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是最好的老师

2024-05-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微笑是最好的老师(精选11篇)

微笑是最好的老师 篇1

在我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本怀柔区行政许可办的台历。台历普普通通,可是台历上行政许可办服务形象人一张张亲切、温暖的笑脸,却让人印象深刻。去年,行政许可办开展了“最美微笑”评选活动,通过工作拍照、窗口推荐、公开投票等一系列环节,评选“最美微笑”形象人。活动中,各窗口工作人员积极参与,以温暖的笑脸、亲切的问候真诚接待办事人,高效办理各类审批服务事项,用亲切的微笑为办事人营造了温馨、舒适的服务环境。

这几年行政许可办获得了不少的荣誉,“全国行政管理先进单位” “首都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20余项,我想这些荣誉的取得离不开行政许可办开展的“微笑服务”。众所周知,枯燥、乏味是窗口服务的工作特点,在这样的工作性质下,窗口服务单位的工作人员往往一副冷如冰霜表情令顾客和群众望而生畏,而“整脸子”“门难进、脸难看”等一些形容服务态度差的词汇似乎也成为窗口服务的专属名词。可喜的是,近年来我区个窗口单位纷纷采取了各式各样改善服务态度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了提升了服务质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但是,诸如“咨询爱答不理、态度蛮横生硬、讲话冷嘲热讽、语气阴阳怪调“等等一系列不文明的现象依然存在,这显然与构建繁荣和谐新怀柔的实际不符,与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不符,与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需要不符。

如何行之有效的改善这些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有句话说的很好:微笑是付出最小,但回报却是最大的一种投资。我想对于旅游接待、商务贸易、行政审批、公共交通等窗口服务行业的单位来说,是不是也可以向行政许可办一样,多开展一些类似“最美微笑”的评比活动,让每位窗口工作人员把这最小的事最好,每天都能用微笑去迎接办事人和顾客。这样不仅融洽了办事氛围,服务也会变得容易。同时,窗口行业作为一个城市形象的最直接体现,直接影响着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报以一个小小的微笑,却展示了怀柔的大文明,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我想,窗口服务单位不如多向行政许可办一样,开展一些类似“最美微笑”的评比活动,让每个窗口工作人员都能用微笑迎接办事人。旅游接待、商务贸易、行政审批、公共交通等窗口服务行业作为一个城市形容的最直接体现,每天都能用微笑去迎接办事人

网络上,户籍办理民警打办事人、医生不送红包就挤兑人、银行柜员无视客户的投诉等事件频繁出现后,我们不得不产生这样的疑问:所谓的顾客是上帝,是不是只是一句空话?

卡耐基曾说:微笑是沟通最好的润滑剂。其实有很多时候,仅仅一个微笑就可以避免很多的矛盾和摩擦。就向行政许可办开展的“微笑服务”,报以一个微笑,不仅融洽了气氛也使服务变的容易。

当前,全市广泛掀起了弘扬“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的热潮,怀柔也在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践行着北京精神。旅游接待、商务贸易、行政审批、公共交通等窗口服务行业作为一个城市形容的最直接体现,直接影响着一个地区的文明形象。我想,这些直接服务顾客和群众的窗口行业是不是也可以向行政许可办一样,多开展一些类似的“微笑服务”活动,多评评谁的笑容最美等活动,这样也能让怀柔绽放出更多的笑容。

让怀柔绽放出更多的笑容

这几年,行政许可办可为怀柔挣足了“面子”。“全国行政管理先进单位”“首都文明单位标兵”等等荣誉就有20余项,这些暂且不提,单说行政许可办作为一个窗口服务单位,凭借优质的服务、高效的工作就为怀柔聚集了不少的“人气”。

好的成绩得益于好的工作,好的工作离不开好的举措。去年,行政许可办开展了“最美微笑”评选活动,通过工作拍照、窗口推荐、公开投票等一系列环节,评选“最美微笑”形象人。活动中,各窗口工作人员积极参与,用亲切的微笑为办事人营造了温馨、舒适的服务环境,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现如今,很多到行政许可办办事的人都说:“到怀柔行政许可办办手续,不仅效率高,而且态度还特别好,工作人员始终都是微笑着。”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很多窗口服务单位的工作人员时常都是一副“债主”的脸色,诸如“咨询爱答不理、态度蛮横生硬、讲话冷嘲热讽”等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虽然相关部门采取了各式各样的整改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个问题,但在窗口服务行业“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依然存在。这显然与怀柔建设文化科技高端产业新区的实际极不相符的,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怀柔接轨国际的进程,影响了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步伐。

其实,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需要费多大的事儿,不妨多学学我们身边的榜样,就像行政许可办一样,旅游接待、商务贸易、行政审批、公共交通等行业的窗口服务单位多开展一些类似“最美微笑”的活动,让每名窗口工作人员都能把微笑作为自己的第一名片,真诚、耐心的去为办事人服务,那么我想窗口服务单位的服务态度再也不会成为舆论口诛笔伐的对象了。

微笑是最好的老师 篇2

银幕上, 李连杰的武器是拳脚和刀枪剑戟, 他用高超的武艺打败对手;生活中, 李连杰是一个随和而且经常笑容灿烂的人, 他走向成功的武器是微笑。用武力战胜对手, 其代价往往是自己也遍体鳞伤;用微笑打拼天下, 其结果往往是无往不胜。

我是一个天生笑容“不发达”的人!

