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八年级 Unit 5 Period(共8篇)
无论哪种教法,其基本出发点是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应当是学堂,是学生学习的天堂。课堂教学应当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英语学习的特点决定了讨论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特殊意义。英语课的讨论法应具有更广泛的内容,更自由的民主气氛,不但可以讨论本课的问题,而且可以用英语发表自己的见解,纵论国内国际的是是非非。而讨论课是在考验老师对整个课堂的驾权能力,在平时教学活动中,经常有学生在讨论课时不用英语,或者是说与本堂课毫无联系的话题,这需要老师时常督促。
本人对工作扎扎实实、兢兢业业,认为无论什么工作只要尽心尽力地去做,都会有一种成就感。在这种正确的思想和理念指导下,工作起来就如鱼得水。首先,我认真地分析教材的编写特色及体系,懂得了中学英语必须要求掌握的学习内容,然后就有的放矢地结合中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口语、词汇、句型的练习。每次备课时,我都细心研究教材、考虑学生的分层和知识差异,穿插一些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以及中西方文化差异故事。通过这些活动,增强了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和兴趣。而且,我经常有意识地给学生们创设说英语的环境,与同学们相遇时,尽可能用英语问候,当学生来办公室请教问题时,也总是要求他们用英语提问,课堂上也尽量要求他们用英语提问。总之,通过一系列的手段让学生体会到学、用英语的乐趣,养成使用英语的良好习惯和意识。
一、初中英语教材整合的原则
教材整合不能盲目根据个人喜好随意进行,要充分考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实际教学的需要。N格兰特曾经在‘Making the Most of Your Textbook’一书中列出了教材重组与整合的4个原则:1.体现交际性原则;2.体现相关性和目的性原则;3.满足学习者需求原则;4.体现语言材料真实性原则。程晓堂教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材整合的5点要求:1.使教学活动更具有可操作性;2.使教学活动的挑战性更加适合学生水平;3.使教学活动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4.使教学活动的步骤繁简适当;5.使教学活动的形式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二、初中英语教材整合内容
根据教材整合原则,对教材进行整合包括内容的增删、调整和对内容先后顺序调整两大方面。
1.教材内容的增删调整。
(1)教材内容的增。教材内容的增可以指从其它教学参考资料中挑选部分内容进行补充,使教材内容体系更完整、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义务教育教科书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为例(Unit8 Natural Disasters),阅读文章是关于台湾大地震的,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补充一些有关近年发生地震的内容,如日本地震、雅安地震和最近发生的甘肃定西地震等,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再如Unit4 Do it yourself中study skills板块内容是否定前缀un-,in-和im-,在教学中可以补充否定前缀dis-,和ir-等,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
(2)教材内容的删。这种调整主要将教材前后内容极其接近的内容删除,包括在前一册教材中已出现过的内容。如Unit 5的Grammar板块A部分,内容是情态动词may表示可能的用法,有关情态动词在七年级下册Unit 7中已出现过表示许可用法的内容,在七年级下册Unit 3 Comic strip板块出现过Maybe we can order a pizza的内容,句型中有了maybe表示“也许”的用法,教学时已经辨析了maybe和may be的用法,在七年级下册2次出现may的用法,所以八年级上册就可以作为复习,简略即可。再如,Unit 3 Grammar板块B部分主要讲授的内容是反身代词,而这一知识点在七年级下册Unit 5 Amazing things中的Reading板块中已经有所涉及,学生也接触过了类似enjoy oneself等一系列不同形式的有关反身代词的用法搭配,所以在这里只要作总结、归纳、复习即可。
2.教材内容先后顺序的调整。教材内容先后顺序的调整主要包括同一单元、不同单元以及不同年级内容之间的调整。
(1)同一单元内容的调整如Unit 1 Integrated skills的听力部分的主题是Future plans,叙述的是自己将来的计划,而Speak up的主题是What’s he like? 叙述的是介绍自己的朋友,这两部分内容相去较远,很难融合在1节课中教学,而本单元Welcome to the unit板块的主题是Qualities of a good friend,与Speak up主题较为接近,也较容易结合,将它们整合在一起教学效果相对较好。再如,Unit 1 Study skills内容是词汇的归类,如花1个课时讲授,显然内容较少、课堂容量过少,而本单元Task板块My best friend A部分表格里首先列出Words about people,可以将study skills部分的内容与之整合,让学生通过brainstorming来列出词汇,并自然而然归类。
(2)不同单元内容之间的调整如八年级上册的语法重点之一是比较级和最高级,这些内容横跨了3个单元,Unit 1是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Unit 2是数量的比较级、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Unit 3是as…as…的用法。如果分三3个单元讲教授,很难形成完整的体系,将它们整合在一起讲授,不一定要化1个课时,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几个课时连续讲授。首先从Unit 3 as…as…的同级比较再到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同时穿插与之相似的副词比较级和最高级,最后到数量的比较,能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再如,有关动词不定式的语法也分2个单元讲授,Unit 5的2个语法知识点may和动词不定式作宾语,是2个相对独立的语法项目,反而和Unit 6的动词不定式作目的状语和动词不定式作宾语补足语相关。之前提到的may的用法可以作简略处理,这样就可以将Unit 6的语法内容提前归类讲授。
