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素质教育的主要特征

2024-09-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简述素质教育的主要特征(精选12篇)

简述素质教育的主要特征 篇1

小学美术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新教育強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互动学习,強调情感体验,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跨学科的综合学习,改变传统教法和学法。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终身受益。在教学活动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把握好小学美术教材总的学习目标。

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4个学习领域。

二、明确各个学习领域的目标。

明确造型表现领域,设计应用领域,欣赏评述领域,综合探索领域等各个学习领域的目标。在教学中,造型表现及设计应用占有较大的比重,欣赏评述大多随堂教学,均分配在各科中。

三、激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激起学生创作欲望。

一节好的美术课除了要有好的导入,教师在开展美术活动过程中还需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热情。让学生了解美术,学会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想画,激发创造欲望。

四、提倡标新立异,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1、让学生学会观察,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2、教师可适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巧妙的肯定学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4、合理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5、因势利导、及时启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必要的技法训练,强调基础知识

讲授必要的技法如:画面的安排、人物的动作等没有它们作为画面的基础,就谈不上艺术的表现。让学生想画、敢画、会画,并且保持他们画面中的天真、质朴、充满趣味想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绘画的质量。

六、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

我认为首先应当做到认真备课,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尝试在一节课中把握好他的节奏,做到收放有余、美术欣赏、互动思考、动笔、仔细观察、演示示范、自己动手操作,都要分配好相关的环节、让学生做到动静结合。

七、广泛与周围同事交流,向他们请教

简述素质教育的主要特征 篇2

一、缺乏媒介素养教育的相关知识

首先我们对“媒介素养”这个名词的概念进行了了解。在我们选出的10个研究对象家庭中, 这20位家长没有一位听说过“媒介素养”这个概念。当我们提到“媒介素养教育”时, 很多家长的反应是:“媒介使用还用教育吗?”、“电视打开就直接看呗, 看电视谁不会啊”、“媒介教育是不是教我们怎么使用现在的这些新兴媒体?”

从家长的这些反问中, 我们可以看出, 现在家长对于媒介素养的理解还停留在比较浅显的层面, 一提到媒介素养, 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媒介工具的使用, 媒介素养就是简单地看电视、读报纸、上网等动作行为。媒介素养, 大家只把焦点都放在了“媒介”二字上, 而忽略了“素养”的重要性。媒介素养不仅仅是媒介工具的使用, 还包括对媒介的认知, 媒介接触行为以及对媒介的批判性等等。那么对于媒介素养教育这一领域更是存在着大段的空白。

现代家长极其缺乏媒介素养的相关知识, 不知道何为“媒介素养”, 更不懂怎么进行“媒介素养教育”。这直接导致了家长对于中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中断, 致使中小学生的媒介素养在“家庭教育”这第一环节的缺失。

二、缺乏系统性

由于家长在“媒介素养”以及“媒介素养教育”相关知识方面的匮乏, 致使这些家长对家中的中小学生缺乏进行系统的、有目的性的媒介素养教育。媒介素养教育像其他学科一样, 是一个具有科学的较完整的教育体系的学科, 只是媒介素养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 发展也落后于欧美国家, 在学校教育中没有大面积的普及, 所以, 不为大众所熟知。

媒介素养教育是培养公民媒介素养的教育, 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基础的媒介知识以及如何使用媒介;学习判断媒介信息的意义和价值;学习创造传播信息的知识技巧;了解如何利用媒介发展自己。这是一个系统性的教育过程, 能够让受众更好地了解自己媒介素养状况的同时, 能够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1]。那么对于中小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也是一样, 家长应该系统地安排对中小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可以先从“媒介接触行为”开始, 引导中小学生认识、使用各种媒介工具, 激起中小学生对于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的兴趣。再逐步地对中小学生的“媒介认知”、“媒介批判性”进行指导。

在调查中, 我们确实发现, 家长们不知道如何对中小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 无法系统性地完成这个教育过程。那么我们也在调查研究过程中, 指导家长对中小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 我们先指导家长, 再由家长指导孩子。在指导过程中, 我们侧重帮助家长建立一个较完整、较为系统化的教育框架, 然后由家长自行发挥并决定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

三、教育行为具有随机性 (偶然性)

研究对象家庭的家庭媒介素养教育的随机性即偶然性, 是最为突出的一个特点。也就是说由于家长缺乏媒介素养教育的相关知识, 也无法系统地开展媒介素养教育, 而他们能做到的是遇到什么教育什么, 遇到什么样的问题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这样就使媒介素养教育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例如, 在我们家访过程中, 有一个中学生调台正好锁定了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节目 (较为成人化的相亲节目) , 而家长则让其换台, 不许看这个节目。原因是:这样的成人化的相亲节目, 自己很爱看, 但是觉得内容很不适合孩子观看, 节目里面嘉宾的某些言论、观点对孩子的成长会产生负面影响。这样的对电视节目内容的干涉行为, 其实就是对中小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 告诉他们应该看什么, 不应该看什么。

那么我们在家访其他研究对象家庭的时候也发现了同样的问题, 都是在家长、中小学生使用媒介的同时, 家长发现什么问题, 就说一下, 之后便不再提及, 直到再次遇到问题。这样的媒介素养教育都是随机进行的, 家长并没有一个长远的教育计划, 也没有制订媒介素养教育所要达到的一个目标。不利于中小学生从小养成一个良好的媒介使用习惯, 更会减缓自身媒介素养的增长程度。

尤其在我国电视节目未采用分级制度, 许多成人化的节目会轻而易举地进入中小学生的视界, 而且他们的辨别、抵抗诱惑能力又比较低, 所以媒介传播的例如黄色、暴力、血腥场面会严重影响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

四、教育行为具有无意识性, 缺乏目的性

我们选取的研究对象家庭的家庭媒介素养教育的开展, 不能绝对的地没有, 应该说是比较隐性, 家长是在不知不觉中对中小学生进行了媒介素养教育, 这些家长在对中小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同时, 都不知道这是媒介素养教育。这与家庭媒介素养教育的偶然性是密不可分的。

那么家长在对中小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时, 要想好教育的内容, 使用怎样的教育方式来开展媒介素养教育。

参考文献

简述班主任工作计划的主要内容 篇3

1、序言,简述班主任工作计划的主要内容。概括分析说明班级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组织纪律、身体健康等情况及特殊问题。要说明本学期的基本教育任务。在分析和说明学生情况时,要掌握班级的主导方面和本质的东西,要看大多数学生的情况,不能以点代面;要具体分析学生骨干的情况及他们在班级的作用;要分析个别学生的情况及他们的作用和影响;要分析班级学生进步的有利条件、不利条件和因素。计划写得详略要根据班级具体情况和班主任的情况而定,如新班主任工作计划就要写得详细一些,经验比较丰富的班主任可以写得简略些。但是,都要把一学期的几项任务写得具体明确,要定出班级的活动日程。闸闸

2、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计划要反映对学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的教育。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要渗透在各科教学活动中,此外,还必须专门组织活动进行培养教育,要组织各种班会、报告会、座谈会、讨论会、各种社会活动、劳动等,班主任工作计划《简述班主任工作计划的主要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要有计划地进行,同时要结合形势和班级发展变化情况,适当增补新内容。闸闸

3、提高学业成绩工作。计划要包括对学生进行树立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教育,了解学生学习动机方面存在的问题,采取具体措施。要规定严格的学习纪律,保证班级的正常学习秩序。闸牵头QQ:878641955 848422996闸闸

4、共青团、少先队工作。班主任计划要明确写出协助团队组织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指导团队活动的内容。闸闸

5、文体及科技活动工作。班主任计划要包括组织班级文娱活动、体育活动、课外活动小组活动等内容。根据平时对学生的了解,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并使之更加广泛,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计划中要规定每周及不同季节的活动时间、活动内容、组织领导及目的要求等。闸闸

6、卫生保健工作。班主任在计划中要写明配合校医、体育教师做好学生的卫生保健工作,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和记录,预防常见病、多发病,认真做好“两操”、“两活”,争取全班同学都达到国家锻炼标准。闸闸

简述素质教育的主要特征 篇4

喜剧的基本主题是表现爱情、友谊、公正、善良与现实的冲突;风格是浪漫与抒情,故此被称为“浪漫喜剧”或“抒情喜剧”;其思想倾向主要不在于讽刺,而在于正面表达生活理想和时代精神;在喜剧中,作家塑造了一大批“可爱而又奇特的女性”,她们都是“穿裙子的英雄”。

