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体系考试(精选8篇)
一、填空题
1、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在组织内建立适当的沟通过程,并确保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进行沟通。
2、基于适当的、、和,从事影响产品年要求符合性工作的人员应是能够胜任的。
3、除非得到有关授权人员的批准,适用时得到的批准,否则在策划的安排已圆满完成之前,不应向顾客放行产品和交付服务。
4、在有要求的场合,组织应控制产品的唯一性标识,并保持记录。
5、基础设施包括:建筑物、工作场所和相关的设施;过程设备(硬件和软件);支持性服务(如运输、通讯或)。
6、顾客财产可包括知识产权和。
7、新版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依据标准制定的。
8、河北大学后勤集团的质量方针是:、、、。
9、各岗位人员的工作能力在中规定。
10、集团通过认证的服务提供过程有:大学餐厅管理,,校园绿化养护,学生超市管理。
11、安全管理例会每月不少于次。
12、安全警示标识应当、、。
13、消防安全检查频次:岗位巡查检查每日次,居住性人员密集场所巡查检查每日白天不少于次,夜间不少于次;部门巡查检查每周不少于次;项目单位巡查检查每月不少于次。
14、设备养护卡记载、使用时间、、、管理责任人的记录。
二、判断题
()
1、理解并满足顾客需求是留住并增加顾客的不可替代的重要途经,而超
越顾客期望则是使顾客满意的最有效的方式。
()
2、产品要求与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相辅相成,产品要求是对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补充。
()
3、文件的形成应当是一项增值的活动。
()
4、内部审核与自我评定都是对质量管理体系评价的方法,两者没有什么区别。
()
5、在许多过程的运行和结果中,即使是在明显的稳定条件下,都可以观察到变异。
()
6、产品是否满足顾客的要求并可接受,最终是由顾客所决定的。
()
7、GB/T19001-2008标准中8.2.3“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只适用于产品实现过程。
()
8、顾客对组织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没有提出申诉或没有表示抱怨就说明顾客满意。
()
9、质量目标是组织在质量方面打算达到的程度,因此必须是定量的。()
10、有缺陷的产品肯定不合格,但不合格的产品未必有缺陷。
()
11、由于集团的服务过程没有涉及到顾客财产,因此,新版质量手册对“7.5.4 顾客财产”条款进行了删减。
()
12、制定质量目标应遵循SMART原则,即明确、量化、可实现、结果导向、时效性。
()
13、质量计划是对临时性活动的策划,不需要对其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
14、消防安全例会由消防安全责任人主持,有关部门、人员参加。()
15、安全重点部位是指存在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危险性应当重点防护的场所和部位。
()
16、各项目单位根据各自项目特点每年至少自行组织1次安全应急演练。()
17、室外消火栓不应埋压、圈占,距室外消火栓、水泵结合器1米范围内不得设置影响其正常使用的障碍物。
()
18、部门安全检查频次:部门检查每周不少于1次;项目单位检查每月不少于1次。
三、选择题
1、GB/T 19000标准中八项管理原则包括()
a.持续改进、与供方互利关系、管理职责、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b.持续改进、过程方法、全员参与、领导作用。
c.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管理的系统方法、资源管理、全员参与。
d.以顾客为关注焦点、过程方法、统计技术、领导作用。
2、对供方的质量体系审核是()
a.第一方审核b.一个独立组织的审核
c.第二方审核d.A+B+C3、GB/T19001标准中要求的质量手册可以不包括()
a.质量方针、质量目标
b.质量管理体系范围,包括任何删减的细节与合理性
c.为质量管理体系编制的形成文件的程序或对其引用
d.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表述
4、产品要求可由()
a.顾客提出b.组织预测顾客的要求规定
c.法规规定d.A+B+C5、产品防护不包括()
a.产品标识。b.产品交付到预定地点期间的保护。c.对生产产品的设备的保护。d.产品包装。
6、GB/T 19001-2008标准7.6条款对监视和测量设备描述正确的是()a.监视和测量设备是为产品符合性提供证据的设备。
b.发现监视和测量设备不符合要求时,对当时的测量结果进行评价。c.必须加贴校准状态的标签。
d.计算机软件用于监视和测量时,必须进行再确认。
7、设计确认的目的是()
a.确保产品能够满足规定的使用要求b.确保输出满足输入要求。
c.确保满足法律法规要求。d.确认评审结果的有效性。
8、给出采购、生产和服务提供的适当信息是过程的结果。()a.设计输出b.设计评审
c.设计验证d.设计确认
9、对应作为供方评价()
a.为组织的测量设备提供计量检定的单位
b.外加工产品零件的提供单位
c.原材料供应商
d.包括以上三者
10、对产品有关的要求进行评审应在____进行。()
a.作出提供产品的承诺之前
b.签订合同之后
c.将产品交付给顾客之前
d.采购产品之前
11、集团的顾客包括:()
a.学校委托方b.在校教职工、学生
c.幼儿园家长d.a+b+c12、集团实施和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包括:()
a.人力资源b.基础设施
c.工作环境d.a+b+c13、当人员能力不能达到岗位任职要求时,采取培训、调岗、补充人员或等措施以保证人力资源符合要求。()
a.加薪b.撤销该岗位c.外包d.降低标准
14、顾客沟通的内容不包括:()
a.服务标准公示b.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c.顾客投诉d.顾客问询、合同或订单的处理(包括对其修改)
15、采购产品的验证可采取检验、测量、试验、等方式进行。()a.签订合同b.供方提供检验报告
c.放行d.都不是
16、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是指发生行业规范规定的死亡人及伤人的安全责任事故。()
A1,2B1,4C1,3D2,117、安全设施设备、器材每年定期进行次检查测试。()
A4B3C2D118、疏散门、安全出口不得设置门槛和其他影响疏散的障碍物,其米范围内
不应设置台阶。()
A1.6B1.5C 1.4D 1.319、公司每年至少组织次综合性消防演练,各项目单位根据各自项目特点每年至少自行组织次消防演练。()
A1,2B2,1C2, 2D1,320、设备安全是指设备正常运行的状态和。()
A 规格B用途C要求D名称
四、名词解释
1、质量
2、质量管理八项原则
3、管理体系
4、简述“PDCA”方法
5、过程方法
6、安全标志
7、安全隐患
8、消防设施
9、消防疏散通道
10、设备安全
11、设备标识
五、简答题
1、列举监视顾客感受的方法。
2、组织可以利用哪些方法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3、简答产品的类别,并举例说明。
4、纠正和纠正措施的区别?
5、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区别?
6、集团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分为哪些层次?
7、对文件的使用和保管有哪些要求?
8、对电子记录的管理有哪些要求?
9、记录的填写有哪些要求?
10、简述集团质量方针及其含义。
11、公司的内部沟通方式是什么,并举例说明。
12、简答设备安全应急预案的实施程序。
六、论述题
1、论述企业如何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2、统计技术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
3、试论述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与产品标准的关系。
4、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在本项目中如何应用。(结合本职工作岗位,说明ISO 9001标准对本岗位工作的相关要求,展开论述如何落实ISO 9001标准的要求)
5、论述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消防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
一、自学考试试卷质量评估反馈系统
对于试卷质量评估反馈系统, 由主命题教师、阅卷组组长等所进行的分析结果进行整合, 得出较为客观的定性分析结果, 组成定性分析方面的反馈信息, 由样本抽样所得出的分析结果, 组成定量分析方面的反馈信息, 再加上由卷面设计等其他方面的信息, 共同组成试卷的分析报告, 即所谓的反馈信息, 反映给命题组, 指导试卷试题的调整。
(一) 质量评估的定量分析
所谓定量评估, 就是指从数量关系的角度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而试卷质量评估的定量分析, 就是指将试卷按照难与易、综合与单一等标准进行归类, 从而从难易等各项客观数量上评价试卷的整体质量。
试卷质量的定量分析这一工作, 既是质量评估中的重要内容, 又是一项艰难的任务, 其难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定量分析的最本质需求就是研究对象的量, 即样本数量的选择, 过多的样本既加大了工作量, 又延长了工作时间, 从而导致定量分析效率低下。而过少的样本数量虽然降低了工作的难度, 但是由于研究数量的缺少, 使得研究结果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 不能作为准确的结果, 整个定量分析也因此而无效。 (2) 定量分析的标准选择, 如何进行分析标准的选择是定量分析效果好坏的关键, 合理地选择标准能够决定定量分析结果的合理性。就试卷质量的定量分析而言, 在进行样本试卷的定量分析中, 以难易程度的划分为例, 偏难题目的数量可以规定样本试卷的难度高低, 只有合理的难易程度划分标准才能进行试卷整体的划分, 才能保证难易试卷数量的合理性, 才能通过样本试卷的划分结果把握整体试卷的难易程度, 从而保证试卷定量分析结果的合理性。
(二) 质量评估的定性分析
所谓定性分析, 就是指从研究对象的“质”的方向进行研究。对于试卷质量的定性分析, 即是指通过对试卷中试题的分析, 通过每一道试题的考查内容、考查程度等方面进行试卷质量的把握。
