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崇拜的偶像初二作文
我所崇拜的人
我所崇拜的人想必大家都知道,那就是音乐巨人贝多芬。
一天,我无意间听到了他的《第五交响乐》――《命运交响曲》。
听到《命运交响曲》的第一乐章时,在最初的几个强音过后。这时,我听到一段十分短暂明晰的休止。我就想:也许,这休止是智者的沉默。虽然他稍纵即逝,但其中饱含着屈辱、忍难和孤独,又酝酿着愤怒和抗争。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沉默有时具有比喧嚣更强大的爆发力。
“听!仿佛险恶叵测的命运再敲门,那种混乱与恐惧就要扼住我们的咽喉。休止的命运仿佛黎明前的黑暗。大师伸出手,抓住了黑夜的幽灵,把他从深渊中驱逐出来。这种拼搏愈演愈烈,越升越高……”他紧握的双拳渐渐伸开,变成向上托的`手掌,语调也变得舒缓起来,“太阳终于升了起来,凯旋的歌声响了起来,所有的昏暗、所有的忧郁在最后欢呼的急流之前都消失的无影无踪。”
我有一个亲戚,曾经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偶像,他三十出头就混出了名堂。他在一家企业中当工人,另外自己还做着生意,月收入近万元。本来是农民出身,可后来腰缠万贯,轿车、别墅、保姆都有了。父母以他为自己的满足,亲朋好友眼馋羡慕,乡亲们夸奖称许。可好景不长,几年后他又买大货车包活,他雇用的两个司机一个被撞死,一个致残,这样他既要支付医疗费,又要给予赔偿,就这件事几乎花光了他所有的钱。过后他又贷款买挖掘机,包不下工程没挣到钱,因贷款超出了付款期被人家起诉进了拘留所。为了再捞到钱,他又寻出许多赚钱买卖,但都没赚到,在这期间他受到社会的骚扰,晚上砸他家的门,孩子吓得不敢上学,妻子吓得不敢开灯,最后被人起诉为偷窃蹲了监牢。现在再无人眼馋他,这就是很多人心目中的一个偶像的结局。但几年前谁也想不到我这个亲戚会有如此的遭遇。此时你可以三思一下你自己曾经的偶像现在处境怎样?是否也有如此不幸的结局?
其实观察生活中还有很多人有这样的遭遇,他们几年前过得红红火火,让人眼馋、羡慕,别人在他面前都是点头哈腰的`,但几年过后就无人再像以前一样对待他们。这种人的经历就像是疮一样,疮刚开始都是先发红,让人看着很好看,但慢慢会感觉到疼,再就会化脓,最后流脓,这个时候就脏人了。他们几年前的红火日子就好比是疮发红的时候,虽然表面上让人看着好,但里面却有隐患,他们所谓的好不是真好,不长时间就会有许多不顺心、痛苦的事临到自己,这就是疮在感觉到疼的时候,慢慢的出了事人人知道了,名声不好了,以前的风光没有了,这就是疮流了脓,让人看着脏的时候。
但他们为什么会有如此的不幸?这就是自己的心地和苍天的公义所得出来的结果。俗话说“人不发横财不富”,他们之所以红火就因为自己在工作中寻了许多巧计,用了不正当的手段坑了人,骗了人。也有的红火过后变质走样,做了很多不光彩的事,当他们在做这些事的时候,必然会有许多人受伤,他让别人受伤,苍天就让他们遭殃,这是合情合理的。就像以上说的那个亲戚,他的父亲在分配工作时和三个人抓阄,他在当中作了手脚,工作才成了他的,当他退休后儿子接了他的班才由一个农民成了工人,又加上做生意经常坑人、骗人,后来发了家,才到了今天这个地步。如若父亲不用那样的诡计,儿子接不了班,不会有胆做大生意,不做大生意坑不了人,不坑人后来的遭遇也不会临到他头上。
风就像人一样,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观念,有自己的情感,有自己的一切。她无可不至,无所不在,你甚至觉得她可以拥有整个世界。
