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精选10篇)
【摘要】 目的 观察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12月至2011年1月我科手术病人3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80例,对照组1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观察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紧张度缓解、血压、心率变化情况,满意度等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紧张度缓解、血压、心率变化情况,满意度等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舒适护理效果满意,值得关注。
【关键词】 舒适护理常规护理手术室护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comfortable nursing in the operating room nursing work application effect.Methods 350 cases of Surgery patients who are in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0 to January 2011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180 cases)and the control group(170 cases).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mmon nursing.The observation group uses comfortable nursing.Target differences of two group of patients’ tensity alleviation, the blood pressure, the heart rate change situation were observed and analyzed.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tensity alleviates, the blood pressure, the heart rate change situation, the degree of satisfaction surpasses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s In the operating room nursing work applies the comfortable nursing effect to be satisfied, is worth paying attention.fortable nursingGeneral nursingOperating nursing
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创建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使病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灵魂上达到最佳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1],而手术是治疗某些重大疾病的直接,有效的手段。手术对手术室要求较高,因此手术室护理工作值得重视。手术室护理是围绕手术这一特定时期,针对手术和麻醉对病人造成心理、生理功能紊乱而采取的各种有效护理措施。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手术室护理不再是单纯的配合手术步骤的完成,而是注重“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我院在手术中开展舒适护理贯穿手术全过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人350例。男168例,女182例,年龄15—73岁,平均46岁,其中妇产科手术126例,骨科手术68例,外科胆囊切除术76例,泌尿科手术60例,胸科手术2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80例和对照组170例,两组病人年龄、病情,手术方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对照组应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模式,遵医嘱完善各项术前检查:术前清洁皮肤,遵医嘱备皮,做好护理记录,核实患者是否取下义齿、眼镜、各种金属物品及贵重物品交给病人家属保管,确定将病历、X片、CT片及术中用药等手术用物带入手术室,核对患者姓名、床号、手术部位及手术名称。术毕根据患者病情遵医嘱将患者送入ICU、恢复室或普通病房,根据麻醉方式,手术部位等给予患者正确的体位安置,记录出入量,注意体液平衡等做好护理记录。(2)观察组应用舒适护理模式对手术病人进行护理。①手术室护士术前1d到病房访视患者,向患者进行自我介绍并介绍手术室环境,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做好心理护理工作,通过对疾病知识的讲解使患者充分认识到术前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对整个手术成功的重要意义,并通过介绍手术成功的案例,帮助患者更加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从而更好地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减轻心理负担以满足心理舒适,减轻对手术的紧张和恐惧心理。②手术当日医护人员应对手术室的温度、湿度等各项环境条件进行最佳舒适的调控。手术室护理人员应主动热情迎接患者的到来,并积极做好情感与心灵上的交流与沟通,减少患者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和巨大的心理波动,尽量赢得患者的充分信任和依赖以增强患者术中舒适度。在手术和病情允许且不干扰麻醉和手术进行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将患者安置在 1
施肥对旱地土壤中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舒适的手术体位,尽量使患者达到生理舒适。在进行麻醉、手术时,巡回护士应给予患者更多的安慰,在床旁及时做好患者不良情绪的疏导。关心体贴患者,尽量减少暴露患者的身体,以保护患者的自尊心,并在每一步操作时,应耐心解释,以取得患者的理解和合作。术中适当抚触患者的肌肤,如轻握患者的双手,可使患者感到心理舒适。术毕用温盐水擦净患者皮肤上的血迹及消毒液,为患者穿好衣服,盖好被单。若患者清醒时,应告知其手术已经完成,并感谢患者的配合。③手术后巡回护士护送患者回病房,途中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脉搏,保持输液及各种引流管道畅通。送入病房后与病房护士交接患者情况,并与患者或家属进行交流,告知手术预后,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治疗,在整个手术治疗中有医护人员全程陪护,增强了患者的安全感及舒适度。1.3观察指标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和(或)患者家属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记录血压、心率及患者紧张情绪缓解情况。患者术前询问其紧张、焦虑等心理压力是否较前有明显改变,血压变化情况,麻醉前测血压与入院基础血压相比,观察血压是否明显升高,以血压升高≥30mmHg(1mmg=0.133kpa)为标准,心率变化,麻醉前测心率与入院时心率是否明显增快(加快达20%以上)
1.4数据处理应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结果(见表)
表1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变化情况比较例%
3讨论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发生了根本性的改革,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所以手术室的护理人员也从相对封闭的手术室走到了病人的床前[2],为患者提供全程的整体护理。舒适护理模式是1998年台湾萧丰富先生提出的,又称为“萧氏双C护理模式”舒适护理是本着为患者服务的思想,不断探讨摸索研究患者的舒适,对患者进行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全面系统护理干预。使其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降低和缩短其不愉快的体验,真正从心理、社会、精神方面达到舒适的目的。从而促进患者的健康和疾病的康复[3]。本研究中观察组护理人员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对其进行健康教育,从心理层面上精心护理患者,使其树立战胜手术,战胜疾病的信心,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手术,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术前、术中、术后加强了与患者及其家属的互动沟通,以患者满意为出发点,努力为患者提供手术全程的舒适护理服务。综合以上分析可见,舒适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可降低手术应激反应,使患者的生理、心理有了很大改善,从而保证手术的顺利安全,充实了“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内涵,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
参 考 文 献
关键词:舒适护理,手术室,应用效果,患者满意度
手术室的护理工作是手术治疗的一部分[1]。在手术治疗的过程中, 很多患者会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反应, 直接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 以及手术治疗效果。对此, 我院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了舒适护理,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手术患者108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5例, 女29例, 年龄22岁~77岁, 平均年龄 (43.5±2.7) 岁;观察组患者中男26例, 女28例, 年龄22岁~78岁, 平均年龄 (44.1±3.2) 岁。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 具体包括术前舒适护理、术中舒适护理和术后舒适护理: (1) 术前舒适护理:手术之前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病情、病史、手术方式等进行全面了解, 根据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的差异向其介绍手术相关情况, 使患者清楚手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 增加安全感, 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2) 术中舒适护理:要为患者安置舒适的体位, 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 询问其感受, 并告知手术的进展, 从而帮助患者放松紧张情绪, 更好地配合手术。 (3) 术后舒适护理: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情绪变化, 及时给予处理。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术后注意事项, 保证手术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以患者的心理状态、手术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舒适度等为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显效36例, 有效14, 无效4例, 总有效率为92.6%;对照组显效17例, 有效25例, 无效12例, 总有效率为77.8%,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77, P<0.05) 。
2.2 2组患者术中心理状态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处于正常状态的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处于焦虑、恐惧、紧张、悲观等心理状态的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3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49例, 满意度为90.7%;对照组对护理满意43例, 满意度为79.6%,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45, P<0.05) 。
3 讨论
随着现代护理学科的发展, 医院的护理工作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2]。舒适护理就是随着现代护理学科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临床护理理念, 其以患者为中心, 强调护理的人性化、个体化、整体化, 进而使患者达到生理、心理、社会上的愉快状态为主要目的[3]。
在患者手术室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 首先, 要保证病室的整洁度、房间内的舒适亮度、温度的适宜、床单位的舒适度等, 使患者在生理上感到舒适;其次, 要用温和的态度、亲切的语言和患者进行交流, 询问患者的感受, 并告知手术的进展, 要为患者安置舒适的体位, 注意保护隐私, 从而帮助患者放松紧张情绪, 使其在心理上感到舒适;第三, 要平等地和患者进行交流, 认真倾听其感受, 及时进行处理, 让患者在社会角色上感到舒适[4]。此外, 对于一些特殊患者人群的手术室护理, 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以及引起不适的各种因素, 研究出解决舒适问题的方法并予以实施。
本文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观察组总有效率92.6%,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处于正常状态的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处于焦虑、恐惧、紧张、悲观等心理状态的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0.7%,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6%, 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 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 提高手术效果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姚莉.手术室护理中舒适护理的应用探讨[J].当代医学, 2012, 18 (23) :111.
