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长随笔

2024-10-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师成长随笔(精选11篇)

教师成长随笔 篇1

近期拜读了《教师成长》后我受益匪浅,现在我就我的收获来说说: 教师应具备哪些专业素质;如何以积极心态参与课程改革;“教师学习”有哪些有效的模式;教师如何通过“行动研究”来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如何利用“教师博客”实现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本专题将围绕上述问题,提供典型的案例和相关的解释与讨论,旨在促进回教师的专业成长。

所谓教师成长,实际上是指教师通过哪些途径和方式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最受学生欢迎的10类教师是:像父亲一样严而有度的教师;像母亲一样慈爱的老师;实习老师;有宽容心的老师;热爱学生的帅哥老师;温柔的美女女老师;风趣幽默的老师;充满爱心的老师;以身作则、说到做到的老师;有真才实学的老师。

我们可以将这10特点归为两个关键要素:第一,有“专业素养”,比如有教育智慧,有真才实学;善于管理,严而有度,以身作则,说到做到。第二,有“积极心态”,比如风趣幽默、像妈妈那样温柔、有爱心、有耐心、有宽容心;像实习老师那样有平等意识和新鲜知识;像帅哥、美女那样有良好的精神气质。

小学阶段在人的一生中是启蒙智力与能力、培养优良品德和良好生活习惯的最佳学段。小学教师的品德修养尤为重要,小学教师应从小事做起,牢记学校无大事,事事有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的教诲。小学教师的师德素养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热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必须有老师的“大”爱来呵护学生的成长。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教育根植于爱,爱心是打开小学生心扉,开启小学生道德和智慧,塑造小学生美好人格的金钥匙。在和蔼可亲、笑容可掬、民主宽容、公平无私、刚柔相济的教师面前,小学生会觉得自由愉悦,与教师心灵相通,情感交融,小学生会亲其师,信其道。面对升学竞争、面对分数第一的教育现实面前,老师一碗水端平,赏识好学生,喜欢“坏”学生。多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倾注自己的全部情感,换回学生真心的拥护和爱戴。对暂时学习困难的学生,更要持宽容的态度,不厌弃,诲人不倦,耐心帮助,期待进步。爱学生就不会发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事情。

理解是热爱学生的基础

理解学生就是要走进学生的心里,洞悉学生的喜怒哀乐,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适应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变化的情绪;理解学生就是不用成年人的眼光看学生,教师以孩子的心态看待孩子,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学生的需求和期望;理解学生就是不对学生的所作所为求全责备,而是对学生的一点点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在学生的学习或者生活出现困难时及时送上精神和物质的援助。教师真正理解了学生,在学生学习成长中出现困难时给予理解和帮助,就能化解学生一时的焦虑和胆怯,学生也必定会把教师视为自己永远的朋友。3 尊重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

小学生是公民,他们有一定合法权益和人格尊严。尊重学生首先要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也就是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一种文化存在,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蹲下来跟学生说话”,要少一点教育者的威严,多一点慈母般的温和;少一点公众场合的批评指责,多一点两人世界的情感交流。要满腔热情地给予鼓励和肯定,使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要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机会和条件,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尊重学生还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要彻底改变教师主宰课堂的现象,使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要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给他们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自己安排学习时间的机会。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习的主体地位的交往,才是真正的平等交往。

榜样示范是师德的具体表现

黑格尔说“教师是孩子心中最完美的形象”。模仿是小学生良好学习和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途径,教师的“偶像”示范作用影响学生的一生。学校里的小学生、小事、小节,必须用教师的大德来哺育和感染,才能培养出参天大树。因此,无论是数学教师的简单的加减乘除,语文教师的听说读写,美术教师的画画写写,体育教师的蹦蹦跳跳,音乐教师的唱唱笑笑等等,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应当成为楷模。首先是仪表示范,教师随时随地都要给学生留下端庄的仪表、朴素干净、整洁大方的形象。其次是语言示范,脸上表情写满了一个人的情绪。我们工作对象是有生命、会思想的孩子,教师应时时要以饱满的情绪、高涨的热情去感染每一个学生。再次是性格示范,教师良好的性格是积极的教育因素,性格是身教的重要方面。教师对现实生活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有助于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热爱生活、尊重他人的品格。教师有稳定的情绪,有助于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教师坚韧的意志,有助于学生形成坚毅的品格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然后是行为示范,教师的行为应充分表现其教育性,在讲课时应体现语言美,操作时表现出协调美,板书时表现出文字美,教态中展现气质美,运动、劳动和其他活动中的动态美,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最后是人格示范,学生是教师的镜子,教师的人格时时处处影响着学生。教师要做到诚实守信,求真求直。要按照我校的教师行为准则的要求。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做到;凡是学生能做到的,教师必须做到。凡是答应学生的事情一定保证做到、做好,决不失言。小学教师的事业就如同泰戈尔说的“: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

教师成长随笔 篇2

一、 促使教师注重学生的内涵发展,拓宽教育教学视野

我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由此可见,任何一个教师,不论其教学起点如何,都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 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教学随笔作为教师教学反思的一种, 应该受到所有教师的重视。例如,笔者在教学《凡卡》一文时, 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小凡卡过着衣不蔽体, 食不果腹的生活时, 突然有位学生站起来质疑: 既然凡卡生活在这样困窘的生活之中,哪有钱上学?他怎么又会给爷爷写信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问,把大家愣住了,一阵静思过后,有的说是爷爷教的,有的说是从鞋匠店里偷学的, 还有的说是碰到了一位好心的富人教的。面对此情此景,笔者引导学生在课后查找资料, 寻找有理有据的答案。笔者私底下将这件事写成教学随笔,并从中体会到:学生是教育的主体, 自主学习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只有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自主力量,才能促使全体学生自主学习。