风是个不折不扣的“修面罗”。春风温和、夏风不羁、秋风狂妄、冬风刺骨,她就是这样可以完全不必顾及任何人哪怕是权威的脸面,完全不必考虑地域、场合,以自己的规则和极其快的速度转换着自己的性格。
风是自由女神的化身。她无处不在,来无踪,去无影。她可以一忽儿飘飘然到了这个地方,又一忽儿飘飘然到了那个地方。世界上的任何人都有机会触摸她那婀娜多姿的身材和她那一双能辨世界真善假恶眼睛的清秀的面庞,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能掌握她、摆布她。
风也是一个敢作敢为的“强者”。与她朝夕相处的湖泊、溪流奄奄一息时,与她形影不离的山川、树木苟延残喘时,她愤怒了,她疯狂了。她开始报复生存在地球上的人类,她要替朋友报仇。于是,大风暴、大风沙……接二连三的报复接踵而来。她让自认为是天地主宰的人类流离失所,让人类的行为付出代价,让人类浪子回头,洗心革面。
我崇拜风,崇拜她的不羁与狂妄,崇拜她的自由与豪放,崇拜她敢作敢为的率真。
我妈妈尽一切可能照顾我。我生病的时候她会一直照顾我。记得有一次,我发烧了,想喝梨汤。但是家里没有梨汤。想喝的话一定要去华盛顿城隍庙附近的菜市场。妈妈,她也给我买的。我走的.时候,我妈在家里留了个手机,这样有什么事我可以打电话给她。我点了点头。妈妈出去给我买了梨。她回来的时候,给我做了汤。
有一次,我去睡觉,枕头上却有一只蜈蚣。我不知道。我翻了个身,打了蜈蚣。蜈蚣上前就咬我。我的手在流血,所以我打电话给我妈妈。我妈陪了我一晚上。我想睡觉,但是手疼,睡不着。我妈知道后,一夜没睡,给我讲笑话,讲故事,讲谜语,让我忘记了手里的痛。
当我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她会耐心的告诉我为什么,哪里错了,让我记住。当我再写那个问题的时候,如果我再犯错,我妈会说我没认真听。我犯错的时候,我妈会说我,让我改正缺点。
身后有人叫我的名字,回头一看,是同学,她手中正拿着一本郭敬明的小说,看见我手中捧《鲁迅文集》,很是惊讶,又略带不屑“你还看这种冷冰冰的书?”
我楞住了。
环顾四周,大多数的人都在梁实秋、刘墉等人的闲适小说前流连,根本不在意那偌大的一个书架上的鲁迅作品。
难道先生的精神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就不需要在弘杨了?难道他的“民族魂”仅仅是文学意义上的,可以轻轻地一笔带过?
不,不应该这样!他的作品也许不如梁实秋那样的闲适,周作人那般有趣,然而在六七十年前,假如人人都来闲适,都来寻找趣味——谁来斗争?难道就看者中国“国将不国”吗?
鲁迅先生是喜欢刚猛式的,然而荸荠当年的众多人人,他是最敏感地捕捉到了刚猛中那猛如风暴的力量。他从来不去“闲适”,比起那些“闲适”文人,他有着更大的真爱,只因天下人都在品味人生,而他却在洞察人生。
曾经有位同学问我的偶像是谁,我知道,他期待着从我嘴里听到某个“星”的名字——而我,平静的告诉她,是鲁迅先生,当时她一脸惊诧,还有鄙夷之色:我愤怒了,先生空谷足音般的话语又在耳边回响“忘记我!”可是啊,先生,我们不能忘记!麻木的中国人被你用笔唤醒:今天生活安逸的人们,也改重读鲁迅!
读先生的文章仿佛有一种刻刀划过石板,犀利迅疾,石粒四处飞扬,偶来的一阵大风,又把历史洗澡得彻底的感觉。先生笔锋如刀,直劈封建精神文化。先生之言:凡是愚味麻木的国民,病死多少并不必以为不幸的。此言何曾偏激,行尸走肉的生与死又有什么区别呢?
其是先生的杂文,总觉得火气太盛,使人胸闷、心跳、激动。先生不能长寿可能也在于此。他是学医的,自然知道其中的厉害,却仍然废寝忘食地写,大约是抱着“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念头。想到此,我不禁惭愧,这是何等的崇高啊!
