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治制度(精选4篇)
综治委成员单位履行综治职责述职制度
街道综治委各成员单位:
为充分发挥街道综治委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按照区综治相关工作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一、述职对象 街道综治委成员单位。
二、述职内容
按照鼓楼区综治委成员单位工作要求,认真履行综治工作职责:一是强化综治意识、落实综治措施、总结和交流综治平安建设工作的经验、做法、成效及存在的问题;二是履行综治委成员单位工作职责情况;三是联系、指导村(居)开展平安建设工作情况。
三、述职形式和评议
1、挂点干部应定期参加挂点村镇会议,经常深入基层单位,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直接听取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意见,掌握第一手材料。
2、加强对基层综治工作的督促、检查和指导,积极配合挂点村维护社会稳定,主动调解矛盾纠纷,帮助基层联系点找出综治工作中的问题,理清工作思路,提高基层综治工作的水平。
3、协助村综治工作室的规范化建设,组织解决实际困难,切实为挂点村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进一步加大服务基层力度。
制度汇编
社区综治维稳信访工作站制度
(一)工作例会制度。每半月召开一次中心主要组成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例会,分析研判辖区社会治安和矛盾纠纷形势,研究对策措施,调度安排工作:每月召开一次中心各组成部门负责人参加的联席会议,总结上月工作,安排下月工作;视情适时召开不同层次专题会、协调会。
(二)首问负责制度。遇到矛盾纠纷,突发事件和群众来访时,中心值班接待人员即为首问责任人,应第一时间登记备案,及时协调解决问题,视情做好告知、答疑、分流、指引等工作;如处理难度较大,应做好稳控工作,通知有关部门和责任人解决问题,并及时报告情况。
(三)工作流程制度。全面规范中心操作程序,理顺操作节点,切实抓好受理、办理、回复服务。统一做好受理登记,由中心根据事项性质和类别,统一分流交办给责任单位限期进行办理。受理事项办结后,中心应及时反馈办理结果。
(四)情况报告制度。中心应广泛收集汇总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等方面情况信息,按规定时限向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和上级对口部门报告,遇到突发、紧急事件随时报告。各组成部门应定期向中心报告重点工作进展情况,重要情况随时报告。
(五)督查督办制度。中心对受理事项全程督办,跟踪了解进展情况;对上级交办、领导批示的重要任务和各项阶段性重点工作开展督查督办,及时发现工作漏洞和问题,督促落实改进措施,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六)资料台账制度。中心对会议记录、文件资料、受理登记、信息报告、督查督办、检查考核等基础工作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重点人员排查管控、法制宣传、平安创建等专门工作,分别建立工作台账。
社区治安保卫委员会工作制度
1、例会制度。治保会一般每月召开一次治保会议,学习政策、法律和治保业务,交流工作情况,分析治安形势,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讨论安排下一步的工作。
2、检查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防火、防盗、防爆、防治安灾害事故的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排除。
3、执勤制度。遇到紧急情况和统一行动时,要随叫随到,服从命令,听从指挥。
4、分工包干制度。一般是治保主任包面,治保委员包片,各负其责,互相协作。
5、请示报告制度。经常向所属基层组织和公安派出所汇报工作,反映治安情况,发现重大情况,要随时请示报告。并坚持听取群众意见,向群众报告工作的制度。
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制度
一、例会制度。居委会、企业事业单位调委会每月、乡镇调委会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沟通情况,传达上级精神,研究工作,决定重要事宜。
二、学习制度。全年组织政治和业务学习培训:调解委员会每年不少于6个学习日,调解员不少于3个学习日,不断提高队伍素质。
三、岗位责任制。村委会与调解主任、调解主任与调解小组长签订工作目标责任状,实行责权利挂钩。
四、请示报告制度。对重大、疑难纠纷和隐患应及时向党支部和居委会、单位、上级组织主机请示或报告,并美誉汇报工作情况。
五、纠纷排查制度。调委会每月开展一次纠纷排查调处活动,逐门、逐户、逐人进行摸底排查,掌握纠纷的重点户、重点人、并落实专人、及时化解。
六、登记、统计制度。对辖区内发生的各类民间纠纷、民间纠纷受理、调解、预防激化等有关情况逐项登记存档备查,准确、及时填报统计月报表,并附综合分析材料,于每月20日前上报镇司法所。同时建立统计台账。
七、回访制度。对已调解的纠纷,特别是较复杂、疑难或有可能出现反复的纠纷进行走访,了解情况,发现隐患,及时排查,巩固调解成果。
八、文书档案管理制度。调解民间纠纷要规范使用司法部统一规定的《人民调解文书格式》,除简易纠纷外,一般应使用统一、规范的调解文书,并做到一案一卷,装订成册、存档备查。
九、总结评比制度。调委会要做到年初有计划,半年、年终有工作总结,并进行考核评比,实行奖惩。
社区平安服务“村村响”制度
一、每周保持广播播放不少于1小时;
二、村支部书记负责本行政区域广播安全工作。播放的内容主要涉及治安防范、农技信息、文化娱乐、新闻联播、应急处置等方面知识;
三、对每次播放的内容、时间、经办人进行登记;
四、加强对播放控制设施的管理,严禁手机持有者在酒后随意打开广播,严防手机丢失或被“法轮功”等不法分子利用。
