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学习“三问”心得体会(通用15篇)
为了深入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切实将此项工作落到实处,车间党支部在党员中展开了“三问”学习。车间党支部在党员学习例会上向广大党员提出了“当初入党为什么,现在为党干什么,以后为党留什么”的让人深思的问题,要求每个党员都要认真反思,并写出书面材料。通过学习使我感触很深,受益匪浅,对自己的人生价值、认识水平、理论水平和综合管理水平等都有进一步的提高。我就这次学习活动结合自身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通过认真学习使我认识到:我党的崇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精神力量。作为党员干部,从自身做起,加强党的意识,端正党风,遵纪守法,实践党纲,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在群众中树立起先进性、先锋的标杆,让群众感到党员是勇往直前冲锋陷阵的先锋,跟党走有靠头。要做群众的公仆,为上级分忧,为职工办事,为总厂贡献力量。用一生的言行实践合格的共产党员。
通过一段革命先烈的光荣事迹,一支广为流传的革命歌曲,一个令人回顾的精彩影片,身边党员的优秀事迹,都诉出我们每位党员入党的情结,坚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公仆。每位党员都要立足本职工作,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做事,埋头苦干,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在劳动中创造实现自己的价值。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一名优秀的党员,一名让群众信任的党员。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们每一名党员都重新回顾了自己当初的一段豪言壮志,对证自己走过的历程,改进缺点学习别人的优点,在实践中寻找自己的差距,不断修正自我,明确了今后奋斗的目标和方向,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我们每一名党员都要自觉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实践科学发展观,提高素质本领,敢于攻坚破难,胸怀大局,立足本职,奋发有为,创先争优,在“二次创业”的实践中,争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类风关病人常伴有贫血,但多为轻度,且往往无自觉症状,只是在化验检查时被偶然发现。也有个别病人,贫血作为首发症状出现。
贫血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归纳起来,主要与以下三方面因素有关:①铁的利用率下降;②红细胞寿命缩短,而骨髓对贫血反应不足,不能有效代偿性增加造血能力;③免疫功能缺陷。
典型的类风关贫血属慢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约占其中的25%,其他类型贫血包括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对于这类贫血,关键是有效地治疗类风关。由于这种贫血往往不太严重,而且不再发展,一般不作专门治疗。除非是较为严重的缺铁性贫血,一般不主张常规补充铁剂,因大剂量铁剂可使关节症状加重。
在生活上,伴有贫血的类风关病人要注意营养,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另外,继发感染可以加重贫血,应尽量避免。
2.为何要提防骨质疏松
类风关病人常同时存在骨质疏松,其原因在于:患病关节附近的骨质由于有炎症,会给骨代谢带来影响,从而引起局部的骨质疏松;病人反复发生关节肿痛,使体力活动明显减少,也容易引起骨质疏松;在中老年病人中,存在绝经后或老年性骨质疏松;部分病人应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后,促使骨质疏松。反过来,骨质疏松常可加剧类风关病人的疼痛,加速或加重畸形,甚至发生骨折,大大降低病人的生活质量。
因此,对类风关病人来讲,及时找出引起骨质疏松的原因并作相应处理是十分必要的。而病人自己也要在生活中注意防范骨质疏松的发生。一些病人虽然活动受限,但还是要尽量进行户外活动。阳光中的紫外线能促使皮肤内合成维生素D,维生素D又促进肠道吸收钙。当然,运动量和选择哪类运动,要根据具体病情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在饮食上多补充蛋白质及富含钙的食品。如奶及奶制品、蛋类既能提供优质蛋白,又含丰富的钙、磷;豆制品、芝麻酱、海产品及水果、绿色蔬菜中,也含有较多的钙,不妨多吃些。
3.老年类风关有哪些特点在我国常见的类风关病人中,不仅从青壮年时期发病延续到老年期的病人数目庞大,而且每年新发现的60岁以上的病人也不在少数,因此这支队伍在“不断壮大”。
老年类风关有一定特点。如男性病人的比例有所增加;急性发病者较多;首发关节表现在肩、膝等大关节者较多;手和足部出现凹陷性水肿较多等。
开展“三问四观”学习讨论活动是进一步强化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举措,是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三问”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回答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我是谁”是一个身份和角色认知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要正确定位自己,始终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为了谁”是一个工作目标的方向问题,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要找准目标方向,坚持一切为了群众,真心服务群众。“依靠谁”是一个工作力量的源泉问题,就是要找到力量根源,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们应该树立正确“四观”,把树牢正确的世界观与强化自身责任意识结合起来;把树牢正确的权力观与强化自身服务意识结合起来;把树牢正确的事业观与强化自身进取意识结合起来;把树牢正确的群众观与强化自身为民意识结合起来,推动自己思想有改进,工作有进步,形象有提升。
“我是谁?”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但我也是一名人民群众。只有置身人民群众之中,才能了解人民群众的疾苦、所需和愿望,才能更好地依靠和服务人民群众。古语中的“居官,无官官之事”,就是说我们不要走路坐卧总把自己当个官,而高高在上,脱离群众。(本文来自于范-文-先-生-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工作中“丈夫立世,独对八荒”,才能在工作中内心坦诚,宁静致远。
“为了谁?”为人民服务,简简单单的五个字我认为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这个五个大字,承载了共产党人的使命感,焕发着共产党人的生命力,是共产党人的法宝。历史告诉我们,植根人民,是我们特有的政治优势,现实警醒我们,脱离群众,将是我党面临的最大危险。
“依靠谁?”党的强调,“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的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切实落实好会议精神的要求,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这就很好地回答了“依靠谁?”这个问题。
树牢正确的世界观,做敢于担当的时代先锋。世界观是个“总开关”、“总闸门”,只有解决好、解决准这个问题,人生之路才不会偏离正确方向。说得好,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也是我们应该牢固树立的人生信念。
树牢正确的权力观,做善于服务的优秀标兵。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只有认清“依靠谁”,牢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唯物主义观点,才能不断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树牢正确的权力观。“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我们一定要牢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始终把权力看做责任、压力和重托,筑牢思想防线,正确看待和使用权利。
树牢正确的事业观,做富有朝气社会栋梁。树牢正确的事业观要以党章为镜、以群众期盼为镜、以先进典型为镜,深刻反思自身在“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增强责任心,积极主动想事干事、用心做事,真正从思想上、行动上杜绝精神松懈、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拈轻怕重的现象。
树牢正确的群众观,做用心服务的人民公仆。我们要牢记党的干部是人民公仆,要始终摆正自己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树牢正确的群众观;要时刻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视人民群众为亲人,把人民群众当父母,牢记自己也是人民群众的一份子。
经过学习和讨论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以及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群众观的“三问四观”的学习活动后,切实的发现群众不是空洞虚无的概念,是具体的,相对的。因工作岗位不同,服务对象不同,群众的外延而有所不同。具体而言,群众就是我们工作的服务对象。
正确理解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解决“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问题之关键所在。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群众观”为主要内容的“四观”思想的大讨论,是我们“群众路线怎么走、改进作风怎么办、五好干部怎么做、转型跨越怎么干”的专题讨论活动,认真思考“我是谁,我的工作是什么,我为了谁工作,我应该怎样干好工作”四个问题,不断提高办公效率和服务水平;切实戒除自身“庸懒散”问题。