(3)不同年级内容间的调整这类调整主要出现在对教材内容的浅层拓展上。如在Unit 6 Study skills板块的内容是后缀-er,-or和-ist,这个知识点与七年级下册Unit 2 Integrated skills板块的内容Different jobs相关,在七年级下册教学时可以适当拓展,这样再次遇到这个知识点的时就可以简略处理。
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把握重、难点
我认为这是教学中对教师最重要的要求。如果无法很好的把握重难点,则会对重点知识的讲授蜻蜓点水,导致学生也无法分清重、难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零散知识上,而忽视了重之之重。教师为了更好的把握重难点就要认真的研读教材,仔细研究教学参考,并且做好教学反思,从同学们的错误中反馈自己的失误,不断地摸索和探索。
二、其次语法讲解一定要清楚,透彻
在讲解重点语法的过程中,教师要多举例子,并且要学生造句子,不能光停留在枯燥,抽象的讲解过程中。
三、应加强学生的对话强度,鼓励不开口说英语的学生开口
有些学生是对自己不自信,是因为曾经对话的过程中,出现失误却被老师尖刻的言语刺伤,所以当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应微笑着让他坐下,然后再纠正错误。有些同学的对话可能会脱离现实生活,但只要开口说英语就要鼓励。
四、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
整个课堂是学生在开口说而不是老师在干巴巴的讲授,尤其是教材的最后一部分,阅读部分。要使同学们在默读的前提下做课本上要求的练习题,也可以确定几个话题,学生用英语进行讨论,锻炼他们用英文思考的能力,运用所学语言的能力。课文3a部分教材给出了一篇文章然后学生进行阅读,并且每篇文章后面都有若干个问题,在这一部分一定要让学生在默读的前提下独立完成回答问题,锻炼他们的应试能力。
五、八年级英语教学单词仍然是基础
我个人认为应该打好学生的单词基础,在讲授的过程中可以让同学们记它们的同义词及反义词,并且让同学们自己造句子。
六、培养学生们的课文背诵能力
严格要求学生要背诵下来课文,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英语语感。
七、当堂巩固,注重反馈
教学时要处处考虑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以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教学评价的得失作为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尺度,所以,在学生经过一段学习活动后,进行归纳分析,以鼓励表扬为主,满腔热情帮助学生,及时处理反馈信息,当堂巩固,如果时间许可的话,还可引导学生对一些易出错的地方,如人称变化,谓语动词的形式变化、某些习惯表达的异同进行归纳分析,让学生真正地学有所得。
八、注意培养自学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是要让学生拥有学习的能力。因此,我重视对学生的课外学习的指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⑴早读课,坚持听新教材的课文录音,加强听力训练,让学生模仿地地道的英美人语音、语调。
⑵指导学生订出学习英语长期计划和短期安排,每天坚持搞好课前预习,发动家长帮助督促实施。
⑶扩大学生课外英语的摄入量.建议学生收看<<希望英语>>等节目,并鼓励他们多读一些英语小故事,尝试去读一些英文原著。
⑷强调作业的独立完成,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帮助学生认识到,做作业实际上是新旧知识的运用过程,一定要养成自觉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⑸培养学生认真听课,初步运用英语思维和理解。
⑹从音、形、义几方面培养观察力和记忆力,打好语音基础。
⑺用联想对比,归纳演绎等记单词和语法知识。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是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第8单元,教材以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 ? 为中心话题,围绕着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情”展开,学习和运用一般过去时态的一般疑问句Did you go/see /buy…? Were there any…?询问过去的事件,让学生学会谈论和分享过去发生的事件。本课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易于引发学生运用简单的英语进行交际和交流。在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交换对过去发生的事情的描述及看法,促进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增进情谊。Section A的主要学习内容是:复习一般过去时态和动词的规则与不规则变化,学习一般过去时态的两种一般疑问句: Did you…? Were there any …?教材安排了许多听,说,读,写的任务活动,我将灵活运用这些活动,将其中的一些活动进行变化或整合,如:1c,2c和3c的Pairwork活动内容相似,我将把2c和3c整合成一个Interview(采访)的任务活动。
(二)教学目标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关于总目标的具体描述,结合第八单元的教材内容,我按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五个方面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细化:
1、知识目标:单词:学习掌握词汇aquarium,, gift shop, seal, shark, hang out等。
功能: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情
语言结构:规则动词和不规则动词的一般过去式
一般过去时的一般疑问句
句型:Did you go to the zoo? Yes, I did. No, I didn’t. I went to the aquarium. Were there any seals? Yes, there were. No, there weren’t any sharks.I saw some sharps/ I went to the aquarium.