我也有自己的偶像,并且不只一个。但是,在这众多的偶像之中,我最崇拜的却是我的爸爸。
爸爸已经40岁了,从额头上的皱纹也可以看出爸爸在衰老,但是,我仍然可以看出爸爸的骨子里透着一种活力。由于长期戴眼镜,眼睛已经凸出,有点变了形。鼻子倒是翘得挺高。他有着一个将军肚,还是挺有福气的。
年底的那一场大雪灾想必大家是记忆忧新吧,路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走上去一不注意就会摔个大马趴,爸爸在医院工作,要为病人们着想,医院里的`陡坡很多,走在上面特别容易摔倒,铲雪本来是赵爷爷的活,可爸爸却义不容辞地扛上铁锹,走出家门去铲雪,仿佛铲雪就是他的工作一样,爸爸从家门口铲起,他卖力地重复着一个动作──铲。我站在窗前,呆呆地望着爸爸,心中思潮起伏:爸爸真了不起!我心中对爸爸的崇敬心油然而起。原本是个大冬天的,爸爸却是满头大汗,他嘴里还念叨着:“年纪大了,工作都没原来快了!”
看着爸爸走进房间的背影,我心中一震。
第二天早上,我走出家门,一条条小道呈现在我的面前,小道相互交错,连接到各栋楼房的大门口,沿小道走下去,医院的各个楼房的门口都连接着小道,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这是爸爸的杰作吗?我更加崇拜老爸了,我心中暗想:我一定要向爸爸学习!从此,我把爸爸当作我的偶像,因为我崇拜他,敬仰他。
爸爸获得了医院里的“先进劳动者”的称号,他的努力没有白费,虽然爸爸的脸上没表现出高兴,我想,他的心里一定乐开了花!
本文所讨论的“偶像崇拜”,不是指政治上或宗教上的个人崇拜,而是指一种特定的、在当代社会非常流行的新型个人崇拜——对体育界或娱乐界名人的个人崇拜。随着社会的发展,政治和宗教上的个人崇拜日益淡漠,学术上的个人崇拜在公众中也渐渐消失,但流行娱乐性质的个人崇拜却愈演愈烈,在青年人中尤其普遍。
团中央宣传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最近对不同地区的2710名大中学生就偶像崇拜现象进行调查。调查显示,目前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着“偶像崇拜”现象。被调查的青少年中,有50%的人承认有过特别喜欢、崇拜某个“明星”的经历;有34.5%的人承认自己正在崇拜某个“明星”。在崇拜的偶像中,99%以上是影视界和体育界“明星”。这说明,偶像崇拜的现象在当代中国青年人中是非常普遍的,而且绝大部分偶像来自流行娱乐界或体育界。青少年偶像行为在本质上不是一种单纯的道德行为,而是同道德品质、个性行为有关系的一种发展心理行为。我们必须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对这个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调查。
一、问题背景和研究目的
偶像崇拜的兴盛,与当代社会青年人信仰普遍缺失、缺乏共同价值观有重要关系。著名精神分析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指出,青少年要经历从自我迷茫到自我确认的发展过程,他们内心深处的困惑缘于心中没有建立起一个稳定的自我形象,即所谓“自我同一感”。他们开始思索自我的意义,他们急需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活生生的形象作为自我的代表。所谓自我同一感,是指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中应占什么样的地位、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的一连串感觉。青少年在形成自我同一感的过程中,必须有一个或多个模仿的对象,这种模仿对象是崇拜者的代言人、崇拜者的理想自我,也是崇拜者心目中未来自己的形象。
