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落叶的启示

2024-06-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中作文:落叶的启示(推荐8篇)

高中作文:落叶的启示 篇1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落叶的启示作文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落叶的启示作文 篇1

每当秋风掠过,神奇的大自然将大地抹上了一层金色,满树的绿也渐渐变黄了,纷纷飘落。我常为落叶的命运而叹息,它默默的给大自然增添了秋意,给人们带来秋的消息,自己却枯黄、憔悴,在泥土里消失。直到现在我才对落叶有了新的认识。

凉风一阵阵的吹着我,我在落叶铺成的“地毯”上走着,我的心里很不是个滋味.我捡起一片已经枯黄了的落叶,静静地望着它,听着它诉说······

春天,叶子在大树萌芽、吐绿用自己的身体给大自然带来一片盎然的生机,同时还不停的吸收阳光,给人们一把巨大的绿伞,给人们凉爽的感受。如果说燕子是报春的使者,那落叶便是迎秋的蝴蝶。

秋天悄悄地来了,叶子也随着秋天的来临一片片的飘落。当人们踩到落叶上时发出“沙沙”的声响,像一位音乐家在演奏歌曲。落叶在大地上化作肥料,供给植物营养、滋养植物,而它却没有任何怨言,只是默默消失。可是它们却无愿无悔。

就从那时开始,我就读懂了落叶。以前我总是为落叶的飘落而叹息,而从没看到过落叶的精神,从没体会到落叶平凡中的崇高。

落叶的一生非常短暂,但它毫无怨言的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鲜花和果实,它有着无私、快乐的生命。

落叶的启示作文 篇2

秋天到了,树叶像蝴蝶般轻盈的飘落下来。你可曾观察过?他们并没有飞远,只是静静的躺在树根旁,用自己的生命回报养育过他的母亲……

早上,天刚蒙蒙亮。妈妈起来叫我:“闺女起床啦!今天要回奶奶家。”我半清醒半迷糊的说了声,嗯。妈妈见我还赖在床上不起,更大声的说:“快点起!今天是十五,得赶紧回去!”“哦。”又是迷迷瞪瞪的一声。她见我还是不动,就用很严厉的口气说:“快起!”这回我可是完全清醒了!心想:真麻烦,好不容易放假,昨晚写作业到十点多,现在困死了,还要这么早起!再说起床叫一遍就得了呗,真唠叨!

心里对妈妈产生不满,觉得妈妈变了,比以前更唠叨了。言行上对妈妈冷淡起来。

到了奶奶家,自然不愿呆在屋里听妈妈唠叨。走到奶奶家的院子里,深吸自然的那种淡淡泥土味儿。

偶然抬头,一看,一片叶子正轻轻的,慢慢的从树枝上落下来,一直飘到树根边上。二片,三片 ……我走到树下,树叶仍在往下落。

顿时,我才恍然:树给了树叶优越的生活环境,处处保护他,就是他的母亲。而到了树叶的生命结束,他将用他自己的身体做成肥料,躺在根的.身边,来报答他的母亲。这就是所谓的落叶归根吧。

落叶愿意用自己的身体去报答母亲,而我呢?经常惹妈妈生气,不开心冲妈妈撒气。也只有妈妈才会包容我的一切!我羞愧的低下头!我输了,一个人竟输在了一片叶子的手里!

我跑进屋去,向妈妈承认错误。妈妈却说,她不记得了。还让我赶紧洗手吃饭。她又对我唠叨了,可也只有我知道,她是爱我的。我也要用我的一生去报答她!就像落叶一样!

落叶的启示作文 篇3

如今,已是初冬了,天气还不冷,树叶却落了地。最爱落叶的我,望着满地的“蝴蝶“,禁不住浮想联翩了……

落叶的一生是短暂的,可它却尽了自己的努力来诠释了生命的价值。落叶,也是伟大的。

当它“很小“的时候,就是一个很活泼的小家伙。每天它会在小鸟鸣唱的时候,随着微风起舞;它会在太阳高升的时候,跟大树母亲谈心说笑;它也会在风雨来临时,紧紧依偎在母亲身边,但心里想的却是:不让妈妈受伤。

当它“长大“的时候,它会变得更坚强、更勇敢。它会在烈日下,像个守护神一样守护着它的母亲和大地。它不再担心狂风暴雨,再大的风雨也要为大树和大地顶住。它要感恩——感恩大地。即使它只是一片叶子,即使它的力量小到几乎可以让人忽视它的存在,但是它也没有放弃用自己有限的力量去创造价值。它不是自命不凡,不是骄傲自满,只是想要在自己的生命中留下一段值得记起的回忆,它只是想在自己灿烂的年华里为对自己有恩的人尽一份力,哪怕那份力量是那样的渺小。

当它“老了“的时候,它不再畏俱任何事了,只是静待着一阵微风,能够吹起它凝聚一生的梦。起风了,叶落了,心中的梦想放飞了——我的母亲,我的大地,我要永远和你们在一起,用自己的力量来感谢你们。它一定很高兴,它正在实现自己的梦想——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落叶的一生,不是一味的索取,而是无私的奉献——它知道自己的心,而人的一生不也正是如此吗?老师为学生奉献自己的年华;父母为自己的孩子奉献青春,医生为病人奉献自己的爱心……。毕竟,奉献,是生命中最大的价值。

都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其实,落叶又何尝无情呢?它是感恩的代表,它是奉献的例子,它是回报一切最伟大的事的象征啊!

