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师核心素养培训总结

2024-12-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英语教师核心素养培训总结(共14篇)

小学英语教师核心素养培训总结 篇1

社会的发展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传统的教学目的外,英语教学应尽可能满足社会需求。因此,英语教学中推进以核心素养为中心的素质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弘扬民族文化的必然要求。英语教学中进行多元目标、多元智能、多层思维”创新教育是一种新颖有效的教育,教师是学生最直观的榜样,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者。因此英语教师必须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亲其师,信其道”。本人从以下观点进行论述内容:

一、多元目标、多元智能、多层思维”创新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英语课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首先要承担“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的任务。新课标大纲前言就指出,“外国语教学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有助于学生发展智力、开阔视野和提高文化素养,有助于学生发展个性和特长。”

二、多元目标、多元智能、多层思维”创新教育推行的必要必要性

1.英语作为交流工具,既要吸收外部信息,也有义务向外传播中华文明。作为文化沟通交流的桥梁的英语教学必须注重道德渗透功能,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更好地向世界传播、弘扬民族文化。没有本民族文化价值取向的人,是价值取向上的外族人。

2.教师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应考能力,能够考出好成绩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轻德育渗透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也忽视了英语课堂的德育功能。

3.学校是青少年教育的主课堂.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多元目标、多元智能、多层思维”创新教育具体对策

1.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传播民族文化。目前英语教材中专门介绍中国文化内容含量较少,没有足够的接触。因此我们可以利用一些同样的话题,比如授课教师在介绍国外传统节日时,传授了一些我们本民族相同话题的词汇并在教学过程中可进行中西文化的对比。有条件还可安排一些中国古典诗词英译版赏析。总之教师要以高度的责任感来激发了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2.推动英语的素质教育。改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塑造完美人格。在英语教育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中加入德育指标,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3.提高英语教师的德育素质。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教学中除了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外,利用教学来实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发现问题实时给予正确引导,从而加强学生对道德品质的理性认识,提高道德意识。

小学英语教师核心素养培训总结 篇2

一、中小学外语教师核心专业素养的缺失

课程改革以来,虽然中小学外语课堂教学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然而当前课堂教学凸显的一些问题还应引起关注。下面的几则课堂案例或许可以说明一些问题。

案例1:

(片段描述)在一节关于动物话题的课上,教师请学生观看《动物世界》的视频之后请学生复述在短片中所看到的动物。

S1:I can see a leopard.

T:What?A lemon?Lemon is a kind of fruit.Sorry,sit down,please.

(片段分析)由于教师未能听清学生的回答,对自认为错误的答案没有进一步追问,导致一个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小学生能够说出leopard的人数不多)被误解。教师缺乏对话与倾听的意识,说到底是教师的学科教学素养缺失。

案例2:

(片段描述)在一节描述人物外貌特征的课上,教师在请学生画自画像之前率先进行示范。

T:Look,I am a drawer.I can draw a picture of my⁃self.

(片段分析)此情此景估计教师是想表述I am an artist.“draw”一词虽然表示“画画”,但drawer完全跟画画没关,其真正的汉语应译为“抽屉;开票人,出票人;起草者;酒馆侍者”。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师学科素养中语言知识的欠缺。其实,这样的情况在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绝不是个案。

案例3:

在一节以主语为第三人称单数的一般现在时谈论职业的课上,教师忽略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What’s your mother’s job?She is a...”而是把整堂课定位在学生对自己未来职业的规划上,基于这样的教学任务,学生们产出的语言全部为“I want to be...”,尽管课堂上教师采取的方式新颖有趣,但是根本没有完成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这样的情况在五年以下教龄的教师的课堂上比较普遍。教师缺乏对文本的正确解读,因此也就谈不上课堂教学的内涵。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的匮乏使得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受到质疑。

案例4:

(片段描述)在一次主题为“同案异教”的教研活动中,两位任教年限不同的教师按照学科组共同备好的一课书的教案上课,教学效果反差很大。

教师A(4年教龄):

T: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weekend?

S1:I am going to the cinema.

T:Good.What about you?

S2:I am going to the park.

教师B(17年教龄):

T: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weekend?

S1:I am going to the cinema.

T:Everybody,What is he going to do?He’s going to the______.You,please.

S2:Cinema.

T:Maybe he likes seeing Gongfu Panda.What about you?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weekend?

S2:I am going to the zoo.

(片段分析)分析两位教师的话论,不难发现,对比教师A,教师B在与学生个体交流的同时,还能够关注全班同学,反映了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的差异,说到底,是教师的教学素养存在差异。

上述四个课堂案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不少英语教师极力追求教学形式上的花样翻新,但个人的学科专业素养成了课堂教学优质有效的短板和软肋。

二、中小学英语教师核心专业素养的界定

国内学者早就对英语教师的素养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形成了不同的理解与界定方式。陈冠英(2000)教授认为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应当包括四个方面:(1)较为系统的现代语言学理论以及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2)懂得相当的外语学习理论;(3)较为扎实的专业技能;(4)现代教学的意识和教学中运用现代技术的能力。束定芳、庄智象(1996)认为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应当包括六个方面:(1)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2)教学组织能力和教育实施能力;(3)较高的人品修养和令人愉快的个人性格;(4)较为系统的现代语言学知识;(5)相当的外语习得理论;(6)一定的外语教学法知识。朱浦(2008)老师则从英语教师的能力结构的角度阐述了英语教师的核心专业素养,即学科基础能力、英语语言能力、英语教学能力、专业发展能力。将上述专业素养对应素质冰山模型再次聚焦,不难发现英语教师所独有的核心专业素养说到底就是指显性的英语学科素养和隐性的英语教学素养。

(一)英语学科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素养是由什么构成的呢?这首先是指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要有深刻的知识。”就英语学科的教师而言,他们应当对包含语音学、形态学、词的分类等在内的语言学知识与包括二语习得理论在内的外语学习理论有最为基础的了解。以词汇为例,如知道词汇和语音、语法、语义、语用等一样,是语言结构系统的要素之一,而且是各要素中最易变和最活跃的部分;其二是指英语教师的语音、词汇、语法等在内的专业知识与听、说、读、写、译等专业技能;其三是指包含语用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内的英语教师的语言意识。虽然语用意识较为抽象,但对言语交际实践有着能动作用。语用意识强的教师在课堂上能够灵活、机动地用英语组织课堂,从而间接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如果说语用意识强调语言使用的主动性与得体性,跨文化交际能力则主要体现的是语言使用的有效性;其四是指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与创意性思维等在内的英语思维能力。表现为英语教师一方面遵循语言的规律进行课堂教学,另一方面课堂教学中又不循规蹈矩、墨守成规,教学充满创造与挑战。

此外,英语教师不仅仅要具有扎实的语言知识,同时也应具有所教语言所承载的百科知识。英语教学绝不单指词法、句法的教学。语言作为媒介其真正的目的在于传达百科知识的信息和情感交流。这正是语言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体现。

(二)英语教学素养

每一位英语教师在经历教学的经年沉淀后,课堂教学逐步从入格、定格走向风格。无论哪个阶段的教师都需要了解并掌握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科知识,以及符合学科知识体系的教学知识。对于那些缺乏教学实践经验的新教师来说,他们可能更需要了解那些关于教与学的概念在特定课堂教学环境中的实际含义,以及自己掌握的学科知识和教学理论知识如何才能适应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而那些有经验的教师可能更需要了解自己每天所选择的或创造的课堂教学形式是否符合学科知识系统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以及怎样从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与原则出发来分析、反思、归纳、解释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韩刚,2012)。

英语教学素养往简单里说就是关于文本解读的知识和教学的策略知识在内的学科教学知识以及基于文本解读的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能力的学科教学能力。对英语学科而言,文本解读需要教师拥有四个意识:(1)资源意识,即善于整合多版本的教材和相关教学资源,改变原先只关注一本教材的状况;(2)体裁意识,即做好课型定位,刚入职的青年教师可以参考已有的课型模式进行课堂教学,熟手型教师可以基于现有的课型模式进行课堂创新,寻求新的变式;(3)课程意识,即教师要做好教材知识内容的梳理,明确教材之间的前后内容的关系,做好单元统领下的内容整合;(4)目标意识,即对照布鲁姆教育认知目标分类,基于国家《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做好从学段、学期、话题单元到具体课时四个层级的目标分解与细化。从某种程度上讲,文本解读的深度决定着课堂教学的高度,基于文本解读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实施才会有可以信赖的依靠。

此外,英语教师基于文本解读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教学实施能力更是体现教师教学素养的关键。课堂教学并不仅仅是知识传授的简单过程,也不仅仅是教师根据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策划和实施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教师在瞬息万变的课堂环境中与复杂的课堂环境因素进行互动性协商和决策的过程。执教年限的不同往往决定了教师在课堂管理、课堂话语等方面策略选择的不同。

三、中小学英语教师培养的问题与对策

在师范院校学习四年的新教师多数会遭遇一种尴尬:纵使拥有一系列的英语学科教学知识却发现根本驾驭不了课堂;入职没几年的小老师又会自满于自己的教学现状,少了对照先前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的教学反思。由此看来,英语教师的培养无论是职前还是职后都势必要经历学习—实践—反思—再学习—再实践这五个阶段。

职前教育接地气

所谓职前教育接地气是指两个方面:其一,课程设置要着眼于新教师在入职后遇到的困难与挑战。大学第四年可以专门请一线中小学骨干教师为学生开设中小学英语课程与教材教法这门课程,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和基于课例的教法指导,师范生能够在登上三尺讲台时多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其二,师范院校可以充分利用优秀毕业生这一资源,这些毕业生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课堂教学的锻炼多数都成了一线教学骨干,聘请他们为在校大学生的影子教师,每学期要求师范生跟随影子教师见习不得少于一周,四年下来,对于这些学生而言也可以积累不少实践经验。

职后培训重反思

职后培训重反思是针对当前一线教师疲于教课,缺乏对已有的实践经验反思、归纳与提炼的现象提出的。教师缺乏对自己的课堂教学的深刻认识,无法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他们只顾埋头工作,受应试观念与教法束缚较多,不注意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在倡导教育信息化的今天,这部分教师往往教育技术落后,教育思想陈旧,教育观念闭塞。长此以往,这些教师只会成为缺乏教育情怀、没有职业理想、专业理论知识匮乏的平庸的教书匠。职后研训有必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平台,组织和开展多种基于课例的反思、评析与研讨的培训活动助推教师的专业发展。

