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观后感(通用2篇)
地球科学系08级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王沛一08353029
每年的当地时间1月1日上午即北京时间 1月1日18:00,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大厅——富丽堂皇的维也纳金色大厅被鲜花装点得分外秀丽,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在全球的瞩目下举行。演出的曲目是被称为“圆舞曲之王”的小约翰·施特劳斯及其家族的音乐作品,由世界历史最悠久、素质最高超的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新年音乐会展示的是人类最文明、最欢快、最明亮的侧面,高雅、轻松、豪华、热烈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最大特点。
就个人感觉而言,一场音乐会的成功与否,很大意义上取决于指挥的表现,指挥是乐队的灵魂,偌大的现场,成百的技艺高超的各类乐器演奏家,在指挥棒的一起一落中,达成了无形的默契,指挥指导整个乐队的音乐演奏,使得多个声部的演奏能够成为一个整体,对乐队的指挥也是音乐的一种诠释和再创作。指挥家詹姆士·列文曾说:“指挥棒也是一种乐器。”有人说,听音乐,就可以知道指挥的性情修养。
面对演出,本身就会让指挥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中,常常在演出中迸发出排练时没有过的激情和想法,所以,演奏者必须注意指挥在台上的动作,并且要和指挥配合默契,一旦指挥出现了排练中没有的处理,演奏者反应要快,要立即表现出来。这种临场发挥常常是相当精彩且不可复得的。
而05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由美籍法国指挥家、作曲家、小提琴家洛林·马泽尔做指挥,在当代指挥家中,马泽尔是个音乐鬼才。在过去30多年指挥生涯中,他指挥100多个乐团演出超过4000场次的歌剧及音乐会,所指挥录制的唱片获
奖更是无数。据说他有对生谱一读就能熟记的能力,甚至能背谱指挥整部歌剧。
在富丽堂皇的维也纳金色大厅下,他的指挥动作直接干脆,音乐处理上奇峰突起,有极为强烈的对比,这一刻,观众众,演奏家,指挥者所有人的心意,都随着指挥棒的摆动,而渐渐进入了约翰·施特劳斯的圆舞曲世界…… 蓝色进行曲、上流人物波尔卡、兴趣盎然的圆舞曲、冬趣快速波尔卡、解放波尔卡—玛祖卡、一千零一夜圆舞曲、印度舞伎快速波尔卡、轻歌剧《美丽的加拉蒂亚》序曲、噼噼啪啪加洛普……这一系列的曲子,或轻快,或悠扬,或如狂风骤雨般急促,或如汪洋大海般舒缓而偶有风浪……在强烈的氛围下,最终加演了两部曲目,在猎场上快速波尔卡和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蓝色多瑙河,这部被誉为奥地利第二国歌的曲目,由小序曲、五段小圆舞曲及一个较长大的尾声连续演奏而成。乐曲以典型的三拍子圆舞曲节奏贯穿,音乐主题优美动听,节奏明快而富于弹性。每年都会作为音乐会的保留曲目,曲名取自诗人卡尔·贝克一首诗的各段最后一行的重复句:“你多愁善感,你年轻,美丽,温顺好心肠,犹如矿中的金子闪闪发光,真情就在那儿苏醒,在多瑙河旁,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香甜的鲜花吐芳,抚慰我心中的阴影和创伤不毛的灌木丛中花儿依然开放,夜莺歌喉啭,在多瑙河旁,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
