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机制推进职务犯罪预防工作
蓝山县人民检察院紧扣预防职务犯罪主题,通过一系列的文化教育监督活动,推进全县预防职务犯罪,摸索出了方位全范围广效果好的新工作机制。
一是以法治宣传为载体。蓝山县检察院积极拓宽工作思路,加大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法治宣传,先后开展社区宣传周活动、反腐倡廉图片展、预防职务犯罪法律知识宣讲、送法下乡等一系列活动,发放预防职务犯罪宣传资料5000多份,接受法律咨询200余次,宣传对象达数千人。
二是以警示教育为依托。在各工作区制作图文并茂的警示教育展板,开展多媒体警示教育辅导,与县委党校共建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在县城广场区建立主题为“发展县域经济,预防职务犯罪”的公益广告宣传牌。
1 预防职务犯罪现状扫描及困惑探究
现阶段,我国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仍处于探索阶段,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立法尚不完善。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了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四条也明确规定:“人民检察院通过检察活动,教育公民忠于社会主义祖国,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积极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然而,这些规定过于原则化和抽象化,仅仅概括性地将检察机关的监督教育权利予以阐明,在具体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
(2)预防职务犯罪专业化人才短缺,整体素质与工作要求差距较大。职务犯罪具有极强的专业性,要求从事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人员既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法律素养,又要善于结合办案经验,探究发案单位、行业在管理和制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能够有的放矢地针对突出的问题提出可行性预防建议,防患于未然。然而,很多检察机关人员配备不齐,或要兼任其他的侦查工作而不能全心致力于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或由于部门人员的业务素质水平较低和工作经验较少,从而严重制约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发展。
(3)预防职务犯罪手法过于单一,重要性未得到正确认识,效果不理想。现阶段检察机关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主要形式是检察建议,由于检察建议书本身不具有法律的强制效力,在实践中发案单位多是敷衍了事,无法起到实质的预防作用。同时,很多人认为预防工作的效果难以测评,工作成绩难以体现,不如打击犯罪直观,对预防工作不重视,导致预防效果不明显。
(4)预防职务犯罪的机构设置分散,难以形成预防和监督的合力。我国现行的法律监督机构主要包括纪委、监察、检察、审计等部门,但这些预防职务犯罪的法律监督机构都各自为政,分散监督,没有形成一个职权明晰、协调配合、高效有力的整体监督机制。
2 预防职务犯罪的核心价值
人类社会在贪污与反贪污、受贿与反受贿的长期对峙与抗争中,始终未能摆脱职务犯罪的侵袭和困扰。面对久治不愈的职务犯罪顽症,一味地惩治只能事倍功半,甚至功亏一篑,只有基于惩治之上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的犯罪预防,才是根除职务犯罪的治本之道。
(1)深入推进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是推进依法治国步伐的重要保障。现任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文显曾经说过:“现代法治的精髓是官吏依法办事,只有官吏依法办事,接受法律的约束,才有法治可言。”显然,法治的关键所在,不仅在于依法治民,更在于依法从严治吏。加强职务犯罪的预防工作,进一步增强国家工作人员的法治意识,让国家的执法者建立起法律至上的理念,严格地按照法律办事,保证国家的各项事业在执法机关的监管下顺利进行,乃是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
(2)深入推进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是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内容。开展预防职务犯罪是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新体现,我国宪法第一百二十九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宪法赋予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不仅是对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侦查权以及对诉讼活动的监督权,也包括对国家工作人员执法行为的事前预防权。通过事前预防,能最大限度地预防和消除法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越轨、违法行为,保证职务行为的廉洁性。
(3)深入推进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是根治职务犯罪的重要方法。职务犯罪作为一种综合的犯罪现象,有其特殊的产生原因与条件。检察机关在与职务犯罪的斗争中,如果只重视案发后的打击而疏于前期预防,将处于被动的不利境地。因此,只有积极做好案前预防,着力消除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与条件,及时将职务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从根本上铲除腐败滋生土壤,才能在与职务犯罪斗争中掌握主动,更有效地遏制职务犯罪的发生。此乃根除职务犯罪的治本之策。
(4)深入推进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是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说:“严重的腐败是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社会进步的陷阱,一旦进入这个陷阱,社会就会长期处于紊乱、停滞、低效的状态。”从历史的经验来看,政府的腐败是滞阻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毒瘤。我们要切实增强对职务犯罪前瞻性、倾向性问题的敏锐洞察力,防微杜渐,将职务犯罪降到最低,建立一个廉洁、高效、责任心强的政府,优化市场经济的运行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3 深化职务犯罪预防机制,推进三项重点工作
预防职务犯罪,要按照“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指导方针,完善职务犯罪预防机制,从源头上治理腐败。
3.1 要完善预防职务犯罪的立法
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对预防职务犯罪作出了专门的立法,如英国制定的《防止贿赂法》和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防止贪污条例》,均取得了较好成效。近几年,我国也加大了这方面的工作力度,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可以说,制定一部预防职务犯罪法的时机已经成熟。因此,我国应根据检察机关在预防职务犯罪实践工作中总结和积累的成功经验和作法.,同时借鉴国外一些先进的制度,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制定一部预防职务犯罪法,使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有法可依。
3.2 完善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模式
(1)完善预防宣教权。检察机关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应当深入社会,结合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广泛接触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团体乃至具体的公民个人等预防对象,开展警示教育活动,相关部门应当予以配合,尽可能地减少职务犯罪的发生。
(2)完善检查权。检察机关根据有关案情和工作需要,有权对各级政府部门及公共机构现行制度及工作程序开展预防职务犯罪检查、询问,调阅有关文件、资料,找出可能导致贪污的漏洞,并建议改善方法,以减少职务犯罪发生。
(3)完善检察建议权。在现实生活中,检察机关对有管理漏洞、预防职务犯罪措施不力、已经发生职务犯罪和存在职务犯罪安全隐患的单位,有权发出限期整改的检察建议,相关单位必须采取预防措施,并将整改情况反馈给检察机关。
(4)完善移送处罚权。对不认真履行预防职务犯罪职责、不接受预防职务犯罪建议而导致发生职务犯罪的,检察机关有权提请相关部门对直接责任人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3.3 加大对职务犯罪的打击决心,以打击促预防
