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2024-08-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恩施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恩施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篇1

恩施旅游资源调查

报告题目:

院:

业:

员:

暑期社会实践

恩施旅游资源调查 管理学院 会计

陈世淦

200805170062

200805169020

200814118004

200805169070

暑期社会实践

恩施旅游资源调查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外出旅游。近年来,尤其是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战略构想之后,我州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民族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使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正在受到重视,民族文化的开发利用与旅游正在形成结合。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至十二(今年阳历是8月21日),在神奇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都会举行为期七天的土家情人节——女儿会。今年,我很荣幸跟其他同学一起参加了开幕仪式,场面非常壮观。

参加开幕仪式的不仅有恩施本土的小伙子姑娘们,还有许许多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由此可见,恩施的旅游已经在逐步和民俗文化结合,正在逐步走进人们的视野。

一、恩施州旅游资源发展概况

恩施州地处云贵高原东北部,东连荆楚,西通巴蜀,南极潇湘,北靠神农架,素有川鄂咽喉、荆楚屏翰之称。境内武陵山、荆山、巫山和大巴山都属历史上燕山运动造成的褶皱,暑期社会实践

恩施旅游资源调查

又分别被长江、清江、酉水、娄水等众多河流切割冲刷,汰洗成极为复杂的喀斯特地貌。奇峰耸峙,峡谷纵横,洞穴密布,形成了许多神秘奇异、粗犷秀丽的自然景观,加之独特的丹霞地貌,第四季冰山运动孑遗的原始珍稀植物群落点缀其间,更使恩施山青水秀,有如画屏,是休闲度假和山水观光的最佳去处。

恩施州有着悠远的文明历史,古老的巴文化、中世纪的土司文化、近现代的革命文化、抗战文化在中国历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首府恩施是湖北省抗战时期的临时省会,如今被评为湖北省历史文化名城。“巫山人”、“建始直立人”与“长阳人”的被发现和命名,确立了峡江和清江流域的人类起源地地位。巴东雷家坪、官渡口、楠木园、沿渡河、清江香炉石等遗址的发掘也向世人展现了长江及清江流域早期人类活动的图景,证实了该区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廪君举族西迁,射杀盐神、君乎夷城、建立巴国的传说,妹嬉女儿行、丈夫心,与伊尹“比而亡夏”的氏族复仇故事,巴曼子背信守义、割头以谢楚王的爱国豪情构成了恩施州各族人民的文化品格和民族心性,向五子、田彦伊、田世爵、陈连升等一大批民族英雄,邓玉麟、周念民、黄大鹏等一大批革命先烈则是恩施州各族人民的脊骨和灵魂。

恩施有沿袭古代巫傩文化、图腾文化、军旅文化习俗的傩戏、过社、茅古斯、摆手舞、撒尔嗬;有自成体系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艺术;有与生境息息相关的山歌、田歌、赶战歌、排歌、情歌;有风情独特的跳丧、哭嫁、女儿会、牛王节等。这些古老独特的民族民间文化是我州开展文化旅游和民俗旅游的最大卖点。

总之,恩施州的旅游资源禀赋高、资源类别全、资源卖点好,随着“铁公机”重大交通设施的改善,很多待字闺中的神奇景观和民俗文化将招引更多中外游客的探访和关注。

二、恩施州县市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暑期社会实践

恩施旅游资源调查

恩施州旅游业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按照“政府主导、行业主管、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发展模式,经过多年的努力,在旅游项目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品开发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把恩施州建成旅游目的地的战略构想,确立了“十一五”旅游发展目标、成立了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产业的决定》。

2制定了“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提出了按照“一轴两极三区”的战略布局,以神农溪、腾龙洞、恩施大峡谷、土司城、清江闯滩、坪坝营等 10 大景区为重点,链接长江三峡、宜昌、重庆、张家界等重点旅游城市,建设恩施生态风情旅游目的地的战略构想。

(二)各县市旅游业的发展由自发到自觉,制定了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路、发展规划和景区建设规划、巴东县提出了“五三”发展战略,出台了《全社会大办旅游的决定》、《进一步发展旅游业的若干规定》,明确了突出以神农溪为主导的旅游业在全县经济整体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发展大旅游,培育大支柱、形成大产业的良好态势正在逐步形成。

暑期社会实践

恩施旅游资源调查、恩施市将现代工业、特色板块农业和旅游业作为该市三大支柱产业重点支持发展,加快旅游资源整合,调整旅游发展工作布局,加大旅游项目的开发及营销力度,全市大旅游、大市场、大发展的旅游格局初步形成。、利川市委、市政府提出“旅游强市”的战略目标,把旅游经济列为全力构造的“四大经济”格局之一,确定了“以旅游业为龙头,着力发展第三产业”、“突破性发展旅游业”的战略思路,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印发了《关于腾龙洞风景名胜区暂行管理办法》,市人大颁布了《利川市旅游景区(点)管理办法》等法规。、咸丰县以“ 2006 年中国乡村游”主题年活动国契机,重点开展了以“坪坝营创 A、宾馆(饭店、农家乐)创星、旅游村乡镇创建、导游创佳”的“四创”活动。暑期社会实践

恩施旅游资源调查、来凤县紧扣“生态旅游州、土(苗)风情园”的主题旅游形象,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摆手舞的发源地、西南佛教的圣地”两大品牌旅游资源,以仙佛寺景区建设为龙头,以“酉水一线贯珠”景点开发为突破口,初步形成了集深厚宗教文化、浓郁民族风情、秀丽自然景观、璀璨人文历史于一体的旅游产业格局,着力将来凤打造成为武陵山区的重要旅游目的地。、鹤峰县是我州重要的革命老区,富有光荣的革命传统。2005 年被确定为全国 30 条红色精品旅游线路主要景点之一。该县组织相关部门完成了《鹤峰县红色旅游发展规划》,根据全县红色旅游资源特色和分布现状,结合红色旅游功能定位,红色旅游发展目标,以及与绿色生态旅游、土司文化旅游的资源整合,提出了鹤峰县红色旅游发展的总体布局,即“一个中心、五条线路、六大片区、十二个重点精品景点”的规划框架。

三、恩施州旅游产业及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由于恩施州旅游产业起步较晚,且走的又是一条由下而上、由自发到自觉的发展之路,因此,恩施旅游业虽然经过了二十多年的苦心经营,但至今仍存在许多问题:一是没有领导旅游产业发展的强有力的工作班子;二是没有形成全社会办大旅游的共识;三是没有概括资源特色的主题形象;四是没有明晰的战略构架;五是没有准确的市场定位;六是没有实现有效的资源整合;七是没有良好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八是没有按照支柱产业进行投入。

总之,恩施州旅游业的发展现状离州委、州政府提出的把恩施州建成生态风情旅游目的地的要求还相距甚远。

(一)认识问题 暑期社会实践

恩施旅游资源调查

恩施旅游业发展最缺的不是资源,而是观念。一是对资源的认识不足,没有足够的信心;二是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意识,表现在上面热、下面冷,少数热、多数冷;这里热、那里冷;口里热、行动冷;三是认为两路贯通后,旅游自然就搞好了,没有提前介入的意识;四是没有把旅游真正当作支柱产业投入;五是没有明确的旅游发展思路;六是对旅游“六要素”的配套建设重施不够。

(二)定位问题

一是产业定位模糊。到底是把旅游业培植成为拉动我州的第三产业支柱产业还是龙头产业?目前认识模糊。

二是形象定位不准确。目前《规划》定位是“绿色恩施州、土(苗)风情园”,这种定位比较宽泛,不能代表恩施州景观和文化的本质特征。

(三)规划问题

我州各县市都制定了旅游发展规划,但没有进行系统的策划,而且这些规划都是延请外地旅游规划专家做的,没有征求本地旅游、民族宗教、民族文化等方面学者的意见,因此规划本身存在着许多缺陷,而且在运用中也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加以修编,加上没有一部科学的、权威性的景区开发详规,因而严重影响了各景区的深度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四)投入问题

制约我州旅游业发展的最大障碍还是投入不足。政府主导宣传缺乏力度,旅游配套设施严重滞后,由政府负责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也跟不上景区开发的步伐,甚至拿不出钱来搞景区的开发详规。暑期社会实践

恩施旅游资源调查

(五)体制问题

一是没有一个权威、高效的工作专班。州里及各县市虽然成立了旅游产业领导小组,但只是一个协调指导机构,而没有真正发挥作用;一些县市虽然设立了风景管理处,但其权限很小,无法在决策和实际运作中发挥作用;各县市旅游局虽能代表政府行使职权,但因为旅游资源分别受到农业、林业、国土资源、民族宗教、文化卫生等各方面权利部门的管辖和制约,所以也很难施展手脚。二是一些景区的管理体制混乱,多头管理,无人管理的现象非常普遍。

(七)融资问题

恩施州旅游的可进入性差、景区分散、配套设施不全,导致来我州投资旅游业的商家回报率低,投资风险大于投资水电等产业,因此融资问题也是制约我州旅游业发展的一个瓶颈。我州近年来通过旅游资源的推介宣传,与外商签定了一些景区开发合同,合同金额虽大,但实际到位率非常之低。

四、恩施州旅游业发展的战略对策

(一)恩施州旅游业发展的巨大前景

恩施州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目前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一是世界范围内文化旅游、生态旅游、探险旅游等已经成为广大游客“求知、求新、求异”、满足异质文化想象的首选旅游方式。周先旺州长在考察美国加州时指出恩施州有四个多样性:民族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气候多样性、文化多样性。这种多样性对于旅游来说就是资源的差异性和独特性。我州独特的生态环境、神奇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最适宜人类居住的气候类型,加上人类起源地和巴人故里的文化效应将会引来大批的国内外游客;二是国家启动的“ 2006 暑期社会实践

恩施旅游资源调查

年中国乡村游”主题年活动将把大量的游客推向西部,从而促使我州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三是清江民俗风情旅游区是湖北最具成长性的旅游目的地。2005 年 7 月,湖北省旅游工作会议提出了加快发展“一江两山、武汉都市旅游圈、恩施民俗生态游、大别山红色旅游”的战略构架,明确把恩施民俗生态游作为重点发展。二 00 七年六月,省政府在我州召开了全省旅游工作会议,研究解决我州重点景区的建设问题,在此基础上,州委、州政府还出台了发展旅游产业的相关文件;四是鹤峰县去年被纳入国家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对于提升我州的旅游形象、辐射境内其它文化、生态景区具有重大意义;五是经过二十多年的培植,我州旅游业已初具规模,神农溪、腾龙洞、梭步垭石林、清江闯滩、坪坝营、鹤峰满山红烈士陵园等一批景区在国内外旅游市场已产生了一定景响;六是我州最近启动的“百镇千村万户示范生态家园建设”工程将为开展乡村旅游和民俗旅游奠定良好的基础;七是旅游大环境建设 投资关系的日趋紧密,周边地区开发旅游给我州旅游发展带来的旅游产业聚集和辐射效应,将形成一系列的环周边旅游开发机遇。如神农架原始生态旅游对双神线的带动、奉节天坑地缝对恩施大峡谷、腾龙洞的依赖性聚集、大三峡旅游对清江资源的整合等;八是随着两路的开通,恩施的可进入性将得到极大的改善,并形成一个立体的交通网络和旅游通道,为恩施州建设生态风情旅游目地的奠定了基础,并使得把旅游业培植成我州的支柱产业成为可能。

