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游戏文献综述(精选8篇)
一、引言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2009年调查报告指出,网上购物的网民是一群相对比较高层次的人群,在我国4640万网络购物人数中,拥有本科学历的网民进行网络购物的比例达到36.7%。在网络消费水平方面,有关研究也表明虽然大学生没有固定收入,但其网络消费水平呈现上升趋势,加上现在拥有电脑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大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商品交易的频率不断增大。在网络购物渠道方面,三类网站是大学生的首选:主要进行网上零售的B2C网站、拍卖网以及门户网站。
以上数据表明,大学生已经成为我国网络购物的主流群体,在人数比例上占有绝对优势,在消费水平方面呈上升趋势。研究大学生网络购物的影响因素,将有利于我国网络购物水平的整体提升。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主要观点
国内外已有不少关于网络购物的研究,有很多关于我国网络购物的现状的研究,如呈雯(2006)通过对网络购物的优势以及我国网络购物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我国网络购物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我国网络购物在地域上发展相当不平衡;网站的功能设计和配套措施先对落后。她认为应该大力宣传网络购物优势,扩大网络购物的影响;整合传统实体销售,推动网络购物的发展;同时建立相关法律体系,保障网络购物中的权益。
网络购物作为一种新型的购物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C2C网站如何在网络购物中得到每一个消费者信任,让更多的消费者选择在他们的网站上进行购物。在C2C网络购物环境下,如果网站能够提高消费者对网站有用性的感知,就能够帮助消费者快速有效地完成购买,从而在消费者心中有用性的评价就会提高。宋小玉(2007)从理论上构建了C2C网络购物买方消费者的信任模型,对消费者信任的影响因素和作用传导机制进行了探讨,分析了C2C网络市场环境
中的风险与信任问题。认为风险是信任产生的前提,信任是降低风险认知而促进行为的中介变量。正是由于在当前虚拟网上交易环境中面临着相对于传统交易环境而言更大的风险与不确定性,才使得在线交易的信任问题更为突出。李莎莎(2009)从三个方面(消费者个人因素、网上卖家因素、C2C网站因素)来探讨消费者如何建立对C2C网络购物的信任,对影响与消费者C2C网络购物信任的关系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他认为感知风险对消费者总体信任感的影响是负面的,当消费者感知风险越高,他对网络购物的信任感将降低。
相对于传统的商场购物模式而言,网络购物有其自身的优势,呈雯(2006)指出网络购物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1、网上商品价格相对较低。
2、购物成本低。
3、没有传统商店营业面积的限制。
4、没有时间限制。
5、购物环境“安静舒适”。
6、网络渠道性价比高。
网上购物发展的喧哗背后,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制约因素,伍燕青(2007)认为制约消费者进行网络购物的因素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卖家的诚信、商品售后服务。一面来自买家的诚信、传统心理观念。而买卖双方共同关注的是网络购物的安全性,物流配送及其网络购物相应的法律体系。
大学生作为网络购物的主力军,分析影响大学生网络购物的因素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方向,章明(2007)对大学生网络购物的动因和障碍分别进行分析,认为影响大学生网络购物的障碍因素有:对售后服务的不满;商品知情权难以得到保障;交易对象认定的模糊性;网络交易消费者信息的隐私权得不到保障。
周丽,林小娟(2008)以南京高校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影响大学生网络购物意向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影响大学生网络购物意向的因素主要有大学生对网络购物的风险认知、信任度、对第三方担保的态度以及网站的自我效能。其中,对网络购物的信任度是影响大学生购物意向的主导因素。同时,在对个人信息的调查中也可以看到,专业和消费水平的不同对大学生是否选择网络购物有一定影响。而性别差异导致了男女生在进行购物时不同的购物倾向。
Laily Hj.Paim(2010)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随机抽取了370名学生,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学生网上购物态度的主要因素有:功利取向、方便、价格、和选择的多样性。功利取向的消费者对网络购物有较高的倾向,而享乐主义的消费者没有显著的效果。同时表明学生进行网络购物主要是想寻找一个更方便
(节省时间和省钱),价格更便宜和选择空间更广泛的一个商品交易场所。为了避免激烈的价格竞争,网络零售商需要找到其他的方法将自己与他们的竞争者区别开来。
面对影响大学生网络购物的众多影响因素,学者也提出相应的措施来改变现有的网络购物模式,以便满足大学生这个网络购物市场。伍燕青(2007)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作者认为逐步建立我国的诚信体系;改变传统的商业观念,提高全民的网上交易意识;加强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安全控制中心的建设;完善网上交易的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现代物流体系就能够改变我国网络购物的现状。章明(2007)认为应该提高大学生网络生活意识;建立更加健全的隐私保护机制;完善网络购物流程;增强网络安全保护意识能够很好的解决大学生网络购物的障碍。
三、结束语
虽然网络购物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但随着Internet技术的发展,我们相信会有更多的元素融入到网络购物和网络商城中来,我们更相信当前的网络购物的缺陷会因为新元素的引入而变得越来越通畅,越来越有法律保障。而大学生作为网络购物的主力军也会得到稳定和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网络购物会成为大学生消费的主要手段,成为大学生的一种消费习惯,成为大学生的一种消费观念,最终成为大学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
参考文献
[1] 李莎莎:“C2C网络购物者信任的影响因素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2] 王娜、刘东昌:“消费者网络购物实证分析”,《零售与服务》,2009年第2期。
[3] 宋小玉:“中国C2C网络购物消费者信任问题探讨”,《电子商务》,2007年第4期。
[4] 章明:“当代大学生网络购物的动因和障碍因素分析”,《 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年第6期。
[5] “2009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研究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9年11月。
[6] 呈雯:“我国网络购物现状浅析”,《商业时代》,2006年第3期。
[7]徐华伟、李素芳:“对我国网络购物的思考”,《科技信息》,2008年第24版。
[8] 伍燕青:“浅谈我国网络购物的发展现状”,金融信息化论坛,2007年3月。
[9] 刘俊:“大学生网络购物决策风格问卷的编制及实测”,《西南大学学报》,2009年4期。
[10] 周丽、林小娟、邱晶晶:“大学生网络购物心理与行为模式研究——以南京地区为例”,《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8年第7期。
关键词:人工神经网络,分类及发展,应用
