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居家养老工作计划

2024-09-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社区居家养老工作计划(通用8篇)

社区居家养老工作计划 篇1

一、总体要求

坚持“政府主导、专业支持、家庭参与”的基本原则,有序推进家庭养老床位建设,不断提升居家养老服务发展质量。

1.政府主导。坚持政府保基本、兜底线作用,综合考虑我区老年人实际需求,聚焦基本养老服务,合理确定试点建设床位数量与规模,遴选连锁化、品牌化、规模化的养老服务组织,满足老年人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

2.专业支持。坚持社会力量在家庭养老床位建设与服务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有效发挥专业化、规范化、品牌化养老服务组织的优势和积极性,规范开展家庭养老床位建设,提升服务质量。

3.家庭参与。加强宣传倡导,引导老年人及其家属积极参与家庭养老床位建设与服务,发挥家庭成员照护者作用,共同提升居家养老的功能和水平,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愿望及需求。

通过整合社区医疗、康养、家政、助餐、文化、教育等优质资源,深度运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推动实现“原居养老”的服务目标和“居家机构化”服务场景,老年人足不出户即可获得居家监护、衰弱干预、长期照护等专业化的机构养老服务,满足老年期全龄段照护需求,形成可推广的运营模式和成功经验。

二、试点范围和时限

结合同安区实际情况,遴选具备较好条件的养老服务机构参与区级试点。以拓展老年人家庭养老床位为主要试点工作内容,到20XX年底前建设200张以上家庭养老床位。

按照行政区域划分为2个片区,大同街道、汀溪镇、五显镇、莲花镇为一个片区,祥平街道、新民镇、西柯镇、洪塘镇为一个片区,开展2个试点服务项目。每个项目在20XX年底前,需完成100张家庭养老床位建设。

三、服务对象

家庭养老床位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居家养老且有生活照护需求的轻度及以上失能等级(含失智,下同)老年人。重点优先保障好本区户籍特困、低保、低收入家庭中有生活照护需求的轻度及以上失能等级老年人(以下简称“政府兜底保障对象”),在此基础上根据机构服务能力范围,为其他有服务需求的服务对象老年人提供社会化服务。老年人的失能等级由第三方评估机构依据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等级标准规范开展评估确定。服务机构需协助各街(镇)、村(居)开展前期筛查摸底工作,建立服务对象数据库。

设置家庭养老床位的.服务对象老年人应当具有共同生活的家庭照护者,并由服务机构进行必要的照护培训。孤寡、独居等没有家庭照护者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暂不列入家庭养老床位试点服务对象,鼓励其入住机构养老。鼓励服务机构在开展家庭养老床位服务过程中,同步为更多有需求的活力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活力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不纳入家庭养老床位的补贴范围,符合其他财政优惠政策的,依据相应政策执行。

四、服务人员

服务机构应当参照养老机构养老护理员的配比标准,为设立的家庭养老床位配备必要的养老护理员。服务人员以服务机构(含内设医疗机构)的养老护理员、家政服务员、医师、护士、康复师及社工为主,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师和社区助老员协助配合。服务机构应当与其员工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或劳务协议,依法为其办理社会保险,并为所有上门服务人员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服务机构可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整合资源、强化合作、形成合力。

五、服务标准

1.家居改造。由服务机构根据对老年人的评估情况,对老年人居住的卧室、卫生间、浴室、客厅、走廊等关键位置进行必要的适老化和智能化家居改造。安装网络信息服务系统和电子信息服务设备,包括紧急呼叫、语音或视频通话、生命体征监测、感应报警等设备,以及居住环境适老化设施(附件2-3),服务机构对安装的适老化智能化设施设备提供不少于一年质保期并负责维保。服务流程详见附件4。

2.远程监测。服务机构依托信息化系统和智能化设备将家庭养老床位纳入24小时动态管理和远程监护,通过无感式监测实时掌握老年人身体变化和上门服务情况,并提供紧急援助。经老年人及其家属同意之后,可根据需要安装联网视频通话设备。

3.服务项目。家庭养老床位参照养老机构的管理规范和服务标准,为老年人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照顾服务。主要服务内容涵盖生活照料、个人护理、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附件1)。其中生活照料服务为必备项目(至少提供3种),其他项目由服务机构根据老年人需求定制个性化服务清单。每天上门服务时间不少于1小时,每月累计不少于30小时。原则上服务半径在中心城区不超过15分钟路程,偏远农村地区不超过30分钟路程,确保及时响应与服务可及。

涉及个人护理、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等医疗诊疗活动的服务项目,要求服务机构(含内设医疗机构)应当依法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配备具有相应资质的医师、护士、康复等专业人员,并按照开展家庭病床服务相关规定向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申请办理报备审核手续之后方可开展,其服务对象和居所环境也应当符合家庭病床收治条件。

六、收费标准

收费标准在参照当前养老服务市场同类服务价格的基础上,由服务机构与服务对象自主协商定价,按月收取费用,并约定好超出服务套餐(包)之外的单次服务收费方式。服务机构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服务需求,结合服务项目、服务时间、服务频次、收费价格等设置个性化、阶梯式的服务套餐(包)。服务收费应当做到明码标价、主动公示,并在服务协议中予以明确,报区民政局备案。符合财政补助条件的服务对象老年人,由服务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向主管部门申报财政补贴,并相应扣减向服务对象收取的费用。

七、试点进度安排

(一)准备阶段(20XX年7月)。制定试点工作方案、建设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平台、组建人员队伍并进行培训、采购相关设备。

(二)试运行阶段(20XX年8月-20XX年10月)。2个示范点开展试运行,结合实际运营反馈情况,加强养老服务机构与社区各方的融合,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

(三)经验推广(20XX年11月-20XX年12月)。完成试点家庭养老床位建设阶段性任务,适时总结试点成功经验,进行经验交流和模式推广。

(四)扩大成果(20XX年1月-20XX年12月)。进一步完善试点工作措施,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

八、保障措施

(一)密切协作配合,加强风险评估

区民政局负责牵头开展业务指导和政策指引,指导探索开展符合老年人生活习惯、经济实用、个性多样的家庭照护服务。区财政局负责提供必要的财政支持。区卫健局负责协调提供有关医疗支持。参与试点镇街按照试点方案相关要求,负责抓好试点工作落实,及时协调解决具体问题。服务机构应为服务对象制定风险预案,在服务前做好各项服务安全预案与事项告知,服务中严格按照机构养老服务标准开展服务,服务完成后及时听取老年人及家属的反馈意见。

(二)定期跟踪质量,开展评估验收

区民政局和参与试点的.镇(街)要加强对试点项目服务质量的考核评估,对试点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跟踪、监督、检查、考核,对服务对象老年人及其家属定期开展满意度调查。区民政局配合市民政局适时组织开展全区试点成果评估验收。

