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2024-12-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篇1

上册实验教学计划

幸福小学 邓庆华

一、指导思想:

积极贯彻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科技教育应从娃娃抓起”的指示,适应“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引导少年儿童开展各类科技活动,培养少年儿童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少年儿童的科学素质,努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学情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二年级的小朋友,课堂纪律不是很好,学习习惯也未养成。各班男女比例都是男生多于女生。男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课堂反应都明显高于、优于女生。

2、已有知识、经验:参差不齐,少部分学生有丰富的课外知识积累,平时注意对各类事物的观察,表现出对大自然、对科学的浓厚兴趣;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对科学的学习兴趣,但课外书阅读贫乏,无法建立起必要的学习联系;部分学生对大自然、对科学陌然,无法适应。

3、儿童心理分析:大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科学学习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动手做小实验,这种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必将成为学生在小学阶段科学学习强大内驱力和学习动力。

三、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由“关心天气”,“天空中的星体”,“用力以后”,“奇妙的光”四个单元和一个专项学习“像工程师那样……”五部分组成,教材的编写有以下几个理念:

1、以学生的发展为教材编写的宗旨。

2、以科学的世界观作为整册教材的组织线索。

3、强化对科学探究和工程实践的指导。

4、强调学习活动的多样性和学习资源的全配套。

5、重视科学史的学习。

四、总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1、做滚小球实验,并能有所发现。

2、认识到不仅科学家能做科学研究,小学生也能做科学。

3、通过交流工程师的杰作,意识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工程师的发明创造。

4、识别感觉器官,运用某种感官观察并描述事物的特点。

5、通过做动用多种感官观察物体的活动,获得关于事物的更多信息。

6、使用简单的工具帮助感官观察事物,发现工具延伸了感官的功能。

7、与同学共同完成观察活动,交流自己的发现,感受发现的乐趣。

8、通过一系列有结构的猜想活动,认识什么是事实、什么是猜想。

9、知道猜想要有依据,猜想不一定正确,猜想需要验证。

10、借助解暗箱活动,体会当意见不一致时,交流、磋商、讨论的重要性。

11、观察自然物和人造物,知道自然物构成了自然世界,人造物构成了人工世界,体会自然世界的神奇和人工世界的伟大。

12、利用自然物制作一件物品,体会自然物与人造物的关系,感受用双手

创造的乐趣。

13、通过使用工具加工食品,体验工具带来的方便。

14、能动手动脑,设计出满足一定需求的气球小车,并向同伴展示。

15、初步了解工程活动的三个基本环节:明确问题、设计制作和展示分享。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认真学习科学教学大纲,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创设科学探究的情景,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充分利用课程和校本资源,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5、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6、充分运用教具、现代媒体、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六、教学进度:

第一周;今天天气怎么样。第二周:天气的影响。

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篇2

1.在电脑演示中, 学会观察, 提取信息, 提出数学问题, 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2.通过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运用信息解决数学问题。

3.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能在电脑演示中, 提取数学问题,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引入课题

1.播放歌曲《郊游》 (鼓励学生边唱边做动作) 。

板书:快乐的队日活动 (电脑出示背景图) 。

2.谈话。秋天到了, 大雁高飞, 天气十分凉爽, 一群小朋友来到郊外, 绿绿的茂盛的树木, 清清的小溪……多美丽的景色呀!同学们决定在这里露营, 举行快乐的队日活动。把你在图中看到的情景和身边的同学说一说。

二、主动探究, 解决问题

1.电脑出示帐篷图。在队日活动中, 小朋友们都是能干的小主人, 自己能做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做。瞧, 他们在队日活动中做了哪些事情呢?

随机板书:搭帐篷、晒毛巾、烧烤、搭鸟窝、钓鱼、洗菜……在这些活动中, 包含着许许多多我们能够解决的数学问题, 我们一起把这些问题找出来!

老师提醒:提问题时要按照顺序观察图画, 把一个活动中包含的问题都提完了再去看其他的活动, 比如围绕前两项活动, 你们能提出哪些问题呢?小组交流, 可以用最简单的方法记录下来, 标清1、2、3……开始吧!

2.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老师参与其中, 并请几个同学到黑板上写一些问题, 每人一个, 注意不能重复。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 一共有多少条毛巾?

(2) 3个帐篷一共住几人?

(3) 晾毛巾一共有几个夹子?

(4) 一共有几人搭帐篷?

老师随机:若每人用1条毛巾, 每个帐篷住几人?你是怎么知道的?其中一人钓了4条鱼, 两人钓的同样多, 一共钓了多少条鱼?

3.汇报答案。

(1) 一共有多少条毛巾?6×6=36 (条) 。

(2) 3个帐篷一共住几人?A:每人用1条毛巾, 有6×6=36 (条) 毛巾, 一共有36人;B:每个帐篷住12人, 有3个帐篷, 一共有12+12+12=36 (人) 。

(3) 晾毛巾一共有几个夹子?晾一排毛巾用6个夹子, 有6排毛巾, 一共有6×6=36 (个) 。

(4) 一共有几人搭帐蓬?3人搭一个帐篷, 一共有3×3=9 (人) 。

4.小结。大家观察得很仔细, 以搭帐篷活动就提出很多数学问题, 并用各种方法解决了问题。我们再看看其他的活动中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呢?

三、小组合作, 自主探究

1.选择喜欢的活动项目, 仔细观察, 和同组小朋友说说, 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并比一比哪组同学提的问题最多, 解决的办法最好。

2.各小组选择相关活动, 组长安排, 互相提问, 开展讨论。教师巡视, 与同学交流, 有针对性地指导。

3.汇报、交流、补充。

(1) 烧烤活动:参加烧烤的一共有几人?4×4+1=17 (人) 或4×3+5=17 (人) 。

老师随机:烧烤时手中有几根棒?4×3+3=15 (根) 。

(2) 洗菜活动:一共有几人洗菜?2×3=6 (人) 。

老师随机:一共有几个篮子?4×3=12 (个) 。

四、总结提高, 拓展应用

(一) 今天你在活动中有什么收获

1.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 我们都是新时代的小主人, 真棒!

2.经常使用乘法解决问题, 可以带来很多方便。

(二) 老师提出希望

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篇3

本课所学的词语介绍了祖国大地不同地区颇具特色的风情。课文共12个词语,分为四组,第一组词语表现的是塞北风光;第二组词语表现的是江南春色;第三组词语介绍海岛夏景;第四组词语表现的是高原景色。这些“词串”,内涵丰富,展现了祖国大地的自然风光,字里行间充满着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凭借图画,诵读“词串”,不仅可以认识本课生字,还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能有顺序地观察图画,认识图上描绘的事物。凭借图画理解本课词语。

3.了解祖国大地一年四季的一些自然景观,体会祖国地域辽阔和物产丰富。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重点识记并写好“塞”这个字。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准备】

1.电子白板课件。

2.学生用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中的“塞、骄、岛、骏、椰、牦”6个生字,会写“塞”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词串,并能凭借图画理解文中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中国地图,师:这是什么?你们知道吗,中国这么大,有的地方互相之间离得很远,气候也不一样。也许南端正是炎炎夏日的时候,北边却开始下雪了呢?

2.想不想跟老师一起去祖国的不同地区欣赏一下那儿的景色?

(出示四幅图片,让学生欣赏。)

師配乐有感情地描述:看,祖国的江南,春雨绵绵,杏花正在朵朵开放。这儿是海岛,此时却是炎热的夏季,海边高大的椰子树仿佛在向我们招手。接着我们来到祖国的北边,一群彪壮强悍的骏马迎着秋风驰骋在塞北的草原上。最后站在白雪皑皑的青藏高原上,看到的是被喻为“高原之舟”的牦牛。

3.(揭题):这些风景美吗?不过我们这节课不是美术欣赏课,而是语文课。当这些美丽的图片变成文字时,会是怎样的呢?(出示识字6):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识字6。(师板书:识字6)

(设计意图:利用白板展示优美的图片、婉转的音乐,再配上教师声情并茂的描述,瞬间把学生带入到词串所创设的情境中,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

二、初识生字,理解生词大意

1.自由读文,出示朗读要求。看清拼音,读准字音。难读的字词多读两遍。

2.读词串,正音。

师:谁敢读?一人读一行,如果大家都认可你读准了,就可以自己在书上加一颗星。记住,每颗星都是你们在课堂上的收获。(易读错的字词,师带读两遍)

3.白板出示被五角星盖住的不带拼音的生字:认对一个,星星摘回家。再齐读生字。

4.师:调皮的生字宝宝看它难不倒你们,又跑回到文中,并请走了所有拼音,你们还能读对这些词吗?