一、人工神经网络理论概述
(一) 人工神经网络基本原理
神经网络 (Artificialneuralnet work, ANN) 是由大量的简单神经元组成的非线性系统, 每个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都比较简单, 而大量神经元组合产生的系统行为却非常复杂。人工神经元以不同的方式, 通过改变连接方式、神经元的数量和层数, 组成不同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神经网络模型) 。
人工神经元模型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图中X= (x1, x2, …xn) T∈Rn表示神经元的输入信号 (也是其他神经元的输出信号) ;wij表示神经元i和神经元j之间的连接强度, 或称之为权值;θj为神经元j的阀值 (即输入信号强度必须达到的最小值才能产生输出响应) ;yi是神经元i的输出。其表达式为式中, f (·) 为传递函数 (或称激活函数) , 表示神经元的输入-输出关系。
(二) 人工神经网络的发展
人工神经网络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是一门崭新的信息处理科学, 是用来模拟人脑结构和智能的一个前沿研究领域, 因其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使其在许多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人工神经网络系统理论的发展历史是不平衡的, 自1943年心理学家M c Culloch与数学家Pitts提出神经元生物学模型 (简称M P-模型) 以来, 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了。在这50多年的历史中, 它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60年代末至70年代, 人工神经网络系统理论的发展处于一个低潮时期。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是人工神经网络系统理论的发展出现了本质上的困难, 即电子线路交叉极限的困难。这在当时条件下, 对神经元的数量n的大小受到极大的限制, 因此它不可能去完成高度智能化的计算任务。
80年代中期人工神经网络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一时期, 多种模型、算法与应用问题被提出, 主要进展如:Boltzmann机理论的研究, 细胞网络的提出, 性能指标的分析等。
90年代以后, 人工神经网络系统理论进入了稳健发展时期。现在人工神经网络系统理论的应用研究主要是在模式识别、经济管理、优化控制等方面:与数学、统计中的多个学科分支发生联系。
(三) 人工神经网络分类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发展到今天已有百余种模型, 建造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 有出自热力学的、数学方法的、模糊以及混沌方法的。其中BP网络 (Back Propagation NN) 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人工神经网络。在人工神经网络的实际应用中, 80%~90%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是采用BP网络或它的变化形式, 它也是前向网络的核心部分, 体现了人工神经网络最精华的部分。其结构简单, 应用范围主要在模式识别、分类、非线性映射, 复杂系统仿真, 过程控制等方面。
(四)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研究及相关应用
神经网络一直是科学界的研究热点, 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应用实践都有大量的成果报道。人工神经网络历史上首先应用于电子科技领域, 如模式识别、信号和图像处理、控制理论等。随着人们对神经网络的认知和了解, 其应用领域将更加广泛。
由于人工神经网络具有任意逼近函数、自学习自适应能力极强的特点, 因此, 在这里, 可以将人工神经网络应用到经济预警问题之中。如王春峰, 万海晖, 张维应用BP网络对股票价格进行预测, 应用BP网络模型对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进行预警, 运用BP网络模型评估借贷方的信用风险等等, 这些应用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顾海军等人利用BP网络的较高的自组织、自适应和自学能力, 对商业银行风险进行综合评价, 从而为商业银行风险评价走向使用化奠定了基础。为了避免传统参数期权定价模型 (parametricoptionpricingmodels, POPMS) 的缺陷, 马文伟课题的研究, 借助人工神经网络探讨实物期权定价, 这将有利于实物期权定价理论的完善和发展。王洪利等人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 对最常用于体育场馆建设的网架结构形式进行了选型研究, 结果表明, 该方法能较好的进行网架结构的选型, 从而节约建造成本。吴煜等人通过人工神经网络寻找组合预测权重的方法, 有效的解决预测城市用水需求量这样的复杂性问题。段玉波等人使用的递归神经网络可以满足短期负荷预测的需要, 效果较好对于合理地进行电力系统调度, 计划, 用电与规划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刘历波提到利用改进的BP神经网络算法对建设项目集成管理绩效进行了综合评价, 证明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为我国建设项目集成管理绩效评价提供了一条新的可操作性方法。付辉指出应用Hopfield网络对非定量因素进行科学的分析, 可以消除一些人为因素的影响, 使评选结果更加合理。杨俊琴通过对投标项目风险因素辨识, 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风险分析模型, 对项目的风险度进行评估, 为投标人在进行投标决策时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风险分析工具。
二、总结
人工神经网络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为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克服了以往的常用方法的缺陷, 解决了很多难题。比如在工程造价预测中的应用, 它利用了神经网络具有自学习、自组织、自适应的特点, 建立了具有反馈系统从而不断调节误差的BP算法, 减少了人为主观的参与, 这使得造价预测结果更加贴近实际, 更加精确。在评标过程中的应用亦是如此。但是, 神经网络作为新兴学科, 在理论和实践中, 还有很多不完善和不成熟的地方, 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它的实际应用。总之在利用人工神经网络解决问题时, 需要选定合适的网络模型及网络算法, 同时还要加深人工神经网络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段玉波, 曲薇薇, 周群等.应用递归人工神经网络预测电力短期负荷[J].佳木斯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
[2]姜绍飞, 张春丽, 钟善桐.BP网络模型的改进方法探讨[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 2000.
[3]冯清海, 袁万城.BP神经网络和RBF神经网络在墩柱抗震性能评估中的比较研究[J].结构工程师, 2007.
[4]李刚.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房地产估价研究[D].长安大学, 2006.
[5]刘丹.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风险投资项目评估模型[D].中南大学, 2002.
[6]张凌.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期权定价模型[D].武汉理工大学, 2007.
