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实习心得体会(通用7篇)
实习期间,我格外珍惜此次难得的机会,努力工作,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专业编辑记者求教,同时自己利用空闲的时间,自觉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党和国家的政策,学习法律、法规等知识,也认真学习一些自己专业以的行业相关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新闻采访技巧和写作技巧,从而进一步巩固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为以后真正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但理论与实际始终是存在很大的差异的,即使掌握了新闻采写能力,也不见得在真正的采访中会如想象中的那么顺利简单。在短暂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比如在第一次参与大型人物纪实类版面《都市脸谱》的采访。做一个关于“少年作家”的专题时候,面对三水小豆豆种植园的负责人、佛山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黄爱卿老师如同发散性思维的介绍讲述,我原本拟定好的采访思路被打乱了,所有的思绪都变得混乱不堪,只是匆忙之间记下了一些关键词,等采访回来整理笔记时候才看到自己的线索素材已经被完全打乱,在写作中根本无从下手……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这让我感到非常的难过。在学校总以为自己学的不错,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这时才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好在在带我的记者林xx的指导帮助下,我渐渐学会了如何有效的摘取采访对象言论要点和精华,整理新闻线索,在随后的报道写作中也逐渐得心应手起来。不过有一点是明确的,就是我们所学到的理论教育和实践的确是有一段距离的。所以,我们的学校教育应当与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真正消化理论知识,这样学生才不至于在实际操作中出现自以为是、手高眼底的情况。
在实习过程中,也发现灵巧的运用了新闻写作技巧是十分重要的。在此以前,我一直有一个不正确的认识,以为写新闻就好像编写计算机程序一样,可以套用各种公式样式进去,反正大多数的新闻报道模式都是大同小异的。这种思维在我实习的初期影响很大,比如在报道“禅城区历史博物馆挂牌成立仪式”的时候,我就按照以前写学院文化艺术节的新闻报道格式,把整个开幕式从嘉宾介绍、领导致词、文人朗诵、藏品捐赠、挂牌仪式等内容按照时间顺序一气呵成的记录下来,新闻六大要素一个也不少,格式也规范,自以为写得很完美,但等第二天正式见报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文章被大幅度修改了不少,比如弱化了对开幕式流程的长篇累牍的描述,重点突出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两个场面,并且深入挖掘幕后的故事。通过对比学习我开始明白,新闻不仅仅只是要告诉读者发生了一件怎么样的事件,更需要向读者提供最新鲜最有用的资讯消息,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做出深度、做出广度”。套格式的新闻写作模式虽然可行通用,但并不能传递新闻价值,这样写出来的新闻不但读者不喜欢,连我自己在写作过程中也味如嚼蜡丧失激情。
记者要有一双马不停蹄的铁脚板
第一天并不如我们开始预想的那样激动人心, 开始我们做的, 只是干坐在办公室的沙发上翻看堆在茶几上的报纸, 就在我们面面相觑感到有些悻悻时, 记者站的副站长老师交给我们一项任务——写两篇关于中秋月饼和“开学经济”的稿子。正巧我随身带着相机, 于是便和一起实习的同学上街找材料。
两项我们原以为很快就能交差的任务执行起来并不轻松。初来乍到, 由于不了解周边路况, 我们沿着五爱北路走了近3个小时, 逛遍了路边的大小店铺, 与克莉丝汀饼屋、元祖、香榭丽舍蛋糕房的店员聊天, 跟数码城卖PSP的老板侃价, 为了拍到一张满意的照片来回穿梭于拥挤的人群中。简单吃了些东西, 又跑到南禅寺书城和保利广场的家乐福去拍照片, 然后赶回来写稿子, 按下word的“保存”键时我长吁了一口气。
第二天, 老师看了我们写的报道, 对内容和图片均表示满意。
骄阳依旧似火, 汗流浃背的日子仍然在继续着, 但如果不是这一步一个脚印地行走于街市之间, 我们的稿件怎能第一次给老师过目就得到首肯?之后, 我们继续乐此不疲地奔波在大街小巷, 执着于捕捉最真实生动的画面、了解最具体翔实的细节。
记者要有一副善听八方的顺风耳
一天, 等公交时, 我们无意间听到旁边两位中年妇女谈论家里刚参加完高考的孩子收到了很多录取通知书, 不知孰真孰假。我和同学当下对视一眼, 眼下高校录取尚在进行, 考生收到的通知书只会有一份是真的, 那剩下的那些通知书是什么呢?这不就是一个很好的新闻素材吗?回去和指导老师说了想法, 对方表示同意, 但建议我们要兼顾各方的意见和看法。商量后我们决定从负责发放录取通知书的邮政局、收到录取通知书的考生和教育部门高招办三个角度去写。通过与这三方面的人士接触, 我们撰写了名为《录取通知书遭遇“李鬼”》的报道。看到word中的文字变成铅印的稿件登在报纸上, 我很欣喜, 而这篇无意的“偷听”出的报道, 也让我从中懂得, 要重视从平时身边的日常小事中寻找新闻来源, 这些来自平常百姓生活的线索正是真正能吸引人注意和引起人共鸣的焦点。
记者要有一双敏锐深邃的透视眼
每到周末, 我们可以自由安排时间。一个闷热的下午, 我和一起实习的同学闲来无事乘车到一家私营蓝印花布博物馆参观。好不容易在荒僻的野外找到后, 看见50多岁的博物馆馆长正一个人靠在打磨机上磨着两块木头, 原来他在为下个月要举办的某名人故居图片展赶制陈列的木架。我们备感好奇:堂堂一馆之长竟要屈尊亲自动手做展览架?!带着满腹狐疑, 我们匆匆把博物馆浏览了个大概, 然后跟老馆长聊了起来。老馆长非常健谈, 在得知我们有意采访后, 将我们请进他古朴雅致的休息室, 讲起他早年如何走街串巷辛苦淘得珍宝并努力争取到政府许可办起私人博物馆的经历。一席长谈, 当我们结束采访, 已是夕阳西下。
我和同学将老馆长的讲述写成了文章, 老师在看了我们写的稿子后, 认为无锡写私人博物馆的报道目前屈指可数, 大有可作文章之处, 可以将视野扩大到整个无锡地区私人博物馆的生存现状并提高到探究其发展前景的高度, 而不应仅局限于现在的人物专访。听后我们也觉得原先的写法视角有些狭隘, 应该加以扩展延伸。第二天, 我们通过电话采访补加了一些需要向老馆长了解的内容, 并到市文化局文化处进行核实, 掌握了无锡市目前7家私人博物馆的具体情况以及无锡市对私博所持的态度。在此基础上, 对初稿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修改, 中间为了确保报道的真实性又几易其稿, 最后这篇名为《私人博物馆, 想说爱你不容易》的通讯终于出炉。
仔细想想, 如果我们当时只是专注于博物馆内充满古趣的石轱辘、旧窗棂、蓝花布、古染坊, 而对独自一人打磨展览架的博物馆馆长熟视无睹, 那么就不会有这篇稿件的诞生。看来作为一名记者耳要听八方, 眼睛也得犀利敏锐啊。
记者要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巧嘴巴
一次我跟着老师去采访无锡市今年高考生复读的情况, 到达事先联系好的高复学校交谈几句后, 我发现学校的负责人对我们并不热情, 甚至有些回避, 问他们问题, 基本都是兜圈子不予回答。这种情形下, 要想拿到他们学校最近招生的详细数据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我不由有些灰心丧气。这时候, 老师忽然对其中一位校长说, “您是涟水人吧?”, 对方立刻面露喜色, “是啊, 你听出来了?”。顺着这个话头, 两人开始攀谈起来, 渐渐地旁边几位校方负责人也加入到谈话中。不知不觉听着老师和对方谈笑风生间, 我的记录本上已经记满了要收集的数据, 离开时满载而归。
回来的路上, 老师告诉我, 在外出采访时, 常常需要跟不同性格不同职业的人打交道, 很可能对方由于自身原因不想告知记者详情, 想着法子跟你兜圈。这时候记者应知难而上, 练就一张巧嘴, 变着“花样”想方设法让对方说出放在心里不愿说的话。能从对方的口音听出他来自哪里, 这是老师屡试不爽的一招, 但这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练就的, 需要记者阅人无数的丰富经验作基础。
记者要有一双乐此不疲的妙手
