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建设法治政府

2024-05-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建设法治政府(共7篇)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建设法治政府 篇1

一、推进农业依法行政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要求,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以提升行政效能、加强农业执法、维护农民权益为重点,着力规范行政行为,着力拓展执法效应,着力优化队伍素质,基本构建起法规制度体系更为完善,法制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执法管理和行政管理相互促进,执法护农更加有力,法制监督更加到位的农业依法行政新格局,为农业转型升级、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和谐稳定提供强有力法法治保障。

(二)主要目标。经过三到五年的共同努力,州直农业依法行政工作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农业部门法制观念明显增强,农业部门依法行政能力显著提高,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氛围基本形成,更加注重运用法律和经济手段管理农业的方式基本实现,农民群众用法守法的氛围更加浓厚。

——农业行政决策制度进一步完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的农业行政决策机制基本建立。

——农业法规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制度建设质量明显提高。

——农业执法体系进一步加强,县级全面加强农业综合执法,植物检疫机构与综合执法机构形成执法合力。

——农业法制监督更加规范,行政监督效能明显提高。

——防范和化解涉农矛盾纠纷工作机制更加有效,应对农业突发事件和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二、推进农业依法行政的主要任务和工作举措

各级农业部门要按照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要求,针对本单位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着力抓好以下工作,切实履行农业部门法定职责。

(一)推进农业立法建议。围绕农业产业安全、公共安全、生态安全及农民权益保障等方面,认真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植物保护、耕地质量保护、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等立法项目调研、论证、起草等前期工作,主动准备,积极争取,加快推进农业立法步伐。创新农业立法工作机制,2 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加强部门沟通协调,充分发挥专家学者作用,进一步提高农业立法草案质量。

(二)实现科学民主依法决策。进一步完善行政决策机制,明确决策权限、决策程序、决策责任,建立、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的公开征求意见和专家论证制度、听证制度、合法性审查制度、集体决定制度、实施情况后评价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充分发挥农业软科学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决策咨询和政策调研的作用,着力构建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提高农业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合法化水平。

(三)进一步转变管理职能和方式。继续完善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不断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特别是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农民权益保护、动植物防疫检疫、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农资生产经营秩序监管、农业社会化服务等职能。重视和运用经济、法律手段管理农业和农村经济事务,充分运用间接管理、动态管理和事后监管等手段对农业农村经济事务实施管理,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随着农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逐步实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管理。

(四)继续完善行政审批制度。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依法做好农业行政许可工作,严把市场主体“准入关”。进一步完善行政审批制度,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积极推进行政审批网上受理和网上审批工作,启用电子监察系统,不断提高工 作效率。建立和落实重大行政许可听证制度、重大行政许可决定备案制度、行政许可决定公示制度、行政许可案件统计和案卷评查制度,不断规范行政许可行为。减少审批环节,依法下放权限,进一步落实扩权强县工作。

(五)积极推进信息公开。建立健全本单位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做好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的编制、修订工作,健全政府信息公开的发布机制。加快农业信息网、农民信箱及电子政务建设,充分发挥媒介的作用,做好农业信息网站信息的维护和更新。建立健全农业部门信息公开工作考核、社会评议、年度报告、责任追究等制度,定期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考核、评议。除涉密事项外,所有农业管理政策措施和政务信息必须在农业信息网上公开,方便公众查阅;所有农业部门许可项目法律依据、办事程序、办理要求及审批结果一律在农业信息网上公开,及时无偿向社会提供。

(六)完善农业应急管理机制。健全各类农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有序推进应急管理处置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农业应急管理制度和程序。完善救灾种子、农药等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建立预警信息系统,加强对有关信息的收集、分析、判别以及跟踪监测。加强应急管理机构建设,健全应急处理专家咨询交流机制,积极组织应急宣传教育和培训演练,提高应急管理和指挥水平。

(七)加强农业行政执法。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和农业厅关于加强农业执法工作的意见,全面实行农业综合执法,建立以农业综合执法为主干、与法律法规授权机构执法相结合的农业执法体系,进一步健全农业执法体系。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大力改善执法装备条件,加快执法机构参公管理进程,健全农业执法制度,进一步提升农业执法规范化水平。强化农业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增强执法人员能力水平,加强执法经费保障,进一步提高农业执法能力。延伸农业执法监管环节,突出农业执法重点,抓住重要农事季节,采取上下联动、部门配合的方式,严厉打击一批坑农害农、危害公共卫生安全的大案要案,进一步加大农业执法力度。

(八)健全涉农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完善行政仲裁、调解、信访等工作制度,健全多元化的防范和化解涉农矛盾纠纷的工作机制。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机构建设,加强仲裁人员业务培训,提高仲裁能力。严格执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依法受理纠纷案件,积极调解、公正裁决,确保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的实效性和权威性。完善事故应急预案,建立事故鉴定专家队伍,组织农业生产事故技术鉴定,及时、公正调处农业生产事故纠纷。完善农业信访处理工作规则,建立健全农业部门负责人来访接待日制度,进一步落实信访责任,畅通信访渠道,改进工作方式,认真办理每一封群众来信,切实保障信访人权利。

(九)完善农业系统内部监督机制。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严格规范性文件制定权限和发布程序,落实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集体审议、备案审查、定期清理制度,提高规范性文件质量。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充实行政复议力量,畅通行政复议渠道,依法受理、办理行政复议案件。改进行政复议审理方式,优先选择和调解处理方式,把和解调解工作贯穿于行政复议全过程,努力实现定纷止争、案结事了。完善农业法制监督制约机制,落实行政处罚合法性审查、重大案件集体讨论决定及备案审查制度,坚持行政处罚等执法案件统计分析和案卷评查,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行使,加强农业执法证件管理,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

(十)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司法机关和监察、审计机关的监督。各级农业部门要通过报告工作、接受询问和质询、接待视察等多种形式,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配合人大常委会做好农业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工作,对检查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整改并将整改情况及时报告。加强与政协的联系,虚心听取政协对农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认真研究处理并及时答复。对于人民法院审理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为被告的行政诉讼,积极应诉,依法举证、答辩。对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的生效的行政判决和裁定,应当自觉履行。要积极配合和自觉接受监察、审计机关的监督。

(十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加强与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体的沟通与交流,经常深入农业生产、经营第一线,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对于媒体和群众反映的问题,认真核实,依法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及时通报和回复。探索建立接受社会监督的长效机制,逐步推行监督员制度,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从群众中聘请监督员参与监督、解决。

(十二)不断深化农业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创新农业法制宣传教育机制,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工作实效,实现农业部门干部懂法、依法行政,管理相对人知法、守法,农民群众知法、用法的目标。不断健全农业系统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机制,落实理论中心组、常务会议学法、法制专题讲座制度,推进领导干部法律集中培训。强化农业部门公务人员学法力度,制定法律知识自学和集中培训的制度,组织开展对农业执法人员、农业行政管理人员进行依法行政知识及专门法律知识培训。加强农业法制社会宣传力度,抓住重要农事季节,利用广播、报纸等媒体和现代网络技术手段,采取送法下乡、法律现场咨询料等方式,向管理相对人和农民群众宣传农业法律法规。创新农业普法方式,实施农业普法试点示范工作,开展农业法律进企业(合作社)活动,探索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规模主体的普法方式,进一步扩大农业普法宣传的广度和深度。

三、推进农业依法行政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级农业部门一把手是本部门依法行政第一责任人,加强对依法行政工作的领导,出台具体实施意见,制定年度计划,开展农业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推进农业依法行政。成立工作领导协调机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依法行政工作。落实依法行政责任制,明确职责分工,落实岗位责任,把依法行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将农业依法行政工作特别是农业执法工作列入日常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依法行政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同时,加强厅各单位部门、全省农业系统上下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加强与其他职能部门的横向联系与沟通,凝聚力量,通力合作,共同做好农业依法行政工作。

