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盯”工作的新举措

2024-08-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三盯”工作的新举措

“三盯”工作的新举措 篇1

防障措施的“三盯”工作:“盯紧、盯死、盯到底”虽是老话重谈,各维护中心还再三强调要提高“三盯”认识,端正态度,责任到人。负责“三盯”的人员是消除隐患点的关键人物,必须做到“心到、身到、眼到、手到、口到”。围绕这“五到”的具体细节,一丝不苟地处理好“三盯”过程中每个环节,对“三盯”重要地段由有经验且能力强的人员负责实施,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护和加强。才能化解各种危险因素的发生。

一、三盯”工作的前期介入:(1)加强线路的巡回,确保巡回质量,随时掌握线路安全动态;

(2)拓宽信息来源渠道,联系公路部门、供电部门和周围的信息户,建立有效的通信联络,相互通告电话号码和联系方式;(3)加大护线宣传的力度和深度,与沿线群众建立友好关系,发动群众共同保护通信线路,及时发现处理各种隐患问题,防患于未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事事主动,踏实工作,开展卓有成效的宣传工作,使“保护线路人人有责”的观念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三盯”工作的新举措 篇2

2014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了档案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客观分析了当前我国档案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提出要建立健全档案工作的“三个体系”,即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确保档案安全保密的档案安全体系,并就完善档案工作体制机制和支持保障力度提出了富有创造性和前瞻性的政策建议。因此,《意见》为深化档案工作改革、做好新形势下的档案工作建立了坐标,提出了任务,明确了路径[1]6。

《意见》出台后,省级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和积极响应,认真学习领会精神实质,并结合省域档案工作的实际,要求省级档案管理部门尽快出台与《意见》相匹配的贯彻落实方式———《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综观全国各省情况,省级档案管理部门皆及时成立了起草工作领导小组,广泛深入到下级档案部门及兄弟省市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专题学习、考察调研等形式征求贯彻《意见》精神的建议和经验做法,结合自身实际起草《实施意见》。同时,为确保《实施意见》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特别面向党委组织部、宣传部、发改委等省直职能部门征求意见建议,在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讨论修改、专家会论证等基础上,最后将修改完善的《实施意见》报送分管副省长、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领导审核,通过后一般以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名义联合发布。普遍而言,从《实施意见》的调研、起草、沟通、论证、修改直至最后发布,至少历时半年左右。

本文通过梳理全国25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政策文本,提炼出地方政府在加强和改进档案工作方面的新举措。研究发现,省级政府一般均能够较好地把握和贯彻《意见》精神,对档案工作的业务要求不照抄、不照搬;同时注重省域档案工作实际,着力于档案工作的主要矛盾和重点问题,突出针对性和操作性,使实施意见便于落实。从政策文本内容来看,普遍涉及档案工作新形势、工作体制机制、管理机制、“三个体系”建设等内容。

二、省级政府加强和改进档案工作的政策内容分析

1.关于档案工作新形势的判断。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重庆、浙江、山东、云南、甘肃等省级政府对当前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作出了科学判断,归纳起来主要有五点:一是一些地区和部门对档案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档案工作在一些市县级地区未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二是档案事业的建设未列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档案工作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服务的作用未充分发挥;三是档案管理体制有待完善,依法治档意识和能力不强,档案收集模式、管理手段、服务机制、安全保障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创新;四是档案资源结构不合理,投入保障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档案馆建设整体水平较低,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缓慢且差距较大,档案开放和利用服务水平不高、安全管护能力较弱;五是档案管理人员队伍结构矛盾突出,整体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2.关于档案工作体制机制的探索。省级政府出台的《实施意见》基本涵盖了《意见》中关于档案工作体制机制的政策要点,并根据实际情况加以细化。档案工作要坚持并不断完善党委和政府共同领导,但部分省份的档案部门划归政府序列后,党委没有分管或者联系档案工作,致使档案工作的协调和管理不畅。基于此,贵州省提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分别明确一名领导联系和分管档案工作,各部门各单位要明确一名负责人抓好档案工作,确保档案工作列入党政工作重要议程。在档案工作实行分级管理方面,甘肃省尤其强调县级以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筹规划、依法治理、协调推动、监督指导的职能。在档案管理模式上,上海市在《实施意见》中创造性地提出“三个鼓励”:即鼓励有关单位加强联合档案室、档案文件中心建设;鼓励各区县、主体功能区和开发区管委会统一规划、推进实施区域档案集中管理模式;鼓励行业主管单位建设行业性档案管理服务平台。在依法履行职能方面,河南省要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建立综合检查与专项检查、整改复查与专项督查相结合的档案行政执法工作制度;贵州省则从档案立法、规范性文件制定、行政执法、违法违纪案件查处以及矛盾纠纷化解五个方面对档案法制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3.关于规范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档案事务的论述。为推进档案工作全面深入发展,《意见》对社会力量参与档案事务提出了原则性和方向性的建议,省级政府在此基础上有更加深入的体会和认识。主要表现在:(1)社会组织功能发挥方面,《意见》强调要充分发挥档案学会、中介组织、专业机构等社会组织的作用,但未具体明确这些组织应发挥哪些方面的作用。河南省提出要积极探索档案学会承接档案专业培训、档案鉴定、业务咨询等业务新途径;山东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组织和个人创办档案整理、信息开发、教育培训、技术服务等中介机构;浙江省则鼓励并规范建立民间档案馆。(2)在档案产品或服务提供方面,市场和竞争已经被视为与政府同等重要的机制。湖北省明确提出推广政府购买档案寄存、整理和数字化服务;云南省将政府购买服务界定为档案数字化加工、设施设备和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展览讲解、档案杀虫灭菌、破损档案修复等专业技术服务,以及安保、保洁等事务性管理服务;湖南省则提出要扶持与档案有关的咨询服务业、信息开发业、软件业、网络业以及档案用品制造业、档案文化教育服务业的发展。

