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评报告框架结构

2024-10-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自评报告框架结构(通用6篇)

自评报告框架结构 篇1

(自拟一个主标题)

——2013-2015学年**学校发展性评价自查自评报告

义乌市教育局:

义乌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略)

一、学校概况(简要介绍学校的办学基本情况)

(略)二、三年发展主要成效(突出发展的重点和亮点)

三、学年发展指标细评(对照自评表预设的指标,逐条、全面地自评,报告中的自评可以比自评表里更详细:文字描述及列数据说明,学校通过哪些举措达成了该项指标,自评得几分)例:

(一)校园文化 15分

考核具体内容:

1.文化立校,初步构建心文化教育体系。记4分

2.学校制度基本完善,师生对学校制度的知晓度、理解度、遵守度都较高,民主意识较强,初步体现了生态管理的成效。记3分 3.美化校园环境,初步完成完成校门文化长廊、阳光少年宫、阅览室的建设,做到环境与文化的内在统一。

记4分

4.阳光心理系列活动丰富多彩,初有成效。记4分

自评情况:(对照“考核具体内容”,逐条自评)1.初步构建了心文化教育体系。因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工作在全市有一定的知名度,学校文化建设将以此为突破口,将继续借助教科研这个抓手,将心理教渗透到学校的方方面面。在去年下半年制定新的三年规划时,经多次商讨,确定了以“一切从心出发”为核心理念,以“心文化”为引领,即以心文化打造教育新生态,构建了十方面的生态文化体系。即:生态文化、生态管理、生态教师、生态德育、生态课堂、生态科研、生态活动、阳光心理、生态后勤、生态共同体。学校将通过十个方面的努力,构建学校整体框架,真正凝聚文化精髓,引领学校内涵拓展,打造自主、和谐、包容、创新、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生态。自评得4分。

2.生态管理初见成效。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扬民主,修改完善了部分制度,如《考勤制度》《年度考核制度》《食堂管理制度》……加强了教师的考勤考绩,早上签到制度,放学离校制度,教师安心工作,学校办学明显严谨。根据学校发展需要,本年度进行了中层竞聘,按程序进行,按时按规定进行公示,做到了三公开。目前学校机构设置合理,各项工作管理得到明显提升品质。自评得3分。3.优化校园环境。去年年底,学校顺利首批通过了浙江省标准化学校的验收,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学校投入资金,重新设计了校徽,初步完成校门外的文化长廊,精心布置美化了各专用教室,增设了一些花卉,制作了班牌、师德格言牌,电子屏,开展班级环境文化建设的评比活动,一系列的举措,让班级文化呈现出个性鲜明,书香浓郁,温馨如家的特点。初步完成了少年宫的建设,阅览室的改建,学校展示窗、主题墙建设、资源教室的整合等图纸设计,暑期将投入建设,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校园环境自然优美,室内布置整洁舒适的阳光育心。自评得4分。

4.阳光心理系列活动初有成效。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以活动育人。学校以打造学校少年宫“阳光乐园”为抓手,整合校内校外的家长、教师资源,开展乒乓球、排球、泥塑、书法、美术、科技等丰富多彩、趣味横生的社团活动和开展心理活动节、科技节、体育节、校园文化艺术节、读书节等主题月活动。自评得4分。

本条自评得分共15分。

四、特色发展工作自评

五、后续发展反思(抓主要问题写几点,努力方向、发展策略调整等)

(校名,盖章)2016年

钢结构基础工程自评报告 篇2

1.1工程名称: ****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建厂区2#厂房工程 1.2勘察单位: 湖北****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1.3 设计单位: ****集团设计有限公司 1.4 施工单位:武汉****建筑有限公司 1.5 监理单位:****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1.6 建设单位:****科技有限公司 1.7 建筑面积: 1.8 楼层结构: 1.9 结构形式: 钢结构

2.0该基础分部工程由条形基础、地梁工程组成,地圈梁断面为240㎜×240㎜;条形混凝土基础砼标号C25、地圈梁砼为C20;地梁垫层厚度为100㎜、砼标号为C10。

二、自评依据

2.1 国家和湖北省的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主要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湖北省建设工程材料管理条例》

2.2 国家和湖北省现行的强制性技术标准,主要有: 推荐性国家标准《建筑用砂》(GB/T14684-93)推荐性国家标准《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93)行业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89)

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3013-91)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98)国家标准《低碳钢热轧圆盘条》(GB701-91)

国家标准《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GBJ 300-88)国家标准《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 301-88)国家标准《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202-83)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行业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96)2.3 工程勘察设计文件 地质勘察资料

施工图纸、设计说明和设计指定的标准图集 设计交底会议纪要、设计变更文件 建设单位提出的工程变更文件 2.4 合同

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签订的建筑工程施工合同

三、质量保证体系简介

3.1 建筑材料、半成品、质保单、复试报告等各项质量保证资料基本齐全;对于所进场的建筑材料,指定了专人负责,进行了严格管理;并对进场材料及时取样,送检测单位检验合格后方予使用,把关较严格。

3.2 委托检测中心出具了砂浆和混凝土的配合比,试块均在监理见证下随机抽样制作,样本数符合规定,砂浆、混凝土养护符合规范规定要求。

3.3 各分项、分部工程的施工,能严格把关,有自检、互检制度和专职质量监督员负责各项检查工作;有较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3.4 隐蔽工程验收手续基本上与施工进度同步,隐蔽验收资料基本齐全。

3.5 因为砂浆和混凝土试块的龄期未到,所以暂不评定砂浆、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四、质量保证资料自查情况(基础分部)钢材许可证/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 钢材许可证/出厂合格证/复试报告符合要求 焊接试验报告/焊条合格证 水泥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 水泥出厂合格证/复试报告符合要求 4 砖试验报告 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建材条例的规 5 混凝土试块试验报告

6碎石检验报告 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建材条例的规定 7砂检验报告 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建材条例的规定 8 混凝土试配报告 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8 砂浆试块试验报告 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10 基础验槽记录 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11 施工组织设计 符合要求 12 单位工程测量定位单 符合要求 13图纸会审纪要 符合要求 14隐蔽工程验收单 符合要求