社区政法干警“村村驻(包)”制度
一、驻(包)村干警承担“六大员”职责,即:依法治理指导员、法律政策宣传月、治安防范协调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社情民意信息员、执法(司法)为民服务员。
二、干警驻村每周不少于1天,包村每月不少于2天,联系乡镇每月不少于1次;
三、在工作上,要做到有“四个一”:一套明确的目标任务、一份工作计划、一本工作日志、一年工作总结;
四、严格包村联系工作纪律。包村干警进村工作要严格做到“四不准”,即不准接受村里工费招待、不准到村里报销任何费用、不准有任何倾向性不公行为、不准参加任何有损党员干部形象的活动。
社区巡逻防范“村村转”制度
1、巡防队员巡逻执勤时,每班不少于二人,必须佩带统一的巡防执勤标志。
2、巡防队员以徒步巡逻,按照规定的时间,路线巡逻,不得减少巡逻时间和巡逻路线。
3、巡防队员要在巡逻中了解掌握本村人口的基本情况,收集各种影响本村秩序的信息和动态。
4、巡防队员在巡逻时对重点区域要重点巡查,到达本村巡防重点区域时,对周围应仔细巡视。
5、巡防队员在制止现行犯罪活动时,有权扭送犯罪嫌疑人到公安机关。
1、首先接待来访、来信、来电的部门和人员,即为首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2、首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要给予来访、来信、来电人员明确的指引、介绍、答疑,一律不得以“不知道”、“不归我管”、“我还有事”等语言推托、搪塞当事人,要使之最为迅速、便捷地得到满意的服务。
3、首问责任部门或责任人能当场处理的,要当场解决;不能当场处理或不属于职责范围内的,应做到以下三点:(1)向当事人说明原因,给予必要解释;(2)可用电话与相关部门联系,出具《纠纷移送函》,及时解决;(3)转告有关电话号码或办事地点。
4、答复来访、来信、来电人员提出的问题时,既要准确掌握政策,又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对于不清楚、掌握不确切的问题,要及时请示,给当事人准确的解答。
5、遇到对政策理解有偏差或无理取闹的人员,首问责任部门或责任人要坚持原则,耐心说明,妥善做好劝返稳控工作。
6、对于重大疑难问题,首问责任人要及时向部门主要领导汇报;首问部门要及时向中心汇报,由中心组织有关部门合力处理。
7、对于因推诿、扯皮而导致矛盾隐患未能及时处理,进而产生恶劣影响的人员和部门,将严肃追究政治和经济连带责任。
定期值班制度
1、实行维稳成员单位轮值定岗的值班方式,每班确保两个以上单位在岗,值班人员不得少于2人,值班时间一天。值班人员要坚守岗位,特殊情况离开执行请销假制度,不得超过30分钟。
2、政法委、司法局、工会、信访办为常驻单位,常年在岗。其他综治成员单位为值班单位,按排班日期出勤。未列入成员单位的部门为责任单位,确保随叫随到。
3、值班人员对来访人员反映的问题、事项、必须认真登记,做到登记不缺、不少、不漏,登记内容详实清楚。
4、值班人员在交接班时,要在值班交接本上注明自己一天的值班情况、工作事项,交接班人员要在交接本上签字,以示接班。
5、值班人员负责当日工作情况的接待、转交、转送、处理及结案过程。并根据来访人反映的问题、事项进行分类,负责包件包案到底。
6、值班期间发生重大事情应及时向带班领导汇报,不得瞒报、迟报、漏报。
限时办结制度
1、限时办结的时限以工作日计算,其办理时限从收到相关文件、材料或指令的次日起计算。材料不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其办理时限从补正材料的次日计算。
2、承办部门或工作人员如认为督办、交办和申请的事项不属于本部门、本岗位的职责范围,应于接到通知一个工作日内向交办部门说明理由,不得自行转送其他部门。
3、对督办、交办和申请事项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的,由中心领导按工作责任主次确定一个牵头部门,由牵头部门制定实施计划,明确各个部门的办理时限。
4、需要会签的公文,会签时限最迟不超过3个工作日,因领导外出或督办、交办的事项确需开会研究等原因无法按时限要求会签的,应及时报告主办部门。
5、限时办结遵从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或各类督办件、批办件有明确规定的事项必须在规定时限内办结并回复;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或各类督办件、批办件没有明确规定时限的,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参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规定的同类事项办理时限,本着高效便民的原则,合理确定办理时限,并在承诺的时限内办结;原则上,特别紧急的事项,应随到随办,无明确时限要求的一般公文,应在10个工作日内办结并回复,能立即办理的,应当场或当日办结;重大督办或交办事项办结后应书面反馈。
6、如在规定时限内不能完成或答复,需要延期或因特殊情况无法承办的事项,应在规定时限内向主管领导汇报,由主管领导批准后,延期办理或交回交办部门停止办理。
7、对来信、来电、来访如果询问的内容已有明确规定的,由分管工作人员当即做出回答;如果是尚未确定的,应作出说明。
8、对来信、来电、来访在10个工作日内做出答复意见;若非本部门的业务范围,在当日内转交有关部门办理。
责任追究制度
1、发生五人以内赴分局、总局、省和进京上访的必须有工作人员陪同,五人以上的(含五人)必须有单位领导陪同,10人以上的(含10人)必须要有农场主要领导陪同,否则视为非正常访,将对责任人追究责任。
2、事先对发生时间未能预知的视其情节和产生后果的大小对责任人进行问责。
3、虽然排查出矛盾,但未在基层得到妥善解决的,对责任人要实行责任倒查。
4、对发生在本辖区(单位)内的矛盾纠纷和信访案件,在接到举报或上级通知后,有关调解人员或负责人迟迟不到现场调处或以各种理由推托,敷衍调处,导致矛盾扩大激化的要对责任人要实行责任倒查。
5、对上级党委、政府指定、移交、督办的纠纷、信访件,不接受或接受后不认真调处,导致矛盾纠纷激化的对责任人要实行责任倒查。