关键词:网络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 文献综述
目前,网络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平台、新手段和新载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积极运用网络手段有效的开展教育、服务以及管理已经成为一件迫在眉睫的任务。近些年以来,专家学者们针对网络思想教育的内涵、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具体措施等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同时也取得了丰硕成果。
1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界定
在学术界,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概念最早是张建松于1999年6月在《发挥校园网络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一文中提出的。他认为利用校园网络对学生开展政治教育就是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近些年,理论界对此概念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观点:
1.1 从网络技术特征方面对网络思想教育进行界定。第一,2002年,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论》一书中提出:一定的阶级、政党和社会团体等为了使受众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以及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时间,就会通过现代传媒计算机网络对受众施加有目的、有计划以及有组织影响力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以及道德规范等。
第二,杨立英于2003年在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中提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以互联网为载体,运用思想宣传理论和传播学原理开展的一种现代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第三,2006年,在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书中,宋元林和陈春萍提出:所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它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同时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心理学、伦理学以及传播学、教育学和现代新技术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对网络受众的思想进行研究而形成的一门学科。
1.2 从人的本质角度对网络思想教育进行界定。第一,在《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界定的科学审视》中,韦吉锋对网络思想教育的概念做了如下定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
指抓住网络的本质,并利用网络对网民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规范以及信息素养等进行有目的、有组织以及有计划的影响,从而让网民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发展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和信息素养的网上双向互动的虚拟实践活动。第二,2008年,李高海在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指出: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新方式,是指抓住网络的本质在网络空间内,为了提高网民的思想政治品德和网络文明素质,围绕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开展的一系列网络虚拟实践活动。
2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2.1 宋元林在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导论》一书中指出:我们理论的哲学基础是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而前提是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与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在目标上具有统一性,最后,我们理论的现实依据则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存在优势互补。
2.2 韦吉锋2005年发表在《理论月刊》上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关系辨析》一文中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区别有以下几点:
①表现形式不一样。
②载体本质、依据和教育要求不一样。
③主客体地位不一样。
④主客体特性不同。
⑤环体不同。
⑥介体不同。
此外,他还指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目的、教育功能上都是一样的,并且现实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其在网络上的延伸和发展就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2.3 2009年4月,徐建军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一书上发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思想政治教育》一文中提出:现实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其在网络上的延伸和发展即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处于支配地位的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决定性作用,而处于从属地位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起着次要作用,因此,在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绝对不能够削弱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反而应当必须对其进行加强。
3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3.1 2003年,姚德利在《中国高教研究》上发表了一篇《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的文章,其指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
①形式特征:新颖性、质感性、虚实性。
②内容特征:丰富性、针对性、参与性和隐育性。
③方法特征:综合性、互动性、多样性、广泛性。
④价值特征:共享性、时效性、人文性。
3.2 曾长秋,薄明华2006年发表在《思想教育研究》上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从问题意识走向理论建构》一文中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以下特点:
①教育主客体关系的真正民主化。
②教育客体的真正自主性。
③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存在,教育形态从平面走向立体化,从静态变为动态。
3.3 刘新庚在2006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一书中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方法的现代特点有:
①共享性。②互动性。③虚拟性。④时效性。
⑤多样性。⑥参与性。⑦综合性。⑧全球性。
3.4 华中师范大学的余岚2007年在其硕士论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策略研究》一文中提到,当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以下特征:
①教育主客体的平等性。②教育过程的互动性、个性化。
③教育方式的娱乐化。④教育范围的社会化。
⑤教育影响的多重化。⑥教育主体的多元化。
3.5 宋元林、陈春萍在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书中,其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具有以下特征:
①背景的复杂性。②工作的艰巨性。
③创新的技术性。④视角的国际性。
3.6 徐建军在人民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一书中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以下特征:
①教育主客体的平等性。②教育过程的交互性。
③教育环境的开放性。④教育信息的数字化。
4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4.1 谢海光在2000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概论》一书中,关于网络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性分别从政治学、文化学、社会学、法学以及心理学和交往学等几个角度进行了阐述。
4.2 宋元林、陈春萍在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书中认为网络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有:
①网络强势文化的“新霸权主义”的渗透导致理想信念的偏差。
②网络信息的良莠不齐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产生了不良影响。
③受众接受信息的自主性影响了大学生的传统价值取向。
④网络的互动性和直接性衍生无政府主义倾向。
⑤网络的虚拟性和多边性导致传统思想道德规范约束力减弱。
⑥网络的共享性影响着人们的传统伦理观念。
4.3 苏振芳在2006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一书中认为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有:
①网络的异质性导致价值观的倾斜。
②网络的虚拟性导致道德人格的缺失。
③网络的兼容性导致上网成瘾。
④网络的无序性导致网络侵犯。
4.4 2007年,檀江林在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一书中认为: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表现为教育的主体、课题以及环境、方式和功能等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4.5 苏振芳在2007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网络文化研究——互联网与青年社会化》一书中提出:
①网络传播媒体的发展使不同思想文化力量的政治较量日趋白炽化。
②网络传播媒体的发展削弱了党和政府对舆论导向的控制力。
③网络传播媒体的发展带来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的竞争和冲突。
4.6 张再兴在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一书中认为,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表现在:
①青年学生建构出具有亚文化色彩的网络语言,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话语体系产生有效性危机。
②教育者不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心理,对教育对象的主导作用大为减弱。
5 网络给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
5.1 2007年,檀江林在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一书中提出: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资源和方式方法随着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得到了不断的扩展和丰富,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得到了快速的提高。
5.2 李高海在中国言实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指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开阔了大学生的事业以及扩展了教育的内容,同时还极大的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5.3 宋元林、陈春萍在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书中认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网络文化不仅对其内容进行了丰富,同时还对其模式进行创新并且对其对象的主体行为进行了强化。
5.4 苏振芳在2006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一书中认为:
①网络开放性给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观念系统以积极地影响,产生着许多与时代相宜的价值观念。
②网络的交互性、个性化有利于人们个性的发展和自我意识的完善。
③网络的发展使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突破时空的局限,增强影响力。
④网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之一,为人们开展自我教育活动创造了条件。
⑤网络作为一种沟通途径,有利于促进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双方的沟通,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5.5 张再兴在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一书中认为,网络话语传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表现在:
①网络话语的出现说明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沟通符号的变化和发展。
②网络话语的出现本质上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重构。
③网络话语的传播环境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转型。
5.6 徐建军在人民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一书中提到网络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第一,由于网络传输具有快捷性以及交往具有隐匿性,从而有利于对受教者的思想进行充分的了解,因此,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第二,网络上具有的丰富的共享信息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充足的资源;第三,由于网络主体具有平等性且交往具有隐匿性,因此,受教者更容易进行自我教育,从而有效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第四,网络传输具有的超时空性由于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从而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
6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6.1 谢海光在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概论》一书中认为可以通过积极弘扬主旋律、依法治网从而有效控制网权、创建主体网站以巩固主流阵地以及组成网络新闻宣传国家队等方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途径有两个:即通过借鉴网络对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全面创新和通过加强管理以保障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安全。
6.2 苏振芳在2006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一书中,他提出了研究网络文化以培育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适应网络社会以充实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以及采取切实措施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创新思路。
6.3 刘新庚在2006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一书中提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方法模式包括:
①网上思想政治理论灌输模式。
②网上日常思政教育渗透模式。
③网上思想素质规范养成模式。
④网上思想修养自我教育模式。
⑤网上思想情感感染熏陶模式。
6.4 宋元林、陈春萍在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书中指出:
①利用网络加强师生互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交往。
②完善多媒体技术,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形式。
③利用网络调查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④大力培育校园网络文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
⑤重视BBS中的舆论引导与监管,努力维护正确的舆论导向。
⑥精心设计虚拟社区,开辟高效思想政治教育新天地。
6.5 曾长秋,薄明华2006年发表在《思想教育研究》上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从问题意识走向理论建构》一文中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统一、思想教育与管理服务统一、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统一、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相统一以及主动灌输与互动交流相统一。在实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方法包括积极灌输法、陶冶教育法、自我教育法、多种激烈法、虚实结合法以及心理咨询法等。
6.6 苏振芳在2007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网络文化研究——互联网与青年社会化》一书中提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
①要熟悉、掌握、运用计算机网络,不断提高青年政治社会化和现代化水平。
②制定相应政策,强力推进青年政治社会化计算机网络化管理。
③加强网络思想政治社会化,形成健康、文明、有序的网络环境。
6.7 2009年,田秋菊在《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一书中发表了《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思考》一文,在此文章中,她认为可以通过采取以下措施提高网络思想教育:
①培养高素质的网络思想教育工作者。
②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网站建设的投入。
③网站的设计要具有时代气息且内容丰富。
④优化网络环境,促进使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相结合。
⑤全面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
6.8 张再兴在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一书中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应对策略有:
①进入网络生活:教育主体要与教育客体共境。
②掌握网络话语:教育主体要与教育客体有效的沟通。
③转变教育观念:教育主体要与教育客体平等对话。
④加强理论研究:教育主体要伴教育客体同行。
6.9 徐建军在2010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一书中提出,为了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体系,可以通过转变传统教育的思维和表达方式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基础平台来实现。
经过数十年发展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前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且网络的地位和受重视程度随着网络对人们生产生活影响的不断加深也得到了快速的提升,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虽然近几年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是普遍存在重复化、简单化以及空洞化和形式化的现象,从而大大削弱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影响了,最终导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发展背离了网络发展的大趋势,这些不仅要引起学界的高度重视,还应当积极地拿出措施来应对。
参考文献:
[1]谢海光.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2]杨立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3]韦吉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4]苏振芳.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5]刘新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宋元林.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7]檀江林.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8]苏振芳.网络文化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9]李高海.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8.