一 莎士比亚喜剧刻画女性予以相似的形象

(一)、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相信爱情是生活的支柱

莎士比亚的喜剧当中大部分以爱情贯穿剧中为主要内容,爱情至上、爱情是生活的唯一,因此他笔下的人物性格也是受爱情的影响和发展的

(二)、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充满着道德美

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都拥有一种高尚的道德思想,具有较高的人格情操,她们信奉爱情,不能朝三暮四,更不能交换买卖,恪守承诺,忠于爱情。

(三)、莎士比亚喜剧中的突出强调具有主体地位的女性角色。

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地位超越了她们的男性同胞,并在剧中最终占据了主体地位,这恰好证明了中世纪时期女性的传统角色及在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伊丽莎白时代女性角色的转换。

二 莎士比亚喜剧塑造女性时也突出鲜明的形象

(一)、莎士比亚喜剧中的有些女性拥有着胆识过人、敢作敢为的形象。

这些女性敢于冲破封建的樊篱,有自己的主见,不畏父权和政权的威逼、追求个性自由、个性解放和爱情婚姻自主。

(二)莎士比亚喜剧中的有些女性具有才思敏捷的形象。

莎士比亚的喜剧抒写总免不了跌宕起伏的场景,也总少不了坎坷起伏的画面,其中人物的描写中,女性的才智写照发挥的淋漓尽致。她们面对坎坷不屈服,镇定自若。

(三)、莎士比亚喜剧中有些女性具有新思想的开放的形象。

(四)、莎士比亚喜剧中有些女性具有贤妻良母的形象。

简述荒山造林的主要技术方法 篇5

1 荒山造林地的主要技术

1.1 树种选择

树种选择的适当与否是荒山造林成败的主要关键之一。实践证明, 在选择造林树种时, 必须把生物与经济需要和“适地适树”、“因地制宜”原则结合起来综合考虑。根据东北地区恶劣的生态环境, 依据现有植被现状, 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 我们认为, 荒山造林应以营造水土保持林和防风固沙林为主, 适当发展经济林。所选择的树种要具有减少、阻隔吸收地表径流, 蓄积水分, 固定土壤免受各种侵蚀等诸多功能, 因此, 在东北地区可以选择油松、侧柏、刺槐等树种营造水土保持林, 在低山、近山经济条件较好, 土层比较厚的地方, 可以选经济林树种。

1.2 造林地的整地

影响造林成活及幼树生长的主导因素是土壤水分不足, 尤其是春旱。此外, 土壤瘠薄、肥力不足也是限制因素。而合理的整地措施能够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水分状况, 消灭杂草, 提高土壤肥力, 因此, 整地对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促进幼林生长具有重要作用。在荒山造林中, 由于坡陡、土薄、石多, 一般只采用局部整地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穴状整地、鱼鳞坑整地、水平阶整地、水平沟整地。通过对几种常用整地方法的对比试验, 结果表明, 水平沟整地的土壤含水率、容重、土壤养分含量等各项指标均好于小坑不整地, 各种整地方式中, 以水平沟整地效果最好, 而小坑不整地则最差。整地在春夏秋均可进行, 但以伏天为好。在东北地区应在雨季前进行, 已利用消灭杂草和蓄水保墒。为了提高土壤含水率, 保证幼树成活, 最好提前半年至一年整地。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 选择适宜的整地方式, 以尽量减少对原有自然植被的破坏, 实行保灌整地造林, 不造成新的水土流失为原则。在东北地区, 整地方法和规格的确定必须和种植点配置的需要结合起来考虑。

1.3 造林时间和方法

1.3.1 造林时间。

确定植苗造林的适宜季节, 必须根据造林树种的特性和当地的气象因子来全面考虑, 因地制宜的确定造林季节和具体时间。根据东北地区特殊的气候条件, 在春季、雨季及秋季均可造林。由于东北容易发生春旱, 所以东北地区春季造林宜早, 一般在4月上旬即可进行造林;雨季植苗造林的适宜时间是“头伏”末, “二伏”初, 当下第1次透雨后及时造林;秋季造林一般在10月中旬进行, 但要采取截干 (阔叶树种) 或埋土防寒 (针叶树种小苗) 等措施。

1.3.2 造林方法。

造林方法一般可分为植苗造林、播种造林和分殖造林3种。不同的造林方法具有不同的特点及应用条件。选用哪一种造林方法, 既取决于造林树种的繁殖特性, 又取决于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和经营条件。因此, 必须把这几方面综合起来进行分析, 以作出正确的决定。根据东北地区的实际情况, 荒山造林应以植苗造林为主。一般多采用穴植法, 针叶树也可采用小坑靠壁栽植法, 有条件的地方应多采用容器苗造林。并提倡适当深栽和“适度密集式”丛植。

1.3.3 造林密度。

密度在人工林培育过程中的规律是确定造林密度的理论依据, 但是密度对人工林的这种有规律的作用还因其他条件而有所变化, 因此确定造林密度时还必须综合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经营目的;二是造林树种;三是立地条件;四是经营条件;五是采用先进的造林技术。采用好的造林技术, 造林密度可以适当小些。

1.3.4 幼林抚育和保护。

幼林抚育和保护也是提高造林成活串、保存率和加速幼林生长的一项关键技术措施, 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造林的成败。其主要内容包括除草松土、施肥以及防治病虫害和防止动物 (鼠等) 的危害等。

2 造林新技术和新方法

2.1 保水剂

保水剂是一种高吸水性树脂, 含有大量结构特异的吸水基因, 在树脂内部可产生高渗透缔合作用并通过其网孔结构吸水, 可以有效蓄贮水分供苗木利用。目前保水剂的种类比较多, 但在使用方法上主要有以下几种。a.利用保水剂浸根;c.利用保水剂拌土;b.利用保水剂喷洒。以上三种方式, 均能提高成活率15%~20%。

2.2 抗旱造林粉

抗旱造林粉是是从生物中提取合成的药物, 用漫根的方法从苗木根部输入一定的药物, 达到对植物有效生理调节, 通过促进根部的吸水作用, 抑制林木的生长状态。该技术与广泛应用的土壤保水剂的不同之处在于抗旱造林粉不是对土壤保水, 而是以植物体保水为目标, 采用多种组分复配, 降低植物体失水速率, 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植树不浇水亦能大幅度稳定提高造林成活串在30%~50%以上。同时使用该粉剂植树时无需浇水, 省工省时, 使用方便。造林成本低, 粉剂用量价值150~225元·hm2。

2.3 蓄水渗膜造林技术。

蓄水渗膜材料是一种高分子复合材料功能膜。它采用导水纤维法将蓄水渗膜的包装水通过分子传导机理释放出来, 释放出来的水分为一种“湿气”, 通过这种“湿气”来提高土壤的水分供给。提高土壤的水势和湿度。并能根据苗木的生长需要, 直接在根部构筑缓释水源, 利用缓释膜的科学、均衡、有效地渗水, 满足苗木生长对土壤水分的需求, 从而提高造林成活率、节约造林成本以达到水资源的最有效利用。

2.4 毛细渗灌造林技术———单株毛细渗灌器

“单株毛细渗灌器”是利用毛细渗灌的原理, 在植树的同时将渗灌容器放置在植物旁, 通过产生毛细现象的特殊通道, 将装置中的水均匀持续不间断地直接引到根部吸水区。因其出水部位在根系附近, 水的利用率几乎达到100%, 采用此装置可保证植物在生长期2个月-3个月不用再浇水, 从而保证了植物的成活。通过国家有关部门和用户的检测和使用证明, 植树造林的成活率达92%以上。采用此方法, 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在长期植树造林活动中, 由于后期管理跟不上, 干旱缺水造成的成活率低的现象。

2.5 应用容器苗造林技术

容器苗与裸根苗相比, 具有:提高造林成活率;降低造林总体成本;能够缩短育苗时间, 节约土地和种子;延长造林时间;便于实现育苗标准化、集约化、机械化经营管理。容器苗造林技术在全国大部分省区, 特别是三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得以越来越广泛的推广应用。

摘要:有效实施荒山造林技术, 对提高森林覆盖率, 恢复植被, 遏制沙漠化, 改善生态环境, 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主要特征 篇6

