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区社区信息化工作情况汇报(通用7篇)
近年来,在省、市信息化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xx区委、区政府坚持“注重服务、关注社区、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以信息技术增强社区功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高效、透明、便捷的公共服务”的指导思想,结合上街实际,按照“接入渠道统一、平台数据库统一、运营管理统一、服务标准统一”的原则,将电子政务延伸到社区,建立了社区综合服务平台,为社区居民提供高效、快捷的“一站式”服务;依托政务外网和机关协同办公系统,形成了区、镇办、社区三级办公网络和资源共享、信息交换平台,建成全区的人口基础数据库;社区党建、计生、社保、技防等信息化统一管理,稳步推进,社区信息化在为民服务的各项工作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一、社区信息化建设情况
(一)建设背景
2005年xx区社区建设率先在全省实现标准化建设,机构、人员、办公等硬件设施、各种社区服务一流.同时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社区人际关系疏远化等问题日益突出,政府就业安置压力加大,新型的城市经济模式为城市的发展和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社区信息化可以拓宽社区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区服务产业化进程,同时也规范社区管理,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可以说社区信息化是提高政府执政能力,建立服务型政府的必要手段,是应对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需求急剧增加重要举措,是构筑和谐社区的重要途径。(二)社区信息化建设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会议精神,坚持“注重服务、关注社区、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服务”的原则,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具体化,着力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政府职能框架。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和服务方式,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使政府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的引导者,市场规则的制定者,运行操作的监督者,社会稳定的维护者和公共事务的服务者。
(三)社区信息化建设目标
依托信息技术和网络,整合政府和社会资源,优化社区管理和公共服务流程,建设为民服务项目,加强政府与市民的沟通,促进政务公开,加强市民监督,为市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提升政府形象,创建和谐社会。
(四)建设内容
1、基础设施
辖区内每个社区均配有两台pc作为社区管理信息系统专用,社区网络均实现百兆光纤接入政府外网;社区可通过vpn方式进入政府内网和协同办公系统,及时了解政府动态和使用协同办公系统办公;计生专网、社保专网全部延伸到社区,满足社区居民日常需求。区信息办本着整合资源、集中管理、按需使用的原则,在整合各专业委局机房的基础上建设符合国标的专业机房,并根据系统需求科学地配置高性能服务器、先进的交换设备和计算机终端。
为打造平安上街,在各个社区安装技防设施,到今年年底,主要街道、重要路口、重点繁华地带可视监控率达到70%以上,30%以上的居民小区有技防设施。明年,技防设施将与数字化城管平台无缝整合,届时、整个平台将建设成为一个集战平结合、城市管理、应急处置、安全监控于一体的数字化城管大平台
2、应用系统建设(1)社区管理信息系统
社区管理信息系统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各类基础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和应用,形成完整准确的社区基础数据库。重点采集关于人口、空间地理信息等方面的基础数据信息,包括家庭和人口、区域概况、企业单位、楼院、社会治安民调、文化体育、环境、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房屋出租、社会保障等,逐步实现全区人口、医疗、计生、社保、企事业单位等数据资源的信息化管理,为城市综合地理信息、计划生育、民政救济、劳动社保、公共卫生、出租房屋、基层党建管理等各项业务工作提供基础性数据。社区基础数据库作为宝贵的资源,可以根据各种需求模型,为政府其他部门提供统计、决策支持。(2)社区服务网站
社区服务网站包括社区动态、社区概况、政务服务、商务服务、便民服务、志愿者服务、社区党建、和谐社区、百姓问答等栏目,还可查询到计生,教育,民政,公安,工商,税务,银行,司法,环卫等各职能部门工作办事指南;家政,订购,咨询,配送,居民相互自由交易等商业服务信息;天气预报,列车时刻,车辆违章查询,购房指导等服务信息以及社区党建、志愿者需求服务生活常识交流等和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问题的汇总信息,使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便捷的服务。
(3)社区公众服务热线
开通社区服务热线电话68945678,社区服务热线可为社会公众提供政务服务信息的咨询、查询、投诉建议,它作为公众服务平台服务的一种有效补充形式,采用电话方式向公众提供7×24小时的优质服务,解决在没有网络情况下,通过普及率极高的电话来完成服务受理和反馈工作。
(4)协同政务办公系统和网上审批系统
我们将党政机关协同政务办公系统和社区信息化平台进行了整合,把协同政务办公系统的使用范围延伸至社区,形成了区、街、社区三级办公应用平台,使社区工作人员可通过系统自动查阅上级文件、通知公告,进行信息交流,进行接待管理、部门考勤管理、机关通讯录、值班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办公用品管理的日常事务管理,可通过系统制订工作计划,安排工作任务。
与此同时,各相关部门利用网上审批平台和社区信息化平台的无缝衔接,对部分行政服务优化流程、简化程序,把可以前置的行政服务下放社区,由社区直接受理,通过网上审批系统办理相关审批业务,部分涉及民生的公共服务也纳入到该平台,大大方便了社区居民办事。(5)数据资源整合平台
依托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对我区医保、社保数据库进行了整合、更新,确立了涵盖地理空间信息、人口普查、户籍管理、计划生育等18个部门的数据项10035项。通过整合,确定人口基础数据项198项,比公安户籍信息多168项,比计生信息多164项,比社会保障信息多139项。通过来源于社区管理人员入户调查和人口进出管理,掌握第一手人口基础数据。同时,依托区网上审批平台和数据资源信息交换平台,将来源于政府机关主管部门的权威数据,与人口基础数据关联,使人口基础数据做到实时更新,保持人口数据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二、社区信息化成效显著
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建成以来,先后多家单位利用社区综合服务平台查询汇总相关数据,其中有:协助公安局多次查询辖区居民住址与流动人口情况相关工作,还协助区民政局、区教文体局、区医保中心、区人劳局查询相关信息累积13万余人次,利用平台快捷、高效、准确的查询,节约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发挥了应有功能,收到较好社会、经济效益。
在社区综合服务平台中,专门根据社区工作设立的区域概况、企业单位、楼院、社会治安、民调、文化体育、环境、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房屋出租、社会保障、党员教育等各功能模块与社区的日常工作紧密相连,极大地方便了社区居民,同时社区工作人员利用社区管理信息系统完成对各项工作结果的存档,实现了社区管理信息系统在日常工作中完善。
自社区服务网站和社区公众服务热线68945678开通以来,社区服务网站共发布各类动态信息1181条,提供解决各类问题102条,发布各类公告31条;社区服务热线为居民答复各种咨询、解决各类生活难题、受理各种申请和投诉累计100余次。拓宽了社区居民了解社区服务工作的渠道,使社区居民有了广阔的交流空间,更是搭起了社区居民和政府沟通的新桥梁。
通过与党政机关协同办公系统内的有效整合,使社区工作人员日常办公和管理可通过系统完成,实现了办公自动化、规范化,工作效率明显提高;通过与网上审批平台的无缝对接,将各部门可以前置社区的行政服务下放到社区,由社区一线直接为居民提供行政服务,同时通过人口基础信息整合,形成了全区最为完整的人口数据库,截至目前已入库人口信息247852条、6597083项,实现了办公、审批双前置,日常事务不出小区范围即可办理。
近年来,在省、市信息化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xx区委、区政府坚持“注重服务、关注社区、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以信息技术增强社区功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高效、透明、便捷的公共服务”的指导思想,结合上街实际,按照“接入渠道统一、平台数据库统一、运营管理统一、服务标准统一”的原则,将电子政务延伸到社区,建立了社区综合服务平台,为社区居民提供高效、快捷的“一站式”服务;依托政务外网和机关协同办公系统,形成了区、镇办、社区三级办公网络和资源共享、信息交换平台,建成全区的人口基础数据库;社区党建、计生、社保、技防等信息化统一管理,稳步推进,社区信息化在为民服务的各项工作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一、社区信息化建设情况
(一)建设背景