经阶段性综合评估,对试点成效显著,且服务对象满意率达95%以上的区试点养老服务机构,由市级财政通过“以奖代补”方式给予一次性奖励。对截至20XX年12月31日,试点服务机构建设运营不少于80张家庭养老床位的,予以30万元奖励;建设运营不少于100张家庭养老床位的,予以50万元奖励。建设运营家庭养老床位的数量,以试点服务机构与服务对象签订服务合同并实际开展服务、通过厦门市养老服务监管信息平台实时上传服务数据为准。服务对象满意率由区民政局通过随机抽查服务对象、询问了解实际情况确定。

(三)强化财政支持,推进试点工作

对纳入区试点项目的养老服务机构,由区财政予以下列补贴:

1.建设补贴。本区户籍政府兜底保障对象设置家庭养老床位的,根据实际建床费用,按照每张床位不超过5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建设补贴,其中适老化改造补贴不超过3000元、智能化改造补贴不超过元。此前已享受我区居家适老化改造补助的老年人家庭,经评估无需进行二次适老化改造的,不再享受适老化改造补贴;确有必要进行二次改造的,合计享受的适老化改造补贴总金额不超过3000元。

2.运营补贴。本区户籍老年人设置家庭养老床位的,按照每人每月250元标准给予运营补贴。

3.护理补贴。本区户籍政府兜底保障对象设置家庭养老床位的,标准不低于入住养老机构的特定服务对象护理补贴标准。按照全失能老年人每人每月1200元,半失能老年人每人每月1000元的标准给予护理补贴。已经享受残疾人护理补贴的老年人,不再重复享受家庭养老床位的护理补贴。

社区居家养老工作计划 篇2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运作体系,各地区的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在管理、服务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套比较系统、规范的管理方法。根据抽样调查,71.9%老人希望建立健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我市(郴州市)居家养老试点工作也于2009年在北湖区燕泉街道五里堆社区正式启动,随后,市城区石头峡社区、立交桥社区、裕后街社区也先后启动,四个试点社区通过深入开展工作,探索运作模式和工作机制,为全市全面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探索路子,通过两年多时间的运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完善。

社区居家养老缺乏相应的政策法规和完善的服务体系支撑。比如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地位尚未得到承认 (如在登记注册方面受到限制) 、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扶持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相关政策不够完善。此外,怎样促进民间资本对社区养老服务的投入,政府缺乏相关优惠政策和有效措施。

2、社区居家养老观念落后,意识淡薄。

在我国大多数人认为养老是家庭的事,观念落后,许多人对社会养老助老持冷漠态度,据宜章县南京洞社区、四方井社区、普化寺社区和城北社区200多户居民调查显示:老年人养老不愿选择养老机构的占56.3%,明确愿意选择养老机构的也只有10.9%,可见,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观念在老百姓思想中还是根深蒂固的。特别是在一些职能部门和社区管理服务部门对开展和加强社区养老服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不足,意识淡薄。有些相关部门也只是把这一问题挂在嘴边,说说而已,没有实际的行动,以致于社区居家养老工作停滞不前。

3、资金短缺,来源方式单一。

社区居家养老,并不是简单地让老人呆在家中,而是让他们不离开家庭环境,仍然能够享受到一定专业水平的养老照料。要达到这个目标,对国力、财力的要求更高,而我国是在尚未实现现代化,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进人老龄社会的,属于未富先老。从目前的情况看,社区居家养老管理资金来源有限,除市场运作一点,主要是民政局投入,资金严重缺乏。这单一的资金来源方式极大地限制了社区居家养老事业的发展。

4、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低,人力资源不足。

各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提供者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受薪的服务人员,另一类是不受薪的志愿服务人员。当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或服务站雇用的服务人员数量严重不足;另外,现有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不高,绝大部分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不具备养老服务护理员的专业资质和执业资格。据调查,我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人员基本上是一些就业相对困难的人员,年龄偏大(30岁以下的只占18.6%)、文化程度较低(高中及高中以下学历占了93.7%),这支队伍几乎没有接受过专业化、正规化的培训。

二、对策及建议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我国养老福利模式在新形势下的新探索,是老年人社会福利服务领域的新拓展。针对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采取以下对策。

1、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应加快老年人权益和老年社区建设的立法,对其发展做出长期规划。同时,在我国的现实国情下,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的支持程度。政府应从宏观的角度制定各项支持社区养老的政策,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用地、用房优惠政策、养老服务设施收费优惠政策、减征或免征社区兴办老年服务福利事业企业所得税、放宽注册条件、免交注册手续费等,政府应建立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项目的财政支持计划、城市公建配套法规、社区养老服务管理规章以及社区养老服务实施管理规章等。

2、加大宣传力度,改变居家养老观念。

通过加强舆论宣传,让大家明白:依托社区构筑社会化居家养老是城镇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适应老人及其家庭需求的客观要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发展社会化居家养老是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必要补充,也是解决城镇养老问题的重大战略选择;强化社会化居家养老,是缓解政府财政负担、维护社会稳定的现实出路。从而转换思维,改变居家养老的观念,增强对社区的主体感和责任感,使社区内的居民对自己所居住的社区产生一定的感情和归属感,自觉将自己融人到社区的集体中,并对自己居住的社区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这种社区服务的思维模式的培养和转变将更有利于社区居家养老的健康发展。

3、拓宽养老资金筹措渠道,形成多元化和多渠道投入的发展机制。

要建立以社会筹集为主、政府资助为辅的多层次、多途径、多渠道的投资发展机制。继续扩大宣传力度,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关注养老事业,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向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捐资、捐物或提供无偿服务。同时政府应在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中适当加大对社区养老的资金投入比例,兴建养老服务机构,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并给予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事业相应的资金支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可根据老年人的实际承受能力,形成不同档次的服务标准,实行有偿服务、抵偿服务。这样既实现了政府购买服务,又满足了社区不同层次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同时也能吸引私人投资,拓宽资金来源。

4、建立一支专业人员与志愿者相结合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队伍。

目前我国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建设是与再就业工作相结合的,从下岗失业群体这个人力资源库存中进行选择优势是可借用政府给他们的政策优惠,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但是需要对他们按不同的要求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首先,对于社区中的管理人员,要加强管理知识的学习,科学的进行社区管理;同时社区中负责管理老年人工作的管理人员,要进行老年学、老年医学和老年心理学等课程的学习和培训。其次,提高服务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专业水平。对于服务人员,要进行职业道德和技能的培训,培训合格才能持证上岗。再次,实行职业资格制度和技术等级认证制度。按培训技能考核的等级从事相应等级的服务,不断提高专业工作者队伍的质量和服务水平。通过以上专业化措施,为社区养老助老服务的发展提供最基本的人才保障。

摘要: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 如何解决好家庭照顾功能的弱化与社会养老负担沉重等问题, 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 从而推动社区居家养老良性发展, 促进社会和谐。

