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教师节的英语作文

2024-07-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写教师节的英语作文(精选8篇)

写教师节的英语作文 篇1

我最喜欢的老师是我的英语老师,她是个漂亮的女士,她很幽默,但是有时候她对我们非常严格,但是我们全班都很喜欢和尊敬她,课后,她也经常耐心的`帮助我们学习,我喜欢我的英语老师,因为我觉得他是世界上最好的老师.

My English teather is Mr Xu, his English name is Martin. His English is very good. And he always wears a pair of glasses. He likes wearing blue trousers. My teacher is handsome. He often plays with us after class. He often reads books and English. His hobby is reading books. Mr Xu likes drinking Coke and eating chips. Sometimes he is angry, because we are naughty. Sometimes he is happy, because we are good.

写教师节的英语作文 篇2

一.人文教育价值

很多教师自从走上岗位后, 不看书, 不读报, 迷信教参, 人云亦云, 以其昏昏只能使人沉沉。2007年8月31日,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语重心长地说:“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在当今时代知识层出不穷的条件下, 要成为合格教育者, 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广大教师要崇尚科学精神,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 拓宽知识视野, 更新知识结构,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这是谆谆告诫, 更是鞭策提醒。而下水作文, 它是一条链条, 链接了理论和实践, 使我们成为真正的人师;它是一根纽带, 密切了师生关系, 让我们成为学生的知己;它是一块基石, 垫起了我们生命的高度, 使我们成为课程改革的弄潮儿。

(一) 提高教师素质, 顺应时代潮流

阅读和生活一样, 是写作的源头活水, 写可促读。阅读, 是提高教师水平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思维是写作的本质, 写可促思。思维是教师能力的核心。积累是写作的仓储, 写可促积累, 积累是学习的重要方法。写作就是创造, 要学生有创造能力, 老师先要行。创造能力也需要在创造中形成和发展。所以, 我认为下水作文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重要方法之一。

随着新课程改革对教师要求的提升, 教师的责任已经远远超出了课堂教学的范围, 扩展到了教学反思与研究、课程开发、课题研究等方面。如果我们语文教师不立足于自己的可持续发展, 不站在教师主体发展的角度上考虑问题, 那么早晚有一天真的如蜡烛一样, 但只是燃烧了自己, 并没有照亮别人。而教师经常写下水作文, 把写和读贯穿于自己的生活之中、生命之中, 能够真正促进我们语文教师自己的专业发展。只有当我们语文教师本身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 才能促使学生持续不断的进步。

(二) 提高教师威信, 增强教师威望

教师要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就要在学生中树立崇高的威信。亲其师, 信其道。教师威信的确立, 在于他的学品和人品。一手漂亮的文章, 无疑是学品和人品很好的证明。教师常写“下水作文”, 推动自己多阅读、多积累、多思考、多创新, 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进而树立起自己在学生中的崇高威信, 形成品牌效应, 学生就爱学你的语文, 魏书生、王栋生、赵谦翔等名师无不说明这一点。

教师想教好, 必须学生买你的账;学生买你的账, 必须你有威信;你有威信, 必须你有实力。提高你的威信, 增强你的实力, 写“下水作文”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三) 开辟沟通渠道, 融洽师生关系

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 师生之间更需要。师生之间沟通的渠道很多, “下水作文”是很好的一条。师生之间的沟通大多是口头的, 而“下水作文”则是书面的, 言为心声, “下水作文”很直接地体现教师的人格、心态、认识、思维等等。这种书面沟通, 保存期长, 易于长久玩味。同时, 写文章这一行为本身也很直接地表现教师的责任心等, 也是一种沟通。

教师写下水作文, 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可启迪学生写作的思路, 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克服对作文的畏难情绪, 把学生带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境界。教师下水作文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与学生同甘共苦, 这样就拉近了师生距离, 开辟了沟通渠道, 融洽了师生关系。

(四) 体现平等理念, 营造和谐氛围

过去, 由于教师对自己的价值认识是“师道尊严”, 总是高高在上, 盛气凌人, 所以常常出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绪对立或公开的对抗。现在, 师生关系是平等和民主的, 它是充满生命活力的现代教育的生动体现。在这种关系当中, 学生体验的是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 形成的是自主自觉的意识, 探索求知的欲望, 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教师的活动也不再是依据既有模式灌注现成知识, 而要应对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变化的情绪, 不断推出有创意、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 弯下腰来与学生对话交流。

平等是一条重要的现代观念, 我们教师有责任培养学生这一观念, 而最好的培养方法就是身教。和谐是现代社会的主旋律, 师生关系如果达到这一境界, 一切活动都能开展起来, 一切愿望都能实现。

二.阅读教学价值

写作是阅读的自然延伸, 两者互通互补, 不可割裂。“下水作文”搭建阅读教学的发展平台, “读写结合”“以写促读”是成功语文教师的共同经验。

(一) 增强阅读能力, 正确解读文本

叶老当年提倡“教师下水”, 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教师应多写善写, 二是指教师要善于读书, 谙熟之道。这两方面的“下水”虽不是一回事, 却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从实际运用看, 阅读是由外到内的意义的吸收, 写作是由内到外的思想的表达。阅读与写作, 如鸟之双翼, 缺一不可。怎样做到善于读书呢?钱梦龙老师说:“一个语文老师成熟的标志, 就是自己能独立处理教材。”我们现在仍然有很多语文教师依旧是教参的“传声筒”, 读不懂文本, 读不透文本, 没有自己的见解, 课堂气氛沉闷, 没有“语文味”, 令人汗颜!语文教师经常“下水”, 可以养成深读、精读、细读的良好习惯, 使写作理论与阅读理论交流沟通, 迁移转换, 使读与写相辅相成, 协作共进。

(二) 提炼教学语言, 讲解精要到位

在教学中,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至关重要。课堂教学语言要求准确、规范、精要、通俗、通顺、到位。“下水”增加了教师的词汇量, 提高了遣词造句的能力, 可以使课堂讲解深入浅出, 充满感染力;“下水”激活了思维, 锻炼了思路, 提高了归纳概括能力, 可以使课堂点拨言简意赅, 有条有理。如果我们语文教师口吐莲花、字字珠玑, 那么学生不仅仅得到了鲜活的语言, 丰富了他们的词汇, 更重要的是他们会不知不觉地喜爱上语文教师, 喜爱上语文课, 喜爱上写作文。

(三) 提高设计能力, 讲究课堂布局

日常工作中, 让人觉得上课好的往往是写作高手, 我们要问:教师下水和课堂教学之间是否有某种隐秘的联系?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说:“写文章要讲究起承转合, 讲究‘凤头豹尾’、‘草蛇灰线’……组织教学过程, 进行教学设计, 跟写文章虽然不是一回事, 但其中的道理是相通的。”于漪说:“课的起始阶段犹如一篇文章的开关, 须反复斟酌, 让学生的思想兴奋起来……课中要张弛结合, 学得愉快, 课的结尾力求余音缭绕。”许多优秀教师在介绍他们的课堂教学经验时, 常常引用“起承转合”“凤头、猪肚、豹尾”这类的写作术语, 这不仅是借用写作术语来说明课堂教学的某些特点, 更是他们课堂教学设计成功经验的总结。那么, 一般教师的课堂教学有的没有章法、忽东忽西, 有的呆板枯燥、一潭死水, 有的前松后紧、草率仓促……也就知道原因了。这样的课堂一定精彩纷呈, 魅力四射, 这时课堂也就成了语文教师施展写作才华的华丽舞台, 也就成了学生健康成长、吸纳琼浆玉液的精神乐园。

三.写作教学价值

下水作文是引发学生写作欲望的水果, 是点燃学生思维燃料的火种, 是激发学生写作灵感的火花。具体分为四大功用:模仿功用, 指导功用, 桥梁功用, 熏陶功用。

(一) 有效点拨技巧, 发挥模仿功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 人们的创新意识空前高涨, 仿佛“模仿”一下子成了“过街老鼠, 人人喊打”。诚然, 许多语文教育工作者在高考指挥的束缚下, 为了速成, 往往让学生背诵优秀作文, 到时东拼西凑, 以至出现大量虚情假意的文章, 这难道是“模仿”惹的祸?当然不是, 众所周知模仿是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 创造也是从模仿起步的。模仿其实也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操千曲而后晓声, 观千剑而后识器”, 朱熹曾说过:“古人作文作诗, 多是模仿前人而作文。盖学这既久, 自然纯熟。”唐代的著名和尚皎然把模仿的方式归纳成“偷语”“偷意”“偷势”三种。一曰偷语, 就是模仿前人的句子;二曰偷意, 就是模仿前人的意境;三曰偷势, 是模仿前人的风格气势。

