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超声影像报告和数据管理系统(精选4篇)
(一)ACR BI-RADS分类术语
A、背景回声
1、均匀的脂肪背景回声;
2、均匀的纤维腺体背景回声;
3、不均质的回声 B、形态
1、圆形;
2、软圆形;
3、不规则(为分叶>3个)C、位向
1、平行;
2、不平行(纵横比>1)
D、边缘
1、光整;
2、边缘不光整(模糊、成角、微分叶、毛刺)E、回声类型 描述
1、无回声 没有内部回声
2、高回声 高于皮下脂肪组织或等于纤维组织的回声
3、混合性回声 包含无回声和有回声成分
4、低回声 低于皮下脂肪组织的回声(例如复杂囊肿或纤维瘤)
5、等回声 与皮下脂肪组织回声相等(复杂囊肿和纤维腺瘤可以为低或等回声)
6、不均质 实质病变内多种回声结构
F、后方回声
1、后方回声无特征(无声影,也无增强);
2、增强;
3、声影;
4、混合模式(包括声影和增强两种)
G、钙化
1、粗钙化(直径≧0.5mm)
2、微钙化(直径<0.5mm)
1、病灶内;
2、病灶外;
3、导管内 H、结构扭曲
I、导管变化 管径异常或/和树状状扩张
(二)分类标准
恶性指标:(1)形态不规则;(2)方位不平行于皮肤,即“高大于宽”的立卵形;(3)边缘不光整(模糊、成角、微分叶、毛刺);(4)内部回声不均匀;(5)肿物内微小钙化灶;(6)后方回声衰减;(7)结构扭曲;(8)导管扩张
BI-RADS 4A: 1项 4B:2项 4C:3项 5:>3项
(三)分类诊断:
1类: 未见异常。超声表现:乳腺腺体内未见肿块、无结构异常及微钙化灶,腺体表面皮肤及皮下软组织未见增厚。其实,要包括四项内容。
2类: 良性改变,建议定期随访(如每年1次)。超声表现:单纯性囊肿,腺体内的淋巴结,乳房假体植入术后,经长期超声随访没有变化的纤维腺瘤、术后瘢痕等。其实,包括特殊情况和长期随访没有改变的情况。3类:良性疾病可能,恶性的风险小于2%,需要缩短随访周期(如3~6个月1次)。超声表现:边
界清晰,形态规则,肿物轴向呈水平位的类似于纤维腺瘤声像图表现的肿块。还包括:不可触及的复杂囊肿,成簇的小囊肿。短期随访正逐渐成为处理的的策略。其实质:(1)边界清晰;(2)形态规则;(3)肿块轴向呈水平位;(4)实质性病变;(5)无回声或低回声伴后方回声增强。
4类: 可疑恶性,应考虑活检。此级病灶有癌的可能性3%-94%。
4A类:恶性可能性小(3%-10%),但需要组织学检查进行确诊的病变。活检结果为良性是预料之中,活检后可进行6个月或常规随访。
4B类:恶性可能性(10%-50%)。活检后病理学结果需与影像学进行严格对照和谨慎处理。若病理证实为高危病变,可能需进行进一步处理,如切除活检。
4C类:具有中等度恶性可能性但不具有典型恶性表现的病变(50%-94%)。病理结果为恶性是预料之中;若为良性,提示可能存在影像-病理不符合的情况,应当促使病理或临床医生对该病变进一步进行评估或处理。超声表现绝大部分纤维腺瘤和其他良性病变的的实质性肿块都包括在该级。其实质是非3类病变,且具有5类的超声征象之一。
5类: 提示高度怀疑恶性。超声发现的归入该级的病变有95%或更高的恶性危险。
纳入该级的超声表现为形态不规则或呈“高大于宽”的立卵形,边缘毛刺状,周边增厚声晕,内部回声为低回声,肿物内有微小钙化灶,后方回声衰减。
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目前国内超声仪器普及率较高,且超声检查具有无创、便捷、经济、灵敏度高等优点,已成为乳腺癌筛查首选的检查方式。现将我所应用2013年新版超声乳腺超声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对流动人口妇女乳腺癌筛查的情况汇报如下,以探讨其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12月,在我所举办的“关爱流动人口健康,共享均等化服务”活动中进行乳腺癌筛查的主城区4 300名流动人口妇女的超声BI-RADS资料,年龄35~59岁,平均年龄(44±3)岁。
1.2 仪器与方法
1.2.1 仪器:
Siemens ACUSON X150超声诊断系统,探头:VF10-5,(5~10)MHz。开力S6超声彩色多普勒诊断仪,探头:L741,(5~10)MHz。
1.2.2 筛查流程:
本次筛查以办事处为单位组织和填写调查表,由我所高年资超声医生进行乳腺彩超检查,应用乳腺超声BI-RADS分类方法筛查出可疑乳腺癌患者,建议进一步处理,并追踪检查结果。
1.2.3 超声检查方法:
被检查者仰卧位或侧卧位,充分暴露乳房和腋窝,以双乳乳头为中心由外向内沿逆时针方向做扇形扫查,各扫查切面相互覆盖以免遗漏。参照2013版超声BI-RADS分类[1]记录肿块特征:(1)形态:卵圆形、圆形、不规则形;(2)方位:是否平行;(3)边缘:是否光整。不光整:指模糊、成角、微小分叶、毛刺状;(4)内部回声:高、低、无、等和混合回声5种;(5)后方特征:无改变、增强、衰减以及混合性改变等;(6)相关特征:结构紊乱、导管变化、皮肤改变、皮肤挛缩、水肿。钙化:肿块内、外、导管内是否探及钙化。血供:无、内部、周边3种血流情况。