虽然预防是解决职务犯罪的源头性措施,但是决不能用预防取代打击,预防绝不是万能的,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也是极为软弱的,只有将打击作为强硬的保障手段,才能给有职务犯罪意图和侥幸心理的人以强烈的震慑和警醒。因此,打防结合、标本兼治的前提必须是以打开路、以打促防,而实施治标工程的动因就在于此。
(1)严格公正执法,依法文明办案。查处打击职务犯罪必须依《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刑事法律和相关政策规定进行,做到依法办案、文明办案,提高办案水平;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把每一案件都办成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铁案,让党和人民满意,让当事人服气。
(2)要树立法律权威,不纵容不冤枉。要纠正执法中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只要发现了职务犯罪线索就要去查证,只要有职务犯罪行为,就要一查到底,既不冤枉一个好人,也绝不放纵一个坏人;要用查办职务犯罪的新成果,展示党和政府反腐倡廉、铲除腐败的信心和决心。
(3)提高案件的侦破率,警示震慑犯罪分子。司法机关应注重提高侦查水平,努力突破犯罪分子所设置的反侦查屏障,一旦发现案件线索,要不依不饶,揪出犯罪分子,力争有案必破,从而打消犯罪分子的侥幸心理。
(4)提高刑罚的及时性。职务犯罪自身的特点决定其取证难、涉及关系面广、侦查时间难以掌握,而且职务犯罪人员通常比较狡猾,更容易被打草惊蛇。因此,如果从立案侦查到对犯罪分子定罪量刑的过程时间过长,案件久拖不决,犯罪分子得不到及时制裁,就会造成犯罪分子对“犯罪一刑罚”这一对应关系不敏感,从而降低刑罚的惩罚功能和威慑效应。
(5)注重量刑的正确性。在审判实践中,存在许多对职务犯罪分子量刑畸轻的现象,不但达不到查办职务犯罪的目的,反而进一步助长了职务犯罪的恶习,许多贪官甚至由此抱着牺牲我一个,幸福几代人的心理以身试法。所以,依法惩处职务犯罪分子,使犯罪风险和成本远远大于其既得的和期望的利益,使犯罪分子真正无利可图,才能让蠢蠢欲动的不稳定分子彻底打消犯罪的邪念,从而最终达到减少职务犯罪的目的。
关键词:实施纲要 预防职务犯罪 三项预防 宣传
2005年1月3日,中共中央印发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和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以下简称《实施纲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遵循科学发展观,以《实施纲要》为指南,进一步认识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在党和国家惩防腐败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探索有效发挥预防职务犯罪职能作用的途径和方式,遏制和减少职务犯罪,促进反腐倡廉和建立健全惩防腐败体系目标的实现,是当前摆在各级检察机关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各级检察机关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对预防工作的领导
(一)要充分认清检察机关在贯彻落实《实施纲要》中的法律职责和政治责任。《实施纲要》明确提出反腐倡廉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明确要求“加大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力度”,这充分表明,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中,检察机关因担负法律监督职能而处于监督的重要环节,承担着特殊的职责。一方面要依法查办腐败现象中最严重的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另一方面要通过预防工作的监督手段,防范和减少职务犯罪的发生。预防职务犯罪既是检察机关惩防职务犯罪整体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又是党和国家惩防腐败体系中预防腐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要求,加大预防职务犯罪力度,整体推进检察机关惩防职务犯罪工作,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反腐倡廉工作对检察机关的新要求,是检察机关全面履行检察职能,提高法律监督能力的重要内容,是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
(二)要清醒看到目前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与形势发展的要求所存在的差距。近几年来,各级检察机关不断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在一些领域和地方取得了较明确的成效,受到了党委重视,人大肯定,群众支持,社会认可。在充分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也要清醒的看到,随着反腐倡廉工作和依法治国方略的推进,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与形势发展的要求所存在的差距:一是工作发展不平衡,有的地方“重打击,轻预防”的思想影响还未彻底消除,未能很好地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纳入检察工作的整体布局之中;二是在工作思路上,定位不准,还没有完全归位到“围绕法律监督,围绕职务行为,围绕职务犯罪”上来,忽视预防工作的职能化、专业化,工作缺乏主导,一些地方预防与打击脱节,个别地方出现检察职能泛化现象;三是一些地方工作措施抓得不实,把提出口号当任务布置,把制定计划,颁发文件当作工作实效,预防调查缺乏深度,对策研究缺乏针对性、具体性;四是预防机构不健全,职责规范不完善,队伍素质能力有待提高等。
(三)要切实加强对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领导。各级检察机关要从推动建立健全惩防腐败体系的认识高度出发,加强对预防工作的领导。要把预防工作的布置、检查、考核、表彰等纳入检察工作的总体格局和部署;要坚持标本兼治,打防结合,建立健全打击与预防协调互动,同步进行的工作机制;检察长要加强对预防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出思想、定思路、帮协调、抓督促,对重要的预防工作和重大预防项目,要亲自参与组织、策划、作好组织协调工作。主管检察长要亲自主办重大预防项目。
二、按照《实施纲要》的要求,准确把握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定位和发挥作用的基本途经
《实施纲要》明确指出要“支持和保证司法监督”,“加大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力度”。这充分表明,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在党和国家惩防腐败体系中,属于司法监督的范畴,是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依据法定职能,对最严重的腐败形式——职务犯罪,进行打击与防范,最大限度的遏制和减少职务犯罪,从而确保惩防腐败体系目标实现的一个方面的重要工作。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既是检察机是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参与实施建立健全惩防腐败体系的专门工作,又是党和国家惩防腐败系统工程中的一个子系统。其发挥作用的基本途径在于:
(一)加大惩治职务犯罪力度,充分发挥“特殊预防”的作用。《实施纲要》明确要求“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中充分发挥惩治的重要作用”,“惩治腐败,必须从严”。“惩治有力,才能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和监督的威慑力”。因此,检察机关作为侦查、起诉职务犯罪的法定职能机关,要坚决依法查办职务犯罪案件,集中力查办大案要案,重点查办发生在党政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的职务犯罪案件;严肃查办重点领域、行业、部门中的贪污、受贿和严重侵犯人权、滥用职权、玩忽职守造成重大损失的渎职侵权案件;以及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反映强烈的职务犯罪案件。通过惩治职务犯罪,形成法律威慑防线,同时,也为开展一般预防,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奠定基础。
(二)切实履行预防职能,逐步铲除职务犯罪滋生蔓延的土壤。《实施纲要》明确指出“要重视和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针对案件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深入剖析,举一反三,查找体制机制制度方面的原因,建章立制,堵塞漏洞,逐步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因此,充分发挥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的治本职能,是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核心所在。据此出发,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基本职能应该是:充分发挥惩治职务犯罪的治本功能,根据查办案件所获悉的第一手信息资源,针对职务犯罪行为所涉及到的职务权力配置、运行和监督中的问题,从犯罪学的角度,运用相关学科以及相关系统、行业、部门的有关知识、原理等,通过办案研究发案,通过个案研究类案,揭示犯罪手段、特点和规律,从体制机制制度方面剖析犯罪原因,提出防范对策,并配合协助相关部门、单位整改落实,逐步铲除职务犯罪滋生蔓延的土壤,达到防止和减少职务犯罪的目的。