(二)建立定期报告和检查考核制度。各级农业部门应当每半年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农业部门报告农业依法行政工作情况。把定期报告与群众评议、年度检查考核结合起来,把农业依法行政列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重要内容。上级农业部门要加强对下级农业部门依法行政情况的监督检查,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建设法治政府 篇2

关键词:十八大,法治思维,政府建设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建设“法治中国”的命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然而,2013年一个让民众既纠结又愤慨的新闻事件却引起了全国媒体的关注。各大媒体纷纷拍案而起,就连一向以理性严谨著称的官方媒体也纷纷开炮。新华社发表评论《欺负完女儿,欺负母亲,怎能这样对待你的人民?》,人民网发表评论《警惕人心渐行渐远》。这就是饱受争议的湖南永州幼女卖淫案。

1 永州幼女卖淫案纪实

1. 1“乐乐” ( 化名) 被强奸、被迫卖淫案

2006年10月1日—2006年10月30日,唐慧女儿11岁的乐乐 ( 化名) 被强奸、强迫卖淫。

2012年6月5日,湖南省高院判决六个犯罪嫌疑人,两个死刑,三个无期,一个十五年 ( 未成年人) 。

2014年6月12日,最高法院未核准两犯罪嫌疑人死刑,将案件发回湖南省高院重新审判。

2014年6月13日至今,湖南省高院重新审判案件过程中。

1. 2 上访母亲被劳教案

2012年8月2日,唐慧因女儿案件不被受理而上访,因为上访而被劳教一年半。

2012年8月10日,湖南省劳教委复议决定撤销对唐慧的劳教。

1. 3 上访母亲因被劳教而要求国家赔偿案

2012年11月5日,唐慧向永州劳教委申请国家赔偿被拒绝。

2013年1月23日,唐慧向永州市中院提起诉讼,要求永州市劳教委赔偿,一审败诉。

2013年7月15日,湖南省高院二审判决,唐慧胜诉。法院判决永州市劳教委赔偿唐慧侵犯人身自由赔偿金1641. 15元,精神损害抚慰金1000元。

永州幼女卖淫案跌宕8年,至今仍悬而未决。

2 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几点思考

2. 1 重视网络舆情 促进社会管理创新

在媒体监督、呼吁下,2012年6月5日,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就此案做出终审裁定。但是2012年8月2日,唐慧却因为上访被永州市劳教委劳动教养1年半。消息传出后,网络舆情形势急转直下,之前力挺湖南省委的公众纷纷倒戈。永州市公安局仓促应对,以微博的形式向公众解释劳动教养唐慧是因为她曾经7次上访。微博发出后,引起了网民的群攻。湖南省政法委2012年8月6日迅速成立调查组赴永州调查此案,并于2012年8月10日撤销了唐慧劳教决定。

湖南省政法委对网上舆情的应对迅速、积极、主动,在很大程度上扭转了永州市劳教委应对失误造成的被动局面。让唐慧案在顺应民情民意的基础上,以法治的手段,在法律的框架内圆满收场。这比单独用行政命令、领导批示来解决问题更能体现“法治湖南”所倡导的民主、法治精神。湖南省委有效应对媒体,成功化解信任危机,从被动挨打到主动应对,给各级政府以下启示:

( 1) 要建立舆论监测体系。政府要时刻关注民情民意,尤其出现群体性、突发性新闻事件后,更要高度重视收集最新的舆情信息。一旦出现了曝光的热点事件,政府要不间断地追踪最新舆情,及时调整应对措施方案。

( 2) 要建立舆情处置机制。政府要未雨绸缪,事先预备多套应急方案。当重大事件出现时,要力争在24小时内及时发布新闻,确保政府信息公开透明,避免出现公众恐慌,避免被动挨打的局面,在最大限度内消除负面新闻对政府带来的不利影响。

( 3) 要把握网络舆情的主导权。政府要有能力与网民、媒体进行良性互动。政府要学会联合官方主流媒体牢牢把握网络舆情的主动权,不断释放正能量,澄清误解,挽回政府形象,引导公众相信政府会拿出积极的解决方案,避免政府公信力受损。

2. 2 培育法治思维 全面推进法治建设

永州幼女卖淫案中,公众对各级司法机关的职务行为产生强烈的质疑: 第一,派出所对犯罪嫌疑人强迫卖淫、强奸等拒不立案,直到唐慧“以死相逼”、公安局局长批示才立案是否公平? 第二,嫖宿幼女的100余名嫖客为什么无一被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有民警协助犯罪嫌疑人“假立功”来获得减刑,公安局未予处理,直到曝光后才开始自查,是否公平? 毋庸置疑,各级司法机关的公职人员在处理永州幼女卖淫案件中所反映出的“权大于法”的官本位思想让人不寒而栗,也更凸显培育法治思维的重要性。法治思维的实质就是各级领导干部在处理问题时,要严格遵守法律的授权,不得违背或超越法定的程序,要切实保障老百姓的权利和利益,自觉接受公众的监督,主动承担法律责任。

( 1) 要以法治思维树立宪法法律权威。法律思维要求公职人员在执行公务时必须严格遵循法律,不得用“人大于法”、“权大于法”的“官本位”思想来处理公务。在行为方式上,要以宪法和法律为行动的准则,任何人、政党、组织都不得凌驾于法律之上,不允许超越法律的“特权阶级”的出现。

( 2) 要以法治思维提升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意识。法治思维最重要的就是限制公职人员的权力,防止他们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法治思维要求各级公职人员要依法行政,即要求他们在行政工作中做到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

( 3) 要以法治思维加大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力度。党的十八大对领导干部的法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各级公务人员有能力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深化改革、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这就要求各级政府部门要把依法行政与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一起抓,不能一手硬、一手软,要切实承担责任,加强监督检查。

2. 3 预防冤假错案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唐慧案之所以让公众如此愤慨,究其原因就是这是一起突破公众道德底线的冤假错案。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懂得100 - 1 = 0的道理,一个错案的负面影响,足以摧毁99个公平裁判积累起来的良好形象,执法司法中万分之一的失误,对当事人就是100% 的伤害,绝不允许执法犯法造成冤假错案。2013年8月,中央政法委出台《关于切实防止冤假错案的规定》明确要求:

( 1) 建立权责一致的办案责任制。明确冤假错案标准、纠错启动主体和程序,建立冤假错案的责任追究机制。法官、检察官、警察在职责范围内对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对于刑讯逼供、暴力取证、隐匿伪造证据等行为,依法严肃查处。

( 2) 规范办案程序。犯罪嫌疑人被送交看守所后,讯问应当在讯问室进行并全程同步录像或录音。侦查机关移交案件时,应当移交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无罪、罪轻或罪重的全部证据。发现有应当排除的证据的,应当依法予以排除。

( 3) 坚持证据裁判原则。证据未经当庭出示、辨认、质证等法庭调查程序的,不得作为定案根据。对于定罪证据不足的案件,应当坚持疑罪从无原则,依法宣告被告人无罪,不能降格做出“疑罪从轻”的判决。对于定罪确实、充分,但影响量刑的证据存在疑点的案件,应当在量刑时做出有利于被告人的处理。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建设法治政府 篇3

[关键词]县级法治政府;建设;重要性;途径

为加快推进法治政府的建设,全面实现法治政府的目标提出了明确的努力方向,《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指出“市县政府能否切实做到依法行政,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政府依法行政的整体水平和法治政府建设的整体进程。”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我国目前县级政府法治建设的现状进行必要的反思与总结,探求地方法治政府建设的路径,以期待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目标的尽快实现。