以前妹妹总是好心地提醒我“不要那么的严肃, 多对别人微笑”, 我却始终做不到, 以至于邻居家的孩子看到我就会觉得害怕。对他们来说, 我和医生一样让他们感到压力与不安。这样的结果使得我和孩子们之间隔着远远的距离, 我融入不了他们之中, 他们也进入不了我的生活。长久以来, 这个烦恼就像是一堵墙一样横在我和他人之间。

最近和一位好朋友聊天, 她很好奇地问我:“你为什么总是笑嘻嘻的啊?”“感觉你特别的轻松, 这样也很容易感染别人。”我想这是我做出的一个小小改变, 结果得到了旁人的认可。记得我在去一家杂志面试结束后, 旁边的胡老师对一位老师说:“小伙子笑得多好啊!”我想这应该也是我后来能顺利进入这家杂志社的原因之一吧。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当幸福来敲门》, 主人公要去面试却没有一件像样的衬衫, 面试时他紧张极了。其中一位考官问他:“像我们这样的公司, 如果录用了一个连白衬衫也没穿的人, 你会怎么想?”面对考官异样的眼光, 主人公微笑着说道:“我想那人一定穿着一条漂亮的裤子。”出乎意料的幽默, 让全场人捧腹大笑。当紧张的气氛缓和下来时, 主人公接着真诚地表达出了自己确实很需要这份工作。很多年后, 主人公在事业上获得了令人刮目的成绩。曾经的面试官告诉他:“当时正是你的微笑打动了我, 我想在那样的情况下仍然能保持微笑的人, 一定会是个了不起的人。”

卡耐基说:微笑, 在别人心中造成的快乐会像回力板一样飞回给你;在别人心中造成快乐的感觉, 将使自己获得更大的快乐。

微笑是人生最好的名片 篇3

按照我们的惯常思维,能想到的是“请不要随地吐痰”或“如偷盗,罚款X元”等让人望而生畏冷冰冰的话语。可是,朋友的回答却是:请你保持微笑!

真是出乎意料的答案,让我们不由得赞叹这从容而有风度、充满善意的忠告,也给人们带来了启迪。

生活中,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保持微笑。因为生活并没有拖欠我们任何东西,所以没有必要总苦着脸。

微笑是对生活的一种态度,跟贫富、地位、处境没有必然的联系。一个富翁可能整天忧心忡忡,而一个穷人可能心情舒畅;一位处境顺利的人可能会愁眉不展,一位身处逆境的人可能会面带微笑……

一个人的情绪受环境的影响,这是很正常的,但你苦着脸,处境并不会有任何的改变,相反,如果微笑着去生活,那会增加亲和力,别人更乐于跟你交往,得到的机会也会更多。

微笑是一种很重要的修养,微笑的实质是亲切、是鼓励、是温馨。真正懂得微笑的人,总是容易获得比别人更多的机会,总是容易取得成功。

微笑必须发自内心,不能伪装。人生中有挫折、有失败、有误解,那是很正常的,要想生活中一片坦途,那么首先就应清除心中的障碍。保持微笑的心态,人生会更加美好。

微笑是朋友间最好的语言,是人生最好的名片,一个自然流露的微笑,胜过千言万语,无论是初次谋面也好,相识已久也好,微笑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令彼此之间倍感温暖。

只有心里有阳光的人,才能感受到现实的阳光,如果连自己都常苦着脸,那生活如何美好?生活始终是一面镜子,照到的是我们的影像,当我们哭泣时,生活在哭泣,当我们微笑时,生活也在微笑。

微笑是办好事最好的见面礼的故事 篇4

让两个模特都戴上面具,但是面具都没有任何表情,然后问观众最喜欢哪一个人,答案几乎一样:一个也不喜欢。因为那两个面具都没有表情,他们无从选择;然后再要求两个人把面具拿开,舞台上出现了两个不同个性的女孩儿,在人们面前的是两张不同的脸,其中一个人把手盘在胸前,愁眉不展,另一个人则面带微笑。这时再问每一位观众:“现在,你们对哪一个人有兴趣?”人们都毫不迟疑地选择面带微笑的那位女孩儿。

这个实验充分说明了微笑是受欢迎的。微笑能拉近人与人的距离,有了微笑,办事就有了良好的开头。

吉姆,一个成功的保险推销员,在多年的推销生涯中,他发现微笑的人永远是受欢迎的。所以,他在进入别人的屋子之前,总是事先停留片刻,想想使他高兴的事情,于是,他脸上便展现出开朗的、由衷而热情的微笑;在脸上还带有微笑的时候,他再推门进去。吉姆深知,微笑和他推销保险的成功有很大的关系。

当我不带微笑去办事情的时候,回头再看看事情的效果,往往连自己都会大吃一惊。

微笑永远不会让人感到失望,它只会使你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不会微笑的人在办事中将处处感到艰难,走很多没有必要的弯路。

微笑可以解决问题,这是一个真理,任何办事有经验的人都会明白这一点。所有的人都希望面对别人微笑,而不是冷冰冰的面孔,冷冰冰的面孔让人有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觉。找工作时甚至会碰到这样的情形:有的公司在招聘职员时,以面带微笑为首要条件,他们希望自己的职员脸上挂着笑容,把自己的公司推销出去,而不是一种把客人往外推的冷冰冰的脸孔。

在社会交往中,如果想得到别人的尊敬,那么你需要拥有高尚的品质和杰出的成绩。但是如果只想得到别人的好感,则要容易很多,微笑就足够了。从这一点来看,微笑无疑是一座最可靠、最方便的沟通桥梁。

微笑不仅能让人感受温暖、体会快乐,也是将事情办成功的不可缺少的武器。

郑晓所在的单位前一阵儿人事变动,一个有着很大上升空间的部门多了一个职位,着实让许多人向往。几经周折之后,得到这个职位的是一个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基本功很扎实,虽然经验稍显不足,但是只要稍做培训,担当起这项工作肯定不在话下。郑晓与他通了几次电话,在交谈中,郑晓得知还有几家公司也很希望签下这个毕业生,而且那几家公司的实力要远远超过郑晓所在的公司。所以,当这个毕业生表示愿意到郑晓的公司工作时,郑晓在高兴之余,也颇感意外。

后来,在一次午餐中,郑晓才明白了这个毕业生选择来他们公司的原因。这个毕业生说:“其他公司的负责人在电话里的声音都很生硬、直接,而且让人感觉没有丝毫的感情。虽然那里的条件确实很不错,但是感觉那里没有人情味,招聘就像是做买卖一样,人就像货物似的,感觉很不舒服。可老板您却完全不同,您的声音听起来很亲切,让人感觉到您是真诚地邀请,而且我也能感觉到,电话一头儿的您,是满脸笑容的。”

“一阵爽朗的笑,犹如满室黄金一样炫人耳目。”这是法国作家福楼拜说的,这个事例就是对福楼拜的话的最好解释。从这点来说,微笑就是最好的敲门砖。通过微笑能够轻松与人沟通,更容易接触到对方的心灵,从而取得成功。

微笑是社交中的润滑剂,它可以帮助那些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压力的人们排解心中的不快,帮助他们重新找到生活的乐趣,让他们知道世界是美好的,生活是快乐的。总之,只要活着,就应该让微笑时刻伴随在我们身边。