[10]张再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11]徐建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12]徐建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2).
[13]韦吉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关系辨析[J].理论月刊,2005(1).
[14]韦吉锋.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界定的科学审视[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2).
[15]姚德利.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J].中国高教研究,2003(12).
[16]田秋菊.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2).
[17]谢玉进,胡树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现状与新走向[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
文献综述
前言
本人的论题为《教学质量网络测评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对于当今的信息时代,网络高度普及,网络给我们带来了高速、效率、便捷的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新华社记者从16日在北京召开的互联网大会上了解到,截至今年3月底,我国网民数量已达4.77亿。出席当天签约大会的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管理局副局长王建文表示,我国互联网近年来飞速发展,截至今年3月底,我国已备案网站数量达到382万个,互联网正对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产生巨大影响。
于是,各种测评系统,借助网络这一媒质应运而生。教学质量网络测评系统,是借助于网络的教育质量测评系统,具有测评迅速、便于统计、计算结果等特点。为推进质量监控保障体系,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培养适应时代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网上教学评估系统展现了其重要性。
本文根据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教学质量网络测评系统的研究成果,借鉴了他们的成功经验。这些文献给与本文很大的参考价值。本文主要查阅进几年有关教学质量网络测评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文献期刊。
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网络时代的开始,随着计算机网络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和不断完善,尤其是在初步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今天,人们正在企图以计算机网络为操作平台,探讨教学质量评估技术,保证评估结果的公平、公正,从而提高其效率与效益,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学质量网络测评系统克服了传统评教模式的缺陷,突出了交互性、实时性、有效性和人性化等特点。
网络系统基本实现了通过管理员登录,对后台进行管理,通过教师登录,查看学生对教师的评价,通过学生登录进行了教师评测。教学质量测评系统借助了网络平台,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中的积极作用,通过教学质量评估,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工作的宏观管理与指导,促进各部门重视和支持人才培养工作,推动学校自觉地按照教育规律不断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强化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目前,我国的教学质量网络测评系统在近几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
其中,盛彤彤、唐文(2003)在《教育质量网络测评简析》中指出:教学质量测评工作对于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教学规模与质量的协调发展意义重大。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教学质量测评方式为表格或图表式,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网络测评是将互联网的便捷性、信息化和传统表格的简洁明了性相结合的一种全新的测评方式。文章在结合南京医科大学网络测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网络测评的优点,针对在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优化网络测评的建议。
杨青(2010)在《基于ASP技术的教学测评网站的设计与实现》中则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步入现代生活。学校作为教育部门,正面临着现代教育改革的新气象,而教育信息化就是其兴起的方向。教学测评网站便是网络教育化的重要形式之一。网站主要包含四大功能模块:学生模块;管理部门模块;教师模块;教务处模块。通过本网站的应用,教师能及时了解自己的情况,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和失误等相关信息。同时对于学生来说,会给出更真实客观的评价,也有利教师个人信息的保护。大大提高教师的个人业务水平及整个学院的教学质量。
黄伟建、黄伟力和王飞(2003)在《网上教学质量测评系统的研究》中主要介绍了测评的算法和系统的研制与开发。该系统主要是针对教学质量的测评、统计和分析而研制的,但通过动态的改变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等级,可以广泛应 2 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用于各种人员素质测评、科室工作评价、产品质量鉴定、企业评估等对模糊事物进行综合评判的场合。
同时,我国学者赵振辉和杨文斌(2008)《基于Web的教学质量测评系统研究》曾提出教学质量测评是一项主观性很强的工作。通过分析高校教学质量测评系统普遍存在的局限和待解难题,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模糊综合评判数学模型,在校园网络环境下设计并实现了基于Web的教学质量测评系统。
在网络测评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面,张京彬、余胜泉(2004)的《网络测评系统的体系结构与功能》强调本系统的核心是建立一个基于标准大数据量多媒体试题库基础上的网络测评模式和框架,从逻辑上看主要包括系统标准多媒体试题库,组卷策略库,规范试卷库和测试,规范作业库和自测以及评价分析和数据挖掘等六个子系统。
王宇、才国清和王兴伟(2010)《基于Web Service的系统集成技术在网络教育平台中的应用》提出通过Web Service方式在教学管理模块中实现,在实时教学系统中进行访问。这样保证了两个模块之间可以很容易的分离和整合,也可以工作在不同的操作系统平台上(Windows或Linux等)
孙更新、宾晟、周峰(2010)在《学校教学情况网络测评系统的功能需求》中指出数据库设计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进行数据库设计时,应该准确了解用户需求,以便设计出符合实际需要的数据库。查询统计非常及时方便,大大提高了教学管理的效率和水平。系统的实际运行证明,测评系统中数据库的设计是规范的,运行是稳定的、可靠的,完全满足系统的要求。
吴震慧(2008)的《基于B/S模式高校教学质量评测系统》列举了采用先进的ASP.NET动态网页技术结合SQL Server2005数据库开发网上教学质量评测系统。该系统克服了传统评教模式的缺陷,突出了交互性、实时性、有效性和人性化等特点。
