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概论》课程总结(推荐8篇)
一.名词解释 1.中华民族:在民族引进之后,几乎同时出现中华民族。最早使用它的是梁启超。定义:汉族(梁启超);内涵扩大,不仅指汉族,包括汉族在内的所有民族;近现代的观点考虑国家、政体 认为中华民族指的是国家共同体抛开国家整体概念 中华民族包括汉族和其它56个少数民族(费孝通);现代:不仅是中国国家共同体的汉族和56个少数民族,更指中国人的民族精神,民族情感的象征。
2.多元一体:构成中华民族的56个民族,包括我国境内未识别的民族,没有居住在国内,迁居国外的华人华侨,华裔为多元。由56个民族构成的中华民族称一体。
3.文化:泰勒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食实物知识信仰艺术伦理道德法律风俗和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马林诺斯基据其功能分文化4方面:物质设备,精神方面的文化,语言,社会组织。费孝通基本、派生、整合三层次。三元结构说,社会政治、经济、法律体制及其运作方式;实物文化(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包括特定文化圈内被赋予象征文化的自然物)行为文化(人的行为模式或者是生产生活方式)观念文化(由事实如此观念证实性知识应当如此观念价值性观念思维模式构成)。四元结构: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它的稳定性由内到外物质文化是最先变的);智能文化物质文化规范文化精神文化。
4.传统文化往往以非主流文化形式存在,它是与主流文化相对而言的。主流文化,具有官方色彩以独立学科存在。非主流文化,具有民间色彩通常不以书面形式展现如风俗、习惯等。
5.5.变迁指技术、社会、政治、经济组织及行为准则的变化性。文化变迁指任何足以影响文化内容或文化结构的变化,文化变迁的方式可称文化过程。文化变迁,由于民族社会内部的发展或由于不同民族的接触而引起一个民族文化系统从内容到结构模式风格的.6.经济文化类型:居住在相似的生态环境中,并有相同的生计方式的各民族在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经济和文化特点的综合体。7.刀耕火种:指在一片土地耕种一年或几年后便丢弃转移的农耕模式,用刀将树林砍倒,然后用火烧以形成天然的肥料,用尖木棍打洞,并将种子放在洞中的耕作方式。8.三大语族:突厥(维吾尔、哈萨克、撒拉),蒙古(土族、东乡),满-通古斯。五大语系:阿尔泰,汉藏,南岛,印欧,南亚语系。9.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共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1.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条件①生存条件: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上,四周有自然屏障,内部有结构完整的体系,地理上自成单元,生态环境各具差异②多元的起源:人体化石分布极广,中华大地北到黑龙江、西南到云南、东到台湾,都已有早期人类活动并留下了石器。③地区性的多元统一:秦始皇第一次统一中国之后统一格局成为历史潮流。格局的特点:
1、多元一体的核心—汉族
2、多元一体的分布格局(地域广,大分散、大杂居)
3、多元成员各具差异的特色:族体相差悬殊;多元成员的经济方面(农牧、采集、狩猎);语言的多元(阿尔泰、南岛、汉藏、南亚、印欧语系);成员文化各有特色(农业、、渔猎、牧业文化)3.中华民族经济的历史性特征:
一、中华民族经济发展的多样性与统一性:中国各民族经济发展的多样性与分布格局:不同民族及其不同的生计方式,是在不同的地理与生态环境下形成的,我国疆域辽阔,地理与生态环境复杂多样,这就使得生长和繁衍在这块土地上的各民族,在久远的古代起,就形成了类型多样,情况各异的经济文化特征。中国各民族经济发展的统一性与内在联系:各民族在不同地域环境下,在历史上形成了不同的生计方式和经济类型,总体上说,分为农耕经济型、畜牧经济性、和采集狩猎经济型,这些经济类型是需要沟通、交往互补的。只有互补才能促进自身的经济发展,使民族经济生活更加丰富、完善。这种互补性决定了各不相同经济类型民族间的吸附性和依存性,中国各民族的凝聚力由此产生。
二、中国各民族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地区间的、民族间的、民族内部的(川滇交界大小凉山彝族奴隶制,云南滇池、洱海地区的彝族进入封建地主经济制度)
4.少数民族最具特点的社会经济形态:
一、残存的原始公社制:其特点为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极端低下,生产工具简陋,社会公有,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原始民主等。保留原始公有制残余的民族中,父系家族公社残余形态最多。例鄂温克族实行“乌力楞”家族公社。每个乌力楞通常包括五六个或十余个称之为“柱“的小家庭,公社家族长由民主选举产生,在集体出猎活动中,家族长负责分配任务,由小组去完成,劳动所得按小家庭平均分配,这种血缘共同体公有制,是生产力十分低下的表现。农村地缘共同体公有制,是另一种原始公有制,也是一个向私有制过度的阶段,过渡阶段有二重性,如云南布朗山和西定、巴达的布朗族,有家族公有、村社公有和私有三种土地所有制形式。
二、奴隶制的经济形态。
1、家长奴隶制。例:云南西盟阿佤山区的佤族、怒江地区的傈僳。家长奴隶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奴隶制,特点为:①奴隶数量不多,奴隶劳动尚未成为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基础②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不占其收入的主要部分③奴隶以养子养女的身份出现于蓄奴主家中,虽受奴役、虐待和买卖,但仍有婚配和赎身的机会,而任遭虐杀的现象尚十分有限。
2、凉山彝族奴隶制。在凉山彝族奴隶社会中,阶级关系是通过森严的等级关系表现出来的,人们按生产资料占有情况和生产中的地位以及血缘关系,严格划分为兹莫(权力之意,是改土归流前由封建王朝册封的土司、土舍、土目)、诺伙(主体之意,是统治阶层的主要成分)、曲诺(该社会的隶属民)、阿加(奴隶阶级)、呷西(被统治者中的最低等级)五个等级。凉彝的家支制度,是以父子连名制谱系为纽带连接起来的父系血缘集团,家支是凉山重要的政权组织形式,特别是黒彝家支,彼此互不统属,各自为政,“打冤家”。
三、封建农奴制的经济形态
1、村社型—西双版纳傣族农奴制:大约形成于元代,作为土司制的车里军民总管府的建立,是其形成的重要标志。最高封建领主是宣慰使,称为“召片领”,意为“广大土地之主”,“召片领”又分封其宗室、亲信为一个地域内的统治者,称为“召勐”,意为“一片土地之主”
2、庄园型—西藏封建农奴制:农奴主(官家、贵族、寺庙俗称“三大领主”)和农奴(“差巴”、“堆穷”还有一个占人口5%的称朗生的奴隶阶层,无财产和人身权,完全被农奴主占有)是西藏社会的两大等级,有着浓厚的奴隶制残余,是西藏农奴制度的特色之一,领主庄园制是西藏农奴制的根本制度。
5.历代中原与边疆民族的经济交流 ①先秦频繁贡献方物是夷戎蛮狄与夏商物质交流重要形式,战国时代的《穆天子传》是中原与西北之间最早的民族交流,带有政治色彩的贡赐贸易
②汉代的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跨亚洲中部,把中国和西亚、欧洲陆路贸易联系起来的商旅大道,是西汉武帝两次命张骞出使西域后开通的,是中原与西北边疆紧密联系,汉与少民在政、经、文交往的通道,使者往来频繁,商人获取利润,加强了中华各族的亲密关系,丰富内地生活。
唐代
1、与渤海的商贸往来(官方贡赐、商贾互市-中心在登州(山东蓬莱)和青州(山东益都))
2、与回鹘的马绢贸易:促进了回鹘商业的繁荣,引起了回鹘社会经济的变化,游牧经济发展的同时,城镇开始出现,加重唐朝政府财政负担外,在政治上达到了有利于边防安全和内部稳定的目的。
3、吐蕃联姻与汉藏经济交流,文成公主入藏,交通通畅,使者商人不绝商贸空繁。
④宋与契丹的榷场互市和民间私人贸易:以各自特产和优势产品进行交换,满足了各族人民的需要,加强联系。
⑤明茶马互市。实质:中原王朝借助政权的力量,实行一种赋税加贸易的以马代赋和茶马互市(官营和民市),与官市相比,民市是一种根植于各族人民之中的、形式更自由内容更广泛的贸易
⑥清大陆与海南、台湾经交,康雍乾,土著居民与大陆经济文化交往由来已久,大陆与海南黎族经济交往活跃。
6.少数民族对祖国经济的贡献:
农业:张骞从西域带的苜蓿和葡萄,最早的历史见证,蚕豆、胡萝卜等。棉花与植棉技术,最早的是海南岛的黎族“吉贝”,茶叶,普洱茶是哈尼族培育
畜牧业:驴、骡、大宛汗血马的引进,丰富了中原地区的畜牧品种,促进马种改良,加强国防,发展交通和农牧业生产,牲畜饲养技术等。
手工业:金属冶炼和制作(新疆少数民族)、纺织技艺(海南黎族)、三大印染技艺(绞缬,蜡缬,夹缬)
衣食住行:满族的旗袍,萨其玛,艾窝窝,毡房,碉楼式建筑胡床,东乡的羊皮筏,藏族的牛皮船。
科技:①农学与水利:元代维吾尔族农学家鲁明善《农桑衣食撮要》是我国农业史上第一部详尽的按月令记述各民族劳动者从事农事活动的农学专著,《河防通议》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水利工程专著,回族瞻思,《河工器具图说》是我国第一部有关水里工具的专著②天文历法:回回人扎马鲁丁,是著名的天文学家和地理学家,创制7种科学仪器,在元大都建立天象台,主持编纂《地理图制》,《万年历》,部分少数民族还有本民族立法《藏历》、《傣历》③医学:《四部医典》西藏著名的古典医学专著,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卫生保健等都有详细的记载,被视为藏族医学的理论基础之作,《晶珠本草》是一部较为完整的西藏药物学专著,蒙古族《蒙医大全》、《蒙藏合璧医学》等,《寻医找药》、《齐书苏》是彝族的传统医药著作,《回回药方》是明代记录回族医药方剂的著作,《饮膳正要》是元代维吾尔族医学家忽思慧编写的中国第一部饮食卫生与营养学专著④数学:有康熙主持编纂的《数理精蕴》是一部具有较高科学价值的数学专著,清代蒙古族数学家明安图,是我国第一位用解析法研究圆周率的人,所著《割圜密率捷法》一书,创造了更多先进的九个公式,被称为“九术”或“九法”⑤地理:元朝政府修纂的《大元一统志》记述了当时全国的地理情况,康熙编绘的《皇舆全览图》是测绘较为科学的地图,乾隆《乾隆内府皇舆图》是我国第一部采用近代方法测绘完成的中国地舆全图。⑥文学艺术:藏族的《格萨尔王转》、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是“中国三大英雄史诗”。清代满族人曹雪芹的《红楼梦》。少民著名作家:元好问、萨都剌、藏族的仓央嘉措(西藏最高领袖,第六世**喇嘛)⑦历史:《辽史》、《清史》等⑧宗教:道、佛、伊、天主、基督等。
7.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结构
①生态结构:多元的生态文化圈和生态经济文化类型(以狩猎、采集和捕鱼起着主导作用的类型、以锄掘农业或动物饲养为主的类型、以梨耕农业为主的类型)②经济结构: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经济形态(与汉族相同或大体相同的经济结构、多种类型的封建领主制、凉山彝族奴隶制、原始公社制残余形态)政治结构:复杂的社会政治制度
1、原始民主制(基诺族的长老制、瑶老制和石牌制,南方一些民族的“款”—农村公社性质的社会组织,民主选举、不能世袭)
2、血缘纽带制(黎族合亩制—具有政治组织职能、景颇族山官制—二重性,山享有各种特权,最高政治首领)
3、中央政府委任型①政教合一制度—西藏、盟旗制度,旗为军事、行政合一组织分为扎萨克旗—由中央政府委任蒙古封建领主中有功于朝廷者担任;总管旗—清朝直属的领地;喇嘛旗—上层喇嘛管辖的宗教领地②蒙旗制度土司制度:“改土归流”权力最大的是宣慰使。
