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民兴桂心得体会

2025-01-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富民兴桂心得体会(精选11篇)

富民兴桂心得体会 篇1

冶力关镇人民政府武小莉

从去年开始,我镇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了我省“联村联户,为民 富民”行动动员大会精神,开展以单位 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特困户为主要内容的“联村联户、为 民富民”行动。大会对这次行动的重大意义、主要任务、具体要求及重要保障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阐述。本人在这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已经基本能够融入到村的建设中,较好地开展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点成绩。现就我参加“联村联户”活动以来的工作情况,谈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联村联户”工作就是要确实做好事、做实事。多为所包村的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是“心连心”工作中必须要做的。办了实事,群众得到了实惠,得到了切实的利益,就会更拥护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决策,干群和党群关系会贴得更紧。当然,作为一名干部,一些“软投入”也应去做,能够多做的还要多做。例如,在进户调查了解民情过程中,我和村干部一起到困难户家中坐坐,他会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到老党员那里看看,他会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几句关切问候的话语,群众就觉得政府真好,能考虑他们的感受。这些感情上的软性投入,收到了和办实事一样的效果,和办实事有异曲同工之妙。这说明实事要办,“软投入”的工作也要做。

二、“联村联户”活动应该坚持做下去。只有坚持下去,才能继续去深入调查研究,了解村情民意,摸清村里工作的底子,从而制定对策,帮助解决问题;才能切实帮助所包村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扎

扎实实为群众解疑难,办实事,引导、组织群众脱贫致富,改变村容村貌,才能确实了解村民收入、劳作、务工、健康以及迫切需求,这样才有利于我们有的放矢地做好工作。

三、“联村联户”工作就是要依靠干部和群众。我们在村里开展工作,不能单打独斗,很多工作最终还是要依靠村干部、全体党员、全村人民群众来组织开展和实施,而最主要的还是要依靠村委干部。例如,召开会议要依靠他们去召集,上项目要依靠他们去实施,开展活动要依靠他们去组织等等。依靠村干部开展工作,要对他们信任、支持和尊重。当然,依靠不是依赖。我们参加“联村联户”活动是肩负着党委、政府的重托,在依靠他们开展工作的同时,还要负责任地帮助他们提高素质,增强战斗力,这样才能有效地完成党委交给我们的任务。经过近六个月的观察和分析,我感到,张格庄镇权家村的村委领导班子还是很团结的,村委书记很有号召力,是可以依靠的。与此同时,我不断地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出主意想办法去开展工作、解决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联村联户”工作还要理顺抓牢与放下的关系。入村后,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收集到了村干部、党员、群众反映的很多问题,其中有村干部的作风问题、工作能力问题,还有村里的陈年老账、地头争端、邻里纠纷、婆媳不和等。本人以为,抓工作首先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分个轻重缓急。如果不分主次,不管轻重,事无巨细,眉毛胡子一把抓,群众反映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设想给予一揽子解决。这样不仅不可能,反而会冲淡主要任务,贻误大局。

这就有一个“抓牢”与“放下”的关系。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有的要“抓牢”,有的则应“放下”。问题中属于工作布置的任务的,就坚决“抓牢”,主抓、狠抓;不属于所布置任务或是与之联系不紧密的,就可以“放下”,缓抓或不抓,也可以反映给镇党委、政府或有关部门去处理。即使是属于所布置任务的问题,也不能齐头并进,也要有先有后,分个缓急。

通过“联村联户 为民富民”活动,我虚心向群众学习,向基层干部学习,向实践学习,的确有了很多收获。从群众和身边干部身上,从工作实践当中,我学到了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坚忍不拔的工作劲头,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等等。今后,我会在继续向农民群众学习的同时,积极配合福山区委、区政府和张格庄镇镇党委采取措施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为农民朋友多办实事、办好事,改变落后的生活习惯,把文明之风吹向农村。

富民兴桂心得体会 篇2

广西提出了今后五到十年, 实现“翻两番、跨两步、三提高”的奋斗目标。比如“翻两番”即广西全年的生产总值从去年的1.16万亿元, 达到2016年的2.23万亿元和2021年的4.64万亿元, 同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同步实现翻番。“跨两步”, 指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差距逐步缩小。“三提高”, 就是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比如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2016年达93%以上;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高,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基本建成;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2016年达5%以上, 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质量兴桂战略成效显著

工业产品质量竞争力稳步提升。截止到2010年 (国家2011年竞争力指数尚未公布) , 全区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为79.18, 排名全国第23位, 指数比2009年提高了0.7, 排名上升了1位, 实现了质量竞争力指数和排名双提高。制造业竞争力与西部地区平均水平 (80.92) 、全国平均水平 (82.57) 的差距在逐步缩小。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渐趋稳定。对主要蔬菜生产基地和蔬菜批发市场的蔬菜产品进行农药残留监测抽检。速测法定性监测蔬菜样品2011年共检测样本152497万个, 合格率99.38%, 同比提高0.25个百分点;同期色谱法监测蔬菜样品5606个, 合格率98.13%。服务质量水平稳步提升。2011年全区三级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病房数达到80%, 二级医院达到50%, 全区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已达27个;旅游业“十一五”末有A级景区133家, 其中5A级景区2家, A级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国优秀城市数量在全国均列第9位;全区房地产平均物业服务覆盖率约为63%;科技信息服务与应用工作获“中国电子政务应用公共服务省级十佳”。

技术标准发展战略实施有力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心得体会 篇3

******

今年二月,万物始苏,乍冷还寒的初春时节,省委发出了在全省开展以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贫困户为主要内容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号召,这不但是一项转变机关作风的形象提升工程,还是教育培养干部的能力锻造工程,更是造福人民群众的德政民心工程。这是一项固本强基、促进发展、造福群众的务实之策。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在系统地学习“联村联户、为民富民”重要精神的基础,积极扎实投身到“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具体工作中,通过半年多来工作的开展,有以下向点体会:

一、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要紧密联系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的一贯优良传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立足点在为民,着力点在富民,着眼点在基层。所以,我们要沉下身子,深入到群众生产生活一线,紧密联系群众,感知百姓冷暖,拜群众为师,进村入户认真开展调查研究,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和群众打成一片,倾听他们的呼声,了解他们的诉求,为基层群众解决问题、谋取福利,才能把他们的真实意愿和想法反映好,把他们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解决好,才真正实现“为民”、“富民”的目标。

二、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要正确领会精神。省委提出,这次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主要任务是:以

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联村联户为载体,以为民富民为目的,宣传政策、反映民意、促进发展、疏导情绪、强基固本、推广典型。在行动中,要牢牢把握这六大主要任务的着眼着和突破口,使广大干部受教育、人民群众得实惠、三农发展上台阶、基层基础更牢固、社会建设更和谐,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不能搞简单的捐款捐物、“一哄而上”,要围绕六大主要任务,创新举措,科学谋划,稳步实施,有序推进,使社会更加和谐,基础更加牢固,发展更加科学,早日实现小康目标。

