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解析

2024-10-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解析(精选10篇)

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解析 篇1

单幢非住宅楼及商住楼,具有相对独立配套设施设备并能够封闭管理的,可以为一个物业管理区域;在道路等自然边界围合的区域内,有多个物业区域的,可以合并为一个物业管理区域。

零散建设的不封闭区域,可由居(村)民委员会结合社区管理划分物业管理范围,协助组织物业服务活动。

第七条 业主要求调整物业管理区域的,应当向区(县)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区(县)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按照第六条的规定,结合当地居(村)民委员会的布局实际,在15日内予以答复。

第三章 业主及业主大会

第八条 一个物业管理区域成立一个业主大会。业主大会由物业管理区域内全体业主组成。业主人数少于五人的,物业管理的组织形式可以由业主自主决定。

物业管理区域内,已交付使用的物业建筑面积达到百分之五十,或者物业交付使用已超过一年,且交付使用物业的建筑面积达到百分之三十的,应当召开首次业主大会,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

第九条 成立业主大会条件成熟的,建设单位应当书面告知区(县)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和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并提供业主清册、物业建筑面积、物业出售并交付使用时间等文件资料。建设单位未及时书面告知,业主可以向区(县)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召开首次业主大会的书面要求。

区(县)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接到建设单位书面告知或业主的书面要求的15日内,会同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组织建设单位和业主推荐业主大会筹备组(以下简称筹备组)成员。筹备组由建设单位代表和业主代表组成,其成员应为不超过15人的单数,成员名单应当自成立之日起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公示7日。推荐不成的,由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会同区(县)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筹备组成员。

第十条 筹备组应当在三个月内召开首次业主大会。

筹备组应当事先将会议的内容和召开方式告知区(县)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和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区(县)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和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派代表参加。

筹备组负责起草业主公约和业主大会议事规则交大会讨论,并负责确认业主身份及其在首次业主大会上的投票权,业主应当向业主大会筹备组提供相关身份证明、联系地址、通讯方式。筹备组对业主投票的真实性负责。

第十一条 业主在首次业主大会上的投票权,住宅物业区域按其拥有的住宅套数计算,每套计一票;其他物业区域可以根据业主产权证书记载的物业建筑面积计算,每一平方米计一票,不足一平方米不计票。

第十二条 业主大会会议应当由物业管理区域内持有二分之一以上投票权的业主参加。业主可以以幢、单元、楼层为单位成立业主小组,并可推选小组代表出席业主大会。

业主大会会议可以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也可以采用书面征求意见的方式。凡需投票表决的,应当经业主本人签字,业主本人不签字的视为弃权。

第十三条 业主大会首次会议应当制定业主公约和业主大会议事规则,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业主大会议事规则的内容,应当包括业主大会的议事方式,表决程序;业主投票权的确定方法;业主委员会的组成和换届选举;委员资格、义务和任期;业主大会临时会议的召开等事项。

第十四条 业主大会作出的决定,应当经与会业主所持投票权二分之一以上通过。业主大会作出制定和修改业主公约、业主大会议事规则、选聘和解聘物业管理企业、拟定和修改的物业服务合同条款、专项维修资金使用和续筹方案,必须经物业管理区域内全体业主所持投票权三分之二以上通过。处分区域内共有财产的决定需经全体业主同意。

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决定的事项不得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第十五条 业主委员会是业主大会的执行机构,依法履行职责。

业主委员会委员的人数应当是5至15名的单数,委员的产生应当兼顾物业的不同类型和不同楼幢,其组成人员不得在本物业管理区域内实施管理的物业管理企业中兼职。业主委员会成员每届任期三年,可以连选连任。

分期开发的物业区域可以先期成立业主委员会。先期成立的业主委员会应当在物业区域新的一期业主入住百分之五十以后,重新补选或改选业主委员会。

业主委员会可以选举产生主任一名和副主任若干名,召开会议必须有过半数委员出席,所作决定必须经业主委员会全体委员半数以上同意。

第十六条 入选业主委员会的成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本物业管理区域内的业主;

(二)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三)遵守业主公约、业主大会议事规则,履行业主义务;

(四)热心公益事业,责任心强,公正廉洁,具有社会公信力;

(五)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

(六)具备必要的工作时间。

第十七条 业主委员会应当在任期届满前三个月,召开业主大会会议选举产生新一届业主委员会。

业主委员会的换届选举,应由业主委员会筹备组织。业主委员会怠于筹备组织的或者在任期内怠于履行职责的,经百分之二十以上的业主书面提议,区(县)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可以指导召开业主大会临时会议,重新选举或者改选业主委员会。

新一届业主委员会选举成立之日起的十日内,原业主委员会成员应当将其保管的有关财务凭证、档案等文件资料、印章及其他属于业主大会所有的资料、用房和财物等移交新一届业主委员会,并做好其他交接工作。

第十八条 选举、换届、改选、补选业主委员会的,应自选举产生之日起的30日内,向区(县)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并将选举结果告知所在地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

业主委员会备案时应当提交以下资料:业主大会记录和会议决定;业主大会议事规则;业主公约;业主委员会成员名单和基本情况。

第十九条 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物业管理区域共用非市政道路或者其他配套设施设备的,应当建立业主委员会联席会议制度。业主委员会联席会议由区(县)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组织召开。

第二十条 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开展工作的经费由全体业主承担;费用的筹集、管理和使用的具体办法由业主大会决定;工作经费的使用情况应当由业主委员会定期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公示,接受业主的监督。

第四章 物业管理服务

第二十一条 住宅物业出售前,建设单位应当通过招投标的方式选聘具有相应资质的物业管理企业。投标人少于三人或者物业管理区域的总建筑面积低于三万平方米,或者别墅总建筑面积低于一万平方米的,经区(县)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建设单位可以采用协议方式选聘具有相应资质的物业管理企业,并签订前期物业服务合同。

前期物业管理项目以招投标方式确定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二条 建设单位应在物业管理区域内首份房屋销售合同签订前,制定业主临时公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并作为房屋销售合同的附件。

业主临时公约的内容应当包括:物业的使用和维护管理、业主的权利和义务、违反业主临时公约应当承担的责任等事项。业主临时公约的内容不得侵害物业买受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住宅使用说明书应当载明房屋平面布局、结构、附属设备、详细的房屋结构图(注明房屋承重结构)和共用能耗计量部位及费用分摊办法,不得占用共用部位、共用场地,不得移装共用设备和擅自改变经营用房用途,以及其他有关安全合理使用房屋的注意事项。

建设单位与物业买受人签订的房屋销售合同,应当包含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约定的内容,以及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文件载明的建设项目平面布局图,并在房屋交接书中列明物业管理区域内归全体业主所有的配套设施设备。

建设单位不得将物业共用部分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单独转让。

第二十三条 建设单位应当在项目交付时按规定无偿提供具有产权的物业管理用房,在业主大会成立后移交产权,移交后的房屋产权属全体业主共有。设备用房不能作为物业管理用房移交。

分期建设的项目在首期交付时的物业管理用房面积,应当不低于全部项目应交面积的百分之五十。物业管理区域内房屋交付使用过半的,应将物业管理用房全部交付。物业管理用房按规划要求在末期建设的,建设单位应当事先交付符合要求的物业管理临时用房。

建设单位未按规定提供物业管理用房的,由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补建;逾期不补建的,应当按该项目销售时的平均售价的95%的标准乘以应交面积,向业主大会交纳补建价款。该补建价款专项用于承租、购置物业管理用房。

建设单位申请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或商品房所有权初始登记时,属于全体业主的物业管理用房等配套房屋应予以明确。

第二十四条 建设单位按照规定的保修期限和保修范围,承担物业的保修责任。建设单位可以委托物业管理企业保修,也可以自行组织维修。

第二十五条 物业服务合同期限届满前三个月,物业管理企业应与业主委员会协商续约事宜;业主委员会应在合同期限届满前二个月,组织全体业主对是否续聘物业管理企业进行表决。双方续约的应当重新签订物业服务合同;不再续约的,业主大会应当及时选聘其他物业管理企业。原物业管理企业应当在合同终止之日起10日内向业主委员会移交物业管理区域、资料和财物,不得以合同纠纷等理由拒绝移交。

第二十六条 物业服务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价格主管部门和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实行市场调节价的物业服务收费行为的规范和引导,行业协会可定期公布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各类物业公共服务费收费水平。物业管理企业的物业服务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应当实行明码标价。

第二十七条 建设单位和业主应当按照房屋销售合同约定的前期物业服务收费的有关条款支付物业服务费用。合同未约定或约定不明的,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生效当月至出售房屋交付当月发生的物业服务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房屋交付之日的次月起发生的物业服务费用由业主承担。

第五章 物业的使用和维护

第二十八条 物业管理区域内的下列共用附属房屋归全体业主所有:

(一)规划核准图上标注的自行车库;

(二)规划核准图上标注的底层架空层;

