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的大班科学教案

2024-11-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水的大班科学教案(共11篇)

关于水的大班科学教案 篇1

随着天气渐渐变暖,我发现园中的孩子们对水的兴趣很大,经常在水管前嬉戏、打闹,以致把衣服弄湿了也不愿意离开,有几个“小调皮”甚至为了能在水池边多玩会儿,主动要求帮老师洗抹布、涮拖把。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教育时机,提供适当引导,让孩子运用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积极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我心想,何不利用孩子们的这种兴趣,来上一节关于水的活动课。

【活动目标】

1、感知水的特征,知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可流动的

2、知道水会随温度的变化呈现不同的状态

3、了解水的重要性,懂得节约用水 【准备活动】

1、每人两个分别装有水和牛奶的杯子、玩水玩具,每组一个大塑料盆

2、事先在冰箱里冻好冰块

3、教师准备酒精灯、烧杯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出示各种玩水玩具,如水枪、瓶子、水盆等。请每组幼儿自由玩水

师:“刚才,孩子们都玩得很高兴,可是你知道吗?(压低声音夸张状)水呀,还有许多秘密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水的秘密,好不好?”

幼:“好”

评析:利用幼儿平时比较感观熟悉又喜欢玩的东西,引起他们的兴趣,利用幼儿的好奇,引发他们进一步探索的欲望,为本节课学习打下基础。

二:认识水的特性

1、看

教师请幼儿出示装有牛奶和水的透明杯子。

师:你们面前是一杯水和一杯牛奶,请小朋友只用眼睛看,说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只用眼睛看语气重一些)

幼:水清清的,牛奶浓浓的;水是无色的,牛奶白色的。小结:水是无色的

评析:本环节,教师多次强调孩子只用眼睛,孩子对物体的感知有多种经验,尤其对平常喝的水、牛奶,他们很容易想到味道等其他的,而教师引导孩子用“看”这个感官系统,幼儿又自然运用上“颜色”这个词汇,水的这一特性很自然就出来了。

2、尝

教师请幼儿尝一尝牛奶、水有何不同 幼:牛奶酸酸的甜甜的,水没有味道。小结:水是无味的

启发幼儿:水与牛奶比,还可以与什么比尝是无味的 例如:酒是辣的,酱油是咸的,加深水是无味的 评析:让幼儿尝,他们亲自感受,探索兴趣更浓了

3、观察

师在水杯、牛奶杯中分别放入一片鲜艳的花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自己的感觉,例:你能看见吗?为什么?

幼:水中的花片很清楚,而牛奶中的看不清楚。水是透明的,而牛奶不透明。

小结:水是透明的。

启发幼儿想办法: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证明水是透明的?

例:把小手放入干净水中,隔着盛满水的瓶子互相能看见等。

评析:教师对于孩子一些偏离实际的说法、想法要及时正确引导,引导并启发他们能够及时回到要体现的内容上来,孩子也在不停的讨论、探讨中形成了知识。

4、动 几人一组将杯子里的水倒入盆中,引导幼儿感知水的流动,提问:水是怎样的?

小结:水是可以流动的。

水的流动性还从哪里看出来,启发幼儿说出如拧开水管、小河流水等。

评析:让孩子动起来,使枯燥、抽象的知识在操作中明朗化、清晰化。

5、师幼共同总结水的特性:无色、无味、透明、可流动。

本环节总评:幼儿与教师一同通过看一看、尝一尝、动一动等多种形式,对水的特性有了一个全面了解。

三、认识水的三态变化

1、水变冰

师:水对小朋友说:“我还会变魔术。”(压低、夸张状)

幼:啊,变魔术。

师出示事先冻好的冰:“这就是水变得,水在什么情况下会变成冰?”

幼儿:天冷时在冰箱里。

小结:当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以下时,水变成冰 评析:用孩子们感兴趣的魔术引出内容,幼儿情绪高涨,求知欲望更强烈。

2、观察体验冰变水

(1)请幼儿用手摸一摸,说出感觉(冰冰的、凉凉的、硬硬的、滑滑的)

(2)师:想一想冰在什么情况下变成水。幼:天气暖和了放在热水壶上加热

师请幼儿把冰放在玻璃杯里加热,验证幼儿的猜测。小结:冰在温度变高时就会慢慢变成水,而且温度越高化的越快。

3、操作实验水变水蒸气、水蒸气变成水(1)提问:①玻璃杯里的水加热会怎么样? ②爸妈烧开水时你发现了什么? ③热水杯上盖一张纸,你会发现什么?(2)实验观察

①在酒精灯上给水加热,引导幼儿观察水的变化 幼:“有热气出现”“有水气” 小结:水变成了水蒸气

②在热水杯口盖一纸片,请幼儿观察纸片变湿了。小结,水蒸气随温度下降变成了水。

总结:水有三态。固态,象冰;液态,象水;气态,水蒸气。

本环节评析:幼儿通过猜测及平时的观察,到今天的体验,加深了对水的另一个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四、水的用处

提问:水有什么用处?如果没有水,会怎样?我们怎样保护水资源?