二、 让教师在对比学习中不断成长,在反思实践中趋于成熟

教学随笔有助于教师立足于教学实践,深入地钻研、体会教学理论, 从而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能力。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由此可见,如果一名教师从教数年, 但课堂教学效果一直不佳, 那很可能是因为他没有做好课后反思。教师只有经常写教学随笔,不断反思,才会不断剖析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缺点,才会细致地、冷静地推理总结,才会在对比学习中不断成长, 在反思实践中趋于成熟。例如,笔者曾听过支玉恒老师的一节课, 将感触和所得写成教学随笔后, 终生受益:教师上课要始终面带微笑,语言极具亲和力,说话落地有声,教到感人至深处要懂得真情流露。

三、 让教师在成长旅途中提高境界,挑战自我,敢于创新

新的课堂呈现的是情感与情感的交流, 生命与生命的对话,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教师在上课下课的往返中, 要不断孕育新的希望,在白天黑夜的交替中,要不断寻思学生取得进步的良方。要知道,教师在反思和探索时,就已经登上了成长的阶梯。因此,教师应通过多种方法,审视、分析自身的教育观念及教学活动, 发挥应有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写教学随笔解释自己的教学活动, 分析教学事件等, 这实际上为教师提高境界,挑战自我,敢于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一次, 笔者班上的班长对笔者说:“李老师, 我发现你上课提问时总照顾那些学困生, 很少提问我们。”笔者猛然间想到,小班长的发问不仅仅是一位好学生不经意间的疑问, 也道出了她的真实感受。事后,笔者立刻写了一篇教学随笔, 警示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上下求索,寻找一条上不封顶,下要保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快乐成长的发展之路。

每一个行业都有强者和弱者之分,但这并非是永恒的。强者只要满于现状,不求上进,终究也会变成弱者;弱者只要勤学好问,不断进取,终究也会变成强者。作为教师,我们不能骄傲自满,更不能灰心丧气, 因为我们肩负着培养国家栋梁之材的重任。要成为一个新课程背景下的新型教师和适应社会新潮流的教师, 我们必须要有勤奋好学、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创新、不断超越自我、不甘落后于人的精神。事实证明,撰写教学随笔正是广大教师通向专业化成长的必然之路。

成长随笔的德育价值 篇3

违纪生 管理 成长随笔 有效、

违纪生是高中学生德育管理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管理的瓶颈之一。因气质、爱好、性格等方面各有不同,违纪生多表现出与当时环境不协调、超乎正常行为规范的异常行为。实际生活中,很多一线教师因不能审视违纪生的心理变化和利益关系,简单粗暴地加以谴责或向家长“告状”,不但不能安抚学生的冲动情绪,反而将矛盾激化,让学生失去理智;亦或是学生暂时性地接受了调停处理,但内心深处并非都心悦诚服,事后又原形毕露,故伎重演。针对这一突出问题,通过反复教育实践,笔者发现“成长随笔”在违纪生管理中能起到积极作用。

成长随笔这一德育形式重视师生平等交流,通过违纪生在问题暂时处理后书写转变日记交由负责老师审阅,负责老师以个案跟踪的方式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过程性疏导,从而实现循环聚焦违纪问题、关注学生成长蜕变、凸显德育转变。成长随笔在德育工作中有很多优势。

一、时空分离,理性施教

气质是表现在个体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的动力特点,它影响到学生生活活动的一切方面[1]。矛盾的发生往往是违纪生气质类型的直接体现,具体而言,违纪生因不能客观地审视对方,偏执一己立场,指责对方偏颇。在还原事实、正确归因、明晰权责之后,学生往往能反思到自己的问题。这时,为延续调停效果,成长随笔可以有效转化剑拔弩张的矛盾,将问题的事发情境暂时切换,让双方在不正面交锋的空间中,用理智的平静战胜情感的冲动。

由于学生气质特点的不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气质类型,在成长随笔中综合思量各种因素,选择合适的教育切口,分阶段、有侧重地对学生的各项情绪梗阻进行各个击破,有效避免因考虑不周所选择的即兴不合理方式所带来的不必要的矛盾和麻烦。同时,学生也会因事发情境的暂时分离,积极调试失衡的心理,走出偏执的死胡同,设身处地地理解对方,自觉自主地纠正自己的行为。

例如,工作中发现一名体育生因为上课使用手机跟老师起冲突,不服从老师管理。级部介入后,笔者让学生首先冷静下来,我们约定用成长随笔作为媒介,沟通交流。在学生事后上交的心理笔记第一页上,他这样写道:“首先我为我的无知、狂妄而感到羞愧。作为年级的一员,我没有为年级做出任何贡献,反而传播了不良风气。其次,我真心地对老师道歉,谢谢老师对我的教诲,让我认清了自己、认清了纪律,认清了责任……”学生冷静下来的后知后觉比教师目的性的说教更易于使其转化。

