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工程专业教学计划

2024-11-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纺织工程专业教学计划(共11篇)

纺织工程专业教学计划 篇1

一、思想建设

在我们体育部这个温馨的额大家庭中,每一位成员都把思想建设放在第一位,因为一个人的思想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的成败,所以从中可以看出思想建设的重要性。把服务意识贯穿到我们没一个人的意识中去,要懂得服务他人,把每次的活动都搞好。给同学们带来欢笑,带来乐趣,带给同学们一个美好的大学生活。

二、日常工作

下学期体育部的干事要做好查早操的准备,每次查早操前要去签到。继续加强我们部门的思想建设工作,这是一刻也不能放松的事情。要承办和举办几次比较大型的活动。继续加强部门之间干事之间的交流,增加友谊,方便以后的工作安排和工作的落实,有利于事情更好的完成。

三、部门动态

1、羽毛球比赛,由我们部门承办的比赛,一切活动都是我们自行安排。申请场地要提前,裁判员要公平公正,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提前安排和落实每一位成员的工作。

2、趣味体育活动,这个活动主要是为大家带来欢笑,带来快乐的一次活动,所以现场气氛一定要活跃,不要搞得那么死板。提前安排好每一项工作,做好准备。

四、部门建设

1、继续做好与其他部门的联系与交流,可以采取联谊的方式来加深与其他部门的感情,有利于我们的各项工作的运行。

2、每次开会时让每一次成员说说在这一个周以来的得与失,谈谈自己的对部门的感想。

3、内部之间一定要加深感情,体育部就是一个大家庭。

4、要端正自己的态度,强化每一位成员的思想。

5、建立起部门内的一些惩罚措施。

纺织工程专业教学计划 篇2

关键词:卓越计划,培养方案,纺织工程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以下简称“卓越计划”) , 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的重大改革项目, 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1]纺织作为一项古老的生产活动, 人类很早便懂得将一些较短的纤维纺成纱, 然后再将其织成布的技术。纺织工程专业课是纺织产业链上涉及纺纱、织造、针织、纺织品设计、印染、服装设计等的专业基础。大连工业大学纺织工程专业自1958年开始办学以来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 沉积了雄厚的教育基础及办学经验。它是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地区纺织教育历史最悠久、办学门类最齐全、办学力量最强大、最具特色的纺织专业。2012年, 在学校进行本科生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的大背景下, 纺织工程系“依照教育部卓越计划”修订纺织工程专业非卓越班培养方案, 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 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1]

一、我校纺织专业的现状与问题

1. 生源不足, 质量不高。

纺织专业的第一志愿录取率较低。众所周知, 高校招生中的第一志愿录取率代表着该专业的社会认同程度, 比率越高, 优秀学生的招收人数越多, 越有利于学生的培养水平及学校发展水平的提高。反之, 无专业志愿、调剂的学生越多, 学生的专业思想往往不稳定, 学习不安心, 学习积极性不高, 极大影响了学生的专业学习成绩。此外, 从研究生的录取率来看, 研究生的生源也存在严重不足, 不利于纺织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2. 纺织专业毕业生流向分散而纺织企业又求贤若渴。

我院除了考研究生或准备考研究生之外的大部分毕业生去了纺织企业, 但98%的毕业生选择的都是大连、上海、深圳、广州及江浙、山东等一带沿海大城市, 并且去了这些沿海大城市工作一段时间后又有一定比例的毕业生跳出了纺织行业。而另一方面纺织企业对纺织人才又有较大需求纺织报上, 不断登出这样的广告“年薪20万诚聘总经理”, “年薪20万聘请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10万年薪招聘车间主任”。我院过去纺织专业主要注重的是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地区纺织人才的培养, 可近几年去这些地区工作的毕业生寥寥无几。

3. 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

21世纪的现代纺织, 需要的是既精通纺织技术, 又懂外语、懂计算机、懂贸易、懂法律、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而我们的培养目标, 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还无法适应纺织人才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表现为知识面狭窄, 反应能力和适应能力不够, 创新精神缺乏。由于人才培养的滞后, 我国纺织行业几十年来相对于航空航天、信息技术、汽车和生物工程等领域的发展有些滞后。如纺织科技跟踪国外的多, 原创性研究少;纺织产品仿制国外的多, 自主开发的较少。

二、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

培养方案以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科学研究能力培养为核心划分为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与实践环节四个模块。毕业要求182学分。

通识课程67学分, 其中必修课程57学分、选修课程10学分。通识课程包括政治法律 (思想道德修和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概论、启航工程) 、文字体育 (大学外语、体育) 、自然科学 (高等数学、外语) 、计算机基础文化素质类任选课五个子模块。

学科基础必修课程37.5学分。其中包括化学基础 (普通化学、有机化学、纺织化学) 、技术基础 (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 、数理基础 (纺织应用统计学) 、管理贸易基础 (纺织企业管理、纺织国际贸易) 、学科基础 (织物结构学、纺织材料学) 五个子模块。

专业课程34.5学分, 其中专业必修课程19学分, 专业限选课程8学分, 选修课程7.5学分。专业基础课有染整工艺、学纺纱学、织造学、针织学、非织造布五门课程。

实践教学33学分。实践教学包括军事理论与训练、金工实习、制图测绘、电工电子实习、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认识实习、专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三、新培养方案的特点

1. 在大纺织基础上加强专业方向的培养。

新培养方案中, 大纺织学科平台课包括纺纱学、织造学、针织学、染整工艺学和非织造布五门课程, 为了在大纺织的基础上, 突出对纺织专业技能的培养, 在完成一、二年级的基础课学习之后, 将学生在三、四年级分流成三个专业方向, 分别是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纺织品加工工艺设计和染整技术三个专业方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纺织专业方向的了解进行专业限选课的选择, 在学习专业课后有的放矢地进行自主学习, 为实现卓越计划人才的培养提供空间。

2. 整合了我校现有纺织工程专业的实践环节体系和内容。

为了增加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形成了一套比较先进合理的, 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和实际条件相适应的, 包括实验环节、实习环节、课程设计环节、毕业环节等的实践体系、内容和方法, 使学生由浅入深、步步递进的方式完成系统的实践教学。通过实习 (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 、设计 (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或论文) 、实验技能 (专业实验) 、创新训练 (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科技创新) 四个实践模块, 使学生从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到初步具有科学研究与创新能力, 为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坚实的实践能力支撑。

