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堂观察报告

2024-08-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化学课堂观察报告(通用8篇)

化学课堂观察报告 篇1

(二):《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高三(13)课李岚老师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一课的学生学习投入状态分析

第一阶段(5分钟):问题引入时,有1人没投入,原因还在课桌里面找课本和复习用书,说明该学生课前准备不充分,其他学生都做得很好。

第二阶段(10分中钟):问题

(一)有关江苏卷第14、15题教学,教师要求学生考虑建模或用等效平衡思想时,学生投入率为100%。原因是教师语言准确,简洁,对学习任务的描述明确,同时与该教师在平时对化学用语重要性的强调是分不开的,但是对于“惰性气体”(不参加反应的气体)对化学平衡以及等效平衡方法和技巧时,方法教学不突出,方法的指导错过了最佳时机,因为当时有很大部分学生不能应用。

第三阶段(20分钟):问题

(二)有关09年广东高考题、12年天津高考题和13年山东高考题的教学,2人发呆,1人看窗外,16个人看自己的辅导用书或没有动笔。原因是此题的题干辅导用书上有,学生看自己的书相对轻松,看投影比较累。还有就是教师让一学生站起来回答整个流程涉及的反应原始时,学生的声音过轻而教师没有做适当地及时处理,所以课堂成了一对一的单一交流,其他学生自然都投入了自己个人世界而脱离了课堂整体。到了学生动笔书写建模时,投入率又回到了100%,接下来涉及Qc与K对学生而言是,有新感觉,所以投入率高。学生热情高涨,处于兴奋状态,对学生而言这是一种新的挑战,当展示模型成果时,真的是撞出了思维的火花,学生真正地融入了课堂,达到了课堂的高潮。原因是教师注意到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梯度地螺旋式上升地设置问题,让学生不仅吃得饱,而且吃的好,所以个别学生出现分化已经无从着手,没办法思考了。

第四阶段(5分钟):6人没有投入,原因是学生自己前面的不懂完全失去兴趣,干脆放弃,只盼着早点下课的心理作怪。

总的来说,教师严密的教学设计和灵活的教学手段及教师的个人魅力,学生总投入率较高,教师高昂的激情,学生饱满的学习状态,是一堂轻松愉悦的课。

化学课堂观察报告 篇2

一、课堂观察概念及其应用分析

按照现阶段教育行业的相关认定, 课堂观察主要是课堂观察者通过利用自身感受以及相应的辅助设备, 采取直接或者是间接地手段在课堂进行过程中收集相关的资料, 并通过对课堂运行状况的记录、分析以及研究等措施, 进一步改善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方式, 并促进中学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运用化学课堂观察策略, 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课堂观察有助于促进中学化学教学的改进。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 运用好课堂观察, 能够通过课堂观察深入的了解分析化学教学现状, 进一步发现中学教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进而有针对性地改进中学化学教学工作, 促进中学化学教学水平的不断改进提高。

(2) 课堂观察的有效运用有助于提高中学化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能力。通过课堂观察方法, 能够让中学化学教师更全面了解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 使教师更加全面了解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并在此基础上探究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特别是课堂观察作为一种专业的研究方法, 有助于促进中学化学教师以更加求真、科学的态度解决教学中的各种问题, 并促进自身专业的发展。

(3) 课堂观察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运用课堂观察, 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 而且还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了解学生的学习特质。这有利于中学化学教师则根据课堂观察进一步的调整课堂教学策略, 吸引学生更好的参与到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进而更好地改进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促进学生自身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

二、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策略改进优化措施

(1) 科学合理的选择中学化学课堂观察视角。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运用课堂观察策略, 应该根据观察维度的不同, 合理的设定中学化学观察点和观察目的。具体来说,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在中学化学现代教学技术运用维度, 观察点的选择主要是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课件运用、化学教学实验方式的选择以及现代教学技术运用的适当性。观察的目的在于是否通过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 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促进学生发展。在教学情境的观察维度, 观察点主要是中学化学教学情境的有效性、合理性以及教育性等, 重点在于观察是否营造了较为宽松民主的学习情境氛围, 能否更好的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在师生互动维度, 重点观察师生交流模式、分配等, 观察是否提升了学生的主体性。在实验教学维度, 观察点主要是实验类型、实验操作、实验设计等。在作业观察维度, 重点观察作业设置类型、创新性、呈现时机以及质量等是否科学合理。

(2) 优化中学化学课堂观察的应用策略。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运用课堂观察策略, 一般主要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在课前阶段, 主要是在中学化学教学课堂观察开始之前, 通过中学化学教师提前研究等, 初步确定课堂观察的主要目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观察的重点以及具体的实施流程等。在中学化学课堂观察的课中观察阶段, 主要是指在进入化学研究情境以后, 按照事前确定的课堂观察计划以及选择的课堂记录方式等, 对有关课堂观察信息进行的记录分析。在中学课堂观察的课后阶段, 则主要是对有关的观察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总结, 并根据观察结果, 对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提出更有效的改进优化策略。

(3) 综合运用多种化学课堂观察策略。现阶段, 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 可以选择运用的记录工具方式多种多样, 量表法、叙事法等多种方式, 其中运用较多的主要是视频观察法和现场观察法等方式。其中录像视频观察法, 主要是通过采用录像设备, 完整的记录课堂形态, 并在课堂结束后通过对课堂记录视频的反复观察、科学分析等, 全方位的观察中学化学教学过程。采用这种观察方式, 可以更加真实地还原化学课堂。现场观察法则主要是采用观察量表, 直接进入真实课堂进行课堂观察研究, 现场观察法由于能够直接进入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真实情景, 因而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课堂教学的现实状况。

