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经济发展工作总结

2024-09-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县经济发展工作总结(精选8篇)

县经济发展工作总结 篇1

(一)、调整种植业结构

我县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地区,靠近俄罗斯边境,总面积1898.74平方公里,耕地59.49万亩,其中:水田31.01万亩,全县辖11个乡镇122个村民委,总人口3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30.7万人。我县土地肥沃,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发展农业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这资源优势,做好农业结构调整这一篇文章,促进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

1、大力推广优质水稻的种植,打响“优质米”的品牌。近几年来,我县优质谷种植面积逐年平均每年以77.2%的速度增长,20xx年全县种植优质谷面积达37.2万亩,占稻谷面积的82.7%。实施生态工程,创建无公害水稻生产示范基地县,20xx年实施无公害优质水稻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0万亩,示范基地水稻平均亩产增产34.5公斤,农民种植优质稻比种植杂交稻每亩增收100元以上。在注重发展优质谷生产的同时,还全力打造品牌大米,注册了“黑土地”牌商标,并获得了产品“条形码”和“市场准入证”,一举打响了“黑土地”的品牌,产品已远销香港、广东、上海等区外市场。

2、巩固发展甜菜生产,稳定支柱产业。多年来,甜菜生产一直是县里农民和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20xx年,上半年,省里出台了相关文件,决定在全省范围内进行甜菜减压种植的政策,目前我县是全省甜菜生产大县,这一政策的出台为我县发展制糖业提供了契机。一是我县没有列入压减范围,而其他地方压减了,形势当然对我县有利。二是甜菜种植面积大幅度压减了,甜菜总产量减少,价格自然会随市上扬。三是黑龙江制糖集团这一大龙头企业的进入,会使我县糖业生产的前景更加广阔。县委、县政府充分利用上述优势面对机遇,紧紧抓住甜菜生产不放松,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巩固和发展甜菜生产,稳定甜菜这一支柱产业。一是稳定种植面积。为确保两家制糖企业有充足的原料供应,全县甜菜种植面积稳定在30万亩以上,年进厂原料蔗在125万吨左右。二是推广良种甜菜种植,提高经济效率。经过品种改良,20xx年,全县良种甘蔗的面积已达到了45.39万亩。三是及时兑现货款,切实维护农民的利益。

3、发展木薯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我县在稳定甜菜生产的同时,因地制宜调整出3到5万亩旱地发展木薯生产,培育新的增长点。20xx年全县种植木薯3.09万亩,但由于受长期干旱天气的影响,产量仅3.22万吨。20xx年计划发展到4万亩,产量6万吨以上。

(二)调整农业养殖结构,加快畜牧产业的发展。通过狠抓品种改良,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和草食动物养殖,建立水奶牛生产基地、育肥牛生产基地、良种山羊基地、本地优良鸡鸭生产基地、养鹅养兔基地,扩大良种猪繁育基地,推广特种养殖,把畜牧产业建设成为农民增收的半壁江山。20xx年全县各种规模养殖场已达239个,出栏肉猪62.25万头,比上年增加1.78万头,出栏肉牛4.41万头,增加0.55万头,出栏家禽414.2万羽,增加58.8万羽,山羊出栏1.96万只,新增0.25万只。仅牧业一项就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81元。

(三)调整林果种植结构,提高林果业收入的比重。通过组织实施好退耕还林工程、生态补助试点工程、野生动物保护工程、生态能源工程、每年新种速生尾叶桉等3万亩,为林业加工企业提供充足的原料。同时,继续大力发展优质桃、李、大果枇杷、早熟板栗等水果,20xx年全县水果种植面积达9.13万亩,年产量达2.65万多吨,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47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额的19.9%,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

二、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道路

近两年来,县里特别注重扶持和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并在税收、用地等方面给农产品业加工企业提供最优惠的政策,通过招商引资和发展非公经济,龙头企业的数量迅速增长,同时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初步建立起了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群体,这些企业基本能覆盖县里主要的农产品。现在已拥有甜菜、优质谷、木材、林产品、茧丝、木薯等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19家,为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纵深发展打下了基础。培育和推出了“黑土地牌优质大米”、“黑土地淀粉”等一批品牌,农产品加工率由原来的26%提高到20xx年的35%,农业产业化进程得到进一步地加快。截至目前我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936家,其中:规模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年销售收入5.2亿元,实现利润4200多万元,纳税5500万元,直接带动农户2万余户,辐射农户5.5万户,帮助农民从中获得7700万元的纯收入,人均252元。

县经济发展工作总结 篇2

人工影响天气是大气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的科学基础是云与降水物理学, 使大气科学对云与降水自然过程从被动到主动, 并且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人工影响天气主要以火箭作业为主, 通过催化剂干扰云雨的形成过程, 以达到防雹、防霜、增雨 (雪) 的目的。20世纪50年代以防雹、防霜为主, 目前以开展人工增雨 (雪) 为重点任务。

1 历史及现状

1.1 人工影响天气发展历史悠久

新宾县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 1959—1985年的27年间, 全县共出现冰雹56次, 其中以5—9月降雹次数为最多。冰雹无论是由抚顺县李家入境还是由草盆经黄木厂入境, 所殃及的乡镇都多达8个左右。因此, 最初人工影响天气以防雹工作为主, 1976—1977年间, 新宾县气象站利用“37型”高炮进行人工防雹。防雹面积逾320 km2, 作业效果明显, 直接减少经济损失5万元。1959年以来, 新宾共出现低温冷害7次, 新宾县15个乡镇都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其中东部的北四平、旺清门、红庙子、响水河等乡镇为重灾区。新宾县气象站通过点燃艾蒿等干枯植物用“烟熏”的方法进行人工防霜, 挽救烟叶损失3万元。