外国学者Fernandes和Domingos(2009)在《The evaluation of learning in the Portuguese Education System》中写到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discuss the major features of the learning evaluation system as applied to pupils from the basic and secondary levels, such as proposed by the Portuguese curriculum.MOHD Nazri Ismail(2008)在《Evaluation of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Prototype》中提出:We present the framework development ofnetwork 3 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management system.This researchdesigns for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monitoring in Local Area Network(LAN)environment and this software will undergoevaluation process using qualitative approach.We propose an enhanced equation to evaluate theperformance of 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viaQueuing theory.For this research, focus groupsare being used to develop survey instruments formeasuring network administrator satisfactionwith software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NMS).4 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结
论
通过以上文献综述,不难发现:
网上教学评估系统对学校的管理工作更加重要,是一个重要辅助办公管理工具。其系统坚持以教学质量评估为重点。通过教学质量评估评估,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工作的宏观管理与指导,促进各部门重视和支持人才培养工作,推动学校自觉地按照教育规律不断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强化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开发本系统后,学生可随时登陆校园网,通过给老师打分,给老师留言,给老师写信等方式与老师交流。老师也可通过校园网查看自己的得分和学生的留言,及时了解学生的建议,从而能对症下药,改进教学手段。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评估工作本系统有着全面的优势:
(1)将教学评估终端在网上实现,学生在网上填写评估单,在线提交。省去传统的教务处收发评估单程序,节省宝贵的人力物力和期末时间。
(2)后台程序根据录入的数据进行计算,直接得到评估的结果。而不是现在的工作人员将学生填好的教学评估单按照教师、课程先分类,再输入电脑进行数据处理。
(3)评估方法、评估项目可以灵活更换,得出的评估结果更客观、公正。这是在手工操作情况下几乎不可能实现的。
1、虞斐.从博弈论角度分析上市公司IPO募集资金投向变更的原因[J].时代金融(上旬).2010(11):43-45.(6篇参考文献)
陈文斌,钱苹一.上市公司IPO募集资金使用情况影响因素研究---采自上海股票市场的实证证据.中国会计评论2007.3(2):343-354.曾芒,叶红雨.我国A股IPO募集资金使用效率实证研究.兰州商学院学报.2005,21(4):11-14.朱武祥.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投向决策分析.证券市场导报.2008,4月号:49-53.2、黄晓磊.IPO过程中的博弈分析[J].中国证券期货.2009(6):22-24.(5篇参考文献)
黄玉启.IPO抑价理论综述.浙江社会科学.2006(3):196-203.陈工孟,高宁.中国股票一级市场发行抑价的程度与原因.金融研究.2006(8):1-12.3、谢宏标,李家伟.博弈论在IPO市场上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4):128-130.(4篇参考文献)
刘江会.我国承销商声誉与IPO定价偏低关系的实证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4(04):47-50.陈海明,李冬.我国投资银行声誉假说的实证研究.华南金融研究.2003(05):33-46.4、李喆.基于行为金融的IPO抑价分析.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12.57页(21篇参考文献)
刘煜辉,熊鹏.股权分置、政府管制与中国IPO抑价.经济研究.2005(5):55-59.5、王鸿.IPO公司盈余管理的博弈分析[J].现代商业.2008(35):85-87.(5篇参考文献)邦雪琴.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及其治理.企业技术开发.2005(10):99-102.6、周静.我国A股市场IPO抑价的博弈分析.云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D].2008,12.59页.(69篇参考文献)李广存,陈海明.中国新股短期发行抑价的原因、影响及对策.商业研究.2004(16):35-39.
顾昱,郑淑华,刘嘉炜.中国A股市场IPo抑价现象分析.商场现代化.2007(2):52-56.
张新杨.我国股票市场IPO抑价的动态分析.商业时代.2008(26):22-26.
崔涛,李昆,武婷婷.中小板块与主板IPO抑价度和短期走势比较.现代商业.2008(4):49-53.
7、江永众.我国A股市场IPO长期收益的实证研究.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D].2008,11.73页(45篇参考文献)宋逢明,梁洪昀.发行市盈率放开后的A股市场初始回报率研究.金融研究.2001(2):94-100.刘力,李文德.中国股票市场股票首次发行长期绩效研究.经济科学.2003(6):33-44.8、罗曦.IPO抑价----一个行为金融学视角.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D].2007,11.67页.(41篇参考文献)
9、李攀艺, 蒲勇健.基于博弈论的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一个文献综述[J].软科学.2007.21(2):138-141.(18篇参考文献)
10、贺薇.我国IPO定价机制问题研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D].2007.11.01.67页.(20篇参考文献)
于栋.股票1PO理论研究新进展.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4(4):36-41.11、黄春铃.证券监管和承销商声誉:基于中国IPO市场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D].2006.03.155页.(157篇参考文献)
谢建国,唐建平.中国股票上市发行监管制度变迁.世界经济.2005(2):45-49.12、徐宝林.赴美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定价的博弈论模型研究[J].特区经济.2006(4):62-64.(4篇参考文献)
13、毛立军.我国新股发行机制研究.中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D].2006.12.01.137页.(86篇参考文献)
毛立军,李一智.我国IP0定价、抑价及长期表现分析.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375-380.毛立军,李一智.新股公开发行定价方式的探讨.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331-336.14、沈志军.对我国IPO机制的博弈分析[J].金融与经济.2006(5):42-44.6篇参考文献)
韩德忠,陈静.中国IPO定价偏低的实证研究.统计研.2001(4):29-35.区域经济学 究
浅析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管理 的影响
姓名:关雪飞 学号:124981063 专业班级:12级人力资源管理1班 摘要
现如今,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国逐渐被世界所认可,在国际上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国内企业众多,但如何在其中脱颖而出,加强自身管理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企业文化是企业自身影响的一种体现,对企业管理起着不可小视的作用,它影响着企业绩效管理的制定,员工情绪以及员工工作态度的考量。本文通过简述企业文化的概念、影响来阐明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告知企业管理者,制定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理念是企业成长的基础。关键字
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管理者 1 企业文化及其研究 1.1概念