8.少数民族突出文艺:三大英雄史诗;少族作家纳兰性德、傣族元浩问《摸鱼儿》、维族贯云石、仓央嘉措《无名》《见也不见》蒙古族赞歌,哈萨克族牧歌,回族撒拉东乡等族的花儿,壮族盘歌,侗族大歌,维族十二木卡姆。乐器笛、琵琶、箜篌、胡琴、腰鼓,哈萨克族鹰舞、傣族孔雀舞,土族摆手舞,藏戏、白族吹吹腔、壮戏,曲艺满族八角鼓、蒙古好来宝、哈萨克冬不拉弹唱。史学《元史》《辽史》《金史》《蒙古秘史》《蒙古黄金史》《蒙古源流》《满文老档》《满洲源流考》《青史》。9.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本族认同的价值观(大一统观念)。社会行为规范(法律、习俗、道德、礼仪、制度)是外在化的价值观,中国少民传统道德最突出特点是多样性,民族传承物(考古遗迹与名胜古迹、民族文物、生产生活传承物——具有民族认同性、文物性、工艺性)是价值观的物质载体,文化传承的象征符号,其核心是象征,图像符号最基本的是文字。10.东北内蒙古少数民族:(满、蒙、朝、达斡尔、赫哲、鄂温克、鄂伦春)特点为民族人口数量差距较大;民族文化素质较高;各民族有相对集中的分布区域;只有满、朝、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此地区各民族发展的脉络为:肃慎系统: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满洲及明清东北诸族(赫哲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锡伯)(以渔猎和游牧为主)濊貊系统:濊貊、沃沮、夫余、高句丽(以农耕为主)、东胡系统:乌桓、鲜卑、柔然、室韦、契丹、系、蒙古(以游牧为主)。辽朝:实行斡鲁朵制,即皇帝、皇后的宫帐,有其直属的军队、民户、奴隶和州县,构成独立的军事经济单位;对契丹皇族占有的俘户州县,实行投下军州制(指把所俘虏来的军民建立堡寨,从事奴隶经济生产方式,这些寨子称投下,跟据寨子大小不同产生等级从而产生投下军州制,一般由宗室外戚大臣管理。);实行南面官、北面官制。辽朝在历史上的作用:长城以北辽阔疆土的广泛开发;长城以南燕云地区的稳定发展;加强了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的联系;沟通东西渠道,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蒙兀室韦与蒙古族有直接渊源关系。社会制度:
1、原始公社制残余,典型鄂伦春鄂温克族,穆昆以父系血缘为基础组成,有不成文法律,穆昆达维氏族长,父系氏族社会的基本经济单位是穆昆之下的乌力楞(通常包括三四代人)主要生产为集体所有,狩猎生产以乌力楞为单位集体进行。民族管理原则。哈拉莫昆,哈拉是姓氏之意即氏族,哈拉达即氏族长。莫昆是族之意即家族或宗族。莫昆达即家族长。一个哈拉莫昆由同一血缘关系的各族组成,但同性不一定是同一个哈拉莫昆的人,即一个哈拉可有多个莫昆但每个莫昆只能依附于一个哈拉。
2、八旗制度 集政治军事生产为一体的制度,出则为兵入则为民。1601努尔哈赤首建黄白红蓝四旗。1615建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满洲八旗制度正式建成。八旗的基层组织是牛录,它原是女真人氏族志时期的生产和军事组织,行军出猎时各依所属族、寨进行,每十人以一人为首领称为牛录额真(箭,主)努尔哈赤规定300人编一牛录,每牛录设一牛录额真(佐领),五牛录设一甲喇额真(参领),每五甲喇构成一个固山即旗,首领为固山额真(后称都统)。八旗制度由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组成,八旗制度伴随着清朝的衰落,对清统一稳定曾作出贡献是清的重要支柱。八旗子弟本质上是八旗制度下的每一个旗的成员,他们不懈并不会种植土地把土地租给汉人后所分土地越来越少生活越贫。
3、盟旗制度 是清在蒙古族实行的封建统治制度,是根据满族八旗制度的组织原则在蒙古原有社会制度基础上建立的。旗有扎萨克旗(王公贵族管辖为军事行政合一组织,有双重性质既是基本军事行政单位,又是蒙古封建领主世袭领地。平时生产战时出征。平时军训接受检阅战时负责动员率领全旗兵丁从军参战,另一方面,旗是治理政务的组织机构,每旗的扎萨克之下设协理旗务台吉辅佐扎萨克办事)、总管旗(清直属领地,为数不多是上层喇嘛管辖的宗教领地)、喇嘛旗。盟,是旗的会盟组织,由数旗结合而成,是几个旗共同组成的行政区域又是军事性组织。盟长有行使财务检查清理民刑案件等职权,还有上告发权。盟旗制度贡献,使蒙古族人民过上了稳定的生活,实现了国家的统一。文学:(长篇史诗《江格尔》、赫哲族的说唱文学“伊玛堪”,满族说唱文学“清音子弟书”)。史学:蒙古族《蒙古秘史》又称《元朝秘史》《秘史》编连体史书,还有《黄金史纲》《蒙古源流》,满族《满文老档》,、、《啸亭杂录》,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艺术(音乐、舞蹈、戏剧、书画、雕刻与民间工艺):满族的太平鼓,蒙古的马头琴、长调民歌、朝鲜族的农乐舞。教育与科技:雍正、乾隆主持纂修《古今图书集成》《历象考成》《四库全书》《黄舆全览图》,国子监是国家最高教育机关;国子学—元朝最高学府;三种教育形式:上书房、宗室学堂、觉罗学、民间学堂。元代登封天文台、大都天文台(是世界上规模最大设备最完善管理最科学的天文台之一),《授时历》我国古代计算精确的一部历法。医药正骨科、冰冻麻醉剂,蒙文译藏医名著《四部医典》。数学元代明安图《割圜密率捷法》,兵器制造元代成立军器监第一个金属管形射击火器火铳。地理学康熙用三角测量法绘制地图最大成就领导绘制中国有史以来第一部最科学最精确的全国地图《黄舆全览图》,朝鲜水稻种植。风尚习俗:衣食住行等(满的旗袍马褂、朝鲜族素有白衣民族之称)。婚姻家庭与丧葬(抢婚、收继婚)。满族旗袍蒙古奶食品满族满汉全席与萨其玛,游牧民族穹庐居俗称蒙古包、斜人柱、仙人柱,爬犁即雪橇;抢婚是母系制向父系制转变过程、收继婚即转房婚实质上是将寡妇视为家族私有财产防止外流。节日与传统体育:蒙古族传统节日那达慕大会,朝鲜荡秋千、达斡尔族曲棍球即波列追溯至唐。11.西北少数民族(东乡、保安、撒拉等18个)。三个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东乡、保安、撒拉。裕固族在语言上的最大特点:东部裕固语(阿尔泰语系的蒙古语族)西部裕固语(阿尔泰语系的突厥语族)。元明清,回回当时指葱岭以西信仰和非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蒙古大军东征带来的,唐宋东南沿海及长安经商的波斯、阿拉伯等穆斯林商人称番客有番纺是回族最早的先民,元称回回番客,不断吸收融合汉族蒙古维吾尔族文化全民信仰伊斯兰教;东乡、保安、撒拉,特色是甘肃特有民族都信仰伊斯兰教并形成于元明时期与蒙古军西征有关。居住在跨甘青两省的河州是明代茶马互市交易场所以农耕为主也有畜牧业;维吾尔,回鹘人建立高昌回鹘和喀喇汗王朝后由察合台汗国统治元明时译为为畏兀儿蒙古统治者实行宗教信仰自由伊斯兰教战胜佛教现代意义上的维吾尔民族正式形成。平定大小和卓后清加强了对新疆管辖;裕固族,先民可追溯于9世纪中叶西迁河西的一支回鹘人以畜牧经济为主,内部最大特点是有东西部裕固语之分分别属于蒙古语族与突厥语族;锡泊,原居东北是鲜卑人后裔清平定大小和卓后派往新疆伊犁驻防戍边兴起的。社会制度:①封建农奴制度,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夏合勒克乡维吾尔族农奴制保存得最完整最典型,最大特点将宗教信仰和社会制度相结合伊斯兰教将教主看作至高无上②游牧宗法封建制度,典型哈萨克族最大特点游牧社会氏族残余与封建制度相结合,特征社会基层组织以血缘关系构成(大中小玉兹,阿塔与它之下的阿乌尔是哈萨克族社会最基层的社组织和生产组织);阶级关系受到传统氏族制度的掩盖,贵族托列即白骨头,非蒙古出身的称黑骨头;封建剥削在氏族互助等部落习惯法名义下进行③特色突出的封建地主制度,回东乡保安撒拉等民族的门宦制度(在农业封建经济发展基础上的特殊教主与地主,主要特点是教众按照队教义不同阐释和仪式饿差别归属不同的门宦,教众缴纳天课,表现在经济制度上为门宦经济),门宦本是我国伊斯兰教中的一种教派制度出现于清代中前期。文化:柯尔克孜族《玛纳斯》,“花儿”即花儿与少年蕴含西北各民族生活历史誉为西北各少数民族的百科全书情歌。《福乐智慧》喀喇汗王朝政治家文学家哈吉甫塑造正义幸福智慧知足,《突厥语词典》回鹘语言学家学者喀什噶里编著的一部用阿拉伯语注释突厥语的词书。音乐:木卡姆是大型套曲的意思《十二木卡姆》、刀郎木卡姆大组曲。舞蹈:土族的传统舞蹈《安照舞》与《婚礼舞》,“纳顿”——土族大型传统舞蹈盛会,由《会手舞》、《面具舞》和《神舞》组成。表现了土族兼收并蓄的文化特点。戏剧:撒拉族的骆驼戏。传统科技:新疆的“坎儿井”,是新疆干旱荒漠环境的特殊农业灌溉工程,认为是与长城、运河并列的我国三大工程。鲁明善的《农桑衣食撮要》,回族宋元时期将阿拉伯天文学介绍到中国,扎马鲁丁《万年历》。古文字文献有佉卢文、突厥文、回鹘文。医药立法等方面:9世纪高昌回鹘著作《回鹘医学文献》、《回回药方》、忽思慧《饮膳正要》成为我国第一部饮食卫生与营养学的专著。回族服饰特点主要表现在上衣与头饰上男子戴白黑色小圆帽、妇女戴绿黑白盖头。饮食最大特点有饮食禁忌。信伊斯兰教民族不吃大肉、血液和内脏。平顶、斜顶,建筑最有特色清真寺。裕固族账房。交通马驴骡、羊皮伐子(回族)黄河上特色工具。节日:开斋节、宰牲节、圣纪节。婚姻是民族内婚、宗教内婚、教派内婚,账房戴头婚裕固族。宗教信仰:内地伊斯兰教——门宦制度、新疆伊斯兰教——神秘主义教派。喇嘛教、萨满教等。12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语言多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有藏语、门巴语、彝语,苗瑶语族有苗语瑶语;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有佤语、德昂语、布朗语。西南最古老的有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彝族毕摩文。巫山人是迄今为止在我国乃至亚洲发现的最早的人类祖先,元谋人是目前所知最早的用火者。氐羌族群(最初分布甘青交界地后因战争迁徙)、百越(侗族,文化相似)、百濮(布朗族、德昂族、佤族,渊源),苗族从长江南迁;秦汉西南夷夜郎最大先进部落,三经济类型一农业聚居君长统治夜郎、滇、邛都等部落,二是游牧业不定居无君长的嶲、昆明牧民,三是介于之间的徙、筰部落庄蹻开滇;南中大姓爨氏实力大三国两晋统治南中地区大姓(以姓氏伟标志的豪族);松赞干布建立吐蕃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和各自谋发展局面,娶文成公主具功利性;南诏生活在唐与吐蕃夹缝中;宋代大理国段思平白族;元明清土司制度最大特点是由当地民众代表来管辖当地人民,改土归流。文化:民间文学,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创世史诗彝族《梅葛》《彝族古歌》、拉祜族《牡帕密帕》、叙事长诗彝族《阿诗玛》;古籍,满文古籍《大藏经》分《甘珠尔》《丹珠尔》,傣文古籍《泐史》,纳西象形文字古籍东巴经书,白族祖籍《山花碑》;传统科技文化,医学最大成就是成药(云南白药、藏药)和验方丰富,纳西族《玉龙本草》、白族《苍山本草》、藏医《四部医典》《晶珠本草》;藏族青稞牦牛、南方稻作农耕技术。风尚习俗:藏族皮毛厚重、拖地长袍式、露右肩便于劳作,南方相对较轻薄;藏族食肉和酥油茶、南方食辣和茶;四川羌族碉楼即邛笼、侗族寨子,南方干栏式、吊脚楼;藏族高原之舟牦牛,南方舟船和用于两岸间的溜索;纳西族阿注婚是对偶婚晚期形式是走婚习俗是婚姻制度的描述;父子(女)连名制、母子(女)连名制;宗教信仰,原始宗教纳西族东巴教是一种原始的多神教是原始宗教信仰的高级阶段,部分人信仰,形成东巴文化;佛教有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它们最大区别小乘利己不利人追求自我解脱,大乘普度众生利人利己。南传上座部佛教俗称小乘佛教,傣族全民信教,影响生活生产并频繁佛事活动作贡献牺牲,形成贝叶文化,文字上促进老傣文形成男性要入寺生活;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由藏族传统的本教和佛教结合而产生,特点是教派众多、宗教文献丰富《大藏经》寺庙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提倡大乘小乘佛教和显宗密宗。
三、论述题
1、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1、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并继承下来的,是中华民族整体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植根于本民族特定的历史之中的特质文化。现代化是指发展中的社会为了获得发达的工业社会所具有的一些特点是目前发展中国家想拥有的而经历的文化和社会变迁包容一切全球化的过程。一定程度上,现代化就是全球化。