3. 实现本科生导师制、开展就业见习行动。

学生从大二开始, 学院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学业规划和指导。进人大三后, 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教师的科研课题或方向, 选择自己的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在所带的学生开展科研训练, 组织学生开展工程学术问题交流、参加各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通过科研氛围的熏陶, 培养学生的工程实际研究兴趣和科研探索精神。依托校外人才培养基地, 学生在每年的寒、暑假、实践教学周开展实施见习行动。目前, 学院与10余家企业签订了就业见习协议。“见习行动”通过与专业对口单位对接, 为在校生提供毕业前的岗位实践锻炼, 提高见习者的实际工作能力, 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通过工作岗位的实践积累经验, 为他们步入社会, 走上工作岗位, 尽快适应角色并顺利胜任相关工作搭建平台。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推进纺织专业内涵发展的重要契机, 大连工业大学“卓越纺织工程师培养”教学团队以培养方案修订为契机将不断总结经验、以点带面, 辐射推广, 推动我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纺织工程专业能力培养浅析 篇3

关键词:纺织工程;应用复合型人才;高技术;创新;就业需求

纺织工业是一个传统的工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但早从十一五规划开始就提出纺织业发展要强调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也就是说,在今后纺织工业发展过程中要把精力和有限的资本投向科技和品牌,即通过调整投资结构、产业结构和资源结构来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而这些转变需要具有高技术和专业技能较高的人才[1]。我国是一个纺织工业大国,在与世界接轨的过程中,提高本国的纺织企业力量,对高级纺织人才的需求会更加迫切,因此纺织工程专业毕业生可能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为适应这些需求,纺织工程专业应确立纺织工程科技创新与纺织商贸实践能力综合培育的指导思想。专业应培养具备扎实的工程技术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纺织材料科学、现代纺织加工制造技术、纺织品设计与纺织产品检验等工程理论与实践知识,熟悉纺织品进出口贸易理论和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计算机与英语应用能力,具有良好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具有综合分析、解决问题和组织管理能力,满足纺织生产一线和纺织贸易的岗位要求,从事纺织生产管理、纺织品设计与开发、纺织产品检验、纺织品进出口贸易等工作的工程应用复合型人才。人才培养的具体能力要求如下:

1.工程知识

具备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所需的数学、物理、化学基础,掌握纺织品设计与加工的基本原理及工程实践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纺织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纺织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掌握纺织品进出口贸易知识、方法和技能,能够综合运用纺织专业知识分析纺织品检验、纺织贸易业务中的工程问题。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能够设计针对纺织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掌握纺织材料的性能及其测试方法,掌握纺织生产流程,掌握纺织品开发技术,具有纺织品工艺设计、纺织品产品设计、纺织产品检验和解决纺织品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有创新的意识,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能够跟踪纺织工程领域最新技术发展趋势,提出解决纺织工程问题的创新思路和解决方案。

4.研究

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纺织工程问题进行研究,能够独立进行实验设计、分析与评价,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

掌握数据处理技术和方法,能够针对纺织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纺织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

6.工程与社会

具有工程实习和社会实践经历;

熟悉与纺织工程相关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能够客观评价纺织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纺织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

具有运用科学技术服务国家、奉献社会的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

具有组织管理、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

能够就纺织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設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

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

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能够制定项目规划,并整合资源,组织实施。

12.终身学习

能够制定并实施自身职业发展计划,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在纺织工程学生培养过程中,应重视采取将校内学习和校外工作实践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学生及早接触社会提供机会,以便由此积累工作经验,为毕业后顺利就业做准备。

纺织工程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工学类中的轻工纺织食品类,其中轻工纺织食品类共15个专业,纺织工程专业在轻工纺织食品类专业中排名第3。纺织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一般可以在纺织企业的技术和业务管理部门从事工艺设计、生产管理、产品开发等工作,到经营和外贸等部门从事经营管理和专业外贸等工作,也可以在科研单位、纺织学校从事科研、教学工作。同时,由于专业调整,毕业生就业面更广,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进入其他行业大型公司就业,不少毕业生被合资、独资企业录用,部分毕业生被国外企业录用,直接到境外就业。纺织工程专业毕业生从事的岗位主要有销售工程师、面料辅料采购、专业咨询技术人员、机械工程师、机电产品招标与进口业务经理、销售经理、储备干部、纺织助剂销售工程师、面料开发、产品检验工程师、验货员、研发工程师等[1]。据统计,纺织工程专业就业前景最好的地区有:1、上海、2、广州、3、杭州、4、深圳、5、苏州、6、北京、7、东莞、8、宁波、9、青岛、10、南京。

参考文献:

纺织工程实践教学论文 篇4

4.1培养工程意识为主的纺织工程感性认识实践教学环节

主要通过认识实习,以实验室和科研平台现有仪器设备、纺织企业的生产过程为依托,通过指导教师和工厂技术人员讲解、演示和操作,使学生对纺织生产系统、产品生产过程及对所学专业有一个大致的感性认识,初步建立“纺织工程”的概念。这个环节拟安排在大二开始至大三第一个学期结束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但指导老师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不能忽视,很多学校在这个环节安排的指导老师大都是青年教师,青年教师虽有高学历,但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工程实践经验与能力,不利于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为此,学院要求40岁以下青年教师结合产学研合作课题,每个学期至少要到科研平台合作企业工作两周以上,并要求企业对青年教师在企业工作期间的表现给予评价和反馈,这样有利于青年教师工程能力的培养,把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融为一体,使教学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2培养动手能力和设计能力为主的工程素质实践教学环节

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学习的基础上,学生通过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等环节,全面了解现代纺织工程的原料、工艺流程、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生产方式、生产管理及生产产品等,获得纺织工程基本技能和工艺平台的工程训练。该环节拟安排在大三第二学期和大四第一学期。该环节安排两个实践平台:纺织工程基本训练平台与纺织工程设计训练平台。4.2.1纺织工程基本训练平台包括纺织材料学、纺纱学、织造学及纺织品设计等主干课程的课程实验80-100学时;大型浆纱试验2周;梳棉机、细纱机及布机保全保养实习2周。这个环节拟安排在大三阶段。该平台主要让学生了解并掌握:(1)各种纤维、纱线与织物的测试仪器、测试方法及测试标准;(2)纺纱及织造的原料、工艺与设备;训练学生的工程意识、动手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劳动纪律等工程基本素质。4.2.2纺织工程设计训练平台该平台主要通过大型试纺试织试验,让学生通过原料选择、纺织设备选择、纺织工艺设计、半成品检测、工艺调整等环节设计并织造出符合指定要求的织物。在这一过程中,所有的工作要求学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亲手完成。主要训练学生的纺织设备和检测仪器的使用和进行工艺设计的工程设计能力。在这两个平台的实践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科研平台的大型仪器及设备。