倘若你是一个不常微笑的人,那么就应该鼓励自己多一些微笑。当你觉得孤单时,可以试着自己哼一首欢快的歌曲,这样就容易快乐了。成天愁眉苦脸,只能让别人离你越来越远,你的生活也会变得越来越乏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篇5

熟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乐意走进课堂,去品味学数学的情趣,才会有展示自我能力的欲望。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学生只有对数学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那么,怎样才能使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呢?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前驱力。

常言说的好“只有亲其师方能信其道”!要想孩子喜欢上数学,首先他必须喜欢你这个老师,她崇拜你,喜欢听你说话,就不用着急她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问题了。当然,这个喜欢不是单方面的,老师不喜欢的孩子,孩子也不会去喜欢他的。在数学的学习中,我们要善于找机会,和孩子们一起活动,这样就很容易发现孩子的个性差异和兴趣。在平时我们可以把内容融入学生的课间活动中,在孩子们跳绳时,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在跑步时可以培养学生对长度的认识以及位置与方向的理解。总之,想着法和孩子们一起玩,数学知识就会在玩中内化。

二、巧妙的教学设计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內驱力

众所周知,在诸多科目当中,普遍都认为数学科比较呆板、单调和乏味,而数学本身的内容安排也不如语文那样生动形象,在教学过程当中若不花点心思则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大面积、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过程,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从中体验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乐趣和信心,认识到数学的意义和价值,使学生不仅“喜欢数学”,而且“会做数学”、“会用数学”,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低年级学生,天真烂漫,爱听故事是他们的本性。一年级的数学教材,给我的印象是:它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学习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把它表达出来。以讲故事开头,来导入新课,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讲课的正题中。通过小故事开头,营造出了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三、精心选择课堂练习,定期开展教学效果评估

课堂练习应该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练习的内容和形式,把握好练习的度和量,使学生学而不厌,做而不烦,绕有兴趣,做到难易适中,体现多样性、层次性、趣味性和思考性等,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在实际的练习设计中,尽可能多地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习题,像情境开放、条件开放、问题开放、答案开放等,都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思维能力的培养。针对学生遗忘率的规律,对于所学的内容特别是典型的例题,定期开展课堂效果检测,对于基础较差的班级,甚至可以,只稍微改变课堂例题的数字。重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对于原来基础不好的同学,也要让他们知道,只要课上注意听讲了,作业认真做了,考试也可以考出不错的成绩!

数学的学习有这个学科的特点,需要严密,需要细心,需要逻辑推理。如果数学教育工作者多动脑筋,多想办法,让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枯燥和单调,让课堂教学不再简单的是填鸭式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出学习的兴趣,激发探索问题研究问题的兴致,数学教学才能达到新的高度!

四、品成功之喜悦,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一定的成功,便能品尝到成功所来的喜悦,教师应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品尝成功的喜悦,这样,便能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困生,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加倍地关心他们,使他们感到教师的关怀、集体的温暖。实践证明,只有帮助学生减少学习中的困难,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才能培养学生稳定的学习兴趣。

阅读是最好的老师 篇6

——谈我和学生的读书生活

学校:兴安一小姓名:丛洪亮

我是一名老师,但我不是最好的老师。只有阅读才是最好的老师!我这是套用了经典的语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确定的题目,我认为这句话也可以当做真理看待。

阅读对于小学生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满足孩子们的各种需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积累了许多问题,一方面他们能通过学习和向大人询问来解决问题,一方面也通过阅读来获得相关知识;当儿童在某种情况下发现没有可交流的对象时,有时会感到孤独,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可能选择书作为交流对象;阅读同时缓解内心焦虑,放松身心,也是消磨时间的需要。那么对于小学生来说,读书就成了成长中的必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整本书”由于小学生自制力差,并且缺乏生活体验,阅读书籍具有随意性和盲目性,影响阅读质量。同时,兴趣的培养与习惯的养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老师的不断的指导和引领。下面,我就结合我与学生的读书活动的点滴收获与大家分享。

一、晨读是一抹五彩的霞光

每天迎着初升的朝阳,兴安一小的每一间教室里都传来美妙的读书声;犹如初升的朝霞升腾在兴安一小的校园里,放射出五彩的霞光,回荡在罕山脚下,伴着洮儿河水飘向远方„„

2006年,我校在田校长的倡导下相继启动了“读书、写字”两大工程。这两大工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得到了验证,那就是学生喜欢上读书了,阅读量大大提高了。

每天与孩子们一起晨读,每天与孩子们一起交流读书体会,每周定期有孩子推荐好书,这天长日久效果确实丰厚。我们班每一个孩子,每学期平均都要读20本以上的各类书籍,书架上的图书,随着年级的升高而不断更新。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相互借阅,相互交流,经过长期的训练,孩子们已乐于读书。我的具体做法是:

1、以身作则,师生同“越”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读书的美德,我们当教师的应担当起传承和发扬这种美德的责任。一个不读书的教师是不称职的教师,只有喜欢读书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真正的读书人!我每天早晨都是早早来到学校的,到班级第一件事就是读书,我手捧一本书静静地读。孩子们陆续进入教室,他们也默不作声的拿出自己的课外书,沉醉于书香墨海。他们手捧自己心爱的书籍神情是那样专注。每天晨读之后都有五分钟的读书交流,随意的指三名学生进行交流。他们的思维是那样的活跃,表达的是那么顺畅,语言是那么的美丽。在激越的思维碰撞中,读书情趣逐步高涨,俨然已成为一种读书习惯。每天早晨这半小时是孩子们最快乐的半小时。我发现,孩子们的语言、思维、情感都在发生着巨变的惊喜。孩子们改变的同时,我也在不断提升,很好的解决了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我也背了许多诗词,现在能背下的古诗词竟也二百多首,和孩子们一起背,比着背,那可真带劲。一起诵读美文,一起唱和诗词,一起交流书中的某个片段、某个人物,从孩子们羡慕的眼神中,我发现他们对我的敬佩,更激起了他们读书的情趣。这就是教师的榜样引领,师生在真心阅读中共同超越!