在华丽,高雅的格调中,在热情,连绵的掌声中,维也纳音乐会缓缓落下了帷幕。而众人的心灵亦如得到净化般,舒畅,欢心……
1847年12月31日,一场音乐会正在维也纳郊外一个露天舞台举行。当时莱比锡一家报纸描述道:“指挥是一个卷发,肤色黝黑的人。他的嘴唇微向上翘,给人一种富有天才的印象。他举起小提琴,随着琴头的摇动,明快流畅的音乐便从一个规模虽小但素质很高的乐队中飘荡出来。”
这个肤色黝黑,“类似摩尔人”的指挥,便是老约翰·施特劳斯——辉煌的施特劳斯音乐家族的创始者。当时他组织了一个乐队在全欧洲巡演,声誉载道。这次音乐会一直进行到1848年新年的钟声响时,乐队演奏了维也纳著名作曲家约瑟夫·海顿(Josel Haydn)的一首作品,作为对新年的庆祝,接着乐队演奏了施科泽(John Georg Scherzer)的一首歌曲(这首歌曲后来几乎成为维也纳民谣)“跳吧,唱吧,无论我们是富裕还是贫穷„„”(随后乐队开始持续演奏欢快的舞曲:圆舞曲、波尔卡、连德勒„„音乐会变成了盛大的舞会,整个场地就是舞场,听众跟随音乐翩翩起舞,精彩的作品则被要求加演,两次、三次甚至更多次„„欢乐的舞会一直持续到天明。
一个半世纪的这场音乐会,就是现在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发祥。
Te Deum:维也纳音乐会片头曲名
一、圆舞曲(Waltz)英文是Waltz,所以有时也音译为“华尔兹”,起源于奥地利北部的一种慢三拍子农民舞曲“连德勒”。18世纪~19世纪、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人的交响曲作品中出现了这种舞曲,随着古典音乐的发展,它的速度不断加快,和声色彩进一步丰富。19世纪初,圆舞曲还难登大雅之堂,由于奥地利首相梅特涅的偏爱与推崇,得以同高雅的小步舞曲分庭抗礼,进而赢得大众欢迎进入浪漫音乐时期以后,著名作曲家竞相创作圆舞曲,推动了圆舞曲的发展。韦伯的《邀舞》是第一部技巧细腻的圆舞曲,于1848年首次作为芭蕾音乐使用:舒伯特创作的钢琴圆舞曲蕴含“高贵”“悲伤”“多情善感”等情调,为圆舞曲体裁注入了新的表现内容;约翰·施特劳斯父子创作了由序奏、尾声加数首小圆舞曲联缀而成的圆舞曲套曲结构、完善了这种体裁的形式结构和表现内涵,标志着圆舞曲达到雅俗共赏的最高水平。
近代圆舞曲可分为维也纳式和法国式两种主要类型。前者通过三拍子中第二拍稍早出现的处理,突出韵律动感;后者则由三拍子(3/8或3/4拍)转为六拍子(6/8拍),并伴以不断加快的演奏速度,把音乐推向高潮。圆舞曲的用途和表现内容都比较广泛。可用于交际场合伴舞(多为维也纳式),也可用于歌剧、舞剧音乐,还常常以独立的器乐和声乐圆舞曲形式演奏或演唱。圆舞曲的代表作有:海顿的《德意志舞曲》,韦伯的《邀舞》,古诺的《浮士德圆舞曲》,理查·施特劳斯的《玫瑰骑士圆舞曲》,柴科夫斯基的《花之圆舞曲》,小约翰·施特劳斯的《春之声》《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皇帝圆舞曲》等。
二、波尔卡(Polka)19世纪欧洲流行的一种2/4拍子的对舞。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都认为它源于自己的文化传统。19世纪30年代流行于捷克农村的一种波尔卡节奏的舞蹈的舞步为波尔卡提供了基础。这是一种轻快活泼的舞蹈,舞者面对面站立,男伴的右手抱着女伴的腰部,左手向旁伸开握住女伴的右手,按这种姿势,成对地沿着舞厅周围逆时针方向旋转行进。主要的舞步有两种:一种是单足弹跳步,可以前进、后退或旋转,称为波尔卡步;另一种是脚跟、脚尖轮流击地的动作。