4.3培养解决工程问题和创新能力为主的工程能力实践教学环节

该环节主要以锻炼专业技能、培养大工程观和解决工程综合问题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为目的。拟安排在大三以后进行,让学生结合所学过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开展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并通过并通过自主设计、制造,完成创新产品的开发,锻炼产品制造系统的总体意识和大工程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该环节安排三个实践平台:纺织工程系统训练平台、纺织工程创新训练平台及产学研合作平台。4.3.1纺织工程系统训练平台主要通过毕业设计,让学生熟悉工艺和产品设计的流程、掌握工程设计方法,树立大工程意识,锻炼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工程综合能力。设计课题可以选择现代纺织工厂设计、纺织产品仿制及改进与创新、新型纺织产品开发等。毕业设计是对大学四年学习的总结和对知识应用能力的训练,是对本科生进行工程能力系统训练的重要途径,在安排毕业设计时,教师要严格做到一人一题。4.3.2纺织工程创新训练平台利用科研平台优势,学院将开放实验室与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如学校与芜湖市创新与专利发明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纱线设计与面料设计大赛等)等结合,每年组织学生申报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学生配备导师,导师指导学生撰写申请书、制定研究方案、完成研究内容、总结研究成果。学院要求各科研平台下属研究室的老师均要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大赛和项目的申报,并将指导学生的情况纳入学院的年终考核。近两年学院学生参加各种大赛获奖六十二项,获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四十一项。4.3.3产学研合作平台利用大四前的暑假和大四的寒假,让学生参与教师的横向课题,并安排学生进入相关企业,参加实际顶岗生产实践活动。由于企业环境有学校实践环境无可比拟的优势,学生提早接触企业,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思考和创新的潜能,有助于学生学会与人共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缩短了学生毕业后适应社会的过渡期,同时也可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5结语

纺织工程专业教学计划 篇5

排 名 高校名称 开此专业学校数
1 东华大学 45
2 天津工业大学 45
3 江南大学 45
4 浙江理工大学 45
5 苏州大学 45
6 西安工程大学 45
7 武汉纺织大学 45
8 中原工学院 45
9 青岛大学 45
10 大连工业大学 45
11 河北科技大学 45
12 四川大学 45
13 南通大学 45
14 齐齐哈尔大学 45
15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45
16 五邑大学 45
17 安徽工程大学 45
18 绍兴文理学院 45
19 太原理工大学 45
20 新疆大学 45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纺织工程领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适应纺织学科与材料、信息、 机电、环境、管理、艺术、贸易营销等学科融合发展的趋势,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 并在纺织领域某一方面具有专长,能在纺织领域从事技术开发、纺织品和工艺设计、生产及经营 管理、商务贸易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纺织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纺织品设计、纺织工艺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纺织品生产管理方面的基本能力。

核心能力

1.掌握纺织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纺织品生产技术;

3.具有纺织品设计和纺织工艺设计的基本技能;

4.熟悉与纺织工业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纺织科技的发展动态;

浅谈纺织工程实践教学 篇6

纺织工程实践教学是纺织工程教学体系中与专业课程相配套, 培养学生综合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环节, 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要求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深化实践教学方法改革, 切实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观念。纺织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指出, 要由纺织大国转变为纺织强国。为实现这一目标, 纺织企业急需具有综合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由此可见, 加强纺织工程实践教学的建设, 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既是我国纺织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 又是我国纺织产业发展的要求。

2. 纺织工程实践教学培养要求

面向纺织服装工业的应用型纺织工程师主要是在现场从事产品的生产、营销、服务或工程项目的施工、运行和维护;而设计型工程师主要从事产品或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开发。从知识与能力结构来看, 其培养标准必须符合以下几点:

(1) 基础科学知识; (2) 纺织核心工程基础知识; (3) 纺织高级工程基础知识; (4) 解决纺织专业领域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5) 实验中探寻知识及文献查阅的能力; (6) 创新精神与职业道德; (7) 人际交往与团队合作的能力; (8) 交流能力; (9) 项目的构思、设计与实施的能力。

3. 纺织工程实践教学环节

按照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和能力培养的不同层次, 实践教育可分为通识教育实践、专业基础教育实践和专业综合教育实践三个层次。我校纺织工程实践教学环节如下, 通识教育实践有制造技术基础实习和军训;专业基础教育实践主要有:纺织材料学实验, 纺织品加工与测试实验, 织造学实验, 针织学实验, 织物结构与设计实验;专业课程设计有机织产品课程设计和针织产品课程设计;专业综合教育实践有纺织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 (论文) 。除此以外, 合作教育环节作为特色实践教学环节分为三门课程, 分别在第二、第四和第六学期结束后的暑期开展。以鼓励学生到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公司企业实习, 把课堂教学与工作实践相结合。

4. 纺织工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4.1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不够合理

实践教学较为集中, 造成了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对脱节。一般情况下, 学生需要一定的时间对实践内容进行熟悉, 在学期结束前的实践课程不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及时的巩固, 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 课程之间缺乏有机联系, 整理性和系统性有待加强。例如《纺织材料学实验》是其他专业实践课程的基础, 《机织产品课程设计》是《织造学实验》的深入。而《纺织品加工与测试实验》相对来说过于独立, 从实验内容角度而言, 可增加与《织造学实验》以及《针织学实验》有机结合程度。

4.2 实践教学教学内容缺乏创新性和先进性

专业基础教育实践授课内容比较多为验证性实验, 且实验方法和实验对象多为传统的测试手段和纺织材料。很多实验内容较为传统, 缺少对先进检测手段以及先进纺织材料的引用。同时, 一部分实验内容缺乏实用性, 实验操作和步骤与企业实际情况也有所差异。如纺织品加工与测试实验, 织造学实验, 针织学实验均存在实践课程内容均不够全面, 难易程度设置不够合理, 有关测试实验所占课时较多, 生产工艺的实验所占课时较少。可结合我系培养方案, 对实验内容做出相应调整。例如可结合《非织造学》、《生态纺织品加工及整理技术》和《产业用纺织品概论》等课程, 适当增加如高性能纤维, 复合材料, 非织造产品等先进纺织材料与纺织品的实验和测试内容。