幼儿讨论得出:水对人类,对植物、动物用处特别大,水可以洗澡、洗脸、洗菜、浇花、浇庄稼,动物也离不开水。

总结:水对我们用处很大,我们一定要节约用水,不能浪费水。

总评:水的秘密设计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孩子们在这个活动过程中了解了水的特性,水的三态变化,也激发了孩子热爱水资源的情感,立志节约用水,以实际行动做到不浪费水,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活动延伸】

观察日常生活中水流动现象,教师同幼儿一起制作宣传节约用水的图片。

【活动反思】

关于水的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怎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呢?优化的课堂教学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美国著名学者彼得·圣洁针对学习型组织主张以五种必要的修炼技能。即“自我超越, 改善心智模式, 建立共同原景, 团队学习, 系统思考”来释放组织中的巨大能量。我们科学课的学习要释放班级全体成员的能量, 它无非是使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发挥。本堂课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任务单的设计及其使用的落实, 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是通过在任务单指导下优化小组合作来达成。任务单的设计和使用如何逐步的完善, 这是我们作为教师值得推敲的, 我们以浙教版八年级科学《水的浮力》一课为例。

一、本节课任务单的设计和第一次改进———一份好的任务单, 它是教学成功的基本保证

(一) 任务单的设计理念

1.任务单设计前的准备

教师要深入地钻研教材, 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 根据学习目标列出期待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和能力点。

2.任务单设计的意图

(1) 能让学生观察到要让学生观察的, 能让学生思考要让学生思考的, 能让学生表述要让学生表述的, 能让学生评价自己总结的。 (2) 根据任务单设计的步骤, 引导学生自己完成探究活动, 生成知识, 提高能力, 真正做到由感受到感知再到感悟。

3.任务单设计要达到的目标

(1) 争取化教为学、化生为师、化静为动、化被动接受为主动的建构。 (2) 我们借助任务单教学, 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 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 (3) 任务单实施中让学生产生成就感, 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 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

(二) 任务单的模式

1.第一节课的任务单

2.第一次改进后的任务单:任务单二

3.第二次改进后的任务单:任务单三

(三) 三节课的任务单设计

1.共同之处

都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以任务的形式呈现,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落实实施。

2.不同之处

前两节课都没有明确提出任务目标, 希望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程度, 利用什么来完成都较为粗线条。任务单一的设计教师注意了教学中, 将难点知识以任务单上的任务的形式呈现, 借助于集体的力量生成知识提高能力。任务单二明确了单内任务分工, 分别设置了组长、文字数据记录、实验操作者、发言的人。小组四人根据各自的智能特长选择自己的任务, 而且每个环节环环相扣, 不容许任何人干预任务无关的事。

3.任务单三的优势

它明确了学生要达到的目标, 而且为充分发挥学生的认知理解水平和创造性水平的发挥提供了平台。主要表现:猜测设计多项化, 不同基础生活阅历的学生在认知上是有差别的。同时单上设计了多种实验方法和搜集证据的空间, 间接地提示学生可从多方面考虑问题, 关键是验证得到结论的过程。

二、任务单在科学课堂中的落实

(一) 课堂教学的三个环节

1.教师设计展示“任务”阶段, 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情景

如, 利用“古罗马战俘扔进死海没被淹死的典故”、生活中的热气球等实例, 让学生“手压矿泉水瓶”亲身体验, 来感知浮力的现象及特征。

2.学生自主探索“任务”的阶段

俗话说得好:“百闻不如一见。”而科学课中应为“百见不如一练”。“对于浮力的方向和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浮力”, 设置学生自主探究, 以任务单为指导。任务单的优化使用主要体现在这个环节。

3.课堂中教师课堂教学评价 (根据任务单的任务完成情况教师的评价)

(二) 三个环节的关系

我们用彼得·圣洁的“U”型理论来解释这三个环节: (1) 感知阶段, 摆脱思考的积习改用新的眼光来看事情。 (2) 自然顺流的核心阶段, 退思和反省让内心的领悟自然涌现 (任务单的使用阶段) 。 (3) 实现阶段, 将体会转化为实际行动。经过这样的过程, 个人将更能够超越自我。

课堂第二个环节中任务单如何被使用的?这一堂关于水的浮力的课, 教师介绍了浮力的概念、方向、作用点后, 探究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浮力。三天, 教师对同一节课此处都采用了“任务单导学”的模式, 以四人为单位的小组合作方法。我以一位老师同一节课三天的课为例:

(三) 比较前两节课, 分析原因

第一节课:可能教师借班上课不熟悉学生, 学生对教师轻描淡写的描述根本不在意。所以在课堂中教师组织小组合作活动开始时, 教师必须明确本次活动的内容和要求, 要让学生知道干什么, 必须让学生在“单”的引导下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学生认真听清楚要求之后才能开始活动, 避免学生盲目的围坐在一起。

第一次改进后:任务单的第二次使用 (见单二) 。任务的完成教前一节课有进步, 但学生仅局限于任务单上的任务探索 (局限在水这种液体中) , 思维的迁移和质疑水平没有得到发挥。

主要表现如下 (情景) :

例:第1小组中前排两名男生对于水中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男生1:先测出空气中的重力, 再放入水中求重力, 并对其他组员说“不知道放到酒精中会怎样”, 还不停地吩咐其他学生两次实验结果要进行对比, 并不需求出浮力。 (其他组员并没有对他的话给予理会)

男生2:不测出浮力怎么知道有浮力。

男生1:对比一下嘛。

男生1:又开始设计第二方案。

此时, 任务单导学的小组合作, 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按照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不同的学习要求, 给每一个学生都提供思考、创造及成功的表现机会。从表象上看, 较前节课有明显的进步, 但本堂课中又出现了新的问题, 前三分钟讨论激烈, 组员参与融洽, 后七分钟一人填写任务单, 其他组员却无所事事。对全班48人, 12小组抽样见下表:

备注:每大组有三个四人小组表中, 空白部分表示没有观察到这些组的情况。

根据表一现象将取样几小组成员活动进行量化。

评价结果:小组1:评价分为48分, 小组4:评价分为44分, 这说明各小组成员, 综合水平参差不齐。

两次课下来为什么效果却都不尽如人意呢?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 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 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这就对教师在课堂中的引领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教的方法, 能顾及学生的才能兴味, 那教师就费力少而成功多, 学生方面也就能够乐学。

针对前两次课出现的情况, 教师反思了自己的教学形为, 一方面教师不仅在任务单上的设计要优化, 使用过程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 也是值得教师深思的。于是进行了第三次任务单的设计 (见单三) 。

另一方面, 任务单使用的过程中, 教师按班上的学生基础状况, 对组内学生重新进行分配, 真正做到小组组员异质互补。为了使组内工作落到实处, 事先培训了组长, 在组内优等生的帮助下, 组内成员积极主动参与了学习活动, 充分将小组合作中“兵练兵, 兵教兵”的辅导方式落到实处。

三、“任务单”在本堂课中带来的实效

三堂课的比较, 教师对任务单的设计都做出了相应的调整, 第三节课教师还对小组成员进行了调整, 优化了课堂到底起到怎样的效果呢?我们通过对三个班学生进行了前后测比较。后测题1是检验学生对浮力概念和产生的原因掌握状况现状调查的题目, 它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发挥, 而后测题2是前一节课二力平衡知识在本节课的知识延续和应用。本节课三次改进后对三个班进行抽测, 三个班的学生数分别为48人、49人和48人, 教师都选择小组合作的方式将学生编为四人一组, 落实任务单。抽样前后测问题统计如下:

前测问题:请在下图中选择出符合二力平衡的图 ( )

这是对初二已学知识抽测结果, 班级1>班级3>班级2。

后测问题:

1.给你一个弹簧秤, 一杯水, 一个小木块。 (1) 你能用今天所学的方法测出木块在水中的浮力吗? (提示:木块在水中浮在水面上) (2) 简单叙述你的方法。

2.测在水底的小石块, 它受到浮力吗?请你对静止在水中的正方体受到的力进行分析并画出力的示意图。

根据前后测题进行t测验, 标记通过学生数的情况 (抽样如下)

测试目标:班级人数, 本题的正确率和达标水平 (注:计算到达度指数) 。

注:以班级1为例, 通过32人到达指数为95.3, 本题被学生掌握的程度为95.3%, 评定为良, 但它在“良”级中不是优者, 是良中的上等水平, 前测发现三个班级解题能力差异情况:班级1>班级3>级2。

前测题统计如下:

后测题统计如下:

后测发现三个班级解题能力差异情况结果如下:班级3>班级2>班级1。

通过前后测调查我们发现:前测卷是对原有的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 班级1最好, 其次是班级3, 再是班级2。任务单第一次修改后的后测卷发现班级3>班级2>班级1, 这表明本节课知识掌握状况, 第三次任务单各小组合作重新优化的班级上的最好, 其次是任务单改变的班级2, 效果相对较弱的是原始分组第一次使用任务单的班级, 这说明任务单重新修改, 小组重新设置后, 学生在自学、讨论、交流探究过程中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诠释和讨论

