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ualBasi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2024-09-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VisualBasi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精选11篇)

《VisualBasi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篇1

《VisualBasi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VisualBasic程序设计课程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计算机相关专业的统设(统服)必修课,4学分,72学时,其中实验36学时,开设一学期。

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可视化编程理论概述,VB可视化编程初步,应用程序接口设计及代码编写,VB高级语言技巧,文件处理应用程序设计方法,图形图像和多媒体应用程序设计方法,数据库应用程序设计方法,网络应用程序设计方法,调试与错误处理,Com和ActiveX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可视化程序设计方法和VB程序设计的编程技巧,具备用VB语言进行应用系统开发的初步能力。

二、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中央电大计算机相关专业的统设(统服)必修课。其先修课为计算机应用基础。

三、课程的教学要求

1.掌握VisualBasic语言的语法和VisualBasic程序的基本结构。

2.掌握程序设计方法。

3.掌握程序调试和错误处理的方法。

4.理解可视化编程和面向对象的概念。

5.了解ActiveX的简单应用。

四、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1.本课程的特点是:概念多、实践性强、涉及面广,因此建议采用在计算机教室(或计算机多媒体教室)进行讲授的教学形式,讲授、实验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2.为加强和落实动手能力的培养,应保证上机机时不少于本教学大纲规定的实验学时。

3.应充分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授课、答疑和讨论。

五、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分为掌握、理解和了解三个层次。掌握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灵活应用;理解是能正确表达有关概念和方法的含义,并且能够进行简单分析和判断;了解即能正确判别有关概念和方法。

在期末考核试卷中(涵盖实验内容),掌握的内容约占总分数的60%,理解的内容约占30%,了解的内容约占10%。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与教学过程建议

一、课程学时分配

课程教学总学时数为72学时,4学分,其中实验课学时为36。各章学时分配如下:

章 教学内容

授课学时 实验学时 2 4 6 5 3 2 2 4 5 5 8 4 2 2 36 第一章 可视化编程理论概述 第二章 VB可视化编程初步

第三章 应用程序接口设计及代码编写 第四章 VB高级语言技巧

第五章 文件处理应用程序设计方法

第六章 图形图像和多媒体应用程序设计方法 4 第七章 数据库应用程序设计方法 第八章 网络应用程序设计方法 第九章 调试与错误处理 第十章 Com和ActiveX应用 合计 3 2 1 36

二、多种媒体教材的总体说明

本课程使用的教学媒体有:文字教材、录像教材、CAI课件和网上教学。

1.文字教材:主要教学媒体,是本课程教与学和考核的基本依据,对其他教学媒体起纽带作用,具有导学功能。文字教材采用分立式,包括主教材和实验教材。

2.录像教材:辅媒体,讲授课程的重点、难点以及在面授教学中难以实现的教学内容,是对文字教材的强化和补充。

3.CAI课件:自测练习,应用程序开发演练,通过交互式教学的特点,以解决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4.网上教学:教学辅导、答疑,阶段性总结和复习等。

三、教学环节

以文字教材为基础,通过录像教材、CAI课件等辅助教学媒体强化教学的重、难点内容,并通过实验课的训练,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掌握用VB语言进行程序开发的方法和技术。网上教学与教学进度同步,辅以办学试点单位教师的面授辅导,提高教学质量。

四、考核

本课程的考核采用期末终结性考核和形成性考核两种考核方式,期末终结性考核由中央电大根据教学大纲统一命题,占课程总成绩的80%,形成性考核以平时作业的形式完成,占课程总成绩的20%。

第三部分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可视化编程理论概述(2学时)

一、教学内容:

1.“加法运算”应用程序实例分析

2.VB集成开发环境介绍

3.几种流行的可视化编程工具比较

4.面向对象的概念

二、教学要求:

1.掌握VB工程的概念及管理方法

2.掌握在VB集成环境中获得帮助的方法

3.理解可视化编程的概念和特点

4.了解目前流行的可视化语言的种类和主要特点

5.了解面向对象的概念及其基本机制

第二章VB可视化编程初步(4学时)

一、教学内容:

1.创建第一个应用程序:时钟程序

2.程序代码分析

3.窗体及基本控件

3.事件驱动

4.时钟程序分析

二、教学要求:

1.掌握VB应用程序开发的一般步骤。

2.掌握命令按钮、文本框和标签的使用和MsgBox函数的用法。

3.理解赋值语句和变量的概念。

4.理解对象、属性、方法和事件的概念及其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5.理解事件驱动的原理。

6.了解时钟程序的工作原理

第三章应用程序接口设计及代码编写(6学时)

一、教学内容:

1.“简单的计算器”应用程序任务

2.可视化界面设计基础

3.可视化界面高级设计

4.代码设计基础

5.工程化思想及编程风格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可视化界面设计的方法

2.掌握变量和常量的作用域、作用范围及用法

3.掌握运算符及流程控制语句的用法

4.理解工程化思想和编程风格

5.理解常用函数的使用方法

6.了解窗体设计的基本原则

7.了解“简单计算器”程序设计过程

第四章VB高级语言技巧(5学时)

一、教学内容:

1.“多功能计算器”应用程序任务

2.数组的使用

3.过程和函数的定义和调用

4.键盘使用技巧

5.鼠标使用技巧

二、教学要求:

1.掌握数组的使用方法

2.掌握键盘、鼠标的使用技巧

3.掌握过程和函数的定义和调用方法

4.掌握API函数的调用方法

5.了解枚举及自定义数据类型

6.了解“多功能计算器”程序设计过程

第五章文件处理应用程序设计方法(3学时)

一、教学内容:

1.“文件管理器”应用程序任务

2.文件系统控件及相关语句

3.标准文件输入/输出

二、教学要求:

1.掌握文件读写的基本方法

2.掌握与文件处理相关的语句和函数的用法

3.理解文件系统控件的基本功能

4.了解“文件管理器”应用程序的开发过程

第六章图形图像和多媒体应用程序设计方法(4学时)

一、教学内容:

1.“指针式时钟”和“VCD播放器”应用程序任务

2.VB坐标系统和颜色

3.相关控件介绍

4.绘图方法

5.图像处理的基本方法

6.播放多媒体信息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图形图像的基本处理方法。

2.理解VB坐标系统的原理。

3.理解“指针式时钟”程序的设计方法

4.理解“VCD播放器”程序设计的方法

5.了解播放多媒体信息的基本方法

第七章数据库应用程序设计方法(6学时)

一、教学内容:

1.“成绩查询”程序任务

2.VB数据对象及数据库访问机制概述

3.数据库控件和可视化数据管理器

4.报表设计

二、教学要求:

1.掌握VB数据库应用程序的基本框架

2.掌握SQL操纵数据的方法

3.理解使用VB数据库引擎操纵数据库的方法

4.理解VB数据对象及数据库访问机制

5.理解数据绑定控件的基本用法

6.了解使用Excel输出报表的方法

7.了解第三方报表控件的引用方法

8.了解DataReport、CrystalReport的使用方法

9.了解可视化数据管理器的使用方法

10.了解“成绩查询”程序的设计过程

第八章网络应用程序设计方法(3学时)

一、教学内容:

1.“网络聊天”程序任务

3.Winsocket控件及网络应用程序设计基础

2.其他网络应用程序设计

二、教学要求:

1.掌握Winsock控件的基本用法

2.了解网络应用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

3.了解“网络聊天”应用程序的开发过程

第九章调试与错误处理(2学时)

一、教学内容:

1.程序错误分类

2.程序调试方法

3.错误捕获及处理方法

二、教学要求:

1.掌握程序调试的基本方法

2.掌握错误捕获及处理的基本方法

3.了解程序错误的分类

第十章Com和ActiveX应用(1学时)

一、教学内容:

1.COM简介

2.ActiveX简介

3.COM对象的类型

4.ActiveX与COM的关系

二、教学要求:

1.了解ActiveXEXE组件开发应用方法;