五、分项工程施工质量状况

5.1 模板

5.1.1 经检查验收,模板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撑拉杆件固定牢固稳定;

5.1.2 模板接缝不大于1.5 mm。模板上每处粘浆和漏涂隔离剂累计面积不大于1000 cm2。符合要求。5.1.3 允许偏差项目

①轴线位移允许偏差5 mm。实测10点,有 点在允许偏差范围内,占 % ②标高允许偏差A5 mm。实测10点,有 点在允许偏差范围内,占

%;

③截面尺寸允许偏差A10 mm。实测10点,有 点在允许偏差范围内,占 %;

总共实测30点,有

点在允许偏差范围内,占

%。5.1.4 模板工程评定为合格(不参加评定)。5.2 钢筋

5.2.1 钢筋的品种规格和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钢筋表面洁净、无损伤,油污、老锈。钢筋的规格,加工形状、尺寸、数量、锚固长度和接头位置都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钢筋焊接由合格上岗证焊工操作,焊接头机械性能试验合格。保证项目符合要求。

5.2.3 钢筋绑扎缺扣,松扣的数量不超过应绑扎数量的10 %。钢筋绑扎、弯钩形状和朝向、接头部位和搭接长度符合规定。箍筋数量符合设计要求,弯钩角度和平直段的长度基本符合施工规范。基本项目符合要求。

5.2.3 允许偏差项目

①骨架的宽度、高度允许偏差5 mm,实测20点,有

点在允许偏差范围内,占

%;

②骨架长度允许偏差10 mm,实测40点,有

点在允许偏差范围内,占

%;

③受力钢筋间距允许偏差A10 mm,实测20点,有

点在允许偏差范围内,占

%;

④箍筋构造筋间距允许偏差A20 mm,实测10点,有

点在允许偏差范围内,占

%; ⑤受力钢筋保护层允许偏差A10 mm,实测10点,有

点在允许偏差范围内,占 90%;

总共实测100点,有

点在允许偏差范围内,占

%。5.2.4 钢筋工程通过验收。5.3 混凝土

5.3.1 混凝土用水泥、水、骨料等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混凝土按配合比、试验报告配制,原材料计量、搅拌、养护和施工缝处理符合施工规定规范。保证项目符合要求。

5.3.2 混凝土振捣密实,每个检查处的蜂窝面积每一处不大于200cm2,累计不大于400cm2。无孔洞。每个检查件基本无露筋。基本无缝隙夹渣层。基本项目符合要求。5.3.3 允许偏差项目

①轴线位移允许偏差15mm,实测10点,有

点在允许偏差范围内,占

%;

②标高允许偏差A10mm,实测20点,有

点在允许偏差范围内,占

%;

③截面尺寸允许偏差+15~-10 mm,实测30点,有

点在允许偏差范围内,占

%;

④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8mm,实测50点,有

点在允许偏差范围内,占

%;

总共实测110点,有

点在允许偏差范围内,占

%。5.3.4 混凝土工程通过验收。5.5地圈梁和构造柱插筋

地圈梁的配筋、混凝土配合比和浇筑均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混凝土内实外光,表面平整,截面尺寸、轴线位置和标高均在允许偏差范围内。

构造柱插筋基本到位,基本无超差偏位。地梁和构造柱插筋工程自评为通过验收。

六、施工企业自评结论

7.1 按照《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GB50300-2001)和《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1-88)的规定,基础分部工程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验收规范的规定; 7.2 质保资料基本齐全; 7.3 工程观感质量良好;

自评报告框架结构 篇3

钢 结 构 主 体 验 收 自 评 报 告

编 制 人: 审 核 人: 审 批 人:

十一冶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4年 月 日

一、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通用K211配套一期厂房建设项目 工程地点:湖北省武汉市江夏经济开发区金港新区 建设单位:延锋伟世通武汉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上海市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上海市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十一冶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本工程为丁类厂房,结构为钢框架、门刚结构,长169.00米,宽为120.00米,总建筑面积为20280m2。主要构件有柱脚、刚架柱、吊车梁、屋面檩条、墙面檩条、屋面支撑、彩色压型钢板等。车间屋面彩色压型钢板;本工程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耐火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二、工程质量

本工程结构工程于2013年12月5日开工,2013年12月31日完成厂房主体工程。我单位在施工前组织施工技术人员认真熟悉施工图纸,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对施工班组进行质量技术和安全技术交底。在甲方及监理单位监督管理下,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及规范要求进行施工。钢结构安装前,对建筑的定位轴线、平面封闭角、屋面层柱的位置、混凝土基础标高、地脚螺栓位置等进行复验。加工制作过程中从下料到预拼装专人负责,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施焊。本工程预埋M24地脚螺栓、M42地脚螺栓,采用Q235B、Q345B的钢板、大六角头摩擦型高强度螺栓(10.9级)、防腐涂料、面漆等均有出厂合格证及检

测报告。地脚螺栓轴线、标高、预埋情况符合要求。钢构件零部件加工、组装、焊接、预拼装、紧固件连接、安装及涂料涂装等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喷砂除锈、防腐涂料符合要求。所用钢板原材料有复试检验报告,所用焊缝有超声波检测报告,均符合要求。

三、工程资料

M24、M42地脚螺栓所用检测报告;钢柱、钢梁钢板检测报告;超声波探伤报告;大六角头摩擦型高强螺栓连接副检验报告;高强螺栓连接摩擦面抗滑移系数检验报告; 钢结构主体子分部工程以下有10个分项: 钢结构制作(安装)焊接工程:1个检验批; 焊钉(栓钉)焊接工程:1个检验批; 高强度螺栓连接工程:1个检验批; 钢结构零部件加工工程:1个检验批; 单层钢结构安装工程:1个检验批; 钢构件组装工程:1个检验批; 钢构件预拼装工程:1个检验批; 压型金属板工程:1个检验批; 防腐涂料涂装工程:1个检验批; 防火涂料涂装工程::1个检验批; 隐蔽工程检查记录1份;

施工质量验收等资料真实、完整。

四、工程质量综合评价意见:

该工程在施工的各环节中,执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规定,达到了设计要求。在施工全过程中严格按照图纸设计和合同约定内容及施工规范规定施工,现场专业监理工程师对施工全过程进行旁站监理和质量跟踪。原材料均有出厂合格证,且进场严格控制,均进行了检验,待检验合格并经监理验收认可后方投入使用。施工中每个工种和每道工序均实行自检、预检和互检,然后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我单位根据《钢结构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经过自检,本工程质量评定为合格。

十一冶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自评报告框架结构 篇4

1.课题名称:

钢筋混凝土多层、多跨框架软件开发 2.项目研究背景:

所要编写的结构程序是混凝土的框架结构的设计,建筑指各种房屋及其附属的构筑物。建筑结构是在建筑中,由若干构件,即组成结构的单元如梁、板、柱等,连接而构成的能承受作用(或称荷载)的平面或空间体系。编写算例使用建设部最新出台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XX,该规范与原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相比,新增内容约占15%,有重大修订的内容约占35%,保持和基本保持原规范内容的部分约占50%,规范全面总结了原规范发布实施以来的实践经验,借鉴了国外先进标准技术。3.项目研究意义:

建筑中,结构是为建筑物提供安全可靠、经久耐用、节能节材、满足建筑功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建筑材料、制品、施工的工业化水平密切相关,对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由于结构计算牵扯的数学公式较多,并且所涉及的规范和标准很零碎。并且计算量非常之大,近年来,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集中、用地紧张以及商业竞争的激烈化,更加剧了房屋设计的复杂性,许多多高层建筑不断的被建造。这些建筑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劳动量上,都客观的需要计算机程序的辅助设计。这样,结构软件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栋建筑的结构设计是否合理,主要取决于结构体系、结构布置、构件的截面尺寸、材料强度等级以及主要机构构造是否合理。这些问题已经正确解决,结构计算、施工图的绘制、则是另令人辛苦的具体程序设计工作了,因此原来在学校使用的手算方法,将被运用到具体的程序代码中去,精力就不仅集中在怎样利用所学的结构知识来设计出做法,还要想到如何把这些做法用代码来实现,4.文献研究概况

在不同类型的结构设计中有些内容是一样的,做框架结构设计时关键是要减少漏项、减少差错,计算机也是如此的。

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该标准是为了合理地统一各类材料的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制定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钢结构、薄壁型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木结构等设计规范以及地基基础和建筑抗震等设计规范应遵守的准则,这些规范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具体规定。制定其它土木工程结构设计规范时,可参照此标准规定的原则。本标准适用于建筑物(包括一般构筑物)的整个结构,以及组成结构的构件和基础;适用于结构的使用阶段,以及结构构件的制作、运输与安装等施工阶段。本标准引进了现代结构可靠性设计理论,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分析确定,即将各种影响结构可靠性的因素都视为随机变量,使设计的概念和方法都建立在统计数学的基础上,并以主要根据统计分析确定的失效概率来度量结构的可靠性,属于“概率设计法”,这是设计思想上的重要演进。这也是当代国际上工程结构设计方法发展的总趋势,而我国在设计规范(或标准)中采用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是迄今为止采用最广泛的国家。结构的作用效应 常见的作用效应有: 1.内力。

轴向力,即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某一正截面上的法向拉力或压力;剪力,即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某一截面上的切向力;弯矩,即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某一截面上的内力矩;扭矩,即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某一截面上的剪力构成的力偶矩。2.应力。如正应力、剪应力、主应力等。

3.位移。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中某点位变(线位移)或某线段方向的改变(角位移)。4.挠度。构件轴线或中面上某点在弯短作用平面内垂直于轴线或中面的线位移。

5.变形。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中各点间的相对位移。变形分为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6.应变:如线应变、剪应变和主应变等。

极限状态 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状态就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某一功能要求,此特定状态称为该功能的极限状态。极限状态可分为两类: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达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的极限状态:

(1)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作为刚体失去平衡(如倾覆等);(2)结构构件或连接因材料强度被超过而破坏(包括疲劳破坏),或因过度的塑性变形而不适于继续承载;(3)结构转变为机动体系;(4)结构或结构构件丧失稳定(如压屈等)。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使用功能上允许的某一限值的极限状态。出现下列状态之一时,即认为超过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1)影响正常使用或外观的变形;(2)影响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局部损坏(包括裂缝);(3)影响正常使用的振动;(4)影响正常使用的其它特定状态。结构设计的基本任务,是在结构的可靠与经济之间选择一种合理的平衡,力求以最低的代价,使所建造的结构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使用期限内,能满足预定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等功能要求。为达到这个目的,人们采用过多种设计方法。以现代观点看,可划分为定值设计法和概率设计法两大类。

1.定值设计法。将影响结构可靠度的主要因素(如荷载、材料强度、几何参数、计算公式精度等)看作非随机变量,而且采用以经验为主确定的安全系数来度量结构可靠性的设计方法,即确定性方法。此方法要求任何情况下结构的荷载效应s(内力、变形、裂缝宽度等)不应大于结构抗力r(强度、刚度、抗裂度等),即s≤r。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前,我国和国外主要都采用这种方法。

2011自评报告 篇5

黄骅市常郭镇常郭中学 2010年11月23日

2011常郭中学教学评估自评报告

常郭中学根据河北省和市教育局关于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评估工作的要求和部署,本着认真严谨、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照《学校评估标准》,《教师教学评估标准》已完成自评工作。现将自评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介绍:

黄骅市常郭中学是一所镇直农村初级中学,始建于1956年。学校始终秉承“抓管理、强队伍、促教学、上质量”的工作主旋律,以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两个五年奋斗目标”为动力,以绩效工资的实施为契机,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坚持“教品励学,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学校形成了“团结、进取、务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在教师中树立了“敬业、奉献、严谨、求实”的优良教风,引导学生形成了“勤奋、刻苦、自立、向上”的学风,走出了一条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重点的特色教育之路。通过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相继获得了沧州市级《文明单位》、《师德建设先进单位》、《示范学校》、《沧州市标准化初级中学》等;我校曾多次被黄骅市委、市政府评为“教育工作先进校”、“文明单位”;被黄骅市教育局评为“教育质量先进校”、“教研工作先进校”、“素质教育先进校”、“省教学评估先进单位”、“省督导评估先进单位”、“师德先进校”等多项荣誉,这些荣誉的取得是我校48名教职员工齐心协力、忘我工作的结果,更是奋战在一线45名专任教师兢兢业业、辛勤工作的结晶。我校教师中本科34人,大专学历11人,中学高级教师2人,中