在人才心理学当中, 人们把那些大智若愚的特殊才能被正确发掘后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现象, 称之为“瓦拉赫效应”。如果教学中教师能让学生扬长避短, 让不同的人最大化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使他们愿学、乐学、勤学、善学, 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应师生互动, 共同促进。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该形成有适合本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和教学风格来优化自己的课堂。任务单上的任务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这要求任务设计趣味性强, 切口小, 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另外, 要学生负起学习的责任, 这就要求教师合理地用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 比如, 可让学生组与组进行竞赛, 同时也可以针对班级情况适当布置一些练习题, 当堂反馈。

总之, 优化任务单的设计, 以任务单为导学的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 能让学生的思想得到充分的发挥。任务单记录了学生整堂课的思维流程, 对于平时比较沉默, 不善于发言的学生, 为他们静静地思考提供了平台。同时, 它又如课堂中的随堂作业, 它面向全体学生。根据任务单上设计的任务的完成情况, 让教师及时反馈到掌握知识的情况, 最终能达到要让学生“自得自动”。

任务单的设计要让每个学生或多或少地有收获, 就对优化任务单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实问题:

1.任务单的设计不能一味求趣, 要将趣味性同学科性、目标性结合得更好来提高教学的效果。

2.怎样使任务单的任务设计有梯度?既要让一般的学生参与其中, 也能为学习优秀的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维发展空间。即, 让学生通过任务单的使用, 能发展他们的知识迁移水平, 对科学现象具有质疑能力, 能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 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摘要:从农村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活泼不够, 严肃有余, 学生主动参与率不高, 积极性不强”的现状出发, 提出教师要选择“任务单导学”的模式,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进行科学探究。充分发挥小组合作中的由点带面、由好带差的作用, 来优化课堂。但现实中, 常常使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如何使任务单和小组合作两者有机结合, 力求使课堂教学更合理化、更有实效, 是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任务单,小组合作,合理化,自我超越

参考文献

[1][美国]哈维·席瓦尔, 理杏德斯, 马修佩·里尼.多元智能与学习风格, 张玲, 译.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2][法]蒙田.蒙田随笔录[M].潘丽珍, 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5.

[3]万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

[4]任顺元.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育人观[M].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8.

关于水的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设计背景

寒冷冬季,教室玻璃窗上时常会出现一些水雾,幼儿用嘴吹一下,那些水雾变得更明显,用手指摸会清楚的出现一些印记。于是早上入园孩子们总围到窗子边很好奇地对着玻璃吹气,接着用小手画画,玩得非常开心。我想:孩子们对这现象很感兴趣,设计一堂科学活动《水的变化》,他们会有更大的积极性。于是,我设计了这堂科学活动《水的变化》。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知道水的三态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2、幼儿对科学探索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乐于发现平时生活中有趣的科学现象。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教学重点、难点

观察、感知水的三态及三态的变化条件

活动准备

冰、水、酒精灯、烧杯、酒精炉架、夹子、火柴

活动过程

1、开始环节

根据幼儿平时发现的生活现象,即是:玻璃窗上在冬季的早晨是雾蒙蒙的,在雾蒙蒙的玻璃上可以画画。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启发幼儿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是什么季节才会有这种现象?

2、基本环节

教师根据幼儿回答问题的情况小结:我们吹出的热气遇到玻璃上的冷空气,就会凝结在玻璃上,形成一层水汽。然后出示实验需要的器材,引导幼儿在老师的提醒下猜猜会出现什么情况,然后教师用实验验证,引导幼儿探索。实验过程:用夹子取一块冰放在烧杯中,请幼儿仔细观察,然后用火柴点燃酒精灯,把装了冰的烧杯用酒精炉架固定,请幼儿观察冰慢慢变成水,然后蒸发的过程。

3、结束环节

教师总结实验结果:烧杯里面的冰慢慢变成水,然后水慢慢蒸发,烧杯里面有水蒸气冒出来,用一个烧杯收集起来,水蒸气又变成了水,然后把水放到冰箱里面,又变成了冰地这个循环的过程。

教学反思

在这个教学活动中,幼儿产生了极大地兴趣,由于这个现象是幼儿在平时生活中遇到过的,幼儿比较熟悉,在教师的讲解和实验过程中,幼儿对这个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水的三态可以转换有了一定的了解,互动也比较好,能够根据老师的提醒积极思考。但是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由于酒精灯,烧杯,火柴,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都比较危险,幼儿不能动手自己操作,需要有家长或者老师的陪同或者帮忙,所以缺乏自己对该活动的实际的操作,实际感受,也许幼儿的世界中,对水的三态变化还不是完全懂,在后续的活动中,可以请家长参加,帮助幼儿完成,相信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中,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幼儿能够充分理解,能够使幼儿对科学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能够积极探索,在平时生活中能够仔细观察,自己发现生活中的科学想象,尝试用自己的方法理解并接受,提高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