夫为大雅,卓尔不群。归根结底,我们所要培养的英语教师一定是那些具有教育情怀、职业追求、仁爱之心的,同时又学识渊博、专业过硬、能够驾驭课堂、勇于创新探索与实践的有人格魅力的教师。

参考文献

[1]韩刚.英语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建构[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

[2]朱浦.教学问题思考[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小学英语教师核心素养培训总结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理念

在学校的核心教学理念中,注重“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通过全面发展素质教学,培养出一批批性格积极向上、具有一定自主学习意识的学生,才能更加适应快速发展的时代需求。而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贯彻的是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素养培养主要是指提高一个人的素质修养,包括思想道德品质、个人的言行举止以及知识水平能力等方面。教师将核心素养教学运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吸收知识的能力。素养教学的范围不仅局限在传统的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上,还是一种扩大的目标教学,通过一些优秀的文化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修养。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实践性互动活动较多,容易提高学生的投入程度和知识吸收能力,所以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理念具有一定的高效性和可实践性。

二、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实践方案

1.发散性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教学在不同的时段有着不同的教育模式,在现代的小学教学中,教师会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开展生态化的教学课堂,就能有效提高教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从学生年龄特殊性进行分析,语文学习的过程较为枯燥,所以,教师在关注学生的现时学习情况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培养,激发他们学习小学语文的动力和热情。例如,在设计《乌鸦喝水》的教学方案时,教师要从语文知识的角度锻炼学生的感悟能力。教师可以列举出具有相近形状的字组,如“鸟”和“乌”这两个字,引导学生对字形的认知能力,可以进行相关联想解释,“乌”的意思是黑色,而乌鸦是一种黑色的小鸟,诸如这种解释,并利用相关的图片进行解析,就能够加深学生对字形和意思的印象。随后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主在课文中找寻相近字形,并且引导他们进行独立思考,更加深入锻炼思维能力。

2.多媒体应用教学课堂

对于如何建立小学语文“以生为本”的课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力,应用多媒体的教学模式起着关键的作用。基于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下,对小学语文课堂引入多媒体进行教学,能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自身能力。

根据目前的研究,发现人类对图形信息的吸收能力远高于对文字信息的理解能力,小学生也是如此。开展动态化的多媒体应用教学模式,就可以将一些语文知识融合到图片资料或者视频资料之中,用较为直观的模式展现在学生眼前。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吸收能力的提高和印象的加深,在加深理解后,学生还可以有效地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之中。

例如,在教《李时珍》这篇课文的时候,小学课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对该人物形象无法有个良好的认知,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动画小视频,或者课文中涉及的草药相关图片资料,作为辅助资料,在课堂上进行扩展性的知识讲解,从而提高学生对人物形象以及课文内容的理解,在不断扩展课外知识的同时,学

生也会提高相应的自主学习能力,会更加渴望了解到其他领域的知识。

3.协作式教学模式

在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的要求下,小学语文课堂上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和协作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也有很大的帮助。

在设置具体的任务时,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设置语文学习相关的任务,让小组成员一起完成小组任务,比如通过课文话题探讨,不断地在思考中提升感知能力和情感素养的培养,又或者通过小文章撰写、实物制作等形式,促进学生对语文课文内容的应用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逐渐提升对小学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致。教师在课堂结束后,将小组合作完成的作品进行阶段性的实物展示,这既是一种教学成果的检验,通过成果展示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单纯的理论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实人才培养的需求了,教师要实践核心素养教学理念,有着许多不同的途径,但不管是什么方式,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的时候,都要充分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进行高效的小学语文教学。明确简洁的教学理念,遵循学生的思维模式,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多角度地进行教学分析,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

率,确保学生能够多思维化地进行知识吸收,实现素质培养需求。

参考文献:

教师核心素养培训心得体会 篇4

上午张建涛老师的讲座像一首清新隽永的诗,下午张胜利老师的讲座则像一团充满热情的火。整个下午,都被张胜利老师的激情带动着,点燃着,试想: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怎会没有热情?

应该是在20xx年时,在郑州的一次班主任培训会上,张老师上了一节班会课,评选班级之星。回去后我比葫芦画瓢,在自己班级也上了一节,当时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我班的一个智力有缺陷的小女孩也当选了,这说是在意料之外,但其实也在意料之中。因为小女孩自身及家庭原因,我不能在学习上对她做过多要求,通过努力也无法突破。但在其他方面完全是平等对待,甚至是特殊优待。她在街上有礼貌地向老师问好被我表扬,她被安排每天清洁讲桌,对班级也有贡献。班级活动自带零食她父母及自己从不知道,我会把同学分享给我的再分享给她……所以,那也是一次成功的活动,所以,对张胜利老师的名字记忆深刻。

今天下午的讲座,张老师讲的主题是《师德师风,铸就师魂》。先用很多真实违反师德师风的案例,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这些问题不仅仅是师德问题,还触犯了法律。所以,每个教师都要提高认识,遵守师德要求。

如何做到锤炼师魂呢?张老师深情讲述自己与“致远班”的`故事,每一次活动都那么用心,主题班会,书信文化……每一次送诗都富含深意,高考前一个月,高考前两周,高考前一周,高考前一天,给学生带来无限的动力……高考后公园内的活动,夜已深,为了让学生早点回家,自己藏进小树林内独自落泪,让我们也不禁红了眼圈……

小学英语教师核心素养培训总结 篇5

我很高兴自己成为了在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进行的土默特左旗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的一员。那么下面我先简单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总结一下自己所学到的东西,再说一下自己简单的跟进设想。

理论方面:通过杨志成老师的指导教学我所知的就是要把体育素养与孩子的爱好联合起来,使用1+x的教学理念——足球可以带动校园体育,也能达到全面健身效果。体育课当中的核心目标要清澈,体育课以游戏为基础。通过陈雁飞教师的指导,初步明白了体育教学舞步与教学微创新。我会在以后的教学生活中进一步研究并开发自己的微创新课程。通过潘建芬老师的教学了解了田径教学要讲解与示范相结合、完整法与分解法相结合、两人同伴合作联系、讨论、评价。与他人竞争和达成新的记录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跑、跳、投是不需要深教的但需要常练,更需要变换形式和要素来进行练习的项目。不同年级要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通过情景教学、游戏比赛与趣味性循环练习等各种方式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通过韩金明老师的教学深刻了解了武术教学的指导思想——精简动作,体现功用;突出动力,丰富手段;激发想象,培养精神。以及如何有效传授武术技能、如何激发学生习武兴趣、如何渗透武德精神等有了充分了解。通过李健丰富活跃的体操教学,明白了在体操教学中要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小学体操要从基础动作开始循序渐进。比如:连续跳(体操特点)节奏感能得到提高。动作要规范、系统性、动作的路线、协调性、吃透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兴趣、游戏要与技术动作相关、科学设计课堂。通过盖清华老师的教学,学会了足球教学可以以比赛学习技术动作、游戏的方式提高兴趣、游戏与课堂内容相结合。足球教学中要主题明确、精讲多练、强度适中、保证触球次数、联系方法简单高效。通过胡峰光老师的如何提高枯燥体育教材的趣味性、韩金妍老师的阳光体育教师培育阳光学生、姜宇航老师的切实推进真正普及校园足球、韩兵老师的促进学生体能发展的有效体育教学、周志勇老师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分析与反思等各种理论课堂真是全面提高了我个人的体育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

实践方面:通过到北大附小、清华附小、北京育才学校进行观摩与研讨了解了北京名校注重体育的程度、重视孩子身心健康的程度与各种创新型的教学方法。通过外籍教练的亲身指导与教学对足球重点技术学练与教法——熟悉球性及意识培养;比赛组织及体能学练有了新的认识跟提高。

总之,通过此次培训本人收获众多,三言两语无法表达我内心那么多的收获。我要在以后的体育教学当中充分利用自己所学到的各种知识,给学生一个欢快的课堂、充满收获的课堂、一个健康的身体。并且通过不断实践与提高创建属于自己的创新课堂,给学校带来更好的体育气氛。我的总结到此结束,希望以后咱们能有更多的机会去学习提高。

数学教师学科素养培训总结 篇6

阳逻二小 程红飞

为期四天的培训,让我认识到要对自己的心态作一个调适,不应该再浮躁了,要静下心来潜心研究了,重新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并能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新《课标》教材的实施,特别是有效教学的不断尝试和实践,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教师的专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有效教学的质量。因此,努力提升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迫在眉睫。现针对本期培训做如下总结:

1、要清晰了解数学教材呈现的知识结构。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至少要对小学六年所有的数学知识以及每一年级学生要达到怎样的水平有清晰的了解。(如果能够了解初中和高中的数学知识,当然更好)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不仅仅局限在自己经常任教的那一个或几个年级,而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教学,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而且,只有对所教的学科知识体系有了深入的了解,才能设身处地地用学生的眼光看待教材,使自己的教学真正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

2、要广泛地阅读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书刊。读书是提高人素养的一个重要方法,作为一名新形势下的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多搜集和阅读有关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方面的书刊。如“课程论”、“小学数学教学论”、“小学教育论”、“小学数学教育”、“小学数学教师”等广大教师会有很大帮助的。也许我们会觉得有的专业知识离我们太远,看不懂或听不懂。其实,看得多了自然也就理解了。所以,教师也应该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未知的知识。

3、要研究一些“教学案例”。案例是一种理论与实践,培养研究者反思案例是和团队合作能力的研究方法,普通性重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的。案例具有典型性和具体意义。通过对一些案例的分析,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这方面,对年青教师的帮助尤其有效。所以请教师们要留意教学案例,研究教学案例。

4、要积极参加各科培训活动。职前教育给我们教育教学的重要基础,但我们要不断的学习,特别是参加培养学习。对于培训机构或者是学科开展的一些培训活动。如新课程培训、校本研究培训、网络研究培训、教材培训等,我们广大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参与。以提升我们的专业素养。

5、“顺畅”课不一定是好课,要上出有“风浪”的课。培训使我明白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通过质疑、讨论、合作,使师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得到了新的发展,实现了教学相长。在这样的环境里,实现了师生、生生知识的互补,学困生得到了帮助,学优生得到了拓展。学生迫切地想与大家交流自己的学习体验,课堂成了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遨游其间,乐而忘返。