学生写作是一个从模仿到创新的渐进过程, 需要有适宜的范例作为写作借鉴。选取适当的范例给学生参考, 远比讲授一大堆枯燥乏味的知识要有用得多。我国虽一直主张读写结合, 把课文当做学生写作的范例, 但语文读本和教学都习惯于只把课文看成阅读分析的对象, 难以实现读写迁移;而且在写作时也没有提供构思、行文、修改、评价等方面的示范, 学生靠盲目摸索, 难以顺利成文。

(二) 适时讲授知识, 发挥指导功用

怎样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普遍认为是让学生多读多写, 熟能生巧。可是如果教师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中能进行有效的指导, 则大大缩短他们由“生”变“熟”、从“拙”到“巧”的路程, 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性, 这其中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下水作文。教师手里有理论的尺子, 写“下水作文”, 就又多了一把实践的尺子, 点拨时, 光用理论的尺子和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尺子来衡量学生的写作, 效果当然会不同。布置学生作文, 语文教师先下水, 才可能摸清“暗礁险滩”, 了解学生可能陷入的误区, 使教学指导更具针对性。批改作文后, 发现共性问题, 教师再下水, 讲评时, 现身说法, 对症下药, 更加准确有效。叶老对此曾有深刻的见解:“凡是有关作文的事, 老师实践越多, 经验越丰富, 给学生的帮助就越大……但是老师的实践中得来的经验是根本。根本深固, 再加上适当的教学的方式方法, 成绩就斐然可观了。”

“教师要指导写作, 不能空讲作法, 一定要有写作的切实经验, 才能随机应变给学生真正有益的帮助。”学生作文, 也就是由“知”到“行”的过程, 把教师提供的理论和方法内化为写作能力的过程。而现在作文教学的普遍状态是重知识讲解, 学生处于“知”“行”割裂的状态, 自然很难写出符合要求的文章。写下水作文, 我们就具有了“经验”, 就能把具有内隐性特点的策略性知识分解为一套具体可操作的外显的程序, 为学生在“知”“行”之间搭建了桥梁。

(三) 随机链接阅读, 发挥桥梁功用

自古以来, 读写结合, 读是手段, 写是目的。但与阅读教学相比, 写作教学比较尴尬。长期以来, 写作教学缺乏成熟的教材、课型和评价体系。目前的语文课程形态, 基本上还是以阅读为核心的架构。不同版本的新课程教材都是以阅读文选作为主要构成, 写作则零零散散地点缀其中, 写作附庸于阅读。即便如此, 尽管每一写作专题力图配合相对应的阅读文本专题, 但由于受阅读文本编写体例的制约, 使用起来仍存在一些缺憾, 出现了写作训练点与一些阅读文本的分离, 如苏教版《高中语文》 (必修二) 专题二“历史的回声”《六国论》《阿房宫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课文后面配的写作专题是“消息”的写作, 写作要求是“准确及时便捷”。教师的下水作文就显得特别重要, 可以把阅读与写作打通, 把作家作品与学生习作连接起来, 教材中的名家名篇犹如在天上, 学生的习作犹如在地下, 真可谓有天壤之别, 而教师的下水作文就像一架云梯架于其间, 让学生克服“高不可攀”的思想, 这对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是颇有成效的。所以教师在评讲作文时, 一定要把学生中写得好的习作与教师的下水作文进行比较分析, 引导学生不断修改, 不断强化, 不能轻描淡写地处理。

(四) 长期感化品质, 发挥熏陶功用

1. 端正学生写作文的态度

作文应该是真诚的表达, 学生学写作, 最后的目的不是应试, 而是在人生和社会中能熟练地运用语言交流信息, 抒发性情, 使生活更诗意。但许多学生写作文的目的不明确, 导致写作态度不端正, 抱着敷衍了事、应付任务的态度, 这样的写作动机是写不出好作文的。教师通过写下水作文, 把自己苦思冥想时“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苦恼, 更把自己灵感迸发时“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乐告诉学生, 使学生明白, 写作文就是写出自己想说的心里话, 是流露自己真实情感的一种方式, 是和他人交流思想的一个途径。

2. 培养学生写作文的浓厚兴趣

“在整个作文教学中, 教师的最大作用应是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学生之所以会发出“作文作文, 见到头痛”的苦叹, 正是因为某些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引发学生写作文兴趣的最好方法是:教师用自己的下水作文点燃学生作文的热情。在指导写作中, 教师把自己的下水作文赏读给学生听, 无形之中就会引起学生的好奇, 对作文产生浓厚兴趣, 他们就会主动拿起笔杆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我也写作, 不过不是为了发表, 而是为了教会我的学生使用语言。在从事教育工作的这些年份里, 我写了一千多篇小作文……我把自己写的小作文和短诗读给学生们听……当我的作文或短诗触动了儿童的心弦时, 他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笔来, 努力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师如果把自己平时勤于笔耕、发表在报纸杂志上的文章读给学生听、拿给学生看, 那会更加激发学生写作文的欲望。

3. 磨练学生写作文的坚韧意志

写教师节的英语作文 篇3

廖瑾

在美丽的盱江江畔,广袤70万亩的红土地上,生长着一种在宋代就被献给天子的供橘。每当到了深秋时节,你就可以看到在翠绿的枝叶之间点缀着无数金黄色的小灯笼,它们在寒霜冽风之下互相摩荡,最后以成熟的姿态被一一剪入故乡农人的果篮。这皮薄肉嫩、风味浓甜的蜜橘啊,用它甘甜的果实富裕了一代又一代故乡人。我热爱这红土地上的精灵,不仅因为数十年来蒙受它甘甜的滋养,更因为它埋藏着一段用鲜血浸染的涤荡人心的梦,这梦住在我的灵魂深处,一生一世,至死方休……

二十年前,一位中年男子在屡经政坛波折之后以前瞻性的眼光伫立在了一片红土地中,他要承包这一片农场,以农民企业家的身份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这位中年男子就是我的父亲,一个在政坛上跌倒却想要在橘园中屹立起来的男人,一位真正的英雄。自从把理想交予了这片土地,橘园便成为了父亲的第二生命。从贷款买下一棵棵橘苗到亲手种下一棵棵橘树,从开垦松动第一块土壤到引入水泵灌溉所有的土地,从单纯的人工化肥到围栏养猪以猪粪施肥的生态养殖。橘园当中的每一处细节,都浸透着父亲的心血。寒来暑往、几度春秋,当父亲的脸因为风吹日晒变成了农民般的土红色,当父亲的手因为长久地抚摸每一棵橘树而布满裂纹,当父亲的心因为合伙人的自私算计、不欢而散而疲惫不堪、千疮百孔,橘林、这用父亲的血汗浇灌的橘林,蓬蓬勃勃地生长起来了。

犹记那一日,父亲把我带到高高的山冈上,俯瞰之下,皆是满眼的翠绿。“这里,那里……”父亲,多么像一个“指点江山、激昂文字”的领袖啊!我仿佛看见,一个男人的梦想即将实现,他的微笑轻扬着,往日的挫折坎坷似乎都化成了云烟。此刻,那藏匿在橘叶下刚刚长成的小橘子,似乎就是这个男人不屈的见证,就是这个男人梦想的结晶……

然而,命运总是无情的。就在橘园要赢来它第一年的大丰收时,父亲,不幸被一辆四轮小货车压死在了乡村的马路上。那日黄昏,父亲正骑摩托车从农场回家,赶回去吃一顿晚餐。他的鲜血,浸透了马路旁边的红土地,那里,也有无数的橘树在生长。

父亲死后,再无父亲。回到故乡,触目可见的仍是满眼的橘树。春天,桔花盛开,洁白小巧的花朵散发出醉人的芳香,我想着父亲当年闻着这些芳香时的微笑,想着这里曾经深藏着一个男人怎样的梦。秋天,橘子成熟,农人把它们一一剪下,一个个地码好成箱,供给四方。我想着父亲把自己的生命供给了谁,供给了怎样的不屈的理想。故乡红土地上的精灵啊!你是连接我与父亲精魂的纽带,我热爱你,不因为任何一个伟大的人歌颂过你,也不因为你身上任何一种坚韧的品性。只因为你身上埋藏着一段父亲未完成的梦想,而这个梦想并不需要用结局来诠释它的伟大。

在美丽的盱江江畔,广袤70万亩的红土地上,生长着无数在寒霜冽风之下互相摩荡,最后以成熟的姿态呈现给人们的供橘。在我们人生的供奉中,有一种血脉会延伸,有一种灵魂会歌唱,有一种热爱会永久,像盱江江水,跨越生死 ,滔滔不息……