大班科学:水的三态变化 篇4

活动目标:1、了解水的特殊性质,懂得水在不同情况下的三态变化。2、仔细安静观察实验现象,大胆说说自己的发现,与同伴分享交流。3、体验一起做实验的乐趣,懂得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珍惜水资源。 活动准备:一盆清水;一杯可饮用水;电热锅一个。(水每组一盆,可饮用水每人杯子都有一个) 活动过程:一、导入部分,了解水的性质1、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好朋友,你们猜到是谁了吗? (一盆清水)2、提问:你们知道的水是什么样的?水有什么特点?(水是透明没有颜色的 没有味道 可以流动的液体)。回答完后,请幼儿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水,看看说得对不对。(每个幼儿都有尝试的机会)二、实验:水变成水蒸气1、刚刚我们说了很多水的特点,那么水会不会变化呢?如果我把水加热了会变成什么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加热水试试,看看水被加热了会变成什么。2、教师操作实验:将水放在电热锅里加热,请幼儿坐在位子里仔细观察水有什么变化。 待水沸腾有水汽上升后提问: 你们现在发现了什么?(冒气,冒烟) 这些白色的气体是什么(水蒸气),水蒸气有什么特点?(无色、透明、无味、气体,很烫)3、教师总结:水加热后变成了无色透明无味而且很烫的水蒸气。4、请个别幼儿触摸一个锅盖,说说有什么感觉。(凉凉的)提问:如果把这个凉的锅盖拿到水蒸气上方,会发生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5、将凉的锅盖放到水蒸气的上方一段时间,然后冷却在一边,请幼儿触摸锅盖,观察并说说水蒸气的变化。(水蒸气变成水滴流下来了)6、教师总结:水遇热变成水蒸气,但是当水蒸气遇冷后又变回了水。三、幼儿根据经验说说水与冰的变化1、刚刚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当水遇热会变成水蒸气,但是当水蒸气遇冷后又会变回了水。那么当水变冷会变成什么呢?(冰)那么是不是一点点冷水就会变成冰呢?气温要下降到多少才会结冰呢?(当温度降到零摄氏度以下时水就会变成冰)2、大家再想一想,冰有什么特点呢?(无色、无味、透明、固体、很冰)。前面我们说了水和水蒸气的特点,现在我们比较一下水、水蒸气、冰的特点,说说他们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教师有个比较的表格,记录下来让幼儿能够明显的看到)3、老师还有一个疑问要请小朋友帮忙解决:我们知道水遇冷会变成冰,那么冰要重新变成水有什么法呢?(加热——在太阳底下晒,放到热水里)拓展延伸:1、今天我们学习了水的三态变化,大家学会了没有呢。现在老师提问,大家一起回答。(水加热变成—— 冰加热变成—— 水蒸气遇冷变成—— 水遇冷变成——)2、发现了水的三态变化的秘密后关于水的其他奥秘你们还知道吗?老师要问问小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水对于我们有哪些作用呢?(洗手、洗衣服;口渴的时候要喝水;用水来浇花;小鱼生活在水里……??3、如果有一天没有水了会怎样呢?4、所以水在我们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离不开水,那我们应该怎么做?(珍惜水)如何珍惜水?(回答各种珍惜水的表现)

大班水的用途教案 篇5

1、教育幼儿节约用水,不浪费水

2、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

准备:

故事:小强的梦

过程:

一)、提问引出活动:

“水除了喝还有哪些作用?”

二)、幼儿自由交流

三)、欣赏故事《小强的梦》。引导幼儿讨论:

(1)“水龙头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关好水龙头?”

(2)如果发现水龙头在滴水,你应该怎么办?

(3)学习儿歌《关好水龙头》。

四)、教师总结:水真有用,小朋友们渴了要喝水,鱼儿离不开水,花朵也需要水,水帮助小朋友变得干净清洁等。

五)、教师带幼儿到盥洗室洗手,准备喝水。

1、故事:小强的梦

小强平时洗手、洗脸时常常忘了把水龙头关好,水就白白的流掉了。妈妈、老师提醒他,他总是说:“一点点水呀,没关系。”

一天晚上,小强做了一个梦,梦见整个城市都没有水了。这下可糟了,人们口渴没水喝,肚子饿了没有水淘米煮饭,衣服脏了不能洗,脸上手上都脏极了,农作物都快枯死了,动物园里的动物也快渴死了。没有水不能打扫卫生,整个城市变成了一个垃圾城。小强被惊醒了,忙拉着妈妈的手说:“我懂了,我懂了。”小朋友你们说,小强懂什么了?