因为在学校的校友通讯社待过很长时间, 很多时候我对校友的消息很敏感。之前去无锡前我就了解到学校有三名刚毕业的校友在无锡当大学生村官, 在平日苦于寻找新闻线索时, 我想到了这三名“村官”校友。“大学生村官”是一个新兴职业群体, 我觉得他们身上有不少可挖掘的新闻价值。但是和老师说了后, 他并不看好, 一来这个话题涉及国家政策, 带有政治敏感性, 二来目前这方面的制度体系尚未成型, 往深处写为时尚早。为了保证上报率, 我们决定着重从广度而非深度上去写这篇报道。除了通过网络和几位校友交谈外, 我们到附近的惠山街道办事处找到去年上任的“资深”大学生村官向其了解一年来的工作经验, 向当地的街道办主任询问她对大学生村官的看法和建议。前期准备工作做完, 我们开始着手写稿, 因为掌握了大量丰富的资料, 写的时候几乎一气呵成。
然而第二天把初稿给老师看后, 老师指出了文章中的很多硬伤, 尤其是我又犯老毛病在不确定具体日期的情况下把时间抽象成“近日”, 让老师有些生气。此外, 整篇报道前后连贯性不够, 在讲到“老”村官对后辈的告诫时衔接得比较突兀, 开头的新闻由头显得生硬, 结尾引用的人物话语不够自然, 我们的初稿被打回要求重写。
这次的改稿让我很伤神, 因为措辞上要注意避免触及引起人们敏感的界限, 同时还要让文章前后阅读起来很连贯。抱头冥思苦想了一个下午, 最后我把报道分为“村官上任:官虽小, 事情不少”、“网上交流:多方学习才能提高”、“街道主任:他们带来了新活力”三部分, 以无锡市百名大学生村官奔赴岗位一个月为新闻由头, 引用一位大学生村官博客上的日志开头, 以惠山街道办的领导对大学生村官寄予的期望结尾, 这样通篇做了结构上的根本改动后, 忐忑不安地把稿子发给老师看。这次得到的回答是:“就照这个发吧。”那一刻我如释重负。
一篇稿子, 经过三四遍修改、补充、调整的彻底改造, 终于得以见报。虽然这过程中我也有绞尽脑汁不知从何下手的时候, 但为了能更真实地反映大学生村官这一还不为人们熟知的群体, 也只得不厌其烦地一改再改, 大概这就是想成为一名合格记者就必须要付出的精力吧。
记者要有一套严谨踏实的良好作风
在最初写《中小学公开新学期收费》这则新闻时, 我并不以为意, 认为这是根据文件写的稿子, 万变不离“公办中小学减免学杂费”的宗旨就不会有大差错, 于是草草写就发给老师交差。第二天就被老师叫去训话, 原来文章里好几处收费的具体标准原文件上写明“待议”, 我却不管三七二十一都写了进去, 严重违反新闻准确性的要求。这些数据的最后确定需要到物价局和教育局去核实, 而不能靠仅对着一份文件闭门造车。我被训得脸上一阵发热, 下午就跑去教育局、物价局问最新收费标准, 拿到了新的数据表后回来一字一句地进行修改, 确认无误后交给老师。老师看看我笑着说:“让你尝点苦头才好。”我又是一阵惭愧。
事后我静下心来想, 报纸媒体被受众看作政府喉舌, 其刊登的通告在老百姓心中无异于政府公文。如果在这篇写中小学收费新标准的新闻里, 我草草写就而编辑又草草浏览通过, 那么学生家长们看完后发现和学校发布的标准不同, 那我可就捅了大娄子了, 这都是没有养成谨慎求证习惯的后果啊。
“你们来实习不该只是为了学习记者采访写稿的流程, 采访流程只要看一看就大致会懂。要学习的是对有效信息的提取, 是对细节的斟酌, 是一种创造性思维。”这是我们刚去时指导老师对我们说的话, 刚开始我不能体会, 但随着实习的深入我愈加理解到这其中的真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精神状态是新闻工作者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 但是敬业的精神、精湛的技能、广博的见识更是必不可少。
不久前,学校为促进青年教师提高综合素质,开展了为期两个星期的班主任实习工作,我有幸能参与到高二(13)班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来。没有老教师丰富的班级管理经验,作为一名新手,我该如何管理好班级呢?
要想做好班级管理工作,首先要了解每一位学生。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大多数是住校生,需要我们去关注,随时留意他们的思想动态。每天晚上我都会利用晚自习的时间找部分学生谈话,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刚进班我发现有些学生缺少学习激情,晚上6点10分进班的时候我找了几个学生谈话,才了解到原来这段时间数学的排列组合和化学的离子平衡问题比较难,学生常出现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情况,因而自信心受到打击。为了解决学生的困惑,让他们重拾信心,我跟胡x先后开展了关于“拼在高二,赢在高三”之数学化学学习方法的系列主题班会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十六七岁的孩子,他们的心智还不是很成熟,遇到问题可能不会很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需要老师的指点,需要老师的鼓励。每次跟学生交流完,我感觉自己与学生更近了,他们更愿意和我分享自己的快乐或忧伤,上课更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一节课上完我会有一种成就感,而不是疲惫感。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虽然我没有老教师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但是我有激情,我与学生年龄差距小,容易找到共同话题,这在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的时候,更像哥哥姐姐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便于思想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班有一个学生是从北京转来的,内心敏感,缺乏自信心,一次晚自习我经过他的身边,看见他有一道题做错了,于是主动上前给他讲解。第二天另一个学生对我说:老师,昨天晚上回寝室,黄xx跟我说起你,说你对他很好,还主动给他讲题。当然这只是第一步,第二次我直接找他谈话,刚开始他还是有点小心翼翼,于是我跟他谈论北京,跟他谈论北方的风土人情,当我谈到我的大学也在北方的时候,他的心理防备已经完全解除,开始愿意和我聊学习上的事情,现在遇到不会的问题也会主动跟我交流了。
学生的自尊心犹如一株含羞草,一触即收,因此需要细心照料、精心呵护。在日常工作中,常遇到学生有意无意地犯些小错误。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要学会“顺水推舟”,宽容相待。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处罚更强烈。”我们面对的是千变万化的孩子,每个孩子都各有各的特点,因此班主任也好,任课老师也好,都要学会知己知彼,“对症下药”。教育教学过程中在与学生交流的时候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征,设计出符合学生个性的语言交流方式。如:对性格内向、有自卑心理的学生,通常采取平等对话、逐渐深入的语言方式,使他们感到老师的平易近人、和藹可亲;对自尊心强、有逆反心理的学生,我往往采用平等商讨的语言,以不卑不亢的态度使他们心服口服;对思维敏捷、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我力求做到掌握事实根据,以理服人;对自我防卫心理强烈、不肯轻易认错的学生,常常以突击式的语言攻破他们的心理防线等等。只有做到知己知彼,师生的心才能贴近、融洽,才能碰撞出教育的火花。
班主任工作繁琐辛苦,但苦中却带着点甜。前几天我感冒了,有一次去上课,一个学生拿着一袋糖走到讲桌前递给我说:“老师你感冒了,嗓子都哑了,这是润喉的。”教育是师生心与心的交流,只要你真心对待学生,他们也会给你带来感动。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教育就是一个不断磨炼学生处事方法、雕琢学生品行的过程,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不单是学生学业上的导师,更是学生人格养成的奠基者。一个教师一生会有很多学生,可是一个父母一生却只有一个孩子,当家长把孩子托付给我们的时候,就是把一个家庭沉甸甸的未来交到了我们的手里,我们所从事的教育事业不是一份简单的职业,它需要忠诚,需要信仰,需要付出,需要一腔热忱。通过学习,我明白自己未来的路还很长,还要走很久,但是,我可以坚定地说:我时刻准备着。
参考文献:
刘文俊.浅谈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J].教育教学论坛,2010(35).
