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福阅读考试时间如何把握(精选7篇)
在托福阅读中,ETS给出的文章中有大量故意制造的难句,词汇量不够,方法不对等,导致你的时间是不够的。在托福阅读备考中进行审题时,千万不要边看边读,或边看边读的时间超过了托福阅读时间,考生要学会自己合适控制阅读时间。
我们先来说说托福阅读考试技巧:
1首先读完前4行来了解文章主题方向,先阅读文章的首段前4行,注意这里不是前2行,因为现在很多文章首句通常是由专业名词组成或者是一些习语组成。
2 不要看全篇文章,直接做题,做题的过程中在文中找答案。第一题通常是文章的主题题,跳过不做,放到最后来做,其他的很多试题都是标记了行号或者可以通过特殊字符来辨认,当一道题没有这些标示的时候要通过邻近的其他试题来定位本题在原文中的位置。这样就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节省托福阅读时间。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下托福阅读时间安排,阅读考试总时长60分钟,如果遇到阅读加试,时长则是80分钟。无加试一共3篇阅读,每篇14道题。建议基础较好的学生把时间控制在15分钟/篇,基础一般或是较弱的学生也要控制到20分钟/篇。阅读是可以检查修改之前的答案的,所以不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去纠结某一道题目,把时间分配好,最后用多出来的时间回头检查以及思考不确定的选项。把速度提起来很重要。
托福阅读不同于CET4,CET6,与高考也是有区别的,因为这些都是大约4-5篇阅读,20题,而且这些考试都没有要求做完没门考试所用的时间。因此很多同学在一开始做托福阅读的时候,十分不适应托福阅读的时间限制,有的人甚至在考前都没有克服这个问题。
托福阅读:托福备考记笔记的技巧
1、抓住主题段和主题句的关键词。
托福阅读文章中的主题段和主题句都是参与搭建文章结构的主要部分,因此记录几个关键词对于把握全文的结构非常重要。同时,文章中有很多的重要信息也会包含在这部分内容中。
2、关注时间和数字。
通常来讲,出现时间概念的文章或段落通常和时间顺序有关,作者会用不同的时间点串出一条时间线索。而个别数字的出现则意味着这个数字所阐述概念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因此,除非文章中出现了数据堆积的现象,考生都需要把数字记录下来。在记录时间和数字时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在记录时间的同时要同步记录下该时间点所发生事件的关键词,二是无论文章中的时间和数字是什么形式,考生在记录的时候都一律记录成阿拉伯数字,以便于之后做题时的查询。
3、注意人名、地名和专有名词。
这些概念在文章中出现的时候,一般都会出现大写字母或引号等标记,非常有利于信息索引和定位。此外,当提到这几个具体的概念时,文章通常是在用这些概念说明某个理论或者观点,因此记录下这些概念对于理解相关理论和观点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4、记录举例主体。
为了说明某些理论和观点,托福阅读文章中会出现大段的举例文字。实际上,托福考试中考查这些例子具体内容的时候非常少,而更多的是考查作者使用这些例子的原因或它们所证明的观点。因此,考生在快速笔记中只需要记录下例子是什么就可以了,至于例子中所阐述的具体信息,可以适当忽略。
5、关注新概念和局部核心概念。
所谓“新概念”是指当考生读到文章某个位置时,之前没有出现过的概念。这种新概念的出现,意味着已有的概念已经不能说明这里要阐述的问题,所以,新概念的出现必然也意味着一个重要信息的出现。而“局部核 心概念”是指在连续的几个段落中集中阐述的主题概念,对于这种概念来说,无论是作为观点还是举例大家都应该注意,因为它显然是作为重点在文章中被强调的。
6、注重重要的逻辑关系。
很多考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只注意到了文章所阐述的重要内容,但是忽略了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因而对信息关联理解不准确,这也是一种严重的错误。因此,在阅读过程中记录下信息之间所产生的逻辑关系可以避免考生丢失信息之间的关联信息。
托福阅读背景素材:恐瘦症
Muscle dysmorphia, also known as “bigorexia”, may now be affecting one in 10 men who visit gyms in the UK, according to the Body Dysmorphic Disorder Foundation.
英国身体畸形恐惧症基金会指出,英国健身房里大约10%的男性会员有肌肉上瘾症或健身过度症,也被称为“恐瘦症”。
It is an anxiety disorder which causes someone to see themselves as small, despite being big and muscular. Workout is their top priority, they would feel depressed if they miss one session of fitness training. It is sometimes described as a kind of “reverse anorexia”.
这其实是一种焦虑症,本来外形高达健硕的人却总觉得自己太瘦小。健身锻炼是他们的首要任务,如果错过了一次训练,他们就会沮丧不已。这种情况有时也被描述为“逆向厌食症”。
The cause of muscle dysmorphia is not clear. The NHS states it may be genetic or caused by a chemical imbalance in the brain.