2、儿歌: 关好水龙头

自来水,哗哗流,小朋友,忙回头,

踮起脚,伸出手,拧呀拧,扭呀扭,

幼儿园大班教案《水的浮力》 篇6

1、了解水的浮力作用,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2、感受自然之力的强大,体会事物的相对性。

3、联系生活,节约用水,养成正确的用水习惯。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水的浮力作用,感受自然之力的强大。

难点:理解水的浮力作用,体会事物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每桌一大盆水、纸杯、封闭的纸盒、铁片、木块、苹果、纸制小船等。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展开讨论

1、教师出示一组关于水的图片,幼儿观察。

有大海、小河、下雨、温泉、海啸、洪水、冰川、海难、等。

2、教师提问:你喜欢哪些图片,不喜欢哪些图片?

要求幼儿自由选择来分类,将图片放入相应的圆圈中。

喜欢

不喜欢

4、根据分类提问:你喜欢它的哪方面,为什么?

幼儿回答:对于幼儿不同观点,教师要尊重,从科学的方面进行解释,如:有的幼儿喜欢海啸,教师应从自然灾害和水力资源两方面谈它的利弊。

二、提出问题,展开探索

1、教师讲述:小朋友们从这些图片我们知道水是有力量的,即使它看起来很安静,但它仍然有强大的力量。现在你们面前有一盆水,我们来试试它的力量。

2、幼儿自由选择测试物品,放在水中进行探索。(提醒幼儿注意有水溅出时,用抹布擦掉)

教师提问:你发现水的力量了吗?它有多大?

幼儿上台讲述自己的发现,教师点评(幼儿的疑问很多,教师要引导幼儿去发现而不代替幼儿讲述。)于此点出“浮力”一词,并归纳定义

三、针对疑问,进行相对力量的探索

1、请发现相对特点的幼儿上台讲述自己的发现和疑问,引起多数幼儿探索的兴趣。

教师提问:为什么会这样?你们找找原因?

幼儿探索、讨论,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原因。

2、引导幼儿归纳:物体大、轻——水的浮力大。

物体小、重——水的浮力小。

物体大小相同轻的浮力大。

重的浮力小。

3、播放音乐幼儿自由测试。

四、播放关于全球水资源缺少、恶化的图片

1、教师讲述图片来源,幼儿讨论解决方法。

2、提出保护水资源的办法。

节约用水,关好水龙头。

不向水里扔垃圾,不向水里倒污水。

用洗手的水冲厕所。

用雨水浇花。

多种树、草。

教学反思

水是我们常见的液体,幼儿从小就对它感兴趣,玩水成为主要的游戏之一。怎样玩,从玩中学到知识,启发智慧。幼儿《纲要》中提到“学习科学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幼儿的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本课充分运用幼儿身边最见的水,用试验的方式让幼儿体会到探索的乐趣,运用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师在其中容易代替幼儿去解答问题,应坚守幼儿才是探索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指向标,在幼儿深陷谜团时给予点拨。教学中幼儿积极参于,大胆提问,自由探索的目标很明确,对自己的发现能用语言表达出来,可能表达不是很准确,但发现的过程足以让幼儿对科学活充满好奇,激发出潜在的探索欲望。

关于水的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设计背景

我留意到小朋友对水的兴趣很大,有些小朋友在洗手时玩水,把袖子都弄湿了。但他们还乐此不疲,看到老师他们赶紧跑开了,我想孩子们都喜欢玩水,我设计了这次活动,同时借此教育幼儿要节约用水。

活动目标

1、知道水的用途。

2、能积极参加活动,开动脑筋,说出水用处。

3、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习惯。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水的用途。

活动准备

录音机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课题

小朋友,你们要是口渴了怎么办?(喝水)

2、提出问题讨论

水除了能喝,还能做什么?(浇花、洗衣服、鱼的家等等)

3、仔细聆听其它幼儿的发言。

4、鼓励语言表达流畅、有创意的幼儿。(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

5、小结:水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人渴了要喝水,小动物渴了也要喝水。有些小动物是在水里生长的,离开了水的小鱼就不能生活。下面听音乐《我是小金鱼》,感受一下小金鱼在水里自由自在的游吧。

6、拓展延伸

我们知道了水的用处,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不喝生水,保护水资源。

教学反思

在日常生活中,老师要让幼儿善于观察,善于抓住时机进行教育,从孩子感兴趣的事物着手,设计符合幼儿特点的活动。我班幼儿对水非常感兴趣,以前他们对水不是很了解,只知道水好玩,通过老师的教育他们知道了水的用途,水是宝贵的,要节约用水。这次活动结束后,我想要是收集一些西部山区缺水,吃水困难的一些影视资料,对学生的教育会更形象具体。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水的秘密 篇8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水的秘密

