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三数学复习方法

2024-12-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初三数学复习方法(精选11篇)

浅谈初三数学复习方法 篇1

初三数学复习计划如何安排?初三数学的学习计划?初三如何计划复习数学?初三毕业班总复习的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与效益,一、【初三数学复习计划】:熟悉大纲。.不超纲,注意紧扣课本。

并非简单地重复和循环,而是要螺旋式的上升和提高。对课本内容引申、扩展。加强纵横联系;对课本的习题可改动条件或结论,加强综合度,以求深化和提高。.全面复习。

复习目的不全是为升学,更重要是为今后学习和工作奠基。由于考查面广,若基础不扎实,不灵活,是难以准确完成。因此必须系统复习,不能遗漏。.狠抓 双基。

重视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的复习。对一些重要概念、知识点作专题讲授,反复运用,以加深理解。.提高能力。

复习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发散性、独立性和批评性,逐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探究能力和综合多项知识或技能的解题能力。.分类指导。

学生存在智力发展和解题能力上差异。对优秀生,指导阅读、放手钻研、总结提高的方法去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中等生则要求跟上复习进度,在训练中提高能力

具体做法。

二、【初三数学复习计划】:重视基础。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始终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在备战中考中,应夯实基础,抓住一个“基”字,追求一个“效”字。要注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会构建知识网络,2.强化题组训练,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在备战中考的第二阶段(4、5月份),应突出重难点,强化一个“精”字,兼顾一个“深”字。做综合题,要养成解题后反思的好习惯。同时总结出所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并把思想方法相近的题目编成一组,不断提炼、不断深化。对于几何题,可以多观察图形、多联想、多变式,形成一题多变。

3.加强模拟训练,注意解题规范、提高解题速度

在备战中考的第三阶段(6月份),应多做些模拟训练,立足一个“透”字,注重一个“准”字。强化对知识的掌握和答题速度、节奏、经验等方面的积累训练,训练考试能力。在此特别指出的是,解答题过程分比最后的答案重要得多。在平日的作业、练习、考试都要进行规范书写,到了考试才能减少无谓丢分。4.用好“错题本”,攻克薄弱点

编制“错题本”深入纠错,是非常有效的复习方法。把历次考试中不会做的题、做错了的题进行认真的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并且经常地拿出来看看、想想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怎么改正。在中考前发现的问题越多,纠正越及时,提高也就越快,信心就越足。5.立足课堂,紧跟老师

复习课基本以练习为主,同学们在复习课上要做好信息处理和分析,把握好课堂复习和自我复习的关系。另外,上课不能只听老师讲,还要敢于提出疑问,积极提出自己新颖独到的思考方法和策略

三、【初三数学复习计划】:复习要点。

1.以教材为本,抓好章节复习

在期末复习中有必要制订一个可行的学习计划,先以教材为本把各章节中的知识点系统梳理,构建有自己特色的知识板块。在复习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各章节的重点内容,典型例题,课本习题,动脑总结这些例题的解题思路是怎样形成的,提供的方法能用来解决哪些问题,重视这些题目的变式训练,拓展自己的视野,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能短时间出效率,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能力。

2.提高课堂45分钟的听课效率,搞好查缺补漏工作

期末复习期间必须跟紧老师,课堂45分钟的复习内容,用心聆听,细心体会,动脑琢磨,对已学过的知识回忆感悟体会,巩固掌握不扎实的部分,搞好查处补漏的工作。对于一些容易出错的概念辨析有必要把涉及的概念在理解的基础上记扎实,如“判别方程组是否属于二元一次方程组”“非负整数解概念的理解”“算术平方根与平方根的区别”“数的分类”“有关各类三角形高的画法”“三线八角的确定”“点到直线的距离与垂线段的关系”等,另外对于自己在复习期间出错的问题不要一概以“马虎”取而代之,一定要重视这些问题,找出问题的病根,是审题不细出错,还是计算问题,题意理解中的问题还是概念掌握的不准确,“对症下药”才能不犯二次错误,也从中积累了一定的方法培养了自己的纠错能力。

3.提炼归纳数学方法,培养数学思想

在复习过程中,光重视知识的学习是不够的,因为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出现的障碍,往往不是知识本身不够带来的,而是思想不对头造成的,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学习方法如“数形结合”“化归转化”“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其中数形结合的思想是很常用的,如“对不等式及不等式的解集的理解”“对无理数的认识”中都有数形思想的充分体现,这种数形思想既形象,又直截了当,能给人清晰的解题思路,适于初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可大胆适用这种思想方法。

尤其是新教材更侧重的是对学生应用能力的考察。在本册中方程组与不等式有关的实际应用问题就是复习中重中之重,越是这样在复习中应有意识的加大力度,有的放矢地进行适当的解应用题的一般方法训练:“认真阅读,理解题意——抽象概括,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4.加强综合训练,提高解题速度

四、【初三数学复习计划】:三轮复习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是开展基础知识系统复习,即双基训练阶段。主要任务是夯实基础,完善知识框架。

(1)按章节整理

复习时可以按课本安排的先后顺序,采用图表法将有关的知识点和典型的习题一章一章地整理出来。

(2)按知识板块整理

这种方法就是打乱章节界限,采取“切大块”的方法把关系紧密的知识整理到一起。比如我们使用的《中考指要》,它的结构就划分为《数与式》、《分式和二次根式》、《方程和不等式》、《因式分解》、《函数》、《统计初步》,图形部分内容也可分为《直线型》、《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等四大板块。这样,可使我们的知识系统化,给记忆和运用带来方便。

(3)重点内容重点记

课本上许多重要的知识及习题结论,一定要熟记、熟用。准确记住一些重要结论和公式,做选择、填空题时既可提高正确率,又可缩短时间。例如,设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a,则它的高为 ?半径为?边心距为?面积为 ?在这五个量中,任意给一个量,都可以马上求出其余四个量。

