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泉教学设计趵突泉

2024-07-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珍珠泉教学设计趵突泉(精选8篇)

珍珠泉教学设计趵突泉 篇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这篇课文,欣赏美文佳句。

2、交流自己喜欢的美句,谈谈自己的感悟。

3、感受大自然的伟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教学重点:交流自己喜欢的美句,谈谈自己的感悟。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到山东济南观光旅游.大家看(出示课件)这就是济南的三大名胜.济南是有名的泉城,今天我们就跟随老舍先生去参观天下第一泉------趵突泉,去感受趵突泉的美.(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

了解美

(一)请同学们大声读课文,想一想文章是从哪几方面介绍了趵突泉?(要求:在读的过程中,句句读通顺,字字读响亮)(1泉水大泉

小泉)

(二)感受泉水特点

1.齐读第2自然段,看看作者是通过哪些句子把泉水的特点体现出来的?(课件出示:在西门外的桥上,便看见一溪活水,清浅、鲜洁,由南向北流着。)

2.泉水的特点是什么?用书上的词语概括出来。(清浅

鲜洁)板书:(清浅

鲜洁)3.想象一下,清浅、鲜洁的泉水会是什么样的?你仿佛看到了水底的什么?(溪水清澈见底,可以看见水底的沙石,岸边柳树的倒影等。)4.想象得多美好啊!(课件出示:清浅,鲜洁的泉水与混浊水的对比图片)再次齐读这句话,体会泉水的清浅,鲜洁。

5.此时此刻,我想到了一句话: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者还没来到趵突泉公园,就已经感受到了趵突泉的美,因为这泉水就是从趵突泉流出来的。面对这么美的泉水,作者发出了由衷的感叹(出示课件: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

6.从这句话中,你又能体会到什么?(体会到趵突泉在济南风景名胜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的风景就大打折扣了。)(指导朗读,重点:定,一半)

(三)学习“大泉”

7.这是作者对趵突泉的整体感受,这么美的趵突泉,老舍先生是如何来描写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在读的过程中,画出你喜欢的或者你认为写的很美的句子(生读文)8把自己刚才化的句子读一读,与同桌交流感受,再全班汇报。9.句1“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你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钟,便觉得自然的伟大,使你再不敢正眼去看。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好像永远不感到疲乏,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

a从这几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神奇,自然的伟大)b从哪些地方看出自然的伟大?(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好像永远不感到疲乏。)

c你来念一念这三个冒冒,冒,冒(指导朗读三个冒)念出生生不息的活力

师:明媚的春天,老舍先生去看趵突泉,它在——冒,冒,冒;炎热的夏天,他去看趵突泉,它在——冒,冒,冒;凉爽的秋天,他去看趵突泉,它在——冒,冒,冒;即使是寒冷的冬天,他去看趵突泉,它还是在——冒,冒,冒,(说明冒得时间很长,并且持续不断地冒冒冒)师引:在这样的泉水面前,你只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钟,便会――生接:觉得自然的伟大,师引:伟大得――生接:使你再不敢正眼去看。

(播放趵突泉视频)

师:这样的泉,你会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它?(伟大、壮观、神奇、气势雄伟、力量无穷)再次齐读这几句话,感受趵突泉的壮观。过渡:还有让你觉得美的句子吗?

句2“冬天更好,泉上起了一片热气,白而轻软,在深绿的长长的水藻上飘荡着,不由你不想起一种神秘的境界。” a这句话又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呢?(一种神秘的美)b谁还想来说说?

C指名朗读读出冬天泉水神秘的美。

(四)学习“小泉”

过渡:大泉这么雄伟壮观,力量无穷,深深地吸引了我们;然而小泉可比大泉更有趣呢 1.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了小泉的许多姿态,请你读一读,并在你手中的记录卡上写出小泉的各种姿态,修辞及感受.。(填表)第一种姿态:“有的像大鱼吐水,极轻快地蹿上来一串水泡;”(有趣)

第二种姿态 : 有的像一串明珠,走到中途又歪下去,真像一串珍珠在水里斜放着;”(一串珍珠在水里斜放着,感觉很美)。第三种姿态(重点)指名读

做动作读

全班做动作

“有的半天才上来一个水泡,大,扁一点,慢慢的,有姿态地,摇动上来,碎了;”

a自己加上动作进行朗读,看谁的动作最能够准确地表达出句子描写的姿态。(感受水泡慢,上来的费劲。)

b指名表演,其他同学一起读。(半天时间长,慢。看,有趣)c大家加上动作,都感受着读读。

第四种姿态: “有的好几串小碎珠一起挤上来,像一朵攒得很整齐的珠花,雪白;”(指名读,为什么吸引你(很美),朗读)。

2、想像仿写

小泉的样子和姿态只有这些吗?你是从哪里发现的?(体会省略号的用法)(你真会读书,是个会思考的孩子)

a让我们想像一下,小泉还会有什么样子呀!请你用你聪明的小脑瓜进行想像,把它写到纸上。最好学着书上的句式:有的像-----------

b谁写好了想读给大家听一听?