4.关于档案工作“三个体系”的构建。(1)档案资源体系是档案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档案资源十分丰富且处于动态变化之中,除了传统业务工作的档案资源,各省级政府在《实施意见》中重点强调了三类档案资源:一是有关重大工作、活动、项目,以及新兴领域、机构和组织的档案资源。二是民生档案。山东省和山西省指出档案资源体系建设要向民生领域延伸,强调要把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各类文件材料收集归档。三是重大历史和地方特色档案资源。甘肃省坚持向古代延伸,重点做好远古早期档案资料、断代期档案资料、珍贵散存档案资料、民间古籍档案资料的征集;重庆市着力开发抗战大后方历史档案、革命历史档案、三峡移民档案、文化遗产档案、少数民族档案等重要历史档案和地方特色档案资源;海南省则努力打造海南档案馆藏特色。(2)档案利用体系是档案工作的关键。省级政府关注档案利用公共服务的多样化和均等化,强化档案文化服务功能。广东省和浙江省加强远程利用,大力推广异地查档、跨馆出证服务,将跨馆档案查询利用系统覆盖至地级以上国家档案馆,逐步实现档案查阅利用服务在乡镇(街道)、中心村(社区)便民服务平台上全覆盖,提高档案公共服务水平。此外,要积极发展档案文化。浙江省将档案文化建设作为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内容,构建集记史、存史、展史于一体的档案文化建设体系;山东省通过开发档案文化产品、创办具有档案文化特色的项目等方式,充分发挥文化传播功能;贵州省注重规划地方特色档案管理,充分利用贵州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优势,做好民族档案、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等特色档案的整理和编研,打造一批社会化、精品化、特色化的档案文化产品;四川省深入推进档案文化建设,支持档案部门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档案文化产品,推出档案文化精品力作;云南省充分发挥档案作为文化“母资源”作用,围绕打造地方文化品牌、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等需要,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3)档案安全体系是档案工作的根本保障。省级政府在强化档案安全管理方面推出各类创新举措。在档案制度建设方面,山东省在《意见》的基础上,构建人防、物防、技防、联防“四位一体”的档案安全防范体系;浙江省提出完善档案安全监管机制,建立健全档案登记备份法制化、规范化、常态化体制;湖南省提出安排在编人员从事档案工作,防止因人员流动发生失泄密事件。在档案备份保管方面,山东省和甘肃省利用省档案馆档案备份库,建设电子文件(档案)容灾备份中心,实现省市县三级档案馆、省直机关电子文件(档案)和区域性电子文件集中备份管理,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可能对档案资源造成的损坏。在档案信息安全保障方面,上海市、湖南省、四川省、陕西省皆提出规范档案中介服务,建立档案服务中介资质和安全等级认定机制,做好服务外包工作的安全防护工作,严防涉密、涉敏档案信息泄露。

三、省级政府加强和改进档案工作的政策文本评价

本文运用政策文本分析的方法,将不同省份的《意见》进行比较研究,精炼出省级政府在档案工作中的先进理念、经验和做法,以期为档案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全新的思路。通过研究发现,省级政府加强和改进档案工作具有两大特征:特征一是坚持理论导向、问题导向和实践导向相结合。《意见》是“集各地档案工作实际经验、集全国档案工作者集体智慧的产物,是体现社会各方面对档案工作关心与支持的一个结晶”[2]17。省级政府出台的《实施意见》以这个纲领指导性文件为蓝本,因此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特征二是各省在《实施意见》出台过程中,总结了当前省域档案工作中的成就与问题,开展充分调研,同时广泛征求意见,因而具有明显的实践性和问题导向性。

综上所述,省级政府出台的《实施意见》,将成为地方政府在新形势下指导档案工作的操作指南。通过学习和借鉴不同省级政府的《实施意见》,并运用有效的政策工具,将有助于地方政府创新档案工作的体制和机制,推动地方档案事业的蓬勃发展。

摘要:在档案工作纲领性文件《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的指导下,全国省级政府普遍出台了加强和改进档案工作的实施意见。运用政策文本的分析方法,梳理提炼省级政府加强和改进档案工作政策的出台背景和新举措,有助于开创档案工作的新局面。

关键词:省级政府,档案工作,政策文本

参考文献

[1]梁文清.完善工作体制,改进档案工作[J].档案与社会,2014(4).

乡镇文化站工作创新机制的新举措 篇3

关键词:乡镇文化站;工作;创新

乡镇文化站是一种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它是为行政区域内广大农民提供文化活动的主要部门[1]。近些年,我国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展开新农村建设工程,各地农村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纷纷建立了综合文化站,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硬件网络。乡镇文化站的成立,不仅推动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而且丰富了广大农村人民的业余生活,使人们在劳动之余更多的参加到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精神上得到放松和享受,有利于建立安定、和諧的社会主义国家。然而,由于这项工作还处于发展、探索阶段,工作中难免会存在一些不足。下面,笔者对新时期乡镇文化站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加以讨论,并为乡镇文化站今后的工作创新机制提出一些新的建议。