2.了解ActiveXDLL组件开发应用方法;

3.了解ActiveX控件开发应用方法

第四部分 实验内容和实验要求

实验一:VisualBasic开发环境(2学时)

一、实验内容:

(1)VisualBasic6.0的安装、启动与退出

(2)定制VisualBasiv6.0的集成开发环境

(3)创建一个简单应用程序

二、实验要求:

1.了解VisualBasic(简称VB)对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要求。

2.练习VisualBasic6.0的安装,掌握启动与退出VisualBasic6.0的方法。

3.熟悉VisualBasic集成开发环境,掌握工具栏、属性窗口、工程资源管理器窗口、窗体布局窗口、代码编辑器窗口的使用。

实验二:简单程序设计(2学时)

一、实验内容:

(1)球表面积和球的体积的程序设计

(2)窗体的新建、属性设置

(3)身份验证程序设计

(4)创建“计时秒表”窗体程序

二、实验要求:

1.掌握建立和运行VisualBasic应用程序的基本步骤。

2.掌握文本框、标签、命令按纽的使用。

3.掌握MsgBox的使用和赋值语句的正确书写规则。

实验三:菜单设计(2学时)

一、实验内容:

(1)下拉式菜单设计

(2)弹出式菜单

(3)工具栏设计

二、实验要求:

1.掌握菜单编辑器的使用

2.掌握下拉式菜单和弹出式菜单的设计方法。

3.了解工具栏的设计方法。

实验四:鼠标、键盘、API函数调用(4学时)

一、实验内容:

(1)键盘错位程序

(2)实验键盘使用技巧

(3)鼠标事件应用

(4)窗体总在最前端实验

(5)百叶窗图形特效实验

二、实验要求:

1.掌握鼠标和键盘有关事件的使用方法

2.熟悉API函数的引用和调用方法

实验五:文件管理程序设计(5学时)

一、实验内容:

(1)Word文件查找显示程序

(2)文件读写程序

二、实验要求:

1.掌握文件管理程序相关控件的使用方法

2.掌握文件管理程序相关函数和过程的使用方法

3.掌握文件管理类程序开发的方法 实验六:绘图和多媒体应用(5学时)

一、实验内容:

(1)三角函数曲线的绘制

(2)常见几何图形绘制

(3)CD播放器程序设计

(4)API函数在多媒体中的应用

二、实验要求:

1.掌握建立图形坐标系的方法。

2.掌握VB的图形控件和图形方法以及常见几何图形的绘制。

3.掌握用多媒体控件制作简单多媒体播放器的方法。

4.了解API函数在多媒体中的应用。

实验七:数据库应用程序设计(8学时)

一、实验内容:

(1)数据绑定控件的使用方法

(2)VB数据库引擎访问数据库的方法

(3)SQL操纵数据库的方法

二、实验要求:

1.掌握利用SQL语句,通过ADO数据对象管理数据库的方法

2.理解数据库实用程序的框架体系

3.了解数据报表的制作方法 实验八:网络应用程序设计(4学时)

一、实验内容:

WinSocket控件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要求:

1.掌握Winsock控件的使用方法

2.了解网络聊天程序的原理

实验九:简单程序调试及错误处理(2学时)

一、实验内容:

(1)程序调试实验

(2)错误捕获及处理实验

二、实验要求:

1.掌握断点的设置、监视、跟踪等程序调试方法

2.掌握OnErrorGoto、OnErrorResumeNext等语句的使用

3.理解Error对象的作用

实验十:ActiveX的简单应用(2学时)

一、实验内容:

1.ActiveXEXE组件编程

2.ActiveXDLL组件编程

二、实验要求:

1.了解ActiveXEXE组件的开发和使用方法

《VisualBasi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篇2

在较多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教学中,通常将VB语言作为入门语言,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就开设了“Visual Basic程序设计”(简称VB)课程。VB是一门重要的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它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具有独立编程的能力,这对于刚入校的新生来说具有较大的难度。如何提高VB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找到一种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能切实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实践应用能力的教学方式,是摆在每一位VB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从事VB教学工作多年,对VB课程讲授时使用案例教学法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采用了多项措施来激发学生编程兴趣和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实践证明这些举措是行之有效的。

2 关于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传统的程序设计语言教学通常是“三步曲”,即给出语法———解释语法规则———举例说明。使用这种教学方法时,教师在讲课时,常常按自己的思维习惯传授知识,把学生当听众,忽视了更富有意义的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认为语法知识讲得很清楚、透彻,但学生听课的感觉却不太好,甚至有的学生感到思维跟不上,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枯燥、难学、没有用”是学生(尤其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该类课程的描述。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采用的是“四重奏”,即给出案例———分析案例(给出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导出相关的概念及相应的知识点———总结规律和操作技巧。使用这种案例教学法,符合学生思维活动规律。在讲课中,教师通过一个典型的案例,从学生的视角出发与他们一起分析问题,逐步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之间也可以通过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就程序设计课程而言,解决问题绝不是程序设计教学的全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身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得到思维训练并从中获得宝贵的经验。

使用案例教学法,首先要注重制作和选取高质量的案例,制作的教学案例应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实用性、合理性、层次性、生动性和趣味性等特点。案例不求多而求精,每一章选用一个有代表性的案例即可。选用的案例要力争涵盖本章的主要知识点,当然也可以涉及到后续章节的有关内容。后续章节的知识虽然还没有学习,但可以奉行“拿来主义”,即教师先做简单介绍,然后让学生在模仿中逐步学着使用,等讲到后续相关章节时再介绍其语法知识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即可。把一个案例讲清楚了,相关的知识点也就讲完了,既不让学生觉得枯燥,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使用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善于提出富于启发性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分析,克服他们学习上的依赖心理。在讲授新的知识点时,先给出案例涉及的问题域,要求学生思考如何用已学知识解答。如果已学知识能够解答,说明其解决方法的不足;如果不能解决,就提出新知识的解决方案,这样能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用途的理解。案例分析完成后,教师再提出新的问题,要求学生以案例为基础,完善、扩展案例,把应用引伸到其它问题上。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积极参与,成为一个学生不断思考和探索的过程,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教师还应适当布置一些应用案例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利用已学到的知识对应用案例进行剖析,提出解题思路和设计方案,然后动手实现设计,并通过调试、修改,直到取得满意结果为止。在整个解题过程中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学生可通过相互讨论或翻阅教科书和参考资料来解决。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既巩固掌握了已学过的知识,也培养了自学能力,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学习方法终生受用。

3 激发学生编程兴趣的举措

程序设计严谨却枯燥,实用但难学,如何激发学生的编程兴趣,让学生快乐学习VB,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1 上好第一堂课

可以将第一堂课称之为课程教学的“开学篇”,应先介绍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计算机课程基本体系、本课程在这个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让学生全面了解课程的要求和自己的兴趣);二是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了解教学的本质、掌握学习的方法)。

对程序设计类课程,第一次课的主要内容最好是“程序设计趣味导学”,即给学生多演示一些有趣味的程序,可以考虑从简单的游戏程序入手,调动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学习的必要性;演示完成后,教师可以把程序源代码提供给他们,让他们自己在电脑上演练一番,从而使学生在亲手操作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告诉他们在较好完成该门课程学习后自身也能编出更多有趣的小程序,从而迎合学生渴望成功的心理。

3.2 教学方式多样化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追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对于程序设计类课程,可考虑使用以下两种教学方式:

(1)游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是针对学生对游戏非常感兴趣这一特点而使用的。它是把游戏贯穿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引发学生的兴趣,可以用学生所要学的程序设计语言来编写一个小的游戏,比方说Windows附件里的游戏“扫雷”等。有理由相信这一定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它的难点就是加大了教师备课的难度。