二、时刻刺激,持续发力

如果能走进违纪生的内心世界,搞清冲突的根源所在并加以适时引导,我们会发现违纪生有很大的可塑性。而作为基于学生发展的实践手段之一,成长随笔是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优势、用情感助力认知的有效手段。因为在成长随笔中,教师能实时掌握学生动态,更有针对性地直击过程性问题引导学生理性回归,而学生则更能适时而变,紧随教师步调,逐渐走向品质发展。

例如,高一军训有一学生行为习惯较差,易冲动惹事。在粗放管理要求其按照校纪校规注意着装、整改发型后,笔者以朋友的身份与之接触。在成长笔记中得知他因为看不惯别人的某些言行而以伸张正义为名拉帮结派。刚开始时,笔者引导其克制自我冲动,逐渐将心思向学习转移。但是一段时间的坚持后,笔者突然发现他的笔记一反常态,书写潦草,内心开始浮躁波动。于是利用班会公开总结表扬他最近的常规表现,并邀请其作为队长组建队伍参加年级篮球对抗赛。比赛后,笔者在笔记中充分肯定其在比赛中的作用,做出鼓励。尽管学习成绩起点低,但是受到重视的他逐渐回到学习正轨并稳中有进,而且在笔记中开始打开心扉跟笔者交流。通过成长随笔的持续交流,师生不断调试,才能找准突破口,适时用力。学生内心深处时刻牢记老师的教诲,才能不断聚合学生的行为认知,让其不由自主地将行为与教师期望挂钩,发挥持久的影响力。

三、过程留痕,见证蜕变

普通高中学生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动荡性、闭锁性、自主性、前瞻性、进取性、社会性等特点[2]。成长随笔的存在能较好地镌刻下学生高中阶段的点滴成长,情绪上的潮涨潮落、心理上的起伏更迭、师生情谊的疏融渐进,它犹如一座桥梁,沟通彼此心灵,让教师的师爱在其中滋养学生的心灵。具体而言,每一次师生心贴心的交流和指导有助于让违纪生逐渐步入正轨;两次随笔交流期间的目的性细微观察有助于教师对违纪生的行为矫正直击要害;每一次随笔中的文字反馈能点滴记录学生行为蜕变和仍须改进的地方。

例如,开学不久,在自习课上笔者发现一名女生向前方传递纸条,待向学生索要时,学生支支吾吾不肯交出。最后,经过调查,该名学生因受网络小说文化影响,用不文明语言将某老师戏谑为主人翁创作了不健康小说。经批评教育之后,笔者与学生保持着定期沟通。一次次的学生随笔交上来,笔者内心感知其违纪行为变化的同时,还发现其确实有敏锐的生活观察能力和较强的文字功底。通过不断引导,违纪女生发现自己的文学才华如果用对了地方,不仅可以感知生活之美,还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表达自己对社会百态的积极态度。在一次次的成长随笔跟踪交流之后,学生由一个痴迷网络小说的懵懂青年蜕变成了一名在作文大赛屡屡获奖的文艺青年。成长笔记的过程性留痕丈量着违纪生行为转变的踏实脚步。

四、心路荡涤,润泽人生

成长随笔的实施着眼于发展违纪生良好的道德认知、心理素质、行为习惯、人际交往等。班主任从事的是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的精神劳动,而学会精神关怀是班主任专业化教育品质的核心[3]。

对教师而言,为较好地完成这一使命,班主任需要不断地涉猎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书籍,以专业化的态度为学生的人生奠基,因此,成长随笔是实施德育的过程,同时也是其展现自身道德人格魅力的过程。对学生而言,一路的叮咛与守候,可以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斗志,让学生回归学习初心,将个人青春期的不成熟升级为被感化后的理性客观。同时,成长随笔的跟踪续写会引发师生积极思考,通过个人精神层面的提升,不断去体恤对方,为他人着想。另外,勤于动笔也是师生自我疗伤、升级心灵、自我提高的过程。

例如,一名高一新生,因玩手机耽误学习,跟父母和班主任谈心之后仍无改变。一天早晨,妈妈跟孩子来到学校,发现其在被摔了一个手机之后还有手机,于是跟班主任商量如何应对。笔者接触后,妈妈和班主任皆表示因孩子不听话,希望年级部介入对其严加管教。对于这一棘手问题,笔者将学生带到级部旁边的会议室,并未对其任何行为进行批评和错误定性,而是让其自己静静思考,并为其及时买了早饭和中饭。下午开始跟学生进行真诚交流,结束后学生在自己的成长随笔中这样写道:“一次真正的交流让我渐渐有了不屈感,人都有竞争的本能,更何况年少轻狂的我更需要用汗水的拼搏去证明自己。如果我真正去拼,我不会比任何人差,所以我决定从现在去努力,去拼搏。”

德育工作中,教师需要把心理引导、心理干预和德育有机结合,而德育工作者要察言观色,用温情感召、帮忙排忧解烦、释放压力、找寻快乐等方式方法,让学生在信任和关爱中慢慢转变[4]。成长随笔这一德育形式的使用正是迎合这一德育手段,变冷冰冰的制度约束、德育说教为温暖人心的情感抚慰、心理激励。师生在不断接触、坦露心声、化“敌”为友后,才能心灵通达、处事客观。成长随笔在违纪生管理上的教育实践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学生的人格塑造都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牙煜尧.中学生极端怪异行为成因分析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3(8).

[2] 耿娟琴.周记:学生和班主任心灵沟通的平台[J].教学与管理,2013(9).

[3] 汪丞.班主任工作三问[J].教学与管理,2013(8).

[4] 王斌刚.中学德育管理中的三个提升[J].教学与管理,2016(4).

