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毛信观后感中学生(精选9篇)
这里先剧透一下:龙门村有一个叫海娃的14岁农家少年,还是儿童团团长。一天,海爸给了他一封重要的鸡毛信,让他送到三王庄的八路军部队。龙门村离三王庄有好远的路,中间还有鬼子的炮楼。虽然情况严峻,但聪明勇敢的海娃还是躲过了敌人的搜查,成功地完成了这一任务。
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触,就是海娃的机智勇敢,面对敌人毫不屈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抗日小英雄。看过这部电影,我想:都知道向海娃学习,可我们如何学习?他可是一个只有14岁的少年,而且还没有多少文化知识。是什么,让他独自一人冒着生命危险,勇闯敌人的封锁线,冲破了层层困难,将情报成功地送出?
难道,这不是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精神,在他身上的体现吗?
一个只比我们大不了几岁的孩子,都能做到这样,反观我自己,在英雄面前难道不惭愧吗?我反思着自己:遇事不果断,先想到的就是退缩,作业不认真,做事马虎……
《鸡毛信》观后感 一
这是一个描写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它发生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在那时候有成千上万个这样的英雄故事,这只是描写其中的一个。
故事发生在充满了硝烟的战场,中华大地迎来了巨大的浩劫。在后山沟里有一个名叫龙门村的村庄,村里有一个叫海娃的小男孩,他是龙门村民兵中队长老赵的儿子,他和他爸爸一样也领导着一个团队——龙门村抗日儿童团。
海娃每天都带头放哨、站岗。一有“鬼子”出现,海娃就把身后的“消息树”拉倒,再通过其他儿童团的队员拉倒稻草人来通知村民躲藏起来。
有一次,赵队长让海娃送一封非常重要的鸡毛信给八路军的张连长。在送信途中海娃两次被“日本鬼子”抓住,连海娃最喜爱的小黑羊也被“鬼子”吃了。但是海娃没有因害怕而退缩。海娃用自己的勇敢和智慧,冒着生命危险,突破了重重阻碍终于把信送到了张连长手中!
《鸡毛信》观后感 二
今天,我看了一部爱国主义影片《鸡毛信》。片中的海娃不怕危险,机智勇敢的突破程程困难,终于把鸡毛信交给了八路军的张连长。
影片中儿童团长海娃,他一边放羊,一边放哨。有一天海娃的爸爸给海娃一封插有鸡毛的信,让他赶快送给八路军张连长。这时日本鬼子进山了,小路不能走了,海娃只好走大路。就在这时大路上来了一批抢粮的鬼子,海娃想了个办法,他把信插在了老绵羊的尾巴下,终于躲过了鬼子的搜查。经过种种困难,海娃安全地把鸡毛信送到了张连长的手中。
我要向海娃学习,遇到困难要不害怕,要冷静,勇敢的想办法克服。
鸡毛信观后感三
他的英勇事迹使我深受感动。抗日战争时期,小交通员海娃利用放羊作掩护与日本鬼子斗智斗勇,终于完成了送信任务。送信期间,海娃在途中遇见鬼子,并与鬼子机智斗争,最后诱敌负伤、完成任务。看完了这部影片,我们应该向海娃学习,回顾以前革命先烈的事迹,领会他们的精神,在未来的学习中,学习海娃的精神来激励自己,争做时代的好少年,未来的小主人。影片给我了很大的启发:在危险的情况下,要冷静,不要冲动,不能逃跑,要随机应变。我要学习海娃,热爱祖国,热爱党。好好学习,长大了为人民服务。
欣赏着海娃的聪明机智,我不禁联想我们自己。算起来,我们和海娃是同龄人。我们不愁吃来不愁穿,都是家里的小王子,小公主,还会时不时在父母怀里撒娇。而小海娃呢,不论严寒酷暑,不论刮风下雨,每天都要在那高高的山岗上站岗,保家卫国。所以,海娃的所作所为,无疑是我们心中的小英雄,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东营市河口区河口街道四扣小学 作者:丁伟真 指导教师:孙庆国
在庆祝抗日战争七十周年之际,我们学校组织了观看抗日爱国主义影片活动。在这次观影活动中我对《鸡毛信》这部电影印象最深。