1乡镇文化站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1文化站建设未得到重视

因为农村文化的发展一直不太受关注,在对乡镇整体工作评估的时候,并不把文化建设作为重点的评估内容,无论建设的好坏都不会影响领导的工作业绩,所以,很多领导对综合文化站的建设缺乏必要的重视。他们认为,只要将经济抓上去了,就是乡镇建设最大的成功,他们不愿意为乡镇文化站投入资金和精力,常常为了应付上级对文化站的验收和评估,临时的租用或借用场地充当文化站,文化站需要的图书或者其他资源也是临时租借的,等检查过后,乡镇文化氛围依旧。乡镇文化站建设由于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使建设过于形式化,严重危害了文化站的健康发展。很多文化站只是徒有一个空壳,上级领导毕竟不能长时间的深入实地考察,只能被表面的现象欺骗,以为工作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落实,实质上各种文化活动根本没有展开,文化站没有发挥它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阻碍了我国文化事业的改革创新。

1.2文化站管理机制过于陈旧

当前,文化站行政工作归乡镇政府领导管理,而业务上是受县级文化部门指导。两个部门之间对文化站的管理形成了权力分割,不能很好的配合在一起促进文化站的发展。另外,虽然县级文化主管部门能够较好的指导乡镇文化站的业务活动,但由于体制的原因,不能使用良好的调控手段对乡镇文化站进行调控。已经建完的文化站仅配备一名文化员,机构太小、人员太少、技术太低等等原因,导致文化活动根本难以得到大范围的开展。

1.3文化人员队伍素质不高

很多乡镇政府为了节省成本投入,常常让文化员身兼数职,文化员很少有机会开展真正的文化业务工作,逐渐形成了有名无实的文化员,还由于文化专干薪资过低和管理上的错位,使很多有能力的文化员离职或者考乡镇领导的职务,导致文化建设队伍人才的大量流失,难以形成稳定的、经验丰富的工作队伍。另外,文化主管部门没有为文化员制定严格的考核机制,文化员之间缺乏良性的竞争,使文化员逐渐对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阻碍了乡镇文化站的职能发挥,还有一些乡镇文化站被私人侵吞或挤占,文化阵地都不在了,更谈不上开展文化活动了。

由此可见,乡镇文化站由于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已经逐渐影响了它作为文化公共事业单位的职能发挥,随着文化市场的不断发展以及群众文化的日益丰富,乡镇文化站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经济下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文化站作为乡镇文化活动的指导地位受到了极大挑战。

2乡镇文化站工作创新机制的新举措

2.1提高文化站建设在乡镇工作中的地位

上级主管部门应该加大文化站建设的考核力度,提高考核指标的真实度,建立并完善乡镇文化站建设的考核机制,有效的提高各级乡镇领导对文化站建设的重视,提高乡镇文化站建设在乡镇整体工作中的地位。虽然市场经济下,各项工作都是围绕效益展开的,但是,乡镇领导要明白,经济的建设同样离不开文化软实力的支持和推动,文化软实力有助于综合国力的提升。因此,乡镇文化站工作创新机制的首要目标就是提高文化工作在乡镇工作中的重量,通过严格的考核机制,解决领导思想认识上的误区。

2.2保证文化站建设的资金投入

因为乡镇文化站属于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所以它的运作经费主要来源应该是政府投资,县级政府要按照文化站建设的实际需求设置足额的项目资金,确保乡镇文化正常、有序的运行。政府可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设置文化专项发展基金和投入机制,充分借助企业的赞助或社会资金的入股作为文化站的建设投资。与此同时,政府可根据各地方文化站举办文化活动的实际情况,奖励一定金额的资金,彻底解决文化站因资金不足而发展受限的问题,通过不断的加强文化站的建设,为百姓带来更多的好处。

2.3加强文化人员队伍的管理

乡镇文化站人员的行政工作不再隶属于乡镇政府,而是由县文化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分散于各处的文化员,主管部门建立完善一个科学、长效的管理机制,实行文化员定员、定岗、定编的制度,有效的改善乡镇文化员的待遇问题。县文化主管部门作为指导,乡镇文化站为主要管理阵地,实行片中心文化站[2],选派优秀的文化员作为站长,负责整片文化活动的指导和监督工作。将以往身兼数职的文化员解放出来,让他们专职专用,全心全意的为文化站建设奉献力量,进一步扩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张力。

2.4吸纳有助于文化建设的人才

农村中不乏具有专业的文化知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文化主管部门应该把目光范围放大,善于挖掘并培养农村的文化骨干,对于那些文化精英、热爱文化工作的能人要充分的重视,积极引导他们加入文化建设的队伍,以解决新建的乡镇文化站中人员不足的问题。文化站可以通过组织大家参加各种文化活动以及广播、公示栏等渠道进行宣传,营造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氛围,激发群众重视文化活动、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用优秀的文化人才改善基层文化活动的精神风貌。

乡镇文化站在新形势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应该充分意识到,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文化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文化部门应该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强乡镇文化站的工作创新,为加快经济建设服务,为构建社会主义服务。

参考文献:

[1]蔡美玫.浅谈乡镇文化站工作创新机制的新举措[J].大众文艺,2011(5).