在童年时代,父母是孩子心目中最权威、最值得模仿的偶像;但步入青春期后,父母的偶像作用日益衰落,青年人虽然在经济上还无法摆脱父母,但在心理上却急于摆脱父母的影响和控制,建立自己独立的人格、独立的价值体系。改革开放以前,中国青少年所接受的偶像大多是雷锋等“英雄式”的模范,这种模范的共同特点是生活平凡、克己奉公并具有强烈的自我牺牲精神,引导青少年形成一种较为理性、实际和非情绪化的社会认知。但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社会文化日趋多元化,“英雄式”模范的影响日趋淡漠,不能给青少年提供模仿的对象。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宗教传统很深刻,青少年往往受到宗教的影响而把上帝、耶稣基督和现实中的宗教人物作为其崇拜对象,这些宗教偶像在客观上往往能起到平衡心态、加强自我约束机制的作用。但在中国,宗教传统本来就不强,历史上曾统治社会的儒家思想也被极大削弱,在青少年中缺乏影响。因此,体育界和娱乐界的明星成为青少年的主要崇拜对象,是有深刻社会背景的。团中央宣传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结果也表明,除了周恩来、邓小平等少数政治领袖外,青少年崇拜的偶像几乎都是体育界和娱乐界的明星。
社会心理学认为,偶像崇拜是由于“晕轮效应”而形成夸大的社会印象和盲目的心理倾向,把个人喜好的人物看得完美无缺,从而导致高度认同、崇尚并伴有情感依恋的一种复杂的心理行为。应该注意到,偶像崇拜对青少年的影响主要在于个人内在满足,如心理满足、情绪分享等,而不仅仅只是一些外在的表现。对娱乐界和体育界明星的崇拜,与当代社会的商业化宣传也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与
商业社会的经济基础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正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二、研究假设
(本研究主要针对青少年中的大学生群体,因此以下假设都是针对大学生提出的)
大学生希望摆脱父母或师长赋予自己的价值观,但又忽视了对自身价值观的建设,难以形成自己的成熟价值观;他们往往以崇拜偶像作为价值观的“替代品”,通过崇拜、模仿偶像来取代价值观的作用。当大学生增加对价值观的重视,开始努力形成自己的价值观时,偶像崇拜现象就会趋于减弱和消失。
三、研究程序
1、研究对象:按照规范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本来应该在北京大学全体本科生中进行随机抽样;但是由于技术手段的限制,本次研究不得不采用便宜抽样的方法。
2、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调查问卷为匿名问卷,但要求注明自己的年龄、院系、专业。
3、问卷设计:根据《社会心理学》(章志光主编)、《社会心理学》(侯玉波编著)和本学期《社会心理学》课件中提出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制定《大学生偶像崇拜心理调查问卷》,其内容如下:
(注:以下提到的“偶像”,既指娱乐、体育明星,也指政治、宗教、学术人物或历史人物,只要是崇拜和模仿的对象,就可以视为偶像。请填表人注意)
问题1:你是否有过偶像崇拜的经历?
A有,而且正在崇拜 B有,但现在已不再崇拜 C几乎没有
问题2:你经常有意识地模仿你崇拜的偶像吗?
A很经常 B比较经常 C一般 D比较少 E非常少
问题3:你认为偶像可以对自己的思想造成多大影响?
A非常大 B比较大 C一般 D比较小 E非常小
问题4:你认为大学生崇拜偶像是正确的、合理的行为吗?
A绝对是 B是 C不清楚 D不是 E绝对不是
问题5:你认为偶像在自己生活中的地位是怎么样的?
A不可或缺 B比较重要 C一般 D不太重要 E无足轻重
问题6:你赞同你父母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吗?
A非常赞同 B比较赞同 C一般 D不太赞同 E极不赞同
问题7:你现在的老师当中,在价值观方面有值得你仿效的吗?
A非常正确 B比较正确 C很难说 D不太正确 E极不正确
问题8:你现在仍然刻意模仿你父母或老师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吗?
A非常正确 B比较正确 C很难说 D不太正确 E极不正确
问题9:你是否有明确的个人信仰或价值观?
A有,很明确 B有,但不明确 C没有,但准备建立 D没有,也不打算建立
问题10:你认为在现代社会,建立自己的价值观是否很重要?
A非常重要 B比较重要 C一般 D不太重要 E极不重要
问题11:你经常思考有关信仰和价值观的问题吗?
A很经常 B比较经常 C一般 D比较少 E非常少
问题12:请注明你的院系、年级、专业、性别和年龄,谢谢您的合作!