(二)指导思想

以建设恩施生态风情旅游目的地为目标,采取“超常发展、生态优先、突出文化、点轴推进”的发展模式,按照“一轴、两极、三区”的战略布局,打造一条清江画廊,争创两个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恩施、利川),建好三大景区(清江中上游生态旅游区、神农溪国际旅游区、坪坝营生态休闲旅游区),搞好四个整合(行政权力资源整合、区域旅游资源整合、人力资源整合、生态旅游资源与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整合),推出五条旅游精品线路(土苗风情游或称巴人故里游、两江环线游、红色之旅游、武陵文化游、鄂西南生态游)、做到六个暑期社会实践

恩施旅游资源调查

加强(加强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的开发;加强旅游市场的开发与促销;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旅游配套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旅游行业管理;加强旅游环境的建设与保护),努力把旅游培育成支撑恩施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

(三)战略对策、战略定位

(1)目标定位:恩施生态风情旅游目的地。

(2)产业定位:全州将旅游产业培植为支柱产业。各县市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其定位为支柱产业、龙头产业或先导产业。

(3)形象定位:全州应统一形象定位,一级形象建议定位为:“巴人故里、清江画廊 ”。各县市在主形象定位下进行次级形象定位。巴东、建始、恩施、利川、宣恩突出“清江画廊”品牌;鹤峰应按红色旅游目的地、绿色旅游过境地的战略定位,突出“土司文化、红色鹤峰”,来凤应按宗教旅游目的地定位,主推“武陵宗教圣地,酉水文化摇篮”,咸丰要在原生态方面做文章,彰显“绿咸丰、红杜鹃”特征。此外,巴东还可以打“纤夫文化“、建始打“人类起源地”,利川围绕龙船调和腾龙洞打品牌、恩施打“历史文化名城”形象品牌。、战略构架

以清江画廊为主打品牌,以“巴人故里、清江画廊”为主题形象,凸显州城旅游集散地的聚集和辐射作用,加强各县市的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设施建设,最终在全境形成一个“众星拱月”和“天女散花”式的立体大旅游体系,并以三大核心景区和十大重点景区为龙头,暑期社会实践

恩施旅游资源调查

加强与周边知名景区的联合互动,拉动恩施州游业的快速发展并最终形成贯通恩施全境的旅游通道和精品线路。、战略步骤

2008 年前为产业培植期,重点抓旅游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六要素配套设施建设,特别是加强恩施和利川两市的旅游集散地建设;着力打造清江画廊,以武汉和重庆为主打市场,全力推出腾龙洞、恩施大峡谷、坪坝营、神龙溪、仙佛寺、满山红烈士陵园等重点景区;“十一五”末,把恩施建成湖北省最具成长性的旅游地,全州旅游综合收入占到 GDP7% 以上。以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为主打市场,着力培育生态优美、民族风情浓郁、文化特色鲜明的“绿色恩施州、土(家)苗风情园”,使恩施成为全省旅游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极; 2015 年前,将恩施州真正建成生态风情旅游目的地。以欧美等发达国家为主打市场,将恩施州的旅游产业提升为支撑全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战略精品线路

(1)土苗风情游:神农溪漂流看堂戏—水布垭高坝看撒尔嗬—建始人遗址看建始丝弦锣鼓—梭步垭石林看傩戏或女儿会—恩施土司城观看大型土家族风情剧〈毕兹卡〉—利川腾龙洞看大型情景剧〈夷水丽川〉—咸丰坪坝营看民间艺术表演—来凤看南剧〈西南卡普〉和摆手舞—张家界(入境地点:三峡大坝或神农架方向、重庆方向、张家界方向或恩施组团)。

(2)、两江环线游:三峡大坝—长江三峡——奉节天坑地缝——恩施大峡谷——利川腾龙洞及相关景区——梭步垭石林——恩施历史文化名城及相关景区——清江画廊——水布垭高坝——长阳武落钟离山。暑期社会实践

恩施旅游资源调查

(3)红色之旅:张家界——桑植——鹤峰——宣恩——利川——恩施——建始——巴东。

(4)大武陵文化游:张家界——鹤峰土司遗址——来凤仙佛寺——咸丰唐崖土司皇城——利川大水井、鱼木寨、花梨岭天主教教堂、如膏书院、团堡石龙寺——宣恩庆阳古街、苗寨——恩施巴蕉侗族乡——恩施历史文化名城——建始人遗址——巴东寇公亭、三峡第一碑——古宋城(复建)。

(5)鄂西南生态游:黔江小南海——咸丰汪大海、坪坝营、黄金洞——利川星斗山、水杉群、腾龙洞——恩施大峡谷——梭步垭——建始四十二坝、黄鹤桥——巴东清江水布垭高坝、巴人河、神农溪。在战略精品线内可以组合数十条自助旅游线路。

(四)具体措施、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整合行政权力资源。

发展旅游产业是一个综合性系统工程,必须坚持“政府主导、行业主管、部门联动、企业主体、社会参与”才能形成全社会办旅游、办大旅游的局面。而切实加强领导,真正体现政府的主导作用则是我州突破性发展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我州要在原来设立的旅游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成立专门的工作机构——恩施州旅游目的地建设工作委员会。委员会下设咨询策划、规划协调、产业发展、宣传促销、产业研究等部门,由州委、州政府、州人大、州政协四大家领导牵头,联合旅游、文体、民宗、交通、农业、水利、林业、环保等相关职能部门定期召开旅游工作会议,研究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及时修编旅游规划、出台相应政策,具体指导我州旅游业健康发展;四大家领导要把培植旅游产业当作头暑期社会实践

恩施旅游资源调查

等大事来抓,甚至要像张家界市那样定期召开旅游工作会议,深入景区现场办公等。各县市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整合区域旅游资源

首先可以考虑组建成立恩施州旅游集团,按先策划后规划、先做详规再开发建设的原则,整体打造清江画廊等县市旅游项目。其次,树立全州一盘棋的思想,实施景区品牌战略。整合全州旅游资源,举全州之力推出神农溪、腾龙洞、恩施大峡谷、清江闯滩、恩施土司城、恩施梭步垭石林、来凤仙佛寺、咸丰坪坝营等精品,并实现与“三峡——张家界”中西部生态旅游带来的有效对接,把恩施生态旅游纳入“三峡——恩施——张家界”大黄金旅游圈中,全面提升恩施旅游形象,使恩施旅游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形成品牌。第三,各县市旅游区的规划和建设中,还要搞好与周围周边地区成熟景点的资源整合,做到捆绑发展,互惠互利。、重视人力资源对我州旅游业发展的作用,整合人力资源

一是整合我州现有的人才资源,充分调动旅游、文化、民族宗教、科技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对建设生态风情旅游目的地的积极性,利用他们为发展我州旅游产业贡献力量;二是要充分利用我州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力量,参与旅游总规修编、详规论证、承担重大旅游科研

项目,并与企业和政府主管部门建立包括旅游策划、营销宣传等全方位的旅游合作机制;三是充分的发挥湖北民族学院、恩施职院以及旅游培训机构的作用,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为我州培养一支适应旅游经济发展的旅游人才队伍鼓励旅游行业、企业与州内外高等院校合作,培养我州急需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生产服务一线的技术人才;四是积极引进旅游经营、管理、营销、策划等方面的优秀人才,改善人才结构,提高旅游人才的整体素质。暑期社会实践

恩施旅游资源调查、大力挖掘我州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搞好生态旅游资源与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整合

一是充分利用我州考古文化资源、土司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和抗战文化资源,建设“建始直立人”与古生物化石博物馆,鄂西南土司博物馆和抗战纪念馆,并与州博物馆、鹤峰烈士陵园、叶挺纪念馆等一起整体开放;二是把近年来认定并公布的民间艺术大师、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区(村)以及 25 支民间艺术表演队进行包装,使他(它)们在传承民族民间文化和开展民俗旅游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三是在神农溪出口处恢复建设古宋城,在恩施老城的基础上恢复建设恩施明清古城,修缮宣恩庆阳街古镇、利川大水井古建筑群,保护开发宣恩彭家寨、咸丰刘家大院等土家族吊脚楼建筑,重视宣恩小茅坡营、来凤舍米湖、利川鱼木寨的原生态建设和保护,使这些体现民族特色的遗址和古建筑得到充分有效的保护性旅游开发;四是在新农村建设、旅游乡镇建设和移民村镇建设中,充分考虑体现民族文化特色,营造文化旅游的氛围;五是加强民族服饰、民族饮食、民族工艺、民间绝活的研发和推广,使之成为旅游经济的生力军;六是重视世界文化遗产(含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的申报论证工作,以提高我州文化遗产的知名度。

(五)培植我州旅游支柱产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建议、州县两级每年明确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政府发展旅游的导向性投入和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同时还要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并与国有资源和企业整体或部分转让、拍卖的收益专项用于旅游业的发展和重点景区(点)的建设。、州委、州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认真调研,积极支持各县市发展旅游业的重大举措。如巴东神农溪延伸开发项目、清江水布垭开发项目、恩施清江大峡谷开发项目、鹤峰红色旅游开发项目等都需要加大扶持力度,给予优惠政策。暑期社会实践

恩施旅游资源调查、加快境内旅游交通及配套设施建设,一是争取安(康)张(家界)常(德)铁路、巴(东)鹤(峰)张(家界)高速公路的立项工作,争取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笼子;二是将张家界至恩施、重庆黔江至恩施的公路列入计划;三是尽快修通连接恩施大峡谷和利川腾龙洞的大河碥大桥;利奉公路、奉恩公路(含石乳关隧道);鹤峰连接桑植的道路改造升级,鹤峰连五峰的摩天岭隧道等,使恩施旅游的可进入性进一步改善,实现境内(周边)畅通“快游”;四是考虑开通恩施至张家界、重庆、万州、宜昌等地的小型飞机航线。、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旅游企业(含取消旅游准入限制后进入的外资企业)做大做强,通过兼并重组,成立旅游集团公司搞大策划、上大项目、建大景区、打大品牌、实现大旅游。同时,要保护旅游企业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认真解决来

恩施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篇2

民宿度假是根据国内外休闲度假成功经验和恩施大峡谷的资源禀赋状况, 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概念, 是恩施大峡谷首创的一种独特的休闲度假模式。民宿度假不同于一般的度假宾馆或度假村的传统度假模式, 它不依赖于专门修建的度假设施。民宿度假系统的基本单位是民宿度假村, 民宿度假村的基本单元是民居。民宿度假村是恩施大峡谷首创的一种定位于普通大众的、阶段性 (侯鸟式) 的休闲度假形式。