(4) 依托课堂观察加强教学研究。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更有效地运用好课堂观察方法, 还应该加强课堂观察后的分析研究, 增强课堂观察研究的系统性。这就要求中学化学教师应该针对化学课堂观察的有关记录内容, 与其他教师学生进行深入地探讨交流, 开展集体评课, 并根据评价结果撰写反思报告, 结合其他授课教师的教学经验, 进一步的制定中学化学课堂改进策略, 促进教学方式的不断改进提高。

三、结语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做好课堂观察, 应该重点科学合理的设计化学课堂观察视角, 做好有关环节的设计, 并采取多种方式开展课堂化学观察, 以实现课堂观察效果的最大化,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

摘要:本文针对课堂观察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首先简要介绍了中学化学课堂观察的概念以及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进而就课堂观察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详细地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中学化学,课堂观察,策略

参考文献

[1]崔允漷, 沉毅, 吴江林等主编.课堂观察2-走向专业的听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4) :17201-22300.

[2]毛东海.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线索”和“结构”[J].化学教育, 2012, (10) :23-25.

[3]王荣.基于课堂观察技术的教学案例分析-以“盐类的水解 (第一课时) ”为例[J].教学研究, 2013, (3) :5-8.

化学课堂观察报告 篇3

【关键词】化学课堂 课堂观察 高效框架

教育领域的改革一直都是中国改革发展中的重要主题。没有学校层次的改革,真正的教育改革是不可能成功的。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许多学校已经开始主动追求改革,不少教师也已经意识到了应该提升个人专业素养来加入改革。于是课堂观察就逐渐走进了大家的视野。

一、现实中的教学困扰

与其他新课程相比,高中化学课程也有了新的发展,其中课堂的演示实验比重明显增多,这就要求要提高教师的动手应变能力。不少年轻教师在课堂上耗费在演示实验上的时间甚至比讲解知识点的时间都要多,而学生又仅仅只是看个热闹,完全不注意老师讲解的内容,这样就导致一节课下来,知识点看起来已经讲过了,实验也做给学生看了,实际上的课堂效率却非常低。做一个回馈练习下来,一些老师不得不重新花時间回炉知识,既耗费精力又浪费了宝贵的授课时间。如此恶性循环下去,这部分老师的教学进度赶不上,知识点又是炒的夹生饭,学生又觉得老师在不断地重复教学,进而产生厌学情绪,那么教学的最终目的也就达不到了。学校要求他们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他们又不得其法,常用的做法就是去听资深教师的课,但回来后有说不出所以然,甚至觉得很多知识点自己讲解的也不差。反反复复几轮下来,这些教师教学没有任何的改观。于是我就反过来让这些年轻教师上课,由一些资深教师来帮忙听课,结束后的评课内容虽然对年轻教师有一些促进作用,但是不可能长期这样下去。关键还是要在这些年轻教师自身上要下功夫。

二、理论上的困扰解决方案

为什么这些听评课活动不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呢?在这样的困扰下,我接触到了课堂观察框架,意识到了问题的源头所在。这些教师对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自身行为表现缺乏自我感知,所以即使听了其他教师的课,也不能很好地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修正。而现在这个课堂观察框架就能够帮助教师来认识自我。

课堂观察是将传统的听课评课转为观课议课,由观察者根据课堂观察框架来对被观察者进行量化的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观察者可以通过观察别人的课堂,汲取他人的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技能,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被观察者可以通过观察者记录下来的课堂观察量化表来发现自身的教学行为的欠缺所在,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效果。

三、实践课堂观察框架

要想成功使用这个课堂观察框架,光我一个人明白是不够的。在统一思想之后,全组成员共同拟定了一个课堂内容《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这个章节是很多年轻教师都发憷的地方,知识点琐碎,难懂,而且课堂必须要演示实验。因为是第一次试用,所以我决定只选用课堂观察框架中的两个维度里的观察点来进行实践。在全组人员商量后,我决定按观察框架表中的第一个维度中的“学生学习”中的“互动”视角和“交流”视角把全组人员分成了两视角观察小组,通过组内合作来达成共识,并要求他们在一周后的集体备课中分别交流发言。在一切准备就绪后,我们高一化学组开始了第一次实践观察。

第一步工作,课前会议。此次拟定教师由一个已经完成高中循环教学的老师担当。他经过一周的精心备课之后,向全组教师说课,介绍本课的主题和内容,对教材进行说明,使用哪些课程资源等。然后提供本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学优生和学困生的基本分布,为其他老师选择观察点提供帮助。接着指出本课的重点难点以及解决策略,然后介绍本课的教学设计等等。

第二步工作,课堂观察。在观察者进入教室之前,两个小组分别统一思想,牢记自己的观察任务,按印发的观察表仔细判断填空。

第三步工作,课后会议。课后组内人员进行观察汇报,由陈建峰老师进行汇总发言:第一,专注倾听的情况看学生的参与度。根据学生的目光、神态等方面的统计,学生全部在倾听,整个过程中专注倾听的有48人,占到了86.5%。第二,从参与讨论的人数和热烈程度看学生的参与度。全班57个人都参与了讨论,讨论方式为四人小组。第三,从参与的辅助方式看学生的参与度。在听讲中做笔记的有17人;在思考中查阅课本及其他资料者有22人。这些方式拓宽了学生的参与度。第四,从回答问题的人次看学生的参与度。参与回答者有26人,其中主动回答问题者有24人,占全班学生的38%。根据我们观察的情况,所设的问题学生几乎都是全部主动回答的,这也是学生回答问题的亮点。