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主要特征

在中国几千年的思想史中,有两个时期特别引人注目:一个是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期,一个是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的近代历史时期。这两个时期,都恰逢中国社会大转折大变动的时刻。社会的剧烈变动,许多全新问题的提出,必然带来人们思想的空前活跃,各种不同社会思潮的形成和冲突,以致某种社会思潮逐渐取得主导的地位。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受到欧美、日本思想文化的冲击、影响,也打上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烙印,更是近代中国社会特定的历史产物。近代中国社会处于转型状态,它的鲜明特点之一就是“千古未有之奇变”。这种变化,并非仅仅是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冲击的后果,而且也是中国社会内部因素自然演化的必然。它带来的社会变化复杂而深刻,表现为多层面的运动过程,各种内外、新旧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又使各个层面的发展不是同一趋势,而是呈现出多层面的立体交错运动的态势。在这块社会土壤中滋生蔓长起来的社会思潮也就呈现出社会转型期的突出特征。第一,主题突出,政治性和现实性较强。就中国近代109年的历史来说,大多数人共同关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如何求得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一是如何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而实现富国强兵。这两个问题,从它的提出到人们设计种种不同的方案(当然也有反对的方案),彼此间展开激烈的争论,直到问题得到解决,是个完整的过程。要解决前一个问题,就必须高扬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旗帜,反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要实现后一个目标,则需要以民主、科学为思想武器,进行一系列近代改革与革命。因此,爱国主义和民主、科学便是贯穿近代各个时期各种进步思潮的两大主题。无论是革新与守旧的交锋,还是中西思想文化的冲突,都与这两大主题息息相关。由于这一特点,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近代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涌现的社会思潮大都具有浓郁的政治色彩。以龚自珍、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经世派,提倡“经世致用”,“以经术为治术”,面向现实,解决实际问题,兴利去弊,强国御侮。他们的主张为当时中国思想界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即向西方学习的方向。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人物的洋务思潮,将魏源的“师夷”主张付诸实践,“借法以自强”、“船炮工商”、“制械练兵”以求富,使中国向近代化发展。1860年前后,中国社会政治思潮出现转折,早期维新派兴起,其标志是洪仁的《资政新篇》与冯桂芬的《校?庐抗议》,皆要求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文化诸方面,实行全面的变革。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倡导变法运动,疾呼救亡图存,保种保国;严复“大受刺激,自是专致力于翻译著述”,他所介绍的达尔文进化论,适应了当时救亡图存、奋发图强的需要。甲午战后,进化论为人们所接受,成为一种主要的社会思潮,成为资产阶级变法维新的理论基础。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认为,要救国只有革命,推翻清朝政府,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无论是康有为,还是孙中山,他们的政治主张虽然带有超越现实的主观幻想,但从其整个活动看,却充满了求实精神。面对现实、改造中国,始终是他们的出发点和归宿。民族的长期屈辱使中国人不得不以追求国家的富强为最高目的。这一目的本身自然是高贵的,然而仅以富强为目的却使中国人走上了急功近利和专重物质成就的道路。最有代表性的是吴稚晖先生的一段有名的话:现今鼓吹成一个干燥无味的物质文明,人家用机关枪打来,我也用机关枪对打,把中国站住了,再整理国故,毫不嫌迟。从机关枪的意识出发,最多只能吸收西方的科技,而缺乏“为真理而真理”的精神和理念。由于强调政治制度变革,中国近代思想家宣传民主民权也主要是从救亡图存出发的。因而他们肯定民主价值的标尺不是人权,而是用来作为救国手段和治国方策。他们的宣传不是强调人格独立、人权平等、人性解放,而是强调国家独立解放和富强。近代中国人对科学的追求也主要还是出于功利的动机,而不是对科学知识本身有真正的兴趣,更没有注意到科学背后的文化凭藉。这是由中国特定的国情和时代背景所决定的,也是中国社会现实和为变革这个社会现实所需要的。第二,名目繁杂,丰富性与激变性并存。社会思潮是一种动态的意识现象,具有“浪潮”的特征。犹如涓涓细流汇成的潮涌,沿地表峰谷奔泻一样,作为一种意识潮流,自然也会有起有伏。在已有的中国近代中国思想史或思潮史研究中,或多或少存在这样的研究倾向,即重视知识精英思想,忽视下层民众思想;重视“先进”思想,忽视“落后”思想;重视进步思潮,忽视中间思潮和反动思潮;重视考察思想或思潮本身的演变,忽视对思想或思潮产生的社会土壤的深层剖析。于是,近代中国思想史或思潮史大多成为精英人物的先进思想史,这就难以反映近代社会思潮的丰富内涵和真实面貌。从社会与思潮的互动关系,知识精英与下层民众、上层人物的相互影响,进步思潮与带有“中间”色彩的思潮、反动思潮之间的比较、竞争等层面来看,由于近代中华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和中国社会变化得非常迅疾,迫使中国社会在短短的百余年间就匆匆向前迈过西方社会几百年内所经历的历史途程,因而,时代催促志士仁人尽早地登上历史舞台,急切地宣传自己的思想、主张,尽快地呈现各种改造社会的方案。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上半叶这百余年间,各种社会思潮纷呈泉涌,目不暇接,形成中外历史上罕见的奇观。改良主义、立宪主义、国粹主义、复古主义、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实验主义、国家主义、法西斯主义等各种各样的主义名目繁多,匆促上阵;曾几何时,又仓皇退潮。同时,西方各种各样的思想学说纷至沓来,诸如民主主义、民治主义、平民主义,康德主义、黑格尔主义、柏格森主义,人文主义、科学主义、理性主义、非理性主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等等。在同时并存和前后相继的各种思潮间,存在着激烈的交锋和斗争,如革命和立宪之争、共和与复辟之争、尊孔与反孔之争、问题和主义之争、科学和玄学之争、本位文化和西方文化之争等等。在各种思潮的反复较量和长期斗争中,产生较大影响的主要有:经世思潮、洋务思潮、维新思潮、(教育、实业、科技)救国思潮、民主革命思潮和新文化思潮等,尤其是孙中山先生倡导的三民主义思潮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出现的科学社会主义(即马克思主义)思潮,脱颖而出,赢得了广泛而热烈的认同,成为历史的主流、时代的强音。社会思潮在酝酿形成和涌动过程中,感性意识要素居主要地位。由于不同阶级、阶层和人群所处经济地位和社会关系不同,他们的利益也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社会思潮,有主流、有支流,有潜流、有逆流,有先进、有落后,综合构成一幅极为复杂丰富、多姿多彩的历史图画,带有非常明显的紧迫性和超前性、过渡性和多变性特征。比如,辛亥革命时期,曾同时出现超越和复古两种不同的思潮,而刘师培、何震等人却把超越和倒退奇异地结合在一起,逐渐走上复古倒退的老路。此后,既有新文化运动思潮,又有国粹思潮;既有联省自治思潮,又有国家主义思潮。特别是五四运动之前发生的新文化运动思潮,作为辛亥革命失败后出现的封建复古思想逆流的对立物,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专制与迷信,无疑具有进步意义。但是,与这种基本倾向相伴随的却有无政府主义主张、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形式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等偏颇。且两者以极端的形式具有内在联系。其实,这也是社会思潮发生、发展的规律之一。因为在历史上,一种社会思潮的流行,由于它在一段时间内涌动迅猛,“包打天下”,因而与之相对立的思想情绪、心理倾向等,便被暂时地压抑和掩盖下来;当着这种思潮被人们普遍放弃时,借助思维惯性的作用,人们往往易于走向其反面,因而与之相对立的理论、思想、心理等便像顿开闸门般地涌流出来。于是便有新的社会思潮发生,并把其与旧思潮对立的一些因素推向某种极端。当然,我们这样说,并不是认为人们的思想、意识的历史发展只能在两极对立中运动。因为某种社会思潮消退之后,人们的认识并不总是表现为另一种社会思潮的形式。其中,较为正确深刻全面的认识,则一般以一定科学理论学说体系的创立为其结晶。历史表明,同思想运动相比,社会思潮就其整体而言,缺乏统一明确的思想指导原则和它所要完成的历史任务及目标的自觉意识,这就不能不使它的思想内容包含较多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极端性。第三,文化转型,传承性与融合性交替。一般来说,文化的延续与发展有三个机制:一是文化的纵向传递,即文化传统的承继性;二是文化的横向传播即文化交流;三是文化的主体创造即在现实实践基础上的主体再创造。文化的横向传播即文化交流与民族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关系极大。任何一种文化没有它种文化的冲击、碰撞、交汇和伴随而来的平等融合、交媾和再生,都不可能实现由一种质向另一种质的飞跃。近代中国文化转型是在西方文化强行侵入、中国文化自身进程被打断的情形下发生的,具有明显的屈辱、被动和非自觉性,正如人体器官移植必将引起排异反应一样,西方文化的楔入,给中国传统文化造成激荡之深切是空前的。这就使中国文化步入近代时,蒙上了浓厚的民族感情和正义理性的道德因素,同走向世界、适应时代潮流的发展产生矛盾,从而加深了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化转变的艰难性。如何评估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对待西方文化,这是中国近代知识分子长期思考和争论的问题。其间经历了非常曲折的道路,有着许多痛苦的经验,曾形成东西两种文化派别:一种是西方文化派,哲学思想上受了实用主义、实证主义、新康德主义的影响,带有崇洋色彩;另一种是东方文化派,哲学思想上受了尼采唯意志论、柏格森生命哲学的影响,又倾向于封建复古。至今,“崇洋”与“复古”仍然是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长河中尚未根本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文化继承既具有客观性品格,又赋有主体自觉的特征。中国文化是一个色彩斑斓的复杂的统一体,也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其历史传统的文化。每个时期、各个学派都有各自的精彩的独立贡献,不能把某一时期或某一种思潮视为整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代表。通常说的中国传统文化,实际上是指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在中国封建社会居统治地位的文化。它既有优秀的一面,又有落后陈腐的一面。历史经验证明,任何一个时期的文化,都是建立在前一个时期文化的基础之上的。任何一种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继承、吸收和创新。传统和现代不是水火不容、绝对对立的。黑格尔说得好:“这种传统并不是一尊不动的石象,而是生命洋溢的。犹如一道洪流,离开它的源头愈远,它就膨胀得愈大。”(《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第8页)以章太炎、刘思培为代表的国粹派,以达尔文的进化论为基础,从民族、历史、地域的有机联系形成文化传统观念,力图将保存和发扬传统文化与破坏现存秩序的社会革命结合起来。他们通过清理传统文化固有的糟粕,拨除封建统治者对传统文化的歪曲,以恢复和维护传统文化的价值。以梁漱