新闻专业的学习应该是一件实践课程的学习,但是我们这三年来一直都没有参与过新闻的实践活动,也没有真正的将我们学到的新闻媒体知识,运用到我们专业的实践课程中,所以这次在报社的实习,是我们第一真正正正接触到新闻媒体,也是第一次让我近距离的感受心驰已久的工作领域。
在这次报社实习中,我们不仅要负责报社相关新闻信息的收集,同时我们还要参与到新闻的撰写过程中。虽然我们之前有做过新闻编写的作业,但是这也是我们第一次参与要被发表的新闻作品的撰写,所以要说对自己写作过程非常有信心,那肯定是不真实的。我们在对我们负责内容写作完成后,我们还要经过报社的正式工作人员,多次仔细的检查后才可以去发表。因为新闻是一个敏感的东西,也是一个公众性非常强的产物,所以在新闻里有些用词要特别留意,不然就会给报社造成一些公众的影响。我们在实习工作开始的前一阶段,经常对要报道新闻的文本内容要进行多次的修改,之后才能够发表。但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新闻撰写工作后,也有的时候可以做到一次就过的成绩。
比我们新闻写作更难的实习工作,就是我们的新闻信息收集工作,我们有时候会要到新闻的发生地去进行相关的采访。有的时候我们采访的地点是比较偏远的,我们有时候采访的现场也会有安全问题发生,有时我们采访的人员对我们的采访工作非常不配合,对待我们采访人员的态度也非常恶劣,这些都是我们在新闻信息收集过程中会遇到的困难,但是我们只有参入到事发现场,才能发掘更好的新闻信息。我们在报社的实习过程中,这个工作中都会有报社的前辈陪着,以防我们在采访过程中有意外的发生,但是我们在很多时间,一些现场的新闻收集工作,都是有我们专业的实习生独立完成的。
12月份以来,我们所学的《新闻采访学》几乎都是以实践、实习为主。正所谓理论联系实践。之前学了那么多的有关采访的理论知识,都从没有用到实践中去过,只是系统的把那些新闻采访知识输灌进了脑袋,但却没有用来指导实践过。而如今,老师在有限的条件下给我们安排实践实习的机会。不管是学习他人的实践经验,还是让我们自己去体会,我都觉得很有必要,也很感谢老师为我们争取机会而付出了那么多。
第一次的实践活动应该是我们班举行的模yi答记者问。我和另外4位同学有幸成为被采访者,其他的同学对我们五个人分别提出问题,我们做出回答。陶艳的回答确切、具体;胡文茜快言快语;林蓉蓉纯真无邪;张国平的`语言犀利;我呢?很真诚、很用情,不过我觉得我太情绪化了。虽然我们这次模yi答记者问的实践活动有很多地方不规范,但通过老师的点评后,我们都知道了哪些地方不规范,存在哪些问题以及日后该如何处理这些问题。不管怎样,我们的实践活动还算的上是一次成功的实践活动吧。因为我们5个人的回答各有千秋,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也很有水准,只是我们在程序以及礼仪上存在一些小毛病。
第二次的实践体会是江西日报的高级记者程娟来给我们班上课。程娟老师把她自己的采访经验结合理论知识传授给了我们。《我能摸摸火车吗?》让我知道了在采访的过程中要做个有心人,也让我知道了程娟记者是如何做到与别人不一样的;《袁政海班组》的系列报道让我更坚信了“懒人是当不了记者的”那句话语;有关铁路、公路的开通的报道让我知道了原来新闻也可以写成那般的诗化和散化,我想这与她平日里爱阅读散文,写散文文章是分不开的;对“金圣”烟的报道表现了她独有的睿智······说实在的,我很羡慕她,羡慕她能写出那么漂亮的文章;但我更佩服她,她那不断上进的心与那吃苦的劲把我给折服了,她一个劲的重复那句“一定要吃的了苦”,我想做新闻工作的应该都很辛苦吧!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就更应该强健体魄,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能力,以便日后投入到新闻事业工作中去。
第三次是老师带领我们做校车去感受南昌的变化。第一个目的地是秋水广场,广场的最高喷泉是108米,据说是中国的第一高喷泉。我们在那逗留了半个小时又奔向了另一地点------摩天轮,据称是亚洲第一高的摩天轮。在它的旁边正在完善一个赣江公园,它的建立与完善不仅会给人们提供了又一娱乐场所,而且还会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让人们更加关注昌北的建设与发展。摩天轮的对面有一个“嘉年华”娱乐场地,也还在完善之中,不过应该快要竣工开张了,因为有好多大学生在那求职,大概有300多个人在那排队等待,据我们了解,该娱乐场地计划12月24日开张。在那逗留了近一个小时,回到校车上准备打道回府。不过我们并不是按原路线往回返,而是开上了生米大桥,那座桥很长、也很雄伟······ 我们一路上有说说笑,就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回到了我们的学校,结束了我们的感受南昌变化的体会活动。
本文仅供参考
新闻实习生工作心得体会范文【一】
作为一个新闻学专业的学生,我居然还坚持着一份新闻梦想。但是,可能我的才华撑不起梦想吧,工作来得并不是那么容易,再加上家这边的传媒行业并没有北上广机会多,所以更加艰难了。及近年关,还算幸运的是我找到了一个行业没还很不错的新闻社。因为我家在区县,即使交通发达我也需要又坐动车又坐地铁的去上班。所以就要开始租房生活。
实习三个月,没有工资,再转见习,表现好才能转正。同时进来的有三个实习生,一个今天已经跟着主任去参加会议写稿了,一个不在同一部门,也就不说了。而我,昨天下午开始做微博,这个微博也很简单,目前就是在上找固定的新闻更新,同时主任让我写今年的运营计划。以前我一直做的是微信,现在做微博还有点摸不到门道,只能去取经,然后按照自己的感觉写了个计划书。但是我不知道这个实习有什么意义,没有钱,就是来混日子的吗?也许才来一天,感觉这儿真的好闲,不过他们俩都有老师带,为什么我没有?这样让我的工作也有点摸不着头脑,下午主任也出去了,电脑这边也不够,没得用,让我很尴尬的坐了一下午,名义上是刷着微博学习,实际上,可能在别人眼中,我就是在玩手机,我自己我心虚的不停张望。
再来说说这儿的氛围,面试那天我就觉得很压抑,真的,大家彼此都不讲话,让我自己也战战兢兢,面试官感觉也不是那种和蔼可亲的,即使他在笑,我也觉得可能自己说错了话,很紧张。然后正式来实习了,办公室的氛围还是这样,我都不敢说话,怕被人有心人听去了,也是战战兢兢的,可能也是怕说错什么吧。这真的不是我想要的氛围,就拿今天中午吃饭来说,我对面有两个同部门的同事,到饭点了,他们就默默的去了,也没让我去吃饭。而且原来他们这儿是有食堂的,我和另一个实习生默默的从他们吃饭的那层路过我都觉得好尴尬,感觉我还不是这儿的一员。很好玩的是,另一个实习生在网上查了,这儿正式员工吃饭2元,实习生吃饭7元,然而,他的指导老师直接给他说,你不能在这儿吃饭。顿时我都不知道说什么了,也只能笑笑,原来主任也给第三个实习生说了午饭自己解决的,就我不知道。
我不懂这是什么感觉,感觉人人都在提防你,害怕你做什么对他们不好的事情,也不愿意和你过多接触。估计都陌生吧,但是正因为陌生,才应该多关照一下吧。原来只有我还是那个只知道为别人着想的傻瓜,这才是真正的社会现实。着实给我狠狠的泼了一盆凉水。
看完租的房子,走在回宾馆的路上,想到就要在这个地方打拼,争取要留在这个地方,我心里总是很难过,很想哭。现在写到这儿的时候也想哭。我有点能体会到朋友一个人在x实习时候的那种感觉了。我能坚持多久了,就慢慢看吧。希望以后的日子能够越来越开心吧。
新闻实习生工作心得体会范文【二】
今天是实习以来第一次的努力成果被否决,有些打击自信心,不过还是会坚持做下去。昨晚上我们花很长时间每人写了份策划书,虽然我们做的信心十足,但是早上到部门上班,全部都被否决了。
我们的策划说搞一个活动,而我们几个实习生的想法却全部局限在那种任何一个节目都可以想出很多种的小游戏的具体环节中。赵姐说我们创意的出发点就是错的,我们被浇了一头冷水。后来赵姐给我们讲活动的定义,认为我们思想太狭隘了,活动可以有很多种类。而她需要的是我们年轻人独特的思想,她需要的是活动的形式,而不是具体的实施环节。她说要发挥我们的想象力,不用考虑它的实际操作性,尽管天马行空,先做出方案。
于是一个上午我们都在那里集体讨论什么样的活动形式才是独特,怎样才能把情侣、钻石、活动融合在一起。我们的节目主要是为了宣传千年翠钻,所以怎样才能更大效果的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们设计了很多形式,可惜连自己都不觉得创新,在很多综艺节目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这些形式的影子。实习中遇到了阻力,遭受到了挫败,于是我们开始分工合作。我们实习生里有网络工程、市场营销、新闻专业的。我们其他三人负责想Idea,而学市场营销的小金就负责怎样完美的嵌入广告,使广告非但不生硬,反而有增彩的效果。
新闻实习生工作心得体会范文【三】
很多时候,我总是想着:等会吧,再等等,等我准备好了就开始!
