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8篇)
人物形象分析:祥林嫂
方法:肖像描写
语言描写
行动描写
一、肖像描写
找出文中对祥林嫂进行的三次肖像描写,看看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样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描写眼睛
描写衣着
描写脸色
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出他的眼睛
——鲁迅
二、语言描写
(1)自述阿毛之死
提问:为什么作者不厌其烦地写?
更突出了祥林嫂的痛苦与自责
(2)与柳妈对话
加重了精神负担(3)与“我”对话
矛盾心理
希望破灭
补充:祥林嫂生活遭受种种不幸,充满迷信思想。
三、行动描写
找行动
反对再嫁——逃、撞
怕被分身——捐(门槛)
怀疑灵魂——问
1.今天, 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爬山》。 (板书课题)
2.请同学们拿起笔, 跟老师听写词语, 看谁能笔下生辉, 既写得正确, 又写得漂亮。 (又弯又窄、山路崎岖、沉静;慢条斯理、洞穿人心、智慧;似懂非懂、自以为是、逞强)
3.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三组词语有什么特点。 (第一组是描写青山的, 第二组是描写父亲的, 第三组是描写我的。) (相机板书:青山父亲我) 谁能用上其中的一两个词语, 说出他们三者之间的关系? (从青山那里, 我学到了沉静;从父亲身上, 我学到了智慧。)
二、围绕主线, 引导质疑
1.请同学们齐读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跟大家交流一下。 (学情预设: (1) “沉静”和“智慧”是什么意思? (2) 为什么说我从青山那里学到了沉静? (3) 我从父亲身上学到了怎样的智慧?)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我们知道抓住人物的语言描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那“我”和父亲有几次对话呢?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 认真读读“我”和父亲三次对话的内容, 并讨论刚才提出的问题。
三、品词析句, 解疑明理
过渡:为什么说“我”从青山那里学到了沉静?“我”从父亲身上学到了怎样的智慧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我”和父亲的三次对话。
(一) 父亲第一次说的话。
1. 谁来读一下父亲第一次说的话? (指名读)
2. 为什么说爬山是一件格外辛苦的事?去掉“格外”行不行?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来说说你的理解。
3. 你还有疑问吗? (学情预设:“征服”还可以换成什么词?“征服山”和“征服自己”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征服自己?)
4. 面对父亲的教导, 儿子的表现是怎样的? (似懂非懂) “似懂非懂”是什么意思?
5. 我们刚才采用了什么方法来理解句子的意思呢? (出示:联系上下文) 我们理解句子还有哪些方法呢?
6. 小结:“我”和父亲满怀信心, 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爬山, 终于登上了山顶, 最终征服了自己。 (板书:征服自己) 这就是“我”从父亲身上学到的智慧。
(二) 我和父亲第二次对话。
过渡:父亲身上还有什么智慧?“我”又是如何感悟青山的沉静呢?让我们走进“我”和父亲的第二次对话。 (课件出示5、6、7自然段)
1. 同学们想象一下, “我”和父亲登上山顶后心情怎样?可以用你搜集到的诗句或名言来说说。
2. 父亲说这些话时是怎样的语气?什么是“慢条斯理”?
3. 同学们想想, 这一次父亲的话强调的是什么?你明白了什么? (父亲强调的是爬山的过程。我明白了爸爸告诉我做事要尽心尽力。)
4. 那作者认为自己尽力了吗?从哪里看出来?“自以为是”什么意思?
5.小结:做任何事, 都要尽心尽力。 (板书:尽心尽力) 这就是“我”从父亲身上学到的智慧。
(三) “我”和父亲第三次对话。
1.“我”又是如何感悟青山的沉静, 父亲的智慧呢?“我”和父亲的第三次对话给了我们很好的诠释。 (出示8、9自然段)
2.“逞强”什么意思?“逞强”也是一个十岁孩子做事的态度, 这时最需要静下心来, 踏踏实实, 用心体会。所以父亲要“我”和他一同躺在树林的草地上倾听大自然的声音。
3. 你想不想跟文中的孩子一起去听听山林的声音? (播放音乐)
4. 学生交流自己的体验。
5. 多美的景象啊!谁来读这段话?
四、朗读感悟, 总结全文
1.在爬山回来途中, 作者又有什么新的感悟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最后一段。
2.请大家在小组内交流。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通过品读课文2-4自然段,认识鸟岛多彩的世界,体会群鸟快乐的生活,培养学生自觉爱鸟、护鸟的意识。
3学会生字“朋”“类”“筑”。
4了解因果关系句式不同的构句方式,指导学生练习说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齐读课题)。鸟岛给我们印象最深的还是鸟多,能读出这种感觉吗?来试试。(生再读)
2上节课,我们初步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这些词语朋友还记得吗?跟他们打个招呼吧!