溟、熊十力为代表的新儒家,怀着强烈而悲苦的民族危机意识和使命感,致力于传统文化之精神价值的弘扬、发掘和民族自我的重建。钱穆先生最具中国情怀,他从史学的观点出发,并不把中国文化看作是一成不变的东西;相反地,中国文化是在长期历史中不断演进和发展而形成的。他重点关注的是文化理想的保存与实现,从文化传统中发掘出现代有关联的成份,作为发展科学与民主的基础。孙中山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接受过来,发挥为民权思想,他肯定“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哲学”,但对之加以改造,将“修身”的解释提到抛弃陋劣习气、进于文明生活、培养文化素质的高度;他称赞“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传统道德规范,但在其中注入了许多革命民主主义的内容。伴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的大炮、商品、传教士而来的,是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传播。汤因比曾云:“在西方文明的排山倒海的冲击之前,中国原是一个和谐而宁谧的人文世界,有高明的人生乐趣,有深刻的生命情操,也有弥漫的尘世乐趣。虽也有一治一乱的循环,与反复扰襄的战争,然而却摇撼不了中国人文世界内在的积极性。可是西潮汹涌袭来之后,中国人却在痛苦中趋于分裂,西化乎?俄化乎?本位乎?中国人在此挑战下,尚未表现出强有力的创造性回应。”(《历史研究》,陈晓林译,台湾桂冠图片公司出版,图78说明文字)对于西方文化的冲击,人们的心态是复杂的,既有因伴随侵略所带来的反感,又有以怀着对固有的信念和感情的抵拒,更也不能不睁开眼睛正视现实。西方文化的冲击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使人们从原来对域外事物一无所知的封闭状态中走了出来,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有所比较而逐渐反省、认识。从林则徐、魏源到孙中山、陈独秀,再到毛泽东,都曾对中西文化进行思考、比较,究其得失,寻其长短。正是从比较中认识到要救国就必须改变现状,就必须学习西方,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到精神文化都加以吸收,于是在中国大地上相继出现了引进器物科技的洋务运动、为实现资产阶级君主立宪的维新运动、为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革命运动,以及批判封建传统的新文化运动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一百多年间的历程,都没有离开中国的传统,是在不断会通融合中外文化的过程中来创建中国的新文化。由于欧洲与中国间社会发展程序的拉大,文化交流也因之打破了平等均衡、长短互补的格局,而变成了倾斜的、中国单方面向西方学习的过程;由于列强侵略中国和中国反侵略这种尖锐的政治背景,这时中国向西方的学习,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落后向先进学习,而是为着寻求解决中国的政治危机,具有关系国家、民族命运的政治性质。但由于政治风云的急剧变化,经济发展的很不平衡,以及文化本身杂糅着中西文化陈腐的东西,新文化的建设很不完善、很不成熟。例如对文化的急功近利,忽视文化的相对独立性,不尊重文化发展自身的规律等,都影响了近代文化建设取得更大的成就。中西两种文化的冲突集中在:传统的农业、手工业同近代科学技术的冲突,封建君主专制与近代君主立宪政体和民主政体的冲突,纲常名教与自由平等博爱的冲突。冲突的性质决不是所谓的东方精神文明与西方物质文明的冲突,而是古老的东方与近代崛起的西方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个方面的全面的冲突。中西文化的冲突必然导致融合与会通。“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也许可以说是中西文化会通的最低层次,尽管本体不变,只是吸收西方文化中的自然科技,要以中学包容西学,但它是这个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甲午战争后,中西文化会通融合的趋势更为明显,要融中西文化成一国之学,这正如梁启超后来回顾的,欲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的新学。从洪秀全、洪仁、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孙中山等人的个人情况看,也都程度不同地体现出中西文化融合的趋势。中西文化既矛盾冲突又会通融合的过程,也就是中国文化变化和发展(既有衰落消亡的一面,又有改造新兴的一面)、走向世界、进入近代化的过程,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历史变迁,但其深度和广度都还不够。文化体现了人类掌握自己,人类同自然和社会关系的程度。人类理性的高度决定着政治变革的成败和归宿。近代中国历史上一次又一次的政治变革之所以遭到挫折和失败的原因应当从文化和文化哲学中寻找。我国传统文化中强调的“天人合一”的自然主义哲学,本身就带有一种惰性力量,不是“力今以胜古”,往往是“好古而忽今”,所以,只重继承而轻创新,只重视外来文化的模仿和吸取,而忽视民族文化主体意识的变革和更新。在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上,保守派和激进派的认识都失之偏颇,“保守派指责现代化破坏了传统的价值,而激进派则怨恨传统阻碍了现代化的进程”,其结果都是庸人自扰。余英时认为,中国传统中并不乏现代化的合理因子,如能及时地善加诱发,未始不能推动现代化的发展。主张毁弃传统,这更是浅薄的。只有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精华,善于借鉴和吸收西方先进的文明成果,新文化建设才会富有成效。

简述医院市场特征的经济学 篇7

1 医院的经济特征

1.1 医院、医疗服务与医院组织

卫生经济学中一般将“医疗服务”定义为这样一种商品或服务, 其目的是提高健康水平或预防健康的恶化。医疗服务作为一种商品具有以下四个特征: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是一种派生的需求, 消费者需要获得的商品是健康而非医疗服务本身;医疗服务具有外部性;在供给者与需求者之间存在信息的不对称;对医疗服务需求的不确定性及医疗服务有效性的不确定性。这四个特征中的每一个在其他商品中都能见到, 但除了医疗服务, 也许没有一种商品同时拥有所有这些特征。

1.2 医院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在很多行业中都存在。从理论上说, 如果厂商选择使其单位成本最小的规模, 社会福利会得到改善。由于医院市场并非完全竞争的市场, 竞争的力量未必能使它们在最有效的规模上运营。