(三)规划核准图上标注的避难层(间);

(四)规划核准图上标注的共用设施设备用房;

(五)建设单位移交给全体业主的物业管理用房;

(六)建设单位承诺归全体业主共有的房屋;

(七)层高2.2米以下的房屋;

(八)其他依法归全体业主所有的房屋。

第二十九条 物业管理区域内禁止下列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

(一)擅自拆改房屋承重结构,改变房屋用途;

(二)占用或者损坏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擅自移动共用设施设备;

(三)侵占绿地、毁坏绿化;

(四)随意倾倒或者抛弃垃圾、杂物;

(五)堆放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物品,超标准排污或者发出超标准的噪声和振动;

(六)未经批准摆摊设点;

(七)在建筑物或者构筑物上乱悬挂、乱张贴、乱涂写、乱刻画;

(八)利用物业从事危害公共利益或者侵害他人正当权益的活动;

(九)违法搭建建筑物、构筑物;

(十)擅自改变房屋外貌;

(十一)法律、法规、规章和业主公约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三十条 物业管理企业发现在物业使用、装饰装修过程中有违反有关规定以及业主(临时)公约行为的,应当予以劝阻、制止,劝阻、制止无效的,及时报告业主委员会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

业主、使用人装饰装修房屋的,应当事先告知物业管理企业。物业管理企业应当将房屋装饰装修中的禁止行为和注意事项告知业主、使用人。

第三十一条 业主、使用人应当按照规划管理部门批准的设计用途使用物业,不得擅自改变物业使用性质。

第三十二条 业主共用车库(位)的管理等事项,由业主大会决定。车主要求物业管理企业保管机动车的,应当另行与物业管理企业签订车辆保管合同。

第三十三条 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共用停车库(位),应当提供给本物业管理区域内的业主、使用人有偿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出售。建设单位可销售的业主专用停车库(位)不得向本物业管理区域以外的业主出售。

第三十四条 住宅物业、住宅小区内非住宅物业、与单幢住宅楼结构相连的非住宅物业,被两个以上的业主区分所有的,业主应当按照规定缴纳专项维修资金。

专项维修资金应按幢建帐,专项用于物业保修期满后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更新和改造,不得挪作他用。

根据物业管理合同约定,应当由物业管理企业从物业服务费用或者物业服务资金中支出的住房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养护费用,不得从住房专项维修资金中列支。

第三十五条 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实行统一缴存、专户存储、专款专用、业主决策、政府监管的原则。

专项维修资金缴存、管理和使用的具体办法由市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执行。

第三十六条 物业发生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物业管理企业应当立即组织排险,并及时通知业主委员会,排险维修费用由相关责任人承担。符合专项维修资金使用条件和范围的,排险维修费用可以从专项维修资金中支出。

物业管理区域内的供水、供电、供气、市容、环卫、电信、绿化、消防、交通、有线电视、邮政等共用设施设备,按照规定应当由提供该项服务的单位维修养护的,不得要求物业管理企业维修养护。相关单位向最终用户收取的费用,不得强制物业管理企业代收代缴。

第六章 罚则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有关法律、法规或规章已设定处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八条 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的行为违反有关法律、法规或规章的规定的,由区(县)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通告全体业主。

第三十九条 建设单位违反第九条的规定,未将物业管理区域符合业主大会成立条件的情况书面告知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未按照规定提交有关资料的,由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仍不改正的,可以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条 物业管理企业违反第二十五的规定,未按时移交物业管理区域、资料和财物的,由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仍不改正的,可以处以五百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一条 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建立投诉受理制度。

区(县)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接到投诉后,应当在5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答复。决定受理的,应当进行调查、核实、并按规定时间将处理结果回复投诉人。

投诉人对区(县)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的处理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向市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书面复核要求。市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书面复核要求之日起30日内,将复核意见回复投诉人。

第四十二条 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或截留、挪用、侵占物业专项维修基金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三条 本规定自2月1日起施行。

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解析 篇2

1新《条例》概述

1.1修订审议

2011年7月28日,吉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修订《吉林省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管理条例》,并于2011年8月1日起施行。

1.2修订依据

《条例》修订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修订版)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及农业部发布的《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执业兽医管理办法》、《乡村兽医管理办法》、《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动物病原微生物菌( 毒) 种保藏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吉林省动物防疫工作现状,借鉴相关省市的地方法规和政府规章。

1.3新《条例》章节和主要内容

原《条例》共8章57条,新《条例》为10章66条,修订条款44条,新增条款32条,删除条款23条。 其中第一章共8条,主要阐述了《条例》的制定原则, 如无疫区建设管理原则、职责分工、相关定义等; 第二章共4条,重点对无疫区建设规划、组织实施,指定通道设立和动物隔离场建设要求及标准进行阐述; 第三章共8条,主要对规定动物疫病的风险评估、免疫预防、监测预警,种用和乳用动物的检测要求进行规定; 第四章共10条,重点对疫情报告及其行为进行规定, 对疫情的处置管理主体进行了明确,对疫情处置涉及的相关内容进行了阐述; 第五章共7条,主要对动物和动物产品调运检疫、进入无疫区的检疫、进入市场交易的检疫及动物屠宰检疫等相关行为进行了阐述; 第六章共2条,主要对动物诊疗行为和机构管理进行规定; 第七章共5条,主要对动物卫生监督和管理行为进行阐述; 第八章共6条,主要针对无疫区建设涉及的内容制定了相关保障措施; 第九章共15条,主要针对相关违反行为制定的处罚条款; 第十章为附则。

2新《条例》创新之处

2.1新《条例》总体框架新颖全面

新《条例》共用9章65条对无疫区建设规划及建设的4个关键环节( 免疫实现无疫、监测证明无疫、监管维持无疫、应急恢复无疫) 进行系统性说明和规定。同时,为了确保无疫区建设顺利实施,专门制定了“保障措施”章节,针对违反条例行为制定了15款处罚措施。

2.2首次将业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表彰列入政府范畴

新《条例》第八条明确规定,在无疫区建设管理和动物防疫工作中做出显著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应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给予表彰或奖励。该条的制定对防疫人员尤其是基层防疫人员工作的开展给予了极大动力,提升了工作积极性、能力和水平。

2.3规范了动物诊疗行为和机构管理

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单位和个人接触的患病动物多且杂,卫生安全措施处理不到位,废弃物处理的不妥善极易造成病原扩散,引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 危害极大。为了加强动物诊疗行为和诊疗机构管理, 新《条例》于第六章共用2条5款对其进行规定和阐述。

2.4增加了“保障措施”

无疫区建设涉及面广、部门多、规模宏大,需建立稳定的财政保障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和建设主体,建设用地也需纳入规划。新《条例》第四十五条规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规定动物疫病防疫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无疫区建设用地应当纳入全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5解决了公路动物卫生检查站设定问题

近年来,随着公路建设发展,经公路运输动物和动物产品车辆较多,尤其是跨省调运频繁,增加了动物疫病输入的风险和疫情爆发机率。为有效解决公路检查站和公路建设不同步问题,新《条例》于第十一条第一款对指定通道设立检查站做出明确规定: “省人民政府根据无疫区建设需要,规定过境和进入无疫区的动物、动物产品的指定通道,在指定通道上建立动 物卫生监 督检查站,依法执行 监督检查任务。”

2.6建立了稳定的动物防疫经费保障制度

稳定的资金投入是开展动物防疫和实施无疫区建设的重要保障。新《条例》首次将防疫经费列入法律条款,并于第四十六条规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本级政府职责,将规定动物疫病预防、监测、控制、扑灭、检疫、无疫区建设和运行、监督管理所需经费以及重大规定动物疫病疫情确认、疫区封锁、扑杀、 补偿、消毒、无害化处理、疫源追踪、监测、物资储备等应急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2.7解决了着装问题

新《条例》的制定在完善防疫装备配备和提高技术能力同时,解决了兽医工作人员着装问题,提升了兽医工作者的形象。其中第四十四条明确规定: “官方兽医在执行动物卫生监督检查任务时,应当着装整齐,佩带规定标志,出示有效证件。”

2.8明确了疫情处置责任分工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解读 篇3

一、《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立法工作思路

按照“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要求,从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出发,围绕下面五个方面,确定了《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立法工作思路:

第一,固化生活垃圾管理工作的定位与基本思路;第二,明确政府、社会公众以及作业单位的责任;第三, 建立科学合理的规划体系,促进处理设施建设;第四,确定垃圾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各环节的责任主体及其权利义务关系;第五, 加强对生活垃圾处理全过程的监管,保障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

二、《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主要制度内容

(一)适用范围

按照“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原则,《条例》法规的适用范围为北京市行政区域,即北京市行政区域内生活垃圾的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条例》规定“本条例所称生活垃圾,包括单位和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建筑垃圾等固体废物。”