社区居家养老工作计划 篇3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社区居家养老;社会工作

我国现存的城市养老模式困境重重。家庭的养老功能逐渐弱化,机构养老适应性差,社会需要与养老模式之间出现严重的脱节和断层。社区居家养老作为一种以家庭为载体、以社区服务网络为依托的养老方式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但也存在专业化服务缺失、个性化需求难以满足等问题。

一、我国老龄化现状及老年人服务的基本模式

随着我国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预期寿命大大提高,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增强。在“未富先老”的经济背景下,面对如此迅速增长的老龄人口,如何解决好城市家庭照顾功能的弱化与社会沉重的养老负担之间的矛盾,并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模式的任务迫在眉睫。在这种老龄化趋强的背景下,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日益显现出弊端。机构养老则是一种正式照顾,主要是指以养老机构或公寓为主要养老场所,以自愿为原则,由养老机构统一为其提供有偿或无偿的生活照料与精神慰藉等服务。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国养老机构的发展水平远远不能适应老龄化的发展及需求。

随着我国的发展和社会建设的完善,我们发现居家养老这种模式最适合中国当代的国情,这种养老模式的基础是社区提供的服务网络,以社区为基点,在这种服务中,老年人可以充分享受到家庭的温馨和同龄群体的沟通娱乐认同,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需求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规律,这样既节省生活开支又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优势分析

从受助对象的老年群体角度看,居家养老可为老年人提供全面、便利的生活质量。第一,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功能体系具有多层次性、开放性和优势互补性,可以满足不同个体在不同情况下的多种需要,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多元化的服务。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家”的概念不是一个封闭的物理空间概念,而是具有开放性的人际关怀、情感交流和慰藉的社会环境,在这种环境下,老年人可以得到心理上的安慰,达到老有所乐。第二,相对于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来说,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养老资源的来源更具多元性。其完成各方面养老功能的资源系来源于个人、家庭、社区、政府、社会团体等多个方面,服务覆盖率广,可以充分利用各项资源,降低了养老成本,提高了服务效率,亦适合我国“未富先老”的现状。第三,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与我国老年人的普遍养老心态相适应。我国老年人不喜欢离家养老,排斥机构养老方式,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既可减轻家庭养老的压力和负担,又可让老年人晚年生活在自己熟悉的社区,还可以提供全面的养老服务,使老年人在心理上获得安慰和安全感。

三、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居家养老中社会资源的短缺、服务水平偏低

从长远角度来看,社区内养老将会中国未来的大多数老年人的选择,在社区内养老,老年人需要享受到各种家庭不能提供的服务资源,这就需要一定的资金和物力资源的支持,我国居家养老服务的所得经费主要来自于政府、个人、社会团体等方面,经济基础的限制影响了他们的消费。此外,我国居家养老的硬件设施建设很不健全,缺乏专业人员提供专业的服务。志愿者仅靠自身的热情和激情参与养老助老事业,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二)居家养老运行机制不健全、管理混乱、监督不善

我国养老服务体系作为新生事物,其发展和完善的阶段会有许多问题,目前属于发展初期,国内各个养老服务工作的开展主大多数以政府为主导为主,然后通过当地各部门协同来组织公众参与。这种运作模式,缺乏各个部门的协调、交流,使养老服务受控于多个部门,缺乏决策的独立性。尤其是在监管方面,基本停留在区(县)级政府,而居委会和街道办的监督和管理却留于表面,一方面是因为街道、社区承担着过多的行政工作,时间和精力不足;另一方面是因为政府几乎包揽了所有的社区建设与管理事务,抑制了居民和社会组织的参与。

(三)老年社会保障政策、法规不健全

老年社会保障是社会保障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现实中社会保障制度关于助老养老服务方面的政策、法规比较少。传统的道德约束体系缺乏法制性,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居家养老模式作为一种科学模式发展下去困难重重。除此之外,居家养老主要在街道办事处或居委会的协助下开展,管理不善易出现工作人员私自挪用资金的情况,进而使得一些社会有志之士不愿意把资金直接捐助给社区居家养老中心,从而制约着居家养老模式的发展和推广。

四、社会工作介入居家养老服务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养老形式。在国外,许多养老问题通过社会工作的介入能有效地得到解决。我国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复杂的国情以及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决定了社工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必要性。

(一)社会工作自身发展的需要

首先,社会工作介入居家养老服务中可以提高社工专业的社会知晓度。社会工作专业在中国的发展时间还不长,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急需在社会中提高其知晓度。其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服务与研究相结合,提升为老服务领域社会工作的专业化水平是社会工作应该坚持的行动理念也是自身发展的行动指南。从老年社会工作的内容和工作目标中可以看出,社会工作介入居家养老服务是其作为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居家养老服务中,既需要社会工作者提供日常服务来满足老年人的日常需求,也需要社会工作者发掘老年人的潜能,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

(二)政策环境对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及社会工作的支持

社区居家养老工作计划 篇4

努力营造老年朋友幸福家园

丰园社区居家养老工作汇报

(2011年7月)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热烈欢迎你们来丰园社区检查指导工作。下面,我谨代表社区支部、居委就居家养老工作具体汇报。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丰园社区总面积0.64平方公里,是一个有物业管理的经适房和廉租房组成的纯居民小区,现有庭苑6个,70栋居民楼,入住居民2300余户,入住居民8000余人。今年以来,社区在市、区民政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在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和辖区单位的大力支持配合下,秉持以人为本,快乐共享的理念,以让老年朋友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为目标,凝心聚力,整合资源,为老年朋友提供全方面服务,在老年人生活保障、困难帮扶、文化娱乐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就一年来我社区居家养老工作的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措施,完善配套设施

关心老年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老年人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组织、制度建设是关键的原则。社区成立了以社区主任为组长、助老员、辖区单位和社区工作人员组成的居家养老工作领导小组,健全了老年人协会组织,设立了专门的办公室,制定和完善了相

应的规章制度。认真制定居家养老工作计划;定期召开居家养老、老年人协会会议;大力开展为老服务活动,每次活动都有计划有总结有记录。如今年3月24日社区组织为老服务志愿者将宣传台摆在了人流量大的丰园广场,共发放宣传资料220份、政策咨询30多人。社区从成立开始就配备了活动室、资料阅览室、休闲室、并联合辖区单位在小区内建成篮球场、羽毛球场等户外活动活动场所。从机构、制度、场地、资金、功能上充分保证老年人工作软、硬件的落实。

二、认真摸清底数,积极开展宣传,活动丰富多彩

关心和带动广大老年人朋友参与社会建设,宣传和贯彻党的有关政策,开展多样化的活动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居家养老最根本的工作。为此,我们对老年人工作实行了动态化管理,定期组织各类宣传,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为了做到情况明、底子清,社区对住进小区内的老人进行了调查摸底,并对登记在册的205位老人,分门别类进行了分类登记。其中,其中60-70岁老人120人,70-80岁老人79人,80岁以上老人19人,享受低保38人,享受雨花高龄补贴6人,空巢老人12人,三无老人6人,并对每个老年人的姓名、家庭住址、年龄、性别、民族、文化程度以及收入状况,现居住状况,养老意愿,居家养老服务需求项目等都进行了摸底造册,做到了应知全知,清清楚楚。为了做到不出纰漏,还保证了每个老年人家庭至少走访两次以上。并根据每次上门走访了解到的生活需求和家庭变化情况,对老年人进行动态管理。社区