(4)同学之间相互提高

四、【初三数学复习计划】:三轮复习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是专题训练阶段。主要是针对热点,抓住弱点,开展难点知识专题复习,综合提高,强化冲刺。

1.多思、多问、多练。无论是跟随教师进行专题复习,还是自己针对薄弱环节进行的专题复习训练,一定要明确这个专题的主题是什么,具体有哪几类常规思路。既做到一题多解,训练发散思维,又做到多题一解,训练收敛思维。要寻找差异——因为做了大量雷同的练习,容易造成对相近试题的判断失误,这是非常危险的,也是第二轮复习时要格外注意的。

2.要抓住基础概念,将其作为技巧突破口。数学试题中的所谓解题技巧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东西,它来源于最基础的知识和概念,是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到一定程度时的一种表现形式。

3.要抓住常用公式,理解其来龙去脉。这对记忆常用数学公式很有帮助。此外,还要进一步了解其推导过程,并对推导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能变化进行探究,这样做胜过做大量习题,并可使自己更好地掌握公式的运用,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4.勤练解题规范。由于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考越来越注重解题过程的规范和解答过程的完整,只要是有过程的解答题,过程比最后的答案要重要得多。所以,要规范书写过程,避免“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情形。

5.要抓住数学思想,总结解题方法。中考中常出现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分类讨论法、面积法、特值法、数形结合法等,运用变换思想、方程思想、函数思想、化归思想等来解决一些综合问题,掌握以二次函数为基架、一元二次方程为基架、圆为基架、三角形为基架的综合题的解题规律。在脑海中将每一种方法记忆一道对应的典型试题,并有目的地将较综合的题目分解为较简单的几个小题目,做到举一反三,化繁为简,分步突破。而在与同学的合作学习中,要将较为简单的题组合成较有价值的综合题。中考题最大的特点是浅、宽、新、活,因而,在复习中要回避繁、难、偏、怪题。训练时既要有灵活的基础题,如选择、填空,又要有一定的综合题。

五、【初三数学复习计划】:三轮复习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是综合训练阶段(模拟练习)。这一阶段是心理和智力的综合训练,也是中考复习的冲刺阶段,是整个复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最后一环。

1.总结解题规律,巩固提高能力。跳出题海,以总结归纳为主,用理论性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尽管近几年中考中综合性题目越来越灵活,但万变不离其宗。通过对解题规律的总结,对解决这类问题还是很有效的。

2.回归课本,重温基础知识和重点内容。较长时间的综合复习,课本上一些最基本的知识点、易错、易混淆的公式就被遗忘了,所以在考前的几天里一定要回归课本。首先要认真仔细阅读课本,梳理知识点。对课本上的习题要做到一看就会,一做就对。另外,以几套模拟试题为线索,查找对应知识点。

3.回顾易错处,争取拿高分。在大量的习题及模拟训练中,许多同学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会做的题没有做对。这类题目往往出现在基础题中。要想减少失误,可以把做过的错题摘抄下来,分门别类,归纳总结出错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以一带十,从而解决一类错题。

4.查漏补缺,提高综合解题能力。用与中考数学试题完全接轨的、符合新课程标准及命题特点和规律的、高质量的模拟试卷进行训练,每份练习独立完成,并严格按照中考要求及标准格式答题,纠正答题过程中的不良习惯。并对每次训练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既可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又可积累考试经验,培养良好的应试心理素质。

浅谈初三数学复习方法 篇2

关键词:初三数学,复习方法,课堂经验

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安排初三数学总复习, 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笔者结合从教20多年的课堂教学经验, 谈谈初三数学总复习的几点看法。

一、认真学习教学大纲, 精心制定复习计划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多而复杂, 其中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分散覆盖在三年的教科书中, 学生往往学了新知识又忘了旧知识, 因此一定要依据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和系统化的知识要点, 精心制定有效的复习计划。复习计划的制定应注意:

1. 认真钻研教材, 确定复习重点;

2. 正确分析学生的知识状况。

复习计划的编写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 时间的安排也要合理, 往年编写的教学计划常常前松后紧, 重点知识复习仓促, 不扎实, 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较差, 中考当中由于计算能力较差造成失分严重。具体的操作可采用基础知识习题化的方法进行。我校20多个初三班, 数学教师分工合作, 根据平时学生掌握的实际情况, 按教材章节每人编写一份渗透主要知识点的测试题, 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 然后再按测试中出现的学生难以理解的, 遗忘率较高的且易混易错的题目, 确定教学计划的重点。集体备课时, 全体教师达成共识, 从而制定好整个初三的复习计划。

复习计划制定后, 教师就要精心的准备复习题, 包括例题的选择, 课堂练习的质量和数量, 课后作业的配套练习等, 都要做到心中有数。结合往年的中考题, 我们全体老师分类分块准备, 可以采取剪贴、复制、摘抄等形式, 重新组合, 展现给学生的数学题都是精华部分, 重点知识得到深化和巩固,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去年中考中, 我校的数学成绩名列前茅, 这一经验也在全县推广。

另外, 及时地检测和抽查, 也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上, 教师可以指定一定数量的题目让学生限时完成, 接着抽查部分同学的作业, 从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课后作业老师分层检查, 对于大部分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 要放在课堂上作为重点内容来一一解决。

二、巧用课本, 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学生进行数学运算和数学推理的基本材料, 是形成数学能力的基础。复习的开始阶段, 必须要求学生系统复习, 全面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过好课本关。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

1. 对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不仅要正确叙述, 而且要灵活应用。结合具体的数学题目进行复习上述内容, 可以降低难度, 学生容易掌握。

2. 对课本中的例题、练习题必须逐题过关。老师还可以举一反三, 变化题目中的题设和结论, 已知和求证, 创造性的发挥例题的示范作用。

3. 每一章后的复习题都有一定的综合性, 要求学生必须独立完成。难度大且大多数学生不理解的题目, 教师要有针对性地点拨与讲解, 让学生彻底掌握, 不留死角。有些问题也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 相互交流, 充分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 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和口语表达能力。