2、语言技能:听:能识别不同句式的语调,并能根据语调变化,判断句子意义的变化;能听懂本课学习活动中的问题,做出较得体的回答。
说:能在本课的任务型活动如:游戏、调查、故事接龙等中进行简单有交流。
读:能正确朗读本单元对话和句型;能查阅工具书为完成任务做准备。
写:能写出本节课学习的单词和句型,能运用简单的句子写出过去的活动和感受。
3、学习策略:抓住用英语交际的机会,在交际中把注意力集中在意思的表达上,必要时借
助手势和表情。
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善于和他人合作。
4、情感目标:通过描述过去所做的事,表达自己的看法,使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学会尊重和理解别人,学会交换不同的看法,了解他人的喜好,增进情谊。
5、文化意识: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赞扬或自己的观点;了解英、美国家中小学生的业余生活,培养世界意识。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
难点 |
复习句型:How was your weekend? It was great. Where did you go on your vacation? I went to the beach. 2.学习词汇aquarium, gift shop, seal, shark, hang out souvenir 3. 学习句型Did you go to the zoo? Yes, I did. No, I didn’t Were there any seals? Yes, there were. No, there weren’t I saw some sharps/ I went to the aquarium. What else did you do? |
1、一般过去时的规则动词和不规则动词。 2、一般过去时的肯定句和否定句。 3、Did you, were there 引导的一般疑问句。 |
二、学情分析
1.初二上期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能力,正逐渐向读、写过渡,同时,学生们对英语学习还保持着较浓厚的兴趣。经过一年的新课程理念的熏陶及实践,有了初步的自主、合作、探究、实验的能力。
2.本单元学情剖析:本单元的主题是谈论过去的事情,可以采用活动教学法和Role playing的学习策略,学习新词汇,掌握重点句型,同时能比较好地运用到实践中,解决类似问题。做到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语言能力。
三、教法渗透
1、教学设计思路与教材处理:
《新目标英语》中的具体语言目标是通过各种各样的Tasks来实现的;学生需要运用具体而特定的行动来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整个教学过程中,各种语言结构与语言功能与不同的学习任务有机的结合。任务活动所谋求的效果不是一种机械的语言训练,而是侧重在执行任务中学生自我完成任务的能力和策略的培养;重视形式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参与和在交流活动中所获得的经验。因此本节课我将始终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活动来学习语言,让学生为了特定的学习目的去实施特定的语言行动,通过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来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让学生在用中学,在学中用(Learning by using, learning for using)。
2、教学原则
l 活动性原则 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体验,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
l 合作性原则 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体现教与学的互动,交往。
l 任务型原则 任务驱动—激发动机;任务完成—激励学习积极性;执行任务—培养责任心和合作精神。
l 情感性原则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
3、教法运用:
本课主要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并辅助于TPR 全身反应教学法、情景交际教学法和游戏活动。
4、教学手段
l 多媒体辅助:用flash 软件将本课所需要的动画、录音、图片、文字、图表和音乐制成CAI软件,使抽象的语言变得直观,为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创设情景,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人机互动的多向交流。
l 非测试性评价:传统的评价观念的出发点是学科本位,只重学科,不重学生发展。 要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效果,评价体系应该“正确反映外语学习的本质和过程,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唯有重视形成性评价,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促进新的评价体系的形成。因此,本课我将各种活动设计成小组活动并开展小组竞赛和填写课堂自我评价表等非测试性评价手段,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创新意识以及具备科学的价值观。
四、学法指导
新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树立自信心,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策略,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精神”放在了首位。依据课改的精神,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1、学习方法的指导
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以及思维能力。用生动的课件调动学生的感官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
2、学习积极性的调动
我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开放的,和谐的,积极互动的语言氛围,把课堂变成有声有色的舞台,让学生在乐中学。
3、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过连贯的听说读写,游戏,竞赛等,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4、学习策略的指导
本节课将在课堂活动中把学生分成四人小组的学习小组,让他们围绕着课堂任务分工合作,在活动中相互探讨、相互交流、相互合作,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和情感体验,发展他们的能力。创建开放式,探究式的课堂,有意识渗透学习策略的训练。我让学生观察课件画面,回答问题,让学生学会使用认知策略;让学生表演对话,实现交际策略;引导学生交际,主动练习和实践,是调控策略的体现。充分利用多媒体,录音,卡片等是资源策略。
五、教学程序:(一课时45分钟)
教学步骤 |
活动内容 |
设计思路 |
Warmingup |
1. Listening to a song (2”) Listen to an English song Let’s take a trip let the students do the action while they are listening. |
歌曲欣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导入新课,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学习新课打下伏笔。 |
Pre-task 任务前活动 |
1. Brainstorm(2”) Show what I did in my vacation by using the multimedia, ask the students: Where did I go on my vacation? What did I do? How was my vacation? Etc. Then get Ss to talk something they did over the weekends or on their last school trip so that they can revise uses of the Past Tense learnt before. |
多媒体展示了同学们熟悉的活动,激发了学生表达过去活动的欲望。生活就是知识,对于他们熟悉的话题,学生总能大侃特侃,信心倍增。采用Brainstorm的教学方法并进行小竞赛,能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
2. Presentation(5”) Let Ss list 3 things at least they did in their last vacation or school trip. Ask them questions: Did you go to the beach/museum/zoo? Were there any dolphins/pandas/ lions? Etc. Meanwhile lead in the new words concerned with this period by using the multimedia. |
由上一环节自然过渡到新课的学习,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知新知识;多媒体采用形象生动的卡通图片,保持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
|