学一级教师28 人,中学二级教师17人,员级 1人,现有教学班12个,在校生619人。本次教学评估共有45名教师参加。

二、评估过程及结果:

每学结束后,新的学期开始,我校均按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对教师一学年来的工作情况进行评估,我们深知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是学校工作根本,这也为绩效工资的实施和评优评模提供了先决条件,为使这项工作实施强力有效,学校成立了教学评估领导小组和教学评估小组,对学校评估和教师评估的具体操作过程和结果是:

1、宣传发动:

学校教学评估领导小组首先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评估实施方案》、《学校教学评估细则》、《教师教学评估细则》等重要文件。

2、资料发放和填写:

学校评估由学校领导小组和教学评估小组通过民测的形式打分,然后填写。教师评估首先完成自评,再在教学评估小组的领导下进行民测,最后完成他评和领导组织审核。

3、评估结果:

学校教学评估得分92分,等级达标;教师评估有7人优秀,37人良好,1人合格。

三、学校教学评估分数认定情况

教学评估92分的认定是根据《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评估标准》,通过征求全体教师意见,教师打分占60%,领导小组和评估小组打分占40%(折合后保留整数)而确定分值。在这五大项指标中,教学管理22分,课程管理19分,教学条件18分,校本研修18分,评价研究15分。具体的22个二级指标得分及评估结果分析是:

1、教学管理(该项满分为25分,评估得分为22分)⑴管理能力:(4分)

学校班子能够认真学习新课程理论,有一定的管理能力,能够经常深入课堂听课、评课,随时掌握教学情况,并做到及时发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学校班子成员除校长、总务校长外其他教育干部均任课,教学副校长卞建军担任九年级二个班的文综、张厚峰主任担任九年级两个班的语文并兼九三班的班主任,王金栋主人担任6个班的体育工作并兼任九四班的班主任,他们处处在工作中起到了表率作用,可以说以亲身体验来指导教学,为我校教学质量永立于全市不败之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校长定期和教师、学生座谈,定时开启校长信箱,虚心听取意见,及时改进工作,并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校长培训,开阔眼界,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

⑵管理目标:(4分)

学校坚持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方向,全面实施依法治校,以质治校战略,做到以德育建设为学校的工作核心,依法治建设为学校工作的保障,以安全教育为学校工作的重点,以教学工作为学校工作的中心,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建立了“教、学、研”一体的校本研修制度,并做到有时间、有地点、有明确的主题、有记录,实施规范,借此使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不断的提高。

⑶管理机制:(6分)

学校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管理人员,教师均有明确的职责,并制定了相应的考核办法,真正做到了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与干少不一样,干好和干坏不一样的绩效考核方式,使得学校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

⑷教务管理:(4分)

学校设有图书室、阅览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理化生实验室等,各室设备完善,并有专人管理,且做到充分利用,为探索式实验教学开辟了新天地。

学校注重教师职业道德及业务素质的培养,每均对教师师德建设和教师专业素质进行考核,将此两项纳入教师评优评模的指标之一。在课堂教学、实验操作、作业指导、成绩考查、专业发展诸多方面都制定了较完善的、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且做到资料齐全,分类存档。

⑸、学生管理:(4分)

学校设有政务处,严格规范学生的行为规范。我校始终认为“没有良好的秩序,就没有较高的教学质量”,因此学校每年开学典礼、校会均把此项内容列为大会的一项,此外,学校为了发展个别学生的特长,使得每一个学生均有闪光处,除了课程上安排的文体活动外,积极开展第二课堂,设立了体育、音乐、习作、绘画等兴趣小组,并每年举办各项竞赛活动,对优秀的学生予以奖励,进而激发了他们学习兴趣,弘扬了他们的特长风采。

2、课程管理:(本项满分20分,评估得分为17分)⑴实施方案和课程实施(13分)

根据国家、省课程实施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我校制定了本学年的课程实施方案,并做到上课表、有教师、有内容,使得三级(国家、地方、校本)课程在我校都能开设。

学校因没有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仪器配备齐全,任教教师专业,所以演示实验达到100%,分组实验达到90%以上。

⑵课程评价(4分)

学校建立课程实施评价机制,根据上级规定,定齐了教材,学校定期检查教师的教学计划的落实情况,并适时提出调整完善、完善意见,教师能够根据检查结果及对调整教学计划。

3、教学条件(本项满分20分,评估得分为18分)⑴教师队伍(6分)

我校共有教职工48人,年龄结构比较合理。参评教师45人,其中大本学历35名,专科学历10名,绝大多数教师所任学科与所学专业相符,全部教师均在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培训科目与所教专业均一致,基本满足新课程实施的需要。

⑵、教学设施、经费保障和教学资料(12分)

学校配有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等,教师均能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教学,各种教学设备基本能够满足日常教学的需要。

学校最大限度的为教师提供教学保障,用于购买教学资料,教师培训学习、报刊杂志订阅的费用每年达四万余元。

农远工程接收教学信息储备完整,充分用于教师教学,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本学校积极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各类培训活动,且做到培训教师来校再培训其他教师,达到教师共同提高的目的。学校教学经费保障措施明确,实施严格,基本能满足教学需要。

4、校本研修:(本项满分20分,评估得分为18分)⑴研修规划(4分)

学校每年均针对教师队伍现状,为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认真分析校本研究过程中的问题,制定出发展措施和目标,以促进教师的反思能力、研究能力。

⑵组织与制度建议(9分)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研修领导小组,制定和健全了各项校本教研制度,建立了各学科教研组,除本校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外,并在镇中心学校的领导下通过区域划片,三处中学联谊互听、评、说课等教研活动,做到优势互补,提高了教师参与