2、活动搭桥,提德促能

每学期,我的班级都要开展“师生同读一本书”活动。在活动开始前,我们认真选书,一般是先和一些学生交流,想读什么书,征集到建议,达成共识;然后自己准备书。利用三到四周时间师生一起进行阅读。在读书的过程中,要进行读书记录:记录优美句段,每日写下心灵感悟,我们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每日美语”。读书结束,每个学生都制作精美的形状各异的读书收获卡,来装饰班级的展板。还要写读后感。还要举办读书文化沙龙会。在这过程中,要求学生做的各项我也同样做到,我也做收获卡,也写读后感„„这学期,我和学生们共同读了《海蒂》这本书。从读书海报的设计到收获卡的制作;从每日美语到读后感的书写;从品析人物到沙龙会的精彩纷呈;在这过程中,海蒂的真善美深深地触动了学生的心灵,孩子们能换位思考,能将心比心,从谈海蒂到谈自己、丛谈人的心灵到谈生命的价值,谈着谈着竟也潸然泪下„„学生的品德能力在悄然提升!读书情趣在活动中被一次次燃烧!

3、好书推荐,适时引领

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所读书籍是应该有指导的。现在图书市场的学生图书也是五花八门,有些是不适合孩子的,诸如老夫子、乌龙院等等,这些书在我的班级是禁书。我在不同的年级为学生制定了必读图书目录。这一做法也有收益的,我班的科学课、思品课等科任课是学生的展示场。科任教师都说,你班孩子知道的太多了,是同龄孩子所不及的,在你班上课还真学到不少呢。我想这些都得益于图书的推荐,有了这样的引领,孩子的阅读更有价值。

二、余晖中的半小时,注定幸福一辈子

我送给我的学生这样一句话“每天读书一小时,幸福是生活一辈子”。那每天我们在校已读了半小时,剩下的半小时自然就要回家完成了。为了达到目的,我定期召开家长会,取得家校的合力。

1、亲子阅读,创造氛围

想把孩子教育好,家里自然而然要有一种读书氛围,以谈论书的内容为快乐,这样的家庭是非常利于孩子发展的。我建意家长在家里多放书,陪孩子逛书店,一同和孩子读书。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并认真书写读书笔记,同时也定期交流。

2、书香家庭,树立榜样

每两个月在班内评选出一个书香家庭,让获得书香家庭的家长在家长会上谈家庭的读书方法,与大家交流,达到榜样引领。很好的帮助了其他家长的读书方法。也大大激发了学生读书的热情。

夕阳西下之际,让余辉伴着墨香,坚持每天一小时,我可以肯定地说,他会幸福一辈子!兴安一小学校是为学生一生幸福奠基的学校,师生读书氛围浓厚,共同读书的同时,也为孩子的生命涂抹了亮丽的底色,我想未来的他们会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我们不可能延长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拓宽生命的宽度,那唯一的办法,就是读书。

鼓励是最好的老师 篇7

我现在担任高三语文教学工作,近段时间我们正在复习“辨析与修改病句”。在辨析与修改病句这个专题中,我给学生补充了一些语法方面的知识,其中就有“句子成分的分析”这一基本知识。由于句子成分的分析这个知识点在中考和高考中不涉及,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也不重视,因此,到了复习辨析与修改病句这个专题的时候就出现了很大的麻烦,很多学生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主谓宾、什么是定状补。

面对这种现状,我们做教师的只有想尽办法把这个问题解决好。不跨过这道坎,就到不了那座山。路只有一步一步地走,饭只有一口一口地吃,问题只有一个一个地解决。看着一双双渴求的眼睛,带着一种鼓励的信念,我开始了“句子成分的分析”。首先我给他们讲解了与句子成分有关的最基本的知识。例如,什么是主谓宾、什么是定状补,它们分别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在句子中所处的位置等,还告诉他们一个顺口溜: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定语常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我告诉他们说:“你们就把上面的顺口溜当作是一首古诗,只要把它背出来了,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学生听了以后很高兴,在下面嘀咕起来,“背一首古诗,简单!”

句子成分的分析这个知识有很大的难度,我故意把难度说得很小,鼓励学生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没想到很多学生很快就把顺口溜记下来了,其实他们根本不知道记住顺口溜只走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好戏还在后头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篇8

兴趣是怎样形成的

如果一个人对做教师比较感兴趣,那么这个人成为一个好教师的几率就会大大提高。

我感到在潘家小学和条件同样非常艰苦的其他几所农村学校工作时,尽管生活艰苦(每天步行5里路上班,中饭自己做),课务很重(每周23节课),但工作一点没有感到累和苦。调到实验小学后,物质条件和工作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并没有感到多少甜蜜。1983年至1984年我多次获得县级荣誉,是前马乡老师中获得荣誉数量最多、档次最高的人.并且于1984年人了党、于1985年担任了中心小学的教导副主任,但我并没有多少荣誉感。相反,我调入实验小学后,削职为民,长达十几年没有获得任何荣誉(包括校级先进),但一点没有失落感。像这样,一个人生在苦中不觉苦,处在福中不知福,有了荣誉不激动,没有荣誉不消极,就说明这个人对从事该项工作有了兴趣。

我对教师职业有兴趣,工作中心态就比较平和。教师社会地位不高我不自卑,工作报酬不高我不计较,工作成效不被认可我不失望,丁作取得成绩我不张扬。

如果进一步追问,做教师的兴趣从何而来?我感到三分之一是固有的,三分之一是时代造成的,三分之一是环境影响的。

据我母亲讲,我小时候,父亲抱着我逢人便说“我们生了个芮先生”。我比较喜欢做教师,可能和父母亲从小的心理暗示有一定的关系。

我们工作的年代是计划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代,自主选择余地少,自主发展空间小,处于党叫干啥就干啥的时期。国家安排你做教师感到天经地义,似乎不能也没有必要不感兴趣。