选一个小组,一人读一行。(全读准确了,一人加一颗星。)

师相机强调读词时要连贯、干脆,词与词之间要稍作停顿。

5.师:这些词语都读懂了吗?其实很多词都能通过书中的插图来理解,是不是?请按词串的顺序找到插图中对应的事物。

师相机让学生理解“骏马”“骄阳”的意思,并借助地图理解“塞北、江南、海岛、高原”。

6.在理解的基础上再齐读词串;师引读:塞北有……江南有……海岛有……高原有……

(设计意图:通过有层次的朗读让学生加深对生字的印象,同时理解并积累了文中的词语。此环节利用白板功能让学生识字摘星星,同时通过让学生给自己加星的这种自评方式,调动学生识字读词的积极性。)

三、交流识字方法

1.师出示所有生字。

2.同桌交流好的识字方法,认为对方说得好的书上加一颗星,然后全班交流。

3.重点记“塞”: 师板书由甲骨文演变到楷体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其意思再组词。

4.在交流识字方法时,随机书空要写的三个生字。

(设计意图:大胆地让学生自己交流识字的方法,鼓励孩子的个性化思维,同时带领学生对汉字追本溯源,不仅能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记住这个字的字音、字形和字意,从而能够更好地使用它。)

四、字卡游戏巩固识字

1.发字卡,分组做游戏:一人出牌,另一人认读并按笔顺默空,对一个加一颗星。

2.检测游戏效果:全班一起默空三个生字。

(设计意图:学生是喜欢做游戏的,用生字卡片来做游戏,达到了学中玩、玩中学的目的,同时用游戏来检测学生的识字效果应该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

五、学写生字

1.白板出示生字“塞”,了解结构。

2.生描红观察间架结构。

3.师一边范写一边强调写字要领:结构匀称;笔画紧凑;撇捺拉开;生临写一遍。

4.展示台展示,教师当场批改。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白板的展示台展示学生的字,写得好的老师画红圈圈,发现问题的一起修正,力求写的字工整、美观。)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如能背诵就给自己加一颗星。

2.从文中任意挑选三个词语说句子,说对一个加一颗星。

(设计意图:作业中安排学生自评是激励学生主动完成作业的一个好方法,作业的设置也是为下节课的教学安排做好铺垫。)

教学效果及反思:快乐学习不能仅停留在形式上的活泼生动,更要体现在内涵上,让学生能在一节课中不停地跨过能够得着的障碍,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效能感,真正体会学习的快乐。我们学校是小班化教学,每个教学环节都能让孩子全面参与,展示个性。电子白板的运用以及教学中自我激励的评价方式,也让学生一直处在积极参与学习、主动学习并不断体验成功的快乐中。当然,有些环节的细节还需要改进,比如,理解词语意思那个部分,可以让学生在白板上进行实物与词语的连线,这样效果会更好;还有指导写字的环节,教师还可以利用白板演示笔顺的功能,让学生更直观地记住生字和笔顺。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目标 篇4

一、教学内容

1.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三)2.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3.表内乘法

(一)4.表内除法

(一)5.厘米和米 6.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

(二)7.观察物体 8.期末复习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计算100以内的连加与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运算,能用竖式正确进行计算。2.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四边形,并初步理解平行四边形,认识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3.使学生经历连加的过程,学会使用简单的乘法,能够背诵并运用1~6的乘法口诀,并初步学习乘法与减法、减法的混合运算。

4.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能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后,不再需要通过平均分的操作寻找得数,而是用口算求商。

5.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能用这两个单位计量物体的长度。6.进一步学习7~9的乘法口诀、用口诀计算一位数乘一位数和相应的除法。7.使学生掌握初步的观察物体的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8教学设计 篇5

一、说教材

本课是形声字归类识字。教材由插图、4个生字组成的词语、儿歌三部分组成。插图中的卡片“包”、“火”、“艹”、“饣”通过组合拼图具体地告诉学生,“包”字可以分别与“火、艹、饣、氵”4个偏旁组成新字。接着是一组“包”为声旁的形声字及其组成的词语,帮助学生理解字义,区别字行,防止混淆,提高识字效率。儿歌中的一些生字就是从该组形声字中选取的。这就为学生识字、理解字义提供了语言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识字效果。

二、说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儿歌,感受荷塘的美。

3、通过学习本课,进一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学会生字词,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

难点:通过学习课本,进一步了解形声字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说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识字是阅读的基础,儿童的认知特点是好奇心强,准确性差,识字记得快,遗忘的也快。根据学的特点,教材和课时目标及二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不强的实际,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

教学时,通过教师演示字词图片,让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帮助学生,走进汉子蕴含的意义,借富于变幻的多媒体设计识字教学。看到包是声旁,给“包”加上不同的形旁:“火、艹、饣、氵”则构成了意思各不相同的几个形声字:“炮、苞、饱、泡”,从而再次认识形声字的构字特点,将有关形声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2、自主识字法。

教学中让学生自学生字,把音形义有机结合起来,首先要读准每个生字的音。接着要求学生认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结合看图和实物、理解“花苞”、“饱满”、和 “水泡”的意思。

3、指导朗诵、读中感悟

教学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说说水下有什么,水上有什么,它们怎么样。再练习把儿歌读得流利,最后让学生看图想象,伴动作有感情地朗读。

4、新旧联系、温故知新

通过复习以前的识字方法和内容,加深学字印象,加强学字能力,在熟悉的方法下能自主学习,培养自学能力。学情分析:

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对识字产生了较大的兴趣,也乐于识字、愿意主动识字,但是很难养成自觉巩固的习惯,因此。仅仅依靠教材是不够的,必须创设多种多样的复现的情境让孩子们快乐而自主地学习。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说教学过程

一、探究释疑

(一)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新课识字八(板书)1.猜字谜,引出“包”字。

一张嘴巴大又大,书本文具都能装。每个同学全都有,上学可别忘带它。2.板书“包”,并指导书写。

(二)检查预习

1.指读,书写,组词。

“包”还是大家的朋友呢,它藏在小朋友的生活里,找找看,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包”字?生自由说,师相机指点归纳: A书包能够帮我们装书,你知道还有什么包是用来装东西的?(组词:皮包、背包、挎包、拎包、钱包、公文包、布包、旅行包„„)师表扬:你说得对,这是装东西的包。B哪个字与“包”字组起来可以表示可以让我们吃的东西了?(例如:肉包、菜包、汉堡包、面包、小笼包„„)C师:拿到新书,我们总要——(引导学生说出“包书”)这里的“包表示动作,我们还可以包什么?(组词:包饺子、包粽子、包书皮、包馄饨„„)

D 师出示实物一包饼干,引说:这是——(一包饼干),我们还可以说一包?(一包瓜子、一包糖„„)作为人的姓:包拯(老百姓送给他的美称为“包青天”“包公”)2.汉字博大精深,一个“包”字就有很多种意思呢,比如说:(1)早上我们可以吃();(2)受伤了要去医院();

(3)新学期拿到新书,我们总要(),二、合作探究学习

探究一:自主探究,辨异同,学形声字,认识“苞、饱、炮、泡”。

“包”的朋友可真多,他还喜欢和许多偏旁交朋友呢!现在让我们跟着包字去旅行。

(一).认识“苞”

1.有一天,包在公园里散步,看见了碧绿的树,五彩的花,它们成为了好朋友。它们在一起变成了什么字呢(课件出示:苞

花苞)2.指读词语。(苞,花苞的苞。)

(二)认识“饱”

1.包玩得又累又饿,他得回家吃饭了,妈妈为它准备了美味的食物,它高兴极了,马上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它和食物在一起,又变成了什么字呢?(课件出示饱

饱满)2.指读,摸着小肚子读好“饱”字。(读:饱,吃饱的饱)。3.生活中哪些东西是饱满的?(课件出示)

(三)认识“炮”

1.包吃饱了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电视里正在播放发射火炮的场景,它很喜欢这个节目,于是它和火成为了好朋友。(课件出示:炮

火炮)

2.指读,(炮,大炮的炮)读出感受。

(四)认识“泡”

1.看完电视,包该睡觉了。包很爱干净,睡觉前总喜欢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课件出示泡

水泡)2.指导朗读。

小结:老师告诉你们哦,借用顺口溜识记生字,也是一种好方法。看,“包”和这么多的部首组成了这么多的新字,要一下子把这些字记准记牢,小朋友不妨用上顺口溜读一读。苞:草字头,是花苞。饱:食字旁,要吃饱。炮:火字旁,是大炮。泡:三点水,吹泡泡。跑:足字旁,赶快跑。

(五)了解形声字的特点。

1.找找这四个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看课件)都有“包”拼音都有“ao”

师:对,包表示读音,偏旁表示意思,这样的字就叫——“形声字”。2.小结。(形声字,一边表示形旁,一边表示声旁。)探究二:看图学儿歌

(一)美美地读儿歌。

(二)细心的你们能不能在这首儿歌中找出其它的形声字呢?