(2)竞赛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开展竞赛,模仿电视里面的知识竞赛的形式。可以在上完一次课之后对下一次课的内容进行简单介绍,然后告诉学生下次对这些内容开展竞赛,以班级为单位(合班课的时候),胜利者颁发奖状及奖金。这样虽然有些学生不怎么爱学习,但是因为班级荣辱意识,也不愿意自己的班级落后,从而就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即使有些同学没有提前预习,但是害怕自己影响到大家,在竞赛过程中也现学了。这种教学法的难点就在于需要取得学校及下属的各个教学院系的支持,否则一般情况下教师是不愿采用的。

3.3 教学内容与专业结合

现在是一个实用至上的年代,学生学什么都会先比较一下要学的东西,在将来是否有用。教师平时最好把现实中能应用的与课程相关知识穿插到讲课过程中,让学生知道这门课程到底有什么用处,能做些什么,社会上对这些知识有什么需求,明白了这些,学生一般都会有积极性的。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如果开设VB课程,教师平时上课的时候,要把自己的课程和所教学生的专业联系起来,举一些与学生专业有关的例子(考虑到任课教师未必熟悉学生的专业知识,可以采用如下方法具体实施,即VB任课教师与学生的专业课教师沟通,由专业课教师提出需求,给出相应问题的手工计算方法,然后VB教师将其设计成案例),让学生熟知VB在他们所学专业中的应用,这样有助于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3.4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网络资源,有利于自主学习。教师可在开始课程教学时告知学生与本课程相关的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网址,方便学生从这些网站获取课程资料进行自学。

当遇到问题时,鼓励学生学会通过网络求助,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究,从而锻炼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解决问题的典型方法点评。教师也可告知学生一些编程论坛的网址(例如,CSDN社区),让学生通过查看帖子和发帖子的方式解决编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学校可以考虑为每一门课程建立一个论坛,这样有助于任课教师通过网络及时给学生答疑,不受地域的限制,同时也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总体学习情况,收集教学反馈意见;也有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为鼓励学生参入课程论坛的讨论,任课教师可在学期末根据学生的发帖“质量”和“总数”的高低,考虑给学生平时成绩加分。

3.5 平时成绩激励

平时成绩是大学教师可以调控学生学习的一种手段,因此可以考虑从分数的角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主要采用分数奖励的办法。例如,对一道程序设计题,教师给出了一种或多种解法,如果有学生还给出了一种新的解法,则给予加分,同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4 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举措

实验是检验知识、综合运用知识的重要教学手段,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必要环节。VB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只听不练根本达不到学习该课程的目的。只有通过具体的实践,学生才能体会和掌握程序设计的奥妙。

4.1 实验内容的设计

实验内容应按照验证型、综合设计型、研究创新型分类设计,逐步加大实验的难度,逐步提高综合设计型、研究创新型两种类型实验的比重;实验内容的设计应考虑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可选择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实例,例如广告牌上滚动的文字、交通红绿灯的控制等,也可以选择让学生制作一些小游戏,例如“猜数”小游戏、Windows中的“扫雷”游戏等;实验内容可以适当超前教学内容一些,引导学生自学与模仿;实验内容应考虑与学生的专业知识相结合,这样才能把VB的应用落到实处。

4.2 实验前的准备

4.2.1 教会学生程序调试方法

上机实验前教师应重点教会学生程序调试的方法。对于VB程序设计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几点:第一,要善于在VB程序中设置断点;第二,要掌握“逐语句”和“逐过程”调试的方法;第三,要学会观察本地窗口、立即窗口中的结果;第四,设计好测试用例;第五,调试时可将复杂程序先简单化,减少循环的次数,减少数据量,降低难度,待调试通过后再改成题目要求的形式。

4.2.2 教给学生MSDN的使用方法

VB的帮助文件MSDN是一个很不错的资源,VB控件的基本属性、方法和事件等在其中得到最准确、最具权威的说明和解释,而且对于相应的知识点,都有一个恰当的程序代码实例。上机实验前应教给学生MSDN的使用方法,并鼓励学生在上机实验过程中充分利用MSDN资源解决实际问题,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4.2.3 实验内容提前下发

提前将实验内容下发给学生,让学生将编程题的解答先写在作业本上,然后交上来,此时教师并不帮助学生修改程序,而是将学生程序中的典型错误记录下来,同时也将学生对同一道题目的多种解法记录下来。上机实验时,把作业下发给学生,第一节课由学生对自己的程序进行调试,将修改用红笔记录在作业本上,教师给予适当的辅导,下课时再将作业本收上来,这样交上来的作业就是学生调试程序的过程记录;第二节课教师使用大屏幕展示收集的学生编程典型错误,由学生进行讨论修改;然后针对同一个题目,请使用不同解法的学生上去讲解自己的算法思路,最后教师做总结(这些工作也可以留到课堂教学时再做)。

4.2.4 采用分组讨论形式

对于较难的综合设计型和研究创新型实验可以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完成,这样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去思考、解决问题,同时分组还可以带动那些学习兴趣不高的学生。教师考核时以组为单位进行,即随机抽查一个组中1~2名学生的实验作业(采用作业查看与提问的方式),以这1~2名学生的实验成绩作为全组学生的实验成绩。

4.3 实验中的管理

实验过程中应强化管理,保证学生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规定的实验内容:1)可以在网络上公布学生上机实验的座次表,要求学生每次按固定位置上机实验,既保证出勤率,又便于随机检查实验完成的效果;2)鼓励成绩较好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如果做出优秀作品(教师也可以给其提供一些比较深入的思考题让他们去完成),给他们的平时成绩加分;同时授权让他们成为教师的“教学小助手”。因为现在都是大班上课,学生人数较多,一个教师根本指导不过来,利用这些“教学小助手”不仅可以弥补教师辅导力量的不足,而且会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3)事先编写程序,上机修改,以此作为平时成绩评分的依据;4)每次实验完成及时递交,减少复制的概率和提高学生上机的效率;5)为防止学生简单复制其他学生作业,可以要求学生在设计的程序中尽量加入更多的个人信息,例如,在对象和变量的命名、对象Caption属性的设置、文件名中加入个人的名称信息。

5 结束语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追求教学得法。在VB课程教学实践中,只有大胆改革旧的教学模式,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不断去探索研究,寻找新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综合评价学生,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才能提高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VB课程的教学质量才能得到不断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龚沛曾,杨志强.案例教学法在“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04(5):62-63.

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探析 篇3

关键词:程序设计;教学法;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9-0061-03

程序设计课在教育技术学专业非常重要,笔者认为程序设计课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算法的基本思想,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程序设计问题。

一、程序设计课教学现状

1.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查阅大量资料,笔者发现程序设计课教学总体上过分注重计算机语言知识的讲解、机械式训练,缺乏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与实际的生活联系不够紧密。教学中忽视对学生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忽视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单一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和被动的学习方式难以形成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难以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

通过多年的《C程序设计教程》[2]、《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3]及《Java 程序设计》[4]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了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例如:教师上课PPT用的多,讲授的内容多,学生难以理解;学生听的多,做的少,下课后面对众多的内容无从下手,学习热情慢慢减弱。很多学生在实践课上不动脑筋,纯粹是验证程序,有些学生甚至在没有理解的情况下就算完成调试任务,课后不会自主学习,同学间缺少合作。

2.存在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

(1)课程本身的原因

程序设计课,学生在初高中阶段接触少,入门难。

程序设计课本身难度大、综合性强,要求学生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程序设计课注重算法思想的形成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而原来初高中知识以识记和理解为主,两者之间学习模式不一样。

(2)教师方面的原因

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知识,过于注重细节和语法规则,而忽略了算法思想的形成、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另外,教师在每节课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由于受课程内容和教学时间的双重限制,造成每节课内容太多,对学生来说就会产生一定的认知负荷。

(3)学生方面的原因

学生学程序设计不应该像学数理化课程一样死记语法规则和公式,而应该把握程序设计的核心思想——算法。学生自身受初高中学习习惯的影响,不会自主学习,事事都要依赖老师。而学习计算机语言要多学多练多看,程序是编出来的,不是老师上几节课就能教出来的;同学之间也需要养成协作学习的好习惯。