2 恩施大峡谷民宿度假市场趋势分析

民宿度假村的模式是对传统旅游休闲度假模式的根本创新, 这种模式非常科学的整合了各种资源, 合理开发利用大峡谷自然风光 (环境优美、空气清新) 、独特气候等当地资源, 通过将当地民居建成度假村的方式变成旅游产品。基本不耗费额外多余的资源, 却能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堪称低碳经济的典范, 是“仙居恩施”战略的最大成果。恩施大峡谷的民宿度假村具有明显不同于传统度假村的以下特点:

2.1 为旅游市场提供一种全新的旅游度假产品

我国正处在休闲度假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 以各类不同度假区和宾馆为主体的度假产品由于成本过高, 基本只能满足高端和较高端的需求, 而对具有广大休闲度假需求的大众市场, 还没有合适的度假产品。恩施大峡谷的民宿度假村正好为这一市场提供了非常合适的产品。

2.2 为大峡谷道路环境改善提供了一条可行途径

恩施大峡谷黄鹤楼生态走廊沿线居民众多, 村民沿路而居, 开荒种地, 许多地方环境脏乱。民宿度假村的模式可以为居民带来丰厚的经济收入, 沿线居民将主动向民宿度假村迁移, 大峡谷民居将形成沿线组团分布的形式, 生态走廊沿线的环境将会得到根本的改善, 建设环境优美的生态走廊的目标才能最终实现。

2.3 为大峡谷景区的居民致富提供一种最佳模式

开发民宿度假村卖的是自然风光、在已建居民住房的基础上, 额外投入不多, 经济效益却十分巨大。以每户平均接待10名游客, 居住三个月, 每户每年将会有6万元收入, 4万元的净收入, 大峡谷景区若发展2000户, 每年总收入将达12亿元。

2.4 为完善景区旅游功能提供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

民宿度假村可以实现一物三用, 居民住宅, 民宿旅馆, 自驾游营地, 能够满足当前蓬勃兴起的自驾游营地需求, 完善大峡谷景区旅游功能。民宿度假村以小区为单位配套完善民宿度假村居住、生活、休闲和娱乐功能。以乡镇为单外配套完善游客商娱、消费、医疗、游览景观 (本区域内) 等功能, 全区域 (大峡谷区域) 配套外联、安全、观光、交通等外部衔接功能, 最终建成国内休闲度假的典范, 恩施大峡谷旅游最大的亮点。

3 恩施大峡谷旅游环境总体评估

3.1 恩施大峡谷地理环境评估

3.1.1 旅游资源总体简介。

恩施大峡谷位于一座绵延了渝、鄂、湘、黔4省, 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的大的山脉中, 那就是巍巍武陵山。武陵山是褶皱山, 长度420公里, 一般海拔高度1000米以上, 最高峰为贵州的凤凰山, 海拔2570米。山脉为东西走向, 呈岩溶地貌发育, 主峰在贵州的铜仁山区, 梵净山。武陵山脉覆盖的地区称武陵山区, 现在也习惯称武陵山片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宏伟的三峡大坝、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浓的巴楚风情, 使恩施大峡谷成为气候宜人 (全年平均气温16.9℃~17.9℃) 的理想休闲去处。

3.1.2 恩施大峡谷周边的地理环境。

恩施大峡谷旅游区位于武陵山深深的腹地中, 境内有恩施市屯堡乡、板桥镇及利川市团堡镇, 总控制面积300余平方公里, 大小峡谷50余个。满眼所见的, 是山连着山, 山套着山, 山衔着山, 山抱着山。千山万岭, 峰峦叠蟑。农民们在狭窄的坡地上种瓜点豆, 连一尺见方的泥土都不肯放过, 统统被垦为耕地。山里汉子在那里犁地, 三五步便到了头, 半站在悬崖边, 既不能进, 也不能退, 于是, 人们只得从泥土里提起沉重的犁辕, 使劲儿往后拉, 身子后坐, 几乎悬空在山崖外。

3.2 恩施大峡谷人文环境评估

这里有土家族, 苗族, 侗族, 白族等少数民族居住, 有着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和秀丽的风景, 其中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 奇峰石怪, 为五大佛教圣地之一;乌江画廊穿越其中;张家界, 为世界著名的国家森林公园;湘西凤凰为古代的南长城;黔江的小南海为世界保存完好著名的地震遗址;恩施的清江河和黔江的阿蓬江、酉水河, 为土家族的发源地。这里山同脉, 水同源, 树同根, 人同俗, 经济文化长期落后, 不为外人所知, 但是这里的民族却有着悠久的历史, 为共和国的诞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现在, 武陵人已经走出“有武陵人捕鱼为业”;陶渊明的千古名篇桃花源记中所说的“武陵”便为今日的湖南省常德市, 而桃花源就在该市的桃源县;他们正在走出大山, 在发生着历史性的变革, 这块土地正在成为中华大地腹心地带的一颗倍受关注的璀璨明珠。

3.3 恩施大峡谷交通评估

起于屯堡乡大龙潭止于板桥镇大山顶, 全长约150公里、途径屯堡乡、沐抚办事处、板桥镇的山区道路均已完成施工任务, 道路状况良好, 路边照明等交通设施齐全, 停车场满足旅游高峰期的需求。

3.4 恩施大峡谷旅游现状整体评估

根据大峡谷景区旅游管理办事处负责人的介绍:该景区3月—10月为旅游旺季, 最高峰日接待人数为8314人, 平均接待人数为1000人左右。十一黄金周期间总接待人数为1.3万余人, 票价为150元/人, 为当地创收195万元。

十一黄金周期间, 客流高峰期出现的主要问题为, 排队买票时间过长, 景区中部分路段过于拥挤, 不存在停车位不足或交通拥挤现象。可见恩施大峡谷景区附近的交通设施能经受起游客的考验。十一黄金周期间, 游客主要为自驾游与随团游两种。其中旅行团主要来自于武汉、宜昌、襄樊、重庆等周边市区;自驾游游客遍布祖国各地, 也有港澳游客前来。可见从项目启动到现在短短4年时间, 恩施大峡谷景区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未来的发展将不可限量。

4 民宿度假在武陵山区的适应性与优越性

4.1 民宿度假在武陵山区的适应性

武陵山区平均海拔在1500米左右, 常年平均气温16.9℃~17.9℃。是如今候鸟式休闲度假的夏季首选之地。未来有望打造为, 冬季去海南, 夏季来武陵的全国性的候鸟线路。季节性旅游主要由自然和体制性所决定。其中自然表现为温度、降水、降雪等气候变化。体制性表现某些法规的出台, 最一般的表现为国庆等节假日的出现。作为典型的季节性旅游地, 当地的民宿度假行业的发展与如何利用好自然和体制性是密切相关的。

4.1.1 自然性的合理利用。

季节性旅游的给当地农民带来的财富是不稳定的。当地农民主要以种地与外出打工为主要收入来源。春秋为农忙期, 而本地的旅游旺季主要集中在夏季;同时鉴于民宿度假的经营方式简单, 劳动强度低;对农民务农并不会造成太大影响。可以说他们民宿的经营是一种额外收入。通过对当地居民的实际调查可知, 民宿的经营方式普遍得到当地居民的认同与欢迎, 可以成为改善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的一条切实可行的方案。

4.1.2 体制性的合理利用。

从五一黄金周起, 截止到十一国庆, 当地居民可以在乡镇政府的领导下组织一系列的旅游季活动。主要反映地方文化, 民俗民风, 即丰富了当地文化建设, 又对当地旅游业有积极地促进作用。同时也不影响务农务工, 一举三得。

4.2 民宿度假在武陵山区的优越性

中国人口中老龄人的比重越来越大, 针对老龄人的旅游市场非常开阔。根据调查发现老龄人出游有以下特点:人数众多, 团队规模庞大, 时间充裕, 自理能力较差, 对旅游的本土化要求很高。服务要求细心、耐心、爱心, 不喜欢豪华, 讲究舒适。对于消费上, 喜欢全报价, 不喜欢自费项目和购物。旅游线路多选为轻松山水行或纯粹文化游。当地的民宿度假的休闲游方式非常符合老龄人的胃口。

摘要:文中对武陵山区民宿度假旅游发展的可行性做了分析。

恩施旅游求增量 篇3

2013年,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恩施州)迎来建州三十周年,也正式进入“恩施旅游营销年”。营销重点是在继续深挖重庆、武汉等传统市场的同时,发掘新的市场增量,其中“两河”——河南、河北为重点领域。

记者发现,尽管恩施州旅游业对外推介动作频频,但其真正增量可能仍在传统市场之中。在提高接待水平、构建产业链条、优化开发平台的基础上,恩施旅游业将实现存量市场的深度开发。

走“两河”,求增量

“从来没有看过规模这么大的溶洞,激光表演和《夷水丽川》歌舞表演新鲜刺激,真人结合声光虚实展现演绎故事,让人应接不暇……”5月1日,在回程的汽车上,雅安姑娘孔晓晨向记者畅谈她第一次来到恩施州腾龙洞的感受。

“神奇而美丽”是初识恩施州的游客共同的感受。孔晓晨来自四川,是一家医院的医生。她加入了一个12人的自驾游团队,从成都向恩施行进:“来的路上都是一步一景,当时觉得这趟真觉得值!”

由于道路交通条件的限制,恩施州的美景“养在深闺人未识”。但随着沪蓉高速公路和宜万铁路的开通,使“神秘恩施”得以掀起盖头,其游客数量迅猛增长。2010、2011、2012年外来游客人次增幅分别为60%、56%、32%。2012年全年游客达2000多万人次。

不过,这些成绩是建立在低基数上的高增长,同时和周边景点相比差距较大。

湖北大学中国旅游案例研究中心主任熊剑平表示,恩施州位于鄂湘渝交界的旅游核心区域,张家界、神龙架、三峡等“强敌环绕”。与这些区域相比,恩施游客的相对数量仍较少。

以景点为例,恩施大峡谷2012年全年40多万人次,而张家界黄龙洞景区同年累计接待游客127万人次,为其3倍。而整个张家界市的面积不到恩施州一半,但其去年累计接待游客3590.1万人,为恩施州的1.5倍。

同时,虽然来恩施州的游客不断增多,但客源地比较单一,多以邻近城市如武汉、重庆的二次扩张为主,成熟的二级客源市场尚未形成。

如何扩大增量?恩施州在今年1月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下一步巩固扩大武汉、重庆客源市场,积极拓展新兴客源市场,确保全年接待游客增长15%以上。”

恩施州旅游委副主任袁武向本刊记者表示,2013年针对武汉和重庆市场的广告投放力度基本上不会减少。同时,将挖掘新的客源增长空间,开发河南及河北地区的二级客源市场是这今年提升增量的重点所在。

这一背景下,恩施州开始“走两河,求增量”。4月22日至24日,恩施州州长杨天然率队赶赴河南郑州、河北石家庄举行推介活动,通过带领旅行社景区宾馆与当地旅行社对接来开辟新的市场。

“推介会之后,郑州市、石家庄市部分旅行商纷纷致电州内旅行社,就深度合作进行进一步交流和沟通。”袁武说。

盘活存量

拓展以“两河”为主的新兴客源地市场,能否真正实现恩施州旅游业的突围?