也及时跟进服务,帮助其排忧解难。

为了让全社会都来关心关爱老年人,我们利用短信、宣传橱窗、标语等进行广泛宣传。“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共享社会进步成果”、“理解、尊重、关心、帮助老年人”等宣传在社区显示屏上常年滚动播出。社区组建的业余文艺宣传队、居民健身队、歌唱队,都有老年人活跃的身影。如老人王英,坚持每天在小区花园散步,自己跳不动,就把女儿叫来参加社区健身队的活动。元宵猜灯谜,魅力“三八”、社区文化节、健康体检、咨询义诊、农家乐之行、到湘江集体观看焰火等活动都有老年人的积极参与,大大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又使老年人们体会到了社区老协坚强的组织领导能力。

三、扎实开展服务,拓宽服务渠道,提升工作品质

为了给社区内老年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我们从严要求自己。尽量做到工作严谨细致,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志愿者服务、协议网点服务、老年人维权,我们都做得有声有色。

1、服务特色化,增强老年人的归属感 今年以来,我们借助“雷锋号”志愿者工作站这一平台,大力发展社区志愿者,创造性地开展社区服务,根据居家养老工作站的需求,从志愿者中培养了三支为老服务队,及时掌握老年人的需求,解决他们在生活、就医、心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一支困难帮扶为老服务队,汇同党员志愿者队伍、计生志愿者队伍、团员志愿者队伍等开展结对帮扶服务,为身边的困难老人提供力

所能及的帮助。志愿者每到节假日或休息日都到被服务的老人家里,为她(他)们进行生活料理、精神慰籍、法律咨询、外出陪伴等服务。如80多岁的徐洲兰老人,因儿子是精神患者,孙子在读,媳妇常年不归家,今年5月不慎从公交车上摔下造成骨折,因考虑费用和照料问题坚持不肯手术,社区知晓这一情况后,立即安排专人和志愿者一同去医院为老人送去慰问金200元,并通过多种途径为其劝回媳妇,同时安排志愿者临时性照顾其孙子,目前该老人已康复出院。一支老年人健身文娱活动服务队。为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社区还专门开设了“图书室和老年活动室”,为老年人提供棋牌、娱乐、看书看报等活动场地,并免费开放。组建了一支10余人的老年人文艺宣传队,完全由老年人自我组织,自我管理,排练舞蹈,击打腰鼓,锻炼身体,老有所乐。社区将这一支队伍积极向社会推广,周边商家门店开张都可见她们的身影,并多次参加区、街道的各种文艺汇演。一支医疗保健服务队,由洞井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务工作者组成,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定期对老年人进行免费健康咨询和上门义诊。

2、服务市场化,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

社区通过充分挖掘和利用辖区内的服务资源,先后与辖区5家服务设施点签订服务协议,并逐步建立健全了“社会力量投资、社区进行监督管理,有偿、低偿、无偿相结合、服务对象签字认证”的管理运作模式,为老人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项目。日常生活不出

小区,老年人就可以享受到家电维修、家政、生活用品代购等服务。今年,为了让老年朋友得到更贴近生活、更贴近现实、更宽领域的服务,针对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普遍性的家庭矛盾,例如婆媳之间的相处、生活习惯、思想观念方面的代沟,社区与卫生服务中心合作开设了家庭问题心理咨询、指导服务,并开设了咨询热线电话,解决老年朋友在处理家庭问题上遇到的一些问题和麻烦。目前我社区的合作服务项目从去年的9项增加到了12项,受到了社区老年朋友的热烈欢迎和一致好评。

3、服务典型化,强化老年人的认同感

利用社区各类平台加强舆论宣传,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广泛开展敬老、爱老、助老的教育,扩大社会的影响力。结合党建创先争优,积极发挥五老优势,培养了一批以志愿者王英为代表的先进模范老人典型,并将其事例进行推广;培养了一支由老年人组成的义务巡逻队,让老年朋友的身影活跃在社区,带动更多的老年朋友发挥余热,利用空闲时间继续为社会、为家园作贡献,作努力。

总之,我们社区居家养老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老年人朋友的需要、与党和政府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诸多不足。今后,我们将加倍努力,以志愿者工作站为依托,将居家养老工作推上更高的台阶。也恳请领导们从严要求,多提宝贵意见。我们一定本着对老年人高度负责、对老年人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落实。

社区居家养老工作计划 篇5

xx区老年人口为59798人,占全区人口的15%,按照国际老龄化人口比例,我区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为尽快解决养老问题,今年我区按照全国老龄办发〔20xx〕4号《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和郴民福事发〔20xx〕〕号《关于印发<郴州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本着先行先试的原则,开展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区从今年6月开展社区居家养老试点工作以来,得到了区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市局的大力支持,出台了一套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进行了一次详细摸底、完善了社区白托服务中心、建立了三支为老服务队伍,为居家养老工作整体有序进行,做了大量工作。

1、领导高度重视,制定试点工作方案

居养老养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把居,并组织人员对城区的35个社区居委会进行了一次全方位摸底调查,对符合条件的社区进行了筛选,最后确定燕泉街道五里堆社区和下湄桥街道石头峡社区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社区。今年8月,区政府下发了《北湖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方案》,成立了由分管民政的副区长任组长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进行指导、协调、监督和检查。同时明确了政府援助服务对象补贴标准、落实了试点社区启动资金,确定了服务项目及标准,公开了具体的援助程序,通过媒体、宣传栏、宣传册开展了大量的宣传工作,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开展营造了浓厚的氛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次是各有关部门互相配合,从组织领导、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政策扶持等方面都加大了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力度,形成了抓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强大合力。

2、深入调查研究,全面掌握老年人需求

为了能全面掌握我区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和需求,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确保工作取得实效,从今年4月,我们组织人员对全区的老年人和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进行了一次调研,撰写了对养老服务业发展政策出台具有积极参考价值的调研报告,充分掌握了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5月,我们又组织两个试点社区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老年人口普查工作,详细了解了试点社区老年人口数量、经济状况及生活需求等,建立电子服务档案。我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社区的基本情况: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1774人。(60-69岁老年人有1190人,70-79岁老年人有514人,80岁以上的老年人70人)其中“三无老人”4人,低保老人95人,生活困难老人266人,部分自理能力老人151人,无自理能力老人16人,孤寡老人4人,空巢老人156人,劳模老人 12人。