1、看到小朋友这么爱学习,荷花苞都咧嘴笑了,大家也对荷花苞咧嘴笑一笑!荷花苞是想让我们呢美美地读一读!(在小组内读)

2、(跟节拍读)师拍手打节奏,全班跟着老师拍手,配上不同节奏读儿歌。(读三遍)

3、细心的你们能不能在这首儿歌中找出其它的形声字呢?(吐荷

咧)

4、教学生字“吐”“嘴”字。

5、(表演读)老师悄悄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我们想要读好儿歌就一定要一边读一边想那美丽的景色,加上动作就更有意思了!谁上来试一试?出示教学挂图(PPT):小朋友仔细看看图,你最喜欢什么呀? 我喜欢荷花苞„„(为什么呀?)我喜欢小金鱼的„„

(如果能把可爱的小金鱼和美丽的荷花苞连起来说,这个画面就更美了!)

指导学生按照顺序连起来说一段话:池塘中碧绿的荷叶又大又圆,两朵荷花亭亭玉立,正咧着嘴笑呢,活泼的小鱼在水下吐着泡泡,快活极了。

多可爱的小金鱼,多漂亮的荷花,谁来读好这儿歌?

指名2名学生读!再齐读。(齐读,加上动作一边表演一边读)

三、闯关练习。

这些字你们记住了吗?那好,下面老师考考你们(出示课件,完成填空)1.选字填空。

泡炮苞饱

一朵朵含()欲放的菊花真美呀!春节那天,家家户户都会放鞭()。

这只小猪的肚皮圆溜溜的,吃得可真()啊!活动课上,同学们在操场上开心地吹()()。2.猜一猜字谜。

有手能搂 bào(),雨来下冰 báo()。月来成同 bāo(),有足便能 pǎo()。四.课外作业:

师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包字和他的朋友,在生活中,如果我们留心观察,善于思考,我们也会发现有些字拥有很多的朋友,只要我们大胆地想象,就能很快的认识他、记住他!希望孩子们都能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这样便能学到更多有意思的知识。你能学习作者,看图,发挥想象写一段话吗?

五、板书设计:

识字8 包 书包

形声字 苞 花苞

饱 饱满

形旁

声旁 炮 火炮 泡 水泡

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篇6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6》 教学设计

清油河希望小学 田梽鑫

关键词:二年级 上册 教学设计 识字 词串

摘 要:《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6》 教学设计》...,便于记诵。这样安排意在使识字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语文教育的丰富内涵。这种对传统识字教材呈现形式和古典诗词艺术手法的借鉴,不仅受到学生的喜爱,而且利于识字与认识事物相结合,利于向其他学科辐射。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识字课文,本课采用“识写分流”的办法安排生字。对“只要求认识”的生字,要求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能初步结合词语理解字义,能在口头表达时运用。对要求会写的字要作到会读、会写、会默、会运用。

本课采用的方法是词串识字,这种识字形式所安排的内容,分别看,是排列整齐的几组词语;(骏马 秋风 塞北

杏花 春雨江南

椰树 骄阳 海岛

牦牛 冰雪 高原)连起来读,则意义上有联系,又押韵上口,便于记诵。这样安排意在使识字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语文教育的丰富内涵。

这种对传统识字教材呈现形式和古典诗词艺术手法的借鉴,不仅受到学生的喜爱,而且利于识字与认识事物相结合,利于向其他学科辐射,利于相机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

二、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2、能力目标:能熟练地运用本课中的词串向爸爸妈妈介绍这些旅游胜地。

3、情感目标:初步了解我国东部、南部、西部、北部各地的风情,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学习“塞”“岛”“骄”字,并能正确书写。

教学难点:能熟练地运用本课中的词串向爸爸妈妈介绍这些旅游胜地。

教学方法:图文结合 引导探究 引导点拨 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地形各异(出示地图),有一望无边的塞北,有桃红柳绿的江南,有骄阳似火的海岛,有冰天雪地的高原。

今天,我们就一起乘飞机到祖国的这四个地方旅游。在登机前,让我们先去买票吧。

(二)、初读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78页,自由读词语,读准字音,读通顺。这样,你就可以获得机票。

2、在读的过程中,你觉得哪些字音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指读——全班跟读。

师:你觉得你能读准字音的,站起来读。

3、去掉拼音,一行一行的读,看能不能读准确?分小组读。

4、一行一行能读好了,相信你们全文一起读也能读好。全班齐读(评:同学们读得真认真呀,每个人都拿到了飞机票,现在,我们可以登上飞机开始旅游了。)

(三)、精读

过渡:飞机起飞,你们想先飞到哪去看看呢?

1、学习“骏马 秋风 塞北”

(1)、(出示图画)在一望无边的大草原上,谁是主角?(马)(出示马图)什么样的马叫骏马?指答

你能看着这些好马,读好这个词语吗?指读——齐读

(2)、从图上可以看出是什么季节?(秋天)秋天,骏马特别喜欢在塞北的草原上奔驰,为什么?多舒服的风啊,齐读“秋风”。

(3)、(听音乐,师做动作)你觉得骏马迎着秋风在草原上奔跑,是什么样的感觉?(欢快)谁来读词串?(指读)

过渡:飞机继续飞行,下一站我们去哪?

2、学习“杏花 春雨 江南”

(1)、(出示图画)看图,你最喜欢江南的什么?

(2)、理解 “杏花” “春雨”

(3)、江南美吗?读词串。女生读——男生读

3学习“椰树 骄阳 海岛”

(1)、齐读“海岛”,贴词。海南岛什么水果最多?(出示图片和“椰树”)齐读“椰树”

(2)、(出示图片)为什么小朋友到了海南岛,小脸都变黑了?怎么回事?(指答)

课文中有一个词语说明太阳很厉害,是哪个?(骄阳)你能读出太阳的厉害吗?(小组赛读)

(3)、海边的景色多美啊,试着读好这个词串。自由读——指读——喜欢读的站起来读

4、学习“牦牛 冰雪 高原”

过渡:飞机继续飞行,往哪飞呀?

(1)、齐读“高原”。高原的地势很高,(简单画高低)

(出示图片)看图,你有什么感受?(指答)冰雪好大呀,谁来读这个词?(指读)

(2)、在高原生活的人们,有一个好帮手,(出示牦牛)你们了解牦牛吗?(它全身是宝,它的毛很长,可以做绳索、帐篷,它还可以帮人们耕地、运输,被称作“高原之舟”)它一点也不怕冷,真了不起!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个词,齐读“牦牛”

(3)、让我们带着敬佩读好这个词串。男生读——齐读

5、飞机降落了,我们去了祖国的四个地方,你有什么感受?齐读

(1)、归纳课文特点。用几个词就把不同地方的风景写了出来,多美啊!