作者:于佳 来源:高密市第二实验小学幼儿园

活动目标:

1.在尝试活动中,了解水的特性。

2.初步了解人类与水的关系,懂得保护水,有节约用水的环保意识。活动准备:

1.两个金鱼缸(一缸里盛水,水里有一条金鱼,一缸里盛米,米里有塑料彩球),一玻璃杯清水,每组一份牛奶、白糖、盐、沙、石子、红豆。八宝粥瓶子两个,毛巾一根。

2.每组有塑料小篮、有洞塑料袋等玩水小容器,每人半玻璃杯清水和毛巾。活动过程:

1、小朋友,你们喜欢看变魔术吗?(喜欢)那好,今天于老师来给你们变个魔术仔细看好了噢。

(1)出示一个一杯水和一个空八宝粥瓶子,将杯子里的水倒进瓶子,请幼儿猜猜水还能倒回杯子吗?(结果是将水倒了回来)

(2)出示另一个八宝粥瓶子,请幼儿看看两个瓶子是不是一样?(是一样的)再将一杯水倒进另一个瓶子里,请幼儿猜猜这一次还能倒回来吗?(能)结果水倒不出来了,老师把水变不见了?

(3)小朋友,你们来猜猜水到哪里去了?这可是个秘密一会儿再告诉你。

2、其实水的秘密可多啦,你们想知道吗?那我们一梅州视窗bcrun.com 起去探索水的秘密吧。

探索活动

(一):幼儿猜猜水里、米里有什么。

师:小朋友看看这两个金鱼缸,一个缸内装水,一个缸内装米,你们知道水里、米里都有些什么东西吗?(幼:水里有条红金鱼;有的说水里有条金鱼在游来游去)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幼:有的说我看见的;有的说透过水看到的)

师:看看米里有什么?(幼:有的说只有米;有的说什么也没有;有的说不知道)那我请一个小朋友来摸一摸,米里到底有没有东西?有什么东西?(教师请一幼儿从米里摸出塑料彩球)

教师小结:原来呀,水是无色透明的,所以我们能看见水里的物体;米是不透明的,所以我们看不见里面的东西。

探索活动

(二)幼儿尝试操作

(1)师:老师今天给小朋友准备了很多玩水小容器,请你们先看一看,请你们每人选一样来盛水,看看会怎样?

幼A:瓶子上有洞洞,瓶子里的水跑到了盆里。

幼B:篮子放到盆里时篮子里有水,拎起篮子里的水就没了。

幼C:塑料袋有洞,袋里的水流到盆里了,水也没有了。

教师:为什么水会没有了?

幼A:水从洞洞里漏掉了。

幼B:水从洞里流走了。

教师小结:水是会流动的。

(2)溶解实验

师:请小朋友从桌上的白糖、盐、牛奶……中取几样东西放入你的清水中,再轻轻搅拌,看一看,你会发现什么?

幼儿尝试操作活动,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水的颜色变化及实物在水中的变化,提醒幼儿相互交流实验结果。)

师:谁来告诉大家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

幼A:糖、盐放在水中没有了,沙子沉到了杯底。

幼B:牛奶放在水中,搅一搅后没有了,水变成了白色,小石子还在水中。

幼C:糖、盐、牛奶放在水中都没了,水变成了白颜色了,沙子、红豆、石子都在水里。

师:小朋友观察得可真仔细。

教师小结:糖、盐牛奶放入水中都不见了,这几样东西被水溶解了。

3、引导幼儿了解水的用途,并懂得节约、保护水。

(1)原来水有这么多小秘密呀。请小朋友坐到座位上来于老师还有问题想考考你。小朋友你们知道,水有什么作用吗?

幼:能洗澡、能洗手、能发电、能浇花、能喝等。(出示图片,教师小结水的用途:洗手、洗澡、浇花、游泳、灌溉、发电、喝)

师:水有这么多的作用,它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也是小金鱼的家,看小金鱼在清水中游得多欢呀。

可我们经常在电视看到一些河水发黑、发臭,鱼儿都死了,也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所以我们怎样保护水呢?(不把脏东西丢进河里、工厂里污水不能放到河里、看到河里有垃圾把它捞上来、让治污水的叔叔把水变干净)师:小朋友的办法可真多,我们要做到呀。

(2)你们知道吗?仅仅做到不把水弄脏是不够的,我们国家的西南地区正面临着干旱(放幻灯片)

师:看了这些我们怎样做呢?