在袁武看来,“两河”多数景点是以人文景观为主,而恩施是以自然景观为主,这将形成一种资源互补的格局。“尽管南方地区旅游资源丰富,但恩施州涵盖了喀斯特地貌里所有的类型,其旅游资源之丰富,景观类型之多样,超过其他单体景区景点,具有‘组合优势’。”

湖北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马勇用“后发优势”来表达自己对恩施旅游前景的乐观:“由于恩施的旅游景区景点开发相对较晚,其原始生态、民风民俗都保存得较为完好,相对于一些人工雕琢成分较多的景区来说更具优势。”

然而记者通过大量采访,发现在拓展“两河”资源方面,恩施州面临的最大困难不是景区资源的缺乏,而是对接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目前河南、河北多个旅行社均开设了恩施旅游线路,但为提高管理效率,其针对恩施的旅游线路均为火车直达。目前从石家庄到恩施须近20个小时。

当记者询问是否能选择更便捷的出行方式时,两地两家旅行社均表示不提供此服务。这表明虽然空间距离较短,但无论是铁路还是飞机,“两河”至恩施的交通都不发达。

“我认为要增强新的交通方式的衔接性来拓展增量市场,而不是简单以空间距离来划定市场。”马勇向本刊记者表示,在目前的运作模式下,他并不看好河南、河北的市场潜力。

他所说的“衔接”,则是目前以武汉为中心的高铁圈的搭建,为京津唐、珠三角地区的旅客通过武汉中转前往恩施州提供了极大便利。从目前来看,旅行社的产品设计尚不能完全发挥这种衔接优势。

此外,恩施州在接待能力方面也有待提高。据袁武介绍,在沪蓉高速公路和宜万铁路全线贯通以后,恩施州游客数量立刻井喷。但由于相应的配套配套设施跟不上,就形成了先升后降的“市场倒V”趋势。

“盲目扩张未必是好事情,如果游客被吸引过来,却在当地玩的不开心、不尽兴,就会导致潜在资源的流失,甚至会产生连带效应。”熊剑平表示,其实武汉、重庆地区的客户潜力还远没被开发出来,目前恩施州旅游发展的重点应放在盘活存量方面,通过质量提升使传统市场得到“二次开发”。

“组合拳”

实际上,2013年恩施州在对内提升上亦是亮点频出。如启动了利川腾龙洞、恩施大峡谷、咸丰坪坝营、建始野山河景区等四个景区创建5A的工作。并围绕全州接待能力、停车场等配套服务设施、景观带品质提升等方面做文章。

比如恩施州目前正在推进的“四个千”工程:千亿元投资、千公里工程、千百名旅游精英、千亿元产业规模。袁武表示,其中今年重点着力解决的“千公里”,就是打造景区与景区之间接近一千公里的接线公路,改善内部交通格局。

“实际上基础设施只是制约因素,还不是核心问题。”在马勇看来,与周边景点相比,恩施州民族文化营造方面不如湘西,山体景观不如张家界,水景弱于三峡。因此,单纯依靠“就旅游谈旅游”的大规模基建投入,无法达到更好的效果。要提高质量,重点在于综合开发、特色打造。

nlc202309030642

“恩施州如果一定要‘单点打造’,就是拿自己的短处比别人的长处,在区域竞争中完全处于下风。”马勇表示,在周边存在强势竞争对手的情况下,恩施州需要以以生态、文化、农业甚至于水电站景观等产业联动的“组合拳”来形成核心竞争力。

由于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强、关联度高、拉动能力大的产业,恩施州通过旅游业向其他产业渗透可以创造很多新的产业业态,同时可以把旅游的功能向其他产业拓展。而在特色农业与旅游业结合方面,恩施州已迈出产业结合“第一步”。

恩施州农业局副局长田代华向本刊记者表示,恩施州在旅游“吃住行购娱”五要素上,都与农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这几年,通过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恩施州也走出了自己的一些特色。恩施州烟草公司在恩施市西郊望城坡建立的烟草观光长廊,便是农业带动旅游业发展的一个典型区域。

由于烟草对于一般人是个“新鲜物”,望城坡的烟叶从烟苗到采收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而游客在欣赏特色产业的同时,还可登上山顶领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派。慢慢地,这里也成为一个集旅游观光、休息度假为一体的旅游小景区。

袁武则表示,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恩施州未来会由观光型旅游产业向休闲度假型的旅游产业转变,核心就是与健康产业结合。创建国家级省级度假区,以及生态旅游示范区都是为了这个转型做准备。

开发平台需优化

要打好组合拳,需要统筹兼顾。如果没有政府的监督和引导,旅游景点就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也无法合理、环保、有序地开发。

从自发到盲目,是恩施州过去旅游开发的一个缩影。据熊建平介绍,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恩施州产业政策中工业和农业是重中之重,发展旅游业完全是一种自发行为。后来其发展前景逐渐显现之后,一批企业家又开始盲目开发。最终在没有统一规划的情况下,形成单点分散开发的局面。

正因认识到这个问题,目前恩施州针对各县市已经成立了比较完善的旅游规划体系,包括旅游发展规划,下一层级的景区建设规划。旅游委为杜绝旅游产品的同质开发问题,主管部门在规划的编制评审时便会严格把关。

但这种模式,一定程度上也给开发企业构成了苦恼。由于以往恩施州项目审批有项目较多、手续繁杂,给一些企业增添了很大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压力。2012年,恩施州政府推行行政服务事项“一周办结制”后,这种状况才有所改善。

在马勇看来,审批复杂的原因不单出在政府身上——由于恩施州旅游业投资主体大多为外来企业,因此容易遇到一些瓶颈:一方面,作为“外来的孩子”,州政府制定扶持政策、协调机制方面都会有更多考虑,另一方面,在政府合作、项目监管方面,外来企业也可能遇到一些难点。

邓辉表示,恩施州旅游业在前期开发时,引进外来的资金和理念十分重要,但自身的努力也同样关键。恩施州一方面要依靠引进有实力的大公司。另一方面,也可以培育一些本土企业,完善自身的造血功能。

“恩施州未来可以考虑参照云南丽江的开发模式,集全州之力成立‘州旅游投资集团公司’进行资本运营和项目开发。”邓辉说。

恩施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篇4

主题导语:恩施州是一个神奇美丽的地方,恩施之美美到底在哪些地方?4月16日,湖北省恩施州州长杨天然作客省政府网在线访谈,畅谈恩施州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并将大力发展旅游业,把恩施州打造成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关注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我是主持人敬冉。在神秘的北纬30度线上,有一座古老、神奇、而又充满希望的城市,这个城市就是咱们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今天我们请到的嘉宾就是湖北省恩施自治州的州长杨天然。欢迎您,杨州长,今天作客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的在线访谈栏目。

杨天然:好的,网民朋友大家好!

主持人:今天想请杨州长给我们谈谈恩施旅游的话题。说到恩施,我们有一个永远绕不开的话题,就是关于美丽,美丽这个词可以说是咱们恩施州的一个代名词、关键词,首先这第一个问题,我们想请杨州长来谈一谈恩施的美,请问杨州长,您觉得恩施的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杨天然:以前在恩施的大交通没有解决之前,恩施给外人的印象主要是四个字,那就是“老、少、边、穷”,但是我们的铁路和高速公路开通以后,现在恩施在全国人民的印象中,那就是一个神奇、美丽的地方。

主持人:很大的反差。

杨天然:恩施州的神奇、美丽主要体现几个方面,第一个是自然风光之美。恩施有巍峨的山,有灵秀的水,有气候宜人的环境。恩施的森林覆盖率达到70%,恩施还有条清澈见底的美丽河流——清江。恩施还有一个世界级的景点——神奇的大峡谷,这个大峡谷的高差达到1400米,在全世界少有。恩施还有一个世界上最大的溶洞——腾龙洞,这个洞可以装1000万人口,武汉市的人口全可以装进去。

主持人:据说这个腾龙洞里面可以飞飞机?

杨天然:对对对,直升飞机可以在洞口进出自如。恩施之美的第二个方面是神奇的文化,恩施是巴文化、巴楚文化和巴蜀文化的交汇地,所以它的民族文化跟地域的文化很有特点,很多游客、专家、领导到恩施去了以后,觉得恩施这个地方的文化,底蕴很深厚、特色很鲜明、历史很悠久,很多到过恩施的游客说恩施是歌舞的海洋。去年全国一批知名作词作曲家,像车行等,到恩施采风,他们到恩施后发表了这样的感慨:全中国跑了这么多地方,还没有找到像恩施这样音乐元素很深厚的地方,这里的人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这就是恩施的写照。

主持人:也就是说,恩施人必会歌舞。

杨天然:对。恩施的第三个美就是美在我们仙居的环境,恩施为什么说叫“仙居恩施”呢?就是神仙住的地方,说的是这里的环境很好、生态很好、空气很好。我刚才说了,恩施森林植被覆盖率达到70%,水体的质量也优于全省、全国的平均指标,同时恩施含硒量高,全世界独立的硒矿床就在恩施,去年9月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里面的微量元素组织,给我们恩施树了一个大的牌子,叫“世界硒都”,所以恩施的大多数农副产品里面就含有硒元素。这个硒是人们防癌、防老必须的微量元素,但是其他地方很少有。所以我们从自然环境适合人类居住,从我们的农副产品、食品里面含有硒元素,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是“仙居恩施”。

主持人:说到“仙居恩施”,就不能不说到旅游这个话题,那咱们恩施的旅游业发展得怎么样?还是先请您给大家做一个简要的介绍,说说恩施这几年旅游业的发展情况。

杨天然:恩施旅游业的发展,作为产业的发展起步很晚,应该说就是最近五年,当然五年以前我们也有旅游,那时大家一谈旅游,就说我们恩施的老百姓走出恩施到武汉、到北京、到上海,这叫旅游;现在我们谈旅游是谈恩施的旅游产业,是把全国各地甚至是世界各地的游客,请到恩施来,来看我们恩施的自然风光和地域文化。从发展的时间看,我们恩施的旅游产业还是发展较晚。为什么发展较晚呢?一个是由我们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发展的阶段所决定,更重要的对于恩施来说,是由于我们交通的环境改善所决定的,因为大的旅游,没有大的客人通道是不行的,我们以前就是国道、省道,五年以前从武汉到恩施,开小车12小时,坐大客车15小时以上,旅游极不方便;那么现在我们的火车开通以后、高速公路开通以后,从武汉到我们恩施只要6个小时左右,从重庆过来只要3个小时左右,坐飞机当然更快,应该说,恩施旅游产业的发展就是最近五年的事,去年全州游客总数达到1600万人次以上,综合收入接近90个亿,增长的速度都是在60%以上,所以现在只要到我们恩施去看过的游客,尽管我们现在的配套还没有完全成熟,不很完善,但是游客都很理解,就是说你的资源太好,尽管我们的宾馆现在还不是太好,吃、住、行的条件也还不是很好,但是这些游客到我们的旅游景区、景点以后,感觉这些景区、景点是全国少有,世界也不多。

主持人:所以说人们都愿意把恩施作为一个旅游的目的地?