教研的意识,形成了“教、科、研”一体的教育科研网络。

⑶教学研究(3分)

学校通过多种方式,开展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校本培训。学校努力创造各种机会,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坚持开展集体备课,确定课程三维教学目标;研究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有效方法;共同探讨有利于学生探求知识、形成能力的教学过程;提供有益于教学的课外资料。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自己根据个人教学特点和风格设计个性教学的教案。我们经常组织教师相互听课,并通过教研日及其它时间进行评课,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集体进行探讨交流,找出克服不足的方法,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增强教师自我发展的能力。我们还主动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适时邀请县教研室领导来我校听课考察,对教师进行针对性的、面对面的指导。

⑷主题研究(2分)

在教研活动中,我们组织教师对在课程实施中带有普遍性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通过理论学习、课例研究等活动,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比如:英语学科的语感教学探讨;政史学科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物理学科的入门训练与兴趣培养探索等。

为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适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疑点、难点,我校开展了教师“教学论坛“系列演讲活动。大家各抒己见,收获很大,如:《我教学中的“一招鲜”》、《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如何转化后进生》、《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分析》等。此次活动以讲促学,以讲引发教学反思,同时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收到了共同进步的效果。

5、评价研究(本项满分15分,评估得分为15分)

1、教学考查(3分)

学校制定了各种教学实践活动评价标准,建立了教学活动考查制度。学校、教研组能够采用定期或随机听课、评课的方式对教师日常教学活动进行考查,对教师的备课、作业及批改、听课记录、研学记录等定期检查、强调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课后反思,对听课内容进行即时点评,重视对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学习积累,以便总结教学得失,取长补短,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

2、教师评价(3分)

学校建立了以教师自评为主,学校领导、学生、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公平、公正、公开、客观、真实地对教师进行量化考核,形成了“学习标准——自我评价——学科组评价——广泛征求意见——学校确定评估结果”的基本流程,得到了全体教师的认可。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总结经验,完善机制,以健全的制度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激发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主动性。

3、学生评价(3分)

学校建立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实施公平、公正、科学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评价前由班主任组织学生学习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内容,激发学生参与评价的主体意识。然后在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的基础上,由班主任与任课教师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将评价结果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手册。其中学生的学业成绩通过课堂实际表现、作业情况、教学检测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考察。教师还通过教学质量分析、交流谈心、终结性评语等关注学生的进步,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差距。

4、命题研究(3分)

由教导处牵头,以学科组长、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成员组成命题小组,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命题,定期对学生进行考核,做到扣课标,不出偏题。这样既减轻了学生负担,又注重

了学生能力的考查。同时,及时组织分析学生答题情况,找出差距,查找原因,制定对策,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后的教学工作。

5、质量评价(3分)

由于注重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注重学生的能力提高和全面发展,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教育教学成绩稳步提高。2010年和2011年,学校中考成绩连续两年在全市总评中名列第一名,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家长的赞誉,多次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 “教学质量先进单位”。

综上所述,学校自评结果为92分,为达标学校。

四、发现的问题

1、教学方面

教学评价制度还处于模糊、尝试阶段,不够完善,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学习,使之更科学、更全面。教师在校本教研方面的意识和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对研究的内容范围面比较窄,研究的深度达不到一定层次,有待于专家指导、引领。

2、教师队伍方面

教师在校本教研方面已拥有一定的能力,但层次有待于提升,不能满足于能够提出问题、发表意见的层面,应注重培养、强化对问题的跟踪意识、分析能力和研究能力。

3、学生方面

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意志品质有待于教育强化。学生的情感丰富,教师应加以更多的关注与引导。

自评报告新 篇6

义县铁路小学

省级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示范学校创建工作已开展了两年,多年来,我们义县铁路小学严格按照《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开展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示范学校创建工作的通知》(辽教发[2012]245号)文件要求,加强学校课程管理,深化课程改革工作,现对照《辽宁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示范学校建设基本要求》及评估细则,进行自评,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义县铁路小学位于义县火车站以北400米处铁路线东侧,原名“锦州铁路分局义县铁路职工子弟小学”,隶属沈阳铁路局锦州分局教育中心管理,曾是一所企业办学的小学校。于2004年7月正式划归义县人民政府义县教育局管理,更名为义县铁路小学。

学校创建于1958年,现占地面积12328m2,建筑面积 2224 m2。现有12个教学班级,646名学生,38名教职工。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36人;有小学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35人。

几年来,铁路小学立足人本重发展,立足投入重效益,立足务实求创新,立足校本创特色,实现了“合格加规范,提高创特色,发展创示范”的跨跃式发展。在“创群众满意的学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当人民满意的教师、育时代满意的人才”办学理念指导下,铁路小学结出了丰硕的成果:校园艺术节,各种文体比赛活动,展示了学生的个性,培养了学生的特长;注重课改实效,教学质量连年提高;在学生中开展诵读古诗词、伟人诗词,举办校园读书节,打造书香校园。

二、按《辽宁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示范学校建设基本要求》自评情况

1、办学思想

①办学理念:创群众满意的学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当人民满意的教师、育时代满意的人才。

②德育工作:坚持德育为先,德育活动经常开展,切实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培育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把德育工作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③办学行为:严格执行辽宁省《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意见》要求,按规定实行均衡编班,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但因受教室和教师的限制,除二年级外,都属于大班额,此项不合格,扣2分。

2、课程建设

①课程开设:按照国家和省颁布的课程计划基本开齐开足所有课程,不随意增减课程门类、难度和课时。

②校本课程:能够注重校本课程建设,依据学生的兴趣、特点、需求和可利用的教育资源,选取国学经典诵读作为内容,制订了实施与管理方案,落实好校本课程。

3、课堂教学改革

①教学设计:大多数教师能够熟练掌握《课程标准》,根据学生能力和思维特征灵活处理教材;注重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结合。教学目标体现三维目标,并落实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②教学方式:参加课改的老师基本做到了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根据教学需要,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各种媒体辅助教学。

③教学环境:课堂教学基本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差异。学生在开放式的活动中,能主动探究,积极参与小组活动,能与同学很好的合作。