(作者单位:人大附中朝阳学校)

深入灵魂的热爱

冯天林

我的书桌上端端正正放着一把戒尺,我每天再忙都要回家擦拭一下。

这把戒尺是深入我灵魂的物件。

先生高高举起的戒尺让我埋下头对经典有了认知,先生放下的戒尺让我抬起头走出自己的个性学习之路。

短小刚硬,松木制成,赫然写着“摄心为戒”四个字。初入学堂时,每次看到它,我便会联想到先生那矮胖的身躯、狭长的丹凤眼,冷不丁瞪着你,不禁令人生怵。

戒尺总是无情。每日辰时附近,先生便执戒尺立在门口,用凌厉的目光审视着我们前日的作业,合格方可入座。有的学生在书写时走了神,写歪了笔画,或是漏了标点,免不了戒尺的处罚。虽只一下,可打在掌心,留下一道红印子,火辣辣的疼,只好咬紧嘴唇,不敢叫出声来。

它在课堂上也霸占着一席之地。先生一句“起”,学生们便开始一齐摇头晃脑地背诵先生布置的诗文。有不熟练的,中间断了句,慌忙装个嘴型,瞒混过去也就罢了;要是不机灵的,正撞上先生的眼神,一顿戒尺便免不了了。“啪啪”的响声萦绕在房梁,旁边的人也不禁抽一口气。我脑子活泛,记文章快,没怎么被打过。然而正因为先生的戒尺的威严,我背下了不少名篇佳作,有了对国学懵懂的认知。

可即使这样,也不及我对于绘画的热忱。周岁抓阄时,我不假思索地拿起了毛笔,我爹说我以后定是个舞文弄墨的,却没料到我走了旁路,琢磨起画画来。父亲一向看不起画家,说是肤浅,远不及文人儒雅。我的兴趣遭到反对,只得偷偷涂抹一二。

这天课上,禁不住先生“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反复吟诵,我神游起来。猪鼻子、猫耳朵、鼠身子、狐狸尾巴……我恣意画着先生的肖像,全然没有发觉四周已寂静无声。“嘭嘭嘭”先生用戒尺敲打着我的书桌,我心中一紧,已是魂飞魄散。

“你在作甚?”“画画……”“画什么?”“您……”“我看看”。

先生推开我挡在桌上的手。一个滑稽的四不像跃然眼前,周围一下子哄笑起来。我紧含着下巴,汗浸湿了手心,仿佛已经感受到戒尺抽打在那里刻進骨子的疼痛,默默等待着先生严厉的叱责。先生的戒尺一下下敲着桌面,却久久没有出声。四周渐渐安静了下来。

“画的不错,有点天赋。你学过画?”出人意料的,先生如此问道,“没有……”我小声嗫嚅着。“嗯,知道了。我见你画过多次了,我会告知令尊的。”先生说完走了。

“好,我们继续上课。”

戒尺并没有如约落下,正如我真挚的、渴望被赏识的对绘画的喜爱。父亲竟真听了先生的劝告,给我请了老师,教我画画。我也并没有辜负他们的期望。

然而那把戒尺于我心中,已经不只是先生威严的象征了,它更包含着先生对于一个孩提稚嫩梦想的呵护与尊重。

一把戒尺虽不起眼,或许是我从教生涯的全部启蒙。

(作者单位:北京化工大学附属中学)

nlc202309021158

深入灵魂的热爱

陶鹏飞

燕山山脉绵延几百里,养育了无数燕山儿女。我的父辈就生于斯、长于斯、葬于斯,恰如那满山苍翠朴实、顽强、生生不息。

贫穷的父辈是普遍吸烟的。在那个极端的年代,烟纸是稀缺的,于是聪明勤劳的人们从山上挖掘出一种灌木根瘤抠成烟斗,在喷云吐雾之后,摩挲把玩,由此而诞生了后来流行京津地区的麻梨疙瘩文玩。

遗憾的是,父亲并没有给我留下这样一个烟斗,我也不会吸烟。麻梨木就像其他灌木一样郁郁葱葱地长在山上,我不认识;麻梨疙瘩也像其他物件一样平平常常地隐在身边,我不认识。直到一个同事极其偶然地送了我一个麻梨疙瘩制成的手捻葫芦把件,我才惊诧于它的美丽,就像那个传说一样,麻梨疙瘩本身是山间的一个精灵,要修炼百年才能有丰富秀丽的花纹和金石一般的质地。我开始疯狂地迷恋和寻找,我要找到那件绝世的极品,作为终身的收藏。

事与愿违,我搜遍了淘宝,逛遍了文玩市场,甚至是直接找到加工者,都没有一件称得上极品的没有瑕疵的麻梨疙瘩。手上的物件越来越多,心里的失落越来越大。后来母亲生病,于病榻之上甚为无聊,我便给了母亲一个把件,让她解闷儿,顺便帮我槃玩。月余,我再次见到这个把件儿之时无比震惊,那个原本黯淡無光的木头疙瘩已经像美玉一般熠熠生辉,色泽绚丽,花纹绚烂,仿佛是有了生命。母亲的病好了大半,她笑着说,这木头带走了病痛,所以每天都不离手,爱护有加。朝夕相伴,木头可以焕发青春,褪尽稚拙,变得完美,那人呢!

我渐渐解开了心结,对完美的追求是障木之叶。世间哪有什么完美?完美的反而是残缺的,而瑕疵才能成就完美!这正是文玩的心态,世间自然之物皆有瑕疵,只有包容瑕疵才可以成就完美;只有你不断提升自我才可以缔造完美。爱物,然后爱人!麻梨疙瘩让我一不小心撞见了自己,看到了自己的执妄,苦苦地要求别人完美却不断纵容自己的贪婪。人生在世,不在于占有他人,而在于修炼自己。

我不在执着于完美的麻梨疙瘩,它在我眼中又恢复了木头的本质,就像燕山山脉无数的农民一样,朴实自在坚韧稚拙,平凡中孕育着伟大!

现在麻梨疙瘩被炒得很热,采伐大军深入到燕山的沟沟壑壑涸泽而渔,也许,不久的将来,麻梨疙瘩就像海南黄花梨一样因昂贵而濒临灭绝。我适时地收手了,因为我深入灵魂地热爱这朴实的麻梨疙瘩,就像我热爱这北方大地上的父辈,热爱这雄浑俊秀的燕山,热爱这生我养我的土地。也许,爱得越深,越该学会放手。

(作者单位:北京市朝阳区三里屯一中)

写教师节的作文 篇4

不知是因为我的幸运还是老师们都切实达到了“师范”毕业水平,我上学期间所遇到的老师都是好老师,是一群至今说不出任何缺点的好老师。尤其是还在我年幼无知的中小学阶段,他们的言传身教对我的成长起了决定性作用。所以,多年的学校生活,“老师”这个称呼成了我思想上最圣洁的称呼,他们的音容笑貌长时间驻留在我的记忆里,交叉融合,铸成了一尊特质的塑像。这是一尊中小学老师的形象,一提起老师,这个形象就浮现出来,伴随着浓郁的亲切感。后来,有些老师当了领导,成了教授,但是我还一直称呼他们“老师”。下面讲的是老师教我写作文的故事。

进入高二学年,从班主任到任课老师几乎都换了,换成了送毕业班的班子,班上的氛围也发生了微妙变化。在第一节语文课上,老师宣布由我担任语文课代表。这不仅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在班上也引起了惊奇:课代表都是由该门功课成绩优秀的同学担任,我语文成绩平平,怎么让我当语文课代表呢?

在我第一次到语文教研组送作业本时,我初三时的班主任杨老师(教研组长)告诉我说:“考高中,作文已经拉了你的后腿儿(语文成绩最差,只有80多分),要不然,你就是这一届的状元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考大学作文还会拉你的后腿儿。教研组决定让你担任课代表,给你‘开小灶’补作文,由你的任课老师吕老师来具体实施,希望你能够积极配合。”我听了有种说不出的感动和感激,也解开了我思想上那个谜——是出于这个原因让我当语文课代表的呀!