3、整合社区资源,完善养老服务设施

根据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具体要求,区民政局多次下到社区,进行现场指导,结合社区用房的.实际情况对试点社区进行了规划。如:五里堆社区一楼重新改造、装修,把社区服务中心设在一楼。石头峡社区把二楼出租房收回,按养老功能进行改造,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用房。在市、区两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现已投入了20多万元,试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建成了集娱乐室、站式服务等为一体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五里堆社区积极整合社区资源,与碧水云天等多家单位签定了资源共享协议,社区关心、照顾老年人,社区制作了“温馨提示”陪医、免费体检、康复等。为丰富老年人生活,还举办了 “老年人游艺趣味活动”、“老年人舞蹈”、“老年人健康讲座”等活动。

4、加强管理力度,组建为老服务队伍

做好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关键要抓好为老服务队伍建设。我们主要抓好三支队伍建设。

一是抓好居家养老服务管理者队伍。目前我区已成立区、街道、社区管理服务网络,共有管理人员21人,主要负责指导、落实居家养老工作,探索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新模式。

二是抓好专业队伍建设。我们主要通过招聘就近服务人员,签定有关服务协议,其次安排部分“4050”人员,与劳动部门配合,由劳动部门组织培训,作为开展居家养老工作的服务队伍。

三是抓好志愿者队伍建设。目前社区都成立了不少于50人的志愿者队伍。五里堆社区还通过整合资源,与郴州福城志愿者取得联系,为其辖区的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目前,我区的为老志愿者服务已启动,活动深受老年人喜爱。

二、下步工作打算

面对目前我区老年人 “未富先老”的实际情况,做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整合社区资源,加强为老服务队伍建设,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医、老有所学”的目的。

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社区居家养老活动开展已快半年,老年人的服务需求意识不强,自愿来社区参加活动的老年人少,要求上门服务的老年人更少。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进行宣传报道,营造社会敬老、社区助老、家庭养老的良好风气。

2、充分整合社区资源。由于社区服务场地有限,辖区老年人口多,老年人的活动场所受限。社区要充分利用辖区人力、物力、财力,整合社区资源,与驻辖区单位、开发园区签订为老服务协议,免费为老年人提供服务。

3、加强为老服务队伍建设。加强社会化居家养老管理人员与服务人员的培养,建设专业化的工作队伍。进一步加强与属地大专院校、卫生院校联合协作,对现有的管理与服务人员进行有计划的培训。其次是大力发展志愿者队伍。努力造就一支由党员、干部、学生等组成的专、兼职人员和志愿者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提高为老服务水平。

社区居家养老工作计划 篇6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是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优良传统、尊重老年人情

感和心理需求的人性化选择;是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顺应社情民意,利国利民。我社区是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试点单位,我们把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上级民政和老龄部门的指导下,我们针对社区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多措并举,积极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使居家老年人在生活上得到精心照料,在精神上得到关爱和慰藉,实践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了家庭、社区和社会的和谐。

一、认真做好居家养老调查

我社区是居家养老的试点社区,我们积极探索开展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的新模式,建立以社区主任挂帅的居家养老服务领导小组。积极开展专项入户问卷调查,摸清了社区中的老年人情况,为户籍在本社区的60-10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建立了老年人档案,并从老年人的需求和需要开展服务等方面着手,对社区400多位60-100周岁的老年进行了问卷调查,从调查问卷中,整理出了老年人的最需:一是家政服务,主要是有疏通管道,电力维修,代为购物,上门服务等。二是医疗服务通过摸底调查,详细的了解到了老年人服务需求。因此,我们针对不同类型的老年人群,制订出了有所不同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方案》,全方位高质量的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各种服务。

二、积极营造居家养老氛围。

我们首先组织社区工作人员认真学习贯彻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有关文件,派出专项工作人员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养老服务工作培训,提高对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和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创新养老服务工作理念。同时利用社区市民文明学校、老年科普大学、墙报、宣传栏、黑板报等阵地,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及有关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文件精神,在全社区宣传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使这项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从而充分发挥舆论引导和推动作用,增强社会各界和社区居民参与居家养老服务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形成全社区关注、关心养老事业的浓厚氛围。

三、努力丰富居家养老服务

一是志愿者服务。我社区有一大批助老志愿者,为社区中的空巢老年人、困难老人服务。其中有为高龄老年人提供一些买菜,联系子女,照看关闭门户等服务的银龄志愿者;与社区中10对空巢的独居老年人开展一对一的爱心志愿服务的爱心志愿者;还有利用法律、医疗、便民等专业特长的专业志愿者。象社区中的医疗志愿者,经常为社区中的老年人看病,量血压。如东方医院退休的志愿者王仁医生,他经常上门为社区中的老年人看病,不分昼夜,义务出诊午;又如家住中国机械堪察院的空巢老人黄如泯,她家厨房的厨房溢满了水,老人急得是不知所措,她找到了社区志愿者,志愿者上门认真检查,发现是自来水管破裂,志愿者迅速拔通了社区发放的“便民服务卡”维修电话,修理工以最低的费用,上门给予了修复。一张小小的服务,不但拉近了社区与居民的关系,也为老年人带来了最大的实惠。

二是精神慰藉服务。我社区辖内单位拥有西安市社会科学分院、省级重点中学83中学、西安财经学院、聋哑学校等单位,是知识分子相对聚集的社区。这些退了休的老同志,文化层次高,求知欲望强。根据这一特点,我社区在西安市老年科普大学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开办了社区老年科普分校,努力开展老年教育工作,满足老年人老有所学的精神慰藉。社区老年科普分校学校的师资力量,完全由市科协安排,每学期定期为我们制定课程表,每周一课。我们根据老年人的需要每次课程的内容不同,先后开设了食品营养与健康、抗衰老从现在开始、西安历史文化、谈如何教育孩子、家庭教育、生活常识、谈修身养性、等等。社区内的老年人,可按照自己的兴趣前来听课和活动。目前,参加社区学校学习、活动的老年人有上千人次。社区老年科普学校成为老年人学知识、求上进、交朋友、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再学习、再教育的大课堂。

三是法律维权服务我社区根据辖内居民的实际情况,以及生活当中涉及的问题,积极聘请专职教师,为老年人举办法律主题讲座,涉及到《妇女儿童保护法》、《老年人权利保护法》、《婚姻法》等内容。社区的老人们还积极踊跃的向法律老师咨询了他们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讨教如何解决的办法。法律讲座紧密贴近老年人的生活,满足了社区老年人特殊需求,增强了老人们的维权意识。老人们高兴的说:有了法律给我们撑腰,我们说话就有了底气,可以自己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利了。

四是文化娱乐服务社区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走出家门,融入到了社区的大家庭,参与社区举办的各项文化娱乐活动。我社区现拥有室内多功能社区文体活动室,老人之家、阅览室、棋牌室、谈心室、文体室、电教室、健身室、乒乓球室、党员活动室、戏曲演唱室、多媒体室、会议室,是集文体、娱乐、健身、休闲于一体的老年活动中心。还拥有较大的老年人室内活动场所场所有三处,有机勘院小广场、中铁十七局小广场、中国三安小广场,以及多个宣传