2、现代化过程中少民传统文化必然发生变迁。内因:文化发生的规律(文化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文化适应环境的过程,是文化是满足人类需要的手段,在现代化进程中,社会的发展也带动文化的发展变迁,是必然的。)外因:现代社会变迁过程。全球化影响了所有的人类,影响了各民族,是任何人所不能阻挡的。使文化走向了趋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发展模式。表现:各民族文化各方面都发生变迁;文化的外部结构向内部结构渗透。3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对现代化的作用:积极:传统文化是现代化的基础,是各国家,各民族现代化文化的精神。消极:传统文化是现代化的束缚,制约着现代文化的发展。总之,少传与现代密不可分,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现代化进程中少传必然发生变迁,但少传负载着一个民族发展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代表我们的历史,是我们的精神财富,人类发展的基础、发展的根基。但我们必须看到,少传中包含着可取的精华,也包含着不可取得糟粕,所以少数民传文化只有在适应现代化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有新的发展,现代化进程中只有吸收少民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更快的发展。
一、《民族与宗教问题概论》课程实施专题化教学的原因
《民族与宗教问题概论》是学校国际政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一般来讲, 专题性教学多数适用于公共及专业选修课程的教学中, 但是, 专题化教学同样适用于国际政治专业开设的《世界民族宗教概论》课程中。目前, 民族、宗教问题被广泛地关注于民族学、宗教学以及国际政治学科的研究中, 涉及的学科广泛, 所需要掌握的研究方法也众多, 对授课教师的专业背景、知识结构、个人的能力素质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并且当前缺乏一本系统化、专业化且内容完整、适合国际政治专业本科生教学的教材, 授课教师想要深刻、透彻讲解该课程具有较大的难度, 而专题化教学可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世界民族与宗教问题概论》课程作为国际政治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 主要是要使学生了解民族与民族政治行为的基本特征, 世界宗教基本状况, 使学生对民族和宗教问题对人类社会所产生的深刻影响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予以理性的思考, 保持宽容的态度。《世界民族与宗教问题概论》课程可以利用专题化的教学模式将课程内容分为既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若干个专题, 将民族问题、宗教问题以及国际热点问题有机地结合成为一个整体, 使《世界民族与宗教问题概论》课程的教授既可以实现专题化, 又不失其整体性。这样, 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 而且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民族宗教热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 对开拓学生知识视野、充实学生知识储备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科学、合理设置专题是《民族与实践问题概论》课程专题化教学的关键
《民族与实践问题概论》课程共计48学时, 课外4学时。世界民族与宗教问题博大精深, 错综复杂, 内容广泛, 经过不断探索, 参考了大量的国内外学者的论文和著作, 并吸取相关专家意见建议, 认为可以设置以下八个专题, 二十二讲。第一专题:民族问题相关概述。对有关基本概念的认识与把握是民族与民族问题教学与学习的起点, 该领域涉及到诸多概念, 此专题包括对民族及民族问题相关概念的介绍等内容。第二专题:世界各地区民族概况。此专题包括世界各主要地区的人种分布、民族构成、民族结构的特点等内容。第三专题:世界主要民族问题介绍。冷战结束后, 民族宗教问题就成为世界最大的热点问题, 当代民族问题是相当复杂的, 各国内部民族矛盾以及各国之间的民族矛盾和领土争端纷纷涌现, 此专题包括对世界主要民族问题的介绍, 分析世界热点问题的民族宗教因素等内容。第四专题:外国的民族政策。此专题主要介绍世界各主要国家的民族政策, 总结其经验教训, 包括苏联解体的民族因素及苏联处理民族问题的教训等内容。第五专题:中国的民族区域自制政策。此专题包括民族区域自制政策的含义、中国民族区域自制政策的特点、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制制度的重要意义等内容。第六专题:客观认识宗教。此专题包括世界三大宗教, 即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特点、宗教的基本功能、当代宗教信仰的状况、引导学生客观正确地认识宗教等内容。第七专题:民族宗教问题与国际政治。在观察当今国际问题时, 我们不应忽视民族宗教因素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特别是冷战结束后, 国际热点问题都与民族宗教因素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民族宗教问题在当今国际关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此专题包括民族宗教问题引发国际政治问题的原因、当代民族宗教问题对国际政治的影响等内容。第八章:正确对待民族宗教问题。民族宗教问题纷繁复杂, 要客观、科学地认识和对待民族宗教问题, 走出认识和解决民族宗教问题的误区。此专题包括民族宗教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建美好家园等内容。
三、《民族与实践问题概论》课程开展专题化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民族和宗教问题在政治学和国际政治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是在专业学习或研究中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随着全球化的日趋深入, 民族与宗教问题也越来越纷繁复杂, 了解或研究民族与宗教问题不仅具有突出的必要性, 而且具有明显的紧迫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特别是在国际政治专业开设《民族与宗教问题概论》课程, 应当以“国际政治民族宗教问题解析”为主题, 把国际政治、民族研究、宗教研究进行整合, 在教学中侧重对“民族与宗教问题”的国际化研究, 并实现与延边地区的民族状况相联系, 理论联系实际, 实现“民族与宗教问题”课程的本土化研究。在构建《民族与宗教问题概论》课程教学体系过程中, 达到知行统一, 学识结合。
(一) 注重民族宗教问题与国际政治学科的相互渗透。
本课程着力于推进民族宗教问题与国际关系的研究, 将使学生认识当代民族宗教问题对国际政治和全球化产生怎样的重大影响, 理论联系实际, 并明确不同类型的民族宗教问题对国际社会产生的不同影响, 把民族宗教理论与当前国际国内的热点问题结合起来, 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如何在教学中实现民族宗教问题的国际化, 如何将“民族与宗教问题”与国际关系相结合是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二) 实现《民族与宗教问题概论》课程教学的本土化。
延边大学地处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首府延吉市, 是我国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地, 朝鲜族人口约77万人。延吉市地处东北边疆, 随着我国《长吉图规划纲要》的批复实施, 延边地区作为开展边境贸易的窗口, 地理位置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中国是由多民族共同建立的统一国家, 中国的发展需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安全可靠的边防。在教学过程中, 应将“民族与宗教问题”与本地区的民族宗教状况相结合,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宗教观, 科学、客观地了解民族问题、宗教知识及民族宗教政策, 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三)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之一, 其最基本的精神是达到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民族与宗教问题概论》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 但同时也是一门与国际政治热点问题以及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门课程, 因此, 教师应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做到民族宗教理论与当前民族宗教热点问题相结合, 做到民族宗教问题理论与本地区的民族问题现状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 也可以充分利用实践教学, 组织学生到延边地区当地的博物馆, 了解朝鲜民族的迁入、发展史, 通过参观朝鲜民族民俗园等实践活动, 使学生掌握, 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增强学生维护祖国统一与民族团结的认识。
摘要:《民族与宗教问题概论》是政治学、国际政治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研究当代世界民族宗教问题, 目的是为了开阔学生的眼界, 深刻认识世界民族宗教问题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借鉴外国处理民族宗教问题的经验教训, 以进一步处理好我国的民族宗教问题。本文既具有鲜明的理论性, 又具有重要的实践性, 针对在教学过程出现的一些问题, 适时进行专题化教学, 使该课程的教授既可以实现专题化, 又不失其整体性, 不仅有利于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 而且益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关键词:民族宗教问题,专题化教学,课程建设
参考文献
[1]曹兴.全球化时代的民族宗教问题[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1
[2]林耀华.民族学通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12
[3]丁金光.世界民族与宗教[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 2008
《旅游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基础入门课程之一,也是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入学后所接触的的一门专业课程,对于学生了解旅游的基本原理,掌握本学科的所涉及的内容、结构体系、学习方法,同时激发学生们对于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湖南商务职院自2003年创办开设旅游管理专业以来,一直非常注重《旅游概论》课程的教学工作,并在2006进行了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改革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打破“照本宣科”的讲授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以书本知识为主线,结合行业发展的现实
