济的利用。
2) 保证了城市的供水、供电、煤气等这些最基本的市政管线的协调建设。
3) 避免了一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各种市政管线按各自系统直接埋设在土层中,造成检修不便、容易损坏的问题,降低了管线维修费用。
4) 杜绝因铺设和维修各种管线对城市道路、绿地重复开挖,保持路容完整和美观,降低了路面翻修的费用,消除了由此造成的资源浪费和对市容、交通以及居民生活的不良影响。
5) 由于地下空间具有低耗能性、易封闭性、内部环境易控性等特点,综合管廊能使城市中的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保持畅通。
6) 可以利用地下空间的高防护性,使城市抗震、抗台风等抗灾能力大大提高。
7) 经济合理可行。据测算,一条能够综合所有管线的地下综合管廊造价基本上与地面道路的造价相当,如果按强弱电等分设多条管廊,不仅技术上容易,造价也将更经济。如果沿用传统方式敷设各种基础设施管线,其铺设、管线拆迁、路面破损补偿等费用也是相当可观的。
3.2 综合管廊的缺点
1) 国内尚缺乏综合管廊的相关技术规范。目前建设的综合管廊仅简单地将各种管线置于共同沟内,对各类管线的分支等技术细节的处理考虑不够充分;从技术上不能根本解决各种管线特别是电力电缆、天然气共沟运行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对各种管线共沟运行相互间造成的影响未能进行全面评估。
2) 综合管廊综合造价较高,因涉及到不同企业的利益,建设及维护费用的分摊将给长期维护带来各种不确定因素。
3) 多种管线共沟必然带来事故发生的概率增大,综合管廊的投资方、建设方、运营方以及各管线所属单位难以清晰划分运行维护的责任,一旦事故抢修不及时,造成重大损失时,责任认定和经济赔偿难度较大。
4 综合管廊的规划原则
综合管廊的规划应具有综合协调性、统一性、前瞻性。
1) 综合与协调规划。
综合管廊中各种基础设施均因服务特性不同,彼此衔接的要求不同,可以独立成网。其相互关系主要在对有限的地下空间的占用份额分配。
2) 统一规划。
道路与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应实行统一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在规划道路时,按道路的干、支线等级标准,把地下综合管廊作为组成部分规划进去,每条道路一般建一条地下综合管廊,也可按强电和弱电分离的原则建多条。管廊内应留有足够的空间,便于人员和设备进入其中铺设或维修。新建道路时先建地下综合管廊,再建道路。
3) 规划要有前瞻性。
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不便分期修建,一次性投入较大;如果预测远景发展失误,会造成容量不足或过大,将导致浪费或在综合管沟附近再敷设地下管线;各种工程管线组合在一起,容易发生干扰事故。
5 综合管廊的建设条件
1) 依托高水平的科学技术。
主要包括:①新的高性能材料及其施工工艺(如高强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高效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等);②先进的地下掘进技术及其施工方法(如时空效应基坑工法、土压平衡盾构技术、泥水平衡盾构技术、新奥法和多种基础托换技术等);③高效的防渗堵漏技术(各种可灌性好、结石率高、凝固时间可调的浆材,如水泥—水玻璃浆材、环氧树脂类浆材等);④基于地下空间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信息管理技术(包括三维显示资料、先期数值仿真、三维动态管理等)。
2) 政策支持。
主要包括:①政府需将目前在修建道路时支付的管线拆建费用用于地下综合管线的规划、设计和土方挖填;②由于建设项目的特殊性,应在企业融资和税收上给予优惠,可给投资企业享受一定的税收减免;③综合管廊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除在建设上需要投入巨资外,在管理运行、偿还贷款、债券本利等方面也将付出相当的成本。要帮助投资企业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避免企业因无利可图而中止建设。
3) 法律保障,主要是指地下空间权的确定。
地下空间立法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地下空间规划、建设、管理、使用权有偿出让、工程产权的取得、转让、租赁、抵押立法等。地下空间立法应当坚持急用先立的原则,首先是地下空间权的取得和登记问题。日本早在1963年就制定了《有关修建共同沟的特别措施法》,日本大规模的共同沟建设即从那时开始,这是值得借鉴的。
6 综合管廊主要技术问题及其中电力工程管线建设要求
综合管廊内管线布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1) 热力管与电力、通信电缆和压力管同进综合管廊时,应单独分区敷设。
2) 排水管道应布置在沟底,而沟底有腐蚀性介质管道时,排水管道则应位于其上面。
3) 腐蚀性介质管道的标高应低于沟内其他管线。
4) 火灾危险性为甲、乙、丙类的液体,液化石油气,可燃气体,毒性气体和液体及腐蚀性介质管道,不应共沟敷设,并严禁与消防水管共沟敷设。
5) 凡有可能相互产生不利影响的管线,不应共沟敷设。
6) 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成为解决城市电网的电力工程管线通道资源的有效手段,但其中的电力工程管线应满足电力行业的相关技术标准。
7 结语
1) 按照合理利用地下空间资源、预留未来发展空间、避免重复开挖的原则,采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形式进行管线的布置,是目前世界上比较先进的基础设施管网布置形式,也是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的趋势。
2) 应制定《城市地下管道综合管廊法》等相关法规,尽快开展我国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设计规范和设计手册以及建设流程、工程验收的标准研究工作。
3) 综合管廊规划应是城市规划的一部分,既要符合市政管线的技术要求,充分发挥市政管线服务城市的功能,又要符合城市总体发展要求。
4) 综合管廊牵涉的管线管理单位众多,需要有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作为依据,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进行管理。
5) 综合管廊建设中,电力工程管线的布置应符合电力行业相关技术标准。
6) 以政府投资为主。由于综合管廊投资规模大、短期效益不明显、回报率较低,因此吸引社会资本的难度较大。由政府出资则可以避免出现融资困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德强.综合管沟设计与施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综合管廊管理平台】推荐阅读:
综合管廊维护管理06-12
地下综合管廊方案09-16
管廊安全监管系统07-08
电力管廊施工方案06-09
管廊监理工作总结11-01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平台12-02
数字校园综合服务平台07-03
综合治税信息化平台10-18
搭建“三自”教育平台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12-12
广州市安监局企业综合服务平台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