6、对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责任人应按照相关规定或法律法规予以追究责任。
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制度
1、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工作原则,坚决把矛盾纠纷排查与化解工作职责落实到具体责任单位和直接责任人,确保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2、对可能引发重大治安问题和群体性事件的矛盾纠纷,要坚持“及时疏导,各负其责,工作在前,预防为主”的工作原则,做到边排查,边化解。
3、矛盾纠纷化解工作,要坚持依法化解、依法办事的原则。
4、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要紧紧抓住重点,解决社会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最大限度把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隐患排查出来,认真加以梳理,确保案结事了目标的实现。
5、对群众反映的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的疑难的事项,主要领导要亲自包案,带案下访,协调处理。
6、坚持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信息报告制度,重要活动和重大节假日期间要坚持随时排查,随时报告,并实行零报告制度。
问题隐患限期督办制度
1、在督查、检查时发现的各类治安和安全隐患,由督查组向受检单位下达《问题隐患整改通知书》,就专项工作限期完成。
2、受检单位要立即按照《通知书》的要求,落实治理责任、措施、资金、期限和应急预案,并负责跟踪督查,确保在《通知书》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整改任务。
3、对重大、疑难的隐患和问题,受检单位不能在期限内完成整改的,要向综治维稳中心书面说明情况,并承诺整改期限。
4、在整改期间,受检单位要明确具体责任人,采取严盯死守等措施,确保安全。
5、对不按照《通知书》进行整改的,由中心呈报党委,严肃查究相关人员责任,确保各类问题隐患及时得以整改。
6、问题隐患整改结束后,中心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论证和验收,整改情况报综治维稳中心存档。
月例会、联席会议制度
1、月例会和联席会议由中心主任或视情况委托副主任负责组织召开,参加人员为中心成员单位负责人及矛盾隐患涉及的相关部门负责人。
2、例会内容主要有三项:(1)听取成员单位本月工作汇报及下月工作部署;(2)中心通报本月辖区内矛盾隐患排查调处情况,分析治安稳定形势,研究调整工作对策和措施,安排部署近期工作任务;(3)研究处理重点难点矛盾纠纷、信访案件及治安、安全隐患。
3、联席会议内容为分析工作形势,掌握工作动态,促进各部门间的情况交流、信息沟通和工作协调,研究解决综治、维稳、信访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会议要通报辖区前段矛盾纠纷、治安动态等情况,研究解决重大矛盾纠纷、社会治安综合整治等问题,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
4、遇有突发性事件、治安紧急情况或重大矛盾纠纷时,由分管领导牵头,可临时召开例会或联席会议,及时进行应急处置。
5、联席会议议定的事项,有关单位和部门应认真贯彻落实,中心要加强对各单位落实情况的检查督办。
6、例会和联系会议应做好记录并形成会议纪要。联席会议内容应以综治维稳中心名义下发,并由中心办公室专人负责督办、归档等工作。
分析研判及风险评估制度
1、分析研判工作由综治办领导同志负责召集,成员单位必须参加,必要时通知党政主要领导参加、相关部门和有关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参加。由综治委主任或常务副主任负责召集,采取例会方式进行。遇有重要敏感时期、重大活动或治安热点问题,可随机组织召开。
2、会议组织准备由综治办负责。包括提前收集情况、形成初步研判意见、指定主汇报人及综合汇报。
3、每次会议要形成专题报告,向下一级及同级有关部门通报研判情况,并对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明确的指导意见和工作要求,明确责任单位抓紧落实。
4、分析研判会议的重点:(1)重大事项决策前、政策出台前的分析评估;(2)当地社会治安的总体形势、主要特点及发展趋势;(3)当地社会治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表现形式及原因分析;(4)群体性事件的基本情况、发展趋势,以及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不稳定因素;(5)辖区内案件高发的区域分布、类型特征、治安防范中的薄弱环节及发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6)收集各层面的工作建议及职工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程度和安全感受。
5、局场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分析研判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对突出问题要认真研究加以解决。各成员单位要积极参与,特别是本行业制定政策前要提出分析研判意见,并及时提供信息、数据等相关资料。
6、分析研判制度的落实情况,将作为纳入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目标体系,作为重要指标进行检查考核。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制度