情况进行教学。该课程所选用的教材为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的《旅游概论》教材,是湖南省旅游局、湖南省旅游学会旅游教育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写的21世纪高职高专旅游与饭店管理专业规划教材之一,但是教材的编写与实际应用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时间差,由于旅游行业目前正出于快速发展的时期,行业的相关情况更新很快,该课程的教学对于这些行业的更新在讲授的过程中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并将教学内容延伸到于旅游相关的现实生活中,比如新闻、热点事件、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一些真实案例、亲身体会等。
二、教学形式的改革
旅游概论这门课程的学习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该行业相关概念,所涉及的内容和体系有
一个初步的了解,为了让学生了解得更加实实在在,该课程的实践环节尽可能的带学生走出课堂,置身于行业中间,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实践项目。该课程开设的班级06级旅游管理1、2班大部分学生来自外地,对于学校所在的城市长沙缺乏必要的了解,因为生活环境的限制也大部分都没有过旅游经历,不知道旅游资源、导游、带团是怎么回事。针对这一情况,实践项目的第一个环节安排的是长沙沿途讲解。首先由老师组织学生对长沙的旅游资源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分组设计旅游线路,然后由教师各组设计的旅游线路进行点评,选择最优的线路来进行沿途讲解的示范,最后由学生独立完成整个沿途讲解。整个实践过程都以学生为主体,由于学生们是第一次参加这种专业的实践,普遍都非常兴奋,对专业的兴趣更加浓厚了。但因为学生完成讲解的情况不如人意,又感觉自身有很多不足有待学习,学习的欲望也有所增强了。
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还打破了由一个老师单独授课的形式,尽可能的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讲座,座谈。比如组织学生和有实习带团经验的学长座谈,让他们以实际经验现身说法地让学生们对今后的学习、工作有所了解。课程进行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这一部分时,恰逢湖南省首届中美旅游论坛的召开,组织学生们参加该届中美旅游论坛,让学生们在了解旅游行业可持续发展最新地动态的同时看到行业
精英们的出色表现普遍都觉得学习的压力更大了,有了主动学习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高职旅游专业所培养的应该是具备实际的操作和应用能力旅游人才,毕业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协调能力,因此对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对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环节中就显得特别的重要。该课程的教学结合这以实际情况,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对旅游基本原理和相关概念的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之上。教学过程强调学生自己的思维能力,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用自己的观点对书本上提到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也同样要求学生脱离书本进行,教师在每次作业批改之后都对学生的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用表扬的方式对能独立思维完成作业的学生予以鼓励,宣读部分优秀作业并对其中的不足观点进行补充。
四、考核方法的改革
1、改变传统的“一考订终身”的模式该课程
在考核过程中加入了平时成绩,平时成绩依据学生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给出,占到总成绩的30%。
2、考教分离
考教分离使得考试真正成为检验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因为考教分离,命题者命题与教师课堂讲授必须有统一的内容范围和依据,于是教学大纲真正成为教师教学必须认真遵循的纲领。对大纲规定学生掌握的知识,教师在讲课中均应纳入。学生必须认真学习、全面复习,才能通过本课程的考试。
3、强调对学生知识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考核
因为该课程的学习目的之一还在于对旅游相关概念的理解,因此期末考试还是采用闭卷的形式,但是考试的题型有所更新,主要的得分题型为分析题,强调对学生知识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考核。阅卷的过程也把学生对知识点的自主发挥作为一个评判的重点。基本上100分的试卷,考试成绩能在90分以上的都是对于知识点理解较好,对自我分析能力较强的学生,大约应考学生总数的10%左右。在考后的学生调查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在所有课程的考试中,旅游概论的成绩是最真实的,考试过程也是最认真的,完全打消了舞弊的侥幸心理。
五、教学手段的改革
班级:*********
专业:*********
姓名:*********
学号:*********
初涉这个专业是在高考报志愿时,可能因为学理科的缘故,看到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好像就它的名字比较长,毅然报了这个专业。
自从开始上这门课,这才明白了名字的长短好像与学的专业的辛苦程度有关,每天都在图版上画图,看着那些让人眩晕的零件剖面图,高中学的知识算什么。开始有点佩服那些已经毕业的学长们,你们不容易啊。
慢慢的发现了机械这门课虽然辛苦,却很实用,机械专业五年前还是冷门的专业,现在虽然不是特别热门,但确实是已经升温了,还比较欣慰。
机械电子工程:
机械电子工程是将机械学、电子学、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等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机械与电子、计算机以及控制等技术有机结合而产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系统和新产品,在国民经济各领域机电一体化设备以及生产过程自动化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科技的发展起着重大促进作用.机电是微电子技术向机械工业渗透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综合技术。在机电里,既有“机械”的内涵,又有“电子”的本质。然而,无论是机械还是电子,在机
电中都已不再是独立存在的学科了,它们融合成的新体系具有与机械学和电子学都不同的自身特点。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工业发展的速度飞快,特别是近几年来制造业的迅猛崛起,使得机电方面的人才缺口大幅攀升,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区域现代化机械制造业方面表现尤为急切。我校近几年来机电工程专业学生就业形势十分喜人:连续5年除个别考研学生外,就业率100%。
本专业培养具有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能在生产一线从事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产品的设计制造、控制开发、应用研究和生产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能在中、高等职业教育领域从事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理论教学、专业实践指导和学生管理工作的复合型职教师资。
毕业生在企业就业后,直接从事设计、技术工作的占20%;直接从事企业管理、技术管理工作的占10%;在生产一线工作0.3~1年后调至设计、技术岗位的占66%。其中在设计、技术岗位的人员一般担任产品设计工程师、工艺设计工程师、工艺管理工程师、设备管理工程师、CNC及重要设备操作与管理员等。
主要专业能力:
1.具有制图、机电信号采集转换与检测、机电系统微机与PLC控制、文献检索等基本技能。
2.具有较强的数控机床操作、调试、维修、维护等实际操作技能。
3.具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测试机电参数、合理运用机电设备的能力。
4.具有机电产品的开发运用能力。
机械电子学的突出特点是:
(1)具有较高的综合性和系统性;
(2)具有明显的发展层次;
(3)使人机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
(4)知识和技术密集度高,因此可获得更高的可靠性
和系统稳定性;
(5)资金投入的密集度高,可获得更高的效益投资
比;
(6)由于信息采集,数据处理等功能的增加,使其具
有更高灵活性,扩大了产品应用范围,增加了产
品覆盖面。
我校为了学生更好的把理论应用于实践中,开设了机电实验室。机电实验室由机械电子实验室、测试测试实验室、物流实验室、液压实验室组成,是机械工程学院面向本科生实验的专业实验室。实验室现有专业实验技术人员两名,机电实验室拥有3562动态信号分析仪(HP)、大型液压实验台、单片机实验系统、综合性机电实验台等诸多代表性实验设备,除能满足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的教学实验外,还依托本
专业的机电教研室、测试研究室、机电一体化研究室进行广泛的科研工作。相继完成“北京二热发电机组噪声防治”、“大连二热厂房噪声防治”“保定电厂风机振动治理”保定市科委“虚拟振动测试仪器”等多项科研任务,机电实验室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在理论验证的同时,提高了实践技能。
经过一学年对广告学概论的学习,我对广告这个专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对广告主来说,广告是一种促销活动。的确,广告主首先要付出一笔费用做广告给予广告公司,但广告可以大大促进产品的销售,广告主原先付给广告经营者和媒体的钱就会得到补偿。大多数情况下,绝不仅仅是补偿,广告主会得到巨大利润。
对广告经营者、制作者和媒体来说,他们通过为广告主提供设计、制作和传播服务,收取了一定的费用,广告就是他们获得经济利益的一种手段。
对我们消费者来说,广告的意义是什么呢?广告既不是一种促销活动,也不是我们挣钱的手段。广告的意义是:为我们提供产品的信息,诸如现在都有什么产品,它们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好处是什么,到哪去购买,它们便宜吗等等。在这么多的商品中,购买时我们通常需要作出一种选择,而广告就是我们选择商品的向导。
广告对我们的另一个重要意义是:更新我们的消费观念。比如,以往我们认为花钱锻炼身体或购买健身器材是不值得的,但今天,我们则认为:花钱买健康是最有价值的事情。除了生活条件和社会观念的变化,大量的健身器材广告、公益体育广告对改变我们的观念起了重要作用。