1. Factual information questions (事实信息题)
2. Negative factual information questions (非事实信息题)
3. Inference questions (推理题)
4. Rhetorical purpose questions (修辞目的题)
5. Vocabulary questions (词汇题)
6. Reference questions (指代题)
7. Sentence simplification questions (句子简化题)
8. Insert text question (句子插入题)
9. Prose summary (内容摘要题)
10. Fill in a table (表格归类题)
从以上的阅读题型列表来看,可以发现新托福阅读考试是强调考察学生总体英语阅读能力的,ETS考察的内容非常之全面,从语言学习的最基础内容词汇开始,再到句子,最后到整体文章内容理解。所以有些英语基础不扎实却想走技巧捷径的考生是很难在新托福阅读考试中尝到甜头的。
我们可以把以上几种题型归一下类,首先是第五种题型——词汇题。词汇题是阅读考试中最基础的一个环节,而且题数非常多,每篇有3-5题。这其实就是考察学生最最基础的英语词汇量以及根据上下文猜词的能力。要做好词汇题,就要从基础做起,扎扎实实找本适合的词汇书去看,不要按字母顺序背,一般同学很少能坚持背完List D,所以建议同学可以跳着字母背,或者挑些按话题分类的词汇书。另外根据上下文猜测词意的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是考试时间比较紧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增加词汇量的考试,那么老师建议大家找到前几年考的词汇题考题整理,至少将这些考过的词记熟,因为新托福考试的重复几率还是比较高的。
接下来我们来看第六种和第七种题型,指代题和句子简化题,这两种题型是在考察学生对于单个句子或相邻句子的理解。代词是英语句子理解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搞清楚指代的内容,才能知道句子的含义,这其实跟英语的基本语法相关,不需要很难很高深的语法,高中的语法知识其实足以应对了。主要是一些句子的构成成分分析,插入成分修饰成分,定语从句状语从句之类。而句子简化题则是侧重句子内部的逻辑关系和句子主要成分的同义转换。所以备考的同学可以复习一下中学时学过的一些基本语法知识,尤其是指代这一块内容,搞清楚句子结构及其修饰成分的区分,然后将常见逻辑关系的连接词复习一下,如并列关系,因果关系,否定关系,转折关系等,再增加一点常见同义词的积累,那么对付这两种题型应该是够用了。
从这两个题型引申出来的更高级别的题型就是第一种和第二种题型,事实信息题和非事实信息题。这两种题型是去理解题目指出的相关句子内容,也许是一句话,也许是几句话,或者是一段话。其实说白了就是理解多个句子,利用基本语法和词汇量,如果考生能做好以上题型的准备,这两种题型很容易迎刃而解。
而第三种和第四种题型则是有一定难度的题型,因为光是简单地理解字面意思已经不够了,还要有能力去理解句子背后的含义。推理题是要从文章的相关句子中推断出作者隐含的意思,文章中是没有直接体现出正确答案的。而修辞目的是在理解句子含义的基础上去推断作者的写作思路的,为什么作者要用这个词,为什么作者要举这个例子,作者写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这种推理是建立在正确理解句子的基础上,然后要开动脑子去思考。所以要准备这两类题型就需要考生在平时阅读文章的时候养成时常问自己为什么的习惯和主动思考的习惯,不满足于仅仅是理解字面意思。其实这更像是我们高中语文课阅读的时候常做的练习,考生可以去翻一下高考时语文的阅读复习题,相信会有一点融会贯通的收获,不过最重要的还是正确理解句子含义,之后才能作出正确的推理。
第八种题型则是考察段落内句子间的逻辑关系了,这种题型不是难题,主要还是要靠考生熟悉句子间逻辑关系以及连接词,还有指代内容的承接关系和语义的承接关系。这种题型的准备可以找一些短点的英语文章,先将句序打乱,然后再把所有的句子拼起来,和原文对应看看是不是拼对了,当然最好是用原汁原味的英语文章,来源可以去找National Geographic或New Scientist这类英语网站。
最后是内容摘要题和表格归类题,这两类题应该是阅读最高层次的题型,因为它们是需要考生对整篇文章结构和内容的理解。所以这种题型都是在所有题目的最后出现,通过之前题目让考生对文章的局部进行理解,然后要求考生总结归纳出文章的中心。这是一种在短时间内抓住文章大意的一种能力,并不是在短期内能提高的,必须要结合之前所提到的各种英语应用能力,所以建议考生好好利用平时的练习材料,每篇练习做完后都花点时间将文章每段的段意归纳一下,然后自己整理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每天分析一到二篇,持之以恒,肯定会有所提高。
托福阅读的常用句型
一
1. Wearing masks and costumes, they often impersonated other people, animals, or supernatural beings, and mined the desired effect – success in hunt or battle, the coming rain, the revival of the Sun – as an actor might.
戴着面具身着盛装的人们,经常扮演各种其他人物、动物或超自然生灵,并且作为一个扮演者所能做的,就是期盼一个在狩猎或战役中获胜、降雨的来临,阳光的重现的结果。
二
2.But these factors do not account for the interesting question of how there came to be such a concentration of pregnant ichthyosaurs in a particular place very close to their time of giving birth.
但是这些事实不能解释这个令人感兴趣的问题,就是为什么在一个特殊的靠近他们出生的地方如此的集中了这么多怀孕的鱼龙。
三
3.A series of mechanical improvements continuing well into the nineteenth century, including the introduction of pedals to sustain tone or to soften it, the perfection of a metal frame, and steel wire of the finest quality, finally produced an instruments capable of myriad tonal effects from the most delicate harmonies to an almost orchestral fullness of sound, from a liquid, singing tone to a ship, percussive brilliance.
十九世纪一系列持续的机械进步,包括踏板的传入、金属结构的完善和钢丝最完美的质量,最后产生了一种能容纳无数音调——从最精致的和弦到一个成熟管弦的声音或从一个清澈的歌声到辉煌的敲击乐的效果——的乐器。
四
4.Accustomed though we are to speaking of the films made before 1972 as “silent”, the film has never been, in the full sense of the word, silent.
虽然我们习惯于谈到1972年以前的电影是无声的,但用一句完全感性的话来说,电影从来就不是没有声音的。
五
5.For a number of years the selection of music for each film program rested entirely in the hands of the conductor or leader of the orchestra, and very often the principal qualifications for holding such a position was not skill or taste so much as the ownership of a large personal library of musical pieces.
多年以来电影音乐的选择程序完全掌握在导演和音乐督导手中,通常拥有这些权力的主要资格并非是自身的技艺和品味而更多的是因为拥有大量的个人音乐素材库。
六
6.Rather, they were made of a top layer of woolen or glazed worsted wool fabric, consisting of smooth, compact yarn from long wool fibers, dyed dark blue, green, or brown with a bottom layer of a coarser woolen material, either natural or a shade of yellow.
更进一步,他们是由一个顶层是毛纺或光滑的精纺羊毛织物制作,包含光滑,紧凑的纱线来自长羊毛的纤维染成兰黑色、绿色、或褐色底层含有粗糙天然的和暗黄色的毛纺材料。
七
7.For good measure, during the spring and summer drought, heat, hail, grasshoppers, and other frustrations might await the weary growers.
在春季和夏季,要精确量度干旱、热量、冰雹、蝗虫和其他损失可能是一件疲劳的事情。
八
8.What we today call America folk art was, indeed, art of, by, and for ordinary, everyday “folks” who, with increasing prosperity and leisure, created a market for art of all kinds, and especially for portraits.
我们今天所谓的美国民间艺术,实际上是普通老百姓的艺术、被普通老百姓创造的艺术和为普通老百姓和日常提到的“民间人士”的艺术,是一个他们在社会日渐繁荣和休闲情况下创建的一个包含各种各样尤其是肖像画种类的艺术的市场。
九
9.The people had no agriculture but, over thousands of years, had developed techniques and equipment to exploit their environment, basing their economy on fishing in streams and coastal waters that teemed with salmon, halibut,and other varieties of fish; gathering abalone, mussels, clams, and other shellfish from the rocky coastline; hunting land and sea mammals; and collecting wild plant foods.
58 conspicuous 明显的 noticeable 明显的
59 constituent 组成部分 component 成分
60 constitute 构成 make up 构成
61 consult 商量 counsel 商量
62 consumption 消费 eating 吃
63 contemporary 当代的 existing 现存的
64 counteract 抵消 negate 取消,否定
65 counterpart 副本 version 版本
66 crucial 重要的,关键的 essential 重要的,基本的
67 cumbersome 麻烦的 burdensome 麻烦的
68 customary习俗的 usual 一般的
69 dampen 使潮湿 moisten 使潮湿
3.A series of mechanical improvements continuing well into the nineteenth century, including the introduction of pedals to sustain tone or to soften it, the perfection of a metal frame, and steel wire of the finest quality, finally produced an instruments capable of myriad tonal effects from the most delicate harmonies to an almost orchestral fullness of sound, from a liquid, singing tone to a ship, percussive brilliance.