为及时防范、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保证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现按照“信息畅通、反应快捷、指挥有力、责任明确”的原则,制定此制度:
1、建立统一的指挥系统。(1)要成立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负责人由各级主要领导人担任,明确分工与职责,加强协调与合作,确保处理重大突发事件期间工作的统一指挥、人员的统一调度和各项资源的统一调配。(2)要建立各级工作小组,完善综合协调办公室、宣传教育组、信息网络组、治安保卫组、后勤保障组、医疗救护组等组织,并制定应急工作预案上交上级组织。(3)要及时传达上级有关文件,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精神。
2、建立畅通的信息网络。(1)建立健全信息报告系统。对重大突发事件应执行报告制度,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是重大突发事件的责任报告人,负责向上级和对内对外报告、发布突发事件信息;各部门及个人对重大突发事件隐患或发生的重大突发事件,有责任在2小时时限内迅速向上级如实报告;对漏报、瞒报、缓报、虚报的部门或个人,将依法追究其部门、个人的责任。(2)接到报告的各级部门,应当立即组织力量对报告事项调查核实、取证,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并及时报告调查情况。(3)建立突发事件举报制度,公布统一的突发事件报告、举报电话。(4)严格执行信息发布制度,坚持信息公开。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授权有关部门发布突发事件的信息,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全面,保证与社会之间正常信息渠道的畅通。(5)执行信息反馈制度,及时收集动态信息,随时向领导小组及有关部门反馈。(6)突发事件发生时期,及时开展社会各阶层心态的调查,有针对性地做好宣传、引导与矛盾排查工作,全力以赴稳定群众情绪。
3、坚持昼夜值班制度。(1)重大突发事件期间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值班人员要做好值班记录,按时上报各种材料。(2)值班室要建立健全与上级联系网、通讯网、各级领导干部保证联络畅通。(3)根据突发事件性质及应急处理工作需要,加强相关职能部门值班工作。
4、落实责任追究制度。(1)对各部门或个人没有履行公民义务和有关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法定义务,使国家、学校、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损失,将按照法律追究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2)全体领导干部、党团员要在党委的领导下,保持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团结广大干部职工积极落实党委的工作部署,对执行不力者、违反规定者要予以严肃处理。(3)各职能部门工作人员要坚守岗位,履行职责,积极开展工作,对不认真履行职责者,将视情节追究责任并给予相应行政处理。(4)重大突发事件时期要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要求和管理,发生问题要从严处理。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成员单位
联系点工作制度
1、强化综治委成员单位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责任意识,发挥各部门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职能作用,了解掌握基层工作进展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基层开展平安建设,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落实到基层。
2、各成员单位要高度重视联系点工作,及时了解掌握联系点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社会稳定情况,帮助联系点做好社会治安状况评估,指导当地综治部门为党委、行政提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策依据。
3、指导联系点进一步建立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抓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
4、帮助联系点解决综治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对联系点发生重大治安和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帮助查找原因,督促指导整改。
5、综治委各成员单位结合部门职能,分别明确1个下属单位作为综治工作的联系点,综治委成员单位联络员负责协调、联络联系点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联系点一定三年不变,若联络员工作有变动,其接任人员继续履行联系点工作职责。
6、综治委成员单位至少每年一次深入联系点开展调查研究,联络员要经常深入到联系点了解情况,采取巡查、督办等方式指导工作,提出有针对性的工作意见建议。
7、联系点党委、行政和综治委要定期向对口联系的成员单位汇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情况,将有关文件、简报等报送联系单位。
8、联系点党委、行政及其有关部门要积极主动地配合综治委成员单位在当地开展工作,认真采纳工作意见,共同做好本地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