一阵微风拂地。抚下漫天落叶,飘散了我的思绪,我不禁又一次感叹道:落叶,真美……

落叶的启示作文 篇4

我喜欢在树下静静地坐着,想着。无论春,夏,秋,冬,我都会在树下养神。当躯体休息下来的时候,往往是大脑最活跃的时候。

看着那美丽茂盛的春树,夏树,秋树,冬树,像是在看一幅画,它们就像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

我凝视着,头上那比地球还古老的阳光,透过四周像连环画一样的树,在地上留下斑驳的光点,听熟悉的小泉流水的潺潺声。风来了,吹掉了一片枫叶,落在我的头上,我把它取下来,夹在了书里,百看不厌。

有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遇见了一个比我大的姐姐,我们坐在树下攀谈起来。从树木聊到绿叶,从枯树聊到落叶,我忽发感慨地说:落叶真美呀,人和树比真是太渺小了。大姐姐笑了笑,问我是怎么想的,我说:树的岁数多大啊,叶子绿了黄,黄了绿,周而复始,生生不息,不是很伟大吗?姐姐却平淡地说:那是你会想,树懂得什么!

她那不经意,好像没有经过思考的回答,好似一道闪电,在我的心灵深处闪了一下,我又似乎得到了一种启示。我静静地望着天空,树,落叶许久,是啊,树懂得什么呢?虽然它美丽,它活得时间长,可他们并没有也不可能感知和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而且,不正是人类自己赋予了大自然以人的面貌、思想和感情吗?在无知的自然面前,人难道不该感到骄傲和神圣吗?我看着这一切,感到自己高大起来

我为这收获而高兴,急忙去找姐姐,可她不知道何时已经走了

落叶的启示作文 篇5

秋风飒飒地吹过,吹过我忧郁的脸,凉凉的。啊,秋天到了。好一个果实累累的秋啊,我却无心欣赏这大好秋天。

哎,这次语文科比实在太差了,竟然连区区三等奖也拿不到,这简直就是羞辱家门。也许太愚蠢,也许我太骄傲,总之心里像吞了二十五只兔子那般难受。想着想着,那不争气的泪水又夺框而出。

我漫步走过离家不远的林荫小路,昔日郁郁葱葱的大树,如今大不分树叶已经黄澄澄了片片黄叶满天飞舞,似蝴蝶,又似从天而降的小手帕。我捧着落叶,沉思着:那漫天飞舞的落叶是那般多而密,如果大树没有吸竹养分就没有这么多的落叶。也就是说这里的树扎实根。在学习上,养分就是知识,我就是那棵大树,我没有吸足养分,因此我失败了。再往深一层想,现在是金黄色的秋天,过了冬天,就到了生机勃勃的春天,树叶又绿了。到那时,我也会进步。我轻轻地抚摸着树叶。在这一片片落叶中,有着许多皱痕,难树叶也遇到困难和挫折吗?可不是,前几个星期,我看见了几个小朋友还拿着小刀在你身上刻花纹;还有一次,一些小同学在玩摘树叶的游戏,你不疼吗?不是,是你坚持住了,坚持到了秋天后才结束生命,好多看一眼这美妙的世界。作为一片渺小的叶子,你能在困难和挫折中成长。而我,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难道不应该向你那样克服困难,战胜困难吗?失败乃成功之母,这次科比失败了,并不代表下次科比我还是失败,我应该勇敢而顽强地站起来,对失败说一声不再见,为成功而向前驶去。正如天生我材必有用,我怎能放弃呢?我这才恍然大悟。

我擦干眼泪,任由秋风吹拂着我的脸,大步流星地向前迈去,因为我知道,美好的明天正等着我。未来正向我欣慰地招手!

落叶的启示作文 篇6

美丽的秋天又来了,与过去一样,一夜之间,叶子黄了。一阵秋风,落叶满地……不同的是,在这个秋天里,我学到了很多,进步了很多。

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是每一只小鸟的愿望。即使天上刮起了龙卷风,也阻拦不了小鸟展开翅膀,自由自在地飞翔。我也要像小鸟一样,有梦想,不放弃,努力追寻,相信有一天会现实。而一片叶子落下来,却是一个关于生命的故事,让我们一同走进绘本吧!

前几天,妈妈给我带来了一本叫做《一片叶子落下来》的绘本。这本书主要讲了一片叫弗雷迪的普通树叶,与邻居——其它叶子一起,在春天自由自在的成长,夏天为乘凉的人遮阳,秋天让公园变得五彩缤纷,冬天与泥土合为一体让树干更加强壮起来的故事。

读了《一片叶子落下来》这本绘本,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增长了知识,受到了启发。那就是,这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无论是大的还是小的,都有属于自己的生命期限。只不过有的长有的短而已,但是都要面对死亡。因此,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我们应该像平凡的树叶那样,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努力学习,增长知识,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美丽,更富强!

同学们,读书是不是很有趣?那就让我们一起愉快地阅读吧!

落叶的启示作文 篇7

我们的小区里有一片树林,从九楼望下去,十分美丽。

春天,翠绿的树叶在枝头跳舞;夏天,浓密的枝叶像一个大盖子遮住了阳光,为我们洒下一片树荫;秋天,大树就变成了枯枝朽木,树叶也枯黄了。秋风吹来,它们跳下树枝在风中起舞,有的落在地上,有的飘向更远的远方。

那天,我又站在九楼观看那片树林,我看见在夏天枝繁叶茂的梧桐树,现在,树干已经一根根暴露出来。秋风一吹,一片片黄叶随风飘落,让人感到树很可怜,光秃秃的,我想:叶子为什么要离开大树呢?

我想了半天,就去问妈妈,她说:“到了秋天,天气凉了,阳光少了,为了保证大树的水分和营养,叶子只好渐渐变黄,慢慢脱落。”哦!原来是这样。我不禁想:叶子凋落时有人觉得它们经不起风吹雨打,有人觉得它经不住秋风的考验,可是只有落叶知道,那是保证整棵大树的水分和营养。看!叶子是多么无私呀!