《教师成长密码》读书随笔 篇4

每个人的成长之路都是不平凡的。每个教师心中都有一个结,在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中,都想从一名普通教师成为知名教师。“快乐干教育,幸福做教师”,这成为我教育生涯中不断向往、探索、追求的一种境界。自从读了《教师成长密码》一书后,自己豁然开朗,因为我寻找到了通往这种美好境界的必由之路。

放眼教坛,但凡取得一些成就,拥有教育幸福感的成功人士们,哪个不是具备丰厚的专业素养,才从合格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

《教师成长密码》这本书围绕“教师成长”这个关键词,书中记录了优秀的教师优秀文章,分享他们的成长故事。他们在讲故事,我在看,在思,同时也在心里构思着属于我和我的学生的故事。

书中从教师的专业成长,良好的师德师风建设,做尊重学生的老师,从课前备课、课后反思做起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师的出路等方面展开论述。

首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把不断学习作为自身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作为职业对自己的基本要求。其次,必须把学习贯彻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将学习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同时要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与学生的互动、与家长的联系等日常工作,在不断学习与反思的过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再次,在丰富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尽可能广泛涉猎各种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

社会的发展与变革决定了教师要做个真正的读书人。一个成功的老师,必须是一个善于读书的老师,一个善于学习的老师。我们处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读书学习已经成为一个人成长成才的第一要素,人们不但通过读书获得一技之长、生存之道,更重要的是书籍是每一个现代人的精神食粮。只有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热爱读书的学生;只有热爱学习的老师,才能让学生知道更多的知识,让学生更加敬重他。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不断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让学生在读书中体味人生、启迪智慧、增长才干、学会学习与生存,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二,要养成反思的习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波斯纳曾经给教师的成长写了一个简洁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实习教师受欢迎我们该反思什么》《400耳光的反思》《我带学生社团的经历》,无不说明教师反思所给教师成长所带来的巨大作用。一个教学反思基 1

本功差的教师,在教学中就不可能有进步。假如一个教师只满足于在师范学到的东西,不去思考,不去辨别,那么他工作几十年也只能是一堂课的重复,会永远停留在新教师的水准上。教师“反思”的基本功包括:对教学各个环节的反思,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反思,对班级管理和学生家庭状况等的反思。

第三,要寻求合作。现在是一个合作的社会,没有合作就很难有发展,教师专业发展亦如此。新教师用积极的态度寻求同事的合作,与家长、学生的合作显得很重要。“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人的个性特点不同,特长各异,用合作的方式是取长补短,取长补长的最佳途径。因此懂得向老教师虚心求教,借别人的经验来成就自己。新教师弥补自己教学经验不足的最好办法就是向老教师“取经”,在各方面与他们多交流,吸取有益的看法和建议。再有就是多听老教师的课,学习他们的长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让你在成功路上迈的步子更快捷,更坚定,更有力。

第四,要善教学生。善教有多条原则和多种形式,但没有一条原则是“讲得越多越好”,也没有一种形式是“灌”。教师整节课都自始至终讲个不停,把学生的头脑当容器,狠狠地灌,结果老师和学生都累死了,教学效果却每况愈下,这种做法是新教师的普遍倾向。因此要多研究教材、吃透教材,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即合理的教学设计去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学习,让学生在课堂40分钟里快乐、高效的学习。另外教师面对学生做一个有心的人,用关心去打动学生,用爱心去点燃学生,用真心去感染学生。用心的去爱去教学生。

总而言之,想尽快提高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必须在教学实践上下工夫,大胆创新、开拓进取。学会在实践中探索未知,求得新知,用新知推动教学前进;不断反思自己,通过反思提高教学水平。

现在我们学校也努力让教师做到课后思、日日思、周末思、月后思、期中期末思。倡导老师们每周写一篇反思博客,每学期写一篇反思案例,每学期讲一节研讨公开课,每期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主持研究一项教育科研小课题。在反思中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

学会成长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篇5

星期六坐在家里静静地回想这个星期的成果,觉得自己似乎没什么成果。一个星期下来还不能叫出班里所有孩子的姓名,早操不会做,不知道什么时候该让他们休息,什么时候该让他们上厕所;不知道怎么做幼儿游戏;不知道怎样才能把四十五个小朋友管好;甚至不知道该如何教学。这个星期,我每天都听指导老师蔡老师上课,希望能从她那儿学到点经验。的确,我学到了些经验,我运用了蔡老师的一些教学方法,可是却不象她用时那么管用,我不知道问题在哪里?难道是我对小孩不够凶?但是应该对小孩凶吗?教幼儿园,对待小孩难道不应该充满爱心、很温柔吗?我不知道自己是哪里不对,但我想也许通过时间的考验,我会慢慢的好起来,他们也会慢慢的听我的话的。

故事《懒熊买西瓜》是我这星期上的最成功的一课,小朋友听的都很认真,于是我就想他们是喜欢听故事。听完故事,我和他们一起讨论故事的名字,故事的内容,教育他们要做勤劳的好孩子。但是,虽然他们听的很认真,可一回答问题就乱套了,我一说“请小朋友来说说故事的名字?”他们都举起手喊起来:“我说!”“我来!”有的小朋友甚至走到我的面前来说让他回答。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反思中成长 篇6