课堂观察报告 篇4

---“作业分析课”

一、观察目的

课堂观察是一种研究课堂的科学方法,通过记录课堂中师生的语言互动,从而分析、改善教学行为。但是,作为一种科学研究方法,课堂观察至今仍是“一项被遗漏的教师技能”。在这次教育实习中,为了了解地了解如何在习题课中有效地与学生交流,我对指导老师陈老师的一节作业分析课进行了课堂观察。

本次观察的课堂内容为大礼拜的试卷分析。

二、观察过程

课堂记录:(课前已经知道本次作业情况不好)

1、师生沟通: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学生刚从小学升初中,关于初中与小学学习生活的不同;交作业时间的要求;周末作业总评;

2、正式开始大礼拜作业讲评: 整体评价:正确率普遍不高。

原因分析:本次布置的作业规定时间为一小时,大多数人只用了30-40分钟。错题讲解:

题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个数()易错点:“错误的个数”看成“正确的个数”

教师行为:让此题做错的同学起立,并请同学回答做错的原因。学生行为:起立的同学全部都低着头,作对的同学大多也都低着头。教师行为:让同学们坐下,再次强调作业时间的问题,要留下检查作业的时间。

题5:判断a、b的符号___________。

ab0ab0ab0ab0

ab0ab0ab0ab0教师行为:请学生回答。

学生行为:直接回答。大多数都参与了。教师行为: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提出变式,请同学讲解。题

8、题21(证明题)

教师行为:告诉同学们,两道题为同类型的题目,一起讲。

强调了证明题的解题过程---带领同学们一起书写了题21的解题过程。题9:a、b的位置如图所示,比较a、b的绝对值的大小。

教师行为:解题方法的讲授---选择题可以采用赋值法。题11:

教师行为:和学生一起审题,注意题目要求,如“结果精确到万位”。题20:

教师行为:展示了错误的同学的解题过程,让同学找出错误点。学生行为:学生一起说出了错误点(没有举手)。题22:

教师行为:请同学上台介绍分析过程,让学生自愿上台讲解。

一个同学介绍完之后,问有没有不同的分析方法,请同学上台分析不同的方法。

学生行为:鼓掌。

3、作业总结

Ⅰ、乘法法则---通过问答的形式

师:两数相乘生: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师:任何数与零相乘生:积为零;

师:多个不为0的有理数相乘生:先确定积的符号,再将绝对值相乘; 师:何时两个有理数的乘积为1?生:互为倒数。„„„„

4、练习巩固

三、课堂分析

对本次课堂的观察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讲解方式;沟通方式;知识总结。

1、在分析试卷的过程中,老师采取了多种方式进行分析。比如:让同学当“小老师”上台进行分析自己不同的思路;直接讲解,并掺入问答的形式;先强调易错点(统计了班级同学的错误情况),再进行讲解等。采用多种形式,使课堂更生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课堂的氛围时刻处于一种活跃的状态。同时,在分级过程中,也注意教学方法的运用。比如同类型的题目放在一起讲,既节约了时间,又有利于同学们分析问题。

2、相比于新授课,习题分析课当中与学生的沟通更为重要。作业分析不仅是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更重要的要让学生及时补缺,把未弄清的知识点搞明白。在这位老师的授课过程中,虽然没有直白的询问同学们是否搞明白了,但是大多数时候教师以抛出问题的形式,检验同学们的掌握情况。这不失为一中好方法。不过,这种方法可能会忽略少数真正不懂的同学。

3、整堂课中,老师使用最多的形式就是---问答。除此之外,教师在讲完一道题,会以变式的形式,让同学们进行及时巩固,学会举一反三,不拘泥于一道题。其次,在分析完试卷之后,进行系统的知识总结,理清思路,辅以练习再次巩固。

四、总结

通过这次课堂观察,我对作业分析课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分析作业课不仅仅是告知同学们正确的解题方法,更重要的是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而不是拘泥与一般的解题方法。同时,作业分析课中也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课堂变得更有效。

比如变式。通过改变条件,对命题的题设进行恰当的改变,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显然题型变了之后,虽然有所不同,但是解题思路基本相同.通过这方面训练,既激发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帮助了学生正确、有效的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时巩固知识点。这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及知识点的串联,碰到各种题型处惊不乱,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请学生当小老师。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更有共同语言,故而学生的语言模式学生们更容易理解,更能是同学印象深刻。除此之外,对于七年级的学生们来说,能够上台讲课是老师对自身肯定的体现,能够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也能够锻炼同学们的表达能力、分析能力。

不过,在这堂课中,教师给予学生鼓励的次说不多。并且,在最开始的时候,让做错的同学们起立,这个方法虽然是一个很好的强调方式,不过也有缺点。虽然说审题不仔细是不应该的,但是有可能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也有的学生会因此印象深刻,避免再犯。总之,还是要注意学生个性,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心理上的伤害。

化学课堂观察报告 篇5

一、调查背景

初中化学教材内容相对杂乱,知识点分布广,内容多,理论性的东西较强,且时间紧、任务重,若是不能较好地梳理学生的思维,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课堂教学效果,长此以往,还会使他们从内心对化学产生抵触情绪。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我在课堂中采用了思维导图教学法,于是,我对九年级一班学生进行了思维导图对化学课堂的帮助的一次调查,以进一步了解学生对化学课堂中使用思维导图后的反馈。

