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精选7篇)
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主要围绕家庭成员展开。通过学习,学生能介绍自 我的设计
己的家庭和描述自己的家庭成员等。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在学习中易于创设情景,学生也会比较感兴趣。
一、单元教学目标
(一)、能力目标
1.能够简单介绍自己的家庭,如:This is my uncle.2.能够简单描述家庭成员,如:He’s a baseball player.He looks strong.3.能听懂一些简单的指令,如:Act like a „„.并能按照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4.会唱歌曲“Father and Mother”。
(二)、知识目标
1.掌握单词father, mother, sister, brother, doctor, nurse, driver, farmer,能熟练听、说、读、写。
2.认读、理解A、B部分let’s learn、Let’s talk中的单词和句子及Let’s chant部分的句型。
3.了解Story time、Good to know 等部分的内容。
(三)、情感、策略、文化等有关目标
1.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2.学习策略:积极运用所学英语进行表达、交流。
3.文化目标:了解英语国家中家庭成员之间的称呼习俗。
二、重点、难点
重点:1.能够简单介绍自己的家庭。
2.一般疑问句的学习和简单运用。
难点:综合运用本单元的主要句型描述自己的家庭成员。
三、课时安排:六课时
第一课时:A Let’s learn Group work C Good to know
第二课时:A Let’s talk Let’s count
第三课时:A Read and write Write and say
第四课时:B Let’s learn Let’s do C Task time Let’s sing
第五课时:B Let’s talk Let’s chant
第六课时:B Read and write Write and say C Story time Let’s check Let’s find out
四上U6A1(词汇课)教学内容:A Let’s learn Group work C Good to know 我的设计
教学目标:1.能听、说、认读单词:family,parents,uncle,aunt,baby brother.2.能用英语简单介绍自己的家庭。
3.了解英语国家中家庭成员之间的称呼习俗。
教学重点:能听、说、认读单词:family,parents,uncle,aunt,baby brother.并能用英语简单介绍自己的家庭。
教学难点:单词family的发音.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自己家庭成员的单人照和全家福。
2.教师准备录音机、磁带、词卡。
3.学生准备单词卡、家庭成员的单人照和全家福。
教学过程:
一、Preparation
1.Let’s chant.(三下p34)
Let’s go, boys.Let’s go, girls.Let’s all be a family.Who plays father? Who plays mother? Who plays brother and sister?
I am father.I am mother.We are brother and sister.2.Game: Who is he/she?
(1)教师描述班内一名同学的外貌爱好等,让学生猜猜是谁?
(2)教师请一位同学描述,其他同学猜是谁。猜对的同学接着上来描述,让其他同学猜,以此循环2---3组。
二、Presentation
A、单词导呈
1.Learn: parents
(1)(接上一环节)T:(简单描述自己父亲的外貌、爱好等)Guess!Who’s he?
Ss: „
T: He is my father.T:(简单描述自己母亲的外貌、爱好等)Guess!Who’s she?
Ss: „
T: She is my mother.教师把爸爸妈妈的照片放在一起,指着照片告诉学生,They are my parents.(2)板书、教读parents----They are my parents.2.Learn: uncle
(1)T:(教师展示一张照片的背面,)Guess!Who’s he?
Ss: „
T: He is my uncle.He’s my father’s brother.(2)板书、教读uncle---He is my uncle.3.Use the same way to learn aunt.4.Learn:baby brother
(1)T;(出示一张班内有弟弟的学生的全家福)Look!This is XXX.然后指着上面的弟弟说:This is her baby brother.(2)板书、教读baby brother---baby brother。
5.Learn:family
(1)T:(展示自己的全家福照片)Look!What is this?
Ss: „
T: This is a picture of my family.(2)板书、教读family---This is my family.B、听读正音。
听录音、跟读新单词。要注意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
C、合作学习。
Read the news in groups.(会的同学要注意帮助读的不太好的同学。)
三、Practice.1.看照片说单词。教师拿出不同的照片,让学生快速说出称呼。如:uncle.2.看词卡,读单词。教师出示本课的单词卡片,学生读出相应的单词。
3.幸运星。
教师把准备好的单人照片放到信封中,然后教师从中随便抽出一张但不拿出来,等学生猜过之后再拿出来,看看哪些学生猜对了。猜对的同学便是幸运星。教师示范一两次后,可请一名学生上来做,其他同学猜。
4.Sing a song.教师播放三年级下册第15页“Father and Mother”的伴奏音乐,让学生在唱第一遍时把father、mother换成parents和family。第二遍时换成uncle 和aunt。第三遍时换成parents和baby brother.四、Production.1.Group work
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照片在小组内互相介绍自己的家庭。如:This is my father.He is strong.2.Good to know.教师介绍C部分Good to know的内容,学生跟说mom, mommy, dad, daddy, papa.教师让学生了解这些都是口语。
五、Progress.(一)检测题。
1.圈出你所听到的单词
(1)A.father B.mother C.uncle
(2)A.family B.baby brother C.brother
(3)A.uncle B.aunt C.sister
2.选词填空。
A.parents B.uncle C.aunt D.family E.baby brother
(1)My father and mother is my().(2)My father’s brother is my().(3)This is a picture of my(), my mother、my father and me.(4)My mother’s sister is my().(5)Look!He is my(), a clever(聪明的)boy.教师也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基础训练中的相关题目。
(二)Homework.1.听Let’s learn部分的录音并跟读。
2.画一幅自己的全家福,并试着用英语简单介绍自己的家庭。
四上U6A2(对话课)
教学内容:A Let’s talk Let’s count 我的设计
教学目标:1.能听懂、会说本课对话,并能在情景中进行运用。
2.能听、说、认读本课句型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并能进行替换练习。
3.了解英语国家的一些称谓方式。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How many „are there „?
教学难点:句子“My family has seven members.”的认读。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全家福照片
2.教师准备录音机、磁带、词卡、头饰。
3.学生准备一张全家福。
教学过程:
一、preparation
1.Sing the song: One、Two、Three、Four、Five(三年级下册P26)
2.快速认读人物称呼词卡:family,parents,uncle,aunt,baby brother.3.Let’s chant.Let’s go, boys.Let’s go, girls.Let’s all be a family.Who plays uncle? Who plays aunt? Who plays grandma and grandpa?
I am uncle.I am aunt.We are grandma and grandpa.Let’s go, boys.Let’s go, girls.Let’s all be a family.Who plays baby brother? Who plays baby sister? Who plays father and mother?
I am baby brother.I am baby sister.We are parents.We are parents.二、Presentation
1.My family has „.members.(1)T:(用事先准备好的文具提问)How many „can you see?
Ss: „
(2)T:(询问一两组后,出示自己的全家福)How many people can you see?
Ss: „
T: Good!My family has„members.My dad、my mom, my brother„.and me.(3)板书教读members-----My family has„members.(4)学生在小组内用自己全家福进行练习:My family has„members.My dad、my mom, my brother„.and me.2.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Who are they?
(1)T:My family has„members.My dad、my mom, my brother„.and me.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Ss:(教师可给予一定的提示)„.(2)T:My family has„ members.My dad、my mom, my brother„.and me.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St1: „.T:Who are they?
St1: „
(3)教师板书、教读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Who are they?
(4)教师示范后让学生在小组内操练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Who are they?
3.But that’s only six puppy
(1)T: My family has six members.My parents, my brother, my sister and me.教师说的同时用简笔画在黑板上画出来。
Ss: „..T:(指着黑板上的简笔画)But that’s only five.Oh, and my little puppy!Gee!(再在简笔画上添上一只小狗。)
(2)教读But that’s only six!And my little puppy!并帮助学生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
三、Practice
1.听音答题。(注意提醒学生合上课本听)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Chen Jie’s family? A.three B.six
2.听音正音。
(1)Listen and point.(2)Listen and repeat.3.合作共建
小组内分角色朗读对话,组长注意分配好角色,同时要注意角色互换。
4.表演展示。
Act the dialogue in pairs.四、Production
1.Let’s count.(P71)
教师先做好示范和要求,然后让学生两人一组练习。
2.Make a survey.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Who are they?
Name sister
How many?
parents
brother
uncle
五、Progress.1.检测题。
(一)、选择正确的答案填空。
1.()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Three.A.What B How C How many
2.My family()six members.A.have B has C is
3.()are they?
A.What B.who C.Who
(二)、选择句子,补充对话完整。
Betty: Hello, Sarah!Come to meet my family!
Sarah: O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etty: Six.Sara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etty: My parents、my uncle、my brother and me.Sara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etty: And my little puppy.A.But that’s only five!
B.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C.Who are they?
教师也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基础训练中的题目。
2.Homework
(1)听Let’s talk部分录音,并跟读。
(2)课下继续调查你周围的同学,看看他们家里有多少人,分别是谁。并做好记录
四上U6A3(读写课)
教学内容:A Read and write Write and say 我的设计
教学目标:.1.能听、说、读、写四会单词father,mother, brother,sister.2.能用所学英语介绍自己的家庭。
3.了解英语国家对运动和健康的关注。
教学重点:father,mother, brother,sister四个单词的书写。
教学难点:在实际情景中运用所学的单词和句型来介绍家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录音机、磁带、词卡、全家福、Family tree。
2.学生准备全家福照片。
教学过程:
一、preparation
1.Let’s chant.(自编歌谣)
Let’s go, boys.Let’s go, girls.Let’s all be a family.Who plays uncle? Who plays aunt? Who plays grandma and grandpa?