从此后,便利用各种时间展开了作文攻坚战,连我最着迷的无线电和集邮也不顾了。

我作文最突出的首要问题是打不开思路,一篇作文能写两三百字就很不错了,所以,“作文像造句”的评语一直跟随着我。吕老师指出,打不开思路的根本原因在于你那个详尽的提纲,这样一来,在动笔之前就设定了许多框框,框框多了就限制了思路,由“写”作文变成了“填”作文——找东西来往那个框框里填。再说,那些框框也不一定合理,这就不但写不出好文章,而且把写作过程中会产生联想和触发灵感的思维活动也抑制了,这些思维活动是预先想不到的。为此,在目前阶段,暂不要写提纲,不要规划好了再写,而是审清题意后,考虑一下怎么开头就下笔,想到哪就写到哪,除了不要跑题外不要顾及其他,写完后再来修改。等以后熟练了,再来事先考虑文章的架构问题。

这种方法果然有效,很轻松地就突破了两三百字。从中体会到,这就如同解多元方程组,先把它化成一元,然后再返回去一个一个来解决。不久后,在写《给越南兄弟的一封信》时,竟然出现了刹不住笔的情况,一口气写了五六页。

因为写得太长,给修改带来了困难,不知道该如何架构、排序和取舍。老师一边帮我修改,一边讲解应该怎么做。最后,就这一篇为什么能写这么多帮我总结说:少设定框框是打开思路的重要前提,但是要一股劲地写下去还要有个条件,这就是脑子里要有东西。这篇作文之所以写得长,很重要的原因是你占有的材料比较多,而占有材料的唯一方法就是多读。

然后又进一步指出:之所以感到写长了难以修改,是因为对文章结构方面的知识不够,提高的办法也是多读。这就有一个怎么读的问题,读书的出发点不同,效果和收获也就不同。注重故事情节的读法,读后收获的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对思想修养也有一定作用,这是一般人的读法。这种读法对写作没有多大帮助。为提高写作水平去读,就不能这样来读,要读到文章的骨头里去,要把它读散。每读一段停下来,看这一段是写了什么,用最简洁的话归纳出它的大意,并把它写下来;然后看看这一段有什么好句、好词,也把它记下来。这就是读书笔记,它不仅帮助你记忆、丰富词汇,还对读完后归纳总结和理解全文有重要作用。要养成读书就动笔的好习惯。

每读一段都要这样做,还要分析一下这一段与上一段的关系。这样读完了,这篇文章的结构就显现出来了。如果说,一般的读法是照相,照出的是外部形象,那末这种读法就是透视,是用X光照相,这样照出的是它的内部结构。然后返回头来分析作者是怎么样组织材料、怎么样来论述的,前后逻辑关系怎样,又是怎么层层递进来说明论点或主题的。这样读得多了,不仅可以提高文章的架构能力、逻辑水平,还可以更有效地积累美词美句。

实践中体会到这种读书方法确实很好,这一年多读的书虽然没有前几年多,但是收获却比前几年多得多,从中还养成了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后来认识到,这种读法实际上就是上语文课的方法,只是过去自己没有把它与写作联系起来,没有主动往这方面努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记述文练习后,又练习议论文,其中的《论红与专》又是我们那年的高考作文题之一。所以说,高考作文成绩绝对没有拉我的后腿。

从此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写作练习成了我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写周记,写作文,按老师教的读书方法读老师推荐的好书、好文章,分析文章的结构,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反复琢磨老师指出的写作要点和方法,认真研究老师对我作文、周记和读书笔记的批语和修改的地方。

就这样,经过了一年多时间,不仅作文大有长进,而且因为当了课代表,在语文的其他方面也不能落后的心理促使下,加大了对语文课的投入,使我整个语文水平也提高了,如我的文言文基础就是在这时提高和巩固的。从此以后,作文不仅克服了“作文像造句”的老毛病,能够迅速打开思路,合理布局,而且在写作技巧、语言水平等方面也逐步有了提高。到了高三后,我的作文和周记经常成为老师讲评的范文和范例。

写教师节的作文 篇5

你就像一支红烛,把所有的热和光都给了年轻一代!你的性格和精神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燃烧!继续烧!你的讲课如此丰富多彩,每一章都像打开了我面前的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了一个多彩的新世界…

啊,有了你,花园好华丽,大地春意盎然!老师,快把窗户推开。所有的爱和花园都在向你致敬!没有思想的滋养,怎么会有那么多心灵的美丽花朵?啊,老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谁不是在夸你!传播知识就是播种希望和幸福。老师,你是希望和幸福的播种者!

老师,你是美的耕耘者和播种者。是你用美丽的阳光照耀,用美丽的雨露滋润,让我们的心绿了,开满了鲜花!你忙着花开花落,忙着果实成熟,默默挂着叶影!啊,老师,永远记住我的心!你就像无名树的根,让小树茁壮成长,让枝头结满硕果,却不求回报。你给了我们生活的标尺,让我们每天衡量自己;你给了我们一面模范行为的镜子,让我们可以从各地的例子中学习。你是一座桥,为我们连接着伐山,让我们走上收获的巅峰;你是一株绿色的藤蔓,坚韧而纤细,指引着我们在悬崖顶采集灵芝和人参。当幼苗需要一杯水时,千万不要送一桶水;而且需要一桶水的时候,千万不要给一杯水。适时适量的付出是一个好园丁的技能。我的老师,这就是你的教育艺术,不管秦心砚寒,桃熟梅熟,种花容易,育人难。山谷的飘香不同寻常,诗画遍布天下。

老师,您用最高的人情:爱,播种春天,播种理想,播种力量……用语言播种,用彩笔耕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这是我们敬爱的老师的崇高劳动。你在现在工作,却在建设祖国的未来;你在教室里教书,但你的成就却是祖国的四面八方。

老师,如果把你比作一只蚌,那么学生就是蚌里的沙;你用爱舔它,磨它,泡它,洗它。这些年来,沙粒变成了珍珠,闪闪发光。在你的教学生涯中,骄傲和快乐的回忆数不胜数,你却珍藏在心里,只看待开发的花园。如果我是一个诗人,我会满怀热情地写诗,赞美大海的浩瀚和深远。献给你,我这位胸怀宽广,学识渊博的老师。老师是火种,点燃学生的心;老师如石,承载着学生一步一步稳步向上的攀登。你就像一支蜡烛。虽然很薄,但是有一点热度,有一点光亮,照亮别人,也让自己精疲力尽。这种无私的奉献令人难忘。

写教师节的小学作文 篇6

班主任李老师是我们的语文老师,他既严格,又有耐心。平时我喜欢听他的课,他讲的课总能把我吸引。一年级的时候,我不敢举手发言,李老师让我起来试着勇敢地回答,帮助我克服害羞心理。你看现在我多棒啊!以前我不会写作文,是李老师在我的作文本画上的波浪线和小星星,让我逐渐树立起信心。这学期,老师还在班级博客上开辟了我的作文集,不知道我有多开心。

陈老师可厉害了,她能把妈妈讲不清楚的数学题解释得清清楚楚。上学期,我经常考完试不检查,还把字写得乱七八糟的,老师及时指出了我的错误。我知道,老师是为了我好,我一定会改正的。

啊,我知道该送什么给老师们了,我送给他们最好的礼物就是认真学习,让老师度过一个快乐的节日。

写教师节的英语作文 篇7

一、如何写好英语作文的开头

“万事开头难”。对于英语作文来说,写好开头尤为重要。如何巧妙地开头,使阅卷老师满意?好开头有“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动人效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龙头凤尾”。考场写作时一定要写好开头句,紧紧吸引住阅卷老师的目光,让阅卷老师不由自主地随着你的思路走。精妙开头,先发制人。俗话说:“题好一半文。”与题目一样,精彩而巧妙的开头常常给阅卷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阅卷还没有正式开始,你就有了一个高于别人的印象分。所以多用一些时间设计开头是书面表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无论写哪一篇文章,它的开头都是引起话题或提出问题,使读者明了文章要谈何人何事,所以要以简短为易。反之则会使全文各部分比例失调,淡化重点,影响全文效果。开头的方式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 设计悬念,吸引读者。

文章的开头设计悬念,读者会不由地被文章吸引住,自然而然地把目光带到下文,迫不及待想知道下文。这种开头方法,符合人们阅读时的好奇心理。精心设计开头,吸引读者阅读,效果很好。如作文“My Uncle”是这样开头的:

My uncle is lying on the bed.He is going to die.

2. 开门见山,亮明观点。

写作时开门见山,摆明态度,是一种普通而又实用的方法。作文开头首先点出主题句,交代文章的主题是什么,使读者了解你要谈什么,以便引起读者的兴趣。如“My Chemistry Teacher”的开头:

Mr Li is my chemistry teacher.He is a good-looking little man with thick glasses.

3. 点明要点,完整叙述。

如果是记叙文,就既可以先交代要写的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环境,又可以先描述天气情况。如“My Weekend”可以这样开头:

Yesterday was Sunday.It was a fine day.My friend and I went to the zoo by bus.

4. 叙述环境,渲染气氛。

这种开头一般用于记叙文,开头交代自然景物或自然环境,以引起要叙述的事。在记叙文、散文的写作中,环境描写是不可少的。环境描写可以渲染气氛,可以衬托人物,可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如“An Accident”的开头:

It was a snowy and windy day yesterday.I came home after work, suddenly, a motor car came round the corner.