1.2.4 超声BI-RADS分类标准[1,2,3]:
0类:不易评估,需进一步检查;1类:未见异常,常规筛查;2类:良性征象,常规筛查;3类:可能良性征象,建议6个月随访或连续监测;4类:可疑异常,2个或以上的可疑征象,分为4A、4B、4C三个亚级,需要组织活检;5类:高度可能恶性,3个或以上的可疑恶性征象,需要组织活检;6类:已活检病理证实为恶性。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筛查对象年龄35~59岁,平均44±3岁,其中8例癌症患者年龄37~51岁,平均45岁。
2.2 超声BI-RADS分类情况:
0类12例(0.28%),1类1754(40.79%),2类1342例(31.21%),3类1152例(26.79%),4类37例(0.86%),5类3例(0.07%);经组织活检及手术病理证实乳腺癌患者8例,占筛查总人数的186/10万,其中4类乳腺癌5例,恶性概率13.51%(5/37),5类乳腺癌3例,恶性概率为100%(3/3)。见表1,图1,2。
3 讨论
彩超检查具有无创、简便、经济、灵敏度高等优点,已成为国内首选的乳腺癌筛查方式。但是存在个人认知技巧、操作经验、仪器设备等的参差不齐,以及报告术语不规范,缺乏统一标准等诸多问题。2003年美国放射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ACR)提出了BI-RADS,2013年又做了进一步修订,使乳腺病灶描述术语和报告术语标准化,减少了对操作者的依赖和对结果解释的混乱而更具客观性。超声BI-RADS分类,有利于医师之间诊断信息的交流,有利于科研和随访检查。超声BI-RADS提供了可能的恶性风险范围,有利于指导临床医师采取合理的处理方案,而且这种“可能范围”使患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便于医患之间的交流,既能引起患者对病情的重视,又减少了恐慌,还避免了过度治疗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和医疗资源浪费,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
2003年超声BI-RADS分类推出后,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其可靠性和应用价值进行了研究,众多研究显示出较为一致的倾向性:BI-RADS分类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能力[4,5,6]。ACR在2013年新版中明确提出了4A、4B和4C 3个亚级及其病变恶性可能范围:4A(>2%且≤10%),4B(>10%且≤50%),4C(>50%且≤95%)[1],此后许多研究将4A和4B之间作为诊断良恶性病变的截点,提了高超声的诊断特异度,如郝少云等[7]对862个乳腺肿物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总结,显示新版超声BI-RADS分类的灵敏度为96.4%、特异度为77.13%、准确度为84.6%、阳性预测值为72.62%、阴性预测值为97.14%。新版超声BI-RADS加入了超声弹性成像和超声造影的指标,近期研究表明将超声BI-RADS分类、超声弹性成像和超声造影联合应用[7,8,9],从形态、硬度和血流等方面对病灶进行综合诊断,可以提高总体诊断效能;超声BI-RADS分类联合应用钼靶,相互补充,可提高BI-RADS 3~4类乳腺疾病的检出率和阳性诊断率[10]。另外,在乳腺癌筛查过程中恰当的病变选择,细致、全面的询问病史等,亦有助于避免乳腺癌漏诊,提高检出率。
本次筛查5类3例,恶性概率100%(3/3);4类37例,恶性概率13.51%(5/37),其中4A、4B、4C亚级恶性概率分别占4.00%、12.50%、75.00%,在筛查的范围内正随访的人群中未发现新病例。此次筛查的乳腺癌患病率为186/10万,高于国家肿瘤登记中心的统计的数据,可能与筛查人群为城市流动人口妇女,这部分人群生活压力大,负担重,自我保健意识薄弱,对乳腺癌筛查的接受程度较低,不能及时进行乳腺疾病的防治有关。
总之,新版超声BI-RADS分类使乳腺病灶描述术语和报告术语标准化,便于诊断信息交流、科研和随访检查,提高了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用于乳腺癌筛查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ACR BI-RADS Atalas.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Reston(VA):Amarican College of Radiolgy,2013.