“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断密切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这一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我们党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优良传统。我们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正确理解并在实际工作中贯彻好党的群众路线。
为了谁?或许大家都明白——一切为了群众,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时刻牢记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但我个人认为,如何“为”才是关键。是蜻蜓点水,还是全心全意;是把群 1
众挂在嘴边,还是把群众放在心里;是喊破嗓子为群众,还是甩开膀子为群众?其结果自然大相径庭。如果是蜻蜓点水,光把群众挂在嘴边而非心里,光喊破嗓子为群众,而对群众疾苦漠然视之,淡然处之,那就不可能把与群众的关系搞成鱼水关系,血肉联系,而是搞成蛙水关系,油水关系,甚至水火关系。只有真正做到全心全意办实事,把群众装在心里,为了群众利益出发,甩开膀子干,干成事、干好事,并坚持到底才是人民群众拥护和爱戴的,才能与群众血肉联系,把与群众的关系搞成鱼水关系,我们党的根基才能更为牢固。
依靠谁?——切依靠群众。群众中珍藏着智慧,蕴藏着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变革和前进的根本力量。只有依靠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诉求,理解群众疾苦,才能避免关起门来决策,闭着眼睛空谈,拍着胸脯表态。从群众中来,就是要在充分尊重和吸收群众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确定目标,制定政策。只有充分尊重群众,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并把一切为了群众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才能真正做到依靠群众,群众也才愿意让我们依靠;也只有俯下身子,放下架子,贴近群众生活,贴近群众愿望和诉求,贴近群众的心灵和情感,才能在不断密切与群众的鱼水关系,血肉联系中做到依靠群众,群众也才心甘情愿的,积极主动地让我们依靠。
我是谁?这是三个谁中的关键问题。只有真正把握好我是谁,才能解决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因此,我认为,调整一下
三个“谁”的语序,可能很有必要。我是谁?要解决的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问题,是如何摆正自己与人民青年站之间的位置,端正工作态度的问题。如果连自己是谁都没有搞清楚,而去大谈为了谁,依靠谁,我个人认为,无论说得多漂亮,谈得多深刻,那也不过是空谈,甚至是无稽之谈。
我是谁?——我是共产党员,是人民教师。共产党员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不是半心半意,更不是虚情假意。这就要求我们尊重群众,了解群众,信任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自觉把群众的呼声作为工作的第一信号,把群众的愿望作为第一目标,把群众满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得失的第一标准。共产党员的基本品质之一就是大公无私,公而忘私。但欲望使人堕落,野心使人疯狂,不排除个别人为了所谓的政治光环,政治前途,为达到某种目的,投机混进党组织,也不排除少数同志入党动机是纯洁的,但成为共产党员后,放松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改造,腐化堕落,最终站在党,站在人民的对立面。因此,只有时刻牢记共产党员的宗旨,不断锤炼党性,纯洁思想,提高修养,才能摆正位置,认清自己,端正态度,也才能做到临财不贪,临色不乱,临危不惧。
我是谁,我是国家教育事业的工作者。也可以理解为在国家机关行履行教育职责为社会公众服务的人员。国家赋予教师教书育人的公权,教师一地要将这些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教育好,培养好,不仅仅注重文化知识的教育,更要注重思想品德的教育,从而促进社会和谐、进步、有序,维护社会公众利益的公平正义,促进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群众幸福安康,而绝不允许利用公权,凌驾于群众之上,耀武扬威,为所欲为。
总而言之,我是谁?——我是共产党员!我就应该时刻牢记共产党员的宗旨和使命,就应该摆正我和我所服务群众之间的关系,就应该不辱共产党员的形象。我是谁?我所在岗位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是组织的信任和肯定;是公权,而不是私权。这就要求我们做到对人民教育事业负责,不辜负组织的信任;秉公用权,并充分而正确地利用所在岗位的职责权限殚精竭虑为所服务的群众,排忧解难,谋得福祉。职务越高,不是意味着地位越高,而是意味着我们服务群众的责任越大,服务群众的义务更多。只有正确看待权力,才能正确秉公使用权力,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只有充分尊重群众,真正信任群众,才能真正依靠群众,从而集中群众智慧,凝聚群众力量,做好群众工作,才不辱共产党员的神圣称号,才不辱人民教师的神圣使命。
经过对“三问四观”的学习和讨论,党员干部理论知识得到了充实,政治素质得到了提高。为进一步深化思想教育活动,我校集中开展讨论活动,交流心得体会,共同探讨思想认识、政治理论及业务工作等。我校各股室结合岗位实际,围绕“群众观、权力观、事业观、价值观”,“灵璧县情是什么、灵璧发展靠什么、我们应该干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干”,谈承诺、谈打算、谈工作,在全校掀起树立宗旨意识,自觉做到“为民务实清廉”,“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教育学习活动。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拉开了序幕。回顾历史,我们党的建立和巩固始终依赖于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问题是我们党坚定不移实施的路线,需要我们不断完善并且深化其中的内容。
在新的发展时期,要想走好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要求我们党员干部对群众“三问三思”。三问三思的具体内容是:扪心自问“面对群众期盼,有多少为民服务的情怀;面对发展重任,有多少务实干事的担当;面对党的纪律,有多少清廉守正的自觉”,深入思考“入党为什么、当干部做什么、为后人留下什么”的问题。
作为党员干部,要践行“三问三思”,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深入基层,了解民需民求
俗话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群众是党和国家的根本,只有使广大群众心向国家、心向党,我们党和国家的政权才能稳如磐石。如果我们只坐在办公室里,等待群众来提意见或者上访,一切都将是虚无。作为党员干部,应该具有为人民服务的情怀,应该经常走进基层,去与群众谈心聊天。只有当你与群众的关系变得融洽亲密,群众才愿意掏心窝子跟你说真话,诉真情。我们才能更真实的了解群众所需所想,帮助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当群众的切身利益得以实现,群众的难题得到及时的解决,广大群众才会心向国家、心向党,我们的社会才能维持稳定和谐。
二、坚守岗位、勇于担当
作为党和国家具体工作和政策的实施者,一线党员干部最重要的职责就是要坚守岗位、勇于担当。这就要求每个党员干部小到要每天按时上班,不许无故早退缺席;大到面临突发事件,要坚守岗位,不准回避逃脱,勇于承担责任。要确保每个岗位每个上班点都要有人在位,及时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三、清正廉明、刚正不阿
在为民办事的过程中,广大干部群众要时刻保持清正廉明、刚正不阿的处事态度,杜绝贪污受贿、枉法徇私等损害人民利益的行为。作为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清廉之风,用公平、正义、廉洁、自律来武装自己,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与群众站在一条线上,努力维护党和群众的切身利益。
四、实现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
一问:阅读课我们该教给学生什么?
传统的阅读教学从文章学的目的出发,教读一篇文章是为了弄清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表现方法、语言特色;从语文知识出发,是为了弄清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等。然而现代社会,阅读的主要目的则是为了获取信息和知识,发展智力,充实精神。因此,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就告诉我们,“读”具有其自身重要的意义。不学会读,我们如何在信息量急剧膨胀的信息时代去获取有价值的内容?没有阅读,从古至今一切科学的论断、经典的美文、精辟的思想如何被我们吸收并发扬光大?不重视读的教学,一切该具备的阅读能力又如何让学生掌握?
那么阅读课又该如何体现出阅读的特点呢?新课程标准明确地向我们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师生的双边活动应紧紧围绕文本的阅读与理解来展开,不可脱离文本的阅读来分析、感悟,不能架空了阅读材料。新课程标准还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具体来讲就是:“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些能力绝不是一、两节语文课的教学就能实现的。这种阅读要求事实上已经是对学生进行综合文学素养的培养,绝不是简单的只要读懂就行了。
另一方面阅读是一种心智过程,这种过程是一种智力技能的体现,所以还要求能准确而迅速地从书面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也就是我们常讲的阅读技巧的掌握。因此,要有效地阅读,就必须对阅读者阅读的速度、方法,选择、筛选阅读材料的能力以及在阅读中需要的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等综合能力都提出相当高的要求。这些训练也只能贯穿在日常教学中逐步完成和提高。
显然,以上所讲的内容应该是阅读课要教给学生的最基本的内容。阅读课不但不是“写作”的附属物,它的意义比写作更深远。更重要的是,这些阅读技能的掌握关系到阅读者个人的可持续性发展潜能,关系到阅读者在未来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前景。作为语文教育者,我们责无旁贷地要让我们的学生具备适应现代社会的阅读能力。
二问:怎样克服阅读教学中的功利主义思想?