[2]陈剑非.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 2013, 9 (5) :1302.
[3]王延峰.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的临床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 2011, 18 (7) :1369.
【关键词】 舒适护理;研究分析;手术室;应用探讨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518-02
引言
舒适护理应当是一個个性化的、具有整体性特征的、有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其基本的目的是使得患者在心理、生理等方面均达到最佳状态,降低手术的痛苦程度,使得患者可以尽快康复。舒适护理应当贯穿整个手术室护理的全过程当中,在实践中需强调护士对患者舒适度的考虑,以传统的工作方式为主,配合对患者的关怀和术后回访,以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总的来讲,加强舒适护理,对于手术室的护理工作而言有着重大的意义。
1舒适护理方法
1.1术前准备
术前准备相当关键。接到手术通知单之后,护士需积极的与麻醉师和手术医生进行交流,以掌握患者基本病情,掌握麻醉方式和手术方式,对术中的特殊物品进行管理。护士需在术前明确的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确保患者做好充足的术前准备。此外,护士还需要积极的了解患者特殊状况,在术前寻访的过程当中,应当结合患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和理解程度等,恰当的选择语言对话方式,尽量的做到对手术进行详细解释,通过图文并茂的样式,加强对患者的术前宣传,使得患者可以了解手术过程、设备仪器、环境和手术的体位方式等。不少患者在术前会出现恐惧和紧张心理,所以忽视需要以温暖、热情的语言,使得患者感受到关怀和体贴,进而有效的缓解患者产生的紧张情绪。在这样良好的环境之下开展手术,将可以得到有效的保障。
1.2术中关怀
首先护士需要为患者创造出舒适的环境,患者在进入手术室之前需要将温度调整至适宜程度,同时准确的把控室内湿度。与手术相关的物品应当摆放整齐,另外,也可以结合患者的不同需求,播放舒缓情绪的音乐,以分散患者注意力。对于护士而言,温暖的语言可有效提升护理水准,故护士需帮助患者采取合适的体位,耐心的告知患者相关术前通知,使得患者做好充足心理准备,加强配合。对相关注意事项,护士需详细解释,充分考虑到患者舒适程度,及时的与其进行沟通和调整,使得患者可得到亲人般的帮助和关怀。
对于细节部分的护理,也应引起重视。待术前准备完毕之后需充分暴露手术位置,往往由于消毒范围较大,不少患者易产生害羞心理,此时应给予积极解释,尽可能缩小暴露范围,以维护患者自尊心。此外,在术中不少患者高度紧张,且会受到手术机械声音影响,为其带来极为不舒适的反应,此时患者需进行解释,给予恰当的肢体安慰,诸如护士可轻握住患者手掌,给予轻声安慰,告知患者这是手术过程当中的正常现象,以消除其紧张心理,尤其在剖宫产手术实施过程当中,采取上述方式,可取的良好的效果。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许多腹腔手术需要大量的进行补水,所以患者会有寒冷感觉,故此时应加强对患者的保暖,尤其是针对患者四肢的保暖。
娴熟的手术操作对于确保护理质量有着积极作用。手术室护理任务繁忙,所有工作需做到有条不紊、忙而不乱。舒适护理中需确保娴熟操作技术,保证整个操作流程连贯而流畅。通过积极的方式帮助患者放松心情,手术结束之后需使用温生理盐水清除患者皮肤上残留的消毒液及血迹,协助患者穿好衣物,避免剧烈震荡。患者进入病房后需积极询问其不适状况,尤其需要注意大手术患者回房之后需携带相关仪器设备对其状况进行密切监测。
2术后回访
术后回访对于整个舒适护理的效果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在术后2至3d,需进入患者病房进行积极回访,以查看患者恢复情况,查看患者伤口情况,询问其是否疼痛和不适,确保患者保持心情的舒畅,在术后积极的询问患者精神状态和心情,且开展积极的健康教育,教授患者家属基本常识,确保最佳的护理质量。总的来讲,术后回访可使得患者感受到护士人员严谨的工作态度,而患者提出相关意见,也可帮助护理工作质量得到切实的改进。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之中有着重大的意义,其主要遵循的是以人为本的服务观点,全面的满足患者需求。舒适护理在手术室之中加以实施,可使得患者在术中及术后均充满信心,感受到无比的关怀,进而为手术的顺利开展创造出积极的条件,并且还可以有效的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患者尽快的康复。当前的护理工作注重的是以患者为中心思考问题,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积极的转变观点,这样不仅可以切实提升患者素质,更坚持了贯彻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参考文献
[1] 杨青敏. 实施舒适护理的影响因素与研究进展[J]. 上海护理. 2006(02):23-25
[2] 张石红,戴红霞,毛晓萍,常后婵,李柳英. 围术期患者舒适护理的管理[J]. 护理学杂志. 2005(08):56
[3] 方茜,许敏,王小琴. 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 当代护士(学术版). 2004(04):89
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Ⅱ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00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都采用机械通气治疗,治疗组在测量基线指标后开始实施干预措施采用舒适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呼吸科护理。结果:两组干预前FEV1%、FVC%、FEV1/FVC、PEF、6分钟步行试验等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经过护理后,FEV1/FVC无明显变化,不过治疗组的FEV1%、FVC%、PEF和6分钟步行试验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并发感染率为60.0%,治疗组并发感染率为16.0%(P
关键词:舒适护理;Ⅱ型呼吸衰竭;满意度;感染;肺功能;6分钟步行试验
Ⅱ型呼吸衰竭系肺泡通气不足所致的缺O2和CO2潴留,单纯通气不足,缺O2和CO2的潴留的程度是平行的,若伴换气功能损害,则缺O2更为严重[1]。只有增加肺泡通气量,必要时加氧疗来解决。由于其患病人数多,死亡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在以人群为基础的研究结果显示,Ⅱ型呼吸衰竭影响着5%-19%的40岁以上成年人,它的发病率已经增长到41%,死亡率在1980到期间增长了1倍[2]。在我国Ⅱ型呼吸衰竭同样是严重威胁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由于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大多病程较长,所以随着该病迁延进展,多数患者出现生理健康的不断恶化,急性加重频繁发作,引起气道和肺血管的重塑,出现病理生理不可逆的损害,临床症状加剧,肺功能减退,劳动能力逐渐丧失,甚至出现生活不能自理,直接影响其参加社交活动[3]。又由于患者长期蜗居在家,社会活动明显减少,逐渐与社会隔绝,从而对社交活动产生恐惧等心理障碍,进一步影响生存质量[4]。目前,舒适护理的效果已经得到科研结果的验证,显示能够降低病人的重复住院率、降低病人的医疗支出等[5]。本研究即是以Ⅱ型呼吸衰竭治疗指南为理论依据,对稳定期Ⅱ型呼吸衰竭病人进行连续随访干预,给予疾病相关的舒适护理,如合理膳食,行为预防,呼吸功能锻炼,家庭氧疗等方面的综合指导,以改善病人生活质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5月-12月,我院收治的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00例,纳入标准:(1)确诊为Ⅱ型呼吸衰竭;(2) 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80%,FEV1/FVC=70%;(3)年龄≥14岁;(4)预计存活期≥半年者;(5)意识清楚、有阅读能力或可用语言表达的,与调查人员沟通无障碍;(6) 被调查对象愿意配合本研究同意参加出院后的家庭随访。(7) 病人家庭住址位于市区,确保能够入户随访。男 70例,女30例。年龄25-85岁,平均49.5±3.5岁,多为老年人。汉族88例,少数民族12例;婚姻状况:已婚70例,未婚30例;文化程度: 初中及以下40例,高中及中专40例,大专及以上20例。根据入院顺序,我们把上述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上述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 (P>0.05)。
1.2 护理方法