6、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四天的培训,我听了老师的课,课堂上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浅出、语言风趣优美,给我带来了震撼和思考。“怎样读懂学生”、“怎样读懂教材”。我深深体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一点已不容置疑。既然是主体,学生在学习中就应该真正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只有有了学习的主动权,才能更好的发挥主体作用,改变那种消极的、被动的学习状态和方式,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索,新的课程标准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已成为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他们都创设学生熟悉的活动情景,充分调动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尊重每一个学生,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组织问题,解决问题,让每个学生体现到创新学习的成功喜悦。

谈谈教师的核心素养 篇7

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必然要求教师具备教育的核心素养。那教师的核心素养是什么呢?这个问题, 我们所有教师都绕不开, 必须面对, 必须回答。

我认为教师的核心素养是指教师的教育情怀和教育能力。

什么是教育情怀?往大一点说是爱的情怀, 所谓“爱满天下”,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往具体一点说是爱恋的情怀, 我不说痴迷的情怀, 因为痴迷的人毕竟太少了。除了爱恋, 还有执着的情怀。执着, 就是认定一个目标, 锲而不舍, 不达目的, 誓不罢休。当代名家、名师, 他们哪一位没有这样的情怀?陶行知说:“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斯霞老师说:“我为自己一辈子是小学教师而自豪。”李吉林老师说:“我是长大了的儿童。”

什么是教育能力?可以分成几个方面:

第一为文化底蕴, 或学科底蕴, 通俗地说就是你做教师的功底。语文教师的功底是什么?我认为核心功底是解读文本的能力。“千重要, 万重要, 读懂文本最重要;这个法, 那个法, 不掌握文本就没有法。”这是真理, 就这么简单!

那么怎么提高自己的底蕴, 夯实自己的功底呢?我看唯有读书这是一条正道, 除此没有他途。我建议青年教师多读一些文学名著, 多读一些优秀刊物, 揣摸别人是如何欣赏解读优秀文本的。教学文本读到什么程度就算过关了呢?杨九俊先生说:“要把文本玩得通透。”所谓“通透”就是要通达透彻, 如数家珍, 如从己出, 仿佛就像自己家的宝贝, 仿佛文本就是从自己的心中流淌出来一般。

第二为教学艺术。有了文化底蕴、扎实功底是否就能成为好教师呢?不一定。不是所有作家都能成为好老师, 不是所有文艺评论家都能成为好老师。为什么?因为他们不一定懂教学的艺术。教学的艺术是什么?我用四个字概括, 就是“循循善诱”。“诱”, 教导, 引导, 劝导也。“善诱”, 是善于教导、引导, 善于启发、点拨, 善于指点迷津, 让人豁达开朗。这“善诱”当中大有文章可以做了。

善于倾听, 是善诱之前提。你能听出学生的发言中, 哪儿是正确的, 哪儿是错误的, 哪儿是似是而非的, 哪儿是答非所问的。

善于捕捉, 是善诱之关键。善于捕捉学生发言中闪光的金子, 并把它放大光芒, 照亮课堂。善于捕捉学生发言中的问题, 并把它置于放大镜下, 看到问题的成因, 让全体学生引以为鉴, 这是为师者的本领。

善于点拨, 是善诱之核心。善诱者能四两拨千斤, 善诱者能借力来打力, 善诱者能让学生柳暗花明, 善诱者能让学生拨云见日, 善诱者能让学生如沐春风, 如饮甘霖, 享受思想启蒙的大餐。

除了“善诱”外, 还要“循循善诱”呢。“循循”就是有顺序, 有次序, 有步骤, 有规律的样子。这里的顺序就是学生认知的规律, 儿童心理的规律, 学科建构的规律。如果背离了规律, 就背离了“循循善诱”, 就不是真正的教育艺术。

小学英语教师核心素养培训总结 篇8

关键词:建构主义;核心素养;教师观;美术教学

我国教育系统一直在不停的改革和完善中,建构主义的理论打破了一贯传统教学的束缚,为我们探索新时代的教学提供了强大的理论依据。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美术课程教育的理念也得到了更新,知识结构变得更丰富,从建构主义学生观、知识观、教师观出发,不仅可以指导我们的教学改革,还可以帮助美术教师构建符合时代趋势的核心素养。

一、建构主义理论对于美术教学的影响

美术是十分重视实践性、技术性的学科。传统的美术课堂是以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教师示范进行绘画创作的单一模式。这种单一的模式限制了学生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仅仅侧重于对技法的学习,而不注重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忽略了美术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人文学科的性质,造成学生认为美术课就是临摹课的机械印象。

随着建构主义理论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接受,以及新课标的推广和新课改的实施,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质得到重视,美术课程在素质教育中扮演起重要角色。同时,美术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实践能力、个性发展等方面的优势得到凸显。

(一)改变了传统美术课堂模式

正如建构主义所认为的:学习是在社会文化参与的过程之下,通过借助一定的历史文化环境,来获得个体的学习发展的。所以在我们的新型课堂中十分种重视情境创设,教学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广泛的人文情境中认识美术和学习美术的一种双边互动式教学。在新型课堂中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设良好情境,统整各种影响学习的要素,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精神,最终使学生完成对知识的有效意义上的建构。同时,现在的美术课改变了以往讲授法、临摹法等单一的教学模式,民主教学、创造互动式教学、开放式教学得到重视与运用,教学模式灵活多样。

(二)教学媒介的转变——重视视觉素养的培养

当代社会是一个信息流无处不在的社会,我们的美术不再只存在于真实情景中,还广泛存在于虚拟情景中。现在的美术课堂,在地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采用多媒体教学,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快速、便捷地获得灵感、信息与素材。

同时,传媒与科技的进步发展,方便我们教学、生活的同时,也改变了我们的信息符号接受方式,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们进入了视觉艺术文化时代,无论从事什么行业,都需要视觉素养,视觉素养已成为全体国民的基本文化素养,对国民的视觉素养的培养,有着别的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与优势。

(三)美术教科书的改变

为了遵循学生心理发展和审美认知的特点,美术课本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1.版式新颖,图文并茂;2.编排方式灵活多样;3.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4.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这样编排的教科书,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导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美术教师的核心素养

(一)素养

什么是素养?素养概括说是指人的素质和修养,是个人的能力、才能和内涵。素养很难被准确定义和测定,但是它却很容易被感知。比如,你在路上看到一个陌生人随地扔垃圾,虽然你并不认识他,他也一句话都未说,但你会觉得很不舒服,你可能会因为这样的环境场景而判断你面前的那个人素养不高。

素养并不完全是先天的、不可变的。素养可以在个体先天基础上,通过后天的环境影响和教育培养得到改善与提高。人的素养,是离不开文化的,只在有好的文化氛围的影响下,才能滋养出好的素养。

(二)美术教师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美术教师教学综合能力的具体化。美术教师核心素养应当是基于美术学科的规律上,从人的全面发展角度出发,体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这一要求的基本素养和能力。美术教师核心素养的建立不仅能够帮助美术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还能够促进教师长久的自我发展与提升。教师的核心素养涉及教师的专业能力、道德素养和个体的发展与适应能力,是教师能够适应未来、社会、教学工作,实现自身发展的基本保障。

三、建构主义对美术教师核心素养的要求

素养是所有职业和专业的基础,今天的美术教师如果只注重传统美术知识和教学经验的“积累式发展”,就不可能承担起新课标和新时代赋予的使命。在建构主义的视野下,美术教师需要反思和探索,探索新时代对美术教师素养的要求。

(一)美术教师必须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建构主义教学的目的是培养个体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想要培养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建立创新的美术课堂,就需要我们教师先改变、更新自己的观念。美术教师要树立起新的教育理念,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成为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学生观、教育观、教师观、评价观;研究、探索和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改变传统以教师灌输、学生模仿为主的机械模式,做到真正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民主的教学,形成创造互动式、开放式的新型美术课堂。

(二)美术教师需要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

个体的核心素养只有在广泛的文化影响与熏陶下才能得到发展。正如建构主义所认为的:理解世界的过程常常是在社会文化互动中完成的。所以想要成为一名高素质的美术教师,就需要在汲取丰富的文化精华,这些文化不仅仅包括我们美术本学科的文化,还“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其他任何才能和习性的复合体”。(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界定的文化)

(三)美术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需求

以往,教师过于强调学科中心,总想学生也会像我们自己一样热衷于美术,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忽略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并不是所有学生都会对美术感兴趣,都以成为艺术家、画家为理想。特别是在幼儿美术教育这一块,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适当导入游戏法来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受到乐趣。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适当运用表扬性、激励性的语言,帮助学生攻克创作难点,树立信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进行学习。

学生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其已有的知识经验在知识的建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所以老师要了解学生的需求还指要清楚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正确了解学生现有知识经验,教学前分析好学情,对于美术课堂教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美术教师需要和学生一起学习、成长

建构主义的教学方式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对知识体系有通透的把握,还要具备理性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要有合理把握,这些都将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真实性和说服力。但这些能力不可能在刚进入教学岗位时就能够获得,它需要一名教师日积月累的知识与实践的积累,更需要美术教师意识到虽然自己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但在职业发展道路上,自己也是一名学习者,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和学生一起进步与成长。我们一般都讲如何在教学中落实建构主义的优良理论,但是在这个提倡终身学习的社会里,我们也要学会将这些优良的学习策略、理论反用在自己的身上,让自己的教学能力也能够得到发展和提升。

正如建构主义所认为的“知识是发展的”,现代教学媒介和教学手段的改变,也提醒着我们美术老师终生学习的重要性。美术教师除了需要拥有传统的视觉素养、艺术修养以外,还要与时俱进地具有媒体素养、计算机素养,能够带领学生使用现代化的学习资源和手段,去开展美术教学的自主、合作、研究学习。

(五)美术教师需要拥有整合的能力

建构主义重视在整合个体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来建构新的知识,所以教师需要整合所有的教学资源,优化课程安排。教学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如果把课程按泰勒的四要素划分成“学校教育的目的、选择教学经验、组织学习经验、教学评估”四个部分,美术教育者需要把这四个环节融会贯通,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学是一个多种复杂教学要素系统,这需要教师对系统中的各种要素进行编排和组合,让教学大系统的功能得到最优化的发展。

(六)美术教师需要研究创新并积极实践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会认为教师必须是知识渊博、才高八斗、学高为范的,但是在当今的教育中,一个学识广博的学者并不意味着就是一名好老师。在美术教学这一块,一个专业美院毕业的画家并不代表就适合中小学美术教学,成功的美术教师不是取决于高超的绘画技巧,而是取决于他的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学智慧,当今社会需要研究型的美术教师。

正如建构主义的观点如果不落实到实践,就会犯形式主义错误,美术教师的研究与创新也应当落实到实处,要能够灵活有效地运用自己的研究成果以及各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和策略。能够对当地未开发的文化领域进行开创和探索,将优秀的民间文化、地域文化,开发成具有个性和特色的校本课程、地方课程。

参考文献:

[1]毛新勇.情景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外国中小学教育,1998,(05).