要克服阅读教学中急功近利的思想,首先要对阅读课优劣的评价有个明确的指导思想。阅读课一方面要教给学生各种阅读的方法,培养灵活运用各种阅读方法的能力,达到学会阅读、学会分析、学会鉴赏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深入文章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阅读他人的作品,来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增加对生活感受的积累。因此,要让阅读教育回归其本位,必须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实施阅读教学,把课程标准中对阅读的要求逐项落实到位。
对于在阅读与感受的基础上,能否把自己的体会讲出来,能否进一步学会作者的艺术手法、表现手段和问题,北大的王富仁教授曾发表过这样的看法:感受和表达并不是一回事。学习文学作品,只要求学生理解他们现在能理解的东西,理解的东西不能马上表达出来,也是很正常的。学生的学习,是为他们的整个人生做准备,不需要也不可能现在都表达出来。他们现在的感受即使很朦胧,随着人生体验的丰富,将来逐渐会变得清晰起来。学生一旦有了触发点,你要他不表达也不可能。语文课能上到这种程度,就是成功了。所以,阅读对一个学生的影响并不是立竿见影能体现出来的,他会随着学生阅读的增加、人生阅历的丰富在适当的时候凸现出来。
其次,要克服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目前的阅读教学普遍存在着的弊病,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诵读不足,分析介入太快。学生不能凭借自己的感知形成初步的整体印象,太快地转入分析,便缺乏基础,尤其是缺乏厚实的感性基础,使分析流于架空、不实,得出的结论是无根的。
第二、咀嚼不足,结论得出太快。学生难以在辞章的引发下,联系生活体验去感受、品味和吸收,以致情思无法介入,理解缺乏支撑,鉴赏无法实现,记住几条结论有什么用处?
第三、讨论不足,分歧消解太快。因为重结论,课堂上有限的几个问题也不能从容地展开讨论,不同意见的交锋少得可怜。分歧出现以后,往往由老师裁定,给出“正确”的结论了事。思维开展不了,思维能力怎样提高?
第四、欣赏不足,理性说明太快。阅读中不是在再现、再造表象的基础上,倾注自己的情感,披文入境、审美体味,而是急于跳出来,问用了什么修辞,这是什么之类的问题。挑出几个知识点,术语满堂飞,理性说明代替体味,窒息了学生最后一点点兴味,记下千篇一律的结论;至于審美的个性,更是无从谈起。
第五、整合不足,阅读结束太快。阅读的过程须从整体到部分、部分到整体多次往返。在此过程中,有理解吸收,也有与作者与自己的对话。而且,在一定意义上讲,吸收依赖于阅读中的表达。这便是阅读中言语活动的积极介入。在整合阶段,就是将阅读的种种收获说出来或写下来,需要把有待于继续思考的问题明确地总结出来,需要对采用的阅读方法作出总结和评价,……这种属于“次认知”范畴的功夫将使阅读过程不断得以优化。这不仅使阅读中的“结论”更牢靠,而且因此有可能在下次阅读中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但是,不少老师往往简单地综合中心,列数几条写作方法和特点便算完事。
五个“不足”与五个“太快”,总起来便是“过程”展开不足,“结论”得出太快。简化和削弱了“过程”,“结论”不是自得,无补于素质的提高;长此以往,“结论”不能自得,学生语文的素质当然就低了。
因此,阅读课就应该成为学生的读书课,它由初读(读得对,即不读错字,不读破句)而美读(读得好,把自己的感情读进去,把作者的感情读出来,起码是学生自己读得有滋有味)而烂读(读得熟,“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课文的言语、内蕴就在不知不觉中渗入学生的文化心理结构而积淀为语文素质、人文素质。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激发兴趣、解决疑难、指点门径、促进内化,重点是启发、引导学生在词语的层面上品味它的声音、分量、色彩,在句、段、篇的层面上品味它的情调、语脉、文势,在字里行间感受、把握作者心灵的搏动。当然也要相机传授必要的语文知识,使学生掌握相应的语文技能。不必讲的坚决不讲,可讲可不讲的一般不讲,非讲不可的务必讲到点子上。教,不过是自己先向课文学再去帮助学生学而已,千万不能有意无意地以为自己比鲁迅、茅盾、朱自清、叶圣陶高明,试图取而代之,要让教材直接去教学生。只有指导学生喜欢读、读得好、读得熟的教师才是真正的好教师。
要相信学生。“我讲他都不懂,让他自己读书能行吗?”这是教师(包括家长)中普通存在的心理障碍。须知学生是以他们那个年龄所特有的心灵感知文章、与作者沟通的。这种感知是独特的,是教师无法代替的,教师的作用全在于引导、点拨、解疑。
要引导学生养成认真读书、独立思考、勤动笔墨、触类旁通的良好习惯。要将课内读书与课外读书结合起来。让学生到图书馆去,到阅览室去,到大大小小的书店去。让他们课上学读书,课外爱读书、会读书。
三问:如何把课程标准对阅读的要求落到实处?
学生语文水平不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阅读太少。吕叔湘先生曾将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總结为“少、慢、差、费”,即阅读数量太少,阅读速度太慢,阅读效率太差,阅读时间太浪费。作为一名学生,在12年的语文学习后,仍不能自主选择阅读,没有一定的阅读速度,达不到一定的阅读数目和积累,不能不说是语文教学的一大缺憾。新的课程标准的颁布,无疑对阅读教学有了具体而明确的要求。把多读提到重要位置,要求通过朗读、诵读、背诵等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良好的语感,丰富语言的材料,增加文化的底蕴。
然而,仅仅靠课本及课堂上的阅读就想要实现阅读能力的提高,也是不现实的。为了加强阅读,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背诵篇数和课外阅读量,并增加了阅读推荐篇目。初中课外阅读不少于26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至3部,背诵篇数不少于80篇;高中背诵古文20篇,诗、词、曲50首,课外自读文学名著10部以上,科普书刊和其他读物不少于300万字。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阅读推荐篇目。推荐篇目大多是古今中外一流大家的精品,如《西游记》、《水浒》、《骆驼祥子》、《繁星》、《春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语文课程标准更强调了要重视阅读,要求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品味、揣摩、感悟、积累,逐步学会欣赏,提倡学生在读书思考的基础上,发表独立见解,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思考,学会读书。对阅读的速度有了量化指标,并要求学生学会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等。
语文课程标准为阅读教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它将课内与课外的阅读统一了起来,不再把阅读范围缩小在课本所局限的文章内。然而这些课内外的阅读任务与目标又非仅仅几堂语文课所能完成的,这就为我们语文的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不仅阅读教学上的理念要更新,方法与手段也要相应地调整。
要让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要求与阅读量真正落到实处,必须在教学上做出相应的调整。我们要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冗长而琐碎的分析,以教给方法和培养能力为主,帮助学生学会分析、理解、感悟,将多余的课时用于指导课外阅读。每周我们可以抽出一节课,把学生带入阅览室上阅读课,指导学生自由选择阅读,学会为自己选择的研究课题查找相应的资料、积累资料,学习写摘记、做卡片,学习筛选信息等。在阅读的基础上,尽量培养阅读的反馈能力,学会小组交流,训练把读的内容用精炼的语言复述并尽可能地谈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在寒暑假,可以把名著分阶段布置给学生回去有计划、有目的地阅读;在阅读前,老师可作一些相应的关于这些名著的讲座,教给学生评价、鉴赏的方法,读后可以开展书评、读后感交流活动,增强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的水平。同时,我们还可以充分运用课本的配套材料,如《自读课本》、《古诗文诵读》,将这些该读与该背的也落实到每一学期甚至每一天,真正体现每天都有阅读,每天都有积累,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学生最终能在老师有步骤有计划的安排下做到既增加了阅读的量,也提高了阅读的质。
这样的阅读,既不增加学生的负担,又不养成对老师的依赖。大量的有指导的阅读,并且是精品的阅读,必能提高学生综合的文学素养。所以阅读教学能否落到实处,决定了一个学生基本的语文水平。
我们呼唤真正的有实效的阅读课,呼唤给学生更多的阅读带来的生活积累,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真实的体现出来。
区委十届六次全会提出,在全区广大党员中深入开展“三问三讲三争做”专题教育活动,打牢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基础。这是区委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进一步加强全区党员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自我加压,主动调整,赢得未来的自觉行动。
“三问三讲三争做”专题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一问自己当初入党为什么,讲理想,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二问自己今天在党做什么,讲宗旨,争做群众的贴心人;三问自己将来为党留什么,讲奉献,争做干事创业的带头人。按照上级党委的要求和统一部署,我们召开了三讲三问三争做会议,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总结经验,找出差距,进一步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和驾驭全局的能力,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工作。下面,我对自己的思想、工作情况作一汇报,欢迎各位给予批评指正。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思想素质。