栏,是老年人休闲、娱乐、散步、健身的好去处。现在这里已经成为社区老年人休闲、娱乐的幸福乐园,从尽可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出发,以让老人们舒心、愉快地学习娱乐为目的,力求做到功能齐全,设施完善,制度完美。

(一)创办社区老年人图书室。为社区老年人创建和开放了由社区成员单位及陕西国运慈善机构共同筹措十万元,建立的社区图书馆。社区国运图书馆目前藏书五千余册,共有历史类、文学类、烹饪类、保健类、科技类、手工编织类、电脑类等十几个种类;近年来,社区图书馆深受老人们的喜爱,是社区老年人的好去处,成为社区老年人“老有所学”的最佳场所。

(二)举办老年人书法绘画活动。我社区针对部分老年人喜爱书画艺术,我社区积极开展了书画艺术鉴赏、老年人书画展览等活动。定期组织有兴趣爱好的老年人参观书画院的书画艺术品,并请专家为他们进行详细讲解,提高其艺术欣赏水平。近年来,我社区的老年书画已先后选送10余幅作品参展,其中我社区机械勘察院的2幅作品获得西安市老年书画展优秀奖。社区老年书画活动,进一步丰富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丰富了老年人的文化文体活动、增进了老年人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

(三)重阳节“手拉手”登山活动。为了进一步开展多种多样的关爱老年人活动,增强敬老爱老的社区氛围,我社区积极开展了青年志愿者与社区老人“手拉手”的登山活动。我们组织社区的青年志愿者与社区的老人一起,背上了背包,戴上遮阳帽,穿上登山鞋,由年青人的手拉着老年人的手,一起迈出家门,走出社区,走进终南山,融入大自然。一路上照顾老人登高远望,呼吸新鲜空气,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老人们高兴地说:多亏了社区组织这样的活动,多亏社区的年青人的陪伴,让我们老年人又可以近大自然了!

“夕阳无限好,社区重晚情”今后我们将立足现实条件,着眼长远发展,力求工作实效,进一步整合社区为老服务资源,不断完善为老服务体系建设,使老年人共享和谐社区大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社区居委会

社区居家养老绩效评估体系初探 篇7

一、 构建背景

据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可知, 全国的60 岁以上老人人数已经高达1.78亿, 占了我国人口总量的13.26%。 随之我国老龄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日益增加的人口压力及养老需求, 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及考验。目前, 我国还未形成科学、完善的养老体系, 适合我国国情养老模式的探索在学术界也是众说纷纭。传统的家庭养老随着家庭规模的小型化发展, 其实施的可行性在日益降低;机构养老模式由于逐年上升的老年人口比重、 养老机构容纳程度有限、资金不足等原因, 也并未获得大多数人的青睐。 2011 年国务院印发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我国养老服务体系从原先的"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社会养老为补充的养老体系"转变为“国家需要以居家为主要基础、 机构为主要支撑、社区为主要依托等, 建立起完善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应运而生是实现社会管理创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创新之举, 也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的必然需求。建立起科学的社区养老服务绩效考核体系, 有助于促进社区养老服务水平的迅速提高, 帮助社区居家养老工作的发展进步。

二、 社区居家养老的绩效评估体系构建

社区居家养老的绩效评估体系的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 一)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绩效评估

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的评估, 指的是由专业的人员按照相关的评估指标, 对老年人的精神状态、 心理健康、经济条件、生理状况、以及生活状况等进行综合的分析评价。自我国民政部2013 年3 月颁布了 《老年人能力评估》行业指标以来, 老年人能力评估得到了统一的规范。 该指标从老年人精神状态、日常生活活动、社会参与、感知觉与沟通等四个方面具体的规范, 其评估指标详情如表1 所示。

( 二)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绩效评估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目的主要在于通过不断地提高服务质量, 提升社区内老年人及其家属对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态度及行为的满意度, 减少投诉。为此,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必须要为老年人提供诸如日常生活照料、文化娱乐活动、医疗保健服务、精神慰藉、法律权益维权、体育健身等多种日常生活服务;还要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立起科学的管理流程、规范的管理制度、良好的办公设施以及更加专业化的服务队伍, 以确保社区养老服务的质量。 因此, 对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绩效评估内容主要有“服务对象”、“内部流程”以及“服务队伍建设”这三个方面, 其评估指标详情如表2 所示。

(三) 政府职能绩效评估

评估政府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职能, 需要先明白政府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的职责。 其主要职责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推行;给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公共基础设施等多种资源; 构建与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信息网络及服务平台, 并加大对辖区内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扶持与监督力度, 确保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数量能够满足所在辖区内老年人的需求, 积极建立起更多的省级示范级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其具体评估指标如表3 所示。

( 四)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绩效评估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作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主要执行者, 其服务技能、职业素质、身体健康状况、服务意识等都会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服务效果。 所以, 加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绩效评估是十分重要的。

三、结论与讨论

(一) 主体评估机制的多元化

由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利益主体各有不同, 所以可以把其分成两个部分, 第一是内部的评估主体, 第二是外部的评估主体。内部的评估主体主要有:各地区老龄办、 各级民政部门和各地方财政部门等多个政府职能部门, 还包括了各地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而外部的评估主体主要有: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服务对象、服务对象的家属、新闻媒体以及某些专业的绩效评估机构等。 内部评估主体的各方都必须熟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有关规章制度、工作服务流程、服务质量标准和服务内容等, 还要熟练掌握各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评估方法及技巧等。

(二) 规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评估流程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评估流程应该包括了:一、前期的各项准备, 这些准备主要有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评估队伍, 各项绩效评估指标及评估权重、评估方案的确立, 以及绩效评估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 二是实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绩效评估, 主要是参照上一阶段制定的各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绩效评估方案, 采集服务对象及其家属对于服务工作、态度的满意度和意见以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内部两个方面的绩效数据, 分析得出评估结果。

综上所述, 构建科学的社区居家养老的绩效评估体系, 能客观科学的评价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 促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整体水平的提升, 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推动社会工作者专业化人才队伍的建设, 进一步促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开展。

摘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是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 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必然发展趋势。但是由于我国居家养老服务的起步较晚, 实践模式都不太成熟, 因此其实际操作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文章主要分析了社区居家养老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背景、评估内容, 并针对社区居家养老绩效评估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社区居家养老,绩效评估体系

参考文献

[1]谭卫华.论居家养老服务中专业社会工作者的介入[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 (04) .

[2]罗遐, 陈武.我国社区居家养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长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02) .

[3]李瞡.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以青岛市市南区为例[D].中国海洋大学, 2010.