在学广告之前,我对广告是不重视的。无论是电视上,网上,大街上,报纸上看到的一系列广告,我都是一扫而过,根本不注意,更别提分析它其中的奥妙与悬机了。自从学了广告学,每每我走在川流不息的大街上,人来人往,我都会情不自禁的关注着周围的广告。在这个处处繁华的社会,广告无处不在,它竟如此贴近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着。我观赏着,沉思着,臆想着,广告真的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它激发人的灵感,挑战人的创意,不仅让他人从中得到信息,还诱发了人的幻想,愉悦了心情,丰富了社会色彩。
经过一学年的学习,跟老师学到了很多关于广告方面的分析思考,此外我想给老师提几
个建议。现在学生中普遍都特别反感单纯的理论知识,课堂上没有几个人听得进去,但是一旦老师放广告的DV,同学们一下子就兴致勃勃的。建议老师在课堂上能把理论知识融合在广告作品当中供同学们赏析,那样在同学们专注于广告作品的同时,也吸取了知识。广告作品不限于电视广告还是平面广告,最好能给同学们多一点机会进行赏析,然后将自己的对广告的看法发表出来。老师可以纠正一下,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广告赏析,从哪一方面先入手,能够全面的理解和分析广告。另外,广告最重要的就是创意,如何激发创意,扩大传播力,暂时是我认为比较困难的。对于想象力不太丰富的同学,怎样让消费者对自己的广告产生兴趣,实现自己广告的最终目的,的确比较有难度。
总的来说,广告学是一门相当有趣的艺术,无论是对我们这些正在学习此专业的同学来说,还是面向消费者,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创作者将一定的情绪,感受渗入其中,经过联想,夸大,扭曲和变形,转化为意象,展示给大众,且其鲜明的魅力会触发人们强烈的兴趣,能够在受众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整个过程,既享受,又震撼,广告,实在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兰珊
关键词:民国,边疆教育,研究现状
国外及港台地区对我国近代边疆教育的研究也并不多见, 所见到的研究近代边疆教育的著作主要有蒙古族学者扎奇斯钦所著的《边疆教育》 (台北:“蒙藏委员会”1961年编) 和曹树勋所写的《边疆教育概述》, 对西康师范教育事业的发展, 文中只是带过, 没有对此作任何的评价。
综上, 我们大致可以看到, 学术界对中国边疆地区的教育研究状况, 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相对于百年来边疆教育的发展来看, 这些成果还显得过于粗略, 不够丰满, 多年的研究大都集中在理论的传入、制度的演进、教育思潮流派的影响等方面, 学界除对个别边疆学校有较为集中的介绍和评述外, 对其他边疆学校的关注还不够, 针对抗战大后方的西康省, 又主要是藏族聚居区西康省立康定师范学校教育的研究论著尚十分少见, 大多研究都集中在某一领域, 没有将其进行整体层面的把握, 因此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是非常有价值的。
目前, 学界对边疆教育的专题论著尚不多见。1937年,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刘曼卿《边疆教育》一书, 是最早的一部关于边疆教育的专题研究论著。作者系统全面地考察了20世纪30年代前后甘肃、宁夏、青海、察哈尔、西康、绥远、新疆等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 同时对边疆教育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比如教育经费的投入、教育行政制度的优化、师资培养等诸多方面, 都提出了较为独到的见解, 特别值得提及的是, 笔者专门用一个章节探讨边疆民族地区发展女子教育的思路与方法。1945年,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 正中书局出版了曹树勋《边疆教育新论》一书, 在这本书里面, 作者考察了抗战胜利以前的国民政府边疆教育政策的演变过程、边疆教育所取得的巨大成绩, 分别介绍了国民政府从中央到地方推行边疆教育事业的主要情况, 并结合多年来的边疆教育发展事业、边疆教育的方针, 分析了当时边疆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此外, 卫惠林写的《边疆民族问题与战时民族教育》、陈重为著《西康问题》 (上海中华书局1936年版) 、俞思敬著《云南边疆教育计划》 (文化服务社1943年出版) 、陈国钧著《贵州省的苗夷教育》、张敬熙著《三十年来之西康教育》 (商务印书馆1939年版) 等, 对西南边疆教育从其现状、发展、沿革、未来的规划方面作了较为详尽的叙述, 可以说对当时的西南边疆教育都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有较大的学术价值, 除以上专著外, 《康藏前锋》、《中华教育界》、《边事研究》、《教育杂志》、《西南边疆》、《康导月刊》、《教育通讯》等刊物, 均在二十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期间撰写了许多有关边疆教育的论文, 这些论文对边疆教育的很多问题都涉及到了, 包括边疆学校研究、教育行政研究、边疆教育教材研究、教育与民族体系建设, 等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特别是50年代初期到80年代中期这一段较长的历史时间, 由于社会制度的改变, 以及话语体系的转换和民族政策的调整, 大陆的边疆教育专著极少, 大陆学界对近代边疆教育持批评和否定的态度。直到80年代,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 学界对边疆学 (1) 才开始作理性的评述与分析, 边疆教育的研究才逐渐的升温, 边疆教育的研究也有了大的发展, 涌现出一批研究成果, 一系列的著作相继出版。在著作方面, 对抗战时期边疆教育从整体上进行了概括, 如熊明安的《中华民国教育史》 (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 、韩达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史》 (云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期, 介绍民国时期边疆学校的文章才开始出现。1991年任广林撰《民国时期的国立贵州师范学校》从组织机构、校址校舍、创办宗旨、教导目标、生产劳动八个方面对国立贵州师范进行了高度评价, 关于西康地区师范学校的介绍和研究这一时期也开始出现, 朱解琳著述的《藏族近现代教育史略》对西康师范的发展做了简短的评述, 对其发展的个别年份列出了班级开设基本情况, 但很不具体。朱解琳的《藏族近现代教育史略》, 四川省地方志编撰委员会编撰的《四川省志.教育志》 (方志出版社2000年版) , 在民族教育方面也提到了西康师范学校班级组建和发展的一些基本情况, 其他提及西康师范学校的著作还有王川著《西康地区近代社会研究》、凌兴珍著《清末新政与教育转型———以清季四川师范教育为中心的研究》、王迪著《跨越封闭的世界———长江上游区域社会研究1644-1911》、隗瀛涛主编《四川近代史稿》等。
在论文方面, 关于边疆教育方面的研究比较多, 周泓的《民国时期的边疆教育制度》 (2) 从边疆教育计划、边疆教育委员会、边疆教育纲要及其方针、边疆教育的开创及体制等方面从宏观上审视了民国时期的边疆教育制度, 汪洪亮的硕士学位论文《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边疆服务运动研究》, 对中华基督教会在西南各个省份创办的边疆学校史实进行了重新的构架, 为以后的研究者继续考察边疆教育提供便利。聂春燕的硕士学位论文《20世纪30、40年代开发西北大潮中的边疆教育》通过总结和归纳二十世纪三十到四十年代社会各界对西北边疆教育的探讨, 从另一个侧面勾勒出西北建设中的边疆发展概况。提及西康教育和康定师范学校的文章如下:凌兴珍的《清季川边康区的边疆师范教育》, 对清末川康地区的师范教育进行了一个总体性的陈述, 构建了晚清川康师范教育的基本框架。刘先强著《20世纪上半叶康区师范教育发展论述》一文, 对晚清到民国西康地区师范教育发展历史做了简单的叙述与回顾。马廷中的《论民国时期甘孜地区的学校教育》文章认为, 民国时期, 各级政府都比较重视甘孜地区的近代学校教育, 并采取了一些措施和政策, 初步建立了从小学到中学、从传统的文化教育到职业教育的发展体系, 对甘孜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此外, 吴康零的《追忆民国时期西康地区文教建设事业》 (3) 对西康地区文教事业在不同时期的发展也做了简单的学术回顾。林俊华的《甘孜藏区学校教育开发史概索》 (4) 作者简明扼要地叙述了晚清到民国、建国初期康区教育的基本情况, 认为发展康区教育必须符合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 尊重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基本情况, 不能超越历史发展的阶段和水平, 姚乐野的《从康藏前锋看民国时期康区教育》一文从民族教育为出发点, 倡导国家观念、爱国精神、对藏传佛教既要借鉴又要改造等方面来探讨改进西康教育的方案, 其他涉及康区教育的文章还有王迪《清末四川师范教育的发生和发展概述》、《清末“新政”与四川近代教育的兴起》, 陈国勇《清末川边“兴学”述论》、徐君《清末赵尔丰川边兴学考辨》等, 再此就不在一一列举。以上这些研究都或多或少涉及到了西康师范学校的发展问题, 但只占到了其中的的一部分, 还很不全面。
参考文献
[1]《西康建省委员会公报》
[2]西康省政府秘书处主办:《西康省政府公报》 (西康省政府的机关刊物) , (中国国家图书馆) 1928年创刊
[3]川康边防指挥部主编:《边政月刊》 (1929年在康定创办)
[4]《康藏前锋》杂志社主编:《康藏前锋》 (1933年在南京创刊) (大成老旧刊全文数据库) ;
[5]费正清, 费维恺编:《剑桥中华民国史 (1912—1949) 》上下卷,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题目: 民歌音乐风格与地域文化
系 别: 音 乐 系 班 级: 0402 班 学 号: 1404062236 姓 名: 叶 美 艳 指导老师: 王 桂 芹
【关键词】:民歌、风格、地域文化、地方特色、差异。
【摘要】:本文从民歌的传承、分类、特点、各地方民歌的音乐风格以及民歌的地域文化和特征等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
【参考文献】:《民族音乐概论》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中国现代音乐家论民族音乐》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研究所编
民歌的音乐风格与地域文化
一、民歌的起源(什么是民歌)
民歌起源于劳动,产生在劳动人民的社会实践中,它经过广大人民群众口头传唱、广泛流传和集体加工而形成,是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民歌的特点是语言朴实洗炼、节奏自由不工整(民歌节奏的不规整,与其说是未受训练的结果,不如说是遵循了心灵的自然律动。自然的歌唱是自发和自由的,无所谓严格的拍子。民间的歌唱正是出于这种原始激情的力量脱口而出。)和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塑造出鲜明的艺术形象,深刻地表达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反映着时代的面貌。
二、民歌的分类、特点
我国各民族的民间歌谣蕴藏极其丰富,从《诗经》里的《国风》到解放后搜集出版的各种民歌选集,数量相当多,这些民歌就形式而言,汉族的除了民谣,儿歌,四句头山歌和各种劳动号子之外,还有“信天游”、“扑山歌”、“四季歌”、“五更调”,至于像藏族的“鲁”“协”,壮族的“欢”,白族的“白曲”、回族的“花儿”、苗族的“飞歌”、侗族的“大歌”等,都各具独特的形式,民歌的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按照它的体裁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大类,号子、山歌、小调。