[2]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7,(05):74.

[3]尹少淳.美术“好课”之我见[J]].中国美术教育,2007,(02):4-8.

[4]高明主编.美术教学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54.

作者简介:

小学英语教师核心素养培训总结 篇9

一、做好幼儿园教育工作,必须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

提高自身素质,首先要加强师德修养。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要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仅有丰富专业的知识,是不够的,更要有高尚的师德作风。教师的责任不在于他培养了多少成绩优异的学生,而在于他是否能够用良好的师德影响学生。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肩负着培养祖国下一代的重任,也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自身的师德作风,将会对幼儿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

二、做好幼儿园教育工作,要创新教学。

教学的传授过程需要丰富的知识和灵活多变的经验,同时,需要有创新精神。随着社会文明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竞争激烈,对幼儿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发展不相适应,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死板。分科教学,集体授课的比例很大。课堂一直被教师控制,幼儿不是听老师讲,就是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教学方法死板,影响了幼儿的发展。只有创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才能使幼儿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不能照搬书本上东西,要敢于转变观念,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以自身的创新意识来影响幼儿,帮助幼儿树立创新意识。尊重幼儿,根据幼儿的认知需要,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内容,把任务和内容设计到幼儿的实践活动中,让幼儿通过自主的活动,创造性的进行学习。

三、做好幼儿园教育工作,要创造民主、和谐、宽松的教育环境

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氛围,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自由创造的才能,幼儿和教师建立一种平等、信任、尊重、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育与活动环境,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和活动的过程。外部的压力过多,束缚过多,幼儿很少独立自主,心理自由,这样限制了幼儿创造性潜能的发挥。有的幼儿好奇心强,想象大胆,在他们充满童真与稚气的想象中,创造性若隐若现,教师要善于发现、精心培养。当幼儿想法稀奇古怪超越客观现实时、当他们的描述与实际情况有出入时、当他们手舞足蹈自编自唱、乱涂乱画而兴致勃勃时,教师切不可以用成人固定的思维模式去限制他们或者盲目否定。在这种环境中,幼儿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得到充分表现自己的认识情感和思想的机会,使幼儿消除胆怯和依赖的心理,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进行积极地探索、积极地思考,逐步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和以一种创新的精神来看问题、思考问题。

核心素养培训心得 篇10

宜君县高级中学 张俊杰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

物理学习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科学协助下,将书本上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把抽象、推理等物理素养渗透到教学中来,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能力,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7月11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局一中举办的培训,由东台市教师发展中心物理研究员、高中教研部主任、正高级教师朱柏树,做了题为“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物理教学的思考”教育理念培训会,对我启发颇大,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在教学中渗透物理思想和方法。

物理思想是对物理和它的对象、物理概念,命题和物理方法的本质的认识。物理方法是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物理教学要在重视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体会物理方法、感悟物理思想,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用物理思维、物理手段和物理方法去分析和解决物理中的具体问题以及其他的一些现实问题,这是物理教学要追求的境界,也是物理教学的本质要求。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是物理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蕴含在物理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物理思想方法的教学要由表及里,循序渐进。要在知识发生过程中渗透物理思想,要在问题的探索和解决过程中揭示物理思想,使学生从中掌握关于物理思想方法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应用在后续的学习中,科学地获取物理知识。知识的记忆是暂时的,思想方法的掌握是长远的。知识使学生受益一时,而思想和方法使学生受益一世。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作为一种能力和品质,作为人的智力的核心,它是人的智慧的集中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建立“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新模式,营造学生思维的平台。思维的发展,需要土壤,需要平台。好的教学策略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进一步释放学生的思维潜能、进一步保护学生的思维火花。凡是学生能通过自己努力学到的知识,绝不授予学生,凡是学生经过思考能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把“教—学”活动中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生当成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既给了学生思维的自由,也给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压力,从而迫使学生去思考。

三、引导学生用物理的眼光看待事物。

身边的事物物理问题很多,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问题抽象为物理问题,进一步揭示具体事物和抽象概念的联系,既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物理教学中注重保护和培养学生的直觉意识,讲一些物理的发展史,多参加物理社会实践等,都能使学生的物理素养得到一定的提高。

小学英语教师核心素养培训总结 篇11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学生,教学质量

近期培训, 听各位教育专家讲座后, 我获益匪浅。如专家一:分析政治高考考题的特点和命题趋势 (设问、材料、答案) 、政治学科能力考查 (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重庆卷和全国卷高考政治阅卷规则、教学建议 (如何走出“教考分离的误区”) ;专家二:研究高考试题以提高复习效益———从近年全国第2卷特点看2017届复习, 如研究高考试题和探究命题特点 (分版块论述高中政治学科的经济学、政治、文化、生活与哲学, 分别论述主观题和客观题) 、2017届高考政治备考建议;专家三:芬兰治学见闻———看我国中学教育, 如命题说明 (专业发展、校本研究) 、有效途径 (问题驱动、行动研究) 、梳理建构和成果物化。等等。

教师, 一般指从事传授知识和技术等学识的教育工作者, 职责是教书育人。此文的教师特指在初中或高中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学生, 一般指正在学校或其他有教育性质的场所接受教育的人。此文的学生特指初中生和高中生。

教师学科核心素养通过教师作用于学生提高教学质量。虽然这些专家的讲解内容各有侧重, 如分析考情、命题趋势和备考建议等, 但我认为专家们授课内容背后的目的都是为提高教师的学科核心素养, 而教师的学科核心素养通过教师与学生互动并相互促进, 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2014年3月30日正式印发《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规定教师核心素养和学生核心素养, 更明确规定了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 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 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以《意见》形式发布, 可以看出, 国家对教学生的教师, 在核心素养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重视, 还有教师学科核心素养的提高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极其重要。关于教师的学科核心素养的观点很多, 我认为, 它分为学科和素养两方面, 即各学科需要达到的对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目的, 主要表现在本学科在教学对象即学生身上的教学实践及其教学结果。如高中政治的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

教师的学科核心素养的提高, 以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关键,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因为教师学科核心素养的提高是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非常关键的因素。教育是国家的基础性事业之一, 而教师是发展教育事业的关键, 教师核心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教育质量的好坏。教师核心素养一般包括精神素养 (道德情操、教育理念等) 、知识素养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本学科专业) 、能力素养 (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综合素养 (身体、美学、劳动和生活等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主要针对的是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本学科专业等方面的知识, 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教师引导学生, 促进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 这对教师自身学科能力或职业发展和学生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所以, 教师的教育综合水平离不开教师的学科核心素养的提高, 而学生的正确三观形成甚至全面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教育。

教师的学科核心素养的提高, 以传授学生本学科课程为依托,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因为本学科结构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其中最重要的是学科基础知识、综合思维、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善用教学理念和教学工具, 使传统教学模式向新课改方向转变, 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促进师生在研习课程教学中互动, 一起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所以, 教师需要发挥自身优势, 研究课程结构和特点, 遵守教学流程, 研习新的教学模式, 勤用如导学案、多媒体、思维导图、微课程等教学工具, 建立学习讨论小组, 反思课程教学, 善于总结教学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设计符合学生学习和创新的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学科核心素养的提高, 以教师树立终身学习并带动学生为理念,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新教师, 如何与时代同步, 主动地提高自身学科核心素养,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对教师未来职业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教师的学科核心素养的提高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是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提高的一般路径。其实, 教师核心素养的提高和长远发展更离不开教师终生学习理念的践行, 因为时代在进步, 科技在进步, 人也在进步, 互联网和信息化时代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变化, 我们面临的知识或信息量巨大, 常常迷茫。教师通过自觉学习和进修, 如何运用已有知识和已有科技, 科学选择和加工信息, 应变自如地把相关知识和经验引进本学科教学, 这既利于师生学科素养的提高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又有利于教育事业有效地发展。所以, 教师应该坚定职业选择, 不断地促进自身成长, 用更新了的知识储备提高教师的学科核心素养并使其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 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学科核心素养的提高, 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一切都是为了人的发展”。在教学领域, 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俗话说, 若钱等外物不在了, 只要有人 (身体) 在, 就可以再赚钱。同样地, 外物相对于所学而内化的东西, 容易被拿走, 但拿不走的是自身学到的知识和能力。教师的学科核心素养的提高, 教学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应该以人为核心, 则教书育人应该是教师的根本任务。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应以分数的绝对标准来衡量学生素养, 更应该以宏观视野并站在人的角度, 关心学生, 切实解决学生面临的学习、心理和生活等问题, 使学生最大限度地通过学习和思考获得相应能力的提高,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核心素养培训心得体会 篇12

通过本次培训我最深刻的感受是要转变自己教育教学的方式,分成小组讨论教学。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作为“教学中的主导”,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首先,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最终同学们体会到了自主交流而取得成功的乐趣。

其次,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的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的向上攀登。

再次,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同时也缩短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学生把我当成了他们学习的伙伴,愿意与我进行探讨、互相交流。

核心素养培训后的学习感悟 篇13

临河一职 池 永昌2106.10.26

10月22日下午2点,我有幸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武新春教授在我校举办的题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及其培育》教育理念培训会,在我们到底需要培养怎样的人,如何培养方面阐述的翔实具体,对我帮助很大。

在武教授看来,良好的人格,聪慧的心智和健康的身体是一个人正确成长的基本要素。那么,作为一线教育者的我,如何更高效地高质量地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将来的有用人才,就成了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了-----以前的培养思维还有哪些 能保留?我要给自己充实哪些新鲜血液?具体入手处在哪里?道理简单,可入手却非容易之事。