此外,由于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不属于生活垃圾,并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中,已对其管理主体、要求有了明确规定,因此,《条例》未将这些事项的管理纳入适用范围。

(二)生活垃圾管理工作的定位、管理原则和生活垃圾处理的技术路线

按照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意见》,《条例》确定了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工作的定位及管理原则和生活垃圾处理技术路线。

工作的定位:生活垃圾处理是关系民生的基础性公益事业。加强生活垃圾管理,维护公共环境和节约资源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管理原则: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工作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方针和城乡统筹、科学规划、综合利用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市统筹和属地负责,逐步建立和完善生活垃圾处理的社会服务体系。

生活垃圾处理的技术路线:北京市坚持高标准建设、高水平运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采用先进技术,因地制宜,综合运用焚烧、生化处理、卫生填埋等方法处理生活垃圾,逐步减少生活垃圾填埋量。

(三)明确政府、社会公众及专业作业单位的责任

各级政府职责:生活垃圾管理是北京市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市政府统一领导全市生活垃圾管理工作,制定专项规划,确定生活垃圾管理目标,统筹设施规划布局,制定经济保障措施,保障资金投入;区县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生活垃圾管理工作,落实市政府确定的管理目标;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负责本辖区内生活垃圾的相关管理工作,组织动员市民积极参与生活垃圾管理工作。

部门职责:市市政市容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生活垃圾管理工作的综合协调、检查指导、督促考核和生活垃圾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的监督管理。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环境保护、规划、住房城乡建设、交通、农村工作、商务、卫生、工商、园林绿化、城管执法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本条例和各自职责,做好生活垃圾管理的相关工作。

社会公众的基本权利义务:产生生活垃圾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国家和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的规定,减少生活垃圾产生,分类投放生活垃圾,按照规定缴纳生活垃圾处理费用,并有权了解相关的政府及企业信息,举报、投诉违反生活垃圾管理的行为。

专业作业单位的责任:从事生活垃圾清扫、收集、运输、处理服务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作业标准、规范以及相关规定,提供安全、稳定、环保的服务。

(四)加强生活垃圾设施规划、建设的统筹

1.在解决设施落地难的问题方面

一是将北京市的垃圾设施建设工作纳入规划中予以保障落实。规定市市政市容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制定生活垃圾处理规划,涉及事业发展的,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涉及设施规划布局和用地的,纳入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

二是规定区县政府应当根据北京市的统筹安排,制定规划、设施建设计划并组织实施,保障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行。

三是强调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标准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指标的衔接。要求编制建设工程配套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建设标准,并将设施建设标准的有关内容纳入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指标。同时要求规划部门对居住建筑项目、公共服务建筑项目进行行政许可审查时,就生活垃圾分类设施的建设征求市政市容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2.在解决设施建成后使用难的问题方面

一是规定发改委部门在批准生活垃圾转运、处理设施建设项目时,要就处理工艺、规模、服务范围征求市政市容部门意见。

二是规定生活垃圾转运、处理设施须经环境影响评价,分析、预测和评估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并提出环境保护措施。建设单位应当将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向社会公示。

三是规定建设项目配套建设垃圾设施的,垃圾设施的位置、功能应当在房屋销售场所公示,并在房屋买卖合同中明示。买房人同意签订合同的,同时接受配套垃圾设施。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停用、拆除或者要求停用、拆除设施,保障设施的有效使用。

(五)确定了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制度

1.《条例》明确实行垃圾分类制度,确定了生活垃圾分类的原则、投放标准。生活垃圾分类的原则:按照全程管理、系统衔接、科学分类、适应处理的原则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对生活垃圾实行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

生活垃圾投放标准:规定了餐厨垃圾(厨余垃圾)、可回收物、其它生活垃圾、废旧家具、建筑垃圾、农村村民日常生活中产生的灰土等分类投放的标准。

同时也对建筑垃圾、园林垃圾、果蔬垃圾进行分类管理,并将生活垃圾分类的管理要求贯穿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全过程。

2.规定了源头减量。规定了对列入国家强制回收目录的产品和包装物实行强制回收,鼓励单位和个人减少使用或者按照规定不使用一次性用品,优先采购可重复使用和再利用产品;鼓励净菜上市;要求餐饮经营单位应当在餐饮服务场所设置不剩餐的醒目标识,在服务过程中提示消费者合理消费,适量点餐;鼓励建立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合理布局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建筑垃圾要在产生的源头实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3.在投放环节设定了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人制度和分类指导员制度。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人由物业服务企业、村委会、公共场所的管理单位等担当,负责设置相应分类收集容器,宣传、指导、监督社会公众进行垃圾分类,与垃圾运输企业签订运输合同。

街道、乡镇组织居委会、村委会设立分类指导员,宣传分类知识,指导市民正确分类。

4.在收集环节规定根据生活垃圾产生量和分类方法,按照相关规定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分类收集、贮存生活垃圾。

5.在运输环节规定根据生活垃圾分类方法,配备符合标准的收集工具、运输车辆分类收集、运输不同种类的生活垃圾。

6.在处理环节规定生活垃圾集中转运、处理设施的运行管理单位应当按照要求接收生活垃圾,并进行分类处理。

(六)加强建筑垃圾的处置管理

nlc202309030055

1.针对建筑垃圾产生源头

第一,要求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当采取措施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对工程施工中产生的建筑垃圾进行综合利用,优先选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及可以回收利用的建筑材料。

第二,要求新、改、扩建建设工程项目的建设单位和承担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等拆除工程的单位应当在施工前,依法办理渣土消纳许可。并且,渣土消纳许可应当在施工现场公示。

第三,要求拆除工程的建设单位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拆除工程施工备案时,堆放、清除废弃物的措施资料中应当包含渣土消纳许可证。

第四,要求居民装饰装修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应当按照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人规定的时间、地点和要求单独堆放,并承担处理费用;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人应当依法办理渣土消纳许可。

2.针对运输及处置环节的监管措施

第一,明确了建设工程和拆除工程产生的建筑垃圾应当采取以下两种方式之一进行处置:一是将建筑垃圾交由有资质的运输单位,按照渣土消纳许可确定的时间、路线和要求,运输至符合规定的处理场所。二是实施建筑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置的,应当采用符合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要求的设备或者方式。

第二,对实际产生的建筑垃圾的种类、数量、运输者、去向等情况,要求建设单位在向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或者乡镇人民政府报告的同时,应当告知渣土消纳许可确定的处理场所。处理场所发现与实际接收的数量不符的,应当报告市政市容行政主管部门。

第三,明确了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相关管理部门制定建筑垃圾再生产品质量标准、应用技术规程,采取措施鼓励建设工程选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和可回收利用的建筑材料,支持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的生产企业发展。

(七)餐厨垃圾的管理

第一,《条例》要求北京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快餐厨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处理能力,并按照集中与分散处理相结合的原则,推进餐厨垃圾源头就地处理,对餐厨垃圾就地处理设施的建设、运行给予指导和经济补助。

第二,《条例》规定餐饮服务单位应当单独收集餐厨垃圾,并委托有资质的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专业服务单位进行集中处理;达到一定规模并具备就地处理条件的,应当按照本市有关规定建设符合标准的餐厨垃圾就地处理设施,对餐厨垃圾进行就地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第三,《条例》明确禁止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餐厨垃圾饲养畜禽;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以餐厨废弃食用油脂为原料的食用油;禁止无资质的单位和个人收集、运输餐厨垃圾。

(八)实行生活垃圾排放的全过程监管

第一,实行垃圾排放登记制度,掌握源头数量。要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人向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或者乡镇政府登记生活垃圾产生情况。

第二,实行运输合同制度,掌握垃圾流向。要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人选择收集运输专业服务单位,签订运输服务合同,并在排放登记时一并提交街道办事处或者乡镇政府。

第三,实行台账管理,掌握垃圾流量。要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人、收集运输服务单位、处理单位分别建立生活垃圾管理台账,记录垃圾来源、种类、数量、去向等,进行全过程监管,发现问题易于追查责任,防止乱丢、乱倒生活垃圾。

第四,明确监管责任,加强部门协调。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建立生活垃圾管理综合考核制度,纳入政府考核指标。市政市容行政主管部门建立生活垃圾排放全过程管理制度,会同有关部门建立生活垃圾监督管理和执法工作的协调配合机制,定期通报情况,实现生活垃圾监督管理信息、数据的及时互通和共享。

(九)加强宣传,引导公众规范参与

第一,《条例》要求加强生活垃圾管理的综合宣传教育。各级政府充分利用媒体,宣传、普及生活垃圾管理的相关知识。市政市容部门组织专业服务单位向社会开放,建立生活垃圾管理宣传教育基地。教育部门应当将生活垃圾减量、分类、处理的知识,纳入中小学校课程。

第二,《条例》要求加强设施规划建设的公开。编制设施规划,征求专家、社会公众及设施周边居民的意见。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应当依法予以公告。设施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应当征求公众意见,环评通过的,公开环评结论。

