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语言密码》读后感(共10篇)
作为管理系的学生,特别是我真在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注定了我们日后都要与很多不同的人打交道。其实我觉得吧,在当今社会中,没有一个人能够独来独往。每个人都在不知不觉中跟别人打着交道。但我们身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更要有一种独特的与人交往能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总是错综复杂,就算你是一个各方面都非常优秀的人才,但如果你不懂得与人相处之道,那你就像是遇不到伯乐的千里马。
人,可以口是心非,可以虚情假意。尤其在职场上,总会有很多人是虚伪的。但无论一个人怎么虚伪,他总有破绽。《身体语言密码》就是一本让你学习与人交往的书。它运用科技手段洞悉人体科学,彰显一举一动中的深刻含义,使你充分认识自身的不足并加以修正,不至于笨手笨脚错漏百出。当然,在看清楚自己的同时,运用这套体系审视对手,洞彻其弱点加以抨击,从而获得上风乃至成功。书中的第一章介绍的是当人们在说话的时候,身体偶然做出的小动作其实有很多科学。想要知道一个人对某个问题的态度,有时候并不需要听到他的回答,只要仔细观察他的无意识动作,并解释他的潜台词,就能知道他本来的意思。读完这一章我开始觉得万分感慨。很多我从来没有想过的,也很难说从学校的课程上学习到的知识。许多内容都令我很意外。但确实获益匪浅,也令我更加有继续往下阅读的兴趣了。
“如何利用手掌获得控制权?”这句话十分诱惑我,通过对“亚当”的故事理解,我明白了“假如你背叛了自己的双手,那么,与此同时,你也就失去了对他们的控制权。假如你背叛了自己的双手,那么,与此同时,你也就失去了对他们的控制权。”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双手既可以使我们得到,也可以使我们失去。书的第二章开始解释一个人在某些场合,某些时间,手部表现出来的动作其中的含义。例如:摊开的手掌,象征坦率、诚实、忠贞以及谦恭。到现在,许多庄严的宣誓都要求人们将手掌至于心脏的位置以示坦诚。在法庭上,证人需要举起手掌以证实自己证词的真实性。在教堂或是外出布道时,牧师们通常都会左手执《圣经》,然后将右手伸向教众以示上帝的爱心和谦恭。假如你想知道对方是否坦诚以对,最直接同时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观察他的手掌动作。手心向上是一种用来表示妥协、服从和善意的手势。手心向上等于无恶意而手心朝下象征权威性。例如:纳粹在敬礼的时候手臂伸直,而手掌则处于水平的位置,手心完全朝下。这种敬礼方式正是第三帝国作为世界独裁者拥有无上权力的象征。当一对夫妻手牵手散步的时候,居于支配地位的一方,通常会稍稍走在另一方的前面一点,而他的手也就自然而然地压住了跟在他后面的妻子的手的上方,其手心也就很自然地面朝后方。至于妻子,由于位置稍稍靠后,其手心也就很自然地向前迎合丈夫朝后展开的手掌了。尽管这只是一个很小的细节,但是对于一名肢体语言观察者来说,他所提供的信息就足以判断出谁是一家之主了。
虽然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但是我们的手却是窗户的表现,但一个人的心灵如何变化,他的手也在不断变化。与他人交谈时,将手掌暴露于双方的视线之内也就像将自己的心灵放在对方的心灵中,因此更容易赢得更高的信誉度。
第三章说的内容是我最喜欢的,但阅读后我发现原本简单的笑容原来也有那么多学问了。这一章说明笑容对于使人融入环境,或是使人信服,使人解除戒备与敌视等负面姿态。同时,这一章也说明了乐观、笑容多的人,身体会比常常冷漠或是生气沮丧的人更加健康。北卡罗来纳州州立大学的心理学教授阿尼·卡恩
发现,幽默能够产生一种积极的效应,从而消除因为压力而带来的不良反应。卡恩对那些已经出现了早期抑郁症状的人做了一项实验。实验中,这些人被分为两组,在三个星期的时间里观看不同的电视录像。观看喜剧的那一组人员在实验结束后,其症状的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另一组观看非喜剧录像的人。与此同时,卡恩还发现,那些患有溃疡的人皱眉的频率明显高于没有溃疡的人。微笑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它的感染力。当你向某人微笑时,无论真假与否,对方都会自然地回馈给你一个甜美的微笑。是的,微笑是全世界的通用语言,无论什么种族,什么民族,什么国度,微笑都是表达的同一个意思,那就是友善。
这本书中第四章乃至第七章都向我们展示了许多各方面的身体语言含义。例如:双臂环抱于胸前,双拳紧握,这一动作代表强烈的敌意。抓握式的双臂交叉法显示出了此人的不安与紧张,抓握式的双臂交叉法代表的是一种消极、拘谨、紧张的心理。在法庭上,原告很可能会采用握拳式的双臂交叉法,而被告则多会采用抓握式的双臂交叉法。同时,人们可以利用尖塔形手势意味着胸有成竹。