杨天然:对。

主持人:像刚才天然州长介绍的这样,以前我们恩施人是走出去,到北京、上海去旅游;现在的概念反过来了,好像是反向了,是我们要敞开大门让别人进来,那可以说在这个五年中,我们恩施包括咱们恩施州的各级政府,和咱们恩施的老百姓也都有了一个观念上的变化,现在,旅游业已成为恩施的一个支柱性产业。恩施州将旅游业作为产业经济发展的一个引擎来培育,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呢?

杨天然:因为恩施在湖北来说,它的地形、地貌、区位具有特殊性,这个特殊性表现在,一个是从它的地形来看,是喀斯特地貌,山大、山高、山多,湖北省大多数地区都是平原和丘陵;第二是我们从经济发展的水平来说,我们全省现在已经进入工业化中后期,但是从恩施来说,我们现在才刚刚进入工业化初级阶段,所以旅游发展的水平跟全省的平均水平比较还比较落后;第三个是我们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生态资源、文化资源,这对我们现在这个阶段的旅游,包括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旅游,这个资源是非常宝贵的。所以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战略的要求,我们把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作为我们抓产业建设的一个重中之重,我们把旅游产业的发展,作为我们三次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通过几年努力,去年年底,我们以旅游为主的第三次产业的比重,首次排在第一,第二产业排第二、第一产业排第三。恩施未来五年、十年的发展,可能在旅游产业这方面,还有一个井喷式的、突破性的发展。

主持人: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井喷式发展呢?请杨州长给我们描绘一下这个蓝图。

杨天然:所谓井喷式的,就是按我们一般的说法,就是游客量的增加,是一个超过50%以上的增长速度。

主持人:每年?

杨天然:每年,就在你一个地区,景区、景点等配套设施,都是满负荷的存在,甚至超负荷的存在,我们把它看成是井喷式的。为什么我们这样说呢?五年以前,恩施的游客量也就是400万人次不到,通过努力,最近三年,每年都是以6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去年到恩施旅游的游客量达到1600万人次。一般来说第一季度是恩施旅游的淡季,而在今年第一季度到恩施旅游的游客就有400万人次,照这个速度推算,今年全州游客将要突破2000万人次,而到“十二五”期末,要突破3000万人次,旅游的综合收入要接近200个亿,所以我们把它定为是井喷式的增长。

主持人:这样的一个井喷式。

杨天然:当然这种井喷式的现象,对我们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的责任就更加重大,我们要加快配套的建设。比如说景区的公路建设、宾馆的建设、游客购物场所的建设,还包括我们旅行社导游队伍的建设等等等等,都需要我们提高一个新的水平和规模。

主持人:那面对这样的一个井喷可能会出现,咱们现在是一个预计,现在对于恩施来说,我们恩施州未来一个时期的旅游业发展的定位是什么?

杨天然:我们恩施州对旅游的总体定位是建设全国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但是在我们州域范围内,2.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面又有定位,分成南北两大片。

主持人:怎么分的?

杨天然:以清江为界,北线,北边四个县就是自然风光;南线就包括咸丰、来凤、宣恩、鹤峰南边四个县定位为民族风情。

主持人:那就是南北两线,也可以说就是一心两翼,是不是这个意思?

杨天然:对对对,以州城为中心吧,以北线就是看生态风光,往南边走就是体验民族风情。因为我们恩施来说,土家族、苗家族居多的是在南线的几个县,所以相对来说,这几个县的民族风情的特色也鲜明一些。

主持人:那咱们现在说到旅游,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全国各地很多地方在做旅游,大家也都是在做自己的旅游名片。恩施作为我们全国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您刚才提到这样一个词,要在品牌上面下功夫,那恩施是怎么做的?在品牌上做了哪些工作呢?

杨天然:现在品牌上有这么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个推销,我们现在重点推介的景区,比如说腾龙洞、大峡谷、坪坝营的原始森林,以前我们还有长江三峡边上的神龙溪,神龙溪已经是5A级景区了,神龙溪是去年拿的是5A级景区牌,我们全省5A级景区不多,我们恩施有一家; 4A级景区,恩施州有8家,现在可能我们的4A级以上的景区,在全省排在第二位,当然我们现在重点要推出这么几个地方,那就是腾龙洞、大峡谷、坪坝营,再就是神龙溪。第二个方面我们推介的一个最大的概念,那就是“仙居恩施”。大家来恩施旅游不是走马观花,我们希望他长时间地呆在恩施,慢慢地感受我们的民俗风情,来体验我们的地域文化,让大家在恩施住一个星期、住十天半月,还有的甚至可以住三个月以上,真正体验一下“仙居恩施”的魅力。住在恩施以后,你可以感受到恩施清新的空气,感受到恩施自然风光的神奇,感受到独特的民族文化。

主持人:就是说游客到恩施不光是旅游,还有很多内涵包含在里面,要体验“仙居恩施”,要住在这里才能够体会到。

主持人:对,所以我们在规划恩施的旅游产业发展上,就不是从这个角度在做工作,不是说游客来了一天两天就走了,比如说有的游客时间很忙,你搞个三日游、一个星期游也可以,游了以后,你可能还想回来,你看现在武汉的、重庆的都有在恩施买房子的,买个小户型,80平米、70平米的,一到夏天,有的退休的老人就到恩施住几个月。现在有很多外地商人也在恩施投资做旅游配套产业,比如我们现在正在谈的,新加坡的一个客商投资总规模是50个亿,他在日本也选了一个地方,就是在北纬30度左右的地方,他感觉日本那个地方自然风光很好,空气也很好,但就是缺硒。最后一些专家给他建议,你能不能在中国的中部地区,一个叫恩施的地方去做这个项目,现在他正在跟我们恩施市谈,他想把全球的高端客户引到恩施来渡假、疗养、健身。像这样做旅游,那这个旅游就做大了、做深了,这是我们今后旅游产业进一步深化,拉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的一个发展方向。

主持人:所以说我们恩施旅游这张名片,我觉得它是有很多要素组成的,由恩施的空气、恩施的气候、恩施的硒资源等等等等,可能就是说大家走马观花地到恩施,住一天两天是不行、不够的,要多住几天,才能体会咱们“仙居恩施”这样一种特色。所以说对咱们恩施旅游配套要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个旅游城市,恩施怎么在这个配套要素上下工夫,又做了哪些工作?

杨天然:从现在来看,我们的配套要素这一块,与我们的景区、景点的建设相比还是比较滞后,当然这也是市场的局限性所造成的。从去年以来,我们加大配套设施建设,比如说宾馆,前年就出现了游客的井喷,“五一”期间全国各地的很多游客去了以后,没有地方吃、没有地方住,包括洗脚城都住满了人,一个标准间住了18个人,从那个时候,我们就大量地招商引资,当然有很多市场主体,也看到了这个市场的空间,我们现在恩施州城正在建的,四星级以上的酒店有8家,还有一批四星级以下的、三星级左右的酒店,加上一般的商务酒店、快捷酒店,现在我们州城这两年增加床位就接近一万张。

主持人:一万张床位,就是说商务酒店和三星级这样的一个档次。

杨天然:对,到明年底可能我们的游客量要达到2500万人次,甚至是3000万人次,这样一个规模的游客量,我们的基本配套要能够跟上来;第二个配套就是交通的配套,我说了腾龙洞、大峡谷、坪坝营,我们还有很多的景点,景点与景点之间的交通连接,我们现在正在建的高速公路就有5条,但是怎样把高速公路和景区进行连接,省委、省政府也很支持,每年都要开一到两次的办公会议,专门支持恩施旅游产业的发展,我们现在正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我们恩施产业发展的配套要求,正在加快推进交通建设,当然高速公路建设要慢一些,要三年多时间,也就是在“十二五”末期,我们从州城出发,基本上都能够在一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左右,到达每一个大的景区。

主持人:一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就是从这个州城?

杨天然:从州城,都可以到这几个地方。

主持人:那就非常方便了。

杨天然:非常方便了。

主持人:刚才说到的有住、有行,其他的方面呢?比如说购物。

杨天然:当然旅游的六要素,一般意义上的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我刚才说的是住、行的问题,购的问题,我们现在已经建了几个大一点的游客购物中心,但是除了游客以外的购物中心,我们现在也增加了不少超市和商场,比如中百集团、武商集团在恩施都建有多家大型商场,当然我们也正在为游客专门建吃的地方,那就是现在正在建的中国女儿城。

主持人:中国的女儿城?

杨天然:我们恩施不是有一张名片,叫女儿会,东方的情人节,每年农历的七月十二就是恩施女儿会的日子,以前是恩施的女儿会,现在是全国的、世界的女儿会。

主持人:世界的情人节。

杨天然:对,现在我们恩施的女儿会已有“东方情人节”的美誉。就是农历的七月十二前后一个星期,全国各地的人都相聚恩施,谈情说爱、旅游观光,我们现在正在建的女儿城里面就有一个特色小吃一条街,恩施的菜虽然没有像川菜、鲁菜、粤菜这么有影响,但是现在随着游客的不断增加,大家在吃了恩施的小吃以后,都觉得口味很好。

主持人:对,我想吃过恩施菜的人,肯定都有一个很深刻的印象,恩施菜,食材很特别,做法也很特别,非常有自己的地方风味。

杨天然:对,比如我们的土腊肉、合渣、豆丝、酢广椒等特色菜,现在我看到全国各地的游客去了以后,都很感兴趣,就包括今天我来之前,中午接待了瑞典达拉纳省的戈兰·卡尔森副省长,他到我们恩施就是为考察旅游资源而来的,瑞典是一个旅游大国,达拉纳省又是一个旅游大省,他吃了我们恩施的菜以后,我问他感觉怎么样?他说非常好,他能习惯,生态、绿色。

主持人:自然、生态、绿色,可能也是大家的一种追求,恩施菜也确实符合了这样一些标准。

杨天然:对,但是娱乐这一块,我们也在做,本身以前也在做,生态文化旅游,光有生态不行,还要把文化做好,把我们地方的文化、民族的文化要彰显出来。比如说腾龙洞里面有歌舞表演,一台情景歌舞剧,就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我们的土家文化,现在我们州城也在做文化节目,就是在土家女儿城里面做了大型的情景歌舞表演,就相当于我们云南的丽水金沙这样的大型的歌舞,现在正在排练,准备“五一”期间推出,当然我的理解除了吃、住、行、游、购、娱之外,在恩施我认为还要加几个指标、元素。

主持人:哪几个?