在进行试卷质量的定性分析时, 既要从试卷中每一试题的出题方向来研究试卷, 又要从综合每一道试题分析结果的基础上进行该试卷的分析, 是具有一定难度和专业性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受分析对象的主观影响较大。在试卷质量定性分析的过程中试卷中试题的难易程度因人而异。对于考生而言由于接触试题的机会少, 对于整体试卷的出题情况并不了解, 按照考生的评定标准, 极有可能出现多数试题均为难题, 多数试卷均难度较高的情况出现。对于教师而言, 由于对历年考题的整体比较了解, 对于所涉及的知识点把握较好, 根据教师的评定标准, 也极有可能出现多数试题为基础题, 多数试卷难度较低的情况。因此, 试卷定性分析容易受到分析对象的主观影响, 使其结果也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2) 同定量分析一样, 在进行定性分析时也需要合理的评定标准, 通过合理的评定标准可以降低定性分析结果的主观性, 从而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三) 质量评估的信息反馈
反馈是将信息反映于实践之中并指导实践。对于试卷质量评估的反馈, 即是将由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所产生的结果作为反馈的信息反馈于试卷中, 并对所反馈的信息对试卷的质量进行调整, 从而提升试卷的质量。
信息反馈这一过程, 是试卷质量评估的重中之重, 没有正确的信息反馈就无法进行试卷合理化的调整。虽然信息反馈这一过程仅仅是一个信息的传递过程, 但是存在一定的难度。首先, 信息反馈的途径问题, 只有具有一条高速、点对点的信息反馈途径, 才能保证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才不至于导致信息的延迟和丢失。其次, 反馈信息的内容理解。只有容易理解的反馈信息, 才能更全面地应用于试卷的调整中, 例如, 定量分析的结果往往以数量形式出现, 具有鲜明的客观性, 所反馈的信息也容易掌握。而定性分析的结果, 由于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在反馈的信息中, 很难掌握其客观性的内容, 而又不能简单地将定性分析的结果应用于试卷质量的评估中, 加大了反馈信息的理解难度。
二、试卷质量评估反馈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质量评估反馈系统主要是由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信息反馈三个重要内容组成的, 因此任何一个方面出现问题, 都不能完成试卷质量的评估。目前根据调查, 国内的试卷质量评估反馈系统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 定量分析过程中的问题
在定量分析中由于存在上述的两个难点, 因此问题也往往出现在解决这两个难点的过程中。首先, 针对样本数量的选择, 存在多选和乱选的问题, 对样本的可用性缺乏考虑, 导致在降低评估工作效率的同时, 也降低了定性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其次, 定量分析评定标准的不合理也是目前质量评估反馈中所存在的问题之一, 评定标准的过高或者过低都将影响评定结果的准确性。
(二) 定性分析过程中的问题
目前, 国内在进行定性分析时主要采用的方式是定性分析评估表, 所以定性分析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在定性分析评估表的填写中。首先, 表格中的评估指标局限于数量化的限制, 导致分析者在评估时固守于一定的量化指标而导致定性分析的客观性下降。其次, 是定性分析评估表的选择, 由于评估表的填写受分析者的主观影响, 因此在进行评估表的选择时, 不同分析者的选择往往影响最后定性分析的结果, 使结果的客观性降低。
(三) 反馈过程中的问题
信息反馈过程本质就是信息的集合和传递, 所以其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反馈信息的丢失。反馈的途径、多间隔的反馈均会影响反馈信息的准确性, 从而影响试卷质量的调整。
三、所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 样本数量的选择
为了解决定量分析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主要是解决样本数量的问题, 选择适当数量的、有质量的样本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首先, 应该选择适当数量的样本, 首要目的是完成任务、节省资源, 以最为节省的资源完成定量分析所需要的样本分析。这就要求在进行定量分析前, 应该对整体样本资源进行一定的把握, 在此基础上决定用多少数量的样本进行分析最为适宜。其次, 应该选择有质量的样本, 在限定样本数量的基础上, 还应该选择有质量的样本, 只有选择有质量的样本才能得到准确性较高的定量分析结果。针对目前国内试卷质量的定量分析中所出现的数据偏差较大的情况, 其产生原因主要是由于样本选择的质量较差, 对于质量较差, 明显不存在定量分析意义的样本, 应该剔除于本次分析中, 选择更为合适的样本进行研究。因此, 在定量分析过程中, 在做到样本数量适宜的基础上, 还要注意样本的质量。
(二) 定性分析评估表的填写
填写定性分析评估表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这是造成定性分析结果不准确的根本原因, 因此, 只要解决填写定性分析评估表过程的问题即能解决定性分析所存在的问题。为了解决定性分析评估表的填写问题, 首先应该对填写的人群进行选择, 填写表格的人群应该是专业人群, 进行试卷质量定性分析的人群必须是主命题教师、阅卷组组长、助学教师、考生共四类人群, 其余人群由于对于试卷情况不了解, 只能对分析结果造成不良影响。同时, 为了定性分析结果的合理性, 这四类填写表格的人群数应当均等。其次, 应该做到数据的取舍, 对于具有参考意义的数据进行分析, 而对于没有参考意义或者意义较小的数据应当舍弃, 同时摒弃一些定性分析评估表中的量化指标, 采用更为恰当的非量化指标代替, 利用对评价内容的注重代替对于量化指标的注重, 加强定性分析的可进行性。
(三) 信息反馈的调整
针对反馈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解决的根本方向是解决反馈的传递和途径, 主要包括:传递的方式和信息的解读。首先, 对于传递的方式, 主要是做到点对点的直接传递, 保证反馈信息的直接传递, 反馈信息的直接传递, 这样不仅能够保证反馈信息的高保真性, 同时还能保证反馈信息的完整性, 不至于在传递过程中出现信息丢失的现象。其次, 对于信息的解读, 应该实现信息的完整解读, 既不能因为一部分信息而放弃其他信息, 应该整体掌握反馈信息, 再对信息进行分析和归类, 从而更好地服务于试卷质量的调整。同时在完整解读反馈信息之后, 还应该进行信息的选择和整合, 选择更为重要、更为突出的问题进行解决, 抓住解决问题的重点, 对于毫无意义或者意义微小的反馈信息应该舍弃, 防止因为反馈信息的复杂性而导致试卷调整方面的迷失。
综上所述,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卷质量评估反馈体系是由多个方面的工作共同组成的, 只有保证每一方面的工作顺利进行, 才能使整个评估反馈顺利进行。当一方面的工作出现问题时, 就会对反馈的结果造成严重的影响, 同时在评估问题产生之后, 应该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的研究, 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在质量评估反馈工作中应该秉承一种科学的、客观的态度对待数据信息的分析。
摘要: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改革开放潮流的不断驱动下, 国内对人才的需求量持续升温, 在此背景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随之产生并快速发展, 目前已经具备较为完善的自学考试系统。综合来看,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既是一种区别于教学考试的重要考试形式, 也是我国选拔和培养人才的一种重要途径, 为国内的人才培养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根据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系统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 尽管经过三十多年的不断发展已经具备了较为完善的考试系统, 但是由于国内自学考试系统起步晚, 基础较为薄弱, 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 在许多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有待解决。针对目前国内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系统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类和研究, 尤其对试卷质量评估反馈这一体系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 在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方案, 防止由于自学考试系统中所存在的问题而导致选拔的人才无用等严重后果的发生。
关键词: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卷质量,反馈评估
参考文献
[1]陈宝瑜.自学考试30年社会助学的演进与启示[J].教育与考试, 2011 (4) :13-16.
一、在命题方向上做到“三个把握”
命题方向的科学确定,既是保证试卷效度、信度的需要,也是统一命题教师思想的需要。命题是教师的一项基本技能,正确把握命题方向是确保命题质量的前提。
首先,要把握考试的性质与目的。命题是一项针对性很强的工作,起始于目的。目的是命题的灵魂,命题目的的引导作用贯穿于命题的整个过程。如,中考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的学业水平考试,也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反映初中毕业生学科学习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重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中考就是一项学业水平与升学选拔兼顾的考试,这两者间如何兼顾,孰重孰轻,直接影响到命题难易度的设计和把握,也直接影响到命题质量的社会评价。所以,认真研读考试说明及相关的文件,认真分析考核范围内的教学现状,开展调研测试建立参照常模,正确把握命题方向,这是确保命题质量的关键与基础。
其次,要把握课程标准。试题要反映课程标准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要加强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经历经验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就必须基于标准命题,也就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进行测试题目的开发,并使得测验与课程标准相一致。为此,命题教师就得牢牢把握课程标准,全面了解学生使用的教材,用新课程理念来指导自己命题,才能使命题真正彰显学科特色。
第三,把握教学实际。中考命题,就要对测试范围内考生的整体学业水平进行科学预估,了解本学科教师的教学实际水平及学科教研水平,体现本地的生活元素、文化元素。因此,联系实际命题,既能提升考试内容的效度,又能为考试区分度设计提供依据。