[2]李俊来.乳腺超声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分类应用价值和建议[J/CD].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5,12(11):828-833.
[3]李泉水.浅表器官超声医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190-219.
[4]Costantini M,Belli P,Ierardi C,et al.Solid breast mass characterisation:use of the sonographic BI-RADS classification[J].Radiol Med,2007,112(6):877-894.
[5]朱庆莉,姜玉新,张,等.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分级4和5级的触诊不清乳腺肿块的超声特征[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0,8(4):456-460.
[6]王建伟,李安华.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超声版应用进展[J/CD].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0,7(11):1930-1934.
[7]郝少云,欧冰,钟文景,等.弹性成像对新版BI-RADS-US评估乳腺肿物良恶性的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5,31(4):292-294.
[8]肖小云,陈怡,吴欢,等.如何优化乳腺超声诊断[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4,30(10):878-880.
[9]梁铭,欧冰,吴嘉仪,等.超声弹性成像和超声造影对早期乳腺癌诊断价值的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5,31(10):907-90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100例乳腺癌患者的超声资料,均为女性患者,年龄25~78岁,平均(42.5±9.6)岁。纳入标准:术前乳腺超声动态增强扫描资料完整;病理标本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病理结果证实为乳腺癌患者。排除标准:接受新辅助化疗或乳腺肿瘤穿刺者;因金属异物影响伪影产生者;哺乳期患者及未行动态增强扫描者。
1.2 方法
1.2.1 仪器及参数
使用Philips iu22智能化彩色超声诊断系统。采用声诺维(Sonovue,注射用六氟化硫微泡),控制注射流率为2.5 L·s-1。注射完毕后于第6秒时开始无间隔采集动态增强像,共10个时相。
1.2.2 图像分析
传送图像至Philips Extended超声Work Space 2.6.3.4工作站进行后处理。强化明显且曲线性质差的区域作为动态增强扫描时间-信号曲线的ROI,依据Kuhl标准分为Ⅰ、Ⅱ和Ⅲ型。由专业的超声科医师进行阅片,根据乳腺影像的相关数据及报告对肿块和非肿块样强化进行分类,并对单发和多发病灶肿块的边界、形状及强化方式等进行观察,对最大病灶的征象进行记录。参照病理结果进行分组,分析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病理特征。
1.3 病理学分析
行免疫组化染色对病理标本进行检测,阳性定义:PR细胞核染色数目和ER细胞核染色数目≥10%。HER-2细胞膜染色结果:阳性+++、阳性++、阳性+、阴性;阳性+++为阳性,阳性++者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提示基因扩增为阳性。依据FISH检测结果及免疫组化染色对分子亚型进行分类[1]。
1.4 统计学处理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18.0对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超声征象和病理特征等相关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使用χ2检验和秩和检验,3组间差异比较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00例患者中,基底细胞样型28例、管腔型56例、HER-2过表达型16例。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患者肿块样及非肿块样强化、病灶超声特征及组织学类型等情况分别见表1~3。
3 讨论