《鸡毛信》这部电影的主角是海娃,海娃是一个放羊娃,每天都站在山顶上放哨。一天,海娃的爸爸叫海娃去送一封很重要的信——鸡毛信(信封上粘了一根鸡毛,代表是一封很重要很重要的信),爸爸还叮嘱他:“海娃,你一定要保管好啊,一定要亲自把信送到张连长手里,知道没?”海娃胸有成竹地说:“爸爸,您就放心吧!”于是,海娃就出发了,刚走没多远,不料,对面的消息树倒了。海娃心想:不好,鬼子进山了。海娃猛地想起鸡毛信,他一会儿把鸡毛信放在裤袋里,一会儿把鸡毛信放在石缝里,可怎么也不放心。眼看鬼子就要走近了,他灵机一动,把鸡毛信绑在了一只老绵羊的大尾巴下,鸡毛信被大尾巴严严实实地盖住了,他这才松了一口气。几个鬼子要抢羊吃,一个鬼子把带有鸡毛信的羊抓了起来。海娃不紧不慢地说:“老羊有什么好吃的,小羊的肉才嫩,吃起来才香呢。”于是那个鬼子就放过了老羊,去抓了些小羊吃。
我看完《鸡毛信》这部电影后,被主人公海娃遇到困难不害怕,勇敢想办法解决的精神深深感动了。
一天早上,海娃看见鬼子来了,他把“消息树”急忙推到了。海娃的父亲把封插着三根鸡毛的信交给海娃,这是一封十分重要的情报,父亲对他再三叮嘱一定要把信亲自交给八路军的张连长。 海娃以放羊为掩护,带着鸡毛信上路。不料途中遭遇敌人,他急中生智,快速地将鸡毛信藏在第一头羊的尾巴下面,瞒过敌人。敌人逼迫海娃带路。晚上,鬼子们又冷又饿,便把海娃的羊杀了吃。幸好第一头羊没被抢走,要不鸡毛信就完蛋了……海娃趁敌人熟睡时,取信逃跑了。中途他发现鸡毛信不见了,于是海娃原路返回去寻找,信找到了,但他再次被敌人抓住带路。海娃骗鬼子说他知道一条近道,便带领鬼子进了狭窄的山路,机智勇敢的海娃把敌人引进八路军的埋伏圈,敌人这才知道中了计,开枪把海娃的手打伤了,在这危急时刻,八路军战士将他救了回来。最后,信安全的送到了张连长手里,八路军根据鸡毛信里提供的情报,成功地炸毁了敌人的炮楼,并活捉了敌军司令。
海娃那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像海娃这样无数的英雄用智慧与生命换来的,我们要向海娃学习,热爱祖国,热爱家乡,长大了为人民服务。
抗日战争时期,小交通员海娃,利用放羊作掩护与日本鬼子斗智斗勇,终于完成了送鸡毛信。 儿童团团长海娃在给张连长送鸡毛信的途中遇见鬼子,并与鬼子机智斗争,最后诱敌负伤、完成任务。
影片结束了,我的心中却是感慨万分,久久不能平静,想着如果没有这些革命者的牺牲,哪里会有我们今天美丽的祖国;想着如果没有这些爱国者的付出,哪里会有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所以我们应当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时光,做一个值得祖国骄傲的好少年!平时我是个胆小的小女孩,现在我要彻底改变自己,做一个勇敢、沉着、机智、敢于的小女孩。领会他们的精神,在未来的学习中,学习海娃的精神来激励自己,争做时代的好少年,未来的小主人。
欣 赏 着海 娃的 聪 明 机 智 ,我 不 禁 联 想 到 现 实生活中的我们。算 起 来,我们 和 海娃是同龄人。我们现在呢,不愁吃来不愁穿,只要一门心思读书,还整天 嫌苦 嫌累的。或许还有人会时不时在父母怀里 撒 娇呢 !而小海 娃 呢,不论严 寒 酷 暑,不论刮风下雨,每天都要在那高高的山岗上站岗被鬼子抓到,宁死不说出八路下落,还巧妙地把敌人引入了伏击圈。试想以现在的我们处于那个时代,别说与鬼子周旋,就算走两三里山路,说 不 定也 会 退 缩 呢 !所以,海娃的所 作 所为,才是我 心 中真 的小英雄,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今天,我读了海娃的故事,故事讲了海娃不顾生命危险,用自己的智慧化险为夷,将一封鸡毛信送到张连长手中。在读到“日本鬼子越来越近了,海娃也越来越着急。”我的心也跟着海娃一起提到了嗓子眼,真替海娃担心。可又往下读“海娃跑到羊群里,把那只头羊――那只领头的绵羊――抓住,掀开它的大尾巴,将尾巴根那长长的绒毛搓了两根细长的毛绳,把鸡毛信绑在了羊尾巴下面。”啊!海娃真是聪明机智,换作了我,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勇气呢?