二教师在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对策与方法探析

1.以系统科学理论为研究方法,科学安排教学过程

系统科学理论要求把事物当作一个整体或系统来研究,并用数学模型去描述和确定系统的结构和行为。系统论强调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系统本身与外部环境之间互为依存、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具有目的性、动态性、有序性三大基本特征。[5]

这些理论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指导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布置任务要适度,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要做到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对待学生更不能一刀切,要对学生模底,因材施教;学生分组进行课题研究,需要学生之间分工协作,统筹安排。因此学生学会了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例如,我们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设计项目的时候按照学生基础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技术基础不同对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学生进行分组,分为:游戏组、教学开发组、社会服务组等项目组。改变了教学方法后,课程的教学质量明显提升,教学效率明显提高。

2.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在程序设计课中如何创新教学方法,笔者认为提升教学质量是关键因素。

(1)项目引导、任务驱动

项目教学以“项目引导、任务驱动”为主要形式,将实践项目贯穿于教学的始终,用实践任务进行新知识的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6]

笔者把原来每节课的任务驱动转换成课程的综合设计——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模式。比如,在上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的时候,课程一开始,就给学生设计了若干项目:《试题自动抽取系统的开发》及《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开发》等项目,并说明这些系统开发过程中要用到Visual Basic的相关知识,从界面的设计到过程的调用,从菜单的开发到数据库的调用,几乎每个知识点都用得上,这样学生就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学习每一部分知识的时候就会留意该怎么用上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把握整体知识又能掌握各个知识点,这种教学效果很好。学生在交作业时,开发出了很多实用的系统。《试题自动抽取系统》(如图1所示)已经用在各门课的试题库建设中,《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也已经部分试运行,《汽车销售系统》已初步成形,可供其他单位使用。一些游戏软件稍加修改,就可供游戏爱好者使用。

(2)综合利用媒体资源,创新教学模式

C语言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多媒体+板书+上机调试”的形式,这一教学方法的使用,提高了教学效率,丰富了教学手段。

在Java课堂教学中,我们尝试了用QQ工具进行教学。例如在Java程序设计课的教授过程中,让同学们安装Java开发机,教师把软件包准备好,放在QQ共享中,学生下载安装就可以了。安装过程中学生看不清路径,教师直接就在QQ 群中通过即时消息框把路径发给学生。在多媒体制作课程教学中,遇到文件扩展名不一致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从网上下载“格式工厂”,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转换方法,把多媒体制作学会了,还能举一反三到其它知识的学习中。因此,综合利用媒体资源进行教学,也是程序设计课教师创新教学模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改变课程评价方法,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考试模式进行了修改,由原来的教师出题考试变成了试题库,而且可具体到每一章节,试题实现自动抽取(如图2所示),[7]这样学生可以随时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便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其学习效果得到极大提高。

(4)肯定学生能力,挖掘学生潜力

在上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时,当教师给学生设计项目时,学生几乎还没开始学习这些课,学生们担心在期末时,根本无法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这时,老师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信心,通过梳理以前的知识,找出学生可用知识和需补充知识,还需给学生明确几本实用的参考书,这个过程教师一定要精心组织、认真安排、循循善诱,决不能布置下任务就算完事。例如:在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学开始之时,我们就给出了两本参考书,并划出需参考的章节,这样学生就可一边学一边做,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教会了学生开发系统的方法,为其以后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和技术基础。

三学生在程序设计课中的对策探析

1.培养学习兴趣

学生在刚开始接触课程时,需要有一个入门的过程,因此要着意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机

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过程中才会有的放矢,才能持之以恒,否则就会得过且过。比如:C语言程序设计是其它语言和计算机软件的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掌握了,Java语言学习有了好的基础,Flash中的结构控制就容易理解了,同样网页制作中的控制结构就好理解了;如果C语言程序设计学不好,后续课程的学习将会很困难。只有让学生知道了C语言程序设计课的重要性,明确了学习目标,才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2)与实际生活结合,引起学习兴趣

不管是C语言还是Visual Basic程序设计,都是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学习的。学生在学习时,一定要从实际生活中找问题、解决问题。从简单问题入手,从实际问题出发,才能引起学习兴趣。例如:对数的排序,不仅可以解决比赛排序问题、成绩排序问题,甚至还可以解决图书资料的排序问题以及试题提取中试题的排序问题。这样从实际生活的需要出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越来越大。

2.学会循序渐进

万丈高楼平地起。其实学程序设计语言没什么诀窍,除了多看、多想、多练、多编,没什么好的捷径。这就要求学生要学会在教师引导下循序渐进。从基础开始,先编顺序结构、再练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当这些基础打牢了,再学数组、函数和指针就容易多了。

3.改变学习方法

在初高中学习阶段,教师的主导地位比较明显,不管什么课,教师都会反复多遍讲解以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而大学教育,学习的内容多,知识量大,教师不可能像高中学习阶段那样一个知识点讲很多遍,学生必须改变学习方法,适应大学教育。大学有很多的网络课程和论坛供学生学习和讨论,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学生除了被动的接受学习外,还要学会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发现学习。

4.认真做好课程设计

每一门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最终结果都要体现在课程设计中。比如:C语言课程会让学生统计本学期班级成绩和排序,学生只有认真做好课程设计,才能掌握程序设计方法。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学生要开发《试题自动提取系统》、《成绩管理系统》等项目,而Java程序设计课,学生要设计基于Java程序设计的网站开发和数据库利用,学生只有把这些课程设计做好了,学习的知识才能得到应用和巩固,如果仅限于课本知识,程序设计语言是学不好的。因此学生一定要开发设计系统才能把计算机语言学活用好。

四小结

本文通过对程序设计课的探析,总结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两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马学梅.《C程序设计》课堂教学探讨与反思[J].科技经济市场,2008(10).

[2]谭浩强.C程序设计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余华,何玉香.Visual Basic程序设计[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4]刘宝林.Java程序设计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戈.老三论·新三论[J].教育发展研究,1987(1).

[6]童克波.“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型教材编写创新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4).

[7]康桂珍.试题自动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教育技术,2012(1):103-106.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篇4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课程设计题目一般为机械传动装置或简单机械(如减速器等),设计工作量最低应相当于以两级圆柱齿轮减速器为主体的机械传动装置。每个学生应完成:部件装配图1张(0号或1号图),零件工作图2张,设计说明书约6000~8000字。

课程设计的进度安排为:

1.教师讲解设计内容并布置题目,学生根据题目确定设计方案并进行设计计算。(1周)2.学生绘制所设计机械装置的装配草图并在通过初审后绘制正式装配图。(1周)3.学生根据装配图拆绘零件图,然后整理编写设计说明书,最后参加答辩。(1周)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先修课程: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材料,材料成形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几何精度设计

后修课程:专业课,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五、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VisualBasi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篇5

Java Programming Course Design

课程代码: I1101Y09

课程总周数:

2-4

分:

课程性质:

必修

课程类别:

集中实践环节

先修课程:

《 Java程序设计 》

面向专业: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开课单位 :

经济与管理学院

笔:

校:

一、课程设计的地位与任务

《Java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必做的集中实践性环节之一,是学习完《Java程序设计》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练习。其目的在于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得到较系统的技能训练,从而巩固和加深对Java 编程的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理论基础和较强的独立动手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和基本要求

1、内容:设计题目需要在老师课堂上演示的程序基础上增加1-9个功能。

2、要求:

(1)学生两到三人组成一组,每组必须独立完成设计任务,严禁抄袭或找人代做等行为,一经发现成绩以不及格计。

(2)课程设计期间要严格遵守学习纪律,遵守作息时间,不得迟到、早退和旷课,课程设计期间缺勤1/3以上者,成绩以不及格记。

(3)课程设计报告每组学生上交一份课程设计报告打印稿(A4双面打印)。每班以班级为单位交一张刻录光盘,并且将光盘内容每班学委打个压缩包发老师邮箱。

该光盘包括每组的文件夹,其中包括每组的设计报告内容以及每组独立开发的软件。每组的文件夹命名规则为“组长名字_组员1名字_组员2名字”)。注意:光盘要有封皮,注明班级、小组总数,一起上交。