两组都采用机械通气治疗,治疗组在测量基线指标后开始实施干预措施,发放Ⅱ型呼吸衰竭宣传手册,使病人进一步了解Ⅱ型呼吸衰竭的相关知识,采用舒适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呼吸科护理。具体舒适护理为:
1.2.1 疾病知识健康教育
Ⅱ型呼吸衰竭疾病相关知识,包括发生、发展、急性加重、转归、预后、治疗、护理知识,诱发病情加重的因素。对治疗护理依从的重要性。饮食指导: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少食多餐,尽量避免进食碳酸饮料、啤酒、豆类食品、马铃薯、胡萝卜等产气食品,也避免油煎食品、干果、坚果等引起便秘的食品。家庭氧疗:方法和注意事项。用药的指导:药物的服用方法、剂量、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的观察等。
1.2.2 健康行为指导
腹式缩唇呼吸:帮助病人掌握腹式缩唇呼吸的方法、锻炼时间、注意事项。呼吸运动:指导病人学习呼吸肌运动体操,锻炼的时间,并坚持锻炼。体育锻炼:帮助病人选择喜欢的、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制定个性化的锻炼计划,合理安排锻炼。戒烟:香烟与Ⅱ型呼吸衰竭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帮助病人树立戒烟的决心,确定适宜的戒烟方法。呼吸功能锻炼的具体方法是:根据病情,锻炼时可取卧位、坐位或立位。如取卧位,两膝下可垫软枕,使之半屈,腹肌松驰。全身肌肉放松,将左、右手分别放于上腹部和前胸部,呼气时,腹部下沉,左手稍微加压用力,以进一步增加腹内压,促使膈肌上抬,腹部凹下;吸气时放松腹肌,膈肌收缩,位置下移,腹壁隆起;腹式呼吸锻炼初始,每日2次,每次1O-15min。动作要领掌握以后,可逐渐增加次数和每次的时间。并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在卧位、坐位或立位以及行走时,随时随地进行锻炼,最终形成一种不自觉的习惯呼吸方式。
1.3 观察指标
(1)肺功能测定:应用采用德国百瑞公司的便携式Micro Loop肺功能仪,测定病人FEV1%、FVC%、FEV1/FVC、PEF等指标。(2)6分钟步行试验: 6分钟步行试验作为一种亚极量运动试验,具有方法简便、易行、价廉、安全,且能客观反应病人日常实际活动量等特点,成为评估病人心肺功能的一项重要的临床工具。(3)对两组的感染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同时对两组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由本院自拟满意度调查表进行分析,包括满意、一般、不满意三个级别。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都输入Excel建立数据库,并经SPSS17.5软件统计分析,感染与满意度等计数资料采用频数表示,并采用X2检验,肺功能测定与6分钟步行试验采用t检验,P<0.05代表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肺功能变化
经过观察,两组干预前FEV1%、FVC%、FEV1/FVC、PEF等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经过护理后,FEV1/FVC无明显变化,不过治疗组的FEV1%、FVC%和PEF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两组病人肺功能变化情况的统计描述(x±s)
指标
组别
例数(n)
护理前
护理后
手术室是临床治疗过程中一个相对比较特殊的科室,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体现了医院的服务质量及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手术是拯救患者生命具有创伤性的重要治疗手段,大部分患者将手术当作一次重大的痛苦经历。因此,绝大部分患者及其家属在手术前普遍存在紧张、焦虑、多疑、害怕、恐惧、抵触、消极等不良心理活动[6]。人性化护理是整体的、个性化的一种临床护理模式,在手术室实施整体护理,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入手,为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提供一个优良的人文环境,对其进行细致地关怀,为其提供周到的服务。让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感受到人文关怀,使其在生理、心理、精神等方面都能达到愉快状态,使其不良心绪充分消除。可以使手术室整体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性提高。2营造人文环境和氛围 2.1手术室设备的配备、完善和使用手术室应配备层流手术间,物品的摆设规范化、标准化,做到整洁、明朗,减少血迹、污垢对患者的视觉刺激。配置保暖设备,补充足够的柔软棉垫,适合各种手术体位使用,防止患者术中压伤。
2.2强化人文知识的学习,营造人文护理环境护理人员着装整洁,淡妆上岗,端庄大方。态度主动热情,语言文明礼貌,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不但要学习医学知识,还要学习心理学、法学、美学、伦理学以及预防、保健知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尊重患者的人格和权力,真正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护患关系。营造人文关怀的手术室环境和气氛,可以为手术患者带来安全、舒适的感觉。在医疗服务中的人文关怀两大要点:一是全面了解患者心理、生理需求;二是最大限度满足患者心理、生理需求[9]。营造具有人文关怀的手术室气氛要做到以下几点:①规范护士的礼貌用语。②融洽手术室内的各种人际关系,如护患关系、医患关系、医护关系等,营造一种温暖的充满爱意的环境气氛。③进行护理操作前给予解释说明,将人性化理念融入护理技术服务中。3人文关怀方法
3.1术前当班护士接到患者手术通知单之后,在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前一天到患者病房对其进行访视。首先对即将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病历进行仔细的翻阅,就患者的一般情况向主管医生或护理人员进行全面彻底的询问,如病史、发病时间和手术部位,以制定人性化的护理措施。然后到病房与患者进行面对面交流,将手术室的具体环境、术前的准备措施、术中和术后的相关注意事项向患者进行介绍。讲解同类患者手术治疗成功的实例。使患者对手术室的环境以及进入手术室的准备工作有一定的了解。热情回答患者的提问,通过与其进行的交谈,对患者的病情有充分的了解,帮助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的术前恐惧心理得以减轻,能够以更加稳定的心态更好的配合手术及术后治疗。
3.2术中在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当天,当班护士到病房把患者接到手术室,将手术室的环境向患者进行介绍,使患者的陌生感尽早消除,室温保持在22-25度之间,防止患者受凉。对患者的情感变化情况进行仔细观察,根据实际需要,提供适当的关怀和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对患者保持足够的尊重,术中要进一步了解患者心理变化情况。如大部分患者对身体的过多暴露感到羞怯,在对其进行护理时应进行必要的解释,并注意不必要的部位暴露。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充分感觉到护理人员对其的关心和体贴;在手术进行过程中要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液体的通畅情况进行观察;对患者的暴露肢体进行有效的保暖,对意识清醒的患者要不时进行舒适度询问,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进行实时观察;对每位患者都要有高度的同情心及责任感,在护理服务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充分体现人文关怀。保持环境的安静,各项操作稳、准、轻,避免刺激与影响,使患者较平稳舒心地度过手术期。3.3术后巡回护士要和麻醉师一起将患者送回病房。注意患者的保暖,为其穿好衣裤或盖好被单,注意其病情变化情况,防止发生意外事件。如果有引流管应进行妥善固定,对患者进行移动时动作要保证轻柔,避免由于震动导致疼痛。将患者安置好后,向病房护士进行详细的交班,并告知家属日常护理的相关注意事项,向患者说明手术很成功,鼓励患者战胜术后24小时所产生的疼痛。对手术进行评价,加强术后护理知识的宣传。采取适当有效的护理方案进行术后护理。如给予患者心理上的安慰和精神上的支持,讲解术后的一些常见反应,如何预防和减少感染等并发症。在术后的回访过程中,应该注意对患者的精神状态、神志、体温、饮食、二便、睡眠、疼痛、伤口等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观察,对患者与其家属给予护理工作的配合和支持表示感谢,再次向患者说明手术非常成功,使患者安心,避免患者产生一些不必要的顾虑进而对其情绪造成影响。
4.科学人力资源管理,优化服务流程
4.1.每周一、三两次简短晨会布置工作,其余时间要求护士陪伴在病人身边,准时完成手术前各项工作准备工作,保证手术按时开始,保障了病人安全。