4.3 实践教学过程对学生各项能力培养不足

实践教学的整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创新能力。然而目前的实践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课程设计, 毕业设计 (论文) 来体现。其他实验课程尤其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实验课程并不能体现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此外, 实践课程的教学形式多样化, 包括校内和校外实践, 课内和课外实验, 可通过不同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然而目前的实践教学对学生的很多能力尤其是团队协作能力, 项目实施与管理的能力培养尚不足。

4.4 实践教学管理和考核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实践教学考核尚以实验或实习报告为主, 课程设计还会提交实验小样, 对实验过程的考核尚不足。不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指导老师的教学效果。以合作教育为例, 其出发点和宗旨是让学生以“职业人”的身份主动参加社会定岗工作, 以达到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目的。然而, 现实情况是学生很难找到与专业相符合的实践单位, 很多合作教育并不能正真落实, 即便是安排了协调员及时与学生沟通, 对于这种没有组织性的实践活动还是很难进行考核。

5. 结语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 纺织工程实践教学也在不断的完善和建设中。包括了教学体系和课程结构改革, 教学文件的修订。其中新修订的大纲与原大纲相比有也在教学目标、实验内容以及考核方式几个方面做了较大的改进, 尤其是增加了教学效果部分, 强调了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所要具备的每一项能力, 并通过实验内容和教学效果对照表的方式将每一项实验内容所体现的教学效果相对应。通过这种简单明了的方式更好地说明了每一项实验内容所培养学生的具体的能力。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与教育研究, 以进一步提高纺织工程实践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雯, 周宏仓, 基于CDIO培养模式的环境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中国电力教育, 2014, 11, (306) , 196-197.

纺织工程专业教学计划 篇7

摘 要:本文介绍了中原工学院纺织实验中心“十化”安全教育法的理念、内容和实施效果,安全教育的理念主要在于安全教育自主意识的培养,由此而设立了适用于纺织工程实验室的“十化”安全教育内容。

关键词:纺织工程;实验室;安全教育;安全文化;安全意识

1 现状分析

中原工学院纺织实验中心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近年来,仪器设备数量明显增加,规模不断扩大,新、老设备并存,生产、测试设备并存,教学、科研设备并存,实验工作量的增加以及参与实验人员的增多,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在纺织工程实验室安全教育环节上,急需建立一套有效的安全教育体系,多环节相互促进,让受教育者乐于关注、主动接受,让主动教变为主动学的行为,最终形成一种惯性意识,真正提高安全教育效果。

2 安全教育体系构架

2.1 安全教育知识系统化。纺织实验中心安全教育的内容涵盖纺织实验室安全教育、轻化实验室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三部分。纺织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纺织企业常见的安全事故和高等学校常见的安全事故、纺织工程实验室中的危险设备、仪器设备的危险指数、典型的不规范操作方法和正确的操作方法、不规范操作引起的严重后果、实验室安全守则和道德守则等。轻化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室事故危害及发生原因、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分类管理及其标识、实验室常见危险化学品及其分类、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实验室安全防护(包括防中毒、防火、防爆、防灼伤、安全用电、使用高压容器的安全防护)、实验室常见事故应急处理办法等。

2.2 安全教育手册标准化。国内不少高校都有安全管理方面的文件,这些材料虽然覆盖面广,但基本以通用型为主,并没有纺织工程领域方面的具体安全问题,因此对纺织实验中心的安全教育指导意义不大。另外,如果照搬纺织生产企业的安全教育资料,虽然基本内容对口,但纺织生产企业和高校纺织实验室差异较大,生搬硬套并不符合高校纺织实验室仪器设备种类多、数量少、小样机多、设备更新快的情况。因此,纺织工程实验室没有可以直接借鉴的安全教育材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编制系统实用的安全教育指导手册,方便学生自行查阅。

2.3 安全教育标识规范化。在仪器设备的显著位置,摆放统一规范的安全标识牌。安全标识牌正面的内容主要包括仪器设备的名称、用途、价值等基本信息。反面的内容则分为两部分,上半部分是基于仪器设备安全进行的提示,避免不规范的操作损害仪器设备;下半部分是基于人身安全进行的警示,避免不规范的操作对人体造成危害。

2.4 安全教育内容可视化。对于每台仪器设备,录制正确、规范、安全的操作演示;另外,为真实地反映纺织工程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对人体可能造成的伤害,以及不规范的操作导致的各种事故,在仪器设备运转的过程中,使用辅助道具如人台、假发等再现各种危险动作,录制视频,从一正一反两方面开展安全教育。视频经系统编排放在网站上,方便学生自行学习。

2.5 安全教育讲座定期化。结合新生的专业导论课,安排2—4个学时的安全教育讲座,由纺织实验中心安全员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安全知识、规章制度、重点案例等,初步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第二次安全教育讲座安排在第五个学期,学生们即将开展各种纺织专业的实习实验任务,还包括各类纺织品设计大赛和毕业设计,导致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率非常高,尤其是一些常用的仪器设备,此时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非常有必要在他们即将进入实验室开展实习实验之前,对他们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

2.6 安全教育资源网络化。纺织实验中心网站上的安全教育版块涵盖完整的安全教育资料,包括安全指导手册、仪器设备操作安全教育视频、纺织工程实验室安全教育课件、消防安全教育课件、安全教育讲座视频等,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查看相关安全教育知识。

2.7 安全教育测评制度化。在学生学习纺织工程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的同时,建设相应的测评制度,规定每届学生进入纺织工程实验室之前必须在网上自行学习相关的安全教育资源,并进入相应的考试系统完成网上考核部分,只有通过测评考试才能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

2.8 安全教育监督全面化。在各实验室覆盖监控系统,可以在控制人员进出实验室、管理仪器设备的预約使用、纠正仪器设备的不规范操作、追查物品丢失、监测实验室卫生状况等各方面发挥很大的作用。尤其对非工作时间、夜间、周末和节假日等以往实验室管理的时间盲区,通过监控系统的回放,使实验室管理人员可以掌握完整详细的视频信息,捕捉到各种直接的和潜在的安全隐患因素,便于做出纠正和防范。同时,纺织实验中心还开通了“安全举报信箱”,对违反实验室安全规定的行为进行举报,加强相互监督。