二、在命题技巧上要坚持“三化”
1.优化命题程序
多年的中考命题实践,我们一般都遵循以下命题程序:制定考试文件→出台学科考试说明→了解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现状→调研测试及分析→命题人员集结(学习保密要求、学习课标、把握教材)→编制双向细目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要求、考查方式等)→整体设计试卷→独立研发试题→小组讨论组卷→试题审校→试卷质量自评→试卷印刷→考试→阅卷指导→试卷分析与评估。其中,调研测试制度的建立是确保命题质量的关键。严格按中考要求组织命题测试,抽取部分学校的部分学生参加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认真分析,一是进一步了解实际教学水平,二是及时调整命题难度、区分度和试卷结构,三是为直接命题的教师提供参照。
2.细化命题依据
双向细目表是命题最常用的分析工具和设计方案,是命题的整体设计、学科研发试题的基本依据,是命题过程必须遵循的。
一份科学的双向细目表,在命题中能发挥“三个确保”,即确保覆盖面,确保不偏离考试目标层次要求,确保不出怪题、偏题。要使双向细目表更具科学性,首先,要明确编制的依据。就中考的双向细目表而言,必须严格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和本市中考方案及学科考试说明,结合全市初中学科教学实际,兼顾城乡差异。其次,要准确确定其考察目标。从认知要求的角度确保命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将考察目标从记忆、理解、应用三个层次,修订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等六个层次。第三,要合理确定“命题范围”。要保证测试范围与标准范围一致、不超标,试题涉及的内容就不能超出考试范围。大规模考试对所有教师教学具有极强的引导作用,高质量的试卷才能发挥正确导向,因此,我们不能忽略“命题范围”考量。第四,题量要合理,分布要均衡。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均衡测试题目,变“考什么就教什么”为“教什么就考什么”,有助于教师开展基于标准的教学。第五,命题价值取向应与课程标准所追求的价值观保持一致。高质量的题目不仅是手段,同时也是目的。这是因为在应答过程中,学生还将感受到题目内在的意义。第六,难度的适切性。这是因为课程标准和考试标准虽然是底线,但教育拒绝平均化,追求卓越,基于标准的评价关注的是高水平而又可以达到的标准。
3.强化试题原创
为了提高教师命题的原创性,我们一是要选择新颖的命题素材,命题素材要具有时代气息和文化张力。联系实际,突出学科知识与生活、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密切联系,注重从日常生活的常见现象中选择试题素材,体现从生活走进学科、从学科走进社会的基本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关心人类面临的与所学学科知识有关的重大社会问题。
二是要求命题的切入角度新、立意新。为了考查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提取信息、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引导教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设计试题情境时,命题教师要善于用学生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引题、以实际问题立意,从现实生活及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取材,渗透人文情感和积极的价值取向。在选好材料的前提下,对材料进行恰当的删改,依据考点和学情进行立意创作。
三是试题设计的有效性。对于一个试题,如果它预设的考查目标是合理的,本身也具有科学性,那么我们自然很关心该试题能否完成命题者事先制定的考查目标。如果不能完成,则说明试题在有效性上出了问题。通常以下几个方面会导致试题的有效性降低:题型选择不当影响有效性,小题大做导致题目的考查价值与分值不等效,对核心知识处理和把握不当导致试题内容与考查目标之间发生了偏移,问题设计和提问方式不够完善影响有效性,命题者的意图不能通过多数考生的解答而实现,其他领域专业词汇的过量使用的影响等。
四是有效设置试题的难度。试题的难度直接影响到考试的难度,考试难度的控制,实质上就是对考试平均分数的控制。课程考试的结果应能使大部分学生达到及格以上的成绩,少数人达到优秀,也应有一部分人不及格。这种成绩分布是合理的,既有利于竞争,符合实际情况,又可防止分数贬值。影响试题难度的主要因素有:知识点的多少;知识目标层次的高低;解题距的长短;思维量的多少;问题及背景的熟悉程度(创新与实践性问题);题目条件表述的复杂程度;题目条件表述的隐蔽性;解答题目时涉及的心智技能;对表达水平的要求等。控制试题难度的常用方法有改变题型、具体化与形式化、增加或减少铺垫、增加或减少限制条件等。
五是要克服原创性命题的几个误区。(1)为题干而题干。有的题干信息与选项不匹配,关联不大,或联系不紧密,没有为解题提供有效信息,题干变成摆设,解题时一点也用不上;有的题干很长,但从中获取解决问题的有效关键信息却很少,甚至没有一点,题干对解决的问题指向不明、聚焦不强,对解决问题帮助不大;总题干与支题干关联度不大,总题干的作用变得可有可无。(2)为情境而情境。不管情境与要考查的知识是否有联系,硬添一个热点时事背景或情景,实际上并没有起到联系学科或学生实际的作用。情境归情境,解题时一点也用不上。(3)本末倒置。题目盲目追求新颖和创新,只着眼于支离破碎的支节问题、小节问题,而忽视对学科主干知识、核心知识的考查,易导致偏题、怪题等。(4)命题者对各种题型的功能认识不足。如:单选题,是一种较好地考查知识面的题型,它可以把要考查的知识点进行较好地展开,合理地分布和布局,是保证试卷覆盖面的重要题型。有些教师命题时,选择题设计的选项不科学,没有考虑知识点的展开与选项之间的对等性、迷惑性和有效性,有随意凑数的感觉。
三、在选题组卷时要坚持“三对照”
一是对照《考标》、《课标》和双向细目表的要求,讨论试题与这些命题依据是否相符,不选超标的题,不选考点重复的题,不选有争议的题,不选近年的陈题,不选不严谨的题,不选偏题、怪题,不选题干不简约的题,不选阅读量不适切的题。确保试题对考点的覆盖面不少于80%,确保试题设计与其要达到的考查目标一致。
二是对照教材表述及教学要求,检查试题表述是否严谨、科学,检查图表、数据、文字材料是否有误,检查试题是否有歧义,检查材料的真实性、时代性和代表性。选新颖的、简约的、表述准确的、无歧义的、有教育意义的题,选符合大多学生认知习惯与风格的题,确保试题内容与结构科学,题意明确、无歧义,试题表述准确、规范。
三是对照原型题和原始材料,凸显试卷的创新点。试题一般分为常规试题、改编试题和创新试题三类。要凸显试卷的创新点,就要多用改编试题和创新试题,少用常规试题。
改编试题是对已有的题目进行改造,使之从形式上、考查功能上发生改变,成为一道不同的试题。对原型题进行改编,是命题常用的一种方法,常见做法有:设置新的问题情景、转换题型、重组整合和改变立意等。教材中的原型题一般都很经典,是命题的重要资源。为了引导一线教师用好、教好教材,发挥教材在考试复习中的导向作用和典型示范作用,我们要求命题教师改编和原创试题时,要大量利用教材中的原型题,直接选用或稍做变形,从中挖掘和组合并升华形成具有新意的试题。这些试题来源于教材,却又高于教材。既让考生处处能见到教材中题目的影子,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让“抓纲务本”的学生和老师占到优势,又能有效地避免“题海战术”、发挥良好的导向功能。
相对于常规试题和改编试题而言,试题创新更有价值和挑战性。根据选取的考查内容,按照考查的要求,选取合适的素材,打破常规形成的原创试题,即创新题。创新题的突出特征是“打破常规,出人意料但又合乎情理”。各地中考试卷中的创新试题,主要体现出背景新、素材新、组合新、设问新和立意新等特点。试题创新的方法很多,但要注意:创新是手段,考查学科重要知识、技能与方法才是核心,不可本末倒置。在求新、求变的同时,要确保试题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四、在打磨试题时要坚持“三个结合”
在选题组卷形成试卷初稿后,对每道试题仔细打磨推敲是十分重要的一道环节。磨题时要反复地读题,反复推敲问题情境是否交代清楚,表达是否简练、通俗易懂,是否符合学生的阅读水平。因此,磨题时必须坚持读题、做题、改题相结合,反复读题干,反复做题,反复修改,力求题干简约、指向明确,答案严谨、无歧义。坚持命题人员独立思考与小组充分讨论相结合,不搞一言堂,不做无准备发言,要形成一致意见。坚持不厌其烦与短时搁置相结合,磨题是一个细活,需要命题者的耐心,磨题过程要不厌其烦。具体而言,磨题时要特别考虑以下问题。
1.试题考查的重心是否与课标、教材一致,难度设置是否合理
要着重考虑试题是否完全依据课程标准,有没有打“擦边球”的情况,是否与《双向细目表》列出的知识点与能力点保持了一致。除了关注整个试题的合格标准和整体难度外,还要审查每个小题的难度预设,关注整个试题的难度结构是不是有利于考生正常发挥。
2.题干是否简约
试题的文字阅读量是否适宜。题干语言是否经过了认真的锤炼,试题的表述方式是否适用于所有考生,语言是否简洁、连贯、无歧义,题干的文字叙述是命题人自己拟定还是选用教材中的现成实例和措词,要尽可能使用学生容易理解的词汇。试题的插图是不是准确清晰,图形是不是美观,能不能给考生的视觉带来舒适感,插图位置是否正确。重新审视试题给予的情境是否充分,问题提出的角度是否自然、无歧义。
3.避免选择重题、陈题
避免重题,既要注意不同试题之间不能重复、类似或者有相互提示的现象出现,又要注意试题的各个小题之间相对独立,不重复、不交叉。避免陈题,凡是曾使用过的题目都必须回避。
审核知识考试阐述题汇总
注:历年考试真题,撒哈拉秀才整理。
一、审核员在企业依据GB/T19001-2016标准审核质量管理体系时,应从哪些方面关注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应用了基于风险的思维?
(考试时间:2019年11月,2017年12月,2016年6月,2015年9月转版)
【参考答案】
企业应从以下方面关注质量管理体系应用基于风险的思维:
1)条款4“组织环境”:组织需要识别分析评审其QMS过程相关的风险和机遇;
2)条款5“领导作用”:高层管理者需确保对条款4的承诺,促进基于风险的思维意识,确定并解
决会影响产品和服务实现的风险和机遇;
3)条款6“策划”:组织必须识别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绩效的风险和机遇,并采取适当的行动来解决这些问题;
4)条款7“支持”:组织应确定并提供应对风险和利用机遇必要资源;
5)条款8“运行“:组织需要控制实施过程中的风险和机遇;
6)条款9“绩效评价”:组织需要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所采取的应对风险和机遇的行动的有效性;
7)条款10“改进”;组织避免或减少不良影响,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绩效。
企业更要关注组织内外部、相关方,确定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以便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能够
实现其预期结果,实现持续改进。
二、以你所熟悉的组织为例,阐述如何审核GB/T19001-2016标准“过程运行环境”?
