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英语口语表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精选10篇)
中学生英语口语表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蒙古族学校依兰3月21日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常常听到教师们这样抱怨:“某某学生作业、考试都不错,就是上课不举手,不喜欢发言。”我们也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笔试成绩好,口语却很糟;在交际活动中,有的学生心里想得挺不错,一要口头表
达,就抓耳挠腮,表达不完整;还有的学生自由会话时语言流畅,思维敏捷,可一到正式发言就吞吞吐吐,结结巴巴等等。诸如此类的现象俯拾皆是,分析起来,大都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的:学生们对口头表达不感兴趣;内心焦虑紧张;表达时注意力不集中;学生的个性差异。那么怎样才能解决学生口语表达中存在的问题呢?
1.培养口语表达的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只有激发学生对口语表达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使教师的教学与训练有所起色。教学中可采取创设情境、短剧表演、小组对话、讲故事、学唱歌曲等多样化的课内教学方法与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紧密结合,不断给学生以表达的机会,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刺激,培养他们对口语表达的浓厚的兴趣。
2.纠正学生口语表达时的错误应注意策略
现在的英语教学注重训练交际能力,因此课堂上有大量的英语信息传递和交流,学生的听说活动大大加强。在活动中,教师往往是高度警惕地听着学生所用的每一个词句,一旦发现学生在语音、语调、语法上有什么差错,就马上打断纠正,这种见错就纠,甚至打断学生的讲话来纠正,不仅打断了学生的思路,影响学生完整地表达,而且长此以往,学生考虑与担心的是自己的句子有无语法错误,过多地注意语言形式的正确性,还有的学生总觉得自己的英语基础差,语音、语调不标准,怕开口,缺乏自信心,渐渐就会失去口语表达的愿望。因此,教师对学生交际中的语言错误,应注意策略,以不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不挫伤其积极性为原则,尽量忽略学生的错误,采取鼓励、肯定的态度纠正其错误,消除学生怕犯错误而不敢开口的心理焦虑,使学生经常地不断地获得成功的愉快的体验,增强口语表达的自信心和愿望。
3.强化有意注意,培养独立完整表达的习惯
教学实践证明,有时在学生“卡壳”,即发生表达障碍时,如果马上救助,常常会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导致注意力不集中,难以独立地完整地表达。教师要培养学生自我完整表达,首先应了解学生,熟悉学生的知识水平,轻易不要出口相救。可以多检查、提问,随时引导他们集中注意力,渐渐养成独立完整表达的习惯。“好范文”版权所有
4.因材施教
一职校学生英语口语表达中存在的问题
在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中, 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某学生作业、考试都不错, 就是上课不喜欢发言。也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笔试成绩好, 口语却很糟;在交际活动中, 有的学生心里想的挺不错, 一旦要口头表达, 就抓耳挠腮, 表达不清楚;还有的学生自由会话时语言流畅, 思维敏捷, 可一旦要正式发言时就吞吞吐吐, 结结巴巴等。分析起来, 大都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的:学生对口语不感兴趣;内心焦虑紧张;怕说错了其他同学笑话。那么怎样才能解决学生口语表达中存在的问题呢?
二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对策
1. 培养学生口语表达的兴趣
“寓教于乐”才能充分体现英语口语的特色。尤其是对于英语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的职校学生, 只有激发学生对口语表达产生浓厚的兴趣, 才能使教师的教学与训练有所起色。教学中可采取创设情境、短剧表演、小组对话、讲故事、学唱歌、欣赏经典英语影片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紧密结合, 不断给学生予表达的机会, 不断给学生予新的刺激, 培养他们对口语表达的浓厚兴趣。
2. 巧妙纠正学生口语表达错误
现在的英语教学注重训练交际能力, 因此对学生的听说训练大大加强。在训练中, 教师往往一旦发现学生在语音、语调、语法上有差错, 就马上纠正, 这种做法不仅打断了学生的思路, 影响了学生的完整表达, 而且长此以往, 学生的自信心会受到打击。有的学生总觉得自己的英语基础差, 语音、语调不标准, 羞于开口, 渐渐就会失去口语表达的愿望。因此, 教师对学生交际中的语言错误, 应巧妙纠正, 以不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不挫伤其积极性为原则, 尽量忽略学生的错误, 采取鼓励、肯定的态度, 消除学生怕出错而羞于开口的心理焦虑, 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愉快体验, 增强口语表达的自信心和愿望。
3. 养成积累口语素材的良好习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口语的提高不能速成。学习需要一个过程, 正如将鸡蛋孵化成小鸡, 蛋壳里面经历了一个渐变过程, 从外部是看不出来的。1~2岁的幼儿在开口说话之前, 通过平时的观察、听与记忆, 大脑里已储存了一定数量的语言材料。同样英语也是如此, 它需要有足够的词汇量、语法知识和欧美文化生活背景知识做基础。这就需要学生平时反复地听、读、写、训练, 扎实英语基本功。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广泛阅读英语是积累语言材料的重要手段。在阅读时, 做到精读与泛读相结合, 对于一些好句子、好段落、好文章, 要把它记下来, 储存到大脑里, 反复阅读, 并能正确、快速、流利地背诵。根据记忆的规律, 只有及时复习、反复运用, 才能运用自如。好的英语句子随处可见, 阅读时要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 养成随时记忆、经常复习的好习惯。只有长期不断地积累语言素材, 在实际运用英语交际时, 才能做到脱口而出。
4. 培养独立完整表达的习惯
在课堂提问时, 学生产生表达障碍, 老师如果马上给予提示, 常常会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 导致注意力不集中, 难以独立并完整地表达。针对此情况, 教师首先应了解学生, 熟悉学生的知识水平, 轻易不要开口相教。可以多检查、多提问, 随时引导他们集中注意力, 渐渐养成独立完整表达的习惯。
5. 教师要因材施教
教育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 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 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 采取不同的方法, 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分别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如性格外向的学生, 采取吹毛求疵法。在保护他们积极性的同时, 对他们严格要求。性格内向的学生, 动作迟缓, 反应速度慢, 应采取激励法, 着重培养他们敢说和愿意说的良好习惯, 鼓励他们敢于发言提问。因材施教, 这是解决口语表达中常见问题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我校五象校区办公自动化班这几个学期学习了《李阳疯狂英语》之《300超级短对话VCD初级教程》,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兴趣, 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他们熟读每一单元所有对话的基础上, 要求他们背诵。
我经常与学生操练对话, 创设情境训练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的句型, 模拟范例进行对话。范例就是学习的标准, 参照范例, 对内容稍作修改, 再加入自己的观点, 就可以创造性地使用语言了。或者给学生一个中心主题来训练, 例如, “谈论兴趣与爱好”、“关心”、“自我介绍”、“描述天气”、“描述人物的外表和性格”等。这样的训练目的更明确, 对学生的要求更高。学习口语一段时间后, 不少学生都爱上了英语课程的学习, 许多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口语表达方面都取得了相应的进步。
【关键词】 英语教学 书面表达 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67X(2014)12-019-01
《英语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写作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然而从近几年的考试情况来看,学生书面表达错误较多,与《英语课程标准》前言中“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中学生该如何写好英语作文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在英语写作方面我总结如下几点浅见:
一、存在的问题
具体说来,学生书面表达中主要存在以下错误:
1. 时态误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1)学生写作之前没有判断整篇文章主要用哪种时态,常出现该用一般现在时的句子,用了一般过去时;而该用将来时的句子,用了完成时。2)时态构成表达错误。由于学生对各种时态掌握不好,常常将所学的各种时态混淆,以致出现如下的错误如,I'm go to school by bike. He told some children that there are some places of interest in Beijing.
2. 汉语式英语。由于受汉语的影响,再加上对英语句子结构掌握不好,导致学生常常按汉语的词序来翻译句子,在学生的作文中常常见到这样的句子: You can be bus. In china have different places of interest. In autumn is best season for traveling.
3. 逻辑错误。在做书面表达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一拿到考题慌慌张张开始写,在写作之前没有构思好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些内容应该详写,哪些内容应该略写,而是一边写一边构思,从而导致整个文章逻辑不清,层次感不强,整篇文章不知所云。
4. 单词拼写错误。由于部分学生平时不注意记忆单词,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所以在文章中常出现单词拼写错误如,September 写为 septber ,because 写为 beacause.