5. 交代目的,表明观点。

文章的开头就要交代写作目的,表明自己的观点,如通过文章要表扬谁、批评谁或说明一个什么问题等。如“The Population”的开头:

Today we will talk about the population in the world.It’s very serious.

6. 模拟开头,简明扼要。

这种开头使用于应用文,如书信、日记、通知、留言、广告、启事等。这些应用文都有自己固定的格式,不能随意创造。但所有的应用文开头都要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要简明扼要,切忌“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7. 回忆性的开头。

开门见山式的开头虽然简单明了,但阅卷老师看惯了这样的开头,就会觉得你没有创造力。所以,我们还可以用回忆的方法开头。如“A Trip to Huashan Mountain”:

I remember my first trip to the Huashan Mountain.It was July30th, 2004.It was very interesting.

总之,好的开头是写好作文至关重要的第一步,考生必须在这方面下大功夫,从而在中考作文中取得满意的成绩。

二、如何写好英语作文的结尾

英语作文占总分的比重较大,如何在考试中作文拿高分?要取得阅卷老师的好感,结尾非常重要。作文结尾的作用是概括全文内容,进一步强调或肯定全文的中心思想,使文章意义表达得更加深刻。文章的结尾和开头一样,没有固定的格式。但结尾的方法,并非是不可捉摸的,在许多人的写作实践中,有不少写好结尾的经验和方法可以借鉴,受到启发,从而开拓结尾的思路。一篇好的作文要想让人回味无穷,就要有一个非常巧妙的结尾。英语常见的结尾有下面几种:

1. 首尾呼应,画龙点睛。

首尾呼应是考场作文常使用的方法之一,一般情况是作者在开头提出文章的中心,然后在结尾时再次强调,照应开头,从而使文章的中心更加鲜明突出,使文章的意思表达得更深刻,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I Love My Mother”的结尾是:

“I love my mother.She is a kind-hearted woman.She is a great mother.”

2. 顺势结尾,水到渠成,自然收束式。

不论哪种文体的文章,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都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这样的结尾谓之“自然结束式”。它完全避免了文章画蛇添足、无病呻吟的结尾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素无华,在作文考试中得到广泛运用。考场作文气氛紧张,竞争激烈,不可能过多地讲究什么“式”,什么“法”。能充分地表情达意就是一篇好文章,但讲究“自然”并不意味着随心所欲,马虎草率。如“My Busy day”的结尾:

After I finished my homework at ten o’clock, I had a wash Then I went to bed.

3. 含蓄结尾,另人回味。

用比喻或含蓄的手法不直接点明作者的看法,而是让读者自己去领会和思考,使人回味无穷。如“A Harvest Day”的结尾:

How time flies!Evening was coming.We stood there an looked at each other.Our clothes were all wet.But everyone had smile on each face.

4. 反问结尾,引入深思。

运用反问,启人深思。反问即无疑而问,一般用来加强语气,起着强调思想内容、催人警醒的作用。如“A Survey abou Homework”的结尾:

What do you think about homework?Everyone should learn to do homework.Don’t you agree, boys and girls?

这样的反问虽然形式是问句,但意义是肯定的,并具有特别强调的作用,从而进一步强化了主题。

5. 号召结尾,激励读者。

文章的结尾可以用口号式。表示对将来的愿望,或期待读者投入行动。如作文“Do Good Deeds”的结尾是:

This is my friend Li lei.I hope everyone should try his best to do good deeds like him.

文章结尾的处理:或铿锵有力,让读者为之一震,击节叫好;或读完后引人沉思,耐人寻味;或留下悬念,给读者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间。忌太突然、不和谐,应与整篇文章衔接起来,不要有突兀的感觉。

写教师的作文题目 篇8

【简评】

本文充满了故事性。故事波澜的“核心”就在第三段的那个“估计”上。在故事的开端、发展之后,这个“误会 ”在这里营造了一个高潮,自以为得计的害人行为结果害到了自家人的身上。“多行不义必自毙”——作者的反省是深刻的。

全中各个层次的语言标志清晰,文面匀称。全文叙事流畅,心理刻画细腻,结尾巧妙呼应文题,含义丰富。

2.给妈妈的一封信

【简评】这封信的内容,是一次“真诚的思想交流”。

文中有这样几个方面的内容处理得很好:一是开头自然,入题迅速,且选定了“妈妈不让我做事”这个便于展开话题的角度;二是巧选文题中的材料,以“摘菜”为话题,承上而启下;三是再增加一个妈妈“替我参加劳动”的例子,深化妈妈的形象,增加叙述的份量,并为下一步的议论作足够的铺垫;四是用比喻来讲道理,既表达了肺腑之言,又显得文气高雅。

对于文题中的种种限制,作者也应对得很好。

3.美,在我们中间

【简评】文中表现出如下方面的写作技巧:1.环境设置的技巧。小作者将故事放在“雨境”中进行,“雨”是人物活动的场景,由“我 ”在“雨”中的困难而表现出周围人们的心灵之美。2.画面组合的技巧。作者注意到“美,在我们中间”的“我们”两个字,所以她组合了校外和校内两个方面的材料,有力地扣住了文题。3.抑扬技巧。文中第三段是抑,第五段是扬,一抑一扬,既表现了作者的心情,也更有力的表现了人物的美。如果说要使这篇文章显得更美,还可以在“剪裁技巧”上下一点功夫。

4.我懂得了父爱

【简评】文中有一些妙笔:作者的笔下,没有对父亲的语言描写,“父亲”,对儿子一句话也没有;但文中有“粗细” 两种行动描写。“细”的,是三年前开学的前一天,父亲为我送行的情景;“粗”的,是对父亲三年中的关爱的概述。这些安排周密的事例,使父亲的形象显得格外美好。

文中有一些妙语:比如“三年前”与父亲告别时,“我骤然发现父亲那被朝阳拉长的佝偻的身影,分明是一种象征,一种父爱的象征”;又比如三年来,我感受到“父亲用他那双皱裂的手塞给我一把钱时,好像是将自己成吨的汗水连着一颗纯朴的爱心,伴着日月星辰一起塞给了我”,这些都是真实的心灵感受。

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确实是“懂得”了父爱。

5.这就是生活

【简评】文章呈横式结构,总分总式。

“生活像一只五味瓶”像一根彩线,串起了“我”对生活的种种感受——酸、甜、苦、辣,文章的主体内容十分突出。开头的句子写得美,“有人说……有人说……有人说……我说……”组织起很大容量的内容;收束的句子也写得美,“生活是……生活是……生活中……”总括全文,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体验。这篇文章的文题是一个“大题”、“宽题”,所以作者也将内容铺得很宽。铺宽了也就带来了一个毛病,那就是写得不大“透”。

6.给周老师的一封信

【简评】这封信写得很朴实。首先表达对老师的尊崇,接着表达对老师不恰当措施的看法,最后再次诚恳地希望。第一段和第三段的出现都是为了第二段的内容更易于为老师所接受。此段是这封信的主体,它在语言上讲求表达的分寸感,内容上讲求层次感。可以说是内容实在,语言得体。

这封信写得很真实。材料选得非常好。老师不公平地给学生调换座位,是常有之事,而这样的事又有可议论之处,而且还比较容易展开议论。小作者选中了这个大家都很熟悉的材料,用得体的语言引起读者的共鸣,给人以很强的真实感。

7.老师笑了

【简评】笑,是组织全文内容的线索。

文中写了老师的三“笑”。第一“笑”,是老师真诚的笑;第二“笑”,充满鼓励的笑;第三“笑”,是安慰“同学们”的笑。三次“笑”,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表现了教师与同学们的关系。不仅如此,“我”与同学们也在“笑”——这些“笑”回应了老师的“笑”,更加显出了老师与同学们在心灵上的呼应。文章结构完整但文面不匀,第二段太“大”,结尾段显得匆忙。

8.由落花生想到的【 简评】本文的作者很会“想”。

第一,他会扣住文题的要求来“想”,“想”得准。题目要求抓住落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的特点,以“做有用的人”为中心,谈谈自己的看法,于是文章就首段直接扣题。第二,他会扣住题目中的关键来“想”,“想”得开。题目的关键处在于对“外表与内质 ”的理解。文章就安排第三四段从校外到校内、从他人到老师展开联想,进行议论。第三,他会扣住主题来“想”,想得“深”。第三四段紧紧把握的,就是赞颂“有用的人”。

全文的主体是第一、第三、第四段,是全文的骨架;第二、第五段是文章的血肉,使文章显得丰满好看。

9.在悲伤的日子里

【简评】题目是“在悲伤的日子里”,内容写的是一种无可奈何的伤心。文章的开头能够抓住读者的视线,文章的主体能引起读者的同情,文章的结尾能让读者牵挂。为什么短短的文章能够产生这样的力量?就在于小作者抓住了“悲伤”二字,突出了“悲伤”二字。她没有编织大量的情节,没有衷心的期望与祈祷,没有升华也没有点题,只有现实的无限的烦恼和痛苦,文章写完了,她仍在沉浸在悲伤之中。这是真诚的叙说。

10.良师

【简评】此文的美点不少。你看,标题多美。三个小标题,形成一个反复式排比句,带有抒情的意味,又清晰醒目地标示出文章的层次。你看,文面多美。三个段落,用差不多的字数,组成篇幅大致相等的板块,给人一种匀称之感、清爽之感。你看,情感多美。三个段落,每段都是先咏物,再抒怀,“我把……视为良师”反复出现,既显现结构,又点题扣题。更重要的是,你看,角度多美。在考场上,在大家都以“人”为良师的时候,作者却别出心裁地以“物”为良师。这样的新意,怎能不会迅速跃入评卷老师的眼帘?