(考试时间:2016年6月,2017年3月)
【参考答案】
例如产品外涂层过程:
1)询问相关环节的主要负责人,是否确定并提供了产品外涂层过程运行所需要的环境,识别是否全面,是否包含了温度、卫生、气流、人为因素等要求。
2)查相关过程的识别文件,是否包含了社会和心理因素对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影响,例如,一线工人的心态、充足的轮班、排班或停工时间,以预防人员筋疲力尽,相应的时间控制等。
3)抽查涂层车间的运行环境监测表,例如抽3-5个月的温度、湿度等测量数据,查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有无不符合规定的情况,是否进行了纠正及纠正措施,查相应的评价记录。
4)查涂层材料不一样时,是否重新识别社会、心理、物理等方面的因素,并对其进行控制。
5)现场观察外涂层车间内的气流等因素,是否符合要求,现场作业场所是否开展了“工完料尽场地清”等管理。
6)车间是否在识别生产过程运用的是基于风险的思维,识别各类风险,并对其进行维护和管理,达到产品和服务符合要求的运行环境。
三、GB/T19001-2016标准第5.1.1c)条款要求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融入于组织的业务过程”,那么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至少应融入GB/T19001-2016标准哪些条款的要求?请简述条款内容及审核侧重点。
(考试时间:2019年11月,2018年3月,2017年6月,2016年9月)
【参考答案】
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至少应融入以下条款中:
1.条款5.1.1中促使人员积极参与,指导和支持他们为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作出贡献。
2.条款5.1.1中提到支持其他相关管理者在其职责范围内发挥领导作用。
3.条款7.1.2中提到组织应确定并配备所需的人员,以有效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并运行和控制算程。
4.条款7.2能力中提到确定在其控制下工作的人员所需具备的能力,这些人员从事的工作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绩效和有效性。
5.条款7.3中提到意识组织应确保在其控制下工作的人员知晓相关内容。
6.条款8.3.2设计和开发中提到的关于设计和开发过程参与人员之间接口的控制需求。
7.条款8.4中提到的对外包人员资质的审核。
8.条款8.5.1中提到的配备胜任的人员,采取措施防止人为错误。
9.条款8.6中提到的相关授权放行的人员。
审核侧重点:
第一:人员要求是否符合标准、法律、法规及行业要求,例如焊接工证、电工证、架子工证等。
第二:组织是否对条款中涉及的人员进行了管理控制,有相关的文件支持,例如查授权批准文件。
第三:现场观察组织控制下工作的人员的能力、意识、接口、工作过程等内容,是否符合相关文件要求。
第四:对于人员能力的培训、经验、经历的需求、评价等资料的查看。
第五:重点对外包活动中人员资质及能力的监控。
第六:在重点岗位、新员工入岗、换岗、调岗时对人员的能力进行评价,是否需要重新评价、聘用等措施。
四、审核员在按GB/T19001-2016标准审核组织的管理体系时,应从哪些方面关注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考虑了其战略要求?
(考试时间:2018年12月,2017年9月、2016年9月、2015年12月转版)
【参考答案】
按照GB/T19001-2016标准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应是组织的一项战略性决策,涉及与体系所覆盖产品的相关部门所有过程,能够帮助其提高整体绩效,为推动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应从以下方面关注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考虑了其战略要求:
(1)4.1组织环境:企业在确定与其宗旨和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其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能力的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时是否考虑与战略有关;
(2)5.1.1总则:最高管理者在确保制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时是否考虑与组织战略方向相一致。
(3)5.2.1质量方针:最高管理者制定的质量方针是否支持其战略方向。
(4)9.3.1管理评审:最高管理者应按照策划的时间间隔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审,评审的目的是否考虑与组织的战略方向一致。
五、根据审核计划的安排,审核员A在陪同人员周部长的带领下来到总经理室,询问张总经理质量方针内涵是什么,周部长立即代替做了完整的回容。
审核员A对回答表示满意,张总经理希望审核员能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服务,审核员A为了满足其要求,立即向张总经理详细介绍了前天刚审核过的一家企业提高产品质量的技术改造方法,张总经理认真做了记录,并表示衷心感谢。张总经理接着介绍了实施管理评审的情况,上个月召集了公司质量管理相关部门的负责人进行了管理评审,质量管理部周部长汇报了内审及其整改情况,质检科汇报了产品质量目标完成情况,客户服务部汇报了售后服务用户意见的反馈情况。会议确定了公司总体的整改要求,会议记录得很详细,并将会议记录分发到各个部门。审核员A随即查阅了分发记录,非常完整。审核员A很满意并结束了对管理评审的审核。根据以上案例情景,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案例回答,审核员A明显违背了哪个审核原则?
(2)你认为周部长代替张总经理回答是否可以,为什么?
(3)该审核员A对管理评审的审核是否适宜?为什么?如果你去审核,你会怎样审?
(考试时间:2018年6月,2017年9月,2016年12月)
【参考答案】
(1)审核组长明显违背了“保密性”的审核原则。审核组长应审慎使用和保护在审核过程中获得的信息,审核组长不应为个人利益不适当地或以损害受审核方合法利益的方式使用审核信息。
(2)周部长不能代替张总经理回答问题,因为按照审核计划的安排,被审核对象为总经理,审核组长所审核的内容为总经理职责,而周部长作为向导,只起着协助审核员确定面谈的人员并确认审核时间、场所、代表受审核方对审核进行见证、联络等作用。
(3)审核组长对管理评审的审核不适宜,审核内容不全面、完整。如果我去审核,审核思路如下:
a)询问总经理最近一次组织的管理评审的工作流程、频次、内容,及评审目的是否包括质量管理体系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并与其战略方向保持一致;
b)查相应的管理评审文件,是否包含了评审的输入、输出、会议记录及相应的证实性材料;
c)重点抽查管理评审输入信息中是否包括:以往审核的结果、内外部因素的变化、顾客满意态势、相关方的反馈、质量目标的实现程度、不合格以及纠正措施等趋势分析、资源的充分性等,内容是否符合9.3.2的条款要求,输入是否充分,有无遗漏。
d)重点查管理评审输出是否包含了组织改进的机会、质量管理所需的变更、资源需求,是否保留证据。
e)抽查管理评审报告。
六、某平板玻璃生产企业依据GB11614-2009《平板玻璃»标准进行生产和质量检测,平板玻璃的尺寸、外观质量和光学性能是出厂必检项目,所用检测设备包括钢直尺、外径千分尺、塞尺、分光光度计等,在生产流水线上采用计算机控制系统自动检测外观质量,发现外观不合格,自动报废处理。
审核员查验了钢直尺、外径千分尺和分光光度计的检定合格证书,比较齐全,很满意,道谢后就离开了。请阐述对该企业监视和测量资源还应审核哪些内容。(考试时间:2016年12月,2017年6月,2017年12月,2018年12月)
【参考答案】
还应该审核以下内容:
1)该企业所提供的钢直尺、外径千分尺、塞尺、分光光度计等监视测量设备的规格型号、检测量程和精度是否能够满足平板玻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符合性判定所需,设备是否齐全充分?抽查上述监测设备2-3把/支。
2)该企业所使用的监测设备是否得到定期的维护及检定,抽查检定规程,是否按规定进行校准、检定或验证,是否有对应的国家标准,如果没有依据标准,是否保留作为校准或检定(验证)依据的文件;抽查上述监测设备2-3把/支的检定、校准证书/报告。
3)现场观察所用监测设备状态是否完好,有无归零状态:检定校准标签有无,是否在有效期内等,抽查上述监测设备2-3把/支,并记录其名称、规格、型号及唯一编号、有效期。
4)是否存在测量结果的调整、损坏等情况,如果出现不符合的情况,组织对以往测量结果的有效性是否受到不利影响,是否采取措施:若有,抽查2-3份采取措施的记录。
5)使用计算机控制系统自动检测时,是否提前对计算机有效监测进行确认;抽查确认记录。
6)抽查是否有日常检查,是否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并采取纠正措施;若有,抽查相关记录。
七、审核员在某水嘴厂检验科审核,了解到检验科根据国家标准GB18145制定了水嘴检验作业指导书,指导书上规定:水嘴出厂前应逐件进行耐压检验,并对试验压力、保压时间等多个检验参数进行了规定。
作为审核员,请你写出对检验科耐压检验过程的审核思路。(考试时间:2017年3月,2010年9月,2011年3月,2011年12月,2012年12月,2013年12月)
【参考答案】
解析:此题考点是8.5.1(c在适当的阶段实施监视和测量活动,以验证是否符合过程或输出的控制准则以及产品和服务的准则。