(2)、让我们带着对祖国的赞美之情来再来读课文。(齐读)

(四)、写字(提醒写字姿势)

1、看看这篇课文有几个生字?你会记哪个字?想想我们学过的记字方法。(指答)

2、相机识字

塞字是怎么来的呢?塞字最早读sāi,表示堵住的意思,(示图)古人房顶漏了缝,就用双手拿着草和泥土来补漏洞。后来用来表示边界上险要的地方,读sài,说明这些地方边远。

你能给“塞”字组词吗?怎样写好这个笔画多的字呢?师范写,学生描“塞”,再在生字本上写一个。

岛是什么样的?(示图)师讲解:四面都是水,中间有陆地,有许多石山,小鸟在海洋上飞累了,就可以停在山上休息,(示鸟)有山有鸟就是岛。组词。

有信心写好这个字吗?范写,生说笔顺,学生描“岛”,再在生字本上写一个。

这个字读谁的音?它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组词。

写这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马的横边成了提,撇不要写成横)它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左窄右宽)生自己描红。

(五)、总结

今天,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旅游,收获了不少知识,请你回家后用词串中的词向爸爸妈妈介绍这些旅游胜地。板书设计:

识字6

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篇7

板书课题, 导入新课, 首先让学生交流对庐山云雾的整体感受, 然后直奔中心, 揭示出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两大特点, 并融合“庐、姿、幻”三个生字的教学。

【片段回放】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 (生齐读课题)

师:“庐”是生字, 半包围结构, 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 (师范写, 生书空)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读了很多遍课文了, 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可以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说说。

生:如诗如画。

师:这是你读完课文的独特感受, 很好。

生:我觉得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师:书读得很认真。把这个词写到黑板上。“姿”是生字, 没有把握写对, 可以先看看书。 (生上黑板写)

生:飘飘欲仙。

师:云雾给庐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漫步山道, 你会有种似仙的感觉。

生:流连往返。

师:如果有幸去庐山游玩, 一定会让你流连忘返。

生: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

师:把这个词写到黑板上来。 (生上黑板写)

生:庐山的云雾变幻无常。

师:来写这个词。 (生上黑板写)

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瞬息万变

变幻无常变幻无常

师: (指黑板) 都写对了吗?

生:“幻”的右半部分多了一撇。

师: (边讲边修改) “幻”的右半部分是横折钩, 没有撇。伸出手, 我们一起来写写这个字。

师: (用红色粉笔标示重点笔画) 我们不仅要把字写正确, 而且要写得美观大方。“姿”下面是个“女”, 横划要拉长, “幻”要写得左高右低, 才好看。

师: (指板书) 同学们了不起, 通过课前认真地读书, 表达出了自己对庐山云雾最直接的感受。课文主要写的就是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两个特点。

【点评】

以学定教, 在学生充分读书, 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开始本课的教学, 直接而极富针对性。先谈对庐山云雾的整体感知, 此时学生的感受是零散的, 有对庐山的感受, 有谈游客的感受, 教师加以引导, 点明庐山云雾的两大特点:千姿百态、瞬息万变。同时融入生字教学, 将听、说、写整合成综合性实践活动, 教学变得简单而有效。

【板块二】

从“千姿百态”一词入手, 释义, 找出庐山云雾的几种姿态;质疑, 对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思考, 边读句子边想象庐山云雾的姿态;板画, 反馈纠正对词句的理解;朗读, 读出画面和意境;背诵, 寻找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片段回放】

师: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什么叫做“千姿百态”?

生:有很多种姿态。

师:从哪里看出来?

生:“千”和“百”。

师:这里的“千”和“百”不是实指一千种一百种, 而是指很多种姿态。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中有几句话具体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 找到这些句子, 用波浪线画出来。

师:一边画一边想, 庐山的云雾有哪几种姿态?

生: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 就像戴在山顶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 就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 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 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生说师板书:……像……像……;……是……是……)

师:作者用上了打比方的方法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几种姿态。

师:仔细读读这几句话, 看看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作上记号。

生:什么叫“笼罩”?

生:我不理解“天幕”。

生:什么是“弥漫”?

生:“缠绕”是什么意思?

师:同学们找出的大多是词语, 我们以前曾经学过解决词语的方法有很多, 可以查字典, 也可以联系上下文, 今天老师再教大家一个方法, 把这些词语放进句子中读一读, 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 (师板书“想象画面”并画山峰)

师:你的头脑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谁来画“像白色绒帽一样的云雾”?

师:哪些同学想来画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

师:“弥漫山谷的云雾”谁来画?

师:“云雾遮挡山峰”又是怎样的画面呢? (生画)

师:看一看黑板上同学画得和你刚才头脑中浮现的画面一样吗?

师:他们画得对吗?

生:第一幅图画得是对的, 因为书上说“笼罩”在山头。

师:对, 像这样像笼子一样盖在山头就叫“笼罩” (板书:笼罩) 。“笼罩”是生字, 上下结构, 写的时候要注意“罩”的三部分要写得紧凑些, 上下结构的字竖画写短了才好看。

生:云雾弥漫山谷, 就是山谷里面到处都是云雾, 画得是对的。

师:山谷间到处都充满着云雾, 这就叫“弥漫”。

生:把整个山峰都遮挡起来了画得也是对的。

师:所以书上说像巨大的天幕, 好像从天上垂下来的幕布一样。

生:那些缠绕在山间的云雾没有画出来。

师:如果老师是庐山的一座山峰, 同学们是云雾, 会怎样把我这座山峰缠绕住呢? (学生上台作围绕状, 师板画) 云雾就这样像一条条玉带缠绕在山间。

师:作者就是这样, 抓住云雾姿态的特点, 用准确的词语表达出来。这段话不仅用词准确, 使用标点也很有讲究, 仔细看看, 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第一句话是句号, 和后面的句子没有关系, 所以用句号。

师:不是没有关系, 而是这句话是总的来写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 后面是具体的来写。还发现了什么?

生:第一种姿态和第二种中间是一种新的标点。

师:这就是分号, 前一种庐山云雾的姿态, 后一种也是, 中间并列, 所以用上分号。

生:但两种姿态中间用的却是句号。

师:虽然都是写庐山云雾的姿态, 但是前一句话和后一句话的句式发生了改变, 所以中间用上了句号。 (师相机板书“;”“。”)

师:这么贴切的比喻, 精妙的语言, 真值得我们背诵积累下来。有没有什么好方法来背诵?

生:可以多读几遍。

生:可以想象画面来背。

师:想象画面既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 又可以帮助我们背诵, 好方法。如果没有把握的同学, 也看着我们刚才画的图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图上有四种庐山云雾的姿态 (师在每一种云雾的上方标上1、2、3、4的序号) 自己试着背一背。 (生自由背诵)

师:谁来背? (生背)

师:我们一起看着图来背。

【点评】

中年段阅读目标指出:能联系上下文, 理解词句的意思, 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学生对课文中描述庐山云雾的几种姿态似懂非懂, 其中对“笼罩, 遮挡, 天幕”等词语的理解成了主要障碍, 如何扫除这些障碍?教师找准契合点, 教给学生“边读书边想象画面”的方法, 选取“板画”这一方式, 去激活潜藏在学生内心深处的兴趣感知, 通过不断地点拨、指引, 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中获得充分和谐的整体发展。

组块教学突破了传统的线性教学模式, 以读为主, 读中质疑, 思考释疑, 其间穿插板画。板画, 既是学生理解、感悟、体会的过程, 又是教师反馈、检查、点拨的过程。教学中, 引导学生思考、发现, 学生兴趣盎然, 课堂氛围紧张而活泼, 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疑问, 提高了语文素养。

【板块三】

从“瞬息万变”一词入手, 体会庐山的云雾怎么变化的。接着, 让学生将“瞬息万变”和“变幻无常”进行置换比较, 更进一步体会云雾变化之快、变化之多, 朗读加深体验, 并在此基础上背诵。

【片段回放】

师:庐山的云雾不仅千姿百态, 而且瞬息万变。是怎么变的?

生:由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变成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 从四蹄生风的白马变成漂浮在北冰洋上的冰山。

师:这里的“瞬息万变”可不可以换成前面的“变幻无常”?

生:不可以, “变幻无常”是指变化没有什么规律。

师:“瞬息万变”呢?“瞬息万变”和“变幻无常”都是表示变化, 但完全一样吗?“瞬”指什么?

生:一瞬间, 一眨眼。

师:“息”是呼吸, 一眨眼一呼吸云雾已经是“万变”了, 这说明庐山云雾变化非常快而且多。同样是变化, 但侧重点是不一样的, 所以不能互换。

师:从课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庐山云雾变化很快?