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纲领、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基本经验,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十六大”精神,能够按照上级党委的重要决议、决定指导工作和实践,在大事大非问题上,能够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注重加强理论学习,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注重学习,尤其是面对知识经济的时代,学习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因此,无论工作多忙多累,党员同志都比较注重学习,做到自加压力,认真学习,勤于思考。同时还根据工作需要和自己实际,坚持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特别是对党的有关文件,都认真进行了研读,并结合我院的发展和自己的思想工作实际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不断加强对上级精神的领会。能在上级党委和其他一些学习交流会上谈自己的心得和学习体会。学习不仅增强了理论素质和领导能力,也提高了自己的思想水平和党性修养。特别是善于把实践上升为理论,又要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具体工作。
二、工作扎实,尽心尽责
坚持原则,敢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有话讲在当面,不隐瞒自己的观点,不搞小动作。坚持民主集中制,遇事能与其他成员交换意见,沟通思想。尤其是在重大问题上,注意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集中大家的智慧,注意维护班子的团结和党支部的威信。能坚持经常进行调研,倾听群众的呼声,做好释疑工作或认真解决。
三、认真落实党风建设。
凡要求下面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绝对不做。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行医,真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在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敢于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能严格要求自己,使他们也能够严格执行各项规定,坚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两个务必”的要求,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用共产党员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练好自身内功,增强拒腐防变的自觉性。
四、存在不足
在党支部和全体党员的帮助和支持下,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发现还存在以下不足。一是理论学习还不能持之以恒,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今后要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进一步探索学习方法,在理论深度上下工夫。二是深入调研不够。对我院一些状况还不能做到了如指掌。今后党支部要进一步牢固树立党的群众观点,多深入基层,多搞调查研究,多倾听患者和家属的意见,及时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和普遍要求。
体会范文
2018党员学习主题心得体会范文1:
中央决定要在全党开展以“深入学习党章党规,深入学习系列重要讲话,做合格的共产党员”学习教育。这是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之后,深化党内教育的又一次重要实践,也是面向全体党员从集中性教育活动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各地党组织要把这次学习教育作为一项政治任务,融入党员教育管理新常态,打造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党员干部队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扎实的组织基础。
要把“两学一做”落实到强化理想信念上。强调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总开关”问题解决不了,就会出现世界观上的偏差、人生观上的迷失、价值观上的错位,就会影响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就会动摇党的执政根基。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会出现越规出界、跑冒滴漏的问题。因此,要以“两学一做”为契机,引导党员干部学党章、学党规、学系列重要讲话,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坚定“三个自信”,补足“精神之钙”,铸牢“党性之魂”。要通过“两学一做”活动,把学习党章党规和系列讲话制度化、常态化,根据不同对象灵活学习形式,增强学习效果,引导党员干部自觉把党章党规和系列讲话要求转化实际行动,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做到思想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力、落实同步,以实实在在的成绩展示学习效果。
要把“两学一做”落实到讲纪律守规矩上。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党章和党规是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任何人,不管官多大、资格多老,都要讲纪律守规矩,认真履行好党章赋予的权利和义务,严格遵守党纪党规,落实好“三严三实”要求。如果没有铁的纪律,党员干部队伍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就会丧失战斗力和生命力,更谈不上纯洁性和先进性。“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作为执政党,正人先正已,必须要把党员干部队伍管好用好。要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使党员干部明确“红线”、知道不可逾越“底线”,自觉按党章办事,自觉遵守党规,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要严格执行党纪党规,对于敢于顶风违纪的党员干部,要敢于“亮剑”,敢于对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说不,敢于同党内不良倾向作斗争,敢于高举党纪党规戒尺,切实维护好党纪党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使党员干部不想、不敢违规违纪。
要把“两学一做”落实到发挥党员作用上。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就是让党员干部切实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更好地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不能笼统要求,要以“让党徽闪光,为党旗添彩”为主题,选准选好不同层次、不同行业党员发挥作用的有效载体,扎实开展好以“亮职责、亮承诺、亮实绩,民主测评”为主要内容的机关党员“三亮一评”活动,以亮出身份、服务社会为主要内容的个体工商户党员诚信经营教育活动,以每人为家乡发展献一条良策、提供一条农村致富信息、带领一名群众外出务工、帮扶一名贫困农户脱贫、回乡创办一个经济实体为主要内容的外出流动党员“五个一”学习教育活动等,使每一个党员都能依托活动载体发挥自身作用,增强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特别是教育引导每一个党员干部,围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不断提升自已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立足岗位奉献,勇于担当作为,始终保持干事创业、开拓进取的精气神,让更多的发展成果惠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引领群众万众一心扶贫攻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献智慧、出实力、展形象。
2018党员学习主题心得体会范文2:
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将作为今年党建工作的龙头任务,组工干部必须学先一步,学早一步,对照“三严三实”的要求,聚焦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自觉做到“四要”,争做“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组工干部。
对党要“忠”。对党要忠,就是要讲政治。讲政治,是组织部门第一位的要求,是组工干部最重要的政治品格,也是党性修养和优良作风的根本体现。我们要自觉学习党章党规,学习习系列讲话,学习周恩来、焦裕禄、杨善洲、沈浩、王彦生、赵亚夫、刘文胜等先辈先进感人事迹,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护党、在党忧党,牢记党的历史,传承党的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政治灵魂,不忘党恩、对党忠诚。
对民要“真”。组工干部要大兴联系服务群众之风,必须把群众观点牢牢镌刻在头脑中、把群众路线全力落实在行动上,真正做到心中有民、不忘宗旨。我们要常走乡村的泥巴路、常坐农家的矮板凳、常听百姓的家常话,主动与群众攀亲交友,虚心向群众求教,认真对待群众的呼声和疾苦,以真诚换真心,用真行换真情,以亲民之心践行利民之举,真正把密切联系群众变为组工干部的常态行为。要注意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真正做到以群众需要为第一追求、以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
做事要“实”。“三严三实”中强调“谋事要实”,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我们组工干部要弘扬“安、专、迷”的精神,切实强化事业心和责任感,秉持敢于担当的勇气、忠诚敬业的态度、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作风,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精心谋事、用心干事、潜心做事。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在平凡的岗位上争创不平凡的业绩,真正靠实招、干实事、出实绩。
做人要“净”。组工干部要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要“吾日三省吾身”,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净化,守住做人做事的底线,在廉洁自律上作出表率。要筑牢思想防线,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把组织部门 “政治坚定、公道正派、廉洁勤奋、求实创新、平等诚信、甘为人梯”的优良作风地继承下去、发扬开来,切实拒绝贪腐、抵制诱惑,真正转变作风、为政清廉。