11.我的快乐与烦恼

【简评】这篇文章在很多“细节”上处理得好:

开头写得好,情感丰富,入题快捷。小标题设计得好,七言句式,副正结构,先说“快乐”,再说“烦恼”。过渡语安排得好,“可是,烦恼也来扣门……”可谓“碧水东流至此回”。诗句穿插得好,两个层次中都出现了诗句,都焕发出文采。结尾写得好,好像是不经意的一句,其实在结构、在情感、在主旨上都有作用。

12.难忘的一件事

【简评】这篇文章的妙处,在于它中间的“波澜”。

本来,妈妈为了给女儿送语文书,走了10多公里的路,又在寒风中等候多时,这样的事已经足够让人难忘了,如果进行情景交融的叙写,也一定是一篇好文章。

但有意思的是,妈妈辛辛苦苦送来的,竟是一本假语文书!这本假语文书引来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比送真语文书更为动人。它深深地撞击着女儿的心扉,也学深深地震撼着读者的心。也许,妈妈永远不会知道这件事,但这件事在女儿心中,一定是永远难忘的。

13.我做对了一道人生的“乘法”

【简评】面对很难写的作文题,作者敏锐地抓住题目中“追求快乐和幸福用乘法”的提示,以“回报妈妈”为表达目的,记叙了母女间相互关爱的故事,选材立意都合乎文题的要求。但此文的优秀,更在于表达的技巧。其一,作者开头就说想“吻”妈妈,但她不接着说下去,而是宕开一笔,写妈妈对自己的慈爱。这一笔处理得特别好,它使全文的情感抒发有了牢固的基石。其二,有些局部的表达,如第二段中“想吻”的排比句,第三段写“沉思”的设问句,第四段中对妈妈的描写句都写得很美。第三,结尾巧用文题中的材料,自然而贴切,点题恰到好处。文中写用人民币做“相思扣”,这是一个小小的败笔。

14.读书真让我着迷

【简评】可以看出,这篇文章的作者在布局谋篇上运用了“蒙太奇”手法。

开头一段,是作者剪辑的第一个镜头,它表现的是,“我时常迷在书中”。

第二段,是作者剪辑的第二个镜头,它表现的是,“我的这种‘迷’,是由来已久的”。第四段,是作者剪辑的第三个镜头,它表现的是,“读书真让我着迷呀”。现在我们明白了,这里所谓“蒙太奇”手法,是说像电影一样,为了表现主题思想,把很多“镜头”组织起来,使之构成一篇前后连贯,首尾完整的文章。

15.说朋友

【简评】这篇文章很好地达到了文题的要求,叙议结合,观点明确,叙事清楚。

作者用“放开——收拢——放开”思路进行谋篇布局。先是“放开”,头两段先反后正,进行对比议论,紧接着提出自己的观点。再是“收拢”,选出与自己有关的一个例子,叙述、介绍一个乐于帮助自己的好朋友。接着再“放开”,承接前面的事例,进行两个层次的议论,尽力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得清楚完善。文章的缺点在于结尾的议论较“虚”,应该紧紧扣住作者自己提出的“贵在坦诚”进行议论才是。

16.不能这样做

【简评】这篇议论文“以小见大”,一事一议,颇有力度。其特点是:口子“小”,主题专一。作者注重谈好一个问题,谈清一个观点,始终在“不能这样做”上下功夫,给人以深厚、有力的感觉。2 结构“紧”,全文议、叙、联、结,浑然成为一体。每一个段落都有它的位置和作用,段与段之间又注意相互勾联。由于结构紧扎,也给人以有力的感觉。3 语言“精”,全文用语准确、恰当、精练,句式简短、表达明晰,显得生动活泼,同样给人以有力的感觉。

17.雨夜,我一个人在家

【简评】“雨夜,我一个人在家”是一个很“虚”的题目,乍一看,真还不知道如何“下手”。此文的作者很聪明,他(她)巧妙地运用了“化虚为实”的构思方法,而且将“化虚为实”的角度确定得十分美妙。一般来说,可能都是写“雨夜,我一个人在家”做什么,而此文的作者却别辟蹊径,写的是“我”在想什么。

这个“想什么”的角度也是十分的精妙——那一盏火苗跳动的小油灯,将作者引向对昔日生活的回忆。于是小小油灯就有了一定的象征意义,那就是爸爸的爱啊。

于是小小油灯就有了一定的表达意义,那就是“我”懂得什么是爱、“我”走向了成熟。

18.农人与老虎

【简评】这是一篇选题作文。在“考场”这个特定的环境中,作者选择了“扩写”。相对于写议论文,这种选择是较为有利的。文章写得相当有水平。情节的发展合乎情理,外貌、心理、环境的描写要言不烦,语言的描写与“人物”的身分相符。由于作者以语言描写为主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全文便段落细密,文面美观。难得的是结尾的议论。由于文题中的材料没有点明寓意或者是含义,所以不管是写记叙文,还是写议论文,都得把材料理解透彻才行。文中一句“智慧胜于勇力”,说明作者确实是议论到了“点子”之上。

19.扑蝶

【简评】这篇文章的题目及要求设计得有新意,作者按要求将一首诗改写为一篇描叙文,写得也有新意。这种新意就是它给读者的层次感与画面感。文章在我们眼前展现的,先是宁静美好的自然环境,接着是活泼可爱的小孩子,再就是翩翩飞舞的蝴蝶,最后是孩子与蝴蝶的嬉戏。一层接一层,一层扣一层,有条有理,主次分明然而此文也给我们以写作上的警示:写扩写、改写类文章,一定不要写出知识性错误。你看,作者限定的时节是“早春二月”,我们可以想一想,早春二月里有蝴蝶吗?早春二月里有露水吗?

20.家中小事

【简评】写得好的作文,受人称赞的作文,往往有一个大优点,就是选材好,角度新。这篇文章便是这样。作者没有宥于对“家中小事”的习惯性思维,没有认为“家中小事”就是实实在在的“事”,他写的,是一家人的一次“玩”的合作。

作者写“玩”也挺有“心计”,他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他一个人玩积木时,总是“拼不好,拼出来了,又不美观”,而爸爸、妈妈和他在一起时,便把那个“家”建得“美极了”。于是,文末的点题显得自然而然且含义丰富。

这样的构思,能够让人品评、回味。

21.男孩也要细心

【简评】这两篇文章有相似之处。两文开头的表达目的相同,都是为了点明题意,引起下文。两文主体内容的表达目的相同,都是完整地记叙一件小事,以有力地表现文章的主题。两文结尾的表达目的也相同,都是为了呼应文题,再次点题。

《男孩也要细心》、《女孩也要坚强》,结构大致相同的两篇文章,构成一道花季少年成长的风景。这种“结构大致相同”现象,是否给我们学习写作暗示了一种结构文章的“规律”?