(三)坚持反腐败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准确地把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纳入惩防腐败体系的总体格局。《实施纲要》明确指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是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组织保证”。因此,建立健全惩防腐败体系,是涉及社会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系统工程。各级检察机关要坚持《实施纲要》所规定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在党委的统一领导和人大、政府监督、支持下,依法履行预防工作职责。
三、突出狠抓“三项预防”业务工作,进一步增强预防实效
(一)突出预防重点,整体推进“三项预防”业务工作。结合查办职务犯罪案件,在发案单位开展个案预防,在案件多发、易发的领域、行业和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社会经济发展项目等中开展系统预防和专项预防,通过对职务犯罪原因、规律等的深入剖析,提出预防对策,协助
相关行业、部门和单位加强教育,完善制度,强化监督,建立健全职务犯罪防控机制,有效遏制和减少职务犯罪,已成为新时期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基本工作形式和主要业务工作。
(二)进一步加强个案预防,以个案预防带动各项预防工作。在整体推进“三项预防”中,要注意跟进办案,抓好个案预防工作。个案预防是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最直接的工作形式,是开展系统和专项预防的基础。认真开展个案预防才能真正掌握职务犯罪的第一手情况和资料,从而准确地剖析犯罪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检察建议,帮助发案单位堵塞漏洞,整章建制;也只有认真研究个案,才能了解把握类案,形成带普遍性的理性认识,有重点性、指导性地开展系统和专项预防。
(三)明确工作要求,不断提高预防工作质量。预防工作不能摆架子、搞形式,要真正收到预防实效,这是预防工作的法律和社会价值所在,是预防工作的“生命线”。因此,在预防工作中,要注意综合运用预防调查、预防初查、检察建议、预测预警、预防咨询、对策调研、预防宣传和警示教育等措施、手段,增强工作实效。要加强预防调查和对策研究,深入剖析犯罪原因,找准问题症结。所提出的检察建议或预防对策要有针对性,翔实、具体,便于操作落实。要结合工作实践,组织开展专题预防调研,充分发挥理论、经验对预防实践的先导和指导作用。同时,要有明确具体的质量和数量要求。防止出现"212作要求一大堆,检察建议满天飞,实际效果无人问”的空泛化倾向。
四、大力加强预防工作专业化建设,进一步提高预防能力
(一)加强预防专业化工作机制建设。预防专业化工作机制,是指检察机关内部职务犯罪预防部门和侦查办案部门之间,上下级检察机关之间在惩防职务犯罪中分工负责,相互配合,惩防一体,相互作用的载体。目前,可采取的作法是:
1.建立健全界定明晰的职责分工机制。个案预防工作的立项、预防调查、制作、发送《检察建议书》等工作,由侦查部门或相关业务部门指定的承办人为主承办,预防部门参与协办,建立个案预防工作台帐、帮助整改落实、考察回访、开展法制宣传和警示教育、建立预防网络机制、效果评估等工作由预防部门组织协调,侦查部门参与进行;重点预防项目工作由各级院预防部门负责组织实施,侦查部门或相关业务部门参与配合;预防工作的综合管理由各级院预防部门负责;预防工作的执法质量考评和业绩考核分别由研究室和政治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2.建立健全协调配合的工作运作机制。一是建立健全各级院在检察长和主管副检察长的统一领导下,由有关内设机构负责人参加的预防工作联席会议,以及侦查与预防部门的工作例会制度,通报情况,交流信息和经验,研究工作意见和计划,解决预防工作中的问题。二是建立健全预防部门与侦查等相关业务部的工作联系制度。在开展个案预防工作中,预防部门要主动积极地配合侦查部门开展预防立项、预防调查等工作,共同研究拟草《检察建议书》;侦查部门等有关内设机构对预防部门组织实施的帮助整改落实、考察回访、开展法制宣传和警示教育等工作,应予以参与协助。在重点预防项目工作中,预防部门主办人同侦查部门等相关业务部门要多沟通、多协商,共同研究预防工作计划、步骤、方法和措施,主动协商能够解决的问题。三是建立健全上下级检察机关预防联动制度。对重大个案预防和全省性、全市性的重点预防项目分别采取联手开展、同步开展、交办开展、督办开展、协助开展和指导开展方式落实联动措施,强化上级院对下级院的预防工作的业务指导,努力实现预防工作一体化。
3.建立健全优势互补的侦防互促机制。侦查部门在查办案件过程中,对于反映发案原因、环节和作案手段等有关职务犯罪规律性问题的材料和信息,应及时通报预防部门;在查办重大、典型职务犯罪案件或开展有关专项活动中,发现应由预防部门介入了解、掌握有关情况的,经主管检察长批准后,由预防部门指定专人介入,并严守工作纪律和保密纪律。对于一些不具备立案条件,但反映出特定单位制度、管理上存在易发职务犯罪漏洞和潜在危险的问题,也应及时向预防部门通报。预防部门应注意对职务犯罪规律性、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特别是职务犯罪多发、易发、高发的环节、部位和岗位的综合研究,及时向侦查部门提出查办职务犯罪的重点领域和部位的意见和建议。
4.建立健全资源共享的信息交流机制。检察机关各业务部门要强化整合预防资源的意识和责任,充分整合在履行各项检察职能中产生的预防职务犯罪资源,运用计算机局域网输入汇聚,分类组合,构建各种门类的预防职务犯罪资源整合系统和信息交流平台,作到信息疏通,资源共享,有效利用,增强对职务犯罪多发系统和领域的案件侦查和预防的快速反应能力,促进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加强预防专业化机构、队伍建设。设立专门预防机构是把预防这项重要业务工作抓落实的基本要求,也是形成检察机关内部左右互动、上下联动的专门工作系统,实现惩防一体的前提条件。各级院应当设立专门的预防职务犯罪机构,配备与工作要求相适应的工作人员和工作设施。
(三)加强预防专业化管理机制建设。要根据专业化建设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建立健全预防工作规范化管理制度,促进预防工作流程明确,岗位明确,责任明确,推动工作规范化。
五、积极开展预防宣传和警示教育,进一步促成舆论氛围
积极开展预防宣传和警示教育,是充分发挥查办职务犯罪案件治本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教育是惩防腐败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教育,强化国家工作人员的廉洁、廉政意识,使其自觉地抑制和消除贪欲,防止产生职务犯罪动机,是预防职务犯罪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级院要围绕检察职能,充分运用查办职务犯罪的典型案例和信息资源,以宣传反腐倡廉的成效、普及惩防职务犯罪法律知识、剖析职务犯罪原因、宣讲预防对策为主要内容,进一步加强预防宣传教育。要积极利用上法制课、法律咨询、专题讲座、印发资料等方式“以案释法”,开展宣传教育;要继续开拓、巩固党校、监狱教育基地,抓好正面教育,组织好“现身说法”专题警示教育;要加强与相关部门和新闻媒体的联系协调,建立经常性开展预防宣传和警示教育的平台和载体;要把预防工作同举报工作紧密结合,开通二位一体的宣传网站;要注意适时组织有一定影响和实效的预防宣传和专题警示教育活动,增强国家工作人员廉政意识和社会公众的廉洁意识,努力促成社会预防的舆论氛围,推动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深入开展。
为进一步加强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促进重点青少年群体健康成长,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教育局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工作推进会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成立学校重点青少年群体管理和预防犯罪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戴 峰
副组长:余晓华 成 员:岑江宁、邱祥命、刘国和、刘国栋、李永生、李新兴、徐进辉、李晓霞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保卫科,刘国栋兼办公室主任。办公室成员:许军海 章荣 章雪勇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体制机制及方法手段。推动构建以班级为依托的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工作体制。切实提高重点青少年群体的服务管理工作水平、创新社会管理的能力。为促进重点青少年群体健康成长,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三、服务对象
全校学生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农村留守儿童。
四、目标任务
按照教育局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工作推进会要求,余干四中将建立比较完善的工作格局和工作体系,在预防青少年犯罪和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方面取得新成效、新经验。
五、主要措施
(一)做好重点青少年群体信息的汇总和动态监测
1、重点青少年群体的管理纳入班级评估,班主任应及时对重点青少年群体进行排查摸底,并及时上报到相关部门。对于犯罪记录被封存的青少年,学校应依法办理其相关信息。