幼:洗手时水不要开大、洗完手要及时关水龙头、不能玩水、绝不浪费水……

教师适当引导,使幼儿了解水污染的危害,激发幼儿保护水,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关于水的大班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感知水没有特定形状的特性。

2、观察瓶中水位高低不同,依照一个标准排序。

3、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4、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活动准备】

认知准备:

知道一些常见动物的生活习性。

材料准备:

水、各种透明容器,幼儿各自带一个透明容器。

【活动重点】

在实验中感知水的特性。

【活动难点】

激发幼儿利用感官发现水的别的特性。

【活动过程】

一、玩水的经验。

1、介绍自己玩水的生活经验。

2、说说你觉得水是什么样子的?

二、玩水。

1、将水倒入各种形状容器中,说说水的的形状。

2、讨论:为什么水的形状会改变?它到底是什么形状?

3、再现试验证实“水没有形状”。

4、幼儿自己操作实验,运用自己带的容器装水互相观察水的形状。

小结:水是没有形状的,当容器变化了,水的形状也就变化了。

三、帮水比多少。

1、有什么方法才能知道哪个容器里的水多或水少?

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比较?

2、老师实验?同种大小容器?不同种容器装水。

小结:原来比较多少时,要将水装入同种大小的容器中,然后再看水面的高低,就可以比出水的多少了。

3、水除了没有形状外,它还有什么特点?

小结:水没有颜色、透明、没有味道。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关于水的大班科学教案 篇10

【活动设计】

冬天到了,高原上又进入了一个寒冷的季节,一天早上由于头一天的一场大雪,使得教室门前结了很大的一块冰,来上学的时候幼儿们感到很好奇,因此特抓住幼儿的这一爱好,制定了本节课,让幼儿从活动中感知大自然的季节变化。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知四季变化使得冰和水发生的变化。

2、通过认知自然变化,初步建立热爱自然的意识。

3、在活动中锻炼幼儿四肢的协调能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冰和水的变化。

难点:冰和水的变化过程。

【活动准备】

若干冰块,热水几盆。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引导。

课前让幼儿做做热身操:小朋友们冬天到了,是不是感觉很冷啊,老师和你们一起来做做操,让我们的小手小脚热起来好不好。

二、活动过程。

1、出示冰块并让孩子触摸冰块,向幼儿说明两点;

第一点:冰块之所以又冷又硬,是因为放在冰箱里。

第二点:冰块加热后会变成水。

2、在幼儿触摸冰块后,让幼儿说说摸了冰块后的感觉是怎样的。(冷)

3、将热水端到幼儿的面前让幼儿摸一摸热水,摸后说说又是什么样的感觉。

4、为了证明第一条的两个观点,将冰块置于太阳下,定期观看,并告诉孩子冰块是如何融化的;

5、冰块全部融化后,将冰水倒入玻璃杯,让孩子用手触摸感觉水的冰凉。

6、小朋友我们的大自然到了冬天就会很冷所以水就会变成冰块,可是夏天很热所以冰块就变回水了,(快思 )大自然一年四季都给了我们很多东西,没有大自然我们就不能生存,所以小朋友要保护我们的大自然哦。

延伸活动:水是怎样变成冰的,在冰块盘上灌满水,放入冰箱,可多次重复此游戏。

教学反思:

经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幼儿很感兴趣,但唯一的不足是整个游戏过程较短暂,使得能力弱的幼儿并没有实现目标的认知,在经后的教学过程中,将会把游戏过程再部署的更细致些,让幼儿能够在游戏中完成目标的认知。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冰和水的变化》含反思这篇文章共2472字。

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睡莲》含反思》:中班教案《睡莲》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培养观察和探索的兴趣,通过观察与操作,初步感知不同纸制作的睡莲的吸水性能,并尝试记录实验结果,主动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睡莲》含反思教案吧。

关于水的大班科学教案 篇11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声音的秘密

活动目标

1、体验听诊器可以使声音放大的现象,产生操作兴趣。

2、产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听诊器1-3个。塑料漏斗,像皮管,酸奶杯,线,回形针。活动过程

一、听听说说

1、引导幼儿把手放在胸膛上,感觉心脏的跳动。

2、指导幼儿趴在同伴的胸前听一听心脏跳动的声音。

3、让幼儿戴上听诊器听一听同伴,老师心脏的跳动声。

教师:用听诊器听到心脏的跳动声和趴在前用耳朵听到的心脏跳动声有什么不同?

二、小实验

1、观察桌上的材料

塑料漏斗,像皮管,酸奶杯,线,回形针。

2、教师提问:

我们能运用桌上的材料来做一个传递声音的实验吗?”

3、教师有图有真相youtuyouzhenxiang.net示范制作方法: 在俩个酸奶杯低各挖一个小洞,用线穿过,再用回形针卡住。

4、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游戏—打电话

1、用自制电话通话。

教师引导幼儿用手握住线。

2、教师: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

3、教师小结:声音是通过线来传播的,如果把线握住,声音就传不过去了。

上一篇: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学习心得下一篇:笔袋的自述优秀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