④教学效果: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堂内完成相应梯度的练习,准确率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实验能力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得以培养和发展,每个学生都得到提高。

⑤课堂教学研究:制定符合新课程要求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与有效控制书面家庭作业量的具体办法,有效实施综合素质评价。能够定期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⑥教学常规管理:教学管理制度健全,对教师教学常规工作有明确要求和考核办法,检查考评到位。

4、校本研修

①教研制度:建立了校本教研制度并坚持执行,教研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总结,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②校本教研活动开展:各学科教研组每学期开展以研究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做到了形式多样,记录详实。

③教研成果及运用:教研教改成果在教育教学中充分运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品位不断提升。学校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教研、培训活动,基本形成学校校本研修特色。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在市级以上教研活动中有教学观摩或经验介绍。此项扣1分。

5、课程资源建设

①教学设施设备配置与利用:教学功能教室、图书、实验器材、音体美器材、网络等设施设备没有达到省有关装备标准,还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此项没达

标,扣2分。

②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青年教师都能制作电子课件,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学;建立了各学科教学资源库,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③家庭社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立家长学校,每学期至少举办1次家庭教育讲座,平时家校沟通方式灵活多样。

④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环境优美,有固定的文化墙等宣传教育设施。每学年开展运动会、艺术节、小发明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成立学生乐于参与兴趣小组并开展相关活动,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发展。

6、教师队伍建设

①教师配备:根据新课程要求基本配齐各学科专任教师,教师年龄、学历、职称、专业结构基本合理。

②师德建设:有师德建设具体措施,教师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并尊重学生,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为人师表。

③教师培养:有培训专项经费。有培训计划,教师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参加继续教育。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培养有切实措施并得到落实。

7、示范导向作用

①示范作用:坚持每学年举行一至两次课改观摩研讨活动,教学质量在本县领先,起到示范导向作用。

②办学特色: 学校在课堂教学模式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并在全县具有一定的影响。

依据《辽宁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示范学校评估细则》(试行),我们按各项评估指标进行了严肃认真的自评与赋分,自评总分95分。

三、主要做法和基本经验

(一)营造氛围,严格管理——课程改革的关键。

1、建立组织,完善制度。为加强对课改工作的领导,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其他校领导为成员的课改工作领导小组,校长是第一责任人,组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主要负责课改工作的决策、协调、组织、保障和评价工作,切实解决在课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督查机制、奖惩机制,完善考核制度。健全的组织机构,精细化制度管理,确保课程改革工作的顺利实施发展。

2、转变思想,更新理念。思想先于行动,行动体现思想。要想教学改革取得成效,就必须从教师抓起。只有教师的认识到位,观念发生了转变,改革才能发生。当社会上补课风盛行、一切向钱看的思想冲击着学校这一方净土时,组织

教师学习各种先进人物的事迹,远学最美教师张丽莉,近学乡村教师头道河的王长荣,有针对性地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 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师德水平,提高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认识,开展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学习新课程标准;借助读书,借助网络学习先进的理念;开展对人才观,价值观,教育观主题讨论活动,引导教师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探索和实践“以人为本”的新课程改革,树立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理念。新旧教育观念的激烈碰撞,产生新的思想火花,认识在学习中提高,观念在讨论中更新,行为在交流中转变,为课改奠定了思想基础。

3、加大宣传,规范办学。学校在较园里悬挂标语,利用板报,宣传新课程改革的相关内容。通过召开教师会,家长会,主题班队会等,明确课程改革的目的,校内校外形成人人讲课改,人人说课改,人人参与课改的舆论,营造浓厚的课改氛围。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根据《辽宁省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方案(试行)》等文件要求,开全科目,开足课时,不随意增减课程门类、难度和课时。严格规范考试管理,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实施综合素质评价。严格执行辽宁省《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意见》要求,严格控制课外作业时量,不随意增加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规范办学行为,保证课改的有序开展。

(二)课堂改革,教研培训——课程改革的核心。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高效课堂”是每个为师者追求的课堂教学目标,为达到“高效、兴趣、思维活跃”的课堂教学,学校重在通过研训活动,造就一批形象新,思想新,知识新,方法新,手段新,素质高能力强的教师队伍;通过改革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实践摸索中,学校初步形成了“三五三”的“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模式。

一、教研培训,提高教师素养:

1、指导培训,多方学习,鼓舞热情。

课改已深入人心,但高效课堂的理念还没能被大家接受。为充分发挥指导、协调、服务三级教研网的作用,我们从校长,到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学主任,积极谋划高效课堂实施的各项工作,通过开展论坛、讲座、上示范课、评课等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有效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校长亲自开设高效课堂讲座,多次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引领教师明确改革方向。理论学习,充分地挖掘教师内在潜力,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理论素养,既鼓励教师成为终身学习的先行者,又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深

化“高效课堂”创建工作打下了基础。

教务处全力以赴抓研究、抓落实、抓指导,全面担当起学科研究、指导、服务的责任,经常深入班级,研究学科课堂教学中遇到的新问题,为推进学科的高效课堂提供有效指导。我们多次召开领导、教师会议,组织课堂教学改革问题讨论,还通过上网查资料、找视频、出点子,忙的不亦乐乎。学校领导班子随时深入教学一线了解常态教学,与老师们面对面交流;组织骨干教师进行专题研讨,组织学科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观摩活动,邀请县教育局和进修学校的领导、专家出谋划策,指导点评。

请进来,还要走出去。为了积极学习和借鉴成熟经验,使学校的高效课堂实践工作在较高的起点上运行。学校组织领导和骨干教师近到锦州新民小学、葫芦岛世纪小学和渤海小学听课学习;远到抚顺北台小学、民主小学学习,到沈阳鞍山等地参观学习。大家认真学习了外校专家、优秀教师的先进教育理念和课堂教学,开阔视野。回校后,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认真内化反思,撰写心得体会,在教师会上做发言交流,有效地促进全校教师共同提高。

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鼓舞了广大教师对课程教学改革、教学艺术的探索热情。事实证明,创建高效课堂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工作正沿着务实、有序、科学的轨道运行。