4.2采用弹性排版模式,按照责任制整体护理的要求配备护士,保证病人得到应有的照顾与护理。
4.3.排器械清洗班,把由每位护士手术结束后清洗腔镜器械改为专人清洗,暨保证了清洗灭菌质量,也让洗手护士能够有充分的时间做好下一台手术的器械准备工作。
4.4.再造手术室护理工作流程,提前一天将手术器械、体位用品送人手术间,减少了护士的无效劳动。
4.5.加强与手术医生、麻醉医生的沟通,合理安排手术室人力、物力资源,保证任何时间病人的手术需求。
手术室会积极探索更多的措施和方法,将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进一步推广、深入。细化护理服务内涵,将优质护理指标具体化。努力深化各项措施落实使病人满意度提高到98%,术中压疮发生率下降刀1%。同时根据国家和等级医院评审精神,进一步实施护士岗位管理,科学设置护理岗位,通过岗位说明书将职责和任职条件有效统一,按需设岗、竞聘上岗、安岗聘用,逐步将护士按身份管理转变为按岗位管理并逐步完善手术室护士绩效考核。4结果
4.1手术室护理人员思想观念有明显转变体现了人文素质和人文感情的素养,从本质上认识到人文关怀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之上,护士才能在工作中主动融入到人文关怀里,为患者提供更加体贴细致的护理服务。
4.2患者满意度提高由于人文关怀的优质护理落实到位,提高患者对手术室的满意度。也使护士自身价值得到进一步的体现,实现了护患双满意。手术中的人文关怀,营造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丰富了“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的内涵。让患者感受到护士亲人般的照顾与关怀,在心里上获得了满足感和安全感,使患者在接受手术时充满了信心,从而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也提升了护士的素质修养,进一步提高了手术室的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4.3护理质量提高,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良好的人文关怀,可以减轻或消除患者对就医的恐惧感,与患者及家属之间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关怀越深,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就越高。
4.4减少了护理纠纷的发生人文关怀式的优质护理拓宽了护理范围,丰富了护理内容,使各项护理行为更加规范。尤其是面对特殊的肿瘤患者,“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理念显得更为重要,因此,要给予更多的尊重、理解与安慰。使患者和家属更加感受到护理人员的热心、耐心、细心和关心,对医院的各项治疗和护理更加的放心、安心、使护理纠纷和患者的投诉消灭在萌芽状态。5小结
随着医学的发展,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新的医学模式从“以患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医学模式改变的方向越来越注重人文关怀,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健康需求不断扩展,人文关怀也越来越显示出它的独特价值,要求手术室护士更加注重患者的心理需求,推行充满人文关怀的整体护理,为患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围手术期服务。有效的人文关怀能增强患者应对压力的能力,促进患者的康复。人文护理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最优质的服务,也推动了护理事业的发展,为患者康复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医疗、心理和社会环境。
医疗卫生事业突飞猛进,手术逐渐发展成为有效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的主要方法。手术室则成为了医者攻克疾病的战场,是医院对患者进行手术和抢救的场所,而为患者提供有效护理也十分重要【1】。手术室里的护理工作主要是针对手术以及麻醉对患者生理乃至心理上造成的影响进行护理,本文主要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研究一种更加有效的优质护理方式,从而体现患者为中心的医疗理念,深化护理的内涵,探讨出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选取了在我院科室在2016年收治的1098名患者,其中男性患者为672名,女性患者为362名,患者平均年纪为48.1±4.3。将在2016接收优质化护理服务的患者列为实验组,将2015未接收优质化护理服务的患者列为对照组。在临床治疗中,对患者实施的手术主要包括骨科手术、外科手术和妇产科手术。对照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多项数据资料,数据结果无显著数据差异(P>0.05),表明数据额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对对照组患者实施较为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对实验组患者实施较为优质化的护理服务,相关护理措施细节如下:
1.2.1加强手术室护理科学管理:①完善科室的相关护理工作流程、标准,并且明确各个科室的相关职责,例如关于手术室的护理职责、护理标准、护理工作的相关程序,争取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系统、科学的管理方案。②强化护理人员的基础业务能力,利用完善的护理培训机制帮助护理人员增加相关设备的使用娴熟程度,努力增加科室护理人员的业务综合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并且通过一些人才培养计划帮助护理人员的理论水平。例如遇到一些难度较大的手术时或者较为新颖的手术时,首先应当在手术室讨论、会诊、解决事务,强化科室的工作效率。并且在工作的过程中还应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通过专注解决患者的心理需求,提高患者满意程度。③制定护理人员的多级管理制度,通过根据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专业技巧、工作时间、职称、学历等基本要输,对护理人员实施多级管理制度。通过多级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分配手术难度,通过分配制度还可以培养专科护士,例如专门负责某项难度较高的手术,还可以帮助能力较差的护理人员进行有效学习。④完善科室的绩效评价制度,利用绩效考核制度改变传统的薪酬分批,帮助科室提高整体的护理质量,对参加手术难度较高的护理人员给予薪酬奖励,或者优先给予职称晋升、学习进修等。
1.2.2护理人员应当为患者实施较为优质的护理服务,全程为患者服务。科室还应当为护理人员进行关于手术前的访视的技能培训,从而确保护理人员在手术前有着较为充分的知识储备,从而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护理人员还应当熟悉访视前的各项流程,从而根据患者自身的相关情况,实施符合患者的术前访视,从而有效增加术前访视护理工作的有效程度【2】。
1.2.3为科室医生提供较为系统、全面、专业、人性的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的过程中结合着专科化的护理工作,建立专业组长、专科护士。根据手术的难度、特点为医生提供系统全面的护理服务,从而增加手术的整体质量。
1.3评价方法:手术室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手术患者和手术医师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手术室护士满意度,均有护理部调查每项满分100分。1.4数据处理:运用SPSS11.3软件包进行分析统计,P<0.05是有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各项观察指标较实施前均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具备统计学意义,详见下表.两组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
组别护理满意度
护理质量
手术室护士满意度 观察组95.84±2.1594.37±1.2597.14±1.48
对照组87.43±2.4386.82±2.1285.48±2.31
P<0.05
<0.05
<0.05