5. 缺少衔接。有些学生虽然在词汇运用书面表达方面能够达到基本要求,但由于句子之间没有添加适当的衔接成分,使句子之间和文段之间缺乏必要的过渡和连贯,影响了信息的传递和表达效果。
6. 文体不对。中学阶段要求学生掌握的文体主要有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和应用文,其中应用文又包括通知、请假条、书信和电子邮件等,由于一些学生忽视了各种体裁的写作特点,从而导致文章体裁格式不正确如:将写信的日期写在信末;写请假条不写署名等。
二、提出策略
针对学生在书面表达中出现的错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采取如下的策略:
1. 增加词汇。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英语写作要求有一定量的词汇,没有词汇就好比巧妇无米难以下厨。写作时可能出现要写的词记不起来、要用的词拿不准、尤其是遇到同义词、更不知用哪一个好、或词性没记住,结果乱用…… 这都说明平时对单词的记忆不够牢固,理解不清。这就要求我们在记单词的时候多花点力气,要从单词的音、形、义入手,最好不要单独记忆单词,这样容易遗忘,要把它放在句子或文章中一起记忆,这样可把握单词的词义、用法、搭配等词汇特点。除了课本上的词汇必须掌握外,还要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来增加词汇。
2. 掌握语法。英语中虽有很多句子与汉语相似或相同,但语法与汉语不尽相同,它有自己的基本句型固定搭配、固定短语等。要想写好作文,必须学好语法。英语中有五种基本句型结构,几乎所有的英语句型都是五种句型的扩大、延伸或变化,因此,应牢记这五种基本句型,并不断地练习运用。(1) S +V;(2) S+V+O;(3) S+V+O+O;(4)S+V+P;(5)S+V+O+C.这五种句型虽能表达一定的意思,但无法比较自由地表达思想,因此还需对学生进一步进行扩句训练,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进行扩句练习。其次,要加强句型教学,要对一些句子进行分析,增强他们利用各种句子进行一意多种表达的训练。再次,充分利用新教材中“巩固语言练习”对学生进行基本语感的训练。
3. 背诵范文。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背诵范文是中国人学习语言的传统方法,它不但可以加强记忆、积累语言材料,而且可以定型语式句式,语套模式和行文模式,将背诵用于英语学习更是见效。因为一种语言的具体句子和语篇是无限的,而其结构模式则是有限的。掌握一个结构模式或行文模式就意味着具有生成无数语气和语篇的能力。语言模式的作用类似于数学公式,非常重要。而经典的语言模式则存在于范文之中,所以要熟读背诵。
4. 以说促写。说话是作文的先导,是作文的起步。俗话说:“只有出口成章,才能下笔成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有意识地让学生用词造句,由词生文练习。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说。
可以把现实生活搬进课堂,模拟生活中的各种人物、情景,让学生在真情实感的角色扮演中进行口语交际。让学生把生活中的人物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活动表演出来,让学生自由发挥,畅所欲言。也可以通过演讲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了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5. 勤于动笔。适当地进行写作练习是不可缺少的,如果光大谈写作,而从不去动笔写,是写不出好作文的,所谓的熟能生巧就是说的这一点。可以让学生采用写日记的方法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也可以就不同的题材,自拟题目来写或者就某篇课文来扩写、缩写、改写等,这些都可以用来练练手笔。也可以要求学生随读、随学、随写,读有所得,学以致用。
写作一直是学生英语学习中的一个软肋,其实英语写作并没有大家所想的那么难。只要大家平常坚持以上所说,多积累多练习,相信很快你的英语写作水平就会有很大提高。
初三学生英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们的初三学生虽已接受过七、八年级四册新目标教材的教学,但大部分学生对所学的一些基础词汇已遗忘得差不多了。所在对初三英语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提高学生英语综合水平的首要基础。
一、存在问题
1.词汇量太贫乏 我们的初三学生虽已接受过七、八年级四册新目标教材的教学,但大部分学生对所学的一些基础词汇已遗忘得差不多了。以五校联考卷为例,书面表达题大作文的要求是写一篇“我最喜欢..”(如:科目、老师..)说明原因,并可适当拓展。绝大部分学生选择最喜爱的学科是English ,并且也描述了自己的英语老师,学生们不约而同地用beautiful 来描写英语老师,千篇一律,似乎感到有点乏味。课后与学生们交谈,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在学生们记忆的存储器里,描写漂亮的词汇只剩下beautiful 了,其实描写“好看,漂亮”的词汇仅七年级下册出现过的就有: cool ,cute , smart , good2looking。如果我们的学生能用different(不同的)词汇来描述教师的外貌,就不至于让阅卷老师感到枯燥无味了。2.审题不仔细,语篇理解不全
就语篇而言,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读题毛躁又不愿意第二遍读题的致命弱点,其后果是教师们认为满打满算能得分的题目也失分,遇到语段稍复杂点的得分率就更低。据笔者观察,有的学生英语成绩达不到高分,主要根源是:考试时一次又一次地毛躁读题,考试后一次又一次地原谅自己。学生读题为什么会毛躁,是平时毛躁做作业养成的,十五六岁的孩子是贪玩的,既要给自己玩的时间,又要完成作业,只能靠粗线条式读题答题了。3.书面表达不畅
由于汉语与英语属于不同的语系,英语常常在发音、文字、语法、词汇等方面与汉语有着较大的差别。给学生学习带来许多困难,首当其冲的是英语作文,学生十分薄弱,中国式英语的语病、语法和词汇搭配上的错误、单词拼写错误等问题较多。这样的表达屡见不鲜: Ifavorite subject is English.I’m very like English.My lifeis tired.I will hard work.等等。
二、改进对策 1.提高词汇复现率(1)学生带着任务读
教学实验告诉我们:学英语要有尽可能多的有声和文字信息的输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接收、理解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进而丰富英语词汇的存储。教师要充分利用晨读时间,选择性地让学生朗读一些语篇材料。进入复习阶段,可回顾课本,朗读七、八年级教材中的佳篇语段,尤其是让学生带着听写任务大声朗读阅读材料中出现的好词好句,强化语言输入。(2)教师与学生一起读
晨读时间英语教师与学生一起出声朗读,即维持了班级纪律,又培养了学生的英语语感,同时也促进了英语教师的外语能力和教学能力。2.上好阅读课
(1)渗透“Reading st rategy(阅读策略)” 新目标从八年级下册开始,每单元Reading 中,均有一个Reading st rategy(阅读策略)介绍,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个阵地,千万不要为了赶进度对Reading st rategy(阅读策略)介绍删去不讲。如Unit 7 中的阅读策略向学生介绍寻找key point s(关键词),又如Unit 2 阅读策略向学生介绍利用上下文猜测文中出现的新词汇。这些有效阅读策略的渗透,对提高学生语篇领悟能力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2)用好“After you read”
教师可以以Reading 为载体,充分重视读后练习题训练,如Unit 9 Section B 3a.Who invented tea ? 读后要求回答下列4 个问题: ①What’s the article about ? ②When was it invented ? ③Who was it invented by ? ④How was it invented ? 教师可给学生几分钟时间动笔做出回答。凡在课堂上做阅读题,正确率会高于课外做题目。课外学习侵占了学生们玩的时间,读题不毛躁才怪呢。一个考生养成这种不良的阅读习惯,要出好成绩就难了。所以上好阅读课,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全面理解语篇主旨,提高答题正确率的保证。3.多渠道练笔(1)造句
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首先要解决教师的畏难情绪,让学生多渠道练笔。书面表达题不是抓不好,经过努力在一段时间内是可以提高的。但前提是学生需要积累一定的词汇量,词汇量是学好英语的先决条件。笔者的体会是用足用好教材中提供的练笔资源,如口笔头双管齐下,造句练习要安排在课堂上进行。如Unit 8 I’ll help clean up the city parks.Section B 要求学生用所给词和词组造句,run out of(用尽),take after(在外貌、性格等上像),fix up(修理),give away(捐赠),学生们造出了形式各异的好句子:S1 :Although today isTuesday , I run out of my money.S2 : I take after mymother ,we are both kind and a little outgoing.(2)填表
新目标九年级教材设计了许多类似填表格的练习,教师可利用这个来训练学生口笔头表达能力,教学实践证明,这不失为一个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方法。仍以Unit 8 为例, Section B 3b 要求列表写出Jimmy 为解决他的困难所做的事情,学生通过读课文完全可以完成表格: ①He set up some signs asking for oldbikes.②He called up all his f riends.③He handed outadvertisement s.这项练习可以训练学生用过去的时态表达发生在last week 的事情。(3)单元作文
新目标九年级教材每个单元在Reading 前均要安排一个单元话题作文,这些单元话题作文,有的围绕本单元所学语法展开练笔写作,有的续写本单元设计的故事情节,更多的单元话题作文要求学生写回信,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如果我们教师能在课堂上腾出一些时间让学生思考、构思、动手写作,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在不知不觉中会得到提高。实践证明这种练笔方式是行之有效的,让学生们特别有成就感,教科书上有老师的签字,学生倍感亲切。
三、建议与体会 1.教师要做学生的楷模 记忆是与遗忘不断作斗争的过程,七、八年级学过的词汇自然而然地会遗忘。教师也会遗忘,尤其是常年教初三的教师。如果长时间不接触已教词汇,有时也要翻阅一下七、八年级四册教材。在课堂上流畅地说出七、八年级已学的词汇和句型,不但能够起到帮助学生复习的作用,也能给学生树立好学上进的榜样。按时上、下课,到岗管理晨读,及时批改作业也能激励学生学习英语。
2.学生要多受到表扬和鼓励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英语课堂学习在小学基础教育教学中得到了普遍的关注,人们渐渐意识到英语这门国际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提高教学的高效实用性,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及质量。所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才能保证英语教学质量,与此同时,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由于小学生感官能力尚在发育,自身的综合素质以及语言能力还有待提高,他们对新事物的注意力还不够完善,造成教学差异问题,在开展小学英语的教学中,由于各地区、学校开设英语课程的起点有所不同,导致学习教材版本也多种多样,为英语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教师必须将英语教学方式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以提高学生英语兴趣为手段,使学生在轻松的课堂之上学习了英语知识。只有这样,对于学生来说,他们从心理上真心接受了英语教学,才能在新课程改革中对英语教学取得一定的成绩。