1)询问并查阅文件,了解是否对产品的监视和测量要求需要监视和测量哪些内容,确认其耐压检验的方法、所用设备、仪表以及实验压力、耐压时间等检验参数是否符合相关法规、标准的规定,评价其检验标准的适宜性;了解针对各阶段的输出特点及重要性,内容是否充分、适宜。
2)抽该项耐压检验的记录5-8份,确认是否按照指导书的要求进行了检验,记录是否完整,耐压性能是否符合要求;如出现耐压检验不合格,其处置情况是否符合标准及其程序的规定;对于纠正后的不合格品,是否进行了重新验证等(按8.3的要求进行追踪);结合其他条款及部门,是否有未检验阀门出厂,有无顾客投诉等。
3)抽检进行耐压检验的人员,是否有相应的资质,现场观察检验人员的检验操作是否符合操作要求。检验过程是否有人为操作失误的情况。
4)检验过程是否会存在不能有后续检验验证的,是不是进行了验证。
5)检验设备与检验要求是否匹配,设备相关参数及型号是否能够满足检验要求。
八、审核员审核“销售过程”时,公司销售部长告诉审核员:销售部负责销售合同的签订和履行顾客满意调查由质量部负责,公司的每一份订单或合同都需要经过评审,评审的流程按不同权限进入ERP系统进行管理,新产品或特殊要求的合同在签订前召开合同评审会议,每个客户有档客、重要客户明确专人维护,建立了客户走访制度,近两年来走访,没有发生过顾客投诉情况。
审核员在电脑系统中查看了评审的流程,查阅了3份新产品的合同评审记录,3份重要客户的走访报告、顾客档案和来信来访记录,合同履行结果良好,记录完整,审核员表示很满意,就结束了销售过咫的审核。你认为这种审核是否满足要求?为什么?你作为审核员还需要审核哪些内容?(考试时间:2019年5月,2018年3月)
【参考答案】
答:这种审核不满足要求,因为审核不全面,不充分。审核思路如下:
1)访谈销售部长,如何管理销售合同及顾客满意环节;查是否有相应的销售合同评审制度或顾客满意管理方面的规定,制度中是否规定合同评审的流程、审批权限、顾客满意监测方法、频次和人员。
2)抽查公司合同订单,查其评审过程,是否在合同签订之前如开了合同评审会议,相关人员签字是否齐全,内容是否分充分,评估过程是否充分评估了顾客的要求以及相应的风险;对未解决的问题是否进行了记录;
3)查销售过程的风险识别清单,识别是否充分,是否输出特殊措施。查销售过程,企业对客户要求的沟通情况,是否对紧急情况制定了应急策划。查销售过程是否存在订单更改的情况,如有变更,是否在变更前进行了风险识别,相应文件是否更改,相应人员是否知道更改的内容。
4)查对顾客要求的确定,特别是规格、数量、特殊要求有没有进行识别。查在顾客满意监测环节有无运用风险评估的方法,重点识别有无识别到机迪。查是否对顾客进行分级管理,有无重要顾客。查组织是否对顾客满意程度进行分析,查找问题。查顾客反馈单,重点关注投诉,退货等内容。
5)现场观察ERP系统操作,流程是否合理,有无逆流程?ERP系统权限设置是否符合规定。
九、审核组对XX铝业有限公司进行初次认证审核。
公司成立于1995年,当时的办公和生产地点位于XX省XX市XX路88号,公司生产加工电工圆铝杆。2003年经资产重组后,公司又在XX省XX市XX工业园区15号建设了电解铝项目,2006年正式投产,生产重熔用铝锭。公司新、老两个厂区生产的产品均某铝业集团下属的多家公司销售。公司质量管理体从于2013年1月1日起实施,质量手册中规定了体系覆盖的范围包括:企管部、技术质检部、供销部、生产管理部、人力资源部、电解车间、铸造车间、炉修车间、财务部9个职能部门和生产现场。其中电解车间的主要职责是:负责车间确定本车间各类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职责权限并贯彻落实;负责制定本车间的质量目标并确保实现;负责本车间的生产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负责电解生产过程的控制;负责配合质检部对不合格电解铝进行处置。请根据上述情景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1)请写出第二阶段现场审核的审核范围。
(2)请分别写出对电解车间进行一阶段现场审核和二阶段现场审核的侧重点。
(考试时间:2018年6月)
【参考答案】
(1)第二阶段审核的审核范围:地点位于XX省XX市XX路88号的电工圆铝杆生产管理过程和地点位于XX省XX市XX工业区15号的电解铝项目的生产、质量、检验、销售、运输等过程。其中包含企管部、技术质量部、供销部、生产管理部、人力资源部、电养车间,铸造车间,炉修车间、财务部。
(2)电解车间进行第一阶段审核的侧重点为:
1.在车间现场评价车间现场的具体情况,并与车间员工进行讨论,确定第二阶段的准备情况,能否顺利开展第二阶段;2.审核电解车间是否理解和实施了GB/T19001-2016标准的要求,特别是对电解车间的质量目标、设备设施、职责、过程程序等环节进行识别;
3.收集关于电解车间的管理体系范围的必要信息,包含位置、现在的控制水平,特别要关注是否存在多个场所生产,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等必要信息;
4.查阶段审核时所需的资源配置情况是否充分,与电解车间讨论二阶段的审核时间、位置、说明的情况等细节;
5.结合电解车间管理体系标准或产品的规范、标准充分了解电解车间的现场运作能力及管理水平,方便为策划第二阶段提供充分的关注点;
6.评价电解车间的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环节,查质量体系运行的情况。
电解车间的第二阶段现场审核的侧重点:
1.现场审核电解车的质量管理体系或其产品规范、工艺作业指导书的所有要求是否执行、执行过程是否充分,抽查相应的记录;
2.依据电解车间质量目标,对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监视、测量、报告和评审的相关资料;
3.电解车间的管理体系能力以及在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和合同顾客要求方面的绩效情况,抽查相应的记录;
4.查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过程资料,如审核计划、检查表、管理评审输入、报告、输出等资料;
5.查电解车间的各类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职责权限规定情况及落实情况;
6.查电解车间设备管理制度、设备日常保养(一保、二保、三保)、设备检维修、项修、外委、频次、责任人等,查相关的保养记录。抽查特种设备的检定证书。
7.现场观察电解车间人员操作水平,是否符合工艺作业指导书,人员能力是否满足要求,特殊岗位人员资质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8.查不合格控制程序,是否包含了纠正、纠正措施,特别关注纠正后产品质量的再次验证:
9.查电解车间的风险管理环节,是否识别到电解车间产品质量过程中存的人员、设备、原材料等方面的风险。
十、GB/T19001标准哪些条款提出了基础设施的要求?以你所熟悉的组织或行业为例,举例说明基础设施中设备管理(不包括监视和测量设备)的审核要求。
(2019年5月,2018年9月,2016年12月转版)
【参考答案】
GB/T19001标准有两处提到:
(1)7.1.3组织应确定、提供并维护所需的基础设施,以运行过程,并获得合格产品和服务。(2)8.5.1d)为过程的运行使用适宜的基础设施,并保持适宜的环境。
审核要点如下:
(1)关注组织在实现产品、服务和过程中所需要的必要的基础设施都有哪些?识别的是否全面,有无包含建筑物、相关设施,设备包括硬件和软件,运输资源,信息和技术设施等;是否对所识别刚基础设施的管理进行了策划安排。基础设施的需求是否基于顾客、法律法规要求以及组织知识所而。
(2)抽与产品和服务的类型不同的基础设施,例如对于传统的制造和装配过程而言,基础设施包括制造、包装、配送、运输和IT系统使用的设施。服务组织而言,基础设施可包括使用IT系统、办公室等。例如使用互联网系统和核心办公室等。如网上采购和中心配送办公室,网上银行和办公室。
(3)询问设备设施管理部门负责人,关于设备管理是如何管理的,有无相关的制度,例如:设备管理制度,设备维护保养制度,设备责任制度等。
(4)查设备管理制度及其他,是否包含了对设备管理过程中工作流程、责任划定、保养制度(一保、二保、三保)以及设备预防性维护保养。
(5)查受审核方设备台帐,是否有识别运行过程与生产有关的关键设备台帐,台帐内容是否全面包含了资产编号、入厂时间、责任人、现存状态(现用、停用、报废)等内容。
(6)分别抽查现用设备的保养记录,抽查一保、二保、三保的保养频次、内容、责任人。特别是保养内容,是否根据不同设备有所区分,还应关注带有软件系统的设备的是否对软件进行了维护保养。
(7)抽查停用设备的管理,查停用设备的申请单以及对停用设备的档案管理,现场观察停用设备标识是否齐全,有无不一致情况。
(8)抽查报废设备的管理,查报废设备的申请以及对报废设备的资料管理,现场观察报废设备标识。
(9)查对新采购设备的管理过程,设备管理制度是否有规定,批准流程,对新采购设备是否符合产品要求的精度、型号进行评审,调研,采购手续是否齐全,查新采购设备的验收记录及运行记录。
(10)抽查特种设备台帐,抽3-5份特种设备的资质,是否在有效期内,特别查与产品有关的特种设备。
(11)查设备维修,分内部维修或外委,查内部维修记录,维修过程是否及时,维修结果是否达到产品生产要求。查外部维修合同或协议,是否满足产品生产要求。
(12)现场观察生产一线设备运行情况,有无出现特殊状况,生产运行过程是否顺畅。
十一、审核员在某阀门生产厂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第二阶段审核,该企业组织机构设置包括有质检部等职能部门,主要生产车间有4个工艺相同的砂型铸造车间、5个工艺相同的机加工车间,9个工艺相同的装配生产车间。
现场审核时审核员按分工对质检部进行了审核,负责人提供了阀门检验标准,审核员看到标准上规定:阀门出厂前应逐件进行耐压试验,试验压力1.2兆帕(Mpa),保压120秒。请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以下问题:
(1)砂型铸造车间、机加工车间、装配生产车间是否符合多现场抽样要求?为什么?