出示:陆续闻名中外筑巢安家
热闹各种各样密密麻麻
(1)自由读。
(2)咱们祖国的语言可美了,有时候一个词语就是一幅画,一首诗,想着画面再来读,老师相信,你们的感觉一定不一样。不信,你们试试。(生自由想象画面练读)谁再来读?指名读、评读、齐读。
(3)上节课,我们还学习了课文的第1自然段,知道了青海湖西部有一个叫——(海西皮的小岛),那就是一(闻名中外的青海湖鸟岛)。
(4)过渡:今天,让我们再次踏上鸟岛,好好欣赏那儿奇特的风光。
二、品读2-4自然段
(一)感悟春天鸟岛的奇特
1春天来了,鸟岛是什么样的呢?打开课本,自己好好读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生自由读第2自然段)
2(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小朋友们,在春天的鸟岛,你看到了什么?
(教师先引领学生抓住“一群一群”“陆续”体会许多鸟儿先后赶到鸟岛这一奇特的景象,再播放多媒体画面让学生欣赏、感受。)
3一群一群的鸟陆陆续续地飞来,这景象多美呀!自己读读,感受感受。(生自由读后,指名读、评读,齐读)
4引读:是啊,它们都在这里——(生:筑巢安家,养育后代)
5知道鸟儿为什么选择这里筑巢安家,养育后代?(引领学生讨论鸟岛的气候、环境适合鸟类居住、生活问题)
6过渡:春天的鸟岛迎来了一群一群的鸟儿筑巢安家,那么六月的鸟岛又是什么样儿的?自由读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用你的眼睛去发现,用心灵去感悟,好,放声读吧。
(二)品味六月鸟岛的热闹
1学生自由读文,感悟
2引导交流:六月的鸟岛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结合学生回答相机板书:鸟多窝多蛋多)
3小朋友们能不能通过你的读把鸟多、窝多、蛋多表现出来呢?好,自由读读第3自然段。(课件出示第3段文字)
4谁来试试?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相机分句指导。
(1)指导品读第1句(课件出示第l向)
①教师引导学生抓“最热闹”“各种各样”“聚”“鸟的世界”体会鸟的数量多、种类多、颜色多、大小不一。其间,多媒体相机出示各种各样鸟的画面,使学生通过画面感受“热闹”“各种各样”“聚”“鸟的世界”。
②这鸟岛不愧是鸟的世界,能把这美妙的画面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导朗读)
(2)指导品读第2句(课件出示第2句)
①指名读,要求其他小朋友注意听。
②评价:你感觉鸟窝多吗?哪里让你感觉鸟窝多?(密密麻麻)
引导学生理解“密密麻麻”。密密麻麻这个词让你想到什么了?(许多人聚在一起开会;热闹的大街上人头攒动;夜晚天空中繁星闪烁;许多蚂蚁聚在一起抬食物)
是啊,这里的鸟窝多得就像热闹的大街上攒动的人头,夜晚空中的繁星。聚在一起的蚂蚁。来,把你们的理解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指导朗读
(3)课文第3句告诉我们鸟蛋也很多,老师相信你们肯定能读好,自己读读。
①指名读
②是啊,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全是鸟窝,窝里是蛋,窝外也是蛋,到处是玉白色的,青绿色的鸟蛋,又多又美,好,让我们一起读这句,好好体会体会。
③齐读
5指导背诵
(1)读了这一段,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六月的鸟岛鸟多,窝多,蛋多,多么奇特的景象啊,要不要亲眼去看看?(课件按鸟多、窝多、蛋多的顺序出示相关的音像图片)
(2)看得出来,小朋友们都被眼前这奇特的景象深深地吸引住了,想把这些深深地记在脑海里吗?其实啊,看着画面想课文内容就是一种很好的背诵方法。另外,还可以根据课文描写的顺序:鸟多、窝多、蛋多这三个要点去背诵,自己试试看。(学生各自练习背诵)
(3)抽查背诵情况。
(三)体会人鸟相处的和谐
1过渡:如此独特的景观,使青海湖鸟岛成了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来岛上游玩的人很多(出示第4段文字)。
2引读:这些游客们伸手——(生:就能拾到鸟蛋),随处——(生:都能捉到幼鸟)。捉到幼鸟,拾到鸟蛋是那么——(生:容易)。可是,却没有人——(生:去碰一下),因为——(生:大家都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
3通过引说强化因果关系句式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师:因为——生:大家都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师:所以——生:没有人去碰一下)
4读了这段,你们有什么话想说?(引导学生对游客说,对岛上的鸟说,对青海湖的人们说,对自己说,还可以对地球上所有的人说。)
(四)结合板书总结全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青海湖海西皮小岛有了更深的了解:春天,群鸟归来景象奇特;夏天,岛上的鸟、窝、蛋多得密密麻麻;走进鸟岛,我们还深切地感受到人与鸟相处得是那么和谐。这儿真不愧是闻名中外的鸟岛。是名副其实的鸟的世界,鸟的天堂。
三、课堂练习
(一)因果关系旬式训练
1出示课后练习第4题的两个句子:
因为大家都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所以没有人去碰幼鸟和鸟蛋。
没有人去碰幼鸟和鸟蛋,因为大家都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
(1)这两句有什么不一样?(引领学生通过观察、品读知道两个句子不同之处是一个前因后果,一个前果后因)
(2)小结:原来啊,因果关系的句子,表示原因的部分可以放在前面,也可以放在后面,表达的意思都一样,
2巩固练习。
(1)出示第二节第1句“每年春天,天气变暖,湖水解冻,一群一群的鸟儿就陆续从远方飞来。”
(2)引导学生用因果关系的句式把句子换个说法。
(二)指导书写部分生字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五个生字,还有三个,咱们来读读(课件出示生字“朋”“类”“筑”,学生认读)
2仔细看看这三个生字,看谁能有好办法记住它们。(学生各自观察、识记)
3你想教大家学哪个字,有什么好的方法记住它?(交流识记字形情况)
1、复习巩固本课生字新词,指导书写“名、站”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小刺猬留下的纪念给大家带来的快乐,帮助学生树立爱护公物、爱护建筑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刺猬留下了什么纪念,为什么它甜甜地笑了?从而感悟小刺猬的纪念的实在意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出示词语:纪念亭子名字应该 台阶周围 旁边五颜六色甜甜地笑
小朋友,这些词语你还记得吗?