书中哈佛大学开展的一项心理研究,我们了解到了女性和男性对于肢体语言敏感度的巨大差异。研究者播放了一段被删去了声音的短片。短片里,一个男人正在和一个女人谈话。研究者要求参与者们通过观察这对夫妻的面部表情和动作,描述出他们之间发生的事情。研究结果显示,87%的女性参与者所描述的内容与实际情况相吻合,但同样的情况在男性参与者中所占的比例却只有42%。87%的女性参与者所描述的内容与实际情况相吻合,但同样的情况在男性参与者中所占的比例却只有42%。从事诸如艺术、演员和护理等“敏感”职业的男性的感知力与女性相当,同性恋中的男性在这一方面的能力也丝毫不比女性逊色。在那些养育了孩子的女性人群当中,“女人的直觉”这一特点表现得尤为明显。在抚养孩子的最初几年当中,妈妈们几乎完全都是靠无声的讯号来与自己的孩子进行沟通和情感交流。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在谈判中,感知力强于男性的女性所发挥的作用往往会大于男性,因为他们很早就开始了这方面的培养和锻炼。这也从正面证实了“在人类的口语尚未进化完全之前,通过他人的行为来解读他们的想法和意见,就是当时的人们所采用的最基本的交流方法。”
关于文化差异方面的问题,全球的文化基本要素几乎是相同的,微笑始终是通用的语言。书中还详细介绍了我们的手,包括手的构造,手势,收的意义等多方面的问题,这让我感受颇深,我们这么熟悉的手都是这么的有学问。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眼睛一直是我们最为关注的器官,目光的相互接触有时能够控制谈话的局面。”正是交流了一个眼神才会达到这种与众不同的效果,眼睛能传达很多微妙的详细信息。
还有腿部的。“腿部动作泄露的秘密”,真是不敢相信腿部动作都能泄露秘密,太让人匪夷所思了,比如“双脚轻轻晃动隐藏着当事人逃离当前困境的企图。”、“双腿交叉的姿势不仅会传达出消极和戒备的情绪,它还会让一个人显得缺乏安全感,并且引发身边的其他人也相应地做出双腿交叉的姿势。”、“通过提出积极的问题引导对方的情绪转向乐观,往往就能让对方松开自己的脚踝。”这本书的好处是提出问题了还会给出改进的方案,并不是只能发现问题而不能解决问题。书中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简单的准则:如果是在社交场合,让交叉的双腿展现自己美丽的腿型是如可厚非的,但千万不要在商务场合中这样做。如果你是一位男性,而且经常与商界中的女性打交道,那么同样有一条准则是常常提醒自己保持膝盖并拢的姿势。
最后“十三种常见姿势”和“模仿创建友善关系的工具”。告诉我们应该努
力丢弃以往生活习惯中那些消极的身体姿势,同时联系那些能够引导你获取积极成果的身体姿势,这样我们才能更加善于交流与沟通。给客户一个好的印象。“当别人做出某种身体姿势时,你有三种选择:忽略它,做出不同的身体姿势,或者模仿它。模仿别人的肢体语言,能够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被接纳,而且能够为彼此之间的交往建立一种纽带。通常这种现象会在朋友以及地位相同的人之间自然而然地发生。”模仿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比如我们不会模仿自己不喜欢的人或是陌生人的肢体语言。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说的的确没错,人们通常愿意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
你的姿态在真实地表达你自己对自己的看法。挺直身子,稍稍抬起下巴的模样表达了充沛的精力和自信感。 脸不要抬得太高,因为弄不好会给人傲慢之感。要挺起腰板和肩膀,但表情不要僵硬,要采取挺拔而自然的姿势。
(二)站如松,双足要有力
你站着的时候或站在讲坛上的时候,要把腿开至和肩同宽,双足要用力踏地。这样看起来稳重,挺拔。 假如想在演讲中富有号召力的姿势,就把一只脚伸向前面,把体重倾倒那只脚上,仿佛你要靠近听众一样,然后再恢复到原来的姿势即可。
(三)慎重地,适当地动一动
身子的挪动是从视觉上陪衬和传递演讲内容的好办法。
演讲者若立在一处一动不动,会使人感到压抑,可动得太勤了,也会给人散漫之感。因此一定要慎重地,适当地动一动。
最好的方法是从讲坛的中央出发。谈到第一个重点时往右侧走动,再移到中央,讲第二点时再往左侧走动,最后谈到结论时一定要回到讲坛的中央。
(四)双手要自然地垂在两侧
很多演讲者站到台上,往往觉得不好处理双手。于是,有的到背着双手,有的把手叉在胸前,或拢在一起。甚至还有人把手装在裤兜里。
这些姿势不仅不大雅观,还不便于打手势。所以,手要轻握鸡蛋状,轻轻地垂在两侧为好。
(五)手势要与信息同步
手势是为了补充或强调信息而采取的有意识的动作。所以,一定要同语言传递的信息一致。
生动的手势更要做到三个一致:
第一,要跟内容一致。传递的信息很大,手势却很小,听众会感到摸不着头脑。
第二,就是时间的一致。讲话的内容和手势一定要同步。比内容慢半拍的手势让人发笑。
第三,视线要一致,演讲者要注视自己的手势。
本期就教你几招如何用身体说话的方式,以赢得职场好感。在人类的沟通中语言传达的信息只占了7%,肢体语言却占了55%。换句话说,如能恰当地使用你的眼神、表情甚至手脚,都可以起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在职场中这一规律同样适用,90%的人会在见到你的4分钟内形成对你的第一印象,而这其中60%〜80%的评价来自你不太在意的肢体语言。所以新入职的你,如果想让自己很快就被接纳,甚至是广受欢迎,那就别放过从头到脚每一个用身体说话的机会!