I am uncle.I am aunt.We are grandma and grandpa.Let’s go, boys.Let’s go, girls.Let’s all be a family.Who plays baby brother? Who plays baby sister? Who plays father and mother?
I am baby brother.I am baby sister.We are parents.We are parents.2.教师出示词卡,让学生认读单词:family,parents,uncle,aunt,baby brother.二、Presentation
(一)Read and write
1.学习单词father.(1)T:(出示自己的全家福)Who’s he ?
Ss: Father..T:Yes, he’s my father.Let’s spell it together.(2)教师板书、学生拼读并书空。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单词mother,sister, brother。
3.听录音,并跟读。
4.小组内拼读单词。
(二)学习Write and say.1.(1)T:(拿出自己的全家福)Come and meet my family!This is my father,this is my mother ,this is my brother and this is my sister.(2)教师板书、教读:Come and meet my family!This is„„,this is„..and this is„„
(3)学生在小组内用自己的全家福介绍。
2.教师出示Write and say部分的内容,让学生根据图片写出相应的单词。
3.听录音,跟读。
三、Practice.1.Spelling Game.教师出示图片,S1读出单词,并拼读出该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然后S2接着说出下一个字母,依次类推。
2.Game: What’s missing?
教师将缺少字母的单词呈现出来如:fathr,让学生找出所缺的字母。
3.小小书法家。学生照着黑板把本节课学习的四个单词抄写3遍。然后,自己工工整整的写一遍交给小组长。每小组推选一位写的最好的参加全班评比。在班级评比中优秀的同学就可获得“小小书法家”的称号。
四、Production.Make a family tree, and talk about it with your partner.(1)教师展示自己制作的family tree。
(2)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自己的family tree。
五、Progress
(一)检测题。
1.根据提示圈单词。
father mother sister brother
(1)adfatherm lsisterh brotherich hamotherber
2.根据句子内容写单词。
1.Come and meet my family!This is my(爸爸),this is my
2.My aunt is my mother’s.3.My uncle is my brother’s
(二)Homework.1.听Read and write 部分的录音并跟读。
2.画出自己爸爸、妈妈、哥哥、姐姐的形象,并用英语单词标记出来。
四上U6B1(词汇课)
教学内容:A Let’s Learn Let’s do 我的设计
教学目标:1.能听、说、认读单词:doctor,nurse,driver,farmer和baseballplayer,并能介绍人物的职业。
2.能够听懂、会说句型What’s your father?My mother is a doctor.并能做替换练习。
3.会唱歌曲“Father and Mother”
教学重点:单词doctor,nurse,driver,farmer和baseball player的听、说、认、读。
教学难点:单词baseball player的认读。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词卡、图卡。
教学过程:
一、Preparation
1.Enjoy the song: My father is a doctor.2.教师出示father、mother、uncle、aunt等单词的词卡,让学生认读单词。
二、Presentation
A.单词导呈
1.Learn:doctor
(1)T:(故意装作很痛苦的样子)Oh, I’m ill.I must see the doctor.教师出示doctor 的图片并教读。
(2)板书教读doctor-----Act like a doctor(教师说的同时让学生和自己一起做动作)
2.Learn:nurse
(1)T:(出示护士的图片)Look!Is she a doctor?
Ss:No.T:Good!She is a nurse.板书教读nurse—She is a nurse.(2)教师和学生一起边说边做Act like a doctor,Act like a nurse.3.Learn:farmer
(1)T:(出示自己的全家福,)This is my father.He’s a farmer.说的同时做锄地的动作。
板书、教读farmer----He’s a farmer.(2)教师和学生一起边说边做Act like a doctor,Act like a nurse,Act like a farmer..4.Learn:driver
(1)T:(继续展示全家福)This is my brother.He’s a driver.(做开车的动作)
(2)教师板书、教读driver.(3)教师和学生一起边说边做driver----driver-----Act like a driver.5.Learn:baseball player
(1)T:(出示baseball player的图片)Look!Is he a driver?
Ss: No.T:He’s a baseball player.板书、教读baseball player.(2)教师和学生一起边说边做baseball player---baseball player---Act like a baseball player driver----driver-----Act like a driver.B.听读正音
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ad after the tape.C.合作学习。
小组内利用词卡读单词。
三、Practice
1.教师出示本课所学单词doctor,nurse, driver, farmer,baseball player的图卡,让学生根据图卡说出相应的单词,并出示相应的词卡。
2.Guessing Game:
教师把单词doctor,nurse, driver, farmer,baseball player的图卡装到一个信封中,从中抽取一张并遮住,让学生猜老师抽出的是什么。
3.Let’s do.(1)学生听录音,做动作。
(2)学生听录音,边说边做动作。
(3)教师打乱Let’s do 部分的顺序发出指令,让学生根据指令做动作。
4.Game:心心相印。
教师挑选六名学生,两人一组。老师单独给一生看词卡,该生根据词卡做动作,另外一生猜。猜对最多的那组获胜。
四、Production.1.(1)T:My father is a farmer.What’s your father?
S1:(在教师的引导下)My father is„..T:My father is a farmer.What’s your father?
S2: My father is„..(2)教师板书并教读What’s your father? My father is„.(3)Practise it with your groups.(4)Make a survey.What’s your father/mother/uncle/aunt?
Name
father
mother
Mike
doctor
nurse
driver
2.Sing a song:My father is a doctor.(1)教师播放录音,让学生熟悉歌曲旋律。
(2)教师播放录音,让学生学唱歌曲。
五、Progress
(一)检测题。
1.根据听到的内容排列顺序。
()Act like a farmer.()Act like a doctor
()Act like a nurse
()Act like a teacher.()Act like a driver
()Act like a baseball player.aunt
farmer
uncle
2.完成单词:
1.n se护士 2.f m r农民 3.d tor 医生 4.dr v r司机
5.b s bal play r棒球运动员 6.t ch r教师 7.st d nt学生
(二)Homework.1.听本课的录音并跟读。
2.把学到的歌曲唱给家长听。
四上U6B2(对话课)
教学内容:A Let’s talk Let’s chant.我的设计
教学目标:1.能听、说、认读本课句型Is this your father?What’s your mother? He looks strong.并能在情景中运用。
2.能听懂、会说本课对话,并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3.理解会说Let’s chant 部分内容。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句型Is this your father?What’s your mother? He looks strong.教学难点:理解、会说句型They look strong.Are they farmers?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职业词卡,全家福照片。
2.教师准备录音机、磁带。
3.学生准备全家福照片。
教学过程:
一、Preparation
1.Sing a song: My father is a doctor
2.Let’s do
教师播放录音,学生跟着录音边说边做。
3.Free talk
What’s your father? My father is a„„
(1)教师询问学生,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回答。
(2)教师出示职业词卡,让学生根据词卡内容回答。
二、Presentation
1.学习What’s your mother? My mother is„
(1)T:My father is a farmer.What about you? What’s your father?
S1: My father is„
T:What’s your mother?
S2:My mother is„
教师询问一两位同学后,板书、教读What’s your mother? My mother is„
(2)学生两人一组练习。
(3)Let’s chant.What’s your father?
教师播放录音,师生共同吟唱。
2.学习“Is this your„.? Yes, she/he is.” He looks„
(1)T:(出示自己的全家福照片)This is my mother.She is a nurse.She likes sports.拿起一位同学的全家福照片。Is this your mother?
S1:(在教师帮助下)Yes, she is.T:(拿起另外一位同学的全家福)Is this your father?
S2: Yes, he is.T:He looks strong.(2)板书、教读“Is this your„.? Yes, she/he is.”He looks„
3.教师做好示范后,学生两人一组利用手中的全家福操练.4.学习“Are they farmers?”
(1)T:(继续利用学生的全家福)Who is this man ?
S3: He’s„„
T: Who is this woman?
S3: „„
T: They look young.Are they farmers?
S3: „„
(2)教师板书、教读教读Who is this man ? He’s„ Are they farmers?
三、Practice
1.听音答题。
What’s Amy’s mother?
2).听音正音。
(1)Listen and point.(2)Listen and repeat.3.合作共建
小组内分角色朗读对话,组长注意分配好角色,同时要注意角色互换。
4.表演展示。
Act the dialogue in pairs.四、Production
利用手中的全家福,用今天学过的句子和同桌一起做一个新的对话。
五、Progress
(一)检测题。
1.选词填空。
(1)()is your mother? A.What B.How
(2)()Is this your aunt? A.Yes, she is.B.Yes, he is.(3)()is this man? He’s my uncle.A.What B.Who
2.对答如流。
(1)What’s your father ?()
(2)Are they farmers?()
(3)Is this your father?()
(4)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A.Yes, he is.B.Yes, you are right.C.Four.D.He’s a doctor.(二)Homework
1.听Let’s talk 部分是录音、跟读,并读给家长听。
2.吟唱Let’s chant 部分的歌谣。
四上U6B3(读写课)
教学内容:B Read and write Write and say C Story time L et’s check.Let’s find out 我的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听、说、读、写四会单词nurse,doctor,farmer,driver.2.能用所学英语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并描述人物特征。
3.了解C部分故事内容。
4.了解英语国家有关生活习俗。
教学重点:使学生熟练掌握四个单词的拼写,在故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英语介绍并描述人物。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录音机、磁带、词卡、图卡。
2.学生准备全家福照片。
一、Preparation
1.Sing the song: My father is a doctor
2.(1)教师出示farmer、doctor、driver、nurse的图卡,让学生根据图片说单词。
(2)What’s missing?