指名一行一行读,齐读。
二、感悟纪念
(一)由课题《纪念》引出文中有关纪念的句子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动物们在山坡上盖了一间小亭子,它们都想为自己亲手盖的亭子留个纪念,(板书课题:纪念)齐读课题。
2、故事中的小动物们围绕纪念这件事说了很多话,请你自己读读课文,找出有“纪念”这个词的句子。学生读课文找句子。
3、你找到了哪句?指名交流,相机出示以下三个句子:
小熊说:“亭子是我们建的,我们应该留个纪念。”
小刺猬说:“我在想,留个什么样的纪念才好呢?”
梅花鹿说:“这才是应该留的纪念啊!”
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三句话。
(二)了解小熊等小动物们的纪念(第二自然段)
1、(出示句子)小熊说亭子是我们建的,我们应该留个纪念,(板书:小熊)那么小动物们留下了什么纪念呢?自己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去找一找。(出示第二自然段)
2、组织汇报交流:
(小熊刻名字)你从哪句话里知道的?出示句子:它在旁边的一块大石头上,刻下了自己的名字。小熊的名字刻在哪儿?教师在“大石头,刻,名字”下加红色的点,并板书:刻名字
(小猴等小动物写名字)出示句子:其他小动物也纷纷在柱子上、座位上和台阶上写上了自己的名字。
其他小动物在哪里写了名字?在“柱子、座位、台阶、写、名字”下加红色的点。(板书:……)
“纷纷”这个词你注意到了没有,(泛红)从这个词我们可以知道小动物们?(没有动脑筋,没有经过思考就跟小熊一样去写名字留纪念)
3、出示图一,看动物们刻名字的图。
小朋友们看,小熊在一块大石头上刻下了自己的名字,其他小动物也纷纷在柱子上、座位上和台阶上写上了自己的名字。你能看看图,用“在()写上了自己的名字。”来说一说吗?
4、小动物们为什么要刻下自己的名字呢?
5、小动物们都希望大家一来到小亭子就看到他们的名字,知道这亭子是他们建的。谁有不同的想法?
出示句子:我在想,留个什么样的纪念才好呢?
指名读句子,从小刺猬的想法中你知道了什么?在“好”下加点。(板书:?)
小刺猬真爱动脑筋,它思考要留下一个好的纪念,谁来读好这句话?指名读,(真是一只爱动脑筋的小刺猬呀!)齐读句子。
(二)感悟小刺猬的纪念的美好、有意义(三、四自然段)
1、那么,小刺猬留下了什么纪念呢?(出示三、四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三、四自然段。
2、第二年春天,小动物们又到小亭子来玩,他们看到了什么景象?指名回答。出示句子:啊!-----小亭子更美了。小动物们看到亭子周围开满了------(在“五颜六色的鲜花”下加点。)(出示图二)看!这里遍地鲜花,多美呀!他们还看到了什么?(蜜蜂在花丛中唱歌。)小蜜蜂都飞来了,它们会唱些什么呢?(是谁栽了这么多美丽的花,我要好好谢谢它。在花丛中唱歌真快乐呀!---------)蜜蜂在花丛中唱歌多快乐呀!
他们还看到了什么?(蝴蝶在花丛中跳着舞。)小蝴蝶一边飞一边会说些什么呢?蝴蝶翩翩起舞,多快乐啊!
3、小亭子周围,鲜花盛开、香气扑鼻、蝶飞蜂舞,多美呀!谁能美美地读读这句话?指名读,评议。(你读得真美,仿佛把我们带到了小亭子边。你读得很美,谁能比他读得更美? 老师也想读一读,行吗?)齐读句子。
4、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象,小动物们会觉得怎样?(高兴)为什么?能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吗?指名读。
除了高兴,小动物们还会觉得怎样?(惊讶、意外)谁也能读出他们的惊讶?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齐读句子)
5、是呀,此时的小亭子更美了,小动物们来这里玩也会更加快乐了,怪不得梅花鹿会说:出示句子:这才是应该留的纪念啊!齐读句子。
小朋友们,什么才是应该留的纪念呢?(板书:栽花)栽了花,小亭子周围就能开满五颜六色的鲜花;栽了花, 蜜蜂就能在花丛中唱歌;栽了花,蝴蝶就能在花丛中跳舞。这才是应该留的纪念啊!谁能读好长颈鹿的话?让我们再读读上面的句子。(齐读句子)
(指板书)小熊和其他小动物刻名字的纪念应该留吗?