知道詹姆斯· 邦德为什么那么酷?伊丽莎白女王为什么那么高贵?他们的共同点在于审慎的使用肢体语言,而不总是溢于言表的手舞足蹈,这常被理解为底蕴。
1、自我介绍——关键的出场
善用眼神: 眼神有多重要?据说,当露华浓把广告中女模特的瞳孔放大后,唇膏的销量上升了45%。我们也是通过眼神来判断别人是否真诚并值得信任,所以我们很难对戴墨镜的人吐露心声。虽然主动控制瞳孔的大小几乎不太可能,但是你可以通过调整你的心态,比如充分调动起内心对听者的好奇来起到类似的效果。最好在介绍自己的过程中用眼神扫过每一个人脸庞,把目光投在对方的小三角区,即鼻子至唇部之间为佳,但是切忌死盯着某一个人。扫描完毕后可以把焦点设定在人群的中部,并不时照顾一下前后左右的人。
展露微笑: 微笑是全世界通行的语言,连先天失明的盲人都会在喜悦的时候展露灿烂的微笑,而且这是几乎不会被误解的肢体语言,只要是发自内心且非不合时宜的几乎都会得到肯定的回馈。我们常说,“我们也许不能改变自己的容貌,但是可以经常微笑”,微笑会让你显得更加美丽而有亲和力。但是在这方面每个人都是天生的测谎专家,你知道该如何分辨真笑和假笑吗?研究表明,当人发自内心地微笑时,他的嘴部肌肉会产生运动,眼睛上挤,眉毛微微下弯,但假笑时,眼睛的运动则非常微小。所以介绍你自己之前,请看看手机里存的笑话,或者想象一下生活中美好的瞬间,然后带着你的笑容开始。这样做还可以缓解忐忑的心情呢。
打开自己: 当双臂交叉在前胸的时候,无论在任何文化中都是一种明显的自我保护暗示,这一姿势提示感到不够确定或者不够安全,“他出不来,你也进不去”。这样的防御性姿势也会引发听众的戒备心理,这显然不会让你受欢迎。当然双手交叉在背后会显得比较有信心和气势,不过在东方文化中这种领导讲话式的姿势显得有些不够谦虚谨慎。比较而言,开放性的肢体语言比较放松,容易让人亲近,例如双臂自然下垂或者在适当的时候微屈前臂伸出双手,有谁会拒绝一个接纳的怀抱呢?不过,如果你实在是觉得开放的姿势比较困难,不妨双手交叉在腰以下,不过即使天再冷也不要搓来搓去,否则同样是不自信的表现。
二、第一次会议——职业的亮相 在会议室,你需要表现得比办公室更加职业,因为这里不仅会出现你的同事,还有你的领导、下属甚至客户,也因此会议室里经常充满着复杂而微妙的权利和利益关系,你举手投足甚至不经意闪过的笑容或者疑惑的眼神,也经常被一双双从不同角度审视的眼睛捕捉到,并被解释为你对各种问题的真实的看法以及对待不同人的内心态度。审慎地使用你的身体语言,不仅可以让你迅速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找准位置,还会帮助你在新环境中建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权利的双手: 在商务场合,握手在一开始就是彼此位置和权利的最好交待。握手时,如果你的手掌掌心向上,意味着你愿意服从对方,这姿势肯定会讨领导喜欢;而掌心向下的姿势比较适合与下级握手时使用,迅速树立你的威信;平级的同事之间,手掌垂直的握手方式最有亲切平等的感觉。握手的奥秘还在于与对方使用相同的力度,当然对于个别“大力水手”的铁腕则不必如此。同时,手掌的干燥和温暖也很重要。一个小窍门是,开会前想象你的手掌捧着一个暖炉,即可以让你的掌心温度提高3〜4度。切记,不要为了凸显女性的温柔而伸出绵软无力的纤纤玉手,在职场这可是缺乏信心和能力的信号。
成为别人的镜子: 简单说就是模仿别人的肢体语言。每个人照镜子时最强的感受就是熟悉,在进入一个陌生的人群时,模仿他们的肢体语言你会很容易被接纳和认可。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气场,而这种气场很大程度上都是肢体语言的影响,学会用身体说“他们的话”会让你很快由新人变熟人,这也是当你不知手脚该放在哪里时最安全的姿势。在会议中,如能恰当地模仿发言者的表情、语调、姿态,会让对方自然觉得被你理解和赞同,而此时他们也会更愿意倾听你的意见。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模仿负面情绪,也不要过分夸张否则会适得其反。
桌子下的秘密: 交叉的双腿与交叠的双臂一样是一种封闭性和防御性的姿势。当然抖动的双腿或者不断轻点的双脚更要不得,它们在明白地告诉周围的人,“我很不耐烦,我很想离开”。还有的女性会选择把一只脚放在另一侧小腿的后面,这个姿势暗示着你不仅羞涩而且缺乏勇气,因为感到不安全而企图逃避。除非你穿了超短的裙子,作为女人,在职业场合最好不要交叉双腿,无论男女要想取得好印象就并起你的双膝吧。
三、第一次聚餐——亲切的相处
作为新人,第一次聚餐也是同事们从最私人的角度观察你的绝好机会。他们都期望从你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中了解在“职业外套”下的你真实样貌,弄不好会让他们大跌眼镜,而利用好了则会让他们喜出望外。后一种情况不但会让他们深化对你之前的认识,而且还会在个人层面上更愿意接纳你的加入。
用心的位置: 即使在这样放松的场合,依然有一些默认的规矩。最一般的规律是左侧为上座。即便西方人也会认为坐在右边的人用左手袭击他的可能性较低,所以这个座位是留给你最需要保护的上司的。如果可能的话,你可以考虑守住靠门口的座位,当然不要先一屁股坐下但可以把包或外衣放到椅子上,然后先请大家到里面就座。让同事们背后朝向墙壁不仅会让人更放松,也会让你显得更谦逊和周到,因为这个位置通常还是上菜的通道。用头致意: 头部的微小运动也可以展露我们的内心,在运动空间狭小的餐桌上善用则大有裨益。如果你不希望新同事认为你的眼睛长在额头上,那么请略略收起你的下巴,但也不要埋头在盘子上,否则就是不满或不自信的表现;如果你希望让对方感觉你对他们所说的感兴趣或者让自己显得更亲切,请略略侧着头倾听。在非正式场合这个姿势还可以凸显女性的美丽。在餐桌上,你的新同事们难免会聊一些公司或部门的八卦或掌故,甚至在宽松的气氛中会抱怨或讽刺公司的制度或领导,此时最安全的反应就是轻轻点头(必要时也可以带上中性的微笑)。放心,这样的点头不一定意味着赞同。
小布什为何最终决定打击伊拉克?因为CIA的专家在萨达姆的眼睛里和身体语言中看出了恐慌!联想为何只花了12亿就买下为在谈判时看出了对方的底线!