杨天然:第一还要加一个健,健体。

主持人:健康的健。

杨天然:你比如说我们在腾龙洞里面,大多数是步行,步行一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当然还有电瓶车,绝大多数游客进去后不愿坐车,在里面走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半小时;去恩施大峡谷一般的游客要走两个半小时,慢一点的要走三个小时以上,在我们大峡谷下面还有一个地缝,地缝这个景区现在正在建,也是今年国庆节要对外开放,光游大峡谷都要一天的时间,每一个游客光步行都在三个小时左右,现在大家不是都倡导运动嘛。

主持人:对,这个健就是慢慢地边步行,边步行边来这个呼吸恩施的新鲜空气

杨天然:对对对,可以健身嘛。还有一个就是智。

主持人:哪个智?

杨天然:智慧的智,可以增长知识、增长智慧,你看到是在山里面游,我们大峡谷是怎么形成的?我们腾龙洞是怎么形成的?我们大峡谷的这个石山跟张家界的石山不完全一样,我们的石山里面,山顶上还有树、还有草,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现象?现在我们导游也专门在进行这样一些培训,就是给我们的游客要讲一些自然界衍生、发展的一些现象。

主持人:一个健、一个智,还有什么要素?

杨天然:当然我们如果说再往深度说的话,应该说到恩施旅游对人的身心健康、身心愉悦起到了一个积极作用。

主持人:除了咱们说的很多一般意义上,咱们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以外,我们恩施还有自己其他的一些东西,在行走间就能增长我们的见识、我们的智慧,同时把我们的健康又提高了一个台阶。

杨天然:对。在这个里面,我给你介绍几个数字,我们恩施老百姓的人均寿命。

主持人:是多少?

杨天然:接近75岁,74.5岁。

主持人:74.5岁。

杨天然:比全省人均寿命要高2岁,比全国的平均寿命接近高3岁,其实我们地方的医疗服务水平,是全国、全省的平均水平的一半以下,为什么我们人均寿命相反还要比全省、全国的平均寿命高呢?就是因为我们老百姓长期生活、生产在这个大山里面,空气好,劳动锻炼、上下坡要走路锻炼,所以我们才能够长寿。

主持人:我觉得,咱们要去恩施旅游,一定要多住些日子,我似乎听懂了州长的话,州长可能想告诉大家,以后多来恩施住一下,可以延长你的寿命。可能每一个到过恩施的人,都会感觉到这里的空气,确实跟咱们在大城市里面不一样,跟嘈杂的都市不一样,我们也想通过今天这样一个访谈,跟大家来介绍恩施,然后让大家知道恩施有多么美、有多么好。我记得上次咱们杨州长到我们这来参加访谈的时间是2009年,当时主持人问了您一个问题,就是说给大家推荐一条旅游线路,您当时推荐的就是恩施大峡谷和腾龙洞,那我想三年过去了,这三年中,肯定很多网友都已经去了这个线路,今天请您在这里,也给我们介绍一下其他的旅游线路,以后我们去恩施就可以按图索骥到这些地方玩。

杨天然:至少又增加了三条线路。

主持人:哪三条呢?

杨天然:三年以前,我介绍的是两条,腾龙洞、大峡谷。

主持人:对。

杨天然:现在增加了一条清江画廊,清江画廊特别美。

主持人:清江画廊。

杨天然:到我们恩施州城后,坐船往下游走,到建始县的景阳河镇,到巴东县的水布垭镇,一路上千条瀑布,这两岸还有不少的野生动物,比如说猿猴,非常美。

主持人:那就是说可以看到“两岸猿声啼不住”的画面了,可能就是这样的一副诗情画意的景色了。

杨天然:对,我们清江画廊里面就有这样的景色。

主持人:清江画廊,这是说乘船。

杨天然:对,乘船,乘船考察、旅游;第二条线路就是看我们唐崖土司、唐崖景区,唐崖河景区,就是在咸丰县的黄金洞乡,可以在黄金洞里面漂流,这个洞有四层,现在开发出来的有两层。

主持人:在下面漂流,然后可以看到这个洞的两层。

杨天然:对对对,这是第二条线路;第三条线路就是看我们咸丰县的坪坝营森林公园,这是个原始森林,看完以后游客还可以到来凤县看仙佛寺。

主持人:所以我们在恩施住上几个月的话,也是有得玩、有得逛,今天州长又推荐了三条精品线路,我想今天网友看到这个访谈以后,估计也是跃跃欲试了,又想到恩施再去转一转。今天也是借这个机会,让网友来认识恩施,也是让州长来给我们网友介绍一下恩施的美,告诉大家以后去恩施,可以去玩些什么,可以去关注哪些点。今天也非常感谢杨州长来参加我们的访谈,谢谢您。

杨天然:谢谢,欢迎广大的网民,多到恩施去考察。

主持人:好,谢谢州长。

恩施州扶贫开发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篇5

恩施州扶贫开发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崔军

(2007年12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了解认识州情,研究提出明年扶贫开发工作思路,根据州委、州政府的统一安排和部署,我于11月2日至15日,与州扶贫办的同志一起到宣恩、来凤和咸丰3县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专题调研。

总体印象是: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全州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所到之处可以直观地感到,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群众温饱问题整体得到解决。2001年至2006年,全州累计减少贫困人口12万人,减少低收入人口30万人,解决饮水困难人口27万人;2006年与2000年相比,行政村通公路比例由71%上升到85%,通电比例由65%上升到100%,通广播电视信号比例由65%上升到82%。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州地处武陵山区,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滞后,社会发育程度低,扶贫开发工作任务还十分艰巨,摆脱贫困、奔向小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调查与思考一:时间紧,任务重。

截至2006年底全州仍有贫困人口42.06万人(年人均纯收入693元以下,不包括鳏寡孤独等民政救济对象),占农村人口的12.3%;低收入人口100.26万人(年人均纯收入958元以下),占农村人口的29.3%。全州纳入整村推进规划的重点贫困村1888个,但截至今年,已经实施的只有677个,仍有1211个难度大的重点贫困村没有实施整村推进。按照目前整村推进每年启动149个的进度,很难如期完成《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所规定的目标。

党的十七大将民生问题摆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提出了到2020年“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的目标和“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扶持力度”、“提高扶贫开发水平”、“逐步提高扶贫标准”的具体要求。经过国家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两轮扶贫开发计划的实施,我州仍有相当数量的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因此,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工作中要“多一些雪中送炭,少一些锦上添花”,突出重点,强化措施,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以跟上全国扶贫开发工作的步伐。

调查与思考二:要想富,先修路。

目前,全州还有219个行政村不通公路、264万人存在饮水安全问题、57万人就医困难。基础设施落后已经成为制约我州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的瓶颈问题,其中不通公路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我们赶到宣恩县长潭河乡陈家台村时,这里正在修一条“毛坯路”。据村民反映,购买一袋水泥只要18元,但请人背到村里就要35元;卖一头猪单是支付抬猪工钱

就得100元~150元。村党支部书记朱云龙介绍,1992年,该村烤烟面积发展到600多亩,建起烤房170多栋,但终因煤碳运输成本太高而只好弃烟不种。没有路,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运不进去,生产的农副产品运不出来;修沼气池改善人居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收入,这一切的一切都无从谈起。

改革开放初期,去山东省出差随处可见“要想富,先修路”的标语口号。这既是山东省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目标,也是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富裕起来的成功经验。道路畅通,对于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对于我们贫困山区更是如此。解决我州219个行政村不通公路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扶贫开发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对我州公路建设的投入;二是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应将有限的资金重点用于219个行政村,并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再解决“好不好”的问题,即先修“毛坯路”、再修“柏油路”;三是依法建立和完善农村“一事一议”筹资酬劳办法,调动广大村民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修好“致富路”。

调查与思考三:打生态牌,走特色路。

从我们调研到过的几个乡村情况看,普遍存在农业产业结构比较传统、相对单一的问题。种植业主要是玉米、红薯、马铃薯和水稻;养殖业主要是生猪,户均两到三头;即使有少量特色经济作物种植,也是规模小、档次低,且缺少后续加工。宣恩县李家河乡是优质柑桔“宣恩早”原产地,全乡柑桔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但由于缺少加工龙头企业,加之品种退化和化肥施用,柑桔品质下降,今年柑桔大丰收,但每市斤只能卖到两三毛钱,柑桔虽然增产,但农民很难增收。

我州地处武陵山区腹地,山大沟深,交通不便,这是由地理区位所决定的劣势;但恩施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那就是我们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农业资源。我们要扬己之长、避己之短,坚持“打生态牌、走特色路”,按照“别人没有的,我有;别人有的,我优”的思路来发展农业产业。在品种选择上要有特色,在基地建设上要有规模,在产业链条上要有加工,在产品生产上要有标准,在市场推介上要有品牌。要瞄准周边农产品高端市场,按照“猪-沼-果”、“猪-沼-菜”、“猪-沼-茶”等生态农业模式,着力培植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品牌。通过生产高附加值的优质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壮大区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进而脱贫致富。

调查与思考四:搬得出、稳得住、富得了。

从到过的几个重点贫困村看,普遍存在山大沟深、居住分散的问题。村民小组与村民小组之间往往相距十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我们离开咸丰县尖山乡乱石窖村村委会不远就没路了,步行了将近一个小时才看到一个村民小组。当地干部告诉我们,这只是这条沟的三分之一,要到其他村民小组去还得走两个小时。上面提到的宣恩县长潭河乡陈家台村共有13个村民小组,修的那条“毛坯路”即便达到了通车标准,也只有3个村民小组的部分村民受益。这些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的贫困村,投资修筑公路、发展产业解决群众生产和生活问题得不偿失。

从各地的实践经验来看,要解决这部分贫困人口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只能是因地制宜地进行扶贫搬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努力做到“搬得出,稳得住,富得了”。一是要层层宣

传发动,统一思想认识。“故土难离”和“认生排外”的思想在一些群众中普遍存在。要通过召开各种会议,宣传扶贫搬迁的重要意义,介绍一批通过扶贫搬迁实现脱贫致富的典型,引导教育群众自觉自愿地参与到扶贫搬迁工作中来,明确他们的主体地位。同时,还要做好迁入地干部群众的思想工作,积极争取他们对扶贫搬迁工作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二是要认真调查摸底,制定详细规划。对需要扶贫搬迁贫困户的现状,包括人口结构、年龄结构、住房条件、经济条件、搬迁意愿、亲友分布、耕地山林等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普查。同时,也要对迁入地人口分布、房屋闲置、耕地流转、亲友分布等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扶贫搬迁规划。三是要坚持发展生产,促进脱贫致富。扶贫搬迁是手段,脱贫致富是目的,发展生产是关键。要因地制宜地组织引导搬迁户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服务业,组织劳务输出,帮助贫困户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脱贫致富门路。

调查与思考五:给钱给物,更要建个好支部。

我们到来凤县旧司乡龙桥村调研时,刚好遇上村党支部组织200多名村民义务修路,而且因多数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出来修路的大多是老人和妇女。应该说,农村税费改革后,能组织村民出来义务修路相当不容易。这个村的党支部书记可能并不是最优秀的,但起码是想干事、能干事的。从我们到过的几个村子看,外出务工人数占到劳动力的50%以上,且多为青壮年。村级领导班子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的现象普遍存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已经成为我州扶贫开发工作中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恩施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篇6

向下看是潺潺流水蜿蜒流过各色怪石;抬眼望壁立千仞,最奇的是这极高的石壁上生长着很多绿色植物,时密时疏。随着你的前行,眼前的石壁景象不断变换,总是一副美的图画;而身边,是潮湿的崖壁,上面布满了苔藓青苔类的植物。往前远远望去,真的就是大地裂开了一道缝,蜿蜒曲折,望不见尽头,缝中云雾缭绕,水声潺潺,确是大地上一道美丽的伤痕。

这里是云龙地缝,据说此地有神龙守护,我看这地缝的走势倒如一条巨龙由此腾空而去留下的痕迹。

再往前走就听见轰隆而下的水声了。地缝有好几条瀑布,各具特色。眼前的这条瀑布银光点点,似乎看得见迸溅的水花,原来是崖顶透进的阳光正射在这条瀑布上,使得它晶莹通透,具有了不同一般的仙灵之气。视线下移,却不禁惊叫出声了。崖底瀑布底端,石块之上,斜跨着一道七色彩虹,如梦如幻,美不胜收。

神奇的云龙地缝,它是在告诉我们,即使经历痛苦,伤痕累累,即使在大地的最深处,也可以有茂盛草木、潺潺流水,甚至缤纷彩虹吗?