生:刚刚是。

生:转眼间。

生: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

师: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读出变化速度的快。 (生齐读)

师:这段话写了庐山云雾的几次变化?

生:两次。

师:书上明明只写了两次, 为什么却说“万变”呢?

生:因为还有很多变化, 书上用省略号表示出来了。

师:透过省略号, 闭上眼你一定能看到很多云雾的变化。

师:一起来背一背这段吧。 (背诵略)

师:课文的第二、三段有相同的地方, 发现了吗?

生:都是先写云雾的特点, 再具体地去写。

师:这种结构叫做“总分”, 同学们在描写其他景物的时候可以用上这样的写法, 并试着用上分号。

【点评】

语文教学教什么?当然是引导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感受语言温度, 揣摩语言规律, 习得语言技巧, 提升语言质量。在这一片段教学中, 教师紧紧抓住“瞬息万变”, 以点带面, 形成以比较、朗读、想象为一体的训练综合体, 让学生体会庐山云雾变化的快和多, 充分感受庐山云雾的神奇之处。

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篇8

1. 复习熟字,引出生字

(1) 复习检查,开火车用卡片抽读学过的两个字:“抱 (bào)”“跑(pǎo)”。

(2) 找这两个字的共同点。

字形:右边都有个“包”字。

字音:韵母都有ao。

(3) “抱”和“跑”其实是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的两个孩子,他俩都有一个共同的汉字妈妈——(出示生字卡片)包。

【评析】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该设计由熟字“跑”“抱”引出生字“包”,教学方法简单高效,生字“包”的音和形学生即刻掌握。

2. 比较异同,写好“包”字

(1)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独体字“包”与合体字“抱”“跑”中的“包”的区别。

(2) 多媒体课件演示要点,师归纳:

要点一:“抱”“跑”两个字中的“包”比较谦让,把位置空出一部分来给左边的偏旁,要写得瘦一点,而独体字“包”就要在田字格里居中并写得胖一点。

要点二:左右结构中的“抱”“跑”字中的“巳”为了避让左边的偏旁,保持整个字的重心平衡,写在了“勹”里边,竖弯钩内收一些。而独体字“包”中的“巳”写在“勹”稍外边一点,显得半藏半露,竖弯钩也要写长一点,稳稳托住上半部分,这样写出来的半包围结构的“包”字才显得美观。

(3) 学生临写“包”字,教师巡视。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业,欣赏好字,当场讲评修改书写有问题的作业。

【评析】写字是低年级学生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又是难点。该设计非常巧妙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巧妙迁移,并强化了不同点,避免了繁琐低效的写字指导分析。

3. 学习含“包”的词语

(1) “包”还是大家的朋友呢,它藏在小朋友的生活里,找找看,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包”字?生自由说,师相机指点归纳:

用来装东西的包:书包、皮包、背包、挎包、拎包、钱包、公文包、布包、旅行包……

食品名称:肉包、菜包、面包、包菜……

表示一个动作:包书皮、包粽子、包馄饨、包饺子……

作量词:一包()、_______包()

作为人的姓:包拯(老百姓送给他的美称为“包青天”“包公”)

(2) 师小结:看,一个小小的“包”字,能组成这么多的词语。

【评析】让学生扩词,教师加以归类,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而且有利于学生积累词语。本课要学的形声字声旁都是“包”,因此,“包”作为基本字,必须学得扎实,该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二、 自主探究,辨异同,学形声字

1. 自学生字,读准字音

(1) “包”还特别喜爱交朋友。看,今天它都和哪些偏旁交朋友啦?(出示四个偏旁)跟这些部首交朋友以后,它们就变成了新的字,请同学们认认真真地把书上的这几个生字宝宝和它的词语朋友多读几遍,直到读会了为止。

(2) 刚才小朋友读得都很认真,下面老师来考考大家了。一起来玩小转盘游戏吧!(随转盘转动,逐一读生字)

(3) 重点指导“饱满”,注意两个字都是第三声时,第一个字要变成第二声。

2. 探究字形,理解字义

(1) 交流之一:研究“泡”字。

① “水泡”也叫“泡泡”。与水有关,水形成的圆溜溜的东西。指导读好叠词:两个相同的字放在一起,一般后面一个要读轻声。

② 表示东西长时间浸在水里的意思:泡茶、泡菜、泡澡、泡饭、泡酒、泡方便面……

③ 虽然不直接与水有关,但表示像水泡一样透亮的、圆圆的东西:灯泡。

(2) 交流之二:研究“饱”字。

① “吃饱”时肚子鼓鼓的样子,学生做动作体会。

② “饱满”重点讲解如下两种不同的意思。

a. 今天,小朋友上课身体坐得笔直,眼睛炯炯有神地盯着老师,特别神气!这就是——(出示词卡)“精神饱满”。指导学生再精神饱满地读一遍。

b. (稻穗图)看,这些稻穗的果实长得鼓鼓的,快要胀出来似的,多么饱满呀!

③ 遇到美味的食物一下子吃了个够,就叫:——(出示词卡)“一饱口福”。

④ 金色的秋天到了,老师带小朋友去郊外游玩,看到了金灿灿的农田、红扑扑的果子、清清的池塘、五颜六色的野菊,一切美景尽收眼底,也叫:——(出示词卡)“一饱眼福”。

⑤ 耳朵一下子听到了许多动听的音乐,使人美美地陶醉其中,这叫——(出示词卡)“一饱耳福”。

(3) 交流之三:研究“炮”字。

① 组词:大炮、炮弹、礼炮、炮台、炮楼、炮声、火炮。

② 看!战场上火光冲天,浓烟滚滚,这真是:“炮火连天”。听!炮声非常响,耳朵都快被震聋了,一声接一声连续不断,这就叫——“炮声隆隆”。把这两个词连起来读一读,记在心里吧!

(4) 交流之四:研究“苞”字。

① “花苞”也叫——(出示图片)花蕾。

② 如果花苞像这样肚子鼓鼓的,顶端稍稍张开,马上就要开放,就叫含苞欲放。马上就要张开笑脸了,多惹人喜爱呀!

3. 汇总交流的词语,在“大聚会”中积累词语。

刚才,大家给“泡”“苞”“饱”“炮”四个字找了许多词语朋友,老师也挑选了一些词语,一起来读一读,争取记住他们吧!

【评析】理解课本上的词语,方法贴切,形式多样,还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灵活运用,直观演示,创设情境,轻松拓展词语,丰富学生的词汇。

三、 游戏读文,重乐趣,巩固生字

1. 做游戏,辨别形声字

刚才,大家特别会动脑筋!真了不起!为了奖励大家,我们一起来轻松一下,做个“摘苹果”的游戏。

泡炮苞饱

一朵朵含(苞)欲放的菊花真美呀!

春节那天,家家户户都会放鞭(炮)。

这只小猪的肚皮圆溜溜的,吃得可真(饱)啊!

活动课上,同学们在操场上开心地吹(泡)(泡)。

【评析】本课新学的四个形声字,音近形近,如果学得不扎实,学生很容易混淆。该设计没有啰唆地反复讲,也没有大量机械抄写,而是通过游戏让学生辨别掌握,事半功倍。

2. 读韵文,巩固生字词

(1) 看大家学得这么认真,四个生字宝宝调皮地躲进了课文里来考考大家了,请小朋友把课本第83页上的韵文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的地方大声多读几遍。

(2) 检查初读情况,重点读好生字“吐”字。

(3) 一篇优美的韵文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你读读课文,再看看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4) 生活在这里的荷花苞和小金鱼多高兴呀!把我们刚才感受到的用朗读表达出来吧!

【评析】识字课文中的韵文最大的功能还是巩固生字,不能上成阅读分析课。该设计以学生自读为主,读得有层次,读得有韵味,在读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巩固了生字,积淀了语感。

(作者单位:江阴市辅延中心小学、

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篇9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生字,认识2个偏旁。

2.过程与方法: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金秋水乡特有的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熟读生字词并正确拼写。教学难点:如何快速有效的教导学生拼写生词。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画,(出示画面,水乡,船儿归来,)觉得美吗?你觉得哪儿美?

(二)学习课文,感受金秋水乡的美 1.小朋友猜猜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 出示:枫叶、金秋(认读)

过渡:这是一幅美丽的金秋水乡画,真让人陶醉!