我不由想起了我当纪律委员的事,这学期,老师叫我当纪律委员。每天不管早自习、课间、午休、广播,还是管理班,就连上课,我都要盯着同学们有没有守纪律,以至于课间都不能休息。午休、广播不能清净会儿,看见同学们又蹦又跳的身影,再想想以前的轻松,为了班集体,我要做出那么多的牺牲。不由地有几分失落,现在想来,真是惭愧,难道我还不如一片叶子吗?叶子为了大树的生长牺牲自己,而我为了自己的班集体牺牲点儿休息时间算得了什么?

在落叶面前,我真是自愧不如。

于是,我继续担任纪律委员的重任,在同学休息时我认真检查纪律。看到我们班的红旗日益增加,我真是为自己而高兴,这便是落叶给我的启示。

落叶的启示作文 篇8

秋风有些冷冽,吹得我打了寒颤,手臂上的汗毛如同炸毛的猫一样,一根根都立了起来,我加快了脚步。

在一个转角处,我被扑面而来的一片梧桐叶吓了一跳,抬起头来看,竟有一瞬间的愕然:眼前是一棵梧桐树,它青葱的夏装早已被秋染成了金黄色,平添了一抹成熟的风韵,增加了一份岁月的沧桑。令我惊奇的倒不是这些,而是那一树随风摇曳的树叶:风不断地吹着,它们舞得缤纷,舞得潇洒自如,尽情地展现着自己的身姿。

它们飘落时,有着少年的狂放,即将落地时有着中年的成熟,落地时又带着老年的安详。不管在哪一个阶段,叶子总会尽心以舞的姿态向世间展现出自己最美的一面。因为它们深知,这是它们落地谢幕前最后的一支舞。

飘洒的树叶在秋天是极其常见的,它们飘然而下,那么洒脱,没有任何留恋,它们完成自己装点大地、美化环境的神圣使命,安详地回归大地的怀抱,滋养大地。我从落叶中得到了奇妙的力量。树叶由嫩绿、青翠,再到枯黄,最后落地,犹如人从童年、青年,再到中年、老年,每一个阶段都很重要。

试问我们是否如同这叶一样,在每一个阶段都努力过、拼搏过、奋斗过?又是否在每一个阶段都尽心尽力地完成了自己的梦想与责任?我想,这个奇妙的场景,这一地的落叶会不断地激励着我,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展现出最精彩的自己,哪怕是最后一首曲子,也要舞着精彩,也要尽情地绽放!像树叶一样生就蓬蓬勃勃地生,落就潇潇洒洒地落,快乐真实地活在每一个现在。

想到这些,我的脚步又加快了。

落叶的启示作文 篇9

高中作文:落叶的启示 篇2

大致而言, 写作应该是一个“双重转化”的过程, 首先是现实生活客观事物转化为主体的观念和情感, 其次是主体观念情感转化为文字表现。这第一个转换就是学生真实体验和独特领悟的源泉, 第二个转换是对学生表达能力的要求, 两者不可偏废。如果只是从技术的角度单纯讲究文字表达的训练, 而忽视前者的培养, 恰恰失去了作文的源泉和基础, 以往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能不说与此有直接的关系。有鉴于此,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在本质上是与时空背景和具体的读者对象的“对话”行为、书面的“会话”行为。写作具有当下性和语境性。新课标“鼓励有创意的表达”, 要求有“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 要求“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捕捉事物的特征, 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这些要求, 可以说恰如其分的把握了写作的根本特性, 不是单纯的技巧, 而是体验和感受, 才是写作的出发点和源泉, 是写作的自我赋予写作以生命和色彩, 而富于特色富于生气的写作, 反过来也使人成为有存在价值的人, 使之拥有精神的家园, 使之拥有与众不同的个体生命意义。就此而言, 教师是应该也能够帮助学生建构一个独特而美好的写作世界的, 这个美好世界的核心不是别的, 就是学生的自我。

在理论层面, 对于如何写作都有不少合理、中肯乃至富于针对性的意见, 但具体到教学实践,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特别是考试制度的制约, 高中作文教学还没能为学生提供这样一方抒写自我展现自我的平台, 相反, 教学应试化、写作模式化以及评价标准化, 一直是高中作文教学中不能不采用又弊病丛生的做法。在这种情况下, 对于写作教学的思考, 就不能仅仅限定在既有的圈子和规范之中, 写作形式上的修修补补, 而是应该立足于理论的高度, 重新予以审视予以思考予以探索。从这一思路出发, 我以为国学大师王国维的境界说, 可以在当前作文教学过分注重形式操作注重技巧点拨的氛围中, 为我们提供一个相对高超的视野, 让我们直面写作的本真。作为词学评论标准的“境界”, 王国维给的界定是“能写真景物, 真感情者, 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在此之下, 作为词学艺术特征的“境界”, 又有“有我之境”“无我之境”;“大境界”“小境界”;以及为学三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诸般说法。“境界”因“真”而得, 又因“真”而衍生出丰富深层的各种样态, 这是因为只有坚持求“真”, 才能显示文章个性, 只有坚持“有我”, 方能彰显体验的独特, 所以, 真实的内容和独特的表达完美结合, 自然就会有“境界”。这些都是王国维“境界说”给我们的作文教学的深刻的启示。“张扬个性”一直是作文追求的一种境界, 也是崇尚个性的时代的要求。然而, 现实作文教学中排斥个人的生命体验, 追求“起承转合”的整齐划一, 其结果只能使作文千人同腔, 千篇一律, 让学生进退维谷, 苦不堪言。造成作文这种贫乏与痛苦的现状, 主要是因为作文教学的“金科玉律”给学生套上了重重枷锁, 窒息了学生身上艺术创造的细胞。只有砸掉套在学生身上的重重枷锁, 还学生以心灵自由, 还学生以思考空间, 才能使他们感悟生活, 思考人生, 挥洒才情, 张扬个性。