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Corporate Culture或Organizational Culture),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该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这里的价值观不是泛指企业管理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而是企业或企业中的员工在从事商品生产与经营中所持有的价值观念。
威廉・大内认为:“传统和气氛构成了一个公司的文化。同时文化意味着一家公司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构成了公司员工活动、意见和行为规范。”
沃特曼・彼得斯在《成功之路》中指出:“企业将其基本信念、基本坐标观灌输给员工,形成上下一致的企业文化,促使广大员工为自己的信仰在工作,就是产生强烈的使命感,激发最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迈克尔・茨威尔在《创造基于能力的企业文化》一书中这样写到:“企业文化被定义为在组织的各个层次得到体现和传播,并被传递至下一代员工的组织运作方式,其中包括组织成员共同拥有的一整套信念、行为方式、价值观、目标、技术和实践”。
Edgar.H.Schein认为:“组织文化是一个给定的组织在其应对外部适应性和内部一体化问题的过程中,创造、发现和发展的,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并用来教育新成员正确地认识、思考和感觉上述问题的基本假定”。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魏杰先生在《企业文化再造—企业生命常青藤》中的定义:“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也就是说,企业信奉和倡导并在实践中真正实行的价值理念”。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研究
美国管理学家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加里·哈默(Gary Hamel)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企业的核心能力》中提出的。
汪凤桂(2009)对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一致性机理分析表明,企业文化通过内部化为员工的行为理念,进而影响企业管理者和一般员工的行为能力,进而对竞争力的形成产生作用,降低企业交易成本。
王德胜、辛杰(2009)认为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较强的内在关联性,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特征之间存在着较强的契合度。陈光(2010)《陈光.浅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的实证研究证明我们企业的平均寿命是八年,民营企业平均寿命是3.5年,造成我们企业寿命如此之短的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绝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3 企业文化对绩效影响的研究
朱瑜等人(2007)以198家企业为研究对象,对企业文化、智力资本及组织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官僚型文化对结构资本具有显著正面影响,创新型文化和支持型文化对人力资本具有正面影响,而关系资本仅受到支持型文化影响。
Niki Hynes(2009)用新的复杂关系建模方法研究企业文化、战略定位与企业绩效,这种复杂的生化模型作为管理结构建模的替代方法,可将其纳入到组织内部结构改变中。
刘志雄、张其仔(2009)从公司层面、员工层面、社会层面界定文化强度,发现企业文化对公司盈利水平均有显著的正影响,即与文化弱势企业相比,文化强势企业通常拥有较高资产回报率;企业规模、资产负债率与成长性指标与公司盈利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朱兵等人(2010)选择江苏、安徽、浙江三省182家高新科技企业作为实证研究对象,研究企业文化、组织学习与创新绩效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官僚型企业文化对企业创新绩效没有直接显著影响,也不通过利用式学习间接对创新绩效产生显著影响;支持型企业文化不仅对企业创新绩效有直接显著影响,而且还通过利用式学习和探索式学习分别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创新型企业文化对企业创新绩效有直接显著影响,同时还通过探索式学习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显著正向间接影响;组织学习包含的利用式学习和探索式学习均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显著正向直接影响。4 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
梅强,孙旭雅(2010)对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在前人对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相互影响的理论研究指导下,从三方面探讨了如何通过企业文化提升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路径,提出了凭借企业文化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的相应对策,即:(1)从观念上提高员工企业文化意识,树立正确人才观;(2)从制度上完善中小企业管理体系,建立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3)从实践中培养中小企业特色文化。
闫庆收,孙福田(2010)分析了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引导和企业安全生产运营的作用、对员工日常行为的约束和引导及对职工凝聚激励的作用,以及企业文化在企业人员招聘、人才培养与开发、职工职业生涯规划和留人方面的作用,强调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是不可分割的,人力资源管理要靠企业文化来指导,而人力资源管理反过来又丰富了企业文化的内涵。国内企业文化研究现状
企业文化在我国引起关注和兴趣,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较早出现在《管理世界》权威杂志上的一篇名为“组织文化”的译文(Wilkins&Ochi)揭开了企业文化在我国研究的新乐章。它系统地总结了20世纪80年代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企业文化的基础理论、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文化学及其关系,并对企业文化的研究传统和方法作了较全面的介绍,十分有助于我们对企业文化的理解。
陈正南、黄文宏的《成功企业之企业文化类型》,刊载在“中国文化与企业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徐联恩、赖国茂的《企业文化属性与企业绩效———权变观点》、占德干、张炳林的《企业文化构建的实证性研究———对四个不同类型企业的调查与分析》刊载在“管理世界”等等。
陈春花的《企业文化的改造与创新》,刊载于北京大学学报。占德干、张炳林采用《中国价值倾向调查表》进行了关于中国企业文化构建的一项实证性研究,发现这些变量的综合作用对企业文化实践产生很大的影响。
李琪在《欧洲管理学者看中西企业文化的差异》中指出,中西人士对Msnagment一词的理解存在很大的不同,对中国人来说重在“掌管”;而对西方人来说重在“授权”,因此,在权力距离、思维方式、沟通习惯、法制观念、企业组织与员工关系、领导方式上存在着广泛的差异。林娜的《中日美三国企业管理差异的社会文化渊源》在管理思想、管理主体、管理客体以及管理行为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差异分析,重点分析了东西方文化对群体和个体、人际关系、物质利益的不同看法以及不同的时间哲学。
胡晓清在《中国建设现代化企业制度的社会文化困扰》(1998)一文中指出,资本主义“这种独特的新式运转模式牵涉着一套独特文化和一种品格构造”,在文化上,资本主义企业的特征是自我实现,而我国的企业正是缺乏这种“自我实现,追求个人既定目标的自我意识”。他认为当代中国社会缺乏主流文化,是一种过渡性文化,这种没有主流文化的过渡性文化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整个外部文化环境方面遇到较大的困扰。