身体语言被认为是最值得信赖的语言,它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投影:透过不经意的大小动作,别人能读到许多可能连我们自己秘密;在沟通的领城里,约会、示爱,演讲、谈判等等,言语只能用来表达资讯,而肢体语言则表达出情感和思想……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何迅速得到最隐秘、最真实的信息,让你在交流、沟通、谈判中处于有利地位?如何审时度势、正心理,当机立断地作出正确决策?《身体语言:教你超强读心术》不仅帮你关注自身每一细节,冷静客观地分析甚至你都未曾觉行为”。更让你观相、查心、阅人,根据原理推己及人,掌控局面,“稳、准、狠”地抓住对方弱点,出奇制胜;让你与他人的每一变成一段刺激有趣的人生智慧;使你的工作和生活事半功倍,最终实现人生的幸福与成功。《身体语言:教你超强读心术》兼有乐性的特点。内容上采取开放式的写作手法,还有妙趣横生的小栏目和自我测试,读者从《身体语言:教你超强读心术》的任何始阅读都不会影响对全书内容的理解。幽默的文字,有趣的图片,大量生活实例和实验,为您全面展现身体语言的魅力。无论是管理者、谈判代表,还是行政人员,尽可以轻松阅读、当下试验、现学现用。
内容简介
人与人之间,时刻都在互相传达讯息,整个传递的过程中,语言的力量其实很微弱。大部分时间都是肢体在说话。于是,我们知道怎么使用肢体语言吗?最重要的。用的合适吗?肢体会说的话,可以说是超乎我们的想象,不管是在生意上推销产品,或做甚至仅仅是朋友之间的日常沟通,肢体语言都是最基础的沟通元素。如果我们的肢体知道怎么说话,那么整个沟通过程会很顺畅大家都很难堪。《身体语言:教你超强读心术》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大家知道如何让肢体说该说的话。按照七个章节的引导。是解读肢体语言的专家;不仅仅是让自己的肢体能言语得体,更懂得解读别人的无声语言。为各位开展全新的沟通方式,让全身位取代嘴巴,成为日后沟通讯息的主角。
作者简介
詹姆斯·博格(James Borg),英国商业心理学家、人际关系技能培训师。他9岁时对魔术和“读心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几为了魔术圈中最年轻的成员之一。他认为我们可以从魔术师的技巧中学到很多,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所关注对象的了解。加强说力。本书和另一本书Persuasion已分别由英国皮尔森集团、《金融时报》集团出版。出版后即成为畅销产品。其中《说服》第二万册。《身体语言》上市一年。也销售了5万册。
林伊玫,1969年生在台北市。1991年后常驻美国。目前一家四口定居于宾州郊区的巧克力故乡。白天任职于宾州政府预算部分守己的小会计;晚上则是资深文字堆砌工,曾经在几个文学网担任版主。平时若有闲暇时间,弹弹琴、唱唱歌、做点没什么用的以此自娱自乐。不过大半时间是给小孩当免费司机。自认眼下最大成就是拥有两个省心的孩子。放羊妈很幸福,并且希望这种幸久。
目录
作者序
导读如果你真的了解我 此时无声胜有声 你看到了吗? 你听到了吗? 四肢的行为 谎言 亲和力 肢体的悄悄话
附录:记住身体语言的游戏规则 肢体语言的七大原则 后记
精彩内容
哦?怎么分?很简单,就是凭脸上的笑容。在人类六种基本表情中,快乐是唯一的正面情绪。根据上述的统计,当我们丢出一方,我们可以从对方脸上有没有笑容,来判断对方是否喜欢我们的讯息。如果对方让人感觉笑吟吟的,虽然我们不是很确认对方但是至少知道对方是不反对的。“笑”,这个表情对心理学家来说,是个很迷人的话题,有句古老的成语怎么说来着?笑里藏刀。就是有那么些人,脸上永远带着微笑,但是肚子里却是一肚子坏水。
微笑一般被公认为最容易表现和理解的表情,而且可以像开关一样,随意调节笑或不笑,成功的政治或公众人物,他们很懂尤其是在摄影记者的镜头下,他们尤其能笑得特别灿烂。
而且微笑可以带动他人正面积极的情绪,且不管笑容的真假,只要自己的微笑是真诚的,全世界都会对我们微笑。
你已经递上了精心修改过的简历和完美无瑕的求职信。你已经对这个公司进行了一番研究并对一些棘手的面试问题作出了漂亮的回答。你也许是一个实力雄厚的候选人——但你忘记了微笑,瘫坐在椅子上或者在面试时没有与面试官进行眼神交流,结果你可能出局了。
“一个面试者可能在见到招聘经理的第一分钟里就传递出了大量的非语言线索,而那些信息比面试时你的措辞影响力更大。”帕蒂·伍德(Patti Wood)说道。她是身体语言专家,著有《瞬间形成的第一印象》(Snap: Making the Most of First Impressions)、《身体语言》(Body Language)以及《魅力》(Charisma,将于今年10月发售)。“我们的身体语言透露了大量关于我们是谁以及我们的情绪状态如何的信息,糟糕的身体语言常常传递了这样的信息——我们紧张或害怕。”
伍德说不要等到坐到面试椅子上才开始关注你的身体语言。从你到达的那一刻就开始注意你的姿势、你的面部表情以及你的手势。
作家及职业专家丹·伯恩斯(Dan Burns)表示同意。“我拼命强调,第一印象甚至从你入座接受面试前就已经形成。”他说道。“招聘经理将观看你的脸、头发、你的穿戴以及你所树立的形象,这些都发生在你有机会开始正式会面前。”
一旦面试官问候你,与他进行眼神交流并主动手掌贴手掌地握手,力道要恰到好处——不要太用力也不要太轻。当他向你打招呼时,与之保持适当的距离。放松身体并微笑。“不要僵住,”伍德说道。“候选人常常在走向面试时身体僵硬板结。”
一旦入座,找一个合适的地方放下你的随身物品。不要将公事包或手提袋放在腿上或桌子上。坐姿挺拔,不要去摸你的脸部和头发,不要在胸前交叉双臂或隐藏你的 双手。“不要害怕做手势。”伍德如是说。做手势能显示出你有激情并善于表达。手势也能有助于你的大脑输出更多信息,并且是语言表达的一种补充。
通常来说,实力和自信都能通过身体语言来传达,还有你的紧张程度,以及你有多么开诚布公和多么诚实,也是如此。“一位雇主将能够通过评估面试前后以及过程中的身体语言,而感受到你是谁以及在压力下你将作何表现。”伍德表示。