三、“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中,要为群众办实事。这次行动涉及对象是基层贫困村、贫困户,要切实在增收致富上出主意、想办法,争取为贫困户找准一个发展路子,制定一个脱贫计划,谋划一个主导产业。不仅要解决贫困户生产生活方面的问题,还要提供知识、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服务。要有效化解纠纷矛盾,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想问题办事情要设身处地,关注群众的想法和感受,要换位思考,理解群众的需求和愿望,尊重群众的意见和诉求,这样才能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建立和培养与群众的感情,做好顺人意、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多讲真话,真正做到增收致富,和谐发展。

四、开展好“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要不断提升自我。“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要做到联村联户又联心、为民富民真惠民。作为具体实施者,必须要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群众学习,把群众当作自己的亲人,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要时刻反思自己,在工作中是否存在耐心不足、办事浮躁的现象;是

否存在不细致调查研究、作风飘浮的现象;要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时刻提醒自己不忘一名干部的本色,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完善工作中的缺点和不足,确保各项工作目标落到实处。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工作体会 篇4

--“双联”工作中的体会

今年开始,全省开展以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特困户为主要内容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这是一项亲民爱民的重要行动,也深深寄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盼。

一、真心实意做好事。及时了解村情及农户意向,以村民现阶段反应的热难点问题为主,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发展路子,谋划主导产业,积极发现培养发展村中的养殖户,扩大养殖规模、壮大养殖能力;提供有效农业技术信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土地效益,增加农业收入。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服务群众,千方百计谋民利、造民福,真心实意排民忧、解民难,尽最大努力为群众多办好事、多办实事。

二、密切联系群众。走进农村,贴近农民,充分发挥这次行动的优势、了解民情、反映民意、解决矛盾,不断改善党群关系。带着感情下去、主动和群众接触、主动与群众交流、主动向群众问需,真诚地与他们交朋友,认真解决好他们的实际困难。

三、紧紧依靠群众。紧密联系村干部和群众找到发展的路子,早做计划,用一至两年时间,帮助农户找到一条发展路子、制定一个脱贫计划,谋划一个主导产业,走好两条路子(科技致富路,劳务输出路),确保“双联”工作取得实效。

四、积极引导群众。坚持深入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的工作方法,因势利导,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依靠群众自身的力量做好群众工作。

富民兴桂心得体会 篇5

发布时间:2012-4-6 8:40:37

阳春三月,***大地处处生机盎然。在***脚下沿黑河两岸的乡村田野、产业园区、农家院落,处处闪现着机关干部进村入户为民兴办实事的身影。全市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大会之后,947个部门单位的2.2万多名干部进村入户宣传政策、了解民意、帮民富民,携手奏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动人乐章。

高度重视周密安排

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省、市委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形势,顺应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立足推动转型跨越新实践,着眼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新要求作出的一项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决定,也是一次解放思想、转变作风、造福群众的务实之策。我市各级组织高度重视,迅速贯彻落实省委的决定精神,专题研究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筹备工作,成立了全市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讨论制定了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实施方案,并提出以为民为立足点、富民为用力点、基层为着眼点进行周密安排部署的要求。确立了将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与市级领导干部联系重点工作、重大项目、重要事项相结合,与强化“三农”工作、推进建设现代农业大市相结合,与新农村“四化”示范村建设相结合,与30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相结合,与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相结合,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相结合的“六个结合”的工作思路和“抓两头、促中间”的工作方法。在工作部署上,一手抓以生产专业化、环境田园化、生活社区化、农民知识化为主要内容的具有张掖特色的新农村“四化”示范村建设,一手抓贫困落后村脱贫致富,将全市的58个“四化”新农村试点村和 62个相对贫困村确定为联系村,分别由41名市级领导和120个市直部门及驻张单位联系,县区827个部门和乡镇机关分别与其他村一一对接,确保联村联户工作全覆盖。

全市动员大会之后,各级各部门迅速行动,在不到一周时间内层层召开动员会议,传达学习省、市会议精神,组建机构、制定方案、明确职责、细化任务,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在全市全面铺开。

进村入户联系对接

市上四大班子领导率先垂范,带头深入到自己的联系点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倾听基层民情民意,同老百姓心贴心探讨,共话增收致富的思路措施,以实际行动落实省、市委的决策部署。市上在家领导也先后多次赶赴自己的联系村联系户,接地气、摸实情,了解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及农民生产生活情况,赢得农民群众普遍欢迎和好评。

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积极行动,按照省、市委的统一要求,组织干部深入联系村、联系户沟通对接,宣讲党的富民政策,了解民情民意,理清发展思路,探索增收措施,与乡村干群并肩携手共绘增收致富蓝图。甘州区结合区情实际提出了“四个扩展”的工作要求,将联村联户工作实现大规模、综合性、全覆盖、长效化;**县创新活动载体,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一联二培三带”党性实践活动,将“双联”行动落到了实处;**县在落实六项工作任务的基础上,组织开展“八进村、八到户”活动,设身处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县把“双联”行动与能人带动、全民创业相结合,深入推进“1369”全面创业工程;**县采取 “五抓四帮一促进”工作措施,全面落实联村联户各项任务;**县把“双联”行动与县上提出的“五县”建设相结合,在“为民”上下功夫,在“富民”上做文章。至目前,全市已有947个部门单位的2.2万多名干部进村入户开展工作,联系全市835个村、2.2万多农户。

真帮实扶为民富民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要以为民为立足点、富民为用力点、基层为着眼点。全市联村

联户干部紧紧围绕这一要求,深入联系村联系户,紧密结合乡村实际,扎实开展联系帮扶工作。

市委办公室联系*****乡后,机关干部与61户农户结对联系,围绕该村产业重点,着力增强自身“造血”能力,为农户增收致富出点子、谋路子,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扶持。****联系*****村后,经多次调研与村社干部群众共同商议确定了村有一个特色产业、户有一座种养棚圈、人有一项致富技能的“三个一”致富思路,确定今年在联村联户工作中重点为联系村办好10件实事。市***局免费向***县***镇新民村农户发放《惠农政策一本通》、《农民务工培训读本》,协调该县农村合作银行为每户农户发放2万元的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市***局主动为***县***乡***村“移民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办理手续,开通了绿色通道。市**局组织市直医疗卫生单位先后3次深入联系点开展卫生惠农政策集中宣讲、健康教育进家庭、为贫困联系户进行一次健康体检等系列活动,为联系村、联系户解决实际问题20多件。市***局将****镇中心幼儿园建设项目列入省教育厅乡镇幼儿园改扩建项目计划,预计可争取到资金120万元。市***局计划为联系村安排危房改造项目200户,预计可争取到资金150万元,并先期拨款5万元启动编制联系村社区建设规划。