第三,《条例》要求加强设施运行的公开。在规定的公众开放日,处理设施对外开放,接待社会公众参观、访问,公开设施污染监测指标和处理设施运行数据。设立驻厂监督员,参与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监督管理工作。

(十)规定对违反生活垃圾管理行为的行政处罚

行政执法主体:本市城管综合行政执法机关、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及本市机关行政执法部门。

行政处罚的种类:罚款、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行政许可证。

(责任编辑:黄荔)

北京市河湖保护管理条例 篇4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河流、湖泊、水库、塘坝、人工水道工程设施及其水体(以下统称河湖)的保护和管理。

第三条 河湖保护管理坚持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科学管理、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的原则。

河湖的规划、建设、治理应当维护古都风貌,与首都城乡整体环境相协调。

第四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河湖保护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将河湖保护管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保证河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和管护经费;并建立健全水生态保护的补偿制度。

第五条 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本市与相关省市建立健全河湖保护管理协作机制,加强河湖保护管理的统筹协调。

第六条 本市河湖保护管理工作实行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上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下级人民政府河湖保护管理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

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市河湖保护管理目标制定考核评价指标,纳入对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区、县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

第七条 本市河湖保护管理实行流域管理和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市河湖保护管理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在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等跨区、县重要水系设置流域管理机构,在管辖范围内依照国家和本市的规定履行监督管理及行政执法职责,统筹协调流域内的河湖保护管理工作。

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管辖权限,对本行政区域内河湖保护管理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按照管辖权限,建立健全管理机构或者确定管理人员,落实河湖管护责任。街道办事处按照管辖权限做好河湖保护管理的有关工作。

第八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河湖治理、养护、保护管理标准、规范和规程,建立河湖保护监督管理体系,对工程设施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完善监测预警管理制度,组织水文机构对河湖水量、水质定期进行监测,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规范执法行为,履行河湖保护管理的执法职责。

市和区、县发展改革、财政、环境保护、规划、市政市容、园林绿化、农业、国土资源、工商、公安、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文物、文化、教育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河湖保护的相关工作。

第九条 公园、能源、电力、旅游、院校等单位管理的湖泊,由其负责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确定管理人员,落实河湖管护责任,并报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条 本市鼓励和支持河湖保护管理领域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河湖保护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应当加强河湖保护宣传教育,增强公民河湖环境保护的意识,引导公众和村、社区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参与河湖保护管理的有关活动。

对保护河湖水环境、水工程、水文化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或者水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第二章 规划编制与管理

第十一条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编制全市河湖治理及保护管理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按照全市河湖治理及保护管理规划以及相关要求,编制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等跨区、县重要水系的流域治理及保护管理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部门批准。经批准的流域治理及保护管理规划,由流域管理机构实施监督、管理。

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全市河湖治理及保护管理规划和所处水系的流域治理及保护管理规划,按照管辖权限组织编制本区、县河湖治理及保护管理规划,经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后,报区、县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乡、镇人民政府可以按照管辖权限组织编制本乡、镇河湖治理及保护管理规划,报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十二条 河湖治理及保护管理规划应当包括河湖现状分析,防洪标准及除涝、排水要求,河湖开发利用原则、水功能区划及水质保护目标,河湖治理及保护管理任务、措施和实施方案,限制或者禁止开发、利用的项目等内容。

第十三条 河湖治理及保护管理规划应当结合城乡发展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理念,兴利与除害相结合,统筹协调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和有关地区之间的利益,兼顾水资源保护、水生态恢复、水文化保护及合理利用,充分发挥河湖综合效益。

第十四条 河湖治理及保护管理规划应当符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海河流域综合规划,并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环境保护、水资源、防洪排水和水土保持等规划相协调。

有关部门编制各类专业规划涉及河湖的,应当征求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十五条 河湖治理及保护管理规划是河湖保护、开发、利用和管理的依据。编制区域发展规划、新城和重点发展区规划以及重大建设项目布局,应当符合全市河湖治理及保护管理规划和流域治理及保护管理规划。

经批准的河湖治理及保护管理规划应当向社会公开,严格执行;确需修改的,必须经原批准机关批准。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对河湖治理及保护管理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河湖治理及保护管理规划从事开发、利用活动。

第十六条 在河湖上建设水工程的,必须符合所在流域的治理及保护管理规划。

修建水库的,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或者经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报上级主管机关批准。

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解析 篇5

第一条 为了全面实施《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古树名木由市园林绿化局根据《古树名木评价标准》确认公布。市园林绿化局应定期组织古树名木普查,根据普查结果对古树名木实行动态管理。

第三条 区、县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应对行政辖区内的古树名木进行调查登记、建立档案、卫星定位,制定保护措施并确定管护责任单位或责任人,标挂统一的标识,并将上述事项完成情况报市园林绿化局备案。

第四条 本市鼓励单位和个人资助古树名木的管护,提倡认养古树名木。

第五条 古树名木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认养古树名木和管护古树名木成绩显著的单位或者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六条 古树名木应以树冠垂直投影之外三米为界划定保护范围。由于历史原因造成保护范围和空间不足的,应在城市建设和改造中予以调整完善。

第七条 古树名木管护责任单位或责任人应当按照《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标准》对古树名木进行养护管理。

区、县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对古树名木的生长和管护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应向古树名木管护责任单位或责任人提出整改意见。

第八条 古树名木受害或者长势衰弱,管护责任单位或责任人应制定治理复壮方案,报区、县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审查并在其指导下实施。

濒危古树名木抢救复壮工程,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

第九条 古树名木枯枝死杈存在安全隐患需要进行清理的,由古树名木管护责任单位或责任人提出申请并制定方案,经区、县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由古树名木管护责任单位或责任人组织实施。

第十条 古树名木管护费用、古树名木抢救和复壮费用由管护责任单位或责任人、市和区县主管部门共同负担,其数额应根据古树名木抢救复壮和管护需求予以核定。

第十一条 古树名木保护范围内禁止挖坑取土,动用明火,排放烟气、废气,倾倒污水、污物,堆放物料、修建建筑物或者构筑物等危害树木生长的行为。空调室外机排风口应避开古树名木。对影响古树名木生长的各类生产、生活设施,由区、县古树名木主管部门责令有关单位或者个人限期采取措施,消除影响和危害。第十二条 建设项目规划选址应当在古树名木保护范围以外,因市级以上重点工程等特殊情况涉及古树名木保护范围的,在规划、设计、施工、安装中,应当采取避让保护措施。避让保护措施由建设单位征求古树名木管护责任单位或责任人意见,经所在区、县古树名木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后,报市园林绿化局审批。

区、县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应对古树名木避让保护措施的执行进行监督、指导。第十三条 建设项目涉及古树名木的,在工程建设中,其管护责任由建设单位承担,区县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应与其签订临时管护责任书。工程竣工后,管护责任由使用单位依法承担。

第十四条 因市级以上重点工程建设等特殊情况确需迁移古树名木的,建设单位应征得古树名木树权人、管护责任单位或责任人同意,由所在区、县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审查签署意见后,经市园林绿化局审核,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办理移植许可证。区、县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应对移植工程进行监督、指导,对移植后的古树名木生长情况进行监测,监测情况应当报市园林绿化局备案。

古树名木移植工程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单位承担。

第十五条 古树名木受伤损害的,应由古树名木管护责任单位或责任人提请具有相应相应资质的机构依据《古树名木评价标准》作出鉴定。

第十六条 古树名木死亡,管护责任单位或责任人应当及时报告当地区、县古树名木主管部门,经区、县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市园林绿化局确认。

经确认死亡的古树名木存在安全隐患的,其管护责任单位或责任人应制定方案及时处置。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关于《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实施办法》

(送审稿)的说明

《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实施至今已经8年。《条例》在我市的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补充和明确相关内容,增强《条例》的可操作性,我们起草了《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先后征求了部分区、县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局相关处室和单位的意见。

下面就《办法》作简要说明。

一、鉴于区、县古树名木主管部门中有一部分不具备行政职能,所以《办法》中表述为“区、县古树名木主管部门”。

二、《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全部27条内容中,有20条涉及古树名木主管部门的职责;其中只有5条明确为市园林绿化局的职责,其余15条,市和区、县主管部门职责不明确,在实际工作中,极易出现交叉和漏项,给工作造成损失。《办法》明确规定了市和区县主管部门的职责。如《办法》第六条规定:“古树名木受害或者长势衰弱,管护责任人应制定治理复壮方案,报区、县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审查并在其指导下实施。”再如《办法》第九条规定: “古树名木保护范围内禁止挖坑取土、动用明火、排放废气、倾倒污水污物、堆放物料、修建建筑物或者构筑物等危害树木生长的行为。对影响古树名木生长的生产、生活设施,由区、县古树名木主管部门责令有关单位或者个人限期采取措施,消除影响和危害。”等。