城市危房改造的新举措 篇4

城市危房改造是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 也是民心工程和安居工程的重中之重。然而, 纵观城市危改现状, 危改制度仍存在房屋排查不全面、改造方案难统一、改造资金来源单一等问题, 致使城市危改陷入困境。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部署2015年工作时提出:“加大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力度, 把城市危房改造纳入棚改政策范围。”事实上, 城市危房改造工程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拉开了序幕, 随着90年代我国城市化迅速推进, 城市危房改造更是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近年来, 由于城市危房治理不及时等问题而引发的房屋垮塌事故屡见不鲜, 严重侵害了城市居民的人身财产利益, 如2012年宁波徐戎三村居民楼倒塌事件、2014年上海虹口区老式居民楼倒塌事件, 等等, 不久前发生的奉化垮楼事件再次将危房改造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 解决这个问题已刻不容缓。

成功的城市危房改造, 不仅能改变城市面貌、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而且更是保障居民住房安全、实现居民安居乐业的前提。

城市危房的现状

1. 城市危房的基本界定

危房的法律定义规定在《城市危险房屋管理规定》第2条, 其表述为:危险房屋, 系指结构已严重损坏或承重构件已属危险构件, 随时有可能丧失结构稳定和承载能力, 不能保证居住和使用安全的房屋。同时, 建设部《危险房屋鉴定标准》 (JGJ125-99) 根据被鉴定房屋的构造特点和承重体系的种类, 按构件、组成部分、房屋三个层次进行危险性评定, 将房屋安全鉴定结果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非危房、危险构件、局部危房、整幢危房。

城市危房具有量大面广的特点。建设部2001年4月5日下发了《关于开展危旧房屋安全大检查, 加强房屋安全管理的紧急通知》 (建住房[2001]61号) , 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危旧房屋安全大检查。根据这次大检查工作的不完全统计, 截至2001年, 我国城镇共有各类危旧房屋1.5亿平方米, 占城镇房屋总量 (存量房按80亿平方米计算) 的1.9%。此外, 城市危房大多建造年代久远, 危险性高, 存在的安全隐患可能性大, 且一旦出现倒塌等安全事故, 势必牵涉范围广, 具有极强的社会危害性。故城市危房的治理和改造一直以来都被视为城市建设和民生工程的重点。

《城市危险房屋管理规定》对危房的处理方式主要以危险程度为依据分为四类:观察使用、处理使用、停止使用、整体拆除。综观各地区城市危房改造政策, 城市危房改造主要针对C级和D级危房。其中对D级危房, 一般采取整幢拆除重建的方式;对C级以下危房则采取修缮加固的形式。然而, 因老旧危房质量标准难以统一和把握的现象, 以及因国家政策变化和企业改制等原因引发的房屋质量责任主体难以查询和确定等固有问题的存在, 城市危房的治理和改造始终面临着较大的阻碍。

2.城市危房形成的原因

(1) 先天质量缺陷。2014年4月奉化垮楼事件之后, 住建部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全国老楼危楼安全排查工作的通知》。从各地排查情况看, 存在安全隐患的房屋主要集中在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建成使用的楼房, 多以砖混结构为主。这批砖混结构的危房的先天质量缺陷主要表现在这几方面:一是建筑材料质量低劣。这批危房执行的是当时较低的房屋建设标准, 建筑材料简单, 加之偷工减料等现象的存在, 建材质量总体较低劣。二是施工缺陷。早年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相对落后而且建筑工人素质不高, 缺乏专业施工技术, 施工队伍资质低下;存在擅自改变设计图纸, 不按图施工的现象。三是勘察设计不符合标准。房屋设计、勘察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房屋质量、安全标准、勘察设计技术规范、合同的约定, 致使房屋质量存在缺陷。

(2) 后期使用不当。现实中因人为因素、管理不当而危及房屋安全的现象十分普遍。如房屋缺乏定期维修、养护, 或维修不及时、维护不当, 甚至存在野蛮装修、擅自拆改房屋构件等不合理使用问题。

(3) 其他因素。除了先天质量问题和后期使用不当之外, 危房形成原因还有这样几点:一是相邻建筑施工产生的影响。二是不良地质条件或其变化导致的结构安全隐患。三是自然老化、损耗。四是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偶然作用的破坏。

城市危房改造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 城市危房改造的现有举措

(1) 宏观层面:法律法规。当前, 我国有关房屋质量的法律法规主要为:1995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1998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2000年实行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2000年施行的《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 2000年施行的《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修办法》, 2000年施行的《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 2002年施行的《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办法》等。而针对城市危房的安全鉴定和治理, 建设部于1989年发布了《城市危险房屋管理规定》, 该规定明确了房屋所有人和使用人对于危房治理的法律责任。

(2) 中观层面:危房排查与信息档案构建。2001年4月5日建设部下发了《关于开展危旧房屋安全大检查, 加强房屋安全管理的紧急通知》, 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危旧房屋安全大检查。2014年4月奉化垮楼事件之后, 住建部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全国老楼危楼安全排查工作的通知》, 以进一步加强对老旧危房的安全管理。目前, 部分地区行政主管部门已经实行了对危房的定期巡查制度。如吉林市定期组织开展房屋安全检查, 对辖区内危房逐栋登记, 建立城市危房安全信息库, 动态掌握房屋安全信息, 坚决防止因危陋房屋垮塌造成人员伤亡事故。根据武汉市的相关规定:区房屋主管部门定期会同街道办事处、乡 (镇) 人民政府开展辖区房屋安全隐患大排查, 建立危险房屋清册, 并将危险房屋的相关信息通报所在街道办事处、乡 (镇) 人民政府。区房屋主管部门要会同街道办事处、乡 (镇) 人民政府加强对辖区在册危险房屋日常巡查工作, 并作好相关巡查记录, 督促房屋安全责任人及时排除房屋安全隐患, 发现重大安全隐患的, 应及时向区人民政府和市房屋主管部门报告。《北京市房屋建筑使用安全管理办法》规定: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建立房屋建筑安全信息档案, 记载房屋建筑安全的相关信息。并且, 北京市部分房管单位现已使用《城镇房屋安全检查管理》和《城镇房屋修缮管理》两个信息系统。