2005年xx区社区建设率先在全省实现标准化建设,机构、人员、办公等硬件设施、各种社区服务一流.同时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社区人际关系疏远化等问题日益突出,政府就业安置压力加大,新型的城市经济模式为城市的发展和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社区信息化可以拓宽社区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区服务产业化进程,同时也规范社区管理,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可以说社区信息化是提高政府执政能力,建立服务型政府的必要手段,是应对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需求急剧增加重要举措,是构筑和谐社区的重要途径。(二)社区信息化建设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会议精神,坚持“注重服务、关注社区、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服务”的原则,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具体化,着力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政府职能框架。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和服务方式,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使政府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的引导者,市场规则的制定者,运行操作的监督者,社会稳定的维护者和公共事务的服务者。
(三)社区信息化建设目标
依托信息技术和网络,整合政府和社会资源,优化社区管理和公共服务流程,建设为民服务项目,加强政府与市民的沟通,促进政务公开,加强市民监督,为市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提升政府形象,创建和谐社会。
(四)建设内容
1、基础设施
辖区内每个社区均配有两台pc作为社区管理信息系统专用,社区网络均实现百兆光纤接入政府外网;社区可通过vpn方式进入政府内网和协同办公系统,及时了解政府动态和使用协同办公系统办公;计生专网、社保专网全部延伸到社区,满足社区居民日常需求。区信息办本着整合资源、集中管理、按需使用的原则,在整合各专业委局机房的基础上建设符合国标的专业机房,并根据系统需求科学地配置高性能服务器、先进的交换设备和计算机终端。
为打造平安上街,在各个社区安装技防设施,到今年年底,主要街道、重要路口、重点繁华地带可视监控率达到70%以上,30%以上的居民小区有技防设施。明年,技防设施将与数字化城管平台无缝整合,届时、整个平台将建设成为一个集战平结合、城市管理、应急处置、安全监控于一体的数字化城管大平台
2、应用系统建设(1)社区管理信息系统
社区管理信息系统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各类基础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和应用,形成完整准确的社区基础数据库。重点采集关于人口、空间地理信息等方面的基础数据信息,包括家庭和人口、区域概况、企业单位、楼院、社会治安民调、文化体育、环境、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房屋出租、社会保障等,逐步实现全区人口、医疗、计生、社保、企事业单位等数据资源的信息化管理,为城市综合地理信息、计划生育、民政救济、劳动社保、公共卫生、出租房屋、基层党建管理等各项业务工作提供基础性数据。社区基础数据库作为宝贵的资源,可以根据各种需求模型,为政府其他部门提供统计、决策支持。(2)社区服务网站
社区服务网站包括社区动态、社区概况、政务服务、商务服务、便民服务、志愿者服务、社区党建、和谐社区、百姓问答等栏目,还可查询到计生,教育,民政,公安,工商,税务,银行,司法,环卫等各职能部门工作办事指南;家政,订购,咨询,配送,居民相互自由交易等商业服务信息;天气预报,列车时刻,车辆违章查询,购房指导等服务信息以及社区党建、志愿者需求服务生活常识交流等和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问题的汇总信息,使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便捷的服务。(3)社区公众服务热线
开通社区服务热线电话68945678,社区服务热线可为社会公众提供政务服务信息的咨询、查询、投诉建议,它作为公众服务平台服务的一种有效补充形式,采用电话方式向公众提供7×24小时的优质服务,解决在没有网络情况下,通过普及率极高的电话来完成服务受理和反馈工作。
(4)协同政务办公系统和网上审批系统
我们将党政机关协同政务办公系统和社区信息化平台进行了整合,把协同政务办公系统的使用范围延伸至社区,形成了区、街、社区三级办公应用平台,使社区工作人员可通过系统自动查阅上级文件、通知公告,进行信息交流,进行接待管理、部门考勤管理、机关通讯录、值班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办公用品管理的日常事务管理,可通过系统制订工作计划,安排工作任务。
与此同时,各相关部门利用网上审批平台和社区信息化平台的无缝衔接,对部分行政服务优化流程、简化程序,把可以前置的行政服务下放社区,由社区直接受理,通过网上审批系统办理相关审批业务,部分涉及民生的公共服务也纳入到该平台,大大方便了社区居民办事。(5)数据资源整合平台
依托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对我区医保、社保数据库进行了整合、更新,确立了涵盖地理空间信息、人口普查、户籍管理、计划生育等18个部门的数据项10035项。通过整合,确定人口基础数据项198项,比公安户籍信息多168项,比计生信息多164项,比社会保障信息多139项。通过来源于社区管理人员入户调查和人口进出管理,掌握第一手人口基础数据。同时,依托区网上审批平台和数据资源信息交换平台,将来源于政府机关主管部门的权威数据,与人口基础数据关联,使人口基础数据做到实时更新,保持人口数据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二、社区信息化成效显著
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建成以来,先后多家单位利用社区综合服务平台查询汇总相关数据,其中有:协助公安局多次查询辖区居民住址与流动人口情况相关工作,还协助区民政局、区教文体局、区医保中心、区人劳局查询相关信息累积13万余人次,利用平台快捷、高效、准确的查询,节约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发挥了应有功能,收到较好社会、经济效益。
在社区综合服务平台中,专门根据社区工作设立的区域概况、企业单位、楼院、社会治安、民调、文化体育、环境、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房屋出租、社会保障、党员教育等各功能模块与社区的日常工作紧密相连,极大地方便了社区居民,同时社区工作人员利用社区管理信息系统完成对各项工作结果的存档,实现了社区管理信息系统在日常工作中完善。
自社区服务网站和社区公众服务热线68945678开通以来,社区服务网站共发布各类动态信息1181条,提供解决各类问题102条,发布各类公告31条;社区服务热线为居民答复各种咨询、解决各类生活难题、受理各种申请和投诉累计100余次。拓宽了社区居民了解社区服务工作的渠道,使社区居民有了广阔的交流空间,更是搭起了社区居民和政府沟通的新桥梁。
通过与党政机关协同办公系统内的有效整合,使社区工作人员日常办公和管理可通过系统完成,实现了办公自动化、规范化,工作效率明显提高;通过与网上审批平台的无缝对接,将各部门可以前置社区的行政服务下放到社区,由社区一线直接为居民提供行政服务,同时通过人口基础信息整合,形成了全区最为完整的人口数据库,截至目前已入库人口信息247852条、6597083项,实现了办公、审批双前置,日常事务不出小区范围即可办理。
三、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信息化机构完善。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2005年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2006年又成立了xx市xx区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信息办),正科级单位,隶属区政府办,统筹规划、发展全区信息化工作事宜。在每个信息化项目建设过程中,还要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确保信息化工作落到实处。在社区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建设过程中,成立了由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任组长,民政局、信息办、计生委、劳动局、公安局和各街道办事处等相关单位为成员的社区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承担社区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建设的规划、建设、运行和管理工作。各街道办事处及社区明确了一名主管社区信息化工作的副职具体抓社区综合服务信息平台的建设工作,形成了社区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整体合力和工作网络。同时将其建设列入我区为民承诺的十件实事之一,举全区之力做好这项工作。
(二)信息化发展统筹规划,信息化项目集约建设。
我区的信息化项目建设坚持集约建设的原则,一是按照《xx区信息化建设“十一五”规划》和省市电子政务建设任务,建立信息化项目备选库,统筹规划,稳步推进;二是建立信息化项目的立项、审核、监管机制,明确规定由信息办负责区委、人大、政府、政协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和全区机关电子政务的管理、统筹、协调、推进和技术支持。每年年初各单位申请的信息化项目,先由信息办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论证把关,报发展改革局立项,经财政局、发展改革局、信息办共同审核后,报区长办公会议研究通过后最终由区财政安排预算;三是建设中做好项目监管与规范实施,建设后进行项目验收和评估。这种集约型建设克服了盲目投入、重复建设和信息孤岛等问题,同时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财力。集约化、科学化、标准化电子政务项目监管体系,有效地防止各部门各自为政,多头管理,重复建设,浪费资源现象的发生,节省了大量的财政资金自05年至今我区信息化建设共投入626万余元,与其他地区相比我们花钱不多,讲求实用,效果明显。
