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活核心知识总结
文化
《文化生活》核心知识总结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1、文化的含义、一般特点和形式分别是什么?
(1)含义: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一般特点: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不是纯自然的东西);②人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③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为载体(文化不是空中楼阁)。(3)形式:(静态)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动态)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和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2、文化的社会作用有哪些?(1)从文化的实质来看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2)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来看
①相互影响。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一定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学技术、教育、人才在经济发展中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推进民主和法制建设,提高人们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抵御世界范围内的文化霸权主义都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3)从文化与综合国力竞争的关系来看
在当代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发展中国家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重要精神武器。
3、文化对人的影响(作用)的相关知识。
(1)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表现: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2018届大冶六中术科高三复习资料
文化
(3)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11、文化传播的途径有哪些?
①商业活动;②人口迁徙;③教育
(A.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B.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④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传播的途径。(注意:前三个是主要途径)
12、什么是大众传媒?它有何作用?
(1)现代社会中面向大众传递信息的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传媒形式被成为大众传媒。
(2)大众传媒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界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13、为什么要推动文化交流?怎样进行文化交流?
1)原因:必要性: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决定了文化需要交流。
意义:(1)对文化的影响:①(对中华文化的影响)有利于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②(对交流方文化的影响)有利于增进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吸收和借鉴中华优秀文化,实现自身文化发展。③(对世界文化的影响)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2)对经济和政治的意义。(3)对人的意义。2)怎样进行文化交流?(1)(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2)(原则)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要互相尊重,求同存异,共同繁荣进步。(3)(引进来)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同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4)(走出去)要更加主动地推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5)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大众传媒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促进文化交流。
(6)反对“封闭主义“守旧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14、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继承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2)传统文化的继承表现为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和传统思想的继承。
2018届大冶六中术科高三复习资料
文化
色。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的作用?
总的说来:科学技术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对文化载体的作用:现代科技有利于培育或保护或开发...,从而促进文化创新;
(2)对文化继承的作用:现代科技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和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促进了文化继承与发展;(3)对文化传播的作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21、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是什么?
(1)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2)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反作用)。文化创新引导社会实践发展;文化创新适应社会实践需要为实践服务,(3)人民群众既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22、文化创新的作用?
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②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引导、服务)。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23、怎样进行文化创新?(请结合20题回答)(1)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2)基本途径:
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的过程。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交流、借鉴与融合,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同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3)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4)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的倾向。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24、如何对待外来文化?(注意与“怎样进行文化交流”的区别)(1)态度: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2)原则: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3)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要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以我为主,又要抵制其落后、腐朽文化。
(4)反对错误倾向: “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25、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内涵、原因和要求分别是什么?
2018届大冶六中术科高三复习资料
文化
(3)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31、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1)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体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2)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3)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32、中华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的作用?
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历史角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现实角度)、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未来角度),是中华民族之魂(综合角度)。
33、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34、如何正确认识爱国主义?
(1)地位: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2)作用: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3)特点: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①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②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
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35、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有哪些?(阅读即可)
民族精神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时期有不同表现。(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都是这个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2)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都是这个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36、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必要性:①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②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的作用(32题)
(2)重要性: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37、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018届大冶六中术科高三复习资料
文化
化,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40、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存在的原因?我们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1)①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②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加剧了这些思想对我国文化的冲击;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文化选择的多样化;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也会反映到人们的精神生活中来,诱发各种不良思想。
(2)对待落后文化,要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对待腐朽文化,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分别是什么?(1)作用:导向和示范作用
(2)地位:以其自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并依靠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力量,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
42、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怎样建设?
(1)原因:①(文化强国目标的的3个特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②(第一单元)文化的作用。
(2)怎样建设:①路径: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②关键: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③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④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⑤紧紧抓住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
4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文化)的内涵是什么?如何发展?
(1)是什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2)(从国家层面谈)如何发展:
①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长处,不断创新。
④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或答: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⑤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44、文化自觉的内涵、文化自信的来源及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表现、两者关系?