现阶段社区居家养老研究述评 篇8

摘 要:社区居家养老是介于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之间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在今后的养老服务体系中将会扮演重要角色。学术界也相应掀起了一股研究社区居家养老的热潮。全面考察了近来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研究现状,从社区居家养老的必要性、对发达国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经验总结、现阶段社区居家养老存在的问题及相应解决对策四个方面加以概述,并分析了现有研究的优点与不足。

关键词:社区居家养老;养老模式;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D66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8-0126-03

社区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按照我国民族生活习惯,选择居住在家庭中安度晚年生活的养老方式。它以社区为平台,整合社区内各种服务资源,为老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等服务。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这种服务模式既解决了在养老院养老亲情淡漠的问题,又解决了传统居家养老服务不足的难题,是一种介于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之间的新型养老模式。

一、发展社区居家养老的重要意义

我国养老模式可按服务地分为家庭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三者之间相互补充。绝大多数研究者认为社区居家养老是目前最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模式。其必然性主要在于:第一,社区居家养老满足了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民家庭规模日益小型化、核心化、空巢化,老年人和子女分开居住的情况越来越普遍。与之相应的是老年人对社会养老服务需求越来越多,但子女却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陪伴老人。(阎安,2007;谭樱芳,2006;方秀云,2006)。另外,胡晓平(2010)指出当今社会存在的“代际倾斜”现象,一些年轻的父母把有限的时间、精力和财力都投到自己的子女身上,而忽视了老年人的心理以及精神问题,出现了轻老重幼的现象。第二,社区居家养老弥补了机构养老的缺陷。未富先老的国情使得政府对机构建设的投入不足。我国老龄化来势迅猛,机构床位紧缺,相应的设施远远满足不了养老需求。胡晓平认为,受经济基础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老人不愿入住养老院。况且很多养老院收费较高,基础设施落后,服务态度不好,缺乏规范管理。第三,社区居家养老既经济又人性化。老人可以在熟悉的生活环境接受社会养老服务,既满足了老人的归属感,又减轻了财政负担,成本低,效率高(曾昱,2006)。第四,社区养老可以扩大就业和再就业,使得部分健康老人老有所为,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李学斌,2008)。

二、发达国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经验

田园(2010)指出日本不仅完善了社区养老相关法律,还提供丰富多样的服务内容。如家庭服务员服务、日间服务业务、日常生活用具服务、痴呆行动不便的老人的护理技术研修、老年人保健咨询服务等。日本的社区养老护理制度已较为完善,呈现出一种“按需养老护理”,将需护理程度分成了不能站立、不能步行、不能穿衣服、不能排便、不能用餐、不能吞咽食物、不能记忆等各个级别,并按照这些不同的级别提供登门访问型、赴养老机构一日型、短期入住型、入住特别养老机构型、入住老人福利院等不同服务。为保证社区养老的良性运转和避免所谓“虐待老人”现象的出现,日本还在养老社区服务机构自我检查的基础上,引入更为客观和公正的第三方评价体系,包括硬件上的建筑、设备、人员配置以及软件上服务的质量、老人的评价等。

美国社区养老,服务形式多样。服务提供者以私人、企业、教会为主,服务质量要符合联邦政府及当地政府的标准。肖童(2010)提到,美国社区养老从建筑物一直到食物卫生都有严格的要求。如社区内要建无障碍步行道、无障碍防滑坡道,低按键、高插座设置,社区住宅以低层建筑为主。美国的社区养老分两种模式,一是“全托制”,即老人全天候在养老机构生活。二是“半托制”,即老人白天在养老机构生活,晚上回家。全面考虑老年人各方面的生活习惯,尽可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美国的社区养老针对不同的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有养老院、托老所、收容所、服务性设施公寓、医疗服务设施等。另外,建立了专门的、人性化、适合老年人的社区。这些社区设备齐全,但是花费很高。美国的“倒按揭”的放贷方式解决了老人的生活费用问题,也更有效地利用了老人来发展产业。

吴来苏(2005)提到法国在全国推行养老服务券。它由经过家庭服务管理局认证的公司发行,企业或个人均可购买。企业购买后作为福利低价出售或发放给员工,员工既可自用也可送给父母。使用人凭服务券向养老服务提供商要求服务,最后由养老服务提供商与服务券发行商结算。企业为员工购买养老服务券可免缴任何社会保障费,并享受服务券总金额25%的税收减免。通过该模式,政府既刺激了需求,又提高了供给,使整个行业实现了内生良性循环。此外,法国还特别注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制定各种培训计划和对岗位的等级要求。还实行了严格的许可和评估制度。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英国就将养老问题纳入社区,对老年人采取社区照顾模式,取得了不错成效。腾■、高飞、尚红(2012)指出其特点主要是:政策引导、政府出资、依靠社区和体系完整。英国制定了社区照顾这一社会福利政策,并且订立具体的措施,以使社区能切实地承担起这一职能。英国的社区照顾主要是立足社区、依靠社区,以社区为依托,各种服务设施都建立在社区中,且社区照顾的方式尽量与老年人的生活相融合。各种社区照顾的机构既有政府出资社区举办的非营利性的机构,也有私营的、商业性的服务机构。提供服务的人员既有政府雇员,又有民间的专业工作人员和志愿服务人员,形成了多主体、多层次的服务体系,以满足不同情况的老年人的需求。

三、当前中国社区居家养老存在的问题

由于社区居家养老在我国刚刚起步,各方面都存在亟须解决的问题。学者们从不同的切入点研究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宏观政策环境和法律制度;微观的服务项目、服务设施的建设、服务人员的素质;人们对社区养老服务的认识等。

第一,政府职能不完善,存在缺位错位现象。政府在推动社区服务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社区养老服务有浓厚的行政管理色彩。一方面,政府对社区养老事业的关注度不够,支持力度不大,制定的相关的法律法规不足,缺乏规划和引导。另一方面,政府过度干预限制养老事业。政府与其他社会力量联系不够,民间组织发展缓慢(姜珊,2009;陈淑君,2010)。

第二,资金不足,来源单一。社区资金来源一直都是只靠政府支持,对养老服务投入的资金有限,资金常常出现短缺,使得社区无法满足日益壮大的养老需求。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不足,资金来源不稳定,养老服务收费水平过高。社会、民间资金不易进入社区,不利于社区养老服务产业化发展(陈旗,2009)。

第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不完善。有些服务设施的功能设置不合理,缺乏适用性,忽略了老年人的生理特征,使得老年人在社区中的生活行动很不方便。社区的服务设施不够齐全,无法满足日益增多的老人对医疗保健、护理、健身、娱乐、社交的需求。很多社区只有老年活动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养老服务项目不足,服务对象有限。甚至有的社区连基本的医疗护理、家政照顾、应急服务都缺少,更别提文体娱乐教育项目了。

第四,社区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较低。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的工作人员主要是原社区工作人员,他们没经过专业培训就上岗,只能局限于帮助老年人料理日常家务,没能力提供专业的医疗照顾和精神服务,难以适应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卞文忠,2005)。而具备较高水平的专业人员由于待遇较低而不愿进入社区,也加重了社区养老专业服务的困难程度(赵聪锐,2011)。