4. 复习时, 要重视对数学思想的理解及运用。如函数的思想、方程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等, 复习时应着重分析题目, 让学生悉心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是如何运用的。要求学生不要搞题海战术, 做题少而精, 养成及时总结的好习惯。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也要贯穿始终, 及时总结解题中所用到的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

5. 做课本中的习题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对数学方法的运用。在复习时应对每一种方法的内涵、所适应的题型、包括解题的步骤都应熟练掌握。采取不同的训练形式, 填空题, 选择题, 解答题, 证明题交换使用, 让学生认识到虽然题变了, 但解答题目的本质和方法没变,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当进行题组训练, 用一定时间对一种方法进行强化训练, 学生印象深, 掌握牢固。

三、系统整理, 加强能力培养

总复习的第二阶段, 要特别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对初中数学加以系统整理, 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 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 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结构, 从整体上把握教学内容, 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系统复习中教师要从引导学生弄清知识的结构入手, 甴结构找性质, 由性质找方法, 甴熟练掌握方法到形成能力。此阶段切忌求快、求深、求难。复习时还要注意知识的横纵联系, 将各部分知识结合在一起系统学习。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 要把培养学生能力这一思想贯穿整个复习的始终。如变换图形的大小、方向、位置、形状,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 也可改变题目的条件和结论, 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

本阶段复习的目的是使学生能把各个章节中的知识点联系起来, 并能综合应用, 做到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例如, 初中代数可分为以下几块进行: (1) 数与式; (2) 方程与不等式; (3) 函数及其图像等内容。几何部分有: (1) 三角形与四边形; (2) 相似形; (3) 解直角三角形; (4) 圆。这些都是初中几何的主要内容, 按大纲要求进行复习, 在学生熟练掌握相关定义定理的前提下, 教师结合精选例题讲深讲透, 讲练到位, 让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并能学以致用。

四、集中复习, 争创最佳效果

梳理分块, 把握教材内容之后, 即开始第三阶段的综合复习。这个阶段, 除了重视课本中的重点章节之外, 主要以反复练习为主,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通常以章节综合练习题和系统知识为骨干的综合练习题为主, 适当加大模拟题的分量, 教师应及时批阅模拟试卷, 从而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 以便有针对性的补救。对教师来说, 这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精选习题, 精心批改学生完成的练习题, 及时讲解点拨, 从中查漏补缺, 巩固复习内容, 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精选综合练习题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 选择的习题要有目的性、典型性和规律性。第二, 习题要有启发性、灵活性和综合性。另外, 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往年的中考试卷, 认真分析中考试卷, 把握好中考试题的格局和难易程度, 摸索中考命题的新动向, 狠抓重点内容, 适当练习一些社会关注的焦点、热点题型。

综上所述, 初三数学总复习时间紧, 任务重, 要求高。因此, 运用科学的复习方法对提高学生的数学复习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赵素霞.如何上好初三数学复习课[J].新课程学习·上, 2012, (04) .

[2]胡全刚.初中数学总复习的方法[J].中小学数学 (初中版) , 2011, (05) .

初三数学复习方法新探 篇3

初三数学复习方法课堂经验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安排初三数学总复习,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笔者结合从教20多年的课堂教学经验,谈谈初三数学总复习的几点看法。

一、认真学习教学大纲,精心制定复习计划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多而复杂,其中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分散覆盖在三年的教科书中,学生往往学了新知识又忘了旧知识,因此一定要依据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和系统化的知识要点,精心制定有效的复习计划。复习计划的制定应注意:

1.认真钻研教材,确定复习重点;

2.正确分析学生的知识状况。

复习计划的编写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时间的安排也要合理,往年编写的教学计划常常前松后紧,重点知识复习仓促,不扎实,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较差,中考当中由于计算能力较差造成失分严重。具体的操作可采用基础知识习题化的方法进行。我校20多个初三班,数学教师分工合作,根据平时学生掌握的实际情况,按教材章节每人编写一份渗透主要知识点的测试题,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然后再按测试中出现的学生难以理解的,遗忘率较高的且易混易错的题目,确定教学计划的重点。集体备课时,全体教师达成共识,从而制定好整个初三的复习计划。

复习计划制定后,教师就要精心的准备复习题,包括例题的选择,课堂练习的质量和数量,课后作业的配套练习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结合往年的中考题,我们全体老师分类分块准备,可以采取剪贴、复制、摘抄等形式,重新组合,展现给学生的数学题都是精华部分,重点知识得到深化和巩固,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去年中考中,我校的数学成绩名列前茅,这一经验也在全县推广。

另外,及时地检测和抽查,也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上,教师可以指定一定数量的题目让学生限时完成,接着抽查部分同学的作业,从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课后作业老师分层检查,对于大部分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要放在课堂上作为重点内容来一一解决。

二、巧用课本,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学生进行数学运算和数学推理的基本材料,是形成数学能力的基础。复习的开始阶段,必须要求学生系统复习,全面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好课本关。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

1.對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不仅要正确叙述,而且要灵活应用。结合具体的数学题目进行复习上述内容,可以降低难度,学生容易掌握。

2.对课本中的例题、练习题必须逐题过关。老师还可以举一反三,变化题目中的题设和结论,已知和求证,创造性的发挥例题的示范作用。

3.每一章后的复习题都有一定的综合性,要求学生必须独立完成。难度大且大多数学生不理解的题目,教师要有针对性地点拨与讲解,让学生彻底掌握,不留死角。有些问题也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相互交流,充分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和口语表达能力。

4.复习时,要重视对数学思想的理解及运用。如函数的思想、方程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等,复习时应着重分析题目,让学生悉心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是如何运用的。要求学生不要搞题海战术,做题少而精,养成及时总结的好习惯。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也要贯穿始终,及时总结解题中所用到的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