一、县级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性

建设法治政府,县级政府是基础和关键,这是由县级政府在我国政权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1.县级政府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基础。在我国的政权体系中,县级政府是基层政府的核心。对上,它通过省、州(市)政府与中央政府联系起来,是政策、法律的重要执行者;对下,它通过乡镇政府与最基层的人民群众联系起来,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直接服务者。相对于省、州(市)政府,县级政府的事权更加集中,管理事项更加具体,管理对象更加直接,更加能够影响行政相对人的切身利益;相对于乡镇一级的政府,县级政府的机构设置更加完整,行政职权更加法定,管理事项更加广泛,也更加能够影响行政相对人的切身利益。因此,加强县级法治政府建设,不仅关系到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稳定,而且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发展与稳定。为了加强以县级政府为核心的基层法治政府建设,国务院于2008年专门发布了《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决定中对市县政府在法治政府建设中的基础地位作了明确阐述:“市县两级政府在我国政权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处在政府工作的第一线,是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重要执行者。实际工作中,直接涉及人民群众具体利益的行政行为大多数由市县政府做出,各种社会矛盾和纠纷大多数发生在基层并需要市县政府处理和化解。市县政府能否切实做到依法行政,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政府依法行政的整体水平和法治政府建设的整体进程。”

2.县级政府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关键。法治政府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都在以县级政府为核心的基层政府。基层政府是连接国家与人民群众的“桥梁”政府,是体现人民政府形象的“窗口”政府,是贯彻执行法律法规的“终端”政府,是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交汇的“焦点”政府,由此可以说,它是法治政府建设的重点所在;基层政府在地域上的相对封闭性、机构设置上的相对完整性、利益上的相对独立性、公务员人际关系的地缘性和工作岗位的低层次性,更容易出现行政权力的地方利益化、行政执法的非程序化以及行政监督的形式化等倾向,由此可以说,它是法治政府建设的难点所在。作为基层政府的核心,县级政府更是基层法治政府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县级法治政府建设成功与否,对我国整个法治政府的建设将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

二、县级法治政府建设的途径

1.树立法治理念。县级政府要树立法治理念,真正从思想上明确行政权从何而来、权为谁用、为谁执法、如何执法等重大思想认识问题,确保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贯彻落实。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因此政府机关及其领导干部的一切权力也都应该源于人民的授权。既然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那么各级政府就应该利用手中的权力为人民谋利益,负责地解决人民群众的困难和问题。同时政府本身不追求利益,应当把人民的利益当作自己的根本利益,而不是盲目的追求政绩。

增强领导干部的行政法治理念,要通过加强培训,使得领导干部时刻更新法治观念,树立起对法律的信仰;通过加强学习,提高法律知识,不断提高法律意识的底蕴;通过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而宣传本身就是自我法律意识提高的途径。在实践中注重改进工作方式,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养,维护法律的严肃性、权威性,严格执法,从而真正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2.完善行政决策制度。完善行政决策的各项制度,保证实现重大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目前在行政决策程序中要大力推进专家咨询制度,地方政府对专家的选择必须考虑不同专家的利益立场,尽可能使受决策影响的利益各方都能获得专家代表,从而通过专业知识的相互制约而获得平衡;行政机关不得干预专家的论证意见,不能向专家提供倾向性的意见;专家在咨询过程中的活动应有相应的纪录,便于公众查阅;尊重专家论证意见的科学性,政府最终决策应当说明理由并公开对专家意见的处理情况。

建立公众参与行政决策制度,行政决策直接关系到公众的切身利益,阳光政府要求政府的行政决策也应该公开、透明。推行公众参与在“阳光”下操作,不仅地方行政决策过程公开,而且结果也公开。通过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举行听证会、研讨会、座谈会等形式使公众参与到行政决策中来,提高行政决策的民主性。

切实开展行政决策的评估制度,各级政府机关应当事前对行政决策的成本、目的、效益、近期和远期的影响、公众的认可程度及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形成完整的决策后评估报告,载明决策评估的相关信息、对实施中决策做出的调整建议及理由,提前做好相关应对准备。

建立行政决策追踪反馈制度,定期对决策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调查、信息反馈。地方政府内部应该建立一个吸纳和反馈社会意见的专门组织,及时、准确、广泛的征集和受理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建议和意见,对征集到的所有意见和建议,都逐一加以整理归纳、认真分析研究,形成有关意见情况的说明材料。

3.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权力的行使要受到监督和制约。建设法治政府,监督是保障。要规范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防止行政权力的随意放弃或滥用,做到依法行政,就必须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

在继续强化人大监督、政协监督、新闻媒体监督和公众监督等外部监督和完善行政复议制度、专门监督等内部监督的基础上,对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应进一步加强,提高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的民主程度,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审查规范性文件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它涉及到人大常委会与“一府两院”的关系,有的还涉及到与党委的关系,因为有些文件是经党委同意甚至是授意的。这就要求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既要敢于监督,又要善于监督。对报送备案的规章政府法制机构应当严格依法审查,做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将规范性文件也纳入司法审查范围,加强监督。

三、结语

县级法治政府建设在我国的整个法治政府建设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法治政府建设的基础和关键。加强县级法治政府建设,应当明确建设的目标和途径。在建设的过程中,要以人为本,严格监督政府权力,为此应当做到行政合法、行政限权和行政透明。

参考文献:

[1]王璐.县级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问题研究[M].华中师范大学,2012.

[2]张英飚.拜城县法治政府构建策略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2015(26).

[3]黄卧云.法治政府,从县级改革寻求突破[J].刊授党校,2007(9).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建设法治政府 篇4

近年来,**县政府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把党内法规制度的学习宣传、贯彻执行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长远之策和根本之策,立足工作实际,推动党内法规制度落地生根。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扎实安排部署,全面落实党内法规制度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理论武装。

县政府系统始终坚持把贯彻执行党内法规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制度保障,将党内法规纳入县政府系统学习计划,在政府常务会议、党组会议和全体会上认真组织学习《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等党内骨干性法规,通过参观警示教育基地、观看廉政教育片等一系列教育活动,全面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党纪党规教育和廉洁自律教育,有效提升了依法行政能力水平。

二是强化政治建设,狠抓贯彻落实。

深化“强责任、勇担当、重成效”主题活动,扎实开展廉洁教育“十百千”行动,深入推进民生领域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等工作,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得到全面改进和优化。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重大问题和重大决策集体研究、集体讨论,召开政府党组会议**次、常务会议**次、县长办公会议**次,研究重大事项**余项,促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严格落实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向县委请示报告《招商引资及产业发展扶持奖励政策》《落实中央和省市“六保”工作实施方案》等重大事项**项,做到该请示的及时请示,该汇报的及时汇报,自觉在县委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倡导讲短话、开短会、开视频会,1-7月,以县政府和政府办名义下发的文件数量同比分别下降**%,全县会议场次下降**%,实现了只减不增的要求。

三是落实主体责任,严守纪律规矩。

认真履行政府党组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将党风廉政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组织召开了**次县政府全体(扩大)会暨廉政工作会议,政府党组主要负责人安排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次;班子成员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对分管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先后作出**余次专题部署,采取“一对一”、集体约谈等方式,开展廉政约谈、工作约谈**多人次,督促整改问题**余条。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格遵守省政府“十个严禁”,牢牢抓住责任追究这个关键环节,持续推进“四察四治”,对在党风廉政建设、脱贫攻坚领域、重点工作推进等工作中失职的人和事进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先后查处不担当、不作为及工作责任落实不到位问题**件,组织处理及问责**人。