教师拿出准备好的farmer、doctor、driver、nurse的单词卡片,每次展示两张词卡,然后迅速收起一张,让学生猜收起的是哪一张。
二、Presentation
(一)Read and write.1.(1)T:What’s your father?
S1: He is a farmer.T: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S1:(在教师引导下)I am going to be a doctor。
教师教读 I am going to be a„.(2)两人一组,用I am going to be a„.句型说说自己的理想。
2.(1)T: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S2:I am going to be a„.T:Can you spell it?Let’s spell it together.(2)教师和学生一起拼读后板书示范。
3.Use the same way to learn doctor,nurse, driver.4..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ad after the tape.5..小组内拼读单词。
(二)、Write and say.1.教师出示write and say 部分的图片,并和学生一起讨论。What’s he/she? He/She is a„.2.(1)展示Write and say 部分的内容,让学生完成短文。
(2)Check the answer.(3)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ad after the tape.(4)Read in groups.三、Practice.1.Spelling Game.教师把学生分为两组,教师出示farmer、doctor、driver、nurse其中的一张图卡,让学生读出单词并拼读。能正确拼读并且数量最多的那组获胜。
2.看谁写的好。
学生在小组内抄写单词,每组推荐一名写的最好的,参加全班评选,选出写的最好的3名同学,并将他们的作品在全班展示。
3.Let’s find out.教师给予一定的时间限制,看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出的单词最多。
四、Production
1.学生拿出自己的全家福,模仿Write and say 部分介绍自己的家人。
2.Story time.(1)教师播放录音,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2)学生再听录音,并跟读。
(3)教师挑选部分有能力的同学表演故事内容。
3.Good to know.教师展示该部分内容,让学生简单了解。
五、Progress
(一)检测题。
1.并下列单词补充完整。
dr er tor f m n ur se
2.选出不同类的单词。
(1)A.farmer B.driver C.people
(2)A.father B.sister C.doctor
(3)A.doctor B.nurse C.brother
(二)Homework.1.听Write and say部分的录音、跟读,并熟练的朗读本部分。
一、从学习内容出发来设计单元练习活动
单元练习活动设计首先应该尊重学习内容, 围绕学习内容来设计单元练习活动。这里说的学习内容, 主要是指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 包括单元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等。
1. 依照单元导语设计单元练习活动。本单元的导语是这样的:“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古今中外, 许多作家妙笔生花, 为它们写下了一篇篇生动的文章……我们来认真读一读, 具体感受作家笔下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 还可以试着比较一下课文在表达上的不同特点。”从这一导语分析, 它既是整个单元学习内容的引子, 也是整册教材学习目标的具体序列之一, 体现了语文课程总体目标或阶段目标要求。所以, 针对导语学习内容, 我们可以设计整体性的单元练习活动, 既面向单元学习目标, 又针对学生学习需要, 从而逐渐达成目标序列。
设计一:这一单元导语告诉我们学习的主题是 _______, 这些动物在作家笔下都写得 _______、_______。通过本单元的学习, 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_______。
设计二: 什么叫妙笔生花?古今中外的许多作家妙笔生花在哪里?怎么又叫栩栩如生?作家们又是怎样把相同动物或者不同动物写得栩栩如生的?
2. 依照课例内容设计单元练习活动。本单元围绕“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两精两略的课文, 再加上形态可掬的动物插图、思考题以及《猫》后面的阅读链接, 内容丰富, 让学生懂得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这一道理。所以, 针对这样的课例, 我们可以设计遵循学习内容的练习活动, 达到熟悉课例内容, 学会表达方式, 以增进人类与动物之间感情的目的。
设计三:“白鹅”是我国作家 _______ 和 _______国作家 _______ 描写的同一种动物, “猫”和“母鸡”两种动物都是我国著名作家 _______ 写的。
设计四:“白鹅”在不同的作家笔下, 有着不同的形象, 在丰子恺笔下是 _______, 在叶·诺索夫笔下是 _______ ;“猫”“母鸡”等不同的动物在老舍笔下各有的形象是 _______、 _______ ;除了老舍写“猫”, 还有 _______ 也写了“猫”。
设计五:比较丰子恺和叶·诺索夫两位作家对“白鹅”的不同描写, 他们各有什么特点?哪些表达方式值得学习?老舍在写“猫”和“母鸡”时, 有哪些相同的或不同的表达方式?
设计六:作家很喜欢动物, 画家也很喜欢动物。请将插图和课文相比较, 又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
3. 依照语文园地来设计单元练习活动。本单元语文园地目标非常明确, “口语交际”“习作”都是围绕“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主题,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 先说后写, 运用一定的表达方式, 把动物的特点说清楚、写具体。“我的发现”其实是对表达方式的进一步体会, 字面上是作者不喜欢动物, 实际上是表达了深深的喜爱之情, 这在生活中也是常有的事。“日积月累”是有关动物的成语, 足以表明人们对动物的喜爱。除以上四个固定栏目外, 还增加了一则“对联趣味语文”, 让人感觉语文是有情趣的。针对这样的学习内容, 我们可以设计巩固性或延续性的单元练习活动, 以加深对动物的印象, 巩固“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
设计七:你最喜欢的动物是 _________, 因为它_______, 跟这动物有关的成语有 _______ 。
设计八:我跟动物有着亲密的关系, 我们之间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九:我知道“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 无论是课文中, 还是生活当中, 有许多看上去不喜欢, 实际上喜欢得不得了的现象, 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从学习的程度要求出发来设计单元练习活动
尽管单元主题明明白白, 学习内容清清楚楚, 但针对学习的程度要求和不同层次的学生, 单元练习活动的设计是不一样的。
1. 学习的程度要求决定着单元练习活动设计的程度。“动物”专题组教学共花10~13课时, “学习和积累单元词语”“感受每一种动物的形象”“发现和运用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等成为单元学习的主要目标。然而, 具体目标的确定可以随着教材的编排, 或者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改变而作出分解与调整。所以, 单元练习活动设计要遵循学习的程度要求, 根据不同的学习程度, 设计与之相匹配的单元练习活动, 这是基于学生生活经验, 符合学情和训练状态的。
通过充分读书, 读单元导语、读四篇课文、读语文园地, 运用单元整组学习方式来设计。
设计一:单元导语是 _______, 分别列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篇课文, 写出了每一种动物的 _______、_______、 _______等特点, 让我们感受到了动物的可爱, 语文园地又让我们清楚地知道几位作家语言的不同风格以及表达上的不同特点。
运用单篇教学方式, 在初读课文时了解课文的内容, 体会作者笔下的动物形象, 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 把读与思、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
设计二:分别画出表现“白鹅”“白公鹅”和“猫”“母鸡”特点的句子。想一想这些特点是怎么来具体描写的?
设计三:同样是写“鹅”, 为什么分别用“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全是海军上将的派头”来形容?课文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鹅”的确是个“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全是海军上将的派头”的动物?