2、课题引领,校本教研,解决问题。

科研发展学校,课题引领课程。学校立足现实,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开展科研活动,并通过科研活动提升教师素质,学校先后通过市级课题的研究“小班化的教学实践与研究”,省级课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实践与研究”,国家级课题“小学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研究”,如今,学校已形成了科研是教师工作的常态。改变了以往科研是骨干教师的事,是课题主持人的事,是需要晋升职称老师的事;改变了科研与日常教学两张皮的现象。每位教师又围绕着学校的大课题确定出自己的研究的小课题,做到人人有课题,人人参与课题研究。

科研促进教研,在各种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学校围绕“高效、兴趣、思维活跃”高效课堂,开展了多次的校本教研活动,将“自主、合作、探究”等理念融入到教研活动中,解决教师在实施“高效课堂”中的难题,困惑。我们从面到点,又从点到面地多方位多形式地开展有针对性有实效的教研活动。教研会既解决共性问题,也解决个性问题。既有部分教师参加的,也有全体教师参加的;既有同龄教师参与的,也有打破年龄界限的;既有同学科教研会的,也有不同学科共同举办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日常教学活动中,广大教师以“闲聊式”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课间十分钟,就某个教学问题或教育现象,进行闲谈,发表评论,共同研讨,努力获取有价值的教育教学经验。这种闲聊式的教研切实解决了很多课改中有争议的问题。在闲聊中,展现了教师自觉运用课改思想,积极践行课改行为,分享课改带来的幸福与愉悦。也为形成我校的“自主 高效”课堂起到了辅助作用。

3、走出“瓶颈”,正视困难,研究对策

事物的发展总是利弊共行的,在高效课堂轰轰烈烈实施以来,也随之出现了负面影响。如实验初期师生不适应,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不会进行小组学习,老师不情愿、以至于教学任务完不成,教学质量下滑等现象。课改走入了“瓶颈”,是否能坚持下去,此事是决定课改的关键。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和实验的先行者,我们始终坚定新课改的信念,通过各种渠道,想尽一切办法,让“高效课堂”深入人心,并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又一个问题,潜心研究,逐一解决,层层落实,最终成功打造出适合本校发展的高效课堂模式。为此,我们首先统一思想认识:高效课堂之路必走无疑,坚定全体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的决心与信心。必须按照规范,统一行动。其次,在实施的过程中,各年级、各学科的负责人,要深入课堂,了解学情,不断总结,不断深化、细化和优化,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防止回到传统课堂老路上去,打造出名副其实的高效课堂。第三,加强班组建设,发挥班级自主管理的作用,班主任不仅要负责班级行政上的管理,还要负责学习上的管理,因此班主任当务之急是深入地进行学生干部和全体学生的培训工作。第四,课前充分了解学情,使每个学生都预习充分,课后教师指导学生整理、修正问题生成单。第五,写好教学反思,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高效课堂”犹如学校刚刚培育出的一颗幼苗,她是柔弱的,需要我们加倍的呵护,我们要像园丁一样,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使她茁壮成长、开花结果,即使任重道远,我们也要义无反顾。

二、改革课堂,提高学生素质。

1、培养学生预习习惯,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之需,教人以渔,于终身受用无穷。”教师把预习的方法逐渐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串金钥匙,让孩子今后能独自去叩问知识的大门。

多年来,学校教师十分重视从小就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如今,在语文教学习过程中,学校低中高年级的学生都能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课前预习。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的任务主要是识字写字和朗读。可以这样来开展:读读生字表里的会认字会写字,读准字音,看清字形,再把生字从文中圈出来,放到课文里面去读,读通句子,读顺课文。再读课文,把不理解的地方做个标记,联系课文插图,多

读几遍。也可采用“一画段儿”(自然段有几个)、二画圈儿(画出会写字)、三画需字认字(可用√)、“四画翘舌音“(可用⊿),”五画疑难处“(可用?),六画好词好句,(~~)。这”六画预习法“的指导非常简单,前四种适合一年级使用,后两种二年级开始使用。随着年龄的增长,要以课文为单位进行预习,一要明确预习要求。(每次预习除了一些常规要求之外,老师根据教材中每篇课文的特点,制定明确的、难易适度,具有学法指导性的、可操作性强的预习提纲,在课前呈现给学生,并对预习提纲作必要的解释,让学生明确预习的操作方法和步骤,使学生有章可循,有的放矢,避免预习的盲目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弹性要求)

二、通读全文,了解课文的概貌;

三、拼读生字词表;

四、参照预习要求和课后思考题再读课文,在书中直接进行圈点批画;五提出疑难问题,完成问题生成单。此外学生还可以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进行查阅资料的预习,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或文中的相关内容,以更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学生的预习,有利于在 “自主、高效”课堂中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高了课堂效率,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2、形成“三五三”的教学模式,创建 “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在反复的实践中,在摸索学习中,我们逐渐形成了初步的“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模式。课堂教学要实现“六自主”、达到“四高效”,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采用“三五三”教学模式。

“三五三”教学模式:即三大教学环节(课前、课中、课后);五大教学板块(自主发现提出问题、自主合作探究、自主交流讨论、自主归纳总结、自主延伸拓展);三大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这样操作: A、课前

要求教师课前精心做好准备,按照“自主、高效”课堂教学备课框架完成教案书写工作。备课过程中,等在教材解读、教学设计、课堂预设、重视预习、教具在这几方面重点做好。

B、课中

自主发现提出问题(时间:建议5分钟左右)。自主合作探究问题(时间:建议10分钟左右)。自主交流讨论(时间:建议10分钟左右)。自主归纳总结(时间:建议5分钟左右)。自主延伸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时间:建议10分钟左右)。根据教学内容,教师设计两类问题,自主延伸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C、课后

课堂教学后教师要静下心来反思,主要反思本节教学是否达到“四高效”。“自主 高效”的课堂教学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充分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了创建民主、轻松、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张扬的课堂教学氛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加强学法指导,为高效课堂得以借力。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是为了用不着教。”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在低年级,教师通过“给”,教给学生必要的学习方法,如识字法、读课文方法等,指导与帮助学生,一步步一点点落实完成学习方法的指导;到了中年级,教师通过“放”的方法,让学生对一些较浅显的问题去自主选题、自主研究;高年级教师就通过“导”的方法,教会学生主动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学习方法的学习是潜移默化地渗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有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更自主,更高效地学习,使高效课堂的实现得以借力。