3、小结这么美的小泉,你能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它的特点吗?(板书:有趣)

三、总结:趵突泉美吗?趵突泉之所以这么美,正是因为老舍先生的细致观察和描写具体形象是分不开的。使人读后,不禁为大自然的神奇力量而感到惊叹,更为祖国秀美的山河而自豪。老师希望你们今后也能像老舍先生一样写出优美的文章。

珍珠泉教学设计趵突泉 篇2

散文是“说话”的艺术。它不靠情节引人入胜, 亦不假韵调扣人心弦。它的全部技巧就在于“说话”。或娓娓倾诉, 或侃侃而谈, 动人、感人、迷人、醉人, 可谓语言艺术之尖端。经典的散文中往往藏着许多“秘密”。这些“秘密”, 首先是语言的“秘密”。也就是说, 作者在写作时有意无意所使用的独特方法。这些语言的“秘密”, 一般的小学生受阅读量、生活经验和鉴赏力的影响, 不能体察或明晰。对此, 教师应引领学生走一条捷径去发现那些语言的宝藏, 破解语言的“秘密”, 从而大大增强儿童的语感力。其次是大千世界的“秘密”。散文所写的人事景物, 由于地域或历史的原因, 许多“秘密”被遮蔽。要让学生能对散文文本建构起立体的感受, 就必须合理利用相关的知识和信息, 更好地还原散文所描写的对象。因此, 我们在散文教学中就需要引导小学生去发现这些“秘密”, 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的信息, 读出生活的味道, 找到文章的魅力所在, 使得散文学习的过程成为快乐之旅。

2.破解散文的“秘密”需从语言入手

如何才能破解散文的“秘密”呢?蒋军晶老师在这方面做了较为成功的探索。他从语言入手, 重视从语言和意义结合的角度去发现散文的魅力所在, 从而帮助学生较好地破解了散文的“秘密”。下面就以他执教老舍先生的散文名篇《趵突泉的欣赏》为例进行说明。

(1) 整体感知, 破译结构的秘密。

蒋老师让学生拿出预习纸, 大声读《趵突泉的欣赏》一文的内容结构图。在结束全文的教学时, 再让学生回读全文的结构图, 以便他们更好地发现文章在章法上面的秘密。

(2) 感受大泉, 破解词语的秘密。

老舍先生在写趵突泉的大泉时, 选用的一些词语看似简单, 实则韵味无穷, 值得细细品味。蒋老师非常敏锐地发现了文本中反复出现的一些特殊词语, 引导学生通过剖析词语来进行解密研究。

(1) 直觉感受, 聚焦“冒”的特点。他带领学生去欣赏描写大泉的语言, 感受大泉的与众不同之处, 重点抓住它的最大特点———“不停地冒”。

(2) 揭示问题, 还原“冒”的意蕴。蒋老师先抛出主干问题:作者为什么要连用三个“冒”字?再让学生好好地朗读有关大泉的语段, 交流各自的想法。学生还原出了各种各样的意蕴:从泉眼的数量上来还原———趵突泉的大泉有三个泉眼, 所以要用三个“冒”;从喷泉的时间上来还原———用了三个“冒”, 还让人感觉泉水冒的时间很长;从泉水的高度上来还原———三个“冒”, 让人感觉泉水不断往上冒, 冒得很高;从喷涌的节奏上来还原———连用三个“冒”, 显得很有节奏感。

(3) 细化问题, 正解“冒”的秘密。蒋老师通过不断细化问题, 引导学生细读全段, 让他们按照时序来“细化”出趵突泉喷涌的场景:“四季”的细化。设想老舍春夏秋冬、白天夜晚来到池边赏泉, 而泉则一年四季, 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永远”的细化。让学生猜想这趵突泉究竟这样接连不断地冒了多少年, 按照由近及远的年代顺序一一呈现出100多年前的《老残游记》, 900多年前的《齐州二堂记》, 1400多年前的《水经注》, 3500多年前的古籍中描写趵突泉的文字。从而深入破解本文中“冒”字的秘密———“冒”的时间真的很长。