(三)信息化建设统一标准、信息化发展科学创新 我区在建设社区信息化平台之初,就认识到不能为了整合区域资源在上级资源整合中形成更大的信息孤岛,为此我区组织专家赴北京中科院等科研院所,就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建设与专家进行研讨,最终确立了以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框架和标准体系为蓝本,进行社区信息化平台的数据架构设计,从数据元、数据框架、格式等数据标准严格与国家标准衔接,形成自国家向下的连贯体系,为未来全国的信息资源整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区在开发社区信息化平台按照以需求促应用、以应用促发展的原则,先后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到辖区18个社区进行信息化建设情况摸底调查,先后制订出台了《社区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实施方案》和《社区综合服务信息平台信息采集标准》,对任务进行了分解,明确了各责任单位的目标任务,确立了涵盖地地理信息、人口普查、户籍管理、计划生育、组织、宣传、统战、综合治理、教育卫生、劳动保障、司法民政、侨务等工作数据项10035项,入户采集数据项198项,并创新性提出以人为单位收集人口基础数据,按照各部门不同需求,为城市综合地理信息、计划生育、民政救济、公共卫生、出租房屋、基层党建管理等各项业务工作提供基础性数据。
我区不仅在数据资源上实现了整合,而且在逐步进行应用系统的整合。结合人口基础数据库的特点,按照以人为单位的原则,把社区信息化平台和农村信息化平台在政府协同办公平台进行有机的整合,在一个应用系统中实现了社区和农村的人口基础数据录入和查询功能,节约了政府资源,提高了基层政务服务效能。
(四)电子政务增强社区服务功能
本着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的原则,我们把社区日常办公嵌入政府协同办公平台,通过全区的信息资源共享利用平台,定期采集、整理人口、办公、财务、土地、水资源、劳动力等各类基础信息,在全区基础数据库的框架上,建设完善社区基础信息数据库,通过协同办公系统加快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向内连接网上审批平台和诚信平台,直接在基层完成网上审批业务和企业、个人的信用评估;对外连接政府门户网站和诚信展示网站等一系列公共服务网站,提供政务公开、涉及居民日常生产、生活的各类信息发布和企业、个人的资信评估,实现区级政府与社区,镇办一级政府与社区、社区与社区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信息共享。
信息化手段完善的社区服务站,为广大居民提供日常政务、公共信息查询,居民还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查询和办理各类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更新个人人口基础信息等,社区工作人员通过网上审批平台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大部分日常工作。职能监督部门可以通过更高级的权限随时监督政务服务效能,完善的监督体系有效的提升了基层政务绩效;更有区长电话和区长信箱随时受理广大居民的意见和建议。截至目前共收到群众反映信息1000余条,政府通过协同办公平台转办各相关单位,相关单位接将办结意见直达社区,效能监督部门全程监督,办结率年年保持在99%以上,让广大居民真正能够得到高效、快捷的政务服务。
社区服务站除了向广大居民提供各类信息服务,还通过协同办公系统在社区服务网站进行政务信息公开和公共服务信息公开,全年公布信息2000余条,促进政务和公共服务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和高效化,通过社区信息化平台为广大居民与政府之间又架起了一条沟通的渠道。
(五)利用门户网站优势,提供电子商务服务
以协同办公系统为载体,定向收集社区基础信息,通过协同办公信息发布系统实现政务信息发布、企业信息发布、农家旅游信息发布、科技信息发布等涉及社会、经济、民生的信息。
以社区服务站为基础,以公共服务的方式向居民提供志愿者服务、商务服务信息,全年发布3000余条,这一举措即不增加基层和居民负担,也不向居民收费。大力提高居民商务信息化的能力,让居民快速、高效、便捷安全地发布市场供求信息,进行电子商务交易,适时掌握市场行情,及时调整产品生产结构,实现产销对路,切实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社会经济流通发展,拉动消费市场,帮助居民致富。
(六)完善基础数据,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持。
为确保服务平台的数据的实时有效,区内各部门对掌握其他相关数据信息和对社区综合信息平台有信息需求的单位积极配合社区综合信息平台数据的完善工作。相关部门通过社区服务平台人口基础数据库对比自身掌握的各类数据,在本部门的日常工作中找出数据差异,汇总上报信息办;由信息办与各部门共同落实对差异数据的核实修改工作;同时通过流程梳理,筛选出各部门业务系统数据项与社区各功能模块数据项关联,确定关联关系与关键值,获取有用数据;通过与业务系统和网上审批系统的关联和数据抽取,实现社区管理信息系统相关数据的自动实时更新;通过社区管理信息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的关联数据项进行同类数据比对,完善各自系统数据库,形成科学完善的人口数据,为社区综合服务平台人口基础数据库的良性循环打好坚实基础。
通过对数据资源进行深层次的数据挖掘,为政府各部门提供动态的全面城市社区最基础、最广泛的数据资料,实现人口基础数据查询快速浏览和动态统计分析,动态掌握市民需求,及时了解居民生活生产动态、日常生活需求,使社区综合服务信息平台成为政府动态掌握社情民意的信息网络平台,为决策参考提供了依据。
(七)示范先行,以点带面,逐步推广
xx区三湾社区一直是全区信息化建设的示范点。社区服务大厅内设有触摸屏,负责展示社区公益信息;大厅内的电子大屏幕对社区居民发布政务、劳务、公益服务等信息;社区07年利用这些设备为社区居民宣传政务信息和公益信息2000余条,为政府与百姓之间架起来一个沟通的桥梁。社区内的会议室有投影仪和笔记本电脑,全年区信息办为社区居民培训信息化、科普知识10余场,得到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八)建立健全制度,保障信息化工作顺利开展。
在社区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各项制度,良好的工作制度使工作落到实处。在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过程中,我们建立了相应的数据采集报送、数据审验、信息安全等项工作制度,为基础数据信息入户调查工作做好充足的保障;同时我们建立了绩效考核机制,每周将全区各社区采集信息的数量进行排名,在简报上予以公布,每采集和录入1条信息在xx市给与1元钱补助的基础上,xx区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决定每条信息追加1元作为奖励,一度使我区的信息采集、录入工作出现了你追我赶的局面。共采集人口基础数据30446户、79014人,分别完成预计上报户数的105%和预计上报人数的101%。数据采集范围之广,内容之全面在全国也是鲜有前例,为建立全区的人口基础数据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系统建成后,我们制订、颁布了《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使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得到妥善管理和广泛应用。
四、存在的问题
经过几年的努力,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我区信息化的发展。
(一)信息化做为一种新生事物,许多领导干部在心理上不习惯、不接受新的工作方式,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出现了配合不到位,协调工作机制落实难的问题;社区工作人员计算机水平较低,不能完全应用系统功能办公和管理;社区居民参与和互动的力度不够,居民对社区服务热线不熟悉,不会利用便捷的工具为自己服务。
(二)上级信息化项目建设主管机关不统一,如网上审批系统、税源监控系统由市政府办公厅牵头建设,社区综合服务平台由市信息中心牵头建设,正在建设的数字化城市指挥中心由市建委组织建设,而信息产业的发展由市信息办负责,这种条块分割的局面造成区级信息化项目集约建设存在一定障碍,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
(三)资源整合落实难。我区作为全省资源整合县区级试点,在资源整合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尝试,也取得一定效果,但由于自上而下的专网和系统条块分割、标准不统一,使得信息流通不畅,资源无法共享和信息孤岛,影响了跨部门、跨区域共性业务的处理和政府的有效监管;同时不同单位之间为了保证自己的部门利益,往往限制信息交流,这就限制了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四)信息化配套资金少。目前我区财政预算还没有信息化专项费用,信息化发展资金仅靠信息办争取,而不是按财政收入的一定比例来发展信息化;上级信息化主管部门对我区的资金支持还没有,所以资金是制约我区信息化发展的瓶颈。
五、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加强信息化的宣传和培训,规范信息化发展
大力营造社区信息化的发展软环境,通过完善政策法规,加强诚信管理,保护知识产权,实现信息化服务和管理的规范化运行。社区信息化建设是建设和谐上街的一项基础工作,是造福农民的惠民工程,我们要积极利用政府门户网站、广播、电视、网络、黑板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积极推广、增强广大干部、居民对社区信息化的认知度,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社区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良好氛围,保证我区信息化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工作目标圆满、顺利完成。