十九世纪一系列持续的机械进步,包括踏板的传入、金属结构的完善和钢丝最完美的质量,最后产生了一种能容纳无数音调-从最精致的和弦到一个成熟管弦的声音或从一个清澈的歌声到辉煌的敲击乐的效果-的乐器。
首先,学霸进入托福阅读世界之前不是小白,至少已经阅读过不少英文材料,掌握了一定词汇,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就是说,词汇量与阅读习惯是通往阅读高分必不可少的硬件。所以,词汇量仅停留在高中阶段,能看懂简单句却对长句呵呵的童鞋们,你们近期努力的方向就是记单词与分析句子。
其次,成为学霸需在做题过程保持“思路清晰,思维严谨”,做到“题难不慌张,题易不浮躁”。举个栗子,普通托友做阅读的基本模式为:对文章一知半解,按部就班的运用培训时学到的技巧,对定位的信息句看的似懂非懂,一遇到较难的题就只会“三长一短选最短三短一长选最长”。然而,学霸托友做阅读时却能清晰的分析句子结构,进入做题模式后不是简单找关键词定位,而是理解整个问题,将问题与文章框架对应,定位到具体信息并结合上下文加以理解,再选择与之意思匹配的选项。这些步骤看似繁琐,但每一步都建立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从而确保了答题正确率。因此,想找各种捷径而无视原文理解的各位亲赶紧把自己掰回到正确的阅读理解模式下。
此外,学霸练习时求精不求多。题海战是许多托友的惯用战术,然而,经常有人抱怨官方真题Official阅读题目做的能背出答案,正式考试却只有20分出头。因为他们在做完后只看分数和错题,并没有深入剖析文章结构,仔细揣摩解题思路,一觉醒来存在的问题依旧未得到解决,碰到同类型的句子继续纠结意思,遇到换汤不换药的陷阱照踩不误。真正的高分学霸则会认真对待每篇文章的理解,每道题的分析,尤其会总结错误的原因,积累文章中的生词与背景知识,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一套题在他们手里能发挥出十套题的功效。
综上,立志在托福阅读方面成为大牛的童鞋们,只要能踏实刷单词,努力提升句子理解能力,认真分析练习的文章,坚持总结与积累,28+离你们并不遥远。
托福阅读备考之长难句分析:美国商业广播节目
托福阅读长难句:美国商业广播节目
Their competition and collaboration werecreating the broadcasting industry in the United States, beginning with theintroduction of commercial radio programming in the early 1920s.
记忆单词:
competition n.比赛
competitor n.参赛者
competent adj.有能力的
competence n.能力
collaboration n.合作
collaborate v.合作
commercial adj.商业的
commodity n.商品
理解句子:
此句结构清晰,划线部分为分词作状语。
托福备考之读懂句子攻克阅读简化题
托福阅读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读不懂:文章读不懂,或者问题和选项读不懂。一切所谓的解题技巧也是为了帮助我们读懂,而不是在读不懂文章的基础上仍然能够解题。在一篇700多单词的文章中,“读懂”从上到下分成三个维度:读懂文章(小结题考察重点)、读懂段落(修辞目的题、否定事实题、推断题考察重点)、和读懂句子(事实信息题、简化题考察重点)。那今天柚子老师来带大家从最基本的读懂句子讲起:怎样读懂一个句子?认识单词叫读懂吗?不认识词就一定读不懂吗?读懂句子在解题中究竟有多重要呢?我们来一一解答上面的问题。
在托福阅读的框架中讨论读懂句子的方法,那么一定逃不开句子简化题。这个题型是对我们是否能读懂句子最直接的考察。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个题型的提问方式:
Which of the sentences below best express the essential information in the highlighted sentences in the passage? Incorrect choices change the meaning in important ways or leave out essential information.
这个题型要求我们选出表达高亮句“核心信息”的选项,所以我们在做题时,第一步就是要读出原句的核心信息,第二步再将这个核心信息与选项一一比对,排除核心含义不符的选项。而对于任何一个句子来说,它内容上的核心一般与语法上的主干相对应。所以做题时,我们可以略读句子的次要信息,先抓住主干和核心进行排除。下面,我们将用两个一易一难的题目,来具体讲解这个思路,帮助大家掌握阅读句子的方法。大家在看分析之前,一定要自己先思考选出答案哦。
例题1:TPO9 Passage 1 Colonizing the Americas via the Northwest Coast(Paragraph3)
Fladmark’s hypothesis received additional support from the fact that the greatest diversity in native American languages occurs along the west coast of the Americas, suggesting that this region has been settled the longest.
A. Because this region has been settled the longest, it also displays the greatest diversity in Native American languages.
B. Fladmark’s hypothesis states that the west coast of the Americas has been settled longer than any other region.
C. The fact that the greatest diversity of Native Americas languages occurs along the west coast of the Americas lends strength to Fladmark’s hypothesis.
D. According to Fladmark, Native American languages have survived the longest along west coast of the Americas.
下面,大家来校对一下答案吧,这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C. 我们一起来看看该如何分析吧:
我们遵循以上的做题思路:
1. 读出原句的基本含义,既语法上的主谓宾。在原句中,主语是Fladmark’s hypothesis,谓语动词是receive,宾语是support.在support之后的from the fact是一个介词短语,属于次要信息。而在fact之后由that引导的同位语从句旨在阐述fact的具体内容,也属于次要信息。所以这句话最中心的意思就是Fladmark’s hypothesis received support(假设得到了支持).
2. 接下来,我们就需要将上面读出的句子的中心含义跟选项进行一一比对和排除啦。
? 我们先看A选项。A选项的前半句是一个原因状语从句,属于次要信息,该句的主干是it displays the greatest diversity(它展现了最大的多样性),核心明显与原句不相符,直接排除。
? 然后,我们看B选项。B选项的主干是Fladmark’s hypothesis state that…(假设表明…),that之后引导宾语从句,阐述“表明”的具体内容,核心也没有提到“假设被支持”,直接排除。
? 接下来我们看C选项。C的主语是The fact. 这个句子的谓语动词很多同学会找错。在fact之后是that引导的同位语从句,occur是从句中的动词,而这个句子主句的谓语动词是lends. 所以这句话的结构是The fact that…lends strength to Fladmark’s hypothesis(事实借给假说力量),与原句主要信息相同,作为备选答案。
?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D选项。D选项的主语是Native American language,动词是survive, 所以D选项的主要含义是Native American languages have survived the longest(本土美国语言存活最久),也与原句的核心含义不相符,排除。
3. 所以这个题,通过读懂句子的主要信息,我们就可以直接选出C答案了。
做完第一题呢,我来给大家总结一下。对于任何一个句子来说,不论是大家自己阅读,还是做简化题,亦或是做其他题型,我们都要抓住句子的重点、理解作者要表达的观点(read for imformation and comprehension),做到筛选出并读懂句子的核心,这样才能理解作者思想、做对题目。对于次要信息(状语、定语、介词短语等),我们可以读,但是它们绝不是我们理解的重点。
那接下来,我们再做一道难度稍微大一些的简化题。大家仍然要自己先思考,再看解析哦。
例题2:TPO40 Passage2Latitudeand Biodiversity (Paragraph 2)
The tropics contain a larger surface area of land than higher latitudes—a fact that is not always evident when we examine commonly used projections of Earth’s curved surface, since this tends to exaggerate the areas of land in the higher latitudes—and some biogeographers regard the differences in diversity as a reflection of this effect.