想想,如果没有这么多英雄的贡献,会有我们这么幸福的生活吗?不会。想想,如果鸡毛信轮到我们来送,会有海娃那么从容吗?不会。再想想,如果换成我们来干海娃干的事情,我们会有海娃那么机敏、有革命精神吗?不会。唉,对比一下,海娃那么具有爱国精神,那么有胆识,我们却都没有。
记得有一次,我在放学路上看到了一个“大块头“正在欺负一个低年级的小同学,我因为怕之后大块头报复,便匆匆向前走去,没有理会。直到现在,那个小同学脸上的神情还使我后悔不已。
电影之类的系统可以像书使我们回首过去,展望未来。了解国事,掌控知识,很多人通过一部好电影而使自己暗淡无光的生活翻开了新的一页。曾经看过一部优秀的电影,名是《鸡毛信》。
《鸡毛信》的主人公叫海娃。抗日战争时期,龙门村有姓赵父子两人,父亲是民兵中队长,儿子海娃则是儿童团团长。有一天赵父让海娃为八路军送一封鸡毛信。海娃办成牧羊娃放羊携信上路,不料路途遇到敌人。海娃依靠自己的机智,最终将信送到。这是一部很有趣的抗日电影,影片中穿插了很多精彩情节和电影技巧。比如“鬼子捉羊”、“鬼子抢烟”,都充分体现出敌人不团结的丑态。而令我感受最深的莫过于海娃与胖军官谈话的那一段。胖军官问他是不是小八路时,海娃装出很天真、无辜的表情看着他,使敌人逐渐放松了警惕。可以看出海娃身经百战和抗战的残酷。当胖军官用糖果诱惑他说出真实身份时,海娃依旧坚定的说:“我只是一个放羊娃!”看到这,我想每个人的心都会悬起来,胖军官很生气的把海娃推到,但海娃仍是说:“我只是一个放羊娃!”我被他所具有的勇气感动,更令我感受深的,是他那颗炽热的爱国心。从那一刻起,我就对海娃这个人物心生敬意,喜欢上了这部电影。
海娃能巧送鸡毛信,敢于与敌人周旋,遇到任何困难都不屈服。我们呢?虽然我们和他年龄相仿,拥有和他一样聪明的头脑,比他又更好的生活条件。但我们之间仍然存在着天壤之别。我不爱唱国歌,海娃却把祖国的安危放在第一位,不管敌人怎样威逼利诱,也毫不屈服。遇到困难,海娃机智与敌人周旋,克服困难,我却立刻想要求父母。海娃的这种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从海娃身上我还得出一个道理:遇到困难我们不要低头,不要求人,而应该机智勇敢的面对,并联想到别人的利益,这样就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这个小英雄就是电影《鸡毛信》中的主人公。这部电影十分好看,这个故事非常感人。看完影片,我牢牢地记住海娃送信时发生的一切:那天,海娃的爸爸让他把一封鸡毛信送到三王村指挥部,亲手交给张连长。海娃毫不犹豫地接过鸡毛信,赶着羊去送信了。不巧的是,迎面碰到了日本鬼子,海娃凭借自己的沉着、机智和勇敢,骗过了敌人,最后终于把这封鸡毛信送到了张连长的手中,使八路军成功地端掉了敌人的碉堡,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海娃就这样完成了一个艰巨而又神圣的使命,他功不可没。
观看着电影,很多情节牵动了我的心弦。当海娃与鬼子斗智斗勇的时候,我纵身跳起,连连点赞;当海娃在鬼子的魔爪下逃跑时,我为他紧紧地捏了一大把汗,担心他被敌人看出破绽而对他下毒手;当海娃发现鸡毛信不见了,回头去寻找的时候,我真想把他拉回来,劝他赶快逃命吧;当海娃把鸡毛信交到张连长手中时,我为他悬在心头的那块大石头总算落了地,我不禁为他翘起大拇指……
看完电影,海娃的形象清晰地定格在我的脑海中,他的每一个眼神,他的每一个动作,还有他的每一句话都深深地刻在我的心头,让我不由地佩服他的冷静,他面对敌人的狡猾、阴险与恶毒毫不慌张,始终沉着地应对鬼子一次又一次的盘问。如果是我的话,我早就吓得魂飞魄散,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我也欣赏他的聪明,他逃跑后被鬼子在山脚下发现了,他故意在鬼子面前哭丧着脸,告诉鬼子自己看见羊跑了,才出来追羊。他真像一个演技高超的演员,演得这么逼真,竟然让鬼子信以为真,让自己化险为夷;我更喜欢他的勇敢,他为了去送鸡毛信,从一个个熟睡的鬼子身上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跨过去,最终成功地逃了出去。换成我,我一定不会有这样的勇气,我肯定会缩在墙角不敢动弹一下……当海娃的形象越来越高大,越来越丰满的时候,我不禁问自己:是什么给了他机智和勇敢?沉思片刻,我明白了,那一定是因为海娃的心中有两团熊熊燃烧的火焰,一团是对乡亲、对祖国深切的爱;另一团是对日本鬼子咬牙切齿的恨。爱和恨交织在一起,才使得小海娃无所畏惧,充满了战胜一切的力量。
【鸡毛信观后感中学生】推荐阅读:
观看《鸡毛信》后感03-24
电影鸡毛信观后感01-13
鸡毛信观后感600字03-17
鸡毛信的读后感07-05
《鸡毛信》电影观后感精选300字10-13
鸡毛信读后感250字范文06-22
《鸡毛信》读后感心得体会04-18
抗日英雄小故事:鸡毛信03-27
吹鸡毛比赛09-08
吹鸡毛的游戏作文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