2.出示:水乡(认读)你们知道“水乡”吗?(水乡就是湖泊、河流多的地方,扬州算是水乡。)江苏省很多城市都是水乡。

3.我们来看看这幅美丽的图画上还有些什么? 学生认读时把相应生词卡按顺序贴在黑板上。1)烟波(江面上雾气很多)认读。

2)芦苇(在图上指出来)认读。你能来介绍一下吗? 3)荷塘 认读。

4)荷塘里开满了荷花,真漂亮!小朋友知道在荷叶的底下,在池塘的泥土里还有什么吗?(藕)小朋友们吃过藕吗?介绍一下。过渡:藕的味道十分鲜美,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样美味,(出示图片“菱”——菱和菱的生长)认识吗?介绍一下。

出示:菱藕(认读)

5)归舟:一条条渔船迎着夕阳回家了。认读:夕阳 归舟

小朋友,你们想象一下,这是渔船上的渔夫在干什么?想什么? 相机出示:渔歌 渔民们满载而归,放声歌唱。

6)过渡:夕阳西下,渔民们回家了,吃上了热气腾腾的晚饭,不知不觉,月儿就挂上了天空。(黑夜的水乡图)

出示:灯火,月光(认读)4.指导朗读

今天老师和你们共同游览了美丽的金秋水乡。你们喜欢这美丽的水乡吗?能把它读好吗?

1)学生齐读。

2)同桌练读,互相纠正。3)指名读,师生评议。5.指导感情朗读 1)范读。

2)老师读的时候,仿佛真的来到了水乡,陶醉于水乡的美,边读边想象,就能读得美了,想试试老师的好办法吗?(学生自读)

3)指名读,师生评议。4)齐读。

(三)教学写字——前四个 1.读一读。认识“火字旁”。

2.说说你记住了哪一个生字,用了什么好方法? 3.自学字的笔顺,告诉朋友怎么把这个字写漂亮? 4.学生描红,教师巡视,纠正写字姿势。

(一)复习导入

第二课时 1.认读生字 2.朗读全文

(二)练习说话

1.以《游水乡》为题练说一段话

叙述顺序:白天(湖面、荷塘)——傍晚——黑夜 2.练说

填空:金秋,我们乘着小舟到水乡游玩,先看到__________, 接着,我们来到荷塘看到了________。太阳落山了,我们看到了,听到了__________。夜幕降临了,我们又看到了_______。

3.小组合作交流

(三)指导背诵

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篇10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两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和背诵儿歌,认清几个形声字的读音与偏旁。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暑假谷老师去大连玩了一趟,那儿的景色美极了!尤其是大连港口,既繁华又热闹。当老师站在一望无际的海边时,心情特别舒畅。为了能和大家分享这美丽的景色,老师特意带回了一幅画(出示图画)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

二、由图入境,学习词语。

当船快到码头时,只见船上的工作人员抓起一个大家伙用力朝岸边的海滩上抛去,船就慢慢停了下来。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出示词语:铁锚)学生读词,观察字型:左右结构,金字旁。(出示“铁锚”实物图)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1:铁锚有两个爪(重点指导“爪”的读音)

生2:铁锚能停船。

教师评价:同学们观察地真仔细。

三、朗读儿歌。

这时,有个非常聪明的人看到了这种情景,就编了一首儿歌,想听吗? 出示儿歌:船上有只锚

船上的锚两个爪 船上的锚能停船

请学生自由读儿歌、周围同学互相读、指名读儿歌,教师相机指导朗读,重点读准、读好加点字的音。

四、学生看图自编儿歌。

看到同学们读得这么起劲,小猫也想来凑热闹(出示小猫图),它说呀,想让我们班同学帮它编一首儿歌,行吗?(这一环节充分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纷纷举手跃跃欲试)生1:我家有只猫,我家的猫四条腿,我家的猫爱吃鱼。生2:我家的猫喵喵叫。

生3:我家的猫蓝眼睛,我家的猫能捉鼠。生4:我家的猫摇尾巴,我家的猫最乖巧。

教师对学生所编儿歌,进行大力表扬肯定,同时出示书上的三句儿歌: 家里有猫 家里的猫四只脚 家里的猫喵喵叫

学生自由读儿歌,并与前面出示的三句儿歌对比着读,从而找出“锚”、“猫”、“喵”这三个容易读混的字,重点读好。

学生运用各种方式朗读儿歌:男女生对读、开火车读,个别读,集体读等。

五、熟读儿歌,学习形声字。

我们能给这首儿歌起个什么名字呢?(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猫和锚)

师故意为难地说:“一会儿是猫,一会儿是锚,我都分不清猫和锚了,同学们能分的清吗?” 生1:猫和锚有相同的地方,右边都是“苗”字;不同的是“猫”的偏旁是反犬旁,“锚”的偏旁是金字旁。

生2:小猫是动物,所以用反犬旁表示,铁锚是金属做的,所以是金字旁。生3:还可以从字音上区分,“猫”是一声,“锚”是二声。

同学们真聪明,能从字音和字型上来区别这两个字。根据大家说的,老师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出示最后三句儿歌): 猫和锚

莫混淆

看看偏旁就知道(学生齐读)

六、学习带有“苗”字的形声字。

右边是“苗”的字还有很多,我们来做个猜字游戏吧。

1、老师做描红的动作,学生猜出“描”字

2、让学生做瞄准的动作,问:怎样才能瞄得准?从而使学生知道,瞄准的“瞄”是目字旁和苗字组成的。

七、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的字都是以“苗”字作为主字,给它加上不同的偏旁,组成新字。这是汉字的一种造字方法。这些字叫“形声字”。“苗”是声旁,表示这5个字的读音与苗字很相近,提手旁、目字旁、反犬旁、金字旁、口字旁是形旁,代表每个字不同的意思。

八、转盘游戏:转转盘,学生读出组成的字并组词。

[课后反思] 前几天在接受反思课题组检查活动中,我教授了二年级上册《识字4》。在这堂课上,我打破了教材的顺序,先给学生呈现儿歌,再带出转盘识字。在创设情境时,我并没有脱离课本,而是活用了课本。把书本儿歌中静态的画面演变成动态的渐变过程,学生在这一动态过程中,每次都是直接面对生字,在不断摸索中、发现中理解生字、学会生字。在学生自己发现形声字的规律后,再让学生运用规律猜字、识字,从头至尾,学生始终处于有趣的识字游戏中,兴味盎然。我想:

这堂课,学生真正感兴趣的是生字,是有趣的形声字的规律。学习是一个动态的个体的习得过程,人们的许多生命活动都可以称之为学习,但学习得效果却是各不相同。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得自主性,只有通过自主学习才可能获得最好得效果。在这堂课上,我采用的方式就是充分地引导学生发现、学习,再发现、再学习,并没有过多的花样,然而学生学得有劲,学得主动。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好:“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而我在这堂课上所采用的方式正好顺应了学生的需要,或者说点燃了蕴藏于心灵深处的需要。

在这堂课上,学生发现规律之后,我还让学生根据动作猜字、识字,让学生在猜想中对自己的猜想获得印证。《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识字有这么一段话:“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的方法,力求识用结合。”作为教师,不仅教给学生方法,更教给学生一种思想,那就是在实践中学习,用事实说话。

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篇11

一、教材分析

“小数乘法和除法”在五年级上册共分成两个单元,先教学小数乘整数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再教学小数乘小数和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在这两个单元中间插入“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教学。这样安排有两个原因:一是小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内容多。例如用竖式计算以及四则混合运算、简便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在用竖式计算中又有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除数是整数、除数是小数等各种情况,其中小数除法还涉及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等知识;为了教学小数乘法和除法,还要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的知识,等等。如果把全部内容集中在一个单元教学,大约需要二十几个课时。在这样的大单元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情绪不容易稳定持久。分成两个单元后,有利于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公顷和平方千米都是较大的面积单位,在进行土地面积计算时经常要进行平方千米与平方米、公顷与平方米的单位换算。这时,就可以应用第七单元里教学的移动小数点位置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这一规律是探索小数乘小数、小数除以小数计算方法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具体目标,这两个单元精简了有关循环小数知识的教学。在第七单元里不出现除不尽的除法,在第九单元里只结合小数除法中除不尽的实例,指出循环小数的特点,讲述循环小数的概念。在“你知道吗”里介绍有限小数与无限小数、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等内容,让学生通过阅读有所了解,不作为必须掌握的知识。进行小数乘、除法计算的教学是以整数乘、除法的计算作为知识基础。只是计算时多了小数点的处理这一“新问题”。因此,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教师应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放手让学生自主去尝试、探究、归纳、总结,去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二、学情分析