有研究者[2]提出了乳腺癌分子分型这一概念。目前,临床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运用十分广泛,对乳腺癌进行分子亚型的分类已经得到有效验证。以HER-2表达、PR及ER进行测定划分分子分型已经成为判断肿瘤预后、预测肿瘤治疗反应的重要指标,同时为肿瘤的诊治提供了可靠依据[3]。目前,传统上主要以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来观察肿瘤的部位、回声、血流等,但是由于其分辨率低,尤其是针对直径较小的肿块,所以该种诊断方法会增加对该病的误诊或漏诊的风险[4]。
随着临床诊疗技术的发展,超声逐渐应用于临床乳腺癌检查中,该检查方式具有操作简单、可反复检查、准确率高的特点,行检测期间受周围血管干扰相对较小,便于观察致密乳腺中的微小病灶[5]。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患者的超声病灶形态具有显著差异,基底细胞样型形态的特征性较强,主要为分叶状或圆形,且边界光滑[6]。管腔型、HER-2过表达型多见不规则形病灶形态,边界有毛刺、不规则,提示病理上肿瘤的生长方式不同,基底细胞样型呈“推挤样”边缘,HER-2过表达型、管腔型则呈浸润生长[7]。
本研究结果显示,100例患者中基底细胞样型28例、管腔型56例、HER-2过表达型16例。其中组间肿块样及非肿块样强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乳腺癌毛刺状边界与ER阳性表达相关,当ER阴性时HER-2阳性者边缘有毛刺,说明2个基因的表达决定了癌肿的生长方式[8]。3种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组织学类型具有显著差异,管腔型存在较多相关基因,表达模式具有较大差异,其组织学类型比较复杂,且混合类型较多。决定HER-2过表达型、基底细胞样型的基因数量比较少,其表达模式统一、组织学类型单一[9]。组织学类型相同的条件下,不同分子亚型的病理分级差异显著。研究结果反映肿瘤干细胞分子亚型与分化方向及能力相关,一定程度上由基因差异所决定[10,11,12]。
综上所述,乳腺癌的不同分子亚型能够反映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差异,根据对不同超声征象及病理特征的观察和分析,经超声检查有利于对术前分子亚型的类别进行预测。
参考文献
[1]赵晶.中国女性乳腺癌分子分型特点及不同分子亚型化疗敏感性的研究[D].天津:天津医科大学,2010.
[2]陈燕枝,卢山珊,万丽,等.不同分子分型的HR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研究[J].肿瘤防治,2013,25(2):139-143.
[3]王爱华,李庆红.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CT诊断乳腺癌的临床价值[J].中国伤残医学,2013(10):23-25.
[4]TOHNO E,UENO E.Ultrasound(US)diagnosis of nonpalpable breast cancer[J].Breast Cancer,2005,12(4):267-271.
[5]THITTAI A K,YAMAL J M,OPHIR J,et al.Small breast lesion classification performance using the normalized axialshear strain area feature[J].Ultrasound Med Biol,2013,39(3):543-548.
[6]KRIJGSMAN O,ROEPMAN P,ZWART W.A diagnostic gene profile for molecular subtyping of breast cancer associated with treatment response[J].Breast Cancer Res Treat,2012,133(1):37-47.
[7]SORLIE T.Introducing molecular subtyping of breast cancer into the clinic[J].J Clin Oncol,2009,27(8):1153-1154.
[8]ENGSTROM M J,OPDAHL S,HAGEN A I,et al.Molecular subtypes,histopathological grade and survival in a historic cohort of breast cancer cancer patients[J].Breast Cancer Res Treat,2013,140(3):463-473.
[9]HAFFTY B G,GOYAL S.Molecular subtyping of early-stage cancer:implications for radiation therapy[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10,77(5):1293-1295.