A. Some biogeographers believe that the tropics have large surface areas than they actually do because of the distortions produced by projections of Earth’s curved surface.
B. High levels of diversity in the tropics are sometimes attributed to the fact that the tropics have more surface area of land than the higher latitudes do, though distortions incommonly used projections may seem to suggest otherwise.
C. Because biogeographers disagree on whether or not the tropics are correctly represented in projections of Earth’s surface, it is difficult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 their surface area has to their diversity.
D. Most biogeographers agree that the tropics contain a larger surface area of land than higher latitudes do, but they disagree on whether or not the tropics’ level of diversity is a reflection of that larger surface area.
这一题的正确答案选B,大家选对了吗?根据之前讲的步骤,我们来分析这个题的原句:
1. 读出原句的基本含义:这个题的原句非常长,但是我们可以略去两个省略号之间表示解释的内容。我们发现,该句话是一个and连接的并列句,有两套主谓结构。所以,我们在理清句子基本含义的时候,要注意这个句子是有两套主干,也就是有两层重要信息的,而这两层信息,是同等重要、缺一不可的。第一层是The tropics contain a larger surface area of land than higher latitudes(热带包含比高纬度更大的表面积),第二层是biogeographers regard the differences in diversity as a reflection of this effect(生物地理学家把多样性的不同看做面积不同的反映)。
2. 接下来,我们把这两层含义跟选项进行一一比对和排除。
?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A选项。A选项的主语是biogeographers,谓语动词是believe,宾语是一个that引导的从句the tropics have large surface areas than they actually do(热带的面积比它们实际上大),这句话与原句的第一层重要意思不相符,而且选项A也没有写到第二层重要信息,所以直接排除。
? 接着,我们看B选项。B选项的主语干是High levels of diversity in the tropics are sometimes attributed to the fact (热带高的多样性被归因于一个事实),在“fact”的后面是一个同位语从句,表明这个事实的具体内容:the tropics have more surface area of land than the higher latitudes do(热带的表面局比高纬度大),这样原句的两层重要含义都体现在该选项之中了,后半句的though引导让步状语从句,属于次要信息。所以B选项暂时保留。
? 然后我们来分析C选项。C选项的前半句是一个because引导的原因状语从句,属于次要信息,我们可以暂且忽略。然后往后看到句子的主干:it is difficult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 their surface area has to their diversity(很难决定表面积与多样性的关系),这里缺乏了原句中的第一层重要信息,第二层重要信息也说错了,直接排除。
? 我们最后看一下D选项。D选项也是一个并列句,由转折连接词But连接。在but之前的小分句对应了原句的第一层意思,然而在But之后,they disagree on whether or not the tropics’ level of diversity is a reflection of that larger surface area的意思是“他们不同意热带的多样性是否是表面积的反应”与原句第二层重要意思不符合。
3. 那么复合原句两层重要信息的就只有B选项了。
通过以上两个题目,我们可以看到,在做简化题时,我们最重要的思路是抓住一个句子的重点,这样做题准确率高而且速度很快。在托福阅读的其他题型中,句子的理解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我们的阅读句子方法仍然跟上面所写的一样:抓住核心信息,详略结合地阅读。这种阅读的方法不仅仅适用于各种考试,也是我们再自己阅读小说、课本以及各种读物时所应该做到的。
希望通过这两个题目的分析,大家掌握了做句子简化题的思路,也对句子理解有一些感悟。作为学霸的你,记得也要记下这两句话的生词哦,这里的词都是托福阅读常见词汇呢!
托福阅读备考之长难句分析:岩层顺序
托福阅读长难句:岩层顺序
29. But as more and more accumulations of strata were cataloged in more and more places, it became clear that the sequences of rocks sometimes differed from region to region and that no rock type was ever going to become a reliable time marker throughout the world. (TPO 6 William Smith)
托福阅读长难句句子分析
本句的主句是it became clear,而as引导的则是时间状语从句,表示“随着……”。主句中的it是形式主语,真正的主语是后面两个that引导的名词性从句,也就是主语从句,它们也是本句理解的重点所在。
托福阅读词汇精记
strata表示“地层”,它的单数形式是stratum。
sequences of rocks指的是“岩层顺序”。
catalog也可拼作catalogue(英式拼法),作动词时,表示“把……编目分类”, 比如:He catalogued all the insects in his collection. 他把所收集到的昆虫编目分类。catalog也可以作名词,表示“商品目录或购物指南”。
differ from sth. to sth.,表示“从……到……不同”,可以借鉴到写作中, 比如:The attitude toward shopping online differs from person to person. 对于网上购物,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态度。
托福阅读长难句参考译文
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地方出现日益增多的地层分类,清晰的事实表明:有时岩层顺序是因地区不同而发生变化,全世界还没有一种岩层能成为可靠的地质年代的标志。
托福考试加试基本概念介绍
首先我们要搞清托福加试是一种收集研究数据、测试新研发试题难度及可靠性的手段,是保证广大考生获得公平、精确和有效的测试而开展的标准化工作的核心部分。当然,不仅是托福考试,加试题这种形式在很多其他的考试中都广泛存在。
托福阅读到底怎么加试?