2018党员学习主题心得体会范文3: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通知指出,“两学一做”是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目的是使广大党员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社会经济大力发展,生产物质日趋丰富,人们的思想意识也更趋多元化。在与各种境外势力作斗争时,抵抗力较弱的党员干部尤其是普通党员容易放松警惕,受到糖衣炮弹的侵蚀,最终对党的意识逐渐模糊、产生质疑。据了解,春节以来,国家网信办会同有关部门依法关闭、处置违规网站百余家,对580余个违法违规公众账号和一批误导公众、影响恶劣的网络名人帐号予以了关闭和暂停更新。这其中,包括大量的普通党员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譬如前段时间某大学教授向学生灌输反政府言论受到处理;南方某日报评论员因发表反党反共反毛言论被开除;网络“大炮”任志强公开反对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其微博被关闭,等等。这些专家学者、社会公众人物尤其是普通党员口无遮拦、胡乱妄议党的大政方针,对共产主义缺乏信仰,身为党员却不爱党、不护党、不为党,影响特别恶劣,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强烈谴责。
党员尤其是普通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我们党有8700万普通党员,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党的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和重要基础。开展“两学一做”,真正要把党中央的要求精神悟懂悟透,关键在于把握8700万普通党员这个重点,让守规矩成为普通党员的随身准则、办法法则,使党员教育成为新常态,用心用力、抓细抓实。
要找准自身定位。基层党组织要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宣传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使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迅速统一到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的部署上来。普通党员要模范地遵纪守法,努力完成好组织上和本单位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以过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优良的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引领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牢固树立党员干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良好形象。模范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立足岗位出成绩、创特色。
要敢于担当责任。能不能与不良行为和不正之风作坚决的斗争,是检验一名党员党性强不强、敢不敢于担当的重要方面。正因为大多数普通党员抱着随大流、做老好人的心态,使得党内的不正之风得不到有效的遏止。要创造良好的监督环境,让更多党员敢于直言,敢于批评与自我批评。只要占绝大多数的普通党员敢于起来斗争,消极腐败现象就无处逃遁,正义之风就会成为社会的主流。
要严于修身律己。只要是党员,就要严格地以党章党规党纪来要求自己,普通党员也概莫例外。我们党是由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先进分子”组成的,每个普通党员就是这个党的一个细胞,党的肌体的健康与否,与每一个细胞的活力息息相关。只有每一个党员都能够以党的事业为重,一心一意地投身于经济社会发展中去,增强自身修养,廉洁自律,克己奉公,全面从严治党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党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一定能够实现。
看过2018党员学习主题心得体会的人还看了:
1.2018党员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2.2018党员学习心得体会
3.2018党员学习心得体会3篇精选
4.2018党员学习心得体会3篇
央企会不听国资委指挥,不讲大局,不顾社会舆论?
国务院、国资委对争“地王”有明确的态度之后,讲政治的央企不可能置之不理。那么为什么又在两会后连出“央企地王”?谜底很快就揭开了,那些“地王”并不是真正的央企。这次三家“竞拍地王”的企业不是央企直接控股的企业,比如“远洋地产”是一家由社会资本控股的房地产公司,2007年在香港上市,中远集团下属的三级子公司中远国际在其中占有16.5%的股份。远洋地产的前身是中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2007年上市时起,就由中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改名为远洋地产,并停止使用中远的商标,中远退身为其中的一家小股东。很快,中远集团总裁魏家福就表示,中远将把间接持有的8%的远洋地产股权在半年内退出,彻底退出房地产市场。可见,央企是讲大局的,在央企层面,并无意去争夺“地王”。
怎么看央企进入地产业?
近来少部分人把房价上涨与央企争“地王”相联系,这是部分人误导的结果。国资委的资料显示,2009年,中央企业房地产业务销售收入为2209亿元,仅占全国商品房销售收入的5%;房屋销售面积为2807万平方米,仅占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的3%。这样的比例,对房价会有决定性的作用吗?事实上,只要稍微深入调查就会很容易发现,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黄金地段的住宅房产项目,开发商大多数不是国企,更不是央企。换一个角度来看,如果国有资本在地产业占据较高的比例,房价或许不会像今天这样难以控制,像油价、电价等,因为中央对国企的调控可以迅速见到效果。有一种说法央企进入地产业是与民争利,那么,这个民指的是谁呢?是每日埋头劳作的普通百姓?还是那些多年来赚取暴利的地产富豪?为什么地产业的暴利流向富豪手中人们没有多少抱怨,央企靠实力以公开透明方式,不得已以高价竞拍到地,就冠以“争地王”遭到那么多的强烈批评?
地产是央企的主要使命吗?
即便说央企进入地产无可非议,但我认为,央企的主要使命不在地产这样的领域。中央企业最核心的使命应该是科技创新,通过技术和产品创新占领产业制高点,在国际市场赢得真正的竞争优势,为国家、社会创造真正的价值。
招生办
曲福东
根据龙口市教体局为进一步深化机关作风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厉行勤俭节约和党的安排,结合活动“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环节工作,本人结合工作实际,对照“理论理想、党章党纪、民心民生、先辈先进”、“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世界观、群众观、权力观、政绩观”的要求,进行了自我剖析、自我查摆,转变自己的工作作风。
一是对照“理论理想、党章党纪、民心民生、先辈先进”四面镜子。从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党性修养上剖析政治坚定、群众感情和群众观念方面存在的问题,坚决克服麻痹大意、蒙混过关的想法、歇一口气的心态、无所谓的认识和畏难情绪,真正把责任扛在肩上、放在心上、落实到行动上,以补精神之钙、除“四风”之害、祛行为之诟,树立为民司法的观念,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二是围绕“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三谁问题进行自我剖析。“为了谁”就是一切为了群众、真心服务群众、竭尽全力为各族群众谋福祉;“依靠谁”就是充分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力量;“我是谁”就是把群众当主人、视群众为亲人,始终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作人民群众的公仆。弄清“我是谁”,才能把握自己的正确定位;弄清“为了谁”,才能找准前进的目标方向;弄清“依靠谁”,才能找到工作的力量源泉。本人重点思考了几个方面的问题:为群众办的实事究竟有多少、群众不满意的地方究竟在哪里;如何加强问题源头治理,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并且参加组织民主生活会,做好本职工作,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改进工作作风、创新工作举措,为全面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打好思想基础,切实提高群众满意度。
三是对照“群众观、权力观、政绩观”要求,正确树立自己的“三观”。当前,在党员干部队伍中,在群众观、政绩观和权力观上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只图虚名,不求实效;二是高高在上,盛气凌人;三是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四是意志消沉,不讲正气;五是衙门习气,散漫低效;六是独断专行,部门本位;七是玩忽职守,不负责任;八是徇私枉法,权钱交易;九是奢侈浪费,贪图享受;十是腐化堕落,行为不捡。这些问题,都是同党的宗旨和性质背道而驰的,都是同人民群众的利益背道而驰的,也都是同正确的群众观、政绩观和权力观的要求背道而驰的,势必会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势必会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对照这些问题,本人进行了自我剖析,自我警示,预防自己出现类似问题。
一是立标尺,完善合格党员具体标准。为促进全体党员见贤思齐,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一名合格党员需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宗旨意识和道德素质,善于学习,爱岗敬业,奉献自己。每名党员都要对标照镜,以合格党员的具体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真正做到以知促行,不断增强党性修养,向合格党员不断努力。
二是查问题,查找不合格党员具体表现。不合格党员主要表现在理想信念动摇、工作作风不实、组织纪律涣散、廉洁自律松懈、道德品质不高等方面。作为一名党员需要时刻反省自我,立足个人实际,联系不合格党员的具体表现,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差距,进行自我总结、自我剖析,抓好切入点,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
一、你究竟是谁?