武教授说,教育的根本在心灵,思维灵动为始终。纵观那些高考张元的后续发展,几乎没有一个在自己的行业里的有多么突出,也没有成为“职业状元”。反而,我们的那些共和国领导人,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凭借着坚定的目标、强大的的精神意志和创新意识却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事业,而他们的文化并没有多高。

我们中等职业教育虽然是要面对社会,为经济建设培养人才,但是,过于强调高考和就业的实用主义专业化教学模式,而忽视了对学生完整的全面的人格塑造,使得很多学生一踏入社会更暴露出自己的不足:缺乏敬业精神和奉献意识,独立生活能力差,适应社会环境能力差,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差,自我防范保护能力差,吃苦耐劳能力差。前两年,著名歌手李代沫因涉嫌吸毒、藏毒被刑事拘留一事成为热点新闻。李代沫曾经辉煌的一连串的荣誉与犯罪形成鲜明的对比。教育中,德为先是许多单位在与学生签订就业协议时首先考察的是人品,其次才是个人能力。因此,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形成自尊感、荣誉感、集体主义感等优秀的品质。通过对英雄人物事迹的宣扬,在学生中形成、发展起健康的道德舆论。组织学生参加义务劳动、社会实践、主题班会等形式,在实践中培养起学生的道德意志。基于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文明礼仪与行为习惯。我们对学生的个人仪表和文明行为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我们要求每个学生统一执行中职学生的个人仪表要求,如男生禁止染发,头发前不覆额、不遮耳,禁止戴耳环、耳钉,进入实训场所身着工作服;女生不带耳环和项链,不化妆,进入实训场所不穿裙装,身着工作服。在文明习惯方面,要求学生见到老师要问好,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不迟到,爱护教学设施,着重培养学生关心集体,尊重他人等良好文明习惯。

1、学生的培养目标与企业的要求有机的结合

职业学校学生基础都较为薄弱。进入职校以后,学习遇到困难,没有解决的办法,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面对困难,最终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获得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工作岗位显得尤为重要。我校的具体做法是通过一系列的课程,如《健康心理》《中职生就业指导》,通过设置模拟情景,和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面对挫折的能力;让学生自主体验和讨论中解决对策,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那些受到用人单位欢迎的学生进行分析与综合,找出这些毕业生身上具备的优秀心理素质,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可信的榜样,从而激发学生自我改变和自我促进。对目前学生的好高骛远的想法,我们的做法是:结合社会就业新形势,就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挖掘其中的职业素质,培养职业习惯。班会课上,由班主任指导学生调整心态,准确定位。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将来自己是一名有专业、实际操作人员。要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及时调整心态,以积极向上的态度投入到专业学习中去,为自己将来的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教师则指导学生热爱专业,强化技能,拓宽专业知识面,努力掌握与自己职业方向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并在学习与实习中自觉培养自己爱业敬业,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等良好职业道德,及良好的就业心理。

职业素养的形成是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经过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品质。如何把企业文化引入课堂,把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有机融入专业核心课程中,是课堂教学活动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职业素养养成的最佳实践场地是企业。如果没有企业文化的引入,没有职场环境的渗入,没有以工作项目为教学的实施,没有长期潜移默化的训练,仅靠课堂教学和书本内容是无法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为此,我校花了几年时间,派专业教师、文化课教师去省外名校学习、名企实践,派学生去企业实习,很好的将课堂教学与企业要求有机的结合起来。

2、学目标上注重与企业的要求一致,当作最重要的核心素养去培养

设立“小组长”制度,培养学习自主学习,合作精神构成的职业素养的内涵。现实的角度来看,一个人的成功算不上真正的成功,只有团队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现阶段的学生基本上是90后,他们多数没有群体意识,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沟通,缺乏为他人提供服务的意识。以我校汽修专业为例,这个专业仅仅靠课堂难以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为了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采用以组为单位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做法。

教师把学习任务分配给每个小组,由组长组员进行探索、学习、演练,技能好的同学带动其他同学共同进步。这样既能使得学生牢固的掌握处理汽车故障的方法,又能让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使得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团队合作精神与沟通能力,与强烈的 归属感等方面都有所收获。而教师只是辅助者和点评者,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学生通过以小组合作形式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了合作意识。

3、以企业协议培养等方式实行择优录取,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来开设专业、设置课程,确定人才培养模式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与用人单位密切合作,强化实践教学,坚持“在做中学”增强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有较高素质的技术应用性人才。我校先后与比亚迪、盾安等集团签订了就业合同,个别学生因为综合素质不达标面试不成功或者上岗位几天后被辞退。这也促使我们的培养目标与企业要求必须进行有机的结合,让学生一进学校就把形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当作核心素养去培养,我想,教育,首先要以人为本,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的,以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促进他们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了了解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为目的教育实际效果。我们还组织部分老师,未毕业的在校生做相应的企业调查与评估,以更好的完善我们的培养和评价体系。

核心素养下的培训心得体会 篇14

核心素养下的培训心得体会1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曾经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自主发展”是近日公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含的三大板块之一,而“学会学习”又是自主发展的基本前提。

“学会学习”一直以来是教师与家长对学生的共同期望,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学会钓鱼,而非只享受现成的鱼。具体到基础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怎样才能让学生“学会学习”呢?在我看来,在教学中可以分三分走。

帮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在新课程标准倡导知识“螺旋式上升”的背景下,有些知识点的跨度比较大,前后联系相隔的时间也比较长。以北师大版《数学》教科书为例,小学四年级开始教授三角形、特殊四边形的性质等知识,要求简单应用;初中八年级要求简单说明原理,广泛应用;九年级要求进行推理证明和灵活应用。在如此长时间的跨度内,如果学生不会总结和梳理,那么必然会形成知识的“交通堵塞”。

随着年级的升高,各学科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日益增多,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应当经常整理、复习、归纳和总结所学的相关知识,通过自己的思考,逐步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简单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的迁移能力,这也有助于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如果学生不会归纳总结,在六年级复习时,可能还要翻看三、四、五年级的书本;在九年级中考复习时,可能就无法将七、八、九年级的知识系统归纳梳理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在高考复习时,可能也不会把初、高中的知识建构成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那么最后复习阶段学生的负担不知要增加多少倍,更不用说触类旁通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完善“几多几少”,会对学生获得学习方法大有裨益。作业少一点,学生看书的时间多一点;重复抄写少一些,学生自己整理的时间多一些;共性的作业少一些,有针对性的作业多一些;老师讲得少一些,学生交流的时间多一些。这种教学方式,能促进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当学生逐渐能够熟练地进行归纳总结时,就会逐步学会华罗庚所言的“由薄到厚、由厚到薄”的学习方法,其学习能力也会在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逐渐得以提高。

引导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

学生不应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应当处于主动、积极的知识构建状态。每个学生都有其特有的个体学习经验与知识结构,而新学知识和原有知识之间的衔接问题,可通过同化和顺应等思维过程得到迁移和解决。

在同化过程中,新知识被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结构所解释,并被纳入到结构之中。如初中数学中的有理数、无理数、实数的运算,可纳入到小学的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体系之中。在顺应过程中,原有知识结构和经验按照新知识的生成过程重新组合,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完善和发展,同时又产生新的变化空间。如较小数减去较大数在小学数学中是不成立的,而在初中有理数范围内相关计算是可以成立的。

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是复习准备篇。这个设计就是为了小学、初中英语的衔接,兼顾了城市和农村学生的差异,因为农村和城市学生的英语起始教学时间有很大不同,所以需要教师了解学生,把握进程。这样的课程设计,就是为了特定学段学生知识的衔接与迁移。

还有,小学阶段的科学课,内容涵盖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工程设计、技术科学等方面的知识,与初高中的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涉及学科知识的迁移。但在现实教学中,很多老师仅仅是照本宣科,没有引领学生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如果在小学阶段,学生掌握了这门课的基本思想要领,到初中开始学习生物、物理、化学时,就不会把这些学科看作崭新的学科,产生畏难情绪。

现在很多地方的初中设立了“研究性学习”类课程,内容涉及自然学科、人文学科、工程技术学科的研究过程、学习方法和创造发明原理,一些学校的高中课程中还有数学建模、研究性学习课题等等。这些课程设计的初衷,就是加强初中、高中各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强化学生的知识迁移意识和综合运用能力,从而为孩子们的终生学习、创新研究、保持探索的兴趣打下基础。

核心素养下的培训心得体会2

xx区教育局英语教研室开展了全区小学英语教师培训会,本次培训以“落实核心素养”为主题,意在提高全区小学英语教学质量。

首先,由李老师向大家介绍了“一起作业”平台中结构升级后的板块设计、基于蓝思分级阅读测评系统的绘本分级练习、新增的自然拼读板块设计及教师端的教学资分享介绍。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学习的平台,从李老师的口中得知,城区教学中已大面积应用到这个教育资平台。很遗憾,在我的教学班级中,对此平台的实践还是“零”,虽然现在是大步迈向小康的激昂时代,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一些农村家庭的孩子拥有或使用电脑,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就当作一个留给学生的阶梯作业吧,对于那些有条或有能力或有兴趣的学生而言,不妨试用一下,也许会收到不一样的学习效果。

其次,由区教育精英公园道小学的刘老师分享了“小学英语复习”经验,无论是新授的后随堂练习、单元复习、每个学期的期中/期末复习,还是每堂大量ppT的运用,让我深深地感到学生成绩的提高与刘老师如此细心、缜密的教学态度和背后默默的大量辛苦工作的付出是分不开的,虽然方法不能生搬硬套,但对我而言,有非常大的借鉴作用。

再次,由学习北派名师培训的优秀教师们分享了她们的心得体会和各自的教学经验。她们对“单元主题下的输入”,“英语核心素养的落实”,“英绘本与教学本相整合”,“语音教学与自然拼读在教学中的运用”,“分级阅读”等做了思想与教学实践上的传递。虽然各位教师对这些教育理念介绍的比较简短,但可以看出这是教育教学必然之的趋势。培训后,对于这些目前教育改革中呼声很高的“热词”,我仔仔细细的在网上查了很多资料,正是这次培训,拓展了自己思想上的局限性,让脑洞大开。一些教育专家和教师对此方面的研究已经走在了先列,对于我们而言,要在自己的教学试验田上需要不断地思考、学习、理解、接受、再运用。