今天来恩施大峡谷是来体验上天入地的,于是吃过午饭我们乘坐索道直达山顶,再沿着山间景点一路向下。

不时驻足欣赏壮丽的山峰,缥缈的云海,还有掩映在树中山间的居民房屋。

回音壁前,放开喉咙大吼几声,听到远处传来的声音,也不知道确是山峰的回声,还是高处或低处的游人的应声。

我属于抑郁质气质类型的人,很难真正快乐,常有莫名其妙的孤独感。到达湖北第一天,住宿于女儿城,吃饭时一群土家族女子来敬摔碗酒,于是我们近二十人的包间里男人在闹,女人在笑,孩子在跳。清脆的摔碗声伴着一屋子的欢笑声,热闹非凡。我只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他们之外,冷静地看别人的欢乐。可是此时,只觉得几声大喊之后,体内的浊气一吐而尽,心情莫名轻快起来,脚下也不觉沉重了。看来自然山水真的有神奇的魔力,可以涤荡心胸。

翻过四座山,我这一向体力虚弱的人居然没有累瘫。第二批到达了集合点,此时已是下午六点,空中飘来乌云,心里暗盼来场酣畅淋漓的巴山夜雨,那此行就完美了!

坐车沿山路盘旋而下,窗外的美景渐渐被黑暗掩没,不复得见。带着满足与疲惫的我暗自庆幸:幸好没有被景区糟糕的管理吓得打退堂鼓,不然就见不到这天地间的美景了!

恩施大峡谷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篇7

恩施大峡谷位于长江三峡附近的鄂西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屯堡乡和板桥镇境内,恩施州独特的自然地理生态环境,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森林动、植物等生物资源,素有“鄂西林海”、“华中植物园”、“绿色宝库”、“华中药库”、“种质基因库”等美称[1,2,3]。山灵水秀的恩施大峡谷处于恩施州的怀抱中,那里民族风情淳朴,物种资源丰富,气候条件宜人,它以其浑然天成的自然景观被有关学者拿来与美国著名的科罗拉多大峡谷相媲美,足可以看出它极具潜力的开发前景。对整个恩施州的旅游业的发展将意义重大,既是当地居民休闲郊游的好去处,也能吸引更多恩施州以外的游客前来旅游,从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巴楚文化的传播,同时也有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2 研究方法

湖北清江恩施大峡谷位于长江三峡附近的鄂西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屯堡乡和板桥镇境内,是清江大峡谷的一段。自然景区则主要由大河碥风光、前山绝壁、大中小龙门峰林、板桥洞群、龙桥暗河、云龙河地缝、后山独峰、雨龙山绝壁、朝东岩绝壁、铜盆水森林公园、屯堡清江河画廊等组成[4]。

2009年5月到恩施大峡谷景区进行旅游市场全面调查,拍照。针对所要调查的内容的不同方面,设计出相应的调查问卷,对旅游地的旅游者进行调查,同时对主要的客源市场进行调查,并深入到旅游区内对居民调查,对所回收的问卷进行整理得出结果,了解旅游产品开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此次调查共准备了120份问卷,收回113张,有效问卷率为94.17%。在考察的基础上对全部产品进行统计种类、类型,并进行评价,初步拟定有开发价值的产品,并进行全方位更为详细的调查。根据当地旅游资源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对一些有开发潜力的产品进行旅游产品开发SWOT分析。

3 恩施大峡谷生态旅游开发SWOT分析

3.1 优势

3.1.1 旅游资源优势

恩施大峡谷全长108km,总面积300km2。峡谷中的百里绝壁、千丈瀑布、傲啸独峰、原始森林和远古村寨等景点美不胜收,堪称5大世界奇观,是恩施大峡谷生态旅游开发的天然素材(图1~图5)。

3.1.2 政策优势

为构建鄂西生态旅游圈,推动恩施旅游实现跨越式发展,让旅游业成为全面振兴恩施的重要产业。恩施州政府着力将恩施大峡谷打造成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风景区,将其作为恩施州旅游开发的“重中之重”。

3.1.3 地理区位优势

从宏观看,恩施大峡谷地处鄂西南腹地,位于长江三峡之南,清江中游,正处于中国西南民族风情旅游带最东部、长江三峡与张家界2个世界级旅游区之间的走道位置,是中国西南民族风情旅游带与长江三峡旅游带的黄金结合部。同时,该区域又处于湖北省鄂西旅游圈之中,是清江民俗风情旅游线的重要地段。从微观看,恩施大峡谷距恩施市和利川市城区均为40km,与中国最大溶洞、世界特级洞穴腾龙洞相邻。

3.1.4 公众参与意愿强

恩施大峡谷旅游项目开发的公众参与性调查结果显示,调查者大多认为项目的建设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当地旅游和社会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生态旅游所在社区居民的参与能真正为他们带来经济利益,生态旅游所具有的扶贫功能在很大程度上能为当地政府和人民所接受,从而获得他们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相邻的腾龙洞景区居民在政府实施退耕还林后,通过参与旅游服务,使许多居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3.2 劣势

3.2.1 旅游市场不规范

我国峡谷旅游开发历史不长,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市场竞争不太激烈,但暂时缺乏系统完善的理论指导。政府、旅游、林业、环保和文化等各部门没有统一明确的职能分工,容易在管理上形成混乱,造成对游客的伤害。

3.2.2 开发模式单一,旅游产品同质化

旅游产品易形成单纯的生态观光,对资源潜力开发不够,或缺少较深的文化内涵及个性特色,缺乏市场竞争力,难以使游客流连忘返或再游。

3.2.3 知名度不高

恩施大峡谷作为新开发的生态旅游产品,比起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长江三峡或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尚缺少知名度。目前缺乏强有力的市场支持,市场机会相对较少,尚处于蓄势待发的雏形阶段。

3.2.4 交通落后

虽有机场与外界相通,但航班以省内为主,通武汉和宜昌,省外只通往重庆,机型都是“运七”。全州通车里程8 155km,共有2条国道、11条省道,但多跨越大山,道路险峻。

3.3 机遇

3.3.1 生态旅游成为发展潮流

国内旅游经过20多年发展,业已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代。随着经济收入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加,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居民为了排遣快节奏、紧张的都市生活所带来的抑郁感,“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生态旅游成为一种潮流。恩施大峡谷的开发将以其独特的自然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特色成为极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其规划与开发正赶上生态旅游发展机遇期。

3.3.2 交通条件即将改善,可进入条件变优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恩施州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交通条件得到很大改善。2008年沪蓉高速宜昌至恩施段通车、恩施石乳关至奉节大桥公路建成;2010 年沪蓉高速万州至恩施段通车;杭兰高速公路、长江巴东港等基础设施也将相继建成。这些建设都将改善进入恩施大峡谷的交通条件,为其发展奠定了基础。

3.4 挑战

3.4.1 生态环境会遭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会给环境带来污染和破坏,如破坏当地地表植被和生物量,引起水土流失,施工废水、扬尘和噪声会形成新的污染等。施工工程设备技术差、施工管理不善、施工人员技术素质不高,有可能导致施工质量差,引发山体滑坡。基础设施建设和游客活动可能导致森林害虫的天敌种群被破坏或带来外来有害物种等。

3.4.2 民族传统文化异化或遗失

当地居民和环境之间已形成了相互依存的生态位和资源位,他们对本地生态位的“占领”和利用是以其世世代代在这块土地和周围的环境交流[5]。不适当的旅游开发不但会造成环境破坏,而且会造成当地民族文化特征所赋予的价值观念、道德意识、行为偏好、选择方式等的异化或遗失。

3.4.3 旅游产品的需求弹性大

旅游需求受旅游者收入水平、出游时间、旅游心里偏好等因素的限制。旅游产品是一种高层次消费产品,具有较大的需求弹性[6]。恩施大峡谷作为远途观光,自然环境和风景较好的生态旅游产品,需求弹性大,需求敏感度强,需求扩展性大,需求季节性会较明显。同时区域经济欠发达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7]。

4 恩施大峡谷客源市场调查分析

4.1 旅游者结构特征

根据当地调查结果(表1)表明:景区的游客主要集中16~50岁之间的青壮年群体,可能是恩施大峡谷的比较险峻地理条件使然,在设计旅游产品时应考虑着重考虑这部分人的需求。游客的文化程度大都集中在大专以下,其次是大专及本科,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游客相对比较少,在设计旅游产品时应做到雅俗共赏,也要考虑吸引资深专家学者前来进行科考研究。游客的职业和收入也是影响旅游需求的重要因素,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景区的游客职业分布比较平均,在设计旅游产品时要综合考虑大众需求。从游客的出游方式来看,景区的游客单独出游的比例相对较小,所以在设计旅游产品要注意群体参与。

4.2 旅游者行为,消费特征

根据客源地的调查情况来看(表2),恩施大峡谷风景区的旅游者大部分来自恩施地区,由此可以看出加大对景区的宣传力度,让全国甚至全世界了解景区的魅力尤为重要。从旅游者的个人收入和此次旅游花费来看,在设计旅游产品时价位上要符合大众消费水平。通过对旅游者的旅游信息来源调查分析发现,旅游者到恩施大峡谷来旅游大都是通过旅行社的引荐,这说明恩施大峡谷景区的知名度尚未打起来,所以在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应运用多种营销手段,尤其是结合互联网和电视电台等现代工具进行全方位多渠道的促销。从游客喜欢的旅游纪念品来看,游客偏重喜欢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纪念品,这就要求在设计旅游纪念品的时候要考虑到当地特色的体现。