1840年,波尔卡由专业舞蹈家带到巴黎,在奥德翁剧院表演;巴黎的舞蹈大师们又把它改编成一种有5个花样(见乡村舞)的舞蹈,深受公众喜爱。1844年,巴黎的舞蹈教师采拉里乌斯把它带到伦敦,又传遍英国,从温莎城堡到小城镇的舞会上都在跳波尔卡。与此同时,巴黎和伦敦的剧院中陆续出现了一些表演性的变体。F.切里托和A.圣-莱昂所创作的一种3/4拍子的变体称雷多瓦舞,也很有名。作曲家B.斯美塔纳的《被出卖的新娘》和J.魏恩贝格尔的《风笛手什万达》等歌剧中也都运用了波尔卡舞。
三、进行曲(March)是一种用步伐节奏写成的乐曲。原是舞曲的一种,多用在群众出场、退场的时候。十七世纪起,渐渐转入音乐艺术的领域。当时的进行曲形式,多为二部曲式;现代进行曲常以三段式出现,中段较抒情,以取得对比,用偶数拍作周期性反复,为行进做伴奏的一般为二拍子,强弱轻重交替出现,节奏明确,曲调规整,结构整齐。按内容可分为军队进行曲、婚礼进行曲、葬礼进行曲等。进行曲的代表作主要有:《义勇军进行曲》、《婚礼进行曲》、《土耳其进行曲》、《运动员进行曲》等,这些进行曲被广为传播。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是根据公木词、郑律成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改写成的铜管乐曲,乐曲从容不迫、坚定有力,体现了我军勇往直前的气势和威武雄壮的军威。《拉德斯基进行曲》的作者是“圆舞曲之父”老约翰·施特劳斯,此曲具有英雄的性格,有强烈的感染力。演出时常获得很好的演出效果,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
三者分别主要在舞会、乡村(舞蹈)和一些又政治性的群众场合进行表演的三种形式。
四、序曲(Overture)
1、概述
(1)、序曲是歌剧、舞剧等大型作品的目前曲,最早只是为等待观众入场而演奏的简短音乐段落。
(2)、从18世纪中后期德国音乐家格鲁克的歌剧改革开始,将剧情因素引入序曲,使之逐步与歌剧的戏剧性融为一体,从而能更有效地引导观众进入歌剧发展的过程。
(3)、19世纪以后的序曲越来越向音乐会序曲发展,并演变成单乐章的交响诗形式。
歌剧、清唱剧、舞剧、其他戏剧作品和声乐、器乐套曲的开始曲。17世纪早期歌剧的序曲是一种简短的开场音乐,没有固定的形式。A.斯卡拉蒂的序曲,定型为由“快板—慢板—快板”3段组成,除了开头的快板常用模仿复调技术外,其余两段都用主调体制。这一形式的序曲史称意大利序曲,又称交响曲,如G.B.佩尔戈莱西的《女仆夫人》序曲、C.W.格鲁克的《帕里斯与海伦》序曲。创始于J.-B.吕利的法国序曲,则包含壮严缓慢的引子(常用附点节奏)和赋格式的快板,最后以悠长缓慢的尾声或舞曲结束。G.F.亨德尔和J.S.巴赫的序曲都属这一类型。巴赫的 4首乐队序曲(又称组曲)是冠以法国序曲的组曲。18世纪后半叶以后的古典序曲,大多采用奏鸣曲式的戏剧性结构。歌剧序曲必须起着暗示剧情和引导听众进入戏剧的作用,是格鲁克从事歌剧改革的目标之一。他的《伊菲格涅亚在陶罗人里》序曲,预示了第1场的暴风雨气息。其后的多数歌剧序曲都采纳了格鲁克的这一原则。W.A.莫扎特的《唐璜》和《女人心》序曲,还采用了歌剧中的音乐主题。L.van贝多芬的3首《莱奥诺拉》序曲、C.M.von 韦伯的《魔弹射手》序曲和R.瓦格纳的歌剧序曲,又进一步加强了表现剧情的功能。反之,19世纪法国大歌剧的序曲,往往只是把歌剧中的曲调串连在一起的集成曲。贝多芬的《埃格蒙特》序曲开了为话剧写作序曲的风气之先。继起者有F.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序曲。19世纪浪漫派作曲家,把序曲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标题性管弦乐曲,世称音乐会序曲,如门德尔松的《赫布里底群岛》、《平静的海和幸福的航行》、《美丽的梅露西娜》,H.柏辽兹的《罗马狂欢节》、J.勃拉姆斯的《学院节庆序曲》和《悲剧序曲》,都是交响诗的先驱。