小结:小动物们只想到自己要留个纪念,不顾爱护公物、不顾保护环境,刻下了自己的名字,这样的纪念是不应该留的,应该留这样的纪念:齐读上面的两句话。再读梅花鹿的话。
5、这个美好又珍贵的纪念是谁留下的呢?(板书:小刺猬 )你是怎么知道的呀?点击“甜甜地笑了”变红。为什么小刺猬在一旁“甜甜地笑了”?(小动物们不知道是它留下了这个美好的纪念,给了它们一个惊喜。它看到小亭子更美了,很高兴。 它能带给大家美丽的景象心里充满了快乐。 它为能给别人带来快乐而快乐。)
6、小动物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正疑惑着是谁栽的花呢。当他们知道自己留下的纪念是何等的不文明,看到小刺猬留下的纪念是多么的美好,多么的有意义时,心里会怎么想呢?
7、拓展延伸
师:其实小动物们在山坡上盖了这间漂亮的亭子,也已经给大家留下了一个美好的纪念了。小刺猬栽了花,小亭子更美了。如果你来到小亭子边,你会留下什么纪念呢?
三、指导书写
1、小动物们看到大家这么爱动脑筋,学习这样认真,打算也送给大家一份礼物,谁读对气球上的字,就送给他留作纪念。出示:念 亭 该 周 舞 名 站应
2、出示:名 站 认读生字
谁会当小老师教大家写?你会教哪个?范写
学生描红,练习写字。老师希望你们能把最漂亮的字送给老师留作纪念。
板书: 纪念
小熊 刻名字?
……
《灰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会写2个生字。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学习过程]
一、课前演练
认读词语:郊外、散步、胸脯、仰望、欢快、面包渣、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
二、导入新课 1.(拖出灰雀图)同学们,你们记得这是什么鸟吗?(是灰雀)2.有一位伟人非常喜欢这种鸟,他就是----(边说边拖出列出图)
3.有一天当列宁再来看灰雀时却发现有一只不见了,它去哪了呢?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学习第五课(板书课题)
三、明确目标
出示学习目标,学生读。
四、出示学习指导一,学习列宁说的话 1.出示学习指导一:
自由朗读课文第3至10自然段:
(1)把列宁说的话用“——”画出来,再体会列宁当时的心里是怎样想的,把感想写在旁边。
(2)小组交流。
2.列宁说了什么呢?同学们在汇报时可以汇报,也可以小组汇报。3.全班交流(1)“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A.说明列宁很关心灰雀。
B.你能把列宁对灰雀的关心读出来吗?(生有感情朗读)(2)“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列宁想到了当时的天气很冷,说明他在担心灰雀。(3)“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A.能看出列宁有些伤心,觉得再也看不见那只灰雀了很惋惜。B.你能把这种惋惜之情用声音表达出来吗?(生有感情朗读)
五、出示学习指导二,学习男孩说的话
1.刚才我们根据列宁说的话体会到了列宁对灰雀担心、惋惜、关心,这些心理其实都可以总结为一个字,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是爱)对,你们真聪明。那么,那只失踪了的灰雀究竟去哪了呢?聪明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知道,被男孩捉走了)
2.课文中并没有明确告诉我们灰雀是被男孩捉走的。我们是不是冤枉了这个男孩呀?(不会)3.现在,我们就来当一回小侦探,看看灰雀的消失是不是真的与男孩有关。4.(出示学习指导二)
再次自由朗读课文第3至10自然段:
1.把能看出灰雀的消失与男孩有关的句子用“﹋”画出来,并说明理由。
2.小组交流。5.全班交流(1)“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A.为什么男孩不这样说:‘我没看见’,而是说‘没……我没看见。’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他在说谎)
B.如果我把这句话改一下,这样写(出示句子:男孩()地说:“没……我没看见。”)你认为填什么词合适?(生填:吞吞吐吐等)
C.从男孩吞吞吐吐地回答中我们能判断出灰雀的失踪与男孩有关。文中还有这样的证据吗?