关键词:小学英语 教学 存在问题 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小学英语教学普遍被人们所接受,同时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发展中英语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因为英语教学必须以提升自身的素质为基础,从语言、思维上加强英语教学水平,从而推动教学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目前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问题分析
(一)英语教师专业水平匮乏,综合素质偏低
由于英语教师没有接受专业化英语培训,学校缺乏专业水平的英语教师,最终导致教学能力相对不足,英语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低下,而且英语知识面狭隘以至于教师从本质上无法驾驭英语课堂,无法保证英语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1]。
(二)英语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缺乏灵活性
新课程改革一直强调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但是在日常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还是以授课为主,因为小学时期,学生的思维空间及智力发育模式正在建立以及茁壮成长阶段,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以及好动的时期,老师应正确的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调动学生活跃的逻辑思维能力,课堂上用极具代表的主体内容引入新鲜的话题及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内心世界运用到社会实践生活中去,所以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同时忽略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对学生采取统一教学,避免学生之间两极分化现象的出?F。
(三)师生之间缺少语言交流,课堂氛围传统死板
由于一个星期英语课时间有限,所以在课堂甚至课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少之又少,由于学生与教师之间缺乏交流,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根本跟不上英语教学节奏以及教学进度,最终导致英语效率低下,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果存在严重的问题[2]。
二、针对小学英语教学中问题采取的措施
学校与教师以及教育部门一直在探讨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对小学英语教学不断地反思中,由于英语是世界上主流语言,伴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英语运用越来越广泛,英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所以我们必须做好英语基础教学阶段,抓好学生的英语教育,所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以及自信心,让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学会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为进一步学习英语理论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增强小学英语教学质量以及提高英语教学效果,成功的实现英语教学的目的,在进行英语教学活动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英语学习兴趣,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
在教学事业中,老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老师教导学生,对于学生来说,所具备的综合素质、吸收知识的能力以及对学习的兴趣都是不同的,这样,会造成教学中的差异及问题。为了避免这种影响,老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建立了友好的师生关系[3]。其实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学生的最好老师,是提高学习成绩提高的领路人,所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在开展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必须将教学方式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以提高学生数学兴趣为手段,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轻松地学到英语教学理论知识。只有这样,对于学生来说,其从心理上真心接受了英语教学的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地提高数学学习中的乐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博得学生的眼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效率提高的唯一途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教学是让学习变成一种乐趣,从而达到取得英语好成绩的目的。
(二)打破传统观念,注重语言能力发展
由于小学生模仿能力强,最终导致小学生的创造力高速发展,由于年龄问题导致小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弱,注意力不易长期集中,传统的英语教学强调小学生的语音语法阶段,并且记忆一定数量的词汇,所以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而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是提升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唯一途径,注重英语课堂教学的同时创造生动活泼课堂活动,提升小学生的语言感知、语言理解以及语言运用的能力,推动英语语言的发展。
(三)转变教学模式,培养主体意识与合作精神
传统教学限制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学生对学习造成了被动以及发展不平衡的状态,以兴趣为主,注重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发展,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能力,推行以学生为中心,以自主教学活动为基础的主题教学方式,开展课堂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英语的同时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相互督促式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一起完成学习任务,对学生的学习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尤为重要,同时也提高了教师效率以及英语教学质量。
三、结束语
总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教学,同时也是一门综合教学艺术的表现,老师只有对英语教学不断地探索以及实践,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实现小学英语课堂中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结合,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使素质教育从实际出发,推动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在英语听力中很难拿到高分。在平时学习生活中,他们没有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对于很多交际用语,他们难以理解。在听的过程中,反应不快,不能找到重点。一般来说,拿到的分大部分是听力中有直接答案的题。如果题目中稍微转个弯,那同学就会误选。
例如1:听力材料中会出现Today is Sunday.Tomorrow is my birthday.Question:When is Tom’s birthday.有的学生只听到Sunday,必然就会义无反顾的选了Sunday.例如2:我认为听力中6到10是最简单的题,可是也是最容易丢分的题。
1.关键性审题,边熟悉题目,边做笔记
听力材料播放前,考生可先略读听力试题和下面的相应选项,并对有关测试内容进行预先的判断,这是听力考试中至关重要的一步。由于事先熟悉r题目,在做题的过程中就省去r“看”这一步骤,可以集中精力去“听”和“思考”。更重要的是,因心中已确立了题日要考查的内容或中心,可以排除一些干扰因素,如个别与题目完全无关的选项,缩小选择的范围,然后带着问题去听录音材料,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有利于对材料的正确理解和快速反应,并果断地作出判断或选择,这样有利于提高命中率。
例如1:在6到10题部分,应该在选项旁边坐吃相应笔记,看见A:Yes, I do.选项,就在旁边写上Do you…?要听到Do you 才可能选A.再如: 看见B:for three years 就要求学生写上How long..?这样的话就减少了出错率。
例如2,:遇到对话题,要求学生画问题中的人物,时间,地点等关键词,一定要弄明白问题到底是问Tom 还是Marry。
2.学会听关键词或中心句
并不是每个词、每个短语、每个句子在听力测试中都同等重要。对于非本族语的考生来说,要听懂、听清每个单词是很难的。因此,考生应该注意去积极、主动、有目的、有意识、有选择地听那些对选择答案有帮助的词或句子,抓住一些关键词或重点句。如果是一篇短文或对话,特别要注意首句或首段,因为首句和首段常常是文章的中心句或主要内容的概括,或阐述作者的立场、观点、看法等。
3.学会速记
1.时态误用。
主要表现在两方面:1) 同学们写作之前没有判断整篇文章主要用哪种时态, 如:常出现该用一般现在时的句子, 用了一般过去时;而该用一般将来时的句子, 用了完成时。2) 时态构成表达错误。由于同学们对各种时态掌握不好, 常常将所学的各种时态混淆, 以致出现如下的错误, 如:I'm go to school by bike.He told some children that there are some places of interest in Beijing.
2.汉语式英语。
由于受汉语的影响, 再加上对英语句子结构掌握不好, 导致同学们常常按汉语的词序来翻译句子, 在作文中常常见到这样的错误句子。如: You can by bus.In China have different places of interest.In autumn is best season for traveling.
3.逻辑错误。
在做书面表达的过程中, 有的同学们一拿到考题慌慌张张开始写, 在写作之前没有构思好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哪些内容应该详写, 哪些内容应该略写, 而是一边写一边构思, 从而导致整个文章逻辑不清, 层次感不强, 整篇文章不知所云。
4.单词拼写错误。
由于部分同学平时不注意记忆单词, 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所以在文章中常出现单词拼写错误。如:September写为septber, because写为 beacause。
5.缺少衔接。
有些同学虽然在词汇运用书面表达方面能够达到基本要求, 但由于句子之间没有添加适当的衔接成分, 使句子之间和文段之间缺乏必要的过渡和连贯, 影响了信息的传递和表达效果。
6.文体不对。
中学阶段要求同学们掌握的文体主要有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和应用文, 其中应用文又包括通知、请假条、书信和电子邮件等, 由于一些同学忽视了各种体裁的写作特点, 从而导致文章体裁格式不正确如:将写信的日期写在信末:写请假条不写署名等。
针对同学们在书面表达中出现的错误, 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应采取如下措施:
1.掌握五种基本句型。
首先要掌握和运用好英语的五种基本句型, 因为所有的英语句子都是这五种句型的扩展和延伸。
2.赋予所表达所需的时态。