三、关于古树名木保护范围。《办法》第四条明确“ 古树名木应以树冠垂直投影之外三米为界划定保护范围。由于历史原因造成保护范围和空间不足的,应在城市建设和改造中予以调整完善。”

四、关于古树名木枯枝死杈的修剪,《条例》中没有明确规定。当前管理中普遍存在古树名木枯枝死杈处理问题,既是安全隐患,又影响景观。《办法》第七条明确: “因安全隐患需要对古树名木枯枝死杈进行修剪的,由古树名木管护责任单位或责任人提出申请并制定方案,经区、县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由古树名木管护责任单位或责任人组织实施。”

五、关于古树名木抢救复壮经费。鉴于大部分古树名木管护责任单位或责任人在抢救、复壮古树名木中经费存在困难,为了加大古树名木抢救复壮的力度,《办法》第八条规定“古树名木抢救和复壮费用由管护责任人、市和区县两级主管部门共同负担,其数额应逐年有所增加”。

六、关于死亡古树名木的处理:考虑到一些古树名木枯死后仍有景观和纪念价值,《办法》第十四条第四款明确规定:“经确认死亡的古树名木存在安全隐患的,应按照程序及时予以处置。”

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解析 篇6

关于印发《南京邮电大学公用房 管理条例(试行)》的通知

各二级单位、职能部门:

为了进一步深化校内管理体制和机制改革,推进房产资源的二级管理,合理使用房产资源,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南京邮电大学公用房管理条例(试行)》,已经校党政联席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二○○九年九月一日

公用房分配的相关建议,并负责核定超定额用房单位的房产资源调节费的额度工作。

第六条 公用房使用实行“分类管理、定额分配、超额付费”的原则,以提高公用房的使用率和保证公用房的合理配置。

第七条 建立公用房自我约束的机制。用房单位根据公用房的性质和用房定额标准,对超过用房定额的使用面积缴纳“房产资源调节费”,以达到自我约束的目的。房产资源调节费经后勤管理处核定后,由财务处在使用单位的相关经费中扣除。

第八条 公用房按类别划分为党政办公用房、二级教学科研单位公用房(包括办公用房、科研用房、学科用房、实验室用房)、公共服务用房、后勤保障用房、产业商业等有偿服务用房。

第九条 党政办公用房是指学校党政领导和各机关部门办公用房,包括办公室、会议室、接待室等。其定额用房的面积按学校下达的党政机关各单位实际人员编制数进行核算,定额内用房的面积免缴房产资源调节费。

第十条 二级教学科研单位办公用房是指各院、部、所二级教学、科研单位党政用房和教职工办公用房。其定额用房的面积由领导小组按当校教职工人员编制和学科发展的相关情况,结合本条例的配套细则进行测算和核定,定额内用房面积免缴房产资源调节费。

第十一条 科研用房是指实际用于完成科研任务的各类用房。其定额用房面积按学校下达的科研人员编制及所承担的科研任务等因素进行核算。其中,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

节费”纳入学校专项基金。

第三章 管理办法

第十八条 后勤管理处按领导小组核定的分配额度与使用单位签定“公用房使用协议”后,使用单位即取得公用房使用权。

第十九条 公用房需调整时,使用单位须首先办理退房手续,并重新签定新调整公用房的使用协议。调整过程中,未经领导小组批准各单位不得以任何方式互相转让房屋使用权。

第二十条 各单位未经领导小组同意不得将本单位使用的公用房出租给校内外其他单位,不得将本单位使用的公用房用做入股、投资和抵押。违反规定的,学校收回所涉及的房产,并没收违规所得,同时收取相同数额的房产资源调节费。

第二十一条 各单位未经领导小组同意不得将本单位使用的公用房进行改建和扩建。确实需要内部整修时,应事先向职能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附整修方案),经批准后方可施工。公用房装修时不得破坏房屋结构,侵占公共使用面积。

第二十二条 各单位因人员变更、工作量变更、增设机构等原因需要增加公用房面积的,由用房单位提出申请,经后勤管理处核算定额,报学校批准后方可执行,增加的面积纳入单位公用房总定额面积统一管理,超出单位总定额的用房面积收取房产资源调节费。增加或减少的面积小于15平方米的,暂不作房屋调整,以房产资源调节费调节。

第二十三条 后勤管理处对每间公用房的使用情况建

入学校公用房管理条例统一管理,不再享受特殊待遇。

第四章 核算办法

第二十八条 为贯彻落实本条例,根据工作性质的不同,公用房划分为不同系列进行核算,并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本条例经校党政联席会通过后,自发布之日起生效执行。

第三十条 本条例由后勤管理处负责解释。

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解析 篇7

一是法律关系性质的改变。在《拆迁条例》下, 拆迁人为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的单位, 是普通的民事主体, 拆迁人与被拆迁人之间是普通的民事关系。而依据新的《条例》, 征收人为市、县级人民政府确定的房屋征收部门, 是经授权的行政主体, 征收人与被征收人之间是行政法律关系。

二是征收前提的改变。根据先前的《拆迁条例》第七条之规定, 拆迁人要获得拆迁许可证, 只需向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提交建设项目批准文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国有土地使用权批准文件、拆迁计划和拆迁方案、办理存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出具的拆迁补偿安置资金证明。而根据新《条例》第二条、第八条之规定, 房屋征收必须是基于法定的公共利益而作出。不是基于法定的公共利益的需要, 不得对当事人的房屋实施征收。如此, 公共利益需要成为征收的法定前提。

三是征收程序的改变。根据先前的《拆迁条例》之相关规定, 拆迁人依法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后即可进行拆迁, 被拆迁人难以合法表达其利益诉求。而新的《条例》不但在实体上客观界定了“公共利益”, 设计了“补偿机制”, 还通过一系列程序性规定, 为被征收人了解征收决定, 表达利益诉求, 实现公正裁决争议, 确定了公开、公平、公正的运行机制, 为征收补偿制度的顺利实施提供了程序保证。

四是补偿机制的改变。先前的《拆迁条例》尽管也确立了市场补偿原则, 但由于房屋评估机构的选择、补偿方式的选择等方面受到限制, 这一原则并未能得到落实。为此, 新的《条例》设定了更为科学和公平的补偿机制。首先是引入独立第三方评估制度, 保证补偿机制客观、公正;其次, 明确提出房屋价值的补偿不低于被征收房屋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再次, 明确了被征收人对于补偿方式的选择权;最后, 为被征收人设立了完善的法律救济途径, 被征收人对补偿决定不服的, 可依法提起行政复议和诉讼。

五是强制执行方式的改变。依据先前的《拆迁条例》第十七条之规定, 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在裁决规定的搬迁期限内未搬迁的, 由房屋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责成有关部门强制拆迁, 或者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拆迁。如此, 就容易出现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既当运动员, 又当裁判员的情形。为此, 新的《条例》取消行政强拆。被征收人不履行房屋补偿决定的, 房屋征收部门必须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六是设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先前的《条例》虽然也有相关的法律责任条款, 但在法律责任的主体、违法情形、法律责任的形态等方面都存在不周延之处, 实践中诸多违法行为难以据此进行问责。为此, 新的《条例》设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条款。如实践中饱受诟病的非法逼迁行为, 《条例》予以明确禁止, 并规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对于被征收入以非法方式阻碍房屋征收工作的, 也规定了相应的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

二、《条例》要实现预期之制度功能面临的挑战

尽管《条例》已经出台, 但就制度规范本身而言, 《条例》要实现预期之制度功能, 尚需面临挑战:

首先, 公共利益的判断与反思。《条例》第八条规定了属于公共利益需要的六种情形, 这是《条例》的一大亮点。对于《条例》所列之公益条款, 应当进行严格解释。对于征收决定之程序制度和救济制度, 应当严格遵守, 通过民主、行政和司法的三重机制, 确保公益需要之真正实现。

其次, 征收决定程序之遵守。《条例》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对征收决定做出前的论证、听证、社会风险评估等程序做出了具体规定, 但是这些规定不够细致, 可操作性有待加强。首先是征求意见的方式并不明确, 没有明确的法定方式, 民众的知情权、申辩权很难得到保障;其次, “多数被征收人”、“涉及被征收人数量较多”等界定缺乏量化指标, 解释权在地方政府, 这就可能使得民众意见难以得到尊重, 使得该规定的立法本意难以贯彻;最后, 听证会的程序没有明确规定。因此, 在实践中, 应当通过更具操作性的细则规范, 防止《条例》所规定之程序被虚置。

再次, 法院之独立性。《条例》取消了行政强拆, 将强制执行权交由法院统一行使。但司法机关能否承担这样的使命很值得怀疑。在实践中, 受制于人、财、物的限制, 法院的独立性有待增强。法院是否具备足够的资源和能力来对市、县级人民政府作出的征收决定和补偿决定进行审查, 这将直接影响《条例》之实施效果。