三、教学安排与教学方法

依照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在2或4周内完成,共32学时。1.复习过去所学主要内容(8学时)

2.系统分析,主要核心功能及代码设计(8学时)3.剩余功能代码实现、编程调试(12学时)4.完成课程设计报告(4学时)

四、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

1、考核类别:考查

2、考核形式:平时成绩(20%)、课程设计报告及软件验收(80%)。

3、成绩评定:百分制,100分满分,低于60分为不及格。

五、推荐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推荐教材

1、梁勇 :《Java语言程序设计 基础篇(原书第8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2、梁勇 :《Java语言程序设计 进阶篇(原书第8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主要参考书

1、[美]塞若,[美]贝茨:《Head First Java(中文版)》,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2、[美]埃克尔:《Java编程思想(第4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VisualBasi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篇6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使用)

一、课程的地位、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C++语言是一种高效实用的程序设计语言,既可进行过程化的程序设计,也可进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本课程以介绍C++语言的基本语法为基础逐步向学生渗透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要求学生掌握类的封装、数据隐藏、继承及多态等特性,领会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培养一定的程序设计能力,为以后各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程序设计基础。

二、主要教学环节

1、理论教学 学时数:60 占全部学时数:75 %

2、实验 学时数:20 占全部学时数:25 %

3、实训 学时数:二周

三、课程内容 Ⅰ.理论部分

第一章 C++入门 2学时(1)教学目的、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源程序的编辑、编译、连接和执行。了解C++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过程以及支持环境。(2)重点与难点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是源程序的编辑、编译、连接和执行。

第一节 从C到C++ 第二节 程序与语言 第三节 结构化程序设计 第四节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第五节 程序开发过程 第六节 函数

第二章 基本数据类型与输入输出 2学时(1)教学目的、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C++语言数据类型,变量及常量的声明和赋值以及输入输出函数。了解I/O流及printf和scanf输入输出的作用。(2)重点与难点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是C++语言数据类型,变量及常量的声明和赋值以及输入输出函数。

第一节 字符集与保留字 第二节 基本数据类型 第三节 变量定义 第四节 常量及常量定义 第五节 I/O流控制 第六节 Printf与scanf 第三章 表达式和语句 2学时(1)教学目的、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C++各运算符与常用表达式内容,及if语句的应用。(2)重点与难点

C++各运算符与常用表达式内容,及if语句的应用。

第一节 表达式 第二节 算术运算和赋值 第三节 算术类型转换 第四节 增量和减量 第五节 关系与逻辑运算 第六节 if语句 第七节 条件运算符 第八节 逗号表达式 第九节 求值次序与副作用

第四章 过程化语句 2学时(1)教学目的、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switch,while, do…while, for结构的应用,了解描述算法和穷举、迭代算法。(2)重点与难点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是循环型程序设计,即switch,while, do…while, for 2 结构的应用。

第一节 while 语句 第二节 do…..while 语句 第三节 for语句 第四节 switch 语句 第五节 switch 语句 第六节 过程应用: 求兀 第七节 过程应用: 判明素数 第八节 过程应用: 求积分

第五章 函数 2学时(1)教学目的、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函数的概念、定义、调用机制,和递归、内联、重载函数的概念,以及全局、局部变量。(2)重点与难点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是函数的概念、定义、调用机制,以及全局、局部变量。

第一节 函数概述 第二节 函数原型

第三节 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 第四节 函数调用机制 第五节 静态局部变量 第六节 递归函数 第七节 内联函数 第八节 重载函数 第九节 默认参数的函数

第六章 程序结构 2学时(1)教学目的、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变量的存储类型,作用域,可见性,生命期等概念。(2)重点与难点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是变量的存储类型,作用域,可见性,生命期。

第一节 外部存储类型 第二节 静态存储类型 第三节 作用域 第四节 可见性 第五节 生命期 第六节 头文件 第七节 多文件结构 第八节 编译预处理

第七章 数组 2学时(1)教学目的、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数组的概念、元素的访问,及数组的应用。(2)重点与难点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是数组元素的访问,及数组的应用。

第一节 数组定义 第二节 访问数组元素 第三节 初始化数组 第四节 向函数传递数组 第五节 二维数组 第六节 数组应用: 排序

第七节 数组应用: Josephus问题 第八节 数组应用: 矩阵乘法

第八章 指针 2学时(1)教学目的、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指针的概念、运算,以及指针与数组和函数的应用。(2)重点与难点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是指针的运算,以及指针与数组和函数的关系及应用。

第一节 指针概念 第二节 指针运算 第三节 指针与数组 第四节 堆内存分配 第五节 const指针 第六节 指针与函数 第七节 字符指针 第八节 指针数组 第九节 命令行参数 第十节 函数指针

第九章 引用 2学时(1)教学目的、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引用的概念、操作,以及引用作为函数参数的应用。(2)重点与难点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是引用的操作,以及引用作为函数参数的应用。

第一节 引用的概念 第二节 引用的操作 第三节 什么能被引用 第四节 用引用传递函数参数 第五节 返回多个值 第六节 用引用返回值 第七节 函数调用作为左值 第八节 用const限定引用 第九节 返回堆中变量的引用

第十章 结构 2学时(1)教学目的、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结构体概念及其定义,结构体变量和结构体数组的引用,指向结构体变量和数组的指针。(2)重点与难点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是结构体数组的引用,指向结构体变量和数组的指针。

第一节 结构 第二节 结构与指针

第三节 结构与数组 第四节 传递结构参数 第五节 返回结构 第六节 链表结构 第七节 创建与遍历链表 第八节 删除链表结点 第九节 插入链表结点

第十节 结构应用: Josephus问题

第十一章 类 4学时(1)教学目的、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类的概念、类的定义,及成员函数的调用。了解保护成员和软件方法的发展必然。(2)重点与难点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是类的概念、类的定义,及成员函数的调用。

第一节 从结构到类 第二节 软件方法的发展必然 第三节 定义成员函数 第四节 调用成员函数 第五节 保护成员 第六节 屏蔽类的内部实现 第七节 再论程序结构

第十二章 构造函数 6学时(1)教学目的、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构造、析构函数的使用,以及构造类成员和构造对象的顺序。了解重载和默认构造函数的概念(2)重点与难点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是构造、析构函数的使用,以及构造类成员和构造对象的顺序。

第一节 类与对象

第二节 构造函数的需要性 第三节 构造函数的使用 第四节 析构函数

第五节 带参数的构造函数 第六节 重载构造函数 第七节 默认构造函数 第八节 类成员初始化困惑 第九节 构造类成员 第十节 构造对象的顺序

第十三章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4学时(1)教学目的、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结构化和面向对象方法的实现。了解程序效率和维护。(2)重点与难点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是结构化和面向对象方法的实现。

第一节 抽象 第二节 分类 第三节 设计和效率 第四节 讨论Josephus问题 第五节 结构化方法 第六节 结构化方法的实现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九节

面向对象方法 面向对象方法实现 程序维护

第十四章 堆与拷贝构造函数 6学时(1)教学目的、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堆的概念,堆对象,拷贝构造函数及浅拷贝与深拷贝的应用。了解临时和无名对象。(2)重点与难点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是堆的概念,堆对象,拷贝构造函数及浅拷贝与深拷贝的 7 应用。

第一节 关于堆

第二节 需要new和delete的原因 第三节 分配堆对象 第四节 拷贝构造函数 第五节 默认拷贝构造函数 第六节 浅拷贝与深拷贝 第七节 临时对象 第八节 无名对象