2.9 安全教育宣传普及化。每学期由三年级学生参加完第二次的安全教育讲座后,负责开展全院的安全宣传日活动,以实验室安全教育为主题进行板报宣传,让学生自发组织、高度参与。另外,纺织实验中心还开展了安全知识问卷调查和意见征求活动,调查安全教育的效果,征集学生对安全标识、安全教育讲座、安全指导手册、安全教育视频、安全学习与考试系统的修改意见、合理化建议等。

2.10 安全教育意识日常化。通过以上系统化的安全教育与考核监督,使学生不仅要“知”,熟悉并掌握预防事故的基本常识,而且要“会”,在“知”的基础上,逐渐掌握预防和处理事故的技能和方法,最终使大学生从思想上重视,提高执行规章制度的自觉性,提高安全防范的主动性,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形成了有效的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

3 安全教育效果评价

通过实践发现,“十化”安全教育法具有如下特点:安全教育内容系统简洁,安全教育形式多种多样,安全教育各个环节相互促进,安全教育保障全面有效,安全教育意识深入人心。

4 结束语

安全管理工作是无止尽的工作,对每个单位或部门来说都一样,只要工作持续一天,安全问题就会存在一天。安全教育更是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而且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同时也是无法取代的。今后还需要尽力抓住机遇、创造条件,整合各方面的人力、物力资源,将纺织工程实验室的安全教育工作持续、深入地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崔益军,李宜祥,周俊.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途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9):204-205.

纺织学院五月份计划书 篇8

时光匆匆,冷的冬日已经过去,温暖的春天悄悄到来,徐徐春风使万物复苏,阳光明媚,鸟语花香,一片生机,使我们更加朝气蓬勃,为了更加丰富我们的业余活动,我们部门做了5月份的计划如下:

一、思想建设

思想建设是我们部门始终注重的一个方面,它影响体育部自身更好的建设和发展,对部门的建设有着重大的影响力。我们始终贯彻以为同学服务为宗旨,对于活动我们始终坚持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开拓创新,旨在为同学们提供传统而又有新颖的活动。同时,注重加强部门各成员之间的沟通,强化干事的责任意识以及积极主动意识,及时对干事各方面进行考核。

二、日常工作

体育部干事要做好协助其他部门举办一些活动,积极做好部长们安排的工作,加强部门干事与其他部门干事们之间的交流,增强各部门的友谊,方便以后的工作安排和工作的落实。

三丶部门动态

1、五四晚会2、5.25晚会

3、部门聚餐

4、每周部门会议

四、部门建设

1、要加强与各部门的交流互动,增加干事之间的交流,协助其他部门共同建立好我们的学生会。

2、鼓励各部门积极响应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让学生会文化得以更好的发展。

3、时常举办一些 趣味游戏,提高同学积极性,增强大家的热情度和平时对体育锻炼的重视。

4、强化体育部所有成员的责任意识,锻炼干事的能力。

以上就是我们部门对五月的计划与安排,这样有利于我们把各项工作落实到位。我们将会更加努力,不断的改善,把体育部建设成为一个跟团结、更有活力、更有激情的一个大家庭。

纺织工程学院体育部

纺织工程专业教学计划 篇9

2010年寒假即将到来,为了让学生们渡过一个健康、安全、愉快的假期。现制定如下活动计划,指导思想:

为使学生度过一个愉快而难忘的假期,以提高学生文明素质为工作重点,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果敢意见》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贯穿在整个寒假教育活动中,结合“上海世博会”“创建国家生态城市”等工作和青少年的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1、邀请律师为家长和学生进行一次关于未成年人法律知识讲座,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同时编排情景剧参加区里的比赛。

2、继续开展终身教育活动,纺织社区将邀请沈阳日报社家教指导中心青春心语家长学校为学生和家长举行一场知识讲座,内容包括家长与孩子的沟通问题,教育孩子等等。

3、开展“五个一”主题系列活动。即:回社区签一到,读一本好书,做一次好事,听一次安全教育课,对父母献一份爱心。

4、关爱社区特殊儿童。在春节到来之际,纺织社区为了让社区的特殊儿童和正常儿童一样过一个有意义的春节,让特殊儿童和家长感受到广大社会在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对特殊儿童进行慰问走访。

5、沈阳市中小学生公益日活动,以迎接第十二届全运会,创建文明城市,提升城市品位,进一步增强青少年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为契机,开展“迎全运、爱沈阳、美化社区环境”为主题开展社会公益日活动。

6、开展以“中国的春节“为主题的读书活动。通过学生们的观察、寻访春节传统风俗和文化活动。

7、各社区图书馆在寒假向所有青少年开放,组织青少年到社区图书馆读书。开展“传承文明,快乐成长”诵读活动。在假期组建”青春经典诵读小社团”。

总之,寒假期间我们将开展丰富多彩的假期活动,把青少年工作做深、做新、做实。

西塔街道纺织社区

纺织工程专业教学计划 篇10

关键词:卓越计划;电子信息工程;教学计划;课程改革

北京工业大学是教育部第一批批准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的61所高校之一。实验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卓越班从2011年开始正式招生。随着卓越计划的深入实施,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进行了数次讨论修订工作。本文就修订本专业卓越计划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与行业内企业就卓越人才培养多次座谈和讨论汇总的意见,结合个人多年教学实践中积累的一些思考和感受,谈谈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卓越计划教学计划及课程改革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解决措施及建议。

一、教学计划修订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计划的制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础和重点。传统的制定和修订教学计划方式是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以及人为理解的社会需求制定,通常会重点考虑教学计划的系统性,以及课程覆盖的完整性[1]。系统性要求,主要是指课程之间的前后衔接关系,即根据知识体系的规律安排课程先后顺序,例如“电路分析基础”教学中要用到微积分内容,因此必须先开设“高等数学”,而“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要放在“电路分析基础”课程后设置,这是正常教学规律的体现。但是如果过于重视这种系统性的教学规律,使学生按部就班地学习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则易形成固化的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根据需求主动灵活地获取知识,不适合实际工作中工程师行为逻辑的培养,即在不具备系统知识储备的情况下,学习新技能、应对新任务的能力。