四是注重建章立制,形成长效机制。

以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为核心,认真做好涵盖人、财、物、事制度的“废、改、立”工作,先后制定和完善了《**县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县人民政府“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制度实施细则》《**县政府投资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等**余项制度规定,建立健全了法律顾问和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机制,在重大事项、重大决策过程中,广泛听取社会意见,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实现了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推动形成了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

二、强化制度落实,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坚持疫情防控常态化,加快恢复经济秩序。

疫情发生以来,迅速响应、快速行动,按照“该管严管、应放尽放”的原则,落细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实现了辖区“零疫情”。坚持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围绕融资、税收、生产经营、稳岗和政务等*个重点,制定并落实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缓解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条政策措施,成立产业链协同复工工作专班,减税降费*亿元,兑付疫情期间贷款贴息*万元,推动全县*家企业全部复工复产,限额以下批零住餐单位复工率达到*%。制定下发了

“六保”工作重点任务责任清单,建立了“六稳”“六保”重点任务落实情况台账,先后发放拨付稳岗返还资金和稳就业奖补资金*万元,协调落实省级创业带动就业扶持资金*万元,发放创业贷款*万元,为企业新增贷款*亿元,建成**夜市等*个便民市场,带动全县新增就业**人。

二是聚焦项目建设不松劲,夯实经济发展后劲。

建立了靶向谋划、接替有序的项目谋划储备机制,上半年高质量谋划储备项目**个,筛选列入县级项目储备库项目**个,规划总投资*亿元。先后申报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抗疫特别国债等项目*个,争取到位中央和省市各类资金*亿元,同比增长*%。制定下发《**县*年重点项目建设安排意见》,筛选确定*个重大项目和*个前期推进项目,至目前,*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个,开工率达到*%。全力推进**等项目,实施新续扩改工业项目*个,**等一批项目落地开工,**等项目顺利推进,互联网商贸城建成运营。

三是立足提质增效强产业,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着力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新引进入园企业*家,累计达到*家,带动全县新增戈壁日光温室*亩、百亩钢架大棚小区*个*亩,新建智能连栋温室*万平方米,建成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供应基地*万亩、国家级“五化”制种基地*万亩,特色林果基地*万亩。认真落实“五个一批”和“一企一策”帮扶措施,全面建立“预测预报”机制,全县规上工业企业达到**家。积极培育商贸新业态,建成**等**个自主品牌电商平台。研究制定《**县激发活力促进消费实施方案》《**县**年促消费扩内需活动实施方案》,组织召开统筹疫情防控促进消费座谈会,谋划启动**县**年“百日惠民消费季”活动,指导商贸企业策划开展促销活动**余场次。

四是突出延链补环抓招引,着力扩大招商成果。

制定出台《**县招商引资及产业发展扶持奖励暂行办法》,明确奖励政策,有效激发了企业投资兴业积极性。全力推进政务事项“掌上办”“预约办”“快递办”“帮代办”,入驻政务大厅的政务事项即办件比例由25%提高到了55%,办件时间压缩66%,90%以上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1个工作日以内。加快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网上中介服务超市”上线运行,首批入驻中介服务机构**家。积极参加各类招商推介活动,共签约**等重大项目**个,签约金额达**亿元。从全县抽调**人组建*个产业招商组外出招商**次,对接企业**户,洽谈项目*个,**个项目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今年以来,全县共开工新、续建招商引资项目**个,到位资金**亿元,同比增长**%。

五是抓实民生项目补短板,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紧盯短板弱项持续发力,计划投资**亿元,大力推进城市棚改、道路畅通、“四供”保障等五大类**项城市建设项目,**等重点区域提升整治全面完成,**建成通车。整合各类资金8354万元,组织实施农村污水、垃圾收集处理和居民点整治提升等6大类项目,创建清洁村庄**个,新建成卫生公厕**座、户厕*座,*个乡镇污水处理项目全部开工建设。

三、找准差距不足,激发自我革命内生动力

一年来,县政府系统虽然能够认真学习贯彻党内法规,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党员干部虽然能够按时在集体学习时认真学习研读党内法规,但是平时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强,有时存在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来替代学习法规情况。二是学习形式相对单一。在组织学习党内法规时,缺乏创新,主要依赖于会议集中学习,学习过程中主要以读原文为主,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还有差距。三是理解程度不深。缺乏对党内法规制度的深入理解和详细解读,特别是对新的党内法规的具体内容还缺乏详细的解读与理解,工作上、认识上还停留在初级阶段。

下一步,县政府系统将加大党内法规宣传教育力度,引导党员干部把党内法规制度作为党性锤炼的“必修课”,把贯彻落实党内法规制度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牢固树立法纪意识、规矩意识,自觉维护党内法规的严肃性,形成有规必依、执规必严的良好氛围。

一是坚持把贯彻落实党内法规作为稳住经济基本盘的重要举措。

在慎终如始、抓实抓细常态化防控的基础上,针对三产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欠账指标,分行业调度、逐企业摸排,全力拓存量、创增量、补缺口,坚决实现主要指标转负为正。聚力推动三产企稳回升,制定全县促进消费扩大内需行动计划,积极发展夜间经济,促进消费及时回补、潜力加快释放。

二是坚持把贯彻落实党内法规作为推动重大项目建设的制度保障。

严格实行重大项目工作专班和领导包抓责任制,将任务目标细化到周、旬、月、季,制定时间表,对区列重大项目中进度明显滞后的强化督查问责。全面落实“不来即享”服务模式和容缺受理、联审联批、限时办结制度,加快推进**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尽早建成。

三是坚持把贯彻落实党内法规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动力源泉。

全面落实省、市、区确定的惠民实事,加快推进幼儿园、卫生院、老年养护院等项目建设进度,确保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加快老城风貌改造、道路网络畅通、违章建筑和广告整治等“十大集中攻坚行动”,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

四是坚持把贯彻落实党内法规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之策。

把党内法规列入理论武装工作的重要内容,认真研究部署,坚持日常宣传和专题教育相结合,正面宣传和警示教育相结合,强化党内法规的学习贯彻落实,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追求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建设法治政府 篇5

策部署情况汇报

根据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发展升级重大决策部署有关文件精神,我区对照省出台的“稳增长22条”、“创业创新28条”以及优化发展环境和民生工程落实情况开展自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贯彻落实情况

自省、市关于发展升级重大决策出台后,我区立即组织学习传达,于7月6日在区政府第52次常务会上学习传达了省政府出台的22条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措施,要求各有关责任部门要学深学透,结合我区实际,积极与上级有关部门沟通联系,及时掌握有关部门关于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政策具体办法出台情况,并要求各有关责任部门立即开展宣传摸底工作,向企业宣传有关政策,摸清我区企业发展情况,积极为企业争取政策支持;7月22日在区政府第53次常务会上,区长林卫春同志在总结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分析下半年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工作时强调,要认真研究省22条、省28条和市39条关于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措施,加强与市直有关部门对接,吃准吃透、用足用活,严格落实,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目前,我区已参照省、市出台的有关政策,研究制定了《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若干措施》、《关于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

措施(试行)》(目前,该措施正在完善当中),现正在制定《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目前,该意见已征求各有关部门意见,现在修改完善报区政府会议研究当中)。

二、工作成效

我区按照《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赣府发〔2015〕24号)、《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赣府发[2015]36号)文件,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狠抓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

1-11月,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同比增长

%;财政总收入

亿元,同比增长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亿元,同比增长

%;预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亿元,同比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同比增长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同比增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同比增长