可是,实习的过程中却完全不这么回事。接热线的时候,人往那一坐,电话一响,哪还顾得上思考,边听边记录、完了还得给市民提供自己知道的信息。刚开始的时候,总是会忘记询问些基本的东西,甚至会遗漏新闻六要素:不是忘了问打电话人的姓名,就是忘记留他们的联系方式……幸亏熟能生巧这一定律。
第一次看到报纸上自己的名时,开心得以为:假以时日,我就会世人皆知!可是慢慢得就有点麻木了。甚至会想,这又不是我写的,我只不过是给老师查查错,完全不跟新闻打交道。耐着性子等了几天,终于,老师放开手让我干了!又开心的跟个什么似的。我第一次单独行动,是:去长途汽车站拍几张照片,以及询问春运票价上浮的程度。我拿着相机,兴冲冲的出门,对着站牌照,对着路人也照;等到了车站,也是对着候车室的乘客站、对着滚动条照,依然没个中心。走哪照哪。等到猛然发现快6点,才惊觉:怎么我照的,一张都不适合放新闻旁边呢?这时才慌了神,赶紧给刘老师打电话,避重就轻得说照了些照片。正好这时又堵车,等到回报社也将近7点。结果是误了点不提,事也没办好。
有了第一次的失策,我出门前都会问老师:稿子内容侧重在什么?老师也会指导我照片基本构图——它有自己的思想。
实习过程中,我感觉到了:自己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太感性,容易落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套子。常常甲方诉说时,我会觉得:对啊,对啊,乙方怎么能这样啊,太不应该了。然后轮到乙方,我又会感觉:是啊,是啊。甲方才不该呢,做人太不厚道。而且我写出的东西,总是会有倾向性,会被诉说的主人公影响到。轮到刘老师改稿,看到她刷刷的改几下,稿子就变成了篇——既反映事实、又不带个人倾向的新闻了。鉴于这一点,我也很有必要再实习,单书本内容还很孤立的。
确切地说,这次实习在技术上学到的不多。因为实际上,除去双休日,我就去了十来天。但是,其中一次,去市委大楼拿记者证,却大大地刺激及激励了我一把。我本以为拿完记者证,就可以回去,没想到,在里面值班的叔叔也是大学教师。后来,那位也是新闻系老师的叔叔,拉着我一块聊天。虽然有些紧张,但想想,不就是聊天吗,有什么大不了的!老师询问了我些新闻写作的知识,问我消息的几种结构。在脑子里搜索,却发现居然不知道!这下更紧张了,得给财大新闻丢脸了……于是摇头请教老师,原来就是写作里讲的“金塔、倒金子塔”等等。恍然大悟,这些我都是知道的,只是对不上号……
通过和市委的老师聊天,我更加确定自己的专业知识的浅薄。一个学新闻的人连消息、通讯都掂不清;面对一个新闻事件,做不到“写起来不假思索”,还算什么学过新闻!你出去后,能力都没,又何来竞争力!
现在觉得,新闻哪里无学了?!新闻大大的讲究,在学校得好好训练,能够以后看到事情就有想法、提起笔来就能写。如果有些专业是培养专才,那我们新闻肯定是培养既博闻强识、又对“新闻学”这一专业有深刻认识的人才——也就是传说中的“丁”型人才。
还记得喻老师那天带我们去x日报社办理寒假实习手续,我看到平日里形象那么高大的老师给报社的主任点烟,心里怪不是滋味的。我还真的天真地以为:只要喻老师一句话,咱想去哪实习就去哪!原来老师在背后给我们攻关,没我想象的那么轻松。老师,辛苦了!谢老师。
后来自己去报社实习的时候,才发现,很多学校新闻学生,都是大三、大四才出来实习,于是又开心了。还是我们老师好啊,未雨绸缪。哈哈。但同时也后悔,我大一干什么去了?!