2、各班应动态掌握该群体的基本情况,特别注重对流动青少年群体的排查监测。
3、探索建设青少年法制教育方式方法、极积创建青少年服务工作站、青少年事务办公室等,实现对重点青少年群体的有效服务与管理。
(二)加强对有不良行为青少年的教育管理
1、针对青少年不良行为转化的边界抓好临界预防。重视普通青少年向有不良行为青少年转化的边界,重点关注青少年偷拿财物、逃学、打架斗殴、抽烟喝酒、夜不归宿等早期典型行为,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工作;防止青少年与家庭和学校关系紧张、联系断裂,避免青少年受外界不良行为影响产生不正常的社会化倾向;建立和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教育体系,加强对青少年尤其是有不良行为倾向青少年的法制教育。
2、保障符合升学、就学条件的有严重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青少年的受教育权利,对他们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管理。准确掌握闲散青少年群体的底数,动员各种力量,分年龄段、分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制宣传教育。
3、及时对重点留守青少年进行登记在案,分析造成重点留守青少年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原因,召开相关部门的联系协商会议,加强学校心理室力量,研究制定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群体的帮教机制。
(三)加强对辍学青少年的帮扶工作
1、班级存在辍学青少年的班主任应及相关老师与辍学青少年保持长期联系,了解辍学原因,帮助其克服困难,使辍学青少年感受到社会的关怀和温暖,教育引导其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2、根据辍学青少年的需求和特点开展分类管理和服务。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开展社会救助;对缺少谋生技能的,动员社会力量提供就业创业扶持;对存在社会融入障碍的,提供专业的心理援助服务,搭建参与公益活动等有利于逐步适应和融入社会的平台。
3、努力解决辍学青少年的失学问题。学校要防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失学或流失,确保适龄青少年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各班主任要和辍学青少年家庭间发展有效衔接,从源头上控制辍学青少年的产生。
(四)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服务
1、建立留守青少年档案信息库、跟踪服务。农村中小学为每位留守青少年建立学习与社会档案或成长袋,对留守青少年进行动态管理和跟踪服务。为每位留守青少年配发一份联系卡,用于实时记录教师与留守青少年父母及临时监护人的联系与沟通情况。
2、广泛推行“代理家长”制度。在班主任、学校领导、科任教师中征募留守青少年代理家长,负责监管留守青少年的学习与社会情况。建立留守青少年结对帮扶制度。
3、开展“五老”(教育系统的老干部、老教师、老党员、老专家、老模范)志愿者关爱“留守青少年”活动。广泛动员老教师义务“一帮一”关爱“留守青少年”工作。开展“五老”志愿者争当“义务家长”活动。
4、切实做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实行一人一号,终身使用。规范学生学籍信息管理,全面掌握留守青少年学籍变动情况,保障留守青少年按时入学。
5、积极开展留守青少年阳光班教育活动。对由于缺少关爱、情感缺失、疏于监管、行为有不良倾向的留守青少年通过感恩教育、法制教育、心理疏导等形式,使他们的心理和行为得以矫正。
6、加强留守青少年安全法制教育。积极推行法制安全教育进教材、进课堂,通过开展形式多样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增强留守儿童法制意识。每天放学前,学校严格落实“安全教育每日五分钟安全提示”,每次放假前,各班主任要提醒家长加强节假日对子女的看护和教育。
7、加强“留守青少年家长学校”建设。学校利用节假日等外出务工人员集中返乡之际,举办留守青少年家长培训班,帮助留守青少年监护人和家长更新观念,学习和掌握家教知识和方法,提高监护能力。要做到“八有”,即有教学计划、有规范教材、有授课老师、有备课笔记、有授课记录、有档案资料、有规章制度、有工作总结。
余干四中
近年来,和田地区邪教种类较多,反邪教任务艰巨的实际,以源头预防邪教滋生为着力点,强化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实践,深入扎实地开展了无邪教单位创建活动,有效防范和控制了法轮功和其他邪教的滋生蔓延。
一、各级高度重视,切实摆上位置
(一)将无邪教单位创建工作纳入全局总体奋斗目标。局办公会多次听取邪教问题办公室工作汇报,提出相关工作意见和要求,并连续两年将无邪教单位创建达标工作列入当年奋斗目标,与全单位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同分解、同落实、同考核、同兑现。为防止创建工作走过场,全单位坚持每个季度对街道、单位创建工作情况进行阶段性考核,并纳入考核内容,对季度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建议;季度考核结果由局领导在全单位干部大会上进行点评,限期整改。
(二)由过去单一联系处置法轮功问题,拓展为联系处置法轮功及其他邪教问题工作,由过去单纯联系面上工作,拓展为深入街道督促检查指导、协调解决创建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在各个重点、敏感时期,局党委每天都要听取所联系街道的处置工作汇报,并做好检查工作。明确书记、主任具体负责无邪教单位创建工作,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促进和推动基层无邪教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将无邪教单位创建工作纳入全单位平安创建范畴。近年来,始终将无邪教单位创建工作列入全单位平安创建目标,制定了相应考核细则,并将无邪教单位创建工作与平安创建工作同动员、同部署;签订创建目标责任书,切实将创建任务分解到各部门和各街道,实现了无邪教单位创建工作的条块结合,有效形成了创建工作合力。
二、强化基础建设,确保创建实效
(一)准确掌握底数,切实增强创建工作的针对性。为准确掌握邪教人员及其活动的动态情况,近年来,全单位先后多次集中对各类邪教人员进行调查摸底,通过深入走访、上门谈话、动员群众检举提供线索、比较准确地摸清了辖区内邪教基本状况。几年来,全单位坚持对所有在册法轮功等邪教人员进行每季度“回头看”,通过听情况、看台帐、与重点人员见面等方式,从“是否练功、行为表现、活动规律、思想状况”等4个方面进行量化考评,确定“稳定、比较稳定、基本稳定、相对不稳定、不稳定”等5类人员,针对性地指导基层分类实施教育稳控工作,有效控制反复,降压案件,巩固创建成果。
(二)强化网络建设,切实增强创建工作的有效性。为确保创建工作有序、有效开展,全单位紧紧围绕目标要求,不断强化“三个网络”建设:一是构建创建工作组织网络。即由即以单位专门构建了由单位党支部为主体,单位治安主任、的防控队伍,突出对社会面和重点人员的防控和管控。三是强化创建工作信息网络。全单位在物建调整信息员基础上,专门出台了关于反邪教信息工作的意见,对反邪教信息员的物建、信息获取、信息使用、资料管理等作了明确规定,并在宗教合法场所、非法场所、疑似地区物色信息员,初步形成了反邪教信息网络。有效调动了信息员的积极性,增强了防范工作的有效性。
(三)完善工作制度,切实增强创建工作的科学性。为扎实开展创建工作,全单位健全和完善了一系列创建工作制度:一是双向定期通报制度。即街道每月向区委有关部门书面报送邪教重点人员情况,区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办公室每季度向各街道党工委通报法轮功和其他邪教处置情况。二是奖惩激励制度。即对照无邪教单位创建标准,年终组织考核,经考核确定为无邪教单位的,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未做工作而“望天收”的单位不能作为无邪教单位达标单位。三是检查督导制度。即由区委有关部门组织人员每季度深入街道、社区,通过“一听二看三检查”的方法开展创建工作检查督导,总结经验,解决问题,查找薄弱环节,不断推进创建工作进程。四是季度评估制度。每个季度集中对全单位法轮功重点人员逐个开展动态分析评估,重点做好“三个结合”,即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评估结果与深化创建工作相结合。今年初,全单位又依据其他邪教人
员被劳教、判刑情况,思想稳定和行为表现情况,以及所任职务情况,梳理出全单位重点人员,要求各街道列入季度分析评估,及时掌握动态。五是跟进调整制度。对邪教重点人员生活驻地、工作单位、户籍等发生变动的,始终动态掌控,坚持“三个跟进调整”,即:跟进调整托管责任;跟进调整帮教责任人、信息员;跟进调整帮教工作方法,确保帮教巩固工作更具针对性。
三、突出重点环节,狠抓工作落实
(一)坚持封闭办班,全力突破未转化人员。几年来,全单位投入大量资金,每年坚持自主办班,市区联合办班,对涉案反复人员及时攻坚帮教,逐人制定帮教方案,组织区、街、社区、公安等帮教力量分组承包,责任到人,吃住在班,放弃节假日休息,持续攻坚,使在班攻坚人员全部实现转化。
(二)加强巩固帮教,积极稳控重点人员。为切实降压案件,减少反复,进一步提升无邪教单位创建合格率,全单位不断深化对法轮功重点人员巩固教育工作,坚持常年与法轮功重点人员逐人进行深入交流,对思想下滑人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实行联手开放式帮教;对家庭确有困难的法轮功人员,积极协调区、街民政等部门,主动开展帮扶,切实解决法轮功人员实际困难,充分体现党和政府的真诚关怀,有效稳控了一批思想波动的法轮功人员。同时,对实际神等其他邪教人员开展积极帮教和关爱工作,促进了无邪教单位创建
工作深入开展。