%。

(一)稳增长22条落实情况。降低事业保险费率,严格按照规定,将失业保险缴费比例下降至2%,用人单位缴纳比例下降至1.5%,职工个人缴纳比例下降至0.5%;减少涉企收费,已建立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涉及生猪屠宰费、卫生防疫检验收费、卫生监测费、诉讼费、排污费收入等收费项目;加强信贷扶持,深入推进了“财园信贷通”工作,为

企业争取贷款资金

万元,拨付扶持保证金

万元。开展了“惠农信贷通”工作,为3家企业申请

230万元贷款;组建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和竺诚小额贷款担保公司,成立了民间融资登记服务中心领导小组,制定了《民间融资登记服务机构管理暂行办法》,逐步拓宽了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支持企业上市,加大对企业上市融资工作力度,积极帮助、支持企业上市,江隆汽车消声器股份有限公司已于今年6月在新三板正式挂牌上市,恒光电子有限公司正处于股改阶段;鼓励企业壮大规模,我区重点调度服务的9个工业项目成效明显,“珠山东市”陶瓷博览城的陶瓷大师工作室、游客接待中心已投入运营,中航光学、奋进科技等6个项目正在施工建设;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全区重点推进的12个城建重点项目,陶艺街改造、陶玉南路综合改造、樊家井仿古街区、三宝路改造等项目顺利完成。三宝瓷谷项目成功纳入我省第一批政府和社会资本(PPP)合作项目。公共卫生服务中心项目已经完成主体工程。珠山新区项目已经完成控制性规划,启动了征地拆迁工作。景德大道延伸段项目已经完成立项、规划设计和项目招投标等前期工作,并顺利开工;提高项目审批效率,我区按照权限内审批和核准项目以及企业备案类项目原则上7个工作日完成发改口审批。1-11月份,我区共审批和备案各类项目31个,计划总投资23.44亿元,其中权限类政府投资项目审批21个,企业项目备案10个;加快财政预算执行进度,积极落实公共财政政策,加大了民生、社会保障资金的拨付力度,上级各项转移支付补助均能在上级文件下达后及时筹集资金予以拨付。1-11月,全区完

成公共财政预算支出

万元,同比增长

%;加强农村危旧房改造,我区严格按照分批实施的原则,对辖区内310栋符合一户一宅改造条件的进行申报、改造,目前已有112栋危旧房获批改造,栋危旧房正在报批当中,栋改造到位;加快实施“互联网+”行动,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在杭州余杭围绕陶瓷创意、电子商贸、文化旅游等产业召开的余杭·三宝瓷谷专题陶瓷文化旅游产业推介会,成功签约17个项目,合同引进内资9.8亿元,外资1000万美元;扩大外贸出口,进一步加大鼓励外贸发展的政策研究力度,将政策落实到具体相关企业,促进出口企业发展,截止目前,我区完成外贸出口

万美元;强化招商引资工作,组建了14支招商小分队,优化招商途径,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截止目前,我区各招商小分队共外出自主招商

次,接待客商

人次,签约项目 个,预计引进内资

亿元,外资

美元,引进5000万以上项目

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

个;鼓励创新创业。大力发展小额担保贷款,提高贴息贷款额度,截至目前,我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

万元,为

名创业者提供资金扶持。同时,主动落实鼓励创新创业政策,积极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城乡各类劳动者进行创业指导,搭建创业指导服务平台,支出培训资金

元,为

名群众提供免费培训服务。

(二)创新创业28条落实情况。营造创业创新良好环境。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承接上级下放审批事项157项,把8项原区级审批事项下放到街道,行政审批事项进入行政服务中心,开启一站式服务模式,构建行政审批绿色通道,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各类审批手续事项,规范办事流程,缩短审批时限,进一步为企业松绑,调动劳动者创新创业的积极性。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把握“宽进、严管、扶小”三个重点,深化落实前置该后置登记工作,做好了“先照后证”改革衔接,调整后置审批事项116项,建立于后置许可部门的信息传递机制,提高企业办证办照效率;激发创业创新主体活力。按照疏堵结合的原则,打造了陶艺特色商业街区,搭建了,进一步规范陶院、瓷校等利用业余时间摆摊设点、自主创业行为,为大学生提供场地,规范经营秩序,促进大学生创业。加大电子商务培训力度,连续三年举办电子商务发展论坛,邀请电子商务专家、创业者来授课,给创业者提供技术服务和培训。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引进甲骨文集团,签署陶瓷电子商务发展项目,推动陶瓷产业电子商务发展升级。加大对来我区投资创业者的调度帮扶力度,建立了区领导挂点重点企业服务制度;改善创业创新投融资环境。积极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将小额担保贷款调整为创业担保贷款。深入推进“财园信贷通”工作,为13家提供企业担保贷款。建立创业示范街,创业示范街商户享受我区规定的水电费(商铺租金)补贴、小额担保贷款、岗位补贴、社保补贴、税收、工商等收费减免。完成全区固定资产的清理、打捞、整合工作,提高管理运营水平,增强融资能力。认真研究PPP等新型融资方式,全力抓好项目入库工作,探索与银行、企业

更丰富更多元的合作方式。目前,我区三宝瓷谷项目已列入全省第一批PPP项目。提高贴息贷款额度,对个体创业担保贷款最高额度为10万元,对符合二次扶持条件的个人贷款最高限额30万元,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创业的,贷款最高限额50万元,对劳动密集型小企业(促进就业基地)等,贷款最高限额400万元;夯实创业创新基础。完善区、街(镇)创业服务体系,建立服务标准,规范服务流程,实施精细化服务,做到基础服务全覆盖。搭建创业信息交流宣传平台,及时掌握创业市场供需信息,促进创业服务资源高效流通和优化配置。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服务能力和水平。定期举办大型招聘会,通过宣传、展示、推广等活动,宣扬创新创业精神,营造创新创业氛围,促进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激发创业热情,带动更多劳动者积极投身创新创业活动。今年以来,我区共举办两场专题招聘会,为近千人解决了就业问题。同时我区还利用 “五位一体”宣传平台,以专题策划形式广泛宣传创业创新政策,提高广大市民的知晓度。

(三)简政放权落实情况。推进简政放权。成立了由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任组长,各有关副区长为副组长,相关单位为成员的推进职能转变协调领导小组,并下设6个专题小组、4个功能小组,协调推进全区政府职能转变工作。研究制定了《2015年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政府职能工作方案》,进一步细化工作目标,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并结合我区实际,编制印发了《区级行政审批权力清单》,承接省、市下放区级实施的行政审批权力157项(其中:行政许可145项,非行政许可审批12项),垂管部门在我区实施的非行政许可审批权力9项,区本级保留实施的行政审批权力21项(其中行政许可19项,非行政许可审批2项),精简了审批程序,提高了办事效率;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成立了以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优化环境优质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中共委人民政府关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今年我区改进工作作风、优化发展环境工作的各项任务。为帮助企业发展,我区制定了《区领导联系挂点重点工业企业工作方案》,对我区重点培育的30户工业企业实行副县级以上领导挂点联系,协调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进“三单一网”工作。成立了“三单一网”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任组长,区政府办主任、区发改委主任、区编办主任为副组长,各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并从区政府办、区发改委、区编办选派和抽调了人员集中办公,并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方案,将具体任务细化分解到各相关责任单位。在“三单一网”工作推进中坚持认真部署、广泛宣传、集中调度,确保该工作扎实有效逐步推进。目前,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已编制完成,并在政府门户网站进行公示,行政审批事项和便民服务事项已完成梳理,正在进行录入,预计12月17日前可全部完成。

(四)重大民生事项落实情况。就业和创业。1-11月份,我区新增城镇就业人数3700人,“4050”人员再就业300人,城镇就业率达96.8%以上。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300人,省内转移200人。免费为1331名群众提供培训服务,支出培训资金