现在想想,我好像还写不出像样的新闻稿……只是,老师现在不教我们了,所以,今后我只能参考书本和主动请教班里同学了。实习报告酝酿了一个星期,发现还是想不出个样子来!就应了心得里的那句“等等吧,等我准备好了就开始!”很后悔,老师教时,我没好好学以及主动问。不过,还好,现在会努力的。
一块实习时,杨x给了我挺大启迪:平日里一个小姑娘,但一拿起电话,立刻感觉到她那种绷紧了的专业精神。总是听说,每一大事件的完成,总是由平日里,那些看似无关联又细微的末节促成的。xx年的寒假实习,对于我,很有可能就是如此的末节。
新闻实习生工作心得体会范文【四】
一.实习动机:学习了新闻专业有一年半的时间,对以后能从事记者职业非常荣幸,也十分热爱,甚至可以说是更多的是憧憬,新闻心得体会(4篇)。通过对新闻写作和新闻理论以及新闻编辑学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似乎理论缺少了实践也不甚完美,有时甚至只能是空谈。于是在本学期的实习阶段,想通过自己的实践将这些理论与实际的应用相结合,在新闻采编的的实践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特别是新闻写作方面总体把握的能力和新闻敏感。在电视台实习的过程中,通过切身实地的参与,增加对电视节目的策划和录制以及播出整个过程的认知和把握,增加对广播电视的知识,以期能为以后从事新闻职业打下更好的基础。
二.实习目的:了解报纸出版的过程、学习新闻写作的采编流程,对其进行分析,并结合所掌握的理论达到提高自己对新闻认识的目的。通过切身实地的参与,增加对电视节目的策划和录制以及播出整个过程的认知和把握
三.实习任务:新闻采编和栏目策划以及录制
四.单位概况
1.基本情况:位于xx市xx区xx路xx号xx大厦
(xx新闻报社)
xxxx区xx路xx号南楼二层(中国xx电视台)
2.单位简介:《xx新闻报》是xx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中央级媒体,创刊于1993年5月5日。作为全国新闻行业的权威性报纸,xx新闻报的定位是:立足传媒界、报道传媒界、服务传媒界、开拓界内外。由于覆盖了全国各地的报刊、电视台、电台、有线电视台、网络媒体、新闻传媒xx部门、新闻传媒研究机构,以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宣传广告部门、广告中介单位、传播策划公司、新闻器材产销企业等,xx新闻报被誉为“媒体中的媒体,新闻中的新闻”。
中国xx电视台(cetv)创办于1986年,是国内唯一的国家级专业电视台,隶属于xx部,接受国家广电总局的行业指导。
五、初步认识:报纸是一种舆论工具,它对于社会舆论导向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在我国社会经济的转型和攻关阶段。
报纸内容坚持的四个基本点——时政新闻是支点,娱乐新闻是亮点,社会新闻是卖点,经济新闻是看点。我有幸在《xx新闻报》的时政专题部,能够多的了解社会的现状和表象。电视有声色全貌的优势,通俗易懂,受众范围较广,所以在舆论引导和信息传递以及xx作用方面的作用更明显,实习期间,我在xx电视台的《公益》(《点燃希望》)和《孕婴专家》以及新创办的《奇罗星》栏目组学习过一段时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奇罗星》的策划和拍摄过程,真正体会到了作为一个电视人的辛苦,希望它在七月份顺利播出。六、实习状况和感受
从2月17日到6月1日,我在《xx新闻报》《中国xx电视台》进行了三个多月的实习。
第一天到日报社时政专题部报到时,心里有点忐忑不安,看到编辑记者来来去去的忙碌身影,不知该从哪里入手。部里几位老师都很热情,为我倒水,递给我报纸看,跟我聊天,很快消除紧张,让我大胆的想融入这个新的集体。
接热线电话,有价值的新闻线索,需要及时的记录,然后跟老师商量是否值得采写,如何采写。新闻最容易忽略的是一些事实细节,比如人物、地点、时间必须有确凿的事实依据,否则可能会引起不良后果。打电话四处查找知情者,确认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为了能我更全面地了解新闻报纸出版工作的全貌,报社领导安排我在采访、编辑、出版、校对、发行等部门工作,使我受益匪浅。
有时出去采访,有时坐在报社的电脑前,浏览新闻,敲打着键盘,记录下自己当天采访来的新闻。
四处奔波,有时也跟着记者出去采访。记忆最深的是在xx跟老总出差的一次,那次我们要做的新闻基本资料都差不多,完全可以及时赶回去,准备写稿。我们副主编刘立杰老师对我说:走,出去转转,看看有没有可作的。就这样,我们俩开着车在x武城县的郊外乱转,没有线索。老师说,你注意看沟里有没有污水,这样就可以发现隐蔽的化工厂。说也奇怪,还真的让我们俩发现了,一条臭水沟,但是看不到排水口,正当我们站在旁边拍照发愁的时候。两位下地干活回来的老乡把车停在我们旁边,告诉我们排水口的具体位置。就在我们记录现场情况的时候,陆续有老乡过来主动告诉我们化工厂的情况和他们深受其害的感受。这条新闻完全是扫出来,这次经历告诉我:新闻不是没有,只要你肯找,就一定会有的,而且会是很精彩的新闻。
熟悉环境,先把工作组的人交流交流。我们老总给我们实习生每人一份人员的名单,包括在外面的记者站的成员,要求我们熟记。其实,当每位老师来报社的时候,你都能很热情很准确的喊对他们的名,这会很快拉近你们的距离的。
在栏目组,有些工作可能我们不是很懂,但是也要积极主动地争取参与进去。来到栏目组当天,张老师告诉我,既然你来学习,那有什么事情,你就多参与一下,希望等到你实习结束的时候,能够觉得学到了点什么,没有白来。
栏目拍摄的时候,我觉得最辛苦的就是主持人和摄像老师。主持人有时候要重复好多遍台词,天气冷也要穿着服装,有时候在户外一站就是一天,还要保持表情和音色,等到拍完的时候,他们已经是又累又冷了。摄像老师要跟着台上的小朋友跑,摇臂老更是不断要左右动,还要上下动,一遍遍的重复,直到导演说pass了。
实习期间勤快和积累人脉很重要。实习生刚走出大学,所欠缺的,是社会经验、职业素养以及一些基本的工作技能,所以实习生必然会从接电话、发传真这种基本的工作做起。要真正要学到东西,不仅要从点滴开始累积,更要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多观察,不断地发现、发掘自己能做的工作,循序渐进地进入工作体系。最大的实习心得,就是要利用实习的机会,想清楚自己要走的路,趁着实习多听多看多认识人,提高求职的综合素质。人际关系的处理也是头等大事,和读书相比,实习常常能得到一些宝贵的人脉资源,这些都要好好把握,以后都可能有助于求职。
三个月的实习让我受益匪浅。刚进报社听到老师的第一句话就是:做新闻就是要多听多看多想多感受,还要耐得住寂寞。当时我理解的很浅显,但通过这三个月时间的磨练,我知道这一句看似简单的话所含概的东西很多。所谓多听多看多感受在我现在的理解,对于新闻而言,就是掌握事情详尽准确的信息,挖掘事情和任务背后的东西,探究事件的内涵和本质。所谓耐得住寂寞,就是要有耐心,细心,决心。
报社的总编室里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做媒体中的媒体,新闻中的新闻。我觉得这句话十分有道理。作为中国记者协会的机关报,它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做新闻,更多的要有鞭策,作用,要敢于做媒体的先锋。首先,新闻稿件必须有质量的保证。这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第一,必须符合新闻的内涵,即新近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有意义的事情。对一件事情首先要考虑它是不是新闻,是一条怎么样的新闻。第二,必须从全局出发采写新闻。即这条新闻写出来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其中影响包括积极的和负面的,记者的作用是引导舆论导向,要想办法把新闻的负面效应降到最低。第三,要关注民生,贴近生活,替老百姓说话办事。在我看来,这是老百姓需要的新闻,也是媒体存在最重要的作用和必要性。同时,也是记者的职业道德所在。第四,必须要有新的突破,发现别的媒体不曾发现的而且与老百姓切身相关的新闻。现在的新闻无论从题材上还是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的拓展,似乎再有创新突破很难,其实不然,心得体会《新闻心得体会(4篇)》。很多好的线索好的新闻都隐藏在百姓们关心反映的小事中。很多记者都曾亲身经历过这种事情,或者听到老百姓抱怨、反映过这个问题,但是都没有引起他们的关注。新闻报却抓住了这个事件,把它写成了精彩的新闻。这篇稿件看似平常,内容写法上也很一般,但是反映的事情却是其他媒体忽视的,第一次有人把它的内幕写出来,给老百姓开了一张明白的“清单”,在内容上进行了突破创新,是很可贵的。