设计四:读《猫》和《母鸡》的第一句话“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我一向讨厌母鸡”。“古怪”的意思是 _______, “讨厌”的意思是 _______。老舍是喜欢“猫”和“母鸡”的, 而课文的第一句话这样写, 是为了 _______。
突出专题训练要求, 可以配合本组专题, 运用精读带略读的方式, 然后运用于略读课文的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精读课文的学习方法, 借助画、圈、议等方法, 充分理解作者笔下动物形象的表达方式来设计。
设计五:学了四篇课文, 我觉得有以下几个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也想学一学, 写一写。我喜欢的动物是 _______, 它有 _______ 性格特点, 可以从 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证明。
2. 不同层次和不同学习水平也影响着单元练习活动设计。单元练习活动是学习评价的一种有效方式, 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改善教师的教学, 因此, 我们应该立足不同层次和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基础, 有差异地设计单元练习活动。
依据语文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能, 结合单元学习目标和每一堂课的差异程度, 突出什么功能就设计相应的单元练习活动。
设计六:精读课文《白鹅》和《猫》的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的学习应该是有差异的, 其学习目标指向分别是 _______ 、_______。而略读课文《白公鹅》和《母鸡》的学习目标应该是 ______________ 。
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程度, 设计不同的、有层次的单元练习活动内容和形式, 如同样是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七:优秀学生可以借助总起句、过渡句或者总结句来概括课文内容和某个动物的特点;而薄弱学生借助一定的选择、填空或者提供一定的语境来概括主要内容和动物特点。
设计八:优秀学生可以直接运用“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 进行小练笔;而薄弱学生可以模仿动物的叫声、步态和架势, 开展表演练习, 然后进行小练笔。
三、从提出内容的学习条件出发来设计单元练习活动
单元练习活动设计还应该基于提出内容的学习条件。因为学习条件能够保障内容的学习和目标的达成, 有什么样的学习条件, 就会设计针对性的单元练习活动, 有什么样的单元练习活动, 就会促成学习内容掌握。
1. 单元练习活动设计应尊重教材条件和文本思路。不论怎么样的学习条件, 教材和文本是统一的, 城市小学生和农村小学生所学习的内容是一致的, 目标要求也是一致的。因此, 单元练习活动设计应依据教材编排和文本内容。
如“动物”专题单元, 通过比较, 不仅应让学生掌握“白鹅、猫、母鸡”等动物所具有的特点, 以及该特点的表达方式, 还要掌握“明贬实褒”的写法, 并能够模仿或创造。
设计一:《白鹅》一文“好一个高傲的动物”中的“高傲”, 字面上的意思是 _________, 实质上表达的是 _________, 并没有 _________。尤其是从白鹅的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 中, 让我们看到了作者对白鹅的无比喜欢, 也让我们看到了白鹅特别的性格。
设计二:在写作方法上, 《白鹅》和《白公鹅》都是 _________ 来写的, 《猫》和《母鸡》则是通过_________ 方式来写的。
2. 单元练习活动设计受提出内容的学习条件制约。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尽管媒体资源发展很快, 但是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 其学习条件还是相当的不同, 即使是相同的学习目标, 也会因学习条件的不同而设计不同的单元练习活动。如人教版是在学科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编制的, 有着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但是对于全国各地来说, 实施是不一样的, 就是同一个地区, 在实施操作的过程中也会不一样。从“动物”专题单元看, 应该说对农村学生比较贴近, 白鹅、猫、母鸡等动物是农村孩子常见的, 有的甚至还饲养过, 对它们的习性、脾气比较了解, 可是对于城市里的孩子就不一样了, 可以设计观察类单元练习活动和上网搜索类单元练习活动。
设计三:农村的孩子可以亲自去观察这些动物的生活状态, 包括吃食、叫声、步态以及和其玩耍, 直接体验动物的温驯和敬业、顽皮和淘气。
城市里的孩子则可以通过网络去搜集有关它们的介绍, 了解闲情趣事 , 感受动物们的习性、脾气。
设计四:课外布置适当的阅读活动, 查找相关的书籍阅读, 可以是中国的, 也可以是外国的;可以是古代的, 也可以是当代的;可以是著作类的, 也可以是绘画类的。
四、从目标整体要求出发设计单元练习活动
单元练习活动设计要按照教材编排体例, 充分展现整组教材所特有的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的特点, 力争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整体目标要求。以《白鹅》中“鹅的步态, 更是傲慢了”一段描写来说明。
1. 突出知识与能力目标。《作业本》上针对以上语段安排了两个练习, 一题是“将句子按顺序排列, 并加上标点符号”, 另一题是“读一读, 写一写”, 可以作以下补充。
设计一:理解“步态”的意思是 _______, 文中的“_______”“_______”都是步态;“更”的意思是_______ ;“颇”的意思是 _______。
设计二:按照内容填空题:鸭的步调 ( ) , 有 ( ) 之相, 鹅的步调 ( ) , 有京剧里的 ( ) 之相, ( ) 。
设计三:用“非但……竟……”仿照着写一句话。
2. 体现过程与方法目标。针对“白鹅”动物的特殊性, 可以设计相关的练习活动, 以体现学习过程与方法。
设计四:读读语段, 画出概括这一段主要内容的句子: _______。
设计五:议一议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具体介绍鹅的傲慢?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融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每个练习活动都要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很不容易, 但是要力争融汇, 逐渐培养。
设计六:圈出“它常傲然地站着, 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 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句子中描写“鹅更傲慢”的字词, 想一想, 这样写为了什么?
设计七:课文中像这样的写法还有许多, 请画出来, 并学着这样的方法写一写自己喜爱的动物。
设计八:课外长时间去观察动物, 和动物交朋友, 之间能说话、能倾吐, 体验快乐。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
设计理念:
这是一次看图习作,由于题材的局限,学生往往写起来比较困难。所以,老师教学要在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且合理地想象,从静止的图片中引出动态的故事来,让学生把人物想象成真实的,说成鲜活的,让他们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激发学生说的愿望、写的兴趣。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理解图意,进行合理想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引导学生比较准确地表达自己所想所感,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感受并学会情感表达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等情感教育。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仔细看图,发挥想象,把故事较完整地表达出来。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设境,导入课题
师: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时时暖人心。同学們,我们学习的第六组课文都是用真情深深地打动我们的好文章。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感人的图片,每张图片里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出示图片)看到这些,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感动、温暖、想哭……)
是啊,这些人非亲非故,但这一切却让我们感到他们之间互相关怀、相互照顾的浓浓亲情,他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我们课文里也有一张图片,它的名字就是——胜似亲人。
(设计意图:在教学伊始,激发学生情感,通过图片让学生感受到身边有许许多多需要帮助和热情提供帮助的人。让学生产生了解图片内容和想象图片情景的欲望。)
二、指导看图,合理想象
1.师:谁能把胜似亲人的意思给叫大家说说?(“胜”有超过的意思。不是亲人,却比亲人还亲。)
2.师:说得真好。请大家按照一定的顺序仔细观察图画,看看上面画了些什么?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提醒:有人物的图画按照先人后物的顺序观察)图上画有谁?(小姑娘多大了?叫什么名字呢?)她们会是什么关系呢?(可引导学生注意人物的服饰,她们也许是邻居,也许是……)
3.理解图意,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用“我从这幅图画上看到了……”的句式写一写图上的情景。(提醒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看看老奶奶的动作、神态,想想她会怎么说?小姑娘又是怎么样的呢?谁来描述一下?)
4.讲评学生试写片段,对细节写得好的学生多家表扬。
(设计意图: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通过学生直观的印象,指导学生观察图片的方法,训练学生写简单的句子,让学生感觉写起来并不难,为后面的写作打好基础。)
三、画外联想,丰富内容
1.仔细观察图上老奶奶、小姑娘的动作、神态,想象她们的内心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小姑娘为什么要给老奶奶洗衣服?老奶奶有其他亲人吗?小姑娘是偶然路过,还是经常这样?小姑娘的家里人支持她吗?小姑娘和我们身边的哪个同学很像?老奶奶搂着小姑娘会说些什么?小姑娘被搂着的时候心里会想些什么?小姑娘告别老奶奶时又会想些什么?如果你是那个小女孩,你以后会怎样做呢?
2.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3.派代表汇报,其他同学补充。
4.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说得不错、观察得很仔细,这么一张简单的图片啊,大家看了就能讲出这么精彩的故事,大家真得很棒哦。老师认为刚才写得很精彩的同学都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观察仔细、想象丰富、感受深刻。下面,请大家把这张图片所呈现的精彩故事完整地写下来吧!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的思维,发挥充分的想象,让他们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这样他们就不会觉得写起来很难。最后一个问题,旨在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学习小女孩的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四、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完成习作,修改成文。
2.课外阅读颂扬人间真情的故事。
教学不是讲完这一刻的生词、课文、语法、练习就行了,你讲完了,学生会了吗?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1:触摸春天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浓郁、流连、小径、流畅、引导、悄然、灵性、经历、瞬间、扑闪、概念、弧线、飞翔、权利、缤纷、花繁叶茂、多姿多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
4.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教学重难点
怎样引导学生从盲童的角度,体会小女孩安静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因为学生缺少体验。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体会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所表达的情感,可以结合“思考练习题”重点来体会。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划分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了解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读中感悟课文的语言文字所含着的情意以及语言表达的特色。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6分钟)
1、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那好,听我讲个故事,听后给这个故事加个合适的题目。
一个视力正常的人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一起走在崎岖的山路上,视力正常的人接连摔了几跤,而双目失明的人走起路来四平八稳。
视力正常的人深感疑惑,于是问盲人:“为什么你看不见路却能够走得如此稳健,我看到路却不断摔跤呢?”盲人不假思索地回答:“因为你有明亮的眼睛,而我什么也看不到。”视力正常的人一听更加疑惑不解了。盲人不慌不忙地接着说:“就是因为你拥有明亮的双眼,能看清楚远方,却也往往忽略了自己的脚下,对于眼前坎坷的道路还没有看清楚就大步地走了过去,所以一不小心就被绊倒了。而我与你相反,因为看不到路,所以我全神贯注,将脚下的路探清楚后再踏出每一步,因此才走得很平稳,不会摔跤”。
视力正常的人听了连连点头。
2、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也是讲述一个双目失明的人的故事的,题目叫――17
触摸春天
(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们头脑中也许产生了一些疑问,请说一说你们的疑问。(谁触摸春天?怎样触摸春天的?为什么要触摸春天?春天怎么触摸?……)
二、引导初读(10分钟)
1、我知道你们已经按捺不住读课文解决疑问的心情了,那就先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提出的问题。不动唇、不出声、不用手指读,只用眼睛扫视,遇到不认识或不懂的字词跳过去,不回读。时间为2分钟。读后说说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因为什么触摸春天的。
(1)
自读
(2)
反馈,板书:安静
盲童
(3)评价:同学们的学习是两个齿的钉耙锄地――有两下子啊!随着我们深入学习课文,对安静为什么要触摸春天的问题会有更全面的认识
2、大家默读课文时遇到的不认识的字词,请自学解决:自由朗读课文,依据拼音读准、记住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注意保持正确的读书姿势。
3、学生读书,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三、评价初读(16分钟)
1、课文中的生字词读准记住了吗?(投影出示)
盲童
小径
流畅
权利
磕磕绊绊
一瞬间
弧线
飞翔
缤纷
清香袅袅
(1)先自由地读一读,不会读的字词可以看看课文里的拼音。
(2)指名读,读错纠正,(3)齐读。
2、生字词读准记住了,就为读通课文奠定了基础。请大家再抓紧时间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等一会儿和杨老师比赛读书,好不好?
(1)
自读
(2)
比赛
哪些同学想和我比试比试?请举手的同学都站起来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我的挑战者们,你们和我谁先读啊?