22.我和书的故事

【简评】本文最为可取之处是运用了“蓄势”技巧。“蓄势”,就是尽力把前面的内容写好,以使后面的内容更有表现力。在本文中,作者写“我和书的故事”,是尽力地写了《世界科幻小说精选》的来之不易— —忍着求书的渴望,一个夏天不吃冰棍,不喝冷饮,一分钱一分钱地积攒,等候特价书市的来临……。这套书,是作者的“最心爱”之物,是多么值得他珍爱啊。但为了山区小朋友看上好书,作者竟把自己最心爱的一套书送给了他们!正是由于作者尽力地写出了书的来之不易,这后面的“送”就愈显得品质高尚,就愈让人感动。

23.少年覃楠孝心可敬

【简评】

两篇文章,一叙一议,主题都是关于孝敬父母的。

前文在主体上呈叙议式结构。作者选用贫苦少年覃楠对盲人爸爸和清洁工妈妈尽孝心的动人事例,全面地表现了覃楠的可敬孝心,赞美了覃楠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后文在主体上呈对照式结构。在篇首提出论点之后,作者先从反面举例并针对例子进行议论,然后从正面举例并进行议论,在两相比照之中,批评错误,赞颂美德。两篇文章“共同”告诉我们:进行习作时,选取材料要全面,布局谋篇要严密。

24.该看什么样的书

【简评】

这里选的两篇文章,都是看“多幅”图作文。两个小作者都很会看图。

前文的作者是从“看整体意念”的角度去理解这四幅图的表达意图——“看啥学啥”,然后据此进行议论,主张要多读好书,多读健康的书。

后文的作者是从“看情节发展”的角度去理解这四幅图的表达意图——看了《蒙面大盗》,某小孩学坏了;后来读了《雷锋的故事》,向雷锋学习,成了好孩子。

“看整体意念”,是为了把握其主旨,有的放矢地进行议论。

“看情节发展”,是为了了解其变化,以更顺利地展开想象。

可见,写作的文体不同,读图的角度也是有区别的。25.由我做主的一件事

【简评】

小作者自己对不少的事情做过主,但有一件事,他感到“至今难忘”。这是事件给他的总的 “感受”。

五年前的一段日子,他感到“一场大的暴风雨近在眉睫了”。这是具体的“感受”之一。

在爸爸妈妈要分手的时候,在和谁生活在一起的问题上,他感到这种选择是痛苦的。这是具体的“感受”之二。

在毅然决定和妈妈生活在一起之后,他感到“从来没有后悔过”,感到“经过这场暴风雨的洗礼,我成熟了,长大了”。

由此可见,这篇文章的突出特点是:在叙事中注重抒写自己的感受。

抒写感受,是文章有深度的表现之一。

26.参观日本高能机器人的表演

【简评】这是一篇供材料式想象作文。这篇文章的突出特点是作者具有比较丰富的背景知识。所谓“背景知识”,就是关于某个方面、某项内容的课外知识,它们往往有助于文章生动、活泼、深刻地表达。由于作者对机器人有一定的知识,所以他的描写就能“到位”,写出来的机器人的外形、动作、表演过程还真像有那么一回事儿。这就告诉我们,为了表现生活,我们还得多读有益的课外书,使自己的知识仓库日渐丰富起来。

27.让我再说一声:老师好!

【简评】

文章通篇运用了“第二人称叙写”的表达角度。

第二人称叙写,表达了对老师的爱戴之情:“您的声音真好听……”

第二人称叙写,表达了对老师的担忧之情:“您声音如何变得嘶哑无力了……”

第二人称叙写,表达了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在此刻,请原谅我难以自抑地向您再说一声— —老师好!”所以,第二人称叙写在此文中发挥了优势,作者直接“面对”老师,先“呼告”,接着用“ 您”进行称呼,尽量抒发亲近之情、爱戴之情、怀念之情,全文表达自然,情感丰富。

28.读《动脑的结果》有感

【简评】

读后感是一种材料作文,是一种引申性作文。

这种“引申”有五种类型:1.通过“感”,陈说一些认识;2.通过“感”,证明一个观点;3.通过“感”,发表一种评议;4.通过“感”,表达一种情感;5.通过“感”,批驳一类现象。很明显,这篇文章是——通过“感”,陈说一些认识。认识之一,是说在学习中“我们要懂得开动脑筋解决问题”。

认识之二,是说在工作中“要善于开动脑筋”。

认识之三,是说在国家建设上“需要我们善于动脑”。

全文呈总分总式结构,条分缕析,层次分明

29.分数·值日·白眼

【简评】

这是一篇给条件式自由命题作文。文中写的是一次“误会”。

“误会”,是一种铺叙技巧,很多小说、影视中都用“误会”发展和推动情节。

本文作者在“误会”上作了周密的思考:

先是铺设背景,班长似乎有骄傲了,“我”是个“成绩差”的人。

然后是设置误会,“我”代替班长打扫教室,老师却认为“我”值日不负责任。

最后是解除误会,班长承认了错误,老师肯定了“我”,“我”得到了大家的理解。

全文“误会”的关键原因就是因为“我”的“成绩差”,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深思的问题!

30.有意义的一课

【简评】

本文有三“好”。一是话题好。文中记叙的,实际上是一次对话,只有“高小文化的人”——“我”的爸爸是这次对话的主角,而他讲的,是大家都很关心的环境保护问题。二是评议好。爸爸的话,“我”认为是“多么有意义的一课”,“这不仅对我,对大家都是极有意义的”。三是抒情好。作者“真希望做一个勇敢的‘渔夫’,”将工厂的浓烟“收进瓶里”,他梦见环境好起来了,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话题好,无疑“有意义”;评议好,突出了“有意义”;抒情好,表现了“有意义的一课”对“我”的深刻影响。——这真是“有意义的一课”。

31.新华中学新教学楼正式落成【简评】 粗看,可以看出本文在结构上很有特点。标题、导语、主体一应俱全,这是不用说的了,巧妙之处是作者插入了第二段,介绍了学校的历史和新教学楼的建设情况。这一段不仅使全文显得更加丰满,而且有很重要的提供背景的作用。细看,可以看出本文在语言表达上很有个性。作者用语庄重、文雅,文章的文气很足。如“落成”、“仪式”、“迄今”、“交付”、“环顾”等,都是常用的书面语汇。如“喜气洋洋”、“热泪盈眶”、“群情振奋”、“兴高采烈”等,都恰到好处地表现了“ 仪式”的气氛。如“遂拨款”、“但见”“日暮语未绝”等,都带有文言色彩。

32.小事不小

【简评】 本文的结构严密。第一段的作用是引叙文题内容。第二段的作用是承接上段内容,总提出自己的看法。第三四段是承接前面“总提”,对“总提”进行分说,第五段引用名言,收束全文。文章不技不蔓,逐层推进,一贯到底。本文表达灵活。第三段分说的是“小事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的好坏”,但作者自己先不说,他引用少年英雄赖宁的话,代替自己来“说”,既生动,又新颖。第四段分说的是“小事往往会造成巨大的危害”,本来可以用一般的句式来“说”,但作者采用了一组排比反问句来“问”,气势连贯,奔放有力。

33.起点之美

【 简评】 本文议论的中心是“要把握好起点”,全文呈分总式结构。第一段引用文题材料,议论运动员在“起点处把握好了,成功就有了50%的把握”。第二段分析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说明起点把握好了,办事的效果就好些。第三段援引例证谈人生,说明人要在“起点之处用科学的方法,把握正确方向”。第四段总括全文,指出“起点之美属于我们每一个人”。

综观上述内容,可以看出作者对文题的处理很灵活,他将“起点之美”这个大题目化小,从中选一个点、选一个方面展开议论,这样就容易多了。

34.**

【 简评】 这是一篇续写,是一篇读“文”作文,是一篇想象作文。作者写作本文时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读懂了《伞》中妈妈的性格,并在《**》中继续深化妈妈的性格——妈妈是一个比较势利的人,有点儿圆滑。作者写作本文时又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充分表现了自己的性格——她是一个真诚、正直、能够把握住自己的人。作者在波澜与矛盾中推进故事情节,展现人物风貌。文中心理描写、神情描写、语言动作描写生动而细腻。将《伞》与《**》联起来读,就像是一篇文章。

35.那一次,我做对了

【 简评】 这是一篇以思想内容健康取胜的文章。这本是学校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一件每一位学生都可以遇到的小事,但作者让这件小事放出了光芒——为了诚实,不要那本不属于自己的分数。一个整天为分数担心的学生,毅然舍弃了别人“通报”过来的正确答案,这一次,是肯定“ 做对了”。因为“再好的成绩,再高的分数,都买不来‘诚实’这两个字”!文章记叙的要素交代清楚,心理描写细腻,议论因事而发、简洁精美。

36.爷爷——我心中的星

【 简评】 这篇文章,从选材到表达都堪称优秀。选材好。作者在生活的积累中淘金,歌颂了一个普通的劳动者——“我”的爷爷。全文的表达风格,是朴实里面见真情。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精彩的描写,没有动人的句式;文中只有记实性的叙说,就像那石油河在流淌:一个退休的石油老工人,不顾儿子的反对,不管儿媳的劝阻,坚持数年如一日,在河边捞起十几吨原油。他得到的,仅是一张 “节油模范”的奖状?不,是祖国的下一代的尊敬——爷爷,是孩子心中的星。文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懂”字,由熟悉、了解到“懂”,表明“我”真正受到了爷爷的熏陶,爷爷,真正是“我”心中的“星”。