积极开展信息化培训,重点培养社区基层信息化工作队伍,积极通过党员远程教育系统、定点培训和信息网站等各种形式,大力开展劳动培训,积极开发适合市场需要的信息化培训课件、教材,并为培养社区和农村信息技术应用和管理骨干服务,提高居民就业技能、信息化技能和转产转岗就业能力。
(二)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加强资源开发利用。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城市应急管理系统和农村综合信息平台的建设,采集城市设施基础信息、地理空间信息和农村基础信息,进一步扩大资源整合范围;将网上审批系统、协同办公系统产生的数据与业务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关联、比对,形成最权威的数据;在应用中不断找到差距,从而不断完善系统,提高网络平台的稳定性,丰富交换内容、优化交换流程和缩短交换周期,完善协调机制,保证各部门间信息的顺畅交换、有效共享;科学地对整合的信息进行叠加、分析再加工,产生新的数据信息,使信息不断增值,进一步完善信息资源整合在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的应用;认真执行国家信息化建设标准和行业标准、技术标准,研究制订xx区信息化标准体系和xx区电子政务总体技术框架,严格按照政策法规、技术标准进行操作;在信息化建设和资源整合试点工作中,认真研究探索各环节的标准化问题,尤其在信息网络、网络接口、信息流程、信息代码、数据规划等方面把好关,严格与国家标准衔接,为未来全国的信息资源整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力争成为资源整合国家级试点。
(三)以人为本,以信息化手段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
将网上审批系统、协同办公系统的应用延伸到社区,提高政府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能力,形成一流政府服务管理体系,同时使信息横向流动,让信息资源惠及百姓。
六、工作建议
(一)建议自上而下建立信息化建设资金保障长效机制,保障信息化投入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加强对信息化试点地区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
(二)建议在各级政府信息化主管部门成立信息中心,分级、分部门设置管理权限,解决信息资源为各个部门所有、各个部门垄断的问题,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
(三)通过开展深入的试点工作,把试点的数据项及建设标准提供给其他兄弟地区作为参考,为全国探索出可供推广应用的建设与管理新模式。
关键词:林区,林业,信息化建设
1 森工林业信息化现状
1.1 信息化应用有一定基础
起步比较早, 应用比较多, 办公自动化、木材销售、森林防火、森林资源调查、森林资源档案、森林资源监测、森林管护系统都已经应用多年。
1.2 网站建设情况较好
森工总局网站、各部门子站都已经上线。
2 林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2.1 基础设施薄弱
森工林区目前还没有建成林业专网, 森工总局到各林管局、林业局没有一条专线连接, 相对于其它省份, 基础相对薄弱。
2.2 发展不平衡
森林资源管理战线应用多, 防火应用比较好, 政务管理、辅助决策、社会建设应用少。
2.3 部门主抓信息化, 部门间缺少协同
各部门站在各自的角度、根据各自的需求开展信息化, 专业性强, 协调性差, 造成数据共享困难, 重复建设。
2.4 系统开发早, 技术相对落后
黑龙江森工的信息化软件, 基本都是5年前、甚至10年前的技术, 需要更新换代。
2.5 局部、零散的信息化, 没有形成整体信息化
资源战线的信息化应用系统比较多, 但基本上都是林业局档案员在用, 森林调查队员在用, 资源管理层、决策层并没有得到信息化的有力支持、没有形成战线整体的信息化。应用比较多的战线尚且如此, 其他战线的问题就更多。
3 国家林业局对林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
3.1 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纲要
3.1.1 总体框架
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采用“四横两纵”的总体框架结构, “四横”为基础设施、数据库、应用支撑和应用系统, “两纵”为支撑“四横”的标准规范体系、安全与综合管理体系。
3.1.2 2015年目标
完善信息技术在林业资源监测、评价、规划、培育、管理、保护与利用各个环节的应用, 80%以上的省级单位实现无纸化办公, 80%以上的行政许可项目实现在线处理、完成80%的省级林业信息化基础平台建设, 80%的省级单位建成国家、省、市、县四级上下互联互通的全国林业电子政务传输网络。
3.2 全国林业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业务系统建设工程:
3.2.1 林业资源监管系统建设工程
3.2.2 综合营造林管理系统建设工程
3.2.3 林业灾害监控与应急系统建设工程
3.2.4 林业产业发展与林业经济运行系统建设工程
3.2.5 生态文化与教育培训系统建设工程
4 森工林区的林业信息化建设目标
4.1 基础设施建设, 包括森工林业专网、各单位机房及配套设施建设。
4.2 森工总局实现无纸化办公。
4.3 完善信息技术在林业资源监测、评价、规划、培育、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等各个环节的应用。
4.4 行政许可、审批项目实现在线处理。
4.5 森工林业信息化基础平台建设。
5 目前的工作重点
5.1 森工林业专网建设
森工林业专网, 主要是指各林管局、林业局与总局通过专线互联, 保证一定带宽、安全有保证的网络平台。森工专网的建设, 骨干网络需租用中国联通、移动或者电信三大运营商的链路, 具体与哪家运营商合作, 需要从各运营商的线路在森工的覆盖情况、专线租金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
5.2 总局内网办公系统应用
无纸化办公、电子政务是国家林业局林业信息化的明确要求, 总局内网办公系统已经开发完成, 系统可以与传统的办公模式并行一段时间, 逐步过渡到无纸化办公。
5.3 总局及部门网站应用
总局及各部门的子站已经上线, 要充分发挥网站的作用, 重要的是各部门要高度重视, 并及时更新对应板块的信息, 信息中心做好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工作。
6 需要领导决策的几个问题
6.1 成立总局信息化组织领导机构
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 而且是长远的事情, 需要成立以总局主要领导为组长, 各分管战线领导为副组长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6.2 明确总局信息化管理部门的职权
明确总局信息中心为信息化管理部门, 负责森工林区信息化建设的全面组织、协调、规划和实施工作, 以便信息化建设能够统筹安排、科学管理、有序发展。
6.3 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
信息化建设需要有一定的资金投入作为支持, 信息化建设比较好的省份, 包括吉林森工, 信息化软硬件设备、软件开发的投入, 在“十二五”期间每年都在1000万以上。
6.4 运行维护费用
信息化建设还需要稳定的运行维护费, 其中网络运行费每年需100~200万元, 其它系统运行维护费用也在100万以上。
6.5 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通过社区为离退休干部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做好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有效途径。2010年以来,x区在利用社区资源服务离退休老同志方面进行了初步摸索和实践。既实现了离退休干部就近学习、就近活动、就近得到关心照顾、就近发挥作用的目的,又达到了社区与离退休干部之间双赢的良好互动局面。
一、工作开展基本情况
1、加强制度建设,形成长效机制。利用社区资源做好离退休干部服务工作是一项长期性、普遍性的工作,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形成长效机制。一是建立会商协调制度。作为离退休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部门,发挥牵头作用,主动与离退休干部原工作单位、现居住社区联系,建立会商制度,定期召开沟通协调,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建立保障机制。建立社区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合理设置社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党小组)的学习活动方式,确保离退休干部就近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和学习活动。建立志愿者服务队伍,积极为老同志提供快捷便利的服务。
2、整合社区资源,提升服务水平。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社会发展机制的日益完善,回归家庭生活的离退休老干部对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主要依靠并依赖社区的提供和服务。社区成为老干部发挥作用,实现“六个老有”目标的重要阵地。因此,我区进一步整合社区资源,努力为老同志“四就近”提供服务。一是充分利用社区党建平台,加强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利用社区活动中心、阅览室、居民学校、社区党校等教学资源,就近组织离退休干部开展政治学习。例如x街道y社区、z社区开办“老干部社区课堂”,定期举办报告会、学习会、谈心交流会、专题座谈会等形式,使离退休干部“思想常新”,跟上时代的节拍。二是充分利用社区文化体育设施,组织离退休干部就近参加活动。充分利用社区内的公益性活动场所和设施,不断丰富离退休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如x乡z社区组建的老年花船锣鼓队、老年书法协会,积极主动为离退休老干部参加文体活动提供载体。三是充分依托社区服务力量,为离退休干部提供个性化服务。社区具有丰富、便捷的居家养老服务、日常生活照顾、医疗保健、精神慰籍等公共服务资源。为此,在离退休干部服务工作中我区利用社区服务网络,充分发挥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志愿者的作用,努力为离退休干部提供多样化、个性化、亲情化服务。如x乡z社区利用社区网格化管理优势,安排各网格长定期随访,坚持做到“四个一”(即:建立一份健康档案、发放一张联系卡、节假日开展一次走访慰问、开展一期志愿服务活动)。