当我发现,我已经爱上了记者这个职业和这里的生活的时候,离别的钟声也敲响了。幸好,总有一些记忆驻留下来,总有一些感触潜移默化。我相信自己的能力,并为自己当初的选择和现在的进步感到骄傲。
最后,感谢带我实习的老师和一起实习的同事们,是你们教会我如何做新闻,也带给我愉快的实习生活。
新闻实习生工作心得体会范文【七】
20xx年6月底,根据x财经大学制定的学年实习计划,我学院组织我们新闻学专业的大三学生进行了专业实习。此次实习采用小组协作分散实习的方式,将班里的学生按57人分为一个小组,每组设定一名组长,由学生自己拟稿、策划、拍摄、编辑、制作,最终完成小组的实习作品。
一、实习目的首先,我们大三的学习已经结束,即将踏上社会,离开了书本,我们对社会知之甚少,通过实习可以增强我们的时间操作能力,为我们投身社会进入工作岗位提供有力的保障。其次,是让我们能够较熟练地掌握摄像机的使用方法,学习拍摄技巧,对大洋D3非线编软件的使用有所了解,并且能够熟练的运用,让我们能更好地将在书本上学习到的知识理论运用到实际操作之中,达到学以致用,理论和时间的完美结合。再次,通过实习可以培养我们的团队精神,通过小组写作,同学之间相处将会更加和谐融洽。最后,能够培养我们的创新精神,发现生活中他人未发现的亮点信息,找寻前人没有运用的角度去审视身边的生活。在实践中开拓思维,展现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风采。
二、实习过程
(一)策划与构思本小组由7名成员组成,有组长王杨,组员杨奕、张颖颖、张洁玉、万玉来、马明、涂宇鹏。
大家协作以完成实习作品的各个环节,无论是谁负责的工作,大家都会尽量赶到现场,以便能够详细地了解每个步骤的操作。为了能够更好地展现我们的思想,我们决定拍摄一些别人常常忽视的题材。就选题问题我们小组的成员在一起商讨了很久,分歧一直存在,很难最后敲定。最后组长王杨提议拍摄我们校园里的拾荒者(那些在校园里捡拾空瓶子和收集可回收垃圾的人),同时拍摄一些我们学生的日常生活,以产生对比,反映他们与我们大学生生活的不同。这项提议得到我们小组的一直赞成。给我们所制作的DV短片命名成为一项重要工作,我们最初定的题目为《关注》,可是我们觉得这个名字不能表达我们所制作的DV短片的真正内涵,不能反映我们的真正想法,一次次的商讨,一遍遍的更改,我们决定使用《一样的校园不一样的生活》作为我们此次作品的名字。在同一所学校,在同一个校园,我们大学生与那些拾荒者却有着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生活命运。(二)采访与拍摄选题一经敲定,我们就开始着手拍摄事务,我们于20xx年6月29日就从学院实验室借来摄像机装好电池,准备进行素材的拍摄。
我们经商议决定将在校8号公寓楼后存放捡拾来的可再回收垃圾的那位老奶奶作为主要的采访对象,另外在对校园中其他拾荒者进行补充拍摄。由于我每年假期都会去家乡的电视台实习,对摄像机的运用、常规的拍摄技巧和后期制作比较了解,并且也有了一定的经验,于是小组决定由我主要负责拍摄任务,组里其他成员帮助我完成拍摄工作。可是,计划归计划,现实总是会超越计划之外。我们在第一天拍摄时就遇到了困难,我们没有找到预定的拍摄对象。起初,我们以为她已经在校园里开始了她一天的工作,但是我们转遍校园也没有找到她的踪影;后来,我们决定蹲点,就在她存放东西的地点等待她的出现。等待是漫长的,也是很考验耐性的,我们在等待时看到了在清扫7号公寓楼下垃圾箱的一位老大爷。我们临时决定先对他进行一个短时间的采访和拍摄,我们在学习《新闻采访学》时老师曾讲过,在采访一位陌生的对象前,首先要博得他的认同和好感。我们就先与他打招呼、交谈,并且介绍了我们的情况。很幸运,我们想将他记录入我们DV短片的请求得到了他的许可。之后,我们便顺利的问得了他的实际情况并且如愿得拍摄到了我们想要的真实的画面。后来,我们又在校园里四处寻觅对象,先后拍摄到很多的拾荒者翻找垃圾桶和背着装有捡拾来东西的编织袋行走的宝贵画面。经过一番寻找,我们最终找到了我们要找的那位老奶奶,她佝偻的背影让我们很难开口说出我们的意图。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和商讨,我们鼓足勇气说出了我们的来意并且也得到了许可,可是,意外又一次发生了,我们的摄像机电池没有电了,计划再一次被打乱,虽然我们也与她进行了交谈并且了解了她的情况,可遗憾的是我们最终只记录下了她佝偻的背影和一些零碎的片段。后面的拍摄我们将场所改到了新城公园,里面有很多学生在学习,同时也有一些拾荒者,我们对这些画面进行了记录。后来遇到了一位拾荒的阿姨,他对我们的拍摄很感兴趣,欣然的接受了采访,同时也滔滔不绝的讲述着她的家庭都和生活,其中我们想要信息很少,出于礼貌我们耐心的听完了她的讲述。经过两天的辛苦拍摄,我们终于拍摄到了我们想要的素材,时长达1小时40分钟。(三)剪辑与合成拍摄结束后,我们就开始着手采集,新闻与传媒实验室的非编软件是大洋科技公司的,和我以前实习所使用的软件不同,开始我并不会操作,在万凤银老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使用1394采集法,简单而方便。
通过一个多小时的采集我们终于将拍摄的素材导入了实验室的编辑机素材库中。将素材采集完毕后,我们首先浏览了一遍,之后我对素材进行了初剪,将拍摄的画面中的一些过度曝光的、抖动厉害的还有一些由于外界干扰所造成的无法使用的画面剪掉,留下的有41分钟。组长王杨又对这41分钟的素材进行了又一次剪辑,留下了10分钟左右的素材。这一阶段,我们主要按我们最初的想法将所需的画面进行排序,重复或者是相似画面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是一项需要耐心和细心的工作,在剪辑完的画面中,每一个画面都需要我们进行衔接,精细到一桢一桢的剪,一遍一遍的反复的看、剪、接,将我们想给人以冲击的画面添加特技,快放或者是慢放,有的画面我们还运用了静帧的效果,以期得到观众的关注。最后我们配上了精心挑选的背景音乐。三、实习结果
通过一周多的努力,通过我们小组的精诚协作,我们独立的完成了我们人生的第一部DV短片《一样的校园不一样的生活》。
四、实习总结和体会
(一)实习后的收获在上小学时,老师为了让我们能够很好的记忆生词和背诵课文,曾告诉我们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当然还有些抵触情绪,现在方知其中的重要含义,没有实践的理论永远都属于纸上谈兵。
实践,自古就被认为是人成长的必修之路。在我们没有实践经验之前就不能说自己是有能力的,否则那将只是夸夸其谈。古人经验可以证明,三国时期马谡失街亭的故事就可以证实实践的重要性。此次学年实习不仅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机会,同时也让我们更好的历练了自己,提高了自身的实践能力,为日后更快的适应工作岗位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这次学年实习中,我学到了很多。首先,培养了我们的创新意识,关注他人未关注之现象,讲述他人未讲述之事实。极大的扩展了我们的思维空间。其次,要学会与人相处、与人沟通,我们小组是由7个人组成的,如果大家相互间不理解,不沟通,都秉持自己的意见不放松,那么,我们小组的工作将无法顺利完成。再次,要学会相互配合、精诚合作。小组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有的人善于策划,有的人善于写作,有的人善于拍摄,有的人善于制作,有的人的想法能让小组在遇到困难时顺利过关,要是学不会合作,各个工作环节之间没有连接,那么,工作也是不能很好的完成的。最后,对待工作要认真,实习中的每一项工作都是细致的,来不得半点马虎,否则就会出错,一点小小的错误都会导致工作的延误,给团队带来损失。(二)心灵感悟在这短暂的实习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团队的力量和完成工作后的喜悦。
同时,我也感受到了校园中那些拾荒者的艰辛和不易,体会到生活中是会遇到诸多苦难和不如意,使我更加珍惜我现有的生活条件,更使我深深爱上了新闻工作,坚定了我将来要致力于新闻工作,反映社会现实的信念。此次学年实习经历将会成为我人生中宝贵的一页,为日后就业增添信心,奠定基础。新闻实习生工作心得体会范文【八】
很多时候,我总是想着:等会吧,再等等,等我准备好了就开始!