二、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总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关于思维导图对化学课堂的帮助以及教师使用思维导图教学的意见,以调整思维导图教学法在课堂中的利用,达到帮助学生将化学知识点组织起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三、调查地点

九年级一班

四、调查时间

20xx年元月至今

五、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

六、调查结果

根据本次调研的目的和调查内容,本次调研活动对九(1)班展开了调查,向他们发出了调查问卷,一共回收了53份有效问卷。依据调查的主要目的对调查的结果进行了归类分析,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具体分析结果如下:

(一)大部分学生认为思维导图对化学课堂是有帮助的

学生对思维导图的了解程度90%是熟悉的;对于化学教师用思维导图上课,87%的学生认为效果很好,有助于理解、记忆,12%的学生觉得效果一般,无所谓,极个别学生觉得不好,不能接受;其中89%的学生还是能适应使用思维导图的化学课堂;77%的学生认为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化学学习进行知识整理、提高复习效率、帮助记忆和思考,还有一部分学生觉得思维导图还可以帮助提高化学预习效率;多数学生在引入思维导图之后,对化学课堂的感受都有知识脉络更清晰了、整理知识更简单了,35%的学生还感受到自己使用了思维导图对学习更有信心了,29%的学生使用思维导图之后,学习成绩有了提高;67%的.学生在化学学习中整理知识、帮忙记忆时使用思维导图以帮助归纳、巩固所学内容,42%的学生会用思维导图来记录笔记;9%的学生在预习新课的时候利用思维导图;绝大部分学生为思维导图对化学学习的帮助打出8、9分(10分制打分)。

(二)部分学生对思维导图的运用提供了良好的建议

“思维导图对上课没怎么懂得同学帮助很大,复习知识也很有用,可以让学生多画思维导图,预习前对本章内容画一次,学完后再画一次,两次对比,可知道自己的不足。”

“在课堂上多使用思维导图,可以让同学们先自行绘制思维导图,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每学习一个单元都绘制一次思维导图,可以更好的巩固知识。”

“思维导图,可以梳理知识。”

“使用比较有创意的思维导图,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和记忆知识。”

“教师和学生合作制作思维导图。”

“建议思维导图多以趣味的形式产生。”

“绘制思维导图的要求:思路清楚、内容完整、字迹工整。”

“思维导图可以作为复习资料。”

“每节课后,都应该绘制本节课的思维导图。”

七、总结

化学课堂观察报告 篇6

英额布镇中学 苏小翠 孙守金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现在我们所使用的初中化学教材在课后增设了不少有趣味性的家庭小实验,可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和方法的束缚,家庭小实验并没有引起老师、学生及家长的重视,许多家庭小实验形同虚设,没有起多大的作用。特别是在我们农村中学,条件比较艰苦,许多课本上安排的重要实验有可能都没有正常开设,对于这些安排在课后的家庭小实验,有时候我们老师都是一提而过,有时候是提也不提。其实这些家庭小实验,是最接近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能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通过本课题研究,力求使学生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其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探究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得到很大的提高,使他们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倍增,以此为切入点,来促进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效果。

1、通过初中化学家庭小实验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家庭小实验的延伸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初中化学的兴趣。

三、研究内容:

1.在平时的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与初中化学教材中设有的家庭小实验进行有效的结合,通过教材中的这些家庭小实验,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2.找到教材与社会、家庭的联系点、结合点,通过活动探究等方式,使学生们亲身感受到化学实验的价值,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动机与意识,极大地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研究方法:

1、实验研究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各班以化学科代表为核心,按照自愿的原则,选出部分同学组成兴趣小组,采取组长负责制,确保这些家庭小实验能得到落实。

2、个案研究法:

兴趣小组活动时,教师观察他们有序的进行实验,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个人的特长。做好观察记录。

3、文献研究法

阅读、搜集、学习、分析以及占有相关的文献资料,理解其中规律性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作为本研究的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以及具体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 时间:2012.4---2012.5

1、学习《化学新课程标准》

2、制定个人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 时间:2012.6---2012.7 1.选定实验小组,制定小组实验实施计划 2.研究制定以下几个主要实验的实施方案

⑴《自制家庭净水器》⑵《测定鸡蛋壳的成分》⑶《自制汽水》⑷《粗盐的提纯》⑸《自制泡沫灭火器》

第三阶段: 时间:2012.8—2013.7 1.指导学生落实制定的实验方案 2.阶段性成果展示

第四阶段: 时间:2013.8—2014.7 1.收集、归纳、整理好资料与实验数据 2.依据材料,得出结论,撰写结题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与做法

(一)开展家庭小实验的必要性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验证知识和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初中学生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教材往往枯燥无味,而家庭小实验恰恰能弥补这一点。所以有必要开展化学家庭小实验。

1.家庭小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怎么样才能让学生把课余时间利用起来,把乏味的家庭作业变为学生感兴趣的事,把被动式的学习转为主动式的学习呢?家庭小实验正好成了父母、老师的好帮手,因为化学实验本身就以绚丽多彩的颜色变化和现象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化学实验五彩缤纷的实验结果会让学生乐此不疲, 而家庭小实验以其贴近生活,趣味性强的特殊魅力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更深受学生的欢迎,适时的布置一个家庭小实验,可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长久不衰。这样,对教和学都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做家庭小实验能够让学生回忆课本知识,利用并进一步巩固课本知识,掌握课本知识,也达到了家庭作业的效果