自全市联村联户动员会议之后,全市各级干部纷纷走出机关,带着民情日记、民情连心卡,深入联系村、联系户宣传党的富民政策,了解民情民意,疏导群众情绪,与广大农户贴心交流、真心交友、共谋发展。许多部门单位的干部职工在入户对接时自费购买春耕物资,帮助农户做好春耕生产。至目前,全市已有2.2万多名干部深入2.26万农户中开展工作,发放民情连心卡2万多张。

兴边富民工作 篇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着力帮助群众增收致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边境县市党委、政府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帮助和带领群众致富的大局出发,选择具有资源优势、辐射面广、效益明显的项目,充分发挥项目的典型示范作用,实施项目以富民为先,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使有限的资金发挥了最大效益。从一个村到一个县再到一个省(区),利用自身优势谋求特色发展,已经成为自觉行动。

推进兴边富民行动,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加强新时期民族工作的重要举措。兴边富民行动实施10年来,中央财政在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中设立了兴边富民补助资金,支持边境县开展兴边富民行动。国家民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与各部门的协调,加大对边境县扶持力度,推进兴边富民行动深入开展。2000年——2010年,累计安排兴边富民补助资金22.1亿元,国家发改委10年间共安排边境县(团场)中央预算内投资800多亿元,2001年——2010年,中央财政安排边境地区专项转移支付也大幅增加,年均增幅40%以上。

安居富民方面整改措施 篇7

一、关于安居富民房管理制度不健全,售后监管不到位的问题。

2012年建设的海力瓦甫村安居富民示范点因为售价原因,许多村民无力偿付建房款,将房屋转卖他人,有的受买人不符合建安居房的补助条件,现我乡将采取补救措施进行整改,开展整治,规范补助对象审核程序,确保安居富民工程建房户符合相关政策要求,杜绝以后有类似事件发生。

二、关于住建部信息及“一户一档”资料不真实的问题

安居富民督查考核方案 篇8

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全国对口援疆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自治区、地区有关农村安居富民工程工作会议精神、地委(扩大)会议及县九届十二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麦盖提县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全年农村安居富民工程建设任务,现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成立督查考核领导机构

全县农村安居富民工程建设任务重,时间紧,涉及范围广。为确保按时完成此项工作,经县委、县人民政府研究,决定成立县农村安居富民工程建设督查考核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委常委、纪检委书记汗尼克孜〃达吾提同志担任,副组长由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曹杰、县委常委艾尼瓦尔〃托合提尼牙孜、县人大副主任玉素甫〃艾买提等3名同志担任,领导小组具体组成情况如下:

组 长:汗尼克孜〃达吾提(县委常委、纪检委书记)

副组长:曹杰(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艾尼瓦尔〃托合提尼牙孜(县委常委)

玉素甫〃艾买提(县人大副主任)

成 员:买买提江〃那买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

吴玉新(县农办主任、扶贫办主任)

尹全场(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

杜增科(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魏鹏疆(县纪检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

温天勇(县发改委主任)

叶丛香(县财政局局长)

李庆旺(县城乡建设局局长)

吐逊〃买买提(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党组

书记、副局长)

阿地里〃吐拉克(县民政局党组副书记、局长)

高华忠(县国土资源局党组副书记、局长)

尚卫东(县环保局局长)

孙新成(县交通系统党委书记、副局长)

王 捷(县水利系统党委副书记、局长)

范琼文(县农业系统党委副书记、局长)

赵东岳(县审计局局长)

阿地力〃艾买提(县安居办副主任)

张建军(县文体广电系统党委纪检书记、广播

电视台台长)

朱永强(疆南电力公司麦盖提县分公司经理)

阿不力克木〃吾拉音(人民银行麦盖提县支行行长)

何志刚(喀什银监分局麦盖提县办事处主任)

二、督查内容

1、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党政一把手责任制落实情况;成立相应机构、制定具体工作方案以及人员培训等前期准备工作情况。

2、县农村安居富民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各工作组工作落实情况。

3、县安居富民工程建设规划编制情况(乡村规划、安居房设计改造方案等)。

4、对口援疆项目完成情况。

5、安居富民工程建设资金摸底调查情况。

6、国家、自治区和山东省援助资金、信贷资金等各项各项补助资金落实情况;农牧民自筹资金落实情况;工程建设资金的使用、管理和监督情况等。

7、工程预算、施工进度、技术指导服务、建设管理、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及验收等情况。

8、政策宣传、工程建设及先进典型经验报道情况。

三、督查方法和措施

1、对全县农村安居富民工程建设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定期督查、全程跟踪督查,并以效能督查简报或专报形式向县委、县人民政府报告工作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难点以及意见建议。

2、年底督查考核内容以年初县委、县人民政府与各乡镇、各部门签订的重点工作重点项目目标管理责任书和安居富民工程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为主。考核采取实地查看、查阅档案资料、核实数据、入户抽查等方式进行。

3、在督查工作中,对因行动迟缓、工作不力、责任心不强而影响整个工作的单位及责任人,将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问责问效;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错不改的单位,严肃进行处理。

麦盖提县安居富民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富民气象事业发展概述 篇9

1958年6月,富民气候服务站成立,站址在富民县永定镇玉龙村郊外乡村,四周空旷,无高大建筑物,基本在富民坝子中间。1963年8月,富民气候服务站更名为云南省富民县气候服务站,并挂牌。1971年1月,云南省富民县气候服务站更名为云南省富民县气象站,原有名称不再使用。观测场位置曾几度迁移,现观测场位于北纬25°14′,东经102°30′,海拔高度1692.7米,区站号56772,此站址自1984年12月一直沿用至今。

1958年6月至1958年12月31日,由楚雄州气象局领导。1959年1月1日富民县划至昆明市管辖,台站名称更改为昆明市富民气候服务站,由昆明市气象中心站领导。1963年8月16日,体制收回省局,站名更改为云南省富民县气候服务站。1968年1月1日至10月20日,因文革**中断工作,12月,实行军管,武装部派驻李立信同志任指导员。1971年1月1日,站名更改为云南省富民县气象站。1977年,撤销军队兼管及其编制,归县农办管理。1980年12月18日,云南省气象局接收体制,由省局业务处领导。1984年3月5日,划归昆明市气象处领导。1990年5月12日,云南省政府云政发[1990]97号文件决定,更改全省、地、州、市、县气象部门名称,“统一改为局”。即“富民县气象站”更名为“富民县气象局”,业务服务中仍保留站的名称,“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属正科局级建制,是县政府的一个职能局级单位。

1958年建站时仅有1人。1984年定编为6人。到2012年,现有在编职工6人,均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中级专业技术人员2名,初级专业技术人员4人,见习生2人。