(1)文化自觉的内涵:(从自我觉醒和自觉性两方面理解)文化自觉是指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2)文化自信的来源: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18届大冶六中术科高三复习资料
文化
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②科技实力和国民教育水平是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③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⑤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⑥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49、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意义分别是什么?
(1)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2)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繁荣文化市场,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50、为什么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怎样建设?
(1)原因:①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②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③思想道德模范具有时代性特征和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感染力,要求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④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⑤是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育“四有”公民的需要。⑥现实必要性(当前我国思想道德建设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略)(2)如何建设:
①从基本要求讲: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②从道德层面讲:A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B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③从思想层面讲: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从公民角度讲:要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5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建设的原因是什么?怎样建设?
(1)基本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2)原因:①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中多种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现实必要性)。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理论必要性)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抵御各种错误思想和腐朽思想的影响。(重要性)
★人的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一致性。
★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存在方式,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
★认识起源于经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可以接受,区别在于是否承认经验有客观来源。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及与它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和作用,又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内涵包括: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价值关系、审美关系。
★孙中山: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因其已知而更进于行——知行不可分割;知行互相促进;行先知后。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由于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
实现社会主义的必要政治前提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
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学说的核心内容是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问题。
★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具体的、现实的人;广大人民群众;社会全体成员。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是:解放思想。
★马克思主义具有的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指:与时俱进。
★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的报告是:《论新阶段》
★邓小平首次正式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是:党的十二大报告。
★毛泽东对党的“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界定的著作是:《改造我们的学习》
★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时代特征】
1949年10月至1952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巩固时期。
1.成立: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新纪元。
巩固:
(1)政治上:西藏和平解放;
(2)军事上:抗美援朝;
(3)经济上:土地改革。
【核心考点】
1.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站”的含义:人民当家做主。
3.新中国成立的筹备会议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巩固政权采取的措施有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
5.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6.1950—1953年,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作战,涌现出邱少云、黄继光等英雄人物,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7.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精神: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8.抗美援朝的意义: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9.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10.土地改革的意义:
(1)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2)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3)巩固了人民政权。
(4)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恢复和发展。
为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深入开展下去,在学校少先队周密安排下,2014年12月11日,我校举行“核心价值观记心间”知识竞赛。全校来自16个班级的16名学生代表分别组成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和六年级代表队,参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竞赛。主持人宣布完竞赛规则,激动人心的知识竞赛随即拉开序幕,比赛分为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三个主要环节,由计分员根据选手及各代表队现场表现,进行计分。在各代表队竞赛的同时,还设有台下观众互动环节,答对题目,由队员代表现场颁发奖品。当比赛进行到抢答环节时,台上争相举牌,台下加油喝彩,比赛现场气氛非常热烈,同学们激情高涨。风险题环节,各组选手都选择了分值较多的二星题和三星题,让台下观众暗暗捏一把汗,但他们都没让观众失望,都回答正确,说明代表们下了不少功夫。最后五年级获得了一等奖,六年级获得了二等奖,三、四年级获得了三等奖,梁校长为选手们颁了奖。比赛在同学们此起彼伏的《践行核心价值观
筑梦圆梦中国梦》童谣接龙声中圆满。
通过这次竞赛,让每个学生不仅熟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使学生深刻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懂得价值观的重要性,初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学们也懂得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用实际行动来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文化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文化并非经济、政治的派生物或附属品。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
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对阻碍社会的发展。
4.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5.保护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6.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又是世界的。
7.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尊重文化多样性,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1、承诺形式:口头形式(宣誓、诺言),书面形式(合同、保证书)
2、承诺是责任产生的重要来源,而不是唯一的来源。
责任的来源:养育 承诺 分配 任命 职业 法律习俗 公民原则 道德原则
3、责任是对一个人做或不做某些事的要求,它的产生于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4、不同的人在社会关系中的身份不同,责任就不同。
5、承担责任意味着付出一定的代价,同时可得到好处。
6、承担责任付出那些代价?