2.家庭小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由于受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农村学生在学校得到的动手机会较少。这对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很大的缺陷。而家庭小实验却可以很好的消除这一不足,学生可以在家中通过查阅资料或者探究的方式自己动手设计实验,完成实验,从而使自己动手操作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家庭小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家庭实验的过程中,在实验题目的选定、药品和仪器的代用以及实验过程中,都会存在各种问题,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科学上的探究过程。家庭实验的开展,也是一种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很好的方式。

4.家庭小实验可以激趣挖掘实验的动机功能

开展“家庭小实验”激趣,如明矾净水、雨水pH的测定、证明汽水中含二氧化碳、探究鸡蛋壳的组成、自制汽水、人吸入气体与呼出气体的成分对比分析、蜡烛燃烧产物的测定、水壶的水垢处理、粉尘爆炸、用家庭装置提纯粗盐、铁生锈条件的探究等,使化学实验与生活、生产实际紧密相联,使学生认识化学的应用价值,化学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二)家庭小实验的研究案例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对以下几个小实验进行了具体的探究: 1.学习了水的净化知识后,布置一个家庭小实验——自制简易净水器

取一个空塑料饮料瓶,剪去底部,瓶口用带导管的单孔塞塞紧,将瓶子倒置,瓶内由下向上分层放置洗净的膨松棉、纱布、活性炭、石英沙、小卵石等,就得到一简易的净水器。这个简单而又实用的家庭小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化学是有用的,激发了他们学好化学的愿望,增强了学习化学的兴趣。“根据木炭的吸附能力和性质,制作简单的家庭净水器”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木炭的吸附性是教材上学到的知识,但制作净水器时还需考虑器材的选择、药品的用量以及净水的效果等。根据农村家庭往往不具备单孔橡胶塞和活性炭,可以建议学生根据现有条件对装置进行改进,改进的方法(1)不再用带导管的单孔塞。取一个带盖的的膨松棉后,直接让水从孔口流出。(2)用完全燃烧后的蜂窝煤灰渣来代替活性炭。蜂窝煤灰渣疏松多孔,对一些可溶性杂质和异味气体具有很好的吸附作用。处理方法是:将蜂窝煤灰渣砸碎,用清水浸泡,清洗数次,暴晒至干。(3)用普通河沙代替石英沙,将河沙用水清洗干净,晒干。可得到一个新的简易净

水器装置净水效果也明显。这样学生就不会因找材料困难,而放弃做家庭小实验。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1+1是否一定等于2 在学完分子这一节新课后,通过开展家庭小实验(1)将1体积黄豆与1体积绿豆混合,所得体积是否等于这两体积之和?(2)将100 mL水与100 mL酒精混合,所得体积是否等于200 mL?(3)糖溶于水后,水的体积变化等,通过实验观察学生巩固并充分理解了“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之间有间隔”这一有关分子的重要知识点。3.鸡蛋壳与酸的反应

取一个小玻璃杯,放入洗净的碎鸡蛋壳,然后加入一些醋精(主要成分是醋酸),立即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盖住。仔细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根据实验现象推测鸡蛋壳里可能含有什么物质。4.自制汽水

在约500 mL的饮料瓶中加入2匙白糖和适量果汁,加入约1.5 g小苏打(碳酸氢钠),注入凉开水,再加入约1.5 g柠檬酸,立即旋紧瓶盖,摇匀,放入冰箱。半小时后,你就可以喝到清凉甘甜的汽水了。5.粗盐提纯

实验用品:矿泉水瓶(或其他塑料饮料瓶)、锅、灶具、筷子、碗(或杯子)、棉花、纱布、食盐、泥土、水

实验步骤:用剪掉底部的饮料瓶做漏斗、棉花和纱布做过滤层,制成过滤器。将混有泥土的食盐在杯子中用水充分溶解,然后过滤。待滤液澄清后放入锅中蒸发,蒸发过程中用筷子不断搅拌。6.自制泡沫灭火器

实验用品:纯碱、白醋、矿泉水瓶、吸管、小玻璃瓶、蜡烛、火柴、细线

实验步骤:在矿泉水瓶中装入适量白醋,小玻璃瓶中装入适量纯碱粉末,用细线套住

玻璃瓶,然后将玻璃瓶慢慢放入矿泉水瓶中,用细线吊在矿泉水瓶上部。在矿泉水瓶盖上钻一个小孔,将吸管剪短插在瓶盖上,盖紧瓶盖。使用时,将瓶子倒过来,使两种药品混合,将吸管对准点燃的蜡烛。

七、研究成果

(一)研究的收获:

三年来,在各方支持和全体课题参与同学的努力下,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了一些微薄的成绩。

家庭小实验的开展和开发,促进了教材的实验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发散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同时对新旧知识的掌握和巩固起到重要的作用。

化学实验作为学生探索未知、验证知识、认识新知识的重要途迳,恰当的家庭小实验的开发和开展,使化学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家庭,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利用家庭有限的器材、药物改进教材的实验,既使学生开动了脑筋,又丰富了学生所学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真正做到在活动中学习,学习中创新,对新旧知识的掌握和巩固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在化学教学中,绝不要放弃了化学的学科特点:最直观最有说服力的化学实验是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及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制胜法宝,因此结合教材有机地开展家庭小家验,让学生“模拟”科学家去探索问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学会自主识别、自主选择、自主摄取、自主调控的学习能力,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二)研究的思考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也发现还有许多问题,需进一步探索。1.学校教师对家庭实验的重视程度不够

受诸多因素影响,几乎没有教师对学生开展家庭实验进行指导。一方面是受教学任务和教学时间的限制,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要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教师基本上无暇顾忌其他工作。二是基于安全上的考虑,因为多数家长对学生开展家庭实验不能给予有效的监督和指导,教师几乎不鼓励学生做家庭实验。这些原因的存在,造成了学生想做家庭实验而苦于无人指导,或者做实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不知道如何解决,最终达不到家庭实验的目的。