在我的记忆中,工作至今从来没有领导和同事约束、批评和指责过我,更多的是领导与同事关心、帮助和赞赏我,这使我在工作中非常开心和自由,也就对当老师逐步有了兴趣。记得在潘家小学上班没几天,我向校长提出想听听老教师课的请求,结果校长反而说我是科班出身,要我上一堂公开课让其他老师学习学习。没过几天,全校所有老师(共5位)居然非常虔诚地听了我的一堂数学课,评课时还说我的课上得相当不错,这使我既将信将疑,又受到莫大鼓舞。到了男大当婚的年龄,由于教师社会地位不高,家庭经济条件差,我长相勉强及格又生性害羞,讨个理想的老婆便成了难题。学校许多老师志愿为我做红娘,打着灯笼到处为我找对象,这使我非常感动,同时也美梦成真,找到了一个漂亮、贤惠的妻子。说实话,想当年,如果老师们不帮忙,凭我那副德性,说不定就是光棍至今。1985年,可能因为我教学上取得了一点成绩,中秋节那天,教研室居然请我到溧阳宾馆吃饭。这是我第一次在溧阳宾馆作客,第一次知道世上还有这么多我从来没有吃过的好菜。

兴趣在锻炼中发展

如果兴趣不能转化为教育教学水平,那么这样的兴趣就不大可能长久。个人觉得兴趣转化为教育教学水平的关键是锻炼。说句极端的话,只要锻炼机会足够多,白痴也有可能变天才。

根据推算,我可以说是我们溧阳同龄教师中呆过的学校类型最多、教过的学科最多、从事工作范围最广、参加竞赛和外出学习培训机会等最多的人。

我呆过完小、农中、中心校和实验小学,其中既有条件艰苦的农村小学,也有全市一流的实验小学,这样的经历丰富了我对教育教学的理解,也丰富了我对学生的了解。特别重要的是,在农村工作的几年,让我这个农民的儿子切身体会到农村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和教育对他们发展的价值,这也一定程度上培养了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良心和责任感。

到目前为止,小学的学科中我只有语文没有教过。工作第一年,我主要教四五年级数学。虽然我五音不全,但因为是科班出身,居然兼教四年级的音乐,另外还兼教体育、思品、美术等学科。在金山中学还误人子弟教了一年英语,后来还教过地理、历史等学科。做了校长后,放下了任教十几年的数学,主要任教思品、社会等学科。这样的经历虽然很难保证学有专攻,但使我对教学、对课堂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刻,课堂教学中也许学科味不浓,有点“四不像”,但其在教育性和整体感方面有明显的特点。

更因为是科班出身,在西宋小学任教时作为“东亚病夫”的我(身高1.8米,体重只有54公斤)还带过学校的体育运动队,居然得了全乡运动会总分第一名。到实验小学工作后,当了学校的政教处副主任,因为美术教师人手不够,有一段时间,学校对外宣传的许多横幅都由我自己写、自己贴、自己挂。工作第三年我担任西宋小学的教导主任,一年半后担任中心小学的教导副主任,分管数学教学工作。1988年担任实验小学政教副主任,分管学校的德育和少先队工作。1990年,我以政教处副主任的身份坐进了校长室,担当3位德高望重老校长的助手,为他们“打杂”。1991年起担任副校长,第一年还兼任政教处主任。1998年起担任校长至今。我锻炼的岗位和机会如此之多,除了领导的厚爱,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这个人比较好“启动”。不管是领导还是同事,只要有事找到我,只要有时间,我都会无条件地接受。记得国旗法刚颁布的时候,每周要进行国旗下讲话,学校的规矩是值周的行政人员担当此任。但可能因为我在行政人员中属于小弟弟,也可能其他行政人员对我比较关心,国旗下讲话我成了主角。记得有一学期我连续在国旗下讲话12次,越往后越讲不出什么新意,每到星期一真希望老天爷帮忙下场雨。这些锻炼对于我来讲非常重要,它不但提高了我的管理能力和教学能力,更重要的是迅速提高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怕各位见笑,我刚工作的四五年里,不要说见到陌生人就是见到同事也是面红耳赤、沉默不语。上课虽然条理清楚,但语言还是了无情趣。现在虽然不能算能说会道,但不管在什么场合至少也能夸夸其谈。20多年没见面的同学相聚后说从我的谈吐看好像变了个人,实际是通过不断的锻炼,脸皮越来越“厚”罢了。

1983年,我参加了教师生涯的第一次业务竞赛——溧阳县青年教师练兵活动(优秀课评比)。先是参加乡里的选拔,接着是参加区里角逐,最后参加了县里的比赛,结果得了比赛的最后一名——三等奖排名最后一名。但你别小看这个三等奖的最后一名,从此,我就有了外出听课的机会,并成为教研室数学中心研究组的成员,开始知道了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自己的分量有多重。1984年又有幸参加全县的“最佳课”评比,

得了个二等奖(数学学科没有设一等奖)。从此外出学习和参加学术研讨活动的机会更多了,教学上也开始小有名气,并因此调入实验小学工作。到实验小学工作后,天地更加广阔,全省知名学校我基本上都去过,全省知名特级教师的课我都听过,全省知名专家包括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教育教学行家的报告我都听过,并与这些知名校长、特级教师和专家都进行过深入的面对面的交流。这样的一些竞赛和培训活动,不但使我教育教学能力得到迅速提高,而且教育教学的心胸和理论素养也不断开阔和提升,于是我的兴趣也越来越浓了。

学习让兴趣插上理性的翅膀

工作中常有这样的感觉,几天不看书学习就觉得闷得慌,工作没有新意,上课讲不出新鲜话,生活似乎缺少点什么,这一方面说明社会发展对教师学习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学习就会被一种无形的压力所笼罩,另一方面说明不断学习可能已经成为习惯,不学习就难受。

我学习最认真的时期就是刚刚参加工作的三四年里。1981年丹阳师范毕业后,我发现当年学习成绩远不如我的一些同学通过补习纷纷考取了大学,心里很不平衡,萌发了考大学的想法,并迅速行动了起来。一年365天几乎每天吃了晚饭都在家里看书,足不出户,每天上班途中还通过收音机学习英语,把高中的课程通通自学丁一遍。后来并没有考大学的主要原因是感到复习迎考和教育教学不能兼顾,因为想考大学而放松教育教学工作良心上过意不去,在知足常乐和阿Q精神的引导下,放弃了上大学的梦想,一心一意做老师。这一段学习经历.不但使我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而且进一步优化了我的知识结构,无形中也进一步强化了我对教育教学的兴趣。

兴趣与学习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最终让学习成为了我的生活方式之一,学习也让兴趣插上了理性的翅膀。