有关规模经济的实证研究结果并不一致, 一般的观点是认为医院市场呈现出有限的规模经济。以往的实证研究认为, 医院的最优产出从150张病床到900张病床不等。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 多数人仍认为医院需要250张病床以达到规模经济, 但更多的实证研究并不支持规模经济的论断, 甚至支持规模不经济的提法。

2 医院市场及医院市场失灵

一个完全竞争性的市场需满足多种条件, 而医院市场显然不是竞争性的市场。医疗服务市场因其特殊的技术与经济特点, 导致市场机制在卫生资源配置中存在一般意义上的市场失灵。具体表现为:一是在医疗卫生服务产品中, 有一部分如预防保健、卫生监督等具有边际收益递增特性和自然垄断倾向的公共物品属性。二是医疗消费具有供方主导性, 医患之间存在委托代理关系和信息不对称的市场缺陷。信息不对称直接导致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的出现。三是医疗服务产品的需求弹性和替代性较差, 其垄断性又限制了市场机制的发挥。四是医疗服务存在不确定性和风险;医疗服务并非可以自由进入市场交易的服务, 对于提供医疗服务的主体, 有特殊要求。五是市场在追求效率时, 难以兼顾医疗服务的公平与可及性等。

3 医院市场失灵的后果

3.1 供给诱导需求

供给诱导需求是指医疗服务的供给者们拥有并利用他们的信息优势去影响需求以谋取利益。正是医生 (医院) 作为代理者和供给者的双重角色使供给诱导需求成为可能。医疗服务供给者具有双重角色:一方面是病患的代理人, 提供各项诊断的信息与治疗的建议;另一方面又是实际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在医疗服务提供者与患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 供给者的双重角色使其面临患者利益与自身利益冲突的情况, 医疗服务供给者有可能运用其所享有的信息优势诱导患者的需求, 以满足自身的利益。

3.2 病人就医时的需求弹性低

一是因为消费者认为购买医疗服务是必需的, 购买的医疗服务几乎没有替代品;二是消费者在几个医疗服务供给者之间进行选择时, 通常考虑一些非价格的因素, 他们常常忠实于更有经验的供给者, 不愿意因为小幅度的价格下降而改变供给者;三是由于消费者有保险, 不必承担所有的价格成本, 这降低了在供给者选择中价格相对于其他决定因素的重要性。

4 医院市场失灵与应对措施

医院市场主要采用三个措施来克服市场的不完善, 包括采用非营利医院的组织形式、医疗保险组织的形式以及医院市场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管制。

4.1 非营利医院

非营利机构的特点在于没有哪个人对其盈余有合法的要求权;同时, 非营利机构一般没有股东, 组织的运作需要借助董事会等其他机制。正因为没有对盈余的要求权, 非营利机构的目标就可能与营利机构有所不同, 政府也往往规定非营利机构可以免缴所得税、财产税及其他一些税赋。非营利机构在医院市场的盛行可能有四个方面的原因。第一, 为了满足未能从私人市场或政府那里得到满足的对公共物品的需求。经济学家认为, 市场失灵时我们需要政府机构, 在政府机构失灵时则需要非营利机构, 因为自发的利润驱动的市场活动不能提供足够的有外部正效应的物品或服务。第二, 由于医疗系统中的购买者无法轻易察觉到所购买产品的数量或质量, 即发生了契约失灵, 而非营利机构是对契约失灵的一种反应。在契约失灵的情况下, 营利性厂商更有动机通过违约来增加利润, 非营利机构就显得十分重要。第三, 根据利益集团理论, 医院中的医生作为一个利益集团对医院的管理施加控制。由于非营利性医院可以让医生发挥较大的影响力, 而借助对医院各项决策的掌控, 医生可以增加自己的收益, 因此医生更偏好非营利性医院。第四, 在信息不对称与第三方付费的特征下, 营利性的组织形式无法使医院产业的交易成本最小化。

4.2 医疗保险组织

在一般异质的寡占市场中, 厂商所展现的市场力量主要是以价格控制为主。但在医院产业中, 医疗保险所造成的第三方付费方式, 使价格的控制权转移到政府或保险公司手中, 个别的医院通常不具备价格的主导能力。因此, 医院产业展现市场力量的方式, 取决于保险提供者所设定的支付制度方式。在传统的以成本为基础的按服务收费的支付制度下, 高成本意味着医院能获得更高的补偿, 医院不需要通过价格竞争来吸引患者。费用补偿的方式使医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不受一般竞争规则的制约。

4.3 医院市场的自我管理

医院市场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市场, 因此, 医院在平时的自我管理中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来弱化医院市场的失灵。医院的自我管理主要是针对医疗质量和医院的微观运行效率。如在人力资源管理上, 要求专业技术人员具备相应的岗位任职资格。

医院市场自我管理的必要前提是医生行业的自我管制。由于医疗市场的信息不对称, 当医疗服务供给者的行为被认为与公共利益不一致时, 非专业人士并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来判断医疗服务供给者的行为是否恰当。因此, 政府通常规定医疗服务的供给者有一定的自我管制的权力。自我管制通常由医生协会负责。医生协会由各类专业医生组成, 负责管制医务专业人员的操守和执业事宜。医生协会为其会员订立职业守则和专业道德操守, 并制定处分机制。如果医务人员行为失当, 医生协会可以向其发出警告, 甚至撤销其执照。行业协会的介入会使从业人员队伍更加规范, 由于医生协会的专业人员掌握了患者所不具备的专业知识, 因此在自我管理制度下, 医院市场的市场失灵现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5 小结

孤立地了解医疗市场的每一个特征并不能帮助我们理解医院市场, 正是因为医院市场是拥有这些特征的集合体, 医院市场才显得如此特殊。在医院市场所有这些特征中, 信息问题是所有问题的关键所在。需注意的是, 即使所有的经济学家都认为医院市场不同于一般的竞争性市场, 但经济学家对于医疗服务偏离标准商品的程度、医院市场不同特征的相对重要性以及这些差异对于公共政策的含义, 他们的理解并不一致。也正因为这些原因, 政府如何制定正确的医疗政策成为一项富于挑战性的工作。

摘要:本文从医院、医疗服务、医院组织、医院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特征入手, 分析了医院市场失灵方面的表现和医院市场失灵造成的后果。通过采取包括非营利医院的组织形式、医疗保险组织的形式以及医院市场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管制等应对措施来克服市场的不完善。

关键词:医院,医疗服务市场,市场失灵,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简述素质教育的主要特征 篇8

(六)授课人

授课年级

2009级5、6、7、8班

指导老师

授课内容

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主要特征

课型

新课

课时

3课时

备课时间

10.22

授课时间

11月2日

教学目标

1.通过新课的讲授,让学生了解婴儿情绪的发生、发展,掌握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2.通过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自我情绪的控制;

3.通过对知识点的进一步探讨,帮助自己学会建立正确的高级情绪观。

项目

内容

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

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用提问+事例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分析

教学难点

婴儿期情绪的逐渐分化

用视频(片段)加以分析

教学方法

讲授法和讨论法

教学行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什么是情绪和情感

情绪和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2.情绪和情感之间的区别

1.情绪是生物需要,情感是高级的社会性需要;

2.情绪发生较早,是人和动物共有的,情感是人类特有的;

3.情感更稳定。情绪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3.情绪、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动机作用、组织作用

信号作用、感染作用

4.保持幼儿健康的情绪

愉快的情绪状态;不要过重的压力;充分活动,与小伙伴交往;宣泄;学会认识自己和他人

导入新课

看视频

逗婴儿吃奶

学习

一、婴儿情绪的发生与发展

(一)新生儿原始的情绪反应

情绪是人的生物需要,是先天形成的,儿童出生后,立即可以产生情绪反应,头几天的新生儿或哭或安静,或四肢划动等,都可以称之为原始的情绪反应。

原始情绪反应的特点是:它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关。身体内部或外部的不舒适的刺激。

如:饥饿或尿布潮湿等刺激,婴儿就会以哭闹等不愉快情绪进行信息的传递。

当直接引起情绪反应的刺激消失后,这种情绪反应也就停止。

如,换上干净尿布后,立即停止哭声或妈妈把他抱在怀里喂奶等,情绪也变得愉快。

原始情绪反应是儿童与生俱来的,是本能的反应(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如:视频“婴儿想吃东西的欲望”

(二)婴儿期情绪的逐渐分化

在原始情绪的基础上,儿童逐渐出现各种基本的情绪反应。

提问:人一生下来第一个情绪反应就是哭,那紧紧跟随的第二个情绪反应又是什么?(痛)

对书(P121)表9.1个体情绪发生时间表进行简单的说明

哭——痛苦——厌恶——微笑反应——兴趣——愉快(社会性微笑)——愤怒——悲伤——惧怕——惊奇——害羞

提问:1.同学们在生活中常见的“笑”有几种类型?