3、开发老干部资源,发挥老同志作用。一是参与社区管理。我区在开发利用老干部资源中不是停留在“余热”观念、“黄昏”观念、“老化”观念上,而是开发身体较好、能担当社会事业的离退休干部,充分发挥他们年龄优势、智慧优势和经验优势参与社区各项事务管理。如a街道b社区的c小区、x社区的c小区吸收离退休老干部担任本小区业主委员会委员,参与小区日常管理工作。二是参与社会管理。为了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在基层党建、文明社区创建、青少年教育等方面的优势和特长,按照自觉自愿、量力而行的原则,采取街道牵头、社区邀请离退休干部充当志愿者的方式,积极创新载体、搭建平台,为他们发挥作用创造条件。通过离退休老干部的建言献策、帮智出力,为和谐社会建设作出一份贡献。
二、存在问题
利用社区资源开展离退休干部服务工作是今后的方向和趋势,能够贴身、细致的为离退休老干部做到“四就近”服务,既是社区工作者的服务内容之
一、又是老干部切身利益的需要,能够达到双方共赢的目标。但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利用社区资源服务离退休老干部的思想还存在模糊认识。有的老干部工作部门对“四就近”工作重视不够,学习、研究不够,汇报、参谋不够;有的认为当地社区建设条件不具备,对开展这项工作有畏难情绪。有的相关部门和街道、社区把离退休干部作为普通群众进行管理服务,没有体现“从优照顾”。部分社区工作人员不了解老干部工作和老干部政策,认为离休干部收入较高,用不着社区给予特殊照顾和服务。特别是一些老干部对进社区“四就近”有顾虑,担心这样是把他们交给社区了,影响其政治、生活待遇的落实。
二是政策措施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目前利用社区资源服务离退休老干部工作多数处于摸索阶段和自发阶段,对于如何依托社区资源,做好“四就近”工作还需要政策、资源等方面引导和支持。如政策上老干部工作相关部门、街道、社区各自的职能定位和工作重点无具体要求、无细化措施,从而不能为实际工作提供操作指南;资源上当前多数是利用现有社区有限资源为离退休老干部服务提供支持,没有专门的设施保障。
三是工作力度还需要进一步推动。有的老干部工作部门对这项工作缺乏调查研究,对社区功能、工作方式等了解不够,对推进“四就近”工作缺乏有效措施、办法,有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有“等、靠”思想。加上各方面对此项工作的关心不够、支持不够,一些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难以开展。如我区x街道c社区拟在z小区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目的是给广大老年人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社区干部入户上门做了大量宣传和解释,但居住该小区的老干部对此不理解,对增建房屋和设施,认为影响了其通风和采光,而且也认为开展此活动干扰了他们日常生活和休息,导致此处老年服务中心建设迟迟不能实施。
三、对策与建议
1、加快政策制度细化,理顺管理体制。一要完善领导,构建联动格局。利用社区资源做好老干部工作,要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角色定位,切实有效实现“四就近”目标。要建立并形成各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构建起党政领导、老干部工作部门牵头、老干部原单位、社区及相关单位共建联动的工作大格局,层层抓落实。二要加强交流,实现资源共享。老干部局要充分发挥指导、协调的职能,指导社区开展老干部服务工作;老干部所在单位要加强与老干部所在社区的联系,主动提供老干部情况,尽可能地为社区提供方便;上级部门要出台相关措施和规定,利用政策积聚社会力量齐抓共管,解决工作过程中的具体问题。
2、加大资金人员支持,落实服务保障。一是健全财政保障。要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将离退休干部社区服务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根据实际情况,将离休干部公用经费、特需经费、退休干部活动经费和离退休干部党员的党费,按一定的比例划拨社区使用,保证各项工作正常开展;同时,社区要充分挖掘现有资源,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对有些服务项目,可根据离退休干部的工资收入情况,提供有偿、低偿和优惠服务,缓解经费不足问题。二是建立服务队伍。有条件的社区可明确1-2名专职人员或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离退休干部提供专门、细致、贴心服务。同时可采取招募志愿热心公益事业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大学生、医务工作者及社会中介服务人员,组成社区老干部服务志愿者队伍;或帮助离退休老干部及其子女之间成立助老协会,通过离退休干部及其子女互帮互助,提供有效服务。
尊敬的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各位专家:
现在,我代表XXXX区管委会向各位报告XXXX区建设有关情况。
一、XXXX区基本情况
XXXX年X月,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将XXX国际机场作为重点建设的十大国际航空枢纽之一,着力打造成面向北美的航空物流中心和东北亚面向欧洲的重要门户。XXXX年X月,省政府与中国民用航空局共同印发《XXX国际航空枢纽战略规划》。为了充分发挥XXX国际航空枢纽资源禀赋优势,XXXX年X月,市政府印发《XXXXXXX区发展规划(XXXX—XXXX年)》,确定XXXX区总体规划面积XXX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城市建设用地XX平方公里。同时,依托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区、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和XXX自贸区联动发展区政策优势,重点发展航空保障服务、航空物流、航空制造、数字经济、航空旅游休闲、航空现代服务等产业,将其打造成为国家对外开放合作示范区、XX地区临空高端产业集聚区、全省体制机制创新试验区。
根据工作需要,XXXX年X月,市政府成立XXXXXXX区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推进XXXX区建设,研究决策重大事项,协调解决重大问题。XXXX年XX月,市政府决定以道里区政府为主体成立XXXXXXX区管委会,管委会办公室设在区临空产业发展局,负责XXXX区开发建设日常事务工作。
二、全面承接以来工作进展情况
自全面承接XXXX区工作以来,区政府坚持以我为主、不等不靠、勇挑重担,紧紧围绕建设国际航空枢纽定位和打造省市新的经济增长极目标,科学谋划、缜密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项目落地、土地征收和资金筹措等各项工作,努力把“规划图”变成“施工图”,全面开创XXXX区开发建设新局面。
(一)规划编制情况。
坚持“多规合一”理念,对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发展规划、产业规划进行统筹,做到XXXX区规划“一张图”。结合《XXX国际航空枢纽战略规划》和《XXXXXXX区发展规划》,聘请美国AECOM公司编制完成《XXXX区总体规划》,修订完成起步区X.X平方公里控详规划。同时,完善起步区道路竖向规划,供水、排水、供电、燃气、供热等专项规划及管线综合规划,编制完成《起步区产业规划》和《起步区城市设计和设计导则》,为全面启动建设做好了规划准备。(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XXXX年,XXXX区推进基础设施工程建设XX项,总投资XXX亿元。其中,XXXX区基础设施工程XX项,总投资XX亿元,提升XXX机场载体功能建设项目X项,总投资XXX亿元。一是加快推进园区道路建设。今年,进行园区道路工程X项,总投资X.XX亿元,包括太安路、太安东路、机场南侧辅路等X条连接机场、机场高速和主城区的外网道路工程,以及临空第二大道、第三大道、临空四路、五路、六路等X条XXXX区内部路网工程。二是同步建设市政配套工程。今年,进行市政配套工程X项,包括供水、污水、燃气、电力、松花江水源上移、雨排及水系等工程,总投资XX亿元。三是不断提升机场载体功能。今年,为提升XXX机场载体功能,主要进行机场东二跑道、机场TX、TX航站楼提升改造、机场第二通道迎宾路高架等X个工程项目建设,总投资XXX亿元。TX、TX航站楼提升改造两项工程今年年底完工,其他两项工程XXXX年完工。(三)产业项目建设情况。
XXXX年,XXXX区已签约落地项目XX个,计划总投资XX亿元。其中,航空物流产业基地项目总投资XX亿元,重点发展跨境电商物流、航空快递、口岸物流等业务。其中,中国邮政快件处理中心和跨境电商物流园已投入运营,预计XX月底前引入XX家企业入驻。目前,正在与中交建、云途、越海供应链等央企和独角兽企业深入对接,同时,园区正在向国家海关总署申报保税物流中心(B型)。航空制造产业园项目总投资X亿元,目前,已引进南京长城小卫星研究院、雷虎系列发动机、壮龙无人机等生产项目,现已完成开工准备工作。广州正创智慧制造产业总部基地项目总投资X亿美元,是今年全市单体投资最大的外资项目,也是近年我市少有的拉动作用和牵动性强的大型外资项目,主要建设标准厂房、配送中心、结算中心等为一体的智慧制造产业基地。项目投产后年结算额可达XX亿元,年实现税收XXXX万元,现正在办理开工前期手续。航空总部及商务服务基地项目计划总投资XX亿元,建设航空公司总部及配套服务基地。目前,深航维修中心项目已开工,川航XXX总部X月中旬开工,吉祥航空东北亚总部、深圳东南航空总部等项目正在洽谈中。此外,福州数字经济小镇、招商蛇口临空科创城等XX多个项目正在紧密对接推进中。(四)土地征收出让情况。
今年XXXX区计划征收土地XX万平方米,计划投入资金X.X亿元。结合项目落地及开工计划,采取土地征收整片推进模式,成立土地征收指挥部,设立临时党委,组建征收队伍,明确时间节点,实施挂图作战。目前,已完成土地征收XX万平方米,完成征收任务的XX%。特别是临空污水处理厂地块征收,创造了道里区X天完成征收净地的新纪录。今年,XXXX区计划出让三个地块、总面积XX万平方米,预计资金收入X.X亿元。(五)资金筹措情况。