37.管住自己

【 简评】 本文的作者,力求把自己的这篇文章写得有深度。他采取了三个措施。一是开头不忙着引述文题中的材料,而是引用了一句名言。这句名言能够有力地支撑文题,能够顺利地引出下文,表现出作者的“策划”比别人“精”一些。二是在引述了李红同学的材料之后不忙着议,而是在议之前“插”进了第三段的“析”。这一段“析”写得真好,表现出作者的“见解”比别人“深”一些。三是在引用例证之后不忙着“联”,而是扎实精确地进行了议论。第四段中的议论也写得好,表现出作者“观点”比别人“高”一些。

38.一颗诚挚的心

【 简评】 文章开门见山,提笔就写李大妈在众邻居心目中的印象。按一般写法,下面就可以写李大妈如何如何“好”了。但作者似乎觉得那样写太俗套,于是他(她)就在文中使用了两次“插笔”。第一段是“插”进来的。它作了一下铺垫,对李大妈进行了外貌描写,以此表现李大妈的“ 好”。第四段中也“插”进了一笔,作者回忆起李大妈“一心扑在工作上”的片断,更表现了李大妈的“好”。记叙文中常常出现人物形象浅白的现象。怎样把人物写好,这篇文章的写法可供借鉴。

39.真情

【简评】

这一篇文章的特点表现在“三”上。全文三段,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时间三天,三天之中,尽展母女之情。“泪”洒三次,这是文中最浓的一笔。作者把“真情”“泪”化了,用母女之泪渲染血肉真情。第一次“泪”,是妈妈见“我”时的伤心“泪”;第二次“泪”,是“我”和妈妈的凄凉“ 泪”,第三次“泪”,是“我”终于深情地喊“妈妈”时的滚滚热“泪”。这不是“真情”是什么?

40.压岁钱

【简评】 读这篇文章,可重点欣赏其严密的思路。第一段是一种“文艺性开头”,它的巧妙之处是设置情景,以便引出话题。果然,第二段顺接前文,在一句简短的评议之后把话题引了出来。第三段顺着话题展开,进行“例说”,特别有力的论据就是“据报载”所领起的内容。第四段承接上段末“这难道还不发人深省吗”一句,分析“压岁钱”现象的危害。第五段呼应第二段,总说全文,再次强调话题。纵观全文,可谓“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41.掌声

【简评】 本文的优点不少。1.反映了一个好的题材。初看文章,还以为同学们是为考试成绩好而庆功呢,而让人出乎意料的是,老师为自己死擂成绩的作法深感不安,亲自向同学们道歉。这就深刻表现了一个教育工作者教育观念的变化。2.表现出较好的构思技巧。如“掌声”及其造成的气氛描写贯串全文,如开头的倒叙、段中的补叙、老师“不来”的“悬念”及老师道歉的“释念”,如老师思想变化的“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等构思技巧,都用得比较好。3.语言简明生动。如文中的“滑铁卢”、“夜猫”、“火眼金睛”、“败将”等词语,都是言简意明的“比喻”说法。

42.读书乐

【简评】 “读书乐”,这是一个多么大的题目!看到这样的题目,一时真的感到难以下笔。但本文的作者能够把大题化小。其方法在于: 开头点出叙事的中心;第二段用美句抒情,以表现自己是一个爱读书的人;第三段运用一个例子,从知识熏陶的角度写读书给“我”带来的乐处;第四段又运用一个例子,从思想修养的角度,再写读书给“我”带来的乐处;第五段呼应第二段,再次抒情、点题。第三四两段是实写,第二五两段是虚写。看来,为了表现读书乐,就得大题化小,选用不同角度的实例进行叙写;为了文章的生动感人,就得进行一定的虚写,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

43.从课外读物中汲取力量

【简评】 这篇文章的独特之处在于:记叙文的内容,议论文的结构。“记叙文的内容”自不待说,“议论文的结构”倒是比较有趣。请看:全文呈总分总式结构,开头总提,结尾总说,中间分说。第二段自成一段,就像一个“分论点”,第三段就用事实来“支撑”这个“分论点”。第四段自成一段,也像一个“分论点”,第五段也用事实来“支撑”这个“分论点”。不管是从内容上还是从结构上,这篇文章都显得简洁明快。

44.生活的启示

【简评】 《生活的启示》:既要写生活,又要写启示。文中写生活,运用了“快节奏叙述”的方法;文中写启示,运用了“简捷式议论”的方法。第二段就是“快节奏叙述”,文中运用短句,写了失落,也写了奋起;写了失败,也写了成功;写了课内的学习,也写了课外的学习;写了小学,也写了初中,写了事,也写了情。段子的容量非常大。第三四段就是“简捷式议论”,文中既写了启示,又写了联想,还写了号召,语言简明而角度丰富。

45.“我不要冰棍儿”

【简评】 这是一篇看图作文。作者在这里想象了一个美丽的故事,一个具有童话色彩的故事。故事中,最妙的是“太阳公公”的“参与”。天气多热,“太阳公公把浑身的热量都洒向大地”;小佳佳捡到一元钱了,“太阳公公似乎在考验人们,一个劲地把人们烤得直冒汗”;妈妈拿着这一元钱向警察那边走去,“太阳公公似乎也在笑”;妈妈将这一元钱买了冰棍,小佳佳“不要”,“太阳公公也像生气似的收起了笑脸”;妈妈自己掏出一元钱交给警察,“太阳公公又露出了笑脸”。“太阳公公”的出现和变化,表示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表示着对小佳佳好品德的见证和赞赏。一个情感丰富的“太阳公公”出现在文中,它起的作用真够人品味咀嚼。

46.我们的教室

【简评】 《我们的教室》按方位的顺序进行说明,交代十分清楚。语言简洁,基本上是每个句子说明 一个方面的内容,让人一目了然。

《我难忘的一堂班会课》选材的角度真是太美了。作者避繁趋简,化繁为简,不铺叙情节,不展开矛盾,不穿插议论抒情,把记叙的重点放在某次班会上班主任老师送给大家的三句话之上,以此三句话领起文中的重要内容并使之形成并列的三个板块,不仅极好地充实了文章的主体内容,而且形成“纵中有横”的清晰格局。由于老师的三句话都是关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此令人难忘。

47.回报

【简评】 此文很像一篇微型小说。一个是“小学教师的好材料”同时也确实在农村当过小学老师的年轻姑娘,没有能在农村学校里坚持下来,终于找了一位局长的儿子——人不怎么样,父亲有实权——结婚了,她回到了城里,而且改了行。作者把视角深入到社会生活之中,观察人物,提炼生活,表现生活实际,写出了能够令人反复回味、从不同角度回味的的故事。很明显,作者思想的深刻,要高于一般的同龄人。文章语言运用熟练,文章的结构更有章法:开头为“起”,叙说“二姐”当老师的故事为“ 承”,“二姐”不开心了、回城了为“转”,文章结尾的评议为“合”。

48.家中喜事

【简评】 文中有一个起“凝聚”作用的场面,这就是“吃饭”。妈妈是从厨房里走出来的,爸爸是手提二锅头走进屋里的,哥哥回来后,大家都围坐在饭桌旁,吃饭时,大家都各说各的收获…… “我”买体育彩票中了奖,爸爸评为“高工”,奶奶康复了,哥哥的国画被评为一等奖,这一切一切的好消息都与“吃饭”的场面有关。自然,全家人都喜气洋洋,“喝个痛痛快快”。原来,作者运用了“辐集”的构思巧,把不同方面的的“喜事”集中在一起,造成一种喜庆的色彩和欢乐的气氛。这“家中喜事”,是够热热闹闹的。这是小作者的大手笔。

49.老师,谢谢你

【简评】 本文的结构美。全文共四段,首尾两段抒情,中间两段叙事,文章简洁明了,文面清晰爽朗。本文的人物形象美。第二段中写的老师,是一个对学生谆谆善诱的好老师,在思想上,给了学生“自信和勇气”。第三段中写的老师,是一个关爱学生的好老师,在生活上,给了学生以“关怀和温暖”。本文的语言美。第一段中运用了排比、比喻句,尽情抒发对老师的赞美之情,第四段中进行了引用,运用了对称句式表达了对老师的感谢之情。文章首尾两次的“老师,谢谢你”形成反复,表现出抒情的力度。

50.一次成功的喜悦

上一篇:假如我有一对翅膀想象作文下一篇:服务型企业文化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