有两次学习经历令人难忘。一是1995年参加的全国小学校长培训班,第一次和国外的教育专家面对面,并获得了如何反思自己教学工作的方法,如何向自己和别人提问题,如何独立思考等,这使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书本,有独立的教育教学人格。另一次是紧跟其后参加的南师大研究生课程班。这次学习有了和高校专家零距离接触的机会,并比较系统地学习了最前沿的教育教学理论,对教学中一些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从理性的角度找到了一些答案,学会了如何在理论的指导下思考问题,并能结合学科和学生实际创造性开展教学工作,初步形成了对教育和教学的个性化理解。

对我教育教学思想影响最大的学习内容是1980年代接触的“三论”原理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汜得在前马中心小学任教时,我得到了3本小册子,分别是《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由于“三论”原理和我对世界、对事物、对教育的认识有相似之处,我如饥似渴地通读了3遍,不但坚定了我原有的一些认识,同时改变了我的思维模式和心智模式——能更全面、更系统、更立体地看待教育和教学。

大约在1990年,学校组织老师们参观陶行知纪念馆,我全面了解了陶行知先生的生平,阅读了陶行知先生的文集,被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和儿童观所深深吸引。受陶行知儿童观的影响,我对孩子的看法发生了质的变化。能逐步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孩子的思维方式看待孩子的一言一行。课堂教学中能充分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和保护孩子的合法权利,力图从孩子的基础和需要人手设计教学目标和过程,并根据课堂中孩子学习的状态决定卜一步的学习内容和方法。

作为日常阅读,工作的前10多年我主要看3本杂志,一是《教育研究》,二是《读者文摘》(后改名为《读者》),三是《名作欣赏》。这3本杂志从我工作的第一年就开始订阅,其中前两本杂志一直订阅至今,《名作欣赏》几年后不知何故无法汀阅(据说已经停办)。之所以工作第…年就看《教育研究》,是听说《教育研究》是全国最高水平的教育理论刊物,我心想如果能把它看懂,而且还经常看,教育理论水平肯定能得到较大提高。说实话,一开始根本看不懂《教育研究》上大部分文章,但我强迫自己慢慢看、反复看,后来看得懂的东西也就越来越多。至于为什么选择《读者文摘》,是因为其摘录的文章短小精悍,富有哲理,不但能拓宽知识面,而且能修身养性,感悟人生道理。之所以订阅了《名作欣赏》,就是认为做老师要有点人文修养和艺术素养。事实上,当初的理想基本上变成了现实。

我学习的基本观点是,只要不是反动和黄色的书刊都应该看一点。对于我们这些知识结构并不合理的教师来讲,杂也许比精更重要。正因为如此,我虽然当时教的是数学,但大专函授学的是中文,后来本科函授的专又变成了教育管理。我1983年参加大专函授时,每个礼拜都要到城里集中学习两天,课余就花几分钱看小人书,当时溧阳城里的小人书几乎被我看遍了。

学习非常认真的人也许成不了一个好教师,但要想成为一个好教师,终身学习必不可少。

兴趣的良好发展必然形成教学个性

我对领导很尊敬,但从来不惟命是听;我对专家很尊重,但从来不盲目信从;我乐意向书本、同事和同行学习,但从来不照搬照套。这样的处事方式用一个好听的词来概括就是——慎独。

现在想起来,我之所以慎独,是因为我的兴趣在锻炼与学习中获得了发展、转化,并逐步积淀为“底气”,底气足了自然更容易独立思想。

我调入实验小学工作后,因为曾经得过全县优秀课评比的奖项,自然就被作为公开教学的首选人员。但我在实验小学上过3次公开课后,就再也没有开课的机会。那时上公开课,教学设计包括上课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要由教学上的领导审定,而且公开教学时不能更改(至少不能有大的改动)。当时指导我上课的主要人员是学校分管数学教学的教导主任和教研室分管数学教研的教研员。在实际研讨中,一节课怎么上,实际上有3种意见,一是教导主任的看法,二是教研员的意见,三是我个人的小算盘。说实话,我当时觉得他们的指导水平虽然很高,很有价值,但要在课堂教学中把他们的意图充分体现出来非常困难,因为他们的想法很多时候并不一致。另外,我当时朴素地认为上课不是演戏,不能什么都是上课前决定好,课堂变化多端,不然的话,容易在公开课中迷失自我。所以我在公开教学时就自作主张对原定的教学计划进行修改,保留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加上自己的思考,另外上课时还要根据课堂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即兴发挥。所以公开课的实际和教学设计相去甚远。由于公开课的效果并不好,再加上自己非常固执,事后听说领导私下里说我人比较骄傲、不够谦虚,“事不过三”,后来的公开课自然也就没有我的份。我对领导的做法一点没有感到不满,站在他们的角度,他们的决定无可非议。但我一点也没有改变自己的想法和做法的打算,因为我认为我的想法和做法也无可厚非。在以后的日子里,虽然没有机会上公开课,但我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教学追求,直到十几年后,我参加校长优秀课评比,自己的课堂教学才重现“江湖”,并得到了同行比较广泛的认可。回想当年上公开课的想法和做法,实际并没有错,之所以效果不佳,事实上还是火候没到。如果当时听从专家的“摆布”,也许公开课要上得“好看”一点,并容易得到领导和专家的“认可”,但这并不利于个体的持续发展和教学个性的培养。

当然教学个性的形成还是环境的产物。开始丁作五六年里,基本上没有人“指导”我,更没有人对我指手画脚,批评就更谈不上,更多的人是说我的课上得如何如何好、如何如何有水平,基本上没有受过什么“规矩”的约束,因而人的自信心比较足,也比较“野”,不会轻易相信他人的意见,不会跟风随大流,对他人的不同意见也就满不在乎。做了副校长和校长后,由于得到的肯定和鼓励更多,再加上理论修养也得到较大提高,人也变得更自信,教学也自然更有个性。

独立思想与成功激励也许就是兴趣发展为教学个性的重要条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篇9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善于培养我们的学习兴趣。

启蒙老师爱讲故事

我的启蒙老师是刘显国,当年二十多岁,说起话来铿锵有力,上起课来精神抖擞。

他最爱给我们讲故事。学习《恶霸地主刘文采》就给我们讲旧社会农民的苦和地主的恶;学习《黄继光》、《董存瑞》就给我们讲解放战争和抗日战争的英雄事迹;学习《草船借箭》就要讲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火烧赤壁;学习《武松打虎》他就要讲梁山一百单八将的神勇:花和尚倒拔垂杨柳、武松醉打蒋门神、黑旋风沂岭杀四虎……