她还说,“面试时所犯的身体语言错误可能会告诉招聘经理,你很轻率、恐惧或消极。如果你资历不够或者说错了什么,面试官可以网开一面,但如果你的身体语言传递出的信息是你在压力环境下不能做好工作或者你不自信,他们知道那是不能改变的事。”
那么你如果避免在身体语言上犯错?通过练习和准备。
“练习走进房间和离开房间,想一下在面试中你将把公事包放在那里,并盘算下你将怎么向面试官打招呼或告别。”伍德如是说。
为面试所做的准备常常能帮你建立起自信,伯恩斯表示。当你很自信时,就会较少有身体语言方面的问题。
招聘经理会寻求方法将一个应聘者与其他人区分开来,伯恩斯说道。“负面的区分因素,如不好或效果不佳的身体语言,能够帮助招聘经理很容易就做出决定。”
以下是一些能令你失去工作机会的错误身体语言
软弱无力的握手
在握手前,站起身来,自信地走向招聘经理,进行眼神交流并面带微笑。
“确保你的握手坚定有力,但不要用力挤握招聘经理的手,”身体语言专家兼作家帕蒂·伍德说道,“好的握手的诀窍是手掌与手掌接触。伸出你的手,将手自然滑 落到对方的手掌范围内,让手掌与手掌相接触。与招聘经理大拇指紧扣,与对方施用同样的力道。”但记住合适的力道因文化不同而有所差异。
侵犯个人空间
要尊重招聘经理的个人空间。不要站得太近,当然也不要拥抱他们。
交叉双臂
那使你看上去很戒备或者不舒服。相反,用你的双手做手势吧。那样你将看上去更有激情也更投入。
摆弄头发
“这是个舒缓压力的线索,使你看上去很孩子气。”伍德表示。你不想用这种身体语言的失误来使招聘经理分心。
不良的姿势
坐姿要挺拔。“不对称的身体语言能让你看上去局促不安或不诚实。”伍德如是说。
缺乏眼神交流
“当应聘者在讲话时将眼神移开,这没有什么问题,”伍德表示,“当你在说话时环顾四周这很正常,因为你正通过移动双眼来访问大脑中的不同区域。但要留神并在面试官讲话时与之进行眼神交流。”将眼神交流视为一个联系工具。
表现出你不感兴趣的样子
“如果你面部表情丰富,这没有关系。”伍德说。“这使你更讨人喜爱。”但是要注意你的面部是什么表情,在面试过程中也不要看手表或手机。
容易表现得紧张或不友好了。微笑,但要淡淡地。
坐立不安
不要摸你的脸、摆弄口袋里的零钱或咬指甲。坐立不安既令人分心,也是焦虑的一种表现。
隐藏你的双手
读完《课堂密码》一书,感触挺深,下面从几个方面谈点感受。
一.面对课堂的深度与宽度,我们何去何从?
回顾自己的课堂,深度和宽度都很大,造成学生难以接受,尤其是化学成绩靠后的学生。一开始就关注深度,使的一些学生被抛到后面,认为化学很难,害怕化学。知识的深度和宽度是相对的。对于中学生来说,要达到的深度也就是课程标准的要求,它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一样的。在某种程度上,它是以学生的基础一致为前提的。深不一定就是难,现在看来应该是学生理解和应用的深,而题目并一定难,只要学生对知识有足够的思考量,能把知识联系到一起,会综合运用就是“深”。对于宽度,和社会上的一些新知识结合好像增加了宽度,虽然学生知道的多了,但也造成学生记忆的增多,冲淡了重点。因而,以后在教学中,开始的时候要浅一点,当学生的基础打牢了以后,才能朝着深度去迈进。,对于教学的宽度要适可而止,不可一味地注重新奇。
二.让教学进度与学习接受度保持适当张力
在教学中,为了完成教学进度,就基本按着事先安排好的计划进行授课,内容赶的很快,导致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理解和练习,不能很好的掌握,漏洞较多,给以后的学习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这就是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是否能够接受的缘故。其实,教学进度和学生的接受度并不是完全矛盾的,只要把握好,不该讲的知识不讲,需要讲的少讲,重点的点拨讲就行了,把时间留给学生思考、练习、再思考,再一个就是对于课堂上不能掌握好的学生要用课下的时间予以指导和辅导,学生是完全可以掌握的。
我们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学进度,一是要愿意花时间打基础。只有基础扎实的进度才会达到真实且可持续的效果。二是教学着眼点要高,但教学着手点要低。我们对课堂教学要有百分之百的期望,但要明白通过上新课达到百分之多少,通过作业达到百分之多少,通过复习达到百分之多少,不要希望一堂课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三是要对教学内容分层。以前我们只想到学生分层,其实教学内容分层更重要,对学习精力与潜力都有限的学生来说,只有“有所失才能有所得”。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把教学内容中的重点指出来,才可能真正做到更快的进度与更好的效果共存。
三.课堂的有效与有趣能够兼得
原来我认为课堂有效,就是学科知识的掌握与学习成绩的获得,有趣就是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保证学生的听课激情。现在看来,真正有趣的课堂有利于有效课堂的实现,而真正有效的课堂又有利于学科兴趣与学习兴趣的激发与维持。这需要我们调整自己的生活与教学态度,多看生活与教学中的积极面,还需要更透彻地理解教学内容,把教学智慧融入教学内容的选择与重组之中,让教学内容更亲近学生,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学生击亲近冰冷而又抽象的教学内容。
四.动静结合方显课堂本色
——读《课堂密码》有感
澄海实验高级中学 王绮霞