进行小数乘整数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会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数乘、除法的计算在日常生活以及进一步学习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小数乘整数以及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既是小数乘、除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一步学习和探索小数乘小数、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基础:学生有了整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积、商的变化规律,以及小数乘整数、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等基础,就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和相关运算规律的理解,提高应用四则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分析

1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及本单元的知识特点,可以预定如下几个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会小数乘、除法的意义,在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中探索并理解小数乘整数以及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关的计算,并会根据具体的数量关系列出相应的乘、除法算式,并通过主动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以及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关的口算和笔算。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近似值的含义,能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出小数乘、除法计算中积或商的近似值;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习用“去尾”或“进一”的方法求近似值;初步认识循环小数。

(3)使学生探索并掌握由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初步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有关的运算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能主动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推广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中,并能正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在观察、探究、实践应用等活动中,体会小数乘、除法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小数乘、除法的实际应用价值,并形成继续学习小数乘、除法的积极意向。并能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增强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教学重、难点。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掌握小数乘整数、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借助计算器探索,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应用积、商的变化规律分别进行相应的转化,逐步掌握合乎逻辑的思考方法和计算方法;在帮助学生掌握小数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逐步突破小数乘、除法计算中的难点,学会正确计算,并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引导学生采用已经掌握了的“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小数近似值。初步认识“循环小数”。

典型课例分析

(注:南师大附小贲友林执教)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68、69页“小数和整数相乘”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二第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借助已有生活经验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整数。

2在观察、探究、应用的过程中,体会小数乘法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小数乘法的实际应用价值。

教学准备:学生带计算器。

教学过程:

师:大家买过东西吗?看屏幕(出示购物场景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铅笔,每支0.3元;橡皮筋,每根0.06元;羽毛球,每只0.8元。

出示问题:买2支铅笔要多少元?买9根橡皮筋需要多少元?买3只羽毛球要多少元?

师:你会算吗?

师:请大家观察这3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师:是的,3道算式中,一个因数是小数,一个因数是整数,都是小数和整数相乘。(板书课题:小数和整数相乘)

评析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思想,并为下面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整数提供条件。

师:为什么这3题都用乘法算?

师:3个问题中,如买3只羽毛球要多少元,就是求3个0.8是多少。请看屏幕,我们在正方形中涂色表示3个0.8。

师:通过涂色,我们进一步知道:求3个0.8,用乘法算。从图中我们也能看出:0.8×3=2.4。刚才我们同学在口答算式时,也说出了这几道算式的结果,你能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吗?

师:大家的算法差不多。这样算,其实凭借的是感觉。但从同学们刚才交流算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在计算小数乘整数的时候,都是把它先看做——整数乘整数。

评析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知识潜能及合作能力,并自主获取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教师作为一名点拨者、合作者在重点处启发引导,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举例说明计算方法,给学生

提供思维发展的空间,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师:我们再看一个问题。(屏幕出示)看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妈妈买了一个西瓜,正好3千克,每千克2.35元。

出示:5元,够吗?10元呢?

师:你能口算这一题,不简单!如果估算,把2.35元看做3元——

师:也就是说,买3千克西瓜的钱数,比6元多,比9元——少。

师:要用多少元,能不能用竖式计算?请大家试着在作业本上用竖式计算2.35×3。

学生试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试做情况。学生出现了两种写法,视频展示。

师:请大家比较,两种写法的计算结果相同,都是7.05,但两个竖式有什么不同?

师:说说你们在写竖式时是怎样想的?

写法1的学生:写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要相同数位对齐,小数乘法的竖式也要相同数位对齐。

写法2的学生:我在课前预习时,看到书上的竖式是末尾对齐。

师:你认为小数和整数相乘的竖式应怎样写呢?

学生争执不下,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

师:我们一起对照竖式,口述回顾刚才的计算过程。(学生说至“三五十五,写五进一,三三得九,加一得十,写零进一,二三得六,加一得七”,教师示意学生“暂停”)这一段计算过程,我们特别熟悉——

师:对!刚才口述的这一段内容,是按照整数乘法的算法在进行计算。所以在写竖式时,末位对齐。当成整数乘法计算之后,还要在积中点上小数点。

师:这一题的积中的小数点点在什么位置?

师:联系这之前我们的估算,7.05元,比6元多,比9元少。积是两位小数,小数点点在7的右下角。关于在积中点小数点,你有什么想法?

师:大家的想法也就是说,积有几位小数,要看——因数。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相同。这是大家现在的猜想。我们来看先前所算的3道题……我们发现与猜想一致。

评析在实际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自主地进行估算、笔算,在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计算能力的同时。让学生懂得估算也是检验笔算的一种方法。在探究计算方法时,教师为学生搭建了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平台。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同时又了解了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竖式笔算。

师:再看几题(屏幕出示)。

师:这几题,算完了吗?

师:对!按照大家刚才的猜想,这几题在积中如何点上小数点呢?

学生口答,教师追问:为什么这样点小数点?

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闪烁显示所点的小数点,因数和积中小数部分的数字添加底色。

生:我觉得这几题还没有做完,乘的过程中要点上小数点。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例如第11题,4.76乘2时,积是9.52;4.76乘10时,积是47.6。952、476,都要点小数点。

师:计算过程中点不点小数点,大家的想法呢?

学生陷入思考中。少顷,一位学生起立发言:我认为,计算过程中不点小数点,只要在积里点小数点。计算4.76×12,先算476×12。用竖式计算时,我们是先把小数乘法看作整数乘法进行计算。

评析本课以图示让学生直观感受算之道理:凭感觉“先看做——整数乘整数”,让学生道出算之情理;在教与学的进程中,学生自然获得切身体验,即“小数和整数相乘”与“整数和整数相乘”尽管存在差别,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师:我也赞同他的想法。谢谢刚才两位同学,一位同学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另一位同学通过思考,很圆满地解决了问题,而且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了小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生:第三题,103×0.025,积比103小,这和我们以前学习的整数乘法不同。以前,积比因数大;这道题,积比因数小。这就像商场卖东西打折,打折后的价钱比原来少。

师:你学数学的感觉真好!商场打折,计算时可以转化成小数乘法计算的问题,还有你谈到的因数和积的大小之间的关系,这些在今后的学习中都将要探讨。继续看这3道题,积是不是这样点小数点?我们大家所猜想的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相同,对不对呢?请大家用计算器计算这3道题,看看计算结果是多少?

师:通过验证,我们初步确认: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相同。我们在后面学习小数乘法时,还要探讨“为什么相同”这个问题。现在,请大家同桌之间说一说:小数和整数相乘,应该怎样计算?

