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罗的《瓦尔登湖》名言警句(共5篇)
1、人类之所以想要一个家,想要一个温暖的地方,或者舒适的地方,首先是为了获得身体的温暖,然后才是情感的温暖。
2、我喜欢看到,大自然是如此充满着生命力,因而无数的生物都经得起被牺牲,成为彼此的猎物。
3、光勤劳是不够的,蚂蚁也是勤劳的。要看你为什么而勤劳。
4、唯有我们觉醒之际,天才会破晓。破晓的,不止是黎明。太阳只不过是一颗晨星。
5、有了思想,我们可以在清醒的状态下,欢喜若狂。只要我们的心灵有意识地努力,我们就可以高高地超乎任何行为及其后果之上;一切好事坏事,就像奔流一样,从我们身边经过。我们并不是完全都给纠缠在大自然之内的。……看戏很可能感动了我;而另一方面,和我生命更加攸关的事件却可能不感动我。——亨利·戴维·梭罗 《瓦尔登湖》
6、大多数人,即使是在这个比较自由的国土上的人们,也仅仅因为无知和错误,满载着虚构的忧虑,忙不完的粗活,却不能采集生命的美果。操劳过度,使他们的手指粗笨了,颤抖得又太厉害,不适用于采集了。真的,忙碌的人,一天又一天孤独,找不到空闲来使得自己真正地完整无损;他无法保持人与人间最勇毅的关系。除了做一架机器之外,他没时间来做别的。
7、有时间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这才是真正的休闲。
8、我们为今生创造家园,为来生建造墓穴。
9、智慧和纯洁来自于身体力行,愚昧和无知则从懒散中产生。
10、不要给我爱,无须给我钱,我也不要名誉,我需要的只有真理。
11、时间决定你会在生命中遇见谁,你的心决定你想要谁出现在你的生命里,而你的行为决定最后谁能留下。
12、从今以后,别再过你应该过的人生,去过你想过的人生吧!——梭罗
13、与我们自己的私人意见相比,舆论是一个软弱的暴君。恰恰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决定了他的命运,更确切地说,是指出了他的命运。
14、一个人的富裕程度如何,要看他能放得开多少东西 ——梭罗
15、我宁愿坐在一个南瓜上,并且独自拥有它,也不愿挤坐在一个天鹅绒的垫子上。我宁愿在大地上乘坐空气自由流通的牛车,也不愿坐在观光火车的车厢里,一路呼吸着污浊的空气上天堂。
16、多余的财富只能购买多余的东西,人的灵魂必需的东西,是不需要花钱买的。
17、摒弃我们的偏见,从来不算为时太晚。任何一种思考方式或者行为方式,不管它有多么古老,如无确证都是不可信的。
18、当你实现你的梦想的时候,关键并不是你得到什么,而是在追求的过程的你变成了什么样的人。
19、文明人就是一种更有经验和更聪明的野蛮人。
20、一个人怎么看待自己,决定了此人的命运,指向了他的归宿。我们的展望也这样,当更好的思想注入其中,它便光明起来。不管你的生命多么卑微,你要勇敢地面对生活,不用逃避,更不要用恶语诅咒它。
21、一种善良的意识,要比一座像月亮那样高的纪念碑更令人难忘。
22、我们的天性的最优秀的品质,就像果实上的那层粉霜一样,只有在搬动的时候非常小心翼翼才能保留下来。然而不论是对待我们自己,还是对待别人,我们都并非这样体贴入微。
23、知道自己知道什么,也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这就是真正的知识。
24、我看到那些岁月如何奔驰,挨过了冬季,便迎来了春天。
25、我确信,假设所有人都和我一样生活简朴,那么偷窃、抢劫之事便不会发生。发生诸如此类的事,主要原因是世上有的人得到的太多,而另一些人又得到的太少。
26、最富有的时候,你的生活也是最贫穷的。吹毛求疵的人即便在天堂也能挑出瑕疵。一个安心的人在哪都可以过自得其乐的生活,抱着振奋乐观的思想,如同居住在皇宫一般。犯不着千辛万苦求新,无论衣服还是朋友。把旧的翻新,回到它们中去。万事万物没有变,是我们在变。