万元。补贴3名“三支一扶”人员9万元。新增小额担保贷款2780万元;社会保险。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资工作,人均增资278.15元;提高了城乡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调整补发工作,城乡居民每人每月增加25元。1-11月份,我区2.8871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发放养老保险金31276.58万元。4309人参加居民养老保险,发放养老金310万元。11.5061万人参加城镇医疗保险,支出医疗保险金5583万元。3089人参加工伤保险,工伤基金支出12.97万元;27812人参加生育保险,生育保险支出70.02万元;抚恤和社会救助。我区城市低保标准由400元提高到45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200元提高到230元;月人均补差金额城市低保由240元提高到270元、农村低保由125元提高到145元,1-11月份,累计发放城市低保金

万元,农村低保金8 万元。向困难群体提供医疗救助

人次,救助资金达7

万元;医疗保障。1-11月份,我区新农合住院补偿

人次,补偿金额

万元,新农合门诊补偿

人次,补偿金额 万元。免费为城市6类人群提供公共卫生一卡通服务金额 万元。免费救治先天性心脏病 人,尿毒症 人,白血病

人,重性精神病患者

人次。加大了艾滋病预防、检测、控制、治疗和救助服务工作,新发现艾滋病感染者

人,累计报告 例,对

人进行抗病毒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新招录32名教师,补充了师资力量;实

施了竟成中学、第十七小学操场改扩工程和梨树园小学、二十二小校舍维修工程,改善了办学条件;申报了村级农民健身工程3套,城市健身路径4套,争取了10万元农民健身工程资金,加强了基层群众体育健身场所建设;开展了“百场电影进社区”活动,在竟成镇、各街道巡回放映8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争取了40万元专项补助资金,支持竟成开展特色文化活动,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打造了龙珠阁、恒大、瓷器街等9个社区文化活动室,完善了社区活动室服务功能和基础设施,搭建了群众文化活动平台;扶贫开发。我区按照中央、省、市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决策部署,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意见》,切实瞄准扶贫对象,确保真扶贫、扶真贫,不断提高扶贫开发工作实效,加快贫困家庭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目前,该实施意见已于9月1日通过区政府第55次常务会议;群众生产生活。我区确立了6个新农村建设点(其中省4个、市2个),目前已争取资金60万元,完成了规划设计方案,正在开工建设当中。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项目建设方面:虽然我区承接了相关行政审批事项,但因规划、国土、环保等部门相关行政审批权限未下放至我区,我区无法在本级层面实现项目并联审批,且项目协调机制不健全、不完善,致使项目前期手续办理过程缓慢,影响了项目推进速度。

(二)工业发展方面:我区属主城区,工业发展无土地支撑,新引进企业入园门槛高,相关手续较为繁杂,审批条

件严格,引进新工业项目难度加大。我区现有工业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涉及用地扩张与城市规划不相符,企业发展受到制约,加之受北汽重组和浮梁实施汽配产业园项目影响,现有工业存量难以保住,工业发展形势严峻。

(三)加快财政预算执行进度方面:近年来,省、市财政进一步加大了资金管控力度,不断削减县(区)资金的调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区财政支出进度。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加速推进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大对全区重点项目协调调度力度,严格按照项目施工进度表、责任表,攻坚克难,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确保达到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对重点扶持的产业项目,进一步发挥督查领导、挂点领导、服务部门作用,主动作为,及时跟进服务,确保早日见效。

二是优化发展环境。全力推进我区权力清单工作,抓好“清权、减权、确权、制权”四个关键环节;积极推进责任清单工作,明确责任事项、责任主体和追责情形,倒逼权力清单落实到位;稳妥推进负面清单工作,科学合理开展试点工作,逐步构建适应负面清单的政府管理体制机制;着力建设政务服务网,确保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入网运行,确保可并联办理的事项实行并联审批,确保全区各部门专业系统实现对接,确保网上审批系统高效应用推广。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建立健全干部的考核制度,强化责任意识,摒弃“懒散等”等推诿情绪,加强责任担当,增强窗口服务部门服务意识,杜

绝吃拿卡要、摊派收费、变相收费等行为,将“一站式”服务落到实处。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建设法治政府 篇6

关于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意见》若干问题的通知

各区、县劳动保障局、发展改革委、经委、教育局、监察局、民政局、财政局、建设局、国土局、农业局、商贸局、国资委、人民银行、国税分局、地税分局、工商分局、物价局、统计局、人事局、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总工会、共青团、妇联:

为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意见》(宁政发[2006]76号)文件精神,经市政府同意,现就有关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宁政发[2006]76号文件明确的以下人员,可向户籍所在地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提出领取《再就业优惠证》申请,经户籍所在地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初审、街道(镇)劳动保障所审核,区(县)劳动保障部门认定后发放《再就业优惠证》:

(一)国有、集体企业协议期满出中心但未解除劳动关系,且仍未再就业的下岗职工;

(二)曾经是国有、集体企业职工的失业人员;

(三)已按全市改制或兼并破产计划进行改制关闭破产的企事业单位领取一次性安置费仍未再就业的人员;

(四)仍未再就业的军烈属;

(五)城镇就业困难群体:“4045”人员(即截止2007年底女40周岁以上、男45周岁以上的下岗失业人员);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就业确有困难的失业人员;单亲家庭中的下岗失业人员;夫妻双方均下岗失业的人员;“零就业家庭”的人员;特困职工家庭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人员;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残疾人等;

(六)符合城镇就业困难群体条件的被征地农民。《再就业优惠证》的申领发放、使用、管理监督等按照市劳动保障部门的规定执行。

二、本市户籍持《再就业优惠证》或《就业登记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城镇复员转业退役军人、青年新生劳动力从事个体经营或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其开办经费或流动资金不足,可按规定向户籍所在街道(镇)劳动保障所提出小额担保贷款申请,对符合规定条件的,贷款额度可增加到5万元;其中从事微利项目的,由财政给予全额贴息。符合贷款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在新增加的岗位中,新招用持《再就业优惠证》或《就业登记证》的人员达到企业现有在职职工总数30%以上,可给予最高不超过人民币100万元的贷款。上述企业在按时还本付息后,财政部门可贴息50%,具体按《关于转发<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改进和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的通知>的通知》(南银营发

[2006]51号)执行。

三、市、区县建设部门在规划城市建设、建立商贸市场时,应适当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经营场所。在整顿市容市貌时,应帮助解决好再就业者的经营场地问题。新办贸易市场的经营摊位,可按一定比例安排给下岗失业人员。有条件的地方,可为下岗失业人员安排生

产经营场所,支持他们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对创业园、创业街等吸引各类资本参与创业基地建设,以免费或低价租赁方式为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创业提供场地,并指导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成功的,可给予适当补助。

四、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从事个体经营和本市户籍持《就业登记证》的高校毕业生毕业后两年内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包括建筑业、娱乐业以及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广告业、房屋中介、桑拿、按摩、网吧、氧吧等)外,自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其经营之日起3年内,免交有关登记类、证照类和管理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

五、各类商贸企业、服务型企业(除广告业、房屋中介、典当、桑拿、按摩、氧吧外)、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中的加工型企业和街道社区具有加工性质的小型企业实体,在新增加的岗位中,当年新招用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经区县以上劳动保障部门认定、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可按实际招用人数享受每人每年定额4800元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的依次减免,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

经市劳动保障部门认定的劳务派遣企业招用下岗失业人员和被征地农民,到区县以上劳动保障部门认定的保洁、保安、保绿、家政等服务性行业就业的,凭与被招用人员签订的劳动合同、派往单位的用工证明和招用人员的《再就业优惠证》或《就业登记证》等,经区县以上劳动保障部门认定、主管税务部门审核,可按实际招用人数,享受与商贸企业、服务型企业或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一样的再就业优惠扶持政策。