第九节 构造函数用于类型转换

第十五章 静态成员与友员 2学时(1)教学目的、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懂得怎样声明一个静态数据成员,怎样使用静态成员函数以及静态成员函数为什么与特定对象无关。(2)重点与难点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是静态数据成员和静态成员函数的使用,以及友元的概念。

第一节 静态成员的需要性 第二节 静态成员的使用 第三节 静态数据成员 第四节 静态成员函数 第五节 需要友员的原因 第六节 友员的使用

第十六章 继承 8学时(1)教学目的、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继承的概念,工作方式,以及多态性和虚函数的概念。了解抽象类和类的冗余。(2)重点与难点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是继承的概念,工作方式,以及多态性和虚函数的概念。

第一节 继承的概念 第二节 继承的工作方式 第三节 派生类的构造 第四节 继承与组合 第五节 多态性

第六节 多态的思考方式 第七节 多态性如何工作 第八节 不恰当的虚函数 第九节 虚函数的限制 第十节 类的冗余

第十一节 克服冗余带来的问题 第十二节 类的分解 第十三节 抽象类

第十四节 由抽象类派生具体类 第十五节 纯虚函数的需要性

第十七章 多重继承 6学时(1)教学目的、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多继承的概念,工作方式以及多继承的构造顺序和访问控制。了解虚拟继承、保护和私有继承。(2)重点与难点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是多继承的概念,工作方式以及多继承的构造顺序和访问控制。

第一节 多继承如何工作 第二节 继承的模糊性 第三节 虚拟继承

第四节 多继承的构造顺序 第五节 继承的访问控制 第六节 保护继承与私有继承

第十八章 运算符重载 4学时(1)教学目的、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运算符重载的需要性和应用。了解增量运算符的重载。(2)重点与难点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是运算符重载的需要性和应用。

第一节 运算符重载的需要性 第二节 如何重载运算符 第三节 值返回与引用返回 第四节 运算符作成员函数 第五节 重载增量运算符 第六节 转换运算符 第七节 赋值运算符

四、主要教科书和参考书

1、《C++程序设计教程》

2、《C++程序设计题解与上机指导》

3、《C++语言程序设计》

4、《C++语言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5、《C++语言程序设计》

钱能 钱能

潭浩强 郑莉

吕凤翥清华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VisualBasi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篇7

关键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改革,课程建设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是高职高专学生必修的程序设计课程, 是用来解决各专业后续课程中复杂计算的方法之一, 我们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制定合理的课程标准, 编写基于任务的新教材, 因材施教、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建立以“过程考核”为主线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方式, 全面深入地开展一系列精品课建设工作。

1 针对不同专业制订合理的课程标准

为适应现阶段人才市场对高职高专毕业生知识、能力的需要, 课程组教师通过各种途径, 对全国多所高职院校《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情况、工程实践情况等进行了大量而深入的调查研究, 经过课程组分析、讨论, 根据各专业不同的教学时数及教学要求, 整个教学分为3部分:即简单程序设计 (VB程序的基本认识) 、界面程序设计 (VB程序设计再认识) 、综合项目程序设计 (综合能力培养) 。根据不同的教学时数, 分为24—34学时, 只能讲授简单程序设计, 36—48学时, 增加界面程序设计, 50—60学时, 再增加综合项目程序设计相关内容。教学设计与知识学习的关系如图1所示。

课程标准的制定以形成正确的程序设计思想及调试程序的能力为教学目标, 既注重基本语句的学习, 又突出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 建设基于任务的新教材

基于任务的新教材以实际应用为主线, 通过大量的实例及多种任务的分析、讨论、实现, 介绍Visual Basic应用程序的设计思想、设计方法与实现过程。

该教材的编写是按照“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学习设计方法及设计思想、实现任务”的过程设计的, 适合教、学、做一体的教学过程。

3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 精选案例,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及教学环节, 通过任务分析启发学生思维, 讲解知识要点, 授课过程中采取多种教学方法, 有“任务驱动、分组讨论、课件演示、对比启发、讲练结合、项目实战”等,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深入学习。

“一维数组”授课过程中教学方法应用如下:

【提出问题】编写一程序:从键盘上输入10个整数, 求总和并输出。

【引出任务】若想输出10个整数中的第5个数, 应如何修改程序?【任务驱动】。

【学习知识】数组的概念定义、初始化、应用【课件演示】。

【解决任务】编写程序:输出10个整数中的第5个数。【讲练结合】。

【扩展】求10个整数的最大值。【分组讨论】。

【启发】如何求最小值?【对比启发】。

【实践】9个评委打分, 除去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计算每个选手的平均得分。学生独立完成。【项目实战】

【总结】

4 建立以“过程考核”为主线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方式

传统的闭卷笔试只能考核学生的部分能力, 并不能全面反映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程中采用以“过程考核”为主线的多元化考核方式, 重视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 变“一次性的终结考试”为“过程考核”, 变“知识考试”为“知识+能力考核”。建立以“平时作业、单元实验及实验创新、综合实验及小组答辩、理论闭卷考核”等多元化考核评价方式, 综合评定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期总成绩。考核过程如图4所示。

学期总成绩评定中各部分考核重点及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

5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是课堂理论教学的延伸和升华。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取的理论知识和间接经验为基础, 通过“加强课内实践教学、提升课外创新能力、课内课外双向融合”的实践教学新模式, 培养大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6 结语

精品课建设是高等学校课程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用科学的态度建设精品课, 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通过二年的校级精品课建设,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体系更加完善, 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吴启迪.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教学研究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J].中国大学教育, 2007, (7) :4-7.

[2]改革工程教育培养创新人才[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7, (5) :1-6.

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初探 篇8

关键词:程序设计;教学改革;任务驱动;规律

0引言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与改革,我校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已由传统的“板书+讲解”方法,逐步过渡到“讲解+演示+操作”的授课方法。然而实践证明,仅是授课方法的改进,教学效果仍然欠佳。因此,我们在广泛调研和实践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教学改革,总结积累了如下一些经验方法,以供参考。

1任务驱动,激发兴趣

一个教师不仅要把有关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研究学生的认识规律:他们是怎样接受知识的,怎样才能更快、更容易、更有效地接受知识。

在程序设计课中会遇到的一个问题是:讲课是从语法规则入手还是从具体问题或任务入手。在程序设计课的传统教学中,经常是一开始就介绍一大堆规则、定义,就如讲外语先讲语法,等讲完语法再讲造句阅读。然而人们的认识规律往往是从具体到一般,因此,讲授程序设计课程,不能孤立地讲语法规则,要把它结合到程序应用中,通过阅读和编写程序让学生自然地理解和记住有关规定。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采用了任务驱动的方式,即在讲授新的课程内容时,精心设计,从具体问题入手,在授课之初首先提出一个学生比较熟悉且实际的任务,然后告诉学生,要通过后续课程的学习来完成这一任务。学生一听,“哦,原来这些新的内容可以解决很实际的问题”,学习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了,同时也会激起学生达成任务的好胜心。在此基础上一步步深入,将学生逐步引向相应的学习内容,通过学习和讨论来完成这个任务,解决这个问题。随后再通过大量例题说明有关语句或函数的功能,并归纳总结出几点结论,说明使用规则和需要特别注意的细节。简单地说,即采用“提出任务——介绍完成任务的方法、知识——归纳结论和规律”三部曲。这样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思想跟得上,学了就能用。

如在教输入输出函数时,可问学生“如何将全班学生的学号、姓名、性别、家庭地址、课程、成绩等信息输入并以数据库形式存放起来,供查询时输出使用?”,然后引出输入输出函数的运用方法,让学生在上机时解决这个问题,并由此推广,然后加以总结,导出结论和注意事项。