(2)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A.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也说明灰雀与男孩有关。B.为什么不敢讲?因为他害怕列宁批评他,所以不敢讲。(3)“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A.男孩肯定地说灰雀一定会飞回来,也说明灰雀与他有关。肯定说明他肯定会让灰雀回来。B.你能用肯定地语气把这句话再读一遍吗?(4)“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A.从它还活着这句话更能看出灰雀的消失与男孩有关。
B.男孩说这句话时语气非常坚定。你们能也非常坚定地说这句话吗?(生练读)
6.师总结:从刚才你们这些小侦探有理有据的分析,我们知道了灰雀的失踪的的确确与男孩有关。
7.那么,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男孩为什么要抓那只灰雀呢?(因为喜欢)8.男孩喜欢灰雀,列宁也喜欢灰雀。他们的喜欢有什么不同呢?(生谈想法理 9.你更赞同谁的做法呢?为什么?(生谈)
10.是什么让男孩决定要放了灰雀呢?(是列宁对灰雀的爱感动了小男孩,使小男孩决定放了灰雀)
11.体会得真透彻。让我们把列宁与男孩的对话重温一下,好吗?请同桌之间分角色朗读,一人读列宁的话,一人读男孩的话。现在开始(同桌对读)12.哪组同桌来给大家有感情地读一读?(指名分角色读)
13.让我们再换一种读法来读这几个自然段。老师说提示语,你们接读,看谁读得好(师说提示语,屏幕逐条出示内容,学生接读)14.师生进行如下对话:
师:鸟儿不见了,列宁着急地问:
生:“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师:男孩吞吞吐吐地说 生:“没……我没看见。”
师:可怜的小生命究竟怎么样了,列宁担忧地说
生:“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师:列宁爱鸟之情触动了孩子的心
生: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师:面对孩子的沉默,列宁自言自语地说 生:“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师:列宁的爱鸟之情打动了孩子的心,他看看列宁,再也忍不住了说 生:“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师:真像孩子说的这样吗?列宁关心地问: 生:“会飞回来?”
师:列宁爱鸟之情深深打动了孩子的心,他坚定地说 生:“一定会飞回来!”
六、学习课文第11—13自然段
1.我们配合得多默契呀!灰雀真的如小男孩说的那样飞回来了吗?课文中的哪句话说明了这一点?(果然)
2.在列宁的感染下,男孩真的把灰雀又送回了公园。三只灰雀又重新在一起欢蹦乱跳地歌唱了。
3.之后列宁做了这样一件事,让我们齐读第12自然段(生齐读第12自然段),老师有一个问题想问大家: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灰雀去哪了,而是问不会说话的灰雀自己去哪了呢?(列宁知道男孩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就不再追究了)
4.如果列宁直接问男孩:你昨天把灰雀捉到哪去了?如果你是那个男孩,你会怎样?(不好意思)
5.列宁不直接问男孩是为了保护男孩,他用一颗宽容的心原谅了孩子,使孩子改正了错误,这其实也是列宁对男孩的------爱。
6.学到这儿我们知道了列宁不仅爱灰雀,更爱孩子。
七、总结全文
学完本课,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体会课文中的老汉高尚的精神品质。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内容,导入课题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十六课:桥,谁还记得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们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3.师:是啊!这是一场百年不遇的洪灾,让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故事中的主人公也让我们无比崇敬!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谈歌一起走进课文,走进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学生读题)
4.交代目标。
二、细品词句,感受情势危急
1.过渡:说起这个故事,我认为离不开几个关键词,其中一个就是这个故事的罪魁祸首——洪水(板书),另外的另个便是这个故事的受害者——(人们与老汉)首先我们从洪水谈起,同学们看见过洪水吗?听到“洪水”这两个字,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哪些词语?
2.学生交流:凶猛、咆哮、可怕等„„
3.那么课文中描写的这场洪水又是怎样的呢?找出文中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1)指生读文,学生画句子。(2)朗读你画的句子,体会体会。
1(3)汇报交流感受。(这些句子很多都采用了拟人或比喻的修辞手法,都写出了洪水凶猛,威胁着人们的生命。板书:势不可当、威胁生命)
(4)指导感情朗读。
4.想象体验,感受人们惊慌:
(1)老师激情叙述:洪水如猛兽般席卷了整个村庄,农田被淹没了,房舍被冲毁了,死亡正向人们一步步地逼近。可在田间地头劳动了一天的人们还睡得正香呢。突然一声惊叫,大家翻身起床,却一脚踩在了水里,当时他们会是什么感受?你能想象出这些危在旦夕的人们此刻的样子吗?
(2)学生自由发言。
(3)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描写人们表现的有关句段,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4)交流句子和感受。
(板书:惊慌失措、你拥我挤。)
三、再读再悟,体会人物形象
1.师过渡:是啊,灾难来了,洪水像恶魔般在路上舞蹈,露着狰狞的面目,人们惊慌失措,极度恐慌,唯有一个人是例外的,他是谁?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他又做出了怎样的抉择呢?
2.请你再次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老汉的语句,读一读,说说你认为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从哪儿体会到的?
3.学生自由读文,体会关键词句。教师巡视,作适当的指导。学好后在小组内交流。
4.全班交流。
先说你认为老汉是个怎样的人,然后说说是从哪儿体会到的,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读,大家共同评议。
引导学生从这些句子中体会老汉“先人后己、临危不惧、不循私情”的高尚品质。(板书:临危不惧、先人后己。)
5.其实老支书和所有父母一样也深爱着自己的儿子,桥塌了,老支书似乎 2 要喊什么,你猜想他想喊什么?