研究者对于《蒙娜丽莎》的原型一直争论不休。最主流的观点认为蒙娜丽莎是意大利富商弗朗西斯科·吉奥康多的妻子丽莎·格拉尔迪尼。按照这一说法,达·芬奇应富商的请求为其夫人绘制画像。当时,丽莎刚刚24岁。但是,早在400多年前,就有不少人否定这一观点。理由之一是,如果达·芬奇真是受丽莎丈夫的委托而作画,为什么他用了长达四年的时间来创作一幅简单的肖像画,并且在完成后没有将画作交给委托人,而是私自收藏起来?事实上,达·芬奇随身携带这幅画长达十几年,直到临终前不久才将其卖出。基于这一情况,很多人便猜测达·芬奇与丽莎很可能存在着情人的关系。
第二种观点是名妓说。有研究者认为蒙娜丽莎的真实身份是意大利的一位高级妓女,名叫卡泰丽娜·斯福尔扎,是米兰公爵的私生女。或许这种说法有其可信之处,因为达·芬奇在佛罗伦萨期间的确是各种风月场合的常客,而且画中人的神秘微笑也颇似一名职业诱惑者的魅态表情。
第三种观点,也是学界最热衷探讨的,当属自画像说。有研究者用电脑将《蒙娜丽莎》和达·芬奇自画像重叠,发现两者面部轮廓一模一样,发际、眼线、鼻子等细节完全重合!由此推测,《蒙娜丽莎》很可能就是达·芬奇对蔷镜子中的自己所创作的。如果这种观点成立,就必须解决另外一个问题,即达·芬奇为什么给自己描摹出一幅女人版的自画像呢?
一种解释是,达·芬奇想用这种方式隐晦地挑战以基督教为代表的西方男性霸权,而蒙娜丽莎是一个“雌雄台体”,这是达·芬奇理想中的人性结合方式,即男人和女人平等地融合在一起。美国作家丹·布朗在其《达·芬奇密码》一书中提到,蒙娜丽莎这个名字很可能是字谜,暗指埃及神祗:从字源上看,古埃及的生殖男神叫“Amon”,生殖女神叫“Lisa”,稍微玩一点变体文字游戏的话,合在一起就变成了“蒙娜丽莎”(Mona Lisa)。
另一种解释是,达·芬奇具有隐秘的同性恋倾向,同时还酷爱制造谜团。画家在24岁时曾被控告与17岁的男模特儿发生同性恋关系,虽然案件因证据不足而不了了之,但这次审判无疑给达·芬奇带来了深远影响,之后的岁月里,他竭尽所能保护自己的私生活:喜欢穿粉红色外套,在胡须上毫无顾忌地涂上五颜六色,为了防止别人窥视自己的日记,特意从右到左倒着书写,别人需要借助镜子才能读出他的真实想法。据历史记载,画家一生从未与任何女人有过亲密关系,他的画作也证明了他对男性美的迷恋(其素描基本上只针对男性裸体,很少画到女人脖子以下的部分)。另外,达·芬奇笔记本里的许多注释暗示了他与男学生沙莱的暧昧关系,并且这种关系持续了28年,达·芬奇去世前不久完成的画作《施洗者圣约翰》美丽而妖冶,画中那个“男人女相”的圣约翰原型就是沙莱。
不过,也有许多艺术史家并不认可这一观点,他们声称《蒙娜丽莎》和达·芬奇自画像的巧合,是因为画家在研究人面特征时,多以自己脸孔为对象,导致下笔时不自觉地将画中人描摹得像自己,如是而已。
为了弄清楚《蒙娜丽莎》是否为达·芬奇经过伪装的自画像,意大利文化遗产国家委员会下属的一个研究小组甚至打算对达·芬奇开棺验尸,挖掘达·芬奇的遗骸,使用碳测定法确定遗骨主人的生活年代,并提取DNA样本与达·芬奇后代进行比对,以核实遗骨究竟是否是达·芬奇本人,如确定无误,他们将借助遗骸头骨重塑达·芬奇的面貌,并将其与《蒙娜丽莎》进行对比,希望借此给“自画像”的论证提供铁证。然而这项计划遭到了许多学者的激烈批评。批评者认为,有关达·芬奇的某些秘密应该保持下去,而且挖掘其遗骨是对这位文化巨匠的“大不敬”!
二、你在笑什么?
如今,《蒙娜丽莎》被安放在卢浮宫一处显要的位置,隔着厚厚的防弹玻璃,每天以_人们熟知、神秘而永恒的微笑迎候数以万计的来访者。这些朝圣般的观众心中装着各种疑问,渴望通过亲眼目睹来寻找答案,然而离开时他们心中却产生更多的悬疑,其中最让人纠结的便是那神秘的微笑:蒙娜丽莎在向谁微笑?为何如此微笑?微笑之中究竟隐含着怎样的人类学深意?
画作中的蒙娜丽莎,体态丰满,纤指曼妙,其表情端庄而又性感、安详而又傲慢、天真而又狡黠、高贵而又妩媚,在其忽隐忽现的微笑里,流露出若有若无的讽嘲与揶揄意味。有人说这是“魅惑的微笑”,有人说是“邪气的微笑”,有人说是“温婉的微笑”,有人说是“伤感的微笑”。确实,不同的观赏者有着不同的感受,。甚至同一个^在不同角度、不同光线下欣赏这幅画,也会解读出不同的味道。
关于微笑的经典解释是,当达·芬奇着手绘画时,蒙娜丽莎的幼子刚刚夭折,她—直处于哀痛之中,忧郁寡欢,难掩凄楚之态。为了让蒙娜丽莎高兴起来,达·芬奇在作画的时候,特意请来音乐家和喜剧演员为其表演。在蒙娜丽莎欣赏到表演的精妙部分时,不经意地流露出难得的笑容,而画家则抓住了这一瞬间的表情,并将其用神来之笔定格在画板上,因此便成就了这转瞬即逝,然而又亘古不变的神秘微笑。
传统的艺术研究者喜欢从人文主义的角度来诠释这一微笑,认为它显示出蒙娜丽莎对新生活的欢欣,展示了文艺复兴时代人们的新风貌,揭示了精神上的乐观与自信。在蒙娜丽莎身上,崇高的精神和生动的肉体,情感和理智、科学和艺术,都协调而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一这也正是文艺复兴时期进步阶级的代表性形象。
不过,许多人并不认可这种解释,而是独辟蹊径地提出了其它观点。譬如,英国医生肯尼思·基友认为蒙娜丽莎怀孕了:她肿胀的手臂、微胖的脸颊和双手交叉放在腹部的姿势,’这些都是孕妇的典型特征;并且,蒙娜丽莎手上没有戒指,而在当时的佛罗伦萨,一位贵妇不戴戒指是不可思议的,唯一合理的解释便是怀孕导致手指变粗,以致不得不摘下戒指。因此,这神秘的微笑应该是一个母亲在新生命即将诞生时的表情。美国马里兰州的牙科医生约瑟夫·鲍考夫斯基博士认为,蒙娜丽莎压根就没有微笑,她的面部表情很典型地说明她想掩饰自己的口齿不齐(或者说她根本没有门牙)。法国里昂的脑外科专家让·雅克·孔代特则认为蒙娜丽莎刚得过一场中风,因为她半张脸的肌肉是松弛的,脸因为歪着才显得像是在微笑。此外,还有研究者从蒙娜丽莎原型的角度出发,认为画中人因为是高级妓女,故而微笑中带着对男性的讽嘲和揶揄意味。
笔者以为,如果这幅画果真是达·芬奇故意改换性别的自画像,那么这样的微笑又可以理解为画家本人向世人开的玩笑。从那洞察一切而又包容一切的眼神中,我们似乎能够体会到“怪才”和“知识巨人”达·芬奇对俗世红尘
的旁观。当观赏者在凝视《蒙娜丽莎》的时候,与其说是人们在观看她的肖像,还不如说是蒙娜丽莎主宰了观赏者的眼睛和灵魂,是她在俯察人的命运,并且为之发出无言的笑声。如今看来,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已经成了一个永恒之谜,既折射了画家和画中人物神秘莫测的心灵活动,也微妙地捉弄着一代又一代观赏者的智慧。
三、你的真身到底在何处?