我班有的家长经常反映说:孩子在家饭后不愿意洗手;衣服脏了不肯换。所以,今天早上我组织了一次个人卫生大检查。

“小朋友,现在老师检查卫生,看哪个小朋友最讲卫生,最听老师的话,把手洗得最干净,把脏衣服换掉了。”小朋友们听我一说,都争先恐后伸出小手。我边检查边听见几个小朋友低声嘀咕什么。“小朋友说什么,大声点告诉老师。”孩子们你望望我。我望望你,都不吭声了。“谁最勇敢告诉老师”我鼓励着,终于大胆又调皮的于志瀚小朋友站出来说:“郭老师,你也要讲卫生洗干净,你的衣服后面也很脏。”我大吃一惊,这是今天早上我刚换的工作服呀。我赶忙对着镜子回头一看,的确,工作服的后下摆处有斑斑点点的污渍,原来是早上蹲着洗刷厕所时溅上的。

我赶紧说:“小朋友说得对,老师应该把衣服洗干净,再穿上。小朋友给老师提出来,老师很高兴,下班后就把衣服洗干净。”小朋友听了后都鼓起掌来,掌声响了很长时间。

教师成长随笔 篇7

然而作为学校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作为学校开展德育教育的基本途径之一的思想政治课, 其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误区.在一些人的观念中 (包括一些学校领导) , 认为思想政治课只要有人上就可以了, 而不必过分注重其专业背景.为什么同样是中学教师, 中学政治教师在其专业性问题上会面临更多的困惑呢?除了外在的客观因素外, 政治教师整体专业素质较低是内在的根本原因, 因此, 提高政治教师的专业素养, 增强自身的不可替代性, 使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这是每个政治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而专业化发展的过程, 也是教师认识自我的过程, 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师,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和督促自己.

一、自主学习——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式

叶澜教授指出:“在学校中, 没有教师的发展, 难有学生的发展.”一个专业成长、专业发展程度高的教师, 应具备:素养性知识———树立健全的专业态度;条件性知识——具有全面的专业知识;行为性知识———掌握娴熟的专业技能;实践性知识———积累丰厚的专业经验.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努力学习, 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自我提高, 增加储备, 逐步形成合理、完善、优化的教师专业素质结构.

1. 增加知识储备

目前初中的思想品德课程, 在内容上更多地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全面性.它是为初中学生的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 不是单一地以品德教育为目标.课程的总目标是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 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 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树立法律意识, 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 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规范的基础上, 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弘扬民族精神,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为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课程具有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 课程的目标、特点对教师原来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科学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如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师原有的知识储备中就是缺乏的.同时由于《课程标准》的不断修订, 教材的变化, 也要求教师在专业上更要持续学习, 不断积累、提升与发展.要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 需要教师将学习拓展到多个领域, 政治、法律、道德、心理等, 只有拓宽自身的知识面才能处理好“一桶水”和“一杯水”的关系.

2. 注重情感投资

激情、明理、导行是政治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 要激发学生的情感, 教师自己首先要注重情感的投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流淌, 这样, 我们才能触动学生的精神世界.所以, 这就必须要求政治教师要有丰富的感情和充沛的热情去对待学生, 真心关爱学生, 尊重每个学生, 以自己的情感去鼓舞、感染学生, 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来实现思想品德课程的追求.政治教师培养自己的情感施发能力, 同时也就是在培养自己的心理能量和增长自己的学识水平, 完善知识结构.

3. 完善人格品质

人格品质主要指教师的才能、品德、气质等方面构成的整体形象.在才能上, 著名教育家徐特立说教书不仅是传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教人.教师有两种人格, 即“经师”和“人师”.在品德上,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性是教师的最高品质.这里所讲的“人性”, 主要是体现教师爱心的一种行为品质.在气质上, 要求仪态大方, 气质高雅, 具有较高的审美观和辨别美丑的能力.所以, 一个人的人格品质就是自身能量、学识水平、情感态度、工作技巧方法的综合体现.那么, 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政治教师, 更需要有完善的人格品质, 才能使教育有信服力, 这就需要政治教师平时严以律己, 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 在各方面都能成为学生的榜样, 学生尊其师才能信其道.

二、自我激励———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顾明远教授指出, 社会职业有一条铁的规律, 即只有专业化才有社会地位, 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如果一种职业是人人都可以担任的, 则在社会上是没有地位的.目前初中思想政治教师在学校中缺乏应有的地位, 原因有两方面.

1. 外在因素:社会支持力度不够

政治教师与中学中其他专业教师一样, 他的工作、作用、价值都必须得到来自外界包括社会、教育对象等多方面的支持与配合.虽然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多次对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建设与发展作出重要指示, 对中学思想政治课包括师资建设等多次制定并发布专门的指导文件, 这些都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 也是中学政治教师坚守岗位、敬业奉献的强大力量支撑.但是, 与之相反, 在社会舆论中, 取消中学思想政治课和政治考试的声音一直没有消失过.许多人总认为政治课是假、大、空的课, 无实际意义, 这种轻视乃至否定中学思想政治课和政治教师作用的一些倾向, 使得政治教师本身在谈到自己学科专业时总觉得没有多大底气.