4、结果处理: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70份,回收有效问卷56份,其中性别比例为男生45份,女生11份;院系比例按照被试人的要求,予以保密。
在问题1中,回答A、B、C依次得5、3、1分
在问题2-问题11中,回答A、B、C、D、E依次得5、4、3、2、1分
问题12主要用来判断各个不同专业、年级、性别、年龄阶段的同学的不同态度
四、结果分析与结论
问题1到问题5一起计分,其平均分记为分数甲。分数甲代表被试者偶像崇拜的程度,分数越高,崇拜程度越高。偶像崇拜程度是本次调查问卷的因变量。
问题6到问题11一起计分,其平均分记为分数乙。分数乙代表被试者对价值观的重视程度。对价值观的重视程度是本次调查问卷的自变量。
本次调查的假设是:大学生越重视培养自己的价值观,对偶像崇拜的需求就会越弱。因此,自变量和因变量应该呈比较强的负相关性。
事实上,在回收的56份问卷中,被试者问题1-问题5的平均得分(分数甲)为2.52分(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二位,下同),问题6-问题11的平均得分(分数乙)为3.31分。从平均情况看来,被试者的偶像崇拜倾向并不十分强烈,对价值观的培养则普遍比较重视,这可能与北京大学强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不盲从、努力建立自己的价值观有关,也可能是因为本次调查主要是调查大二学生,其阅历普遍比较成熟。
在56位被试者中,问题1-问题5的平均得分(分数甲)低于3.0分的有34位,高于3.0分的有22位。我以“A类”和“B类”来称呼这两类被试者,前者的偶像崇拜倾向比较弱,后者的偶像崇拜倾向比较强。A类被试者问题6-问题11的平均得分(分数乙)为3.50分,B类被试者问题6-问题11的平均得分(分数乙)则为3.12分,差距有0.38分左右。从这个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对价值观重视程度较高的被试者,其偶像崇拜倾向往往较低;对价值观重视程度较低的被试者,其偶像崇拜倾向往往较高。偶像崇拜倾向在一般水平以上者,其对价值观重视的程度明显低于偶像崇拜倾向在一般水平以下者。如果以“一般”崇拜程度划线,两者存在一定的差距,虽然这个差距不算特别大,但也足以说明一些问题。
如果将被试者的偶像崇拜程度进一步细分,可以分为四类:分数甲在1.0到2.0分(不含)之间的被试者有11位,在2.0分到3.0分(不含)之间的被试者有23位,在3.0分到4.0分(不含)之间的被试者有17位,在4.0分到5.0分之间的被试者有5位。我将这五类被试者分别称为“a类”“b类”“c类”“d类”,其偶像崇拜倾向依次递增,a类最低,d类最高。分别统计这五类被试者的分数乙,可以得到以下结果:a类被试者的分数乙平均为3.70分;b类被试者的分数乙平均为3.39分;c类被试者的分数乙平均为3.17分,d类被试者的分数乙平均为2.94分。从这个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偶像崇拜倾向与对价值观的重视程度之间的确存在负相关性,偶像崇拜倾向越强的被试者,其对价值观的重视程度也越低。但是在这样的细分之后,对价值观的重视与偶像崇拜倾向之间的负相关性并没有很明显的呈现出来,偶像崇拜程度最高和最低的两类被试者之间,分数乙的差距只有0.76分,这个差距仍然不算特别突出。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
个,第一是因为调查样本对价值观的重视程度普遍比较高,非常不重视价值观的被试者很少;第二是因为这样的细分还是太笼统,如果能够再做进一步的精确细分,或许会有更多收获,负相关性会增加。
当然,由于样本数目有限,进一步细分的意义也不大;如果再将abcd四类被试者分为更多类别,每个类别的被试者就相当少了,缺乏统计意义。如果将来有条件进行更大规模、取样更规范、设计更科学的问卷调查,至少调查100个左右的样本,我认为是可以进一步细分,并进一步深入分析偶像崇拜倾向和对价值观重视程度之间的负相关性的。当然,通过这个比较简单的问卷调查,已经可以初步证明大学生对价值观的重视程度和偶像崇拜倾向之间存在负相关性,问卷调查的目的基本达到了。
灯下沏一杯茶,清香芬芳扑鼻。我坐在桌前,翻开你的诗篇,走进千年前的你。
你就是云中仙子,带来的,是风骨清朗。你就是青莲居士,写下的,是不朽诗篇。你是一个狂人,也只有你的狂放才能摆脱世俗,你是一个诗人,也只有你的才情能开辟诗歌国度。时间,缔造了诗仙李白,也吸引着我走近李白。
酒,你的最爱,凡是有酒香之处必有你驻足的身影。在野地,在松下,或小酌,或豪饮。你醉眼惺忪,倚在树下,望着皎洁的明月,吟唱道:“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游,你的身影。你的足迹踏遍大好河山。登庐山,站在瀑布之下,你赞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上蜀道,行在悬崖峭壁,你摇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人们刚刚发现你的踪迹,你又飘然而去,在天涯海角,听松涛,观云海,赏日出,泛流水……
清,你的作风。身为臣子,你不阿谀奉承,使力士脱靴,贵妃磨墨。仅此而已吗?不!绝不!平日里,你的言行,时刻抨击统治阶级穷兵默武、骄奢淫逸。你视富贵利禄为尘土,不义而富且贵,与你如浮云。
岁月,终究让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是啊,一辈子的奔波以求,怎会让你精神饱满?可是你,一生放荡不羁,怎会向命运低头!直到坠入时间长河,化作清尘。
在每个人心中,都会有那么一位人。你曾为她感到骄傲,你曾为她疯狂,你曾为她牺牲了自己的时间和金钱;她是你青春
时代的向往,是你青春时代的珍品,是你青春时代的记忆......