托福考生往往会在阅读部分碰到加试试题。托福阅读部分正常的考题是三篇文章,总计时间为一个小时。如果有加考,考生将在做了三篇文章之后被要求再做一篇,时间大约为20分钟。托福阅读加试有两种:经典加试和非经典加试。经典加试的出现几率大于非经典加试。考生一定要熟悉阅读经典加试的题目,这样才能在考试中获取更高的加试分数。话虽如此,如今托福考试对于加试已经做出了很多调整,其中关于经典加试的部分也已经发生改变,一方面如今的经典加试题也有可能会是正式算分题,另一方面以前的经典加试题目正在逐渐被新的加试题取代,考生已经越来越难区分经典加试的概念了。
托福阅读加试具有不可辨识性
托福阅读加试题都是随机出现的,与考生之前的答题情况没有关系。而且,不只是加考篇目,整个阅读篇目也没有固定的顺序,同一考场不同考生遇到的篇目顺序也是不同的,或者说是随机的。考生在应试过程中不会被告知哪道题是加试题。要想判断加考题,只有考试结束,考生互相比对自己做到的题目,那些不是每个人都做到的题目才是加考题。因此考生在考试时需要把每道题都按照考试题一样认真对待,既不要害怕,也不要抱有侥幸心理。
托福阅读加试算分规则分析
说到这里,细心的考生可能会问:托福阅读加试算不算分,它对考生最终的成绩有没有影响呢?这也是小编将会重点和大家谈到的问题,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托福阅读加试作为一个标杆来衡量考试的难度,不计入考试的分数,但有可能会影响到考生的成绩。托福加试对考生的分数有没有影响要看这场考试考生的整体水平:
1. 如果考试正确率比加试正确率高,说明考题偏容易,也就是高分档的学生比较多,那么ETS将给分数的分布作相应的调整,也就是给一些高分的学生减分。给哪些学生减分呢?当然是加试做得不好的学生。
2. 如果考试正确率比加试正确率低,说明考题偏难,也就是低分档的学生比较多,那么ETS将给分数的分布作相应的调整,也就是给一些低分的学生加分。给哪些学生加分呢?当然是加试做得好的学生。
3. 如果考试正确率和加试正确率持平,实现了正态分布,考生的分数则不需要调整了。
如今的托福阅读加试对比过去只要看过经典加试就能发现的简单模式来说已经有了很多变化,经典加试越来越难分辨,考生面对阅读如果遇到加试也需要端正心态一视同仁地进行解答。假如考生对于托福阅读加试还存在疑问,那么通过本文内容相信大家也能找到满意的答案。
托福阅读的顺序很重要
托福阅读顺序很重要。托福阅读最基本的做题顺序有两种:先读(全篇)文章再做题;先读题目再读文章(相应部分)然后做题。
它们又能衍生变化出两种做题顺序:读一段文章,做相应的题目,然后再读一段,再做相应的题目;读文章各段首句,然后看题目,再找文章内相应部分做题。
对于多数人来说,可能“读文章各段首句,然后看题目,再找文章内相应部分做题”会比较合适,读各段首句可以粗略掌握文章大意和结构,做题再看内容再做能大大降低“工作量”,但是这种做法不利于对全文的消化吸收,从而不利于做总结题,也可能会遗漏文章内的一些细节而导致做错细节题。而新托福目前反馈大都是顺序出题的,所以建议练习时就尽量往“读一段做相应题目,再读一段再做相应题目”这一顺序去靠拢,可以对文章有全面的把握,虽然总量上还是要读完全文,但是对大脑的短期记忆的负担要比通读全文再做题目小很多。
在托福阅读中,甚至可以扩展到ETS所有考试的阅读题目中,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的话,那就是paraphrase,意译。无论是题干还是正确选项,大都能在原文中找出一句话来与之相对应。即题目是原文的意译。这种意译是通过同义词来完成的。即题干中多用近义词来对原文中的句子进行替换,来达到提出问题或者提出正确答案的意思。准确把握意译,是多数题目中准确在原文中定位信息、或者在迷惑选项中选出正确的那个,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于先看题目还是先看文章的问题。也就是做题时间安排的问题。由于对问题的回答建立在了熟悉全文的基础上,每个问题又有足够的时间返回全文,每个选项都一一进行斟酌。
如何正确使用TPO提高托福阅读能力
现在我们能得到的最好的题就是TPO的题,因为它是真题。这套题的价值在于他能够准确的显示托福考试的难度,时间,单词量等一系列我们需要达到的标准。这套题对于我们来说要做的,不仅仅把这些题做完了事,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对于大多数考友来说我们仅仅是把这套题最浅层的价值挖掘了出来。就像我们去拜访牛津,如果我们仅仅用照片带回了那些古堡,那么我们仅是带回了他的外表,仅此而已。但是如果我们能去了解它的文化,了解他的管理机制,当然更重要的是它的运作理念,我们才能建立起中国的牛津。TPO亦是如此。
因此如果你备考时间很短,比如说只有半个月,那么对你来说也仅能是把这些题做完,然后再对一下答案,仅此而已。但是如果你还是在仰视这个考试,那么你就应该给自己留出充足的时间。
第一步:先把第1、2套TPO的阅读,每套题按规定时间60分钟做完。看看自己的真实水平。
第二步:把这里面所有不认识的核心单词查出来,背熟!
第三步:把整篇文章全都翻译一遍,然后对比一下译文,看看自己到底哪里理解错误。
第四步:将每一道题,而不仅仅是做错的题目,分析到底原文是怎么说,以及原文到底哪一句话得出了这道题的正确答案,如果是这道题你做错了你还要弄清一开始你为什么把这道题做错了,当时你是怎么理解的。
这里的第一遍其实没有给你带来任何的提高,但是很多人仅仅做了第一步。这里面给人的英语水平带来提高的,或者说能提升你考试分数的其实是在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
接下来就要多自己的水平做一个评估了,如果你感觉正确率在80%以上,同时翻译的正确率90%以上。那么你就应该坚持把TPO当做你准备托福考试的唯一材料。但是如果你没有在这个水平线之上,那么你就应该先做《Barron》或者《托福120分》等辅导材料,拿这些材料重复前面的1-4步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尤其是第2步和第3步对你的理解水平提升是最为明显的!一定要坚持下来。
但是如果你能在TPO1、2套能大到85%以上正确率。那么请你再移步TPO8、11两套,再次验证自己的能力,因为Tpo1、2套还是低于真正考试的难度,TPO8、11两套,才基本上是与现行的新托福考试难度平行的。
TPO1、2两套只是一个起步,请牢记这一点!
再接下来我们利用TPO的方法应该是这样的。
第一步:每次都要把TPO的阅读,每套题按规定时间60分钟做完。保证自己的做题感觉!