2注意衔接,设置悬念

每次授课内容完成后,为了很好地衔接新的授课内容,教师可先设置悬念——提出一些利用前面教学内容可以完成,但学会后续的内容可更好地完成的实际任务。先让学生想想如何利用已学知识来完成这一任务,到新的授课内容开始时,教师再把自己设计的、用新的教学内容完成任务的方案提供出来,与学生的方案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讨论二者的优缺点。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可以让学生自然地产生学习新知识的渴望,同时对于前后所学内容的特点、差异以及联系都可以有更深刻的认识。教学实践表明,这种可以衔接前后教学内容的任务或者说悬念对于后续课程的学习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例如在学习循环语句之前,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用简单语句完成1到100的累加。这个问题的解决很容易,但又会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没有循环语句的不便,则学生可以很好的体会循环结构的特点。又如在学习数组之前,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输入10个整数,要求对其从小到大进行排序并输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不采用数组时,仅排序就需要45条语句才能完成,且随着问题规模的增大,语句数还会急剧增加。采用数组则只需一条双重循环语句即可。通过这一简单的任务,有规律地处理大量同性质数据时数组的优势就很明显地体现出来。学生对数组的学习兴趣得到提升,对数组的认识也会更加深刻。

3因材施教,划分层次

由于学生水平参差,学习态度、学习目的各异,按一个模式去教,以同一目标去要求必然导致教学的失败。我们要把握学生间的差别和特点,在教学中不能用一样的要求、一样的教学方法、一样的讲稿和内容去对待,而是要做到因材施教。因此我们在授课之前要了解学生的情况(学科基础、是否学过其它相关课程、有无充分的复习时间、有无上机条件等),并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调整授课内容、重点和进度,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例如,对非专业学生来说,他们最主要的是要学会使用计算机,因此主要应当通过语言课使学生建立起计算机工作方式的基本概念,掌握用计算机解题的方法和程序设计的技巧,并尽可能地与其所学专业相结合,为他们日后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而对于本专业的学生,由于计算机知识更新较快,各种新语言也在不断产生,故要求他们培养较强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因此课堂上可以相对少讲些。对于基本的规则讲解清楚后,有些不重要的规则不需要一一细讲,有些较简单的内容可以让他们自学,学生在用到时查一下说明书即可。程序设计课程通常包括介绍语言规则和算法两部分内容,我们应把重点放在后者上,即讲课主要讲程序设计的技巧和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提高编制程序的水平,让他们多上机,多实验、探索,锻炼独立工作能力。

同一类型的学生也会存在知识背景、学习方法、接受能力等多方面的差异,这就需要划分层次。划分层次不是给学生进行差生或优生的定性,而是承认学生的差异,本着“以人为本,学生第一”的教学理念,实施目标分级,教学分级,是符合教学中可接受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的。分级教学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师的“教”更好地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分级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使教学适合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和实际水平,这也符合学生的心理要求,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信和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4教研结合,注重实践

有实际编程经验的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将自己碰到的一些问题的解决方案穿插在授课内容中,这样可以让学生有更深的体会。同时还可以把一些程度适中的课题部分项目介绍给学生,让有兴趣的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增强其信心和竞争力。

此处的研究不仅指科研,也包括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总结与相关研究。每个人在教学过程中都有自己的体会和经验,别人的经验可以给以启示,但不能代替自己的实践。在讲课和教材中应该体现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这对学生是很有益处的,因为它是一般书上所没有的。为促进教师进行经验总结,我校采取了观摩优秀教师教学并进行讨论,经常与学生座谈了解学生反馈信息等方式。另外在讲课时,尽量把自己实践经验中有价值的东西增加进去,如在编写程序过程中学生经常出错的地方可加以总结后写入教案。

传统的程序设计主要以完成作业为主,学生上机多数是将书上的程序作业在计算机上运行一遍,形式单调,学生处于被动实践状态,效果不佳,没有对课程内容作深入的理解。我们在实践课程中除了完成作业外,重点加强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增加课程设计的内容。教师在设计实践课程题目时,根据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和兴趣爱好的不同,设计不同难度、不同内容的课题,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比如,对能力强、基础好、常上网的学生可以布置他们思考:如何做一个最基本的BBs系统?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又可巧妙地将所教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5统一考试,促进教学

就现阶段而言,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评价教学得失、进行教学工作信息反馈的一种手段,也是稳定教学秩序、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考试不仅可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成绩,评价学生知识水平与能力状况,还能检测教与学的综合效果,并为教学改革提供必要的依据。我校原来的考试形式存在一些问题:各门课程考试没有统一要求,导致教师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考试形式单纯,一般都采用笔试或机试;试题的质量不高等。针对这些状况,我校采取了如下措施。

对有国家等级考试的课程,提倡学生参加全国统一的等级考试。实践证明,由于需要参与等级考试,老师和学生目标定位明确,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能紧扣目标,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等级考试试题覆盖面广,既能测试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的情况,又能测试出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另外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可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对于没有国家等级考试的课程,我校也要求所有的同一课程的授课教师统一出卷和阅卷,其中程序设计课程分机试和笔试两部分进行,并要求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力求比较全面客观地考察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教师的教学情况。这种考核方式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学生和教师的一致认可。

6结束语

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篇9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

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6020223

英文名称: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

适用对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

学时学分:2周,上机不少于40机时,3学分。

一、课程设计目的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作为独立的教学环节,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集中实践性环节系列之一,是学习完《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并进行完专业实习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练习。其目的在于加深对管理信息系统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使用信息系统分析、设计的基本方法,提高解决实际管理问题、开发信息系统的实践能力。同时课程设计应充分体现“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认知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

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工具(例如PowerBuilder、Delphi等)开发一个实用的中小型管理信息系统。

1.根据课程设计时间选择适当规模大小的设计课题。采用专业实习的调研内容作为课程设计选题。

2.根据合理的进度安排,按照系统开发的流程及方法,踏实地开展课程设计活动。3.课程设计过程中,根据选题的具体需求,在开发各环节中撰写相关的技术文档,最后提交详细的课程设计报告。

4.开发出可以运行的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上机检查。

三、课程设计时间 课程设计时间为2周。

四、课程设计的考查

中南大学商学院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评分标准: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完成课程设计任务的情况综合打分,包括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开发实施情况40%、课程设计报告的质量30%和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工作态度30%。

成绩评定实行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优秀者人数一般不得超过总人数的20%。

《VisualBasi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篇10

课程编号:028600

课程性质:集中实践环节

先修课程:UML建模技术、设计模式 实践周数:1周 学分:1 适合层次:本科

适合专业: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一、课程设计目的与任务

通过课程设计,加深对特定设计模式场景、结构、实现、效果的认识,识别一些经典应用(如构件、框架)中的设计模式,或者尝试运用设计模式改造或设计一个简单的具体应用。

二、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与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课设分为两个层次,分析一个经典应用中的设计模式,或者应用设计模式改造或设计一个有实际意义的应用项目,参考题目如下:

(1)设计模式在Fileupload组件中的应用(注:Fileupload是基于J2EE平台的文件上传组件,下载网址为http://commons.apache.org/fileupload,该组件是一个jar压缩包commons-fileupload-1.2.1.jar,该包需要http://commons.apache.org/io:commons-io-1.4.jar的支持。内容包括:(a)分析该组件的结构;(b)分析设计模式在该组件中的应用;(c)举例说明并程序演示该组件的用法)。

(2)设计模式在JDK中的应用(结合JDK源码,分析JDK对设计模式的支持与应用。内容包括:(a)用UML类图分析JDK所支持或应用的设计模式的结构,并与GOF的结构加以对比;(b)举例并演示相关类的应用;(3)至少5种设计模式)。

(3)设计模式在Yazd论坛中的应用(Yazd是一个开源的论坛项目,对多种设计模式有典型的一个应用。内容包括:(a)分析Yazd论坛的结构;(b)分析设计模式在Yazd论坛中的应用;(c)调试演示Yazd论坛)。

(4)设计模式在框架Struts 1.3.8中的应用(Struts 1.3.8是一个开源Web开发框架。内容包括:分析设计模式在该框架中的应用,用UML类图描述你的分析结果,并与GOF设计模式对比)。