3. Listening(2”) Play the tape of 1b twice for Ss to listen and follow. Then get them to circle What Tina did in last school trip. |
本环节是教材安排的任务型听力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在听音时抓住关键词,培养学生边听边做笔记的学习策略。 |
|
4. Pair work(3”) Ask Ss to make dialogues in pairs about the picture on the top of Page 57 according to the sentence patterns in 1c. Get several pairs to act out their dialogues. |
任务前活动用于扫除学生的语言障碍,因此在教学上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通过不同的活动让学生感知、操练语言,为下一步活动做好铺垫。 |
|
l Task 4:School trip survey(10) 1. Get Ss to make a survey about what they did in their school trip and fill in the form below: NameHowWhereActivitiesWhen surveying, they can use the following sentence patterns: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 Where did you go? Did you see any…? Were there any…? What else did you do? 2. Get each group to send a representative to make a report after they finish the survey. |
||
homework |
假如你上周去了动物园,请,以 “My Unforgettable school trip”为题,写一篇短文。 |
Unit 4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Period 3) 说课材料 —— Unit 4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Period 3) 作为一节英语教学竞赛用课,我主要从对这节课的定位、任务目标、教学环节设计、独特的创意和对突发事件的应对等几个方面来说一下这一节课。 一、对本节课的定位 作为一名从事初中英语教育有近八年的教学实践的青年教师,我认为在“新课程标准”和“新基础教育”的理念的指导下,这节课应该既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有意义,也能够让教师在扎实、充实、平实、真实的授课过程中真正享受到,“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欢乐和智慧的体验”。同时,本单元是以话“交通”题材为教学主要内容的新目标(Go for it)教材典型设计,借助本单元可以给学生在学习方法上以很好的指导,并可以在小空间内进行大规模的扎实、有效的训练。 二、任务目标的确定 本单元的教学任务是在“交通(transportation)”这一话题下,让学生学会谈论“交通”(包括不同的交通方式,到某地的距离以及以某种交通方式到某地所花费的时间等),学习一些文化常识,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在大量的、有效的训练中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 三、教学环节的设计思路 本着整体划一,循序渐进,高效有序,并在教学中能不断地深化教学的设计思路来安排本节的每一个环节。 (一)整体划一 在本节课中,对于“整齐划一”可以从两点来说明: 首先,本人一直认为作为语言教学,听说读写等能力的训练应该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开来的,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可以说一个话题,一个训练都蕴含着各种能力的培养;其次,在教学中每一节课都是独立的,但在我的教学设计中每一节课不仅可以独立,更重视它在单元教学整体中的地位与作用。与每一节课内衔接一样,单元教学的整体衔接也很重要。 (二)循序渐进,高效有序 本节课从简单的对“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in the morning?”的询问入手,引入对重要课文Section A 3a 的复习。通过学生复述这段文字,重点巩固由“How, How long, How far”引导的谈论交通话题的重要句型,并提炼相关的信息形成新的对话,为下一环节作铺垫。即课文Section A 3b 的训练,通过第一、二人称来谈论交通话题的训练,拓展到以第三人称来谈论他人的交通话题,进而让课文Section B 2a, 2b, 2c 的学习水到渠成。然后完成对本节课学习的测试,进行归纳总结本节课的要点。最后,作业一中让学生来完成交通方式的图片收集,是对本节内容的进一步深化;作业二中要求学生做一个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实际上和测试二一起构成了对Section B 3a 的有效预习。 总之,本课从课本入手,用课本内容引出一系列的活动,最终又导向课本,环节紧扣,层次清晰。 四、独特的创意 本节课的设计中,具有独特创意的地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第一、独特的环节设计 首先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简单的复习,目的在于巩固几个基本句型。然后把课本中阅读的短文用复述和听力的方式引入,别出心裁。其主要目的在于营造较轻松的语言环境,缓解部分学生对于说写等输出环节的畏惧心理。接下来,从大量的听说引入读写,给学生铺垫知识的过程。既练习口头表达,又巩固了读的成效。教学步骤中每一步都将成为下一教学步骤的铺垫,在每一步骤中,教师设计具体任务,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中,并完成具体的任务。整个课堂设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难度过渡非常自然。 第二、独特的课程深化 全面展开训练,重点集中突破,中考真题帮辅,课结影响未尽。首先,在常规的训练之后,又用中考真题来重点训练和巩固所学,不但给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有更深一步的认识机会,更为学生的长远学习打下了坚实的伏笔。其次,在对交通的表达方式上的深化,采用了系统归纳,并用同意表达的形式进行训练,有层次,有实效。 第三、独特的思维能力训练着重思维能力的训练,围绕话题进行多方面的扩展性的练习,并充分地利用 Listening 和Speaking,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以Groupwork和Pairwork等多种形式讨论和操练。最终达到让学生熟练谈论“交通”这一说话能力的目标。并在作业中以预习形式对这一目标进行了延伸。 五、掌控好借来的学生 由于是借班上课,学生又是活动的主体,课堂上大部分的时间交给学生,教师的引导是关键。如何导入课程,并一步步地由易至难地引入任务,如何帮助学生学习都是关键所在。同时要非常注意的是,学生活动之前的范例一定要明确清晰,要每个孩子都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活动才会顺利地开展,学生才能在活动中有所得。 六、对突发性事件的预案 在准备中,充分预料到课堂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做出相对的预案设计,以便作出灵活的应对,这很重要。对本节课我做了如下的准备:第一,关于课程的衔接问题。英语授课于其他科目不同,尤其是新授课,如果所授内容严重超进度,上课效果一定会大打折扣的!所以,根据竞赛所给的教学进度,我准备了两套教学方案。第二,教学任务量也很关键,少则课程易空,多则不易完成。本节的训练任务在课件的设计中充分地给予了关注。在设计训练题的时候,题增加了很多,并在几个主要的课件页上的背景中都设计了动作,一旦训练任务过多就可以通过动作越过,不会影响教学效果。第三,关于学生的问题。学生不是我的,但由于这是讲课,不是作课,我除了和他们的老师了解了一下这个班学生的英语水平,其他就不再多说了,但也作了一定的预计。其他方面的内容我也准备了一些,但可能不会用到。 总而言之,作为一堂教学竞赛课,我的准备应该说较为充分,对课的认识也可以说很深入,但讲好一堂课,所需要的不仅仅是这些,这是我知道的…
Unit 1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
Teaching Aims:
熟练掌握who,that引导的从句的用法,学会理解他们在句子中的含义,学会用句型表达自己的喜好。
Importance and difficulties:
掌握单词v.preferdisliken.heartstring词组 remind…….of…….Step 1 Review
展示两幅地方的图。用不同的图片进行比较,反复操练句型。
(1)一幅是高楼林立的繁华都市,一幅是有乡土气息的农村,让学生用已学句型进行表达。例:I prefer the picture that is about the city because I like the tall modern building.Step 2播放两张风格各异的CD,也可以播放不问类型音乐的磁带,问学生对这些音乐的感受,让他们说说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Step 3 3a
让学生阅读Jennifer’s CD review,如果有生词,在生词上画圈。
教师讲解语言点remind of的用法。教师可以通过例句来让学生分辨,假如学生仍然不理解,可以多举几个例句。
如
The story reminds me of my childhood.It means the story makes me think of my childhood.Step 4 Free talk
结合 3a的问题以及相关的信息,谈谈自己最近听的CD。
What CD did you listen to recently?