1.2 人工影响天气进入信息现代化时期

20世纪80年代, 人工影响天气主要采用土火箭进行防雹作业, 新宾县气象站成立了专门的防雹指挥中心。直至2008年, 新增了火箭发射架及配套设备, 防雹和增雨 (雪) 工作同时展开;进入21世纪, 气象现代化进展显著,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 县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进入了以人工增雨雪为重点业务的时期。为此, 县政府特别设立了新宾县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抚顺市气象局为新宾县人影办配备WL-98/22H4火箭发射装置。目前, 县人影办公室拥有GPS定位仪以及人影专设笔记本电脑及无线网卡, 实现市县增雨 (雪) 视频高效同步及时完成, 同时具备专业的高学历人员队伍, 增雨作业经过专业和系统培训。

2 人工影响天气概况

2.1 火箭发射地情况

新宾县拥有15个固定作业地点, 分别设在15个乡镇, 作业站点以增雨 (雪) 作业为主, 以保护农田作物和增加水库蓄水为重点 (表1) 。

2.2 作业类型

1982年, 第1次利用高炮进行防雹作业, 逐渐的将防雹作业转化为防雹、增雨 (雪) 并举。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 由于省会城市沈阳市有奥运会足球比赛项目, 为保证比赛当天没有降雨过程, 抚顺市气象局联合新宾县气象局、清原县气象局以及其他各市气象局第一次尝试人工消雨作业, 效果显著。自2010年开始, 新宾县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进入增雨 (雪) 作业时期。

3 人工影响天气成果

3.1 防雹作业成果

新宾县气象局实行土火箭防雹工作的23年内, 即1959—1981年间, 5月降雹次数最多 (图1) , 此时正值作物幼苗期, 如遇雹灾, 轻者减产, 重者需毁种。冰雹每年发生时间集中于5—9月, 其发生次数占全年总数的76.8%。冰雹的发生日主要以午后至傍晚为多, 占总发生次数的83%。其中出现在13:00左右的占23%。

因此, 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防雹作业, 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和避免了防区内农作物遭受重大雹灾, 每年因防雹作业而减少农业损失10%~30%,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明显。

3.2 增雨 (雪) 成果

新宾县虽然水资源丰富, 春季底墒较好, 但在个别年份也时有旱灾发生。1950—1982年, 共有旱灾11次 (图2) 。

在近5年的春旱中, 适时采取人工增雨雪作业69次, 发射炮弹208枚, 新增降水2亿m3, 有效缓解了春季缺水、浅层土壤偏干的状态, 确保了新宾县粮食产量5年连续偏丰, 成果显著, 经济效益可观。特别在2014年夏秋连旱中, 新宾县气象局积极组织员工进行增雨作业。出动主要增雨地点在永陵、木奇、北四平几个乡镇。共发射73枚炮弹, 实际出动12次, 待命作业7次, 其中与市局联合增雨作业1次, 单日出动3次增雨作业情况达2次, 耗资19万元, 有效地缓解了旱情 (图3、4) 。

在汛期降雨量如此小的情况下, 新宾县气象台注意观察每个时段天气过程, 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增雨的机会。在此期间, 共发射增雨火箭弹73枚, 出动次数12次, 单日出动增雨次数达3次, 降雨覆盖面包括新宾县所有乡镇。不仅增加了水库的蓄水, 而且在抗旱减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4年的增雨过程中, 挽救水田逾4 666.67 hm2, 挽回经济损失5万余元。

4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1 进一步完善并加强作业站点的安全管理工作

由于新宾县移动增雨火箭车配备较晚, 工作人员增雨培训时间较短, 加上2014年又更新新的移动火箭发射装置, 导致增雨人员没有很多的实战经验, 因此火箭站安全体系并不健全。

在今后的工作中, 应建立健全安全的管理体系,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工作:一是坚持各项年检制度, 每年春季都派专业人员去省气象学校认真学习增雨操作, 做到持证上岗;二是认真记录好每次增雨过程中的数据, 并做好工作数据的上传和总结;三是目前新宾县气象局已经配备了专门的弹药库, 要确保弹药库万无一失, 做好弹药的出入登记制度;四是坚持每月至少演练2次增雨操作, 使每位工作人员都熟练掌握增雨操作规程, 并做好节假日检查, 杜绝麻痹思想;五是每次作业之前, 通过广播局做好对社会的公告制度, 做好人工影响天气的宣传[2]。

4.2 充分利用省局配备的新式现代增雨平台及设备

增雨作业和指挥等设备的更新比较慢, 自县气象站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以来, 一直使用高炮、增雨火箭等设备, 信息化监控设备只能利用市气象部门帮助完成[3,4]。2014年新宾县气象局配备了专业的人影设备, 包括数据存储服务器、交换机、高清显示器、笔记本电脑、雷达定位仪等设备。准备组建空域申请工作站, 随着空中航线的增加, 所能得到的作业空域时间越来越短, 而天气的变化又是瞬息万变的, 因此充分利用现代化探测装备, 发挥雷达的检测作用, 抓住作业时机, 才能更好地发挥人工影响天气的作用, 促进农业高效生产[5,6,7]。

参考文献

[1]房守志, 吴文启, 赵彪, 等.新宾满族自治县志[Z].1993:84-90.

[2]李磊, 孟辉, 王兆宇, 等.中国人工影响天气事业50周年纪念文集[M].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9.

[3]毛节泰, 郑国光.对人工影响天气若干问题的探讨[J].应用气象学报, 2006 (5) :643-646.