(三)强化宣传教育,不断扩大警示教育影响面。几年来,全单位高度重视反邪教宣传教育常态化工作,利用多种形式在多个领域、多个层面、多种群体中展开反邪教警示教育,不断扩大社会影响面和覆盖面。区、街、社区多次组织反邪教知识有奖竞答,自编自演反邪教文艺节目,利用“七一”、支部换届等时机开展反邪教宣传教育,今年,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负责人又主动协调联合区文化局,开辟反邪教专栏,连续登载防范邪教知识和邪教危害实例。通过广泛深入的反邪教宣传教育,不仅有效增强了社会公众识别和抵制邪教的能力,同时为无邪教单位创建活动营造了浓厚的社会氛围。
四、严格检查考核,激发创建活力
(一)制定考核细则。根据省、市要求,结合本区实际,进一步明确了“无邪教单位”创建标准:即全年无社区居民参与各类邪教违法犯罪活动,不发生各类邪教立案案件;无法轮功未转化人员和反复人员,原有其他邪教人员全部脱离邪教组织;高度重视创建工作,反邪教工作长效机制和各项措施得到全面落实;反邪教警示教育覆盖率90%以上,群众防范邪教意识和识别能力明显增强。依据上述标准,全单位以单位为单位,进一步细化了创建工作考核细则,按照“发案、人员管控、社会面防控、宣传教育”等4个方面、49个小项进行细化考核。
(二)规范考核程序。区委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领导小组连续三年专门下发了《关于深化创建无邪教单位工作的通知》,规范了创建工作3步考核程序,即:第一步,自主申报。单位对照无邪教单位4条标准和考核细则内容逐一认定,进行自我评估,并填写《无邪教单位申报表》,向街道进行申报;第二步,街道评估。街道根据创建标准和考核细则,对各单位创建工作作出书面评估,并结合日常检查考核情况进行初查把关,在《申报表》上分别填写街道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办公室和党工委意见,上报区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办公室;第三步,审查把关。由区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办公室会同相关部门,对街道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办公室初审合格的单位进行审查,向区委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领导小组推荐达标单位名单。
共青团工作是一项与培养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紧密联系的崇高事业。这几年,安流中学团委围绕提高全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在工作机制上加大创新力度,积极适应时代发展和中学生特点,围绕中学德育工作和素质教育,做了许多有益探索,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开创了学校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
一、支部建设抓基础,不断加强团的基层组织的作用
学校团委在党组织的指导下,以团支部常规工作和团组织生活的范例活动为抓手,加强团的基层组织的作用。围绕主题,突破难点,扎实推进团组织基础建设。中学阶段如何更有效的开展好团的组织生活一直是团组织基础建设的难点之一,我们实现了团的组织建设“四化”,即理论学习的经常化,入团仪式的神圣化,民主建设的规范化,志愿活动的社会化。以团员发展为着力点,处理好质量与数量的关系,处理好团员队伍的先进性模范性和积极性的关系。成立“高考志愿者服务队”,在每年高考中发挥了突出作用,利用好业余党校团校的平台,坚定青年团员、入团积极分子永远跟党走的信念,多年来有四百多名团员递交《入党申请书》,发展学生党员二十多名。
围绕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抓长效机制的探索。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落实:一是开展好“先进团支部”的争创活动,加强了团支部建设。二是抓住活动契机开展好团员的教育工作,力求教育活动贴近学生、贴近社会。三以德育为中心,加强和改进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引导团员青年健康成长。展示了我校团委工作的亮点:加强教工团员队伍建设,教工团支部开展师德素养教育活动、释放学习的力量活动,并对青年团员教师进行个人3年规划发展;向全校中学生团员发出倡议开展“中学生志愿者大手拉小手爱心护航”活动,中学生团干部与小学生进行爱心结对,在奉献中体验成长;学校团委还利用退队入团的契机,利用党团共建的平台邀请党支部一把手亲临团校进行讲座、座谈、党团队结对帮扶等活动,开展好少先队员团前教育。团委将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常规内容落实好,进一步扎实团的基础工作。
二、做好主题活动成系列,深化内容突出特色
1.拓宽团工作的阵地,让团的工作起到辐射作用。组织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充分挖掘社区教育资源,丰富团队活动内容。学校团委利用校园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学校是一所百年老校,文化底蕴深厚,学校大门联“三畏九思学问;江翻浪涌文章”是一副充满激情与正能量的佳联。弘扬学校对联文化“三畏九思”精神,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并把它渗透到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养成教育中,让学生在人生道路上写出“江翻浪涌文章”。学校坚持周一升旗时集体诵读经典,做好书香校园文化浸染,通过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打造学校团委的品牌,学校被评为梅州市书香校园,学校团委被上级评为先进团组织。加强民主法制教育,学校团委组织观看法制教育片和爱国主义教育片活动,各班级团员参加学习,这不仅是一次德育,更是一次心灵洗礼,爱与宽容的伟大让很多同学热泪盈眶,让所有的同学都明白法律的严肃和爱的伟大。团委会与深圳北大邦越爱心团队携手主办了“生命手拉手,成长心连心――展开爱的翅膀”大型公益活动,通过一系列体验式的互动活动,拉近了学生、家长、老师之间的距离。这个活动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参与活动的义工们、师生们、家长们脸上都挂着晶莹的泪花,心灵震颤溢于言表,共享了一场盛况空前的心灵之旅。这些点滴做法成为学生成长的铺路石,润物无声中培养了的美德。
2.以学生社团为依托,建立好实践活动阵地,开展好志愿服务。做好对学生社团的指导与支持,明确社团发展的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以扬帆文学社和三江音乐社为点,每年举行一次中学生主体社团活动大赛,主题辩论赛、主题征文比赛、校园十大歌手比赛等这些活动。这些社团和学生会活动兼顾教育与情趣,知识与娱乐,以美育德,求真启善,培养了一批能创敢干,素质高能力强的团干队伍,为创建学校良好的德育环境发挥了团委的中坚作用。
三、优化三项活动,构筑四块阵地,加快五项创新
优化三项活动:建立主题教育月活动的长效机制,丰富学生文化生活(三月份爱心奉献月、四月份革命传统教育月、五月份文化艺术月、六月份诚信教育月、九月份法制教育月、十月份感恩教育月、十一月份青年志愿者服务月、十二月份安全教育月);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充分发挥三月份学雷锋活动、青年节、建党节、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这些特殊日子的育人功能适当开展德育活动;扩展宣传平台,发掘和表彰身边具有教育意义的表彰活动,树立榜样示范、带动全体的作用。
构筑四块阵地:立足思想教育工作,用足用好德育资源阵地;整合学生社团建设,锻造学生优秀素质,完善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管理阵地;促使共青团的工作得到有益的支持和补充,使团的工作得到延伸;加大活动报道力度,强化共青团宣传阵地。通过校园广播、校园橱窗、校园黑板报、班级黑板报等扩大共青团的宣传;继续深化青年志愿者服务阵地。
加快五项创新:在学习制度上进行创新,办好“中学生团校”、“业余党校”和“学生干部培训班”,确保“有班级、有师资、有教室、有制度、有档案”;在活动形式上进行创新,团委将以月份主题活动为中心,紧紧围绕学校教学质量开展工作,鼓励特色活动、鼓励形式创新、鼓励走出班级,加强年级间的相互交流,在交流中资源共享;在任职资格上进行创新,建立“团委委员竞争上岗制度”,实行“高二带高一”,“高三促高二”的年级互带机制;在教育内容上进行创新。除了以月份活动和特殊日子的育人功能以外,结合国际国内热点问题、十八大精神的学习和宣传等适时开展活动;在服务理念上进行创新,团委把工作重心下移和创新引领作为第一方法,在校园营造关注学生、关心学生、关爱学生,倾听学生心声、鼓励学生成长、支持团干工作的良好氛围。
中学共青团的工作意义非常重大。中学生思想意识的形成规律并非一成不变,对规律的运用也要与时俱进。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中学共青团工作要实现新的发展,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机制
古语有云“先其未然谓之防, 发而止之谓之救, 行而查之谓之戒。防为上, 救次之, 戒为下”。这一经典论述将犯罪预防的重要性一针见血地表达于外, 意思颇为明了。职务犯罪作为犯罪的一种特殊形式, 预防对其的重要性同样显而易见, 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职务犯罪的特点及其原因
(一) 新形势下职务犯罪呈现出来的主要特点