一是首批申请的政府专项债,目前到位资金X亿元。二是将太安路、太安东路及相关商业地块打包申请专项债X.XX亿元,已按容缺申报形式上报,列入国家项目库。三是由区政府、央企和基金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园区新基建引导基金,为园区建设和企业发展提供金融服务。四是与华夏幸福进行深入对接,研究整体规划、整体招商、整体运营的新模式。(六)改革创新情况。
XXXX年,XXXX区重点开展五大方面XX项改革创新。一是用人及薪酬制度改革。包括全员聘任制以及薪酬多元的运营新模式,同时,组建了园区人力资源公司,面向全国进行专业人才猎头。二是搭建外脑智库平台改革。通过市场化手段,借助国家级智库资源,不断提高开发建设科学决策和运营管理水平。目前,已聘请国内高校及北京、郑州、杭州等临空区专业人士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三是复制新区经验改革。为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全面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推行土地弹性出让、租让结合等新模式以及园区标准厂房分栋、分跨转让模式,加快促进企业发展。四是招商体制机制改革。包括抓住主导产业实施产业链招商,抓准协会和央企实施精准定向招商,对标新兴产业实施优选招商等。五是探索“孪生城市”创新。充分运用“数字孪生城市”理念,开发XXXX区基础设施数字管理系统,为未来园区管理运营奠定基础。XXXX区由于刚刚全面启动建设,各方面基础条件不足,当前在土地征收、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产业项目以及建设资金筹措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进行破解。
三、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思路
今后一个时期,按照区委的工作部署,区政府将重点围绕XXXX区的战略定位,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突出工作重点,狠抓推进落实,努力做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重点围绕航空制造、航空物流、数字经济、商务服务四大主导产业进行招商引资。制定跨境电商物流园区招商图谱,组建跨境电商物流园区运营管理公司,组建X个招商团队,重点围绕电商、冷链物流、数据平台、供应链金融、物流等五大类企业进行招商。计划引进阿里巴巴速卖通、亚马逊等跨境电商贸易公司,建设国家级孵化器;计划引入航天丝路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打造跨境电商通关服务平台,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集跨境支付、通关、物流、仓储、结汇、退税、金融于一体的综合服务。积极与宁波跨境电商物流园合作建设通关一体化企业服务平台,并以跨境电商物流园区为载体申报保税物流中心(B型)。与中邮XXX省分公司协商,推进中邮快件处理中心共建事宜。加快推进中交建冷链物流项目、招商蛇口临空科创城、深圳中南航空东北总部等项目洽谈进程,争取早日实现签约。二是加快推进产业项目建设。
对今年组织实施的产业项目建设,进一步落实领导包保、定人定责、全程服务等措施,切实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继续抓好项目前期,把项目做实,确保航空制造产业园、广州正创东北智慧制造产业总部基地等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推进深航维修中心、川航XXX总部建设进程,确保按照建设计划如期推进。三是不断夯实基础设施载体功能。
组织协调市城投公司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确保X条道路工程今年X月底全部完工,协调市直相关单位,推进污水处理厂、污水截流管线、燃气次高压管线新建、XXXKV输变电、XXX水源上移等市政配套工程建设,确保供水、燃气、雨排X项工程今年底完成主体建设,其他工程XXXX年底全部完工。继续配合市直相关部门完善起步区道路竖向规划和市政配套专项规划。积极统筹园区规划和乡镇规划,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四是继续推进土地征收工作。
按照区委要求,为确保基础设施建设及产业项目落地,对计划征收的剩余地块,区政府将继续全力推进征收工作,争取最大程度满足基础设施建设及项目落地用地需求。五是积极筹措园区建设资金。
对太安路、太安东路基础设施工程及相关商业地块申请列入国家项目库的专项债,积极对接省市发改、财政等部门,全力争取专项债申请成功。同时,积极争取社会资本投入,加强与中交建、中铁建、中冶、招商蛇口等大型央企进行深入洽谈,共同研究合作开发建设事宜。加强与华夏幸福等基金公司沟通联系,积极搭建全方位合作平台,不断探索合作共建新模式,着力解决园区多元化融资和发展问题。六是加快推进改革创新。
尽快形成全员聘任制改革实施方案,征求区编制、人社、财政、组织、纪检等部门意见,同时,就深化用人体制和薪酬发放办法,请市人社局相关处室进行政策把脉,待方案修改完善后,报请区深改会审议通过后第一时间进行实际操作。继续完善专家咨询委员会组织架构,聘请外脑提高临空区决策和运管水平。深入复制新区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和土地弹性出让、租让结合等经验,继续推进招商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出租、转让、入股等流转方式,机场、农垦、临空区资源要素共建共享改革创新。通过建立共享信息池、人才合理流动机制、共享招商项目库,设立产业引导基金等方式,推动“三区一港”信息互通、业务互联、政策共享,实现要素聚集、优势互补、良性互动,构建临空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七是申请设立综合保税区。
借鉴杭州空港经济区正在通过土地置换方式实现综保区“一区多片”的成功经验,协调市政府积极申请在XXXX区设立综合保税区,并由市商务局牵头,成立工作专班,争取早日申请成功。区总工会关于开展精准帮扶工作情况汇报
我会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高度重视和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现将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落实情况
(一)认真制订《农村“三留守”人员和残疾人关爱实施方案》和《区总工会“五年脱贫攻坚、共圆小康梦”行动计划》。根据区委、区政府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及时召开各责任部门工作会议,进行专题研究讨论,制定了以我会为牵头单位的《**区脱贫攻坚农村“三留守”人员和残疾人关爱工作实施方案》、《**区总工会“五年脱贫攻坚、共圆小康梦”行动计划》,从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进度安排等方面,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职责,为扶贫工作有序推进提供了保障。
(二)认真落实结对帮扶工作。我会在编3名干部到**乡政府**村(贫困村)与9户贫困户结对帮扶。首先掌握结对帮扶贫困户第一手资料;其次是进村入户调查核对情况,并根据结对贫困户各户实际情况,落实“一户一策”精准帮扶;再次是认真听取了贫困户在生产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并详细做好记录。编制“扶贫结亲卡”并钉在贫困户门口。为进一步实施精准帮扶打下基础。具体:我会于4月14日组织干部第一次进村入户,核实了解结对贫困户的基本情况,仔细倾听和征求结对贫困户的想法和需求。于4月29日组织干部第二次参加**乡贫困户光伏发电项目培训会议,并对正在参会的结对贫困户开展“一对一”的宣传发动,要求结对贫困户积极参加这个项目建设,确保年内增加结对贫困户的收入;于5月3日组织干部第三次到结对帮扶贫困户,发动落实光伏发电和种桑养蚕等产业。第一、第二次入户宣传光伏发电项目,其中就有5户贫困户不愿意参加,经过第三次再次组织干部入户宣传发动,当天我会干部结对帮扶的9户贫困户就有7户参加了光伏发电项目,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依据**乡种桑养蚕的特色产业,我会负责的9户贫困户中就有2户贫困户种桑养蚕,种植桑树5至6亩。结合实际,我会请养蚕技术人员2次深入贫困户中对其进行养蚕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养蚕技术,增加他们经济收入,实现产业脱贫。
(三)落实扶贫经费,帮助贫困村开展贫困户项目扶贫培训工作。我会了解到挂点的贫困村—**村扶贫培训经费困难。于5月3日支持挂点贫困村**村扶贫项目培训工作经费8300元,保障产业扶贫工作顺利开展。
二、存在问题
一是涉及因学、因病、因残致困,帮扶主管部门是明确,但各个部门与贫困户“精准”对接连不上,贫困户有顾虑,帮扶干部难以把握。
二是落实光伏发电项目办理的相关手续进展缓慢。
三是农村“三留守”人员和残疾人信息平台构建工作量大,有待加强等等。
三、下一步工作意见建议。
一是各有关涉及到脱贫帮扶政策的部门,统一提供帮扶政策到区精准办,汇编成册,便于帮扶干部一一对号入座,落实帮扶。
二是认真落实帮扶措施,加大对**乡**村大李屯、沙梨屯9户贫困户进行产业帮扶,产生效益,助推脱贫。
1.1 进行社区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化进程逐步加快, 我国城乡基层社会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社区信息化工作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重大的挑战。一方面, 财政保障能力逐步增强, 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各级政府对社区发展高度重视, 为社区信息化系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 社会转型、政府职能转变, 大量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向社区转移, 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日趋个性化、多元化, 开展社区信息化建设已势在必行。