四、指导写字(8分钟)
1、课文我们暂时先读到这里。课文中有些词语不但要能准确认读,而且要能正确、美观地听写。(投影出示词语)还认识这些词语吗?齐读。
小径
流畅
磕磕绊绊
权利
弧线
飞翔
一瞬间
缤纷
2、请你们认真观察、分析、记忆字形。
3、在今天所学的生字中,“弧”比较难写。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一写。“弧”左窄右宽、右半部分“瓜”的“竖提”中的竖是这个字的主笔,要写得垂直。“弧”这个字才端正美观。“瞬”容易写错。这个字的倒数第二笔是“竖折”。
4、听写生字词。
5、请同学们对照屏幕上的词语自改,正确的打Ⅴ
错误的订正,并在写的美观的字上加★
五、课堂小结(1分钟)
同学们通过读书,对安静为什么要触摸春天这个问题有新的认识了吗?其实要想全面准确地弄懂这个问题,必须要到课文中找到描写安静触摸春天的语句好好读一读,体会体会才行。这个工作,我们到下节课做。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主题(1分钟)
上堂课同学们读通了课文,了解了课文大意,听写了生字词。这堂课我们抓住描写安静触摸春天的语句好好读一读,体会体会,和安静及来一次心灵对话
二、读书感悟(30分钟)
(一)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哪些语句具体描写盲童――安静用手和心触摸春天的。
(1分钟)1、请看屏幕:这就是课文描写安静用手和心触摸春天的语句。你们找得对吗?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这些语句(配乐),请你们边听边想像安静触摸春天的画面。(2分钟)
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安静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在春天的深处,安静细细地感受着春光。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此刻安静的心上,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曲线,述说着飞翔的概念。
(二)假想阅读,体情悟道。
(分钟)假如你现在就是安静,自由地读读这些语句,做做触摸春天的动作,抓住红颜色的词语体会体会当时的感受。
1、指名读第一语段。上台做“穿梭”的动作;回答:从“穿梭”“极其准确地伸向”你感受到什么?再读这个语段,把刚才说的感受读出来。(板书:伸向)
2、指名读第二语段。回答:“竟然”什么意思?从这个词语上你体会到什么?她以前抓住过蝴蝶吗?从哪里知道的?(在安静指间扑腾的蝴蝶在安静的心中不就是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机勃勃的春天啊)我们一起读读这个语段,把刚才说的感受表达出来。(板书:拢住)
3、指名读第三语段。回答:安静的眼睛看不见,为什么还要张望啊?再读这个语段,把刚才说的感受表达出来。(板书:张望)
4、她双目失明却整天在花香中流连,在花丛中穿梭,还能抓住睁着眼睛的花蝴蝶,但又放飞了蝴蝶,明明眼睛看不见蝴蝶,还要张望蝴蝶,你们说安静的“神奇的灵性”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连起来读读这三个语段体会体会。(板书:热爱春天,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三)把自己当成课文中描写的人物,读书体会,是一种很好的读书学习的方法。
课文除了描写安静触摸春天,还描写了的表现,杨老师已经找出了这些语句。请你仿照刚才的读法,把自己当成,读读这些语句,想想我为什么一直没有惊动安静?屏显有关语段:
我几乎要喊出声来了,因为那朵月季花上,正停着一只花蝴蝶。
我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安静。我仿佛看见了她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一瞬间,我深深地感动着。
我没有惊动安静。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安静告诉我这样的道理。(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四)小结感悟。
(1分钟)用细腻地语言描写了安静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感受春天的气息,触摸春天的脉搏,捕捉春天的影踪。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也触摸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生命力,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谁都有把握春天的权利,只有用心去感受生命的美好,才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
这句话点明了要向我们表达的中心。让我们一起朗读这句话。
(五)读写迁移。
(4分钟)同学们还记得我第一堂课给你们讲的故事吗,请你学习本篇课文的写法,试着给这个故事写一个点明中心的结尾
走路的启示
一个视力正常的人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一起走在崎岖的山路上,视力正常的人接连摔了几跤,而双目失明的人走起路来四平八稳。视力正常的人深感疑惑,于是问盲人:“为什么你看不见路却能够走得如此稳健,我看到路却不断摔跤呢?”盲人不假思索地回答:“因为你有明亮的眼睛,而我什么也看不到。”视力正常的人一听更加疑惑不解了。盲人不慌不忙地接着说:“就是因为你拥有明亮的双眼,能看清楚远方,却也往往忽略了自己的脚下,对于眼前坎坷的道路还没有看清楚就大步地走了过去,所以一不小心就被绊倒了。而我与你相反,因为看不到路,所以我全神贯注,将脚下的路探清楚后再踏出每一步,因此才走得很平稳,不会摔跤”。
视力正常的人听了连连点头。
(他想:走路如此,做其他事情何尝不是这样啊!
无论自己多有把握的事情,也一定要步步为营,千万不要因为过分自信而使自己陷入疏忽之中,有些时候我们也会在自己最有把握的事情上遭到失败。)
(六)语言积累。(4分钟)
多美的课文,好好读读,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下来。等一会儿,我们看插图试着背背。
三、引导实践(1分钟)
1、可爱的小姑娘安静虽然无法用眼睛看见多姿多彩的春天,却能够用心灵触摸到。海伦?凯勒曾说:“世上除了用眼睛看世界,还有一种内在视觉,那可能是更真实的,那就是用心去看这个世界。”课后请同学们自读“阅读链接”中的内容。按照课后学习伙伴的提示,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小组合作办一份以“热爱生命”为主题的小报。下周交流评比。
附板书设计:
触摸春天
伸向
生活
安静
合拢
蝴蝶
热爱
春天
(盲童)
张开
生命
张望
创造
自己
多彩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2:永生的眼睛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3.学习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4.按课文前的“连接语”中的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5.师生共同搜集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及相关事例。
6.小调查:问问你身边的人们,他们对器官捐献的事情了解多少?他们愿意捐献自己的器官吗,为什么?
阅读资料,交流感受
1.教师导入:《触摸春天》中盲女孩安静是那样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她多么盼望也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呀!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下面的资料:
(投影出示)
资料一: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目前约有400万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但由于供体角膜匮乏,我国每年仅实施3
000例角膜移植手术,数百万的患者还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资料二:目前美国有超过84
000多名患者登记等待器官移植,而且每13分钟就会有一个新的登记等待患者。2021年仅有30%的等待者获得了器官移植,而剩余的70%的等待者必须继续等待他们迫切需要的移植器官。不幸的是,每天有16个人会因为无法等到器官移植而丧失生命。
2.看了这两段资料,心中有什么话要说?
引导学生谈一谈对器官移植的看法:假如自己的父母要求在死后捐献器官或遗体,你会同意吗?你是否愿意在死后捐献自己的器官或遗体?
熟读精思,探究文本
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永生的眼睛,相信同学们学习之后一定会对器官移植产生新的看法。
2.检查预习情况:轮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3.仔细阅读,边读边把令你感受很深的句子画出来,想一想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比一比哪个小组最会学习。
5.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进行研读:
研读重点:文章为什么以“永生的眼睛”为题?
研读重点:父亲教育“我”的两段话。
a.投影出示: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查阅的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感悟:你可以给予他人哪些东西?为什么说给予别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最珍贵的?
b.投影出示: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多么美妙!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们会为我自豪!
引导学生讨论:第二处语言与第一处语言有什么关系?
c.把父亲的这两段耐人寻味的话连起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悟。
研读重点:含有“骄傲”一词的句子。
a.引导学生说一说谁为谁感到骄傲,为什么感到骄傲,从中体会到什么?
b.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
6.课文到这里戛然而止,但故事本身并没有结束。下面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故事原文的结尾,读后交流自己的感受。(出示投影)
没有想到,仅仅是两周之后,我再一次为器官捐献组织签署了同意书。我的可爱的女儿,才华横溢的小温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生了……当我签字时,她的话儿萦绕在我耳际:“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
失去温迪二周后,我收到一封来自俄勒冈勇敢者角膜中心的信。信上写道:“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现在,两位昔日盲人已重见天日。他们成为您女儿──一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纪念,并有幸分享她的美丽……”
我的金发的温迪手中的画笔依旧不辍地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大胆评议,深化感受
1.评价人物:文中的一家人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引导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之后请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从而进一步通过朗读品出言中之美,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
2.评价作品:你认为这篇文章哪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是否还有不足,应如何修改?
鼓励学生从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多角度进行大胆评议,发表不同看法。
交流体会,延伸课外
学完课文,你对器官捐献有什么新的体会?你打算做些什么?