职务犯罪作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进行的犯罪, 其本质是权力的异化和失控, 是腐败的极端形式。近年来, 党和国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 出台了一系列预防职务犯罪的措施, 反腐败斗争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但是,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 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贪污贿赂、权钱交易的现象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甚至在某些地方出现愈演愈烈之势;职务犯罪金额越来越大, 涉及领导干部的级别越来越高, 甚至“窝案”、“串案”频发;职务犯罪现象滋生蔓延, 已成为社会生活、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中的一颗毒瘤。遏制权力腐败、预防和减少职务犯罪已成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问题。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 职务犯罪在整个犯罪中占有相当的比例, 从大量已被揭露出来的职务犯罪的案例来看, 比较突出的如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罪等等。总体来说, 目前职务犯罪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 权钱交易仍然为职务犯罪的主要表现形式。权力与金钱之间的交换依然是职务犯罪的突出特点, 这也是政治与经济病态的一种结合形式。权钱交易古已有之, 非但经久不衰, 更有不可遏阻之势, 并且花样百出, 猖獗异常。从明清的卖官鬻爵到现在的权力寻租, 究其本质, 就是掌握权力的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金钱及其他物质利益;都是以牺牲国家或集体的利益, 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为代价, 来满足个人的私欲。近些年所查处的职务犯罪案件深刻地体现了权钱交易在官与商之间的频繁和罪恶, 例如, 原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大搞权钱交易, 利用职权及其影响, 采取批条子、打招呼等手段, 索贿、受贿现金及贵重物品数百万元之巨。还有今年的郑筱萸案、陈良宇案, 无一不是大搞权钱交易, 用权敛财的。
第二, 职务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 且大、要案明显增多。虽然各级纪检监察部门、检察机关从未停止与职务犯罪的较量, 每年全国上下亦有数万件职务犯罪案件被立案查处, 但该类案件依然“生机盎然”, 这不得不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典型的就是陈良宇案, 涉案人员级别之高、涉案金额之巨为近些年之最, 实属国之不幸、民之不幸。面对这些触目惊心的腐败大案和要案, 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将有一个怎样的态度牵动着世人的目光?可喜的是在刚刚闭幕的十七大上, 胡锦涛总书记在大会上作报告涉及腐败问题时, 毅然用了“水火不容”、“斗争到底”等铿锵词汇, 这深刻表达了党对腐败问题是深恶痛绝、决不姑息的, 得到了党内外、国内外一片赞扬之声。
第三, 群体性职务犯罪增多, 形成窝案、串案, 危害严重。职务犯罪窝、串案往往有较为严密的犯罪网络, 相互之间关系紧密, 行为上相互呼应, 且订有攻守同盟。案发后, 又多以“集体研究”、“集体决议”之名来推脱责任, 想达到“法不责众”的目的。这类案件常涉及多个部门或环节, 更有甚者, 一些身负查处职务犯罪案件的办案人员也为了金钱或者其他利益而牵涉其中, 走向贿赂、渎职犯罪。这样的案件往往具有更为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对我们的党和国家的事业都是一种极为严峻的考验。
第四, 职务犯罪在新形势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专业性和隐蔽性, 使查处难度显著增加。职务犯罪行为人都是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相关职务的人员, 这类犯罪分子与杀人、抢劫等犯罪分子有本质上的不同。特有的专业知识、丰富的人生阅历成为其规避法律制裁的盾牌, 也成为了办案人员发现案件、突破案件和查处案件的难点所在。在犯罪手法上, 犯罪分子通过种种手段给予掩饰、隐藏, 造成假象, 使案情扑朔迷离, 定性困难。比如通过先开借条后收钱的方式, 或者通过给家属安排工作并获得高额报酬以获取不当利益的方式, 等等。但不管采取何种手法, 采用什么方式, 其违法犯罪的实质不会改变, 以权谋私的根本目的依旧, 可谓“万变不离其宗”。
(二) 当前职务犯罪产生的主要原因
职务犯罪作为一种腐败现象, 是任何一个执政党无法逾越的现实必然。其产生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 有历史的原因, 也有现实的原因;有体制本身的原因, 也有体制以外的原因;有客观的原因, 也有主观的原因。而这些原因又是交织在一起, 互相牵连, 互相作用, 使职务犯罪成为久治不愈的顽症。结合其内涵及特点, 笔者认为当前时代背景下职务犯罪大致有以下成因:
1. 现行政治体制中权力配置存在诸多弊端, 不合理
首先是有些权力过于集中, 没有相应的牵制和分权机制。由于大权在握, 受到他人热烈追捧及被恶意利用, 掌权者内心往往发生微妙变化, 公正廉洁之心丧失殆尽, 做事专横跋扈, 官僚主义作风盛行, 进而违法乱纪、贪污受贿, 堕入犯罪深渊而不可自拔。其次, 权力缺乏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机制, 使掌权者往往头脑发热、发昏, 惟我独尊。权力如果不受监督, 腐败必将如影随形。法国著名思想家、法学家孟德斯鸠曾言:“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 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真理。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遇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显然, 先哲的这句话阐述的内涵即是权力是不能无限制的, 不受限制的权力必然导致其被滥用, 而权力被滥用的恶果就是腐败。
2. 经济体制当中也存在促成职务犯罪产生及存在的消极方面
我国现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多元化经济体制中, 国家对于各种所有制主体的要求及监督制约程度不同, 各种所有制主体的自我约束能力也参差不齐。对经济利益的贪得无厌使得各主体“相互为用”, 臭味相投, 而遭殃的则是国家和集体的财产及利益, 比如侵吞和私分国有资产、低价变卖和非法转移国有资产的犯罪现象频频发生。还有就是某些握有批准权、审批权的政府部门及其国家工作人员向他人索取、收受钱物或者其他非法利益的行为斩不尽、杀不绝, 社会影响极其恶劣, 社会危害异常严重。
3. 法网疏漏提高了职务犯罪的预期利益, 是诱使职务犯罪高发的重要原因
一方面是立法的疏漏, 如真正控制职务犯罪预期收益的法律制度不曾建立。控制和降低职务犯罪预期利益是职务犯罪预防的重要手段之一, 就我国而言, 有效降低犯罪预期利益的法律制度并未建立起来。比如被媒体火热报道的被称作是“阳光法案”的《公职人员财产申报法》雷声大、雨点小, 并没有真正出台。而其他一些已经颁布施行的法律, 如《行政程序法》、《举报人保护法》、《政务公开法》等, 在我国廉政法制体系中也未真正得到执行。另一方面是执法的疏漏,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相当严重。某些地方的职务犯罪查处机关受外界干扰过大, 不能贯彻独立办案精神, 受当地党政领导或者其他社会重大势力的影响, 无视、放纵甚至包庇犯罪行为。更有甚者, 一些案件承办人员与犯罪分子沆瀣一气, 结成“利益共同体”, 共同进退。
4. 社会道德、个人道德观念的沦丧, 是职务犯罪发生的精神层面的原因
在我国, 长期形成的以集体主义为核心, 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为人民群众谋福利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正逐渐受到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剥削阶级思想的冲击。在金钱面前, 很多国家工作人员丧失自我, 世界观、价值观严重扭曲, 政治立场、人格原则发生根本动摇, 渐渐在违法犯罪的道路上愈走愈远。
二、检察机关的宪法地位及其职务犯罪预防职能的详解
(一) 检察机关的宪法地位
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这是我国宪法对检察机关在整个国家机构体系中的明确定位。所谓法律监督, 就是保障宪法和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 而对国家机关、国家工作人员和公民执行法律和遵守法律情况所进行的监察、督导活动。法律监督的实质就是防止违法。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应当是一个动态的监督过程, 是事前预防、事中制止和事后查处三个阶段的有机统一, 即开头所讲的“防”、“救”、“戒”的有机统一。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败方针, 确立了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目标;党的十七大又坚定不移地要与腐败“水火不容”、“斗争到底”。在这样一种宏观反腐败环境下,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 预防和打击职务犯罪就是检察职能的应有之义, 其合法性与合理性都是毋庸置疑的。而如何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 加大力度, 更新措施, 全面提升预防工作水平, 就成了摆在各级检察机关领导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检察机关反贪污贿赂、反渎职侵权部门专司职务犯罪的侦查工作, 侦查监督部门负责对职务犯罪嫌疑人的批准逮捕, 公诉部门则负责对所查处的职务犯罪案件进行审查起诉。通过侦查、批捕、起诉等一系列办案过程, 检察机关对职务犯罪的特点和规律有比较准确的把握, 对犯罪分子思想蜕变的轨迹有更深入的了解, 对体制、机制和管理上的漏洞有比较深切的感受, 所以检察机关在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中有着独特的职能优势, 运用检察工作中形成的丰富预防资源开展预防工作, 将极大提高预防职务犯罪的成效。