2、发展:
17世纪早期歌剧的序曲是一种简短的开场音乐,没有固定的形式。A.斯卡拉蒂的序曲,定型为由“快板—慢板—快板”3段组成,除了开头的快板常用模仿复调技术外,其余两段都用主调体制。这一形式的序曲史称意大利序曲,又称交响曲,如G.B.佩尔戈莱西的《女仆夫人》序曲、C.W.格鲁克的《帕里斯与海伦》序曲。创始于J.-B.吕利的法国序曲,则包含壮严缓慢的引子(常用附点节奏)和赋格式的快板,最后以悠长缓慢的尾声或舞曲结束。G.F.亨德尔和J.S.巴赫的序曲都属这一类型。巴赫的4首乐队序曲(又称组曲)是冠以法国序曲的组曲。
18世纪后半叶以后的古典序曲,大多采用奏鸣曲式的戏剧性结构。歌剧序曲必须起着暗示剧情和引导听众进入戏剧的作用,是格鲁克从事歌剧改革的目标之一。他的《伊菲格涅亚在陶罗人里》序曲,预示了第1场的暴风雨气息。其后的多数歌剧序曲都采纳了格鲁克的这一原则。莫扎特的《唐璜》和《女人心》序曲,还采用了歌剧中的音乐主题。贝多芬的3首《莱奥诺拉》序曲、C.M.von 韦伯的《魔弹射手》序曲和R.瓦格纳的歌剧序曲,又进一步加强了表现剧情的功能。
反之,19世纪法国大歌剧的序曲,往往只是把歌剧中的曲调串连在一起的集成曲。贝多芬的《埃格蒙特》序曲开了为话剧写作序曲的风气之先。继起者有F.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序曲。19世纪浪漫派作曲家,把序曲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标题性管弦乐曲,世称音乐会序曲,如门德尔松的《赫布里底群岛》、《平静的海和幸福的航行》、《美丽的梅露西娜》,H.柏辽兹的《罗马狂欢节》、J.勃拉姆斯的《学院节庆序曲》和《悲剧序曲》,都是交响诗的先驱。
3、分类:
早期的序曲,即十七世纪末叶和十八世纪前半叶的序曲有两种主要类型:一种是法国作曲家吕里创始的法国式序曲,由慢板-快板-慢板三个段落组成;另一种是意大利那不勒斯歌剧乐派代表人物斯卡拉蒂确立的意大利式序曲,由快板-慢板-快板三个段落组成,它的快慢顺序恰恰和法国式序曲相反。
韩德尔的清唱剧《弥赛亚》的序曲是法国式序曲,分慢板-快板-慢板三个段落。一开始是慢板的引子,音乐采用一长一短的节奏,显得庄严肃穆。然后是快板乐段,它是序曲的主要部分,用“赋格段’写成。赋格的主题短小精悍,雄健有力。最后,音乐又回到慢板。构成一个短短的结尾。
格鲁克的歌剧《巴里斯和海雷娜》的序曲,是典型的意大利式序曲。分快板-慢板-快板三个段落。第一段是进行曲性质的快板,富于英雄气概。第二段是抒情的中板,同第一段形成了刚柔的对比。第三段是欢快活跃的回旋曲,分成a-b-a-c-a五个小段,是回旋曲的主题。这首序曲三个段落的主题各不相同,但第三段和第一段的旋律有密切的联系。
早期的歌剧序曲和歌剧的内容没有直接的关系,往往一部歌剧的序曲可以借用于另一部歌剧。以后,格鲁克和莫扎特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歌剧序曲的表现力,使歌剧序曲开始具有暗示剧情的作用。而贝多芬为歌剧《费台里奥》所写的四首序曲,则把这一体裁提高到交响音乐的水平。尤其是其中的《雷奥诺拉》第三序曲,表现人物性格和戏剧冲突更为深刻。歌剧《费台里奥》原名《雷奥诺拉》,描写西班牙监狱长皮查罗挟嫌诬陷仇人弗罗雷斯坦,把他打入了地牢。弗罗雷斯坦的妻子雷奥诺拉乔装为一个少年,化名费台里奥,潜入监狱,做了看守罗可的助手,准备伺机营救她的丈夫。