境界说对于高中生作文的选材、主题、表达、写作的过程都有启示。选材必须要真实, 提倡中学生写熟悉的小题材, 力求有个性的表达, 写作时实现双重转化。

一.对作文选材的启示

选材必须要真实, “材料真实性的更高一层要求, 叫做本质的真实。” (郭久麟, 郑遨, 《文学写作》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9年版)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 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 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 表达真情实感, 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学生作文选材时首先想到的应该是自己的真实体验。茅盾曾在《有意为之———谈如何收集题材》有过一个精彩的比喻。他说:“采集之时, 贪多务得, 要跟奸商一样, 只消风闻得何处有门路, 有货, 便千方百计钻控, 弄到手方可死心。不管是什么东西, 只要是可称为‘货’的, 便囤积, 不厌其多。”

当学生的作文选材不再在故纸堆里打转的时候, 不再在别人的声音里重复自己的故事的时候, 他的作文就有了一定的境界。

二.对作文主题的启示

正因为境界有大小, 而不是分高下, 所以学生的作文主题不一定就要宏大的, 如果是有感而发, 写爱祖国爱人民固然可以, 写父亲将感冒鼻塞的你的鼻涕吸出, 写你大便干结老实的母亲用手帮你抠出来, 这样的小题材小主题不同样打动人心吗?中国古代写作教学的写作目的是“文以载道”, 一切以封建帝王、古代圣贤的意志为最高价值, 塑造出缺乏自由创造, 缺乏批判精神的异己性、异化性、非主体性的文风, 最终影响了真正的自由写作。

写不出宏大的, 写点优美的。不熟悉嫦娥奔月、飞船上天, 可以写你是怎样修自行车胎的;发现不了地球绕着太阳跑, 就去发现母鸡绕着鸡窝跑。

三.对作文表达的启示

在传统的写作教学中, 语文教学对思想教育的政治化倾向的重视, 对思想内容的“伪圣化”限制, 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 写作变成了一种程式化的机械操作, 扼杀了学生写作的创造性。这样的教学观念指导下的教学实践使学生养成思维的惰性, 不愿或不敢发表自己的个性化见解。学生写作的对象意识淡化, 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长期受到压抑, 学生渐渐失去了写作的积极性, 失去了表达自我的愿望, 写作变成了痛苦的折磨。本“我”的丢失, 个性人格的缺席使学生的主体性退化。有我之境, 无我之境, 都有一个“我”的存在。著名的语文专家顾德希先生指出:“个人禀赋、气质风格以及擅长领域在高考作文中日渐受到重视。”新课程标准呼唤写作主体的回归, 提出:“乐于书面表达, 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让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这些要求和境界说是一致的。怎样才有真的表达呢?须入乎其内, 出乎其外。这样的一个过程就是一个自主的过程。我的个性、我的才情全部在这里显现了。

在班级办的黑板报中, 每月都有一个主题, 三月的风, 四月的篝火, 五月的鲜花, 六月的艳阳, 七月的旗帜, 九月的号角, 十月的情怀, 冬天的童话, 飘雪的日子。让写作成为生活的一种常态。学生以这些为话题, 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来传情达意。自创的一句格言, 灵感闪现时的一篇妙文, 逸兴遄飞时的一首小诗, 都将照亮互动的空间。有同学写三月的风, 像多情的绳索, 缠绕在我苍凉而寂寞的心窝。一同学上学校台阶时突发灵感, 写了一首小诗《台阶》, 非常真实地体现了学生求学的内心世界:上去/我不能停啊/那是前进的方向/下来/我不能停啊/那是希望的起点。在活动中最能看到思维的碰撞, 灵感的闪现。

四.对作文过程的启示

写作是一个双重转化的过程, 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首先要有一颗敏感的心, 这样才能占有丰富的材料, 然后要有智慧的头脑来筛选材料、组织材料。接下来是不断地修改完善。任何想一次性“下笔千言, 一挥而就”的想法都是幼稚的。所以作文前的积累, 包括对生活的感悟, 对自然、对人生的感受都是必不可少的。于漪认为“‘意’为主, ‘辞’为从, 意在笔先, 辞随意生, 只有对客观事物有正确、全面、深刻的认识, 只有思想上十分清晰, 语言才会明确、生动、流畅”。

但是思想上要十分清晰必然要经过一个“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的过程, 想用准确、生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又是一个“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过程, 能做到“把自己感知之‘境界’在作品中作鲜明真切的表现, 使读者也可得到同样鲜明真切之感受”, 才有“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的惊喜。对于写作教师和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

总之, 所谓境界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写出自己的感受, 即“我手写我心”。

高中作文:落叶的启示 篇3

【关键词】吕叔湘 作文教学观 高中语文 作文教学 启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7B-0109-02

作文教学作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向来是研究的热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命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生活、关注社会热点,学生作文的过程就是将人生的体验呈现脑海,书写笔下的过程。而教师批改作文、书写评语的过程,就是在回应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写作的过程。人们常说“作文如做人”,那么教师作文教学的过程也算是在教学生做人的过程。吕叔湘先生在作文教学方面关于教师命题、指导写作、教师批改方面的论述,对于当今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富有深刻启示。

一、“教师命题”的注意事项

学生作文面对的首先是读作文题目,能读懂作文题目,方能产生一定的写作思路。读对了作文题目可以写出正确方向的作文;读错了作文题目写出来的作文可能就会“文不对题”。而读不懂作文题目,要么是写不出作文来,要么就是作文乱写一通。现在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作文图书,在作文题目这一块,有的是往年高考的作文题目,有的是作者自己想出来的作文题目。面对如此多的作文题目,语文教师拿来就用是一种武断的表现。尽管都是高中生,一个作文题目拿给这个班的学生,可能这个班的学生可以读懂领会,但是拿给另一个班的学生就很难说了,这是各班学生学情不同的原因。要知道,同一个学校里,不同的班级学生的学情不同;就是在同一个班里,每个学生的学情也是不一样的。