What do you think of it?
Why?
Homework
利用4的表格做一个调查。要求学生先在表格中写下自己的观点然后在班上问其他同学的看法是否与你一致,把他们的回答填写在表格里。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所说的是人教版初中英语新目标八年级(上)Unit 10 I a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 Section A 1a to 2c)的内容。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学法、教法、教学过程以及设计理念来说说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首先,我想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的结构与内容简析: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单元的地位:本节课的内容属于初中英语新目标八年级(上)第十单元Section A的内容,其中心话题是学习用be going to谈论理想的职业。它与七年级(下)Unit 4 I want to be an actor.有着密切的联系。本课时的学习是为后面Section B及一般将来时的学习做铺垫,所以它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学习英语不仅是语言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语言知识的学习促进语言实际运用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要能对be going to表示“将来”这一结构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并能初步运用这个结构进行交谈。本着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吃透教材后,我是这样确立本课的重难点的:重点:目标词汇engineer、pilot 、computer programmer、professional、act、grow up及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 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的目标语言;难点:be going to结构的基本用法。本节内容设置为一个课时,课长45分钟。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的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目标词汇:engineer、pilot 、computer programmer、professional
act、grow up、目标语言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 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及be going to +动词原形这个结构的用法。
2)能力目标: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学生为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学完本节课我要求学生达到:听——基本听懂教材上所要求的听力内容;说——初步运用所学的目标语言谈论自己喜欢的职业;读——能正确地朗读出单词和句型。写——基本应用正确的语言结构写一篇题为“My dream job”的短文。
3)情感目标:
英语的课堂形式多以小组交流学习为主,这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养成合作交流的好习惯。本节课通过学生谈论自己喜爱的职业,让学生有一个人生的价值趋向,懂得“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常志”的道理。
三、学法:
为使学生达到本节课我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学法和教法上谈一谈:
课程就是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因素的整合,以人为本,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所以分析学生的学法是非常必要的: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曾学习过一些表示职业名称的单词和现在进行时,所以本节课学生对词汇的学习不会太困难,但也许他们会将“be going to”结构与现在进行时相混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创设情境,采用多种教法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巩固这个结构,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其次,到了八年级,由于课程知识密度的增加,课堂容量的加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差异性,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设计时注重因材施教、分层布置任务,采用pair work,group work合作学习的方式,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尽可能地为学习英语有困难的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促使学生通过互助互学的小组交流活动来学习知识完成任务达成目标。
四、教法:
要上好一堂课,教师要认真做好以上的分析,选择恰当的教法。
语言是体现思维的工具,也是信息与文化的载体,它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新的课程观认为:英语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应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教学中应遵循“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的原则。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我重点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将布置任务进行小组交流活动贯穿整堂课如:以讨论各自的人生理想及实现理想的方式为切入点,布置学生用A: 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 B: I’m going to be a / an...A: 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 B: I’m going to..目标语言进行小组活动,然后替换成单三人称形式练习What is he /she going to be when he/ she grows up?How is he /she going to do that?这样整节课体现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但是教师在教学中所采用的教法不是单一的,我在引入新课时,借助了图片、多媒体采用直观教学法,习旧入新地进入新课。接着围绕本节课的中心话题启发学生谈论他们喜欢的职业,学习动词词组;借助教材2a和2b让学生来叙述一篇口头小短文时,鼓励他们展开想象,激发他们的情感采用小组比赛积分制,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语法,使学生能基本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来突破难点进行交流,做到语法教学交际化、教学难点小步子化。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本节课我借助图片、录音机、录音带、多媒体辅助教学,下面将详细的为大家说说我的教学程序和设想:
五、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先展示一组表示职业人物的图片,教师用What does he /she do?让学生通过观察回答a doctor/reporter/teacher,然后学习新单词pilot, actor
computer programmer, engineer和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并板书在黑板上。学生两人一组的进行问答练习。接着,我设置悬念让学生猜猜我理想中的职业,借助多媒体展示一段NBA篮球赛,并告诉学生们:“I am going to be a professional basketball player like Kobe.”强劲的音乐更是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我让学生展开讨论,说出自己喜爱的职业,处理教材1a部分。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由旧知到新知,循序渐进,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2)强化句型,体验感悟。
简单的问答后我用“If you are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 like Kobe. 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启发学生这些职业的人经常要做些什么?引出动词词组practice basketball、take acting lessons、study computer science、study math really hard接着布置任务,要求学生用In Pairs的方式用黑板上的目标词汇和语言进行操练,这样操练完句型后学生能轻松地完成1b的听力连线题。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反复操练是记忆的一个重要方法,通过操练来巩固单词,强化句型,从而更好地掌握和使用句型,化难为易、扫除障碍轻松学习。
(3)合作交流,突破难点
1b的听力练习后,我把学生分成四人一小组做pair work(具体做法是:S1用黑板上的句型问S2,S3用What is he /she going to be ? How is he /she going to do that?问S4,S4根据S2的回答转述回答)这个环节的设置是让学生会用单三人称来进行问答,目的是培养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运用目标语言。
(4)贯穿任务,拓展提高
有了前面的巩固训练做铺垫,师生共同完成教材2a和2b的听力。接着我要求学生根据2a和2b的所听内容以“Cheng Han’s future”为题做一篇口头小短文,并提示学生move to这个词组的意思。此时,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性采用小组成员自愿比赛积分的机制(我在黑板上画个评分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积分比赛)这一环节学生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把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了串联和加工,使学有余力的同学得到了能力方面的训练,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体会到语言的交际作用。教学任务在学生热烈的参与氛围中完成了。
(6)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教学内容完成后,我通过媒体的展示做个简单的小结。最后作业的布置是本节课的收尾工作,针对学生的差异性我把作业分成两种:1)课后进行一个采访活动,使用本节课的语言目标以对话的形式记录采访内容;2)写一篇题为“My dream job”的短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做其一。这样的安排的目的是使基础薄弱的学生能巩固基础知识,而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了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7)板书的设置
将主要单词和目标语言写在黑板上,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及记忆的强化。
Unit 10 I a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
Section A
Key words: Target language:
Professional —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
computer programmer —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
computer science —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
engineer —I’m going to practice basketball every day.