动词的时态变化是区别英语与汉语的一大特点, 因此同学们应对初中阶段的各种时态彻底搞清楚它们的含义及用法。
3.强化单词短语的记忆和句型的应用。
单词和短语是句子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同学们要特别重视词句等语言基础。要通过完成句子、联系延伸、造句等方法, 熟记所学单词短语, 不断扩大词汇量。
4.了解各种体裁, 进行专题训练。
一、中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脱离语境、孤立教词汇
英语词汇不是孤立的。脱离语境孤立地进行英语词汇教学只能使学生死记硬背单词,只能记住单词的音、形、义,无法学到单词在具体情景、语境、语篇中的用法。在教学词汇时教师要结合情景、语境、语篇,使学生能够准确掌握词汇的用法。然而,不少中学教师在词汇教学中从词的拼写到词的发音、词性、词义,讲得面面俱到,可实质上事倍功半,给学生留下的唯有短暂的记忆,一旦将这些词汇放到一定的语境中,则对其意义及所反映的文化内涵深感茫然。
(二)词义限于概念化
词汇意义分为概念意义和关联意义。概念意义是指一个词在词典中词条所收录的意义。关联意义则可理解成词的用法范畴,它包括一个词的内涵意义、语体意义、情感意义和搭配意义等。一般来说,讲授一个词首先要从概念意义人手,然后向其非概念意义扩展,继而揭示词与词之间的联系,如同义关系、一词多义关系、上下义关系、反义关系等,目的是让学生较为深入地理解词义。但在目前的中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普遍只停留于讲解词的概念意义,偏重于粗略地获取信息,而不引导学生理解词的其他意义,辨析词与词之间的内在关系,致使学牛无法全面理解单词和准确地运用单词。
(三)脱离文化背景
语言与文化如水乳交融,不可分离。离开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要准确地掌握和运用该民族的语言是不可能的。但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是详细讲解词性及其搭配等,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导入不足,以至于学生在词汇使用中出现很多问题。
(四)不注重词汇学习方法的指导和渗透
在词汇认知环节中,教师缺乏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导致学生单词记忆耗时低效。两年前我们设计了“学生词汇学习策略调查表”,以高一学生为调查对象,让学生选择自己在平时学习中常用的词汇学习策略。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高中学生常用的词汇学习策略非常有限,其中反复读、拼读单词和做练习这些死记硬背为主的策略占了很大比重,而联系上下文、猜测、联想等策略运用很少。
(五)学生词汇量仅限于教材要求的范围
由于高考是对学生高中阶段学习水平的最终测试,教师、学生的重视程度不言而喻。教师、学生对考试大纲都能充分了解,因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往往掌握着这一原则:凡是考纲中出现的语言点和知识点学生都得牢牢掌握。结果,有限的课堂全被用作对语言知识和内容的反复操练。而由此付出的代价则是使学生词汇量仅限于教材要求的范围。这不利于学生英语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六)学生英语词汇学习中存在着种种心理障碍
学生学习英语词汇存在着种种心理障碍。如有学生认为,词汇学习就是找点时间背背。事实上,掌握一个单词不仅要能读准音、写对形、知其意,而且还要能把它同一个恰当的概念联系起来,在口语和书面语中能熟练地识别和运用它。由于对词汇学习认识不到位,致使学生产生了轻视心理,缺乏对词汇学习的艰苦性的心理准备,结果他们不愿在词汇学习和积累上下工夫。加之学习词汇无适当方法,他们便觉得词汇学习枯燥乏味,对词汇学习失去兴趣,从而产生厌烦心理,尤其在遗忘时,容易产生焦虑乃至恐惧心理。
二、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策略
(一)切实贯彻“任务型”教学思想,进行三位一体的词汇教学
英语新课标明确提出了“任务型”教学思想,并强调学生要能用所学的英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这种教学思想也应体现在词汇教学之中。词汇教学任务设计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词汇教学活动设计应以意义为中心,而不是以操练语言形式为目的;(2)任务要以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兴趣为出发点,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习得词汇、语言;(3)任务要有明确的目的,要能够培养学生获取、处理词汇信息和运用词汇的能力;(4)任务不要限制于课内教学,应延伸到课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5)任务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
(二)深刻理解“交际法教学”的含义,把目标词汇和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交际法教学”认为外语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语言交际中最重要的是词汇与语境直接结合产生意义。如果语境不足,词汇意义就不能呈现。在英语教学中,应该将词汇教学交际化,把词汇教学与听、说等语言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理解词汇与语境和语篇的关系,深入挖掘词汇的文化内涵
语境是指实际的语言环境。孤立的单词只是“单词的幽灵和僵尸”,只有将同汇与语境相结合,词汇教学才会富有成效。同时语言的使用离不开其所属的有长期文化积淀的社会环境。如“That mustbe his swan song”中的“swan song”,不能理解为汉语中天鹅的歌声,而是辞世之作,源自西方古代传说中天鹅临死时会发出美妙的歌声的说法。凶此,在词汇教学时,教师既要让学生在语境和语篇中学词汇,使学生获得运用所学词汇的能力,同时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词汇所反映的一些特定的文化内涵,使学生真正掌握词汇、运用词汇,达到交际的目的。
(四)把握多维度的词汇学习过程,体会生成性学习的快乐
词汇的掌握是多维度的,它是从不精确到精确、从部分到全面、从理解到产出过渡的过程。学习一个新单词必须经过一定的程序:卡玎次了解、在各种语境和语篇中理解、不同感官的感受、各种技能相结合的运用、多次回忆、不断矫正等。这个过程的长短取决于该词的复现率、复现时机、复现方式以及对其感兴趣的程度和理解的程度。
三、采用多种途径,有效进行词汇教学
(一)词汇教学必须立足于词汇系统之上
英语词汇虽然成千上万,但其基本成分却是有限的。无论就形而言,还是就义而言,每个词都同其他的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向学生展示英语词汇的系统性、联系性,使学生掌握词汇的变化和规律。在具体的词汇教学中我们采取不同的联想方法进行教学和复习。
1.类、种概念联想
英语中有的词表示类慨念,有的词表示种慨念。如fruit是表示类概念的词,而apple,banana,orange是表示种概念的词。这样,我们就可以用树形分枝法使其系列单词连环起来,便于学生清晰掌握。
2.结构联想
结构联想是指从构成法的角度分析目标词汇的特点。例如,在学import一词时,学生只能通过词汇表,孤立地记住该词的意思,不会从该词的构成(词根port前加im-)考虑,更不会用以下的联想
来帮助记忆和扩展词汇:expofl,report,transport,im porter,exporter,transporter。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应当重视词汇教学中这种结构联想,抛出这样一串单词让学生观察。学生就能十分容易地知道这些词来源于词根port,意为to carry,to movefrom one place to another,而前缀lm-,ex-,re-,trans-分别表示in.out of,back,again,across to theother side of。教师略加提示,学生又能轻而易举地理解importer,exporter,reporler和transporter。在这一系列认知过程中,学生无疑会对记忆单词、扩大词汇量充满信心。
3.“近亲”联想
近亲联想是指讲授到一个词时,将相关的词尽可能予以呈现。如在教学主题为Personal Hygiene的课文时,可帮助学生联想和记忆wash hands,takea show,change ilnderwear,use disposable ti’ssue,usedetergent.breathe fi'esh air’d0 not spit,d0 not litter等一系列表示个人卫生的词汇和短语。当然教师在备课时应把握好尺度,视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水平等对词汇进行拓展,不能给学生增加负担。
4.语意联想
语意联想是指从语意特征角度去推测出两词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这种方法,更适于区分同义词和近义词的用法。到了高中阶段,随着英语词汇的不断丰富,学生头脑中同义词、近义词群随之形成。特别是同义词,虽用来表示同一概念,但在语意上存在着细微的差异,于是正确区分它们就成了学习者的难点之一,往往教师借用母语烦琐地讲解其区别。这样,既违背词汇教学语境化的策略,又使学生失去了用英语思维的一个机会。语意联想法能轻松解决这个问题。
(二)词汇教学功夫在词汇教学之外
众所周知,大多数特定的语言现象不借助于语境是无法描述的。词汇教学要引导学生由语境到意义,由意义到文化,由文化到思维运用。所以词汇教学只有跳出词汇范畴,才能达到真正有效学习的目的。
1.寓词汇教学于特定的语境之中
(1)用实物教学。把实物带进课堂,直观又简便。也可以用图画、图表、图示来补充实物教学,展示那些不便于直接带进课堂或某些英语国家所特有的东西。
(2)用体态语教学。通过恰当运用体态语言来传情达意,体态语不仅可以补充、阐释有声语言,有时还可以代替有声语言、超越有声语言,同时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3)利用现实生活的语言环境教学。现实生活的语言环境是学习语言的最佳场所。如教学water这个词,教师可以走到学生跟前说:“I'm verythirsty.May I some the water?”可以指着桌子上的花说:“The flowers are dry,I must water them.”在具体语境中,学生可猜测出两个句子中的water,前者指的是水,后者是浇水的意思,进而可以知道water不同的词性和用法。
(4)利用多媒体辅助词汇教学。多媒体的发展给英语词汇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精心设计CAI课件,创设情境呈现单词.使词汇与声音、图像和动画融为一体,生动直观,从而加深学生对词义的理解,提高记忆效率。
2.词汇教学要借助于文化背景
词汇教学要活起来,就要以文化为背景,要在词汇中教文化,在文化中学词汇,两者相互促进。如在学习词汇salt或salary时笔者利用幻灯提供下述材料。
People who lived over 3,000 years ago ate saltedfish. Thousands of years ago in Egypt, sah was used tosalt the dead. In the Roman Empire, one of the mostimportant roads was the one that carried salt from thesalt mines te Rome. Guards were stationed along theroute to protect the salt against thieves. The guardreceived their pay in salt and this is how the Englishword“salary”came into being . Any guard who fellasleep while on duty was said to be not worth his saltand as a result he would get a little less salt on hisnext pfdyday。
然后,再提出几个问题即具体“任务”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进行限时阅读:
(1)Can the word“salt”only be used as a noun?Give me an example.
(2)What is the meaning 0f“salted fish”?
(3)Is there any relationship between“salt'’and“salary”?
(4)What does the expression“not worth one's salt”mean?