几百年来,不少收藏家各自声称他们藏有真正的《蒙娜丽莎》,累计多达数百幅。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就对《蒙娜丽莎》情有独钟,但无缘享有真迹,便退而求其次,收藏了4幅赝品。面对如此众多的画作(包括古今各种摹本、赝品),我们不禁要问:真正出自达·芬奇之手的《蒙娜丽莎》到底在何处?
世人一直认为《蒙娜丽莎》真迹藏于巴黎卢浮宫,这似乎成了举世公认的常识。历史的佐证是,在达·芬奇死后,《蒙娜丽莎》即为法国王室所拥有;卢浮宫建成之后,此画便被永久收藏。《蒙娜丽莎》是卢浮宫最负盛名的艺术品,90%的参观者都不会错过她。同时,《蒙娜丽莎》也是世界上拥有最多发烧友的画作,每一次出国展览都会产生巨大影响。1951年,《蒙娜丽莎》到西班牙展出,西班牙元首佛朗哥亲临机场捧画,20万马德里市民化装成唐·吉诃德载歌载舞、夹道欢迎。1954年,英国首相丘吉尔指派6架飞机、300名礼仪小姐专程将《蒙娜丽莎》从巴黎接往伦敦,法国方面还破例允许丘吉尔用手指抚摸画像,但规定手指必须反复洗刷和严格消毒。1963年,《蒙娜丽莎》在美国华盛顿展出,安保人员有万余众,每个参观者都要经过6道哨卡,接受各种仪器的检查,并且最多只准在画前停留几秒钟。然而,有不少研究者认为目前卢浮宫收藏的《蒙娜丽莎》是一幅赝品,其依据在于1911年发生的那起盗窃案。当时,《蒙娜丽莎》在失窃几年之后才被归还卢浮宫,而这种失而复得的“团圆结局”很可能是一场骗局,真正的《蒙娜丽莎》早已被神秘的私人藏家重金收购。如果这一观点成立的话,那么上述种种膜拜该画的行为岂不成了20世纪最让人啼笑皆非的黑色幽默?
不管怎样,我们必须承认,人们今天看到的《蒙娜丽莎》与最初的画作已经不完全一样。当年,拿破仑得到《蒙娜丽莎》之后,为了将它装进现成的镜框,裁去了画面左右各3厘米。原先的画上两侧有石柱,现在则只能看见一点柱础。按说拿破仑给此画造成了很大破坏,可我们今天却很少这么认为。在今人看来,《蒙娜丽莎》的构图是完美无缺的,人物身后的风景拓展了画面空间,又很好地烘托了人物内心世界,人物形象也极为突出;相反,如果保留两侧的立柱,反倒使构图沉闷,视野欠开阔。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国新泽西州也有一幅《蒙娜丽莎》,和卢浮宫的收藏极为相似,只是构图略大一些,并露出了左右两侧的石柱。很多学者认为这幅也是达·芬奇亲笔所画,因为两幅画不仅画法极其相似,而且新泽西这幅画也有着清晰的历史源流记载,它是路易十六国王在法国大革命时期,迫于危难,转交美国商人保管的宫廷收藏。对比两幅画作,美国这幅画上的蒙娜丽莎在娴静温柔中透出靓丽与清新,更具人间气息和青春魅力,很可能是达·芬奇较早的作品:而收藏于卢浮宫的画作则创作于达·芬奇的晚年,其中多了一些成熟、含蓄与深沉。这种说法颇耐人寻味,但毕竟只是推测,难以得到证实。不少人对此持否定意见,反对者认为:达·芬奇一生中创作的绘画屈指可数,他从未重复过自己的作品。不过,这种论断也缺乏说服力,达·芬奇本人就曾经画过两幅《岩间圣母》。既然如此,那么他留下两幅《蒙娜丽莎》也并非绝不可能。并且,达·芬奇完成《蒙娜丽莎》共耗费四年时间,那他在这期间创作一幅或多幅变体画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近来,我利用业余时间再一次学习了《党章》,对党员标准的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此,我谈谈对“共产党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这方面的认识。
十四大党章第一条至第四条,明确了共产党员的基本条件,提出了三项最根本的要求,是党员必须具备的根本条件。
第一,共产党员必须是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我觉得,这一规定,反映了党员条件的本质,明确规定了党员应该是什么样的人。我们要求入党的同志都要加强改造自己,努力争取具备工人阶级的先进思想和优秀品质,如果不按这个标准,不管什么人只要想入党就可以随便入党,那么党就会丧失它的先进性,就不成其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了。具备共产主义觉悟,是党员思想入党的集中表现,也是与一般群众区别的重要标志。共产主义觉悟,主要体现在对工人阶级的地位、根本利益和历史使命有正确的认识,有为共产主义事业而献身的精神。要具有共产主义觉悟,我们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树立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
第二,共产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除了阶级的利益、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利益以外,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共产党员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为实现共 1 产主义奋斗终身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表现。因此每个党员在终身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过程中,是要在思想上想着人民,在政治上代表人民,在行动上为了人民,真正做人民的忠实公仆的。以老爷式的态度去对待人民是绝不允许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要为振兴中华忘我工作,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就要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的关系,在对敌斗争中,在战胜自然灾害的斗争中,在面临困难和危险的时候,要把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奋不顾身,挺身而出,甚至牺牲个人的生命。在物质利益面前,要做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公私分明,克已奉公,把方便让给群众,把困难留给自己,绝不允许以权谋私,假公济私,为个人捞取好处,损害国家、集体和群众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要在一切工作中真心实意地想念群众,虚心向群众学习,认真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批评和监督,处处关心群众疾苦,切实为群众谋利益,甘心情愿地做人民大众的“牛”供人民驱使。
第三,共产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这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这决定了共产党必须对共产主义事业无限忠诚,乐于吃苦在前,冲锋在前,乐于承担艰巨任务,乐于在改革开放中开拓奋进,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在群众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这使我认识到,如果把入党误解为某种地位的提高,因而高居于群众之上,就会脱离了群众,根本谈不上发挥先锋战士的作用了。所以,共产党员要始终保持普通劳动者的本色,同周围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共产党 员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谋取私利和特权,要永远保持劳动人民普通一员的本色。这里关键是“永远”二字,就是说,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无论地位、条件、环境怎样变化,都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学习使我认识到,要做到“永远”二字,关键有三条:一是主观努力,要不断加强自身世界观的改造;二是监督制约机制要健全;三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观看广东电视台的《广东党代表风采》栏目,总忍不住激动的泪水,要真正做到在平凡的工作岗位始终为人民服务,是非常的不容易,不仅要求对人生观、价值观有独特的把握,也要求有直面现实的勇气。
作为一名普通的党员教师,我思考问题必须从实际出发,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假如我经常不从实际出发,对学生的发展是有害的。在“三个代表”的学习过程中,我曾经以“代表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家长”为目标,尽管“三个代表”的思想并不是说的那样简单,但细细想来,真正能做到代表这三种对象,已经很不错了。问题是从哪种角度,多大程度去代表他们。
踏实的作风同样是十分重要的。我敬佩的人,都是实干的人,不做表面文章,不华而不实的人;都是那些讲实话,不拍马屁的人。我关注或投入研究精力的事,都是那些下了苦功还不容易出成果的,而不是用一、二个星期就出了很大“成果”的事。我主张的观点,教师不能站在高楼里看校园,而应该走进教室,走近学生,成为一个特殊的,又是普通的一员。我赞颂的名言之一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在新的历史时期共产党人要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记 “两个务必”,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这是党员先进性的最根本的标准。保持党员先进性,意味着党员要站在时代的前列,不断进取,不断开拓,在新的历史时期,看党员有没有先进作为,主要看党员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彻底性,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实际表现,看是不是在学习理论、坚定信念、为民谋利、创新发展、敬业奉献等方面发挥了模范作用。
通过观看广东电视台的《广东党代表风采》栏目的学习,自己要收到以下效果。一是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实际,加深理解,自觉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在工作中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使思想观念和行动紧跟时代潮流。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以正确的认识、崭新的观念、科学的思维指导实践,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二是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要立足当前,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三是强化宗旨意识,切实把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要坚持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坚决同危害人民、危害社会、危害国家的行为作斗争,为加速繁荣经济、稳 1 定社会多做贡献,维护党的形象,为党旗增辉。四是增强组织纪律观念,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在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执行党的决议,积极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严格党的组织生活,不论走到哪里,都要把自己置于党组织的管理、监督之下。
随着改革的日趋深入,人们对于财政的重要性的认识也日益深入,对于财政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财政局长们,对于公众的诉求,挑剔和疑问,我想问,你们准备好了吗?