6.小结:是啊,初次读课文时,老汉与小伙子前后矛盾的行为曾让我费解,可当我们读到文章的最后,谜底揭开后,内心难以平静,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心灵的震撼。这位临危不惧、先人后己的老支书让人肃然起敬。
7、再次朗读描写老汉的语句。
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来看一看这让人敬仰、爱戴的老支书!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
四、再读课题,探究课题深意。
1.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我想请同学们读一读课题,然后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描写的是谁?(老汉)那么为什么文章要以“桥”为题?(是老汉为人们架起了一座生命桥)你认为还可以给文章换个什么题目?(同桌交流)
2.学生交流。
3.让我们用自己的话来赞美老汉,并尽量用上“桥”字,好吗? 如:(1)“老支书,您是村民们跨越死亡的生命桥啊!”
(2)“老支书,是您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永不坍塌的桥!”
五、启发想象,寄托无限哀思。
1.师:课文说,老支书是山,就是这座山,敢于同无情的洪魔作斗争,将村民们送上了跨越死亡的生命桥。然而,令人痛心的是,洪水吞没了这对伟大的父子,只留下一片白茫茫的世界。来,同学们,捧起课本,满怀哀思与崇敬齐读课文结尾部分24-27自然段。
2.生齐读“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3.读完了,你通过朗读,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4.总结:是啊,简短的几句话,简单的几个词,却更加突出了这样一时刻的悲壮。为了人们的生,这位老党员和自己的儿子却离人们而去了,但,此刻,我们分明感受到有一座桥已经架在了老汉与人们之间。那就是:生命桥、爱心桥、责任桥!(板书:生命桥)
5.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座座为我们架起生命桥的英雄,让我们再次饱含深 3 情地朗读一下课文的题目吧!
六、课堂总结
1、总结收获,谈感受: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你能谈谈你的感受与收获吗?
2、总结写法:在课文的表达方法上有什么收获呢?(运用大量的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运用简短语句、段落来渲染气氛;设置悬念。)
七、作业
1.摘抄文中环境描写的词句。
2、收集具有崇高精神的共产党员的名字和事迹。
八、板书设计:
16、桥
生命桥
《船长》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选自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的短篇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课文讲述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即将沉没的时候, 镇定自若, 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 自己却屹立在船长岗位上, 随着客轮一起沉入了深渊, 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通过朗读课文和咀嚼文字, 让学生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精神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认真体会、感悟船长的风采和精神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目标预设:
1.学生通过自主研读、合作探究、讨论学习、观看课件等方式, 了解在船长沉着冷静的指挥下旅客和船员安全脱险的经过, 感受船长临危不惧、忠于职守的英雄魅力。
2.读中思考, 充分展开与文本和人物的对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对课文的学习, 学生的品德境界得到提升, 明白危难来临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设计理念: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教学中应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遵循这一教学理念, 本课教学将着眼整体, 通过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引领学生在比较与联系中自主探究, 在朗读与静思中深刻感悟, 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强化语言实践,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读中体验。
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文, 培养情绪
1. 同学们,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雨果的经典作品《船长》。船长哈尔威在你的心中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要求学生用文中词句或其他词语进行表达。
2. 一位面对死亡镇定自若的船长, 一位忠于职守的船长, 一位舍己救人的船长已经让我们深深震撼, 今天, 我们再次研读雨果给我们带来的这个感人故事, 再次聆听来自船长灵魂深处的声音。
二、咀嚼语言, 感悟灵魂
1. 第一次命令。
(1) 课件出示:“大家安静, 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 其他乘客跟上, 船员断后。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
(2) 读一读, 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从哪里看出来?
(3) 出示第2自然段, 体会当时混乱的场面。大家为什么这样混乱?他们怎么想?
(4) 指导学生朗读“顷刻间……海水猛烈地涌进船舱。”从“奔跑着、呼喊着、哭泣着”体会当时的混乱场面。此时此刻, 如果你就在这艘船上,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 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所以绝对不能让这样的悲剧发生, 此时此刻, 船长只能“大声吼道”, 才能让所有的人都听得到, 都冷静下来。
(5) 船长为什么能够这样沉着镇定呢? (经验丰富、敬业精神、非常专业。) 如果你是一名船员, 你会有哪些想法和做法?对这位船长, 你有什么看法?
(6) 带着由衷的敬佩再读船长的话。 (相机板书:镇定果断舍己救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的立场去思考、去体会船上每一个人的心灵世界和各种表现, 从而真正走进文中的世界, 和文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 随着与文本对话的逐步深入, 船长的英雄形象也必然会在学生心中渐渐高大、丰满起来。
2. 第二次命令。
(1) 过渡:这是在整个抢险过程中, 船长下达的第一次命令, 后来船长又发出了怎样的命令?找一找。
(2) 课件出示:“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 你就开枪打死他!” (指导学生读一读, 揣摩船长的想法, 说说你的感受。) 师加以引导:作为船长, 他的职责是保护乘客的安全, 而此时, 哈尔威为什么要下这样的命令?
(3) 出示第5自然段, 边读边悟。甲板上的情况可以用哪个词语形容? (一窝蜂。) 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你从这些词句中读出了什么? (险些把小艇弄翻了;拼命维持秩序;简直像疯了, 乱得不可开交。) (情况紧急, 可能船毁人亡, 千钧一发。)
(4) 分角色读船长和船员的对话。 (提醒学生快读, 急促而有力, 争分夺秒。) 从这段话你又看出这是一名怎样的船长? (相机板书:果敢机智关心妇女)
(5) 轻声自读22~25自然段, 思考:命令下达后情况怎样?议答。课文中哪个成语可看出? (井然有序。) 为什么人们会自觉听从哈尔威船长的话?