1、号子——是人们在体力劳动过程中编唱并直接为之服务的民歌,在共同操劳得特别吃力的时候,用唱歌谣来减轻股肉的疲乏,来集中注意力。号子的领唱者就是劳动的指挥者,他用富于号召性的歌腔指挥众人的劳动,号子的结奏极为短促,歌词比较单一,劳动者随着节奏调整身体的协调,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劳动歌最突出的艺术特点就是它强烈的节奏感。它的音乐坚实有力,粗矿豪迈,和劳动者关系十分密切,号子对劳动有着实用性和表现性两种功用,号子有以下5种:①搬运号子②工程号子;③农事号子;④船渔号子;⑤作坊号子。
2、山歌——是产生于山野劳动生活中,声调高亢、嘹亮、节奏较自由,具有直畅而自由抒发感情特点的民歌,山歌产生在辽阔宽广的大自然环境之中,是人们上山砍柴,田间劳动,山野放牧,为了抒发内心的感情或向远处的人遥递情意,对答传语而即兴编唱成的,山歌在艺术表现上有三个特征: ①感情抒发的直畅性;②编唱形式的自由性;③形式手法的单纯性,山歌又分为北方山歌,与南方山歌两大类,北方山歌主要分布在西北色彩区,西北山歌大多集中在几个歌种之
中。主要有:陕北的“信天游”,甘肃、宁夏、青海的“花儿”,内蒙西部的“爬山调”和山西西北部的“山曲”等,南方山歌比北方普遍,几乎各地都有,山歌的声调高亢嘹亮,常用上扬的自由延长音来抒发感情,乐段结构较简单,乐句内容的结构变化手法较多,它不仅简单,乐句内部的结构变化手法较多,它不仅与向远方喊话口气语调直接相通,而且擅长表现热烈、爽快、坦率、真诚的情绪与性格。
3、小调——是产生在群众日常生活的休息娱乐、集庆等场合中的民间歌曲,它的流传最为广泛、普遍,形式较规整,表现手法较多样具有曲折,细致的特点,小调产生在人们劳动之余,一般有两种场合:一是休息或从事家务劳动的时候,人们常常用小调来泳叹自己的心思,美化自己的生活环境;二是集体娱乐在街头巷尾,或者逢年过节,婚丧喜庆等时候,用以消遣助兴,小调的音乐表现特点是:表达的途径比较曲折,表现方法比较细腻,较善于表现矛盾复杂的心情,含蓄内在的隐衷曲折多层的事物发展过程;形式比较规整化,修饰化,小调可分为北方小调,南方小调两类,北方小调:
1、北方时调,时调是小调的一种是在民间休息娱乐时为消遣助兴而唱的民歌,时调的音乐形式比较成熟,结构严谨、完整、节奏规整,常用乐器伴奏,表现手法也较丰富,汉族地区的时调分布很广,北方、特别是华北色彩区的时调尤为突出,流行最广的,有“茉莉花调”、“剪靛花调”、“孟姜女调”、“绣荷包调”、“对花调”等。
2、华北、东北的其他小调《小白菜》这是一首河北一带流传的儿歌,3、西北的其他小调《揽工人儿难》是一首流行在陕北的长工诉苦民歌。《三十里铺》是一首旋律非常优美,感情真切动人的陕北民歌。南方的小调有江浙,闽粤台小调、湘鄂、西南的小调等,形式多样,调式变化和衬词衬腔的运用都较丰富。
三、民歌的风格及其地方色彩的地域性
民歌是人民其中一个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而每个族群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传统、性格色彩,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在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地理环境、语言的影响下,由此形成千差万别的“地方色彩”。下面我们分别详细的介绍几个地方的民歌: 1)陕北民歌
陕北民歌丰富多彩,乡土气味和朴实风格浓郁,节奏较自由舒展,声音高亢、嘹亮,音域宽广,旋律有的起伏很大,有的则平稳委婉,有的感情豪放率直,有的则柔和抒情,表现出了各种不同的思想感情和意境。在演唱特点上,一种是以声音平直高亢的山歌风格来表现,另一种则以感情细致、声音委婉的小调风格来表现。
2)山东民歌
山东民歌具有质朴、淳厚、强悍、粗犷和诙谐、风趣等特点。表现山东人民朴实、憨厚的性情,往往以生活小调为最突出。表现山东人民在和大自然斗争中的伟大气魄、坚强意志和英雄性格的歌曲就表现出强悍、粗犷的特点,3)东北民歌
由于地理、语言、生活习性养就了东北人豪爽的气质,在民歌中往往得以充分体现。东北民歌中有些曲调是受地方戏二人转唱腔的影响,因此显得非常富有地方
色彩,生动活泼,反映了劳动人民开朗的性格和丰富的生活情趣。东北民歌的特点一般音调比较高亢嘹亮,旋律宽广,气韵悠长,声音运用上也比较刚直。4)江南民歌
江南民歌包括江苏、浙江、上海、安徽这些地区的民歌。江南素有“鱼米之乡”之称,风景秀丽,景色迷人,人民勤劳心细,历代文人辈出,形成了江南民歌婉转轻盈、含蓄细腻的风格,和北方的豪爽粗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5)云南民歌
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内居住着众多少数民族:壮族、瑶族、苗族等这些少数民族的民歌十分丰富,而且常用唱民歌这一方式来交流情感,传递信息,旋律一般来说较简单易唱,常借助于歌舞形式来描述剧情。6)四川、湖南民歌
这一带的民歌许多是以劳动号子为形式的,因为那里有一条长江从它们的土地上流过,湖南民歌的特色是音调嘹亮、悠长。7)蒙古民歌
蒙族歌曲最显著的特点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一种字少腔多,且拖腔悠扬、舒缓的长调歌曲。长调歌曲在旋律上来看,乐句气息悠长,气势连贯,旋律起伏很大,音域也比较宽广。从节奏上来看,一般节奏自由,可任意发挥,强弱的关系也不明显。
8)藏族民歌
藏族民歌的曲调质朴、流利、高亢,节奏较有规则,具有舞曲的特点,它清脆、嘹亮、高亢的风格我们可以从大量藏族歌曲中深深地体验到。如脍炙人口的《青藏高原》、《珠穆朗玛》。9)新疆民歌
新疆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以维吾尔族、塔吉克族、哈萨克族民歌为主。新疆民族个个能歌善舞热情爽朗,素有“歌舞民族”的称号,速度快时往往表现热烈欢腾的情绪,慢时则又深情婉转,富于细腻的表情。
我们以几首民歌为例,进一步了解民歌地方色彩的具体表现,这两首民歌分别体现了北音南音的地方色彩个性,在美感体验上,北歌有悠远高朗之美,北歌多为六声或七声音阶,结构为较规范的上下句体,音调多用大、宽音韵(135、512)。南歌为柔和婉转之美。
1、山西左权民歌《樱桃好吃树难栽》,此歌是体现“北音”色彩的作品,对应性质的上下句体结构,旋法含有六度大跳,方言唱词“开”的韵母特点,为e,而不是ai,等等;
2、四川民歌《康定情歌》。此歌为体现南音色彩的作品,具体形式表徵为:五声音阶,四句体结构,级进为主的旋法,四川特有方言衬词“跑马溜溜的”等的运用。
再比较陕北信天游《三十里铺》是北音色彩的典型曲调,其形式特点为:对应性的三上一下四句体(二句体的变体),带FA偏音的六声音阶,宽宫声韵结构512,旋法多用五度跳进。歌词“我”的方言读音为E,曲情苍凉凄凉。南音
民歌作品,其风格韵味和形式表徵就截然不同了。如江南小调《无锡景》为典型的南音色彩。风格细腻华丽,曲风柔宛妩媚。
由此可见,由于地域差异, 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地理环境、语言的影响下,筑成了洋溢着丰富的地方色彩的民歌。
中国传统的民族音乐一般分为五个种类,它们是民歌;说唱音乐;歌舞音乐;戏曲;和器乐曲。其中说唱艺术的传统性质,歌舞题材和体裁的民族特色;多声腔的戏曲在世界上都有一定的影响。值得一提的就是器乐曲,中国传统音乐受到孔子美学提倡的“中庸淡和之道”致使中国音乐在很大程度上出现了相对的单一性,甚至被音乐理论家称为单音体制,尽管这样,作为古代十大名曲之一的,春求时期古琴演奏家俞伯牙所作的《高山流水》,还是为国人挣了脸面:曾被做为世界经典的二十七首名曲之一,被美国人发送到太空,具体后话我们暂且不论,但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确实给我们后人带来了至上的荣誉。
今天,我们来细致的谈谈民歌!那么,我们首先要搞懂民歌的定义!浅显的讲,民歌就是民间歌曲,就是人民的歌,来自于人民大众的心声!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逐渐形式和发展起来的,和人民生活紧密地联系着的歌曲艺术,悠久深厚的历史传统,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博大的文化背景,众多的民族和人口是造就民族音乐的最大原因,中华民族有着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丰富的音乐语言,和风土人情。民歌有着三个基本特征:
1、和人民的社会生活有着最直接最紧密的联系,民歌的作者是人民群众,是他们在长期的劳动,生活实践中,为了表现自己的生活,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的意志,愿望而创作的,在过去,劳动人民被剥夺了掌握文化的权力,不识字,更不懂谱,但他们却用口口相传的方式编唱自己的歌曲,以满足生活的需要,如《长工苦》、《揽工人儿难》,倾吐了遭受欺诈压迫的长工的悲苦情怀,《绣荷包》,抒发了少女对情人的思恋和对幸福生活的憧憬等,民歌所表现的人民群众的思想是最真实,最深切的。
2、民歌是经过广泛的群众即兴编作,口头传唱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无数人的智慧结晶。(民歌的创作过程和演唱过程,流传过程是合而为一的,在传唱过程中即兴创作,在编制过程中演唱流传)③民歌的音乐形式具有简明朴实,平易近人,生动灵活的特点。那么,对于这些民歌的分类,大体可分为三个种类!小调
小调主要流行于城市乡镇之间,歌曲的曲调大多比较舒缓,结构也比较方整,常采用民间的一些传说;故事,风俗作为体裁,如江苏民歌《孟姜女》,《茉莉花》,《无锡景》,《拔根芦菜花》,云南民歌《锈荷包》,四川民歌《敬茶歌》等。关于江苏民歌《孟姜女》,《茉莉花》;有很多版本,这有牵扯到中国同宗民歌的问题,这里我不在累赘,有机会我们再论。有些小调,在很大程度上还有揭示现实的意义,如江苏民歌《孟姜女》又名《十二月花名》,故事说了在秦时有一姑娘孟姜女千里为丈夫范其良送寒衣的这么一个传说,当孟姜女走到浒墅关(今
在苏州)时。看门的吏卒不让她过去,孟便将自己悲惨的遭遇,按节令的花名作引,编成十二段歌曲,(现在从民间艺人的传唱听来,这应该是属于变奏体),泪眼婆娑的演唱给吏卒听,看门的吏卒终于被她的歌声感化,于是,放她过关。千百年来,歌曲反映了人民大众对孟姜女这个角色的同情,同时也揭示了对秦时的暴政严重不满。
二、山歌
山歌产生于田野山涧,歌曲节奏往往比较自由,有类似于戏曲演唱风格的拖腔,各地有很多著名的山歌,如山东民歌《秀美的沂蒙山》,山歌之乡福建民歌《采茶歌》,云南民歌《小河淌水》,回族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等,歌曲大多以爱情故事为题材,曲式也很有特点,往往歌曲会有一个让演唱者自由发挥的段落,如《上去高山望平川》;《洞庭湖好风光》等!
对于山歌要理解透彻了,并不是一定在山里唱才叫山歌,有的歌曲如《洞庭湖》在湖上演,也叫山歌,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科学的分法,这里面也有特殊情况,为了让大家更能掌握好这些《放马山歌》(云南民歌)这是一首流行于云南,反映牧童生活的著名山歌。
民歌体裁::“山歌”一般指劳动人民在山野、田间牧场即兴抒发思想感情的民歌。
音乐特点:它生动地反映了放马人热爱生活的乐观情趣。
音乐风格:歌中的衬词及吆喝声,表现了牧童活跃和欢快的情绪,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三、号子
号子产生于人们的劳动生产中,以与劳动动作相配合的强烈声音节奏和直接促进劳动的功用为其基本特征。广义的包括在劳动中唱的歌,如草原牧歌、采茶歌等。后一类歌,有些也配合劳动动作而歌唱,一般对劳动也能起一定的鼓舞和调节情绪的作用,但无明显的与劳动动作相配合的强烈声音节奏。而且还是属于那种很剧烈的劳动,你可以想象一下,众人在抬一个非常重的物体的时候,不可能唱出很抒情,很悠闲的如《摇篮曲》式的歌曲,他们为了使大家的力量用到恰到好处,会现由一个人像唱似的,按节奏的呐喊出来,其他人然后附和着,按照先开始的那个人提示的节奏快慢,接上去一块呐喊。这就是号子的前身,后来,演变成一种歌曲体裁。
号子的演唱形式很单一,常见的如合唱,一领众和。这样的题材演唱效果很有气氛。能够很快和群众产生共鸣!如靖江民歌《打麦号子》,还有《船夫号子》等。《川江船夫号子》(四川民歌)长江流经四川境内的部分叫“川江”。
民歌体裁:“劳动号子”亦称“号子”是和劳动节奏密切结合,带有呼号的民间歌曲。
音乐特点:是由《平水号子》、《见滩号子》、《上滩号子》、《拼命号子》等八首号子联缀而成的。音乐风格:《川江船夫号子》中的《平水号子》节奏平衡、舒展,旋律悠扬动听,是船夫们在平静江面上劳动呼号的民间歌曲。基础知识,先不要欢笑其他!