[4]张瑞波.广西人工影响天气火箭、高炮实时作业指挥系统[J].广西气象, 2005 (4) :38-39.

[5]王致君, 刘黎平.人工影响天气研究工作的回顾与展望[J].高原气象, 1999 (3) :361-367.

[6]赵健.山东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发展回顾与思考[J].山东气象, 2008 (4) :50-54.

以丘区大县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篇3

优化产城相融的工业化和城镇化空间布局。一是围绕成都、重庆增长极构建“一小时经济圈”,在一小时经济圈内的县加快融入成都和重庆经济区,提升产业园区的规模和水平,形成产城相融的格局。二是提高天府新区的入园企业的门槛,筛选产业,平衡发展川南增长极和川东北增长极,以城促产,以产带城,产城融合,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三是围绕“一带一路”战略和利用长江黄金水道,加强与长江上游中心城市重庆以及泸州港和宜宾港的互联互通,提升宜宾港和泸州港的物流能力和加快临港经济区发展。

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和培育战略新兴产业。一是围绕成都(或重庆)的支柱产业、主动对接天府新区或两江新区的主导产业发展配套产业,如围绕重庆发展汽摩、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等产业的配套产业,围绕成都发展电子信息、汽车制造、机械制造和食品生产等产业发展配套产业。二是合理利用天然油气、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等自然资源,形成特色产业。三是推进轻纺、食品、建材、机械等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四是引进和培育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产业、新能源和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继续抓好粮油、生猪等主导产业,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蔬菜、水果、林竹、中药材等经济作物。加快利用现代工业产品和现代技术对传统农业的改造,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现代化。

稳步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和加快发展先导性服务业。丘区大县第三产业的主体是旅游和文化产业,同时要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健康养老等先导性、生产性服务业。电子商务要立足建立区域性电商平台和扶持地方电商企业;现代物流发展既要加强物流通道和物流园区建设,也要积极培育现代物流企业,同时与电商发展有机整合。

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汇报 篇4

近几年来,县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为突破口,以减负、保护、规范、服务为目的,通过加强领导、创新制度、强化监督、刹风治乱,全力清除制约经济发展的障碍,全县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县城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提高。今年元—月份全县生产总值完成亿元,同比增长;限额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完成亿元,同比增长。

一、切实加强领导,强化责任机制。近几年,我县先后开展了“整顿思想作风,优化创业环境”活动、“集中整治企业经营环境活动”和“机关效能建设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为进一步巩固、扩大成果,我县今年多次召开四大班子联席会,研究环境工作。大家一致认为,环境的优劣,对一个地区特别是作为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企业设备陈旧、技术含量低、管理落后的经济发展快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重视这项工作,就难以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入世”带来的新挑战,实现“以工兴县”的战略目标将无法实现。认识统一后,县委、县政府成立了高规格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专门的工作机构,坚持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作为重点工程来抓,并将其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目标管理体系,与单位的主要领导的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挂钩,为优化环境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立足制度创新,强化保障机制。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具有长期性、艰巨性,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为使环境不断得到优化,我们注重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积极探索优化环境的新方法。一是降门槛。我们把改革行政审批制度作为转变政府职能的突破口,下大力气清理废止与“入世”要求不相适应的政策性文件,简化、规范审批程序,不断改进政府职能部门对经济社会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二是勤服务。本着“便民、高效、公开、公正”的原则,成立县、乡行政服务中心,将保留下来的行政审批事项集中到中心,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为投资经营者提供方便快捷、高效运转的快速道路。该中心自今年月份运行以来,窗口共计收件件,已办结件,占总收件的。三是禁索取。要求各级各部门都要站在“你发财,我发展”的高度,认真落实“五不准”,坚持杜绝开门招商,关门宰客,杀鸡取卵等现象,千方百计为业主创造宽松的经济发展环境。严格落实企业检查收费许可证制度,凡挂牌保护的企业,不经县优化经济环境办公室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到企业检查、收费。同时,实行了涉企收费明白卡制度、有奖投诉举报制度、企业负责人失职责任追究制度,提高了企业的自我保护意识。

三、搞好效能监察,强化监督机制。我们坚持以行政效能监察为主体,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相配合,努力构筑全方位监督体系。一是充分发挥效能监察中心的职能作用,实行高权威监督、全方位受理的工作机制。同时,为方便群众监督,我们在县城繁华地段、交通要道和醒目设置了举报箱,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广泛宣传。二是深化政务公开。各级各部门将收费依据、服务承诺、岗位职责制成版面在办公楼前公开;同时,组织个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的单位一把手,就如何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在电视上公开承诺服务内容,接受社会监督。三是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企业法人代表中聘请了名行风评议代表,定期不定期组织他们开展明查暗访,对执纪执法部门和服务单位进行评议,加大了对重点行业、重点部门,特别是重要岗位的监督力度。今年,我们不仅在个职能部门中开展了民主评议行风活动,而且注重评议结果的运用,在对去年民主评议排在前名的单位给予表彰的同时,对排在后名的单位负责人进行了组织调整,引起被评议单位的高度重视,促进了行业作风转变。