我们认为卓越班在教学计划设置上应与普通教学计划有所区别,可以适度打破原有课程体系的系统性要求。在适当的学期设置几门“超前”型课程,这些课程中所需的知识或技术尚未讲授,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学方式去获取。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在后期讲授相关知识点时,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在设置这些“超前”型课程时,要特别注意把握课程的难易程度,切合学生实际水平。此外,这类课程应该定位为技术类而不是理论类课程。

制订教学计划中的另一个常见问题是求大求全,即希望课程能覆盖所有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就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而言,仅数字系统开发中的专业技能就包括单片机、FPGA、ARM以及DSP等众多方向,分别有各自应用领域,并且各自发展相对平衡。想让学生学习并掌握所有这些专业技能,受教学计划总学时和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的限制,是不现实的,而且也完全没有必要。比较可行的做法时,在高年级阶段,开设不同方向的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和发展需求,重点学习掌握1~2种开发技能和常用的工具软件,将理论和实践基础打扎实,将来在实际工作中根据项目需求,再去学习其他技能和工具,也会比较容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学计划及课程改革实践

制定电子信息工程卓越班教学计划,在遵守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修订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中提出制定(修订)教学计划的基本原则上,要深刻理解和把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内涵,以及学院的专业定位,才有可能符合卓越计划要求,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

在数次论证修订卓越班教学计划及课程改革实践中,专业形成了两个观点:第一,卓越计划是一个新生事物,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实际上则是为了解决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脱节的矛盾,其原因是高校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标准。因此有必要打破高校人才培养的固有模式,进行模式创新。体现在教学计划及课程设置方面,则应允许对某些课程的教学内容、组织形式以及考核方式等进行改革,目的是寻求一种使学生更易于接受的方式组织教学,从而可以提高教学质量。第二,卓越计划的目标是培养一大批卓越工程人才,而卓越工程人才应具备主动组织学习和管理自我的素质。因此在课程安排上,不建议安排过满,部分选修课程可以设置为自学型课程,一些技术类课程可以仅设置实践环节。例如Matlab和VHDL等语言类课程,可以取消传统课堂讲授词法语法环节,让学生通过自学和实验来完成课程教学目标,针对重点内容和学生反馈的具体问题,可以集中组织培训和答疑。

基于此,在卓越班教学计划和课程改革中,专业提出了“按照工程师行为逻辑学习”的人才培养理念,以及“重基础、强实践、突出专业方向和培养综合素质”的专业建设思路。“按照工程师行为逻辑学习”指的是在没有系统掌握项目所需知识的前提下,直接由项目引导,根据项目需求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从而完成项目。这种打破原有课程系统性的学习方式效率更高,更符合实际工作需求。

在教学计划学分和学时分配中,重视电子信息大类学科基础课程,增加实践环节和实验课程,通过开设校企合作课程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通过高年级专业方向的划分使学生学习更有针对性,通过精心设置通识类课程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对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压缩课内学时,鼓励学生多渠道多途径获取知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1. 重基础。基础类课程包括公共基础必修课和专业基础必修课两部分,目的是使学生打下扎实的数理基础和专业基础,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未来继续深造和发展奠定基础。针对卓越班学生,采用小班授课的方式,授课教师由教学经验丰富的基础课教师和专业教师组成,普遍具有高级职称或者博士学位。在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及大学物理等课程中,基础课教师会与专业课教师共同制定教学大纲,组织教学案例,以使授课内容更有专业针对性。

2. 强实践。根据教育部卓越计划实施的内在要求,以及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学院办学定位,在本专业卓越计划培养目标中明确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计划中要强化实践环节和实验课程。在实验课程设计中,适当降低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实验,以此来增强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部分实践类课程开设为校企合作课程,通过与企业合作,引入企业真实工程案例来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国机器人大赛等学科竞赛,通过学科竞赛和“超前”型课程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以及工程师行为逻辑。同时,专业进行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案例库建设,以企业和教师科研中的真实案例来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3. 突出专业方向。在高年级选修环节,设置电子工程、信号处理、通信系统和汽车电子4个专业方向,各专业方向设置各自的主干课程(见下表)。学生可以根据专业导师指导以及个人兴趣、未来发展规划安排选课,可以减轻盲目选课导致课业过重的负担,使学生专业学习和发展更加明确。

4. 培养综合素质。卓越工程人才除具有坚实的专业技能外,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心理素质及人文精神,因此卓越班教学计划中要精心设计通识类课程,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重视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在制定卓越班教学计划时,根据学生不同需求,在第四学年应开设以下三种类型选修课程。(1)就业指导、社会礼仪等内容课程,指导学生就业。(2)结合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解读国家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支持,鼓励学生在适当的机会进行创业。(3)针对考研及出国的学生,可以开设考研课程强化复习及出国指导的课程或讲座,帮助学生实现目标。

三、经验与思考

1. 实现卓越计划的迫切需求,是提高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这是卓越计划是否能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2]。就我院而言,新教师一般均由国内外高校博士毕业生中引进,这种模式导致年轻教师虽然具有高学历,能够很快融入理论课程教学中,但是缺少相应工程实践背景,在实践教学环节则显露出经验不足。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可以调整新教师引进策略,即从企业中招聘一批具有双高(高学位、高职称)的高层次工程人员补充教师团队,这是最有成效、立竿见影的方法;另一方面,针对现有中青年教师团队进行工程系列训练,如到企业顶岗实习以及联合企业进行实际项目的研发等,也是切实可行的有效解决方案。针对后者,实际运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是,青年教师不愿意去企业顶岗实习或者从事实际工程开发项目训练,往往更愿意从事科研工作,如申请各种自然科学基金、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等,这样才会在职称评审中获得更多机会。我校关于教授、副教授系列评审中就有关于科研的硬性指标,而对工程实践能力并未有所要求。这就需要通过转变院校管理思路,通过职称评审以及其他考核指标等措施,实现对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发挥正确引导作用。

2. 完善选拔淘汰机制。目前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采取入校后宣讲、自愿报名后再选拔的方式组成电信卓越班,存在较多问题。主要是由于对学生不了解,单靠学生高考成绩,自己陈述,再加上教师在短短几分钟内的判断,就给学生定性是否能进入卓越班,结果显然不够客观,因此导致极端的情况是某些课程卓越班的成绩尚不如普通班。因此应建立完善相应的淘汰机制。进入卓越班级后,对于那些成绩较差,学习态度不端正,或者不适应卓越班教学计划的学生,应在每学年予以淘汰,同时普通班学生,如果成绩优异、能力突出,应给予进入卓越班学习的机会,实现卓越班和普通班之间良好的流动机制,这样会使整个专业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塑造优良学风。