5.做课本中的习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对数学方法的运用。在复习时应对每一种方法的内涵、所适应的题型、包括解题的步骤都应熟练掌握。采取不同的训练形式,填空题,选择题,解答题,证明题交换使用,让学生认识到虽然题变了,但解答题目的本质和方法没变,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当进行题组训练,用一定时间对一种方法进行强化训练,学生印象深,掌握牢固。

三、系统整理,加强能力培养

总复习的第二阶段,要特别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初中数学加以系统整理,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结构,从整体上把握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系统复习中教师要从引导学生弄清知识的结构入手,甴结构找性质,由性质找方法,甴熟练掌握方法到形成能力。此阶段切忌求快、求深、求难。复习时还要注意知识的横纵联系,将各部分知识结合在一起系统学习。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把培养学生能力这一思想贯穿整个复习的始终。如变换图形的大小、方向、位置、形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也可改变题目的条件和结论,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

本阶段复习的目的是使学生能把各个章节中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并能综合应用,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例如,初中代数可分为以下几块进行:(1)数与式;(2)方程与不等式;(3)函数及其图像等内容。几何部分有:(1)三角形与四边形;(2)相似形;(3)解直角三角形;(4)圆。这些都是初中几何的主要内容,按大纲要求进行复习,在学生熟练掌握相关定义定理的前提下,教师结合精选例题讲深讲透,讲练到位,让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学以致用。

四、集中复习,争创最佳效果

梳理分块,把握教材内容之后,即开始第三阶段的综合复习。这个阶段,除了重视课本中的重点章节之外,主要以反复练习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常以章节综合练习题和系统知识为骨干的综合练习题为主,适当加大模拟题的分量,教师应及时批阅模拟试卷,从而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的补救。对教师来说,这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精选习题,精心批改学生完成的练习题,及时讲解点拨,从中查漏补缺,巩固复习内容,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精选综合练习题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选择的习题要有目的性、典型性和规律性。第二,习题要有启发性、灵活性和综合性。另外,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往年的中考试卷,认真分析中考试卷,把握好中考试题的格局和难易程度,摸索中考命题的新动向,狠抓重点内容,适当练习一些社会关注的焦点、热点题型。

综上所述,初三数学总复习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因此,运用科学的复习方法对提高学生的数学复习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赵素霞.如何上好初三数学复习课[J].新课程学习·上,2012,(04).

[2]胡全刚.初中数学总复习的方法[J].中小学数学(初中版),2011,(05).

浅谈初三数学复习方法 篇4

初三年数学的总复习阶段,对于初三年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如何抓好学生的总复习,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提升数学解题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年段组织这样一场初三年总复习学习方法指导的专题讲座,我应邀为初三年学生开展了这样一场讲座。我主要从两方面入手:

一、从行动上重视总复习:

1、听。认真听老师讲课。

2、记。上课认真记录课堂笔记。

3、思。认真思考知识点的.来龙去脉。

4、解。课后认真解题,提高解题技巧和解题速度。

5、结,及时做好知识的总结。

二、从思想上重视总复习:

1、端正态度,切忌麻痹大意。不要以为总复习的知识都已经学过,就可以不用认真听讲,要克服这种思想。

2、要对自己有信心,我们学校的平台是比较高的,只要大家认真学习,相信大家都能够考上一所理想中的学校。

浅谈中考数学复习方法 篇5

立足教材,注重基础。

近年来中考数学有许多新题型,但所占分值比例较大的仍然是传统的基本问题,多数试题源于教材。试题的构成是在教材中的例题、习题的基础上通过类比,加工改造,加强条件或减弱条件,延伸或扩展而成的。因此,复习要立足于教材,在备战中考的过程中,首先应以教材为蓝本,重视“双基”训练,要让学生掌握典型例题、习题的解决套路,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注意知识体系构建,让各种概念、公理、定理、公式、常用结论及解题方法和技巧等,都能在学生的头脑中清晰地再现,扎扎实实地从教材做起,夯实基础,充分认识基础知识在解题中的指导作用。

创设情境,提升能力。

几年来,全国不少地方的试题都不再局限于对知识本身的考查,而是重在创设一个新颖的情境,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灵活应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层次地参与学习过程,重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观察、实验的活动中,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类比、抽象等思维过程,完成知识的猜想和证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学到创新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贴近生活,学会运用。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继而为生产、生活服务。在教学中,要注意发掘学生身边与数学相关的事情,如银行商标图案、骑自行车反映出来的函数图象、测量电视塔的`高度、投寄平信应付的邮费、购买商品如何省钱等,以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同时还要注意它们与教材中有关内容的类比。要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相长。

传授方法,加强理解。

考查数学思想方法是考查学生能力的必由之路。在中考复习中,应有意识有目的地适时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有效地利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要注意让学生针对具体题目作总结,以体会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近年中考数学试题,很多试题都是以图象、图表为背景呈现在学生面前的,这方面的试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这类题目一般是通过阅读材料,观察图象,整理信息,抽象出数学问题,并用数学语言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而得到解决的。正确解决这类题目的前提是正确理解题意。因此,在中考复习中,我们还要重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初三数学复习计划 篇6

初三数学期末复习计划

景民中学 2017--01--02

初三数学期末复习计划

一、本届学生现状分析与目标达成:

现状分析:通过前四次考试,发现本届学生不仅仅只是数学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固,更可怕的是数学基本技能也很欠缺,数学工具知识的运用也不娴熟,关于数学思维与数学方法更是凌乱不堪!导致初三数学学习磕磕绊绊!前几次考试成绩惨不忍睹。优秀人数一个班平均不到一个.及格人数班级平均人数不到10人。厌学,学不懂的学生人数过多。为了尽量减少数学弃学生,提高及格生,拔高尖子生,特制订期末复习计划,但愿做到有的放矢。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强化,对基本计算、解方程的重视,让数学慢步生能跟上队伍,有学习数学的信心。通过对能力题的强化训练,提高学生对综合题的分析与思考,让优秀学生的更加出类拔萃。