四、社区居家养老问题的解决对策

第一,完善政府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职能。杜智民、滕萌(2012)提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不只是由家庭还有社会、政府等各主体共同参与其中的服务模式。但是政府具有的普遍性和强制性的特征是其他参与主体所没有的。因此,政府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职能应该是利用其强制性的特点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相对完备的政策法律环境,也即制定各种法律法规以及各种具体的政策。

第二,拓宽养老社区建设的资金筹集渠道。王秀贵、马开剑(2012)建议采取“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资机制。我国养老社区建设的资金来源可以有两个方面:外部来源和内部来源。外部来源主要是政府投入和市场融资。政府投入就是政府在养老社区每年按一定比例投入资金,将老人满意度和老人数量等作为依据,对其进行分层次政府投入,另外,政府还需在税收上给予养老社区优惠。市场融资就是让信誉好且运作稳定的养老社区模仿股份公司进行市场融资,融得更多的社会资金进行社区服务。内部来源主要是社区费用和护理费用。社区费用包括社区各个方面的运作成本,如服务员和护理员工资、社区设施和环境维修护理、管理费用等。这部分可由国家和个人共同承担,国家可根据该社区吸纳就业人数给予其额外奖励,个人则需要交纳类似“物业费”的款项。杜智民、滕萌建议护理费用针对不同健康状况可采用两种缴纳方式:一是对身体健康的老人,按月收纳少量的日常检查和服务费用,只在身体状况不达标时才会收取特别的费用;二是对需要长期照护的失能老人除了收取日常检查费用外,可根据需要收取护理费、医疗费等。

第三,规范社区管理部门的日常运行机制。首先要设计科学的服务制度。可对入住老人建立电子档案;对需要不同服务的老年人实行分区护士负责制;细分服务群体,对不同体质的老人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和治疗。再次要营造良好的软环境。社区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把“秧歌队”、“广场舞”、“太极拳”等各种健身项目引入进来,并开办兴趣班、讲座、文艺会演活动,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再次要建立信息公开制度。社区主管部门应力图做到财务运作情况的实时更新和公开透明,定期公布财务报告,定期给社区成员发布基本的财务运行清单和每位成员的消费账单,对社区成员的疑问予以解答(杜智民、滕萌,2012)。

第四,完善养老社区的服务内容。杜智民、滕萌提出要根据老年人的需求特点,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应的服务,才能真正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建立设施来完善社区服务内容:一是建立老年人医疗保健中心。在社区内开设老年门诊、老年康复保健站等老年医疗保健机构,就可做到小病不出社区、健康保健日常化。同时对于一些大病重病,医疗保健机构能提供到社区外就医的各种服务。二是利用网络系统对老人进行安全监控。以老年人家庭为单位,在住宅内部采用先进的家庭网络路线,将所有的家电(电视、空调、家政安全系统等)相连,以无线或有线方式组网,完成对室内诸如盗窃、火情、有毒气体等的监测。同时控制各种电器、门窗等,保证一旦有火灾等情况能够及时联系到社区主管部门。三是建立老年活动中心,中心要根据老年人特点提供合适的文化娱乐项目。中心提供的不仅是设施、场所,更重要提供的是活动的氛围、伙伴。通过开办老年书画班、音乐班、舞蹈班、电脑班等,以满足老年人求知需求,同时提高老年人的自我娱乐技能。

第五,建立一支专业社区养老服务队伍。良好的社区一定要有专业的养老服务队伍作为支撑。敖妙(2012)认为专业服务人员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具有大专以上文凭的专业人员,相当于高级管理、咨询人员,可以为老人提供心理、生理、医疗等方面的咨询。尤其是主治医师必须经过良好的培训,通过国家医师资格认证;护理人员也必须受过专业护理训练。另一种是经过中等职业学校培训的具体工作人员,他们负责护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对于社区内原有的非专业劳动力,也需经过培训方可上岗。只有经过这类专职培训,取得相应证书才能进入社区服务老年人。同时,要处理好志愿者与专业工作人员的关系。志愿者虽然是一支不可忽视和让人尊重的力量,但是,大部分志愿者毕竟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不宜让他们担当护理工作,最适合他们做的是与老年人精神陪护,给老年人的生活注入活力。

五、研究评述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取得的研究成果非常显著。他们从不同视角对居家社区养老模式进行了剖析,比如家庭和机构养老的局限性和老年人的现实需求等。有的学者也针对居家养老社区服务的现状、运行机制及政策法规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存在的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对策建议。但是目前的研究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研究中基本上重视对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研究而忽视了对农村地区的研究。城乡之间是相互发展的,两者必然存在不可分离的联系,若两者相结合进行研究,城乡社区发展可以呈现出协调稳定的共荣局面。二是研究的内容大同小异,创新性不够。较多关注于社区养老服务的意义、养老现状、问题与宏观对策等方面,对其今后的发展方向及具体实施细节缺乏探讨。三是缺乏科学的具有说服力的理论研究。研究多就事论事,只关注当前问题和解决措施,缺乏长远性的理论研究。四是理论研究大部分仍停留在抽象论述阶段,缺少大量的实证研究,如养老服务如何才能实现社会化、专业化、产业化等问题仍然只是理论层面上所探讨的问题,理论研究大大滞后于实践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肖童.城市养老模式中社区养老方式的概述[J].今日南国(中旬刊),2010,(8).

[2]杜智民,滕萌.我国养老社区的运作机理及发展前景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

[3]敖妙.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党政干部学刊,2012,(11).

[4]王秀贵,马开剑.我国城市社区养老对策[J].人民论坛,2012,(2).

[5]姜珊.我国城市社区养老保障体系探索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9.

[6]腾,高飞,尚红.国外社区养老服务现状与启示[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7]阎安.论社区居家养老:中国城市养老模式的新选择[J].科学经济社会,2007,(2).

[8]谭樱芳.社区养老——城镇养老服务保障的新选择[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06,(3).

[9]方秀云.社区应对老龄化问题的对策研究——社区居家养老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探讨[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5).

[10]胡晓平.社区养老——我国养老服务的新模式[J].铜陵学院学报,2010,(3).

[11]曾昱.社区养老服务——中国城市养老服务保障的新选择[J].天府新论,2006,(4).

[12]李学斌.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研究综述[J].宁夏社会科学,2008,(9).

[13]田园.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日本的经验与启示[J].当代经济,2010,(9).

[14]吴来苏.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方式——推进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方式[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

[15]陈淑君.黑龙江省社区养老服务问题探析[J].商场现代化,2010,(19).

[16]陈旗,褚立波.政府在农村金融改革中的作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9,(11).

[17]卞文忠,秦玉峰.黑龙江省城市社区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经济,2005,(9).

[18]赵聪锐.城市社区养老模式探讨——城市社区老年照顾有关问题分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2).

上一篇:朱自清《春.加薪》下一篇:厕所公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