2. 内在原因:少数政治教师素质缺失

有一定数量的政治教师个体素质状况令人堪忧, 表现为:教育观念较为落后, 重才轻德、重知识传授轻能力素质的培养;理想信念淡薄、缺乏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个别教师不仅缺乏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 即使在社会公德的遵守上也不能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只教书、不育人;教学方法落后, 过分强调接受学习, 死记硬背, 机械训练;获取信息、更新知识及教育科研能力不足等.正是由于中学政治教师素质的某些缺失, 一方面使学生对政治教师的作用认识不深, 一项调查中, 有近30%的学生认为, 平时听不听教师讲课无关紧要, 考前突击记忆即可.另一方面, 也给人造成了任何专业背景和任何人都能上政治课和当政治教师.同样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有24.8%的中学领导认为, 政治课教学是一种应时的说教, 是一门谁都能教的简单课程;有32.1%的校领导则认为中学政治课不一定或根本不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师来教.

有作为才有地位, 作为政治教师要加强自我激励, 一方面要充满自信, 坚信中学思想品德课和政治教师是不可替代的.虽然社会上有这样或那样企图取消中学思想政治课或用其他学科来取代政治课的声音, 虽然中学思想政治课自身还有这样那样的失误, 但是, 作为我国学校社会主义性质重要标志之一的中学思想政治课, 其在学科体系中的必要地位和作用是不容轻视的.另一方面, 从政治教师个体角度来说, 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 主动、全面地提高自身素质, 在专业发展中持续成长, 增强其不可替代性.

“苟日新, 日日新, 又日新”, 求新求变、持续发展是人类古今之通识, 我们每个教师不能自得其乐、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必须把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 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 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作为治本之策.只有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树立一定高度的人生目标, 拥有做好一切事情的充分自信以及对待工作的良好责任心和道德感, 政治教师才能实现自我超越和发展.

三、自我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途径是对教学进行持续不断的实践和批判性的反思.美国的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教师既是探索者, 又是思想者, 教师通过对专业自我的反思, 可以不断发现自己及他人的优缺点, 从而拓宽专业的视野, 激发不断追求超越的动机;通过对教学实践的反思, 可以获得实践性的知识, 积累好的教学经验.作为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引领者的思想政治教师更要学会反思, 只有在不断反思中才能真正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 达到育人的效果.

1. 关注反思重点

教师的反思应该是多方面的, 但作为政治教师要针对学科的特点关注反思的重点.对思想品德课的评价不是单一地以知识掌握为主要目标, 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获得与其他科学学科相比其重要性更突出, 因此教师要有这样的意识, 除了要反思自己的教学内容传授是否正确, 教学方式、方法是否恰当, 教学目标达成是否符合三维目标外, 更要反思学生对所学知识是否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反思每个学生在接受教育时的思想动态, 让教育有延伸性和针对性.只有在反思中, 才能发现学生的思想动态, 把握好学生思想的脉搏, 真正达到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引领, 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2. 养成反思习惯

反思能积累经验, 通过反思, 能让自己在认识、思维方式等方面的转变形成比较强烈的经历, 在头脑中打下深深的烙印, 在对这些经历的研磨中得到新的感悟.因此教师要养成反思的好习惯, 最好把写反思当作教育日志来写, 因为反思日记是教师提高课后反思能力的最直接、最简易的方式.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建议:“每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 写随笔和记录, 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新的源泉, 是无价之宝.”教师反思日记的内容涉猎应十分广泛, 既可涉及到专业方面, 又可有教学、学生方面.写反思日记贵在坚持, 一有所得, 及时记录, 有话则长, 无话则短, 日积月累, 必有“集腋成裘, 聚沙成塔”的收获.

3. 拓宽反思渠道

反思渠道除了来源于教师自己对课堂的感受外, 实施学生反馈也是教师经常使用的一种重要的反思策略.作为德育课程之一的思想品德课, 更应该关注来自学生的反馈, 因为育人效果如何最终要落实到学生的思想、言行.通过学生的反馈, 教师就可能认识到自己教学上的优点与不足, 而且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和需要.这样, 既有利于促进教师的教学适应学生认知发展的要求和规律, 又有利于教师从学生的层面自我认识, 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施学生反馈, 教师可以在课前、课中、课后、期中、期末考试以后, 利用谈话、问卷等形式, 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 作为进一步提高教学的宝贵资源.

一个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道路是漫长的, 是艰苦的, 是实实在在的.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积累, 通过长期、反复、渐进的不断学习、激励、反思、交流, 教师专业化道路才能得以良好、持久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澜, 白益民, 王, 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浅谈教育随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篇8

关键词:教学随笔;困惑;反思

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教学反思,在教学中积极反思是教师快速成长为优秀教师的重要途径。那么教师该如何写好教育随笔呢,下面就这一问题谈一下自己的见解。

一、理念引领反思,提升反思高度

新课程倡导教师成为实施者,更要成为反思的实践者。教学反思不等同于自我检讨,教学反思需要新课程理念的引导,在这种教学理念下不断审查自己的观点与实践,提升反思的深度,不断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教师反思要开拓思路,发散思维,不能见反思简单地停留在表面,未能触及教学灵魂,这样不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教学反思需要先进教学理念的引导,教学理念能够提升教学反思高度,具有更强的指导作用。

二、记录教学困惑,改进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教学方法产生变化,新的教学理念运用于课堂中,让教师产生了教学困惑,感到了迷茫。教师可以利用教学随笔平台,不断回顾、整理、反思教学行为,吸取经验教训,找到解决困惑的具体办法,从而改变教学方法,增强教育教学意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伴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学中“满堂灌”的现象杜绝了,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满堂问”,这让教师感到非常困惑。在教学中如何提高提问质量,是教师面临的新问题。笔者通过观看大量名师录像,终于理清教学思路,明确了提问方法。于是在随笔中写道:提问是一门艺术,它是学生思维的动力。因此教师提问要有质量,有针对性和启发性。

三、反思教学失误,弥补“遗憾”

在成功的课堂教学中,难免会有缺陷或者不到之处。所以每节课都有需要反思的地方,在教学中不断进行反思,不断进行完善,做到精益求精,使课堂教学更加完善。课堂教学只有一次呈现机会,它是没法复制的,教师可以利用教学随笔记录课堂教学的得失,不断反思教学失误,杜绝类似情况的再次出现,弥补教学中的“遗憾”,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总之,利用教学随笔平台,积极进行教学反思,努力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王映学,赵兴奎.教学反思:概念、意义及其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03).