(二) 检察机关在预防职务犯罪中的职能优势
检察机关的职务犯罪预防相对于其他单位的预防又具有专业性。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 检察机关有专门的预防工作人员对职务犯罪的原因及对策进行研究, 根据具体的案例提出的报告和检察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第二, 检察机关内部预防人员进行过专门的法律专业的培训, 他们的学历层次和专业水平比其他各级纪检部门人员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在强调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专业性的同时, 我们也要看到检察机关的专业预防和其他单位的预防具有互补性。预防职务犯罪是一项广泛而复杂的社会综合治理工程, 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 想把这项工程交由一个部门、一些人去完成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职务犯罪预防的许多工作需要通过各单位、各部门、各行业和各系统的互相协调和配合。虽然建立预防工作机制不能脱离行业特点和主体的部门属性, 但行业内部的预防工作, 在落实打防结合, 综合采取教育、法制、监督、管理措施等方面, 不能够缺乏相关职能部门特有的手段和措施。在预防职务犯罪这个问题上, 检察机关与有关行业的合作具有客观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从一开始探索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以来, 检察机关就一直把预防职务犯罪作为一项重要检察职能并给予了高度重视。从起初个别省份的检察院试点性的设立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从事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到当前各级检察机关都设立职务犯罪预防机构, 从单纯的个案预防到目前的行业预防、系统预防以及预防网络的建立, 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已经在检察机关中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和深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某些行业与领域职务犯罪的发生, 受到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评价, 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
三、检察机关建立职务犯罪预防机制的初步探索
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 从源头上遏止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 检察机关要结合检察职能, 完善预防措施, 规范预防活动, 创新预防机制, 全面提升预防工作水平, 努力实现职务犯罪预防的“三个转变”。
(一) 要高度重视, 拔高认识, 把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纳入反腐败总体格局, 实现预防工作从分散状态到集中管理的转变
这是做好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根本保证和关键所在。具体的工作方式可以是通过向党委提出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意见, 建议党委成立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指导小组, 或称领导小组, 并由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处或科负责处理指导或者领导小组的日常事务, 在各部门、乡镇和厂矿企业里聘请纪检工作人员担任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联络员, 从而建立起一张组织性强、针对性突出的预防网络。
(二) 要强化措施, 狠抓落实, 立足检察职能来开展预防活动, 实现预防工作从初级形式向全面系统的转变
这又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立足于加强检察侦查权的行使, 全力开展职务犯罪的动机预防。从犯罪经济学角度分析, 职务犯罪的犯罪收益大于付出成本时, 行为人便会铤而走险, 选择犯罪;相反, 行为人则畏首畏尾, 不敢轻举妄动, 或者打消犯罪念头。在职务犯罪成本的构成当中, 案发和查处是其中主要的内容, 因此, 打击、惩治职务犯罪是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过程中最应该采取的一个有效手段, 这也是本职所在。在这样一个层面上讲, 打击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预防方式。没有打击的预防是软弱无力的预防, 只预防不打击, 只能出现防不胜防的局面。只有做到“打防并举、标本兼治”, 才能有效地遏制职务犯罪的蔓延。二是立足于规范和完善检察建议权的行使, 多角度开展预防工作。检察建议权是检察权的衍生权力, 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手段。在预防职务犯罪过程中, 就要充分发挥检察建议的作用, 通过检察建议实行“三步预防”, 消除职务犯罪的机会。何谓“三步预防”?就是职务犯罪行为暴露之后, 检察机关首先要深入研究行为发生的制度原因, 并向发案单位提出检察建议;然后, 检察机关还应当根据职务犯罪案例暴露出来的制度缺陷, 对有关部门的法律法规、工作制度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使检察建议预防的规模效应发挥到最大程度;最后就是检察机关应当在新法律、法规颁布实施之前, 从职务犯罪预防角度, 审视其中可能存在的缺陷和漏洞, 提出立法建议。
(三) 要建立机制, 完善制度, 适应预防工作要求, 实现预防工作从普遍预防向专业化预防的转变
前文已经述及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的专业化问题, 那么究竟怎样实现专业化预防就成为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了。笔者认为, 一是要加强专业化基础建设, 建立预防与侦查紧密结合又优势互补的内部工作机制;二是借助现代化设备, 强化预防工作专业化手段, 实现科技强检的同时带动科技预防工作;三是建立、完善制度规范, 促进预防工作的专业化管理;四是适应预防工作发展要求, 加强预防队伍专业化建设。
实现“三个转变”的过程, 也是检察机关实现职务犯罪职能型预防的过程, 其中体现出“教育、建议、纠正、查处”四种具体检察职能, 它们之间应该是相辅相成, 并且在力度上存在着逐渐递进的关系。与职能型预防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就是服务型预防, 检察机关服务型预防职能具体应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 提供预防职务犯罪知识的教育服务。设讲台, 办讲座, 向一般意义上的国家工作人员讲授职务犯罪及其预防的知识, 在思想上为他们打好预防针。第二, 向全社会提供预防职务犯罪和廉洁宣传服务, 促使形成公正廉明的社会风气。第三, 分析某类或某些领域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以及规律, 研究预防对策, 为决策部门提供对策服务。只有将职能型预防和服务型预防的工作都做到实处了, 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的职能才算真正体现了, 职务犯罪预防的机制也才算是真正建立起来了。
结语
正所谓:“以铜为鉴, 可正衣冠;以史为鉴, 可知得失。”我们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也需要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总结经验教训, 不断创新和完善, 努力建立起系统的、完备的、长效的职务犯罪预防机制, 将预防进行到底, 将反腐败进行到底!
参考文献
[1]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北京:北京商务印书馆, 1961.79—83.
[2]李琼瑶.新时期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机制探析.湖湘论坛.2007, (2) .
[3]熊灿斌.职务犯罪预防机制初探.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 (4) .
[4]周利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与职务犯罪预防诌议.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04, (6) .
[5]于珍凤, 苏玉华.检察机关预防工作研究.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5, (3) .
[6]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147.