可是,实习的过程中却完全不这么回事。接热线的时候,人往那一坐,电话一响,哪还顾得上思考,边听边记录、完了还得给市民提供自己知道的信息。刚开始的时候,总是会忘记询问些基本的东西,甚至会遗漏新闻六要素:不是忘了问打电话人的姓名,就是忘记留他们的联系方式……幸亏熟能生巧这一定律。
第一次看到报纸上自己的名时,开心得以为:假以时日,我就会世人皆知!可是慢慢得就有点麻木了。甚至会想,这又不是我写的,我只不过是给老师查查错,完全不跟新闻打交道。耐着性子等了几天,终于,老师放开手让我干了!又开心的跟个什么似的。我第一次单独行动,是:去长途汽车站拍几张照片,以及询问春运票价上浮的程度。我拿着相机,兴冲冲的出门,对着站牌照,对着路人也照;等到了车站,也是对着候车室的乘客站、对着滚动条照,依然没个中心。走哪照哪。等到猛然发现快6点,才惊觉:怎么我照的,一张都不适合放新闻旁边呢?这时才慌了神,赶紧给刘老师打电话,避重就轻得说照了些照片。正好这时又堵车,等到回报社也将近7点。结果是误了点不提,事也没办好。
有了第一次的失策,我出门前都会问老师:稿子内容侧重在什么?老师也会指导我照片基本构图——它有自己的思想。
实习过程中,我感觉到了:自己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太感性,容易落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套子。常常甲方诉说时,我会觉得:对啊,对啊,乙方怎么能这样啊,太不应该了。然后轮到乙方,我又会感觉:是啊,是啊。甲方才不该呢,做人太不厚道。而且我写出的东西,总是会有倾向性,会被诉说的主人公影响到。轮到刘老师改稿,看到她刷刷的改几下,稿子就变成了篇——既反映事实、又不带个人倾向的新闻了。鉴于这一点,我也很有必要再实习,单书本内容还很孤立的。
确切地说,这次实习在技术上学到的不多。因为实际上,除去双休日,我就去了十来天。但是,其中一次,去市委大楼拿记者证,却大大地刺激及激励了我一把。我本以为拿完记者证,就可以回去,没想到,在里面值班的叔叔也是大学教师。后来,那位也是新闻系老师的叔叔,拉着我一块聊天。虽然有些紧张,但想想,不就是聊天吗,有什么大不了的!老师询问了我些新闻写作的知识,问我消息的几种结构。在脑子里搜索,却发现居然不知道!这下更紧张了,得给财大新闻丢脸了……于是摇头请教老师,原来就是写作里讲的“金塔、倒金子塔”等等。恍然大悟,这些我都是知道的,只是对不上号……
通过和市委的老师聊天,我更加确定自己的专业知识的浅薄。一个学新闻的人连消息、通讯都掂不清;面对一个新闻事件,做不到“写起来不假思索”,还算什么学过新闻!你出去后,能力都没,又何来竞争力!
现在觉得,新闻哪里无学了?!新闻大大的讲究,在学校得好好训练,能够以后看到事情就有想法、提起笔来就能写。如果有些专业是培养专才,那我们新闻肯定是培养既博闻强识、又对“新闻学”这一专业有深刻认识的人才——也就是传说中的“丁”型人才。
还记得喻老师那天带我们去x日报社办理寒假实习手续,我看到平日里形象那么高大的老师给报社的主任点烟,心里怪不是滋味的。我还真的天真地以为:只要喻老师一句话,咱想去哪实习就去哪!原来老师在背后给我们攻关,没我想象的那么轻松。老师,辛苦了!谢老师。
后来自己去报社实习的时候,才发现,很多学校新闻学生,都是大三、大四才出来实习,于是又开心了。还是我们老师好啊,未雨绸缪。哈哈。但同时也后悔,我大一干什么去了?!
现在想想,我好像还写不出像样的新闻稿……只是,老师现在不教我们了,所以,今后我只能参考书本和主动请教班里同学了。实习报告酝酿了一个星期,发现还是想不出个样子来!就应了心得里的那句“等等吧,等我准备好了就开始!”很后悔,老师教时,我没好好学以及主动问。不过,还好,现在会努力的。
一块实习时,杨x给了我挺大启迪:平日里一个小姑娘,但一拿起电话,立刻感觉到她那种绷紧了的专业精神。总是听说,每一大事件的完成,总是由平日里,那些看似无关联又细微的末节促成的。xx年的寒假实习,对于我,很有可能就是如此的末节。
新闻实习生工作心得体会范文【九】
实习虽然短暂,体会却是深刻的,在电视台实习只有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和第一天来报道的时候一样,当我离开的时候,我仍然是一个即将返校、正在上学的学生。但不同的是,通过两个月的实习,使我真正了解了新闻工作的特点,掌握了一些必要的新闻业务技能,在实习之前,我更多的是把新闻当成一个专业来学习,缺少必要的实践和直接的经验积累,而通过实习,我却对新闻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刻的认识,希望能够早日用我的手,写出真实而客观的报道,用我手中的笔,呼吁民声。
2、实习给我提供了一个机会和平台,使我得以将课堂所学予以运用和发挥,锻炼了自己的新闻业务技能。
事实上,很在这次实习之前,我已经有过几次实习的经历,但是限于时间较短,或并且怀着旨在体验的心态,也没有发稿压力,因此实质性收获并不大。但这次实习不同,根据学校的规定,我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20篇稿件。这对于我的业务能力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实习中,我的工作是先由一个熟悉工作环境的环节起步:从了解我所在的媒体的特点、了解我所在的部门、了解我所在的节目组、到了解新闻工作的各个环节。这个过程大底是从看报、搜集素材、日常杂务等内容中度过的。之后,便跟随指导老师一块现场采访,然后开始独立完成采访策划,独自承担采访任务,独立完成新闻稿件。
在具体的采写过程中,使我对之前所学的新闻理论中的新闻敏感、新闻价值、新闻的时效性、新闻的真实性、客观公正原则等新闻理论中的基本术语有了切身具体的感受。使我明白做记者,真实报道固然重要,可如果空有满腔热情,不能做到跟到、心到,不能在采访过程中机智地发现问题并深入进行追踪,那么,便不可能抓住好的新闻线索,写出好的新闻材料。作为记者,不单纯是要报道事实,更要去感化和引导受众,用自己的报道去影响社会。这尤其是作为社会新闻更为重要的目标。通过亲身地参与新闻工作,使我在实习过程中加强了对新闻理论的消化与吸收,现在它们不再是空洞的教条,而已成为我在实习过程中切实生动的实践体会。
我在实习过程中,有幸地参与了新闻工作的多个环节;从策划、到采访、摄像、写稿、修改、编辑、后期制作等。通过这些环节的学习,使我对新闻工作的整个流程有了更加直观深刻的理解,使我得到的锻炼更为充分,更好地提高了我的新闻业务能力。
3、通过实习,还锻炼了我的社会活动和交往能力。
近年来, 传媒行业发展迅猛, 许多高校开设了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据统计, 全国已有639所本科院校开设新闻传播学专业, 在校本科生逾23万人。但是大多数高校的新闻传播专业创建时间短、课程设置滞后、专业师资缺乏, 尤其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师资匮乏, 教学安排多按照常规的文学类专业路径培养, 教学偏重于理论, 缺乏实践环节。因此, 加强实践教学显得尤为迫切。
新闻传播学科实践教学一般分为三类:一是课堂实验教学, 在学校传媒类实验教学中心完成。二是第二课堂社会实践, 在校园电视台、校报和学生社团中以活动的形式开展。三是专业实习, 在校外实习基地开展。
在“互联网+”教育理念到来的时代, 教学思想与机制也发生了转变:一是从以教师为中心的学校教育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转变。二是从教师的课堂集体面对面教授为主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自主学习地转变。三是从教师传授指定教材的既定学科内容为主到学生主动开拓应用教师设计和一切可获取学习资源地转变。简言之, 就是从以教师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也就是以学为主而不是以教为主。因为教育培训也好, 教与学也好, 归根结底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 要通过学生的学, 才能发生作用和效果。
二、做好新闻传播学科的专业实习方法
(一) 认识专业实习的重要性
新闻传播学科所属专业的实践性、操作性、应用性较强, 实践教学在培养合格新闻传播人才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而作为实践教学重要内容的专业实习, 则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逐步成长为新闻人、传媒人的关键环节, 这已成为学界的共识。但由于专业实习一般都安排在大四, 面临毕业、考研、出国和就业等多重选择, 实习往往成为走过场或完成任务。