(3) 微观层面:危房具体改造及人员安置。根据《城市危险房屋管理规定》的相关规定, 经鉴定机构鉴定为危险房屋, 并需要拆除重建时, 有关部门应酌情给予政策优惠。所以目前城市危房改造和治理的费用承担以改造人自筹为主、政府补助为辅。以广州市海珠区南华西危破房改造项目为例, 该项目采用了先全额货币补偿, 后由被拆迁户选择回购限价房的拆迁补偿模式。拆迁范围的所有房屋均采用货币补偿的方式, 被拆迁的住宅房屋所有权人在领取货币补偿后, 可根据其原居住房屋的面积情况按规定选择购买在原址建设的限价房。对不要求回购限价房且不带附加安置条件的住宅被拆迁人, 可以再获得房屋产权面积每平方米1200元的奖励。在改造期间的人员安置费方面, 该项目对拟回购限价房的被拆迁户按房屋面积提供每平方米20元的过渡期房租补贴。

2. 城市危房改造存在的问题

我国城市危房改造工程逐步推进的过程中, 危房改造已取得了一定成果, 但城市危房量大面广的情况始终是危房改造必须重视的困难。如广州市国土房管局2009~2011年每年对约40万栋1.7亿平方米左右房屋的安全普查结果显示, 由于房屋老化、白蚁灾害等原因, 广州市近年来平均每年新增危险房屋约10万平方米。同时, 近年来部分城市不断发生危房倒塌等重大安全事故, 造成了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严重后果。奉化垮楼就是一个典型事件:2014年4月4日上午8点45分, 位于浙江省宁波奉化市大成路居敬小区一幢5层居民楼发生倒塌事件。据当地居民反映, 该幢房屋建于上世纪90年代, 迄今为止仅20年历史就被鉴定为C级危房。同时, 发生倒塌的第29幢居民住宅楼早就有危房信号:5年前, 隔了几幢楼的一些房屋已被认定为危房而排空居民, 并有楼房在居民搬离后出现过倒塌。由此可见, 奉化垮楼事件的发生与危房改造的不及时性和危房改造制度的缺陷性有很大关系。

现有危房改造制度的不足之处, 主要表现在这几方面:

(1) 房屋排查不全面。就目前的房屋巡查对象看, 相关部门排查的多为危险房屋, 而对于未被鉴定为一定危险等级却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老旧房屋的巡查却不够重视, 以致多数老旧房屋质量安全隐患未被及时处理而最终演变为危房, 导致房屋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

(2) 缺乏具体指导。对城市危房改造, 宏观上, 国家推行一项新政策, 但对实施新政策之前情况的处理方式的规定却呈现空缺状态, 属于政策上衔接不当;中观上, 中央对地方、上级对基层的政策指导脱节, 缺乏对宏观政策在实施细则上的指导, 使得基层部门对危房改造工作无从下手;微观上, 对基层部门在危房改造时产生的问题缺乏预见性和预防性的具体细致的处理方案或指导手册。

(3) 改造方案难统一。在危房改造过程中, 对C级以上危房的改造往往涉及整幢房屋而非单个业主, 而现实中很多危房难以得到及时处理的重要原因, 就是整幢房屋各业主对于改造方案的意见不一, 难以达成一致。

(4) 改造资金来源单一。资金不足也是危房改造工程顺利进行的一大阻碍。城市危房改造的主要资金来源是政府财政补贴和改造户自筹。这种相对单一的资金投入模式带来的问题主要体现为:一是加大政府财政压力。我国幅员辽阔, 城市危房又具有量大、面广的特点, 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尚已成为巨大的财政支出, 而城市危房改造工程的补助资金又不是一笔小数目。长此以往, 势必给政府财政带来巨大压力。二是弱化相关责任人的民事责任承担。在危房形成的原因之中, 因先天质量缺陷而导致危房安全隐患的事例不在少数。然而在此情况下, 危房建设工程所涉及的五方主体———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的民事法律责任容易被忽视, 但实际上此时应由这些真正责任人来承担责任, 包括危房改造的费用。

城市危房改造的新举措

1.扩大排查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63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建筑工程的质量事故、质量缺陷都有权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进行检举、控告、投诉。虽然经检举、控告、投诉的老旧房屋最终未必会被鉴定为危险房屋, 但其确实也存在成为危险房屋的可能性, 因为这种房屋的质量缺陷, 已明显到了容易被一般单位和个人发现并检举的程度。

为了防患于未然, 有关部门应加强对除了危房以外的老旧房屋的定期巡查, 尤其对因发生质量事故或存在质量缺陷而被任何单位、个人检举、控告、投诉或申请安全鉴定的老旧房屋应实行年检, 对符合一定安全标准的房屋颁发年检合格证书, 否则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治理和改造。同时, 及时更新和完善危房管理信息系统, 将巡查情况和年检记录录入危房档案, 实现危房治理信息化。

2. 加强基层危改工作指导

借鉴部分地区危房改造经验, 应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成立危房改造领导小组, 房管、国土、规划、建设、城管为小组成员, 分工负责日常的具体工作。领导小组对规划区内的危房改造实行统一协调和指导。

提高对民居危房改造重要性的认识, 是做好民居危房改造工作的重要保障。应加强民居危房改造的宣传工作, 向群众耐心宣传“危改”的重要意义。同时结合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 制定详细、透明、通俗易懂的改造方案, 消除群众心中的顾虑并促使其思想观念的更新, 以保障落实危改及时到位。

3. 完善危改方案决策方式

危改方案的确定, 应首先由危改领导小组对符合危房改造申请条件的房屋的用地总面积、建筑总面积、建筑层数等进行勘察核查后, 听取四邻相关权益人的意见, 并最终由危房改造领导小组和危改申请人共同确定改造方案。