鼓励学生课后通过办板报、广播、写倡议书等方式向家长及.宣传器官捐献的意义。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3:生命生命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主旨。
2.积累词语。
3.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三个事例的内容,深刻理解三个事例所引发出的侧重点不同的三点思考,以及三点思考分别提出的三个要求。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杏林子的材料,以了解.女作家杏林子。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1.导人新课
张海迪最新创作的长篇小说《绝顶》,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书自1998年开始创作,耗时四年,共计35万字。
责任编辑胡玉萍第一次与海迪面对面交谈时,心中就担忧——以她这样的身体状况,能完成这部长篇创作吗?后来,她了解到,张海迪只要身体稍微好一点,就继续艰难地创作。张海迪说:“每天我都想放弃生命,但每天我又小心翼翼地把它拾起来,精心地、像看护一小簇火焰一样,让它燃烧,生怕它熄灭……,’
去年岁末,胡玉萍拿到书稿后,确确实实地感到了它的分量。她也小心翼冀地捧着,仿佛是捧着海迪那脆弱的生命,然而,确乎是沉甸甸的……
无独有偶,.女作家杏林子,12岁时染上了类风湿关节炎,后来病情恶化,她忍着极大的痛苦,高声呼喊着“生命生命”!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杏林子的散文《生命生命》,去感受她强烈的生命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她珍视生命、坚强勇敢的精神,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彩。
2.配乐范读: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思考题
a.题目中“生命”一词,为什么连续用两次?去掉一个行不行?为什么?
b.列举了哪三个事例,试用一句话概括每个事例的内容。
c.三个事例蕴含的意思分别侧重哪一方面?对人生的三点思考分别侧重哪一方面?
3.听读之后,学生自由朗读,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a.是一种修辞方法——反复。去掉一个不可以。因为连用表示强调,表达了对生命的强烈的呼唤,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去掉就没有这种表达作用了。
b.小飞蛾在险境中,生命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下,极力挣扎着——强烈的求生欲望,生命都是自我珍视的。
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从生命诞生这个角度说明,生命力之强大。
“我”静心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有了生命意识,就会严肃地思考人生。
c.三点思考
第一点思考: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
第二点思考:回答怎样对待生命的短暂,怎样对待生老病死。
第三点思考:将目标、信念付诸于行动。要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为生命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教师小结]
正是由于为生命而奋斗,所以才勇敢地活了下去。12岁就患了类风湿关节炎的.女作家杏林子,虽然病情恶化了,仍然忍着病痛,强烈地呼喊着:“生命、生命”。
研读与赏析
文章之所以如此地震撼我们,是因为它的思想内容深刻,而深刻的思想又是靠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现的。下面我们再细细研读文章,看看三个事例分别抓住哪一个关键词,侧重哪一个方面,三点思考分别提出了哪三个要求。
学生讨论明确:
飞蛾
生之欲望
生命意义
香瓜子
生命力
生命的价值
心跳
生命
珍视
奋斗
讨论加点词的作用:
1.“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跃动”改为“跳动”行不行?为什么?明确:不行。跳动是一起一伏地动;跃动表达心情急切。用“跃动”更能表达“生之欲望”。
2.“隔了几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竟然,为什么不能去掉?竟然表达了一种意想不到,表达出一种惊喜,若去掉就没有了这种表达效果。
3.“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
“擎天撼地”本来形容力量巨大,这里指小瓜苗在没有生存条件下,竟然冒出了一截,充分表现了小瓜苗的生命力。“肃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肃然起敬”表达了对顽强的生命力的一种崇敬,在这里是不可随便调换的。
4.“小瓜苗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地向上,茁壮生长,昂然挺立。”又说“它仅仅活了几天”……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
小瓜苗在没有生长的条件下,靠瓜子本身的养分,确实能茁壮生长、昂然挺立,而瓜子的养分仅仅能供养它活几天。
5.“我都愿意为它奋斗,勇敢地活下去。”为什么要加“勇敢地”来修饰“活下去”?那种难以忍受的病痛,活着会比死了还要难受。张海迪也是如此,同样是生不如死。像她们这种情况,活着比死亡还更需要勇气,因此在“活下去”的前面加上“勇敢地”修饰成分。
体验与反思
朗读课文最后三段,说说你学习了此文的思考。结合你的生活,从你的周围举出一两个例子,谈谈你的认识。
启发学生将课文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精神感受。
作业
1.将自己的认识记下来,作为小作文练笔。
一、填空题.
1.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叫( ),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得到一条( ).
2.90°的角是( )角,180°的角是( )角.
3.任何一个三角形,至少有( )个锐角.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角的两边是( ).
①射线②线段③直线
2.画一条射线把一个平角分成两个角,其中一个角是锐角,另一个角是( ).
①锐角②直角③钝角
3.如果在一张纸上画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就( ).
①互相垂直②互相平行③不平行也不垂直
4.平行四边形的( )相等.
①4个角②4条边③对边
5.长方形是特殊的( ).
①正方形 ②平行四边形③梯形
6.从梯形上底的一点到下底引一条( ),这点和垂足之间的( )叫做梯形的高.
①直线②射线③线段 ④垂线
三、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互相平行.( )
2.角的边画得越长,角就越大.( )
3.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一定是三角形.( )
4.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是四边形.( )
5.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而且相等.( )
6.有一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
7.等腰三角形一定有两个角相等.( )
8.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都只有一条高.( )
四、作图题.
1.用量角器和直尺作一个75°的角.
2.过A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3.过B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4.写出图形名称,并从A点向对边作高.
五、量出每个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度数,指出它们各是什么三角形.
六、下图中,不能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的是( ).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线段,射线 2.直,平 3.2
二、选择题.
1.① 2.③ 3.② 4.③ 5.② 6.④③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四、作图题.
1.
2. 3.
4.
三角形 平行四边行 梯形
五、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六、⑤
单元测试二
一、填空题.
1.一个平角等于( )个直角.一个周角的一半的一半是( )角.
2.任何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 )度.
3.通过一点可以画( )条直线,通过两点可以画( )条直线.
4.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叫做( ).
5.两条直线相交成( )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 ),它们的交点叫做( ).
6.∠1+115°组成一个平角,∠1=( ).
7.正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是( )度.
8.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都有( )个锐角.
9.三角形具有( )的特性.平行四边形具有( )的特性.这些特性在实践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10.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相等时,这个图形就变成了( )形.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共10分)
1.平角就是一条直线.( )
2.一条直线长10米.( )
3.角的两边越长,这个角越大.( )
4.用一个10倍的放大镜来看一个30°的角,所看到的角是300°.( )
5.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
6.两条直线平行,它们一定相等.( )
7.有两个内角度数和是90°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
8.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
9.梯形的内角和是360°.( )
10.等腰梯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共20分)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在伟人的故事中成长”为主题组织材料,包括三篇课文,一个语文园地和一个口语交际。三篇课文都是从“为民服务,与民交友”这个角度来写三位领袖人物的。民间传说故事《大禹治水》讲述了一段大禹为治好洪水造福人类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佳话,让学生感受到大禹无私奉献的精神。《朱德的扁担》一文中围绕旧扁担的“失踪”,新扁担的出现讲述了一个生动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到革命领袖朱德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难忘的泼水节》让人难忘的不仅是撒满凤凰花瓣的道路,驶过江面的龙船,升上天空的花炮;更是周总理与傣族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的情景。在本单元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领袖人物会有更深入的了解,体会到他们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尽心尽力的为人民做小事做实事。用自已的一言一行为人民造福,与人民肝胆相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认47个生字。会写24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能通过抓住关键词句段的品读探究,感悟本单元课文中人物的优秀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体会人物品质,激发学生对伟人的敬佩之情。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是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感悟人物的优秀品质。
教学本单元时,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段落品读,从事实中体会人物品质。还可以补充有关的学习资源,引领学生进一步探索伟人的精神世界。学习三篇课文时可以结合收集到的这些伟人其他的故事来进行拓展训练以表达对伟人的敬佩之情。大禹治水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个流传千古的民间传说,讲述的是在洪水泛滥成灾,百姓无家可归时,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依循“治水前——治水——治水后”的线索,通过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感受到他无私奉献的精神,展现了大禹为人民谋利益的感人形象。
学情分析:
大禹治水的故事距离学生很是遥远,我们的孩子生活在条件优越的平原地区,对于洪水没有直观的认识,再加上年纪尚幼,对大禹治水的艰辛和不顾个人幸福,一心为百姓谋幸福的高尚情怀在理解和感受上有一定的困难。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但这也正是对学生进行情操熏陶的良机;同时也可以此为启发,引导学生继续搜集其他部落首领的故事,激发阅读民间传说的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通过边读边想的方法,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感悟文章表达的主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教学重点:
认读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在文字中理解、感悟主人公形象。教学准备:
生字卡、词卡 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收集大禹的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大禹,揭示课题。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伟大英雄叫大禹,同学们在课前都查找了他的有关资料,谁能用一句话介绍一下大禹呢?(生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禹治水》。板书课题:15大禹治水(生齐读课题)
二、自主学习,识字读文。1.出示自学目标:
(1)借助拼音学习本课生字,读准音,圈出不懂的词语,多读几遍。(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生字所在的句子。(3)小组讨论: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生借助提示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词,读熟课文。3.小组内展开讨论,师巡回指导。
三、交流自学情况。
1.课件出示文中15个生字,指生读,他生正音。开火车读、齐读。2.课件出示课后第三题词语,生用喜欢的形式认读。
3.课件出示文中生字所在的句子,指生读,他生评议。自由读、同桌赛读,引导巩固生字。
4.指生分段读课文,看看谁读得最正确、流利? 5.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三过家门而不入
6.小结:这篇课文是一个流传千古的民间传说,讲述的是在洪水泛滥成灾,百姓无家可归时,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治水的过程中,他经历了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用顽强的毅力和心中有他人的无私精神,治理好洪水,是百姓心目中的大英雄。
四、巩固自学成果。
1.填空并朗读大禹治水时“三过家门而不入”一段话。2.拓展:大禹还为天下百姓做过什么事? 《大禹锁蛟》《化熊治水》《巡游四方》并请人撰写《山海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指导生字书写。
1.课件出示课后要写的生字,生读准音。
2.生观察字形结构,找出难写的字,师范写指导。3.生练习书写,师巡视。4.展示学生书写,师生评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认读生字卡片并给生字找朋友。2.谁还记得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欣赏大禹治水的动画片。
二、品读课文加深感悟。(一)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一、二自然段。生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看看读懂了什么? 2.读后交流:
(1)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2)洪水很厉害。(3)人们生活很痛苦。(4)鲧没治好水。3.朗读指导:
(1)这个传说离我们已经有四千多年了,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示出它的时间长吗?