5 结果与讨论

5.1 探险猎奇生态游

根据恩施大峡谷的地形,结合当今很多年轻人喜欢冒险的特点,在一些自然环境较为险峻之地,可设计探险旅游项目,如悬崖峭壁上的攀岩、湍急河流中的漂流以及在山上野营等。当然这些项目需要专门的设备、训练有素的导游和较高水平的安全保护措施。由于这些地区往往生态环境较为脆弱,这个项目接待人数应严格控制,以保护环境。

5.2 农业生态旅游

恩施大峡谷周边的村寨古朴自然,可以与大峡谷的旅游相呼应,开展生态观光农业旅游。采取因地制宜的原则,当地农民可垦荒种植茶、烟叶、果树、绿色蔬菜以及进行畜牧养殖,并可与旅游业相互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可向来恩施大峡谷旅游的游客提供大量肉、鲜鱼、蛋、蔬菜、粮食和水果等农副产品以及满足游客参与体验一些简单的农事活动的愿望,比如说果实的采摘等,旅游业的发展又刺激景区所在地农、林、牧、副、渔的发展,从而有效改善当地人民生活水平。

5.3 科学考察旅游

恩施大峡谷的地貌具有鲜明的典型性,它们在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方面,皆有很高的学术价值,适宜开展科学考察旅游,在恩施大峡谷可以开展喀斯特地貌考察和动植物物种研究等。但这种旅游项目需要较为成熟的前期科学研究基础和较为齐全的研究资料,主要游客对象是专业人员。另外可在恩施大峡谷景区内进行科学普及旅游,在自然保护区内,可设计满足大众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好奇心,提高自然科学知识普及的旅游项目。游客与大自然接触交流,通过参观考察现场,看展览、观声像等活动,获得自然知识,从而提高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是青少年夏(冬)令营等活动的主要场所。

5.4 民俗文化风情生态游

5.4.1 民族风情旅游

恩施大峡谷位于西部多民族地区,恩施州少数民族占总人口数38.7%以上,共有25个民族,有着浓郁的地方和民族文化特色。可根据区域特色,进行多种旅游产品的开发,除峡谷天然景观外,土家风情、休闲度假也是主要旅游吸引物。根据七星寨景区规划,在2010年,大碥寨将建成木结构的土家山寨,构造“青山绿水、土苗人家、白崖黑洞、杜鹃红花”的优美意境,游客可在此留宿,观赏山寨夜景、欣赏土家歌舞,原汁原味地享受“回归自然”的体验。还可开发专项乡村旅游产品,区内旅游资源有石林,土家民族风俗,包括土家风俗礼仪传统节日、土家族歌舞、传统手工产品与工艺品(如民间刺绣西兰卡普)、土家特色菜肴及茶俗等。

5.4.2 村寨旅游

在恩施大峡谷周边特色浓郁的村寨,可设计村寨旅游,让游客走入村寨,吃住在村寨,通过参加村寨的活动,获取一种原汁原味的旅游体验。村寨也从游客身上获取经济效益。村寨旅游的关键是组织和培训村民,并控制其发展的规模,避免出现社会环境问题,这类旅游项目是最能发挥旅游扶贫作用的。

5.5 开发恩施特色的旅游纪念品

恩施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所以当地餐饮既有蜀地麻辣特色又具潇湘咸辣风格。特别是当地颇具土家族和苗族特色的风味小吃更是吸引了不少的游人,比如有“格格”、合渣、腊肉、宜红茶、土豆干等。通过对旅游者的调查,发现游客普遍喜好收藏具土苗特色的饰物,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将土苗服饰,头饰,土家织锦西兰卡普等作为旅游纪念品共游客选择。

6 结语

恩施大峡谷资源丰富,景观奇特,有着自然的鬼斧神工,是开展生态旅游的好地方,加上当地的经济欠发达,需要旅游的发展来带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利用生态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业,是实现恩施地区经济良性增长,与环境资源冲突最小,环境代价最小的途径。恩施大峡谷在开发中存在很多问题,不过只要加以改进,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就完全有可能实现发展当地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双赢”的目标。

摘要:通过对恩施大峡谷客源市场进行调查分析,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探讨了恩施大峡谷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类型,在生态旅游类型上以森林生态旅游、农业生态旅游,民俗参与旅游为重点;在旅游纪念品上以恩施特产,土苗饰物为主。随后对恩施大峡谷进行旅游形象定位,并拟定全方位的营销手段,以扩大客源市场,达到生态旅游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恩施大峡谷,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森林生态旅游

参考文献

[1]谭倩岚,李蓉蓉.恩施大峡谷旅游项目开发与新农村建设[J].时代经贸,2007(69):60~61.

[2]向旭.江三峡库区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构想[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4,16(1):62~65.

[3]严怡红.恩施山区生态旅游农业建设的基本策略[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45~49.

[4]方起东,祝炜平.峡谷的自然地理特征与旅游开发[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2,21(2):68~71.

[5]王秀红.旅游对民族文化影响的人类生态学透视[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22(1):92~94.

[6]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恩施州旅游业的碳足迹分析 篇8

关键词: 碳足迹 旅游 恩施

引言

碳足迹也就是“碳“的消耗量,指机构或者个人因使用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组成的自然资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的数量。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都隐含着碳足迹,比如,我们穿衣所需材料的获取、生产、使用、废气,中间的的各个环节都在进行着碳排放,就连我们一刻也不能停止的呼吸也在进行着碳排放。将碳足迹的概念运用到旅游业当中来,指的就是游客从始发地通过不同的交通运输工具到达目的地后,经过饮食、居住、游玩等一系列活动,再到游客返回始发地的整个过程中所进行的碳排放。通过碳足迹的计算,得到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意在使人们了解自己的出行和生活方式会对环境造成多大的影响,呼吁人们更多的采用低能耗、低污染的绿色健康出行方式。旅游景区也可从碳足迹的测算中得知自己的经营管理模式是否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压力,让景区调整交通方式、更加合理配置景区设施,在满足游客游玩观光需要的同时,又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

一、 研究区域概况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恩施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坐落于清江流域,东连荆楚,南接潇湘,西临渝黔,北靠神农架,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恩施旅游业的发展已成为了州域经济新的增长极。近十几年来,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都呈现逐年递增趋势,旅游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位居全省第五、第六,增长幅度位居全省第二。截止2012年1月,恩施州A级以上旅游景区26个,其中5A级1个,4A级10个,形成了“高A级景区集群”。

Fig1. 2003年至2013年恩施州旅游接待量和旅游收入简图

二、恩施州旅游碳足迹的计算

1. 数据来源

恩施州旅游碳足迹主要来自游客的交通、住宿、餐饮、景区游览、废弃物这4个方面,数据主要参考了由恩施州统计局编写的2003年到2013年度《恩施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

2.碳足迹计算

目前很多国家都推出了自己的碳计算器,主要分企业碳足迹计算和个人碳足迹计算两种类型【2】。企业碳足迹计算主要包括原材料、能源需求、车辆油耗与员工活动等所有环节。而个人碳足迹计算主要包括在规定的生活周期内所有活动(衣食住行)直接或者间接的碳排放量,主要涉及家庭生活、交通出行及消费方式等方面。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行业,既涉及到旅游企业,又包含了个人(如游客、景区工作人员等),因此,两种类型的计算方法都可以再旅游业碳足迹中应用。本文采用肖建红【3】中的碳足迹计算模型来进行测算。

①旅游交通碳足迹计算

交通碳足迹分为两部分,包括游客乘坐飞机、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到达旅游目的地所产生的碳足迹和在景区内乘坐交通工具产生的碳足迹,计算公式如下:

3.住宿碳足迹分析

住宿碳足迹中,高档酒店碳足迹最高,占住宿碳足迹总量的47%,中档酒店占住宿碳足迹总量的28%,中低档酒店占住宿碳足总量的19%,低档酒店(含社会宾馆)占住宿碳足迹总量的6%。

Fig.4 住宿碳足迹比较图

4. 游览碳足迹分析

目前,恩施各大景区中腾龙洞游览碳足迹最大。高碳足迹的主要原因是腾龙洞景区照明设备较多,在恩施州所有景区中。腾龙洞是国家5A级景区,整个洞身巨大,洞口高74米,宽64米,洞内最高可达235米,且道路深幽、险峻,所以照明设备较多,同时洞内还开发了土家民俗表演、激光秀等表演项目,加大了照明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数量。

5. 餐饮碳足迹分析

恩施州属于山区,餐饮业采用的主要燃料是煤炭。餐饮碳足迹当中,煤的碳足迹为72664.727t,占餐饮碳足迹总量的97%,天然气碳足迹为1507.69t,占餐饮碳足迹总量的2%,液化石油气碳足迹为463.3562t,占餐饮碳足迹总量的1%。

6. 废弃物碳足迹分析

废弃物碳足迹当中,游客呼吸碳足迹所占比例最大,占废弃物碳足迹总量的64.5%,固体垃圾碳足迹占碳足迹总量的34.5%,垃圾运输占废弃物碳足迹总量的0.5%。

四、结论与建议

综合以上分析,尽管以上数据集分析方法并没有详细地涵盖旅游业的所有的碳足迹,但是它仍然可以反映出恩施州在旅游业开发的过程中,注重各种资源配置,注重管理,注重景区服务质量。其中交通资源配置比较合理,其中汽车使用较多;旅游碳足迹的分配存在显著的差异,人为的景观和娱乐项目越多,旅游过程中的碳足迹就越大。住宿碳足迹和废弃物碳足迹分布比较合理。由于地理环境限制,恩施州目前的旅游餐饮能源利用上过于粗放。

恩施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核心城市,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淳朴的民族风情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恩施发展生态文化旅游的物质基础,发展低能耗、低污染的绿色旅游对恩施生态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建立一个景区低碳开发、低碳运营、游客低碳消费的良性机制,在满足旅游业发展的同时又保护了生态环境,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

Fig.5 低碳旅游良性机制

在景区开发时,做到规划先行,对景区开发处的生态环境进行详细的了解,避免盲目的开发,对原有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如改变原有的地形地貌、毁坏植被,在开发过程中应做到边开发、边治理、边保护。针对景区内碳足迹较多的方面,建议景区尽量使用污染较少的电动车,使用节能照明设备。

参考文献

[1] 恩施州统计局《恩施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3年至2013年版

[2] 李伯华等:旅游风景区旅游交通系统碳足迹评估及影响因素分析[J] 资源科学, 2012,34(5):956-963

[3] 肖建红,于爱芬,王敏. 旅游过程碳足迹评估—以舟山群岛为例[J] 旅游科学,2011,25(4):0058 - 09

[4] The 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 (UNWTO/OMT).Climate Change and Tourism: Responding to Global Challenges (Advanced Summary)[EB/OL]. www.unwto.org/media/news/en/pdf/davos-rep-advan-summ-26-09.pdf, 2011-11-15.

[5] 王微, 林剑艺, 崔胜辉, 等.碳足迹分析方法研究综述[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0, 33(7):71-78.

上一篇:简报大赛策划书下一篇:大胆探索积极推进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