一、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必须坚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要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滋生腐败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认真总结推广行之有效的好做法、好经验,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我们党执政60多年来,始终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工作,也经历了对反腐倡廉工作特点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到目前,这个过程仍在继续,而且永无止境。
(二)是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发展历程的内在要求
职务犯罪预防工作起步较晚,无论在实践上还是理论上都处于探索、创新阶段,还有许多认识需要提高,许多工作需要完善、体制机制需要创新。今后一个时期的预防工作,必须高举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的大旗,大胆探索,勇于实践。
(三)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必然要求
从保障和促进“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的时代需要看,及时分析研究职务犯罪出现的新特点新规律,采取有效措施遏制职务犯罪,保障经济社会科学发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面临新的挑战。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必须随着形势发展不断求新、求变、求进,在理念思路、工作内容、方式方法、体制机制上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时代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需要。
二、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创新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创新是一项探索实践活动,必须把握创新原则性,注重创新系统性,提高创新实效性,使我们的工作更加体现时代特色、更加符合规律特点、更加富有实际成效。“十二五”时期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创新发展的方向是实现“四个转变”,即从打防分离向打防结合、侦防一体转变,切实解决侦查和预防脱节、整体合力不强等问题,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增强侦查和预防职务犯罪的整体效能和综合效果;从片面重视数量规模向数量、质量、效率、效果有机统一和全面提升转变,综合运用各种预防手段、方法和措施,在健全制度规范、改革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法律、创新社会管理上下功夫,增强预防工作的权威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从偏重个案预防向注重类案预防、行业预防和专项预防转变,注重解决发生职务犯罪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和深层次问题,在推动惩防腐败体系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从单纯的检察机关专业预防向专业化与社会化预防相结合转变,形成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共同做好预防工作的生动活泼的大好局面。
实现“四个转变”,必须进一步加强专业化、社会化、法制化和现代化“四化建设”,这也是预防工作实现创新发展的目标。
(一)强化能力提升,推动预防专业化建设
1.着力推进预防队伍专业化建设。预防专业人才要求具备较强的法律专业知识、较强的语言思辨能力和行业专业素养,这些就需要较高的综合素质。要通过广泛开展岗位练兵、业务竞赛和专业培训等活动,培养一批懂法律、懂社会、懂经济、懂管理、懂科技的预防专业人才,提高预防队伍的业务素质和水平。
2.着力推进预防业务专业化建设,重点是加强规范化建设。要规范工作程序,结合预防工作实际制定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工作细则,对预防信息收集、预防调查、预防启动、项目操作程序、工作总结、考核评估、立项审批、立卷归档等各项预防工作业务的工作流程和工作要求作出程序性规定,并对各项预防工作实行项目管理,确定主办人、操作流程和实施目标,严格遵循操作程序,使各项预防工作有章可循、统一规范。要规范预防行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理性规范的执法观,杜绝盲目追求数字、弄虚作假的不良现象,把质量和效果作为衡量预防工作成功与否和检验工作作风的重要标准。湖南省院开展检察建议网上公示评议,有效防止了检察建议互相抄袭、质量不高的难题,就是一个很好的创新。要立足检察职能,不断丰富和完善预防调查、犯罪分析、检察建议、预防咨询、警示教育和职务犯罪风险预警、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等基础工作。
3.着力推进预防专门机构建设。根据工作需要增加人员编制,充实预防力量,完善机构设置,改善预防装备,使預防部门真正成为具有中国检察特色的反腐败专门机构,为有效预防职务犯罪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坚持党的领导,推动预防社会化建设
1.要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纳入党和国家反腐倡廉建设总体格局,纳入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总体部署,要按照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要求,在党委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开展。要继续积极推进党委领导下职务犯罪预防工作领导小组的建立和完善,推进社会大预防机制的形成。
2.要充分调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预防责任主体的工作积极性,建立以单位为预防点,行业为预防线,区域为预防面的联动预防机制,将预防工作由点到线至面地推进。
3.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加强监督,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开展预防工作。要加强预防宣传活动,形成规模、制造声势,把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宣传和渗透到各部门、各单位、各领域、各行业,使预防职务犯罪人人皆知,人人参与,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加强调查研究,推动预防法制化建设
1.围绕预防工作法律制度加强调研论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制定配套的程序性规定,使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有法可依,推动预防工作走向法制化轨道。目前全国已有17个省级人大常委会制定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条例》,要协调各地人大常委会加强对《条例》执行情况的执法检查,推动其他省份的立法工作。
2.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适时提出立法建议,推动全国人大的立法工作,力求从法律上对预防工作若干重大问题作出明确规定。
3.积极配合有关方面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招标投标法》、《政府采购法》,制定《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政府采购法实施细则》,明确将行贿犯罪档案查询作为所有领域招投标资格审查的必经程序,为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提供法律政策支持。
(四)加强技术手段措施,推动预防现代化建设
1.积极探索建立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撑、以网络为载体、互联共享的基础信息平台,对内加快建立职务犯罪预防信息库,实现与侦查部门以及其他业务部门的信息对接;对外加强政法信息交流平台建设,实现与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纪检监察机关及预防腐败局的信息交流,为构建社会大预防格局提供技术平台。
2.进一步完善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在查询系统实现全国联网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行贿犯罪档案查询作为从事有关经济行为的前置条件,从而起到预防行贿犯罪隐患的防护作用。
3.建立健全预防职务犯罪信息库,加强对案件信息的筛选和评估,加强犯罪分析和预警监测,提高把握职务犯罪规律、特点和动态、趋势的能力。利用信息化统计分析平台,建立健全社情民意和网络舆情的监控和应对机制,及时发现重要社情、舆情,快速作出反应,及时妥善处理,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三、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创新发展的途径和平台
科学的方式方法是实现目标的有效手段。在认真总结推广以往行之有效做法的基础上,我们要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新办法、掌握新手段、开辟新途径,力求在一般性工作中寻找亮点,在常规性工作中把握规律,在普遍性工作中抓出特色,不断推出在全国有影响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新亮点。
(一)找准服务社会发展大局的切入点,注重内容创新
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针对一个时期职务犯罪的突出问题,适时调整工作重心,选准预防的主题和内容,是预防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
1.集中开展专项、专题预防工作。牢牢抓住影响发展稳定大局,容易引发和激化社会矛盾、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各级党委政府关注的突出问题、重点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开展预防活动。哪个方面的问题突出,就重点研究解决哪个方面问题,哪个领域、行业职务犯罪易发多发,就抓住哪个领域、行业,适时针对特定行业、领域开展专项预防活动,这是今后检察机关预防部门推进工作创新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2.增强预防工作的主动性、系统性、前瞻性,在用好预防宣传、预防调查、预防咨询、警示教育等传统预防手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预防工作机制和方式方法、措施手段,把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从2010年开始,高检院要求各级检察机关要普遍建立职务犯罪预防年度报告制度,全国32个省级院全部完成2010年年度报告的起草与呈送工作,其中有13个省级院、63个市级院、328个县级院的报告得到党委、人大、政府主要领导批示。作为一项创新性工作,没有现成的先例参考,但这项制度一建立就迸发出很明显的活力,得到了各级党委的重视和肯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反响,对于积极推动党委领导下的社会大预防工作的有力开展,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起到了积极作用。
3.开阔思路,不断拓展预防工作的广度和深度。非公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非公经济发展是检察机关服务经济社会建设大局的应有之义。近年来,一些非公企业为争取资金、项目和政策等方面支持而大肆向主管(监管)部门、行政执法及司法人员行贿的案件。同时,一些政府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利用职权索贿受贿、渎职侵权,损害民营企业利益案件也时有发生,破坏了党政机关人员的廉洁形象,影响了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阻碍了经济健康发展。“十二五”时期,国家要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将有更多经济行业、领域向民营资本開放,非公领域涉及贿赂犯罪的问题有可能会进一步突出。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服务于经济发展大局是根本任务,有能力也有责任将在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中积累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经验介绍和推广到民营企业中去,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开展非公领域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要注意把握四个方面:一是思想上,要突破传统观念,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尝试;二是工作上,要立足检察职能,坚持积极参与不越权、主动服务不代替;三是在方式方法上,重在宣传引导,重在督促指导,保证有关法律在非公领域的正确实施;四是在纪律上,要禁止预防部门向非公领域个体伸手,搞共建,或成为疏通关系的工具甚至“保护伞”。
(二)着眼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结合点,注重制度创新
制度的空白和漏洞是职务犯罪易发高发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存在的制度空白,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一些制度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缺少具体实施措施;一些制度执行不力,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预防职务犯罪领域的制度建设,应紧紧围绕促进社会管理创新,针对着眼于各领域中引发职务犯罪的体制机制制度的缺漏,在空白处建立,在滞后处创新。要找准制度创新的着力点。从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高度,发挥专业优势,着眼于重点领域和部门、关键岗位和环节、主要领导手中的权力,监督和帮助有关部门、单位、系统建立健全制度。要建立健全较为完备的制度体系,为推进惩防腐败体系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作出贡献。
(三)抓住保障自身科学发展的支撑点,注重理论创新
1.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对职务犯罪预防的一般理论,包括职务犯罪预防的理论基础、基本内涵、主要构成、价值取向以及预防工作的职能定位及其法律属性等基础问题,全面构建职务犯罪预防理论体系。
2.要加强应用理论研究,系统总结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实践经验,深刻把握自身工作科学发展的内在规律,及时研究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指导推动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改革创新。
3.要加强前沿理论研究,及时跟踪法学理论研究,国外反腐败制度改革、反腐败立法的最新动态,拓宽视野,借鉴和吸收外国的有益经验。
【创新机制推进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推荐阅读:
全面推进机制创新11-05
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12-07
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机制创新的意见06-12
创新党建工作机制10-12
创新我市人才工作体制机制问题研究09-23
创新机制设计10-15
夯实基础创新机制06-26
创新机制加大投入10-07
完善网络 创新机制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