下午的第一节课我们爱打瞌睡,刘老师想了好多办法,但效果不佳。

有一次,忽听得啪的一响,声音洪亮:“同学们,打起精神,给你们来一则《阿凡提的故事》”大家被阿凡提的机智折服得五体投地,他又是一啪:“好,闲话少说,课归正传”再听他讲课,就精神倍增了。

不仅如此,他还请有名的故事大王彭老汉半天半天的给我们讲《说岳传》、《隋唐演义》……

从这些故事中我们认识了真善美,辨别了假丑恶,感受了语言的丰富多彩,领悟了如何表达如何作文,从而培养了我们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初中老师特关心我

我到乡初中后,由于学习勤奋刻苦,不懂爱问,老师都喜欢我。那时家境贫寒,没有钱买课外书,是班主任张孝平老师(教我们的数学、英语)每学期给我买一套课外习题集。他看到我在大厨房里煮饭被熏得泪流满面(那时全校几十个寄读生拥挤在一间土瓦房里烧柴火自己做饭),回家时在城里特为我买了一个铁皮火炉,叫我在厨房外的屋檐下煮饭。

教语文的杨传军老师将我的作文在课堂上念给大家听,特别是那篇《我的陋室》,杨老师念后大加赞赏,使我信心倍增。

老师们越是关心帮助我,我对学习越是刻苦勤奋,越是兴趣浓厚。

其实,现在回想起来,我那时脑瓜也不是有好聪明,成绩也不是有多好,如果不是老师们的关怀帮助,我对学习也许不会有那么的认真和热爱。

师范老师爱搞活动

读师范时,老师们着重培养我们各方面的能力,经常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

晚自习要依次上台讲几分钟故事,我开始上去满脸通红,结结巴巴,不到一分钟就下台了。班主任邓占扬老师不但没有责备,反而大声鼓励:“说得好,说得好”后来我每次都精心准备,没过多久就年能滔滔不绝了。

每逢节日、纪念日要我们表演节目。我说过相声,跳过舞蹈,那时是兴趣盎然,不亦乐乎。

春天要春游,秋天有秋游,游回来要写作文、办板报。

学校、班里经常举办作文比赛、演讲比赛、歌咏比赛、书法展览、美术展览……

那时基本上是天天有活动,周周有比赛,月月有展览。既锻炼了我们的能力,又培养了我们各方面的兴趣

我从这些老师们身上不仅学到了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学到了他们教学的精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是教学的第一要务。

时间是最好的老师散文 篇10

我们在时间的面前感到是那样的无力和渺小,我们无力改变时间的方向和轨道,不论我们是否愿意,时间都是以分秒的速度飞逝的,我不管我们多么的想留住青春,用多么高档的化妆品,吃什么样的长生不老药,哪都无济于事的,青春终究会逝去,娇艳红颜终会被鸡皮鹤发而取代,这是自然的法则,我们能够做的只有延缓我们衰老,提高生命的质量,让生命的每一天都过充实精彩,我看过一句话说的很好:我们不能掌控生命的长度,但我们能够拓展我们生命的宽度。

时间是流动,时间是转瞬即逝的,时间的车轮是飞转向前的,若想不被时代所淘汰,不被历史车轮所抛弃,我们就应该跟上时代脉搏,与时俱进,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时间在奔跑,没有人在原地等你,如果你不奋起直追,那么就落得越来越远!

时间真的能够改变一切,时间改变的不仅仅是我们的容颜,时间在悄悄的改变着其他,有的人变得成熟、睿智了,有的人变得市侩、势力了;有的人变得坚强、勇敢了,有的人变得懦弱、胆怯了;有的人变得善解人意了,有的人变得不可理喻了;有的人变得聪明了,有的人变得愚钝了;有的人变得美丽了,有的人变得丑陋了;有的人变得积极向上了,有的人变得颓废不起了;有的人变得优雅知性了,有的人变得庸俗不堪了;有的人变得谈吐不凡,有的人变得粗俗狂野;有的人变成了君子,有的人变成了小人;有的人成为人才,有的人成为了庸才;有的人成为了管理者,有的人成为了被管理者;有的人……。,时间让人与人之间悄悄的拉开了距离,这就时间老人给我们人生课题,有的人真诚的对待,就收获了幸福,收获了希望,有的人虚度年华,收到了只有失望和悔恨!

时间是一块试金石,时间能够检验一切,时间能够检验友情,时间能够检验爱情,时间甚至能够检验亲情,有时亲情、友情、爱情在时间面前会变得面目全非的。真正友谊是能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的,那些肝胆与共、风雨同舟的友情是令人赞叹的,有首歌唱的好,一生朋友一起走;检验爱情的最好方式就是时间,爱一时容易,爱一生很难,相爱容易相守难,有多少生生死死的爱恋都败在时间上,有多少海枯石烂都变成了灰飞烟灭,有多少人能够人耐住岁月的平淡;亲情是世间最真的情,但亲情也常常会受到时间的冲击,不是有久病床前无孝子吗?不是有糟糠之妻会下课吗?

时间的钟摆以不疾不徐的速度一分一秒的转动,不会因为你的急迫而加快,不会应为你的缓慢而变慢,更不会停止不前。充实的人感到时间过得飞快,觉得时间不都用,为荒废一分一秒的时间而惋惜;空虚的人,感到时间过得太慢,因无所事事而感到焦虑不安;幸福的时候总是感到时间过得太快、太短,痛苦的时候,总是感到时间是那样的漫长、难熬;相逢的时候总是感到时间短暂,分别得时候总是感到时间是那样的漫长;相爱的人时间不是用天、月、年计算的,而是用分、秒计算的,相思是分分秒秒,相牵是时时刻刻,所以就有了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典故!