[10]PAQUET E R,HALLETT M T.Absolute assignment of breast cancer intrinsic molecular subtype[J].J Natl Cancer Inst,2015,107(1):357.
[11]李丽,张亚男,尤承忠.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研究进展[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2(6):766-771.
资料与方法
2012年8月-2013年8月健康查体或自查发现乳腺异常结节来院进一步检查的患者56例, 结节大小0.6~2.0cm, 共计76人次87个异常结节。年龄32~62岁, 68例1个结节, 6例双侧结节, 2例发现3个结节, 对>2个结节患者, 仅对其有恶性倾向者进行处理。其中手术记录结节62个。
方法:使用日本产“二郎神”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表浅探头, 频率7.0~10Hz, 检查时患者一般无需特殊准备, 常采用仰卧位及侧卧位为检查体位[1], 患者充分暴露乳房, 采用放射状及十字样连续扫查方式, 同时还需仔细检查双侧腋窝组织。观察结节位置情况, 边界清晰度, 包膜改变 (包膜有, 无或不完整) , 结节内部改变 (囊实性或实性低回声) , 结节纵横径比值改变, 后场回声是否衰减, 周围邻近组织改变 (受压或侵及) , 彩色多普勒及脉冲多普勒检查所见弹力成像评分, 当发现异常结节者, 仔细观察并记录在案。
结果
乳腺腺体内≤2.0cm低回声实性或囊实性结节均经手术病理证实, 其中恶性结节乳腺癌32例。良性结节30例, 其中增生结节16例 (其中腺瘤样增生11例) , 纤维腺瘤11例, 导管内乳头状瘤3例。结节超声声像图特征性表现, 见表1。
乳腺腺体内低回声结节边界不清晰, 毛刺改变, 纵横比≥1, 结节内沙粒样微钙化, 血流信号增多穿支血管形成, 阻力指数增大, 弹力成像评分高等特征性声像图是恶性结节特异性表现, 这些改变有利于良恶性结节鉴别。
讨论
乳腺癌是威胁妇女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目前尚缺乏对乳腺癌一级预防方法, 唯有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才能降低乳腺癌的病死率。乳腺是一个易发生结节病变的器官, 也是目前开展查体项目之一, 直径≤2.0cm结节病变, 由于形态小, 无症状, 发病隐秘, 多数情况下有患者自查体或医师健康查体发现, 由于其结节病变良恶性征象交叉存在, 所以查体中一旦发现乳腺腺体内结节病变, 超声医师是否能够及早准确地对结节病变的良恶性进行鉴别提示, 对临床的治疗方案及患者预后显得尤为重要。
二维超声声像图表现, 从以下几方面对乳腺结节特征声像图表现进行分析有助于鉴别诊断[2]。 (1) 结节形态:可分为椭圆形、类圆形、不规则形、不规则形低回声实性结节需要高度警惕恶性可能性, 在超声声像图上这种生长不均匀性表现肿瘤形状轮廓的不规则, 本组32例恶性结节中17个 (56%) 不规则形态, 15个形态规则 (40%) , 本组55个良性结节内44个 (80%) 规则形态, 5个不形态规则 (9%) , 形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节边界:若结节边界清晰, 多见于良性病变, 若结节边界不清晰模糊, 则多为恶性, 而“蟹足样”边界改变是恶性肿瘤声像图特征性改变, 本组30个良性结节均边界清晰100%, 32例恶性结节中24例 (76%) 有毛刺改变。 (3) 包膜:恶性肿瘤周围没有包膜存在表现, 少部分边缘有类似包膜改变, 但仔细观察包膜是不完整的, 提示恶性肿瘤浸及周围正常组织。大多数良性结节边界清晰, 有完整包膜探及, 仅用少数良性结节边界欠清晰, 包膜不完整, 本组增生结节及导管内乳头状瘤均无包膜回声, 纤维腺瘤有完整包膜回声, 恶性结节均无包膜回声, 有统计学意义。 (4) 结节内部回声:特别注意结节内钙化灶显示, 钙化可同时存在于良性及恶性结节中, 钙化分为微钙化, 粗钙化和边缘钙化及钙化斑良性结节多为相对均质低回声结节, 其实性组织内可见粗钙化和边缘钙化及钙化斑, 本组6例纤维腺瘤内有边缘钙化或钙化斑块2例 (33%) 。