pilot act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实践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 力争突破传统教学的栅栏, 探索出适合学生不断变化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学模式, 让课堂教学与时俱进, 绽放出新光芒。尽管课改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 相应也出现了很多有效的教学方法, 但由于多种原因, 农村英语课堂仍然侧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为主体”, 大多数课堂只注重教师的教, 而忽视学生的学, 教师是课堂的主宰, 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模式下的学生缺乏主动探究精神, 不善变通、思维僵化。为了顺应新课改的需要, 提高课堂效率, 促进学生发展, 我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尝试使用“学教做互动”教学模式, 力求探索出更为有效的教学方式。下面我就对“学教做互动”教学模式在一节课例中的探索与应用做一个具体的陈述。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仁爱版八年级Unit 6 Topic 3 Section A“Bicycle riding is goodexercise”这一课。
二、“学教做互动”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现代教学理论要求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我采用“学教做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 希望能真正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真正把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落到实处。所谓“学教做互动”, 指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与教师主导的教学活动之间的互相作用。“学教做互动”教学模式是学生先学, 教师后教, 体现学中做、做中学、做中教, 学教互动, 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凸显了教师的主导地位,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取了相关知识, 提高了综合能力。
我所设定的“学教做互动”模式的具体流程为“课前导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突破疑难、精讲点拨—科学操练、迁移应用—链接生活、拓展提升”。其中“课前导学、自主学习”属于“学生先学”的部分, “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环节既属于“学生先学”的部分, 也充分体现在具体课堂教学过程的“学教做互动”中;“突破疑难、精讲点拨”属于“教师后教”的部分;“科学操练、迁移应用”及“链接生活、拓展提升”突出了“学中做, 做中学”。“学教做”三者环环相扣、有机融合、不可分割, 三者间没有明显的界限。
本课例所在整个话题是关于自行车的风行以及交通法规的话题。本节课教学内容为整个话题的第一部分, 属于第一课时。主要内容为:“1a”通过听力对话材料以及图片呈现该部分的话题、核心词汇、句型、语法等, 为学生的听说训练提供语言上的准备, 如acci-dent, cycling, That's terrible, I think so, I agree等。“1b”通过听音、判断正误的活动, 帮助学生理解对话大意, 发展学生听力技能。“1c”通过阅读“1a”材料, 写下对话中关于骑自行车的三大优点, 发展学生提取文本中核心观点的阅读技能。“1d”通过小组讨论骑自行车的优缺点的活动, 发展学生就该话题进行口语交际的能力。
1.课前导学、自主学习———学生先学, 学中做。学生先学, 不仅仅是指简单的课前预习, 它也包括学生课前搜集资料和发现问题, 并带着问题到课堂中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学习。根据本节课确立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我在导学环节采用学案导学, 让学生事先了解本课学习的目标和大体内容。学案里呈现的预习内容及自学指导部分让学生对本节课所要求的课外合作学习内容更为明确。利用学案进行导学, 学生在课前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有了系统的预知, 这样学生的学习就有了明确的针对性、目标性和计划性, 之后的课堂教学工作就能完成得更好, 课堂的高效性也就更能得到体现, 也实践了课改关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新理念。
2.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学中做, 做中学。 (1) 学案中“自学指导”部分要求的“互相提问单词及短语”、“搜集整理有关自行车骑行的优缺点”两项都属于合作探究项目, 需要学生通过课外合作学习来完成。课外合作学习是指发生在课堂教学之外的“小组学习”、“团队学习”或“分享学习”, 是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 是“学教做互动”教学模式中“学”的重要体现。 (2) 在课堂教学中, 我设计了多个“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的课堂活动。我们知道, 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就是完成各种活动的过程。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活动就是教师为了实现某一特定教学目标而设计的任务。根据活动目的, 课堂活动分为呈现型活动、练习型活动、理解型活动以及应用型活动。而应用型活动需要学生创造性地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并在新的情境中综合地应用。我在指导学生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环节设计采用的活动就是属于应用型活动。下面我就以其中一个活动为例谈谈“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在课堂的具体体现。这个活动是要求学生把课外合作学习的成果———搜集整理有关自行车骑行的优缺点通过活动交流并展示出来。活动设计方案如下:1全班分成A、B两大组, 各组选派代表抽签决定陈述骑自行车的优点或缺点。2规定时间内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讨论本组论点, 实现生生互动。允许把讨论结果记录在纸上。3限定时间内, A、B两组学生抢夺机会陈述观点, 在此过程中教师即时做出评价, 实现师生互动。4抢述观点过程中, 由事先由教师选派的学生在黑板上用磁扣给A、B两组做观点成果记录, 说成一个观点粘贴一个磁扣, 活动结束时全班一起查看结果, 裁决胜负。这个活动是要求学生在对本课对话、知识点有了相应的掌握后, 再结合课前收集整理的有关自行车骑行的优缺点, 把之前输入的语言知识在活动中进行有效输出。而这个活动既是属于“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又是属于“科学操练、迁移应用”。可以说“学教做互动”教学模式流程里“课前导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突破疑难、精讲点拨—科学操练、迁移应用—链接生活、拓展提升”几个环节既是循序渐进的关系, 又环环相扣, 不可分割。