接着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有关的搭配表达,如Salted fish,Salt the dead,Receive one's pay in salt.Not worth one's salt等。罗列上述词组后,无须多费口舌,学生就能轻松掌握salt和salary的词性、用法,并了解了盐文化,获悉了salary和worth one'ssalt的典故。这样的教学,既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3.寓词汇教学于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之中
(1)寓词汇教学于阅读教学之中。阅读实际上是掌握和扩大词汇量的最重要的途径。我在阅读教学中主要采用了“PDEAR”词汇教学模式。其步骤如下:
导入(Presentation)。单词的呈现最好在上下文的语境之中。笔者通常以介绍和讨论关键词和文化背景来启动学生已有的图式知识,以便引领学生的思路到文章的脉络上。接着把关键词串成一条线,高度浓缩文章的内容,使学生对整篇文章的内容有总体的了解。
讨论(Discussion)。通过分组讨论以及头脑风暴来发展词汇和语言的应用能力,调动学生已有的词汇知识(猜测词义能力、构词法知识等),发表对文
章内容或观点的看法,实现知识向能力迁移,加强学生头脑中的词汇知识的重新构建。
讲解(Explanation)。教师通过直观形象、文化背景、引导释义和英语释义等方式提供生词在文中的正确词义。在讲解时,教师一定注意选择句子的代表性、激励性、趣味性和生活性。
活动(Activity)。通过复述或表演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这样间接的重现单词可以深化学生对新学词汇的理解。
强化(Reinforcement)。通过单词填空、按照文章挖词填空、纠正句子的错误或句子翻译等方法,来检测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达到巩固所学词汇之目的。
(2)寓词汇教学于听力教学之中。在听力训练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将听到的音迅速与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建立联系的能力。在中学阶段.应侧重培养指代关系、多义词在句中的词义和生词悟意能力,以及对词句间逻辑联系的判断和推理等能力。教师采用听写法进行教学课文和听力课文的听力训练时,可以先组织简短的词汇和语法口f解,以排除听觉理解上的过多困难;也可以事先不组织专门的词汇和语法讲解,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运用推测能力和听觉技巧解决问题。
(3)寓同汇教学于说话教学之中。在指导学生用语言表达意思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词汇在句法、语义和语用各个层次的作用。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词汇量,“说”中的词汇教学要以扩大学生的语言流量为主。教师应多采用交际化的词汇教学方法,即以所学的词汇为话题,引导学生展开交谈,尽可能地把词汇教学与听、说等语言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4)寓词汇教学于书面表达教学之中。寓词汇教学于书面表达之中是围绕词汇做一些句子翻译练习,或就读过的材料,根据提供的关键词进行缩写、改写、仿写。还可以从刚读过的语言材料中挖掘出话题,让学生自由表达他们的思想。
(三)词汇量的再扩大
曲靖师范学院英语培训班 谢成基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校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满堂灌和公式化教学,也提出了解决的方案、并分析了仁爱版英语教材和实施课堂教学的计划,也引导学生导疑、启思和感悟。
【关键词】 课堂教学 问题 仁爱版英语 解决方案及实施计划
课堂教学的优化程度主要取决于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教师要设法结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创设丰富的交流活动情景,增强语言实践的真实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英语学习的特点,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和创造性使用语言的尝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想想,多猜猜,指导学生质疑、思考、感悟,学会主动获取知识,以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促进学生言语技能的发展,进而逐步获得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进行交流的能力,而在我校英语教学中,教师没有控制讲授的比例,也没有让学生多说、多思、多问,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笔者教学多年,也观摩他人的多节课带着一些问题深入课堂听课,发现老师讲得多,很累,甚至一讲到底,学生像是接受知识容器,学习被动,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所以今天我写一写课堂教学存在两个主要问题的解决方案及实施计划,学校英语组深入课堂,随机点课、观课并议课,课后评课,撰写研究结果等活动检查教案、作业批改、教研组活动计划、记录等,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真正使校本教研落到实处。
主要表现为:
一、课堂教学满堂灌
尽管英语课改推行已经好多、好多年多了,但是由于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和行为习惯在教师的潜意识中继续发挥作用,具我听课,具我观察,我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着讲得多、练得少的弊病。教师要求学生花费了不少时间背单词、背课文,结果是学生背了就忘,一部分英语教师遇到生词必讲意思,遇到短语必举例子,遇到对话必译成中文。忽略了“in pairs ”和“in groups”操练,没有组织学生在听、说、读、写活动中消化吸收利用。使得教师讲解传授成了孤立的单向活动,难以摆脱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满堂灌,在这种情况下,导致学生无法也不可能与教师配合,化知识为技能,达不到英语教学的目的。(睢文龙,冯忠汉,廖时人,1994)“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一切教育影响都要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才能有效。因此学生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是教育成功的必要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是学习和自身发展的主体。教师的职责就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例如,马老师在教仁爱版七年级Unit 1,Topic 3,Section A时,一上课老师就说:这节课我学have,has,nose,pen,apple...,然后老师板书have,has nose,pen,apple...,还写了好多好多的句子,领着学生读啊,背啊和抄写啊,一堂课下来,学生就是读、背、抄写的人员,听到的就是读句子的声音,学生连写一个完整的英语句子都没有做到,更不用说写短文了。整堂课下来,学生用不着脑筋思考,没有一点上英语活泼生动的气息,学生哪能不厌呢?可想而知,学习效果会怎么样。
面对这种情形,老师应该听取学生的建议,和学生交谈,做一些巩固性的作业题,听一听他人的课,在好好反思自己,改变过时的教学方式,不要终身搞笑课堂。
二、课堂教学公式化
仁爱初中英语教科书的核心是话题。而话题的主要内容又是听、说、读、写的定位。课文编排内容丰富多彩,形式、体裁各不相同,有对话、短文、故事、日记、书信、诗歌等,题材各异。对不同的内容、体裁、题材的课文,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途径与之配合。但是,马教师和李老师却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去进行课文教学:“生词学习——课文范读——逐句分析——译成汉语——教师举例——领读课文——回答问题”,用根深蒂固的公式化教学模式去处理所有的课文,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影响学生兴趣,导致言语技能和学习技能单一化,不利于发展能力,开发智力。
例如,他们在教仁爱版初中英语教材八年级Unit 6,Topic 1, Section A 时,张老师是这样处理的:①课前复习。让学生将P24 3a “Grammar focus” 和3b “useful expressions.”读一遍,然后以汉译英和英译汉形式抽查几位同学。②学习生词。Learn the new words: field, 田野,田地;牧场;场地,然后举例子:The farmers are working in the fields.vehicle, 交通工具;车辆,A car is a kind of vehicle.find out /find/look for等一一举例。③Listen to the tape(once).④Explain the dialog.a two-day visit 两日游, too„to太„„而不能, over the phone打电话,decide on决定,然后又举了好多例子。⑤ Read the dialogue(once).学生从一开始就是被动地听老师归纳,听生词的意思和老师举例子,然后是无目的的听一遍课文的录音,再听一遍老师的讲解翻译,再就是学生自己读一遍对话。学生来不及想想“是什么,为什么”就下课了。
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该如何把70%的时间让给学生听、说、读、写、质疑、思考、感悟,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笔者认为教师必须在思想观念上适应时代的要求,认真研读《英语课程标准》,并用新课程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并付诸于自己的教学实践,让学生学会学习,从而改造、提升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堂教学语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仁爱版英语教才的分析
根据上述问题应先剖析仁爱版英语教材的特点,后驾驭课堂教学。
(一)教材模块具有连贯性、层次性和逻辑性
教材是由四个模块单元组成和两个复习单元组成,共包含了十二个不同的话题。其中,每个单元都是围绕语言项目、话题、功能和任务展开的,具有较强的连贯性。话题包括四个部分:Section A、B、C、D,各部分的分工与作用都不相同。Section A 呈现了课程的新内容,Section B 是Section A的分散形式,相对而言难度稍有增加,这两部分主要以对话为主,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以及创设情境自由交流的实践能力。Section C主要以简短阅读为主,难度增大,最后一部分Section D 是对上述三部分的总结和归纳,C、D部分的综合运用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四个部分紧密相连,互相渗透,综合了听、说、读、写的技能,同时也注重了学生的主导性地位,将实践与交流结合了起来。
(二)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
教材话题部分大多数都是由学生自己完成的,教材通常会在对话中穿插上本节课要学习的重点句型和语法知识,在学生掌握这些重点知识的前提下,再根据课文的简单提示自己练习会话。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能力。阅读呈现了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重点是综合知识的运用,学生可以从中学到很多语法知识,同时也拓展了英语知识,对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
(三)教材词汇量过大,内容较多
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感到使用该教材有很大的挑战性,按照课时计划和进度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在涉及话题的内容中,有的生词特别多,对于初中生来说在一个课时掌握过多的单词是不可行的,再加上各科目的作业,就是学生的负担了。
(四)教材操作难度增加
教材所选内容贴近生活,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实效性,操作难度大,给教师增加了备课与授课环节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应对新教材的特点。与此同时,学生也要养成提前预习的好习惯。
(五)语法归纳不系统化,学生不能集中复习。
教材的每个会话训练后基本都是对上文的复习和总结,但是其中的重点语法、句型、词组非常混乱,学生不能一目了然,这就要求教师苦心讲解。
根据教材的特点,还是应该认真研读《英语课程标准》,攻读教材,积极参加英语培训,多听其他教师的课,去粗取精,取长补短,虚心向他人学习,把时间还给学生,除此之外,多写课后反思与总结,多和他人谈论教学,会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
四、仁爱版英语教材的课堂教学实施计划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育教学和教材的特点实施计划归于针对教材Section A和Section B部分的话题教学:将学习主体转向了学生:教师要优化教学:拓展阅读空间:引导学生导疑、启思和感悟。
(一)针对教材Section A和Section B部分的话题教学,教师可以设计多种形式的交际活动,如:Role play、Pair work、Group work等,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辅助性地创造一种积极互动的语言交际氛围,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融入到语言情景中,即互动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对于这部分的学习效果会更佳,其教学模式一般是:激发学生兴趣—创造语言情境—启发学生思考—探求答案—相互交流,这种模式有利于克服了学生的畏惧心理,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进而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
举例:仁爱版九年级英语上册Unit2 Section A的部分教学。通过图片的展示,引出话题,学生讨论,最后老师总结,引发学生的思考。T:What does the picture show us? S1:The water is dirty.S2:The sky is grey....最后引入话题,谈论环境污染的问题,老师作出简单的总结:It used to be beautiful.Now,many chemical factories do great harm to our environment.然后回归到课本3a部分,结合图片,学习新单词breathe、soil、influence、harmful等,并判断其属于那种污染,师生共同探讨深入探究。
(二)仁爱版英语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将学习主体转向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提示重点,引导学生,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在讨论后交流心得体会,从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式也即观察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教材内容较多,操作难度增加,教师要优化教学,就得利用好现代教学手段。教师在对教学重点有把握的前提下,可以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取舍,提高教学效率。目前多媒体技术的广泛使用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优化了教学过程。教师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如PowerPoint、录音文件、图片展示等,让学生从枯燥的语法中解脱出来,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语言知识,感受英语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最终也达到了多媒体教学的目的。
(四)拓展阅读空间。阅读能力的培养仅限于课本是不行的,不能受制于传统英语阅读的束缚,要拓展阅读内容,涉及各个方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但是阅读材料的选取及阅读方法获取都需要老师来参考。具体方法:
1.周阅读。每周选取三、四篇难易适中、时效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强的的课外读物,在规定时间内读完,并完成相应的阅读理解题,最后教师进行统一的讲解。
2.课堂即时阅读。在课堂时间充足的情况下,要求学生完成短阅读,重点培养学生短时间内获取并利用信息的能力,这也正符合了考试大纲的要求,起到了相应的作用。
3.讲授阅读方法。并不是每篇阅读都要仔仔细细,一字不漏的完成,阅读的目的是快速抓住文章大意,至于阅读中遇到的生词和语法知识,没做特殊要求,只要不影响对文章的理解就不必过分追究,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五、引导导疑
宋代理学家、教育家朱熹说:“学者先要会疑”。疑,能促进学生积极动脑筋思考、探索,从而提出问题或新的见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会遇到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敢疑、善疑,使之养成敢于质疑的习惯。通过几年的随堂听课,我发现,很多课的结束语就是“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我们常常以学生没有问题作为一节课的圆满结局,而很少顾及学生如何提出疑问。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朱慕菊,2002)。
因此,根据这种情况,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捕捉问题、凝练问题和表述问题。
例如:在学习仁爱版初中英语教材八年级unit4 Topic1 Section D时,学生看了书本上的三幅图片后,可能产生的疑问有:Where do pandas live? Are the blue whales the largest animals in the world? Where do Chinese tigers live? Why are the three kinds of animals in danger? less and less, smaller and smaller,是什么意思,“to live on”在句子“But now they have less and less land to live on”作什么成分?教师如果能够努力创设质疑情景,有意识地启发学生设问、质疑,引导学生讨论、积极思维,那么,思维的启动就可以较好地解决。
六、引导启思
(睢文龙,冯忠汉,廖时人,1994)“启发思考 ”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它包含着教师对学生思路的开启、引发工作和学生受启、受发引起的“开窍”、联想、顿悟等反应,最后达到在课上产生带有一定创见的认识或在课下的预习思考、作业等自学活动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新办法的程度。
例如在教仁爱版八年级Unit5,Topic 2,Section D.时,一位学生提出了:“Now he still misses his brother, but he doesn’t hate the driver any longer.”为什么“but”可以译成汉语:“虽然„„,但是„„”呢?此时谢老师及时地鼓励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又不失时机地问道:“Do you know another way of saying this sentence?”一位学生说出了“Though now he still misses his brother, he doesn’t hate the driver any longer.”然后大家归纳出这是一种表达的习惯,当连词though 出现在句子前表示“虽然”时,就不用“but”;反之,用了“but” 表示“但是”时,就不用though.接着,老师又让大家各造一个“虽然„„但是„„”的句子,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Though I am a girl, I like basketball a lot.” “I like cats very much, but I don’t have one.” “I used to enjoy listening to rock music, but now I love collecting paintings and telephone cards.”“Though I’m a soccer fan, but I used to be a movie fan.”