气象站新成立时,发展缓慢,办公生活环境艰苦简陋,业务和生活用房均在80平方的一幢老旧木楼中,地势低洼,与原来的地平有高达1.65米的高差,凹凸不平,雨天难以进入观测场,大门破烂不堪且无门卫值班室,单位车辆无停放地,排水管道陈旧、老化,友邻单位(富民县水务局)的排水又是经过我单位才能排放到主排水管道,遇到雨天,台站内部就会出现大范围积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给气象事业带来了新生,针对气象工作“基础薄弱、战线太长、人才欠缺”的状况,贯彻省、市气象工作“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布局合理、对外开放、局部超越、各具特色”的对策,及“以服务求生存、以服务求发展、搞好两个文明建设”的宗旨,富民县气象局于1988年建设了一栋360平方米的三层住宿楼,1998年拆除原小木楼,建设了一栋800平方米的四层住宿楼,其中一层用于办公,单位工作和生活环境大为改善。2006年征地1123.0㎡,建成365.85平方米的专用办公楼,2008年,富民气象局回填土方1011.5 m3后再新建挡土墙145.8m进行加固,拆除原有的36.3m旧围墙须拆除后再新建围墙145.8m,又下大力气栽种花草和大树,现院内干净整洁,绿树成荫,错落有致,院内办公环境大为改善,职工队伍进一步稳定。

1958年建站时,观测设备均为前苏联时代的气象设备,气象设备简陋,气象工作单一。随着气象事业的发展,气象设备也日趋现代化,气象工作也趋于多样化。1990年,富民气象局先后装备了“天气图传真”接收,甚高频无线电话,pc1500计算机等设备,选送人员培训,开始天气预报服务;1999年,开始行使防雷安全管理职能;2000年,开始对外发布月、季、年的短期气候预测产品;2009年,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2011年,在全县范围建设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在全县各村委会及重点自然村安装农村预警信息平台,通过平台,发布乡镇天气预报和各村委会补充订正预报产品。接受专业毕业生分配等途径,使人员全部达到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改变了设备简陋,人员业务技术及政治素质低,服务质量差的状况。

近二十来,富民气象工作在昆明市气象局及富民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公共气象的发展方向,按照“一流装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台站”的要求,进一步强化观测基础,提高预报预测水平,加快科技创新,提升气象事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紧紧围绕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新农村建设、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一流的气象服务。

一、地面观测系统自动化建设

建站初期,仅开展温度、湿度、气压、蒸发、风向风速、降水及日照观测,只进行气候资料收集整理,不开展预报服务工作。

建站初期,富民县邮电局为富民气象站架设了一对专用电话线路,用于气象观测发报及对外联系的通信工具,收听气象预报分析广播主要靠收音机来进行。自1958年建站以来至2006年,地面资料的获取全靠人工观测。2000年以前各类报文报表均依靠手工编制。

随着业务改革的深入,2000年1月1日起,使用AHDM软件及其升级版本编发报及制作报表; 2005年1月1日起,使用《OSSMO 2004》编发报及制作报表。2001年1月1日根据云南省气业发〔2000〕45号测报业务执行新修改的加密报电码,2004年1月1日启用新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2005年至今先后购买了10多台电子计算机,并通过光纤将富民气象局办公室建成了局域网。2006年12月富民气象站建成了ZQZ-Ⅱ型自动气象站,并于2007年1月1日起投入运行。2007年至2008年两年为人工与自动对比观测阶段,2009年自动站正式投入单轨运行。2012年1月1日起人工观测气压、温度、湿度、雨量自记仪器停用。2012年4月1日起,以正点地面气象数据维护代替天气加密报发报任务,使用业务软件《OSSMO 2004 4.0》。

二、气象综合观测系统工程建设

(一)自动站建设

为科学合理防灾减灾,提高富民县县气象灾害监测能力,按照防灾减灾工作加强综合监测能力建设的相关要求,富民县气象局于2006年起开展区域自动站网建设。2006年12月,先后在散旦、款庄、罗免、赤就、东村、大营等乡镇安装六套温雨两要素自动气象站。到2008年全县乡镇自动站达9个。

我县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建设工程建设项目自2011年1月8日开工,至2012年建设6台六要素自动站,22台两要素自动站。项目力求完善富民县气象监测网络体系,为做好监测预报及保障服务提供重要保证,更为我县不同区域的各个乡镇提供了宝贵的气象资料。

(二)多普勒雷达资料接受终端建设

作为目前世界最先进的气象监测系统,多普勒天气雷达堪称高空气象探测“天眼”,具有高时空分辨率、高精度的探测能力,对提高预报服务能力,特别是短时临近预报服务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为提高我局气象服务能力,建设多普勒雷达资料接受终端,为短时临近预报服务提供及时的资料保障。

(三)CMACast卫星气象数据接收应用系统建设

CMACast卫星气象数据播发系统主要用于为气象灾害预警、防灾减灾工作提供高质量、高时效的第一手气象资料,广播内容包括常规资料、国内自定义资料、数值预报产品、天气雷达资料、卫星资料等。

为大幅度增加我局获取气象资料种类和数量,提高数据获取时效性和可靠性,我局于2010年开始进行CMACast小站接收应用系统建设:2010年完成CMACast小站软硬件安装工作,2011年CMACast小站接收应用系统进入调试阶段,2012年该系统正式投入使用。

三、气象预报

(一)预报技术

1958年初,富民气象站开始作补充天气预报,经过多年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富民县的天气预报工作,已经形成了以富民气候特点为背景,以天气学原理为基础,以卫星云图、天气雷达、地面和高空实况资料、气候资料为依据的天气图预报方法、数值预报方法、数理统计方法等多种综合预报方法,能够满足短时临近预报、乡镇精细化预报、短期、中期、长期天气预报和短期气候预测的需要。

(二)预报平台

近年来,为保证及时获取各类资料和保障预报服务工作的需要,富民县气象局加速进行预报平台建设工作。

1.保证及时获取各类资料并进行分析利用,引进天气雷达接收软件、昆明市县级综合气象业务服务平台、昆明市气象局资料共享软件等。2.进一步满足预报需要,建设CMA Cast卫星小站实现对实况资料进行接收,该系统与2011年进行调试,2012年正式投入使用。3.充分利用天气实况资料进行天气分析,引入Micaps系列软件,2011年开始使用Micaps3.0版本。

为优质、高效地提供各类天气预报服务,特别是关键性、转折性、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工作,先后购买多台电子计算机,实现预报服务网络化。同时引入自动站监控管理软件、气象资料决策服务系统,大大提高气象资料查询和利用效率。2008年在全市率先启用云南移动“企信通”发布平台,2009年“富民资讯”农村气象预警系统覆盖全县行政村,2011年启动气象灾害预警电子显示屏建设三年规划,通过以上气象信息发布系统建设以及依托富民县电子公文交换系统、政务公开网络等媒体平台,经多次整合后建成了较为完备的气象灾害预警系统,达到了针对气象灾害及时发布气象预警信息,针对领导决策提供专业决策服务,针对旱情、雨情等制作专题服务材料。进而更好得将“服务三农、助推发展”的服务承诺落到实实在在的工作中来。