商贸企业、服务型企业(除广告业、房屋中介、典当、桑拿、按摩、氧吧外)新增岗位新招用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以及劳务派遣企业新增岗位新招用持《再就业优惠证》(含持《就业登记证》的就业困难人员)的下岗失业人员和被征地农民,符合规定条件的,可享受社会保险补贴,补贴标准按企业实际为所招人员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计算,各项社会保险费的个人缴费部分仍由本人负担。补贴期限按照市有关部门的规定执行。

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企业富余人员达到30%以上并与吸纳人员变更或签订新的劳动合同,经国资和劳动保障等部门认定、主管税务部门审核,3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

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从事个体经营,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包括建筑业、娱乐业以及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广告业、房屋中介、桑拿、按摩、网吧、氧吧等)外,可按每户每年8000元的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

减免税收的具体办理按照市财政、国税、地税、劳动保障等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六、因城市规划征用土地后失去承包土地、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尚未实现就业的本市农民,可向户籍所在街道(镇)劳动保障所提出领取《就业登记证》申请,进行失业登记,经户籍所在街道(镇)劳动保障所审核、区(县)劳动保障部门认定发放《就业登记证》,凭《就业登记证》享受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的就业扶持政策。符合规定的就业困难被征地农民,可申领《再就业优惠证》,凭《再就业优惠证》享受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扶持政策。

被征地农民享受有关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和免费就业服务的所需资金,由市、区县就业再就业资金统一安排。“被征地农民花名册”(附后)的填报指导、相关审核,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并抄送同级劳动保障部门。

七、经劳动保障部门认定的、有关单位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持《再就业优惠证》或《就业登记证》的就业困难人员,并与就业困难人员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按时足额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可按单位为符合条件人员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

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各项社会保险费的个人缴费部分仍由本人负担。补贴期限应与劳动合同期限相一致,最长不超过3年。其中,对吸纳“4045”就业困难人员在公益性岗位工作超过3年的,或者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且在公益性岗位工作满1年以上的用人单位,社会保险补贴期限可按用人单位与“4045”就业困难人员签订的劳动合同期限相应延长。

对吸纳持《再就业优惠证》或《就业登记证》的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并签订一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本市各类用人单位,按实际招用人数在相应劳动合同期限内给予岗位补贴。同时,可按单位为所招人员实际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总额的50%标准,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服务性岗位、商贸企业、服务型企业等除外),各项社会保险费的个人缴费部分仍由本人负担。

持《再就业优惠证》的“4045”等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后,可向户籍所在地劳动保障服务站申报就业,经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初审、公示,街道(镇)劳动保障所复审并报街道办事处认定出具灵活就业证明,市、区县劳动保障部门复核,可按其实际缴纳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费金额2/3的标准给予社会保险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持《再就业优惠证》的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凭个体营业执照原件及复印件,可享受为期3年的社会保险补贴。

上述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的具体办理,按照市劳动保障、财政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八、持有本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核发的《职业介绍许可证》的各类职业介绍机构,为持《就业登记证》或《再就业优惠证》的城镇各类失业人员、被征地农民和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提供免费职业介绍服务成功的,可凭用人单位与免费介绍就业人员签订的劳动合同和个人身份证明等,向工商注册所在地的区县劳动保障部门提出职业介绍补贴申请,经市劳动保障部门审核后,按成功推荐就业人数享受职业介绍补贴,每人每年可享受一次职业介绍补贴。具体补贴办法按照市劳动保障、财政等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九、在加强现有街道(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在有条件的行政村建立劳动保障服务站。各级财政部门要安排一定资金,积极支持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

十、培训机构为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新增劳动力、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免费提供经市劳动保障部门认定的职业技能培训,可向培训机构注册地的市、区(县)劳动保障部门申请职业培训补贴;培训机构免费组织持本市《再就业优惠证》或《就业登记证》的人员参加初次职业技能鉴定(限国家和省规定实行就业准入制度的工种),可按通过鉴定人数向培训机构注册地的市、区(县)劳动保障部门申请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办法和标准、比例按照市劳动保障部门、财政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十一、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后,应在7日内到单位工商注册所在地的市或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办理登记备案手续,及时进行社会保险登记。用人单位应依据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发布的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以货币形式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不得违反劳动保障部门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和实施范围的规定。不按规定办理登记备案手续、支付工资的用人单位,由市、区(县)劳动保障部门按照国家、省的有关规定给予相应处罚。

十二、企业每年初应向市劳动保障部门报送当年裁员计划。企业一次裁员超过本企业职工总数的5%、当内累计裁员超过本企业职工总数的10%、以及一次性裁员100人以上的,事前须向劳动保障部门申报,通过审核后方可实施裁员。企业在申报裁员时应如实提供裁员方案、裁员依据、职代会或全体职工大会通过裁员方案的决议、主管部门或国资委的审查意见、支付经济补偿等有关费用的资金准备情况及裁员名单等材料。劳动保障部门自接到

企业裁减人员报告后,在15日内告知企业审查结果。

非本人原因,企业不得裁减工龄满30年或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老职工,以及其他改革改制过程中符合托管条件、已签订托管协议及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规定的各类不得裁减的人员。

企业解除劳动者劳动合同时,应及时缴清欠缴的社会保险费,以货币形式支付并结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和参加医疗保险前发生的医疗费等。凡不能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并妥善解决拖欠职工债务的企业,不得裁减人员。

十三、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企业,可向南京市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上一的企业转岗培训补贴:

1、上按时、足额缴纳失业保险费且月均参保人数在一百人以上;

2、上内终止和非本人意愿解除劳动关系的人数不超过本单位上年末职工总数2%;

3、上企业按照裁员预报制度的规定按时申报企业全年终止、解除劳动关系计划;

4、转岗培训方案经市劳动保障部门职业培训机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审核,且企业按照规定开展转岗培训。

企业转岗培训补贴根据企业参加转岗培训的富余人员人数,按每人每年300元的标准确定,但补贴总额不超过本单位上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职工当内参加不同工种的转岗培训、跨参加同一工种的转岗培训均不得再申请转岗培训补贴。

十四、本市户籍的在领失业保险金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期满当月起,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可到户籍所在区(县)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申请延长领取失业保险金手续:

1、女年满48周岁、男年满58周岁;

2、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累计缴纳失业保险费期限满10年以上;

3、有求职愿望、非本人原因无法实现就业。

延长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的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为当地同期失业保险金最低发放标准,延长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限最长不超过24个月。失业人员在延长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按规定可同时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

延长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限的申请经户籍所在区(县)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初审、市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审核确认。

在延长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失业人员应按规定办理失业保险金定期申领手续。

十五、本市户籍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应在办理失业保险金首次申领的当月到户籍所在地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建立或接续基本医疗保险关系手续,其所需缴纳的医疗保险费由经办机构按照规定从失业保险基金中列支。失业人员缴纳医疗保险费后按规定享受医疗保险待遇,不再享受失业保险门诊医疗补助费和住院医疗补助金。

十六、市、区县有关部门定期召开政策落实协调会,加强沟通,相互协调,公布扶持政策咨询投诉电话,促使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落实到位;定期分析、报送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落实情况,填写《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推进落实情况表》(附后),由劳动保障部门按季扎口汇总,总结上报。逐步实行投资新上项目就业论证制度,将创造就业岗位作为设立投资项目的重要评估指标,扩大就业容量。市促进就业委员会办公室定期通报各区县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和目标任务落实进展情况,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落实情况督促检查,及时发现违反规定的现象,纠正不落实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或落实不到位的行为,对落实好的进行表扬,对工作不力的进行通报批评。