(5)设计模式在Servlet过滤器Filter中的应用(注:从设计模式角度分析Servlet技术中过滤器Filter功能的实现机制,并在apache tomcat容器中实现一个具体的过滤器)。

以下属于设计型题目,要求至少综合应用三种设计模式完成相关项目。

(5)文件上传组件的设计与实现(实现一个文件上传到服务器的组件,并用例子加以说明其的应用)。

(6)验证码中间件的设计与实现(设计一个生成检验码的中间件,要求生成的检验码可以是数字、英文字符、汉字或者是它们的混合体,还可以加入干扰信息)。

(8)简单聊天系统设计与实现(应用设计模式,设计实现一个简单聊天系统)。(9)用户注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应用设计模式,设计实现一个简单的用户注册系统)。(10)网站内容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应用设计模式,设计实现一个网站内容管理系统)。

(11)信息订阅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注:应用设计模式,设计实现一个信息订阅系统)。(12)安全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注:应用设计模式,设计实现一个安全管理系统)。此外,学生也可以分析其它典型应用中的设计模式;或者改造已有的课程设计,在其中引入设计模式。

三、课程设计的指导

在课程设计提交的设计报告中,至少包括以下内容:(1)写出项目的分析、设计文档。

(2)对模式、设计模式和面向对象的设计模式等概念加以介绍。

(3)结合具体项目,用UML建模技术对用到的设计模式加以详细介绍,要有关键的UML分析结果,并体会模式应用的效果。

(4)在报告中附上完整的代码。

四、课程设计的质量标准与成绩评定

按所分小组单独进行验收和答辩,特别要求对小组中的每个人分别进行提问,根据验收答辩的情况和课程设计报告的质量综合给出成绩。其中文档成绩占60%,答辩成绩占40%;缺少报告或不按要求答辩验收均以“缺考”上报考核成绩。

报告成绩从文档撰写的工整性、内容的全面性、阐述的合理性、模式应用的正确性等方面加以考虑,依次给予“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答辩成绩从模式应用场景分析、角色设计的合理、模式实现的正确性等方面加以考虑,依次给予“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

五、课程设计的工作进度安排

可提前向学生解释大纲及其要求,组织选题;课程设计期间加以指导,最后一天对课程设计结果进行验收(报告和程序)。

六、课程设计的组织管理与要求

一般1人一组;也可以2人一组,自由组合,必须明确的任务分配。完成指导书中规定的实践内容。能够熟练地演示系统,能够回答系统中各种问题。能够排除一般故障,自行解决调试中遇到的基本问题。能够全面总结整个实践过程,写出课程设计报告。

七、其它有关说明

八、参考文献

[1]刘伟.设计模式实训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2]彭晨阳.Java实用系统开发指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制定人:彭 彬 2012年10月20日

服装设计项目课程教学环节设计 篇11

【关键词】服装设计 教学设计

服装设计项目课程整合了服装设计、结构设计、工艺设计与制作、面辅料选择等课程的内容,把企业工作任务转化为教学任务,通过实际应用来学习知识点,培养学生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完成项目的意识,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以达到零距离上岗的目的。

1.“项目课程教学”的推出

“项目课程教学”就是以任务驱动为目的的项目化教学。本课程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的采取了工学交替、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大纲中放入项目课程教学环节,选择合适的企业开展合作,承接企业的产品开发任务,在教学中由学生完成开发任务。项目课程的教学过程,按照企业的设计流程来做,根据企业的设计风格和品牌定位要求,让学生直接进入实际操作,由各个课程的教师交叉授课和指导,共同评价。

2.社会用人需求分析

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反馈意见中,集中反映了以下问题:1)综合能力薄弱。2)敬业精神较差。3)团队协作能力方面不够。其中团队协作能力差的表现尤为突出,表现为不懂得与人合作交往,集体凝聚力不够,主动参与活动意识不够。很多学生从主观意识上并不是轻视这方面能力发展,而是在我们的传统教育中缺少这方面的教育和培养,使得学生重视个体发展而轻视合作,缺乏与他人团结协作的主动性。

3.前期教学现状分析

服装设计课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先向学生介绍服装设计原理,再进行市场调研,绘制效果图,三四门关联的课程往往独立授课,缺乏综合训练过程。在以往的教学过程,未曾安排企业相关的教学内容,和生产实际结合不够紧密。综合能力的训练只是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加以实施,没有接触企业的产品设计流程,缺少感性认识。

专业没有进行过以团队为工作对象的教学项目的实施,毕业设计是每个人根据毕业任务进行,由学生个体完成,缺少团队精神的培养的途径。

服装设计项目课程把前期的专业课程以项目课的形式进行综合训练,以工作任务为驱动,联合企业进行产品开发方案设计,在实践教学理念、实践体系、实践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改革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在学生作品评价体系方面进行改革和实践并逐步把学生成果推向市场。

4.项目课的教学环节

1)对服装设计项目进行全方位的课程方案设计

内容包括课程大纲、课程能力、知识目标、内容设计、能力训练目标项目设计,以及作业设计和考核方案等进行设计。

2)项目内容选择

我们以缺乏设计力量的中小型企业为服务对象,进行校企合作,签订横向合作项目合同。由企业提供面辅料和产品开发要求,由课程教师团队实施合作项目。在大三第五学期,选择企业产品开发项目进行课程教学,完成了美欣达北京订货会产品设计与制作,湖州电视台主持人服装设计与制作,湖州青青果服饰有限公司2013年产品开发方案,湖州宝帛服饰有限公司2011年款式开发设计等项目。

3)教学过程的组织

(1)人员组织:将学生分成4人一组,设立小组长、设计总监、技术总监、市场经理四个岗位,由学生竞争上岗。每个人拿出自己的专业特长,充分显示自己的组织才能,竞选合适的岗位。由辅导老师团队进行考核打分录用。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企业招聘员工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自我表达和自我推荐能力。

(2)项目内容落实任务下达:教师将该任务分成若干个主题,由小组来选择主题进行设计。

(3)市场调研阶段:调研2013年春夏流行趋势发布内容,调研相似童装品牌3~4个,内容包括产品概况、市场定位、设计风格特征、色彩款式面料特征、店面陈列特点等各个方面内容,让学生掌握市场调研的方式方法和进行的过程,锻炼学生资料整理总结的能力。

(4)设计阶段:根据企业要求和老师的主题表现,根据自己对该品牌的解读,进行款式设计,要求每人设计20款,由小组的设计总监把关,统一自己成员的款式风格。选择其中40款和老师沟通修改。在和企业沟通,选择款式进行制作。该环节锻炼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品牌驾驭能力,还有个人服从团队的精神。

(5)打樣和制作环节:由技术总监牵头,带领大家进行样板设计,遇到具体问题由负责人在课堂上向老师提出,商讨解决办法。也可以小组之间互相帮助解决问题,碰到这种情况老师可以适当给予表扬和加分。样板由指导老师确认后进行工艺制作,并由市场经理按照国家标准进行产品验收。

5.项目课的意义

1)解决了以往学校和生产实践相脱离的矛盾

深化工学结合内容,以企业的实际设计项目为目标进行课程设计,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本项目由企业提供面辅料,确定设计范围后,由老师带领学生进行产品设计,最后由企业来选择评价。

2)加强了学生专业综合应用能力训练

以往的教学课程中,每个科目都是单独开设,缺乏综合训练的过程。本次成果围绕服装设计师职业能力目标,从服装设计师的专业能力养成出发,按照服装设计的基本流程来组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款式设计创新与系列拓展能力,注重结构设计与工艺制作能力的培养,强化设计的创新意识。

3)解决了学生作品缺少行业生产实际评价的矛盾

学生的学习评价采取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重点评价学生对设计资讯的收集分析与应用能力,重视设计理念的形成、设计的实现(样衣的制作)过程,培养动手能力。

4)营造了工作环境

上一篇:慈利推进政务公开优化政务服务下一篇:浅谈教学民主在英语课堂中的具体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