目标:争取期末考试,各班及格人数达20人左右,优秀人数达5人左右。

二、复习内容与方法措施

复习内容:九年级数学上册全部内容+九年级下册一二章内容。复习内容庞大。复习时间紧张有限。故初三备课组准备进行分工合作的复习方法。具体措施如下:

1.对上册每一章节的复习采取完成综合模拟卷。模拟题的研制由靖建霞老师和张梨峰老师合作完成。复习题分为基础知识,能力提高,强化训练三部分,且尽量做到梯度合理,覆盖面广,难易贴近中考。每一位教师在讲解复习卷子的时候可以根据本班情况,进行随堂适当的拓宽与与引申。做到复习进度一致,内容一致,又能体现教师个体自主性。

2.对于下册二次函数的复习,鉴于二次函数是中考重难点,所以在各班自主复习夯实基础的情况下,再由田占斌老师进行三节专题讲座复习。以提高中上游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应试能力。,3.对临近及格生重点打好基础关:对重点概念与重点知识进行强化训练,保证基础题不失分或少失分,并对基本模型进行专题复习训练,提高临界及格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对于实数运算,三角函数计算,解一元二次方程、概率,特殊四边形的证明题。视图与投影。都应该正确掌握解题的方法与思考途径。

4.对于优秀学生,应该适时加强对试题的研究与探讨,加强对思维含量较高问题的分析,对优秀学生要严格管理,督促其解题的完整性、技巧性与灵活性,力求完整与完美。教师可对课本的原题进行适当的改造或变式,引申。既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拔高我校初三数学的优秀率。

浅谈初三数学复习教学的体会 篇7

一、首轮复习要面向全体学生

由于第一轮复习中涉及的范围比较广, 所以备复习课要精心准备.如果教师急着赶进度, 让学生囫囵吞枣, 不扎实巩固基础知识, 则会使学生在复习中对于一些易错的概念, 如有理数的分类、科学记数法的表示、近似数与有效数字、坡比等理解不清.故应放慢复习速度, 必要时可让学生翻开书本进行字斟句酌的推敲.第一轮复习千万不能急着赶进度, 更不能跳过学生的知识盲区.力求做到:1.准确理解每个概念, 纠正知识缺陷, 澄清模糊认识;2.把每个知识点前后串联起来, 互相促进, 形成有机整体, 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3.平时训练应注意加强速度训练与准确性要求.对成绩较好的学生, 要鼓励他们树立夺取高分的信心, 除了紧跟教师的正常复习外, 还要安排他们做一套完整的复习资料, 目的是查漏补缺, 提高解题能力.教师要经常给予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找并解决.对于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 首先在人格上尊重他们, 帮助他们找出自己的优点, 找出学习成绩不能取得进步的原因, 鼓励他们努力进取;对于那些不但成绩差而且表现也很差的学生, 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 每上完一节课, 都要主动表扬他们在课堂上的优点, 关心他们的学习情况, 哪怕他们问一些很简单的问题都要给予表扬和肯定, 使他们不丧失学习的积极性, 稳定他们的情绪.因此, 在最初的复习阶段, 调整好教育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二、复习应注意合理分类

初三新课结束后, 学生所学的知识通常是零碎的, 不能形成知识体系和结构.很多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往往不能主动在已建构的记忆网络中提取有关知识.整理知识结构是科学本身的需要, 只有形成知识结构系统, 才利于知识的提取和激发.我通常采取将原来课本上的章节顺序打乱, 分成几个单元, 如1.数与式;2.方程与方程组;3.不等式与不等式组;4.函数;5.概率统计;6.图形与图形变换;7.解直角三角形等.在复习每个单元时, 先讲概念, 同时要注意揭示概念间的关系.一般的教师在复习课上分析试卷往往因为时间有限, 卷面内容比较多, 所以讲得特别快, 学生对每部分内容也不会有太深的印象.在课堂上, 则应以学生为主体, 而不是主观认为该讲才讲, 做到有的放矢.许多学生在考前复习时习惯于多做模拟题, 而不对考试的内容做全面的梳理, 只做书后的习题, 认为做的题越多越好.其实, 按照教材的体系是没有合理分类的, 在运用时会很难找到所需要的信息, 这种只重视过程的积累而忽视合理分类的做法是应当引起注意的.通过复习, 主要是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对同类题进行对比、分析解法, 找到解决此类题的技巧和方法.

三、重视错题的分析探索总结

在总复习中, 学生在解题时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 教师针对错误进行系统分析是很必要的, 因为分析错误可以发现教学中的不足, 从而采取相应措施.同时错误从一个特定角度揭示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 是学生在学习中对所学知识不断尝试的结果.教师如认真总结, 可以成为学生知识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使学生领略解决问题中的探索、调试过程, 这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会产生有益影响.

分析本人平时教学发现:学生解题错误有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 字面理解有误.这一部分学生对公式、概念、命题或法则, 具有套用公式的能力, 不了解知识发生过程, 不了解这些知识在解题中的作用, 容易出现张冠李戴现象.

第二, 相互联系, 理解水平有待提高.有些题目要求学生不仅能记住知识, 还要知道其来龙去脉, 而且能同化于已有知识体系中, 而一般学生平时拘泥于会解常规题, 对“一题多变”掌握不佳.

第三, 创造性水平较差.有些题型要求学生自己能独立获取知识, 创造性地应用知识, 尤其是作图题, 由于平时疏于重视.此类创造性题目, 学生在题设的引导下创造力不够.

另外, 在复习过程中, 提问也是一种手段, 对于学生错误的回答, 要分析其原因, 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这样可以利用反面知识巩固正面知识.