2.什么是社会性微笑?它和一般的生理性微笑(又称内源性微笑)有什么区别?

社会性微笑:对人的声音,面孔开始有特别的反应,大人的声音,面孔特别容易引起婴儿的微笑,开始有了依恋关系

内源性微笑:新生儿常有自发性的笑,常常在没有任何外部刺激的情况下发生。

补充资料,诱发性微笑:在轻拍或抚摸婴儿时,他会露出愉快的笑容;

反射性微笑:把婴儿双手对拍、给婴儿看东西等,也能引起婴儿的微笑。

如:视频“宝宝吃奶”

(二)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提问:现实生活中什么样的人被称之为暴发户?那猜猜看什么又是情绪爆发户?

1.情绪的易冲动性.(情绪“暴发户”)

幼儿常常处于激动状态,而且来势猛烈,不能自制,往往全身心都受到不可遏制的威力所支配。

如:“当班长”,(自己小时候的故事)想要什么东西得不到,就会大哭大闹。

家长和老师不妨采取冷处理,冷静。

提问:大家在小的时候看见别的朋友一会哭一会笑的时候

会用怎样的一句话来形容啊?“又哭又笑,小猫上吊;又哭又笑,两个眼睛开大炮”

2.情绪的不稳定性(一会哭一会闹)

两种对立的情绪在短时间内会经常互相转换。

如,要什么东西得不到马上哭起来,如果及时的递到幼儿手里,他又会笑起来。并且脸上还带有眼泪。这种“破涕为笑”的现象在小班尤为明显。

提问:当大家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情时,面部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啊?遇到开心事情的时候呢?

3.情绪的外露性.(面部的晴雨表)

不能意识到自己情绪的外部表现。表现为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心里怎么想的就会表现在脸上。想哭就哭,想笑就笑

如,爸爸出差回家,送给他一件礼物,如果礼物不合意,会在脸上显现出不高兴的表情。一个大班的小男孩在不小心摔倒以后,他会马上爬起来,揉着眼睛对自己说:我是男子汉大丈夫,我不会哭的。

幼儿晚期,调节自己的情绪能力有所发展。孩子在父母面前较少的克制,而在他人的面前时,则有能有一定的控制力,及时有要求,也表达的叫委婉(通过想象来压制那些不高兴的事情)

如:“这些玩具不好”自己小时候的故事

4.高级情感的发展

A、道德感

是因自己或别人的言行举止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绪体验。幼儿3岁前只有某些道德感的萌芽。

如:幼儿在2岁左右,开始评价自己乖不乖。

进入幼儿园以后,特别是在集体生活环境中,孩子逐渐掌握了各种行为规范,道德感也逐步发展起来。

小班的幼儿道德感主要指向个别行为,往往是由成人的评价而引起的。(与家长的教育方式息息相关)

如:打人是不对的。

中班幼儿比较明显地掌握了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标准,他们可以因为自己在行动中遵守了老师的要求而产生快感。不但关心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且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并由此产生相应的情感。

如:“告状行为”就是幼儿对别人行为方面的评价,它是基于一定的道德标准而产生的。幼儿在对他人的不道德行为表示出愤怒或谴责的同时,还对弱者表现出同情,并表现出相应的安慰行为。

到了大班,幼儿的道德感进一步发展和复杂化。他们对好与坏、好人与坏人,有鲜明的不同感情。

如,看小人书,往往把大灰狼和坏人的眼睛挖掉,这个年龄幼儿的集体情感也开始发展起来。

幼儿的羞愧感或内疚感也开始发展起来。特别是羞愧感从幼儿中期,开始明显发展起来,幼儿对自己出现的错误行为感到羞愧。如在游戏时,不小心把小朋友推倒了。

总的来说,幼儿期的道德感是不深刻的,大都是模仿成人、执行成人的口头要求,(老师要求我们不要剩饭)在集体活动中和在成人的道德评价的影响下逐渐发展起来的。

补充知识:皮亚杰的对偶实验和柯尔伯格两难推理故事——“海因兹为患绝症妻子偷药”

其中有一个故事是:一个叫约翰的小男孩,听到有人叫他吃饭,就去开吃饭间的门。他不知道门外有一张椅子,椅子上放着一只盘子,盘内有15只茶杯,结果撞倒了盘子,打碎了15只杯子。有个男孩名叫亨利,一天,他妈妈外出,他想拿碗橱里的果酱吃,一只杯子掉在地上碎了。问哪个男孩犯了较重的过失?

海因兹,是一个善良本分的中年人,经营着一个小钟表修理铺。虽然不太富裕,但夫妻俩互敬互爱,生活地还算美满幸福。

不幸降临了。妻子艾玛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医生的诊断令海因兹惊呆了,艾玛已经是癌症晚期了。好心的医生说:“您的妻子没有多少时间了,医院里没有什么特效药。不过,我听说本城的药剂师约翰最近发明了镭,这种药也许能挽救您妻子的生命,你去求求约翰吧。”

海因兹如同抓住了救命草,马上奔向约翰的家。傲慢的约翰声称自己花了大本钱才发明了镭,不肯轻易卖给海因兹:“2000英镑,这东西就归你了。”海因兹哪有这么多钱。可妻子的生命危在旦夕,他只好把小钟表店盘了出去,并四处奔波向亲戚朋友借钱。可是,凑来凑去,也只有1000英镑。海因兹没有办法了,只好再次求约翰。

——您行行好吧,艾玛快要死了,您就以一半的价钱把药卖给我吧!或者我先欠着这笔钱,以后还给您。

――不行!我发明这种药就是为了赚钱。

约翰生硬地拒绝了海因兹的请求。海因兹十分绝望。看着日渐憔悴的爱妻,走投无路的海因兹决定孤注一掷。

一天晚上,海因兹翻墙撬门进了药店,为自己的妻子行窃,去偷药……

海因兹应该这样做吗?为什么?法官该不该判他的刑?

B、理智感

理智感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环境的影响和成人的教育。幼儿期是儿童理智感开始发展的时期。

如:3岁左右这种的情感已明显地发展起来,突出表现在幼儿很喜欢提问,并由于提问和得到满意的回答而感到愉快。

5、6岁的幼儿会长时间迷恋于一些创造性活动,如用积木搭出宇宙飞船等。

6岁孩子理智感的发展还表现在喜欢进行各种智力游戏或“动脑筋”,如下棋、猜谜等。这些活动不仅使幼儿产生由活动带来的求知欲、愉快、自豪、独立感等积极情感。而且还会成为促进幼儿进一步去完成新的、更为复杂的认识活动的强化物。幼儿的理智感有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即好奇好问。

2~3幼儿往往问“这是什么”,4~5岁“这是为什么?”、“由什么做的”等。

如:一个5岁左右的男孩一年内共提出4043个涉及25个方面的问题。

C、美感

美感是人对事物审美的体验,它是根据一定的美的评价而产生的。幼儿的美的体验也有一个社会化过程。幼儿对色彩鲜艳的艺术作品或物品容易产生喜爱之情。在教育的影响下,幼儿中期能从音乐、绘画作品中,从自己从事的美术活动中、跳舞、朗诵中得到美的享受。幼儿晚期,开始不满足于颜色鲜艳,还要求颜色搭配协调。幼儿园儿童对老师往往根据老师的外表来评价,幼儿喜欢外貌、穿戴漂亮的老师。