(4) 入境对话, 抒发“冒”的新感。让学生想象趵突泉不断往上冒的情境, 有变化地读好这三个“冒”, 让人感觉到趵突泉的活泼与力量。在理解“冒”的基础上, 让学生抒发自己的感受。创设情境, 让学生想象自己就站在趵突泉旁边, 看着趵突泉不停往上冒, 想着它就这样冒了几千年, 说说自己有什么问题要问, 有什么想法要说。从而让学生懂得在写景的时候, 既可以写自己听到的、看到的, 也可以写自己的感受。

(3) 感受小泉, 破译句式的秘密。

为了更好地感受小泉, 蒋军晶老师在教学中主要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教学努力。

(1) 聚焦特写镜头。依次捕捉四个小泉的镜头:让学生把书合上, 先说说自己印象深刻的一个小泉的样子;再说说自己所记得的其中两个小泉、三个小泉、四个小泉的样子。凸显第三个小泉———“有的半天才上来一个水泡, 大、扁一点, 慢慢地, 有姿态地摇动上来, ……”

(2) 比较改写效果。注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改写习惯。蒋老师告诉学生, 老舍先生有一个好习惯, 就是反复读自己写的文章, 对不满意的地方反复修改。例如文中关于小泉的句子, 原来写的是“有的半天才上来一个大、扁一点的水泡, 慢慢地有姿态地摇动上来后就碎了;然后又来了一个”;后来经过老舍先生反复修改, 最后定为“有的半天才上来一个水泡, 大、扁一点, 慢慢地, 有姿态地摇动上来, 碎了;看, 又来了一个!”蒋老师先让学生读最后改定的句子, 再让他们从表现作者心情的效果的角度说说读后的新感受。蒋老师试图让学生发现这句话的秘密, 它不仅可以让读者“看到”小泉的姿态, 也看到了作者当时丰富的表情。

(3) 循法自译密码。由句到段, 指导学生读整段话, 品味每一个词, 关注每一个标点符号。学生抓住含有“挤”“歪”等词语的句子和使用了省略号的句子以及闲聊式的过渡句来谈自己所发现的句子的秘密。

整节课, 蒋军晶老师围绕“老舍连用三个冒字究竟要强调什么”“趵突泉冒了多长时间”这两个最具生成性的问题来组织大泉语段的学习。他先放后收, 采用入境对话的策略, 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与感悟中, 逐渐完成了对“冒”字的完全解密———三个“冒”字里有作者对泉水的爱和对大自然神奇力量的赞叹。如此, 学生在不断地探寻中既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感又领略到了三字连用的绝妙。蒋老师还抓住描写小泉的段落中最有味道的一个句子, 通过合理还原“老舍修改文章的过程”, 在渐进的变化与比较中, 感受老舍语言的独特魅力与最大秘密———以“散式短句”来传达小泉的灵动;以“现场直播”来传达作者的惊喜。

《珍珠泉》教学设计 篇3

设计理念:

《珍珠泉》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略读课文,应该在老师的引导下,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本课的重点是紧扣“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留心观察景物”这一单元主题,凭借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思考、讨论,逐步提高自学能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读中欣赏、感悟珍珠泉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按一定顺序叙述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用“资料袋”导入新课:请阅读“资料袋”中的材料,看看我国有些什么神奇的泉。

2.在我省的崇山峻岭中,分布着许许多多的温泉,这是我省的一大旅游资源。比如:昆明市安宁的温泉富含矿物质,有调理身心,治疗疾病的神奇功效,被誉为“天下第一汤”;在腾冲县的火山群中,有许多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热气升腾的泉水,其中最大的泉水被称为“热海”。我省不少地方还有一些被誉为“珍珠泉”的泉水。比如,昆明市黑龙潭的“珍珠泉”,安宁市曹溪寺的“珍珠泉”……(出示图片,学生欣赏)

3.在课文中,“我”的家乡的山林中也有一眼“珍珠泉”。想知道这是一眼什么样的泉吗?让我们跟随作者去欣赏它的美丽身影吧!(板书课题:珍珠泉)

设计旨意:通过阅读资料,回忆自己所见过的泉,增加感性认识,拉近与课文的距离,为学习课文做准备。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对照拼音读准“镶嵌、青苔、蕨草、缘故、绽放、干涸”等词语,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教师范读课文,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初步感悟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小组交流:(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你喜欢课文中的那一段,把这段念给大家听听,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