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近几年来连续带高三,长期在高考的压力下教学,每天都有打仗般的感觉: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批改试卷、辅导学生……每天都很努力,也很投入,但却发现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不明显,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却反而日益俱减,师生呈现出来的疲态很令人怀疑这支疲惫之师能否在高考中取得良好的成绩?我于是责怪自己、怀疑自己,为什么全力投入却忙而无功?我反思我的课堂效率,总觉得差点什么,总觉得哪里不对,但限于水平和经验,我难以给自己一个完整准确的解答。
这些困惑一直困扰着自己,直到我遇到一本好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周彬著的《课堂密码——对课堂教学的深度思考》。一拿到手,书名便深深吸引了我,细细读下去更是倍感震撼,直达心灵,收益颇丰。全书分为五辑,即:打造“有效课堂”、营造“有趣课堂”、塑造“有序课堂”、课堂中的“学生”、课堂中的“教师”。没有让人感觉深邃的理论,却句句分析透彻,周彬博士提到的很多问题都是平时课堂中常见到的听到的。这本书就如同工作中的导师,引领着我不由自主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并给予我的困惑以解释和答案。
众所周知,“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已成为新课改最响亮的口号,也成为不少教师不懈努力的动机。再读《课堂密码》第一辑——打造“有效课堂”,我毫无选择地又一次认真反思,细细盘点着自己走进《课堂密码》的点滴收获。以下我主要谈两点与大家分享。
反思一:为什么教得认真学得努力却考不好?
身处课堂教学一线的教师尤其是高三教师都清楚,整个高三期间尤其是考试前,教师和学生都会过着既紧张又忙碌的日子:教师“地毯式”地复习考点,不断地查漏补缺,生怕还有什么知识点没有讲给学生听;学生拼命地记拼命地背生怕还有什么知识点没有掌握,都是希望能在考前百分之百地掌握知识点。可是,“上课时学生似乎都懂了,可做作业时却又不会了;更有甚者,学生做作业时题目都会了,可一上考场却又败下阵来。”周彬博士在书中把这个让我们教师又急又恼的问题给描绘出来了。过去我会常常埋怨学生不够认真不够上心。
现在看了《课堂密码》对这个问题的分析后我终于明白了,其实问题是出在教师课堂教学标高的确立和把握上。学习过程应该是分为知识储存和知识提取两个方面。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往往只落实指导学生“储存知识”这一方面,所以我们能看到学生都听得懂并能答得出的“学得不错”热热闹闹的表面现象。但一旦缺乏培养学生 “知识提取”的意识和能力,就难以让学生在做作业或考试中做到自如地运用好知识,自然也难以保证考得好了。
“没有知识的储存肯定没有知识的提取,但有了知识的储存并不必然会获得知识的提取”。《课堂密码》告诉我,“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要教给学生储存知识的方法,还要教给学生提取知识的方法,将提取知识的方法与策略,融入学生原有的储存知识的方法和策略之中,从而提高学生整体学习的有效性和成就感。”换位思考一下,如果学生长期做着辛勤的储存知识的工作,却看不到提取知识的乐趣和效果(如没有考出理想成绩来),最终只会导致学生感到懊恼并最终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所以,提高课堂效率要面临的一个挑战是:实现从“知识储存”向“知识提取”转变,这对于努力提高课堂效率的高三教师来说真的非常值得借鉴。
反思二:为什么教得越快教得越多却学得越少?
作为高三教师也好学生也好,面对比大海还宽广的考试范围和仅有一年的复习时间,永远都会感到时间不够用。以传统的课堂评价标准来看,作为一堂课最起码必须完成教学任务吧,极少有教师敢于或愿意顶上“完不成教学任务”的帽子。因为这样的教师总是被看成是失败者或是施害者,所以“完成教学任务”往往会成为教师关注的首要问题。在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就深有感触,大多数时候上课的感觉就是在“赶课”:赶着讲尽可能多的知识,赶着使用尽可能多的教学策略和技巧,赶着教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技巧和方法;害怕个别提问学生,害怕他们回答慢了错了会拖延时间导致课没法讲完;一旦提问学生了而如果他迟迟回答不出就会很心急地代替其回答,甚至有时会在一个知识点学生还没完全弄明白的时候就接着讲下一个知识点……其实我也知道这是不对的,但在教学任务面前,不得不屈服。所以,45分钟的课堂,常常有大概35分钟是教师自己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学生就是辛苦的听众,就是忙碌的接收者,最后,一堂课教学任务完成了,知识容量多了,教师和学生都累了,教学效果并不见得好。
走进《课堂密码》后,我明白了效果不好效率不高,这里面其实就是存在一个矛盾:教学进度与学生的接受度之间的矛盾。倘若教学进度超过学生的学习接受度,就会损害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放弃,很难让课堂效率最大化。周彬博士认为:“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并不是看课堂教学过程如何,而是看课堂教学产生的学习效果如何。不管课堂教学过程多么丰富多彩、多么受学生欢迎,如果学生对教师讲解的内容难以理解,消化不良,那么这堂课也是低效的。”换句话理解,其实教学的功能应该是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课堂效果的好坏,应该看教师的教学行为或互动是否对学生的学习有帮助,落脚点并不在于教师自己做得怎么样。