大学生对专业实习的态度可以概括为三类:一是专业实习可以有所收获, 且获取实践经验, 但就业和考研的压力太大, 缺乏专注精力。二是专业实习毕竟不同于在岗工作, 往往流于形式, 很难学到真实本领。三是专业实习可以帮助大学生掌握工作技巧, 了解未来职业情况, 对能力提升和就业指导都很有帮助。
那么, 专业实习究竟发挥着什么作用?从人才培养角度来看, 专业实习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成长为新闻人、传媒人的关键环节。从学生就业角度来看, 专业实习就是工作的前奏。专业实习选择在专业对口的岗位、单位, 可以对将来所从事行业及发展有深入了解, 以期指导就业。况且, 用人单位对专业实践能力十分看重, 对毕业生迅速进入工作状态至关重要。当然, 专业实习的效果因人而异、因单位而异、因各种因素而异。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来讲, 参加专业实习, 首要是端正态度、高度重视、全情投入。
(二) 做好专业实习的准备工作
在实习之前, 需要做好两件准备工作:
(1) 专业实习要以就业为导向, 选择合适的实习单位与实习岗位。联系实习单位的方式一般分三类:一是学生自己或者家长通过熟人介绍。二是高校安排学生。三是学生直接到实习单位联系。针对新闻传播学专业创建时间较短、理论与实践脱节等实际情况。2001年底, 上海市委宣传部和复旦大学率先共建新闻学院, 打破学界和业界的固有藩篱, 加强新闻教学、科研和实践的贯通, 培养造就大批优秀新闻人才, 成功走出了一条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新闻人才培养“双赢”之路, 开启了部校共建新闻传播学专业的热潮, 为大学生开展专业实习提供了良好条件。1998年起, 笔者在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进行本科阶段学习。2002年专业实习时, 在报社和江西电视台两个实习单位中选择了后者。通过专业见习, 不仅提高了专业水平, 而且对电视行业有了深入了解。基于此, 选择了与所学专业和就业更接近的实习单位和实习岗位。2006年研究生毕业时, 顺利进入江西电视台工作, 走进了电视行业。
(2) 收集实习单位作品, 进行拉片。选择好的实习单位后, 大学生要想方设法地多了解实习单位的情况。当然, 全方位了解实习单位情况会存在诸多限制条件, 但是应尽可能地广泛萃集相关信息。实习之前, 学生要对实习单位的节目进行拉片。拉片, 是学习影视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反复观看, 然后将每个镜头的内容、场面调度、运镜方式、景别、剪辑、声音、画面、节奏等都记录下来, 进行总结, 深度解读节目。新闻专业的学生在大学里进行了大量的拉片训练, 借此机会, 正好可以学以致用。2002年, 笔者到江西电视台《稻花香里》栏目实习之前, 收集了二十多期节目。通过反复拉片, 大到栏目的定位、风格, 小到镜头的应用、字幕的大小字体色彩, 都有详细了解, 这帮助笔者尽快融入实习岗位工作之中。
(三) 倾情投入做好专业实习工作
(1) 调整心态, 主动融入。专业实习开始后, 学生常常会面临无所适从的局面:一是指导老师很少管, 甚至不管。在媒体实习, 实习单位安排记者编辑担任指导老师, 但并没有相应的制度, 对指导老师进行约束和考核, 指导老师都是义务劳动, 靠个人觉悟和奉献精神开展这项工作, 加上记者编辑因岗定人, 时间紧任务重, 经常无暇顾及实习生。二是实习生经常被分派一些纯粹打杂性质的工作, 或无事可干。面对这些被动局面, 实习生必须调整心态、主动融入。首先, 要学会融入队伍, 电视新闻既是脑力活又是体力活, 讲究团队合作, 实习生要热情主动, 学会搭把手, 抢着从脏活累活干起。其次, 要认真做好分配的任务, 不管是跑腿打杂、倒水扫地等杂事, 还是扛三脚架、记同期声等辅助性工作, 都要高质量地完成, 给大家留个好印象。
(2) 全程参与, 仔细观摩。实习生在跟随指导老师时, 往往只是听从老师安排, 比较被动, 有的只是帮忙找资料, 有的只是去现场采访, 有的只是参与后期制作。这样一来, 只能完成整个链条上的一项, 没有全程参与, 无异于盲人摸象。一条新闻节目, 大家往往只关注到最后的记者写出来的稿件, 而对于新闻专业的学生来说, 这是远远不够的, 应该要知道记者是怎么选题、准备材料、联系采访、现场采访、写稿、制作, 只有全程参与, 才能掌握一个记者思维过程和实现过程, 这才是跟指导老师学习的价值所在, 也是专业实习的意义所在。在全程参与的时候, 既要带眼睛和嘴, 更要带脑子和心, 也就是要认真看、深入问, 更要用脑子记、用心琢磨。一是要模仿老师, 通过专业实习, 学生至少要能模仿指导老师在工作中的方法和技巧, 为自己所用。二是模拟实战, 一次采访下来, 指导老师制作了一个稿件, 实习生也要根据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制作一个稿件, 请指导老师点评, 或者和指导老师的稿件对比, 找出差距, 总结提高。
(四) 善于交际, 积累人脉
实习生觉得是到实习单位学习专业知识的, 往往容易忽略人脉的积累。但在新闻报道中, 人脉很重要, 也就是说, 即便专业知识差一点, 当你能在适当的时候采访到适当的人, 依然是成功的, 反过来就不行。因此, 实习应该利用一切机会, 如跟出去采访, 拿到尽可能多的联系方式, 在未来都是有效的资源;和更多的同行交朋友, 他们既能和你共享新闻资源, 还可以为你提供就业方面的信息和帮助。
三、结语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无论是在学校的学习, 还是专业实习中的观摩, 终归是“纸上”的内容, 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来说, 还是要实战。专业实习期间, 实习学生会获得很多上手实战的机会, 关键是能不能把握住, 只要第一次能顶上, 就会形成良性循环。因此, 实习学生一定要按实战的要求时刻准备着, 随时把握稍纵即逝的机会, 为自己地成长赢得主动。
已经逝世的中央电视台高级记者陈虻是中国电视纪录片里程碑性的人物之一、中国电视著名栏目《东方时空》的缔造者之一。这么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刚到中央电视台的头三年, 在栏目组没有具体分工, 主要任务就是领肥皂、毛巾、拿报纸、干杂务, 谁在外面拍片子磁带不够了, 一个电话, 他就给人送几箱磁带, 谁在外采访钱不够了, 他就负责跑邮局寄钱, 用陈虻自己的话说:“当年我干的工作就叫‘打杂’”。然而,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 陈虻时刻都在准备着, 即便打杂也不忘学艺。他说, 在趁卸三脚架的工夫, 也要瞅一眼取景器的构图, 晚上别人休息了, 偷偷拿着摄像机比划比划。正是这种准备, 当栏目领导临时抓差, 要他去专访美国石油大亨哈默时, 他才抓住机会, 迎来发展。
笔者2002年在江西电视台《稻花香里》栏目实习, 一次临时的任务找不到摄像记者, 部门主任问:“你行不行?”笔者坚定地回答:“没问题。”正是有平时的积累和准备, 笔者才敢答应并顺利地完成任务, 不仅一直留下来实习, 还获得了稿费报酬, 为后来的就业奠定了基础。
摘要:新闻传播学科是实践性、操作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人才培养过程中, 专业实习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对人才质量和就业水平起关键作用, 学界有关研究主要集中从高校与教师关系的角度出发。随着教育思想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调动起来。本文将结合电视新闻实践, 从学生角度出发, 探讨如何做好专业实习。
关键词:新闻传播,电视新闻,专业实习
参考文献
[1]王彦锐.关于高校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的再思考[J].新闻知识, 2011 (6) .
【新闻记者实习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电视台新闻记者的实习报告09-26
记者八荣八耻心得体会(新闻工作者)09-28
新闻记者09-12
央视新闻记者联系方式09-11
新闻记者工作业绩总结11-16
记者节座谈会新闻稿06-16
新闻专业毕业生实习心得体会10-24
记者实习报告总结06-12
推荐电视台记者实习报告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