设计旨意:通过读、听、议,既使学生从整体上知道课文写一件什么事,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再读课文,领悟作者的观察方法

整体感知课文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学生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后,应紧扣单元主题,凭借课文,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按一定顺序表达的写作方法。可安排下面3个教学环节:

1.说一说这篇课文的写作顺序。(作者按游览过程写了“远看珍珠泉——近看珍珠泉——珍珠泉美名的由来——‘我’在珍珠泉边的遐想”四个部分。)

2.根据课文写作脉络,深入阅读课文,领悟作者的观察方法。

(1)远看珍珠泉所在的山包有些什么特点?(小山包像个绿色的大绒团。那里树密、草绿、花多。)

(2)近看珍珠泉有些什么特点?(泉水绿、清、深。)课文怎样描写泉水“绿”、“清”、“深”的程度?(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似的。清得能看见沉积在潭底的沙粒和已经发黑的树叶。泉水很深,水泡从潭底上升到水面要很长时间。开始,水泡很小,摇晃着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开了,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

(3)“珍珠泉”的美名是怎样来的?(丛潭底冒出的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因此,人们叫它“珍珠泉”。)

(4)“我”被珍珠的美景所陶醉,遐想联翩。“我”在这美景中产生了什么遐想?(“我”看着由潭底升起的一串串五颜六色的水泡,联想到它是“许多快乐的孩子,躲在什么地方吹泡泡玩儿。”看到挑水人桶里漏下的水滴,联想到挑水人“在林中的石板路上,泼洒了多少珍珠。”)从这段话中,可以体会到“我”对“珍珠泉”流露出什么样的感情?

3.从这篇课文中,你学到了哪些观察景物的方法?(应抓住重点细心观察,不仅要看清事物的形状、大小、颜色和方位,而且要听清它发出的声音,闻出它的气味,还要展开恰当的联想。)

设计旨意:紧扣单元主题,体现“整体——部分——整体”的阅读要求,使学生在分层次的读中不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观察方法。

作者单位

昆明市西山区棕树营小学

《趵突泉》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感受到趵突泉的美,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读懂每个自然段,了解大泉和小泉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进行描写的。

3.学习生字并理解“幽静”“妩媚”“晶莹”“疲倦”在文中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了解大泉和小泉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方法。

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每一座城市都有一些风景名胜让人流连,如杭州有西湖、扬州有瘦西湖、武汉有黄鹤楼、吉林有长白山,每一处风景名胜都成为一座城市的象征。山东济南的三大名胜是千佛山、大明湖和趵突泉,其中最著名的要数趵突泉。著名作家老舍在济南教书的时候写下了这篇美文,他说:“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它一半儿的妩媚。”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趵突泉》,看看趵突泉真有老舍先生说的那么美吗?

二、整体感知,捕捉重点

师:昨天同学们预习了课文,下面请1―5组小组内2号学生读课文,其他同学带着下面的问题听课文。

1.趵突泉给你的整体印象是什么?你是从哪句话感受到的?

2.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趵突泉的美丽的?

(生读文师巡视,生汇报,教师板书:泉水、大泉、小泉)

师:作者在济南的西门桥上就看见了一溪活水,泉水的特点是什么样的呢?请张明萱同学读一下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泉水的特点。(师板书:清浅、鲜洁,出示课件,生齐读。)

师: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体会?(生谈体会:泉水清澈,没有杂质,让人想捧起来喝一口的感觉。)你能读出清浅鲜洁的感觉吗?

师:正是这趵突泉的一溪活水滋润了岸边的杨柳,济南自古以来就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杨之称,所以趵突泉水给济南城带来了活力,带来了美丽。请同学们齐读这句话,并谈谈你们的体会。(生谈体会)

师:说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朗读吧。

三、片段选读,精心开辟

师:作者沿着小溪往前走就来到了趵突泉公园,来到公园看到了什么,又联想和感受到了什么?请同学们拿出笔来,在第三自然段中用横线画出作者看到的,用波浪线画出作者的联想和感受。(生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学生汇报学习结果。(汇报看到的和联想到的,其他学生有补充。)

(出示课件)下面这几句话你是怎么体会的,自己先读一读,然后汇报。

课件出示“水从泉眼……不断地翻滚”(学生谈体会:气势大、壮观)

师:从上面的一句话我们体会到了泉水的气势大、壮观,那么从下面这句话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出示课件“三个水柱……不知疲倦”)

学生谈感受:水有活力,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师:从哪些词体会到的?