3.突破疑难、精讲点拨—做中教, 做中学。精讲, 是指教师在学生探究学习的基础上, 选择教学内容中的重点知识和学生难以理解的共性问题, 追根求源, 透彻剖析。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做到精讲, 师生在“教中学、学中教”的教学过程中提高互动、交流的能力, 使教学活动实现真正的有效性。这节课是一堂听说课, 我在整节课上的“讲”, 即传统意义上的“教”几乎只是体现在课堂的组织与过渡衔接以及评价上, 课堂大部分的时间都留给了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比如通过听力对话材料以及图片呈现中心话题、核心词汇、句型、语法等;比如通过听音, 判断正误的活动;比如通过阅读1a材料, 写下对话中关于骑自行车的三大优点;比如通过小组讨论骑自行车的优缺点的活动, 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贯穿始终, 有效地实现了学中做, 做中学, 做中教, 最大程度上体现了高效课堂的“学生主体, 教师主导”的特性。
4.科学操练, 迁移应用。英语教学必须“强调语言学习过程, 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运用性, 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与合作等方式, 发现语言规律, 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 不断调整情感态度, 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学教做互动”教学模式在本节课中的应用促使学生在接受性、输入性的听、读、活动之后, 继而进行了输出性的说与写的活动。从课本呈现的对话的听读到之后的有关骑自行车优缺点的竞答活动, 到最后的“I like riding bicycles”的写作活动, 各个环节环环相扣, 循序渐进, 都是通过实践、参与、合作、探究等方式, 体现“学教做互动”教学模式的。
5.链接生活、拓展提升。 (1) 巧妙设计, 链接生活, 使课堂教学生活化。知识源于生活, 语言也是如此。英语来自生活, 并为生活所用。因此很多高效课堂的英语教师都注重创设真实情境, 让课堂教学生活化, 让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里习得语言, 运用语言。我在这节听说课里就是力求课堂生活化, 包括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教学方式的生活化, 以及学习任务的生活化, 使得整节课自然链接生活, 并最终得到拓展提升。 (2) 挖掘教材, 链接生活, 实施德育。新课标指出, 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达到的三个目标维度, 即:知识与能力 (Knowledge & skills) ;过程与方法 (Process & steps)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emotional attitude & values) 。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说“教学最高最后的目的包含在这一概念之中———德行”。这个“德行”指的就是教学过程中需要达到的三维目标之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也就是“德育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指出:“课程的功能绝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更应当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求知, 如何做人。”因此,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链接实际生活, 渗透情感教育。本节课的相关话题是关于自行车的骑行以及交通法规, 我根据教材, 结合“学教做互动”模式中的“链接生活、拓展提升”环节的需要, 在歌曲导入部分使用了一曲有关交通规则的童谣:
Red light, stop, stop;Yellow light, wait, wait;
Green light, go, go, go;Red light, stop, stop;
Yellow light, wait, wait;Green light, go, go, go。
这个导入歌谣生动直观地告诉学生这节课所要达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即遵守交通法规。之后继续链接学生平日生活, 呈现了几张事先拍摄的学生日常骑自行车上学的图片, 提出Most of us come to schoolby bike. Bicycles are important and useful in our dailylife. And cycling has many advantages.在后来听读对话引出自行车骑行的三大好处后, 恰当引导, 适时渗透, PPT中呈现几张自行车车祸现场的图片, 教育学生注意交通安全, 珍惜生命, 远离危险。 (3) 联系生活, 拓展提升, 渗透德育。在学生完成了听读说的任务后, 我安排了一个写的环节, 要求学生完成I like riding bicycles的写作。绝大多数的学生经过前面几个“学教做”环节, 已经有了输入性的语言知识, 此时的写作对于学生来说只是一个自然简单的拓展提升, 学生们在文章中不仅写到了骑自行车的好处, 还写到了相关的骑车安全注意事项。到这里, 这节课的德育渗透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了。在课的最后, 我根据初二学生的好动、好玩、好胜的心理特点, 为学生设计了有趣的课外棋谱游戏:
这个游戏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同时又使得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尤其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达成延伸到了学生的课余生活里, 达到了联系生活、拓展提升、渗透德育的目的。
三、结语
教无定法, 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符合课改新理念的教学方式都是值得探索使用的。“学教做互动”课堂教学模式旨在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新知, 教师作适时的引导、点拨,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做到学教互动, 教学相长, 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时间有效运用, 高效运用, 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实际上, “学教做互动”教学模式具体流程里的各个环节并非孤立存在、毫无牵连的,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各自为阵却又紧密关联, 它们环环相扣而又循序渐进。这也正是体现了“学教做互动”的“学中做”、“做中学”、“做中教”鲜明特点, 是符合新课改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新理念的。
参考文献
[1]金莲.高中学生课外合作学习英语之探索与实践[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中学篇) , 2015, (1) :16-18.
[2]郭宝仙.英语课堂活动研究[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中学篇) , 2015, (1) :2-8.