四、预报服务

根据政府决策、群众日常生活、旅游和重大户外活动的需要,开展多种气象专题服务。

决策气象服务内容丰富。根据富民2009年以来连续干旱的情况,制作干旱专题服务材料,包括《旱情服务周报》、《森林防火服务周报》等材料;通过县、乡镇电话及传真和手机短信平台发布雨情信息、天气预报和预警信息等;为相关部门提供森林火险等级、应急气象保障预报、重大气象保障预报、地质灾害预警等特色预报;定期开展中、长期天气预报等。

重大节日和重要活动预报服务及时。春节、两会期间、五

一、杨梅节、中秋、国庆等节日和重要活动提供滚动式预报服务,提供气象出行参考。为重要活动提供多时段临近预报,以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公众气象服务多种多样。与媒体合作,每天下午16时准时发布24小时天气预报;通过气象灾害预警服务平台,向公众及时发布未来3小时短时临近预报、未来24小时天气预报和气象预警信息等。建立互联网手机短信服务平台,每天07时和16时准时发布未来12小时、24小时天气预报,在为用户提供气象预报的同时,还根据天气气候状况提出生产、生活、健康方面的温馨提示,使短信用户倍感气象服务的实用性和亲切感。

(二)人工影响天气

2009年我县出现严重的旱灾,全县蓄水工作和后期森林防火工作面临严峻形势。同年9月,我县即刻成立富民县人工影响天气指挥部,由分管副县长任指挥长,富民县气象局局长任副指挥长,负责指挥和协调人影各项工作。首设增雨作业点于永定镇飞来寺,增雨效果较好,及时缓解了我县大部份乡(镇)的旱情,有效降低森林火险等级;得到了县领导充分肯定,受广大群众的好评。

富民县人影指挥部成立以来,我县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市人影办和县气象局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把防灾减灾放在工作的首位,增置作业炮架、炮车,开展作业人员培训,大力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县领导批示表扬。

为积极防范和最大程度减轻冰雹灾害对烤烟及其他农经作物造成的危害,我县在做好人工增雨工作的基础上,开展2011人工防雹工作。为使人工防雹工作早计划、早安排,充分发挥现有基础设施、防雹队伍及气象科技在农业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努力从源头上防范冰雹灾害的发生。2011年8月1日起驻守石板沟及永定束刻,有效地防止了冰雹灾害的发生,并赢得石板沟村委会、束刻村委会及农民的高度评价。

(三)灾害预警信息发布能力建设

1、“农村信息广播平台”(“富民资讯”)建设

2008年10月,昆明市农村信息预警广播平台在富民县试点建设,至2009年2月底,全县所有村委会和重点部位共80台信息机安装结束并调试成功,进行试播。为整合资源,进一步加强农村舆论宣传和农村信息普及,经县委常委会研究讨论,升级为“富民资讯”,于3月28日正式开通。自开播以来,“富民资讯”被定位为以气象预警信息主要内容综合富民县委、县政府面向农村进行舆论宣传、政策发布的重要传播阵地,对农业农村及时掌握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及时了解县委政府方针政策、工作动态及气象服务信息发挥积极作用,是老百姓及时掌握农事农资信息、农业生产技术、供求信息的重要平台。

2、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电子显示屏

为全面推进城乡公共气象信息服务均等化,加强灾害信息发布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市农村信息化和城乡信息一体化建设,充分发挥信息化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升农村信息化建设水平,更好地服务“三农”,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根据《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昆政发〔2010〕98号)文件要求,富民县委、县政府决定建设公共信息服务电子显示屏项目。我县气象电子显示屏建设工作分两个步骤三个阶段进行:2010年12月29日启动试点安装调试工作,截至2011年3月,富民县气象局在县委、政府、政协、永定街道办事处、涉农部门完成了35块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电子显示屏试点建设工作;在永定街道办事处试点成熟后,在全县其余五个镇44个村委会完成气象电子显示屏建设工作,同年12月,实现全县73个行政村电子显示屏全覆盖工作;2012年6月完成束刻村5个自然村、东元村5个自然村气象电子显示屏建设工作。

为规范使用电子显示屏,切实发挥其公共信息平台作用,准确、及时地发布各类信息,制定《电子显示屏气象服务管理办法》和《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信息发布流程》;成立电子显示屏运行维护小组,负责电子显示屏日常管理、维修、技术保障和开发等工作。

(四)依法行政

积极参与国家、地方气象标准的制定工作,加快推进气象法制化进程。气象行政审批事项进入县政府便民中心,实施富民县气象局《行政许可管理规定》、《行政审批事项规范细化标准》、《行政执法公开制度及行政执法内部管理制度》、《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范细化标准》。在县委政府对气象工作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强下,依法行政环境逐步优化,县级气象执法机构成立,社会管理职能进一步加强。

2006年成立富民县防雷装置检测中心。其主要职能是贯彻落实国家有关防雷减灾法律、政策法规,进行雷电防护的科学研究和开发,推广应用雷电的科技研究成果,负责我县辖区内防雷装置检测以及防雷工程图纸审核、竣工验收,会同技术监督部门对进入本地的防雷产品进行质量监督管理,组织对重大雷电灾害的调查鉴定工作。取得了云南省技术监督局颁发的《计量认证合格证》和云南省气象局颁发的《防雷设施检测授权证》。

富民县防雷装置检测中心自成立以来,以“防雷减灾,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安全第一,质量第一”为原则,检测防雷装置万余套(次),督促整改不合格的防雷装置,为防止和减少雷击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的安全,促进生产、保障全县经济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五)风能资源开发与利用

风能资源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发展风能太阳能对于改善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保障能源安全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富民县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合理开发我县风能太阳能资源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对富民县加快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有重要意义。根据县委、县政府安排,富民县气象局将对全县的风能资源进行勘察、探测、评估,为县委政府合理规划,分阶段开发风能太阳能提供依据。

截止2012年6月,大风丫口风电场一期已正式投产,正在进行二期风资源探测;富民县马英山风电场进场道路即将完工;富民县百花山风电场正在进行基础环浇灌,二期探测正在进行;富民县大营后山、富民县东村乡老黑山风能已即将完成一年的风资源探测,准备进行风资源评估;老煤山、大营后山等地也于2012年4月启动风资源探测。富民县气象局将继续做好风资源收集监管工作以及在建风电场项目的施工气象保障工作。

五、党建文明

1、党建工作

1985年7月气象站谢树培同志入党,编入县农林局党总支,实现气象站党员从无到有的突破。1999年6月4日,经中共富民县直属机关批准,富民县气象局党支部成立,隶属于县农林局党总支。支部成立后,对党务工作保持高度重视:把基层组织建设作为重点工作,现有支部共有党员6名,其中在职职工党员4名,占在职职工的67%;同时,向未入党的同志加强教育,积极吸收新鲜血液;为切实增强党务工作的透明度,着力构建民主开放的党务工作新机制,2010年根据县委和农业局党总支相关要求,执行“富民县基层党组织党务公开工作制度”,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富民县气象局《党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并认真执行。2011年重新制作经济实用、美观大方的党务公开栏,公开栏包括作为固定内容长期公开的栏目和作为常规性、阶段性、临时性、热点性、重点性等可随时更换内容的活动公开栏目。