生:不知疲倦、没昼没夜、永远。

师:这泉水永不疲乏、永不退缩,它不断向上翻滚跳跃,同学们,像这样的出水量每秒钟能装满饮水机筒20多筒,让人感受到了泉水的活力和自然的伟大。

这句话中有两个词能概括出大泉的特点(板书:晶莹、活泼)。

师:作者不但向我们介绍了大泉夏天的情景,还向我们介绍了如果冬天来济南趵突泉的样子,我们来看看。(课件出示“要是冬天……境界。”)你能读出大泉的活力吗?学生自由读。

师:在描述大泉的特点时作者从各个角度和侧面,让我们感受到大泉是极具有活力和生命力的,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视频请同学们欣赏。

师:刚才从视频中我们又一次领略到了大泉的活力和生命力,下面把我们感受到的和看到的带着感情来读一读,男生读看见的,女生读联想和感受的。

师:大泉晶莹活泼极具生命力,那么趵突泉的小泉有什么样的特点呢?这一段要求同学们继续合作学习小泉一段。(出示合作学习方式:读、画、议、材料)

出示课件:

小泉的特点是什么呢?(生自由说从哪句话感受到的,可以将你的感受画出来。)

作者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来描写小泉的?你能用这样的修辞手法描绘一下我们的黑龙江水吗?(前置性作业)

师:同学们通过合作学习了解了小泉的美丽,下面谁想伴着美妙的音乐来读一读小泉这一段?指名读。

师:同学们,这篇文章结构十分整齐严谨,谁知道是按照什么结构来写的?(生答:总―分―总)这种文章结构方式会使文章结构严谨,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中经常用到。

师:作者是按照游览的顺序来描写文章的,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景物的写作顺序?

生: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地点转移顺序、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由外到内、由内到外。

师:你们知道的可真多,很了不起,老师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写作中要运用这些写作顺序,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写出更好的文章来。

师:《趵突泉》这一课我们从泉水、大泉和小泉三个方面入手理解了课文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板书:热爱大自然之情)

师:老舍先生用优美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这幅美妙的画卷,真不愧为文学大师。其实老舍先生的美文还有很多,老师让同学们课下收集美文,哪些同学搜集了,可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师:今天我们沿着作者观察的顺序,感受到了趵突泉的美:泉眼如轮、泉水上涌、珍珠随处涌、金线自然牵。

四、小结升华

师: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何感触?(生自由发言)

师:趵突泉虽然离我们很远,但我们可以珍惜身边的一草一木,让大自然更加美丽,让美丽的环境天天都能伴随我们身边,同学们能做到吗?

五、作业

为趵突泉设计广告词,吸引更多的人来观赏。

查阅其它有关资料,了解济南其它名胜古迹的特点。

六、板书设计(略)

趵突泉优秀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特点,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爱美的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大泉、小泉的位置和特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述的方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过程

导入:

有谁知道趵突泉?给我们讲讲有关趵突泉的故事吧。

那谁知道老舍呢?谁来给我们讲讲关于老舍的事情?你读过他的哪些书?

(学生自由发言。)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老舍的《趵突泉》。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1.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2.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语:

幽静、妩媚、开阔、见方、水藻、泉眼、没昼没夜、

腾起、摇曳、五光十色

(二)仔细观察图画,再认真读课文,在图画中试着找一找大泉眼,并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划分结构段。

1.概括自然段段意:

第1自然段: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

第2自然段:趵突泉泉水清浅、鲜洁,它为济南增添了美。

第3自然段:大泉日夜翻滚,冬天会有一番神秘的景象。

第4自然段:小泉多姿多态,活泼、有趣。

2.划分结构段,归纳段意:

提示: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按照去趵突泉公园游览的路线从不同方面介绍了趵突泉。

第一段(第1自然段):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

第二段(第2~4自然段):趵突泉泉水清浅,大泉日夜翻滚,小泉姿态优美动人,为济南增添了美。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第一段只一句话,上半句讲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下半句“单讲”趵突泉。那么,这一段在文章里起了什么作用?

(文章开门见山,语言简洁,起到了“引起下文”的作用。)

(二)看图画,阅读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作者还没有来到趵突泉公园,就已经感受到了趵突泉的美了,那是为什么呢?

(那是在桥上看到的趵突泉流出的泉水和泉水流过岸边“幽静”的环境。)

那泉水的特点是什么?