最后,非常感谢这次的培训平台,每次培训都在思想理念上,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上受益匪浅。虽然北派名师学习的教师人数有限,但杨老师如此用心良苦的把一线的动态和教育声音传达给每个老师,是我所敬畏的,感谢这次培训,让我又受到一次思想上的修行。在即将开始的新学期,我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对于这些教学理念的运用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有了开始,总会有或多或少的收获。

核心素养下的培训心得体会3

一、人的“核心素养”到底有哪些

日本企业家、哲学家稻盛和夫的人生方程式是“人生结果=能力×热情×思维方式”。他认为能力是先天的,每个人相差不大,起决定作用的是热情与思维方式。在他看来,热情就是工作的干劲和努力程度。最重要的是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回答了“人生目的”,即“我为谁”。思维方式是道德的、人性的、利他的,它是正数;思维方式是不道德的、非人性的、单一利己的,它是负数。这才是决定人生结果的关键。若思维方式是负数,越热情、越努力、越有能力,人生的结果将越可怕。换言之,即是:道德的、人性的的思维方式是“核心素质”的首席,第二则是“热情”,它包含了积极的态度、持久的兴趣。其中积极的态度更为重要,它包含责任、进取心及抗挫力。

研究者认为,人的发展取决于20%的智商和80%的情商、逆商。心里学常识告诉我们,智商在于先天遗传,后天培养并不会有太大影响;情商、逆商则在于后天的历练和培养。

道德、人性的思维方式,积极的态度,持久的兴趣,还有探究的学习素养,这就是人的四大“核心素养”,它们是“人的教育”的钢筋混凝土。

什么是学习素养的核心呢?我们认为是“探究”。学习应该是“学会”,而不是“教会”,判断“学会”还是“教会”的试金石,是学生会不会探究学习。

知识、分数、作业和试题,并不能给人生好的路径依赖;恰恰相反,它们提供是一条扭曲的依赖路径。

二、人的“核心素养”与“学科关键素养”

学生的学习必须通过学科课程进行。学科教学,既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色调,也是教师教学生活的主色调。尊崇“素养为重”的育人价值取向,出路只有一条:学科教学必须“素养取向”。

1、任何“学科素养”的形成都以“核心素养”为背景、底色。

任何学科的学习,学习者只要有积极的态度、浓厚的兴趣以及不屑的钻研精神,知识和能力的获得不仅没有太大问题,还会有独特的发现。换句话说,对于基础教育而言,积极的学习态度、进取心、抗挫力,应该比知识教学、能力训练更重要。一个人的知识可以不丰富,一个人的能力可以不突出,只要他的进取心在,抗挫力强,这个人的未来发展依然充满美好。

2、学科素养的形成始终渗透人的“核心素养”的培育。

学科教学必须要让教学环境充满人性与道德的关怀,学科能力才会成为积极情感、态度、价值的能力,即人的素养。今天看来,一个只知道教知识、练能力的教师,不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合格教师,只有懂得将“人性”和“道德”弥散在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日常行为中的教师,培养优秀学习品格的教师,才是一名真正的师者。

3、关注“学科关键能力”与“学科素养”。学科能力的“点”很多,“关键能力”不多。研究和把握“学科关键能力”,教师才能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建构起自己的“师本课程”。“学科关键能力”清晰了、明了了、简化了,教师才能更从容地将目光投向“人性”和“道德”,才能将佝偻的腰从无边的知识、无尽的训练中挺立起来。

三、“素养统整”下的课程与教学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业特征。课堂教学要四“本”:学生为本、能力为本、道德为本、评价为本。

“素养为重”下的课程与教学,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和角色,回归职业素养,人性和道德将成为课堂自觉。人性关怀和道德示范将成为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的前提和基础。

人的“核心素养”下的课程统整,每个学科的教学首先考虑的不再是本学科知识,而是学生作为“人”的发展的核心素养。每个学科都有作业,对于“核心素养”来讲,作业里的责任、抗挫、时间观、效率观,比作业本身更重要,而这些“素养”,可以统整所有的学科;课堂、集会中的自控和自律,讨论、合作中的秩序和包容,可以统整所有的学科;学校运动会上的拼搏、包容、团结、意志,也可以统整所有学科。关键是教师的职业素养要回归,回到“育人教书”,先“育人”再“教书”。

因此提升教师专业能力重要,支撑教师专业能力的非专业素养——即人性与道德、热情与坚持——更重要。

核心素养下的培训心得体会4

本次参加江西金太阳教育教科所申洪兵老师的我培训使我最深刻的感受是要转变自己教育教学的方式,分成小组讨论教学。要注重学生际,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学习爱好、生活乐趣着手,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寓乐于教。要不断反思和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并采取开放的教学姿态,教师之间、师生之间都应加强沟通和交流,共同探讨进步教学质量的途径。本人现详细的把培训心得总结如下:

一、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作为“教学中的主导”,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首先,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最终同学们体会到了自主交流而取得成功的乐趣。

其次,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的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的向上攀登。

再次,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我在教学中也学到了许多知识,同时缩短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学生把我当成了他们学习的伙伴,愿意与我进行探讨、互相交流。

二、在教学中要创造性地“用活”教材,明确具体目标

首先,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其次,课程设置——学科权重变化,课时再分配;

课程开发——课程多样化、个性化、考验课程开发能力;

走班选课——走班或成为必然,满足多样化成才升学需求;

发展规划——教会选择,学生职业和生涯发展指导成为必须;

师资提升——课程开发能力和对学生指导能力是否具备。

再次,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有时学生往往认为老师所讲的,除了应付考试外,和自己再无任何关系。这时要与学生沟通,及时转变其思想,使其亲其师而信其道。还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发挥电视录像、甚至网上教学的优势。制作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教学课件。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

教学中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要尊重那些智力发育迟缓、学生成绩不良、有过错、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还特别要尊重意见和自己不一致的学生。同时,教师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只有既尊重学生,又赞赏他,学生才能可能愉快地学习,才有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四、深化信息技术应用

审慎思考信息技术背景下本学科的研究方式和教学方式的新特点、新变化。不崇拜、不跟风、不过分追求时尚。让我们的学生跟上时代步伐。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对常规教学方式的重要补充,可以丰富现有教学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是面向未来的学习方式之一。借助信息技术,教师还可以改变评价方式,使个性化、交互式学习成为可能,使学习过程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一走向多元。

以上是我在本次培训中的一点点收获和体会,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课堂教学实施上我会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尝试全新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新课程中的角色应是:课程价值的思考者、学科专业的播种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合作探究的协作者、资源保障的服务者、终身发展的示范者。我相信,在新的教学方法的培养下,孩子们的学业将会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核心素养下的培训心得体会5

通过专题二“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学习,使我深刻认识到了教师“六功”的重要性。教师必须具备多样好功夫啊。耳功,嘴功,眼功,手功,脑功以及身功。我们教师应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分利用各种条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教与学的改革深化。学习,教学相长、共同进步。尤其是以下几点:

一、教师倾听学生是了解学生的主要途径。

“教学”是由教师教和学生学两方面要素组成的,缺乏对学生的了解,即使有精致完美的教学设计,全面充分的教学准备,也会由于缺乏针对性而无法生成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因此,了解学生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并且取得实效的起点。了解学生的最简便、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倾听学生,倾听能使教师较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情感态度,智力水平和思维能力。没有倾听,了解学生只能是雾里看花,隔靴搔痒。

二、教师倾听学生也是教师成长的助推力。

“教学相长”,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成长的过程,同时也应该是教师学习、成长的过程。亚里斯多德告诉我们:“谁在倾听,也就随之而听到了更多的东西,即那些不可见的以及一切人们可以思考的东西。”倾听能使教师获取出乎意料的多种有效信息,或是对迷惑的问题豁然开朗,或是对弄错的东西拨乱反正,或是对视如平常的地方重新认识。倾听还能使教师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和应变能力得到一定的锻炼,最终促进自身的成长。

三、教师研究学生是非常重要的

相比于老师明确怎么教学生知识,其实研究学生个体差异,让学生明白怎么有效地学习更重要。未来教师必须提升自己的认识能力,认识每一个学生个体特点的能力。每个教师都应该去研究自己的每一个学生,关键在于提升教师认识学生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特别是认识学生个体的学习特点、发展路径等。如果我们要为他们终身奠基,就必须详细了解每个学生的不同。教师提升自己的认识能力,一方面靠经验,另一方面要提升自己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懂得大数据分析。如果我们的老师不去掌握大数据的话,在未来的信息社会中教学水平就跟不上。教师们不能只停留在做PPT教案的水平上,而要更多地使用大数据的互动功能,提供给学生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通过培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实践,学会创新”的理念所取代。教师应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教与学的改革深化。

通过培训,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工作,让我学到了更多提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捷径。

核心素养下的培训心得体会6

我参加了中心校组织的教师核心素养培训。通过学习收获非常大,结合多年的教学工作:我认为教师有爱心是师德之本,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肩负着神圣而伟大的责任,所以教师要热爱学生同时,思想品质、学识、能力要不断提高。

一、教师要热爱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作为一个国家公民,要遵守一个共同的道德基准,教师要具备公民所具有的道德要求;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有师德,敬业爱生。敬业,就是要有教育理想、教师信念;爱生,不只是爱好学生,还要爱每一个学生。不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不搞什么“三好学生”评选,人人都是一样的,人人都能成才。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要进行多方面的互动,会产生很多问题,若教师没有尊重、关心和热爱学生,可能会产生学生对教师好心的误解,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每一位教师必须做到的。

二、教师要有较高的思想素质。

新时代的教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教师首先要以德育人,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的教育观念可以造就人才,错误的教育思想会摧残人才,教师的政治取向、道德素养、教育观、世界观、人生观起着直接影响作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各种正确的观念,教育学生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培养学生成为社会新型人才。

三、教师要有专业知识。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我们从小就接受教育,学校教育使我们获得知识无疑会让我们终生受益。但不能完全适应于现代化教育的需要。人在大学获得的知识只是人生所需知识很少部分,很多知识要在学校后的教育中获得。我们不能固守原有的知识希望它能管用一生。当今社会,科学突飞猛进,信息与日俱增,知识不断地由单一化走向多元化。新时代的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习,迎接知识挑战,不懂就学,没有就补,学习是由当代教师补充,更新专业知识的最好途径。教师担当着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唯有高尚的师德修养,业务能力强的老师才能振兴教育,也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爱是教育美丽的语言,我们教师应有那颗与学生沟通的法宝—博爱之心。用爱去对待学生,影响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