需要和财政局长商讨的第一个问题是,公共财政理念和制度,形成没有?
中国漫长的王朝历史上的财政,是皇家财政,财政收入和支出,根本上是为保证坐江山的皇帝一家的需要而安排的,是地地道道,完完全全的“以天下奉一人”的财政。且不说大量的财政收入直接进入皇帝的内库,直接用于皇帝,用于后宫,用于后宫的服务人员如太监和宫女,用于皇帝的本家即所谓宗室,就是那些并未直接用于皇帝的财政,如军费和官俸,其根本上还是为了维护皇帝家天下的统治的。这样的财政与公共财政毫无关系。
皇帝统治被推翻后,一百多年中的财政,尤其新中国的财政,告别了皇家财政,不过尚未走上公共财政的道路。在新中国五六十年的财政工作中,财政常常被叫做国家财政。国家财政与皇帝财政不一样,它不是服务皇帝一个人的,它是服务于整个国家的,是为国家的建设,发展等等服务的。
虽然比起皇家财政来,国家财政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它不是我们所追求的公共财政。公共财政是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是为实现公共目标而存在的。公共财政将社会公众的利益优先的位置,拒绝为了某种抽象的国家利益而牺牲社会公众的利益,这是公共财政与国家财政的分野所在,如果从这个角度进行分析,无疑,我国目前的财政制度,尚停留在国家财政的层面,并未进入公共财政的阶段。
需要和财政局长共同商讨的第二个问题是,什么是公共财政?
公共财政就是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建立的财政,而社会公共需要的公共品,是私人与市场无法提供,必须由政府利用公共权力来筹集资金予以提供的产品。公共财政就是提供公共产品以满足公共需要的财政。
公共财政有一些突出的特点,如民主性,法制性,公开透明性等等,是其最为本质的特点。
公共财政是民主的。公共财政要筹集多少资金,用于什么方向,都必须由公众代表,通过民主的程序,进行充分的协商讨论,制定预算,交由政府去严格执行。这个过程充分体现着公共财政的民主性。我国目前的预算,虽然在形式上具有一定的民主性,由人大代表审议。但是,这仅仅是一个形式,一个程序,并不具有实质的意义。人大会议上,人大代表只有半天的时间匆匆浏览预算报告,并无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和审议,代表们从来也没有否决过任何一次预算草案,每次预算都会原原本本被通过。这样的预算,并不能体现预算的民主性,当然也不能体现财政的民主性。目前中国的财政预算更多地体现长官的意志,可以说是长官预算,长官财政。
公共财政是法治的,它必须有一套依法建立的严格制度。仍以预算为例。公共预算被人大审议、批准,形成预算法案,这种预算法案具有法律效力。对于预算法案,政府只有严格执行的义务,并无任意变更的权力。但是,我们看到,经过人大审议批准的预算,在执行中往往备受长官意志的强烈影响,任意改变预算规定的做法,比比皆是,预算毫无约束力。
公共预算是统一完整的。政府的所有收入和支出一律纳入预算,形成完整的一本账。政府不能在预算之外有收入,不能在预算之外有支出,不能账外设账。预算外的收入和支出,同属违法。以此对照目前的中国财政,有近一半的收入是预算外收入,当然,相应地,这些支出也一定是预算外支出。当政府在预算外还存在不受民主和法制约束的收入和支出时,这种财政就只能是满足官员意志的财政。
公共预算是公开透明的。一百年前,留学日本的先驱们就已经注意到日本所实行的现代预算制度的先进性,于是努力学习引进了西方现代预算制度。而在此后的一百年中,尤其新中国建立的四五十年中,预算决算的信息全部被定为国家秘密,深藏保险柜中,公众概莫能知。前些年申请政府公开预算案的公民,都被政府以国家秘密为由予以拒绝。只是在近几年,预算公开才被政府所采纳,向社会公开预算案,才逐渐开始推行。尤其从2011年开始,中央政府的部门开始向社会公布“三公”预算支出信息,引起热议。但是,我们看到,无论预算公开,还是三公经费的公开,距离真正的公开透明,仍然距离遥远。人们最大的意见是,公开的内容非常简单,即使是财政专家也未必看得懂;而更多的预算部门,则对于预算公开,“三公”经费公开,依然置若罔闻,我行我素。财政支出,仍然是暗箱操作,公众毫无知情权可言。
公共财政是可监督的。公共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但是在一取一用之间,必须有一个权力部门予以分配实施。而这个权力部门,往往会违背公众利益和意志,谋私自利,损公自肥。为公共财政提供资金,需要从政府得到公共服务的社会公众,当然有知情权监督权,不但要知道政府拿这些钱干了什么,效果怎么样,而且对于不符合财政支出规定而浪费国帑的行为,有权检举,有权质询,有权提起诉讼,有权予以揭露。
与财政局长们讨论的第三个问题是,财政局长对于公共财政制度的建设,是否有所准备?
财政局长是财政工作的主管者,执行者,对于建设公共财政,责任重大。严格按照公共财政制度的要求,按照预算法的规定,进行财政管理,为公共管好资金,则是职责所系。近些年来,年底突击花钱,受到人们的强烈质疑,财政部门理应严格管理和监督政府部门的财政支出,遏制突击花钱行为;财政部门是预算的编制者,应将预算编制得更为详尽一些,更为通俗易懂一些。公共预算不是学术论文,不是内部文件,它是面向大众的,向大众的代表要求批准资金的申请书,有什么理由将预算做得高深莫测呢?还有,预算公开透明,向社会公众公开更为详尽的开支细节和信息,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已经毫无困难,困难的只是是否具有面向公众的足够勇气。
已经过去的2011年,人们对于财政税收的关注度空前提高。已经掀开的2012年,人们对于财政税收的关注一定不会降温。这对于财政体制的改革和财政管理工作来说,都是严峻的挑战。希望财长们,拿出勇气、信心和诚意,给公众满意的答卷。
财政评论人 梁发芾
2012年1月
【党员学习“三问”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党员学习:学习宪法体会09-26
基层党员学习心得06-07
党员学习培训心得07-07
党员季度学习心得12-14
党员学习心得总结01-13
预备党员学习心得体会07-07
干部党员学习心得体会07-10
青年党员学习心得体会07-11
党员学习两会心得体会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