王利平(2000年)在宏观意义上对中国管理的文化特征进行了总结,指出中国传统的管理模式是一种儒法互补、兼兵家权谋的管理文化,并对中国的“单位”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黎红雷(1999年)指出,适应“知识社会”管理的需要,取代以往的“政治人”、“经济人”假设,必须确立“人是文化动物”的认识,并在管理历史、管理文化、管理精神整合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管理理念的更新,以“变化”为管理的前提,以“创新”为管理的动力,以“整体”为管理的模式,以“和谐”为管理的形态,从而推进人类管理的进步。
仲伟周等(2000年)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内在化的企业人格体现,是整个社会文化在企业中的影像,企业文化建设正是运用满足人们多方面需求的办法,在企业内产生一种最为完全的激励和认同机制,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经济手段的补充和替代,是减少企业内部交易成本的最好途径。因为企业的归属感、荣誉感等是一种全体员工可以共同拥有的非排他的公共产品,这种激励可以遍及企业的每一个员工而不需要太高的成本,这就是企业文化最深刻的经济学底蕴”。6 总结
一、P2P网络借贷运营模式分析
1. 国外研究综述
2005年首家P2P网络借贷平台在英国成立以来, 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美、德等欧美国家的P2P网络借贷平台也如雨后春笋一般不断涌现。直到2007年, 我国首家P2P网络借贷平台在上海尘埃落定后, 也迎来了我国P2P网贷的春天。关于P2P网络借贷运营模式的研究国内外已有很多文献。国外方面, Berger和Gleisner指出目前主要的P2P借贷模式有美国的Prospect.com、德国的Smava.com, 并且由于不同国家的金融管制程度及法律不同, 差不多网络借贷平台的业务职能局限于国内范围。Everett总结了全球主要主要了P2P网络借贷模式, 主要有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种模式。营利性模式主要有英国的Zopa, 非营利性模式主要有Kiva。并高度评价了P2P网络借贷的便捷性和对推动金融创新的重要意义。
2. 国内文献综述
张正平, 胡夏露从P2P借贷模式在国内外发展实践中总结出P2P发展的三种主要模式, 即营利性复合中介型、单纯中介型和非营利型。并详细介绍了P2P借贷在中国的新的发展方向:青岛模式和齐放模式。同时认为P2P借贷的主要模式从机构目的上可以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 其中营利性的主要在本国市场中发展。非营利性的跨越范围一般比较广泛, 一般都为国际性机构。孙之涵则通过概述第三方互联网金融创新网络借贷平台的商业模式, 对对国内外初具规模的典型P2P网络借贷网站进行比较分析, 并分别指出其特点:在海外, Zopa.com主要从事社区业务海外业务广;Prosper.com则通过社会保障号、个人税号、银行账号申贷且聚焦本土业务, 在国际上最负盛誉的P2P网络借贷网站。在国内, 拍拍贷主要服务于基层务工人员、学生;红岭创投主要服务于白领阶层;宜信客户风险与收益最平稳, 适宜大额贷入和借出者。
二、财务因素对P2P网络借贷行为的影响
1. 国外研究综述
财务因素主要指在网络借贷中贷款者可以了解到的一些硬信息, 主要包括借款金额、利率、借款期限、借款者信用等级等。在国外, Ceyhan等通过对P2P网络借贷的竞价机制的研究, 得出在众多借款需求中, 利率的高低是贷款者做出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German等通过定量分析的方法对借款者的借款金额、利率等财务因素在不同的信用等级下的情况, 得出在贷款者给定利率大于10%且信用等级不低于E的贷款订单成功率还是比较高的。而等级小于E的情况下, 利率与贷款成功率成反比。Puro等也研究得出P2P网络借贷中贷款者的投资意愿是与借款人的借款额度、借款利率负相关的。借款者要想提高其贷款成功率, 就必须降低借款金额。
2. 国内研究综述
谢平, 邹传伟在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中以P2P网络借贷为例指出不同的贷款利率是根据其信用等级来确定的, 信用评价越高, 贷款利率越低。以Lending Club为例P2P平台将具有借款资格的借款人用内部评级的方法, 将其分为七个等级A到G, 贷款利率则是6%-25%不等。李钧通过对P2P网络借贷的性质及其风险进行研究, 指出相比于传统金融, 在网络借贷平台上, 借贷双方具有广泛性, 只要是借款者信用良好, 即便是缺乏担保抵押, 也能够从贷款者手中筹集到资金。葛庆稳在对当前P2P网络借贷平台发展的思考中, 总结出无论什么投资都是有风险的, 高的利率不止意味着高的收益率, 同时还代表着高风险。他指出, 借款人的信用级别和借款用途都会影响到借款者的借款行为。
三、人口因素对P2P网络借贷行为的影响
1. 国外研究综述
人口因素主要是指个人的容貌、性别等与借贷行为的关系。在国外, Pope等对Prosper.com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 有一部分贷款者在选择借款者时存在主观偏好, 如只选择女性。并且年轻的借款者似乎更容易受到贷款者的亲耐。但是Barasinska等利用Smava德国最大的P2P网络借贷平台进行实证分析发现, 性别与借款成功与否的相关性微乎其微, 相对于其他因素, P2P网络借贷平台是没有性别歧视的。Ravina认为, 即使是在像P2P这样的网络借贷平台上, 种族歧视仍然是存在的。相比于黑人, 白人似乎更容易在P2P网络借贷平台借到贷款。
2. 国内研究综述
关于人口因素对P2P网络借贷行为的影响方面的研究还不多。且由于我国并不存在种族歧视等因素, 所以主要考虑性别和年龄因素。尉丽婷在以国内第一家P2P网络借贷平台拍拍贷数据为例, 对借贷能力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在P2P网络借贷行为中男女性的借贷成功率相差不大。
四、社会资本对P2P网络借贷行为的影响
1. 国外研究综述
社会资本主要是个人所生活的群体, 投资者能够通过这个群体更好地了解借款者的信息。是由社会网络产生。这里主要指, 如微信等网络社交平台而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联及网络。在国外, Dholakia提出社会账户在P2P网络借贷交易中给不熟悉的交易者之间的经济交流合作增加真实感。而且关联账户的存在会提高借款者借款的兴趣。Lin利用美国最大的P2P网络借贷网站Prosper的数据借贷成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指出, 即便存在信息不对称等因素, 但是随着社会网络的普遍, 其影响因素逐渐减弱。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借款成功率, 同时因为社会资本网络使个人财务信息透明化, 从而也降低了贷款利率。
2. 国内研究综述
吴小英, 鞠颖使用了Prosper网站美国最大的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大量数据, 运用最小二乘法对不同的借款用途对借款成功率的影响进行建模。由此得出在不同的职业中学生借款的成功率比较低, 这可能是因为学生收入相对较低, 因此贷款者不愿借钱的学生。而汽车债务和其他债务相对有更高的借款成功率, 更容易贷到款。
五、其他因素对P2P网络借贷行为的影响
1. 国外研究综述
其他方面的因素主要是作者总结的一些未被纳入上文三种因素但是对P2P网络借贷行为有较大影响的因素。国外方面, Pierre利用Kiva的数据得出资金补助的竞争对项目融资速度有更大的消极影响相比于其他替代品而言。Arpita等基于对将近150万会员, 38000万借贷资金的世界第二大网络借贷平台prosper的竞价机制进行研究。他们得出在Prosper平台中, 简单的固定的利率机制要比波动的利率竞价机制下交易量大得多。接着他们用实证比较了在信息不完全, Prosper和借款者最理想的竞价机制来证实了这一结论。
2. 国外内研究综述
郭忠金, 林海霞通过对拍拍贷的信用机制的现状进行研究, 揭示我国P2P网络借贷的的信用机制。他们指出在拍拍贷网络借贷流程中, 学历认证、户口认证等信用认证机制都会影响到贷款者的贷款行为, 能够有效降低借款者的坏账风险, 包装贷款者的资金安全。马运全通过对网络借贷的基本流程、模式与风险进行分析得出在对借款者的综合信息进行评分之后, 网络借贷平台要求的户口认证等关于正式信息的认证程序也是会影响网络借贷的借款行为的。
摘要:P2P网络借贷是近年来继互联网金融后, 备受关注的热点领域。研究P2P网络借贷行为的影响因素无论是对投资者、借款者亦或是P2P网络借贷平台来说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P2P网络借贷,影响因素,P2P网络借贷行为
参考文献
[1]李钧.P2P借贷:性质、风险与监管[J].金融发展评论, 2013 (3) :35-50.
[2]Hui Wang, Martina Greiner, Jay E.Aronson.People-to-People Lending:The Emergeing E-Commerce Transformation of a Financial Market[J].Value Creation in E-business Management, 2009 (36) :182-195.
[3]Everett C R.Group Membership, Relationship Bangking and Loan Default Risk:the Case of Online Social Lending[J/OL]. (2010-03-15) [2014-06-16].http://ssrn.com/abstract=1114428.