培训结束了,留给我的思考还没结束。我知道要学的东西有很多很多,所以我还要不断学习、不断进取。

核心素养下的培训心得体会7

今天下午第三节课,我们全体班主任在政教处召开了班主任核心素养交流会,听老师分享自己的培训心得:

案例1,一学生由于不喜欢数学老师,导致不喜欢数学课,从而在被问到对数学老师印象时,用丑陋的语言来描述本来很漂亮的数学老师,数学成绩也一踏糊涂。

启示:喜欢老师的课,从喜欢老师开始。所以作为老师,首先要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让学生喜欢你,进而喜欢所教的课。

案例2,上午放学后,两位老师分别留了两个学生在办公室,一个是因为学生上课违反纪律,一个是想给本来优秀的学生拔高一下。违反纪律的学生因为他的错误在受批评,成绩优的学生在更上一层楼,15分钟后,结束各自的工作,两位老师及学生离开办公室,到校门口发生的一幕令人感慨,受批评的学生马上跑到门口卖火烧的地方给老师买了两个火烧,送给老师并让老师给自己年幼的孩子一个,而成绩好的那位同学早已走的无影了。

启示:对学生的爱通过行为,语言,事例传达给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爱的信息,正所谓“爱我你就抱抱我,爱我你就亲亲我”,这样,即使有时候因他所犯错误而批评了他,也让他感到和理解老师的苦心和爱心。

所以我们如何爱学生,如何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爱心,值的做教师的我们每个人深思。自任七年级两个班的数学课以来,71班的课堂上总有那么几个不和谐的因素使我的课堂失色,每次上完该班的课,或多或少总有遗憾,反思自己,对课堂上经常违纪的几个学生我并没有付出自己过多的关心和爱心,也没有了解过他们的想法,更没有了解过他们对数学的接受有什么困难,看来还需努力,还需学习…

对于学生,特别对于所谓的差生,用心感化,相信是块冷铁也有被捂热的时候。

核心素养下的培训心得体会8

10月24日,我们历史学科一行六人到xxxx酒店参加学科培训,刚到酒店门口时,一棵翠绿的盆景树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这是什么树,都深秋了,还这样绿!”同行的一位老师说。我们大家看了一眼,都很惊讶,然后大家都忙着去登记住宿。

一会儿,一切都安顿好后,已经下午三点多了,我们相约到外面吃饭,再返回酒店时,这一棵树再次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这究竟是什么树,我们好好看一看。”我说。当我走近这棵树,用手摸了一下树叶,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树是假的,叶子都是塑料做的,当然不怕寒冷,即使冬天也是绿的。我们不禁感叹人类的创造力。“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其中一个老师,顺口吟诵起这首诗来。

“刚才我是看到树干像真树,才判断这是一棵真树,没想到居然是假的。”听了这句话,我不由地想:这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树干,怎么这么像真树?于是,我就用手摸了摸。唉!好像是真的。这种情形激发了我的探究欲,我用手切了切树皮,果然是真树,我就重新观察了整棵树,这次我发现,这是一棵真假结合的树,它的树干和树枝是真的,而叶子是假的。可能是秋天叶子落了,树没有了生机,于是酒店的人就把假树叶捆在真树枝上,让小树依然生机盎然。

一棵小树,我们认识它经历了三个阶段,先是认为它是一棵真树,依据是:树太像真的了,树干是货真价实的树干;第二个阶段,我们认为树是假的,依据是:树叶是假的;第三个阶段,我们才认清楚地认识了这棵树,它是一棵真树干,真树枝,假树叶的树。我们的解释是:“酒店为了让小树在秋冬季节依然保持生机,在小树上绑上了翠绿的塑料枝叶。”

依据的不同,导致了结论的不同。

我们这次培训的主题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史料实证素养”。历史是记载和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历史解释的依据便是史料,有一分史料说一分话。没有依据的结论是主观臆测。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依据客观真实的史料,经过缜密的分析,得出结论是培养实证意识的重要途径。例如:探究辛亥革命在思想解放方面的历史意义时,我们可以用以下的史料。

依据材料一,我们看到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得到极其广泛的传播,但是不是真的达到“深入人心”的程度呢?下面一则史料会给我们另一种答案。

从这一则材料,可以看到民主共和的革命思想并未达到“深入人心”的地步,因此辛亥革命在解放思想方面的深度和广度是有限的。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得到广泛传播。

但是依据这样的材料,得出这个结论,是有问题的。材料一中所列举的是广泛统计的结果,有一定的可信度,而材料二中是一个农民的认识,这是孤证,如果这个老农是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人,或是一个从大牢里释放出来的人,抑或是其它情况,我们能以偏概全吗?

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孤证不立,多重互证,多方面,多角度搜寻史料,全面客观地解释历史,我们才能得到较为真实的结果,才能让我们对历史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这样历史的智慧才能被我们真正地汲取。

所依据的史料不同,历史解释的结果就会不同,依据真实的史料,才能得出接近真实的结论。而对真实结论的追求,是一个不懈努力的过程,随着史料的不断增多,历史结论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以前我们对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已经有了结论,但是随着“经远舰”的发现,可能对甲午战败的原因进行新的解释,究竟是技术问题,制度问题,文化问题,还是民族精神和国家意识问题,只有找到真正的原因,才能在以后的发展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核心素养落地的主渠道是课堂,一节课只有45分钟,我们给学生呈现多少史料,怎么呈现,是实践中要逐步探索的问题。在课堂上种下学科素养的种子,让它在学生的意识中生根发芽,慢慢成长。

学科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五大素养不是机械地组合在一起的,而是一个整体的五个方面。只要有计划地,逐步培养,就能让学生的素养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渐渐形成。当学生对司空见惯的小树,也能用不一样的方法和意识去解释时;当学生对从未见过的大树也能从容地用自己的能力去分析和认识时,那么读史明智的目的也就达到了,核心素养也就形成了。

核心素养下的培训心得体会9

xx月xx日我在大庆路小学参加了“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培训,听了@@老师的“组合图形的面积”和@老师的“数与形”,使我受益匪浅。@老师的组合图形的面积,先是要同学们独立思考,然后再小组合作交流怎样来求小房子的侧面积。同学们将图形化整为零,把图形进行分割,通过合作交流共有6种不同的分割方法。程老师在同学们都汇报了分割方法后,鼓励同学们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求出小房子侧面和面积。整个课堂教学中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起的只是穿针引线的作用,多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张老师的数与形,使我深受最深的是,在新课结束后的微课,带着音乐展示了小学阶段学习中遇到的数形结合,从一年级的小棒,到高年级的植树、相遇问题、勾股定理,最后由华罗庚的诗结束全节课,真是太精彩了。

通过本次培训我最深刻的感受是要转变自己教育教学的方式,分成小组讨论教学。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作为“教学中的主导”,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首先,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最终同学们体会到了自主交流而取得成功的乐趣。

其次,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的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的向上攀登。

再次,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同时也缩短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学生把我当成了他们学习的伙伴,愿意与我进行探讨、互相交流。

以上是我在本次培训中的一点点收获和体会,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课堂教学实施上我会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尝试全新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新课程中的角色应是:课程价值的思考者、学科专业的播种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合作探究的协作者、资源保障的服务者、终身发展的示范者。我相信,在新的教学方法的培养下,孩子们的学业将会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核心素养下的培训心得体会10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领域关注的热词之一。近日在第二届“北京教育论坛”上,专家表示,时代变化了,要求变了,呼唤核心素养的出现。讨论中国的核心素养要结合中国社会发展阶段的特点,要适应中国现阶段的国情、校情。哪些素养是需要我们特别关注、我们的学生和国民所需要的。

“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来源,也是确保课程改革万变不离其宗的‘DNA’。核心素养将为北京学校带来六大变化。”有关专家表示,六大变化包括:

育人导向更加注重学生理想信念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课堂教学更加关注课程建设综合化、主体化发展趋势;

实践活动;更加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动手实践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课业负担将会进一步减轻课业负担,课后作业形式及总量发生较大变化;

学校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未来将更加注重增加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适应性。

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有关负责人在论坛演讲中表示,“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工作报告已经提交教育部,正在接受鉴定。

对于这一国家版“核心素养”具体内容,社会各界充满期待,同时提供了多个方面的建议。据了解,参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制订的专家阵容强大。“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项目始于20xx年5月,受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委托,由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牵头组织。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牵头,华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共同承担。

林崇德教授日前出席高中学生发展指导高峰论坛表示,项目组共组织了48场访谈,涉及575位专家,提出了12个指标。其中一级指标有社会参与、自主发展、文化修养。二级指标中社会参与里面有道德品质、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自主发展里有身心健康、自我管理、学会学习、问题解决与创新,文化修养里面有语言素养、数学素养、科学技术与信息素养,审美与人文素养等。

不过,最新出炉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透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核心素养下的培训心得体会11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

道德与法治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科学协助下,将书本上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与实践分析与运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把理论、时事资料的素养渗透到教学中来,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能力,激发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

一、在教学中渗透思想和方法

道德与法治思想是对道德与法治的理论的认识,分析其关系、作用、实践应用等。是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行为、事情的方法和策略。教学要在重视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体会实践运用、感悟它的实际价值,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用知识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以及其他的一些现实问题,并指导自己的生活,指引自己为人处世,这是道德与法治教学要追求的境界,也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本质要求。知识的记忆是暂时的,思想方法的掌握是长远的。知识使学生受益一时,而思想和方法使学生受益一世。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作为一种能力和品质,作为人的智力的核心,它是人的智慧的集中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建立“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新模式,营造学生思维的平台。思维的发展,需要土壤,需要平台。好的教学策略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进一步释放学生的思维潜能、进一步保护学生的思维火花。凡是学生能通过自己努力学到的知识,绝不授予学生,凡是学生经过思考能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把“教—学”活动中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生当成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既给了学生思维的自由,也给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压力,从而迫使学生去思考。