教师成长随笔 篇9

记不清自己从哪一天爱上了你,只知道你是我教学路上的知己;记不清是哪一天你走进了我的生活,只知道我的生活中再也不能没有你。《小学教学》,你是我心底永远的期盼。

2000年秋,我满怀着“初生牛犊不畏虎”的激情走上了三尺讲台。我为自己终于有了“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广阔施展空间而窃喜。可是,勤勤恳恳教学,兢兢业业播种的我却屡次尝不到收获的甘甜。与一塌糊涂的成绩相伴而来的还有我对教育无尽的困惑和倦怠。就在我思考着自己该何去何从的时候,一本带着墨香的《小学教学》轻轻地告诉我: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不仅要埋头拉车,还需抬头看路;不仅要脚踏实地,还需仰望星空。于是,我改进了教学方法,努力探索新课程改革的精髓。终于,我在迷茫中看到了希望,我再一次鼓起了要在教育的海洋中扬帆远航的勇气。我爱上了《小学教学》,爱上了小学教学。

我的努力初见成效,《草船借箭》、《“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三袋麦子》等课程让我在优质课大赛的舞台上尽情的展示了自己。一些荣誉的获得让我有些飘飘然了,我在那些荣誉的光环中迷失了自己。就在我每天沉醉在已有的荣誉中沾沾自喜、裹足不前的时候,《小学教学》把王菘舟、窦桂梅、孙双金、于永正、李镇西等名师带到了我的面前。让我看到了这些名师们在课堂上游刃有余的风采;也让我感觉到了他们那深厚得“咄咄逼人”的文化底蕴。我醒了。我再一次感觉到了自己的肤浅和无知。我知道自己不是教育天空中的雄鹰,却一直自诩是教育天空中自由飞翔的小鸟,此刻我才明白,原来我只是在井底仰望着“雄鹰”和“小鸟”的“青蛙”而已。我不禁为自己先前的自满而汗颜。是《小学教学》让我看到了更为广阔辽远的教育天空,也让我更客观地看清了自己。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手握《小学教学》,我再一次凝望前方,告诉自己:要成长,更要谦逊。

在《小学教学》的伴随下,我看到了自己稚嫩的成长足迹。在《小学教学》的鞭策引导下,我在一步步地超越自己,走向优秀。去年,我担任的小学三年级语文连续两次取得了乡质量评估第一名的成绩。这个成绩是我和《小学教学》一道实践素质教育的副产品。我知道,好成绩不一定是素质教育,但我相信真正的素质教育一定会诞生出好成绩。我有信心和耐心让自己破茧成蝶。

《小学教学》--我的老朋友,是你让我明白了教育的真谛,是你让我享受到了做一名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谢谢你--《小学教学》,让我们再一次地携手共进,走向远方……

教师成长随笔 篇10

-----我与“课内比教学”征文

丁寨中小学教师向远康

假如说随堂课是教师教学业务水平、知识、才能的真实写照的话,此次在我校举行的“课内比教学”比武课课上,除了能体现这些综合素质外,更重要的是检验我们的教师驾驭课堂的多应变能力。

这次“课内比教学”是给教师们提供了展示个人能力的平台,它具有原始性、研究性和鲜明性,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之一。因此课前准备比常规课要更加充分,即使准备的再充分,也难免会出现这样或哪样的差错,如果处理得不好,势必会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处理得恰到好处,则会创造出出人意料的精彩……

我从教二、三十年,上过很多的公开课,但这样大型的比武课我还是第一次参加。不免会有些紧张。为了准备这节比武课,我课前精心制作课件、设计板书、教案也是反复修改,唯恐准备不周而足影响教学效果。我执教的是《詹天佑》,因课前强调有全校教师要来听课,要学生积极表现,结果学生们的配合也恰到好处。可就在互动环节中,小小失误出现了。上来表演画詹天佑设计的开凿隧道的两种方法的同学,当一当工程师把设计图纸画下来,一个画“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办法,另一个画“中部凿井法”。结果就不一样了,画两端凿井法的同学画的即不是两端凿井法又不是中部凿井法,顿时台下议论纷纷,画中部凿井法的同学一下就画正确了,高兴地回到座位上,我知道画对的同学心里很高心,然而画错的同学心里很难受,没面子无地自容,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我便随机应变地笑着说:“没关系,你是好样的,没有常胜将军嘛。”听了老师的安慰学生知趣地回到了座位上。我趁热打铁,及时地讲解大家一下子都明白了,课堂上又出现其乐融融的的气氛,可想而知,后来的学习劲头更足了。除此之外,我大胆的点了上课不太听讲的沈同学回答问题,他说‘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火车爬不上陡坡,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他似懂非懂的点点头。“那“人”字形岂不是一个站着的人。画一个人好不简单。”大家听了又笑了起来,因为他说的是文中的人字形,自己错误地理解成站着的人。不过我很高兴他课堂上还是在听课,要不怎么能说得一知半解呢?