(2)(播放有关洪水的课件)看到这滔滔的洪水,我们能读出洪水的厉害吗?指生读,读后评价。
(3)洪水如此厉害,让当时的人们生活多么痛苦呀!齐读第一自然段。
(4)鲧的精神可嘉,只是治水方法不对,因此九年也没有治好水,真可惜!齐读第二自然段。
(二)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大禹接过父亲没有完成的任务继续治水,课文中是怎样写他治水的呢? 2.生自由读文,画出大禹治水的有关句子再读一读。
3.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一去十三年 三过家门而不入 吸取教训 疏导治水 4.小组讨论:在大禹治水的事情中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地方? 5.集体交流。预设:一去十三年 三过家门而不入
(1)师:十三年了,四千多个日日夜夜,大禹在干什么?(治水)(2)他三次路过家门,说明不止一次有机会回家。“看一看”花的时间长吗?他想的到底是什么?(帮人们治好水,让人们不再痛苦地生活)(3)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大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坚持不懈 一心为人民 无私奉献)适时板书。
6.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我们应该怎样朗读去展现大禹的坚持不懈、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精神呢?指生读,评价——女生读——同桌赛读——齐读。
7.大禹治水的结果怎样呢?生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看看有什么不懂的地方。8.重点交流:“安居乐业”(课件播放人们安宁生活,愉快劳动的场面)引导生理解。9.老百姓这安居乐业的生活是谁带来的?他们会对大禹说些什么?你又会对大禹说什么呢?(老百姓:感激;我们:敬佩)10.指导朗读,对大禹的敬佩之情。自由读——指生读——齐读。
三、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1.当小小配音员,给动画片配音。(课件出示动画场景,生看画面适时读文)2.课件出示课后第二题,指生根据提示讲“大禹治水”的故事,师生评价。
3.总结谈话: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知道大禹为了治水历尽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宁的日子。他真不愧是代代相传的伟大英雄。课后请小朋友再读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一去十三年 三过家门而不入 吸取教训 疏导治水
坚持不懈
一心为人
民
无私奉献朱德的扁担
教材分析:
《朱德的扁担》是一则关于朱德同志的小故事,讲述了他与战士们一起挑粮的事情,他以身作则的高尚品质令人感动和敬佩。
学情分析: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离现在有些久远,而且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学生只有在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为了避免课上出现孩子们对常识、对历史的认知问题而产生纠结,课前老师应向孩子们介绍一下当时的状况,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理,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的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识字、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理解战士们先为什么藏扁担后来又为什么不藏了。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激趣,引入新课。
1.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谜语,课件出示:生在树上,落在肩上,干活躺下,休息靠墙。(这是扁担)相机板书:扁担。引导学习生字“扁、担”,提示“担”在这个词中读轻音。
2.说起扁担,老师就不由地想起一位伟人,你们知道他是谁吗?(朱德)相机简要介绍朱德及课文背景。引导学习生字“朱、德”。
3.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本课去学习——《朱德的扁担》这个动人的故事。相机板书课题:16 朱德的扁担(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课件出示课文朗读,生边听边圈出不认识的字词。
2.学生自由读课文,把不会读的字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读正确。3.和同桌一起合作识记生字、读熟课文。
三、检查识字读文情况。
1.出示剩下的11个生字卡片,指生认读,师生共同正音。2.用多种形式认读生字,自由读——比赛读——开火车读。3.这一课的生字这么多,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记住它? 4.交流记字方法,小组内开展记字比赛。5.指生分段朗读课文,互听互评,纠正字音。6.同桌赛读,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7.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指导书写生字。
1.课件出示要写的8个生字,生读准字音。2.观察字形,师范写,生临写。
3.重点指导“扁、战”的写法,引导区分“士、土”二字的“横”。4.展示学生书写,师生评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生字。2.齐读课文。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教学第一、二自然段。
1.生自由读文,想一想:课文第一、二自然段讲了什么?
2.课件出示填空:因为井冈山生产的粮食不多,所以()。虽然山路又远又险,可是()。
3.指导朗读:山下是敌人,山路又难走,环境多么恶劣呀!但战士们都争着要挑粮。这真是一群不怕牺牲、肯吃苦的好战士呀!让我们带着敬佩的语气读读这两段话吧!
生自由读——指生读——齐读。
三、教学第三自然段。1.课件出示朱德和红军挑粮场面,生观看,说说走在最前面的是谁?他是怎样的穿着?又是怎样做的?
2.生答,课件适时出示句子(第三自然段的1、2、3句)体会朱德爷爷的优秀品质。(1)朱德穿着草鞋,肩上担的满满的一担粮食,走那么难走那么长的山路,实在让人心疼。
(2)朱德白天挑粮,晚上还不能休息,而且不是一个夜晚,是整夜整夜地研究打仗,他太累了,太辛苦了。
(3)想想朱德最需要的是什么?(休息)(4)如果你是红军战士,你会对朱德同志说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由练读,小组交流读、个人展示读。
4.现在你知道战士们为什么要藏他的扁担吗?(心疼他)从中可以看出战士们对朱德怀有什么样的情感?(尊敬热爱)相机板书:战士 藏扁担 心疼朱德——尊敬热爱
5.师:战士们看朱德同志天不亮就出发和大家一起去挑粮,天黑了才回来,晚上还要研究工作,实在太累了,大家怕累坏了他,就劝他不要去挑粮,可他还是坚持跟战士一起去挑粮,战士们看着心疼,就把他的扁担藏起来了。可是朱德爷爷怎么做的呢?
6.生答,(又找扁担写上字)课件适时出示这一自然段地最后一句。
7.生读,讨论:朱德同志为什么在扁担上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呢? 交流:朱德为了不让大家再藏他的扁担,就在扁担上写了这五个字。8.从中你看出朱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以身作则 同甘共苦)板书:朱德 找扁担 和战士一起挑粮——以身作则 同甘共苦 9.有感情的朗读这一部分。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课件出示句子: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2.生自由读,说说你对句子的理解。
(1)大家被他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所感动,所以越发敬爱朱德同志。(2)从“越发”这个词看出大家更加敬爱朱德了。
(3)大家对朱德产生了敬爱之情,所以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4)再联系上文,想想大家都敬爱他什么?(勇敢、不怕危险和战士同甘共苦等)(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五、朗读全文,总结课文。1.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总结填空: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块儿()的事。赞颂了朱德爷爷()的高尚品质;我们()。
板书设计: 朱德的扁担
战士 藏扁担 心疼朱德——尊敬、热爱
朱德 找扁担 和战士一起挑粮——以身作则 同甘共苦 难忘的泼水节
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讲的是1961年敬爱的周总理来到西双版纳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形,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感情。本文通篇向读者展现了泼水节热烈、祥和的气氛,突出了泼水节的难忘。
学情分析:
“泼水节“一个很有特点,非常快乐的节日,但对于二年级孩子来说它又是很陌生,从未经历过的一个节日,一定会充满好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1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品味,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教学重点:
了解周总理和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教学难点:
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1961年,周总理来到西双版纳,和傣族人民共同度过了一个令人难忘的泼水节。(板书:难忘的泼水节)今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欢度泼水节的场面吧。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自读课文,圈出文中要求会认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2.小组合作练读生字,正音纠错。3.用多种形式巩固生字。
4.同桌合作读文正音。(可选择自己喜欢的合作方式,如轮读,齐读等)
三、精读课文,感悟情谊。
1.自读自悟,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生自由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
(2)集体交流。引导学生弄清泼水节的时间以及傣族人民为什么特别高兴。(3)指导读好人们高兴的心情。2.导读第三自然段:
(1)指生读,思考:人们是怎么欢迎周总理的?(2)从这些欢迎的场面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赶来”“四面八方”“撒满”“一条条”“一串串”“欢呼”等词句,体会人们对总理的欢迎及热爱)(3)指导朗读:要把傣族人民的欢迎场面和人们热爱周总理的心情读出来。指名读,齐读。3.导读第四、五自然段:
(1)设疑:周总理是怎么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
(2)小组合作学习第四、五段:画出有关句子,相互读一读,说一说。
(3)集体交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总理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相机理解“祝福”一词。
(4)多媒体课件展示画面。让生进入情境感受泼水节的盛况。(5)指导朗读:让我们把人们的欢乐心情给读出来吧!
