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与整数相乘教学反思

2024-08-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分数与整数相乘教学反思(通用11篇)

分数与整数相乘教学反思 篇1

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概括计算方法和挖掘算理

计算教学的课堂中注重的是讲明算理,掌握算法,一般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单调和枯燥的,为了避免单纯的机械计算,我创设了学生做绸花的实际情境,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学生通过观察、涂条形图验证口算3/10×3的答案,再列出算式计算验证,从而有利于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又渗透了猜想——验证——应用的数学思想。这样处理,既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把整数乘法的意义推广到分数乘法中来,即分数和整数相乘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又可以启发学生用加法算出3/10×3的结果。在教学中,我抓住一米绸带的这幅图先让学生涂出3/10米,然后涂出3个3/10米,再列式计算,图形结合,借助图形来说明算理,理解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来计算。

在计算教学中,往往有时我们往往会只关注教会学生如何计算,对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缺乏足够的重视,而造成了由于算理不清而导致的只会机械计算,不会灵活运用的状况。因此,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我通过图文结合,引导观察,巧妙地用色笔作记号,再适时追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算理,让学生明白分数乘整数为什么分母不变,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的道理。这样做能够很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最后学生归纳、补充,初步感知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2、实现教学的个性化,发展学生的能力。

相比去年教学本课时,我又做了大胆地尝试,备这节课时又想起去年执教镇教研课的情景,用同年级的老师的话是“课堂教学流畅,一气呵成,要想有所突破,会很难”。细想感觉学生的积极性是很高,算理也理解得很透彻,但总有种学生是“牵得过多,主观能动性发挥得不太好,所以在教学例1第二问时我改变了原来的方式,大胆放手,先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做5朵这样的绸花要用绸带多少米?再打开书本互相补充学习,并观察比较哪一种方法更好?最后交流完善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能先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并互相质疑。其用意是在利用身边的资源,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并能将自己的发现用语言表达出来。为“课堂教学过关”做了一次大胆地尝试,但情况不是十分理想,特别是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交流能力,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数学。

分数与整数相乘教学反思 篇2

片段一:初步探究算法

(1) 小芳做3朵这样的绸花, 一共用几分之几米绸带?

1.引导学生列式说理由、总结意义 (过程略)

师:不用老师讲, 你们能算吗?你能联系学过的知识解决此问题吗?请自己动笔吧。 (师巡视, 将学生不同计算过程逐一按序写与黑板)

让提供式子的学生分别说说是怎样算的, 有什么优点, 有无不足。

(通过研讨、辨析, 学生自然而然认为生4方法好)

5.你能从算式的意义这个角度进一步说明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方法吗?

6.让学生试着概括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互说交流。

……

教学反思: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各种算法, 应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 选择合适方法。”学生的知识经验、思维品质各不相同, 对算法的感悟也存在着差异。教师切不可把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强加于学生, 使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要舍得放手, 要相信学生, 让每一个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能独立思考和探究, 尽可能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本片段在研究分数乘整数算法的过程中, 能为学生提供充分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鼓励算法多样化, 对每种算法都使学生在优越性上进行比较分析, 做到既尊重学生, 又注重计算法则的抽象过程, 使他们学会理性地思考、批判性地思维。这其中学生是探索的主体, 是研究者、发现者, 突破者, 他们的理解是深刻的, 获得的知识是扎实的, 课堂教学是高效的。

片段二:巩固深化算法

出示 (2) :小华做5段这样的绸花, 一共用几分之几米绸带?

1.自己列式说理讲意义。

2.让学生独立计算。 (师巡视, 让学生将不同的过程板演于黑板)

3.分析算法。

师:比较这两种计算过程, 你们在解题时都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生:约分。

师:这两种约分的过程有什么不同?

生1:先相乘再约分。 (师:我们就简称“先乘再约”)

生2:先约再乘。

师:“先乘再约”与“先约再乘”哪种方法好, 为什么?

师:还要注意, 分子上约分的结果要写在分子上面, 分母上约分的结果要写在分母下面。

5.强化巩固。

(1) 下面各题可以先约后乘吗?谁和谁约?你有什么经验告诉同学?