一天,皮查罗听说司法大臣要来视察监狱,便密谋在他来到以前秘密杀害弗罗雷斯坦。皮查罗一面派人在城楼上了望,以便在司法大臣来到时吹号报信,一面命令罗可为弗罗雷斯坦挖掘坟墓。雷奥诺拉进入地牢帮助罗可掘坟,得以和丈夫相见。当皮查罗持刀前来杀害弗罗雷斯坦时,雷奥诺拉拔出手枪,挺身而起保护她的丈夫,这时城楼上响起了号声,查狱的司法大臣来到,皮查罗的阴谋败露,弗罗雷斯坦获得了自由。《雷奥诺拉》第三序曲采用歌剧中的音乐主题,概括了歌剧的内容,阐明了歌剧的主题思想。这首序曲用奏鸣曲式写成。开头的慢板引子描写弗罗雷斯坦被打入地牢。在表现压抑情绪的下行音阶以后,单簧管和大管唱出了弗罗雷斯坦的咏叹调“正当我生命的春天,一切欢乐都消散”。这首咏叹调取自歌剧第二幕第一场,表现了弗罗雷斯坦横遭陷害的痛苦和失望。弗罗雷斯坦的咏叹调从悲痛压抑转向悲壮激昂,并达到了引子的高潮。呈示部的第一主题是一首气势蓬勃的进行曲,描写雷奥诺拉坚强勇敢的性格,以及对黑暗势力的斗争。第二主题是一个抒情主题,描写弗罗雷斯坦和雷奥诺拉忠贞的爱情。展开部主要发展第一主题的斗争形象,然后,独奏小号传来了报信的号声,这也是歌剧第二幕中原有的音乐。小号报信的号声吹了两次,然后音乐走向高潮,再现部就在高潮上进入。在尾声中,速度改为急板,弦乐器自弱而强,演奏着上下起伏的音阶进行,音乐从涓涓细流,汇合成一股洪流。把自由的颂歌高唱入云,表现斗争获致胜利,正义得以伸张。全曲在欢欣鼓舞中结束。
贝多芬的《雷奥诺拉》第三序曲,是采用歌剧音乐的主题贯串着戏剧性的发展而写成的。如果仅仅把歌剧中几个最精彩的主题组合起来,而没有贯串这种戏剧性的发展,那就叫做“集锦式”的歌剧序曲。法国作曲家托马的歌剧《迷娘》的序曲,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迷娘》是根据歌德的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习年代和漫游年代》创作的。歌德笔下的威廉·迈斯特,是资产阶级启蒙运动时期德国市民青年的代表,他要摆脱狭隘的生活天地,走向自由世界,到实际斗争中去认识生活的意义。
歌剧《迷娘》的序曲包含歌剧的五段音乐:第一段是老艺人在迷娘养病时所唱的摇篮曲,吐露了慈父对爱女的舐犊深情。第二段是老艺人的竖琴音乐。第三段是迷娘对威廉倾诉自己的身世时所唱的歌。这首歌很有名,被称为“迷娘之歌”。这是一首波洛涅兹体裁的三拍子舞蹈歌曲。第五段是菲丽娜的福拉纳舞曲。福拉纳是一种六拍子的威尼斯舞曲,表现出生动活泼的情趣。五段音乐既不是随意的凑合,也不是顺着在歌剧中出现的次序排列,而是按照美学原则精心剪裁的一幅镶嵌画。
十九世纪初叶以后,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序曲,它既不是歌剧的开场音乐,也不是器乐作品的开始曲。而是一种独立的、专为音乐会演奏而作的管弦乐作品,所以这种作品被称为“音乐会序曲”。其中有些是标题音乐,也就是用文字或题目来阐明作品思想内容的器乐曲;有些是纪念性的乐曲,如勃拉姆斯的《学院节日序曲》就是作者为答谢布勒斯劳大学授予他荣誉哲学博士学位而作。在形式上,这些序曲都是单乐章的作品,大多用奏鸣曲式写成。
4、名家的作品: 门德尔松的《赫布里底群岛》序曲,又名《芬格尔山洞》序曲,是一首标题性序曲。芬格尔山洞是苏格兰西海岸外赫布里底群岛中斯塔法岛上最大的岩洞。这首序曲抒写了作者游历赫布里底群岛和芬格尔山洞的印象,采用奏鸣曲式的结构。第一主题用一个动机作为主题核心。这个动机不断反复、模进和引伸,并从低音区扩展到高音区,描写岩洞的静僻和幽深。第二主题由大提琴、大管和单簧管奏出优美的歌唱性旋律,伴随着弦乐器上碧波荡漾一般的音型,描写浩瀚的大海。展开部淋漓尽致地发挥了这两个主题,描写海鸟飞鸣,海风凄厉和海浪的起伏逐渐变为汹涌澎湃的气象。当音乐平静下来时,开始进入再现部,又回到了幽静的岩洞景色。最后,热情洋溢的尾声把壮丽的自然景色和心醉神迷的精神境界结合起来,作了生动的描述。