(2)作为审核员你应该如何审核,写出对阀门出厂耐压试验过程的审核思路。
(考试时间:2007年6月,2009年6月,2010年3月,2012年6月,2013年6月,2014年6月,2015年6月,2015年12月,2018年9月)
【参考答案】
(1)铸造车间、机加工车间、装配生产车间符合多现场抽样。因为背景材料中分别有工艺相同的同类车间、相同的组织机构,符合CNAS-CC11:2010《基于抽样的多场所认证》“3.1.1所有场所的过程应实质上属于同一类,并按照相似的方法和程序运作”的条件。
(2)审核思路:
1)询问并查阅文件,了解是否对产品的监视和测量要求需要监视和测量哪些内容,确认其耐压检验的方法、所用设备、仪表以及实验压力、耐压时间等检验参数是否符合相关法规、标准的规定,评价其检验标准的适宜性;了解针对各阶段的输出特点及重要性,内容是否充分、适宜。
2)抽该项耐压检验的记录5-8份,确认是否按照指导书的要求进行了检验,记录是否完整,耐压性能是否符合要求;如出现耐压检验不合格,其处置情况是否符合标准及其程序的规定;对于纠正后的不合格品,是否进行了重新验证等(按8.3的要求进行追踪);结合其他条款及部门,是否有未检验阀门出厂,有无顾客投诉等。
3)抽检进行耐压检验的人员,是否有相应的资质。查看检验现场,所用检测设备、仪表等是否符合指导书规定,是否经过检定或校准并在有效期内;询问操作人员是否熟悉其检验标准的要求:现场观察是否进行逐件检验,其试验压力、保压时间等是否符合检验标准的规定。检验过程是否有人为操作失误的情况。
4)检验过程是否会存在不能有后续检验验证的,是不是进行了验证。
5)检验设备与检验要求是否匹配,设备相关参数及型号是否能够满足检验要求。
[摘要] 本文以某烟厂大型信息自动化系统建设项目为例,论述了本人在该项目管理中诸多关于质量管理的问题。该项目由省中烟公司发起,经国家烟草专卖局批准,定位为全国烟草行业的信息自动化系统示范工程,属于省级重点项目,业务范围涉及到企业的人、财、物、产、供、销。该项目周期长、投资大、干系人多,再加上甲乙双方之前有多年的合作关系,以至于该项目在合同签订时比较随意,项目范围边界不明确,导致需求难以准确定义。
在本项目的开发过程中,我作为乙方的项目经理对项目进度进行了管理,从项目的质量计划、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等几方面论述了为了确保项目质量,采取了哪些有效的项目质量管理的活动与方法等方面讨论了该项目进度管理的基本活动与方法。项目历时3年并于2008年10月成功验收,系统运行稳定并具有良好的行业示范作用,在文章结束之处对项目进度管理中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
[正文] 本人2005年参加了烟草行业某大型卷烟厂的信息自动化系统建设项目。该项目经国家烟草专卖局批准,由省中烟公司发起,定位为全国烟草行业的信息自动化系统示范工程,属于省级重点项目,受到各级政府领导和业界的普遍关注。项目以建设烟草行业信息自动化系统示范化工程为目标,努力打造特色鲜明、符合企业未来发展的企业信息全面自动化。该系统由于业务覆盖面广,再加上甲乙双方有多年的合作关系,在签订合同时很多的范围边界没有得到明确、需求难以准确定义。
该项目主要工作包括:物资管理、材料管理、原料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产品技术研发管理、办公自动化管理、人事管理、项目管理、机电维修管理和财务管理系统等子系统的设计、开发、实施以及系统整体优化和完善。系统历时3年并于2008年10月通过全面验收,不少烟草企业进行了参观与模仿,口碑良好,起到了烟草行业示范化效果。
软件质量是“软件产品具备满足明确或隐含需求能力的各项特征的总和”,这些特性包括软件的内容、运行效率、稳定性、可用性、易用性和安全性等。项目进度管理与项目的质量、成本管理密切相关,其基本过程包括了以下活动:
1)质量计划编制:判断哪些质量标准与该项目相关,并决定如何达到这些质量标准;
2)质量保证:为确保软件达到预定的质量目标而执行的一系列活动;
3)质量控制过程:质量控制是监测项目的具体实施结果,判断它们是否符合有关的项目质量标准,并确定消除产生不良结果原因的途径;
本人在参与该项目之前,有多个中小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项目管理经验,因此在本项目中被任命为项目经理,全面主持该项目的管理工作。做过项目经理的人都知道,项目范围不明确、需求定义不准确是导致项质量失控的主要原因之一,有效的项目质量管理是项目在规定工期内按质量完成项目的重要保障。本人非常清楚项目管理金三角在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质量的失控,往往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项目成本增加,工期难以保证,甚至引起合同争端,造成严重的后果。
下面将结合本人的实际工作,从项目质量管理的各个阶段以及实际的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所采用的方法做简单的论述:
1.成立质量管理小组
为了确保项目质量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本人在该项目实施过程中专门成立了项目质量管理小组以确保软件质量,当然,由于项目资源有限,质量管理小组成员全部是兼职工作,本人担任质量小组组
长,成员除了各任务小组组长之外,还包括了一些重要的项目干系人,如甲方的项目负责人和关键业务人员。
2.质量知识培训
我公司在获得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和过程能力成熟度CMM2认证的时候只是部门领导和部分业务骨干参加了认证,质量管理的相关知识并非每一个人都进行了深入了解。因此,说服了公司主管副总给予了必要的费用支持,在项目组内部开展了为期一周的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和过程能力成熟度CMM2相关知识的学习并着重进行了项目质量、软件质量意识教育,对软件开发人员还进行了系统的软件工程软件工程开发规范和相关标准教育。通过这次培训教育,为下一步的质量控制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加强配置管理
严格的配置管理是保障项目进度的重要手段,项目管理部门配置了一名兼职的配置管理员辅助我完成配置管理工作,同时成立了项目配置控制委员会CCB,CCB由项目经理,技术总监,甲方项目负责人,配置管理员等五人组成。考虑到VSS界面友好,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所以选择作为本项目的变更管理工具。开发库主要供开发人员使用,变更比较频繁。我为项目组每个成员建立了访问帐户和权限,开发库主要由我负责管理,配置管理员负责管理和控制项目受控库,在项目内部对变更控制的权限做了明确的分级,项目经理有权决策WBS框架内项目内部人员提出的各种变更;WBS边界上以及边界外的变更,必须提交项目CCB.本项目CCB严格按照变更请求评估、变更决策、变更实施、变更验证、沟通存档的流程执行变更处理。
4.定期开展技术评审
在项目各阶段开展必要的技术评审活动,如在软件需求分析阶段结束后进行软件需求评审,以确保在《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中所规定的各项需求的合适性。详细设计阶段制定各种命名规范,这些规范必须在编码阶段得到遵循与执行。评审活动由项目经理和质量管理人员发起,在该项目中,一般采取以下评审方式:1.周项目例会,该项目规定在每周五下午定时召开项结并形成小组任务进度报告向项目组汇报。项目例会的一项重要议程就是了解项目进度,参会人员主要是项目经理和各任务组组长,项目任务组组长向项目组汇报该组周工作完成情况,工作进度结论中不得使用“差不多”、“大概”、“基本上”等模糊字样,项目经理对工作完成情况与计划进行比较,如果出现了偏差,则及时地调整措施,纠正偏差。2.定点检查,事先设定的检查点,如里程碑结束时,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进行检查,判断偏差是否会对项目工期造成影响,如果对工期造成影响,则需要上报给CCB请求变更,并说明引起变更的原因及建议的解决方案。
5.充分做好测试工作
在该系统开发过程中,本人把测试工作看成是系统开发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具体测试步骤如下:a)模块开发负责人首先采用白盒测试的方法对本模块进行进行单元测试和接口测试,然后内部开发人员对开发结果进行交叉测试,正所谓旁观者清,交叉测试的好处能发现开发人员自己不能发现的问题,测试用例的设计的思想、预期的结果等必须有详细说明测试说明。
b)将待测模块提交给项目测试组,由测试组负责人按排专门的测试工程师进行测试。测试工程师是采用IBM Rational TestManager 和有最佳测试工具之称的 IBM Rational Robot进行集成测试和系统测
试。测试人员负责编写测试脚本,IBM Rational Robot根据事先记录的操作进行自动测试,测试的结果被发送给IBM Rational TestManager。本人虽然很忙,但对软件测试工作绝对重视,每天抽半个小时对测试记录进行审查。对于测试未通过的模块及时通知该模块的责任人进行处理,反复多次,直到测试通过。通过使用自动化的测试工具,大大缩短的测试的用时,并有效减轻了测试工程师的工作负荷。该工具还可以使用图形化的界面对BUG进行分类、统计,方便本人使用因果分析法和ABC(帕雷托图分析法)分析法对质量进行控制,对于频繁出现的质量问题,通过会议或者邮件的方式告诫项目开发人员引起重视。
c)用户预测试,在该项目中,如之前所说的需求定义不是很准确,我们决定在软件测试工作师测试完成之后,有相关部门的业务主管及主要业务人员进行确认测试,这样基本上可以避免因为闭门造车而导致在系统上线试运行时,软件与真实需求大相径庭的情况。
6.尽早发布软件测试版本
原型得到用户认可后,本人要求各子系统负责人在原型的基础上尽快解决用户所提出的各种问题,将确定的原型发布给终端用户试用,并不定期地走访业务主管和终端用户,从客户那里进一步获取真实的想法,如软件的内容、合理性、易用性、界面友好性方面是否与他们的期望值相一致,同时定期地发放用户意见调查表,收集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了避免用户担心承担责任的情况,调查表上不需要用户签字,而是通过我们整理后,与甲方项目负责人和各部门业务主管进行确认哪些需要改进,哪些不需要改进,进行签字认可,并做好过程记录。
回顾项目的质量管理过程,虽然比较顺利,但也有很多问题存在,主要经验教训有一下几点:
1. 让每一个参与项目的人员了解软件质量的重要性;
2. 好的软件质量计划并正确执行可以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防患于未然;
3. 建立良好的测试机制,并让用户尽早参与软件测试可以收到意想不到效果;
4. 适当的激励机制是提高开发人员责任心,保证软件质量的重要手段;
5. 提高项目文档质量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为进一步加强考试试卷质量管理,使考试真正成为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途径,成为教学质量评估和教与学双方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特制定本办法。
一、命题质量管理
(一)命题的基本要求
1、命题工作应以教学大纲为依据,重点考核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考题对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引导。
2、试卷语言的明确性与准确性。试卷中所有需用文字表述的内容必须用词恰当、文字简炼、表意明了,与试题无关的字词不留,与解题相关的字词不漏。所有试题中的作答要求和指导用语,要言简意赅,不致使学生费解或误解,避免出现错误或有争议的内容。
3、试卷知识的覆盖面。通过类型的变换使试卷有较大的覆盖面,既能很好地反映教学计划中对学生学习内容的要求,全面测验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又能测试学生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基本技能。试卷在反映覆盖面时注重对“三基”的掌握,应尽可能扩大测试的覆盖面。对试卷知识覆盖面要求以大于或等于 90%为宜,覆盖面可用下式计算:
C =试卷覆盖的章节数/教学大纲要求的章节总数
4、试卷中教学重点的突出程度。对教学重点知识的掌握应处理好重点与一般、主干与枝叶的关系。所谓重点应是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关键性内容,诸如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技能与一些带有规律性的知识。
5、试题内容结构。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熟悉、了解的内容应具有恰当的比例,掌握内容约占65%,熟悉约占 25%,了解约占 10%。为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允许有少量教学大纲有要求而教师未讲内容的试题,在试卷中所占比例应小于 3%;允许有少量超纲内容,在试卷中所占比例应小于 2%。
6、试题难易程度。试题难易程度分为较易、中等、较难三个层次。其比例结构为:较易占10~20%,中等占 60~75%,较难占 10~15%。
7、试题的题型结构。