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是一个浩瀚的大海,每一个民族都有着自己引以自豪,流传久远的民歌,民歌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 56个民族拥有古老的历史,悠远的文明和灿烂的文化,神州大地的肥沃土壤孕育的优秀民歌、古朴、悠扬、明快、美妙、悦耳、令人感动、神往,与其它艺术一样,民歌艺术同样博大精深,同样有着独特的韵鼓掌和强大的生命力。
民歌是人民其中一个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而每个族群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传统、性格色彩,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在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地理环境、语言的影响下,各地民歌的风格、体裁形式、风格色彩、表现手段丰富多彩,各具特色。
蒙古族民歌健朗悠扬,鄂伦春族民歌则粗旷有力。同是“花儿”,保安族和东安族的韵味不同,宁夏和青海的也各有异。同是汉族民歌,北方的以豪放见长,南方的则比较委婉。
6.种具有浓郁的民俗文化色彩群众娱乐活动,同时也是龙舟竞渡:又称“赛龙舟”“划龙船”“龙舟赛会”等,是一 一种有利于增强人民体质,培养勇往直前,坚毅果敢精神的体育运动。⑴人数一般不多于
程的规定,龙舟竞赛项目包括:标准龙舟和小龙舟两23人⑵按照第八届龙舟竞赛规个项目人、替补队员⑶运动员(划手20人、舵手1人、鼓手7.育项目(不受年龄、性别的限制)珍珠球:俗称“海珍珠”2人)1“投空手”,是满族流行的一种体⑴ 育运动会上,第一次列被列为运动会正式项目1991年,在广西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⑵第珠球两个项目⑶每队上场8届民运会,珍珠球比赛设男子珍珠球与女子珍
8.行的娱乐健身活动蹴球:又称“蹴鞠”⑴每队不多余
“踏鞠”7“踢鞠”名队员“步打”,是我国古代流9.8人⑵第六届⑶最早出现于商代
一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深受广抢花炮:是流行于侗族、壮族、仫佬族等民族中的大少数民族同胞的欢迎,是一项勇敢者的运动,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每队不多于10.时“打篮子”木球:是回族传统体育项目,8人第三届
目。11.⑶分为:放陀螺技术、攻陀螺技术打陀螺。⑴第五届 第四届“赶毛球”活动演变而来的民族传统体育项是由回族青少年放牧
云南⑵最大的可达四五斤12
射击,跑马射箭和跑马拾哈达(参赛马是国产马)赛马运动会将马上项目分为速度赛马,走马,跑马13.高度和触铃,双人高度和触铃及团体赛五个项目秋千。⑴只限女子参加⑵第三届⑶通常设个人 高度比赛:已在规定的试荡次数内荡达的最高点计算⑷成绩。触铃比赛则在规定的高度上和时间内以运动员触铃的次数计算成绩。在最短时间内哪个高,若相同看谁荡的次数少;触铃
比赛:触铃次数者为胜14.的体育运动。第六届押加:又称“大象拔河”,15.的脚踏瞪,在田径场上进行比赛,以在同等距离内所高脚竞速:是由运动员双手各持一杆,是一项在藏族人民中流行同时脚踩杆用时间多少决定名次,是队员在高脚马上进行速度和力量的比赛。第七届(16.动,毽球:是侗族、苗族、水族同胞喜爱的传统体育活2003年)
时,扔接稻秧的一系列动作启发下产生的,是侗族带“手毽球”演变而来,手毽是各族人民在播种水稻有社交性质的体育项目。17.盛行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板鞋竞速:是一项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中较为 ⑴训练士兵的方法(与军事战争有关)
18⑵第八届 互认识,进而传递爱情的一种有趣的活动,也是娱乐姑娘追:是指哈萨克族青年男女,借助表演马术相性很强的民间传统游戏,多在节日时进行。19 代西方体育输入中国过程中,包括武术在内的传统体“土洋之争”:是指20世纪20—30年代人民围绕近育文化发生种种碰撞而展开的立场争论。20.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
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二、填空1.1997别是: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年,在一级学科体育学下设四个2级学科,分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2.的核心是中国传统体育健康观的特点是
3.和谐 适度。注重整体,其方法论5.射与礼结合出现礼射是在春秋战国)②兴盛阶段(秦——南北朝)③繁荣阶段中国古代体育分为四个阶段:①形成阶段(夏—— 西周。
(隋唐)④完善阶段(宋元明清)6.1909
创办武术传讲所,推广“中华新武术”年霍元甲创建上海精武体育会;1914年马良术”列为中等以上学校的“体操课程”;1918年将“新武7.。
每四年举办一次。至今共民运会举办的宗旨是:平等、团结、进步、繁荣.。8.8届
性、传统性。确定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内容依据是 体育性、民族9.别是“摔跤”“那达慕”蒙语是“娱乐”和“游戏”的意思,10.“赛马”“射箭”。
“男儿三艺”分社会传承。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方式:群体传承,家庭传承,11.依赖式和亲密的家族传递式两种方式。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主要途径是:
高度的组织12.体、城市化。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途径:传人、媒介、受
13持续、传习、全民、主体、信息性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原则:本真、整体、解读、14.跨学科理论民族传统体育体系现状:①基础理论②应用理论③ 15.景而产生的体育活动,现代体育是以西方工业革命和文艺复兴运动为背的大众体育,体育 以谋求人的全面协调发展为目的的学校包含了 以增进社会健康为理想1617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和 以奥林匹克为核心的竞技运动676项,汉族 三部分301项。崇文尚柔②教育的德育性,礼仪性导致了娱乐体育的中国古代民族传统体育体质的共性:①重文轻武,等级性与非竞争性。18立“中央国术馆”唐代开始实行武举制,1928年国民政府在南京成1920现代毽类运动包括
毽球 私交民族摔跤⑴宋代摔跤称为“相扑”和 花样踢毽。国式摔跤运动员等级制度,⑵1953年正式列为比赛项目⑶;宋代出现官交,1956年颁布中1958为“且里西”年正式命名中国式摔跤1957⑸维吾尔族把摔跤称年颁布竞赛规则⑷称“格”,满族成为“善扑”,蒙古族称为“博克”,彝族2123唐代最盛行的球类运动—击鞠。六艺—射、御
族性和传统性。蹴鞠最早出现于军事训练—板鞋竞技。民族传统体育的特质是:民24民族传统体育生存的灵魂彝族—位于我国西南方—火把节 商代25
融合性 需要—赫哲族的“叉草球”的体育游戏26生产劳动与生活节律的是中华
三、简答1.⑴第一届全运动会举办时间、地点、项目。
体育项目分: 1953年天津市 年呼和浩特市竞赛项目:射箭邀请赛和中国式摔跤⑶竞赛、表演、(包括表演项目和体育项目)特邀表演。⑵第二届1982第三届射弩、1986年新疆乌鲁木齐徽、会标、会旗,这表示着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逐步抢花炮、秋千五个项目 本届运动会首次启用会增设了赛马、叼羊、走向正轨⑷第四届珍珠球、木球项目规程和规则、制定了较为科学系统的总规程,竞赛1991年广西南宁市新设龙舟、风尚奖”昆明市,在拉萨设分赛场首次提出运动宗旨。⑸第五届表演项目评判方法,还增设了“道德新设毯球、打陀螺⑹第六届1999 1995年云南宁夏银川速(高脚竞速⑻第八届 大象拔河、蹴鞠 2007 ⑺第七届年北京市 2003年2.9)第九届 2011年 贵阳 年广州板鞋竞⑴按项目特点可分:竞技比赛项目、竞赛表演项目、民族传统体育分类?
娱乐、健身操类⑵按性质和作用可分为:娱乐类、竞技类、健身养生类⑶按运动形式可分:空中运动,马上运动,民族体育和传统体育两类。⑸按价值和功能可分:强陆上运动,水上运动⑷按学科交叉领域可分:身健体,娱乐休闲,竞技对抗表演,祭祀文化传统⑹按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变化程度:化石型,原始型,.发育期型,较成熟型,成熟型。3.⑴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⑵增强道德修养,弘扬民族学习民族传统体育的意义?必要性
精神⑶促进健康和娱乐 4①劳动起源学说.体育起源的几种学说:争说 ②游戏说
③巫术宗教说5.①生产劳动和生活节律的需要②原始信仰崇拜的需要民族传统体育起源 ⑤性选择说⑥精力过剩论 ④军事战
③军事训练的需要④种族繁衍的需要⑤经济活动需要6.①自然经济②宗教血缘社会③精神生活与哲学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形成基础
7.⑴对象:①民族传统体育物质文化②民族传统体育制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
度文化③民族传统体育精神文化与外部世界关联 ④三者之间联系及⑵领域①基础理论研究②应用理论研究③跨学科研究
8.①历史价值②人文价值③社会价值④审美价值⑤健身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
价值9.⑴文化传承功能⑵人文教育功能⑶健身娱乐功能⑷精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
:
神激励功能10.①民族性②地域性③交融性④多样性⑤适应性⑥传承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5)民族凝聚功能
性⑦文化性⑧娱乐性11.⑴与现代建设相融洽的科学发展观⑵与市场经济相适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走向
应产业化发展观⑶以教育为基础的人才发展观⑷以健康为价值取向的文化发展观⑸以人民大众为对象的全民健身发展观12.现在哪些方面?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出现的危机,⑴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在社会生活中主导地位的失落⑵
主要体社会变革使民族传统体育失去存在基础⑶西方体育文化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冲击,⑷民族传统体育形式和内容的自身萎缩13.⑴初始阶段建国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约从年至60(约从建国到60年代初)⑵停滞发展阶段14.90年代初)⑷改革深化期(年代初到1978年)⑶改革发展期90年代中期至今)(从1978 ⑴对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改革与创新⑵对一些民建国后,民族传统体育提高表现在哪3个方面? 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陋习进行革新⑶对独特新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走出国门,扬名国外15.现在哪些方面?近代民族传统体育形式和内容的自身萎缩主要体⑴民间游戏的自生自灭⑵军队、宫廷内体育项目消亡
⑶民族体育社团的散落⑷民族传统体育淡出学校16.⑴作用:①提高素质,健体防身②锻炼意志,培养品武术的作用、特点?
德③竞技观赏丰富生活④交流竞技,增进友谊⑵特点:①寓技击与体育之中②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民族风格③广泛的适应性
四、论述题1.答:全球化是一种不断变化的过程,是人类社会整个全球文化背景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思路? 发展历程不断跨越自然,空间屏障,跨越制度,文化社会障碍在全球范围内充分实现信息相互沟通以求达到更多共识和共同行动,实现人类文明成果共享的过程,其具有文化多元性和全球一体化。全球化本身就是一种多元性文化的有机组成,它是民
族体育生存的基础所在,更是中华民族体育生存的根本,二者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既是机遇有时挑战。如何面对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全球化关键看民族传统体育自身是否能够把握全球化文化多元性的机遇。以下是发展思路:⑴正确评价民族传统体育,摒弃与弘扬并举⑵传统与现代结合,发扬创新,促进改革⑶推进产业化发展,繁荣新时代健身娱乐文化⑷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教育,改革竞赛制度,去尽全面发展。2.⑴民族传统体育的物质文化。包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试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
项目、民族传统体育的活动器材,器械与设备,民族传统体育的相关文献典籍,以及民族传统体育出土文物壁画及民族服饰⑵民族传统体育的制度文化。包括中国古代不同历史
时期民族传统体育的存在体制差异,以及中国古代民族传统体育体制的共性⑶民族传统体育的精神文化。
崇文而尚柔本位恋土的民族情结 ④重功利,②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包括 ①重教化,轻嬉戏 ⑤以柔静为美 ⑥守内,③群体价值讲等级,尚礼,3.⑴传统道德观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试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成因?