1.2 进行社区信息化建设符合各类群体的诉求
首先, 社区居民希望通过社区信息化建设带来多项便利, 包括通过社区信息化平台享受社区便民利民及商业服务;进一步扩大社区事务参与和监督等。其次, 社区组织和工作人员希望通过社区信息化建设更好地服务居民, 推进社区建设, 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最后, 社区内的企业和商家希望通过信息化平台对其产品和服务进行销售和推广。
2 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构想
2.1 社区便民热线建设
设立便民热线, 全面提升社区与居民的信息沟通效率。居民随时拨打都可以自动或人工转接到各个社区有关办事机构的办公电话, 或者社区物业、医疗、饮食、购物等服务机构的电话上, 实现社区服务"一号通"。此外, 社区还可以利用社区总机服务随时以语音或文字短信向所有社区居民的住宅电话、移动电话发送防火防盗、防灾抗灾、社会保障、卫生防疫等重要事务通告, 从根本上解决社区事务无法全面、及时、准确通知到所有居民的难题。
2.2 社区信息服务网建设
通过对各类与社区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资源整合共享, 建设社区信息服务网, 为社区居民提供一站式的综合信息交互服务。第一, 整合和组织社区服务事项, 向社区居民提供就业、社保、计生、民政、卫生、司法等信息的发布和查询服务。第二, 为社区居民提供辖区内餐饮、娱乐、购物等服务信息的发布和搜索服务, 覆盖吃、住、行、游、购、娱、健等涉及居民日常消费的各个方面。第三, 为社区居民提供社区信息发布、社区电子商务服务、电子阅览、远程教育等方面的服务。第四, 实现通信业务代办、水电煤气等费用的网上缴纳功能。
2.3 社区便民服务终端建设
建设便民服务终端。根据社区规模, 在社区内安装一定数量的便民服务终端, 实现快捷高效发布政府部门服务和社会治理的重要信息, 并为市民提供便捷的服务。便民服务终端需具备三方面功能。一是信息发布功能:包括政府信息发布、社区信息发布、物业服务信息发布以及电子报刊等。二是公共信息查询功能:包括地理位置查询、公交线路查询、电话查询等。三是便民服务功能:提供预约挂号、话费充值、水电煤气费用交纳等服务。
2.4 利用信息化技术加强社区安防保障
一是建设社区监控系统, 加强对社区内楼宇、商铺的日常安全监控, 有效防范和打击犯罪行为。二是建设社区报警系统, 在紧急情况下即时发出警报, 分为周界防范报警系统和家庭报警系统。周界防范报警系统用来防范翻围墙和周边进入社区的非法入侵者;家庭报警系统用来防范窃贼入室盗窃或发生煤气泄漏、火灾、老人急病等紧急事件。
3 有关社区信息化工作的几方面建议
3.1 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规划
社区信息化建设不能局限于某一家单位或某一项业务的范畴, 而应是各部门在业务协同的基调上推动政府管理和服务的创新。为达到这一目的, 就必须在组织领导和统筹规划上下功夫。政府有关部门应建立和完善社区信息化建设的组织领导体系, 确定社区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对重点方向和项目作出安排, 并积极组织制定相关的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 实现统筹规划, 有序开展社区信息化建设工作。
3.2 坚持惠民为民的服务理念
社区信息化工作覆盖面广泛繁杂, 很多工作重复交叉, 难以梳理和量化, 致使很多社区工作机构疲于应对, 却得不到居民的认可。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新思维、新手段的引入来逐步解决和完善。因此, 加强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要体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要求, 要有利于促进政务公开、减少行政审批、建设服务型政府, 有利于方便人民群众办事、构建和谐社会。有关部门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坚持以服务为中心, 需求应用为导向, 形成政府与居民的良性互动。
3.3 加强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在社区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强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开发利用, 充分利用、整合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现有的信息及网络资源, 调动企业以及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 共同推进, 避免重复建设。此外, 还应统一使用较成熟的软件, 实行集中管理、信息共享, 将最鲜活、与群众需求最紧密的数据实现规范采集和共享。并将这些信息经过分析和提炼后, 提供给相关的决策和管理部门, 构建更具实效的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体系, 进而便于有关部门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公共管理、提高公共服务效率。
3.4 加大推广和宣传力度
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 在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 还应结合实际情况, 推广适合社区居民需求的信息化手段, 提高居民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并以社区居民最关心和最急需的公共服务为重点, 加大宣传力度, 鼓励社区居民和企业商家积极参与和体验, 然后逐步扩大社区社区信息化建设地域覆盖和项目覆盖, 推动社区信息化建设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莉.浅谈社区信息化建设与运用[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1 (4) :138-139
一、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情况:我区现有总人口391366人,其中农业人口274780人,分布在全区16个乡镇和1个街道的275个行政村。由于部分人员外出务工及就学等原因,全区实际应加入合作医疗人数为252092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自2003年12月开始宣传发动,截止到2004年3月底,全区共有67808户的185067人,志愿加入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户参合率达81.35%。乡镇村覆盖面100%。市、区、镇村及个人筹集资金额总计1480多万元,均超额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指标。
二、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具体做法:
(一)稳妥启动,科学测算,积极推进。2003年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在我区开始筹备,区政府责成卫生局抽调专人对我区16个乡镇的农民近3年来就医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通过对其他区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验的学习和借鉴,结合本区实际情况,区委、区政府又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研究,于2003年10月份制定了适合本区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包括:《试行办法》、《实施细则》及《具体措施》。2003年11月14日,全区召开了由各委办局、医疗单位、乡镇街道和各村委会等领导参加的平谷区卫生工作会。会上,着重强调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重要性。2003年12月18日,区政府又召开了有各委办局主管领导、各乡镇街道主管镇长、主任和各乡镇街道的财政所所长、社保所所长、经管站站长、医疗单位院长等参加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专题会。对全区工作进行了统一部署。会后全区16个乡镇、1个街道及275个行政村的各级领导积极行动,按照区政府的部署,分阶段进行了宣传发动、登记造册、填写证书、费用收缴等工作,保证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2004年2月1日正式启动。
(二)健全组织机构,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1、2003年6月,成立了平谷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由区长王云峰任主任,区委副书记李印泽、副区长刘汉勤任副主任,成员由区政府办、农委、体改办、卫生局、财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及审计局等有关部门的主要领导组成。区体改办、卫生局牵头负责政策调研、拟定、修改和完善,区卫生局同时负责调剂资金管理及参保人员资格审核等日常工作;区农委负责参与各乡镇的组织、宣传和动员工作,以提高参保率;财政部门负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拨付和监督管理;审计部门负责合作医疗资金筹集和支出的专项审计。
2、2003年11月成立了平谷区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由人事局正式批准为事业编制,办公地点设在卫生局,负责全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指导、协调、调研、特大疾病调剂资金的管理、医药费支付的统计等工作,合作医疗管理中心将定期组织成员单位对各乡镇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考评,并及时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汇报情况。