答:①耗费时间,影响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②承受心理压力,耗费体力和精力,影响健康;③使自己的一些利益受到损失;④更有可能危及到自己的生命。
7、承担责任总会付出一定的代价,但人们不能因此逃避责任,推卸责任。
8、承担责任有什么作用(好处、意义)?
答:①促进自己的成长和发展;②承担压力,而压力会产生动力,充分发挥潜能克服困难,实现目标;③赢得别人的信任,得到别人的帮助和支持;④获得自尊和自信,获得社会的承担的承认和赞誉;⑤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发展。
9、不承担责任有什么后果(影响、坏处)?
答:①对自己不负责任,会受到道德谴责;②失去别人的信任,得不到别人的帮助和支持;③对他人的利益和社会造成严重危害的受到法律制裁。
10、怎样承担自己的责任?
答:①认识到自己应付的各种责任,树立起强烈的责任意识;②从我做起,从点滴小事坐起,持之以恒,才能逐步养成负责任的习惯;③学会在不同的责任面前进行选择。
11、道德和法律是维护良好社会秩序的有利武器。
每个社会成员都负有遵守社会公德、遵纪守法、维护社会秩序的责任。
12、依法维护社会秩序包括那些方面?(公共秩序 社会管理秩序 公共安全)具体看P26
13、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我们最有条件做到的是服务和建设自己所在的社区。
14、我们如何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答:遵守社区公约,维护社区秩序,积极开展居民互助,关心帮助孤寡老人,定期进行卫生扫除,利用多种形式宣传科学文化知识,参与文体活动。
1.政府依法行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或者是意义)
必要性: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重要性:①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②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增强政府权威③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利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④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2.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的措施:(怎样做到依法行政?)
(1)政府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是: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
(2)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3)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4)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3.政府权力的行使包括决策、执行、监督等环节。政府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建设,以提高决策水平。
4.如何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
(1)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
具体来说,A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就要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市人民能够有效地监督政府权力的运行。
B加强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就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
(2)建立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它包括①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②中国共产党的监督③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⑤司法机关的监督;⑥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等;
〈〈〈返回目录
高考政治知识要点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我国宪法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职权?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依法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性质、地位
(1)性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2)职权: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3)地位: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国家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4)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
4.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
(1)权利: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和质询权
(2)义务:应该更好地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
人大代表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5.区别“一府两院”与人民代表大会
(1)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一府两院”是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其中政府是行政机关,法院是审判机关,检察院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
(2)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6.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政体)及它的含义。
(1)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物的政治制度。
〈〈〈返回目录
高考政治知识
文化传承与创新
1.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3. 文化多样性主要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4.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5. 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6. 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7. 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8. 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9. 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10. 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传统建筑,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11. 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12. 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两个方面。
13. 教育是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的功能,要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
14.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根本途径。
15.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16. 文化多样性,是世界基本特征,也是世界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17.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18. 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19. 在实践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既是人类文敏发展的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一、正义是人类的良知的“声音”
(1)对正义的理解
(2)正义的行为:①在社会进程中,凡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政党权益的行为,都是正义的行为。②凡阻碍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的行为,都是非正义行为。
(3)正义制度的作用
正义制度的正义性,在于他的程序与规则不是为少数人制定的,而是为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制定每个人都能从制度规则的正常运行中受益,也都受正义制度规则的约束。
如果没有正义制度规则的支持,就难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制度是对公平对待的保证。正义使得人与人之间的纽带更为紧密,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
二、自觉维护正义
1、遵守社会规则和秩序
(1)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秩序
①正义和正义制度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它要求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没有人可以例外。作为社会成员,我们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就是维护正义。
② 我们要从小树立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养成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的良好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
(2) 做有正义感的人
①一个有正义感的人,会对正义行为表现出赞赏和崇敬之情,对正义充满向往和追求,会乐于吧对正义的崇尚之情付诸行动。而面对非正义的行为,则会产生不安、不满、愤怒等情绪,乃至采取行动来维护正义。
② 社会发展需要正义感的人
我们都希望生活在一个充满正义的社会中,而非正义行为的盛行则会彻底毁掉我们的社会。只有有正义感的人,政治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的社会才会更稳定、更和谐。
③ 正义感是做人的优良的品德
政治具有无以摧毁的人格魅力,具有不可抗拒的精神力量,一个人可以没有某种能力,但不能没有正直的骨气,不能没有浩然的正气。
④如何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第一:如果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能够采用正当方式,奋起抗争。
第二:如果看到非争议的事情发生在他人身上,能够见义勇为、匡扶正义、即时对害者给予声援和救助。
第三:做有正义感的人,不仅要求我们明辨什么是正义行为,什么是非正义行为。更重要的是去感悟,以升华道德境界;去践行,以伸张正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会为自身、为他人的正义去努力,更会为集体的主义去奔走,为国家的正义而奋斗!