粗钙化病理上多为组织营养不良改变, 恶性肿瘤结节内部多为不均质低回声实性结节, 囊实性结节内也以不均质低回声实性组织为主, 实性组织内多有微钙化 (沙粒状钙化) 形成, 病理上微钙化是有微小的同形沙粒体组成, 一般认为微钙化是由于肿瘤局部缺血或肿瘤细胞分泌形成可能, 文献报道, 微钙化诊断恶性结节特异性较高, 本组恶性结节有27例内显示微钙化存在, 约占80%, 在良恶性鉴别上有统计学意义。 (5) 结节后方回声:结节后方改变一般取决于结节组织内部特征改变, 后方回声增强或无变化多见于良性结节病变, 本组所有良性结节后场均有增强效应。后方回声衰减多见于恶性结节。本组30例恶性结节后场有衰减改变17例 (53%) 。 (6) 结节纵横比:纵横比在良恶性鉴别上有高特异性, 纵横比≥1是恶性结节特异性指标。恶性结节大多呈纵深方向浸润组织, 良性结节病理多为横行膨胀式生长。 (7) 双侧腋窝淋巴结检查:淋巴结转移是乳腺癌最主要转移方式, 腋窝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最早和最多见部位, 高频超声常规检查双侧腋窝软组织, 有无异常淋巴结肿大现象, 是评估乳腺恶性结节腋窝淋巴结是否转移最为敏感和有效诊断方法, 有利于乳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评估。本组病例均为发现腋窝淋巴结肿大转移改变。
彩色多普勒检查: (1) 血流分布情况, 密切观察结节周边及内部血流情况有利于良恶性结节病变鉴别, 结节中央血管的增加及杂乱分布特征是恶性结节特点之一, 它与肿瘤增值活力增加有关, 恶性结节新生血管生长快, 导致动静脉瘘形成, 引起血流增多、增快, 且本组病例发现结节内粗大穿支血管具有恶性结节特异性 (有7例显示粗大穿支血管, 均为恶性结节, 100%比例) 。良性结节大多仅周边或内部有少量血流信号。 (2) 脉冲多普勒:测阻力指数有一定临床意义, 恶性结节RI多>7.0, 本组恶性结节大多在0.72~0.76, 符合文献统计。
弹力成像应用:弹力成像已应用于乳腺结节良恶性肿瘤鉴别, 根据病灶结节不同相对硬度显示不同颜色进行分级, 本组将图像分为5级, 1级、2级为良性, 3级可以恶性接近于短期复查, 4级及5级多有恶性倾向, 本组病例符合以上标准。弹力成像虽有助于乳腺小结节病变的鉴别诊断, 但由于乳腺良恶性病灶弹性系数直接由部分重叠, 还需要结合其他影像学特征性超声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以减少误诊[3]。
一直以来, 超声工作者们在不断研究乳腺肿物非良即恶的超声特征, 乳腺腺体内异常结节的组织病理学特征会决定其固有超声声像图特异性表现, 高频超声能够较为准确显示结节病变形态, 纵横比、边界、边缘毛刺、内部回声, 特别是微钙化, 内部血流分布情况, 根据这些结节异常特征声像图表现, 再结合其他如弹力成像评分等改变, 可对小结节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进行较好临床提示。
参考文献
[1] 张缙熙, 姜玉新.浅表器官及组织超声诊断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6:117-124.
[2] 田家玮, 宁春平, 郭延辉, 等.计算机辅助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的临床价值[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9, 18 (5) :418-421.
【乳腺超声影像报告和数据管理系统】推荐阅读:
乳腺X线诊断报告09-21
乳腺增生病05-27
乳腺科科室制度06-22
乳腺增生的检查方法11-02
乳腺疾病健康知识讲座12-13
乳腺癌术后引流管护理01-02
无损超声技术报告06-14
超声诊断报告模板06-25
超声报告书写示例07-05
得了乳腺增生结节怎么办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