(2) 计算上面各题。

教学反思:

先约再乘是分数乘除法计算中的难点, 它便于简算, 如何有效地突破这个难点, 将这个要求真正内化为学生计算的需求, 值得我们思考。我想应该是让学生在充分占有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感悟, 在悟的基础上让学生交流和比较, 从而抽象概括出算理。适时出示正反事例让学生辨析, 通过正反例子对比、反衬, 能使学生对知识的本质有更深刻的认识。以上教学片段就是沿着感悟——明理——辨析——深入的过程引导学生充分地去思考, 引导学生去发现, 使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 从而不断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点体会:

分数与整数相乘教学反思 篇3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页的内容及练习二的第7~10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页的内容及练习二的第7~1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也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

2、加深对分数乘法计算法则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性和灵活性。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重点难点:

正确掌握分数和整数相乘的约分方法,灵活计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说出下面算式的意义。

×20××5×

2、口算。

×2×+3-×

×+0××2×

二、教学实施

1、揭示课题。

老师:我们已经会计算分数乘分数了,而整数也可以看作分母是1的假分数,所以我们也可以用分数乘分数的法则来计算分数乘整数的算式。

板书课题:分数乘整数

2、教学例4.

(1)明确题意。

请学生读题,并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理解题意。

提问:通过蜂鸟每分钟可飞行㎞这个条件,要求几分钟飞行多少千米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学生A:应该用乘法计算。因为是求几个是多少。

学生B:已知速度和时间,求路程,用乘法计算。

老师: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这道题为什么用乘法计算,有的同学想到了分数乘法的意义,有的同学想到了路程、速度和时间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真的很棒。

追问:如果不到1分钟,求分钟飞行了多少千米,也是用乘法计算吗?

(3)计算。

①引导学生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②学生独立计算,交流计算方法,明确分数乘分数也可以先约分再乘。通过展示计算过程,进一步明确约分的书写格式:(km)

小结:约分时,分子和分母一定要约到最简,在分别相乘得到最后的积。

(4)学生尝试练习。xkb1.com

提问:照这样的速度,5分钟飞行多少千米?

学生列式解答。

演示学生的答案,可能会出现如下情况:

学生A:×5===(㎞)

学生B:×5=×5=(㎞)

学生C:×5==(㎞)

(5)分析错因。

提问:为什么第三种答案与其他两种不同呢?他错在哪里?

学生自由发言。

追问:分数和整数相乘怎样约分?

小结:因为整数都可以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所以分数乘分数的法则也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

3、巩固练习:P11“做一做”(注意提醒学生要先观察能否约分,再着手计算)。

三、练习:

1、练习二第6题。新课标第一网

(1)求2枝长多少分米,就是求2个是多少?算式:×2。

(2)求枝或枝长多少分米,就是求的是多少,或的是多少。

2、练习二第9题。(学生讨论交流,说说错在哪里,结合学生易犯的错误讲解)

四、作业:

练习二第3、7、8、10题。

五、课堂小结:

《整数除以分数》教学反思 篇4

首先,我用画图示意:把1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了10份,然后取其中的9份,问得到的是多少米?学生回答了9/10米和0.9米2种答案,接着我出示问题:把一条9/10米的线段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米?学生开始画图或演算。

[设计意图: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并能把分数除法与分数乘法有机地联系起来,最后还想让学生学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生1:9/103=93/10=3/10(米)

生2:9/10=0.9 0.93=0.3(米)

生3:9/103=9/101/3=3/10(米)

生4:9/103=9/103/1=3/10(米)

生5:9/103=27/10 27/109=3/10(米)

师生共同分析每一种解答方法,师:谁能说明方法一的理由?生1:9/10表示有9段,所以把9除以3,得到每一份是3段,也就是3/10;生2:为什么10不要去除以3呢?生3:因为10表示的是整体;生4:因为10表示的是把整体平均分成了10份,我们在平均分成3份时,整体还是被平均分成10份的,所以分母不变。(同学们在讲解的时候,老师随着画出了示意图。)随着图示的演示,同学们都表示能理解这种方法。师:谁能解释第二种方法?生:因为我们没有学过分数的除法,但我们学过小数的除法,所以我把9/10化为小数,这样我就会做了。师:很棒,你们已经能通过恰当的转化利用我们学会了的内容来解决还不会的内容,这是一种很好的思维方法。师:能解释第三种方法吗?除法怎么会变为乘法的呢?生1:我们在把除法变为乘法的时候,同时把3变为了它的倒数。生2:为什么9/10就不变呢?你的这种变化的理由是什么呢?李响:因为把9/10米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就是三分之一。生还是不很明白,黄钺虎:因为把9/10米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9/10的1/3,9/10的1/3是多少,我们可以用乘法计算来解决,9/101/3,除法算式的含义和这个乘法算式的含义是一样的,所以可以这样转换。(在同学讲述的时候,老师在线段图上示意,帮助学生理解。)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种转换过程中,哪些是要变的?哪些是不能变的?生:除法变成了乘法,除数变成了它的倒数,而被除数是不能变的,只要照写就可以了。师:谁能解释第四种方法?大家都说是巧合,是凑出来的。我示意同学们让这位同学说说他的想法,这位同学说,他看到平均分成3份就去乘以3,结果发现不对,因为从图上看出结果应该是3/10,后来想到27/10只有除以9才可以等于3/10,所以就除以9了。(学生受到分数乘法的负迁移影响,这种迁移又和图形上的理解发生冲突,如何解决了?学生采用了杜撰的方法。)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这名同学懂得了自己的错误所在。师:第5种方法我们今天不解释,等我们学完了后面的知识再来研究这个方法。