最后, 省、直辖市、自治区在诸多操作性细则的制定权能否合理行使将严重影响《条例》之制度功能。《条例》作为行政法规, 难以对许多具体事宜作出细致规范。各地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都存有较大差异, 统一的制度规范在实践中也难以得到落实。为此, 《条例》将诸多操作性细则的制定权都交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统一行使。如对被征收人优先住房保障的办法、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的选择办法、停产停业的损失补偿办法。但省、自治区、直辖市能否合法、合理地行使这些操作性办法的制定权?在此过程中是否会存在限制和剥夺被征收人合法权益之行为?这些都不无争议。而这些争议的存在, 将严重影响《条例》的制度初衷。

没有一部行政法规, 像《拆迁条例》引发如此激烈的矛盾和冲突;它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 引发如此广泛的社会讨论和争辩。可见, 《条例》在中国立法史和民众生活中的特殊意义。

摘要:《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 (后文简称《条例》) 的出台, 昭示着《条例》在中国立法史和民众生活中的特殊意义。

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解析 篇8

请以“让我想一想”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试题解析及写作指导

何为“想一想”?实际上就是思考一下、斟酌一下,然后再作判断,决定,选择。题目的意思就是说,当“我”面对某一现象、某一难题时,想再好好思考一番。根据题目特点,这道文题宜采用记叙类文体。

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许多需要“想一想”的事情,有的甚至要反复地想、深入地想。因此,只要考生能扣住“想一想”这一关键词,轻轻推开记忆的门,往事就会一个接一个涌进脑海,写作素材就能信手拈来。

那到底该如何写这篇作文呢?

一、问一问——打开思路。面对难题,面临选择,由于经验不足,或想考虑得再周全一些,我们总是会认真思考一番。那么,在你的人生经历中,有哪些这样的经历呢?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因何事而需“想一想”,到底想了什么,想好之后又是如何行动的……相信经过如此一系列追问,你的写作思路很快就会打开。

二、比一比——确定主旨。生活中需要“想一想”的事情虽然很多,但如果你去写今天穿什么衣服,晚饭是下面条还是煮稀饭之类的事情,肯定没有多大意义。因此,大家有必要在众多的“想一想”中进行比较,把那些主题深刻、能打动人心的故事挑出来,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立意不俗,引人注目。比如有同学建议去掏鸟窝玩,你经过“想一想”,不仅自己没有去,还成功劝阻了其他人,这样的作文着眼于保护野生动物这一立意,自然显得不一般。

三、换一换——拓展空间。不少同学在选材时被文题中的“我”限制住了。其实,只要巧妙换一下角度,就能拓展空间,让许多与“我”无关的事进入作文。比如可将“我”虚化,以动物、植物的口吻来讲述它们的故事,表达它们的心声;也可直接让“我”进入别人的故事,以“我”的口吻来记叙别人的经历。

四、理一理——搭好框架。定好了主题,选好了素材,接下来就该考虑如何行文了。理一理思路,搭一搭框架,既可节约时间,又可防止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情况发生。如何开头,巧妙引出“想一想”的缘起;如何结尾,点明主题;中间部分如何生动表现“我”想一想的前后经过。

经过以上四个步骤,写出一篇好的考场作文也就不难了。

佳作展示一

让我想一想

南京 一考生

隔壁三班“出事”了——一名男生和老班干了起来。这名男生姓牛,脾气和他的姓一样,火爆得很,话不投机便怒发冲冠,再加之成绩又不怎么样,还爱搞恶作剧,大家都对这位“校园名人”敬而远之。

听说前几天上英语课,老师当众批评他默写的单词错得一塌糊涂。这位牛同学自觉大失颜面,当堂拍案而起,惊得那位英语老师赶紧打电话向班主任求救。班主任十万火急地赶来,看到英语老师哭得梨花带雨的,顿时火冒三丈,让牛同学当面道歉。牛同学不干,冲突升级,无法收场。最后学校决定让牛同学转班,换个环境。转到哪个班呢?一时引发大家的许多猜测。

让人难以置信的是,牛同学居然被安排到我们班来了,难道就因为我们老班平时好说话,学校就专挑软柿子捏?

我们正愤愤不平时,老班托人捎话,召见我这个班长。原来,后天,在家反思的牛同学就要来我们班了。鉴于牛同学的特殊性,老班一时拿不定主意让他和谁坐同桌,就找我来商量。

这么一个人见人怕的犟牛,和谁坐呢?和李同学坐同桌?不行不行,两个火药桶挨在一起,这一天还不要爆炸三回?那样的话,我们班岂不是要被搞得鸡飞狗跳的?和赵同学坐同桌?赵同学倒是文文静静,从不和人闹别扭。可是,让这个多愁善感、性格软弱的“林黛玉”和牛同学坐同桌,她不被欺负死,也会被活活气晕。那和钱同学坐同桌?钱同学学习好,有个性,虽是女生,却体格健壮,估计牛同学想欺负她都没门儿。不过,钱同学心高气傲,一准儿会瞧不起牛同学,指望她去帮助人,根本不可能。

唉,这建议还真不好出。我只得老老实实地对老班说,这事儿难,让我再好好想一想,明早给您答案,反正那位同学后天才来呢。

回到家,爸妈见我愁眉苦脸,便问我原因,我如实告知。妈妈说,想那么多干吗,你随便推荐一个不就完了。爸爸却“不怀好意”地笑了笑:“谁是最佳人选,你这个班长呗,成绩好,人品好,特别爱帮助人,巾帼英豪,一身霸气……”是呀,一语点醒梦中人。我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妈妈狠狠瞪了爸爸一眼,很严肃地对我说:“千万别自找麻烦,请神容易送神难。”

我嘴上答应着妈妈,心里却已经拿定了主意。

第二天,当我告诉老班让牛同学和我坐同桌时,老班一下子惊得合不拢嘴,好一会儿才缓过神来,说:“你那个小辣椒似的妈妈会同意?还不把我的手机打爆?你别忙,让我想一想。”

“可是,没有谁比我更合适呀。至于我妈妈,咱们‘生米煮成熟饭,量她也没辙。”见我主意已定,老班经过反复权衡后,无可奈何地答应了。

牛同学,明天,我等着你。

简评

这篇文章选材并不新奇,似乎是校园中发生概率较高的事件。但“想一想”的过程写得一波三折,扣题紧,重点非常突出。一个非常调皮的学生,到底会转到哪个班?谁愿意接收?作者一开篇便抛出了这个难题。接着,写到确定这个同学要转到我们班,因为我们的老班“软”。那到底让他和谁坐同桌呢?作者抛出第二个难题。身为班长的“我”设想了多个方案,但又都一一否决了。这个“想一想”的过程蛮复杂的。最后,“我”竟然让他与“我”坐同桌,可谓出人意料。那么,“我”能与牛同学和睦相处吗?文章写到这里戛然而止,但文脉并没有断,有过前面层层的铺垫,一个有担当、有智慧、有胆略的少年班长的形象已经立起。我们可以预见,“我”和牛同学相处的过程绝不会一帆风顺,但我们也有理由相信,结局一定是完美的。真是言有尽而意无穷!整篇文章又是悬念不断,读来怎能不引人入胜?

佳作展示二

让我想一想

南京 一考生

秋风起,天将凉,草儿又要枯黄。一只体形稍胖的大雁问另一只体形稍瘦的大雁:“大哥,又要南飞了,今年我们从哪条路线飞回去?”

这只瘦大雁显然是只有经验的头雁了。只见它皱了皱眉头,忧郁地望着远方,沉思了好长时间才说:“让我想一想,好好想一想。”

这只头雁清楚记得,大前年它们是按照以往的惯例,从西线飞回去的。那条路线上,有一些湖泊、河港,飞累了就可以停下来,捕食新鲜的鱼虾,补充体力。可那一年,它们在一个水草丰美的地方短暂休息时,不少大雁因误食捕鸟人投下的毒饵,不幸死去。随后,这样的悲剧接连发生,等到迁徙结束时,整个雁群只剩下了一半大雁。许多大雁把眼睛都哭红了。

前年,它们吸取教训,跟在另一群大雁后面,改飞东线。这条路线上有草原,有芦苇荡,食物也非常丰富。从前到后,除了几只老雁和小雁意外失踪外,大部队安然无恙。去年秋天,它们理所当然地继续沿着这条路线迁徙了。可天有不测风云,在一个大草荡,当雁群停下来捕食时,一场噩梦突然降临。不知什么时候,一张张大网悄然竖起,毫无防备的大雁一起飞,就一头撞到了网上,然后被活捉,被贩卖,成为人类餐桌上的一道美味。那种网几乎是无色的,大雁们很难察觉。更要命的是,一路上,这样的网不时出现,大家个个心惊胆战。

回想着那一幕幕悲惨的情景,这只身负整个雁群安全的头雁怎能不左思右想,犹豫不决?