(清浅”“鲜洁”)

怎么理解“清浅”“鲜洁”?

(“清浅”的意思是干净、清澈见底。“鲜洁”的意思是水质鲜活,没有杂质。)

“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一半的妩媚。”“妩媚”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妩媚”一般形容女子、花木等姿态美好可爱。作者感到在济南美丽的山光水色之中,趵突泉的`美丽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假如没有趵突泉,就大大逊色了。)

(三)看图画,阅读学习第三段。

1.教学过渡:作者说“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一半的妩媚。”接下来,我们就看看趵突泉到底是怎样的“妩媚”。

2.指名读这一段。这一段哪几句具体写大泉?

(3~6句)

作者笔下描绘的大泉是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特点?

(看到水从三个大泉眼里往上冒,不断地翻滚。)

写“不断地翻滚”是怎样具体写的?

(“像煮沸了似的,不断地翻滚。”“……没昼没夜地冒,冒,冒,永远那么晶莹,那么活泼,好像永远不知疲倦。”)

3.作者一边描绘大泉,一边写出了自己的感受。想象水“翻滚”的样子,联系课文内容,说说翻滚的大泉给作者和我们的感觉是什么?

(自然的伟大)

4.反复读这三句话,从中体会作者深深的感受。

5.在这一段里,作者除了写大泉的景象,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泉池的形状、泉口的位置和水的流向)

6.如果说,平时的趵突泉那么“翻滚”,“好像永远不知疲倦”,那么,冬天的趵突泉怎样呢?

(更好)

怎么“更好”?是一个怎样“更好”的景象?平时的泉“伟大”,冬天的泉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

(“神秘的境界”)

7.小结:这一段描写趵突泉大泉的美丽景色,突出表现了大泉“昼夜不息”地“翻滚”的自然的伟大,以及冬天趵突泉的神秘感。使我们和作者一样感受了自然的震撼。

8.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四)阅读学习第三段。

1.齐读这一段,作者怎样从描写大泉过渡到描写小泉的?

(过渡句:“池边还有数不清的小泉眼”)

2.小泉有什么特点?

(多姿多态)

怎么“多姿多态”?作者采用什么句式列举了泉水往上冒的样子?

(“有的……有的……有的……”抓住小泉的种种姿态和变化莫测来表现小泉的“多姿多态”。)

3.反复读这一段,抓住表现小泉不同姿态的词句,仔细品味小泉的各个特点,体会作者赋予的感情。

4.作者写小泉,采用了什么手法来写的?

(比喻)

(五)小结、延伸

1.背诵课文中描写小泉的段落。

趵突泉教学设计第3稿 篇6

小学四年级58班

付碧菡

2017/6/1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大泉的活力美和小泉的趣味美。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感受大泉的活力美和小泉的趣味美。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具体描述的写法。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3分钟)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去过哪些地方旅游啊?(请同学们回答)大家去过很过地方,欣赏过很多美丽的景色。今天付老师给你们推荐一个地方——山东济南的趵突泉。

(出示PPT1)

2.师:这就是济南的趵突泉,老舍先生也去过,并且写下了一篇文章叫趵突泉,今天我们就跟随老舍先生一起去参观天下第一泉——趵突泉,去感受趵突泉的美丽。

3.下面和老师一起来书写课题,趵突泉。(一齐板书——读题)

二.初读课文(13分钟)

1.师:要想了解趵突泉,我们先要把课文读好,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的163页,看大屏幕,老师给大家提出了自学要求,谁来读一遍 ?(出示PPT,学生读一遍)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不会读的字圈出来。

2.师:同学们都读完了吗,老师来检查一下,谁愿意接受我的挑战呢?(出示幻灯片检查词语自学情况)

“疲惫”、“攒”、“妩媚”、“昼夜”(老师指名读——纠正,注音——再指名读——带读——齐读)

3.同学们刚才读完了课文,觉得哪个段落最难读?