我还没来得及往下讲,文盛迫不及待地站起来说:老师,我认为第一种方法和第二种方法不是最好的方法,你看7/133,用第一种方法和第二种方法就行不通了。老师和学生一道验证,同学们发现了问题:分子除以3得到了一个无限小数,第一种方法确实行不通;那第二重方法呢?同学们在实际计算中,又发现了7/13也不能化为有限小数,因此大家都同意文盛同学的看法,这个题只有用第三种方法来解决最合适,老师示意同学们用第三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就在同学们快速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李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发现当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可以得到一个整数时,第一种方法简单;当分子除以整数得到的结果不是整数时,第三种方法简单。师:你们真的了不起,不仅学会了方法,还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

教学反思:首先我深入了解了教材的编写意图,特别是从苏教版的教师教学用书上细致地理解了转化和把分数除法和分数乘法联系起来的教学思路,因此,我联想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对分数的认识和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由于我在学习分数乘法的教学过程中特别强调了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和分数乘法运算的理解,因此我认为我的学生完全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把分数除法与分数乘法联系起来。同时,我又看到了一篇教学反思上,写到学生把分数转化为小数来解决,我认为也是比较可取的,因为它的出现说明了学生学会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想到这里,我决定对教材的情境加以修改,因为教材中出现的6/7是不好转化为小数的,它将限制学生的思维;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 篇5

分数除以整数,有两种计算方法:①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数的倒数。这是书中要求人人都要会的计算方法。②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就是用分子除以整数的商做分子,分母不变。这是例题中首先介绍的计算方法。教材中虽然没有把它当作计算法则,但是,教师要让学生明白算理,因为这种计算方法分数除法实质就是分子的商做分子,分母的商做分母。

怎样让学生在这个问题上理解和掌握这两种计算方法呢?第一:通过例题提供的方法进行指导。第二:在练习中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如,练习十一第一题。

分数与整数相乘教学反思 篇6

“整数除以分数”是学生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之后学习的, 我原以为学生有“整数除以分数”作基础, 应该能轻松地理解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因此在教学时, 我先复习了几道整数除以分数的笔算题, 然后直接出示课本的例题:幼儿园老师把4个同样大的桔子分给小朋友. (1) 每人吃2个, 可以分给几人?每人吃一个呢? (2) 每人吃个, 可以分给几人?让学生尝试练习, 学生很容易根据第 (1) 小题的结果得出;然后我再引导学生看课本的图示说出为什么, 最后让学生得出, 小结出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然后比较小结出“整数除以分数”和“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相同点:都是乘除数的倒数.但是在后来的练习中, 当整数除以分数和分数除以整数两类题目同时出现时, 有不少同学出现这样的错误:.究竟是为什么呢?看来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因此在第二个班教学时我作了如下调整.

第二次教学:

一上课, 我就出示了这样5道计算题:. (将例题放在第3题)

学生自由练习, 我一边巡视, 一边及时掌握学生解答的信息结果发现有不少同学在做第3题时这样计算:;还有少部分同学放在那儿, 也有三分之一的同学能正确计算.

师:在与学生交流计算结果时, 我故意跳过第3题) 有谁知道为什么要跳过这一题?

生:我们昨天学的是分数除以整数, 而这一题是整数除以分数, 与其他4题不一样. (这名同学的发言提醒了不少刚才做错的同学)

师:你看得很仔细, 看出这一题与昨天学的不一样,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整数除以分数.

师:这一题谁有答案了?

生1: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来计算.

生2:我觉得这种方法有局限性, 当除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时, 用这种方法就不能计算出正确的结果.