2.学生对家庭实验的理解存在歧义

在访谈中发现,部分学生将“家庭实验”错误的理解为“在家做化学实验”,实验目的性不明确,为做实验而做实验,甚至部分学生只是看着化学实验“好玩”。3.学生在家庭实验创新方面不够

有部分学生能正确的开展家庭实验,但是在实验创新方面存在欠缺。大多数学生几乎都是按照课本或者课外读物、网络上获得的家庭实验题目或方法,按照已经提供的材料和药品来完成实验,很少有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想象或者探究,通过利用已有的材料和药品来设计新的实验,出现缺乏实验材料的问题时,多数学生选择去购买实验材料,而不是采取试图用已有的实验材料代替的方法,这也违背了家庭实验的初衷。4.家庭实验无人指导和陪同,存在安全隐患

学生大多都是未成年人,在思想上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同时对化学知识的了解不够全面,化学实验本身就存在危险性。而多数学生的实验又是在没有教师指导,没有家长陪同的情况下完成的,这给家庭实验的安全性带来了很大隐患。5.家庭实验的反馈不够

学生的家庭实验做得如何?有没有困难?现象是否明显?是否存在新的问题?这些都是教师应该及时关注的。

由于初中三年级的学生面临中考,时间紧,学业负担重,在引导学生开发资源这方面明显显得精力不足;再有出于安全考虑,学生的参与也受到一定的限制,这也是

需要我们进一步想办法克服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思考、不断学习,不断地总结经验,使该课题的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

化学课堂观察报告 篇7

课堂观察一直作为课堂教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任何形式和任何对象的教学, 它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课堂观察, 顾名思义, 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 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

学生和教师是课堂活动中两个重要的参与者, 学生学习结合教师教学, 通过课程发生联系;在整个互动、对话、交往的过程中形成课堂文化。不同的教师, 不同的学习群体, 共创的课堂文化必不相同。成功的教学课堂需要创设一种包含学生思考、学习民主、教学创新、互动关爱、独具特制的课堂文化因此, 课堂文化具有整体性, 关注的是整个课堂怎么样的问题, 是课堂中各要素多重对话、互相交织、彼此渗透形成的一个场域。

课堂文化是通过智慧型教师的教育智慧, 创建、激发富有生命的、有效的课堂, 从而形成一种对生命的理解、关怀与尊重;开放、自由、和谐、智慧的;提升教师和学生生命质量的课堂文化。课堂文化是一种特殊的聚合化的文化, 并带有一定的情境性, 主要体现的是一种氛围, 是一种人的精神气象要从人的角度出发, 体现对人的关怀与重视, 建立在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之上。这样学生才能放开、放松地得到发展。课堂文化要充分体现个性、人道主义精神, 从而形成内在的素质聚合力, 促进人格的形成。课堂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一个班级乃至一个学校的风貌、风气。良好的课堂文化具有较强的聚合力。

二、课堂文化观察记录报告

1.观察背景

课程类型:中级汉语听说

教材与课程题目:中级汉语听说《发展汉语》第十四课在家学习行不行

班级:A2班

班级人数:26人

2.课堂文化观察视角

视角一:思考

根据班中同学在课堂中的表现, 可以发现班中学优生与学困生的分布情况如下表:

图标说明:“★”代表班级中的学优生;“▲”代表班中学困生;数字表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

课堂思考主体应是学生, 教师要起到引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 学生能掌握新词的词义和用法, 并能根据本课的话题谈谈自己的想法, 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书上的听力练习。通过观察, 班中16位学生可以顺利完成学习目标, 有5位同学完成任务稍显困难, 4位学生基本不能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

教学方式:本课教师主要采用交际训练、话题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 教师针对听力内容提出相关话题, 吸引学生思考, 相互进行探讨, 提问中师班对话和师生对话居多。学生讨论时间共30分钟, 占总时长的33.33%。

学生思考习惯: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 大部分学生可以在第一时间思考, 并积极回答, 并对教学难点重点做好笔记。

视角二:民主

教学民主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着力创设师生双向互动, 并在心理自由与心理安全的状态下发展思维能力的教与学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 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质疑能力, 有助于形成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平等、民主及合作的意识。

通过观察, 教学民主性原则在教学准备及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主要表现在:

课堂话语: 教师对于学生给出的不同意见采用讨论的方式, 给出解答。教师及时鼓励学生回答问题。本班学生共26人, 有22人参加了课堂提问, 占84.62%。学生参加课堂情况良好, 每位学生叫答机会基本均等。师生关系融洽, 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

观察中“满堂灌”的现象较少, 体现了学生汲取知识的民主。教师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体现了课堂教学目标的民主。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注重课堂教学效益, 体现课堂教学方法选择的民主性。

视角三:创新

教师结合班里学生的实际情况, 设置问题, 以课后的作业:访谈你的中国朋友为新课导入, 课堂氛围较活泼。

在课堂学生的座位安排上教师没有做过多要求, 学生基本是任意坐。

教室的布置是教师和学生精心设计的成果, 充分展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室装饰中融入较多中国元素, 有剪纸、京剧人物、中国结、中国书法、中国画、红灯笼、红鞭炮。教室的后墙上面挂有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韩国、塔吉克斯坦5国的国旗, 展现了各国学生友好相处的情景。

教室中张贴了考勤表, 记录了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 充分激发了学生对学生负责任的态度。