试题的题型有客观题与主观题两大类,其结构比例为:客观题 50~70%,主观题 30~50%。客观题包括选择题(A1、A2、X)、填空题、是非题,主观题包括名词解释、问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要求每套试卷任选四种(含四种)以上题型。
(1)客观题。其共同特点是:形态短小精干,考查目标集中;答案简短、明确、具体,不必书写解答过程;评分客观公正、准确等。选择题。选择题分为:A1 型(最佳选择题——肯定型)、A2 型(最佳选择题——否定型)X型(从4个备选答案中选择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都不得分)。这类题型适用于大范围考查学生对本课程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
填空题、是非题(判断题)等。这类客观题可以有效地考查学生的阅读、观察和分析能 力,在能力要求上高于选择题。
(2)主观题。包括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
这类题在考查功能上有很大的弹性,可在多个层次上考查学生的知识、能力掌握的情况,特别能考查学生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8、试题量。试卷中的试题要量度适当,考虑到测试的时间限制。对其测评可分为三个层次:适当、偏大、偏小。
(二)命题程序
1、召开命题会,熟悉命题要求,分析历年试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解决的措施与本次出题办法;
2、依据教学大纲,制订铜仁学院课程考试命题计划(双向细目表)(见附件 1),根据命题计划编写试题。命题工作实行“教考分离”,命题可以采取从试题库抽题或交叉命题的方式,目前尚无试题库的课程,应由非当年该课程任课教师同时编写质量相当的A、B 卷,要求两套试题内容重复率小于 20%;
3、制订试题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除选择题、是非题以外的考题,应写明各步骤或知识点的计分标准)。
4、组织该课程专家讨论试题(当年该课程任课教师回避),控制试题难度和质量,最后由教研室主任审核试题,填写《铜仁学院试卷审批表》(见附件 2)一式二份,提交系(部)主任审查后,连同密封好的A、B卷及标准答案和电子文档提交教务处审核。
(三)试卷格式规范要求
试卷统一用A4纸打印,1.5倍行距,上下左右纸边距均为2.5cm,标题用宋体3号加粗,正文用宋体小4号;须插入页码“”;奇数页在左侧加装订线,偶数页不加。期末考试试卷模板见附件3,毕业考试试卷模板见附件4。
二、阅卷要求
(一)根据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集体阅卷,统一用红色水笔或钢笔。
(二)试卷分数标示统一用正分;对于除选择题、是非题以外的考题,要求标出各步骤或知识点的得分;试题正误应明确标示;每道大题前应统计该道大题总分,明确用正分标示,同时在总分下签字。
(三)阅卷工作完毕后,阅卷人、统分人及审核人须在规定位置签字,如有更正,须在更正位置旁签字。
三、试卷质量分析
(一)试卷质量分析的目的1、考试质量优劣;
2、为建立试题库,筛选试题、改进命题提供依据;
3、了解教学质量反馈信息,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科学依据。
(二)试卷质量分析常用指标及统计学意义(见附件5)。
试卷质量分析常用指标主要包括平均数、标准差、成绩分布(是否正态分布)、难度、区分度、信度及综合评价等。难度和区分度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只有难度适中的试题才会有一定的区分度,过易或过难的试题都无法区分优生和差生的实际水平。试题的难度、区分度都与考试的信度直接相关,只有具有难度适中,有一定区分度的试卷,才会具有一定的信度。因此,对一份试卷的分析,难度应在 0.2~0.3 之间,区分度应在0.2以上,信度应在 0.7 以上。难度分为五级:P>0.4为难,0.3<P≤0.4 为较难,0.2≤P≤0.3为适中,0.1≤P<0.2为较易,P<0.1为易。试卷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数Z≥65为优秀,50≤Z<65 为良好,40≤Z<50 尚可,Z<40为较差。根据试卷的难度、区分度、信度、平均数、标准差、成绩分布等指标评价考试质量,并填写《铜仁学院课程考核分析表》(按专业与课程分类)(见附件 6)。
四、试题库建设
学院试题库由教务处负责管理与维护。各教研室应根据教材的变化对试题库进行不断地更新和充实。试题以本院自编与外购相结合,同时,通过试题分析把不合理的试题剔除,不断完善试题库。
五、试卷归档要求
(一)考试试卷及考试相关材料的归档必须按规定装订,规范齐全,由教研室负责存档保存(本科试卷自考试结束起保存 4 年,专科试卷自考试结束起保存 3 年)。
(二)考试试卷及考试相关材料保存要求:
1、教学大纲;
2、铜仁学院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组成说明;(附件 7)
3、考试工作安排及记录;
4、命题会相关材料(含会议相关材料如会议记录、参会教师签字等);
5、铜仁学院课程考试命题计划(双向细目表)。认真填写表中各项内容,不得缺省;
6、铜仁学院试卷审批表(请教研室主任认真填写,各项内容不得缺省);
7、试卷的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
8、学生成绩登记册(教研室负责人签字并加盖教研室印章。含平时成绩、实验成绩、期中及期末成绩、总评成绩等。注:各项成绩应有相应的原始材料,单独保存备查);
9、铜仁学院课程考核分析表(按课程和专业分类);
10、学生试卷;
(1)以班为单位,按成绩登记册顺序装订。
(2)若课程考试使用答题卡,需附空白试卷一份。
11、考场记录(即试卷袋封面记录及封底学生签名记录);
12、考试总结(概述本次考试的基本情况,课程考核质量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且采取的措施,在下一轮教学过程中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等内容)。
备注:除 10(学生试卷)、11(考场记录)外,其余装订成册,作为课程考试档案长期存档。
六、本办法适用于我院本专科学生考试,成教部可参照执行。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教育热点之一, 考试改革是减负的关键。近年来, 关于“落实减负意见”的各级文件都对学校考试提出了明确要求, 如教育部《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要求“每门课每学期测试不超过2次, 考试内容严禁超出课程标准”, 《辽宁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的规定》指出“要严格规范学校层面考试, 考试命题科学合理, 考试内容符合课程标准要求, 不得随意提升考试难度, 增加考试次数”。
但在实际教育教学中, 学校考试仍然存在一定弊端。在某市的学生调查 (样本量17465人) 中, 有45.68%的学生几乎每天都要参加一次考试。此外, 试题难度大, 内容良莠不齐, 命题随意, 考试结果使用单一等现象普遍存在。一些教师对影响试卷质量的因素不了解, 对试题内容的选取与设计主观性较强, 缺乏规范和科学化。
笔者尝试构建学校考试质量控制标准, 力求通过质量控制, 科学规范学校考试, 降低命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以多种途径分析考试结果, 提高考试质量。
二、学校考试质量控制标准的具体内容
学校考试质量控制标准以“为解决考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供有效策略”为设计目的, 遵循基础性、发展性、客观性、实践性等原则。具体指标如表1所示。
三、基于学校考试质量控制标准的可行性建议
针对质量控制标准的指标体系, 笔者就每个二级指标提出了有利于提高学校考试质量的可行性建议, 具体如下。
(一) 总体设计
1.考试蓝图规划
学校考试属于标准参照考试, 因此考试目标的设定和学科特点的分析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同时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评价”的理念。
当前, 一些领导和教师对学校考试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 看重考试卷面总分高低, 却不能有效分析考试结果的内在原因, 学校考试的诊断和评价功能常常被忽视, 因而间接加重了学生负担。为改变这一现象, 必须明确学校考试的基本目标是了解学生学科心智特质的全面发展状况, 包括知识层面和能力层面, 了解学生的差异性和进步性。
此外, 要结合不同学科的课程特点, 合理选择考试方式和方法。
2.命题人员组建
我国由于教师培养体制缺乏对命题技术的明确要求, 造成对教师的命题技能培训较少, 教师的重视度不够, 直接影响教师的命题水平和测验效度。因此, 增加这方面的培训, 对考试质量是一个有力保障, 对避免教学中平时测验试题的随意性也有巨大帮助。
某市的“命题人才库建设”项目, 通过开展命题技术通识、学科命题专业知识、考试评价制度等培训内容, 在储备中考命题力量的同时, 提高了一线教师的命题技能, 受到许多教育专家的认可。教师的命题技术直接影响试卷质量。因此, 学校应组织教师不定期地参加命题培训, 帮助教师更新考试评价理念, 提高命题技能。
在此基础上, 学校要建立命题人员选拨制度, 将教师是否参与命题工作纳入考评内容, 并将学科命题技术研究纳入到教研活动中, 切实提升全体教师的命题水平。
(二) 试题命制
1.试题布局设计
学校考试的试题命制应以考查学生能力为主, 关注教育发展均衡性, 遵循课改方向, 引导教育长远发展, 从而保证试题命制的正向教学。此外, 要将试题编制标准化, 标准化的编制流程有助于减少试题编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进而提高命题质量。
2.试题内容设计
(1) 科学设计命题细目表
命题细目表相当于建筑施工前的蓝图, 是命题的基础和前提。命题细目表要符合学科特点的命题细目表, 突出能力立意, 且至少要包含以下内容:命题范围、题型数量、认知层次和难度等。
(2) 慎重选取试题内容
试题内容的选取最能体现学科教学的引导性, 要慎之又慎, 尽可能加大能力考查的比重, 多出些有利于锻炼学生思维的题目, 减少单纯机械化记忆的应试现象, 改变为应付考试牺牲学生其他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真正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
3.试题技术规范性
(1) 保证题型技术的规范性
学校考试的试题在叙述、设问、结构等方面应遵照相应题型规范化的技术要求, 反复推敲和研磨, 这既是为保障试题安全性和零错误率必须做的, 又体现了前期对教师进行命题技术培训的重要性。一些命题易出现的小问题在这一环节中都应该得到解决, 如选择题选项中应避免“以上都错”等词汇, 填空题应避免在题干中间出现空格, 问题情境要从实际出发且兼顾不同学生的背景差异, 等等。
(2) 把握试卷整体结构的规范性
命题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 试卷上的每一道试题都可能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 故对试卷整体结构要有较好的把握。题型要多样, 编排顺序要符合逻辑思维, 并回避学术上存在争议的内容。此外, 要保证参考答案的准确与评分标准的公平可操作, 保证数据的真实有效。
4.试题难易的控制
学校考试试题的难度一定要适中, 不超出课标的范围, 不出偏题、怪题, 减少机械化识记的题目。先预设不同内容及整个试卷学生作答的难易程度, 在试卷设计好后, 再根据教学经验初步验证并调整试题的难易程度。
(三) 结果反馈
1.质量分析要素
学校考试结束后, 要计算其试卷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等指标, 分析试卷的质量, 这有赖于对教师进行数据分析、软件使用等多次培训, 目前还存在一定困难。
2.教学诊断信息
为改变“比一比学生成绩”的单一做法, 应建立全面的教学诊断信息系统。除常规的总分、标准差、平均分外, 还要对数据进行分类描述, 如性别差异, 前后三分之一学生差异, 不同知识领域、不同能力层级的得分情况等, 以得到学生的“学习综合化验单”。
此外, 对数据进行深入挖掘, 将学生作答情况与教学质量、教学过程联系起来, 从学科教学和学生学科能力内部发现教育问题, 开出改进教学的实质性“处方”。
综上, 构建学校考试质量控制标准对减轻学生负担, 解决考试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作用。有效的控制标准是一条引导学校考试从“分数至上”过渡到教学引导和学生发展并重的途径。必须指出的是, 它需要结合区域教育教学实际才具有实践性, 并且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管和培训才能有效实行, 这是今后对于学校考试质量的又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摘要:文章认为学校考试质量控制标准应包括总体设计、试题命制、结果反馈三部分, 据此设计包括命题人员组建、教学信息诊断等相应的二、三级指标, 并就每个指标提出可行性建议, 希望通过提高学校考试质量为学生提供科学、有效的“学习化验单”, 切实减负。
关键词:学校考试,质量控制标准,减负
参考文献
[1]Ruth Fortus, 杜承达.试卷编制中的质量控制.考试研究, 2010 (4) .