四、狠抓刹风治乱,强化惩处机制。查办案件,是优化环境的重要手段。只有对危害环境、败坏鄢陵形象、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违法违纪案件,重拳施治,严惩重处,才能把治理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引向深入。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谁干扰破坏发展环境,就是与县委、县政府过不去,县委、县政府就给谁过不去。对干扰破坏经济环境的单位和个人,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工作中,我们努力做到有案必接、有案必查、查案必严、快查快结、案案有果。一是领导监察,现场办案。县领导对查力经济发展环境案件工作极为重视,尤其是对影响较大的案件,主要领导亲自批示、亲自过问,促进案件查办工作的顺利开展。如,县主要领导在建材大世界遭到多家收费一案时,责令纪检监察机关迅速查处,将不合理收费如数退还企业;分管经济环境工作的县领导听到县城东区一家新入驻企业,在建设厂房时,因当地群众阻挠,无法正常施工时,迅速召集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进行现场办公,保证了该企业的正常施工。二是加强办案力量,突出治理重点。根据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确定一个时期工作重点,组织纪检监察、公安等部门联手共治,扫清经济发展障碍。三是广辟案源,主动出击。设立了经济环境“”电话,做到了举报电话,做到了举报电话响,工作到现场。同时,多次组织有关部门深入个体商户、企业及案件易发区排线索,对排查出的案件,做到了快查快结。三年来,全县共立案查处破坏经济环境案件余起,党政处理人,其他处理余人,为企业和商户挽回直接经济损失万元。

县经济工作会议 篇5

12月24日,灌南县召开非法集资工作会议,传达贯彻中央、省、市的工作部署要求,通报县内非法集资犯罪形势,并对相关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会议要求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深刻认识处置非法集资活动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采取有效措施,坚决遏制非法集资高发蔓延势头。要突出重点,把握关键,进一步强化工作的针对性,全力做好案件侦破、信访维稳、事前防范、舆情管控等工作,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开展预警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防范意识。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进一步构筑长效机制,按照“突出重点、依法打击、疏堵结合、标本兼治、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的原则,扎实开展工作,维护县内金融和社会大局稳定,保护人民群众合法利益,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县有机农业发展总结 篇6

通过调查研究和充分酝酿,乐业县确定了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抓手,针对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明确提出了“以‘百里茶廊’和万亩猕猴桃出口基地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如何推进乐业县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根本性转变是关键,走有乐业特色的有机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是基础。

一、乐业县基本情况

二、乐业县有机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乐业县充分利用地域和自然资源的优势,着重在“特”字上谋思路,抓住生态作文章,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制定了有机农业发展规划

乐业县高度重视发展有机农业,于xx年制定并通过权威部门评审认定了《乐业县有机农业发展规划》,该规划紧紧围绕“农业稳县、科技兴县”的发展战略,以打造“广西有机农业第一县”,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为目标,重点发展有机种植业、有机养殖业和有机食品加工业。全县有机种植业规划为粮食生产区、油料生产区、蔬菜生产区、果品生产区、有机茶和八角生产区共五大生产区,近期发展目标为16.5万亩,年产值5.5亿元。有机养殖业分为有机牛羊生产区、有机瘦肉型猪及家禽生产区、库区清水鱼生产区等三大生产区,近期发展目标为年出栏猪、牛、羊各4万头,家禽30万羽,清水鱼1000吨,年产值4.3亿元。有机食品加工工业主要是发展与有机种植、养殖产品精深加工相配套的加工工业。

(二)有机农业初具规模

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品牌就是价值,品牌就是生产力。目前,乐业县的“顾式茶”、刺梨汁等产品品牌已经享誉区内外。“顾式茶”已获得农业部中国绿色食品aa认证、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的有机茶认证、日本农业部有机茶认证、美国农业部有机茶认证、国际粮农组织有机茶认证、欧盟有机茶认证,是目前中国4xx多家茶企业中有机茶认证最多、认证级别最高的有机茶产品,该产品可以顺畅进入世界各国市场销售,乐业“顾式茶”在美国和德国市场供不应求。乐业“高野”牌刺梨产品是绿色天然保健品,获得国家质监总局的食品安全认证和“中国优质保健产品奖”等称号,被营养专家誉为“超级sod、维c大王、新一代防癌抗衰老新星”,产品在区内外畅销。同乐镇上岗村万安屯500亩优质有机稻试验示范基地已连续几年通过了国家有机认证机构的有机转换认证,乐业也成为了全区第一个获得优质稻米有机认证的县份。

(四)有机农业效益显著

三、乐业县有机农业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乐业县发展有机农业虽然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取得了初步成绩,但受历史、自然、经费、观念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目前,有机农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深层次困难和问题:

1、农民发展有机农业的意识还不强。近几年农民增收了,但由于部分农民未认识到自己在发展农业产业中的主体地位,不积极掌握现代种植技术,对发展有机农业增产增收的意识不强,过分依赖于政府的产业扶持。同时,全县农业专业人才缺乏,农村基层干部队伍能力弱等也阻碍了农业产业的发展。

2、土地流转不规范与规模经营的矛盾凸现。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的土地流转还没有好的机制引导,务工农户通常是将土地无偿送给或廉租给亲戚、好友或邻居耕种,也有撂荒的,农户无法对土地进行长远的规划种植,使土地出现非规模化的分散经营,产业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难度大,产出率低。

3、农产品精深加工工业发展相对滞后。乐业县农产品品种多、批量多少不一,农业工业化水平低,产业链条短,市场份额极低,农业、农产品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

4、农业基础设施滞后。近年来,通过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等,全县农村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都有了较大改善,但直接投入农业生产的资金总量相对不足,基础设施仍很滞后,农村各地还不同程度存在水利设施失修老化问题,农业抗春旱、夏洪、秋涝、冬干、虫灾、雹灾等基础条件差等不利因素。

5、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不健全。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农村市场体系发展滞后,农村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物流产业缺乏。全县的农产品专业市场大多为摊式经营、档次低,农产品销售“马路集市、提篮小卖”常见不鲜,农产品的价值严重缩水。