三、社会发展需要正义
( 1)我国有关制度体现正义
有了正义与正义制度,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有了保障,人民得以生存和发展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 2)正义与公平的关系
当我们参与社会合作竞争的时候,正义的制度机遇人们公平合作的支持和保障,在我们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时,公平的获得也需要正义的制度作为支撑,从这个角度来说,没有正义的制度就没有真正的公平。
( 3)正义对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
①公平为人们提供了发展的权利和机会,而正义则可以通过制度的调整来避免严重的社会分化,使得我们的社会健康持续地发展,最终造福每一个社会成员。
一、文化的作用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成物质力量,对个人和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1)先进、健康的文化,对个人和社会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
2)反动、腐朽、没落的文化,对个人和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修养的核心和标志.3、.文化塑造人生
(1)优秀文化能人的丰富精神世界.(2)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3)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三.提高文化竞争力的要求:
(1)大力提高可持续的文化创新能力。
(2)进一步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培养各类优秀人才。
(3)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提高文化生产力水平。(4)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5)坚持文化对外开放,学习借鉴外国先进文化,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6)青年学生要加强自己创新能力的培养,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立志成才,报效社会。
(一)文化对社会的作用:
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1)、在经济的基础上相互影响:
1)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1))经济是基础,为政治和文化发展提供物质条件。政治决定文化的性质和方向。2))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但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2)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给予政治经济以巨大影响。1))先进、健康的文化,对社会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 2))反动、腐朽、没落的文化,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2)、在时代发展进程中相互交融: 1)文化与经济互相交融:经济与文化一体化。
1))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教育、人才的作用越来越重要。2))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产业日益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2)文化与政治互相交融:政治与文化一体化。1))文化与国家民主政治交融,影响政治文明发展。
2)))文化与国际政治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如文化战争、霸权文化、文化侵略。
2、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地位作用日益突出:
(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地位作用日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和重要内容。
(2)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四、文化的多样性
1、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
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2)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的共性,决定了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共性和普遍规律。
3)各民族间经济的、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之间存在着文化差异。
4)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2、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1)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必要性:
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1))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其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2))民族文化是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3))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1))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既属于这个民族,也属于整个世界。
2))各民族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3))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五、传统文化
1、传统文化的作用
(1)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二)文化对个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内容:
(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方式和思维方式. 2.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1)潜移默化的影响.(2)深远持久的影响.(2)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不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2、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继承: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加以剔除和改造。发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六、文化创新
1、文化创新的原因:
必要性: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作用:
(1)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2、文化创新的途径:(1)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也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2)重要途径:
1)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1))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2))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1))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博采众长,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2))在文化交流、借鉴和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3))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3)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1)独特性 2)区域性
3)民族性:各民族文化共同形成并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1))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民族的特性。2))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3))各兄弟民族文化的互相交融、互相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2)中华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的意义: 1))它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各民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文化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八、中华民族精神
1、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爱国主义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贯穿民族精神的四个方面,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2)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当代,爱国和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维护祖国统一。
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 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
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必要性:(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我国文化建设的极为重要的任务:。(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1)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2)弘扬民族精神可以为国家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1)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的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功能。2)民族精神可以形成民族凝聚力,是巨大的精神力量,是综合国力有机组成部分。(4)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1)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战略。
2)面对挑战,顶住霸权主义的压力,抵制外来腐朽文化的影响,必须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4、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要求:
1)发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主心骨的指导作用。
2)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既要珍惜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继承发扬我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3)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借鉴世界各国的人民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西化、分化的图谋。
七、中华文化
1、基本特征:(1)源远流长
见证:汉字和史书典籍
原因:是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1)含义:
1))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
2))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2)作用:
1))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2))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4)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5)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肩负强本固基的文化使命,做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建设者,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九、发展社会主义大众文化