第二步:把这里面所有不认识的核心单词查出来,背熟!这是你真正接近新托福考试的关键。
第三步:要么把重点的长难句搞懂,要么就是把整篇文章全都翻译一遍,然后对比译文,看看自己到底哪里理解错误。这个看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到底达到什么程度而定,这里面特别提示海外留学生与国际学校里面的学生,这一步特别重要!因为这些学生往往就是不注重细节的理解,但是新托福考试一个很重要的考察点,就是细节的考察。
第四步:与上面一样。将每一道题,而不仅仅是做错的题目,分析到底原文是怎么说,以及原文到底哪一句话得出了这道题的正确答案,如果是这道题你做错了你还要弄清一开始你为什么把这道题做错了,当时你是怎么理解的。
提高托福阅读速度的三种方法
影响速度的6大恶习:
1、逐字阅读 ---应该采用意群阅读法。
2、回读 ----阅读讲究一气呵成,不要遇到生词,难点就又从头读。容易割裂句子之间的语义关系。
3、指读。 用手,笔指着书一行行读。
4、出声阅读。
5、晃头读。
6、心译。
提高托福阅读速度的4大方法:
方法一:快速泛读(fastextensive reading)
这里讲的泛读是指广泛阅读大量涉及不同领域的文章,要求读得快,理解和掌握文中的主要内容就可以。要确定一个明确的阅读定额,定额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可多可少,例如每天读20页。
方法二:计时阅读(timed reading)
计时阅读每次进行5~10分钟即可,不宜太长。因为计时快速阅读,精力高度集中,时间一长,容易疲劳,精力分散反而乏味。
方法三:寻读(Scanning)
寻读又称查读,同略读一样,寻读也是一种快速阅读技巧。
寻读是一种从大量的资料中迅速查找某一项具体事实或某一项特定信息,如人物、事件、时间、地点、数字等,而对其它无关部分略去不读的快速阅读方法。
方法四:略读(skimming)
略读又称跳读(readingandskipping)或浏览(glancing),是一种专门的,非常实用的快速阅读技能。
略读有下列几个特点:
A.以极快的速度阅读文章,寻找字面上或事实上的主要信息和少量的阐述信息。
B.可以跳过某个部分或某些部分不读。
C.理解水平可以稍低一些,但也不能太低。
托福阅读加试带来巨大压力
托福考试中会有加试的部分是阅读和听力,一般来说大部分同学比较容易遇到的加试情况就是其中一个部分加试,当然也有少数运气特别不好的同学会碰到双加试。加试不仅意味着考试时间的增加,更大的问题是会消耗大家的精力。特别是阅读加试,由于整整增加了1篇阅读文章和10道题目,对考生来书哦解题压力是非常大的。而面对加试,大家普遍觉得阅读加试更难应对,主要原因在于:
1. 阅读部分本身是考试的第一个部分,而且也是整个托福考试流程中时间最长的一个部分,相应的阅读本身的文章和题目数量都很多。光是正常流程的3篇文章30道题目做完都会消耗大家许多精力,让很多人觉得头晕脑涨,更不用说还要额外再多做一篇文章和10道题目了。而因为阅读加试而影响了整体状态,对于之后其它3个部分题目的解答也会造成不利的影响,这也就给考生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2.阅读不同于听力,其文章的选材范围相当广泛,听力加试就算是增加了一篇对话和一篇讲座,这些对话讲座的选材范围相对阅读的文章来说依然是比较小的,相对来说更好把握。而阅读加试可能出现什么类型的文章考生就完全难以预计了。再加上如今已经基本取消了原有的经典加试,考生很难把握阅读加试的内容题材,这也会让大家觉得阅读遇到加试是很麻烦的事情。
如何应对托福阅读加试?
那么,考生如何才能顺利应对托福阅读加试,在尽可能不影响答题状态的情况下完成加试呢?小编给出两条比较实用的心得建议:
1. 日常备考先做准备
首先,会不会遇到加试全看运气,因此为了避免大家临场遇到加试手忙脚乱,小编建议大家在平时备考的时候就提前做好应对加试的准备。具体来说,考生需要具备单篇文章限时内做完的能力,现在托福阅读部分的标准答题时间是54分钟,总计3篇文章30道题目,而阅读加试则在此基础上按照一篇文章平均18分钟增加考试时间,也就是说,大家需要确保自己能在18分钟内读完一篇文章做完配套的10道题目。而不是有些文章做得快有些做得慢。单篇文章的答题速度有了保证,大家才能比较好的确保在考试中遇到阅读加试也能及时做完。
2. 模考训练时自己增加文章
其次,大家在进行托福阅读的模考训练时也要自己加入阅读部分。现在大部分同学做模考可能用的都是托福官方模考软件,这套软件虽然拟真度很高题目权威性也很强,但有个问题是完全没有考虑到加试部分,所有套题都是按照没有加试的标准模式来设置的,因此考生如果一直按照这套教材来模考,也很容易养成没有加试的答题情况,到了考试时遇到加试可能不适应。小编的建议是大家可以在模考前先自己找一篇没做过的文章题目,然后按照流程模考到阅读做完前3题后自己再主动做多一篇文章题目,以此来达成模拟加试的目的,提前习惯一下加试的流程。
3. 学会及时调整临场心态
大部分同学面对阅读加试压力大,其实主要来自于心理层面,也就是说并不是题目做不了不会做,而是因为要多做题所以心里产生了各种负面情绪,有觉得厌烦的,也有担心之后状态会下滑的等等。因此,小编希望大家能够学会调整临场心态。大家主要需要明确这几点,首先4篇文章哪篇是加试你是猜不出来的,可能是四篇中的任意一篇,所以要杜绝猜加试的想法,每篇文章都认真去做好才是正确态度。其次加试题只是麻烦并不会很难,所以不要担心碰到难题做不出的问题。第三加试也不是只有你一个人会遇到,也许有人运气更糟遇到双加试也说不定,所以不要觉得特别委屈或者不公平。最后加试可能会导致你流程比别人慢,当你解答听力的时候其它人可能已经在答口语了,有机会可以偷听一下别人的回答提前做好准备,从这个角度来说加试也并非完全一无是处。
总而言之,托福考试中阅读部分遇到加试虽然是一件比较糟心的事情,也会给大家带来额外的应试压力,但小编还是希望大家能够主动寻找应对加试的方法提前做好准备,化压力为动力。这样大家才能在考试中更好地发挥实力拿到满意的成绩。
托福阅读答题小贴士:当心否定事实信息题中的“陷阱”
Negative Factual Information Questions,一般译作否定事实信息题,有时也被称为反向事实信息题、排除列举题或选非题,在阅读十大题型中出错率一直较高。出错的原因,往往被简单归结于“粗心大意”。诚然,在其他题型的解答过程中,同学们往往都是在努力寻找与原文说法最为接近的选项,而遇到否定事实信息题,由于思维惯性,在看到与原文说法基本一致但本该被排除的选项的时候,往往会忘记题目中那个大大的EXCEPT或NOT,导致错选。
但是,只是说不要“粗心大意”并没有什么用,就像在穿越雷区的时候只是说“要当心哦”并没有太多实际的帮助。只有当我们了解到哪里可能埋雷,哪里可能会有陷阱,才更有可能避开危险,安全抵达目的地。而在否定事实信息题的解答过程中,对题型认知不够准确是一些题目错误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而且这锅还真得由ETS(即托福考试出题人)来背。在其出版的《托福考试官方指南》中,关于否定事实信息题的介绍如下:
Negative Factual Information Questions
These questions ask you to verify what information is true and what information is NOT true or not included in the passage based on information that is explicitly stated in the passage. To answer this kind of question, first locate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in the passage. Then verify that three of the four answer choices are true and that the remaining choice is false. Remember, for this type of question, the correct answer is the one that is NOT true.