因为现在的教师,即使他有很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而他的“课外功”不够,还是算不了一个“好”教师,仅仅因为他教的学生的成绩没有那些“课外功”十足的教师教的学生的成绩来得好。呜乎,悲哉!人人都清楚,这十足的“课外功”要耗去一个教师的多少精力和时间,他哪会有精力和时间去研究学生和教材以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更不用说通过阅读来提升教学理念来。
回想自己刚参加工作时,业余时间里,自己有足够的精力看些教育和教学书籍及杂志,当然还有不少的专业杂志。在上班时间里,备课、批改作业、课外辅导......我总是能找到时间找学生谈心。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从容,有条不紊,也从来没有喊过一声“苦”“累”,因为那个时候,真不觉得苦和累。自己真是把教书这个职业当作自己“为党的教育事业贡献一生”的事业了。
至于学生,他们有时间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做好事”“文艺汇演”“参观工厂”“学农”等等,而这些活动表面上看是占了学习时间,实际上却是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所有这些让他们懂得:学习即生活,生活即学习;学习时学习,娱乐时娱乐。那个时候我们学生的英语课本没有现在这样厚,学生要记要背的单词也没有现在这么多,可是,他们的英语基础和语言能力却要比现在的`学生好得多。学习的兴趣也是自然的而不是逼出来的。
然而,现在的教师,早上6:30到校,“督促”学生早读或称作“早辅导”白天上课、备课、做课件、改作业、教育学生充斥了他们的每一天。说实在的,连备课也不可能做到每次认认真真了,更不用说有时间好好地研究学生和教材了。
即使想找学生谈谈心,也不忍心占用他们的时间了。早自习?要早读,不忍心打断他们;课间?一天至少8节课,总不至于课间可怜的10分钟也去占用,而且很多的时候是不到10分钟的,老师有拖堂的或提前上课的,自己累点没有关系,但真不忍心;午间?一大堆的作业放学前要上交,又不忍心占用他们做作业的时间。所以,除了不得不处理的问题,随时随地解决,能省的“谈心”就省了,不能省的就“硬着心肠”占用他们的早自习、课间或午间时间了。
傍晚5:30回家,那是一种怎么样的脚步?灌铅似的!记得一年青教师的妈妈问她女儿的一句话:“你们老师都有没有‘家’,他们烧不烧饭,吃不吃饭?都这么早上班,这么晚下班。”是的,要不是老公工作轻松,我可能很多的时候会饿肚子。因为很多的时候“累”超过了“饿”。可想而知,一个“累”超过“饿”的人当他回到家里时会作出什么选择。弄吃的还是“睡一会儿再说”?往往这“睡一会儿再说”,即使醒来也不想再起来了。有过不少这样的经历。这样一种状态,怎么可能会有精力看书?即使有心看书,不一会儿就会睡着。
至于现在的学生,学校里上课,做作业,到了家里继续做作业。正像我儿子说过的:“反正我做好了作业也不能玩,那就慢慢做了。”所以,很多的学生混着时间做作业。哪来以前学生“学习即生活,生活即学习;学习时学习,娱乐时娱乐”的境界?学生和老师除了无奈还是无奈。
真的好怀念以前的日子,可能真的是老了,也许是精神上的富足没有心情去追究物质上的贫乏,那时候,没有现在吃得好也没有现在穿得好。而现在物质上的富足却掩盖不了精神上的缺失。吃好,穿好,却总觉得心里面少了些什么。前几天散步时碰到以前学校的一个同事,他今年已经退休。我们摇着头谈现在的教育,感慨颇多!
又扯远了,大概又是一种老了的表现吧!今天食堂老板说的一句“你太老了”又一次提醒我真不该是还有理想和追求的年纪了。那是年轻人的事,记得80年代有一首歌里有句歌词:“有人喜欢你,只是因为你年轻”。到了我们这个年龄,很少有东西可以左右我们的了,为了对得起自己就多做些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吧!我非常认同这种说法:“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虽然我已经走不了多远了,但总可以走下去。那就能走多远就走多远,走到哪就算哪!
为了让学生学得轻松,也为了自己教得轻松还是得注重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课堂密码》封底周彬说了下面这些话:“ 我们需要成绩,但却不能从学生身上抢成绩;我们需要趣味,但又不能偏离学科来讨好学生;我们需要有序,但又不能用权力和体力去管制学生。
整个故事情节复杂,所有的人几乎都有着自己的双重身份,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信 仰和自己的小算盘,每个人都为着自己的目的而行事,在自己的面具下面,做着只 有自己才知道的事。到底谁是谁非,这场谋杀的幕后操纵到底是谁,危机的时候,到底自己身边的人是敌是友,兰登不知道,奈芙也不知道,当然,我们也不知道。事情一直在进展,当真想需要浮出水面的时候,不用我们去寻找,它自然会出现,正如“你不需要去寻找圣杯,圣杯会来找你”。
这个故事还充满着宗教的色彩,当看到塞拉斯对于他所信奉的主的崇拜时,我曾经 一度以为整个事情只不过是两个不同的宗教信仰的人们之间争夺某些东西的斗争,但是当我看到那些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奔波的人们,看到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而做这 些事情的人们,我才发现原来在神的身边,还是有一些人不能免去世俗的困扰,他 们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他们的耶稣。但是事情的结果却出人意料,那个可怜的主教,那个可怜的塞拉斯,只是被人利用了,而那个利用他们的人,却是一意孤行想要把 那个保存了多年的圣杯的秘密公布于世的人,那个狂热的圣杯迷恋者,那个历史学家。