(6)自由练读第四、五自然段,再选择喜欢的部分读给同学们听听。4.导读第六、七、八自然段:
(1)师:多么让人激动的场面啊!谁能把作者的心情用声音表达出来!(2)学生自由读——个人展示——挑战读——齐读。
四、总结全文,拓展升华。
1.讨论:题目为什么说是“难忘的”泼水节,不说是“幸福的”泼水节?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课后查资料,了解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在小组内交流。4.收集周总理的故事,读一读。
五、指导书写生字。
1.课件出示生字“忘、泼、度、龙、炮、穿、向、令”,生观察字形结构。2.师范写,生临写。
3.展示学生书写,师生共同评议。板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 周总理
傣族人民
祝福
幸福
令人难忘
口语交际 看图讲故事
教学目标:
1.学会观察连环画的方法,能理解图意,并能创造性地讲述故事。2.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和正确评价的能力,使学生与人交流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教学重点:
看懂漫画,了解漫画的内容。教学难点: 能发挥想像创造性的讲述故事。教学准备:
根据教材插图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话题。1.同学们一定喜欢看漫画吧?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个出自德国著名的漫画家埃·奥·卜劳恩之手的故事,看谁看懂了漫画的内容并能讲出故事的内容。
2.板书课题。
二、看图练说,教给方法。
1.引导学生逐一看图,弄懂前五幅图的内容。(提醒学生看图的时候注意图中人物的动作、表情等)2.启发学生想象第六幅图的内容。(提示学生学会联系前五幅图的内容展开想象)3.师小结看连环画的方法。
强调看图要仔细,先一幅一幅地观察,根据图意展开想像,了解每幅图的内容,再把一幅一幅的图意按顺序连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三、多维互动,梯度训练。
1.学生自主练说——同桌互说互评——小组内展开练说。
在小组内交流时,看看谁说得流畅、完整、准确,并整理出自己组最满意的故事。2.全班交流。
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向全班讲故事,其余小组听后进行评价。(教师提出要求:讲的同学要举止大方,按顺序讲清楚图意;听的同学要专心倾听,知道讲得是哪幅图的内容)3.评选出班上讲得最好的“故事大王”来。
4.出示课件,观看动画表演,请生配出声音来。
四、总结延伸。
说一说,你喜欢这个故事中的谁?为什么?
语文园地六
教材分析:
“识字加油站”通过认识两组交通工具类词语,学会9个生字。“字词句运用”学习十组词语,从中认识十个多音字;学会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我的发现”是引导学生发现形声字的特点。“日积月累”通过学习三个格言警句,受到传统文化的情感熏陶。“我爱阅读”通过引导学生阅读《鲁班造锯》这篇短文,感受到鲁班留心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优秀品质,继续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和8个交通工具类词语,掌握十个多音字,能正确组词。能结合具体的语句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
2.能掌握形声字的特点。积累背诵关于人要有志向的格言警句。3.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教学重点:
识字学词、掌握多音字、学会使用标点、积累格言警句。教学难点:
掌握形声字的特点,培养阅读兴趣。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1.看拼音,认读两组词语,要求读准字音。
2.说说每组词语都是哪一类的?(船、车)这些词语统称什么?(交通工具)3.生自主识字,同桌合作正音。4.开展多种形式读字词,巩固生字。
二、字词句运用。(一)认识多音字。
1.生正确认读十组词语。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2.引导生逐一说出加点字的读音,师板书并向学生讲解多音字。3.生和同桌开展比赛读读记记,看谁把多音字掌握得又快又好。4.课件出示含有多音字的句子,指生正确选择,师生评议。(二)给句子加标点。
1.师引导学生回忆逗号、句号、感叹号、问号的用法。2.学生读句子,试填标点符号。
3.全班交流:生说,师生评议——生自由读句子,体会标点的用法。
4.课件出示其他句子,生试给句子填标点符号,再把句子读给同学听,他生评议。
三、我的发现。
1.课件出示五组生字,生自由认读。
2.生观察每组字的字形和读音,说说发现了什么。(每一组后面带有偏旁的字的读音与前面的字音相近)3.集体交流后,师引导学生认识形声字的特点。
(形声字的声旁表示这个字的读音,形旁表示这个字的意思)例:“把”右边的“巴”是它的声旁,代表它的读音,左边的提手旁是形旁,代表它的意思——“把”是用手来掌握。
4.生试着找一找形声字,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
一、日积月累。
1.生借助拼音把句子读正确。2.指生朗读,师生评议。
3.师引导学生弄清这些句子的意思,了解格言警句。4.生自由朗读,读熟句子并背诵。
二、我爱阅读。
1.生借助拼音读熟短文。2.小组内互相正音并交流故事内容。3.指生朗读并介绍故事内容,师生评价。4.讨论:说说你从鲁班身上学到了什么? 5.全班交流。
6.师小结:同学们,只要我们在生活中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遇事多动脑思考并勇于探究,我们也会成为小小发明家的!
英语课堂教学中,倡导“任务型教学”的教学模式,是目前交际教学思想中的一种新的发展途径。它从根本上改变了英语教学过程中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运用学习任务教学,强化了语言实践的过程,充分体现了语言的交际本质。新目标英语是一套好教材,然而,再好的教材也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需要在实际操作中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并根据学生实际和接受能力来开展行之有效的任务和活动。同时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帮助解决教学难题。这样,既能为学生创设真实可视的英语学习环境,也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
二、教材分析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section A的主要学习内容有以下3点:
1词汇:tall, thin, short, heavy, calm, wild, long hair,short hair, outgoing, quiet, funny, serious, smart, athletic,ect.
2句型
Pedro is funnier than Paul.Tina is taller than Tara.Tom is more athletic than Sam.
3语法: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
三、学情分析
学生曾学过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但掌握的程度不够,在使用单音节和多音节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进行表达时总是出现错误。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掌握用正确的语言结构表达人物特点和对人物进行比较。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上英语课,学生视听感受明显,表现出极大兴趣,在欣赏和享受中学习,学习效果明显。
四、教学目标
1谈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指导学生学习人物特点的单词、对人物进行比较的表达及如何正确运用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进行交际。
2通过学习本课,加强师生、生生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
3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五、教学过程
Taskl: Guessing games
Show some riddles such as the following to the stu-dents to guess.
T:I have a friend. She is a girl with long hair in our class. She has a round face. She has two big eyes and a small mouth. She often wears a pair of glasses. She is thin. She is taller than any other girl. She is the mast hard-working in our class. Who is she?
T:Let's look at some photos of my family. (Show them on the screen.) Please describe them.
S:She is shorter than you. /She has shorter hair than you. /She is thinner than you. /'--(Students get informa-tion from the photos.)
T: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 ( Lead in the class subject.)
(1,游戏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又能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培养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的习惯。2,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想象空间,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增进师生间相互了解,融洽师生感情。3,了解学生对已学过的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的掌握程度,为下一步巩固学习做好铺垫。)
Task2:Revise the adjectives to describe people's ap-pearance and personalities
1.Divide the class into four groups and have a com-petition to see which group can get as much as possible.Students can write their descriptions on a piece of paper before class. (Students must collect them before class.)
2.Show some photos of famous persons and describe them, using description words, such as short hair/long hair, curly hair/straight hair, tall/short,...etc, on the screen.
(1,复习已学内容,自然延伸到新课学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2,开展竞赛活动,既可活跃课堂气氛,又可提高求知欲,一举多得。)
Task3 : Presentution
1.Learn some new words about personal traits:calm/wild,athletic/weak,using the pictures of 3 pairs of twins in Section A.
T: Who is eaimer, Tom or Sam?
S: Torn is calmer than Sam. Sam is wilder than Tam.Tom is more athletic than Sam. Sam is weaker than Tom.
2.DoSectionA-la.Matcheachwordwith the opposite. Check the answers.
3.Get students to introduce the rules of the compara-tive and superlative degrees of adjectives. (Show them on
the screen.)
(1,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词汇教学。2,让学生归纳总结语法知识点,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特点。)
Task4: Listening
1.Listen to the tape and number the pictures in 1b.
2.Listen to the tape and complete the chat in 2a.Listen again and fill in chat in 2b.
3.Check the answers.
(听力训练既是对知识的巩固,也为下一步的任务输出提供了输人材料。)
TaskS:Pairwork&groupwork
1.Imagine your partner is a famous person, interview him/her.(Show an example on the screen.)
2.Divide the class into 4 groups and then work in groups.
3.Suppose you are a super star in the future, design your future.
(1,这些活动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又体现了个性化发展。2_活动主题的难易符合学生实际,操作具有可行性。3,“名人专访”、“公众投票”、“明日之星”这些生动活泼的场面,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
Task6: Reading and writing
1.Teach "look the same", "look different", " be as good as","be not as good as","a little",using some pic-tures and comparing some students in class.
2.Students read the article and the statements (1-5)about the article. Write "T","F" or "DK".
3.Check the answers. (Ask students to give reasons.)
4.Ask students to write another letter.
T: You are Isabel now. Write a letter to reply Liu Li. Talk about the same and different between you and one of your friends.
5.Choose two or three to share the replies with the whole class.
(1,这一环节是基于听说训练之上,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在课堂内强化目标语言。2,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既有效地控制了难易梯度,又不失时机地为学生创造了互相学习的机会,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能力。)
Task7: Consolidation and sum-up
1.Give studentsa chanceto sum up what have learned in this class. (Students can talk about it freely.)Then teacher makes a brief sum-up.
2.Get the students to do some consolidation exercises.Teacher goes around and gives some help to students.
(1,让学生来做课堂小结,抓住了学生“敢于开口说英语”的心理,突出主动学习的重要性。2,强化练习。重点训练听写能力,进一步巩固本课所学内容。)
六、案例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推荐阅读: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作文教案06-16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02-23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作文09-21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一单元作文:九峰公园12-04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一单元作文:小花园01-19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一单元作文:暑假趣事02-22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四单元作文:可爱的小猫07-25
《猫》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01-31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03-29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