德国科学家普朗克说:思考“可以构成一座桥,让我们通向新知识”。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努力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学会从多方面进行独立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讲,课堂教学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能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取决于学生具有怎样的思维品质。教师在课堂上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精心设计面向实际、面向生活的开放性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去作发散、逆向、求异、创新的思维,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以使学生的思引导
七、引导感悟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Bruner,1968)指出:知识的习得是一种积极的认知过程,即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获得新知识的过程。新课程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英语课程标准,2003)所以老师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大胆地创造情景,让学生去参与语言的交际和应用,从而领悟出语言如何应用。
教学经验和实验研究都证明,在学生学习知识过程中理解的重要性。单纯靠死记硬背去学习,记忆的效率不如有理解的学习时的记忆,而且离开理解的学习,不能达到真正掌握知识,往往是学得一些空洞无意义的词句,以后的应用知识也会受到局限。(潘菽,1995)
由于初中英语内容多,课时又有限,就极容易形成老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的局面。教师逐句、逐段地分析、讲解、翻译、讲评,而学生则听讲、记录、答题。学生的学习常常停留在语言知识、语言形式上,深入不到内容、文化和语感上,更达不到“心悟”的层次。事实上,“讲”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练”是学生实践感悟的过程。教师的“讲”一定要抓住关键,简明扼要,切中要点,通过精讲使学生掌握要领,为学生的实践操练创造条件,达到牢固掌握和熟练运用的目的。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把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注意学习过程,不断感悟所学知识,领会所学内容的真实内涵,学会怎样学习,掌握学习活动的内在机制,提高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英语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阵地,也是思想传授、理论知道和学习知识的载体。仁爱版英语教材凭着自身鲜明的特点得到了人们的推广,但最终要实现教材所赋予的真正目的,发挥教材的优势,还是要靠教师的精心策划,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挑战全新的英语课堂教学,教师们今后必须要认真学习,汲取他人的经验,大胆创新,为学生的英语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相信我校的英语教学成绩会有“质”的飞跃,也要相信付出会有回报,也一定能浇艳出祖国美丽的花朵。
参考文献:
【1】叶华清 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渭田镇渭田中学,仁爱版初中英语教材的分析及使用建议,(EB)
【2】陈素萍 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OL)。
【4】曾霏.围绕“新课标”或用新教材—以“仁爱版”英语教材为例[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及对策》研究报告
刘晨华
摘要:由于中学阶段的条件限制,高校农村生源学生与非农村生源学生相比,在英语学习中的某些方面确实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农村生源学生需要更多的关注。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农村生源学生与非农村生源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存在的差异,提出相应策略。
关键词:农村生源学生;大学英语学习;对策
基金项目:本课题是2006年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校农村生源学生英语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6YB065]项目研究成果。获得了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优秀成果奖。
作者简介:刘晨华,女,华东交通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江西南昌330013)
一、文献综述:
1国内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的普及,我国的英语教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英语水平两极分化趋势明显。特别是农村生源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英语成绩平平,甚至感到吃力。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使得学习者的语言习得环境和情商水平的发展形成差异,这种差异与学业成绩的差异之间有着一定的规律和联系。因此,农村生源学生的英语教育需要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目前已有不少研究阐明了不同生源学生大学英语学习上存在的差异及产生的原因。非农村生源学生的思想观念相对多元化,且竞争意识较强,有条件接触丰富多样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而且所在中、小学教育师资力量强、教学设施先进。同时,家庭教育对学生成长的目标要求较高,家长尽力为他们的学习提供较好的保障。而农村生源学生思想相对单一,竞争意识相对淡薄,经济上相对贫困,交通、信息不畅,精神文化生活较贫乏。而且学校的教学条件相对落后。家长对学生英语学习的要求普遍较低,几乎无法在学习上提供保障和帮助。城乡差异必然会导致城乡学生英语学习的差异。然而,国内对于大学生城乡不同生源学生英语学习的研究甚少,较少关注影响外语学习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等因素的研究。
2国外研究动态
国外在这些方面的研究相对国内要全面一些。例如,在瑞典,政府通过设立瑞典语学校或班,为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半日或全日教育。切实保障人人有免费接受教育的平等机会。大多数学校都有由家长、教师、学生和社会成员组成的董事会,负责课程安排、与当地社团合作事宜。在芬兰,各城乡政府与学校真正做到了使所有居住在不同地区、智力不等的同龄人,都有机会免费接受同样的教育,因此不存在因贫困、智力差等因素而上不了学的学生。同时,还尽量满足优秀学生的求知欲和个人发展。另外,日本的“轮岗制”、韩国的“平衡制”等制度,通过交流、互派等方式促进城乡教师“量”和“质”的均衡分布,改变城乡教育分割和城乡教育分治及重城市轻农村的倾向。同时,按城乡交流与结合的原则,把大城市、中小城市、大小村庄及边远村庄都纳入统一的教育发展大系统,以便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协调城乡教育需求与利益。要同时考虑一地区内大小村庄、中小城镇和大城市的需要,同时反映全球化的要求,即使最边远的村庄也要纳入国家和区域教育的发展计划内,即把农村教育作为教育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才能获得真正的城乡教育均衡和有效发展。教育的均衡发展受制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但同时它也是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只有全社会共同关注农村教育,把农村作为我们社会的一部分,农村教育才能获得真正的发展。
3研究背景
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越来越多的农村生源学生跨入了高等学府的大门。然而,由于受许多主客观条件的限制,高等院校大多数来自农村的学生,确实存在英语发音、口头交际能力及听力等方面能力的相对不足。虽然我国各层次英语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针对农村生源的研究却几乎是空白。而从2003年开始启动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目标是推进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英语教学,构建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依据教育部高教司制订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新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并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条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帮助学生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目的。[1] 新的教学模式对于传统教学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尤其是高校农村生源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挑战。目前,在国内有关高校农村生源大学生的英语教育还未得到足够重视,相关课题研究较少,学生的个体差异得不到重视,从而造成高校农村生源学生难以适应大学英语教学,学习存在一定困难。
新时期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增强。大学英语教学也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2] 新的教学模式对传统教学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尤其是高校农村生源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挑战。长期以来,由于各地教育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大学生生源地的不同,入学前的英语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大相径庭,导致来自于农村和城市的大学新生对待英语学习的不同态度及英语水平客观上存在着一定差距,在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教材和教学软件的过程中存在不同特点。来自发达地区的学生,英语学习起步早,中学时英语教学条件较好,在英语听力、口语等方面存在明显优势,而来自偏远农村地区的学生,中学英语学习环境相对差一些,听说能力明显滞后,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课堂活动的有效参与。而且他们的计算机水平也与城市学生有一定差距,在充分利用学校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方面还有一些困难。这些差异使得大学生在进入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中存在不同的需求,对大学教师的方式和手段有着不同的期待,在英语学习目的、心态和策略上也存在很大差别。文秋芳,王立非(2004)认为,外语学习动机包括学习外语的动力和努力程度两部分。学习外语的原因多种多样,有人学习英语是为了通过考试,拿到文凭,找到好工作;有人是出于工作的需要;有人是对英语国家的文化、科学技术感兴趣。[3]在全国各大学中,来自农村和边远地区的学生占60%以上”。[4] 在我校2006级机电、经济管理、电信、土建等非英语专业院系的本科新生中发放的问卷调查显示,我校非英语专业院系新生中农村生源学生占了49.3%,占非英语专业院系大学生总数的近一半。因此,了解高校农村生源学生与非农村生源学生在英语学习背景、学习态度和对于自主学习模式的看法及适应性等方面存在的差 异,并根据调查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有助于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从整体上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
二、研究假设