[4]Alexander Bachmann, Alexander Becker, Daniel Buerckner, et al.Online Peer-to-Peer Lending:A Literture Review[J].Journal of Internet Banking and Commerce, 2011.16 (2) :1-18.
[5]禹海慧.我国P2P网络贷款平台的弊端及管理[J].中国流通经济, 2014, 28 (2) :121-127.
关键词:财务职能 产权理论 财务本质 财务目标 财务环境
一、企业财务职能的概念
财务职能,它的涵义在我国的理论界有不同的表述。刘恩禄教授对财务职能的表述是“财务管理的职责和功能”。尹书亭教授的表述是“企业理财人员在企业理财实施过程中应履行的职责和发挥的功能”。吴水澎认为财务职能是“科学地处理企业与有关方面的财务关系,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因此,可以说财务职能是财务在经济活动过程中的本质功能。它回答的问题是“财务是干什么的”。这个功能离不开财务的本质,又受财务的环境影响,同时也是达到财务目标的前提。
二、传统财务职能观点
传统的财务职能观点即没有引入产权理论之前的财务职能观点,这一类研究都是围绕“职能”的含义展开的研究,称为传统观点。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观点:郭复初教授认为,财务本质决定财务职能,财务的职能是指财务本身所具有的特有功能,它表现在:筹资职能、调节职能、分配职能和监督职能等四个方面。他对财务职能与财务的作用进行了区分,认为财务的作用是财务职能的发挥对各方面产生的影响。余绪缨认为,企业理财的基本职能是围绕企业财务目标,正确进行科学的投资决策、筹资决策和收益分配决策,并在决策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理财的运筹作用——调节、配置和平衡作用,正确处理好企业内部条件、外部环境和企业目标之间的动态平衡,以促进企业财务目标——股东财富最大化的顺利进行。可见,传统的观点虽然都着重于从“职能”角度看财务职能,但对财务职能的认识很不统一。有二职能说、三职能说、四职能说等等,共性是这些表述基本上围绕“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内容展开,有的着重从功能上来界定财务职能,有的着重于从职责的行使上来界定财务职能,有的则从二者结合的角度界定财务职能。
三、财务理论研究中的产权观点
在财务职能研究中引入产权理论以后,基本形成了两种观点。
一种把企业本身作为财务主体来论述财务职能。伍中信是这一观点的代表,他认为,在财务的几大职能问题上,可以把筹资、调节、投资、分配等四大职能作为资源配置这一基本职能的具体职能看待,并把它们看做一个整体与财务监督职能并列起来作为财务的两大基本职能。两者的关系是:在资源配置过程中进行财务监督,在财务监督过程中进行资源配置。其中资源配置职能是财务的第一大基本职能。
另一种以财务分层理论为基础,从财务管理主体(所有者和经营者)角度来研究财务职能,并且偏重于从职责的行使上界定财务职能。从所有者角度来看,首先,所有者要对企业的长远计划和财务战略负责,所以具有财务预测、财务决策(重大财务决策)、财务计划(中长远计划)等职能;其次,所有者要建立内部控制系统给经营者以激励和约束,所以具有组织职能;最后,所有者需要总揽全局监督经营者财务活动,所以具有监督职能。这样所有者财务职能就包括财务预测职能、财务决策职能、财务计划职能、财务组织职能、财务监督职能等。从经营者角度来看,经营者要对短期计划和日常财务决策负责。经营者具有财务预测职能、财务决策(日常财务决策)职能、财务计划(年度计划)职能、财务组织职能、財务指挥职能、财务协调职能、财务控制职能等。
四、从三个角度看财务职能
财务功能离不开财务的本质,又受财务的环境影响,同时也是达到财务目标的前提。本文从这三个方面来看财务职能。
(一)从财务本质看财务职能
财务职能是财务本身所固有的本质属性,是本质的具体化。对于财务职能的不同认识,主要是对财务本质的认识不一致所造成。对于财务职能的不同认识,主要是对财务本质的认识不一致所造成。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很多学者,如张国干将财务解释为“分配关系”,其财务职能归纳为分配职能和监督职能。改革开放后,有些学者提出将财务本质理解为某种经济关系或某种资金运动,因而出现了对财务职能的重新理解。如刘恩禄、汤谷良认为,财务管理职能具体分为: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
在研究财务职能时要注意,财务职能可以细化成多个,但其基本职能是组织企业资金运动和处理企业与各方面的财务关系。组织企业资金运动和处理企业与各方面的财务关系,则应将财务职能同财务管理内容如筹资、投资、分配等活动区别开来,将财务职能同财务管理环节(方法)如计划、控制等区别开来,将财务职能同财务管理原则如财务协调等区别开来,将财务职能同资金运动规律如垫支资金、增值等区分开来。
(二)财务目标与财务职能
财务职能是由财务本质所决定的,但财务职能又是财务所能达到目标的前提。财务目标是企业在特定的理财环境中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是整个财务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财务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应达到的预期结果和基本要求,是企业财务管理的行动指南。而财务职能的内涵则是如何实施财务管理,即如何组织企业的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以达到既定目标。
财务职能是由财务本质所决定的,但财务职能又是财务所能达到目标的前提。在此前提下,余海宗、袁洋认为,企业财务目标与企业目标应是一致和相关的。企业的生存目标要求财务管理部门保持以收抵支和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减少破产风险,使企业能够长期、稳定地生存下去。
(三)财务环境对财务职能的影响
财务环境是企业财务管理赖以生存的土壤,是企业开展财务活动的舞台。从系统论的观点看,环境是存在于研究系统之外的对研究系统有影响作用的一切系统的总和。财务管理是一个系统,对该系统有影响作用的一切系统的总和,便构成财务管理的环境,即对企业的财务活动和财务管理产生影响作用的一切因素的总和。财务环境既包括宏观的理财环境也包括微观的理财环境,其中宏观的理财环境主要是指企业理财所面临的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文化环境,微观环境主要是指企业的组织形式及企业的生产、销售和采购方式等。这就对财务部门信息处理能力及效率提出了挑战。
综上观点,财务是组织资金运动以及处理财务关系,本人更为赞同伍中信的观点,将财务职能分为基本职能和具体职能,基本职能为资源配置和财务监督职能,同时这些职能可以从所有者、经营者等不同层次去运用,其中的具体职能与具体的管理活动以及经营环节、财务内容相联系,并随着经济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参考文献:
[1]郭复初.财务通讯[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7
[2]余海宗,袁洋.财务职能理论发展综述[J].财会月刊,2007(8)
【网络游戏文献综述】推荐阅读:
网络营销的文献综述07-08
网络舆情综述01-25
团体心理游戏大全综述11-25
综述保健品网络营销01-23
沉迷网络游戏有哪些危害? 如何防止沉迷于网络游戏?10-15
网络营销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11-20
网络游戏运营12-05
网络游戏介绍英语10-25
网络游戏评论征文12-02
个性网络游戏名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