四、乐业县发展有机农业的对策和建议

乐业县有机农业发展要充分发挥独有的环境优势,坚持以产业化经营为核心,以提高有机农业效益为中心的按照市场牵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带基地、基地连农民的产业化模式,最大限度地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和可持续发展。同时,遵循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稀”的原则,全面提高有机农业的特色优势,比较优势,生态优势,参与国际竞争,实现有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

(一)围绕县情抓规划,在优化有机农业产业布局和园区建设上求突破

发展有机农业,必须抓好产业规划。要在遵循《乐业县有机农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各个乡镇的地域特点和资源优势,围绕市场需求,进一步优化有机农业产业布局,在全县范围内打造一个“一廊两带三园”有机农业产业群。“一廊”即以新化、甘田、同乐作为茶叶产业主要种植区域,着力打造“百里茶廊”;“两带”即在新化、同乐、花坪公路沿线种植特色高效观光水果,建设“百里万亩水果观光产业带”;在幼平、雅长库区发展生态网箱养鱼,建设“百里万亩库区水产养殖带”;“三园”即抓好有机茶叶、有机水果种植和兰花培植,重点打造精品“园中园”品牌。也就是在万亩有机茶园中建设“世界茶博园”,在万亩特色水果示范园内建设“有机猕猴桃出口示范园”,在万亩生态兰花园里建设“精品兰花博览园”形成大观园里建设小观园的特色生态有机农业产业化品牌,促进县域优势农业产业良性发展格局。近期主要是抓好 “百里茶廊”和“万亩猕猴桃生产基地”建设。“百里茶廊”面积已有一定规模,冬春的管护尤为关键。受茶叶价格波动的影响,部分群众对茶园的管护有所放松。因此,必须要使茶农重拾信心,加强对茶园的管护,保证茶叶种植出成效。猕猴桃基地已经实现挂果,产品投放市场后反响很好。在抓好管护见成效的同时,今后要逐渐向适宜种植区扩展,逐步实现“万亩猕猴桃生产基地”的目标。

共4页,当前第2页1234

(二)围绕市场抓产业,在优化有机农业产业结构和市场定位上求突破

乐业县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来抓产业,优化有机农业产业结构。农产品要在市场上由竞争力,必须拥有自己的特色。乐业县有机农业发展立足优势抓调整,摆脱传统农业方式,本着立足资源、发挥优势、面向市场、加快发展的原则,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认真落实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和加工技术规程。逐步扩大有机茶、有机蔬菜、有机水稻、有机核桃、有机猕猴桃等有机农业种植面积。培植有机茶和有机猕猴桃两个生产基地来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做精、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经营。

确定乐业县的市场定位:有机农产品走高端市场、绿色农产品走中端市场、生态农产品走低端市场。形成高、中、低产品应有尽有,形成自己的产业链,拥有自己的市场。通过以有机农业带动绿色农业、生态农业、促进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以生态旅游业促进乐业县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三)围绕质量抓管理,在有机农业精品和扶优做强上求突破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乐业县有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必须一开始就按有机农业的技术规程进行编号登记,质量人员、检验人员、生产人员都必须记录在产品的包装上,只要这样我们的农产品就会有市场,所以必须由企业来把好农产品的质量关和市场开发,这样就会创出农业品牌,突出品牌效应。如果农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直接追究到生产人员,给消费者造成的损失由生产者负责赔偿。这样也为农产品质量作了宣传,时刻提醒我们的老百姓,农产品的质量出现问题,就会砸掉自己的饭碗,断了自己的财路。提高群众的品牌意识,我们应该做好群众思想工作,让他们树立品牌农业,名牌农产品,使其达到品牌效应、品牌经济,从而推动乐业县农业产业快速健康的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把乐业人民带入小康社会。

围绕农业产业规模,大力扶持龙头企业。逐步摆脱传统农业生产观念的束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简化办事程序,做到“爱商、为商、安商、富商”,在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管理、农产品流通环境等方面要提供最大的支持,使乐业县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一是通过引导、扶持农业龙头茶叶,使其不断发展壮大。二是积极招商引资,切实落实优惠政策,引进外商来乐业县投资开发板栗、八角、核桃、刺梨、高山野菜等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三是加快农业项目建设,以项目为载体,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四是进一步完善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盟机制,积极推进“公司(协会)+基地+ +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真正把龙头企业和农户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共同体和共生体。

(四)围绕特色抓示范,在有机农业发展示范带头和全面推广上求突破

坚持“示范先行、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全面推广”的原则,根据乐业县实际情况,抓好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强的高标准科技示范基地。抓好八个千亩示范基地:一是在同乐建立千亩优质高效有机猕猴桃示范基地;二是在同乐建立千亩优质高效有机稻+有机菜示范基地:三是在新化建立千亩优质高效烟叶+优质稻(玉米)示范基地;四是在甘田建立千亩优质高效有机茶示范基地;五是在逻西建立千亩优质高效有机油茶示范基地;六是在逻西建立千亩优质高效有机板栗示范基地;七是在花坪建立千亩优质高效有机薄壳核桃示范基地;八是在幼平、雅长建立千亩优质高效生态养鱼示范基地。通过示范,让农民看见成效,学习种植技术。以农村能人为带头人,发挥推广和应用科学技术的主体作用,形成一户带十户,十户带一村、一村带一片、一片兴一业,最终达到一业兴百业旺的目的。组成经济联合体,依托营销、种养大户,大力发展大户带动型经合组织。充分发挥农村营销大户和经济能人的资金实力和市场开拓能力,由他们牵头建设经济协会,把分散的农户联系起来,达到分散生产联合销售的目的,形成闯市场的合力。