28、没有哪一个地方有幸福,除非你为自己带来幸福.——梭罗
梭罗的巨著《瓦尔登湖》是19世纪的一部伟大的超验主义著作。作为一个年轻人, 梭罗对大自然有着非同一般的兴趣。他比爱默生更执着地认为自然对人类的精神起着恢复的作用和健康的影响, 并认为自然是精神的象征。他尝试寻找灵魂的秘密。梭罗这样写道:“不要低估事实的价值, 总有一天, 它会变成真理。”对他来讲, “只要坚持不懈地挖掘并了解我们身边的现实, 我们一定会最终理解尊崇的一切真理。”正如评论家马蒂森所说, 梭罗通过各种影像进行思考。梭罗坚信, “自然界的物质和现象都是我们思想和感觉的原始象征”。和自然相处, 他永远不会厌倦, 有时他甚至会在思考中忘记身在何处。确实, 《瓦尔登湖》忠实记录了梭罗与大自然的交流, 同时也说明了梭罗不仅接受了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哲学。
2《瓦尔登湖》的主题思想
《瓦尔登湖》可以从不同的层面上来进行解读, 然而最重要的是, 这是一本关于自我修养和完善的书。这本书是关于什么是人, 他应该怎么做, 必须怎么做的书。梭罗相信人类内心的美德和精神上的崇高。他认为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是如何做到自给自足, 达到个人精神上的完美。1845年7月4日, 梭罗搬进简陋的小屋, 这表达了他期望获得独立和寻找真理的决心, 而这也就是之所以人们称他为美国文学史上个人主义先驱者的原因。梭罗对现代文明持批评态度, 他认为现代文明奴役了人性, 使人堕落。他曾经说:“文明的人是物质的奴隶。
”他认为人应该自己亲自寻找真理, 而不是通过模仿别人的方式;寻找真理的最好办法就是远离喧嚣的世俗生活, 完全沉浸在自然之中。梭罗认为, 现代的文明生活使人丧失了人性, 将人置身于精神的困境之中:不停地聚集物质财富并不等于真正的活着, 而是人类在自掘坟墓。梭罗鄙视身边这样的人, 他希冀找到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帮助人们从浑浑噩噩的生活中解脱出来。用他自己的比喻, 就是他想做一只雄鸡, “金鸡一唱天下晓”, 把他们从梦中唤醒, 开始真正的人的生活。所以这本书充满了警句, 实际上有好几次, 这本书使他自己警醒。另外, 书里提醒人们不要骄傲自满。梭罗记载了在瓦尔登生活时如何使自己的需求最小化。他写道:“和他所能抛弃的东西比起来, 人就可以算是富裕的了。”一个老实的人除十指之外, 就用不着更大的数字了。在特殊情况下也最多加上是个脚趾, 其余不妨笼而统之。”梭罗为随着生活中机械化和商业化而产生的对物质成功的狂热开了一张秘方:“简单, 简单, 简单!……简单化, 简单化!”精神上的充实才是真正的财富, 一年里只工作六个星期的生活值得一试。灵魂也许并不能让一个人过得富足, 但是却能使人在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取得真正的“进步”。
细阅《瓦尔登湖》, 人们不难发现两个内容并行发展, 一是说大自然, 一是说人, 总的是说人应返璞归真, 回归自然。从这个角度出发读《沃尔登》便会发现, 该书自首至尾讲的全是做人的道理。梭罗是一个具有独立性格的人。他对名利极其淡泊, 对世人争先恐后地发家致富行动很不以为然。于是他在周围凡夫俗子的一片喧嚣声中, 悄悄独步。他在沃尔登湖畔开荒种田, 每年用六个星期的时间忙于生产自己生活的必需品, 其余时间里, 则随心所欲的做他认为应当做的崇高的事情, 如读书, 写作, 欣赏自然, 静观默想等, 总之是“吸吮生活的真髓”, 真正地活着, 真正地做人。梭罗对人的生活现状极不满意。人们整日忙碌不堪, 急功近利。