3. 建立导师制及学业导航。卓越班学生从入校伊始,指派专业教师作为指导教师,采用类似研究生培养中 “导师制”的方式,由各自导师对所带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学业指导,有利于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进行专业认知,快速融入专业学习,并根据自身特点及兴趣制定适合个人发展的大学学习计划。高年级阶段,学生可以参与导师科研项目的研究,促进对专业前沿发展方向的认识并提高实际科研能力。目前我院电信卓越班导师和学生比例可达到1∶3,因此教师指导学生较为充分。

4. 加强校企合作。企业深度参与教学是卓越计划的内在要求,卓越计划将行业内企业的参与作为成功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关键,事实上,只有企业的全过程参与,才能培养出满足培养标准要求的卓越工程师[3]。

5. 开展国际化专业认证。按照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是卓越计划的三大特点之一。从我国2000年加入WTO后,各行各业都参与到全球的国际竞争和合作中,这种交流合作也包括人才层面,如果培养的大学生都能获得本行业专业认证,那么无疑会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在第三学年和第四学年,应当鼓励学生在自愿的前提下参加必要的专业认证,如电子电气工程师认证、自动化工程师认证以及各种计算机行业认证等,为学生将来就业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卓越计划是新生事物,需要在摸索中总结经验,取得进步,因此卓越计划教改允许失败。但是由于教育“产品”的特殊性,因此失败时必须要有补救措施。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大刀阔斧去改革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另一方面又要慎重对待教改。卓越计划教改并非一件孤立的工作,要充分调动现有教师团队的积极性,老中青年教师共同参与讨论修订论证,允许多种意见观点互相交融,也可以有效

降低教改风险,共同推动卓越计划进一步实施。

参考文献:

[1] 潘锋. 关联规则在教学计划制定中的应用[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10(6):118-120.

[2] 林健. 胜任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工科教师队伍建设[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1):1-14.

[3] 林健. 校企全程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3-23.

纺织工程专业教学计划 篇11

1 纺织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意义

地方工科院校人才培养要依托当地产业经济, 利用校、企双平台加强对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广西纺织业以茧丝绸为导向, 可以借鉴其他院校纺织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和模式, 但是要根据本地区茧丝绸的发展, 培养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工程人才。纺织工程学科是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 要根据专业特色结合地方行业优势培养纺织工程人才。培养一批既掌握大纺织理论知识, 又能重点掌握茧丝绸产品设计开发、丝绸质量检验与控制, 并具有经营管理初步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纺织工程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对广西茧丝绸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茧丝绸产业是广西新兴产业, 企业以中小型民营企业、私企为主, 在人才积累和储备等方面相对比较薄弱。随着茧丝绸产业链的完善, 企业对纺织人才会有较大的需求, 尤其需要从事纺织生产、管理、设计和贸易等的专业人才。但是现在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很高, 需要的是大学生到岗后就能上手工作。实际情况是, 大学毕业生普遍存在实践动手能力不强、工作经验欠缺的问题, 需要较长时间的锻炼和积累, 这也就是常说的“实习期”。因此, 在纺织工程四年的本科教学中, 要充分依托地方产业优势, 重视对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缩短与用人单位对学生要求的差距, 提高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

2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长期以来, 我国的教育以理论教学为主, 不够重视实践教学, 包括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给学生提供的实践机会有限或者与企业的工程环境差距较大, 学生毕业到工作岗位上则无从下手;校企合作不紧密, 工程环境以及实践教学条件主要靠学校自己来创造和承担, 这已成为制约纺织工程应用型人才教育水平和培养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因此, 必须加强实践教学改革, 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重的教学模式, 并抓好实践教学质量关。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多种途径, 可以通过在学校设立的实验室中完成基本的实验与实训过程;教学过程中注重实验、实践环节的教学;利用学生毕业实习中发现的问题来建立毕业论文或研究课题, 在专业老师和企业工程师的直接指导下, 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毕业进入企业后能较快地适应岗位工作, 成为企业所需的技术人才。

2.1 设置认识实习教学环节

纺织工程专业设置认识实习这一实践教学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纺织生产原料、工艺流程、设备以及企业岗位设置先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为后序开设的纺织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打下基础。认识实习是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 其直接影响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认识实习具有专业导入作用, 使学生对纺织产生感性上的认识和接受,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提高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结合广西本地产业, 可以带学生去茧丝绸企事业单位进行参观学习, 让他们先对该专业有个大致了解;了解车间设置、制丝与丝织、产品检验等流程。了解生产设备和企业的岗位设置以及企业的运营, 这对学生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2 重视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教学环节

重视实验教学的作用, 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 合理安排实验教学。我院纺织工程实践性教学包括纺织品课程设计、纺织专业实验、桑蚕产业调查、纺织专业实验、蜡染与扎染课程设计、制丝 (织丝) 厂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这些实践环节贯穿于整个专业课教学过程中, 实现实践教学的不断线。其中纺织品课程设计、纺织专业实验、纺织专业实验、蜡染与扎染课程设计都可以在实验室或实训中心完成。

指导教师要充分重视实验实践教学, 对实验课程的考核与理论课等同视之。实验教学 (包括课内实验) 也可采用平时成绩与课后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在设置基本实验的基础上, 根据地方产业适当安排一些有关制丝、织丝、生丝检验的实验内容;要求学生必须动手操作, 完成实验报告;另外, 教研室要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建设, 组织人员编写丝纺织类教学资料和合适的实验讲义。实验教学力求改变“重课堂、轻实验”、“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 加强提高实践能力和理论学习并重。课程设计是一种“创新学习”的实践,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程设计教学中, 要求学生先查阅资料并进行市场调研, 然后确定设计主题完成设计,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整个课程设计中, 指导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作设计欲望, 严格要求, 认真指导。

2.3 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

生产实习是在基本完成专业课程理论教学的基础上, 通过生产实践, 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 对纺织厂的实际生产过程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托本地企业和校外实习基地, 带学生去茧丝绸企业进行实习。使学生了解从选茧、缫丝到成品的生产过程和工艺设计;了解质量控制指标及数据分析;了解生丝检验和织物的质量检验, 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初步训练。