(五)围绕产业抓好基础建设,在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求突破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基础设施更是农业的基础。农村基础设施的落后和不配套,必将导致农业的不稳产稳收,解放和发展不了农村生产力,更将严重制约现代农业的发展。乐业县要实现农业的后发性、突破性发展,比较右江河谷等农业发展基础好的县份,基础设施建设更是刻不容缓。因此,要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摆在最基础性地位,通过争取政策和创新措施,整合资金加大建设步伐,结合统筹城乡发展,应敢于开创性地领导探索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抓好同级涉农部门间的有机协作。农业、林业、畜牧、国土、水利、农机、交通、开发等部门既要做好上级对口支持政策的争取工作,更要做好同级涉农部门间工作合作,要依托上级对农村的各项“基础工程”这一抓手,重点搞好农村水利(饮水)、道路、电力、土地整理、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中做到山、水、田、路、舍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建设,坚持标准,严格质量,落实责任。对于山区偏远、凋零农户,要细算基础建设投入、退耕还林、城镇化综合帐,应实行分批直接资助农户移居改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应坚决克服重建轻管,市场化的设施要实行好有偿使用。通过有目标、有重点、有步骤地持续实施基础建设,逐步实现农村的道路、水利和电力网络化。立足农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重视村庄生态工程,搞好农户庭园经济建设,加强农业资源和生态保护,实施土壤培肥施肥工程,开展农业污染源治理,搞好农业生产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提高环境对农业发展的承载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加快发展沼气、太阳能等农村清洁能源建设,推广清洁化、循环式生产;做好气象水文预测预报工作,增强减灾抗灾能力,不断提高乐业县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乐业县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

共4页,当前第3页1234

(六)围绕发展抓好人力资源,在培养有机农业技术人才上求突破

范文网【】

经济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产业要发展,技术人才是重点。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加快培养乐业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急需的人才。目前,依托乐业县农广校中专学历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百万农村党员大培训和千万农民大培训等培训计划,加强优势农业产业化人才的培养。由乐业县农广校与龙云山顾氏茶场联合办学,开设在茶学专业,招收有志从事茶叶种植、加工、营销、茶艺、茶文化传播的青年,通过几年培训,为企业培训万名茶文化传播者,为群众培养万名农业产业化技术骨干,使其成为乐业县茶叶产业化的人才支撑。办学规模分三步走,第一步开设中专班,面向全县招生;第二步提升档次和招生范围,争取在10年与有关大学联合办学,面向全区招生,学员毕业达到专科或本科水平;第三步与名牌大学联合办学,面向全国招生,将乐业有机茶文化理念传播到全国,甚至到国外,培育一批茶叶界顶尖人才。把乐业县百里茶廊和世界茶博园建成广西领先、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茶叶产业生产地,达到一业兴百业旺的目标。

(七)围绕完善现代农业制度,在强化“三农”服务保障上求突破

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务必注重强化“三农”服务保障。要根据形势发展需要,着力抓好各项农业制度措施的完善,以期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逐步建全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宏观管理体制,使农业内部各产业间实现良性互动。针对农业农村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坚持不懈地强化农业基础地位,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当前重点要做好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综合直补、退耕还林补助、农村低保、良种补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农机具购置补贴、生猪扶持、退耕还林、移民安置、林权制度改革、农村沼气池建设等政策的落实。同时,要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创造法制、投资、人文、生态、信息等方面的外部条件,理顺各种关系,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做好服务工作

镇沅县现代庄园经济发展研究 篇7

人们普遍认为, 现代庄园经济即指农业产业化经营当中采用“公司+农户”模式。农业产业化由于公司与农户间信息不对称, 存在较大违约风险。然而在现代庄园经济中, 由于公司与农户内部化成一体, 有效地消除了农业产业化所存在的风险, 是更深层次的农业产业化经营。

现代庄园经济是一种建立在土地资本化、资产股份化、融资市场化、经营规模化和管理企业化基础上的农业开发和经营组织形式。其实质为农户、开发商或企业采取承包、租赁或购买一定规模土地的方式, 为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坚持以科技为支撑、市场为导向、资本为纽带, 采取自己开发经营或委托代理经营等机制, 以土地使用权为投资标的, 以股份或土地份额为标准进行收益分配的一种农用地产业化开发模式。它具有资本、技术和功能创新的3个特点。

2 发展现代庄园经济的重要意义

2.1 有利于促进土地规模经营

庄园经济的土地流转形式主要有出租、转让、股份合作等, 实现了土地的集约利用和适度规模经营, 使农业生产能力更强、相对成本更低、经济效益更高。

2.2 有利于引入企业管理模式

庄园经济在经营战略、内部管理体制、分配制度、组织结构、运行机制等各个方面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引入农业, 改变了农业传统经营模式。

2.3 有利于拓宽农业融资渠道

庄园经济不仅可以通过工商业自身积累投入, 而且还可以撬动银行资金、社会资金的有效注入, 实现农业多元化投入, 就像对其他产业一样, 让农业投资也获得一份平均利润, 从而使得农业也像其他产业一样, 成为有利可图的产业。

2.4 有利于丰富农业产业功能

庄园经济拓展了农业产业功能, 即从单一功能转化为生产、生态、旅游、文化、教育等多种功能, 实现了“一业为主、多业并举”, 体现了现代农业的特征。

2.5 有利于推广农业先进技术

庄园经济能够吸纳先进科技。为增强市场竞争力, 它必须提高育种、栽培、管理与加工、储藏及运输等环节的科技含量, 必然要采用先进技术, 同时还要加强科技应用与品牌塑造, 注重研发新品种及推广新技术, 大力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和农产品的质量标准。