(6) 船长的第二次命令起作用了吗?有人说男人是怕被打死才守秩序的, 你认为呢?船长会开枪吗?为什么?人们遵守秩序的原因是什么? (被船长的言行所感染、所震撼, 没有人会违背他的意愿。)
课件出示:“哈尔威巍然屹立……一切似乎都在听从他的调遣。”出示船长站立船头的图片, 逐渐高大起来。看图片, 听教师范读。学生也跟着音乐朗读一遍, 感受船长巍然屹立的高大形象。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对话来体会船长的威严与果断。通过朗读和讨论, 让学生在语言的诵读和思维的撞击中, 对课文内容深刻领悟, 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升华。
3. 第三次命令。
(1) 过渡:还找出船长的其他命令了吗?课件出示:“快救克莱芒!”这句话体现出哈尔威是怎样的人? (板书:关爱孩子)
(2) 小结:在整个自救过程中, 哈尔威船长始终没有离开自己的岗位。为了乘客和船员的安全, 他临危不惧, 镇定果断。
三、激情诵读, 升华情感
1. 反复吟诵:“20分钟到了, 轮船沉没了, 船头先下去, 很快船尾也浸没了……”
2. 如果你就是“诺曼底”号上的乘客, 此时已经被救上了“玛丽”号巨轮, 可回头望去…… (生有感情地读。)
3. 如果你是“诺曼底”号上的船员, 你们在船长哈尔威的指挥下, 挽救了所有乘客的生命, 此时你们也脱离了险境, 可回头望去…… (再读。)
4. 如果你就是那个见习水手克莱芒, 在船长的关爱下, 此时也已经脱离了险境, 可回头望去…… (指名学生再读, 反复体会船长的伟大人格。)
5. 出示哈尔威船长图, 逐渐放大!同时播放音乐, 请一名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第29自然段。看着船长渐渐消失的身影, 这一刻你的心里又会有怎么样的疑问呢? (就船长为何不自救进行小型辩论。)
6.船长哈尔威多么崇高, 多么伟大, 大作家雨果在文章的结尾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 (生齐读。) (板书: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
师:同学们, 这样的英雄怎能不激起我们的情感, 那么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 对哈尔威船长表达你的心声吧!学生根据课件提示, 以不同身份和角度写出心中想要说的话。 (生交流心里话。)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写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 珍视学生在尊重文本价值前提下的富有个性的、独特的感受, 从而引导学生体会船长人性的美, 为他的人性美而感动。
四、总结延伸, 提升境界
1. 师总结:面对生死的考验, 我们看到了人们的害怕和惊慌, 这是正常的表现。但在船长哈尔威的身上, 我们看到的却是镇定自若、忠于职守、舍己救人、视死如归, 这就是英雄本色。
全班学生齐声呼唤船长的名字———哈尔威船长!
2. 课件出示“9.1 1”美国世贸中心被轰炸的相关图片和一篇华人亲历者所撰写的关于当时人们有秩序地逃离现场的描述。
3. 学生自由交流读后感想,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思考:在危难来临时, 我们应该怎么做?
4. 布置作业。
(1) 查查大作家雨果的资料, 读读他的有关书籍。
(2) 背诵课文中感人的片段。
设计意图:夯实学生的语文积累, 在感悟人物品质的同时获得美的享受和精神境界的提升。
总评:
1. (板书课题)——水,今天,我们跟随作者马朝虎到缺水严重的村子里看一看。齐读第1自然段。
2. 你从一系列的数字感受到了什么?(板书——苦)
3. 默读课文的第二、三部分,分别写的是什么呢?(雨天洗澡的痛快,一勺水解暑的快乐。板书——乐)
4. 针对板书,自由质疑。在这样严重缺水的村子,人们生活是多么的艰苦,而文章花大量的笔墨写了有水之乐,到底是苦还是乐,为什么这样写呢?
【设计意图】课堂一开始创设矛盾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提出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二、 关注过程,解决问题
1. 默读课文2~6自然段,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把对你触动最深的语句找出来,认真读一读,并在旁边写上一两句内心感受。(学生自主阅读并批注)
2. 体会缺水之苦
(1) 下雨天是村子里每个人都期盼的日子。就像过节一样,这样美好的日子在我们那里毕竟太少了,更多的是干燥和炎热。
(2) 那把钥匙象征着权威、幸福……
(3) 风干的感觉、晒干的狗尾巴草。
(4) 在这种极度缺水的情况下,怪不得母亲会说:“你们真是饿坏了!”“饿”的仅仅是弟兄四人吗? 从这些语句中体会缺水给人们带来的痛苦,指导感情朗读。
3. 体会有水之乐
(1) 雨天洗澡乐
① (出示:“只有在……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仔细读读这段文字,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② 所以作者说:下雨天,是村子里每个人都期盼的日子。
③ 同学们,多少双期盼的眼睛,多少个期盼的日子,人们凝望天空,祈求天公作美,普降甘霖,可是多少次,让我们失望难过。终于,一声炸雷,雨哗哗而下,我们都——(学生想象) 因为,“只有在下雨……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
④ 让我们一起加入他们痛快洗澡的行列中去吧!(出示第2自然段:先是……然后……)你觉得此时大家的心情怎样?你认为,这时大家感受到的幸福是什么?