(展示第3段PPT——请同学来读,纠正读音,再指名读,齐读。)4.看来大家的朗读没问题了,那么文中那么美的趵突泉一共有哪几个泉? 【回答:大泉 小泉】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近大泉小泉,去感受趵突泉的美丽。板书:大泉 小泉

三、细读课文,感受大泉的特点(17分钟)

1.请大家看到大屏幕。

(师出示自学要求:默读第三段,想一想大泉有什么特点?划记相关的句子,用一个词语来概况大泉的特点。预设:活力、纯洁、永不停歇、美丽……)

自学,小组交流,小组为单位汇报。(加分)2.大泉有什么特点?(生说——板书——读句子——预设句子“活泼”、“纯洁”、“不停”等等……——另一个生再读,说不一样的理解——出示段落PPT齐读——范读——再齐读)预设答案:大泉特点是:昼夜不停、翻滚、纯洁、活泼、冒、冒、冒、神秘 【展示PPT,第三自然段:看那三个大泉……神秘的境界】

【预设:a、为什么作者连着用了三个“冒”字,从这三个冒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活泼、有力量、不知疲倦)

是啊,趵突泉就是这么不断的冒啊,冒啊,冒啊,我们从中感受到了趵突泉的活泼与力量,让我们感受到他的壮美,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你能读出作者的感受吗?(指名读—学生评价—再指名读)

b、从这三个冒字中你还感受到了什么?(时间很长)从哪里看出来作者说了时间很长?哪个词?(预设:一年四季,昼夜不停)

有哪位同学能读出趵突泉昼夜不停翻滚的力量?

北方的冬天是寒冷的,到处都结了冰,但是趵突泉的水是什么样的?(请同学回答)“泉上起了一片热气……神秘的境界”

大家看,水面上有层淡淡的烟雾,仿佛人间仙境,难怪老舍先生说“你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钟……去看。”】

总结:老舍先生在济南生活了七年,明媚的春天去看趵突泉,它在冒;炎热的夏天去看趵突泉。它还在冒;凉爽的秋天去看趵突泉,它在冒;即使是寒冷的冬天去看趵突泉,它仍然在冒,所以老舍先生用了“一年四季,昼夜不停,永远”这些词来描写趵突泉。【展示PPT图片加老舍先生的话】

四.迁移阅读,感受小泉的趣味特点(12分钟)

1.大家已经感受了大泉的伟大与神秘,下面用同样的方法去欣赏小泉。

2.出示自学提示:默读第四段,想一想小泉有什么特点?划记出来,用一个词语概括并写下来。(生读)

3.汇报,学生说词语——师板书——朗读——再读——再说不一样的体会

【预设:有的……有的……有趣、美、活泼】

4.想象仿写

那么同学们也来写一写这么有意思的小泉吧,请同学们在【有的……】后按照格式写几句你的想象。

出示PPT:看,又来一个!有的______,有的______。思考一分钟,生说。

5.小泉很有趣对吧,我们能不能把它背诵下来呢,给同学们3分钟,我们来进行现场背诵。

【展示PPT填空】

【有的()……有的()……】

五、拓展(2分钟)

《珍珠鸟》课堂教学评析 篇7

一、问题设计提纲挈领,统领全文

韩老师围绕“‘我’是怎样对待珍珠鸟的,珍珠鸟对‘我’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一问题,让学生找出“我”照料与呵护珍珠鸟及珍珠鸟对“我”的感情发生变化的句子,谈谈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些问题虽然不难,但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通读全文才能完成。解决这些问题能够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思路,有助于学生自主品析体会句子。

二、较好地运用了合作学习的方式

教学中,韩老师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小组交流批画重点语句,分享阅读体会,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难能可贵的是,在汇报交流的环节中,韩老师让学生自主汇报,教师适时追问,及时点拨,顺学而导,而不是再频频发问,步步紧逼。

当然,合作学习如果在学生自读、思考、批画的基础上进行,在学生有了独立见解的基础上再去交流,就会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你来我往的思想交锋,讨论会向更深层次推进,而不至于出现合作中较易出现的“学生的合作交流常常是在思维的浅层次徘徊、游荡”的现象。另外,如果在汇报交流的环节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而不是个体交流,交流后教师适时对合作小组进行评价的话,能够对合作学习情况进行有效反馈,也将更有助于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三、关注插图,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新课标小学语文实验教材大都配有精美的插图,图文结合,图文并茂。韩老师在教学中两次关注插图,而且和课文教学有机结合。第一次,在开课不久,给学生介绍了珍珠鸟的资料后,韩老师让学生看图,说说看到了什么,当学生说看到“人与鸟很亲近”后,韩老师用一句“原本生性胆小的珍珠鸟为什么与人那么亲近呢”较为巧妙地过渡到对课文内容的学习环节中。后来,让学生再看插图后出示课文的中心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让学生阅读体会,将抽象的句子形象化、具体化。