四、掌握基础知识是搞好复习的关键

浅谈初三英语复习方法与策略 篇8

关键词:初三英语;复习方法和策略;系统整合

初三复习是初中阶段教学过程的延伸和深化,在这个阶段可以帮助学生系统的复习和巩固基础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进行英语日常交流的综合能力,也是在中考中体现教学成果的不可或缺的必经之路。通过总复习,让学生们所学到的知识更加精化,细化,系统化,并且在这过程中得到提高,从而获得更好的复习效果。

一、紧扣大纲,课本为主

中考的题目无论如何变化,都始终围绕着教学大纲和教材,都是围绕着《新课程标准》中对于初中英语的教学要求和目标变的,所以,教师必须要重视英语《新课程标准》中对于初中阶段英语教学的目标要求,弄清楚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在初中掌握的单词,短语,句型,语法等各项内容,教材是命题的重要依据,复习要紧抓教材,这样两个方面同时抓,才能在复习中不偏离方向,抓住重难点,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

二、认真组织,侧重阶段

初三复习,我们习惯上用的是“三轮复习法”,目前这个方法也被教师们广泛使用。此方法采取分阶段分步骤开展复习辅导,可以使考生从“打牢基础”到“强化知识体系”到“熟练掌握答题方法和技巧”,最后从容面对考试。

三轮复习法把考试的复习目的大致分为三项,每段时间里的复习目的各有侧重,时间长短也各不相同。第一轮复习主要目的是基础能力过关;第二轮复习主要目的是综合能力突破;第三轮复习考前一至两周,主要目的是应用能力提高。

1.复习课本,基础巩固

一轮复习,主要是基础能力过关,也就是要围绕课本复习。复习课本的目的是把课本的内容给学生再重新温习一下重难点,所以一定要全面。从初一到初三的每个单元的重难知识点,包括词汇,重点词的用法,短语,句型等,都要强调,并且在复习的过程中予以深入透彻的讲解和分析,让学生在二次学习中从根本上理解这些重点,从而更好地掌握。其次,在讲解过程中,找一些相应的练习题作为配合辅导,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这些习题,老师在检查时找出易错题予以讲解分析,使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得到提高。

此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同时注意专项训练。比如,在一本书复习结束后,我们可以将知识分为词汇,短语,语法,写作等小的方面进行练习。首先,在词汇学习时,我们可以寻找一些比较适合学生情况的方法教导学生们有效记忆。比如,我让孩子们根据发音的规律练习听音写词,一些孩子成绩较好可以掌握,但是一部分成绩较差的孩子却有差距。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找另外的方法。我之前在外校听课,就听到一个老师分享了他的方法。他让英语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记住写法,读法,含义,而另一部分基础较差的,只要能够认识,同时注重掌握单词意思即可,因为毕竟是初三阶段,如果让这部分学生花过多的时间在单词上,那只会得不偿失。对于短语和句子,可以将他们分类,比如,可以按照句型分类,也可以按照句子功能分类等等,此外可以把常考句型和短语进行英汉互译,让学生课后掌握,课堂抽查,让他们多熟悉,多朗读,达到张口就来的程度。至于语法,我是按照时态给学生讲解语法。由于语法本身对学生就是难点,所以要讲解的更细致,从语法的定义,基本结构,使用环境,使用方法等各方面仔细分析。如主谓语、单复数、人称、时态的一致,倒装句的使用,It的用法等等。学生只有在理解所学的语法知识以后,才能更好地学习英语。讲解过程中找出各种题型进行练习、讲解,尤其是历年的中考题型。接着,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们利用学过的英语短语和句型等造句,由短到长,进行扩句练习,慢慢地再用句子组成一篇短文,为写作打好基础。另外,在復习课文的过程中介绍各种不同文体知识,特别是对说明文,记叙文、科普文等进行阅读训练,点拨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对于教学中所出现的教学重点,学生在平常作业中容易出错的地方或还没有弄懂的基础知识,如状语从句、宾语从句、定语从句、现在完成时和过去完成时的用法区别、特殊的反意疑问句、以“how”和“what”引导的感叹句等,学生需要花时间反复进行复习,以便进一步弄清楚。

2.整合知识,综合练习

二轮复习主要侧重于综合能力的突破。在第一轮认真细致的六本书的复习之后,学生对初中英语的基本知识已经有了一遍很好的回忆和掌握,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可以通过将各类知识整合利用,找一些较好的模拟试卷和历年的中考试卷给学生反复练习,让他们熟悉题型,熟悉试卷结构,提高解决综合知识题型的能力。这也算是题海战术吧!不过,这也是学生积累经验的有效方法。

3.查漏补缺,强调方法

最后阶段的复习,主要是找出在历次模拟考试和强化训练中所反映出来的错误,教师和学生一起找出问题所在,反复强化练习,以期收到更好的效果,此外,应强调应试方法,加强学生对应试方法的使用。

无论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复习,一定要注意要紧随大纲,紧抓课本,只要我们不断自我完善,从课堂教学中寻找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我们的教学质量就会更上一层楼,我们的初三复习也会收到更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王晓琴.谈写作训练在中考三轮复习中的贯穿[J].英语教师,2012(09).

[2]邵新梅.初中英语教材教学的整合研究[J].新课程学习,2011(09).