众所周知,语言学习过程受到语言习得环境和情感智力因素的深刻影响。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使得学习者的语言习得环境和情商水平的发展形成差异,这种差异与学业成绩的差异之间有着一定的规律和联系。重视差异是因材施教思想体现在教学上的重要表现之一。本课题就当前网络多媒体技术环境下来自农村地区的大学新生如何适应新的教学环境问题进行探讨,期望能找出农村生源学生和非农村生源学生在英语学习的各个方面是否存在着不同特点,农村生源学生与非农村生源学生在英语学习态度、学习背景、学习需求等方面是否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是否会对学生适应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造成正面或负面的影响。为解答这些问题,帮助农村生源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英语学习,本课题希望能通过分析农村生源学生英语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并根据他们学习的具体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上创新,使他们更快、更好地适应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通过将网络课堂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制定适合学生个体特点的个性化学习方案。同时,依据合作学习的教学理论,倡导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通过建立帮扶小组等形式的合作学习使学生有充分的机会获得教师和同学的协助。然后,教师应引导农村生源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培养顽强的意志、善于交流等健康的心理素质并努力增强学生的自信,促成积极的学习情感。
三、研究方法
收集数据的方法以问卷为主,并进行了一些访谈、讨论和观察,尽最大努力保证材料的客观性。
1文献资料法:根据课题研究需要,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农村生源学生于非农村生源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差异,了解差异产生的根源。
2问卷调查法:发放问卷250份,回收249份,有效问卷225份。3数据统计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常规统计分析。
四、研究内容
我国城乡差距较明显,农村生源学生与城市生源学生在英语能力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从城乡视角考察高校英语教学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由于城乡经济条件的不同,各地区英语教学上存在巨大差异。近年来,中小学英语教学改革在一些地区和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经济相对比较落后的农村地区,硬件设施落后,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方法老套陈旧,基本的英语教学都很难得到保证。而且在农村,绝大多数小学没有开设英语课,而中学英语教学又过分强调应试教育,学生英语听力、口语等方面能力的培养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些都直接影响到高校农村生源入学前英语学习成绩,对提高农村中学生的英语水平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
与城市生源相学生相比,高校农村生源新生在语音、听力和口头交际能力等方面处于弱势单位。加上不熟悉计算机的操作和网络多媒体资源的利用,见识少、知识面窄、思维不活跃等,他们不能很快适应从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到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式和自主式教学理念和方法的转变。而且部分农村中学生 心理素质较差,对学习英语成功与否又十分敏感,遇到挫折容易影响其继续学好英语的信心。因此,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充分认识到农村生源学生与城市生源学生存在的差距,从他们的具体情况出发,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帮助农村生源学生克服困难,提高英语水平。因此,本课题从如下几方面进行研究。
1构建适合农村生源学生特点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近些年许多高校大学外语教学进行了改革,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教学模式的改革。新的教学模式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尤其要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学模式的改变不仅是教学活动或教学手段的转变,而且是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一般的语言知识与技能,又注重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模式上改变长期来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模式,转变为以计算机、网络、教学软件、课堂综合应用为主的个性化和主动式的教学模式。
因此英语教师必须重视这一特殊时期,在学习策略、学习要求等方面尽快帮助农村生源新生,让他们适应新的英语教学模式,为今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帮助农村生源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促成积极的学习情感 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指导,分析影响高校农村生源学生英语学习成功的情感因素。据一项研究调查表明:高校农村生源学生身心健康状况劣于城市学生,特别是人际关系。这主要来自家庭经济压力和社会地位低下产生的自卑心理;另外,由于社会交往和社会阅历的匮乏,使他们形成错误的归因,认为城市学生聪明而自己愚笨;而且受中小学阶段英语学习条件限制,高校农村生源学生与城市生源学生相比,在大学英语学习中的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如:发音、听力和口语等。尽管他们花了比城市学生更多的英语学习时间和努力度,但学习成效甚微,因此对英语学习产生无助感;再加之他们不能适应角色转换和环境变化,“焦虑”、“忧郁”、“强迫”和“恐慌”等消极情感会严重影响农村生源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
基于农村生源学生的情感障碍和起因分析,课题组成员建构了一套消除学生消极情感的有效方法。在刚开始阶段,教师应花时间了解并关注农村生源学生,主动与他们谈心,了解他们原有的英语水平、学习习惯、心理状况等情况,无条件地关怀与接纳学生,放下主观立场设身处地感受学生内心体验,进行心理沟通;同时,依据皮格马翁效应,教师的期待会给学生带来戏剧性变化。教师应常用表扬、赞许、鼓励的目光、言行来肯定学生,对学生进行强烈的成功心理暗示。在教学中,农村生源学生的每一点微小进步都值得关注;其次,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训练。让他们认识到与城市学生的差异是由于外在的生活环境造成的而并非智力因素。在口语练习过程中宽容对待他们出现的错误,鼓励他们大胆开口说英语。最后,农村生源学生有些自卑、压抑情绪,但他们在潜意识中自尊自强、好学上进,渴望通过努力摆脱贫困。因此,教学中教师特别注意激发和培养他们积极的英语学习动机。
3培养了农村生源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农村中学,由于长期受传统的学习管理模式和老师的教学方法的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进入大学后,学习上比较被动。针对这种情况课题组教师制定一系列措施,为学生设定长远学习目标,帮助学生学会确定学习策略、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了独立使用教学(包括网络)资源,自主分工合作和独立或协作完成任务。要懂得自主管理,学会自我监督、自我批评。
首先,大多数同学对电脑、上网并不陌生,但有些农村生源学生对上网、上机还缺乏必备的基本技能。因此教师帮助学生掌握上网和上机所必备的基本技能,并要对上网学习需要注意的问题向学生作出说明,让学生知道如何进入课程网站,如何利用网络工具搞好学习。同时把一些好的英语学习网站告诉新生,以减少英语学习的盲目性,还要督促上机学习打字慢的同学加强课外训练。其次,加强学习策略和技巧的指导。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教学的主要功能是为学生获取知识提供便利。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能力而不是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课内容的能力。根据这一观念和农村生源特点,课题组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首先课题组教师帮助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采用合理的学习方法,尽快适应从中学的“保姆式教育”到大学的自主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还应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并定期检查和督促计划的执行,使学生从依靠教师传授知识,转变为依靠自己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并尽快学会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安排学习时间、自主选课、检查学习效果。总之,在刚开始阶段应重视学习策略和技巧的指导,让学生自主参与一些教学活动。除了掌握老师教的知识外,学生课外可利用各种条件和教育资源来提高和发展自己。
4强化农村生源学生英语听说能力 课题组按照合作学习理论,针对农村生源学生英语听说能力非常不理想的实际情况,成立若干学习小组,加强课外听说练习。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源地及英语水平组织各类英语学习兴趣小组、学习小组。例如,农村生源的学生可分在同一小组,老师集中辅导。让学生通过多听、多读、多模仿,不断纠音、正调,在语音,听力和口语方面得到提高;或者,农村生源学生和来自城市素质较好的同学形成帮扶小组,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同伴之间的有意义的口头交际激发了农村生源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与兴趣,提高了英语学习参与意识。
农村生源学生的英语听力和口语能力较差,所以特别要做到“听、说”先行。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例如,通过举办新生杯英语演讲比赛、组织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举办英语角等给学生提供使用英语的机会,锻炼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提供必要的口语和听力实践机会,使学生直接理解英语,有良好的体验英语机会。
5课题设计(1)问卷设计
问卷调查共有20项,其中一项为自由回答,希望了解学生的建议和需求。(2)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是来自于华东交通大学06级机械、经济管理、电信、土建等非英语专业院系的本科新生,随机抽取8个英语分级班共250名学生。(3)课题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主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6.8 ——2006.11): 确定课题,成立课题研究小组,进行,开题论证,申报立项;拟定课题方案,召开课题讨论会,邀请专家做理论和技术指导;广泛调查研究,做好资料收集、分类工作。
第二阶段:基础理论研究阶段(2006.11——2006.12):梳理当前关于农村生源学生教育问题的研究成果,为后继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第三阶段:调研分析阶段(2006.12——2007.3):进行调查研究和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在教学中注重考察高校农村生源学生的具体特点,发放问卷,了解学生英语学习背景和态度,根据问卷反馈信息广泛征求意见,改良教学模式。
第四阶段:总结提高阶段(2007.3——2007.6): 提出对已形成的若干思考和建议进行反思和实践检验,撰写研究报告根据研究的过程和成果做出总结,撰写论文并发表以确定其理论的正确性和研究的可行性。
(4)数据分析