面对学生读作文题目存在这样的情况,作文高中语文教师,如何出一道作文题目也成了一个技术活。了解学生该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摸清学生的作文水平,知晓学生的写作态度,与学生做适当的“对话”交流,以上这些行为对于出好一道作文题目还是十分有必要的。当然,出题目的立足点需要适当。吕叔湘先生在作文教学中关于“教师命题”提出了“作文的首要条件是要有话可说,出题目的首要条件是要让作文者有话可说”。让作文者有话可说了,才能慢慢引导作文者“多说”“说好”,最后“说得精彩”。学生写作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将思考输出的过程。教师出的作文题目等于是已经给出了学生进行思考的方向。倾向于培养学生某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的作文题目,是带领学生在思想的领域里走近生活,关怀自然,面向社会,积极人生。命题的不同倾向便引导着学生不同角度地观察世界的“真善美”,这对于丰富学生的生命体验十分有益。

二、“指导写作”需要做到三个明确

指导学生写作,需要明确我们所指导的是一群高中学生,他们虽然已经接近或达到成人的思维和思考水平,但由于接触社会外界相对较少,思想还比较单纯。语文教师认识到学生的这一学情,才能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写作。

指导学生写作,需要做到三个明确。一是要明确:指导学生写作不是代替学生思考。包办的写作指导,会出现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只有一种思想或者只有一种情感,是语文教师包办指导下的而非学生经过内在思考和感受的。那么教师的包办写作指导就造成了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以及思维创造的机会被剥夺了。吕叔湘先生在指导学生作文写作这一方面曾指出,指导作文有原则,这原则就是不能包办代替。二是要明确:指导需要适当。何为适当?比如学生不知道如何将这个作文写作拉近现实,教师就可以适当告诉学生思考的角度,学生有了思考的角度和方向,自然就容易将作文的写作与生活的实际相拉近,进而结合生活进行创作。只当是一个方向上的指导,而非面面俱到,这就是适当的指导。又如在指导学生进行论述类文本写作时,学生已经懂得了通过图书、报刊、网络等多种途径获得写作需要的相关素材了,这时候对学生的写作指导就应该放在学生写作心态上,需要提示学生:作文能打动人心,除了用上收集来的相应素材实事外,还需要个人真情实感的抒发。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是作文教学中重要的一步。三是要明确:作文指导分“全班学生作文指导”和“个别学生作文指导”。全班学生作文指导是基于全班作文的大体情况,指导学生明白作文写作的大体方向,大致可以怎么写。个别学生作文指导是在全班学生作文指导之后,基于该生具体不懂的写作情况,进行适当引导,使该生能从自己擅长和兴趣的地方着手而进行作文的创作。

三、“教师批改”的两种方式

“教师批改”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环。缺少此环节,浪费学生时间精力的同时,降低学生往后作文积极性,作文教学的最终目标也无法真正实现。学生作文之时有多认真,期待“教师批改”就有多强烈,“教师批改”不容忽视。在“教师批改”方面,吕叔湘先生的作文教学观很值得我们借鉴。

(一)卷面上呈现出来的作文批改

学生作文的过程是一个情感输出的过程。作文情感的输出像人的情感付出一样,在一定程度上是希望获得回应,获得肯定的。教师在学生卷面上批改呈现出来的通常是分数或者评语,或是同时兼有分数和评语的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有的教师批改作文只有分数,获得高分的学生自然很开心,但是他不知道自己的作文是因为哪里写得好才得到的高分;获得低分的学生可能就光顾着难过,以后再也不想去看那张只有低分的卷子了。第二种情况是:有的教师只写评语不写评分。适当的评语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思考和改进,但是,光有评语却没有分数的评判,学生又难以知道自己所达到的写作水平,使得学生对于下一次的作文写作需要树立怎样的追求层次难以清晰。有的老师直接写一个“阅”字。学生本满怀希望自己艰辛的写作付出能获得老师的夸赞和重视,换来的却是一种被无视的感觉。可想而知,这是给充满写作热情的学生活生生的泼了一瓢冷水,浇灭了学生的写作热情。第三种情况是:语文教师既写评分又写评语,这可以让学生快速地知道自己作文所达到的水平以及如何突破自己作文的短板。杜威曾指出,方法就是对材料的有效处理—— 有效就是指花费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利用材料达到一个目的。教师在每一位学生的作文上都写了评分和评语,如果只是给“当事人”看,那么发挥的作用只是针对一个人的。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作文展示出来,因为每位学生的作文后面都有老师的批改分数及批改意见,所以学生可以互相学习借鉴,这样班级可以获得整体上的更大的进步。

(二)面对面的批改方式

吕叔湘先生曾指出,当面批改能够对症下药,容易凑效。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师生的时间和精力也相对有限,作文批改选择面对面的批改方式只能作为一个长期计划,每一次的作文写作针对性地选出几个人进行面对面的批改。面对面的批改,使得师生间能够及时地进行交流,教师真诚的肯定并有所侧重地提出需要改正的地方,这样的批改方式会大有裨益。教师提出批改意见,与学生交流想法,可以及时找出学生的问题所在,之后可以让学生试着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还可以找同学帮自己看修改得好不好,如还是未能解决,可以再找老师交流。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对学生写作的评价批改,需要关注学生的写作态度和写作水平。如果是关注学生的写作态度,那么教师在写评语时就需要注意采用适当的表达方式,既肯定学生的优点,又要适当地指出学生写作急需改正的地方。关注学生的写作水平,不是关注学生某一次的写作水平,而是要关注学生长期以来的写作水平,了解学生写作水平的进展情况,以便可以针对性地以旁观者清的角色促进学生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进而积极发展优势,可能的话将劣势转变为优势。所以无论是哪种批改方式,既要让学生知晓自己写作态度的重要性,又要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写作水平以及写作进步的空间和方向。