三、引导学生用道德与法治的眼光看待事物

身边的事例很多,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道德与法治问题,进一步揭示具体事例与人的道德与法治水平的联系,既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学科素养得到一定的提高。

核心素养下的培训心得体会12

7月2日上午,我校全体老师到海口市十一小学校参加教师全员培训。十一小学校的阶梯教室里座无虚席,老师们认真聆听聂细刚校长精彩的讲座《教师核心素养及发展》。聂老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列举了国内外教师的教育方式及生活中许多事例,深入浅出地进行讲授,我边听边做笔记,受益匪浅。讲座中一些精辟的语言,引起大家的共鸣。例如:我们改变不了教育,但可以改变对教育的理解。我们改变不了别人,但可以改变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是教师在表演,而是学生在交流与合作。教学不再过于注重知识的传递,而注重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等。

听了聂专家的精彩讲座,静下心来反思自己多年来的教学,我认为要做一名好教师,不仅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的规律,具有教学和教育的各种能力,而且必须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应当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终身学习将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而作为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教师,更应要求以终身教育为目标,将终身学习贯穿于一生。我想,今后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着想

受应试教育作崇,某些学校部分教师仍然把分数的高低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于是,很多人陷入围绕“分数”而教的怪圈,忽视了人的本性发展。通过学习,我更加坚信了自己强调学生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做法是对的。我的教育准则是:我培养的学生将来是对社会有用的人,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平时,我千方百计地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一旦发现便给予表扬,并引导他们努力发扬。我清楚的知道智力、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同时还注重教学中德育、智育、体育等“五育”渗透交织。我从不占用音、体、美等课程,也不把剥夺学生上这些课的权利作为惩罚教育的手段,只有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全面进步了,教师才有成功后的喜悦。时下少年儿童的心理问题尤显突出,在健康人格中,自信心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学习,我会更加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

当听到有学生说“我不行”、“我不敢”的话语时,我总是鼓励他们:“去试试”、“你挺不错的”。在全体学生面前,我从不揭个别学生的短,让学生觉得老师尊重他,没有失去自尊心,慢慢地对自己也开始有了一点信心,这时候,我再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展现自己,以证实自己的能力。特别是得到老师、同学的无私关怀后,他们肯定了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从而树立了很强的自信心。

二、对学生信任和宽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之中享受成功。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宽容,相信学生的能力并想方设法锻炼提高学生的能力。我经常对学生说:想一想,你应该怎么做,而不是你必须这样做。在人品上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哪怕是学生有过失的时候,同样相信学生有改正过失重新开始的能力。我不仅关注学生的现在,更关注学生的将来,利用现在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基础,让学生做未来发展的设计师。

三、学生才是学习和发展的真正主人

原来我们搞的“填鸭式”教学,得到的结果是学生被动“换听”,课堂气氛沉闷,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收到的效果可想而知。通过学习,我着重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上下功夫,改革课堂教学设计,根据儿童的心理、年龄、生理特点,设计儿童乐于接受的趣教,在课堂中做到少讲精练,着力体现训练过程,提问问在重点上,问在难点上,问在语言文字上。教师“少讲”、“少问”便节约出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把练习有机地结合在讲问之中,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训练中,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说、读、问、写的机会,引导学生“乐学”、“学会”,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愉悦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

四、经常反思,不断提高

反思是教师得以成长和不断进步的必备条件。素质教育和新教育已悄然来到了我们身边,教育工作既要有实干精神,又善于开动脑筋,善于在反思中运用新技术、新理念解决教育教学存在问题。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经途径,反思是教师进步的一大阶梯。我们要在反思中扬长避短,在新形势下以自己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目标。当然,反思不仅仅是停留在脑海中,更重要的是撰写教育和教学反思。就像今天我们听了张玉彬老师的课,就与自己的日常行为进行对比,反思自己的不足。这样在反思中积累成功的经验,才能不断进入教育教学新境地的钥匙,不断提高自己对教师道德的认识,规范自身的教师道德行为。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完善人格、激励意志,并对学生给信任和宽容,让学生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会反思和积累,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积极改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良好道德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塑造有创造力的学生,并能在新教育的路上不断成长。

以上所述,仅是我学习后的一点浅显体会,我相信每个参加学习培训的教师都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只有学习,才能不断进步”。我坚信自己以后会学习学习再学习,以求更快、更大、更高的进步。

核心素养下的培训心得体会13

7月4日,我有幸聆听了北京教科所王凯老师关于《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与教学改进》的讲座,让我认识了一个新的教育理念——核心素养,并初步了解了核心素养及其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现谈一下自己对核心素养的理解。

一、对核心素养的认识

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体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是对教育方针中所确定的教育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细化,与我们以前所倡导的素质教育有着内在的一致性,是对素质教育在新时期的深化。

“素养”概念的提出,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在后天中、长期实践中养成的能力,每个学生,都可以经过努力养成好的习惯、能力等。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作为教师的我们,以后在工作中怎么做呢?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

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结合自身与学校实际,学其精髓,把握内涵,深刻领会,提高课堂效益。在教学中,我们要尝试让学生自己来实践知识的获得过程,自己对照课本进行自学,并且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找到自我。学习是一种快乐,我们也“学着乐,乐着学”,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活动的课堂、自由的课堂、和谐的课堂、激情燃烧的课堂、回旋着生命旋律的课堂。

2、注重朗读为主的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经典诗文积累

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只是代表着学生愿意去学,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广泛阅读、积累,最终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3、读名家名著,写读书笔记。

一个人的素养的高低,关键在于个人对文化主动积淀的厚实程度。“腹有诗书气自华”,当知识积淀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人身上形成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底蕴。

想想自己上班的时间也不短了,应该说已经是一名老教师了,可不管从教学水平还是自身水平,我都感觉进步不大。首先,我读书少,上班以来,读过的专业书屈指可数;其次我钻研的少,对教工作中的很多问题始终浮在很浅的层次,深不下去。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对自己负责人,因为成长始终是自己的事情,只有自己才能对自己负责。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要充满爱与责任。这是师德的灵魂,也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只有做到爱学生,爱教育,对学生,对自己的教育事业充满责任感,才能成为一名好教师。

核心素养下的培训心得体会14

作为一名幼儿学段的老师,两次随教体局师训科组织的中牟名师队伍进行提升学习,收获颇多。如果说扬州行时让我有所思,而武汉行却让我所悟。同行的都是小学、中学的优秀老师,专家的讲座和参观的学校也都是小学和中学,虽涉及到幼儿园的内容不多,但也有很多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这次武汉学习让我更深刻的认识到:大的教育理念是相通的,无论小学、中学和幼儿园,我们的教育目标都是培养什么样的未来人,教师要关注的是孩子们怎样学的问题,我们该有怎样的教育观,该怎样转变我们的教育理念,该怎样尊重孩子们的学习特点和方式,真正做到以孩子为主,将课堂还给孩子,让学习真正作用在孩子们身上。

这次培训,在听讲座和参观学校的过程中不断地反观自己日常的教育行为,专家讲座是引领,也是解惑,也更坚定了我的信念。

一、解读“立德树人”、提升专业素养

最早接触“立德树人”的概念是在《国家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纲要》上,《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实行)》中把师德放在了首位,那时我也仅仅是将立德树人停留在师德教育建设的层面上,很少主动和教师的核心素养、课堂教学以及教育行为进行衔接。武汉教育科学院的朱长华副院长在《核心素养和教学变革》报告中,以高瞻远瞩的理论架构和娓娓道来的教育实践的事例阐述,引领我们明白教师的核心素养中最重要的是“热爱学生的人格魅力和通过学科知识引领价值观形成的教学能力”。而今天,我们是否敢理直气壮地说:自己已经为培育中牟学生的核心素养做好了职业与专业上的准备呢?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我想我和各位名师的认识基本是一致的:在教师核心素养的养成上,我们欠缺的还很多,还需要不断努力学习、研究、自觉修炼自身的核心素养。

王校长在《浅谈中学教育管理者的心智修炼》中谈到,教育的使命是立德树人,他指出:一是摆正成人与成才的关系。“成人”重于“成才”,“育人”重于“育才”;二是怎么做。找准“立德树人”的切入点、结合点。关于这一点,我觉得我们幼儿园在这方面理念是非常正确的,从我园的课程设置上也已经体现出来了。我们除了开展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的基础课程,还开展了“早期阅读”特色课程和以“传统的节日文化教育”为主题的园本课程。今后,我们还要加强这方面的实践研究,争取将我们的课程推广开,让更多的孩子收益,引领我们中牟幼教走向更专业的方向上来。

二、立足课堂教学,提升专业素养

听了靖国平《做具有教育智慧的好老师》讲“鹰乃学习”的教育观点后,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很久很久耳边一直回响着“鹰乃学习、鹰乃学习…”孩子们坐在课堂就是学习吗?什么是真正的学习?只有让孩子主动习得才称得上学习,这也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以幼儿为本,我们真正做到以幼儿为本了吗?诚然,我们离真正的以幼儿为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无论是朱长华副院长分享的《猫》的课程设计和课堂实践还是华东心理学教授张文分享的从《灰姑娘》故事课堂教学康孩子的教育方式,都让我深深的体会到生动地课堂是给予孩子的兴趣和学习方式的,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喜欢学习,才会爱上课堂。反观我们日常的课堂教学,我们该做的是减法,去掉那些华而不实的形式,去掉老师过多的预设,把自主学习还给孩子。这样做,并不是说老师放手,老师就轻松了,反而印证了前面提到的教师的核心素养,教师要有跨学科的知识,要懂孩子。针对幼儿园教育而言,教师要会观察孩子。在今后工作中我要将幼儿行为观察记录和撰写教育故事常态化,以此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这次名师培训班学习,我深深感受到教体局领导对我们名师培养工作的重视,特别是蔡科长冒着酷暑从头至尾和我们一起学习让我深受感动;冯老师和蒋老师更是为我们做好所有的后勤服务工作让我们没有一点后顾之忧,享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和快乐;和中牟的五十多位名师在一起,更感受大家的学习的热情。蔡科长在开班和研讨交流会上的发言让我震撼更引发我思考,促我行动,他鼓舞我们不仅自己要在专业成长的路上要越走越远,还要带领的团队一起发展。更告诫我们要沉下来,才能走的更远,才有可能成为跃龙。

上一篇: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指引下一篇:老舍的作品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