在我心中,也有这么一位人。她用她的歌声吸引了我;她用她却挫越勇的精神,震撼了我;她用她的才华征服了我。她就是我的偶像——Taylor Swift 。
她有着皙白的皮肤,高挑的眉毛,高挺的.鼻子,一双清澈而又深邃的蓝眼,那鲜烈的红唇。再加上一米八的身高,配上一双大长腿,简直是美绝了。
在她小时候,她曾因自己热爱乡村音乐被同学孤立。她为练好吉他,每天坚持练四个小时,有次还将手指弹破流血了,都还不是很想放下吉他。终于她学好自己弹唱,她开始在咖啡厅里独自演唱,她希望关注,希望有人能发现她的才华。她还被登上了报刊,因此她的同学们就开始孤立她了。当她在获得歌唱比赛的奖是,约同学出去玩,都没有人愿意。可她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的梦想,她熬过来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被人签约了,开始发行自己的专辑,开始了她的音乐之旅。
一路走来,尽力了多少的苦难,可她坚持下来了,她的每件事都在激励我,让我一天天变得更加的强大;她的歌陪我走过最难熬的路;她的行,一点一滴的感染着我,让我也变得更加好。
世界上有许多不同的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质,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站在人生舞台上发光发热;唯有拥有非凡特质与努力的人,才能成为众所瞩目的、人人景仰的偶像。
偶像不必是众所瞩目的富豪,而是身上要有一种热爱生命力量!我的偶像,不是在屏幕前又唱又跳的明星,也不是享誉国际的富豪,而是永远都在做疯狂事情的维珍集团创办人-理察.布兰森。他虽然是一位大集团的创办人,而且又是英国公爵,但是他却每天很悠闲地上班,头发留的跟一个流行歌手一样,他是第一个用热气球横越大西方的人,也是第一个开始太空旅游的人;他因为他的疯狂,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他身为一个英国最大事业及团的创办人,但是他永远不被他的身份和地位困住,别人不敢做的事情,他都是第一个实现的人。他让你我了解到,只有梦想的人,是不会成功的;只有努力实现,才能打出属于自己得一片天空!
理察.布兰森他拥有许多奇怪点子,他总能在大家开始前抢先一步开始去做,他不怕别人讥笑他的疯狂,因为他的.疯狂让他的公司打出知名度。他的作为让我了解到,唯有非凡特质和努力的人,才有可能成功;不怕面对众人的目光,面对失败要勇敢地站起,一个人的成功不在于外表,而是敢和别人不一样。
【我所崇拜的偶像初二作文】推荐阅读:
我最崇拜的偶像英语作文03-02
我的偶像初二作文11-06
我的偶像初二作文1200字01-07
偶像引领我成长初二作文01-05
我崇拜的人作文12-09
崇拜的人初中作文01-07
我最崇拜的名人作文03-29
我崇拜的英雄五年级作文06-11
我崇拜的人英语作文06-19
我崇拜的妈妈500字作文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