简单翻译就是,这类题型要求你根据文章中所明确给出的信息判断哪些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哪些是不正确或文章中未提及的。需要先在文章中定位相关信息,然后判断哪三个选项的说法正确而哪个选项是错误的。并且记住,对于这类题型来说,正确答案反而是那个说法不正确的选项。
以上,同学们很容易得出的结论即是,为了答对否定事实信息题,我们需要排除三个与原文说法一致的选项,找到那个说法不一致,或未提及的选项。而在绝大多数时候,这个判断选项的思路是正确的。例如在Spartina这篇文章中,有一道否定事实信息题:
Spartina alterniflora, known as cordgrass, is a deciduous, perennial flowering plant native to the Atlantic coast and the Gulf Coast of the United States. It is the dominant native species of the lower salt marshes along these coasts, where it grows in the intertidal zone (the area covered by water some parts of the dayand exposed others).
According to paragraph 1, ea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of Spartina alrerniflora EXCEPT:
A. It rarely flowers in salt marshes.
B. It grows well in intertidal zones.
C. It iscommonly referred to as cordgrass.
D. It occurs naturally along the Gulf Coast and the Atlantic coast of the United States.
正确答案A中的否定词rarely使得该选项与原文第一句的说法正好相反。
但是,有些题目之所以错误率高,或同学们在答题的时候觉得难,觉得正确答案不好找,往往因为这些题属于所谓的“例外”,即常规思路看似不适用的情况。有许多否定事实信息题,仅从选项的措辞来看,四个选项看似都与原文的某些内容一致。而这是我们在解读官方指南的时候往往会忽略掉的一种可能性,也即是本文标题中所指的“陷阱”。如果没有意识到这种可能性的存在,遇到此类题目的时候,出错的几率自然大大提高。
例如以下这道经典例题,来自Westward Migration这篇文章:
Why were these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settlers—most of them farmers, some of them artisans—drawn away from the cleared fields and established cities and villages of the East? Certain characteristics of American society help to explain this remarkable migration. The European ancestors of some Americans had for centuries lived rooted to the same village or piece of land until some religious, political, or economic crisis uprooted them and drove them acrossthe Atlantic. Many of those who experienced this sharp break there after lackedthe ties that had bound them and their ancestors to a single place. Moreover,European society was relatively stratified; occupation and social status were inherited. In American society, however, the class structure was less rigid;some people changed occupations easily and believed it was their duty to improve their social and economic position. As a result, many Americans were an inveterately restless, rootless, and ambitious people. Therefore, these social traits helped to produce the nomadic and daring settlers who kept pushing westward beyond the fringes of settlement. In addition, there were other immigrants who migrated west in search of new homes, material success, and better lives.
According to paragraph 2, all of the following are reasons why Americans migrated westward EXCEPT
A. the desire to move from one place to the next
B. the hope of improving their socioeconomic status
C. the opportunity to change jobs
D. the need to escape religious or political crises
本题正确答案D选项来自原文中的这句话The European ancestors of some Americans had for centuries lived rooted to the same village or piece of land until some religious, political, or economic crisis uprooted them and drove them across the Atlantic. 很多同学在答题的过程中只记得看到了“因为宗教或政治而迁徙”这个内容,从而认为D选项与原文说法一致,就想当然的按照惯例排除了这个选项导致错选。但只要稍微细心,就能够意识到这是部分美国人的欧洲祖先迁移到美国的原因,而不是美国人西迁的原因,反而是可以直选的正确答案。
而另一道来自Role of Play in Development这篇文章的例题:
Play is not without considerable costs to the individual animal. Play is usually veryactive, involving movement in space and, at times, noise making. Therefore, it results in the loss of fuel or energy that might better be used for growth orfor building up fat stores in a young animal. Another potential cost of this activity is greater exposure to predators since play is attention-getting behavior. Great activities also increase the risk of injury in slipping or falling.
According to paragraph 3, each of the following is a cost to animals that engage in play EXCEPT
A. exposure to predators
B. abuildup of fat stores
C. a lossof fuel that could be used for growth
D. riskof injury from slipping or falling
正确答案B选项看似在文章中有直接对应的内容“building up fat stores”,但仔细阅读会发现,失去用以形成脂肪的能量才是玩耍的代价之一,而脂肪本身的积累并不是。甚至这里的B和C选项可视作一对矛盾选项,非此即彼,必有一为正确答案。
同样,在Industrialization in the Netherlands and Scandinavia这篇文章中有一道题:
The political institutions of the four countries posed no significant barriers to industrialization or economic growth. The nineteenth century passed relatively peacefully for these countries, with progressive democratization taking place in all of them. They were reasonably well governed, without notable corruptionor grandiose state projects, although in all of them the government gave some aid to railways, and in Sweden the state built the main lines. As small countries dependent on foreign markets, they followed a liberal trade policy in the main, though a protectionist movement developed in Sweden. In Denmark and Sweden agricultural reforms took place gradually from the late eighteenth century through the first half of the nineteenth, resulting in a new class of peasant land owners with a definite market orientation.
According to paragraph 5, each of the following contributed positively to theindustrialization of the Netherlands and Scandinavia EXCEPT
A. Generally liberal trade policies
B. Huge projects undertaken by the state
C. Relatively uncorrupt governments
D. Relatively little social or political disruption
正确答案B选项也似乎与原文中的“grandiose state projects”一致,但联系前半句话中的without就会意识到正好与问题中的EXCEPT对应,这个答案也是可以直选出来的。而这道题的B和C选项也是原文中的并列结构,被处理成了正好矛盾的选项。
还有更多例题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而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否定事实信息题的四个选项,需要被排除的那三个一定与原文说法一致,而需要被选出来的那个正确答案,由于选取的只是部分内容,1)可能直接与原文矛盾,2)可能属于完全未提及,甚至3)看似在原文中能够找到对应,实际内容也符合题目,可以做直选。而意识到正确选项的这三种可能性,意识到否定事实信息题的四个选项在原文中都可能有对应,能帮助避免只凭借部分信息就认定选项对错的这种“粗心大意”,也往往比仅仅采用排除法解题更有效率。
但是再仔细想想,任何题型的正确答案,不就应该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吗。从这个角度来看,并不存在所谓的“例外”,无非是题目和选项的措辞,使得否定事实信息题的正确答案也可能与原文的某些内容一致,刚好能够回答问题。
说到底,仔细读题目,仔细读原文,仔细读选项,句子要看完整,不要看一半就想当然,等等这些最基本的要求,是在练习和考试中都要始终如一地坚定贯彻执行的。所谓的技巧,无非是对于各种规律和套路的总结。对于前人的经验,从来不是去盲目相信或生搬硬套,而是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去完善和优化,并最终成为自己可以熟练运用的能力。
托福阅读素材之教父经典台词
1.Let your friends underrate your advantage,while let your enemies overrate your disadvantage.