相邻业主之间对危房改造方案有不同意见的, 由危房改造领导小组组织拟改造房屋的全体业主开展听证会。全体业主投票的形式做出决议, 并最终由业委会出具全体业主大会决议, 向政府相关部门提出改造的申请。

4. 拓宽危改资金来源渠道

为了更好地解决危改资金困境, 应明确和强化五方责任主体的民事责任, 对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五方主体原因而导致的危房改造, 应由五方主体承担主要的改造和人员安置费用。

课堂教学中的新举措 篇5

关键词:职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总结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1-104-01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规定“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这一规定又把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提上重要日程。在课堂上如何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呢?根据职高思想政治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在课堂教学中采取角色模拟,情景仿真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角色模拟、情景仿真的教学方法就是根据思想政治课中理论和观点,通过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让学生用行动和语言表达出来。其中的事例既可以是书中所给的,也可以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实事例,在模拟过程中不需要象演小品那样夸张,只要真情表达就可以,以便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展示自己。

一、在思想政治课中,采取角色模拟、情景仿真的教学方法的原因

1、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职业道德的知识,是为培养相应的道德情感,提高遵守道德规范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服务。所以,在教学中要淡化学科体系,避免或减少从概念到概念的理论探讨,改变课程教学呆板、枯燥的局面,提高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提高课程教学的德育实效。

2、长期以来由于各方面对职高生的偏见认识,导致了学生也把自己看成一个失败者,没有了学生应该有的那份自信。所以,教师要进行成功教育,在教学中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那份成功和自信。

3、职高思想政治课教材的特点是实践性强,我国一直在强调职业道德教育,职业及职业素质,职业道德及职业道德规范,职业道德养成这些本身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另外,教材具有实用性强,教材的内容都与我们每一个人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件件典型的事例,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让学生去演绎,去刻画,可以将职业道德知识内化为信念,将职业道德信念外化为行为,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力,扬长避短,不断进步。

二、角色模拟、情景仿真的教学模式是辅助职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途径

1、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角色模拟、情景仿真的教学

针对职高思想政治课教材的特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教材、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有重点地开展角色模拟、情景仿真的教学。通过表演大家学到了知识,职业的涵义及演变,职业与专业的区别,职业素质即构成,职业素质的提高,告诉学生要想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必须从现在做起,学好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讲第三章《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时,我先找几个同学做几个动作,在马路上边走边吃瓜子,瓜子吃过就往地下扔,在教室里,用过的餐巾纸随手甩在地上,坐公交车和老人小孩抢位置等。大家都知道这是不道德的行为,那么这些行为是怎样形成的?他对今后的职业道德有没有影响?同学们通过学习知道,在职业生活中培养;在专业学习中训练;在社会实践中体验;在自我休养中提高;在职业活动中强化。接下来同学们从正面进行演示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和方法。通过表演让大家知道: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要做到“慎独”经常“内省”,要做行动的巨人,不做语言的矮子。在讲第四课“职业个性”,第五课“职业选择”第六课“职业理想”时,大家表演的过程是:几个学生先模拟到人才交流市场去找工作,几个学生模拟人才交流市场。由于社会竞争比较大,找自己很满意的工作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工作找好了,要和单位签合同,怎么签,要注意哪些事项?因为学生有所准备,所以表演的很好。在工作中出了点差错被单位炒了鱿鱼,怎么办?同学们表现出了自信坚强的意志,一边继续学习专业技术,一边再找,终于又找到一家,可是专业不对口,没关系,职业兴趣是可以培养出来的,只要自己肯吃苦,肯钻研,一定会干好的,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而努力奋斗。同学们的表演得到大家的热烈掌声。通过演示同学们懂得了职业兴趣是可以培养的,有了兴趣才能提高职业能力;要增强依法就业意识,面对就业竞争,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而去学习奋斗。

2、角色模拟、情景仿真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职高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实效

一段时间来,传统的教学模式让思想政治课堂往往成为学生睡觉的时光,一学期下来,学生不知道政治课上的什么内容,书本还是干干净净;而课堂演示能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每一个故事都代表一个学生的思想,每一次表演都让学生在精神上得到升华。如有一个学生平时行为习惯差,迟到,上课睡觉,不讲究卫生,当他自己表演后,深深认识到这些行为是有违道德的,从此改变了以往不好的行为习惯,有时在班级还起模范带头作用。

三、思考与总结

1、抓好课堂教学的管理工作

活动前,教师要给予指导,落实组织和其他准备工作;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根据活动中出现的情况及时做出反应,给予引导和调整;活动后,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总结,并对总结给予反馈。

2、以松不以紧,以宽不以严

不要过分强调学生表演的都非常到位,只要认真思考,好好表演都应给予鼓励,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表演的学生不要固定几个人,要鼓励每一个同学都能上台来展示自己,让课堂成为所有人的课堂。

提升民生档案服务群众的新举措 篇6

关键词:民生档案;服务群众;新举措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20-0000-01

民生档案正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如何准确地把握新时期民生档案的新趋势、新要求,顺应时代潮流,提升民生档案服务群众的新举措,这是值得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

一、以数字化为基础,提高民生档案管理水平

民生档案涉及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公共管理等各个方面,近年来,档案部门积极抓好民生领域的收集、建档和民生档案的利用服务水平,优先开展并完成涉及民生权益和公共利益的重要档案数据的数字化工作。档案数字化是档案部门在工作方式上的一种创新,它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其信息优势,为利用者提供及时、准确、系统且具有较高权威性和参考价值的档案信息,而且能够满足复杂的科学研究课题的需要。档案管理数字化的本质是让档案管理从传统迈向现代,而与现代社会同步。传统的档案管理由于存储空间大致使查找检索费时,备份档案时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人工处理不可靠,维护起来也不方便。而档案数字化管理可大大改善这一问题,档案数字化管理一般可通过扫描仪将纸质档案信息录入到计算机数据库中,通过检索词条进行查找相关信息。用计算机存储档案信息的优点是检索快捷方便、容易实时同步备份、存储空间小,维护方便、安全。