出发的日子一天一天临近,头雁几乎愁白了头。最后,在征求大家的意见后,头雁决定,今年另选一条路线,虽然这条路线山高路险,并且可能很少有食物,但总比被人毒死、网住强一百倍!为了确保安全,雁群决定,今年把队伍分成两部分,小部队提前出发,进行侦察,大部队跟在后面,确保安全。

秋风起,天正凉,大雁们终于出发了。山高水长,不知它们这一路上是否安全。

简评

一、立意不俗。这篇文章借即将南飞的大雁之口,控诉了人类捕杀野生动物的行为,表达了对野生动物的同情,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环保意识,如此立意,着实不俗。

南京市学科带头人评选条例 篇9

一、评选对象

已享有省特级教师、省市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的教师;已被评为“南京市学科带头人”的教师;教学行政管理人员近三年内兼课在专职教师工作量二分之一以下者;男教师55岁(不含)以上、女教师50岁(不含)以上者,不参加评选。

二、评选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认真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爱生,明礼诚信,平等合作,勤学乐教,廉洁奉献。在市、区县、校广大教师中堪为表率,具有较高的威望。

2、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有系统、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及基础理论知识,精通本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在本学科教学中对市、区县、校的广大教师能发挥示范、指导作用;在市、区县学科教研活动中能起骨干作用。具有中(小)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职称,且两年(含)以上。

3、完成规定的教学工作量。学科教学经验丰富,且形成一定的教学风格。教育教学成绩显著,在市、区县统一组织的教学质量检测中成绩优良,位居同类前列,推进率高。所教学生对其教学评价良好,是学校公认的教学骨干,且在市、区县中具有榜样作用。能承担选修课或校本课程的教学任务。

4、有个人的研究课题,或参与市区县级一项教科研课题的研究,或参与校以上(含校级)教育改革实验项目的实验研究,且取得研究成果。经单位安排,有计划地指导至少1名以上的青年教师,被指导对象在教育教学等方面取得明显成绩。

5、获得高级教师任职资格以来,有教研科研成果材料3篇,其中申报学科的专业学术论文应不少于2篇(或1篇论文1篇案例),且至少有1篇必须是在省辖市及以上正式刊物独立发表或在省辖市及以上教育主管部门(含教育学会)组织的论文评比中获三等奖及以上的本专业学术论文。

北京市动物防疫条例 篇10

(草案)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动物疫病的预防和控制 第三章 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检疫 第四章 动物诊疗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动物防疫活动的管理,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促进养殖业发展,保护人体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动物防疫及其监督管理活动。

进出境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以及实验动物的预防免疫,适用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三条 本市动物防疫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全程监管、重点控制的原则,建立政府主导、企业主责、行业自律、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

第四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动物防疫工作的统一领导,将动物防疫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计划,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按照职责将动物疫病的预防、监测、控制、检疫、监督管理以及动物疫情应急处理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明确专门人员协助做好本辖区内的动物强制免疫、动物疫病监测、重大动物疫情控制和扑灭等工作。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配合做好本辖区内的动物防疫工作,督促和引导村民、居民依法履行动物防疫义务。

第五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兽医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动物防疫工作。

区、县人民政府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动物防疫工作需要,在乡镇或者特定区域派驻基层兽医机构,在村、社区设置村级动物防疫员、社区动物防疫协管员。

卫生、园林绿化、水务、环境保护、市政市容、食品药品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公安等行政部门和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动物防疫相关工作。

动物防疫工作职责不明确的,由市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及时提出建议,报请市人民政府确定;在市人民政府作出决定前,市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先行承担有关动物防疫工作职

责。

第六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设立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负责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工作和其他有关动物防疫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设立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动物疫病的监测、检测、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等技术工作。未设立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区、县,区、县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其他专业机构承担动物疫病预防、控制等技术工作。

第七条 从事动物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诊疗以及动物产品生产、经营、加工、贮藏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动物防疫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做好动物疫病的预防、报告、控制等工作,降低动物疫病发生风险,防止疫情扩散。

第八条 动物防疫相关行业协会应当承担行业自律责任,根据章程指导、规范和监督会员依法从事动物、动物产品生产经营等活动,推进行业诚信建设;为会员提供信息、技术、营销、培训等服务,参与制定、修订生产和服务标准,向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维护会员合法权益。市和区、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行业协会的支持、指导和服务。

第九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支持保险机构开发动物疫病保险产品,逐步扩大承保的动物疫病种类和

范围;鼓励动物养殖者参加动物疫病保险,减少动物疫病造成的损失。

第十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对在动物防疫工作、动物防疫科学研究中做出突出成绩和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举报属实,为查处动物防疫重大违法案件提供关键线索或者证据的举报人给予奖励。

第二章 动物疫病的预防和控制

第十一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兽医、卫生、园林绿化、水务等行政部门和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建立健全统一的动物疫情监测网络,加强动物疫情监测,及时互相通报信息。

市和区、县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卫生、园林绿化等行政部门和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加强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治、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外来动物疫病防范等方面的合作。

第十二条 市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动物疫病监测计划,组织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因开展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需要采集样品的,应当按照规定标准给予动物养殖者动物应激损失补偿。

第十三条 本市建立动物疫病状况风险评估制度。市和区、县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

构根据国内外动物疫病发生规律、流行趋势和动物疫病监测结果,定期或者不定期组织开展动物疫病状况风险评估,并向有关部门及时通报评估结果。

第十四条 动物疫病状况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具有较高程度动物疫病发生风险的,市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发出动物疫病风险警示,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动物疫病状况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情况紧急、可能引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市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需要实施隔离、紧急免疫接种等临时控制措施。必要时,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实施责令暂停购进相关动物和动物产品、限制相关动物和动物产品移动等临时控制措施。重大动物疫情风险消除后,应当及时解除临时控制措施。

第十五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本行政区域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按照规定分别报国务院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和市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市和区、县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不同动物疫病病种及其流行特点和危害程度,分别制定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的实施方案。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重大动物疫情防控需要,适时启动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

第十六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并组织实施动物疫病防治规划,有计划地控制和净化严重危害养殖业生产

和人体健康的重点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传染病。

市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动物疫病防治规划制定本市动物疫病净化计划,建立动物免疫退出和动物疫病传播阻断机制,支持企业通过开展生物安全隔离区、无特定动物病原场群建设,实施对动物疫病的区域化管理,控制和净化重点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传染病。

第十七条 市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本市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区、县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市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制定并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的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实施方案。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本辖区内的动物饲养者做好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

第十八条 动物饲养者应当依法履行动物疫病强制免疫义务。

动物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配备动物防疫技术人员,实施免疫接种,做好免疫记录,建立免疫档案;不具备自行实施免疫接种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向区、县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的基层兽医机构申请强制免疫接种服务。

第十九条 本市对犬只实施狂犬病强制免疫。犬只养殖场配备的动物防疫技术人员应当为饲养的犬只实施免疫接种。其他犬只饲养者应当到区、县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狂犬病免疫点对犬只进行免疫接种,并按照规定支付免疫费用。

犬只接受狂犬病强制免疫接种的,取得狂犬病免疫证明、标识。狂犬病免疫标识由市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监制。

犬只饲养者携带犬只在户外活动,应当为犬只佩戴狂犬病免疫标识;犬只饲养者不得携带未佩戴狂犬病免疫标识的犬只在户外活动。

第二十条 禁止在有形市场现场销售活畜禽,宠物市场除外。

禁止携带活畜禽乘坐公共电汽车、轨道交通车辆、道路客运车辆等公共交通工具,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携带训练合格的导盲犬等工作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受本条第二款规定的限制。

第二十一条 下列动物、动物产品应当按照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掩埋、弃置:

(一)病死、死因不明的动物;

(二)动物诊疗、教学科研活动中死亡的动物;

(三)染疫的动物和动物产品;

(四)经检验对人体健康有危害的动物和动物产品;

(五)宠物尸体;

(六)其他可能造成动物疫病传播的动物和动物产品。第二十二条 动物、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公共设施是公益性城市基础设施。

市兽医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发展改革、财政、规划、环境保护等行政部门编制动物、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公共设施建

设实施方案,报市人民政府同意后组织实施。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建设动物、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公共设施。

本市鼓励和支持单位和个人投资建设动物、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设施,向社会提供无害化处理服务。

第二十三条 应当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动物、动物产品的收集、运输、处理以及无害化处理公共设施的运行维护、财政支持等办法,由市兽医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财政、市政市容、环境保护、水务、园林绿化等行政部门制定,并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四条 动物屠宰加工场所、动物养殖场、养殖小区、动物隔离场应当具备符合规定的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并保证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正常运转,对自身产生的本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的动物、动物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如实记录无害化处理情况。

无害化处理记录应当至少保存2年。

第二十五条 动物、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设施的选址,应当避开饮用水水源保护地、风景名胜区、居住区等区域。