[2]褚慧玲.基于学校教学常规考试的试卷命制技术.考试研究, 2008, 10 (4) .
关键词:内科学;考试;改革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才培养的理念正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作为检验教学效果、评价教学质量的课程考试在考试的评价功能、考试方式、考试内容等许多方面仍存在着偏差,已越来越不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突破现有考试方式的不足,科学地评价教学效果,促进教和学双方的积极性,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们于2010年春季学期开展了中西医临床专业内科学考试改革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一、内科学考试改革内容和考试方法的具体措施
1.考试内容:内科学(含实验)考核内容综合化,以培养临床思维能力为中心,突出学习的过程,考核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尤其是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方式,考核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考核内容分为八个单元:⑴呼吸系统疾病临床思维训练;⑵心血管系统疾病临床思维训练;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思维训练;⑷泌尿系统疾病临床思维训练;⑸血液系统疾病临床思维训练;⑹脑血管及神经系统疾病临床思维训练;⑺风湿性疾病临床思维训练;⑻内分泌代谢疾病临床思维训练。
每一单元选择一个典型病例,以PBL教学为基本方式,进行内科学知识的考核及临床思维训练。
2.考试方法:采用多种考核方式的有机结合,突出、注重过程考核,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内科学(含实验)分为八个考核单元,即呼吸系统疾病临床思维训练病例讨论发言稿、口试考核;心血管系统疾病临床思维训练讨论发言稿、口试考核;消化系统疾病临床思维训练讨论发言稿、口试考核;泌尿系统疾病临床思维训练讨论发言稿、口试考核;血液系统疾病临床思维训练讨论发言稿、口试考核;脑血管及神经系统疾病临床思维训练考核;风湿性疾病临床思维训练考核;内分泌代谢疾病临床思维训练讨论发言稿、口试考核。
3.成绩计算:提高过程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以减少期末终结性考核带来的片面性;提高临床思维能力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以减少知识性考试的片面性。将内科学课程考核成绩分成过程考核成绩30分和终结性考核成绩70分两部分组成。
过程考核成绩30分:呼吸系统疾病临床思维训练5分;心血管系统疾病临床思维训练5分;消化系统疾病临床思维训练5分;泌尿系统疾病临床思维训练5分;血液系统疾病临床思维训练5分;脑血管及神经系统疾病临床思维训练5分;风湿性疾病临床思维训练5分;内分泌代谢疾病临床思维训练5分。计算过程考核总分,再×3/4,为过程考核成绩。
终结性考核成绩:内科学各系统考核笔试70分。
二、内科学考试改革实施效果
1.考试改革提高了学生内科学课程的总成绩和及格率。由于课前向学生说明了内科学成绩计算方式,强调平时成绩、临床思维能力考核成绩,同学们更加重视学习的过程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实训。每一次病案讨论课,既是一次内科学知识的消化、巩固课,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课,采集临床资料的能力训练课,又是一次内科学的考核课,这样建立了一种更加激励学生的教学模式。与过去一次性终结性考试比较,平时成绩、技能成绩提高了内科学总成绩的分值。中西医临床2007级二班平均成绩增加了5.2分,减少补考人数19人,提高及格率26.38%;中西醫临床2007级一班平均成绩增加了4.3分,减少补考人数9人,提高及格率12.2%。
2.考试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内科临床思维能力。改革内科学成绩评分制,提高了内科学临床思维能力培训的地位,调整了内科学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的比例,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临床思维能力训练的重视程度,大大地促进和提高了同学们的临床思维的感受、体悟和能力。我们以“问题为中心”、病案讨论,PBL与病案剖析法相结合为主要方式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方法和能力。病案讨论由8学时增加到18学时。病案讨论前,提前下发《内科病案讨论与临床诊疗思维训练》,部署讨论病案,提出要求。为了在病案讨论中做到论据充分,学生必须围绕有关问题有针对性地复习基础知识,查阅相关资料,主动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讨论中要求每个学生均需多次发言,提出诊断、个体化治疗的依据、理由,反对的依据、理由,赞成思维与批判思维相结合,理清思路、分清层次、权衡利弊。最后老师总结。老师总结过程中和总结后,要求学生对比思考,明白自己诊治的得失,找出原因,以利进一步提高。这样通过强化内科临床病案讨论,提高了学生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学普遍反映,通过内科临床思维训练的教学实践,促进了对医学理论知识的复习、消化、吸收、巩固,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提高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医德医风的树立。使中医本科生熟悉和掌握进入临床前必要的内科临床基本诊疗思维程序,为将来从事临床医疗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考试改革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考试改革突出学习的过程,同学及时复习、巩固,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学习规律和习惯,避免了临时“抱佛脚”的不良习气。这样学习到的内科学知识和技能更加牢固。
4.考试改革促进了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由于考试方法改革的目的是要公正、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知识、技能水平,同时促进人才的知识应用能力与技能的发展和提高,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因此,教师为了实现掌握新知识、技能和能力培养目标,必然要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考试促进了由“知识本位”到“技能、能力本位”的转变。教学过程中,在保证内科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删除一些不实用的内容,根据中医本科生内科学课程实际情况调整教学体系和具体教学内容,使内科学知识的学习、临床思维能力的培训更符合中医高校实际情况。每一次病案讨论课,既是一次知识的消化、巩固课,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课,诊治方法的思维训练课,又是一次内科实验考核课;改变内科学理论考试重点,增加“思维型”试题的比例,促进良好思维方式的形成;建立一种激励学生、导向提高临床思维能力为重心的内科学教学模式。
考试改革促进了教研活动。老师们探索、研究病案讨论课的教学方法、规律,提高临床思维训练效果和教学质量。训练、强化诊断思维的基本过程,解剖异常、生理改变、病理生理角度发病机制、致病原因、病情轻重、提出假说、检验假说、鉴别诊断、进一步检查和处理的措施等。训练、强化临床诊断思维的基本原则,实事求是的原则、“一元论”的原则、优先考虑常见病、多发病的原则、首先考虑器质性疾病的原则、首先考虑可治性疾病的原则、简化思维程序的原则等。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临床思维训练,克服学生常患的片面思维、表面思维、简化思维、静态思维、印象思维等错误,结合病案具体难点、疑点、重点,有意识地加强逻辑性思维、感性思维、抽象性思维、比较性思维、批判式思维、发散性思维、归类性思维、纵深性思维、侧向性思维、逆向性思维法、演绎性思维、模糊性思维、求异性思维法、动态性思维、回归性思维、分析综合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训练。加强教研活动,提高了老师自身水平,同时也提高了培训学生临床思维的训练效果和教学质量。
三、内科学考试改革对提高课程考试质量的意义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专业结构的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更新,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逐步确立,传统的考试内容、方式、方法已难以适应新的形势下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考试作为检验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培养能力、获取实际技能的一种手段,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基础扎实、创新和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因此,只有改革传统的考试内容、方式、方法,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综合知识技能水平,只有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方法,才更加有利于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
考试改革更加公正评价学生掌握内科学理论知识的情况,公正评价学生掌握内科学技能的情况,公正、科学、全面评价学生掌握内科学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实际情况。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诱导人才培养的理念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提高了教学质量。
【质量管理体系考试】推荐阅读:
质量管理与质量认证10-09
质量管理中的质量改进11-26
质量管理体系要素07-06
质量管理体系描述07-25
质量管理体系介绍09-08
质量管理体系申报09-13
质量管理体系修改12-16
质量体系的建立与运用考试卷12-10
质量管理试题06-11
质量工程与管理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