目前,人们对民生档案的利用需求是多方面,时效性、专题性、准确性要求提高,依靠传统的手工编写方式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采用计算机编目检索技术、计算机尖端技术等现代化手段来提高档案利用效率及减轻档案编研人员的劳动。也只有档案工作现代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档案利用方式、方法与社会利用之间矛盾,更好地使其转化为生产力以服务于社会发展。可见,档案管理数字化是一个改革、创新、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是长期的,又是动态的,在本质上表现为对社会的顺应和超越。

二、以网络化为依托,提高民生档案应用能力

民生档案是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反映民生内容的重要档案,从形成档案的各个部门接收到国家综合档案馆,由档案馆统一进行数字化,规范整理、编目,更加充分发挥综合档案馆的档案服务优势,实现民生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档案网站建设是实现档案网络化的重要载体,档案网络化是指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将各种数字化档案信息融为一体,进行管理、传输、检索和利用,真正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档案网络化管理改变了传统管理模式下各类信息资源各立门户、分而治之的状态,它是档案信息化的重要标志。

档案网站的首要定位是为群众服务的,因此,要树立群众至上,服务第一的思想。一方面网站要体现易用性。提供各种类型的文件、档案资源供社会公众查询和利用,充分体现档案信息作为人类社会具有惟一性的原始信息源的价值。通过提供大量的档案条目、原文、照片,甚至音视频信息,让来访者能通过网站得到有用的信息。另一方面要增强互动性,通过互动信息,增强浏览者与网站的交流,如开设读者意见和建议、在线咨询等栏目,力求在互动中增强服务功能。在导航点击“档案检索”就会提供各类全宗和检索途径,选择点击进入查询。为了帮助浏览者更好地了解档案检索工具的使用,网站可提供档案目录数据库简介、全宗分类介绍查询、检索实例选登、热门档案检索等。

三、以信息化为目标,提高民生档案服务层次

档案工作的本质是服务。实现民生档案信息化为档案服务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应充分发挥信息化档案服务的优势,逐渐扩大网络利用方式。无论是什么身份的用户,无论他们身处何地,都可以查找利用信息并享受相应的服务。民生档案的服务要从多方面入手,服务要延伸到形成档案的各个部门和每一个公民。民生档案的服务对象是公民个体,经常是群众在生活中遇到急事、难事、重要问题时,才来找党委、政府帮助解决。在建立民生档案数字化资源过程中,不应只注重档案的内容,而应该把注意力转移到如何设计和加强服务环节上,以便在网络化环境中使用权文件得以有效地利用。

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分散在各个机关的大量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民生档案的监督指导,明确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档案管理责任,完善档案管理的制度。民生档案收集内容、载体要齐全完整,管理对象要到位。确保民生档案从形成到归档、整理、保管、利用等工作落到实处。一是要做好宣传工作,让老百姓懂得民生档案的重要性以及具有哪些民生档案的知情权和利用权,了解利用个人有关信息情况的内容、范围、途径和方法;二是服务视角要周全,要根据各业务部门的工作职能、职责、性质、特点,主动发挥自身特有的优势,把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服务作为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量将有关民生档案收集齐全,规范整理、保管好,努力建立服务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确保民生档案及时服务社会,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切身利益的需要。核心群体对档案的利用以及联机服务方式的使用,将有助于提供有效的方式来满足各式各样的用户的服务需求。

信息化将成为各项档案工作的重要管理平台和技术支撑,是新时期民生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其主要包括两个“建设”:一是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即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手段,建立起各类规范化、标准化、可共享的目录数据库和内容数据库;二是档案基础平台建设,包括档案网络建设和管理系统开发应用,建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技术支撑平台,实现档案信息传输的网络化和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化。

参考文献:

[1]娄承浩.档案商品化问题的思考[J].上海档案,1990(Z1).

浅谈3G时代网络优化的新举措 篇7

1 3G时代我国移动通信网络发展面临的现状

近年来, 以网络媒介为代表的新媒介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 对于普通受众来说, 新媒体已不是离现实生活很远的“新兴事物”, 而是作为日常交流, 娱乐互动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这其中, 尤其以网络媒介为代表。网络媒介的出现打破了固有的传统互动交流模式, 以其高度的开放性, 互动性, 实用性, 丰富性为世界打开了一扇窗, 世界的距离也因此而拉进。网络媒介所提供的资源丰富程度, 数据传输的高速程度, 受众的广泛程度都可以说是之前任何媒介都无法达到的。这些巨大的优势像一股旋风, 一经出现就迅速席卷了世界各地, 人们对于网络媒介的关注程度空前高涨。

早在3G没有出现之前, 移动运营商, 网络媒介和许多商家就已经开始关注到手机媒介与网络媒介结合的问题, 即手机上网。移动运营商纷纷开发手机上网功能, 受众采用购买流量的方式办理移动通讯业务进行手机上网。而3G时代的来临更是推动了手机媒介与网络媒介的大跨步结合。3G时代手机新媒介的良好前景和发展态势更让我们有理由关注现今占主导地位的新媒介———网络媒介的发展态势。3G时代的来临, 带给网络媒介以巨大冲击。主要体现在:a.受众群的减少。基于手机新媒介的便捷性, 移动性, 许多网民转而使用手机浏览, 许多网站受众群有所减少;b.商业利益的损失。受众群的减少必然带来广告效益的流逝, 许多网站将因此承受商业压力。当然, 在现实情况下, 网络媒介想要在3G时代仍能持续良好的发展势头就必然面临诸多的机遇与挑战。