学生同桌互说后全班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后

(学生独立完成。屏幕出示这几题的完整计算过程,学生核对,全对的学生为自己鼓掌祝贺。反馈学生做错的题目,其余学生分析错因。)

评析这里的设计,跳出了教材,又深化了教材,是在教学目标的导向下灵活处理教材的体现。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小数与整数相乘的积,再研究积与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最终得出了小数乘整数的笔算法则。

典型习题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让学生在数学的理解层面上总结出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

综合运用整数乘法法则、乘法中积的变化和由于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3项知识,从计算小数乘法的过程中,归纳小数乘法法则。教学时应根据教材给予学生3点提示,引导学生领会教材中的

(3)判断积扩大了多少倍,再缩小相同的倍数。

由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积5694扩大了100×10=1000倍。为了使积等于4.38×1.3,根据积的变化,把整数积5694÷1000=5.694。所以4.38×1.3=5.694。

按照教材引导学生领会“试一试”的3个步骤,再计算小数乘小数(积的小数部分需要补0),如0.038×0.25;计算整数乘以小数(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小数位数相同),如106×1.25;计算小数乘以整数(积的小数位数与被乘数相同),如0.024×35。

从而得出,做小数乘法,先把小数转化为整数,再做整数乘法,最后在整数积上点上小数点。当小数乘小数时,积的小数点位数等于因数小数点位数之和;当整数乘以小数时,积的小数点位数等于乘数小数位数;当小数乘以整数时,积的小数点位数等于被乘数小数位数。

最后,按照乘法的法则结构归纳小数乘法法则。小数乘法法则结构与整数乘法法则结构相同:乘法法则分为计算范围(数的范围和运算范围)和计算过程(计算顺序和结果表示的方法)。

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篇12

以上种种问题都表明是大多数老师对整个语文的课程目标、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总目标及各年段目标不够明朗。因为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内容的确定与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教学效果的高低与优劣。所以, 在教学准备过程中, 教学目标的确立, 必须建立在准确把握课程标准之上, 建立在学生的学习需要之上, 建立在深入解读文本之上, 做到明确、具体, 可操作, 可检测。

今天笔者就以苏教版《小露珠》一课为例谈谈三年级上册的阅读教学, 谈如何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如何选取适宜的教学内容。《小露珠》这篇课文是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一篇优美的童话故事。课文通过对小露珠这一自然现象的产生、经历、消失的介绍, 向同学们展示了小露珠活泼可爱、充满生机的特点, 以及小动物和植物对小露珠的喜爱之情。文章读来生动有趣, 还有机地渗透了身边的自然科学常识。

在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之前,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课标对中年段的要求。这个课标是对中年段的总要求, 我们有些老师不加思考, 整个中年段都用这些要求, 说句老实话, 三年级上册和四年级下册都使用这样一个目标, 不够具体, 不够明确。小语会崔峦先生认为, 吃准教学目标, 应该逐级明确语文课程在小学阶段的总目标, 不同学段、年级的阶段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以及课时教学目标。在学段目标的把握上, 教师首先应该明确课程标准对于不同学段不同课型的要求。年段不同, 教学重点也应该不同, 相同的教学内容在不同年段的教学侧重点也不相同。

针对老师们各年段目标不明的问题, 窦桂梅老师及其团队研制了《小学语文质量目标手册》 (以下简称《手册》) , 有了这本《手册》, 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和选取教学内容时容易了许多。我们先深刻解读《课程标准》, 认真研读《手册》, 对应我们的文本细读, 制定本课教学目标, 选择本课的教学内容。

1.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我们先来看《课程标准》对中年段的描述。

(1)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

(2)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联系上下文, 理解词语的意思, 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 理解生词的意义。

(3)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 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4) 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 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 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5) 学习略读, 粗知课文大意。

(6)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语段, 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诵读优秀诗文, 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 背诵优秀诗文50篇。

窦桂梅老师主编的《小学语文质量目标手册》三上要求:

(1)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练习借助重点词复述课文某个简单的情节。

(2) 继续学习借助插图、利用字典词典、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初步学习联系上下文换词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3) 进一步分清比喻、拟人句, 理解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表达, 但是效果不同。

(4) 能够大致理清记事文章的写作顺序。

(5) 能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初步感受作品中表达的感情, 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依据以上三年级的质量标准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练习借助重点词复述课文。

(2) 学会本课18个生字, 其中绿色通道的十个生字只识不写。指导写好“戴、袭、奏”几个字;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夜幕降临”“光彩熠熠”“圆润”等。用“越……越……”造句。

(3) 学习本课比喻句, 能像课文那样抓住事物的特点仿写比喻句。

(4) 能按时间顺序, 理清文章的脉络, 然后熟读成诵。

(5) 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体会, 知道小动物和植物都喜欢小露珠, 感受大自然的和谐、融洽和美丽。

确定以上教学目标, 有以下四个依据:一是课标拟定的阅读教学学段目标及《小学语文质量目标手册》。二是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 完成课后练习以及“单元练习”。三是课文的特点。每一篇课文所承载的教学目标都应该带有该文本特有的印记, 教师要深度钻研教材, 充分把握文本特点, 找出在语言表达上具有某种规律性、可迁移、可概括类化的语言现象作为教学目标。本文语言优美, 通篇采用想象、拟人手法, 充满童趣, 其特点是十分鲜明的。四是学生的实际。有了正确的目标的引领, 我们就能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以下教学内容用板块的形式呈现。

2.选取适宜的教学内容

结合新课程标准及《手册》提出的中年段学习要求:“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关心作品中的人物, 留心周围的事物。”综合文本内容, “注重观察, 抓事物的特征, 展开丰富的联想”, 这一重点训练项目在文本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它既是前面所训练重点“注重观察, 抓住事物特征”的一个延伸, 又是今后所学习课文“抓特征、展联想”重点训练项目的巩固加强和有机延伸。

《小露珠》读来生动有趣, 在生动有趣的语言文字中, 有机地渗透了身边的自然科学常识。不仅能引导学生留心身边事物, 注重观察, 而且激发了学生探究身边自然科学现象的兴趣。

板块一:激趣导入, 师生交流。

要点:你们见过小露珠吗?她是什么样的?

出示句子:

(1) 夜幕降临了, 草叶上、花朵上、禾苗上出现了一颗颗小露珠。

(2) 小露珠爬呀, 滚呀, 越来越大, 越来越亮, 到黎明的时候, 已经有黄豆粒那么大了。

[教学伊始, 紧扣课题, 先让孩子谈谈自己见过的小露珠是什么样的, 并以此将小露珠亲切的样子引入文本之中。此时读读句子, 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其实, 这也是语文教学最终的目标与归属——让文本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板块二:充分朗读, 归纳段意。

(1) 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

(2) 指名学生读最喜欢的段落。读后, 说说这段的主要意思。教师清楚地告诉学生, 可以用找中心句和连词归纳法来归纳这一段的主要内容。教师适时板书要点。

(3) 简要、连贯地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板块三:创设情境, 实践运用。

(1) 组织阅读讨论:课文中是怎样写小露珠美丽、动人的, 又是怎样赞美称赞小露珠的?

重点指导阅读下列语句: (1) “早哇, 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蹦到大荷叶上的小青蛙对小露珠说。 (2) “早哇, 像水晶那么透明的小露珠。”爬到草秆上的小蟋蟀对小露珠说。 (3) “早哇, 像珍珠那么圆润的小露珠。”落在花朵上的小蜻蜓对小露珠说。

[提示:要通过反复读, 读反复, 感受小露珠的特点:闪亮、透明、圆润, 并以此体会到小露珠的美丽、动人, 以及作者对小露珠的无比喜爱之情。]

(2) 学习文中的比喻句。

请学生准确填空:小露珠和钻石相像的地方是他们都是_的;和水晶相像的地方是他们都是_的;和珍珠相像的地方是他们都是_的。

接下来老师请学生仿说:

“早哇, 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

“早哇, ……的小青蛙。”

“早哇, 像水晶那么透明的小露珠。”

“早哇, ……的小蟋蟀。”

“早哇, 像珍珠那么圆润的小露珠。”

“早哇, ……的小蝴蝶。”

仿说的过程老师和学生一起比较哪个更贴近。可以从习性或外形特点方面考虑。最后请学生分角色读一遍最贴切的句子, 也可读自己写的句子。

过渡:小动物们都喜欢小露珠。小露珠也喜欢小动物们。

(3) 小露珠来到花草树木中间, 又给它们带来了哪些变化?请你读一读课文。

(4) 创设写作情境:如果你是其中一种植物, 你会怎么感谢小露珠呢?写一段感谢的话。

(5) 概述:花草树木都感谢小露珠, 因为它——

要点:引导学生体会小露珠对花草树木的作用:变得格外精神、显现出生机、变得更加美丽等。

(6) 小露珠要走了, 向日葵、白杨树、喇叭花和她一一道别, 还会有哪些植物来道别呢?

[为了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小露珠的特点, 这里主要通过创造性训练, 引导学生展开丰富多彩的想象。并结合学生的自我阅读, 自我感悟, 自我挖掘, 自我演示, 突出文章的重点, 分散文章的难点, 从而使学生真正体悟到身边美之所在, 领悟到身边世界的可爱与亲切。]

板块四:有感情诵读, 复述课文。

(1) 根据原来梳理出来的要点, 复述课文内容。

上一篇:象山县建筑设计方案下一篇:个人简历如何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