2.6 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由于受土地负担的约束, 一些具有务工或经商特长而且“不愿种田”的青壮年农民出现劳动力转移难的现象。而实行庄园经济模式, 使得这些农民可以通过转让土地使用权或者入股经营的形式, 不仅能有一份稳定收入, 而且能放心地从事其他产业。发展农庄经济为转折期的农业带来了希望。

2.7 有利于解决弃田抛荒问题

近些年, 农业生产成本的不断提高以及农业比较收益的显著下降, 使得农民弃田抛荒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解决此问题的出路即是发展庄园经济。

3 镇沅县发展现代庄园经济的优势

3.1 有丰富的资源优势

一是生态环境优良。镇沅县农业生态环境优良, 大气、水源、土质无污染, 适宜发展无公害、绿色产业。二是气候独特, 立体气候显著。镇沅县属南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 光照充足, 雨量充沛, 冬无严寒, 夏无酷暑。既有典型的热区坝子特点 (年均气温20~25℃) , 又有高海拔冷凉山区特点 (年均气温13~16℃) , 适宜发展多种养殖。三是土地资源丰富。全县国土面积4 223 km2, 有耕地2.79万hm2, 其中水田0.86万hm2, 旱地1.88万hm2。土壤类型众多, 质地疏松肥沃, 耕作性能好, 适宜发展多样化的特色种 (养殖) 业。

3.2 有充裕的劳动力资源

全县总人口21.2万人、农业人口18.8万人、农村劳动力11.47万人, 劳动力富余且有大量已毕业的大中专生等待就业, 这就为进行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提供了劳动力保障。同时, 多年来有一大批农业科技人员长期从事科研推广工作, 不仅在种植 (养殖) 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和经验, 而且能够在庄园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担当起骨干作用。

3.3 有地域特色鲜明的特色农业产业基础

镇沅县特色种 (养殖) 植业多, 有油菜、茶叶、冬早反季蔬菜、夏秋反季蔬菜、特色野生 (养生) 蔬菜、橡胶、咖啡、烤烟、各类水果、生物药业、石蛙、瓢鸡、黑山羊、水产养殖等, 种 (养殖) 植业历史悠久, 经过长期的培育、扶持、发展, 特色农业产业有了一定规模和效益, 支柱和骨干优势日趋突出, 初步具备了庄园经济发展的产业基础。

3.4 有相对便捷高效的交通、通信条件和区位优势

乡村实现了道路通达, 通邮、通电话和广播电视等。同时, 云南是我国唯一能从陆路通过东南亚直接沟通印度洋沿岸国家的省份。按照普大、玉临2条高等级公路的建设规划, 镇沅县城正处于中心交汇点, 即将成为“十”字型交通枢纽中心城镇, 具备“景景镇”区域范围内最好的交通优势。随着东南亚国际大市场的建设, 澜沧江———湄公河的开发, 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 镇沅县面向东盟市场的区位优势日益突出, 该地区农副产品的流通和外运变得极其便利。

3.5 有较为发达、特色突出的地方文化

镇沅县地处无量与哀牢山山脉, 是一个集山区、贫困、多民族的农业县, 是世界闻名的“茶树王之乡”, 金庸名著的“无量剑湖”就在无量山之峰, “世界茶树王”和从原始社会一夜之间走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苦聪人”就生长在这里。在漫长的生产实践活动中, 哈尼、彝、傣、拉祜等各世居少数民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的语言、服饰、歌舞、建筑、饮食、农耕文化等, 丰富的历史、文化与生态资源为庄园经济与历史、民俗、文化以及旅游业的联动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4 镇沅县发展庄园经济的初步设想

4.1 应注意的问题

4.1.1 规模效应要大。

无论是种植业、养殖业还是产品加工和文化旅游业形成的庄园, 都要有一定的数量与规模, 才能形成规模效应, 增加经济总量, 提高经济效益。深圳光明华侨农庄就是一个靠规模增加效益的庄园, 该农庄是一个科技创新的典范, 农庄建起了以鲜活畜禽、食品饮料、林果花卉和生物制品等科技产品为支撑的集约经营体系, 全年工农业总产值超过10亿元, 获得了明显的规模效应。

4.1.2 产品质量要好。

产品质量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 高质量、信誉好的产品才能进入国内外的高端市场, 才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和良好的经济效益。发展庄园经济必须要在提高产品知名度和质量上下功夫、做文章。如思茅区祖祥高山茶叶的产品质量就通过了欧盟认证, 企业知名度大幅提高, 产品进入了国际高端市场, 而且供不应求, 企业因此而获得了显著的经济利益。

4.1.3 产业关联度要紧。

庄园经济的主要特点就是产业的多元化, 通过一业带动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 延伸产业链, 不断增加各个环节的经济效益。因此, 在庄园建设中, 要认真思考、系统谋划、组织协调好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丽江木氏土司庄园, 是一个主要从事农业种植和畜牧养殖的企业, 它除了提供大量的农产品、畜产品外, 该庄园还发展了与主业关联度高的手工业, 开发制作了毛纺织品、铜器制品、皮革制品等, 延长了产业链, 增加了经济效益。

4.1.4 龙头作用要强。

建设不同类型的庄园, 很大程度上要靠企业的带动, 才能把零星分散的资源整合, 形成集约化的经营。特别是镇沅县的咖啡、橡胶、茶叶等许许多多的产业, 都是以户为单位的小规模经营, 产品质量差, 效益低, 只有通过农庄建设进行资源整合后, 才会提高效益。如玉溪元江县褚橙庄园, 种植160 hm2冰糖橙, 年利润超过3 000万元, 庄园带动了周围农户发展种植柑橘2 46.67 hm2, 农民年均收入增加2 000万元。