我们知道,高中语文教学难,其中之一是难在作文教学。吕叔湘先生的作文教学理念在现今仍有很大的启发指导作用,高中语文作文的教学如要切实地解决学生写作难,教师作文教学难的问题,那么认真钻研琢磨吕叔湘先生指出的“作文教学三难”问题,即教师命题难、指导写作难、教师批改难这三个问题是十分必要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难题的化解,需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学生和教师就有了更多面对困难的勇气。我们不能一味地将作文神乎其神,因为那样只会增加师生间的心理压力,对于解决作文教学的问题并不会带来什么帮助,所以,吕叔湘先生的作文教学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钻研。吕叔湘先生的作文教学观对有效进行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可以指导我们想出更多的应对高中作文教学的办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吕叔湘.作文教学臆说[J].人民教育,1984(7)

[3]约翰·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4]吕叔湘.吕叔湘论语文教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

【作者简介】徐丽平(1989— ),女,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专业在读研究生。

落叶的启示作文 篇4

哎,这次语文科比实在太差了,竟然连区区三等奖也拿不到,这简直就是羞辱家门。也许太愚蠢,也许我太骄傲,总之心里像吞了二十五只兔子那般难受。想着想着,那不争气的泪水又夺框而出。

我漫步走过离家不远的林荫小路,昔日郁郁葱葱的大树,如今大不分树叶已经黄澄澄了片片黄叶满天飞舞,似蝴蝶,又似从天而降的小手帕。我捧着落叶,沉思着:那漫天飞舞的落叶是那般多而密,如果大树没有吸竹养分就没有这么多的落叶。也就是说这里的树扎实根。在学习上,养分就是知识,我就是那棵大树,我没有吸足养分,因此我失败了。再往深一层想,现在是金黄色的秋天,过了冬天,就到了生机勃勃的春天,树叶又绿了。到那时,我也会进步。我轻轻地抚摸着树叶。在这一片片落叶中,有着许多皱痕,难树叶也遇到困难和挫折吗?可不是,前几个星期,我看见了几个小朋友还拿着小刀在你身上刻花纹;还有一次,一些小同学在玩摘树叶的游戏,你不疼吗?不是,是你坚持住了,坚持到了秋天后才结束生命,好多看一眼这美妙的世界。作为一片渺小的叶子,你能在困难和挫折中成长。而我,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难道不应该向你那样克服困难,战胜困难吗?失败乃成功之母,这次科比失败了,并不代表下次科比我还是失败,我应该勇敢而顽强地站起来,对失败说一声不再见,为成功而向前驶去。正如天生我材必有用,我怎能放弃呢?我这才恍然大悟。

落叶的启示作文400字 篇5

凉风一阵阵的吹着我,我在落叶铺成的“地毯”上走着,我的心里很不是个滋味.我捡起一片已经枯黄了的落叶,静静地望着它,听着它诉说······

春天,叶子在大树萌芽、吐绿用自己的身体给大自然带来一片盎然的生机,同时还不停的吸收阳光,给人们一把巨大的绿伞,给人们凉爽的感受。如果说燕子是报春的使者,那落叶便是迎秋的蝴蝶。

秋天悄悄地来了,叶子也随着秋天的来临一片片的飘落。当人们踩到落叶上时发出“沙沙”的声响,像一位音乐家在演奏歌曲。落叶在大地上化作肥料,供给植物营养、滋养植物,而它却没有任何怨言,只是默默消失。可是它们却无愿无悔。

就从那时开始,我就读懂了落叶。以前我总是为落叶的飘落而叹息,而从没看到过落叶的精神,从没体会到落叶平凡中的崇高。

高中秋天的落叶作文600字 篇6

秋天的树叶各有千秋,有的坚韧不拔,挺立枝头;有的翩翩起舞,叶落归根;有的形如串珠,排列整齐;有的五彩缤纷……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南京的主要的绿化植物——法国梧桐。法国梧桐树的叶子像人的手掌一样有五个角,它春天呈嫩绿色,夏天呈深绿色,而秋天就变成了褐黄色。秋天的梧桐树叶十分脆弱,好像一碰就会碎似的。法国梧桐的品质更值得我们去回味——盛夏时节,它撑开绿色的大伞为我们留下了一片清凉的绿阴;寒冬腊月,它又脱下了绿色的大衣,让阳光给予我们温暖……它,默默地奉献了自己,却不要任何回报。这就是它的高贵品质所在!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天的枫叶更是引人注目!枫叶与梧桐一样,也是五个角,叶茎酷似人的血脉一样。爸爸曾经从栖霞山给我带回来枫叶标本和照片。栖霞山那漫山遍野的枫叶远看像似一团团燃烧的火!这与大街小巷里“老和尚的脑袋——光秃秃”的景致截然不同!难怪当年大诗人杜牧也会“停车坐爱枫林晚”了。

与梧桐和枫叶相比,爬山虎那小小的叶片显得有些微不足道。在炎炎夏日,微风一吹,它像绿色的波涛一样随风摇摆。秋风吹过它却变成淡紫色,高贵而典雅。

意义学习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启示 篇7

奥苏贝尔是美国当代认知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在认知心理学的基础上创立了有意义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 新知识的学习必须以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认知结构就是一个人观念的全部内容和组织, 或是一个人在某一知识领域的全部观念和组织。人类之所以能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就是因为他所学的新知识同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某些有关的观念相互产生了影响, 产生同化作用, 进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当学生把教学内容与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 意义学习便发生了。