3.讨论手术室护理是医院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术室护理的质量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效果,手术室的护理未到位则手术成功的概率降低。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是医院和患者的共同需求。传统的手术室护理方式主要围绕着基础护理,医院把“快速有效地将手术做完”作为标准【3】,而对患者本身的护理过程不是十分重视,作为手术的当事人,患者的体验感对于一台手术的结果而言是相当重要的,因此,改善和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让患者在手术中得到更好的体验是非常重要的。“优质护理”是指以患者为中心,在做好基础护理这个前提条件下,对护理的方式进行更加深入,将护理的水平全面提升。优质护理模式是一个以提供优质服务质量为目标的一种护理方式,通过对细节之处的贴心服务,从而缓解患者的一些不良情绪,优质护理不仅着眼于手术本身,更多的是为患者着想,用更加人性化的护理方式,保证患者的安全,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使得患者在整个手术过程中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注重对患者心理的调节。同时,优质护理把握住了一个医疗中的重要问题,除了患者本身的体验,还要维护好患者家属的情绪,优质护理注重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在沟通中获取患者家属和社会的协调支持,真正地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服务模式【4】。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实施优质护理后能够有效提升手术室护士综合素质能力,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患者及其家属对医院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实现了患者、医师、护士均满意的优质护理服务目标。参考文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精神正常、认知清晰,排除妊娠期、哺乳期女性,以及恶性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57例,女33例,年龄20~70岁,平均(52.3±2.7)岁;妇产科手术20例,心胸外科手术22例,骨科手术29例,泌尿外科手术12例,颅脑外科手术7例。对照组患者中,男55例,女35例,年龄22~73岁,平均(54±4)岁;妇产科手术20例,心胸外科手术21例,骨科手术30例,泌尿外科手术12例,颅脑外科手术7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相关要求,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手术室常规护理,术前告知患者手术方法、目的、意义、重要性及注意事项,纠正其错误认识,缓解其不良情绪;术后注意患者病情变化,对患者采取饮食护理、用药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具体如下。
1.2.1术前访视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展开术前访视,访视过程中先进行自我介绍,并了解患者病情、个人资料等,纠正患者及家属关于疾病及手术的错误认识,向患者介绍手术室内环境、手术操作过程、医师、手术可取得的效果,以缓解其的不安、恐惧等不良情绪。帮助患者完善术前各项检查,说明每项检查的必要性,并指导患者麻醉过程中所取体位。
1.2.2术中舒适护理手术室需保持安静,取器械时应轻拿轻放,将手术室温度与湿度分别控制为22~25℃、50%~60%。患者移至手术台时,两上肢摆放舒适角度,避免过度外展,双脚间可放置海绵,包裹小腿下部以防止腓总神经受损;并对患者下肢进行有效按摩,以防止血液循环出现障碍。麻醉时,需先与患者主动交流,并为其介绍麻醉中可出现的情况、术后可能发生的躁动等问题,以温和态度、通俗语言促使患者放松情绪,鼓励、支持患者。术中密切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做好术中意外事件的应急处理,以免危及患者生命。整个手术期间,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对不必要暴露的部位予以适当遮挡,尊重、支持患者。
1.2.3术后舒适护理术后及时使用温水清洁术中残留血迹和消毒液,动作轻柔,语言温柔、舒缓,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尊重患者,帮助患者穿好衣裤,注意加盖毛毯保暖。移动患者时,需注意保护其切口及引流管,将患者平稳送至病房。对于麻醉未清醒患者,术后回访时,应及时告知患者手术已成功实施,以缓解其不良情绪。术后注意患者疼痛情况,鼓励患者尽量忍耐及发挥自我控制力,并通过深呼吸、正确体位、分散注意力、放松训练、调整心态等方式减轻患者疼痛,必要时可使用镇痛剂。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入室前后的血压、心率变化情况、焦虑抑郁发生情况及术后疼痛程度。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围术期焦虑、抑郁情况进行评估,以百分制计算,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焦虑、抑郁越严重[2]。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对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进行评价,以10分制计算,分数越高,其疼痛程度越严重[3]。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入室前后血压及心率变化情况比较入室前,两组患者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入室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注:1 mm Hg=0.133 k Pa;与入室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入室前后焦虑、抑郁情况比较入室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入室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注:与入室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术后疼痛程度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VAS评分为(3.1±0.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4±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室是医院治疗疾病及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设计合理、设备齐全,同时护理人员需反应灵敏,具有高效的工作效率[4]。现代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下,手术室护理工作不再是单纯配合医师完成手术,而是更重视患者情况,为患者提供舒适、优质、高效、满意的护理服务[5]。通常手术患者围术期多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恐慌、焦虑、抑郁及不安等不良情绪,其可对患者身体及心理造成影响,使其在术前、术中出现应激反应,而情绪波动较大会影响患者术中血压、心率,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而术后不良情绪则会刺激患者,增加其疼痛程度,影响疾病恢复。因此加强手术室患者有效护理,为患者营造轻松、愉悦、舒适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有利于患者术中安全性及术后恢复。
舒适护理的主要特点是个性化、创造性及整体性[6],作为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全新护理模式,其是通过必要的护理措施,减少患者不愉快的情绪体验,促使患者从精神、心理、生理均保持平稳而愉悦的心态。对手术室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可确保其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稳定,提高舒适度,降低血流动力学波动,确保手术顺利实施,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入室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舒适护理可消除患者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促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手术,减轻不良情绪造成的机体应激反应,避免血流动力学波动过大,提高手术安全性。同时,观察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对手术室患者采取舒适护理,重视患者术后疼痛情况,通过深呼吸、正确体位、分散注意力、放松训练、调整心态等方式可减轻患者疼痛,促使其早日恢复。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实施舒适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围术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稳定血流动力学,减轻手术疼痛,确保手术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李紫尹.舒适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临床效果[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0):62-63.