根据回收的225份问卷调查统计来看,来自农村地区的学生为111人,占了调查总人数225人中的49.3%,其它地区生源的学生为114人,占50.7%。这说明农村生源学生在高校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他们学习成绩的好坏对于整个大学英语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英语学习背景分析。从表一数据信息来看,农村生源学生与非农村生源学生所在中学的教学环境、教学设备、教师素质及课程设置上存在较大差异。首先,农村生源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学时条件更艰苦。农村生源学生拥有磁带和复读机的人很少,几乎没有练听力的(课上除外),口语练的也不多。再加上这些学生小学没学过英语,记住这些单词也很困难,时间一长就“厌学”、“弃学”。农村生源学生有21.6%曾就读于乡镇中学,81.1%曾就读于县城及以上中学,而非农村生源学生仅有10.5%曾就读于乡镇中学,曾就读于县城及以上中学的占了91.2%。乡镇中学在师资、教学设备、资金投入及教学环境等方面与县城及以上中学存在的差距是勿庸置疑的。数据显示,44.1%的农村生源学生所在中学仅拥有录音机,拥有计算机、多媒体及网络教学设备的学校仅占55.9%,而非农村生源学生所在中学仅拥有录音机仅占19.3%,拥有计算机、多媒体及网络教学设备占80.7%。乡镇中学大多缺乏多媒体教学设备,图书室缺乏中学生阅读的英文报刊杂志,许多学生没有机会上网、看英文报刊杂志和收听、收看英语节目。这些因素不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其次,中学英语教师素质从整体上有明显提高,但农村中学教师学历达标率还是低一些。农村中学教师为大专及大专以下学历的占了16.2%,而非农村中学教师仅7%为大专及以下学历。中学英语教师学历差异在某种程度上大大限制了农村中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我们也了解到很大农村中学英语教师自身存在英语发音问题、听说能力有限,因而导致学生出现“哑巴英语”现象,且许多学生存在发音上的问题。而且,由于条件限制,许多英语老师不会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不能上网搜集教学资源、吸收外面世界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另外,在所英语课程设置方面,农村生源学生所在中学开设有口语课、听力课、写作课和阅读课的比率分别为11.7%、83.8%、63.1%和73.9%,而非农村生源学生所在中学则分别为24.6%、91.2%、65.8%和69.3%。不难看出,农村生源学生所在中学的口语课和听力课设置少于非农村生源学生所在中学,写作课设置比率基本持平,而阅读课设置多于非农村生源学生所在中学。由于课程设置上的差异,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困难也存在差异。农村生源学生存在听力困难的有49.5%,而非农村生源学生仅为 24.6%;农村生源学生存在说方面困难的有68.5%,而非农村生源学生则为63.2%;写作上存在的困难比例基本相同,农村生源学生与非农村生源学生的比率分别为36.3%和36%;而在阅读方面,农村生源学生存在困难的占了6.3%,而非农村生源学生为10.5%。数据表明农村生源学生在中学阶段听力、口语等方面能力未能得到足够重视,而阅读和写作能力相对投入更多,因此,他们听力和口语能力方面存在较大困难。
表一
农村生源学生与非农村生源学生背景差异
生 源 地 农村生源学生非农村生源学生项 目
(n=111)(n=114)
n % n %
中学就读学校 乡镇中学 24 21.6 12 10.5 县城及以上中90 81.1 104 91.2
学
英语现代化教学手录音机 49 44.1 22 19.3 段
计算机、多媒体62 55.9 92 80.7
及网络教学设备
英语教师学历 大专及大专以18 16.2 8 7
下
本科及以上学93 83.8 106 93
历
中学开设的英语课口语课 13 11.7 28 24.6 程
听力课 93 83.8 104 91.2 写作课 70 63.1 75 65.8 阅读课 82 73.9 79 69.3 英语学习主要困难 听 55 49.5 28 24.6 说 76 68.5 72 63.2 写 40 36.3 41 36 读 7 6.3 12 10.5
其次,英语学习态度分析。从表二的数据分析来看,农村生源学生学习更刻苦,花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略多些,课前预习的人数也略多些。每天能用1~2个小时学习的占了62.2%,能用3小时及以上时间学习的占了6.3%,且34.5%的学生能够做的课前预习,比率略高于非农村生源学生的59.6%、4.4%和28.1%;而花一小时以下时间学习的,非农村生源学生略多些,为36%,而农村生源学生为31.5%。在依靠其它方式提高英语成绩方面,仅有14.4%的农村生源学生愿意参加课外提高班,而非农村生源学生则占了23.7%,这可能更多的是受家庭经济状况影响。而不管是农村生源学生还是非农村生源学生,愿意通过同学间的合作学习提高英语水平的分别占了57.7%(农村生源学生)和57%(非农村生源学生),这说明合作学习值得提倡,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而且学生也能从心理上接受自主学习模式。学生的学习动机方面,绝大多数学生(68.5%的农村生 源学生和71.9%的非农村生源学生)考虑了社会需求,还有32.4%的农村生源学生和29.8%的非农村生源学生考虑了学校的要求,而考虑个人兴趣的仅为46.8%(农村生源学生)和47.4%(非农村生源学生);而认为四级考试与就业有关系的分别为92.8%(农村生源学生)和99.1%(非农村生源学生),这说明学生学英语更多是从就业方面来考虑,更为现实,动机略显不足,同时数据也体现出非农村生源学生对现实社会有更多关注。在课后英语学习侧重点方面,一半以上的同学希望能够重视综合能力的训练,而农村生源学生(33.3%)更多的希望侧重于说的训练,非农村生源学生(30.7%)更多的希望侧重于阅读的训练。
表二
农村生源学生与非农村生源学生学习态度差异
农村生源学生非农村生源学生生 源 地 项 目
(n=111)(n=114)
n % n %
学习英语时间 1小时以下 35 31.5 41 36 1~2小时 69 62.2 68 59.6 3小时及以上 7 6.3 5 4.4 学习方式 课前预习38 34.2 32 28.1 课堂认真听讲 74 66.7 79 69.3 课后认真复习35 31.5 36 31.6 其它 25 22.5 19 16.7 提高英语 参加课外提高班 16 14.4 27 23.7 同学间的合作学64 57.7 65 57
习
请家教 0 0 2 1.8 其它 41 36.9 34 29.8 学习动机 学校要求 36 32.4 34 29.8 个人兴趣 52 46.8 54 47.4 社会需求 76 68.5 82 71.9 父母的意愿 2 1.8 5 3.5 其它 3 2.7 8 7 四级考试与就业关有关系 103 92.8 113 99.1 系
毫无关系和没感8 7.2 1 0.8
觉
课后英语学习侧重听 18 16.2 28 点 24.6 说 37 33.3 33 28.9 读 30 27 35 30.7 写 19 17.1 22 19.3 综合 60 54 59 51.8
然后是英语自主学习模式适应性分析。表三的数据显示,虽然自主学习模式还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绝大部分同学对自主学习模式是认可的,有信心学好英语,这部分同学的比例高达92%以上,分别为92.8%(农村生源学生)和92.1%(非农村生源学生)。对于现有教学设备比较满意的也达到79.3%(农村生源学生)和84.2%(非农村生源学生)。在解决学习上的困难方面,愿意请教同学的为61.3%(农村生源学生)和59.6%(非农村生源学生),而且有84.7%的农村生源学生和86%非农村生源学生愿意通过查资料的方式解决困难。对自主学习模式模式的满意度也基本达到一致,分别为70.3%和70.2%。从以上数据分析来看,大多数同学对目前采用的自主学习模式是持肯定态度的。虽然农村生源学生和非农村生源学生在学习背景等各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他们对于自主学习模式的看法基本一致。
表三
农村生源学生与非农村生源学生对自主学习模式看法差异
农村生源学生非农村生源学生生 源 地 项 目
(n=111)(n=114)
n % n %
学好英语的信心 有信心 103 92.8 105 92.1 没信心 8 7.2 9 7.9 英语学习设备满意满意 88 79.3 96 度 84.2 不满意和没感觉 23 20.7 18 15.9 解决困难途径 请教老师 16 14.4 31 27.2 请教同学 68 61.3 68 59.6 自己查有关资料 94 84.7 98 86 不会就不会 8 7.2 5 4.4 对自主学习模式看满意 78 70.3 80 法 70.2 不满意和没感觉 33 29.7 34 29.8
最后是学生的建议和要求。在最后一道开放性问题中,很多同学都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和建议也反映出自主学习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不少学生抱怨英语教材内容平淡,教学设备陈旧,并认为自己的词汇量小,希望英语课时能增加一些,老师能把课文讲解得更详细些,讲课速度放慢些,并希望加强课堂师生互动交流,增加课堂讨论和课后同学间相互讨论。也有一些同学希望老师加强监督,多讲题、增加语法知识的传授,平时多组织英语考试,让学生多做试卷。这说明部分学生还没有摆脱中学应试教育的影响。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希望能增加课外活动,培养英语学习培养兴趣及英语应用能力,提高学生英语听力、口语水平。
这些意见和建议反映出中学阶段的应试教育仍然影响着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因此在进入大学阶段的学习中,不少同学还存在衔接上的问题,许多学生习惯了老师一言堂的应试教育,很难适应大学相对宽松的自主学习环境。当然,大多数同学对当前的自主学习模式持肯定态度。
6主要成果:
(1)论文《引导新生适应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策略》发表在“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重要)”2007年第5期。
(2)论文《网络多媒体技术环境下农村生源学生英语教学策略》发表在“华 东交通大学学报(重要)”2007年第6期。
(3)论文《高校农村生源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及教学对策》发表在“江苏工业大学学报(重要)”2007年第6期。
(4)论文《农村生源新生大学英语学习动机调查及激发策略》发表在“湖北教育学院学报(重要)”2007年第9期。
(5)论文《高校农村生源新生英语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发表在“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重要)”2007年第12期。
(6)论文《基于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的英语词汇教学》发表在“华东交通大学学报(重要)”2006年增刊。
(7)《高校农村生源学生英语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报告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因此,在增加资金投入、优化教学环境的同时要注重“因材施教”,兼顾学生个体差异的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加强与高校农村生源新生的沟通,让来自农村的同学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环境。同时,制定相关的学习制度,创造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把“自主学习”的观念有意识地深入到高校农村生源新生的精神世界,使得从压力到动力的转化得以实现,使来自农村的同学树立学习的信心和勇气,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在讲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和实际差异确定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形成帮扶小组,鼓励合作学习,让农村生源学生和非农村生源学生结对子,取长补短。同时,我校还开展了全校性的体验英语节等各类英语竞赛和活动,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提高了他们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我校的英语教学确实取得一些成效,农村生源学生的英语学习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农村生源学生英语成绩由入学摸底考试时的平均58.7分提高到期末考试时的平均68.7分,平均分提高了10分。而非农村生源学生的英语成绩也由平均61.2分提高到平均66.5分,平均分也提高了5.3分。农村生源学生英语成绩提高幅度要大于非农村生源学生。这些成绩的取得充分说明农村生源学生的勤奋学习,加上有效的指导和同学间的相互合作,高校农村生源学生是完全能适应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4-5.[2] 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3] 文秋芳,王立非.影响外语学习策略系统运行的各种因素评述[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9):28-32.[4] 马长英.《大学生问题》[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1年.A Research Report On The Existing Problem Of English Study Among College Students From Countryside And The
Countermeasure
【中学生英语口语表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推荐阅读:
新课标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2-26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06-01
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11-24
中学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方法创新12-27
初中学生写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1-25
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07-18
学生学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07-17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6-05
浅谈中职学校学生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0-22
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