这次公开课之后,学生们表现出对语文的极大兴趣,发言的多了,学生们不再沉默了都想跃跃欲试,展现自我。我想,一定是在那天的课堂上,我表现得比平时更活泼、更亲切、更爱表扬人的缘故了吧。

学生们愿意与我亲近了。我很享受自己在公开课中尊重学生自尊心的巧妙处理,这样大大缩短了我与学生们的距离,这一发现将影响着我以后的教学。

总之,这次“课内比教学”它不仅比出了随堂课的轻松、随机应变的能力与和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更比出了教师的水平与素质,因此,我觉得不管是比武课还是常规课在教学中,淡化课的“花架子”的成分,力求教给学生的学习知识的方法。这大概就是“课内比教学”倡导者最终真实的愿望吧。

教师成长随笔 篇11

教师心理发展室的理论依据

“发展室”依据团体动力学理论,通过建立良好的集体心理教育氛围,改变团体的行为准则,优化教师的心理环境,改变教师的个体行为。

团体动力学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心理学或社会科学,它涉及众多领域,研究的范围大致包括团体内聚力、团体成员间的相互影响力、领导方式与团体生产力、团体目标与团体成员动机以及团体的结构等。其中团体目标是团体动力学中的核心课题,它决定一个团体的发展水平、成员对其团体的信任程度、成员的自尊及成员对自身行为的要求等。

团体可以吸引各个成员的内聚力,这种凝聚来自于成员对团体内部建立起来的一定的规范和价值的遵从,它强有力地把个体的动机需求与团体目标联结在一起,使得团体行为深深地影响个体的行为。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成员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和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对心理问题的认知水准,从而疏导教师心理障碍,完善其个性。因此,“发展室”实际上是利用团体动力学的理论依据,采取团体辅导的方法和技巧对教师进行心理咨询和业务培训,它符合时代需要和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是一项具有探索意义的工作。

教师心理发展室的主题设计

1.指导思想。“发展室”是以本地教师为学员,利用学校专职心理教师和外聘心理专家为主讲教师,针对教师存在的心理困惑和在班级管理、课堂教学、师生关系等方面的心理需求,运用团体心理辅导理论与方法,采用“专题发展室”的形式,开展短期心理培训。它以此改变教师的工作理念,优化教师教育手段,促进教师个人成长,提升教师人格魅力为目的。它是一种融培训、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活动模式。

2.活动形式。“发展室”是一种体验式、参与式、互动式的学习模式,属于教师团体心理辅导。它利用团体心理辅导的各种活动形式,如专家讲座、同伴启示、辅导点评、小组讨论、头脑风暴、角色扮演、游戏体验、绘画投射等,通过团体讨论、角色扮演、行为训练、集体分享、教师点评,使学员获得感悟和内省。“专题发展室”将主题思想贯穿于大量的趣味性团体活动中,活动起到了吸引参与、引发思考、促进互动、推动成长的作用,让每位教师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并将所学的方法和技巧及时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实际中去。

3.活动内容。“发展室”的内容采取专题化设计,如“教师生涯探索发展室”、“自我形象设计发展室”、“师生沟通艺术发展室”、“野外拓展训练发展室”、“班级活动设计发展室”、“学科心理指导发展室”、“自我情绪调控发展室”、“身心整合发展室”与“职业生涯辅导发展室”等。每个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参加最适合自己的“发展室”。由于“发展室”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因此,效果显著。

教师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1.教师心理成长是教师职业发展的需要。随着先进教育理念的广泛传播、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纷纷涌现、新课程标准的相继出台,这些对教师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应试教育和陈旧的评价制度依然存在,从而使教师处于巨大的压力之中,处于种种矛盾和无法排除的紧张状态之下。教师们渴望掌握心理学理论、渴望掌握客观评价自我的标准、渴望掌握有效调节自我情绪的方法,使自己处于心理健康、工作快乐的良好状态。班主任渴望能掌握剖析学生心态的技巧,能运用心理辅导的方法进行班级管理。因此,从教师的职业发展来看,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已成为当务之急。

2.教师心理成长是教师自我修炼的需要。据对北京市500余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显示,有近60%的教师觉得在工作中烦恼多于欢乐;70%的教师忍不住要生气发火;教师中普遍存在烦躁、忧郁、敏感和偏执等不良心理,教师的心理问题已是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教师要想受学生欢迎和爱戴,必须修炼自己,不仅要熟悉教育科学、精通专业知识、懂得教育规律,而且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心理品质。

3.教师心理成长是解决“师源性”伤害的需要。据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辽宁省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所进行的检测表明,中小学教师已经成为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教师心理障碍问题是造成学生“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根源。“师源性”心理伤害主要是指,由于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的消极影响。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只会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心理不健全的学生,减少和避免“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有效途径就是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4.教师心理成长是教师人格提升的需要。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的人格作用。”教师的人格表现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影响着学生的内心世界,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良好的教师人格是学生成长的重要保证,教师心理成长应着眼于提升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

5.教师心理成长是学校心理教育全员化的需要。21世纪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在教育观、人才观和学生观之中,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全员化、心理咨询专业化。

上一篇:土地整理管理流程图下一篇:关于学习的800字作文:如何高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