勃拉姆斯的《学院节日序曲》,是一首纪念性的音乐会序曲。1879年3月,布勒斯劳大学授予勃拉姆斯以荣誉哲学博士的学位。勃拉姆斯在1880年8月写成这首序曲,作为答谢。这首用奏鸣曲式写成的序曲,采取四首德国大学生歌曲作为主题。第一主题是在十九世纪德国民主革命运动中起过积极作用的《一八一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之歌》。创立于1815年的耶拿德国大学生协会,因为传布自由思想而于1815年11月26日被解散。这首歌是抗议协会被解散的大学生团奖歌曲,曾在德国大学生中广泛流传,有很大的影响。过去中国的学校歌曲,也曾采用过它的曲调,配上李白的《春思》(“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流传于二、三十年代的中学里,为当时的中学生所熟知。在序曲中,这个主题是由小号吹出的。连接部采用大学生歌曲《国父》的曲调,这是德国大学生举行庆宴时所唱的歌曲;第二主题是《大学一年级生之歌》,是一首富于风趣的大学生歌曲,由大管吹出。尾声采用了十八、十九世纪广泛流传于欧洲各国的拉丁文大学生歌曲《短暂的生命》,歌词宣扬青春及时行乐和对师友的祝福,但最后一段歌词唱出了“摆脱忧患,送走困苦,驱除恶魔。扫清暴虐”的意愿,表现了争取民主的进步思想。这首庄丽雄健的大学生歌曲由全部乐器强劲地奏出,序曲在欢欣鼓舞的热烈气氛中结束。
柴科夫斯基《1812序曲》此曲大约可分为3个部分。刚开始由中提琴和大提琴演奏第一主题,那是基督教的圣歌“上帝佑吾黎民”。随着乐器的加入,音量的增加,你可以体会到拿破仑大军的入侵。
第二主题是,当速度转为行板,军鼓的击声中,俄军的援军到了。不久就变为快板你可以发觉战争越发迫在眉睫...法国军队出场。法国号开始吹奏“马赛曲”。你会听到“马赛曲”的音乐充满了四周,代表法军占近优势。接下来的主题是俄罗斯的民谣....第五主题由钢琴先来演奏,这意味的是莫斯科市民“揭竿起义”,一起对抗法军。调子又转回c大调..法军蜂拥进入莫斯科,引起大战俄罗斯的音乐和马赛曲混合在一起,最後法军终於在饥寒交迫溃散。
最後速度又回到largo,第一主题又再现木管和铜管音乐一加入演奏,宣告胜利的铃声嘹亮想起,曲子更为雄伟,再转为快板,俄罗斯的国歌高升唱出,并加入战胜的炮声而结束全曲。音响迷通常在选音响也会挑张录音好的1812去选购,看看炮声是否雄厚,铃声是否响亮。
5、著名的序曲作品:
罗西尼《威廉·退尔序曲》 柴科夫斯基《1812序曲》 贝多芬《菲德里奥序曲》
附:中国人在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05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观后感】推荐阅读:
08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06-18
16音乐之都维也纳05-28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读后感500字10-10
维也纳酒店管理方案06-23
新年音乐会主持稿 六年级09-21
中班音乐活动过新年07-21
2024年新年贺词10-15
2022年新年校长讲话09-27
2007年公司新年贺词10-20
18年企业新年贺词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