(作者单位 安徽省定远县年家岗初级中学)

初三数学复习计划 篇9

第一种境界:做一道题,会一道题。

第二种境界:做一道题,会一类题。

第三种境界:做一道题,会出一题。

时间重要事件学校学习安排大方向9月 部分学校开始做中招分析 新课程学习

中考重点提前学 第一轮复习10月 11月 期中考试 12月 期末考试 次年1月 次年2月 总复习开始 提前开学一周学完初三下课程 第二轮复习次年3月 分层考试 开始第一轮总复习:回顾所有知识 次年4月 各校大型中招咨询会 次年5月

一模考试+ 填报志愿

开始第二轮总复习:查漏补缺 第三轮复习次年6月初至中旬 二模考试

中考 中考最后冲刺复习,状态与心态调整。

初三总复习数学测试 篇10

(1题3分

共120分

按顺序填答案)

第一套

1.一种零件的直径尺寸在图纸上是(单位:mm),它表示这种零件的标准尺寸是20mm,则加工要求尺寸最大不超过()

A.0.03mm

B.0.02nn

C.20.03mm

D.19.98mm

4题图

2.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位置摆放,其中∠α=∠β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在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小于8的点对应的x满足()

A.﹣8<x<8

B.x<﹣8或x>8

C.x<8

D.x>8

4.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采用“三纵一横”全向型跑道构型,可节省飞机飞行时间,遇极端天气侧向跑道可提升机场运行能力.跑道的布局为:三条南北向的跑道和一条偏东南走向的侧向跑道.如图,侧向跑道AB在点O南偏东70°的方向上,则这条跑道所在射线OB与正北方向所成角的度数为()

A.20°

B.70°

C.110°

D.160°

5.在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6.下列事件中,属于不可能事件的是()

A.某个数的绝对值大于0

B.任意一个五边形的外角和等于540°

C.某个数的相反数等于它本身

D.长分别为3,4,6的三条线段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7.下列选项中,左边的平面图形能够折成右边封闭的立体图形的是()

A.

B.

C.

D.

8.已知△ABC,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板如图摆放,它们的一组对应直角边分别在AB,AC上,且这组对应边所对的顶点重合于点M,点M一定在()

A.∠A的平分线上

B.AC边的高上

C.BC边的垂直平分线上

D.AB边的中线上

9.如图,在菱形ABCD中,E是AB的中点,F点是AC的中点,连接EF.如果EF=4,那么菱形ABCD的周长为()A.9

B.12

C.24

D.32

10.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nx2﹣2x﹣1=0无实数根,则一次函数y=(n+1)x﹣n的图象不经过()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11题

13题

8题

9题

11如图,已知∠MON及其边上一点A.以点A为圆心,AO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OM,ON于点B和C.再以点C为圆心,AC长为半径画弧,恰好经过点B.错误的是()

A.S△AOC=S△ABC

B.∠OCB=90°

C.∠MON=30°

D.OC=2BC

12.两个工程队共同参与一项筑路工程,甲队单独施工3个月,这时增加了乙队,两队又共同工作了2个月,总工程全部完成,已知甲队单独完成全部工程比乙队单独完成全部工程多用2个月,设甲队单独完成全部需x个月,则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中错误的是()

A.+=1

B.++=1

C.+=1

D.+2(+)=1

13.如图,已知△ABC,∠ACB=90°,BC=3,AC=4,小红按如下步骤作图:

①分别以A、C为圆心,以大于AC的长为半径在AC两边作弧,交于两点M、N;

②连接MN,分别交AB、AC于点D、O;③过C作CE∥AB交MN于点E,连接AE、CD.

则四边形ADCE的周长为()

A.10

B.20

C.12

D.24

14.下图中反比例函数y=与一次函数y=kx﹣k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的大致图象是()

A.

B.

C.

D.

15.有编号为Ⅰ,Ⅱ,Ⅲ的3个信封,现将编号为Ⅰ,Ⅱ的两封信,随机地放入其中两个信封里,则信封与信编号都相同的概率为()

A.

B.

C.

D.

16.如图,已知EF是⊙O的直径,把∠A为60°的直角三角板ABC的一条直角边BC放在直线EF上,斜边AB与⊙O交于点P,点B与点O重合,且AC大于OE,将三角板ABC沿OE方向平移,使得点B与点E重合为止.设∠POF=x,则x的取值范围是()

A.30≤x≤60

B.30≤x≤90

C.30≤x≤120

D.60≤x≤120

第二套

1.下列英文字母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2.下列实数中的无理数是()

A.﹣

B.π

C.0.57

3.成人每天维生素

D的摄入量约为

0.0000046

克.数据“0.0000046”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46×10﹣7

B.4.6×10﹣7

C.4.6×10﹣6

D.0.46×10﹣5

4.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3﹣2=﹣5

=±2

C.

3-1

=

D.x3•x5=x15

5.由若干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小立方块所搭几何体的俯视图如图所示,其中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在该位置的小立方块的个数,则这个几何体的主视图是()

第5

A.

B.

C.

D.

+

2a

6.计算

a

+1

2

a

+1

的结果是()

A.1

B.

2a

+

4a

C.2

D.

a

+

7.如图,小明从

A

处沿北偏东

40°方向行走至点

B

处,又从点

B

处沿南偏东

70°方向行走至点

C

处,则∠ABC

等于()

A.100°

B.110°

C.120°

D.130°

第7

题图

8.解不等式组

时,不等式①②的解集在同一条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A.

B.

C.

D.

9.如图,双曲线的一个分支为()

A.①

B.②

C.③

D.④

10.如图,一块直角三角板的30°角的顶点

P

落在⊙O

上,两边分别交⊙O

A、B

两点,若⊙O的直径为

8,则弦

AB

长为()A.8

B.4

D.

第9

题图

第10

题图

第12

题图

第14

题图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检测某批次灯泡的使用寿命,适宜用全面调查

B.“367

人中有

人同月同日生”为必然事件

C.可能性是

0.1%的事件在一次试验中一定不会发生

D.数据

3,5,4,1,﹣2的中位数是

12.如图,在△ABC

中,AB=AC,以点

C

为圆心,CB

长为半径画弧,交

AB

于点

B

和点

D,再分别以点

B,D

BD

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

M,作射线

CM

AB

于点

E.若

AE=2,BE=1,则

EC的长度是()

A.

B.