3、各乡镇、街道成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领导小组。由乡镇长任组长,主管乡镇长任副组长,成员由社保所、财政所、经管站、卫生院组成。2004年1月各乡镇、街道成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结算中心,及时抽调兼专职人员。兼职人员由社保所、经管站、财政所、卫生院派人组成。社保所主要负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组织宣传,经管站负责合作医疗资金的征缴,财政所负责资金的管理和报销,卫生院负责医疗费用的审核。
(三)广宣传,深动员,提高农民认知度。
1、充分发挥电视媒体覆盖面广的优势,利用两个月的时间,每周播报合作医疗政策、进度、农民认知情况等新闻,并用字幕打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标语;以问答形式做专题一次,用视点栏目在报销现场解答农民疑点,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发动效果。
2、印制宣传手册10万本,农民每户一册,免费发放到户。
3、各乡镇、街道利用广播、标语、秧歌、自制宣传单等形式在各村进行宣传动员。各镇村召开支部会、党员会、村民代表大会进行宣传发动。在宣传动员期间,管理中心及时向管理委员会汇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进度,反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动态。区领导多次召开镇长、主管镇长汇报会,了解各乡镇参保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解决、答复和协调,提高了我区的整体参保率。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在全区迅速展开。
(四)启动资金落实到位,匹配资金逐级下拨。
1、在宣传动员阶段,区财政投资20万元,印制了宣传手册10万本,医疗证10万本。区卫生局投资15万元开发了结算软件,为管理中心配备了服务器、电脑等必要的办公设备。乡镇、街道财政各出资2万余元,用于合作医疗结算中心房屋、办公设备(计算机、档案柜、办公桌、电话、传真机等)及宣传板的配备。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组织原则是政府组织,集体扶持,个人自愿。其资金采用政府拿大头,个人拿小头的方式,实行全区统一筹资标准、统一补贴比例、统一保障政策。分配比例分别是:市财政按参加合作医疗实际人数,山区、半山区每人每年补20元,平原地区每人每年补15元;区财政每人每年补贴20元;乡镇、村对山区、半山区每人每年补10元;平原地区每人每年补15元;个人每人每年交纳30元,合计每人每年筹资80元。个人的30元一次交齐(其中5545名享受低保人员的个人负担部分由区、镇两级财政各负担50%。);镇财政资金一次性全部拨付到位;区财政匹配资金分三个时段拨付,第一笔200万元6月底拨付到位,第二笔100万元8月底拨付到位;第三笔78.5万元尚未到位;市财政匹配资金380万元已到区财政,将下拨。区财政匹配到位资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已分别按各
乡镇参合人数如期拨付到各乡镇的合作医疗结算中心。合作医疗结算中心由财政所协助建立专用账户,保证做到专款专用。另外设立区级合作医疗调剂资金,从80元中按每人每年3元提取,由管理中心保管,管理委员会统一制定政策,年底用于特大疾病调剂使用。
(五)加强监管力度:主管副区长刘汉勤在每周听取合作医疗工作情况汇报的基础上,多次召开镇长、主管镇长和相关单位的汇报会和协调会,了解进展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协调、指导和解决。2004年4月28日,区人大主任到峪口镇、东高村镇、兴谷街道结算中心进行视察,听取了《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并对今后的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合作医疗管理中心、区财政局社保科先后两次到各乡镇检查配套资金落实情况。
(六)定期业务培训,确保报销畅通。
1、2004年2月初,区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与北京一家软件公司开发了镇结算中心报销软件。2月9日,管理中心对17个乡镇、街道软件操作人员进行了为期3天的业务培训,并通过了操作考试。软件操作人员加班加点,利用半个月时间,将全区185067名参保人员基本信息录入完毕,为报销、统计和将来的数据分析打下了基础。
2、2004年3月4日,管理中心对17个乡镇、街道的报销审核人员进行了相关知识培训,详细讲解各种医疗费用的报销办法,并下发了培训材料,使报销单据审核有据可查,防止合作医疗资金流失。
3、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深入开展,管理进一步的规范,区合作医疗管理中心统一安排双月报销,单月汇总。定期培训相关人员,不断摸索经验,完善各项政策,促进工作开展。
(七)控制医疗费用,规范服务行为。为更好的配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顺利实施,区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制订了本区定点医疗机构管理规范,于2004年2月份召开了区内定点医疗机构院长会,要求各医疗单位加强医疗服务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保证医疗服务质量,控制医疗服务费用。各医疗单位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实施后,本着便民、利民、服务于民的原则,加大了管理力度,并给予了积极的配合。现在乡镇卫生院对参保人员不同程度地采取了优惠政策,做到了四免、三降、一优惠:
1、四免包括:免社区挂号费(0.5元)、免一级医院诊查费(2.5元),免接送住院病人车费(每公里2.5元),免入户出诊费(10元)。
2、三降包括:药费、服务费(护理费等)、检查费(B超等)。其中药费降了十到十五个百分点。
3、一优惠即加入合作医疗者的手术费用按标准给予一定程度的优惠。
(八)报销工作全面启动,合作医疗政策得到了充分体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2004年2月1日正式启动。峪口镇于3月15日在全区率先第一次报销,之后全区在4月、6月、8月、10月分别进入报销阶段。各乡镇主管领导在报销日亲自到场,参与报销过程中政策解释、维持秩序,了解农民反映的问题。到2004年10月31日,我区17个乡镇、街道第四轮报销工作全部结束。全区共支付报销金额为511.3万元。门诊共报销5538人次,报销金额9.8万元;住院共报销6522人次,报销金额477.8万元(住院中解决大病5000元以上163人次,共报185.0万元);慢性病报销56人次,报销金额23.7万元。其中夏各庄镇马各庄村村民徐桂荣,自2004年7月19日至8月31日住院1个半月,共支付医药费9.5万元,结算中心共为其报回4万元,首户达到封顶线。农村合作医疗真正解决了患者的家庭困难,体现出了合作医疗制度的优越性,合作医疗资金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三、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参保农民期望值较高。
1、本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范围采用的是基本医疗保险有关规定,农民对不予报销部分思想准备不足,造成部分人员不理解。
2、为保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合理有效使用,本区患者住院实行定点医疗机构逐级转诊制,农民认为限制了自由选择医院的权利。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原则是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保“大病(住院)”的同时,兼顾“小病(门诊)”。部分农民抱怨门诊报销封顶线30元太低而体会不到报销的优越性。
(二)结算中心工作人员身兼多职,任务繁重。
1、乡镇政府受编制限制,工作人员身兼多职,不利于今后报销和资金、账目、票据等管理及统计报表、培训等工作。
2、乡镇政府相关工作人员任务繁重,把合作医疗工作做为额外工作来管理,使合作医疗管理中心统一部署的工作不能如期进行,对全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整体安排产生了影响。
(三)基层医疗卫生资源有待进一步激活。
1、由于各乡镇卫生院医疗环境相对较差,技术水平受到一定制约,而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不能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
2、医院的“转诊证明”具有很强的责任性,医务人员不能对患者提出的转诊要求给予满意答复,部分患者家属不理解,从而对合作医疗政策产生了不满情绪。
四、今后的具体措施和工作安排:
1、通过报销实例,继续加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力度和深度。让农民清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针对大病而设,根本原则就是防止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2、完善《定点医疗机构服务管理规范》。加强医疗机构管理,改善乡镇一级医疗机构的就医环境,及时有效的处理当地农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用优质低廉的医疗服务使农民受益,不断提高农民的满意度。
3、责成医疗机构将《北京市公费医疗、劳保医疗用药报销范围》和《北京市医疗保险》报销费用有关规定在医疗单位公示于众,让群众一目了然。
【关于区社区信息化工作情况汇报】推荐阅读:
市关于社区建设情况的汇报稿10-05
关于社区锻炼工作总结06-08
关于加强社区物业管理工作的意见07-21
街道社区关于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总结09-24
关于开展社区工程百日攻坚行动的工作总结09-06
关于加强社区管理05-31
关于《社区七夕节活动通讯稿》09-22
社区物业工作汇报07-15
关于当前社区建设的现状与对策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