四、重视默读、批画,教学动静有度

有人总结,好的阅读教学应该“书声琅琅,议论纷纷,静思默想,妙笔生花”,好的语文教学,应该动静结合,疏密有致。而现在的许多语文课,却多了热热闹闹,少了屏息凝神;多了口若悬河,少了动笔批画批注、动手抄写仿写等纸笔练习。韩老师敢于在全国性的公开课上让学生默读全文,批注感受,与她正确的教学思想是分不开的。

五、读句子想画面,在想象中理解语句

就某种角度而言,语文教学实际是培养学生还原文字符号的能力,使学生在感知语言、感知形象、建立形象、再造想象的过程中逐步积淀语感,提升能力的。韩老师出示“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让学生读后想象读了这句话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实乃小环节,大智慧。

六、播放图片,拓展升华

课末,韩老师播放了一组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图片,图片精美,贴近主题,是教学的有效拓展与延伸。当然,播放图片后教师激情讲述的一大段优美生动的“是信赖拉近了人与动物的距离,是信赖……”的话,如果换作让学生自己谈感受或写感受的话,或许学生的语言没有老师那么生动,或许学生说的句式也没有老师那么工整,但却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达成的有机契合点。

关于这节课,笔者也想提出一些问题与大家商榷:

1.课前播放的《我是一只小小鸟》的动漫课件和课末播放的《爱的奉献》的歌曲似乎和课文内容、和文本的价值取向有所出入,能否去掉或改换?课前导入也好,铺垫也好,最好和教学内容相关,要把学生尽快带到课文所设定的教学情境中来。许多老师都想在教学中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结果在课末或加上了一些尾巴,或穿靴戴帽,使教学画蛇添足,被老师们戏称为“都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惹的祸”。实际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没有错,教学中努力达成这一目标更没错,问题是工具性和人文性要有机结合,人文性有时是隐含在课文内容中的,是要在语言训练中有机渗透的,不要人为地把它们割裂开来。

2.小鸟对“我”感情变化的过程(害怕人———试探———放心)教师能否不用课件的形式引出,可否让学生自己通过体会词句列出?从学生在本堂课的表现来看,学生完全有这样的能力,即使出现问题教师再相机点拨引导也为时不晚。

“咕嘟咕嘟”的趵突泉 篇8

孩子们的小手雨后春笋般地冒了起来。

“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趵突泉!”大家七嘴八舌地说。

“这些泉的名字真好听!真有意思!”孩子们啧啧称赞道。

“‘趵突’是什么意思啊?趵突泉又是怎样的泉呢?”孩子们中传来一个好奇的声音。

“是呀!是呀!”这个问题激起了所有孩子的好奇心。

“那我们一起去趵突泉边‘走一走’吧,也许会得到一些启发。” 我笑吟吟地说。

我用投影仪向孩子们展示了一些趵突泉的图片,孩子们细细琢磨起来。

没一会儿,他们就议论开了——

有的说趵突泉很大,有的说趵突泉的

水很清。

“应该叫‘大清泉’才对!”这个声音一落地,就引来一阵欢笑。

笑声中,一只小手犹犹豫豫地举了起来。

“趵突泉的泉水很涌,从地下往上冒的时候,会发出‘咕嘟咕嘟’的声音。‘趵突’和‘咕嘟’的发音比较像,我猜……趵突泉的名字,是不是和泉声有关?”

这个声音犹如一个重磅炸弹,在教室里炸开了。孩子们有的皱眉思考,有的点头赞同,有的喃喃自语……

“孩子们,我们来看下一段资料吧!”我不失时机地出示了一段文字资料:

据史料记载,趵突泉又名槛泉,距今已有二千七百年的历史。“趵突”一名,最早出现在宋代著名文学家曾巩的诗文里。据曾巩记载,“趵突”这一称谓当时还只是在民间流行,它很可能就是一个象声词,类似“噗嘟”“咕嘟”等等,模拟泉水喷涌的声音。

大家立刻给刚才的同学送去一阵热烈的掌声。我趁机说:“对‘趵’这个字的理解,同学们还可以问问我们的朋友——字典。”

大家兴致勃勃地打开了字典,很快又有小手举了起来。

“‘趵’是跳跃、向上喷涌的意思。”

“趵突泉的名字真有意思呀!‘趵突’模拟了声音,‘趵’字又包含了泉水喷涌的特点。”一个同学恍然大悟地说。

“啪啪啪!”教室里响起了一阵欢快的掌声。

上一篇:《麻烦家族》观后感下一篇:金融消费合同纠纷典型案例-上海高级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