让朋友低估你的优点,让敌人高估你的缺点。
2.Don’t hate your enemy, or you will make wrong judgment.
不要憎恨你的敌人,那会影响你的判断力.
3.To be close to your friend, but closer to your enemy.
离你的朋友近些,但离你的敌人要更近,这样你才能更了解他。
4.Don’t let anybody know what you are thinking.
迈克对文森特说:永远不要让任何人知道你心里在想什么!
5.Only don’t tell me you’re innocent. It insults my intelligence, makes me very angry.
这个世界本身就没有所谓的清白而言,你能坦言,你从来就没说过慌,这是自欺欺人
6.I’m gonna make him an offer he can’t refuse.
我将给他一个他无法拒绝的理由/条件.
7.A person is only one destiny.
一个人只有一个命运。
8.Do you spend time with your family? Good. Because a man that doesn’t spend time with his family can never be a real man.
你花时间和你的家人在一起吗? 我当然有. 很好!不照顾家人的男人,根本算不上是个真正的男人!
9.Great people are not born with the great, but in the process of growing up show its great.
伟大的人不是生下来就伟大的,而是在成长过程中显示其伟大的。
10.If a person is very generous, then he must behave himself an emotional generosity.
如果一个人很慷慨,那他就必须把自己的慷慨表现得充满感情——马里傲普佐原文
11.Friendship can build a solid defense.
友谊可以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
12.If you think I do not know the truth and that is an insult to my intelligence.
如果你认为我不知道其中的真相,那就是在侮辱我的智慧。
13.It’s not personal,it’s business.
不要把私人的感情带到商界。
14.I spent my whole life trying not to be careless. Women and children can be careless. But not men.
我费了一生的精力,让自己变得十分谨慎 ,女人和小孩能够粗心大意 ,但男人不行.
15. I never would impose no need of friendship Friendship – think my insignificant person.
我绝不会把友谊强加给不需要友谊——认为我无足轻重的人。
16.A matter of seconds to see the nature of people and spend half my life is also unclear one thing to see the nature of man, nature is not the same fate.
在一秒钟内看到本质的人和花半辈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质的人,自然是不一样的命运.
17.A man who is not a father will never be a real man.
不顾家庭的男人不是真正的男人。
18.If anything in this life is certain, if history has taught us anything, it is that you can kill anyone.
如果生活告诉了我们什么,历史教育了我们什么,那就是你可以杀了任何人。
19. This book will leave about two things: First, your name, then there are your brains …
这张和约书上会留下两样东西:一是你的名字,再就是你的脑浆……
20.So, love somebody else.
那么,去爱一些其他人吧。
托福阅读备考的应对策略
一、为什么会有加试?
托福考试的加试题目主要是ETS的测试题目,测试的目的是检验这道题目是否适合大多数考生的水平。因为ETS在选题的时候很谨慎,否则就会影响考生的答题效果。所以ETS在添加新题目之前,都会进行测试。
二、变化的托福阅读
3月4日,托福考试阅读发生了重大变化,托福考试首次出现了ABC三卷组合,也就是说一个考场的考生考了3套不同的考题,而且还是新题旧题拼盘的组合。
不仅如此,托福考试加试基本都是阅读加试,而且3套考卷的加试内容也是不同的。值得一提的是,加试的内容不再是经典加试,都是新的文章。
继3月4号之后,3月11号的考试,托福阅读不仅出现了ABC三套题目的情况,而且考试界面也由原来的绛紫色变为天青色,证明托福在20要从形式到内容上来一次改革。
三、不变的托福阅读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虽然托福阅读诸多变化,但是我们不能乱,先看看我们能掌握的内容。
1、题型不变。之前的做题方法依然有效,即使有强迫症的同学,也没必要把一篇文章读完才去做题,读一段解决一段内包含的题目也是一个上策。
2、词汇题。好多考生在上考场前心心念的就是词汇题,我们之前反复和学生强调过,认真整理TPO中考过的词汇,80%以上都是出自TPO的。考过的学生自己可以去验证。还有就是强烈推荐大家去背四级词汇,很有帮助。
3、篇章话题没变。经过TPO的总结,我们知道考题无外乎就是天文,地理,历史,生物,考古,化学,人物传记,人文文化等话题,而3月4号和11号这两次托福阅读“微改革”在篇章话题上仍然在我们的总结的范围内,所以考生们要稳住。
四、我们怎么应对托福阅读的“微改革”?
1、打好基础。ETS和CB为什么频繁改革,相信各位考生都清楚。所以大家不要相信所谓的压题班,更不要临时抱佛脚,要相信提高自己的实力才是正解。单词不行,就认真背单词;语法不好,就努力学语法;做题速度慢,就找方法提升速度。我相信没有什么努力是解决不了的难题。
2、认真对待TPO,尤其是学会分学科来练习。做TPO至少是两种收获。一种是自己正常做题,感受考题;二是自己在内容上的收获。根据对阅读考试真题的分析,我们知道阅读的考题话题就是固定的几个模块,如果我们能够掌握大概的说明内容,那么对文章的理解和做题速度一定会事倍功半的。比如有的同学了解寄生的知识,那么考寄生生物的篇章就变的容易。
3、心态的准备。我很少抱怨,因为抱怨解决不了问题。很多同学一听说CB和ETS改革,就各种抱怨,但是我们终归还是要去学习的。既然我们改变不了ETS,改变不了CB,那就改变自己吧。改变自己不背单词的毛病,改变自己不愿意刷题的毛病,改变自己的不正确的做题思路。
4、耐心的准备。有好多学生做题的时候没有耐心,第一篇阅读还好,第二篇阅读挣扎,第三篇阅读的时候干脆祈求考试快点结束。由于阅读加试不一定是经典加试,而且加试又是不确定四篇中的哪一篇,所以四篇阅读都得认真做,也就是阅读时间变成了80分钟。所以希望考生保持良好的耐心,认真答题。
总而言之,根据3月份的两场考试以及年第一季度的托福阅读考试情况来看,阅读确实是有变难的趋势,无论是考题内容还是形式。但是我们要做到做题稳,做题准,做题狠!始终要相信,对手的强大就是为了让我们自己变得更加强大。
【托福阅读考试时间如何把握】推荐阅读:
如何提高托福阅读分数06-30
如何训练托福阅读速度03-20
如何有效提高托福阅读能力06-15
托福阅读:细节题如何做10-10
托福阅读如何快速的提升12-11
托福阅读如何训练长难句阅读能力03-05
托福阅读考试资料推荐06-19
托福阅读备考重点06-15
托福阅读备考心得09-30
SAT阅读和托福阅读的区别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