2、气象廉政文化建设

2003年配备1名廉政监督员参与单位各项事宜的监督;2008年8月,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程序,选拔聘任了1名气象局纪检监察员,由局长、纪检监察员、局长助理成立三人决策小组,健全了纪检监察网络。2011年富民县气象局被云南省气象局评为省气象行业廉政文化示范点,全省气象行业纪检监察培训班及党风廉政表彰多次到富民县气象局参观交流。2012年调整三人决策小组,由局长、监察员、副局长组成三人决策小组,并开展廉政风险防控试点工作。

3、精神文明建设

2005年富民县气象局首次创建市级精神文明单位成功,并于2008年续建成功,2012年被云南省气象局表彰为“2009-2011全省气象部门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在此基础上,为加快精神文明创建步伐,于2012年申报省级精神文明单位并顺利通过省级文明单位考核组申报工作现场检查验收。2012年6月4日由《昆明日报》第6版《昆明市推荐省级文明单位、文明村、文明小城镇和文明社区名单公示》进行公示。

六、富民县气象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概述

富民县气象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本着“需求牵引、服务引领”“统筹集约、科学发展”、“科技支撑、人才强业”、“开放合作、资源共享”“服务民生,坚持公共服务均等化”五个基本原则,以“到2015年,基本建成适应需求、结构完善、布局合理、功能先进的气象现代化体系”为发展目标,将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气象预报预测能力、气象综合探测能力、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和加强气象为农服务、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基层气象工作作为主要任务,实施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与应急系统工程、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工程、公共气象服务系统工程和基层台站建设工程四个重点工程建设。

“创业富民、就业惠民”宣传口号 篇10

1、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努力打造全省最佳创业基地

2、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广泛动员,强力推进“创业富民、就业惠民”工程

3、大力推广“全程式”服务,着力打造优质高效,宽严有序的创业环境

4、开阔创业思想,拓宽创业天地

5、创业在长葛,建功在长葛,奉献在长葛

6、全民创业促发展,科学和谐兴长葛

7、全民动员,全民行动,投身创业,振兴长葛

8、各级领导支持创业,各行各业服务创业,党员干部带动全民创业

9、创业发展是第一要务,富民强市是永恒主题

10、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自主创业

11、放胆敢冒天下险,无畏才能赚大钱

12、强创业信心,壮创业胆识,比创业成果

13、干部带头招商百姓勤劳创业企业追求发展 机关高效服务

14、落实创业政策加强创业服务营造创业氛围 推动全民创业

15、创业带动就业,创业富裕百姓,创业促进发展

16、助你创业、帮你兴业、促你就业

17、搭建创业平台,全力促进就业

18、改善创业环境,营造创业氛围

19、营造创业环境,提升服务水平

20、增强创业意识,弘扬创业精神

21、提高创业意识,拓宽就业渠道,改善人民生活

22、创新创业,共建和谐

23、弘扬创业精神,推进创新创业

24、敢想就有出路,敢创就有财路

25、不怕创业显能,就怕一事无成26、创业促发展,创业促创新,创业促和谐

27、不怕创业无成,就怕懒惰平庸

28、尊重创业、服务创业、保护创业

29、莫道今日创业难,笑看来日富裕甜

30、创业光荣,发展光荣,发财光荣

31、推动全民创业,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32、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

33、开拓创业领域,形成特色产业,发展特色经济

34、自强创业谋发展,共同富裕奔小康

坚持科学发展 推进富民强区 篇11

努力把内蒙古建设得更加繁荣富裕和谐美好

——胡春华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摘登

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本报11月10日讯

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中,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扎实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圆满完成了第八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

——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力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390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1672亿元,年均增长17.6%;地方财政总收入由478.7亿元增加到1738亿元,年均增长29.4%;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近3万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3倍。经济结构调整迈出重要步伐,农牧业基础地位日益巩固,工业主导地位显著增强,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三次产业结构由15.1∶45.4∶39.5演进为9.4∶54.5∶36.1。城镇化进程加快,五年新增城镇人口238.6万人,城镇化率提高8.3个百分点。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稳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发展保障能力增强。生态保护和建设不断加强,整体恶化趋势趋缓、局部地区明显改善。节能减排任务如期完成。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坚持富民优先,五年累计投入1800多亿元,实施了一系列民生工程,全区各族人民普遍受益。努力扩大就业、增加收入,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14.2万人,每年平均转移农牧民就业224万人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9137元增加到17698元,年均实际增长11.1%;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989元增加到5530元,年均实际增长9.7%,去年全区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居全国第10位和16位。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保障范围逐步扩大,城乡生活困难群众保障标准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加大社会事业投入,教育、科技、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高。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深入推进农村牧区、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改革和投资、财税、金融、行政体制改革,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增强。以加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和协作为重点,全方位扩大对内开放,累计引进国内资金1万多亿元。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与俄蒙的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口岸经济较快发展,对外贸易稳步增长,累计引进国外资金125亿美元。

内蒙古的跨越式发展,是从进入新世纪开始的。经过十年的努力,全区经济总量由千亿元跃上万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百亿元跨过千亿元,一产比重由22.8%下降到9.4%,二产比重由37.9%提高到54.5%,城镇化率由42.7%提高到55.5%,实现了由农牧业主导型经济向工业主导型经济的历史性转变。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始终保持了民族团结、社会和谐、边疆安宁的良好局面。这一时期,是内蒙古发展进程中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社会建设成就最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

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

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本报11月10日讯

五年来,全区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人大和政协工作,各级人大、政协职能作用充分发挥。巩固壮大爱国统一战线,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进一步加强。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巩固发展。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工作取得新成绩。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序推进。依法治区进程加快,公民法制意识和社会法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工作不断加强。广泛深入开展城乡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提升。

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以建设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为目标,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维稳第一责任。以排查化解社会矛盾为重点,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社会建设管理水平稳步提高。扎实推进平安内蒙古建设,依法打击违法犯罪和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有效预防、妥善处置突发事件,始终保持了社会大局稳定,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积极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扎实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军政军民团结进一步巩固发展。

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一批重要思想成果、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改进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宣传普及工作取得新成效。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大力实施“北疆基层党组织固本工程”,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加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人才队伍建设呈现新局面。启动实施党代表任期制和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肃查办了一批大案要案,坚决遏制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进展。