生3:因为分数除以整数 (0除外) 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我猜想整数除以分数也可以用整数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师:这是你们的猜想, 从这一题的结果来看, 你们的猜想是正确的, 能想个办法验证这个猜想吗?下面大家一起来探究“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请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如果觉得有困难的同学可以看课本P56页的例2和例3.

师: (片刻后) 谁来说说你们小组的想法.

生1:我们这一组举几个例子, 都证明了我们刚才的猜想是正确的.如:, 而, 而.

生2:我们举了个生活中的例子, 有4个桔子, 每人吃半个, 够几个人吃?就是将4个桔子平均分成8份, 每人吃半个.所以, .

生3:“”可以表示“求4里面有多少个”, 也就是要将4平均分成8份, 我们画图验证的.

生4:我们这一组是利用商不变的规律来验证的:.

生5:我还有一种特殊的方法:, (我虽然不知道得多少, 但是我知道1除以的结果就是的倒数“2”) 而且任何整数除以分数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验证.

课后反思

1. 为学生创设适宜探究的数学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 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 数学教学要努力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 然而对于探究情境的创设, 有的教师仅关注形式上的创新, 内容上的有趣, 场面上的热闹, 而忽略了“情境创设是为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的内在本质, 造成生活味太浓, 数学味不足, 偏离了数学教学目标.我们知道:数学发展扎根于现实生活, 还扎根于数学自身内发展的需要, 因此, 教学中我们可以直接以简约的数学情境突显数学问题.第二次教学时, 我将教材作了适当的改动, 直接根据数学自身内在发展的需要, 利用复习旧知过程中, 出示“”这个新的问题, 让学生在毫无思想负担中自由尝试解决问题, 这样一个开放的、纯数学的教学情境, 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热情, 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创设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2. 通过“猜想———验证”, 渗透科学的思维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多次明确“合理猜想”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重视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 建立“合理猜想”, 然后加以验证, 对于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形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思维习惯是非常必要的.第二次教学, 我大胆放手, 留给学生猜想的空间, 让学生借助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去猜想出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然后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验证.这样, 既引导学生注重知识的”正迁移“, 又渗透了科学的思维方法.

3. 发挥多种思维方式在教学中的作用

《整数除以分数》的教学反思 篇7

出示例题后,让学生自主读题,自行列式;再推导计算方法。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自己发现,试着让学生用合作交流的方式归纳概括。比如,学生对18÷2/5究竟如何计算?这是本课的新知识,但是,我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看线段图,然后根据图和数量关系,学生列出了算式:18÷2/5=18×1/2×5;有的同学联系以前所学的知识------乘法结合律得出:18×1/2×5=5/2,我没有想到的是,有的学生由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直接推想到18×5/2。所有这些想法,思路正是我在充分相信学生的基础上,学生才有了思维的天地,学生才有了展示自己学习的舞台。所以,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的相信学生,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不抹杀孩子的想象空间。

其次,我引导恰如其分

综观其变,教学就是如何引导学生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

所谓放,并不是放手不管,袖手旁观,恰恰相反。我敢于放手,因为我在课前对学生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做到了充分的估和与之相应的措施,这也正是我教学的特点。我的措施是如何更好的引导学生。如:学生列出18÷2/5计算式后,能及时提出研究的程序:(1)自己画图(2)看图独立进行思考(3)自己尝试求出结果。这样做能更好的使有困难的学生通过投影提示为他们的思维方式导航。与此同时我要学生合作交流,起到了彼此帮助、开导的作用。我桌间巡视,参与学生行动,特别关注较差的学生,起到了个别辅导的作用,提高了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对前一个环节“放”的教学的完善。这也正是我讲解形式的扩展,对“放”的教学起到了保证作用。此后,我根据学生的建议画线段图,适当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计算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发展规律。

最后,激发学生的思维

大家都知道人的思维活动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借助情境的刺激产生的。我灵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情趣激昂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其中运用了评价作用。如对学生回答问题声音的评价;根据学的关系式列出计算式时,我抓住学生获得知识的喜悦心情,不错过时机询问怎样计算,是我教还是自己探究学习,学生一致要求自己学。此刻的学习是学生发自内心的要求主动性相当积极,效果可想而知。

我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参与学习,不仅*几句激发的语言,更多的是*我真情的关怀。

分数与整数相乘教学反思 篇8

汤中坚

分数的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数四则运算在计算方法上与整数、小数计算有一定的区别,在算理上比整数、小数计算稍显复杂,但在运用其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算理和方法都是一样的,所以说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在教学“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这一课后,我做了如下反思:

一、针对性的复习有利于新知的教学。

本节课我注重从孩子的身边挖掘素材,引出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加以复习巩固,同时一一在黑板上板演,并要求学生能用文字及字母表述定义。紧接着引导学生回忆这些运算定律曾经运用到什么知识中,如:整数乘法的简便计算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中,为后面学习新知打基础。真正达到了“以旧导新”的效果。

二、鼓励学生大胆的质疑与猜想和倡导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在新授课时,我分为两部分进行教学。首先,在复习完后,我让学生自己说说,你现在最想研究一个什么样的问题?问题的提出便引起了班里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有的学生马上就说想研究一下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是否可以推广到分数乘法?于是我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去大胆的猜想,收效比较好。其次,我又抛给学生另一个问题:“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中会起到什么作用呢?真的能简便吗?” 此时孩子们的激情再次被燃烧,都纷纷投入到问题的探究中去。对于学生列出的型型色色的解题方法,在课堂上我都一一给予肯定和表扬。

三、不足之处

1、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学困生的帮辅。本期接手的这个班级中有小部分学生在学习习惯及学习态度上做得不够好的,特别是在学习情况这方面比较差。对于这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对他们的关注太少了。以至于他们对新知识的掌握不到位。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吸取教训,以自己最大能力使他们在课堂上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2、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不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学生乱使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及在没有认真分析算式的情况下草率地使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甚至有少部分学生不理解简便计算的真正含义,促使得他们做得很盲目。

3、对学生的期待过高,之前总认为他们已经学习过了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整数、小数的计算中,应该都比较清楚其算理和计算方法了。可是把乘法运算定律加以运用到分数乘法中效果却不佳了。同时也告诫我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做足充分的准备,从多种角度去处理课堂上的问题,学会随机应变。

《整数除以分数》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并培养学生的推理归纳能力。

2、使学生在探索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培养学生迁移、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准备:展台。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布艺手工劳动吗,会做什么呀?看我们布艺小组同学做的书信袋,既环保又实用,多么有创意。

展台出示信息窗2的第一幅图:兴趣小组的同学用2米布做书信袋。一个小书信袋需要1/5米,一个大书信袋需要2/5米。【设计意图:本节课以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布衣兴趣活动”为素材,创设了布衣兴趣小组“做书信袋和小裙子”这一情境。】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说说你了解到的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找出信息,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教学时,教师充分利用信息窗,引导学生理清图中所包含的各种信息,让学生思考由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这样从学生的身边发生的事件作为起点创设问题情境,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2、红点问题一:2米布可以做多少个小书信袋? 引导学生自己观察。

师:要求2米布可以做多少个小书信袋,就是求2米里面有多少个1/5米。怎样列算式?

师:这个算式表示的意义就是:2里面有几个1/5。

【设计意图:注重给学生提供积极思维,自主探索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小组讨论,如何计算呢?引导学生用线段图帮助理解。师展示分析过程。“1”里面有5个1/5,2里面就有(2×5)个。也就是10个1/5。也就是2÷1/5=2×5=10(个)。所以结果等于10。

师:那么,5和1/5有什么关系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解决并画图理解算理,再在小组里共同分析、讨论,解释计算方法。由于学习是开放性的,学生自由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可能会出现多种推导的方法,这时老师可补充肯定各种不同的推导方法,重点借助直观图,利用学生的知识基础,交流讲解,最后引导学生发现计算方法,这一环节,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教学理念。】

4、红点问题二:2米布能做几个大书信袋? 小组讨论交流,得出结果。2÷2/5=2×5/2=5(个)

从而我们也可以得出:2除以2/5也就是2乘2/5的倒数。

5、绿点问题。

让学生独立解决,集体交流算式的意义和算法。

小组讨论,归纳总结: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分数的倒数。

【设计意图:这一步骤是分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教学,可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最后小组讨论,归纳整数除以分数算式的意义和算法。由于前两个例题的教学,学生很容易得出分数除以分数等于分数乘后一个分数的倒数。知识的获得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旧知识的学习感悟得到的,这样教学有利于学生迁移,类推能力的培养。】

三、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

练习时,要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教师可适当补充类似的练习,以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2、自主练习第2题。

让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然后集体订正。练习时,要让学生解答完第1小题后,讨论数量关系,在明确“燃烧总量除以时间等于每小时的燃烧量”的基础上,再来解答第2小题。这样便于学生通过练习,全面巩固知识。