二、新旧知识间的三种关系

奥苏贝尔认为, 学生的原有知识与其所要学习的新知识之间有三种基本关系: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组合学习。下位学习又分为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相比较而言, 下位学习较上位学习要容易。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应尽量创设情境, 将概念教学置于一个下位学习的环境中, 帮助学生实现有意义的学习, 从而构建新的认知体系。下面针对三种关系一一举例进行解释。

(一) 下位学习中的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

1. 派生类属学习

即新学习内容只是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包容性更广的命题的一个例证, 或是能由该原有命题直接派生出来。例如, 在讲授虚拟语气的时候, 学生在已有认知——现在事实相反、过去事实相反和将来事实相反的三种虚拟语气基本形式的基础上, 进而学习if only引导的感叹句中也要求用虚拟语气, 表示愿望。如 (1) If only you would listen to our advise. (要是你听我们的建议就好了。) 表示与现在或将来事实相反的愿望。 (2) If only I had not been busy last week! (要好上周我不忙该多好啊!) 过去完成时表示与过去事实相反的愿望。这样, 这个新用法被引入到了虚拟语气的概念中, 既扩充了虚拟语气的概念, 又获得了if only引导的感叹句在虚拟语气中应用这一新观念的意义。这种类属作用的结果, 不仅使新知识获得了意义, 同时, 原有的概念或知识也得到了充实或证实。if only引导的感叹句也就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找到了支撑点, 从而消除了陌生感, 学生理解和掌握该知识点就容易多了。

2. 相关类属学习

相关类属学习是指新学的观念纳入原有观念时, 原有观念的本质属性得到扩展或深化, 新的命题或概念获得意义。其特征是, 通过新旧知识相互作用, 新观念获得意义, 原有观念被扩充、修改或限制。需要注意的是, 新学的知识只是从属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某一概念, 并非完全包含于原有观念之中, 也不能完全由原有观念所代表。

(二) 上位学习

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 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当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某些概括程度较低的观念, 在这些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 便产生上位学习。

例如, 学生在学习过must, can, may这三个情态动词后, 再一次学习情态动词的用法时, 将情态动词分为四类: (1) 只作情态动词:must, can (could) , may (might) , ought to; (2) 可作情态动词又可作实义动词:need, dare; (3) 可作情态动词又可作助动词:shall (should) , will (would) ; (4) 具有情态动词特征:have (had) to, used to。

新学习的观念总括了原有的观念, 新的观念就具有了意义。上述情态动词, 学生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见到过, 将它们归纳在一起, 可以使学生对于情态动词有总体的把握, 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 使知识系统化, 从而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 并列组合学习

并列组合学习指新学习的命题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既不产生下位关系, 又不产生上位关系, 而它们并列组合在一起, 会产生新的意义。

如: (1) He has studied in this University since 2008. (2) Hehas been the monitor of the class since he entered the school.学生知道since+过去时间点, 句子要用现在完成时, 这是已知概念。与此类似, 后一句since后面跟了一个过去事态的从句, 也相当于一个过去的时间点。通过并列类比, 使学生能较快地接受新的句子中的时态。根据这种共同特征, 新关系与已知关系并列结合, 增加了对新关系的认知。

由此可见, 有意义学习理论把学习看做是学习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 强调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学习材料的理解, 反对机械学习和死记硬背, 主张扩大学生的认知领域, 不断充实和完善已有的认知结构。

三、意义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一) 举例解释

奥苏伯尔认为, 进行有意义学习, 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基础, 可以用来与新的学习内容发生联系, 可以为新的学习提供固着点。即在学习者的心理上可以理解的, 是在学习者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 那么, 学习材料就具有了所谓的潜在意义, 学生才有可能将具有潜在意义的观念转化为实际的心理意义, 即获得精确分化的认知内容和意义内容。奥苏伯尔有句名言:“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 那么, 我将一言以蔽之曰: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 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 并应据此进行教学。”这对指导我们的教学具有相当大的作用。

引例释疑, 可以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固着点, 既符合有意义学习的要求, 又符合学生由具体向抽象的思维发展规律。英语当中有很多语法原则是需要记忆的, 很抽象, 学生不容易理解, 但是教师可以从学生角度出发, 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便于学生理解。例如教师在讲句子成分的时候, 可以把句子比喻成树干, 九种成分就是树的枝干, 如句子成分“树干”中, 九种成分认得清:一主二谓三表语, 四宾五定六状语, 七是宾补八主补, 九是成分同谓语。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还可以运用对比方式, 充分揭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 以旧促新, 以新带旧, 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新知识。如在“He suggested that we should go home a once.”这个句型中, 学生都知道suggest这个词表示建议的意思, 后面从句当中的谓语动词用原型。但是, 当学到“His pale face suggested he was ill.”这个句子时, 教师要使学生记住suggest还有“暗示”的意思, 并且从句中的谓语动词随句子时态发生改变。

(二) 归纳整理

奥苏伯尔认为,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 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知识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 从而使新旧意义同化、重组成更为高度分化的新的认知结构, 最终实现融会贯通。这种联系组织得越好, 学生就学得越好, 有意义学习才能最终实现。

奥苏伯尔认为, 新旧知识之间是否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是判断学习是意义学习还是机械学习的区分点。所谓非人为的联系, 就是指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观念之间能够建立起某种合理的必然的联系, 而不是强加的、硬性的、任意的联想或人为地赋予它们某种联系。所谓实质性联系就是指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表象、已经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之间能建立与实际相符合的、内在的、逻辑的联系。

学生通过引例释疑的讲解及反馈质疑的强化, 大脑中储存了许多信息体, 但这些信息往往是零星的、不完整的。教师必须抓住知识的中心与要领, 统揽全局, 打破知识的章节之间的界限和原来的知识结构, 对所学的知识以新的方式重新组合, 及时地把这些信息浓缩归纳, 进行信息组块活动, 从而形成知识网络, 为构建新的认知结构体系奠定基础。