视角四:关爱

开始上课时, 教师热情地与学生问候, 进行了简短的交流, 拉近了师生关系。教师面向全体教学, 针对不同年龄、国别的学生, 设置不同的问题, 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问。教师注意关注学生, 有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睡觉等现象时, 教师及时对其进行引导教育。教师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 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 让学困生尽可能地回答出简单的问题, 如朗读生词等。

班级中置有加湿器、衣架、热水壶、水杯、书柜、绿色植物, 营造出一种温馨的学习环境。

计见下表:课下对班中大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 访谈内容及数据统走走摇摇廊摇摇廊

从表中可以看出, 大部分学生选择B, 即大部分听懂课上老师的讲解、老师的提问、学生的回答, 而全部听懂、听懂话约一半和听懂小部分了都占有小部分比例, 全部听懂的学生主要是班上的学优生, 在调查中很少一部分学生不能在课上听懂, 这部分学生主要是班中的学困生。

在课堂观察中教师的目光大部分注视全班学生,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 教师会特别关注回答问题的学生, 很少存在没有目的性的关注和走神等。

视角五:特质

本堂课的整个教学环节可大致分为组织教学、检查作业、新课导入、新课教学、练习巩固与讨论、布置作业等六大环节, 每个环节衔接紧密, 循序渐进。课文中出现了一些较难的生词, 教师做了讲解, 并结合听力内容与学生进行了交流与讨论。

本课授课教师教态和蔼、语气亲切、语言清晰、语例真实肢体语言自然, 整堂课处在一种整体轻松、适度紧张的状态大部分学生可以跟随老师较好地学习。

三、本课课堂文化观察分析

通过对课堂的观察和对学生课后进行访谈, 小组成员发现, 大部分学生认同教师的教学方法, 教学难度适合本班学生,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体现民主关爱等课堂文化特点。被观察课堂的26名学生中, 学优生有4~5名, 学困生有4~5名, 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学优生和学困生差距太大, 这势必会给教师教学带来困难, 也给学困生增加心理负担, 希望这点问题能够引起老师的重视, 对学困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观察中, 学生有时能积极参与到思考学习中, 有时却思想不能集中, 这一点更要求教师注重结合教学内容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学中, 教师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师生民主意识有待增强, 应尽量创建师生合作的学习环境。因主要采用集中授课的形式, 影响教学民主的拓展空间, 统一的评价机制和评价标准, 有些限制了学生的多样性, 影响了教学民主的进程。希望教师在这方面做出努力。

摘要:本文从课堂文化的观察维度出发, 以中亚留学生的两堂口语课为观察对象, 结合崔云漷等人的课堂观察理念, 使用课堂观察工具对中亚留学生汉语课进行观察记录, 并结合课堂文化进行分析。

关键词:课堂观察,课堂文化,对外汉语教学

参考文献

[1]付黎黎.走向专业的听评课:有“质”有“量”的课堂观察[J].当代教育科学, 2009:10.

[2]沈毅, 崔云漷.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10, 第一版.

[3]崔允漷, 沈毅.课堂观察20问答.当代教育科学, 2007:24.

《石头书》课堂教学的观察报告 篇8

本次课堂观察的主题为“关注学生的学习投入状态”。因为长期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传统的评课方式,老师们往往把目光聚焦在“教师”这一角色,关注的是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机智等,忽略了对学生的观察分析。而事实上,从学生学习状况的变化这一方面完全可以映照卧;教师的教学行为与状态。因此,观察“学生的学习投入状态”这一主题正是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走由传统的观察教师教学行为变为关注学生学习状况的新途径,充分体现新课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二、观察过程描述

(一)观察过程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准备阶段:(1)制订观察方案,做到五个确定,即确定观察主题、观察内容、观察下具、观察方法和成员分工。(2)准备人手一份课堂教案,对教材及教师的教学思路做到心中有数。

第二阶段是现场阶段,主要任务是观察与记录。本次观察研究中,我们采集了所有学生在8个时间段中的学习状态投入情况,以备观课后作出更客观准确的分析和研究。

第三阶段是反思阶段,即观察之后的反思与分析。我们对所有问题进行了逐一的分析与归类,选择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具体剖析。

(二)观察人员的安排及方法

本次课堂观察活动,由我校三年级的10名语文教师担任观察者,观察对象为三(7)班40位学生,10名教师分10组实施观察,每组观察4位学生,每位学生分别以1-40的序号代替。本次课堂观察执教内容是三年级语文《石头书》。

我们假设学生的学习投入状况表现为三种:一是不投入,二是一般性投入,三是非常投入。在进入现场之前,我们统一了观察规划,要求做好四项工作:一是记录时间刻度,每5分钟为一个观察单位;二是记录“田野笔记”,即教学发生的过程与场景;三是“定向观察”,即对所观察学生的学习投入情况进行定向定时的记录;四是辅以课后访谈,即观课结束后,对部分学生进行适当的访谈。在此基础上,我们进行数据汇总分析,并开展具有一定反思性价值的交流与总结。

注:“不投入”包括:1、做小动作,2、蜕话,3、开小差,4、其他;“一般性投入”包括:5、一般性倾听;“非常投入”包括:6、深度倾听,7、回答问题,8、完成学习任务,9、质疑,10、其他。

三、观察数据汇总

观察结束后,我们对相关数据进行了汇总与交流。根据每个学生学习投入状态,我们获得了整班学生学习状态的一个汇总表及曲线图。

根据定性与定量的统计汇总,我们得出的基本结论是:

(一)关于整堂课的情况。

从整体看,学生在本堂课上的学习投入状态良好。在8次定时观察中,呈非常投入、一般性投入、不投入的人次分别为152、114、54。从曲线图上看,“不投入状态”曲线始终处于低位运行状态。

(二)关于学生的“非常投入”状态。

学生“非常投入”的时间集中在第6个观察单位内,即课堂的25-30分钟的时间段内,人数约占班级人数的47.5%,但与此同时,有16.9%的学生处于“不投入状态”,35.6%的学生处于“一般性投入状态”。

(三)关于学生的“不投入状态”。

学生的不投入状态比较平稳,比例最高的集中在第2个观察单位,即课堂的5-10分钟时间段内,此时“不投入”的学生数占班级人数的22.5%。但与此同时。有40%的学生处于“非常投入状态”,37.5%的学生处于“一般性投入状态”。

四、观察结果分析

我们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如下深入理性的思考分析:

(一)学生学习状态与课堂教学情境有关,吸引学生的技巧之一是教师的教学方式新颖而有趣。课堂中的8个时段中,第6个时段学生的学习状态最好。我们分析发现,这个时段,教师用电脑动画演示了地壳变化的过程,并要求学生看第二遍时为动画配上解说词。这一学习方式的设计与众不同,学生既能欣赏到美妙的动面,又能了解地壳变化的神奇过程,还能当解说员为动画配音,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充分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由于方式新颖、有趣、灵活,课堂上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的兴趣浓厚,学习投入状态达到了62.5%,学习效果最好。而采用让学生自读自悟、图画标注以及师生之间长时间的对话等常用的教学方式的环节,学生的学习状态明显较差。

(二)学生学习状态与学习内容有关。在学习课文时,精彩的段落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学得有滋有味。如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通过电脑画面欣赏石头书上的矿物和化石等比较吸引注意力的教学内容时,学生的投入状态较好。而学习内容比较平淡的地方,学生的注意力就明显呈分散状态,学习效果自然不够理想。

(三)学生的学习状态与教学节奏有关。如果课堂教学节奏紧凑,环环相扣,学生的思维就会跟着飞速转动起来;反之,课堂节奏缓慢、课堂组织松散,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我们在课堂上观察到同一学生在不同时段的学习状态也有不同,即使是学习状态相当好的学生,学习投入状态在曲线图上也会呈现明显上升下降等不稳定的趋势。请看25号学生的学习状态,其中学习状态中“1”表示“不投入状态”,“2”表示“一般性投入状态”,“3”表示“非常投入状态”:

(四)学生学习状态与教师教学艺术有关。如课堂中的第七时段,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刨根问底”“高兴”等词语体会川川和磊磊已经被博大精深的“石头书”吸引住了,孩子们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也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必能读出大自然的神奇,读出探求知识的喜悦。但观察中我们发现,由于教师引导学生品味时缺少激情的渲染与艺术的点拨,学生的学习状态呈现出低潮,学习效果也大打折扣。

五、观察启示及建议

本次课堂观察,有很多现象值得关注,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同时提出一些建议:

(一)儿童的视角:精心编排的浸润状态。

我们发现中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待进一步矫正和培养,即使是学习比较投入的学生,上课时仍有各种诸如啃指甲、踢桌脚、玩笔、开关文具盒等不良习惯的出现。看表层似乎是学生学习习惯的改善急待重视,但透过现象看本质,其实从儿童的立场来看,是缺乏一种精心编排的浸润状态。编排的浸润状态的关键是把信息从书本和黑板移开,并在学生的心中,把它带入学生的真实生活中。浸润关注的是学生怎样与内容接触。

那如何精心编排这种浸润状态呢?首先是“设计”,需要围绕一个主题来设计课程。主题设计打破了学科之间的壁垒,是以实际问题的形式出现,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自然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动机。其次需要营造一个丰富、润泽的环境,这个环境需要有着生动表情、动作的教师用亲切的语调调动学生们

学习的热情,需要有学生“视野”之外的各种信息,而所有这些信息都在不断地促建那张脑内地图。

(二)心理学的视角:放松的警戒状态。

对于知识的扩展来说,存在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把构成内在动机的中高度挑战与低威胁,和一种普遍渗透的良好感觉结合起来。我们把这种状态称作放松的警觉……放松的警觉保证了学生在一种安全的情境下受到挑战。当学生从事对他们而言是重要的工作时,他们会对工作做出不同的解释。内在的承诺包括一定程度的兴奋感,这种兴奋感能够为加工和模式化提供能量。放松的警觉也包括一种个人的兴奋感与安全感,这种兴奋感与安全感能够允许学生在增强容忍模糊性、不确定性以及延迟满足的能力的同时,去探索新的思想和联系。

(三)教学的视角:积极的加工状态。

教学设计体现出教师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技术把握的综合水平,这里包含着对教材的解读水平及呈现方式、课堂节奏的设计。儿童不能适应单调的学习方式,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就该有意识地变化我们的教学,让儿童在整节课上尽可能不感觉单调,尽可能地保持对学习的新鲜感,这样的教学设计才能让他们始终鼓起主动学习的风帆,呈现出饱满的主动学习状态,即积极的加工状态!

另一方面,积极加工是对自我的一个全面审视,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兴趣,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从而理解什么对我而言是重要的、必要的。教师也可以有意识地制造积极加工的机会,比如,在课堂提问时,留出充分的时间给学生思考,或将学生的学习过程拍摄下来,进行比较等。

上一篇:运输班组长考试题库下一篇:领导视察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