[2]王春莉.手术室优质护理的有效管理[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9(z2):146-147.
[3]邱振兰.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效果观察[J].河北医学,2013,19(2):291-293.
[4]刘锐,石秀杰,宋艳,等.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1):2000-2001.
[5]董玉华.优质护理在手术室全程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探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l4,9(5):276-277.
【关键词】舒适护理;外科手术室;全程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4-0186-02
手术治疗方法于临床较为普遍,在实施手术治疗过程中患者会受到非常大的伤害,较易表现出焦虑以及抑郁等系列不良心理,进而对患者手术过程中的依从性造成影响,从而影响患者的临床手术效果。通过具有针对性的对手术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干预,可以确保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将患者自身依从性有效提高,针对手术成功发挥显著的促进作用[1]。为了探讨舒适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主要针对我院收治的手术患者,手术室护理过程中给予舒适护理干预,最终在提高患者舒适度以及术后满意度等方面,获得满意效果,现将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03月-2015年03月122例手术患者。所有患者均未合并患有全身性疾病以及患有恶性肿瘤疾病。利用抽签法进行随机分组。D2组(61例):其中男45例,女16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19岁-77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2.69±11.56)岁;于医院普外科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14例,于泌尿外科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12例,于骨科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35例。D1组(61例):其中男46例,女15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20岁-75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2.71±11.62)岁;于医院普外科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13例,于泌尿外科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15例,于骨科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33例。在一般资料方面,手术患者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针对D2组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过程中给予常规护理。对患者讲解临床手术的大致过程,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详细了解,针对患者进行疑问解答,介绍手术人员等[2]。针对D1组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中给予舒适护理干预。最终比较两组手术患者分别获得的临床效果。
1.3 统计学方法
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数据实施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 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形式表示,以P<0.05为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所有手术患者完成干预后,D1组SAS评分明显优于D2组手术患者(P<0.05);D1组术后满意度明显高于D2组手术患者(P<0.05);D1組舒适度明显优于D2组手术患者(P<0.05)。具体情况可见下表。
3、讨论
舒适护理是医学护理改革和模式转变后新发展起来的一种护理模式,其亦是广大患者对医护人员及临床护理提出的新要求。舒适护理的宗旨为“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通过实施个性化、整体性以及有效性、创造性的护理模式满足患者生理和心理方面的需求。采用舒适护理干预,需要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患者的身心感受,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保持科学态度,在临床之中广泛推广。手术室护理过程中采用舒适护理的方法,可以将手术患者的舒适度以及术后满意度有效提高,具体方法为:
表1 D1组与D2组手术患者临床指标对比 ( )
组别nSAS评分(分)手术配合度护理满意度
护理前护理后主动基本勉强满意不满意
D1组6138.46±9.4930.29±10.7550(81.97)9(14.75)2(3.28)60(98.36)1(1.64)
D2组6138.39±10.6033.65±9.5938(62.30)12(19.67)11(18.03)45(73.77)15(24.59)
3.1 对手术患者实施术前舒适护理干预
在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前,要求护理人员需要做好术前访视工作,针对手术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进行仔细介绍,针对患者疾病情况进行观察,针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了解,此外需要有效了解患者的经济状况以及患者的家庭情况。在对患者实施访视的过程中,要求护理人员需要保持诚恳热情的态度,同患者进行耐心交流,针对患者的心理状况以及生理状况进行详细了解,最终根据对手术患者访视的结果,创建个性化措施对患者给予舒适护理干预。此外在实施手术前,要求患者需要保证休息充足,保证以最优的心态接受临床医生的手术治疗[3]。
3.2 对手术患者实施术中舒适护理干预
在将患者接入医院手术室的过程中,要求医护人员需要做到主动,并且态度热情。在将患者转移过程中,做到平稳以及轻柔,确保手术室温度以及湿度满足要求,将患者舒适感有效提高。在对患者实施麻醉以及对患者进行术前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做到认真轻柔,防止患者出现过多隐私暴露现象,对患者进行必要的遮挡。在进行具体操作时,需要将牵拉反射导致患者表现出的不适感有效减少,控制手术室内噪声,提高患者手术过程中的配合度。
3.3 对手术患者实施术后舒适护理干预
对手术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后,护理人员针对手术患者讲解完成手术后的相关注意情况,利用温水对患者的术区进行清洗,需要将患者切口周围血迹以及消毒液有效擦净。将患者送回到病房后,要求患者做好身体保暖措施。完成手术后,在固定时间对患者实施探视,对患者完成手术后疾病的恢复情况进行观察,与此同时,针对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实施针对性术后指导。
总而言之,对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能够将患者不良心理有效缓解,从而将舒适度有效提高,最终获得较高的术后满意度,成功改善手术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樊引莲.舒适护理在手术室全程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3,6(7):329-330.