例如在学习被动语态的时候, 要进行归纳:“一般现在, 过去时, 变成被动用be done, be随人称, 时数变, 掌握用法很简单:完成主动have done, 被动将be加中间。将来, 过去将来时, would/will+原形, 若要变成被动态, 将do变成be done形。现, 过, 进行be doing, 被动be+being done。”实现学生有意义的学习, 不仅可以使教师教得轻松, 学生学得也更为轻松, 在不断呼吁减轻学生负担、变苦学为乐学的今天, 这种尝试无疑将是非常有益的, 这是今后学习新知识的固着点和生长点。而归纳整理是有意义学习最终实现的标尺。

有意义学习理论能够有效解决当前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用它来指导教学, 既要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 使他们的词汇认知结构不断完善, 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摘要: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 学生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学习, 有意义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本文从意义学习的概念出发, 探讨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应该如何利用意义学习, 如何利用新旧知识的三种关系, 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介绍了意义学习在英语学科教学中进行实践的两种方法:举例解释和归纳整理。有意义学习理论能够有效解决当前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因此,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意义学习理论。

关键词:意义学习,高中英语教学,启示

参考文献

[1]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

[2]伍新春.学习与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高中新课程化学课堂教学的启示 篇8

【关键词】新课改 解决方法 甘肃省 反思

今年甘肃省开始施行新课程改革,十一月中旬我有幸代表学校参加了张掖市新课程教育改革优质课化学科目比赛,本次比赛共汇集全市十五名选手,选手们个个经验丰富,专业技能娴熟,加之课前经过精心准备,授课中特色鲜明亮点纷呈。通过这次参赛和听课,自觉收获颇丰﹑受益匪浅,下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1.注重了情景化教学

情景化教学是新课改理念下的一种基本要求和标志,老师们都搜集了许多情景素材,将化学问题镶嵌在其中,引导学生关注情境中的化学知识和不能解决的化学现象,从而主动感知问题,提出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大量生动有趣的图片,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从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课题引入方式各异,亮点迭现

课题引入直接、生动、有趣、有效,能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吊起学生胃口。如张掖二中孙综和老师,在学习钠的化学性质时首先播放视频——重庆一化工厂发生火灾,消防队员正在全力扑救,这时听到一个更为震惊的消息,车间存放十吨的金属钠,后面内容就围绕钠的性质展开,引入自然合理,符合科学精神,还有几位老师分别用酒精灯灯焰上滴水生火的趣味实验引入,短小精悍、引人入胜。

3.一定要吃透素材,了解设计者的意图

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已不仅仅是了解章节的重难点,而是提出更高要求:基于学生发展的理念,研究教材,了解设计者的意图。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通过金属对人类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从常见金属学习未知金属,从实验现象结合原子结构及金属活动顺序表,得出金属和氧气的反应规律,所有的设计都要围绕这个主题。

4.弄清本节在本章中的地位

钠的性质學习是认识金属性质的一个引子,通过钠的学习,培养学生获取、加工信息的能力,掌握学习化学的方法,为铝、铁的学习做好铺垫。在落实三维目标中,该节侧重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学法的培养。

5.教师的语言要生动简练

传统教学一节课教师从头说到尾,新课改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教师更多的成为了幕后的英雄,关键要做好引导作用。学生知识的获得不是教师给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学习获得,这也是新课改和传统教学最大的区别。面对新课改的大容量,教师的语言一定要精炼,问题要有知识含量,要切中要害,问题间要有内在联系,总结点评也要精炼贴切。

6.教师要有平和的心态

这样的比赛,即便准备充分,也很少有人不紧张,课前多次试讲是不错的解决方法。同时有一个团队作指导,发挥集体的智慧,把一切可能的不利因素都考虑到并一一化解,比赛中心态平和稳定发挥。

7.实验优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不但引发学生兴趣,给学生以直观感受,还可以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本次上课都用了分组实验﹑探究合作的教学方式,突出了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也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互动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但从效果上看不尽人意,有些组一个实验重复多次,不配合老师总结。有些组不严格按实验要求做。如钠的燃烧,钠和水的反应。一再强调取用钠绿豆大小即可,可实际取得比黄豆还大。还如铝的加热实验,坩埚钳夹着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然后轻轻晃动,看到铝箔蜷缩﹑发红但不掉下来,得出表面有Al2O3生成的结论。但有些同学操作太过用力,熔化的铝甩到了酒精灯上,甚至导致酒精灯炸裂。小组总结发言时,有些组在重复自己的实验,根本不参与讨论。这些问题的出现,也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反映出学生实验技能的不规范和对待科学的不严谨。

化学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验发现问题或验证结论,新课改对实验教学又提出了更高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设计解决方案。在学生实验中,由于取量的不同及操作的不规范,现象是有差别的,这也是允许存在的,这也是培养学生质疑的好时机。但我看到每堂课所有的组实验现象都是千篇一律,这也是实验教学的缺憾,是与新课改精神相悖的。

8.难点问题不能回避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由铝的加热实验设计铝的燃烧,多名教师都避而不谈。第二课时,设计铁粉和水蒸气的反应,有的老师直接出示了实验装置图,怕试验失败,怕时间不够,有老师用自己录制的视频替代,虽也算完成了实验,但效果并不好,毕竟视频是不能替代实际操作的。

9.学生评价的转变

新课改把这个问题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老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一句肯定的话语都会对学生的情绪有很大的正面影响,所以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赞美,用欣赏的目光看待学生,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发现自己的价值。教学中允许不同意见存在,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判断。

上一篇:自动控制心得及实例分析下一篇:又是一个清明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