毕业实习是学生毕业前的一次较长时间的综合性实习。经过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之后, 学生对纺织生产有了系统的认识, 在毕业实习期间, 学校可以与企业沟通, 希望企业在实习期间给学生安排一些具体的工作, 不要让毕业实习成为“走走看看”的“放羊”活动。实习结束后, 学生应上交一份实习报告和实习心得。

3 实践教学的实施及策略

3.1 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在大学本科的四年中, 学生的学习时间安排以校内为主, 因而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至关重要。校内基地主要是一些专业的实验实习场所, 例如纺织专业的纺织材料、纺织工艺、纺织品分析检测实验、染整等实验室。实验室的建设投资较大, 学校教学资金不足, 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办学, 共建实验室 (工作室) 或者将企业提供的设备用于教学和研究。这种做法在一些院校非常成功, 如南通宏大实验仪器有限公司与西安工程大学组建了南通宏大纺织仪器研发中心产学研联合体, 宏大实验仪器有限公司在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 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西安工程大学成立了南通宏大纺织仪器实验室。

充分发挥实验室、工程训练中心等校内实践基地的作用, 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 加大实验室对学生的开放度, 加强对学生的实验指导, 不能让实验或实训流于形式。尽可能让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到实验的各个环节中, 包括实验对象确定、方法制定、程序 (路线) 设计、分析与总结等。

3.2 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校外实习基地在实践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工科院校要加强与企业合作, 在企业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以广西茧丝绸企业为例, 大多是个体经营或股份制经营, 由于商业竞争的激烈, 企业领导有着强烈的商业保密意识和经济方针, 因此许多企业从经济和安全方面考虑, 均不太愿意接待学生参观或实习, 学校为学生找到实习单位非常不易。在广西茧丝绸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下, 在企业人才短缺的条件下, 学校、系部、教研室要主动走访企业, 与企业联合, 为企业出谋划策, 帮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与当地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达到双赢的目的;校外实习基地也可以成为学生的就业基地;同时, 教师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发科研项目, 扩展项目来源, 既提高了科研能力, 又为企业解决了实际问题, 达到产学研结合, 实现科研的产业化。目前纺织工程专业已与广西区内多家茧丝绸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已带领纺织工程专业学生去企业进行了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学生在实习报告中写道, 在企业实习短短的两周时间, 学到了许多在教材上学不到的知识。

3.3 重视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目前, 纺织工程专业的教师多由学校毕业后直接留校任教, 虽然他们的理论知识比较丰富, 但相对而言缺少实践经验, 对实际生产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缺乏解决能力, 导致对学生的指导不够, 因此必须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训练。

3.3.1 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

派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学习, 鼓励教师从事实践性的研究或教学工作。如果师资条件许可, 可以派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学习, 也就是让教师到企业去学习一段时间, 在企业承担一定的工作任务, 在实践工作中学习, 在生产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提高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实践能力和经验的积累, 对教学大有裨益, 这一点非常重要。在企业学习的过程, 可以将企业中存在的问题纳入到自己的科研中, 为科研方向提供素材。在教学中可以围绕生产实践中碰到的问题展开课堂教学, 这样可大大提高授课效果和学习效率。如惠州服装学院经常派遣青年教师到真维斯服饰 (惠州) 有限公司挂职锻炼, 对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指导和科研能力大有好处。

3.3.2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双师型” (兼具讲师和工程师职称的教师) 教师队伍建设是落实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在人才引进上, 拓宽师资来源, 将教师的引进面扩大至有众多实践机会的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

4 采取有力措施, 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4.1 利用现代教学技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践教学中, 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十分重要。从学生的入学教育开始, 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专业的认同, 在入学教育中利用多媒体演示和录像等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该专业, 对该专业产生兴趣。不管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 尽可能利用现代教育手段, 将图文并茂或动静结合的教学内容展示给大家, 吸引学生注意力, 提高学习兴趣。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实践产生兴趣, 就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热情, 这不但有助于推动实践教学, 也会对理论教学产生连锁效应。特别是课程中涉及到设备运行原理的内容时, 单靠文字和静止图片的说明是很枯燥的, 学生往往难以接受, 如果采用动画来展示设备的运行, 学生理解起来会简单得多。虽然要强化实践教学, 但是学生在企业实习的时间仍然有限, 在实习先前采用课件、动画和录像等介绍实验实习操作方法或工厂生产工艺, 这样可提高实习效果。

4.2 实践教学与教师科研项目相结合

学院每年都有一批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资助, 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参加一些纺织类的赛事, 如大学生纱线设计大赛、大学生面料设计大赛等。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工作方向申请参与, 给提供实践的机会, 提高实践创新能力。

教师在自己的科研项目中, 将学生吸收进来, 让学生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 使他们较早地了解科研是什么, 怎么做科研, 这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提高。

4.3 抓好毕业设计 (论文) 环节

在实践教学中, 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学生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论文) 。毕业设计 (论文) 是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 密切联系实际的系统的综合性实践。指导教师要加强对毕业设计的指导与监督, 学生完成一份优秀的毕业设计, 也是对教师的工作检验。目前由于学校和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 大四学生可能更关注就业, 对于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敷衍了事, 只求合格而已, 这使得毕业设计教学质量出现滑坡。教师应在帮助学生就业的同时, 认真履行指导责任, 抓好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 提高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

另外, 在毕业设计选题上要把握好选题方向。选题要符合纺织专业基本教学要求和培养目标, 符合广西纺织产业的特点;选题应具有真实性、可行性、开拓性和创新性;选题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参与选题, 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他们做毕业设计的热情和创造力。教研室对毕业设计 (论文) 主题应严格审核, 加强指导, 确保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质量。

5 结语

我院纺织工程专业承担着为广西纺织产业培养人才的重任, 应依托地方产业优势, 加强校企合作, 共同培养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针对纺织工程实践性强和广西茧丝绸产业特点, 调整课程设置, 构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强化实践教学, 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为学生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摘要:纺织工程专业应依托地方产业, 强化实践教学。指出纺织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意义和重要性, 并从构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的实施与策略以及如何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等方面, 探讨纺织工程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关键词:纺织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教学改革,实践教学基地,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瑞, 王建坤, 成玲等.纺织工程专业三级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纺织教育, 2009, (3) :29-32.

[2]夏风林, 蒋高明, 孔震.纺织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纺织教育, 2008, (5) :39-41.

[3]赵其名.纺织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化纤与纺织技术, 2008, (4) :51-53.

上一篇:2024会计继续教育下一篇:五年级期末试卷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