[2]郑朝敏,甘晓琴,聂智容等.舒适护理在麻醉恢复室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2,41(33):3572-3573.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问题教学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手术室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校2016年手术室护理实习生80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带教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名,对照组实施传统带教法,观察组实施基于问题学习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法,比较两组实习生的理论成绩、实际操作成绩、教学满意率及考核优秀率。结果 观察组实习生的理论成绩、实际操作成绩分别为(94.14±5.21)分、(94.61±3.17)分,均高于对照组[(88.78±1.47)分、(88.51±2.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实习生的教学满意率及考核优秀率(100%、95%)高于对照组(8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护理带教使用基于问题学习结合情景模拟教学的方法,具有极佳的应用效果,利于见习护士提升自身护理能力,同时使得护理人员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得到提升,促进护理工作进行中的责任感增加,可显著提高实习生的理论考核及实际操作考核成绩,提高教学满意率及考核优秀率,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带教;基于问题学习;情景模拟教学;应用效果
[中?D分类号] R4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10(c)-0163-03
Application effect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combined with teaching of scenario simulation in teaching of operating room nursing
WENG Chen-ting WAN De-hua
Jiangxi Academy of Medicine,Jiangxi Province,Shangrao 334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combined with teaching of scenario simulation in teaching of operating room nursing.Methods 80 nursing students in operating room in our hospital in 2016 were selected as objects,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y teaching methods,40 cases in each group.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raditional teaching,whil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problem-based learning combined with teaching of scenario simulation.The theoretical score,actual operating score,teaching satisfaction,excellent rate of assessme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theoretical score,actual operating score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94.14±5.21)points and(94.61±3.17)points,which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88.78±1.47)points,(88.51±2.32)points],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teaching satisfaction,excellent rate of assessment in observation group(100%,95%)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80%,75%),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Problem-based learning combined with teaching of scenario simulation in teaching of operating room nursing has excellent application effects,it can enhance nursing ability of nursing students,increase professional self-identity,strengthen responsibility,improve theoretical score and actual operating score,increase teaching satisfaction and excellent rate of assessment,which has significant application effects.[Key words]Operating room nursing;Teaching;Problem-based learning;Teaching of scenario simulation;Application effect
护理学作为常用学科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及应用性,实习是将实践同理论相结合的过程,因手术室环境及内部要求具有特殊性,多数实习生在实习期间无法做到熟悉手术室环境,实习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严重影响实习的顺利开展[1-2]。因此,针对手术室护理实习生如何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提高其对手术室的熟悉度及强化对手术室护理技巧的快速掌握,是目前带教老师面临的重要问题[3]。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居民健康意识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带教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实习生的发展需求及教师带教的教学要求,因此传统的带教方式需进一步的创新发展与完善[4-7]。为提升手术室护理带教教学效果,本研究对我院40名手术室护理实习生采用基于问题教学与情景模拟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带教,旨在观察该带教模式在手术室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校2016年手术室护理实习生80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带教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名。观察组男5名,女35名;年龄20~24岁,平均年龄(21.45±1.41)岁;学历:中专15名(37.5%),大专16名(40.00%),本科9名(22.50%);体重47~74kg,平均体重(61.41±5.24)kg;专业课毕业成绩71.5~90.5分,平均成绩(79.14±6.13)分。对照组男4名,女36名;年龄20~24岁,平均年龄(21.57±1.51)岁;学历:中专16名(40.00%),大专17名(42.5%),本科7名(17.50%);体重48~75kg,平均体重(62.51±5.31)kg;专业课毕业成绩72~89分,平均成绩(79.21±6.21)分。两组在年龄、学历、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传统带教,实习生入院分配入科室后,由护士长带领其熟悉手术室环境及医院环境,并为其分配带教老师进行一对一教学,根据手术室护理实习要求为其讲解专业知识及正确的护理操作,实习后进行书面及操作考核。观察组实施基于问题学习与情景模拟教学结合的带教方式,包括:①环境介绍。实习生进入相关科室后,经责任人带领其熟悉手术室环境及科室环境,对具体环境进行相关介绍的同时进行提问,并引导其进行回答,帮助实习生对手术室相关护理知识及内容进行了解与复习,对其不足之处进行进行补充,并传授其相关技巧。例如在进行带教实习的过程中导师可先对实习生提出关于手术室护理相关性的问题,如手术室中常用的消毒杀菌方法等,引导学生解答,后由老师进行相关讲解及知识补充。在实习生对环境熟悉后,可经多媒体资料使实习生对手术室的义务与责任进行深入了解,讲解实施各类手术注意事项。②互动教学。带教老师应为学生提出问题并让实习生课下自主寻找答案,引导实习生自己提出疑问并在课上与其他学生之间进行讨论。③术前访视。指导实习生在术前访视过程中利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答患者疑问,正确对患者术前负性情绪进行引导。鼓励实习生在见习过程中自行提出问题并找到相关解答,可对患者具体访视进行情景模拟演练。④模拟教学。模拟手术实施过程中相关护理重点,以调动实习生的学习积极性。可根据实习生的不同情况分组,分别扮演手术实施过程中的各种角色(麻醉师、手术器械护士、主刀医师、巡回护士等),手术室场景由带教老师根据不同护理方法设计,并针对不同疾病患者设计出不同类型的手术室护理实施方案及具体实施方法,引导实习生在手术室护理情景模拟中牢牢掌握手术室护理的关键技巧及方法。⑤术后随访。例如针对指导实习生术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术后随访模拟训练,在术后随访中提出问题并引导实习生进行问题解决。