这个故事吸引人的地方不仅仅在于它情节的曲折和离奇,还包括它对于很多我们已 经熟知的事物的新的理解。其实也许这些看法并不是新的,而是如作者在文中提出,它有着很多很多权威的“参考文献”,但是却给我这个从来对这些事情只是一知 半解,也从来没有去关心过达·芬奇和他的作品的人一个全新的世界。关于达·芬奇 的画里面隐藏的机密,我不得不在下面做一些总结:
《蒙娜丽莎》:和达·芬奇的自画像在人物的脸部有许多相似之处,而蒙娜丽莎的名字:MonaLisa正是古代埃及神话中代表男性生殖的神Amon和代表女性生殖的神: Lisa合成的结果。《最后的晚餐》:在耶稣的右手边,是一个女人,也就是玛丽娅 ·抹大拉,她的衣服与耶稣的衣服颜色完全对应,耶稣是红罩衣,蓝斗篷,而玛丽 亚是蓝色的罩衣和红色的斗篷,很多的证据证明她就是耶稣的配偶。而与此同时,彼得非常怨恨的看着莫大啦,并且用手做出了一个威胁的手势,如同《岩间圣母》 中的一样。
另外,这本书带给我们的,当然还少不了很多密码方面的东西,虽然只是简单的提 到了一些,没有系统地介绍,但是还是有必要把提到的东西作以下小小的总结:
开始,在死者身旁的那一堆密码:第一行的数字,很容易被认出来是一个被打乱顺 序德裴波那契数列。我们把剩下的两行文字,拆坟成音节,然后把他们重新组合,按照裴波那契数列的正确的排放顺序,于是得到了我们的第一个密码的答案。
然后他们根据上面的密码找到了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并且找到了上面的 另外一个线索,于是引出了另外一个迷题:一个十位数的数字账号,严格的说,这个 应该不算是一个迷题,而只是一个猜测,很自然的,他们得到了这个答案,那个裴 波那契数列。
然后他们拿到了密码箱,并且开始解答下一个迷题:一段看不懂的文字。这段文字 的解答是从一个简单的方法开始的: 把它从镜子里面看,则可以看成我们认识的英 语,这不愧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而我本人也在前几天刚刚收到某个家伙的这样 “编码”之后的短信。
之后我们碰到了一个新的编码:埃特巴什码,这是以22个希伯来字母为基础的简单 替换编码,在埃特巴什编码体系中,第一个字母用最后一个字母替换,第二个字母 用倒数第二个字母替换,以此类推,得到我们需要的结果。
而这个聪明的编码者在这里面用的很多的,还有他的所谓的二元论,或者说他的双 关,比如一开始的P.S.的多种特殊的意义,以及之后最后一个编码的Pope同时作为 一个人的名字“蒲柏”和作为“教皇”出现。
《藏地密码》内容简介:《藏地密码》是一个西藏已经开放为全世界的旅游胜地却依旧守口如瓶的秘密——公元838年,吐蕃末代赞普朗达玛登位,随即宣布禁佛。在那次禁佛运动中,僧侣们提前将大量经典和圣物埋藏起来,随后将其秘密转移至一个隐秘的地方,他们在那里修建了神庙,称为帕巴拉神庙。随着时光流失,战火不断,那座隐藏着无尽佛家珍宝的神庙彻底消失于历史尘埃之中……1938年和1943年,希特勒曾派助手希姆莱两次带队深入西藏;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斯大林曾派苏联专家团前后五次考察西藏,他们的秘密行动意味深远,没有人知道他们的真实目的。多年之后,身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藏獒专家卓木强巴突然收到一个陌生人送来的信封,信封里装着两张照片,照片上惊现的远古神兽,促使卓木强巴及导师、世界犬类学专家方新教授亲赴西藏。他们在调查过程中震惊地发现,照片上的动物竟然和帕巴拉神庙有关……不久之后。一支由特种兵、考古学家、生物学家、密修高手等各色人物组成的神秘科考队,悄悄从西藏出发,开始了一场穿越全球生死禁地的探险之旅,他们要追寻藏传佛教千年隐秘历史的真相……西藏,到底向我们隐瞒了什么?!
很早就听说有这样一部探险题材的小说,我天生是个爱冒险的人,可是现实生活中没有时间也没有那么多的可能性,只能到书中去想象去体验,所以很快就冲到书店把它抱了回来,迫不及待地一口气读下去,真高兴有这样精彩的小说可以看,可惜的是直到现在书还没有全部面世,谜底到现在还没有揭示,期待着早日可以看到它的庐山真面目。
作者何马在西藏生活了10年,喜欢探险,曾一人独自穿越可可西里腹地、西双版纳原始森林。他传奇的经历为书中那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故事提供了最真实的材料,成就了一部关于西藏的百科全书式小说,极大的满足了像我一样对西藏充满向往的西藏迷。
翻开《藏地密码》,犹如进入一幅从未展开过的西藏千年隐秘历史画卷,从横穿可可西里到喜马拉雅雪山深处,从藏獒“紫麒麟传说”到灵獒“海蓝兽传奇”,从宁玛古经秘闻到格萨尔王史诗,从公元838年西藏最黑暗时期的“朗达玛禁佛”到1938年和1943年希特勒两次派人进藏之迷„„跟随藏地密码的脚步,我穿越了西藏深不可测的千年历史迷雾,看尽了西藏绵延万里的雪域高原风光,走遍了西藏每一个传说中不可抵达的神奇秘境。
从藏地密码中,我还了解到不可思议的古格地下倒悬空西藏极乐之地香格里拉,以及西藏历史上突然消失的无尽佛教法宝去向之谜„„雪山、圣湖、墨脱、象雄、布达拉宫、密修苦僧、传唱艺人、帕巴拉神庙、古藏仪式、千年兽战、神秘戈巴族、死亡西风带„„一切都如此神秘、神奇、神圣。通过《藏地密码》,我与西藏这一千年来所有最最隐秘的故事与传说逐一相遇,真是其乐无穷啊!感谢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了解西藏文化的大门,感谢这本如史诗一般的探险小说,阅读此书我一定要去西藏的想法又一次油然而生,有生之年,我一定要亲自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抛开难以言说的社会意义,仅从商业的角度来看,《藏地密码》是一本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