三、德育活动,校本课程——课程改革的动力。

1、丰富德育活动,培养健全人格。学校每学期都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实践活动。首先重视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细化学生一日常规要求,从最基本、最简单、最容易忽视的细节入手,开展好文明礼貌教育和文明习惯培养。通过各种形式,利用各种阵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及时纠正学生行为偏差,使学生真正将一日常规内化为自觉的行为习惯。其次,结合“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十一三”建队日、元旦等重大节日,开展主题教育,进一步规范丰富升旗、入队仪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诚实守信、感恩等教育。最后,还要根据学校的传统活动:如每年冬季的三项运动,春季的放风筝比赛,校园艺术节,读书节,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展示了学生的个性,培养了学生的特长。一次次活动下来,学生收获的不仅是表演的成功,更多的是能力超越,在比赛中品味成功与失败滋味,在活动感受挫折、体会喜与忧,从而培养了健全的人格。

2、开发校本课程,形成学校特色。以“诗词诵读,走进伟人”、“国学经典诵读”为先导,开发校本教材,纳入到学校课程管理中,既把德育工作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又拓展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感染力和实效性,促进学校课改工作的深入开展。学校首先编写了《毛泽东诗词选读》、《伟人诗词选读》两本校本教材,采用追星逐月赶太阳的方法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语文教师指导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使诗词诵读活动向纵深发展。学校先后两次成功地举办了全县中小学教学德育诗词诵读现场会。继此后,结合县举办的国

学经典诵读工程,学校举办了以“弟子规”为引领的国学诵读活动。开发了《国学经典诵读》教材,在不同年级开设不同的经典诵读篇目,如《笠翁对韵》、《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千字文》,这些内容按学生年龄不同,年级不同,分别诵读,每一学期有不同的内容,不同要求,学校专设教师讲解,班主任配合,使之再次成为我校的又一特色。

3、开展竞赛参观活动,形成能力。学校每年都以班以校为单位分别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竞赛活动。如 “一专多能展风采,各展才华耀铁小” 为主题系列活动,将德育活动与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语文课本剧表演赛; 说成语,画成语,写成语,演成语等“和成语做朋友”比赛、“儿歌伴我成长”说唱比赛。结合读书活动,进行“诵读之星”、“成语大王”、开展好书推荐卡、书签制作、古诗配画、书法、征文等竞赛评比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升,也培养了学生竞争意识。

学期末举办基础知识过关活动,如数学的应用题,计算题,口算题竞赛过关项目,语文英语学科举办朗读过关,百字通关赛,单词的拼读比赛、书法竞赛等活动。既夯实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又促进学生向更高的目标迈进。结合各科的过关竞赛活动,每学期举办两次大型的学生作业展览,从而促进全校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领导支持,多方参与——课程改革的保障。

课程改革一路走来,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与帮助。教育局领导多次来来校督促检查,教师进修学校的教研员亲自深入学校指导课堂教学;学校投入大量经费,多次派人外出学习,定期请专家组来校做讲座、听课、作指导;对在实施课改过程有突出贡献者给予奖励;社会,学生的家长也参与到课改活动中来,保障了课改工作的顺利开展。

收获与思考

课改唤醒教师的教学热情,教师带着尊重、赞赏走近学生;课改唤醒学生内在的动力,学生的潜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开发。我们的校园充满了温馨与活力。

(一)课堂教学改革初步成效

“自主 高效”课堂让备课更有实效性,教师课前准备更充分,真正做到为教学服务。课堂上实现了师生角色的转换,教师学会了聆听,师生关系更融洽。教师上课更“轻松”,让高效课堂对教师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教师加强自我学习。

(二)随着课改的深入,不仅课上改变了教师的角色,同时,教学观念、行为、心态、还是工作关系上都在发生着变化。老师们开始理解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真正意义,给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空间,鼓励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生在学习中敢于质疑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超越教材、超越教师,并能创造性地解决学习问题。师生间的“代沟”在平等、和谐、民主、合作的交往中化解,他们在合作中分享到喜悦和快乐。

(三)改变了评价方式。学校打破“以分论教”,只注重结果的传统评价方式,建立以人为本,促进师生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突出过程评价意识,改革学生评价制度,全面落实新课程评价观。学业成绩评价实行日常评价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评价办法,学校、班级不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严禁按学业成绩排列学生名次。注重激励性、发展性评价,积极进行学生考试评价改革。重视学期末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将学生的品德与公民素养、学习与实践能力、审美与表现能力、运动与健康状况等分类评价,每学期评选表彰“新三好少年”、“文明学生”。将学生的点滴进步和成绩及时记录,体现评价的民主化、人性化和个性化,改变了评价主体单一的现状,加强自评和互评。使评价成为教师、同学、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

困惑:

反思我们走过的课改之路,无论是在实验的组织,还是管理上,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进一步完善集体备课制度。由于学校教师人数有限,同学科教师至多两人等因素,集体备课还缺少实效性。

2、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还需要进一步地探索。

3、合理的整合并有效的利用已经生成的课程资源仍然困扰着课改的顺利进行。

4、有些教师总是觉得自己任务重,事务杂觉得无暇进行校本研修。

5、很多工作要贵在坚持,而我们总是以各种原因为借口,使很多活动没有形成系列化,系统性。

思考:

着眼于今后的工作,我们还需做到:继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课改精神,并用之指导今后的课改方向;努力探讨适合学生的多种学习方式,以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整合并利用好已经开设的校本课程资源,使之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进一步健全已有的评价机制,充分发挥评价的杠杆作用。

回顾几年来的新课改工作,我们深感任重道远,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大力实施新课改,依托新课改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校品位,促进学校发展。坚决走好课改的每一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必将使课改之花常开不谢,越开越艳。

申报辽宁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示范学校

自评报告

上一篇:不成曲调也是歌作文700字下一篇:茶叶交易市场项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