第二十六条 市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制定动物、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技术通则,为动物、动物产品的无害化处理提供技术指导。

第二十七条 动物饲养者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为动物提供适宜的环境;

(二)保证动物达到国家规定的健康标准;

(三)对患病动物进行必要的治疗;

(四)不遗弃饲养的动物。

市公安机关依法设立犬类留检所,负责收容处理犬只饲养者放弃饲养的犬只、被没收的犬只和无主犬只。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根据需要可以自行设立或者委托有条件的社会机构设立犬只以外的动物收容场所或者暂存场所,实施犬只以外动物的收容。

第二十八条 因依法实施强制免疫造成动物应激死亡,以及在动物疫病预防和控制、扑灭过程中强制扑杀的动物、销毁的动物产品和相关物品,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依据国家和本市的规定给予补偿。

第三章 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检疫

第二十九条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在特定区域或者场所设立官方兽医室,派驻官方兽医。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聘用兽医专业人员作为签约兽医,协助官方兽医实施动物检疫技术工作。

官方兽医出具检疫证明,并对检疫结论负责。第三十条 本市对猪、牛、羊、鸡、鸭实行定点屠宰,集中检疫,农村地区自宰自食的除外。

猪、牛、羊、鸡、鸭定点屠宰加工场所应当符合行业发展规划和动物防疫条件,并取得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定点屠宰证。

前款规定以外动物的屠宰加工场所,应当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并在屠宰前向区、县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

第三十一条 动物屠宰加工场所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兽药残留、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物检测,并如实记录检测结果。检测结果记录应当至少保存2年。

第三十二条 从事动物收购、销售、运输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向所在区、县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备案。

从事动物产品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记录动物产品的产地、生产者、检疫证明编号、购入日期和数量等事项。记录应当至少保存2年。

第三十三条 集中交易市场或者庙会、游园会、展销会等场所内有动物、动物产品经营的,或者提供出租柜台供经营者从事动物、动物产品经营的,市场开办者、活动主办者或者柜台出租者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配备专职人员,指导并督促入场经营者落实动物防疫责任;

(二)建立场内动物、动物产品经营者档案,记录经营者的基本情况、主要进货渠道、经营品种、品牌和供货商等信息;

(三)对入场销售的动物、动物产品实施查证、验章、验物;

(四)根据需要配备动物产品检验、冷藏冷冻等设施设备。

动物、动物产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公示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信息、产地信息。

第三十四条 冷库经营者在动物产品入库时应当查验、留存检疫证明,记录动物产品的产地、生产者、检疫证明编号、入库日期和数量等信息。

动物产品出库时,动物产品经营者应当向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请换发检疫证明;动物产品出库后,冷库经营者应当保存原检疫证明和相关记录至少2年。

第三十五条 动物展览、演出和比赛等活动的主办者,应当提前60日向活动举办地的区、县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隔离检疫。

第四章 动物诊疗

第三十六条

动物诊疗机构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公示动物诊疗许可证和执业兽医资格证书原件、监督电话;

(二)建立符合规定的病历、处方、药品、手术、住院等诊疗管理制度;

(三)保存动物诊疗病历、处方、检验报告、手术及麻醉记录等资料至少3年;

(四)执行有关防止动物疫病医源性感染或者扩散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

(五)按照规定对动物诊疗活动中产生的医疗废物进行

处理;

(六)聘用注册或者备案的执业兽医从事动物诊疗活动。

动物诊疗机构兼营宠物食品、宠物用品、宠物美容等项目的区域与动物诊疗区域,应当经过物理分隔、独立设置。

第三十七条 动物诊疗机构应当确定专门部门或者人员承担诊疗活动中与动物疫病医源性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的监测、安全防护、消毒、隔离、动物疫情报告和医疗废物处置等工作。

第三十八条 动物诊疗机构不得从事动物交易、寄养活动。

第三十九条 从事动物寄养活动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兽医专业技术人员;

(二)有相应的消毒、废物处理或者暂存设施设备;

(三)有与其服务规模相适应的隔离饲养器具和动物活动空间;

(四)有完善的动物防疫管理制度。

第四十条

执业兽医不得同时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动物诊疗机构执业,但参加动物诊疗机构间的会诊、支援、应邀出诊、急救除外。

执业兽医从事动物诊疗活动,应当佩戴载有本人姓名、照片、执业地点、执业等级等内容的标牌。

第四十一条 市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执业兽医

考核和培训计划,对执业兽医的业务水平、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状况进行定期考核,为执业兽医接受继续教育提供条件。

市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相关机构或者组织承担执业兽医考核、培训和继续教育等工作。

聘用执业兽医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保证所聘用的执业兽医接受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时间。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四十二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动物防疫队伍,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动物防疫及其监督管理的保障水平。

第四十三条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官方兽医开展动物防疫监督执法,应当统一着装、佩戴统一标志,出示行政执法证件。

第四十四条 市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与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建立协作机制,开展信息共享、全程追溯、技术协作等合作,并根据需要对进京动物、动物产品的外埠供应基地提供动物防疫方面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第四十五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鼓励和支持本市食品和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等企业在外埠建立稳定的动物、动物产品供应基地,保障输入本市的动物、动物产品安

全。

第四十六条 经公路运输动物、动物产品进入本市的,承运人应当在市人民政府确定并公布的检疫通道向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按照规定实施查证、验物、签章和车辆消毒。

动物、动物产品经铁路、航空运输进入本市的,承运人应当提前通知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接到通知,应当及时实施监督检查。

市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经市公路管理机构许可,可以在本市检疫通道以外的乡级以上公路的市界道口设立动物、动物产品运输禁行标志。

第四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当监督货主对动物、动物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

(一)发现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动物产品的;

(二)发现运输过程中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动物。情况紧急,需要对前款规定的动物、动物产品立即处理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组织进行无害化处理。无害化处理所需费用由货主承担。

第四十八条 本市建立动物防疫信息平台,统一归集、公布从事动物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诊疗以及动物产品生产、经营、加工、运输、贮藏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的信用信息;涉及食品安全的,纳入本市统一的食品安全追溯信息系统。

第四十九条

禁止转让、伪造或者变造检疫证、章、标志或者畜禽标识。

禁止使用伪造、变造的检疫证、章、标志或者畜禽标识;使用伪造、变造的检疫证、章、标志或者畜禽标识的,视同未经检疫。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违法履行、不履行或者不当履行行政职责的,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负责人员给予行政问责和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一条 不执行本条例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隔离、紧急免疫接种等临时控制措施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代作处理,所需处理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第二款规定,未对犬只进行免疫接种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代作处理,所需处理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可以处1000元以下罚款;未对犬只进行免疫接种给他人造成人身、财产损失的,犬只饲

养者依法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在有形市场现场销售活畜禽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经营的活畜禽和器具,可并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未对动物、动物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代作处理,所需处理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对单位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3000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动物屠宰加工场所、动物养殖场、养殖小区、动物隔离场未能保持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正常运转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的,撤销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可以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动物屠宰加工场所、动物养殖场、养殖小区、动物隔离场未保存相关记录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的,处3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条第二款规定,未取得定点屠宰证擅自屠宰猪、牛、羊、鸡、鸭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予以取缔,没收动物、动物产品、屠宰工具和设备以

及违法所得,并处货值金额3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货值金额难以确定的,对单位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条第三款规定,未在屠宰前申报检疫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给予警告,处3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的,责令停产停业:

(一)动物屠宰加工场所未按照本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进行兽药残留、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物检测的;

(二)不具备本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的条件,从事动物寄养活动的。

第五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二条第一款规定,从事动物收购、销售、运输的单位和个人未备案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的,处3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涉及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处理:

(一)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二条第二款规定,从事动物产品经营的单位和个人未记录、保存相关事项的;

(二)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冷库经营者未查验、留存、保存相关证明和记录的。

第六十条 市场开办者、活动主办者或者柜台出租者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的,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涉及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处理。

第六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举办动物展览、演出和比赛等活动未申报隔离检疫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的,责令停止本次活动;活动已经结束的,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的,责令停业,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发证机关吊销动物诊疗许可证;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由该动物诊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第六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八条规定,动物诊疗机构从事动物交易、寄养活动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改的,责令停业;情节严重的,由发证机关吊销动物诊疗许可证。

第六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条第一款规定,执业兽医同时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动物诊疗机构执业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可处

3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改的,由注册或者备案机关收回并注销执业证书。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条第二款规定,执业兽医从事动物诊疗活动未佩戴标牌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1000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运输动物、动物产品未经市人民政府确定并公布的检疫通道进入本市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处承运人每车次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九条第一款规定,转让、伪造或者变造检疫证、章、标志或者畜禽标识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没收违法所得,收缴检疫证、章、标志或者畜禽标识,处3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其他法律、法规规定有法律责任的,按照其他法律、法规规定执行。

第七章 附则

第六十八条

上一篇:编写童话故事教学案例下一篇:工商银行信用卡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