1、社会主义大众文化的含义:大众文化是面向广大人民(方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性质),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形式)的社会主义文化。
2、发展社会主义大众文化的要求:
1)遵循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
2)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
4)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让精神文化产品符合人民的利益,促进社会进步。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占据主导地位。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2)社会主义文化以其自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并依靠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力量,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
(3)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4、永不褪色的旗帜
(1)马克思主义是引领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永不退色的旗帜。
(2)在新世纪新阶段,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当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5、根本目标:培育“四有”公民。
(1)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6、中心环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1)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信用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
3)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3)、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国家: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1)应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思想道德建设,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2)应该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1)法制与德治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2)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3)应该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1)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传统道德的精华。
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含义: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社会主义化。
2、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意义: 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3、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关键:(灵魂)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1)马克思主义的性质决定的。1))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2))推动社会进步产生巨大作用和深远影响。
2)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我们的文化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立党立国之本,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
3)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4)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与发展文化多样性是一致的。
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统一的,同社会主义文化的多样化是统一的。
2)、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即要弘扬主旋律,又要提倡多样化。没有内容和形式上的多样性,社会主义文化就会单调、凋零、枯竭,失去吸引力和感召力。
3)思想文化越是多样化,越是需要主心骨。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文化建设就会混乱、失误、受挫,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和生命力,社会就会失去共同的思想准则。
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必须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个人:1)加强自身的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2)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脚踏实地,重在行动,从点滴做起,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3)在践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过程中,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
十一、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是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牢牢把握先进文
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3、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
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4、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共同的事业。只有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积极
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
*补充:(一)文化遗产1.请列举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天坛、秦兵马俑、颐和园、泰山、布达拉宫、昆曲等。2.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是什么?①保护文化遗产,有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助于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②保护文化遗产是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情感的纽带,是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石;③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④是维护世界多样化和创造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3.青少年应该如何做?(1)青少年要自觉保护文化遗产,宣传文化遗产,弘扬历史文化,扩大中华影响,做文化遗产的传承者,做精神家园的守护者。(2)要热爱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融合多元文化,确立保护文化遗产意识?
(二)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有什么意义?
(1)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各种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2)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3)有利于加强交流国家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相互了解,发展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关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建设和谐世界.(三)教育:
1、我国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原因是什么?
(1)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2)发展教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客观要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需要, 是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需要,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需要.(3)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2、如何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
⑴价值: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⑵人生价值:①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人生活在社会中,总是需要依靠社会创造的财富来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因此每个人理当用自己的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回报社会,满足他人。一个人付出了心血和劳动,满足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了对自我的满足。)②人生的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③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主要是看他的贡献。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在今天,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价值观与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⑴价值观是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⑵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一方面,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另一方面,价值观影响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在生活中,我们都要面对如何选择自己的生存和生活方式的的问题,选择正确,我们就会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选择错误,我们就会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遭到失败。②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价值观不同,人们努力的方向、行为的态度、方式和结果也就不同。不同的价值观,决定了人们在面对公义和私利、生与死的冲突时作出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幸福观、家庭观和恋爱观,也决定着人们在面对这些问题时的基本态度、思维方式和行动结果。
总之,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是我们能否拥有美好生活的航标。寻找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寻找人生的真谛。我们应该树立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政治生活核心知识总结】推荐阅读:
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归纳09-25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09-13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09-19
个人党内政治生活总结09-28
高中知识点总结政治11-03
必修二政治知识点总结07-03
初一政治 上册知识点总结10-11
高一政治易错知识点总结06-11
《健康生活知识竞赛》活动总结10-17
企业核心竞争力塑造中的思想政治工作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