时间是最好的老师,时间教会了我许多东西,时间让我们由青涩变得成熟;时间让我们由懵懂变得睿智;时间让我们学会爱与被爱;时间让我们学会尊重和理解;时间让我们学会关爱他人、关爱自己;时间让我们勇敢和坚强;时间让我们学会适应和改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篇11

这是在变魔术吗?众人惊讶无比,因为这个电铃与仪器之间无任何导线连接。这当然不是魔术表演,这位年轻的小伙子正在进行无线电实验演示。他就是无线电发明人马可尼。

少年痴迷赫兹渡

1874年4月25日,马可尼出生在意大利北部博洛尼亚的一个富裕家庭,父亲是个农庄主,母亲是爱尔兰贵族的后裔。

马可尼成长在一个电与磁发现不久,人们对电磁奥秘的探索兴趣正浓的时代。1813年,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揭示了电与磁的关系。1862年,麦克斯韦在法拉第研究的基础上,创立电磁理论,预见了电磁波的存在。1888年,赫兹用实验方法,证实了在我们生存的空间确实存在着以光速传播的电磁波。胡布尔最早想到用电磁波传递信息,但他在征求赫兹的意见时,赫兹断言说要有欧洲大陆那么大的反射镜才行,他不禁望而却步了。此后,布冉利、洛奇等人都先后涉足这方热土,可惜的是,他们找到了方向却不得其门而入。但是,他们的探索为无线电的问世做了铺路石。

在赫兹发现电磁波两年以后,16岁的马可尼在一本电学杂志上,读到了几篇介绍赫兹波实验的科普文章,第一次知道了世界竟然存在着这么奇妙的东西,他一下子就被这神奇的赫兹波迷住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马可尼开始千方百计地收集有关电磁研究的资料,认真地阅读理解。渐渐地,他产生了利用这种神秘的波传送信号的念头。不久,他便做起了电磁实验。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要在科学的一块荒芜的处女地独自开拓,艰难是可想而知的,失败也是不难想像的。他拨弄了近4年时间,仍未有任何成果。父亲都有点不耐烦了,送给他一个“悬在空中的思想家”的头衔。

功夫不负有心人。1894年,20岁的马可尼以惊人的毅力和灵巧的双手,终于制作了一台用电磁波传递信号的装置。当天,他兴奋地拉着他的母亲来到他楼上的小实验室。他在那架简陋的仪器上轻轻一按,楼下的电铃居然应声响了起来。他母亲经过仔细检查,没有发现仪器和电铃有任何导线相连,于是终于相信,这孩子已经“抓”住了电磁波!

此后,马可尼不断摸索和改进自己的电磁波收发装置。第二年,他在接收机上固定了一根指向天空的金属线,使信号可以更容易地被接收。这一简单的改进,竟使他能把信号轻而易举地从住房发射到花园中。随着他发送信号的距离越来越远,他对电磁波越发痴迷。

果断抉择带来成功

其实,在无线电的发明史上,比马可尼大15岁的俄国物理学家波波夫是一位功不可没的先行者,他比马可尼更早产生运用电磁波进行无线电通信的设想。1894年,他就制作了一台无线电接收机,后来又在一次实验时,无意中发明了接收天线。1895年5月7日,36岁的波波夫当众演示了他发明的无线电接收机,并宣读了论文。1896年初,他又制作了一台无线电电报机,并在俄国物理化学年会上做了传递莫尔斯电码的无线电通信演示,他拍发的第一份无线电报是“Heinfichhartz(海因里希·赫兹)”。

但是,由于波波夫和马可尼二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做出的抉择不同,他俩之间这一场无线电发明的竞赛渐渐拉开了距离。

1896年,当马可尼确信自己已经可以利用电磁波实现无线通讯的时候,便给意大利邮局写信请求资助。但是意大利邮局对他的请求置之不理。于是,这位有着爱尔兰血统的会说英语的意大利小伙子,提着小木箱,带着发展事业的梦想,毅然登上了开往伦敦的邮船。在英国,他很快就获得了英国政府颁发的发明专利,并由专利局介绍找到了英国邮电总工程师普利斯。普利斯与马可尼一见如故,不久就安排马可尼在伦敦科技大厅里当众做了无线电实验展示,并对他的研究倾注了满腔热情,使得马可尼的研究工作如鱼得水,进展迅速。

1897年春天,马可尼在布里斯托尔海湾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跨海通讯试验,信号传送的距离达到14.5千米,在世界上第一次实现了无线电信号漂洋过海。

而波波夫的遭遇却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当他第一次向俄国沙皇政府申请实验经费时,同样遭到拒绝,但他没有去寻找新的机会。1897年,当马可尼让无线电信号跨越海湾时,波波夫仅在喀琅施塔得泊港的“阿非利亚”号巡洋舰和“欧罗巴”号教练舰之间进行了最大距离5千米的无线电报实验。

无线电跨海试验成功的消息传到意大利,立即受到意大利政府的重视。1897年6月,马可尼回国,受到了国王和王后的热情接见。随后,他在意大利建立了一座电台。7月,他又回到英国办起了无线电电报公司。1898年,他的无线电电报正式投入商业使用,后来公司改名为马可尼无线电报公司。1899年,马可尼又实现了横跨英吉利海峡的无线电报通讯。同年访美时,他又在美国做了一次无线电通讯演示,使通讯距离突破了1D0千米。1900年,马可尼建立了一座大功率电台,第二年,他又使无线电信号成功地越过了大西洋。经过不懈努力,马可尼终于使无线电成为全球性的事业。

无线电改变人类生活

马可尼创办无线电报公司后,以往的有线电报业受到强烈冲击,有线电报的价值贬低了。当1901年马可尼在南不列颠西端康瓦尔的鲍尔达赫建立了一个无线电发射台,向大西洋彼岸发射信号时,当时正在广泛使用着的埋在大西洋海底的电报电缆,只好无奈地等待着对它退出历史舞台的宣判了。

无线电以“凭空”通信的独特魅力,给人类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随着电子管和晶体管的发明,无线电信号可以通过它们加以扩大,于是广播和电视奇迹般地出现了。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声音和图像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然后通过发射台发送到空中,借助无线电波,以每秒30万千米的速度传向四面八方,进到千家万户的收音机和电视机中,再通过信号扩大、检波和转换,扬声器和荧屏上就出现了悦耳动听的音乐和五彩缤纷的画面。

无线电的发明和应用,加速了信息时代的到来。传呼机、无线电话的诞生,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无论身在何处,人们都可以轻松地互通信息,传递佳音,地球也因此日益变成一个“村落”。

上一篇:难得知己作文下一篇:《童年》读后感10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