(三)总结

板书设计

见PPT

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见第九章教学反思材料

指导教师的评价

常见科属的主要特征及代表植物 篇9

1.桑科:木本,稀藤本和草本。具有无节乳汁管,常有乳汁。单叶互生(偶有对生);托叶早落。花小,单性,雌雄异株或同株;常有柔荑、穗状、头状、或隐头花序;单被花,4~6片雄蕊4~6枚,对生。2心皮合生,子房上位,一室一胚珠有。多为有瘦果或坚果组成的聚花果。代表:桑,无花果,大麻,粗叶榕 2.蓼科:多为草本,茎节常膨大。单叶互生;托叶膜质,包裹茎节基部成鞘状。花两性,稀为单性,辐射对称;集成穗状、总状或圆锥聚伞花序,顶生或腑生。单被花,花被片3~6,常花瓣状,宿存,雄蕊6~9;子房上位,2~3心皮合生,1室1胚珠,基生胎座。瘦果或小坚果,种子有胚乳。常见植物:大黄,蓼,拳参,何首乌,虎杖,金荞麦,萹蓄

3.毛莨科:草本或藤本。叶互生,少对生,单叶或复叶,无托叶。花常两性,辐射对称或两侧对称;单生或排成聚伞花序、总状花序和圆锥花序;重被或单被;萼片3至多数,花瓣状,花瓣3至多数或缺,或特化成蜜腺;雄蕊和心皮多数,离生,螺旋状排列;子房上位,1室1至多数胚珠。聚合蓇葖果大聚合瘦果,稀为浆果。种子具胚乳。常见植物:毛莨,乌头,黄连,白头翁,升麻

4.芍药科:多年生草本或灌木。根肥大。叶互生,常为二回三出羽状复叶,无托叶,花大 ,常单生枝顶或数朵顶生或腑生;花辐射对称;萼片5,宿存;花瓣5~10,白色、粉红色、紫色、黄色;雄蕊多数,分离;花盘环状或杯状;心皮2~5枚,离生,聚合蓇葖果。常见植物:芍药牡丹

5.菊科:草本,或木质藤本或灌木;叶通常互生,稀对生;花两性或单性,具舌状或管状花冠,密集成头状花序,头状花序中有全为管状花,亦有全为舌状花,有中央为两性或无性管状花(盘花),外围为雌性或无性舌状花(放射花)或雌性管状花,为一个具1至多层的总苞片所围绕,单生或排列成聚伞花序、总状花序、穗状花序、伞房花序或圆锥花序;花序托凸、扁或圆柱状,平滑或有多数窝孔,裸露或被各样的托片;雄蕊4-5,花药合生成一管,极稀离生,药基钝或具尾,花丝分离;子房下位,1室,具1胚珠,花柱分为2枝,枝的内侧具柱头面,顶端有各种附器;果为瘦果。常见药物:白术、苍术、菊花、木香、红花、牛蒡、蒲公英。

6.伞形科:草本。常含挥发油而有香气。茎常中空,有纵棱。叶互生,多为一至多回三出复叶或羽状分裂;叶柄基部膨大成鞘状。花小,两性,辐射对称,复伞形或单伞形花序、或单伞形花序组成头状花序,各级花序基部常有总苞或小总苞;花萼5齿裂,极小;花瓣5,先端常内卷;雄蕊5,与花瓣互生,着生于上位花盘(花柱基)的周围;子房下位,2心皮,2室,每室1胚珠,花柱2。双悬果。常见药物:前胡、川芎、独活、藁本、茴香、白芷等

7.十字花科:草本,单叶互生,无托叶。花两性,辐射对称,总状花序;萼片4,分离,排成两轮,花瓣4,排列成十字形;雄蕊6,4场2短,为四强雄蕊,在花丝基部常具有蜜腺;子房上位,2心皮合生,侧膜胎座,2室,长角果或短角果,常两瓣开裂。常见药物:萝卜(莱菔),独行菜,播娘蒿,白芥,蔊菜。8.蔷薇科:草本或木本。常具刺,单叶或复叶,多为互生,常有托叶,花两性,辐射对称,单生或排成伞房、圆锥花序;花托凸起或凹陷,花被与雄蕊合成托杯。萼片,花瓣,雄蕊都着生与托杯的边缘,花萼5,花瓣5,分离,雄蕊常多数,心皮1至多数,离生或合生,子房上位至子房下位,每室1至多数胚珠,蓇葖果、瘦果、核果或梨果。常见药物:龙牙草,金樱子,地榆,月季,玫瑰,山楂,木瓜,枇杷,杏、梅、桃

9.豆科:草本,木本或藤本,常复叶,互生,有托叶,花序各种,花两性,辐射对称或两侧对称,花萼5裂;花瓣5,分离,多数为蝶形花,雄蕊10,二体,少数分离或下部合生,稀多数,心皮1,子房上位,胚珠1至多数,边缘胎座,荚果,种子无胚乳。常见药物:合欢,决明子,皂荚,云实,荚膜黄芪,扁茎黄芪,甘草,野葛,苦参,槐,补骨脂。

10.五加科:木本,稀多年生草本,茎常具刺,叶互生,掌状复叶或羽状复叶,少为单叶,花小,辐射对称,两性,稀单性;伞状花序或集成头状花序,常排成总状或圆锥状,萼齿5,小形,花瓣5至10,分离,雄蕊5至10生于花盘边缘,花盘生于子房顶部,子房下位,2至15心皮合生,常2至5室,每室1胚珠,浆果或核果。常见药物:人参,西洋参,三七,五加,土当归,通脱木

11.唇形科:多为草本,稀灌木。多含挥发油,茎四方形。叶对生。花两性,两侧对称,成轮状聚伞花序,有的再集成穗状,总状,圆锥状或头状复合花序,花萼合生,常5裂,宿存,花冠唇形,常上唇2裂.下唇3裂,少为假单唇形,雄蕊4,2强,花药2室,雌蕊2心皮组成,子房上位,常4深裂成假4室,每室1胚珠,子房常生于子房裂隙的基底,柱头2浅裂,果实为4枚小坚果。常见药物:丹参,益母草,黄芩,薄荷,广藿香,紫苏,夏枯草。

12.茄科:草本或灌木,直立或攀援,单叶互生,无托叶,两性花,辐射对称,单生,簇生成聚伞花序,萼片5,宿存,常果时增大,花冠5,联合成辐状,钟状、漏斗状或高脚碟状,雄蕊5,稀4,着生于花冠上,子房上位,2心皮合生成2室,有时出现假隔膜而下部变为4室,每室胚珠多数,浆果或蒴果,种子盘成肾形。常见药物:白花曼陀罗,枸杞,颠茄,莨菪。

13.桔梗科:草本,常有白色乳汁,单叶互生或对生,稀轮生,无托叶,花两性,辐射对称或两侧对称,单生或成聚伞、总状,圆锥状花序;花萼常5裂,宿存;花冠常成钟状或管状,5裂,雄蕊5,着生于花冠基部或花盘上,花丝分离,花药分离或合生成管状,子房通常下位或半下位,2至5心皮合生成2至5室,中轴胎座,每室胚珠多数,花柱1,柱头2至5裂。蒴果,稀浆果,种子扁平,小形,有时有翅。常见药物:桔梗,党参,沙参,半边莲。

燃气红外线辐射采暖的特征简述 篇10

热量的传递有三种方式, 即:传导、对流和热辐射。其中辐射方式是热量传递过程中能量损失最小、传递速度最快的一种。太阳的热能就是以光的形式、辐射的方式传输给地球的。当红外线穿过空气层时, 并不为空气所吸收, 一般它能穿透空气层而被物体直接吸收并转变为热量。

英国AMBIRAD燃气红外线辐射采暖就是模拟太阳辐射地球的原理, 它是利用可燃的气体、液体或固体, 通过特殊的燃烧装置——燃烧器进行点燃, 将辐射管加热到一定高温而辐射出各种波长的红外线进行供暖的。在整个红外线波段中, 波长0.76~40um的红外线热特性最好, 燃气红外线辐射采暖系统的辐射管发射出的红外线波长在2~12um, 正好全部在这一范围之内。不仅如此, 红外线还能穿透物体或人体表面层一定深度, 从内部对物体或人体进行加热。且在整个采暖空间内垂直温度分布明显优于对流采暖。

2 燃气红外线辐射采暖的五大基本系统构成及解释说明

2.1 辐射采暖系统。

主要包括:燃烧器 (辐射采暖的设备核心元件, 用于控制设备点火和熄火的装置) 、燃烧室 (设备的第一段辐射管, 耐高温, 设备运行时温度最高) 、辐射管 (燃烧室后的低碳钢管, 被加热到一定高温后向采暖空间辐射热量的组件) 、反射板 (阻隔和反射燃烧室及辐射管产生热量的向上损失且反射至采暖空间) 、设备吊架 (用于支撑、固定设备反射板且作为设备吊装点的组件) 、气流调节器 (用于调节、稳定采暖设备运行时负压参数的装置) 。图2是英国AMBIRAD辐射采暖设备中AR系列设备大样。