四、全课小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2、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分数乘以整数》教学设计 篇10

1.理解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正确计算分数乘以整数的算式题。

2.浸透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的推导。教具准备:

1.自制两套三层复式投影片。2.投影图片3张。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

(出示投影一)1.口算:

问:怎样计算?(分母不变分子相加。)2.根据题意列出算式:(1)5个12是多少?(2)3个14是多少? 列式:

(1)12+12+12+12+12或12×5(2)14+14+14或14×3 题中的两个式子哪个简便?(12×5,14×3)它们各表示什么意思呢?(5个12是多少?3个14是多少?)能用一句话概括这两个乘法算式的意义吗?(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这是整数乘法的意义,它对于分数乘法适用吗?(二)讲授新课

1.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多少块?(投影)2份。

听回答,老师边重复边投影(三层复式投影片)。

把一块蛋糕(出示一个圆)平均分成9份(覆盖平均分的9份),取其中2份(覆盖2份是红色的)。

(3)根据图意列出算式。

问:这个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三个加数相同。)问:为什么?(三个加数相同。)问:这个算式你们学过吗?它是什么数乘以什么数?(分数乘以整数。)师: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分数乘以整数。(板书课题)师:分数乘以整数表示什么意思呢?观察上面两个算式,并说出(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 练一练(投影片二)①看图写算式。②根据意义列式。③看算式说意义。

2.分数乘以整数的法则。(1)推导法则。

我们了解了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你想知道怎样计算吗? ①导出计算方法。

你会计算吗?看哪些同学不用老师讲解就能依据转化思想把分数乘以整数这个新知识转化为已经学过的旧知识来进行计算。(可以互相说、互相看。)该怎么办呢?

引导学生讨论得出: 边加上虚线框。

(2)根据上面方法试算下面各题。(学生在练习本上做,用投影反馈。)②归纳法则。

通过以上几个式题的计算,想一想分数乘以整数怎样计算呢?

师:比一比,看哪个组的同学总结的语言准确又简练。小组讨论,总结出法则。

分数乘以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板书)③应用法则计算。

有不一样的吗?强调结果化成带分数。还有不同的做法吗?

讨论,这两种方法哪种简单?为什么?

强调:能约分,要先约分;结果是假分数一定要化成整数或带分数。(三)巩固练习1.看图写算式。

第3页的第1题,看图写算式。(填书上)行间巡视,注意:被乘数和乘数的位置。2.先说算式意义,再填空。3.看算式,约分计算。4.口算:

5.判断:(打手势)(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是什么?分数乘以整数的法则是什么?计算时应注意什么?(能约分要约分,结果是假分数,要化成整数或带分数。)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1.确定教学目标、教材的重点难点,它对整个教学过程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本节课的重点是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法则,难点是法则的推导。在设计教案中,以突出重点为中心,教法与内容设计要服务于中心。2.依据知识的迁移,进行很必要的铺垫,利用知识之间的联系,精心设计复习题,为教学重点服务,使学生顺利掌握“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相同”。同时复习分数加法,为推导公式进行铺垫。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设计 篇11

1.初步理解分数乘法与除法之间的联系

2.在探究中发现,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算理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

前几天老师在商场买了3包饼干,每包重100克,你们能提出一些问题吗?…3包饼干一共重多少克?100?3=300(克)根据它改编成2道整数除法算式及问题300÷3=100(克)300÷100=3(包)

小结:除法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二.引入新课

如果把整数改成分数,上面的题又该怎样计算?100×3=3/10(千克)3/10÷3=1/10(千克)3/10÷1/10=3(包)

通过对比,它们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相同,都是乘法的逆运算。

改写两道除法算式:12×1/2 15×1/3

三.出示学习目标:

1.初步理解分数乘法与除法之间的联系

2.在探究中发现,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现在老师手中有4/5升的果汁,现在要把这杯果汁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升?画一画,算一算学生展示计算成果:4/5÷2=4÷2/5=2/5(升)4/5÷2=4/5×1/2=2/5(升)

通过比较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可以用分子除以这个整数,分母不变。也可以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如果把果汁平分成3份,又该怎样计算?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第二种方法简单通用。

五.质疑再探

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共同探讨六.课堂检测

练习:用你发现的规律计算下面各题。 4/5÷3=

2/9÷2=

1/3÷4=

上一篇:中心学校2014年暑假致家长的一封信下一篇:苏教版高中教材培训专家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