2 当前的移动通信网络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移动通信网是一个动态的网络, 移动用户业务量、流动性和突发性、随机性比较强。另外, 由于用户数量的增加, 新用户的开通、核心业务引入都会导致网络有相应动态变化。而现在有多个无线系统和运营商, 所以频率干扰比较严重, 移动网对网络优化的需求比较突出, 需要运营商在分析网络运营情况下不断进行调整, 使系统达到最佳的运营状态。对移动网络来说, 优化的核心是无线网络的优化, 不仅体现基础维护, 还承担改善网络运营指标、提高业务质量、均衡业务负载和调整网络资源的任务, 移动网优化贯穿网络建设和运营的始终。而3G时代的网络的优化工作, 相比2G来说面临更大的挑战。

第一, 3G网络在无线网络初期规划阶段为以后的优化服务提出了更多的需求, 网络规划建设的前提是对用户业务的预测和规划模型的确定。目前3G话务模型尚未经过长期商用验证, 设计基础本身还有待考虑。

第二, 多业务的能力是3G的最大特点, 不同的业务会有不同的质量目标, 而不同的业务组合之下对网络的质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整个优化的过程必须满足多重目标, 这样给3G网络优化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第三, 数据业务难以统计。数据业务的业务性能和故障与网络性能和故障相关性弱, 很难从网络统计指标中量化用户使用感受的优化。

第四, 3G网络面临与2G长期共存的挑战, 既要避免影响2G网稳定性, 还要突出3G网络的高质量。在业务扩张的成熟时期要考虑3G、2G负载均衡, 提升网络的资源利用率。此外, 移动网络处于一个快速变化的环境之中, 可能将面临更多的变化, 如网络运行地理环境的变化、新技术和新业务等的发展。

3 3G时代网络优化应采取的新举措

3 G时代的大背景下, 网络媒介只有把握机

遇, 迎接挑战才能在市场的考验中立于不败之地, 才能更好的求新求变求发展。当前, 更好的与手机媒介结合起来, 在3G的大环境中找到适合网络媒介发展的出路是最好的选择。有如下几点应对策略:

3.1 开发适用于手机的各种网络服务。

网络媒介向手机媒介进军首先要开发适合其使用的服务措施, 从而达到双赢的效果。如开发网站的手机版, 推出适合用户配适的下载, 利用手机便携的特殊性开发新功能, 致力于人性化服务, 方便手机用户上网访问。现在有许多的网站已经开始开发这些功能, 如人人网开发了网站的手机版, 大大方便了用户的浏览。网络媒介的主动开发才是自身求变的关键所在。

3.2 对网络站点、相关机构和单位建设联网服务。

网站, 机构, 单位之间的相互联合, 是有助于推动网络媒介发展的良好方案。各方相互结合, 共享资源, 利用各方的吸引力号召力提升网络人气, 达到共赢共生的目的。目前, 诸如开心网、人人网都通过此方法为网站聚集人气, 聚集了包括环球时报在内的多家单位和名人个人来此进驻宣传。著名单位, 网站及个人都具有极大地号召力, 这为各方的发展都提供了有利因素。

3.3 通过广播电视等, 增强宣传效果。虽然网

络媒介作为新媒介有着极其广泛的号召力, 但传统媒介也有着不可小觑的地位。网络媒介与传统媒介的结合发展, 有利于实现双方共赢。如网络媒介在传统的电视, 报纸, 广播等媒介中做宣传, 参与传统媒介的制作与投资合作等等。现今已有许多网站在传统媒介上为自身做了宣传, 如“智联招聘”网站, 淘宝网站都在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中作了广告。其中“智联招聘”网站还参与进中央电视台一档栏目的制作中去, 大大增强了网站的宣传效力。而诸多传统媒介也不乏在网络媒介上为自身做出宣传的, 如多家报业进驻开心网, 就是一例。所以, 实现网络媒介与传统媒介的互动是网络媒介发展的又一关键所在。

3.4 通过加强监管, 纯洁网络空间。

网络媒介在自身发展上出现的种种问题急待去解决, 这就需要监管部门加强监管力度, 制定有关政策法规, 打击网络犯罪和威胁网络安全的行为, 净化网络空间。只有这样, 网民才更乐意也更安心的利用网络媒介去享受网络环境。从根本上解决网络自身的问题, 是网络媒介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也是最以不变应万变的终极的策略。

4 结论

3G时代的来临, 使得网络媒介急需认清现状, 把握机遇求变求发展。3G时代手机媒介的高度发达必将带动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 从而加速改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3G时代的来临使得网络媒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网络媒介只有与手机媒介结合才能使3G得到更好的发展, 也才能使自身获得更多的效益, 才能对社会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推动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通讯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第二代通信网络建设技术已日臻成熟, 移动通信技术开始迈入3G时代并且开始逐渐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媒介作为一种新兴媒介在发展上正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从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角度, 对我国进入3G时代后网络优化的现状进行了梳理, 分析了网络优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在3G时代对网络进行优化的新举措。

关键词:3G时代,网络优化,措施

参考文献

[1]陈欣伟, 沈亮.浅析移动通信中的第三方网络优化[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4, 18 (2) .

[2]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运营商重组带来行业发展新机遇——移动网络优化行业分析报告[R].

上一篇:小学生生命安全心得体会下一篇:错误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