十七、为加强对就业再就业工作的统筹协调,增加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市商贸局、市国资委、市统计局、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共青团南京市委员会、市妇女联合会为市促进就业委员会成员单位,各区县也要对促进就业委员会作相应调整。各成员单位在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协调政策落实,交流工作进展,开展联合调研,研究分析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难点,为政府决策提供意见建议,进一步完善落实统一领导、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

十八、各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发展改革、经委、教育、监察、民政、财政、建设、国土、农业、商贸、国资、人民银行、国税、地税、工商、物价、统计、人事、编委等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要结合实际,抓紧制定具体的落实措施,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向市有关部门报告。

十九、以上有关扶持政策自2006年1月1日起执行,政策审批的截止时间暂定到2008年底。

二十、江宁区、溧水县、高淳县、原六合县、原江浦县可结合本区、县实际情况,自行制定贯彻意见。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建设法治政府 篇7

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 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 做到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出要求建立与之相应的社会主义法制, 我国依法行政也得到重视和迅速发展。

1984年, 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彭真同志提出:国家管理“要从依政策办事逐步过渡到不仅依靠政策还要建立健全法制, 依法办事”。

1993年, 八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各级政府要依法行政, 严格依法办事”, 确立了依法行政原则。

1997年, 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目标, 自此依法行政准则基本确立。这标志着建设法治国家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之一。中国适时地开始了由“法制”向“法治”的迈进。依法治国要求国家是法治国家、政府是法治政府。

1999年, 《宪法》修正案明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方略写入宪法,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成为一项宪法原则, 赋予了依法治国方略以宪法地位, 使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获得宪法性的根本保障, 加速推进中国法治建设。

1999年底, 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决定》。法治的关键在于治权, 而治权的重点则在于行政权的控制, 鉴于依法行政在法治国家中的关键地位, 出台了《决定》, 试图推动国务院自身及其治下的所有行政机关的法治建设。此后, 各级政府和行政机关开始加强制度建设, 严格行政执法, 强化执法监督, 依法行政的能力有所提高。

2002年, 党的十六大把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一条基本经验, 同时明确这是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个重要内容。十六大报告指出, 要做到“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 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要“加强立法工作, 提高立法质量, 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要“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 推进依法行政”。

2004年3月, 国务院出台《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这是具有行政法制建设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文件, 它结合我国法制建设的实际, 对改善行政管理、推进法制革新、建设法治政府提出了更加明确、具体的要求。《实施纲要》提出建设法治政府的奋斗目标和具体要求, 明确各级人民政府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经过十年左右坚持不懈的努力, 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 即到2014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但《实施纲要》只是在体制、机制、法制和领导干部观念等方面作了原则性表述, 而至于法治政府是一个什么样的标准、符合哪些指标体系才是法治政府, 并未细化。

2004年9月,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三大目标, 明确依法执政是党执政转型的三大目标之一, 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对依法治国理论的进一步探索和深化, 是从依法治国出发对党执政转型提出的必然要求, 是党执政方式的历史性跨越。“依法执政”是对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丰富和发展, 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注入了新的活力, 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

2006年5月17日, 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世界银行在京联合主办了“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国际研讨会”, 在这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中国要“建设责任政府、服务政府、法治政府”。

2006年9月4日, 温家宝总理发表了题为《加强政府建设, 推进管理创新》的重要讲话, 强调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进一步规范行政权力, 深入开展反腐倡廉, 防止行政权力滥用, 提高行政效能, 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这是贯彻《实施纲要》的重要举措。

2007年, 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要“推进依法行政”;要“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要“加强政法队伍建设, 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

2008年1月15日, 国务院总理签署国务院令, 公布《国务院关于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 对截至2006年底的行政法规进行全面清理, 进一步健全省、市、县、乡“四级政府、三级备案”的规章、规范性文件备案体制, 促进地方各级政府依法行政。

2008年, 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决定》指出, 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是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基础, 提高市县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紧迫任务。规定了改革行政执法体制, 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争议协调机制, 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切实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等内容。

2010年, 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这是继2004年3月国务院发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来, 配合《实施纲要》出台的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的具体意见, 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又一重大举措, 再次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步伐。这份意见从配合《纲要》入手, 提出了具体的措施、作法, 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要全面推进依法执政, 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防止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权压法”、“以言代法”的现象发生, 要求行政机关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 用权受监督, 侵权要赔偿”, 以此切实保护公民权利和民众利益, 充分体现法治和法治政府建设的本质就是“治官”和“治权”。

2012年12月4日, 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实施30周年”大会上, 习近平提出, 领导干部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和维护稳定。他指出, 宪法的权威和生命在于实施, 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拥护, 宪法的根基在于广大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要树立法治思维, 就必须信仰宪法和法律、相信法律, 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

2012年, 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明确了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的目标。十八大报告指出,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 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如果没有一个法治政府, 到2020年建成小康社会是不可想象的。反过来说, 法治政府建设也是小康社会建成的保障。十八大报告把法治政府建设作为小康社会建设的一项内容、一项新要求提出来, 这是一个全新的高度, 这不仅意味着法治政府建设的速度将要加快, 且法治政府建设的重心将从“规范执法”行为转向“规范决策”行为,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移。十八大报告把法治政府建设放在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框架下, 超出了国务院在2004年提出的建设法治政府的立足点, 法治政府建设的地位和政治依据也发生了变化。自此之后, 法治政府建设成为党的号召, 成为治国理政的目标, 成为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它已经是全党、全国都要做的事情, 而不再是行政机关内部的事情。”

十八大报告还指出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和维护稳定这四个方面的能力;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继续推进行政执法创新和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改革;十八大报告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也为法治政府建设输入了一些精神和原则层面的内容, 如公平、平等、公正、法治、民主等, 法治政府建设的制度价值取向更加清晰。

2013年年初, 习近平总书记在就“如何做好新形势下政法工作”问题上的一个重要批示中, 首次提出了“建设法治中国”为法治建设的新目标。

2013年3月23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 行政机关是实施法律法规的重要的主体, 要带头严格执法, 维护公共利益、人民权益和社会秩序, 执法者必须忠实于法律, 这是习近平对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有关论述的进一步重申。习近平还指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依法治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这是一个新的观点。意思是说, 在国家层面上, 通过依法治国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执政党层面上, 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依照宪法执政, 介入或影响国家政权, 实现党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领导;通过长期坚持不懈地依法行政, 到2020年实现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目标, 所以要把依法行政放在整个国家法治建设的进程中, 来共同推进、一体建设。这是运用全局思维、战略思维, 对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和依法执政关系以及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的一次新的解读。

2013年11月,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建设法治中国”正式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并确立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改革方向和工作方向。它是自党的十五大以来, 有关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中国版、升级版和综合版:是将法治的共性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 是对自党的十五大以来依法治国方略的升级, 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综合体。而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与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则构成了建设法治中国的两大重要支柱和改革内容。

综上, 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经过30多年的发展, 从“和尚打伞, 无法 (发) 无天……宪法有什么用, 我们用文件治国就够了” (毛泽东语) , 到现在的依法治国;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老十六字方针“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16字方针到十八大的新十六字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从依法行政到依法执政, 再到“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民主执政”三位一体;从“2014年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新目标;从法治政府建设到法治中国建设;从法治政府建设到“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位一体建设。中国用60多年的时间建立起别国几百年建立起来的法律体系,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用30多年积极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而且基本适应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参考文献

上一篇:“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学习体会下一篇:干部试用期转正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