C.3

D.2

13.甲、乙二人做某种机械零件,已知每小时甲比乙少做

个,甲做

120

个所用的时间与乙做

150

个所用的时间相等,设甲每小时做

x

个零件,下列方程正确的是()

A.=

B.=

C.=

D.=

14.如图,点

P

是正六边形

ABCDEF

内部一个动点,AB=1cm,则点

P

到这个正六边形六条边的距离之和为()cm.

A.6

B.3

C.

D.

15.图

是三个直立于水平面上的形状完全相同的几何体(下底面为圆面,单位:cm).将它们拼成如图

2的新几何体,则该新几何体的体积为()

A.40πcm3

B.60πcm3

C.70πcm3

D.80πcm3

第15

第16

16.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小球,小球的高度

h(单位:m)与小球运动时间

t(单位:s)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结论:

①小球在空中经过的路程是

40m;

②小球运动的时间为

s;

③小球抛出

秒时,速度为

0;

④当

t=1.5s

时,小球的高度

h=30m.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②④

第三套

1.为考察甲、乙、丙、丁四种小麦的长势,在同一时期分别从中随机抽取部分麦苗,获得苗高(单位:cm)的平均数与方差为:x甲=x丙=13,x乙=x丁=15;s=s=3.6,s=s=6.3,则麦苗又高又整齐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图1中的手机截屏内容是某同学完成的作业,他做对的题数是()

图1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3.如图2,快艇从P处向正北航行到A处时,向左转50°航行到B处,再向右转80°继续航行,此时的航行方向为()

图2

A.北偏东30°

B.北偏东80°

C.北偏西30°

D.北偏西50°

4.用一根长为a(单位:cm)的铁丝,首尾相接围成一个正方形.要将它按图7的方式向外等距扩1(单位:cm),得到新的正方形,则这根铁丝需增加()

图3

A.4cm

B.8cm

C.(a+4)cm

D.(a+8)cm

5.若2n+2n+2n+2n=2,则n=()

A.-1

B.-2

C.0

D.6.老师设计了接力游戏,用合作的方式完成分式化简.规则是:每人只能看到前一人给的式子,并进行一步计算,再将结果传递给下一人,最后完成化简.过程如图8所示:

图4

接力中,自己负责的一步出现错误的是()

A.只有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乙和丁

7.如图5,点I为△ABC的内心,AB=4,AC=3,BC=2,将∠ACB平移使某顶点与I重合,则图中阴影部分的周长为()

A.4.5

B.4

C.3

.D.2

图5

8.对于题目“一段抛物线L:y=-x(x-3)+c(0≤x≤3)与直线l:y=x+2有唯一公共点.若c为整数,确定所有c的值.”甲的结果是c=1,乙的结果是c=3或4,则()

A.甲的结果正确

B.乙的结果正确

C.甲、乙的结果合在一起才正确

浅谈高三数学复习方法 篇11

我认为,高三的数学教学要做到“三抓”,“一循环”。

一抓基础。进入高三后的抓基础与高一、高二的抓基础不同,进入高三后,抓基础是为了深化知识点。在复习基础知识时,教师要以课本内容为主线,深化、细化、精化课本上的每一个知识点,准确理解把握知识点,大力加强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力求重点多强调,难点多讲解,考点多练习,应记的记,该练的练毫不吝惜地删除某些复习资料中的偏题、难题和怪题,使学生对书本上的知识形成一个系统,对书本上的题目了如指掌。在复习中必须切实克服“眼高手低”的毛病,以课本的习题为素材,理清知识发生的本原,深入浅出、举一反三地加以推敲、延伸和适当变形,形成典型例题,借助于启发式讲解来帮助学生融会贯通基础知识,使学生达到“一见就会,一做就对”。

二抓能力。数学能力包括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主要是为了选拔有学习潜力的新生进入高校深造,因此,高考题目注重考查学生的能力。所以在平时训练中,老师要注重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要打破学生的固定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其应变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解题伴随着计算,如果没有良好的计算能力,即使有了畅通的解题思路,终究做不对,或不全对。所以,在平时的复习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只有数学能力的提高,数学解题的速度、准确度才能提高,才能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三抓方法。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数学的精髓,历来是高考数学考查的重中之重。“突出方法永远是高考试题的特点”,尽管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但是我认为,在复习备考中采取一些措施,对于数学思想方法以及数学基本方法的掌握是可以起到促进作用的。在复习一些重点知识时,可以通过重新揭示其发生过程,适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以专题的形式,在复习过程中提炼概括数学思想方法。每个知识点都有解决它的相应方法,方法恰当,事半功倍;方法不当,功败垂成。因此,要想学生在高考中应对自如,在平时的练习中必须加强方法的训练,不仅要加强常规方法的训练,更要加强非常规方法的训练,以此提高学生举一反三、闻一知百的能力。要强调广泛应用于选择题、填空题,甚至解答题的一种重要方法----数形结合法。这种方法直观性很强,对于许多比较抽象而且难理解的试题,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可以直观简便地得出正确的答案,从而简化思路,减轻计算的难度。

“一循环”是指“基础知识----深化能力----基础知识”,即是整个复习阶段所采取的复习策略。我认为高三采取三段式复习法比较恰当。第一阶段系统地复习基础知识,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系统;第二阶段是加强训练、深化能力阶段,这个阶段也可以说是模拟考试阶段,通过考试,检测学生对每个知识点掌握的程度和深度,提高他们的应对能力;第三阶段是让学生回头看阶段,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深化基础知识。在这一阶段,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去看,但教师仍然要进行适量的考前训练。复习中,还有一点不容忽视:重视平时的调考和联考的作用。这种考试有很多作用,首先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考试心理,其次可以检验一下教和学阶段性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哪些知识点掌握好了,哪些还没有掌握好。对于学生来说,首先要把不懂的搞懂,其次要把搞懂了的变为会做;把会做的变为单位时间内会做,最后要把会做提升为做对。

上一篇:2018年江西省领导干部法律知识考试题库(多选题)下一篇:初一期中考后反思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