坚持科学发展

推进富民强区战略

率先在西部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本报11月10日讯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着力推进科学发展,在继续做大总量的同时,切实解决发展水平不高的问题。要通过全区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加快改变欠发达面貌,率先在西部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今后五年全区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坚持富民与强区并重、富民优先,加快构建多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多极支撑的城镇体系和健全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解放思想,抓住机遇,不断深化改革,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全面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把内蒙古建设得更加繁荣富裕、和谐美好。团结带领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全面实现“十二五”奋斗目标,是新一届党委的第一要务。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地方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5%,经济发展综合水平、经济增长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十二五”末城乡居民收入和基本公共服务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基础设施瓶颈制约明显缓解,生态恶化趋势有效遏制,节能节水减排实现预期目标,发展保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做好今后五年工作,必须牢牢抓住科学发展、富民强区这个中心任务,着眼全局,把握和坚持好以下原则:

——坚持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把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紧紧扭住经济建设中心不动摇,继续保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增长速度,努力把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势头长期保持下去。

——坚持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必须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缩小区域、城乡发展差距,努力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富民与强区并重、富民优先,着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使改革发展成果充分惠及各族人民。

——坚持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必须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着力提高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水平,促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有机统一,努力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

——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要把内蒙古建设得更加繁荣富裕、和谐美好,必须把维护稳定作为基本前提,统筹抓好发展与稳定两件大事,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以繁荣发展促进团结稳定,以团结稳定保障繁荣发展。

——坚持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坚持科学发展、推进富民强区,必须把抓好党的建设作为根本保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推动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强区,我们面临许多重要机遇和有利条件。更为重要的是,新世纪以来内蒙古持续积累的物质基础和不断改善的发展环境,全区上下干事创业、奋力赶超的发展氛围,为我们实现新的更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强大动力。把握好科学发展的新要求,抓住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带来的新机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高水平地推进我区经济社会建设,我们完全可以在新时期实现内蒙古发展的新跨越。全区广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坚定信心,振奋精神,以脚踏实地的奋斗开创内蒙古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全面提高经济综合发展水平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发展保障能力

本报11月10日讯

今后五年,要大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构建多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切实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发展保障能力,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推动全区经济向更高水平发展。

巩固提高第一产业。坚持现代农牧业发展方向,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增强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抵御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巩固和加强农牧业基础地位。调整优化农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现代农牧业,合理规划、重点建设一批优势农畜产品基地和产业带,稳定发展粮食、肉类、乳类等主要农畜产品生产。加强农牧业基础建设,大力发展设施农牧业,发展林沙草产业。进一步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做大做强农畜产品加工和流通企业,打造更多农畜产品优质品牌,提升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水平。稳定和完善农村牧区基本经营制度,依法推进土地和草牧场经

营权有序流转,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扶持引导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制定完善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规划,加大政策扶持和示范引导、组织实施力度,努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优化提升第二产业。以构建多元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大力提升资源型产业层次、提高非资源型产业比重,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进一步增强我区工业经济实力。加快推动资源型产业延伸升级,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延长产业链条,大力发展煤化工、氯碱化工精深加工,加快钢铁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推进有色金属探、采、选、冶、加一体化发展,把我区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新型化工、有色金属和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推动工业经济集群化发展,大力实施“双百亿工程”和“千户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加快沿黄河沿交通干线产业带和重点工业园区建设,合理引导企业兼并重组,推动优势企业向重点园区、优质资源向重点企业集中,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企业竞争力。

发展壮大第三产业。把发展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大力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培育新的支柱产业,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竞争力提升和结构优化。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依托煤炭、化工、农畜产品等资源产品优势和口岸优势,建设一批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和物流中心,加快构建现代物流体系。积极发展旅游业,提升草原、森林、沙漠、地质奇观等重点旅游景区水平,推出一批国内外驰名的黄金旅游线路和精品旅游景区,促进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建设草原文化旅游大区。制定完善鼓励服务业发展的投融资、税收、用地、价格等政策,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进入服务业领域,扶持服务业中小企业发展,为服务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统筹规划、适度超前的原则,以提高交通运输能力、能源外送能力和水资源保障能力为重点,全面抓好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快速铁路客运通道、铁路煤运通道、高等级公路、民航机场和跨境铁路、重点口岸公路等出区通道建设,提高区内公路通达深度和公路等级,用两年时间从根本上解决高等级公路出区通道不畅问题。到“十二五”末基本形成连接内外、覆盖城乡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发挥科技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支撑作用,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轨道。紧扣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和制约长远发展的科技难题,集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各方面力量组织实施一批科技重大专项,努力在更多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加大科技事业发展投入,进一步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工作,为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充分发挥内蒙古的区位优势,全面加强与国内外的合作交流,更加主动地融入全国发展大局,更加积极地走向世界。要以融入周边发展为重点,全方位扩大对内开放。推进跨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建设出海通道和临港产业基地,建设能源产业集聚区和重点经济区,形成区域合作发展新格局。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实现“两个同步”“两个

达到”

确保各项民生工作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本报11月10日讯

民生建设是党和政府最重要的职责,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各族人民生活得更美好。实现“两个同步”、“两个达到”,是自治区“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重要目标,也是我们对全区各族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确保各项民生工作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始终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来抓。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吸纳就业的重要作用,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相协调。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健全促进就业和支持创业的长效机制,加强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城乡人力资源市场,努力开发公益性岗位,统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新生劳动力和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要大规模推进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调整优化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布局和学科专业设置,努力培养更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建设者。

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要大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把改善民生落到真金白银上。充分挖掘农牧业增收潜力,引导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惠牧政策,促进农牧民稳定增收。大力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和工资正常增长、支付保障机制,逐步提高一线职工工资水平。进一步规范公务员津补贴,推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逐步缩小我区与国内发达地区以及区内地区间工资和津补贴差距。完善资源开发、征地拆迁补偿办法,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大力实施整村推进、集中连片开发和产业化扶贫工程,努力消除绝对贫困。

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在扩大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提升统筹层次和实现制度统一等方面迈出更大步伐。进一步完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社会保险制度,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按照先保后征原则,将被征地农牧民纳入社会保障范围。积极争取国家支持,逐步增加财政投入,努力解决关闭破产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参加医疗保险、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等历史遗留问题。高度重视困难群众的生活,加强对困难群众的救助,合理确定、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积极发展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农村牧区危旧房改造力度,进一步规范管理,切实解决好中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问题。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步伐,努力促进民族文化大区向民族文化强区跨越。加大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培育壮大出版发行、影视制作、演艺娱乐和动漫等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加强对民族历史文化的挖掘,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积极开展文化对外交流,传承发展民族优秀文化。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不断提升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化教育改革,加大教育投入,强化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加大统筹城乡基础教育发展力度,巩固提升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全面普及高中阶段免费教育。优先重点发展民族教育,实施民族教育发展工程,保持民族教育国内先进水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逐步扩大城乡劳动者接受职业教育的覆盖面。重视高等教育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要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加强农村牧区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以社区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重大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和医疗救治能力。加快发展蒙医药、中医药事业。推进体育事业发展,加强体育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积极发展妇女、儿童和老龄事业,关心和支持残疾人事业。