1.3观察指标
见习带教结束后对两组实习生进行理论考核及实际操作考核,考核分值满分均为100分。比较两组实习生的教学满意情况及考核成绩,考核成绩≥75分~<90分为教学满意,考核成绩≥90分为考核成绩优秀。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实习生理论考核及实际操作考核成绩的比较
观察组实习生的理论成绩与实际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两组实习生的教学满意率及考核优秀率的比较
观察组实习生的教学满意率及考核优秀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讨论
手术室护理属于重要的外科学护理,对护理人员的操作能力及综合素养均有着极高要求。对于手术室护理实习生而言,带教是一个重要的由理论到实践过渡的过程,在见习时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8-10]。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观念的转变及护理学科不断创新及发展,传统的带教手段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实习生的见习要求及带教老师教学要求,因此在传统见习带教基础上对其进行整改与完善对提升带教效果极为关键[11]。本研究对观察组40名手术室护理实习生带教采用基于问题学习结合情景模拟教学的方法开展见习,而对照组40名实习生则利用传统带教方式进行,结果提示,带教见习结束后,观察组理论考核成绩及实际操作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见习满意情况及考核优秀率均高于对照组,该结果同林毅[12]的研究结果相一致,提示基于问题学习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手术室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较传统带教方法好,可提高实习生理论知识知晓率及动手操作能力,实习生教学满意度好。原因在于基于问题学习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是一种让实习生在问题中对解决方法正?_掌握,促进其自身实践及技能提升的一类新型教学手段[13]。在实施带教过程中,可由带教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寻找问题,也可以是学生自行寻找问题并自行解决问题,然后针对问题同带教老师进行沟通与探讨,能够在实践中充分激发实习生对手术室护理相关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及兴趣,发挥实习生对问题的探索及解决能力[14]。在进行带教见习的过程中,导师对各实习生进行提问鼓励,实习生之间相互提问并在组内进行探讨,利于提升实习生自主学习及相互合作的精神;此外,在实施带教过程中对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场景进行模拟演练,经手术室真实场景再现帮助实习生直观掌握手术室护理技巧,可缩短教学时间,实习生能够感受到见习的乐趣、和谐,其满意度也显著提升[15-16]。
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带教使用基于问题学习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具有极佳的应用效果,利于见习护士提升自身护理能力,同时使得护理人员提升自身职业认同感,促进护理工作进行中的责任性增加,可显著提高实习生的理论考核及实际操作考核成绩,提高教学满意率及考核优秀率,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实施手术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46.7±6.3)岁,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具体如下。
1.2.1术前探访
巡回护士到各个科室对将要实施手术的患者进行术前探访,注意时间的选择,避开患者的进餐时间、休息时间等,尽可能减少对患者造成影响。护理人员要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情况,包括职业、教育程度、文化背景、心理素质等开展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做好入院宣教工作,积极开展微笑服务,让患者满意。术前由于患者对手术方式不了解,容易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反应,而且不了解麻醉相关知识,以及担心手术效果等,针对上述情况,护理人员要耐心的倾听患者的诉说,和蔼的态度及可亲的语言,对患者的疑虑耐心的解释,这都有助于消除患者的顾虑,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辅导,能够使患者摈弃不正确的心理状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护理人员要了解患者的一般病情,给患者发放宣传资料,介绍手术室的坏境、设备、人员等一般情况,给患者介绍手术的方案及术后注意事项,使患者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1.2.2术中护理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对患者进行必要的解释,需要暴露部分身体,避免暴露过度,注意保护患者自尊,充分的尊重患者,同时注意对患者进行保暖,必要时对患者肩部、输液肢体以及其他暴露部位添盖敷料,以降低感染的几率[3]。肢体摆放时使用约束带、软枕等,使患者感到舒适,需要导尿的患者,应该在进入深麻醉后插入导尿管,降低患者的痛苦,术中配合要稳准轻,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确保手术安全。
1.2.3术后护理
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使患者能够安全地度过术后恢复期。注意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了解患者的需求。术前患者主要是对手术方式不了解,容易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反应,而在手术结束后主要是担心疼痛,护理人员要以真诚、富有爱心的语言,耐心的向患者解释,术后出现疼痛随时可以向医生说明,立即可以得到处理,不必过度担心。术后给患者进行皮肤护理,每天定时翻身,给患者按摩,用温水擦洗,避免出现皮肤压疮、水泡等。
1.3观察指标
使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4]评价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干预后焦虑抑郁水平,对患者术前探访时以及进入手术室后进行血压以及心率的测定,同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后
SAS、SDS评分比较入院时,观察组SAS、SDS评分分别为55.27±5.97、59.21±5.34,对照组分别为54.17±6.05、59.41±6.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分别为41.03±7.38、42.03±6.57,对照组分别为49.87±5.89、51.23±7.81,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度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度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对患者是巨大的应急源,大多数患者在手术前都会出现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心理反应,这些不良心理反应会影响到手术的顺利开展,影响到手术效果。本研究中,我们对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血压以及心率较对照组低,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人性化护理能够减轻患者不良心理反应,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应用。
【舒适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推荐阅读:
舒适护理论文10-24
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01-22
急诊手术患者应用手术室优质护理的价值分析06-30
走出自己的“舒适地带”01-04
术前访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的影响效果02-02
舒适01-06
舒适的近义词和反义词05-24
案例教学法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09-13
CBI教学法在护理本科英语教学中的应用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