2.2 尾气排放系统。

主要包括:负压风机 (在系统运行时使辐射采暖系统及尾气系统内产生负压的装置) 、尾气管 (用于传导燃烧后产生的尾气排置室外的铝制管道) 、冷凝水收集器 (设置在负压风机进风口前, 用于收集热气冷却后生成的少量液态水的装置) 。

2.3 燃气供应系统。

主要包括:燃气球阀 (控制可燃气体是否可以通过的装置) 、过滤器 (去除可燃气体内残渣的装置) 、燃气流量计 (计量可燃气体通过量的装置) 、电磁阀 (燃气发生意外泄漏报警后, 自动切断可燃气体通过的装置) 、压力表 (测量燃气管道内可燃气体压力的装置) 、燃气管道 (传输可燃气体的管道) 、燃气软管 (连接设备燃烧器和燃气管道的金属软连接件) 。

2.4 配电及控制系统。

主要包括:辐射采暖设备控制箱 (实现辐射采暖系统及其他配套系统联动的自动控制中心) 、温感器 (感受室内温度变化的器件) 、电线及配电管 (用于连接以上四大系统内电气元件的线路及线路外的套管) 。

2.5 报警系统。

主要包括:报警控制箱 (实现燃气供应系统内电磁阀和报警系统联动的控制中心) 、报警探头 (探测区域内是否有可燃气体泄漏的装置) 、电线及配电管 (用于连接报警控制箱、报警探头、电磁阀的线路及线路外的套管) 。

3 燃气红外线辐射采暖设计及安装过程中值得注意的几个事项[1]:

3.1 设计过程中在对整个采暖空间按传统空气对流采暖计算完热负荷后, 辐射采暖的设计热负荷只需传统空气对流采暖热负荷的80%~85%。

3.2 燃气红外线辐射采暖设备安装高度超过6m时, 每增高0.3m, 建筑围护结构的采暖设计总热负荷应增加1%。当设备的安装高度超过15m时, 应参照具体设备厂家的技术参数加以修正。

3.3 燃气红外线辐射采暖设备的安装高度, 应根据厂房具体结构和人体舒适度确定, 但不应低于3m[2]。

3.4 相邻辐射采暖设备的辐射范围, 搭接高度不宜高于1.5m, 这样可以保证辐射采暖空间辐射面积上无盲区且不让局部区域辐射强度过大。

3.5 沿外墙布置的辐射采暖设备的辐射范围, 以外墙受辐射的高度2m为宜, 这样可以满足外墙附近的作业人员的舒适感。

3.6 沿同一直线安装的辐射采暖设备头尾间距最大不宜超过9m。

结束语

建筑节能是世界建筑技术发展的大趋势, 是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3]。我国天然气资源非常丰富, 随着国家能源战略的转移和勘探开采技术的不断发展, 近年来各大气田的不断发现, 已经具备了天然气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在这种情况下, 如何响应国家政策, 更好地推广天然气在暖通空调业的应用的问题, 是摆在业内人士尤其是暖通空调设备制造厂家、销售商家和设计人员面前的一个课题。

摘要:燃气红外线辐射采暖以其具有的安全、高效、节能、经济、舒适、环保等优越性愈趋被人们认知和接受。它适合应用在飞机库、列车整备库、列车修造厂、汽车制造厂、车库、工业厂房、运动场馆、温室大棚等高大空间, 无论从经济上还是从采暖效果的舒适程度上都优于传统的空气对流采暖。它模拟太阳辐射地球的原理, 通过红外线辐射, 对辐射到的区域直接加热, 并通过二次辐射加热四周的其它物体。参照国内一种较为普遍应用的英国AMBIRAD燃气红外线辐射采暖产品加以简单介绍。

关键词:燃气,辐射采暖,节能,高大空间,AMBIRAD

参考文献

[1]大庆双能高科技有限公司内部资料[Z].[1]大庆双能高科技有限公司内部资料[Z].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J19-87,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S].2001:22-23.[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J19-87,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S].2001:22-23.

简述素质教育的主要特征 篇11

我国疆域辽阔,东临太平洋,西接亚洲腹地,四周分别与东北亚、东 南亚、南亚、中亚相邻。我国周边各地缘方向的政治格局表现出横向的差异性及 纵向的变动性。从东、南、西、北各地缘方向看,周边环境也呈现出不同态势,大致可归纳为“北稳、南和、东紧、西动”。从海陆地缘方向看,周边环境呈现出 较大的差异性,大体可概括为“陆稳海动、陆缓海紧”。即陆地环境明显趋于和缓,而海洋环境则趋于紧张和严峻。

中国周边地区事件频繁,使中国所处的周边国际环境出现了日益复杂化的趋 势。中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陆上有 10 余个邻国,海上与 6 个国家 隔海相望,最为关键的是中国与这些国家都存在着领土和领海的争端。比较重要 的有:与日本的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争端,以及东海石油问题;南海问题;与印 度的领土争议问题;在东北亚方向上,朝鲜“拥核自保”意图日显,朝核半岛局势 趋于严峻。美国明显加强了在我们周边的存在,加大了投入,而且不断增强对东 亚区域合作以及对中亚的影响。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主要问题——南海问题:其中的南沙群岛由于其显要的战略 地位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引起了菲律宾、越南和马来西亚等南海周边国家的强烈 兴趣,进而挑起南海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并发展成一个涉及多个国家且有 国际势力插手的复杂问题。中国和印度 所存在的问题:中印之间主要是边境划界问题:印度与我国存在着领土争端,并 坚持不合理的领土要求。其他影响中国周边安 全的因素有:韩国与中国的海上争端,我国西部地区的恐怖势力,美国在中亚地 区的驻军,泰国、缅甸等国的国内震荡,俄罗斯对中国的态度忽冷忽热的,朝鲜 半岛问题等等。

我国周边安全的主要特征是,中国崛起已经成为亚太安全格局演变和 地区国家间关系调整的首要因素。美国外交战略的重心加速转向亚太,继续利用海上安全问 题对“雁型安全模式”进行升级,力争打造美国主导的“太平洋世纪”。亚太地区军备呈现 竞赛趋势,中国周边国家利益分化重组加快。中国需要改变外交策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扩大在亚太地区的影响,促使自身和平快速的发展。

简述素质教育的主要特征 篇12

关于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学课本中是这样表述的:“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可以说这是对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高度概括。然而,如果我们仅仅拘泥于课本的表述,就无法解决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还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关于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我觉得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把握。首先,关于对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的理解。这一矛盾包括哪些方面?它与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是怎样的关系?在近代中国,封建的生产关系始终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土地制度来看,地主土地私有制始终占统治地位,农民依然受着地主的压迫与剥削,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始终存在着,而且有时还很突出。而教材中却不把国内矛盾表述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这是因为近代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从经济结构来看:在自然经济之外又出现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近代后期又出现了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经济。从阶级关系来看则出现了无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因此,近代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也复杂化了。在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矛盾之外又出现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及民族资产阶级与大地主、大买办、官僚资产阶级的矛盾。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只是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矛盾中的一部分。因而,用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来表述,就无法涵盖近代中国社会的国内矛盾。其次,我们必须明确: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并非始终是近代中国社会中最主要的矛盾。两大主要矛盾发展是不平衡的。可以这样说:当列强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时,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也正是如此,才有清政府的对外宣战、爱国官兵的英勇抵抗、人民群众自发的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才有国共两党的二次携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而当列强改变侵华手段与方式,使用经济、政治而非军事的手段和以间接的“以华治华”而非直接的殖民统治的方式时,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最突出。如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解放战争的时期。总之,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两大矛盾地位的变化则影响着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中国革命一切问题最基本的依据。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既不同于鸦片战争前的封建社会,又不同于一般的资本主义社会,也不同于受某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直接支配的殖民地。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1)封建时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破坏了,但是封建剥削制度依然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仍占着显著的优势。(2)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力量很软弱,它的大部分同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3)封建专制政权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封建势力是中国最反动最腐朽的势力,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工具和社会基础。

上一篇: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下一篇:外贸知识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