努力实现生态保护与发展双赢

走出一条具有内蒙古特色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本报11月10日讯

内蒙古是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好生态环境,既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需要,也是实现我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在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的同时,坚持不懈地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内蒙古特色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协调推进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我区工业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尤其要重视解决好工业化和资源环境约束之间的矛盾。加强资源开发的科学规划和依法保护,有效控制资源开采的节奏、进度、规模,坚决摒弃无节制、粗放型开发方式,切实解决产业布局分散、资源开发布点过多等问题。积极构建循环工业体系,下大力抓好节能节水减排,努力实现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推动形成一体化的循环产业链,使能源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以园区建设为载体,坚持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积极推行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建设一批国家和自治区级循环经济园区,实现集约发展。进一步加大环保投入,强化技术创新,大力推广节能环保新技术,加强相关设施建设,提高“三废”集中处理水平。加强水资源保护,严禁抽取地下水发展高耗水产业。

切实减轻传统农牧业对生态的影响。广种薄收、超载过牧是内蒙古生态退化的重要原因。要加快推进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变,切实减轻我区的生态环境压力。推行农牧业规模集约经营,调整农牧业种养结构,在保障供给、提高效益的基础上,使更多不宜种养的土地退耕退牧、还林还草。稳步推进生产力布局调整,积极推动农村牧区人口向城镇集中,推动种植业向水资源条件较好地区集中。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稳定发展草原畜牧业,加快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业,促进草原休养生息。加大草原森林保护执法检查力度,严禁滥垦滥伐、乱采乱挖。

积极构建有利于生态保护的多极支撑城镇体系。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以发展盟市所在地中心城区为重点,着力打造一批规模适度、宜居宜业的区域中心城市,加快构建多极支撑的生态型城镇体系。要结合地区特色,强化城镇的生态特点,适度拉大框架,增加林草绿地,完善配套设施,加快生态城镇建设。要按照城市标准抓好县城建设,增强县城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吸纳更多农牧民就地转移,充分发挥县城统筹城乡、保护生态的重要作用。

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严格执行草畜平衡、禁牧休牧轮牧制度,扎实推进风沙源治理、生态移民等工程建设,探索建立基本草原保护制度。加强森林保护建设,实施重点林业生态工程,认真落实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和国家重点公益林补偿政策,建设好我国北方最大的森林生态功能区。加强重要江河及中小河流域治理,搞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加强矿区生态保护与环境综合治理,建立重金属防治和事故应急体系。加强生态管理,健全和落实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我国重要的碳汇基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人人有责。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动员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积极行动,保护我们的草原,保护我们的森林,保护我们的环境,让青山绿水常在、美丽与发展共赢。

扎实推进和谐内蒙古建设

更好地肩负起维护团结和谐稳定的重大政治责任

本报11月10日讯

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切实提高管党治党能力,为科学发展、富民强区提供坚强有力保证。

坚持不懈地抓好理论武装工作。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坚定自觉地与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加强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宣传普及工作,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加强理想信念、革命传统和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增强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创建活动,大规模进行干部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把开展学习情况作为考核评价领导班子的重要内容,作为考核评价党员干部的重要依据,形成促进学习的长效机制。

着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下大力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谋划发展、统筹发展、优化发展、推动发展的本领,提高群众工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维护稳定的本领,增强新形势下依法办事的能力和应急管理、舆论引导、新兴媒体运用、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的能力。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积极推进党内民主,保障党员主体地位,落实党员民主权利,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优化各级领导班子配备,选好配强党政正职领导干部,加大优秀年轻干部选拔使用力度,注重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女干部、党外干部,增强班子整体功能和合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正确的用人标准和导向,深入推进选人用人公信度提升工程,规范干部初始提名,推行差额选拔任用干部制度,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深入实施“草原英才”工程,坚持重在使用、以用为本,充分发挥现有人才作用,加快培养本土人才,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把各方面人才集聚到我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中来。

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扎实推进“北疆基层党组织固本工程”,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和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坚强战斗堡垒。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加强乡村两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及时整顿软弱涣散嘎查村党组织,着力解决农村牧区党员队伍老化、嘎查村民委员会成员党员比例偏低等问题,夯实党在农村牧区的执政基础。适应城镇化快速推进和党员分布的新变化,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组织建设,优化组织设置,创新活动方式,更好地为辖区居民提供服务。全面加强机关、学校和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加大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力度,不断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以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发展党员工作。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基础阵地,注重从基层选拔优秀干部充实党政领导机关,鼓励党政机关干部到基层工作,完善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嘎查村、社区任职工作机制。建立稳定规范的基层政权建设经费保障制度,加强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改善基层工作条件,合理提高基层干部报酬待遇。

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我们要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以坚定决心和有力举措,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深化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严格执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切实规范领导干部从政行为。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推进政务公开和经济责任审计,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深入开展专项治理,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严肃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坚决惩处腐败分子。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自觉加强党性锻炼,正确行使手中权力,始终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切实提高管党治党

能力 为科学发展富民强区提供坚强有力保证

本报11月10日讯

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切实提高管党治党能力,为科学发展、富民强区提供坚强有力保证。

坚持不懈地抓好理论武装工作。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坚定自觉地与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加强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宣传普及工作,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加强理想信念、革命传统和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增强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创建活动,大规模进行干部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把开展学习情况作为考核评价领导班子的重要内容,作为考核评价党员干部的重要依据,形成促进学习的长效机制。

着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下大力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谋划发展、统筹发展、优化发展、推动发展的本领,提高群众工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维护稳定的本领,增强新形势下依法办事的能力和应急管理、舆论引导、新兴媒体运用、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的能力。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积极推进党内民主,保障党员主体地位,落实党员民主权利,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优化各级领导班子配备,选好配强党政正职领导干部,加大优秀年轻干部选拔使用力度,注重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女干部、党外干部,增强班子整体功能和合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正确的用人标准和导向,深入推进选人用人公信度提升工程,规范干部初始提名,推行差额选拔任用干部制度,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深入实施“草原英才”工程,坚持重在使用、以用为本,充分发挥现有人才作用,加快培养本土人才,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把各方面人才集聚到我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中来。

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扎实推进“北疆基层党组织固本工程”,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和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坚强战斗堡垒。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加强乡村两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及时整顿软弱涣散嘎查村党组织,着力解决农村牧区党员队伍老化、嘎查村民委员会成员党员比例偏低等问题,夯实党在农村牧区的执政基础。适应城镇化快速推进和党员分布的新变化,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组织建设,优化组织设置,创新活动方式,更好地为辖区居民提供服务。全面加强机关、学校和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加大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力度,不断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以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发展党员工作。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基础阵地,注重从基层选拔优秀干部充实党政领导机关,鼓励党政机关干部到基层工作,完善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嘎查村、社区任职工作机制。建立稳定规范的基层政权建设经费保障制度,加强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改善基层工作条件,合理提高基层干部报酬待遇。

上一篇:《社戏》 第三次 教学设计下一篇:中央7学习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