4.2 镇沅县发展庄园经济的思路

根据普洱市建立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的战略目标, 镇沅县结合实际, 制定了打牢三大基础, 壮大四大支柱产业, 实施五大战略, 构建六大支撑体系的发展战略, 为以种 (养殖) 植业为主体的庄园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证。镇沅县发展庄园经济应坚持以下几点发展思路。

4.2.1 政府促动。

县政府作为宏观经济管理的主体, 应当结合资源条件和特色优势, 做好发展规划。一是在人力上, 进行人才储备和劳动技能培训, 提供人力资源支撑;二是在财力上, 拿出专项资金以大力支持引进先进耕作技术、整合土地资源及建设基础设施等;三是在物力上, 进一步完善现代农业生产设备, 确保各类示范园在发展的过程中, 具备“现代”和“特色”的特征。同时, 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为庄园经济的发展壮大提供物质、技术装备[1]。

4.2.2 市场带动。

主要是通过培育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或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市场经纪人, 并完善农业专业化市场, 逐步打造集研发、生产、加工、流通及经营管理融为一体的产品, 减少流通环节, 以达到开拓市场和提高市场占有率的目的[2]。

4.2.3 园区推动。

农业庄园发展的快慢、好坏与否, 与园区的带动息息相关, 因此在发展上要精选项目, 立足资源优势, 按照产业的分布特点, 分区域打造特色庄园示范点, 以此带动庄园经济的发展[3]。

4.2.4 品牌拉动。

要树立品牌意识, 提升产品的知名度, 可以举办一些节会活动, 或者积极参加国内外举办的节会, 通过参展、推荐, 提升品牌和社会对产品的认知度[4]。

4.3 初步设想

镇沅县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资源和农牧业特色优势, 为庄园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立足特色农业资源, 分区域打造现代特色农业庄园。

4.3.1 西线。

依托“芳香谷”, 发展以种植业为特色的庄园。通过引进资金、技术、经营管理人才和企业, 加速振太、勐大农村土地、山林和农户种植的零散产业的流转, 整合资源, 扩大规模, 集约经营, 建设一批集种植、产品加工、技术研发、市场营销、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种植业庄园, 如独具特色的油菜庄园、蔬菜庄园、石斛庄园、薰衣草庄园等。

4.3.2 中线。

建设现代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园。在县城北部的复兴村建立瓢鸡养殖、特色蔬菜农业科技示范园。园区建成后实现三大功能, 即农畜优良品种繁育供种基地、农业高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展示窗口和新型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基地。在恩乐、古城建设集种植、产品加工、市场营销为示范的万亩柑橘庄园、咖啡庄园、五一茶庄园、稻田养鱼庄园、石蛙庄园等。

4.3.3 东线。

以生态旅游观光为主, 建设野生茶树林群落、原始森林、特色养生蔬菜为主题的旅游观光庄园。

4.3.4 少数民族庄园。

精心选址、打造一批拉祜村寨、哈尼村寨、苦聪人村寨、移民新村、古村落民居等特色少数民族文化庄园。

摘要:介绍了现代庄园经济的内涵、发展现代庄园经济的意义及镇沅县发展庄园经济的优势, 并提出镇沅县发展庄园经济的设想。

关键词:现代庄园,经济发展,设想,云南镇沅

参考文献

[1]王磊, 李野.庄园经济引导下的现代农村经济发展模式[J].改革与战略, 2011 (10) :95-97.

[2]杨文海.定边县发展现代庄园经济[J].华夏星火, 2008 (5) :22-24.

[3]孙光堂.左权县生态庄园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创新意义[J].山西政报, 2009 (21) :44, 47.

县生态林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篇8

关键词:林业;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2)09-0161-01

生态即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状况的总和。环境与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维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时代赋予人们的艰巨任务。

1生态林业发展的问题

1.1认识不足

林业生产因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和限制,其特点是周期长、见效慢、管理难、破坏容易、恢复难、经济效益相对低下。人们在认识上只看到林业是林产品的形成和利用,即直接经济效益,没有看到森林资源生态系统的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防灾减灾等巨大的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1.2林业科技含量不高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某县曾被江西省委、省政府评为“无荒山县”和造林绿化先进县,林业生产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特别是国家和省重点工程造林及世行贷款造林,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均在95%以上,在林业科技投入和应用上也获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其中1997年毛竹林低产改造曾荣获江西省农业科技突出贡献奖。但由于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和资金投入,林业生产管理及新技术推广应用还相当薄弱,林区生产和林农的科技意识基本还停留在粗放经营阶段,森林质量较差,资源的内在质量还处于一种低水平状态。

1.3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不够

乱砍滥伐森林长期以来得不到控制,山林火灾等破坏森林的现象时有发生。

2措施与对策

2.1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加强领导

森林是陆地生存系统的主体和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是地球上功能最完善、结构最复杂、生物产量最大的生物库、基因库和绿色水库,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调节器。

2.2强化管护,健全法制,以法治林

“三分造、七分管”,造是基础,管是关键,这充分说明了管理的重要性。要认真贯彻执行限额采伐,采取山上凭证采伐,运输进行凭证监装,收购加工凭证收购,严格执行“森林法”,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究而必严。

2.3加强宣传教育,形成全社会参与林业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新风尚

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按照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森林保护和林业生态建设的宣传力度,普及林业和生态知识,提高全社会的生态建设、生态安全和生态文明意识。

2.4实施科技兴林战略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现代社会与经济发展的理论总结。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成果和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历史经验。

很多县发展林业的客观条件很好,只要人们把握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使主观和客观很好地结合起来,通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县城林业肯定有一个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

(编辑:李敏)

上一篇:生活的感伤的句子下一篇:东风为我来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