首先,道德中的“君子之争”的思想,就是一种对体育
比赛中伦理道德的认识;其次,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对中国传统体育向非竞争性方向发展产生一定影响。还有,礼制思想作为传统伦理政治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专制王权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并受到统治者的推崇,因而难以摆脱封闭保守的意识。⑵传统血缘家庭生活方式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影 响。血缘家庭生活方式阻碍了中国传统体育的普及和向大
众化方向发展,使得一些中国传统体育活动只能在很小范围内开展,普及化程度不高。⑶儒家“和为贵”思想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
以儒家文化为主流文化的演绎下,传统文化的特色之一,他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和为贵”成为中国和走向起着导向和调试的作用。⑷传统哲学观念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文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独特看
法,努力去征服和战胜的心态相反。与西方传统文化主流看作同人不可调和的对立物,⑸传统审美意识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
民族传统体育注重形体美,杂技都将形体美作为修炼的内容。无论是武术,还是养生术、⑹宗教思想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在宗教祭祀中,表达着敬神和娱乐意愿,渗透着以身体运动为核心的体育文化,因此,对丰富我国传统体育文化起到重要作用。在少数民族文化中得到证实,⑺传统娱乐与养生观念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娱乐使身体运动完全脱离于其他社会活动,成为独立 的娱乐休闲活动,并逐渐形成了我国的传统体育文化与运动体系。⑻传统的思维方式与民族传统体育
①整体性思维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
式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 ②直觉思维方体育的影响 ③内向型思维对民族传统一、名词解释:1.的,从传统社会中沿袭下来的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色民族传统体育:指一定的民族,一定的范围内开展彩和特征的对人体生理进行改造的身体活动。2.物主义为指导,以世界各民族传统民族体育为研究对民族传统体育学:是一门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象,以田野调查和理论思辨为主要研究方法,以探索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规律,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为目的的一门应用学科。3.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4.发展过程中各民族社会生活的中和反映,是一个民族民族传统体育的民族性:指民族传统体育的形式与的群体性格,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5.项徒手进行较量,并将对方摔倒为胜竞技运动。中国式摔跤: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古老武艺,是一6.种具有浓郁的民俗文化色彩群众娱乐活动,同时也是龙舟竞渡:又称“赛龙舟”“划龙船”“龙舟赛会”等,是一 一种有利于增强人民体质,培养勇往直前,坚毅果敢精神的体育运动。⑴人数一般不多于
程的规定,龙舟竞赛项目包括:标准龙舟和小龙舟两23人⑵按照第八届龙舟竞赛规个项目人、替补队员⑶运动员(划手20人、舵手1人、鼓手17.育项目(不受年龄、性别的限制)珍珠球:俗称“海珍珠”2人)“投空手”,是满族流行的一种体⑴育运动会上,第一次列被列为运动会正式项目1991年,在广西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 ⑵第珠球两个项目⑶每队上场8届民运会,珍珠球比赛设男子珍珠球与女子珍8.行的娱乐健身活动蹴球:又称“蹴鞠”“踏鞠”7“踢鞠”名队员“步打”,是我国古代流⑴每队不多余
9.8人⑵第六届⑶最早出现于商代
一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深受广抢花炮:是流行于侗族、壮族、仫佬族等民族中的大少数民族同胞的欢迎,是一项勇敢者的运动,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每队不多于10.8人第三届
时“打篮子”木球:是回族传统体育项目,是由回族青少年放牧目。11.⑶分为:放陀螺技术、攻陀螺技术打陀螺。⑴第五届 第四届“赶毛球”活动演变而来的民族传统体育项
云南⑵最大的可达四五斤 12射击,跑马射箭和跑马拾哈达(参赛马是国产马)赛马运动会将马上项目分为速度赛马,走马,跑马13.高度和触铃,双人高度和触铃及团体赛五个项目秋千。⑴只限女子参加⑵第三届⑶通常设个人 高度比赛:已在规定的试荡次数内荡达的最高点计算⑷成绩。触铃比赛则在规定的高度上和时间内以运动员触铃的次数计算成绩。在最短时间内哪个高,若相同看谁荡的次数少;触铃
比赛:触铃次数者为胜14.的体育运动。第六届押加:又称“大象拔河”,是一项在藏族人民中流行15.的脚踏瞪,在田径场上进行比赛,以在同等距离内所高脚竞速:是由运动员双手各持一杆,同时脚踩杆用时间多少决定名次,是队员在高脚马上进行速度和力量的比赛。第七届(16.2003年)
动,毽球:是侗族、苗族、水族同胞喜爱的传统体育活时,扔接稻秧的一系列动作启发下产生的,是侗族带“手毽球”演变而来,手毽是各族人民在播种水稻有社交性质的体育项目。17.盛行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板鞋竞速:是一项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中较为 ⑴训练士兵的方法(与军事战争有关)
18⑵第八届 互认识,进而传递爱情的一种有趣的活动,也是娱乐姑娘追:是指哈萨克族青年男女,借助表演马术相性很强的民间传统游戏,多在节日时进行。19 代西方体育输入中国过程中,包括武术在内的传统体“土洋之争”:是指20世纪20—30年代人民围绕近育文化发生种种碰撞而展开的立场争论。
二、填空1.1997别是: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年,在一级学科体育学下设四个2级学科,分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2.的核心是中国传统体育健康观的特点是
注重整体,其方法论3.5.射与礼结合出现礼射是在 和谐 适度。
西周。
春秋战国)②兴盛阶段(秦——南北朝)③繁荣阶段中国古代体育分为四个阶段:①形成阶段(夏——(隋唐)④完善阶段(宋元明清)6.1909
创办武术传讲所,推广“中华新武术”年霍元甲创建上海精武体育会;术”列为中等以上学校的“体操课程”;19181914年将“新武年马良7.。
每四年举办一次。至今共民运会举办的宗旨是:平等、团结、进步、繁荣.。8.性、传统性。确定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内容依据是8届
体育性、民族9.别是“摔跤”“那达慕”蒙语是“娱乐”和“游戏”的意思,10.“赛马”“射箭”。
“男儿三艺”分社会传承。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方式:群体传承,家庭传承,11.依赖式和亲密的家族传递式两种方式。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主要途径是:
高度的组织12.体、城市化。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途径:传人、媒介、受
持续、传习、全民、主体、信息性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原则:本真、整体、解读、14.跨学科理论民族传统体育体系现状:15.①基础理论②应用理论③景而产生的体育活动,现代体育是以西方工业革命和文艺复兴运动为背的大众体育,包含了体育1617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和 以奥林匹克为核心的竞技运动 以谋求人的全面协调发展为目的的学校 以增进社会健康为理想676项,汉族 三部分301项。崇文尚柔②教育的德育性,礼仪性导致了娱乐体育的中国古代民族传统体育体质的共性:①重文轻武,等级性与非竞争性。18立“中央国术馆”唐代开始实行武举制,19
1928年国民政府在南京成20现代毽类运动包括 毽球 和 花样踢毽。私交民族摔跤⑴宋代摔跤称为“相扑”国式摔跤运动员等级制度,⑵1953年正式列为比赛项目⑶;宋代出现官交,1956年颁布中19581957年颁布竞赛规则⑷为“且里西”年正式命名中国式摔跤称“格”,满族成为“善扑”,蒙古族称为“博克”⑸维吾尔族把摔跤称,彝族2123唐代最盛行的球类运动—击鞠。六艺—射、御
族性和传统性。蹴鞠最早出现于军事训练—板鞋竞技。民族传统体育的特质是:民24民族传统体育生存的灵魂彝族—位于我国西南方—火把节 商代
需要—赫哲族的“叉草球”的体育游戏26生产劳动与生活节律的25融合性 是中华
三、简答1.⑴第一届全运动会举办时间、地点、项目。
体育项目分: 1953年呼和浩特市竞赛项目:射箭邀请赛和中国式摔跤⑶竞赛、年天津市表演、(包括表演项目和体育项目)特邀表演。⑵第二届1982第三届射弩、1986徽、会标、会旗,这表示着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逐步抢花炮、年新疆乌鲁木齐秋千五个项目本届运动会首次启用会 增设了赛马、叼羊、走向正轨⑷第四届珍珠球、木球1991年广西南宁市新设龙舟、项目规程和规则、制定了较为科学系统的总规程,竞赛风尚奖”表演项目评判方法,还增设了“道德昆明市,在拉萨设分赛场首次提出运动宗旨。⑸第五届新设毯球、打陀螺⑹第六届 1995年云南宁夏银川速(大象拔河、蹴鞠 ⑺第七届1999年北京市 2003年2.⑴按项目特点可分:竞技比赛项目、竞赛表演项目、民族传统体育分类?9)第九届高脚竞速⑻第八届 2011年 2007年广州板鞋竞
贵阳 娱乐、健身操类⑵按性质和作用可分为:娱乐类、竞技类、健身养生类⑶按运动形式可分:空中运动,马上运动,民族体育和传统体育两类。⑸按价值和功能可分:强陆上运动,水上运动⑷按学科交叉领域可分:身健体,娱乐休闲,竞技对抗表演,祭祀文化传统⑹按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变化程度:化石型,原始型,.发育期型,较成熟型,成熟型。3.⑴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⑵增强道德修养,弘扬民族学习民族传统体育的意义?必要性
精神⑶促进健康和娱乐4①劳动起源学说.体育起源的几种学说: 争说 ⑤性选择说⑥精力过剩论 ②游戏说
③巫术宗教说
④军事战5.①生产劳动和生活节律的需要②原始信仰崇拜的需要民族传统体育起源
③军事训练的需要④种族繁衍的需要⑤经济活动需要6.①自然经济②宗教血缘社会③精神生活与哲学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形成基础
7.⑴对象:①民族传统体育物质文化②民族传统体育制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
度文化③民族传统体育精神文化与外部世界关联 ④三者之间联系及⑵领域①基础理论研究②应用理论研究③跨学科研究
8.①历史价值②人文价值③社会价值④审美价值⑤健身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
价值9.⑴文化传承功能⑵人文教育功能⑶健身娱乐功能⑷精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
神激励功能10.①民族性②地域性③交融性④多样性⑤适应性⑥传承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
性⑦文化性⑧娱乐性11.⑴与现代建设相融洽的科学发展观⑵与市场经济相适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走向
应产业化发展观⑶以教育为基础的人才发展观⑷以健康为价值取向的文化发展观⑸以人民大众为对象的全民健身发展观12.现在哪些方面?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出现的危机,主要体⑴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在社会生活中主导地位的失落⑵
社会变革使民族传统体育失去存在基础⑶西方体育文化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冲击,⑷民族传统体育形式和内容的自身萎缩13.⑴初始阶段建国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约从(约从建国到60年代初)⑵停滞发展阶段年至60年代初到1978年)⑶改革发展期(从197814.⑴对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改革与创新⑵对一些民建国后,民族传统体育提高表现在哪90年代初)⑷改革深化期(90年代中期至今)3个方面?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陋习进行革新⑶对独特新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走出国门,扬名国外15.现在哪些方面?近代民族传统体育形式和内容的自身萎缩主要体⑴民间游戏的自生自灭⑵军队、宫廷内体育项目消亡
⑶民族体育社团的散落⑷民族传统体育淡出学校16.⑴作用:①提高素质,健体防身②锻炼意志,培养品武术的作用、特点?
德③竞技观赏丰富生活④交流竞技,增进友谊⑵特点:①寓技击与体育之中②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民族风格③广泛的适应性
四、论述题1.答:全球化是一种不断变化的过程,是人类社会整个全球文化背景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思路?
发展历程不断跨越自然,空间屏障,跨越制度,文化社会障碍在全球范围内充分实现信息相互沟通以求达到更多共识和共同行动,实现人类文明成果共享的过程,其具有文化多元性和全球一体化。全球化本身就是一种多元性文化的有机组成,它是民
族体育生存的基础所在,更是中华民族体育生存的根本,二者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既是机遇有时挑战。如何面对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全球化关键看民族传统体育自身是否能够把握全球化文化多元性的机遇。以下是发展思路:⑴正确评价民族传统体育,摒弃与弘扬并举⑵传统与现代结合,发扬创新,促进改革⑶推进产业化发展,繁荣新时代健身娱乐文化⑷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教育,改革竞赛制度,去尽全面发展。2.⑴民族传统体育的物质文化。包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试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
项目、民族传统体育的活动器材,器械与设备,民族传统体育的相关文献典籍,以及民族传统体育出土文物壁画及民族服饰⑵民族传统体育的制度文化。包括中国古代不同历史
时期民族传统体育的存在体制差异,以及中国古代民族传统体育体制的共性⑶民族传统体育的精神文化。
崇文而尚柔本位恋土的民族情结 ④重功利,②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包括 ①重教化,讲等级,轻嬉戏 ⑤以柔静为美 ⑥守内,③群体价值尚礼,3.⑴传统道德观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试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成因?
首先,道德中的“君子之争”的思想,就是一种对体育
比赛中伦理道德的认识;其次,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对中国传统体育向非竞争性方向发展产生一定影响。还有,礼制思想作为传统伦理政治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专制王权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并受到统治者的推崇,因而难以摆脱封闭保守的意识。⑵传统血缘家庭生活方式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影 响。血缘家庭生活方式阻碍了中国传统体育的普及和向大
众化方向发展,使得一些中国传统体育活动只能在很小范围内开展,普及化程度不高。⑶儒家“和为贵”思想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
以儒家文化为主流文化的演绎下,传统文化的特色之一,他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和为贵”成为中国 和走向起着导向和调试的作用。⑷传统哲学观念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文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独特看
法,努力去征服和战胜的心态相反。与西方传统文化主流看作同人不可调和的对立物,⑸传统审美意识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
民族传统体育注重形体美,杂技都将形体美作为修炼的内容。无论是武术,还是养生术、⑹宗教思想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在宗教祭祀中,表达着敬神和娱乐意愿,渗透着以身体运动为核心的体育文化,因此,对丰富我国传统体育文化起到重要作用。在少数民族文化中得到证实,⑺传统娱乐与养生观念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娱乐使身体运动完全脱离于其他社会活动,成为独立 的娱乐休闲活动,并逐渐形成了我国的传统体育文化与运动体系。⑻传统的思维方式与民族传统体育
①整体性思维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
【《中华民族概论》课程总结】推荐阅读:
中华少年反思总结10-17
中华文明我传承总结10-19
中华经典诵读教学总结12-05
“中华魂”主题教育工作总结06-29
开荒小学中华魂教育活动总结10-29
邹平实验一小中华诵 经典诵读总结12-06
开荒小学“中华魂”(中华美德颂)活动方案07-20
爱我中华为我中华作文800字09-24
乡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工作总结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