⑤ 教师小结:久旱逢甘霖,真是酣畅淋漓。我们生活中平平常常的水,却成了村里人幸福的源泉。(读第2自然段,感受下雨天洗澡的痛快)
(2) 感受夏天一勺水之乐
① 一勺水的快乐就从“母亲轻轻一笑,从……打开了水窖”开始。
② (出示第4自然段:一缕……“啊啊”大叫起来。)读文,如果你就是四兄弟中的一员,你从这一句话中,体会到的幸福是什么?
③ 让我们随着作者的回忆,一起来慢慢分享这一勺水带来的快乐。(课件分行映示: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像一条小溪流,顺着脖子缓缓地滑过了我们的胸和背,然后又滑过了我们的大腿和膝盖……在水的滑动中,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声,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水,它不多不少,在抚摸过全身的每一寸皮肤后,刚好能润滑脚板,地上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配乐朗诵小诗。你认为这里的幸福是什么?
④ 连读3~5自然段,还感受到了什么?
4. 有苦有乐——明写乐,实则以乐衬苦
(1) 雨天洗澡多么舒服痛快!这可是一等再等,难得倾泻的雨啊。这段文字把雨给人们带来的痛快、舒服、幸福充分地表达出来了,而这雨来得快,去得也快,在这短暂的快乐之前,是什么?在这短暂的快乐之后,又是什么?得水之乐,更衬出了缺水之苦。怪不得文中会说:“水,成了村里最珍贵的东西。”“下雨天,是村里人最期盼的日子。”母亲会说:“你们真是饿坏了。”
(2) 一勺水,四个人,人多水少,可幸福不减,怪不得母亲说……一勺水,四个人,人多水少,幸福的短暂,不正告诉我们等待的苦吗?
(3) 缺水给村里带来了苦,文中生动描述了有水之乐,这是一种反衬的写法,愈是写用雨水“洗澡”的痛快、快乐,就愈能反衬出平时不能“洗澡”之苦,愈是写一勺水洗浴之乐,愈能反衬出无水补充时身体缺水时的苦。在乐中包含着缺水的苦涩,更让人体会到水的珍贵。
5. 看似苦,实则乐,这是一种以苦为乐的乐观精神。
(1) 本文以孩子的口吻记述,通篇洋溢着快乐的氛围。
(2) 村里人长期生活在这里,已经习惯了缺水的生活,一场雨、一勺水给大家带来的是发自内心的快乐。
(3) 点拨: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能如此快乐地生活,又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在生活中遇到困境就要像村里人一样,乐观积极地面对。)
【设计意图】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每个学生阅读后产生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教学中更要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答案是开放的,从不统一的答案中最后也形成了一些看法,文章中既体会到了苦,也享受到了乐,更多的是洋溢着的在艰苦环境中快乐生活的乐观精神,这不正是一种人生观的体现吗?
三、 适度拓展,总结提升
1. (出示课件——图片及资料:全国共有669个城市,400个城市缺水,110个严重缺水。特别是在辽阔的西部,还有近千万的母亲在与严重缺水苦苦搏斗,他们在想水、盼水、哭水、梦水,向五湖四海唤水。孩子们上不起学,为了水,从小就加入了取水的行列。为了水,有多少人仍在艰难地跋涉。可喜的是,“大地之爱,母亲水窖”工程在2000年正式启动,解决了数以万计的灾民饮水问题,给人们带来了希望。)
2. 读了课文,看了图片资料,你有什么想法呢?
【设计意图】拓展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图片资料,把课文内容与当今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让生活在水资源相对丰富的长江下游的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严重缺水的地方很多,绝不仅仅是课文中的这一个村子。从课文延伸到现实生活,让学生学会关心生活,提高节水意识。
四、 强化意识,有效练习
1. 你能为节约用水设计精彩的广告语吗?(发小纸条)
广而告之:
2. 小组合作制作一份关于水资源的小报,报头自拟,内容自由选择:可以介绍水资源的现状;也可以谈谈如何节水;形式多样:可以剪报,也可以摘抄,更鼓励原创文章;体裁鼓励多样,除说明性文字外还可以有诗歌、散文、读后感等。一周后交流展示。
【设计意图】迁移运用,练习表达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设计公益广告强化节水意识,练习表达。小组合作制作小报,引导学生去搜集、阅讀更多的水资源资料,围绕节水主题,课内延伸课外,引领学生在更广阔的阅读实践中合作探究,迁移运用,促进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祝福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采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5-27
《狼》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7-07
船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0-23
《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1-13
《鸬鹚》第二课时教案设计07-20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教案11-05
《识字五》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06-03
《说勤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6-18
《暖流》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06-27
《找骆驼》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