[4]庞献红.精讲精练提高课堂效率[J].河南教育 (基础版) , 2006, (7-8) :46.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ISBN 9787303133246英语课程标准 (初中) [S].
[6]刘学梅.从德育缺位看育人的重要性及其对策[J].中学教学参, 2010, (3) :103-104.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N].中国教育报, 2001-07-27 (2) .
本单元谈论的话题是“Fun places”,其功能项目是“Talk about past experiences”,通过对比、使用现在完成时态、一般过去时态谈论过去曾经去过的地方. Section A的内容是在复习巩固一般过去时用法的基础上学习使用Have you ever been to…这个句式表述过去曾经去过的地方。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知识,能够就简单的话题进行小组讨论,并且已经接触了多种时态,学习使用现在完成时态表达过去曾经去过的地方,难度不是很大。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师生间的闲聊、动画片欣赏、创设情境等方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设计思路
通过情境导入提出Have you ever been to…? 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口语交际,学习使用新的词汇和短语,来训练和强化现在完成时态句型Have you ever been to …?的答语形式,,最终达到使用该句型描述过去的某个经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现在完成时态句型Have you ever been to ……?及答语形式Yes,… have/ No, … haven’t;通过情景设置、两人一组对话练习、小组合作等方式学会谈论过去曾经到过的地方。
2、能力目标
通过情境导入来引导学生谈论过去发生的事,提出Have you ever……?的问题,继而引出一些新的词汇和句型,然后通过精讲多练的课堂教学来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3、情感目标
以学生的某种经历为依托,培养学生热爱家长、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怀。
教学重难点
1. 掌握重点句型Have you ever been to an amusement park? Yes, I have. /No, I have never been to an amusement park.學会使用该句型与其他人谈论过去曾经去过的地方,并能对该地的风景、娱乐等方面进行简单的描述。
2. 熟练运用现在完成时态句型Have you ever been to…?描述过去曾经去过的地方,并能就这个话题进行讨论。
教学设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
分层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
教学流程
Step 1 Warming-up
1. Make conversations with some students to talk about past events.
T: Tom, 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S1:I played basketball.
T:(writing the words on the board) Tom played basketball yesterday. (to another student) Mary, What did you do last Sunday?
S2:I went to the zoo.
T:(writing on the board) Mary went the zoo last Sunday.
2. Make a short conversations in pairs. (两人一组进行以上的对话练习)
( 设计意图:用闲聊的方式带领学生走进课堂,给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容易接受。 同时以简单的对话方式复习前面所学的内容,过渡自然。小组对话练习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过去发生事情的表述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达到较好的复习效果,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Step 2 Leading in
1. Learn the new sentence “ Have you ever been to …?” with some pictures. ( 长城、北京、红峪上庄) T: I went to the Great Wall last week.
I have ever been to the Great Wall. Have you ever been to the Great Wall?
Yes, I have. / No, I haven’t.
2. Practice in pairs by using some pictures.
提示句型:
A: Have you ever been to …?
B: Yes, I have. (No, I haven’t) Have you ever been to…?
A: Yes, I have./ No, I haven’t.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图片引出本节课的重点句型,学生用已学过的单词操练新句型,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小组对话练习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重点句型提示能帮助不同知识层面的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Step3 Learning new words
1.Watch a short play (Disney 动画片)
2. Learn the new words by some pictures. Using some Disney Character to talk about the amusement park.
3. Practice in pairs (Ask some students to practice in pairs)
4. Talk about 1a
(设计意图:使用Disney动画片《猫和老鼠》引出“游乐园”这一话题,通过视听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们参与口语活动的热情,简单的两人一组的对话降低了口语练习的难度,使不同英语基础的学生都能具有成就感)
Step 4 Listening
1. 1b Listen. Have these students ever been to these places?
2. Read the listening materials loudly.
3. Talk about the places that Claudia and Sarah have ever been to.
(设计意图:谈论听力材料中的人物曾经的经历又将听力内容进一步升华,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学生不但要听懂听力材料,而且还要能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述,在此项活动中,学生的听力、口语、语言表达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Step 5 Groupwork
Talk about your unforgettable place that you have ever been in groups.
(温馨提示:Have you ever been to …? When did you go there? How did you go there ?Have you taken any photos there? Bring some of your photos here and write a short composition to introduce the place you have ever been to.)
(设计意图:谈论自己曾经到过的难忘的地方,对于部分学生来将有一定的难度,以小组活动的方式来完成,做到人人参与,共同进步)
Step 6 Homework
1. Make a survey (小组合作,共同完成)
《家乡知多少》,谈谈对自己家乡的认识,比如:曾经到过哪些旅游景点,什么时间、怎么去的那里?你对家乡旅游景点的看法?都做了什么?等等)
Where have you ever been?
When did you go there ?
How did you go there ?
What did you do there ?
How do you like it ?
做完调查之后,让学生来做汇报。
(提示句型:Report : ***has ever been to … .
He / She went there ***.
He /She went there by ***.
He /She ***. He /She thinks it’s ***.)
2. Write your unforgettable place that you have ever been .
(温馨提示:Have you ever been to …? When did you go there? How did you go there ?Have you taken any photos there? Bring some of your photos here and write a short composition to introduce the place you have ever been to.)
【初中英语八年级 Unit 5 Period】推荐阅读:
初中八年级英语教学计划04-14
初中八年级英语教师教学工作总结03-23
初中八年级英语备课组的工作计划06-07
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3单元测试10-22
初中一年级英语期末07-01
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04-19
(初中英语)九年级英语上册教学计划06-20
初中七年级暑假英语日记01-23
初中七年级英语听力02-10
六年级考初中的英语作文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