他望着他们在商店里, 办公楼中, 田地里疲于奔命, 唯知积财致富, 不能摘取生活“更美好的果实, ”虚度人生, “损伤永恒”, 过的是一种“没有原则的生活”。人欲生活, 诚然不可缺少衣, 食, 住, 然而人们却在本末倒置, 为衣, 食, 住而生活, 忘记自己是“立在过去与未来两个永恒项的交叉处”。在该书第二章《我居住过的地方, 我生活的目的》中, 梭罗喟叹人们多端寡要, 注重西班牙斗牛或甚至法国革命, 而置自我完善于不顾, 嗟叹注重精神的人至多也不过百万分之一。于是他建议, 牧师在星期天布道时不要连篇累牍地讲废话, 只大喊一声“停住”就行了:停止堆金积玉, 考虑修身养性。“当我们把脚步放慢, 明智起来时, 我们会觉悟到, 只有伟大而高尚的事情才是永恒的, 绝对的, 实在的;小的忧虑, 小的快乐只是现实的幻影而已。”梭罗对大自然的存在感到极其亲切。当他身处大自然的怀抱时, 他感到兴奋, 安详。大自然是母亲, 大自然中的花草虫鱼是兄弟。他的小屋立在湖畔山丘脚下, 周围长满松柏和山核桃树。一条羊肠小路自山丘逶迤延伸至不过六七杆外的湖边。在他的前院内, 花草茂盛, 灌木丛一片生机。他深切感到自己与自然界的亲友关系要比和人飞关系紧密得多。自然界是个仁慈的社会, 自然物体最可亲可爱, 最天真最鼓舞人心, 最富同情心。大自然是人类的曾祖母, 她有遍及普天之下的植物性药品保持人身健康, 安详, 快活。于是, 对于他, 树是神圣的, 湖是神圣的, 自然界内一切都是神圣的。梭罗意识到, 他已和大自然融为一体。对他来说, 湖中操舟, 林中远足, 乃是人生莫大的乐事;观看自然, 拥抱自然, 是人能自我发展的必要因素。
梭罗对自然界的理解充满着爱默生超验主义思想的韵味。超验主义认为精神或“超灵”是宇宙中最重要之物。超灵代表善良, 它无处不在, 无所不能, 是一起事物的来源, 所有事物都是它的组成部分。它存在于自然和人类中间, 是宇宙构成的主要元素。其次, 超验主义者注重个人。对他们而言, 人是社会最重要的元素, 社会的再生只能通过人类的再生来完成, 因此人生的主要目标应该是自我完善, 自我修养和自我进步, 而不是想方设法致富。梭罗意识到, 自然界万物都具有某种神圣性, 从他们的动静他看到上帝在施展其艺术才干。今昔, 远近, 生死在宇宙的总蓝图上相互连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在《我居住过的地方, 我的生活目的》结尾处, 梭罗提出, 人应像大自然一样从容不迫地度过一天的时光, 摆脱琐事和习惯的烦扰而自由自在的生活。那才是真正的活着。
其次是修身。有人说, 梭罗太自私, 岂不知他要以自己的榜样督促人们关心自身。人人都近完美, 社会进步自然会水到渠成。他明确指出:“我们的生活自始至终惊人地充满是非曲直。善与恶之间的斗争一分钟也没有休止过。德是唯一可稳操胜券的投资。”梭罗认为, 人的本性由两部分组成, 即高等的或精神的一面及低级的或兽性的一面。人应当悉心发展前者, 克服后者。人们知道自己的兽性的, 高等次本性愈迟钝, 兽性便愈嚣张。纯洁是人成熟的象征, 所谓天才, 英雄主义或圣贤等品格都是纯洁的果实。人的神性可以压倒兽性。人应该忘却和失去人兽间仅存的一点差异。他看到世人沉湎于追求金玉富贵, 宁愿受名缰利锁的束勒, 精神空虚得如行尸走肉, 而感到忧心如焚。梭罗认为, 人们修身的根本目的在于恢复童稚的纯真。儿童对生活真谛的领悟力比成年人强。他主张人自省自助, 正人先正己, 也便促进了社会和人类的进步。人心一旦息息相通, 虽独居也不会感到寂寞。他劝告人做周游内心世界的哥伦布, 在自身的大西洋和太平洋上探险。让每个人都管理好自己, 努力成为生来就应当做的人。归根结底, 世界本身是以努力使自己完善起来的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由个人的意志而产生自尊, 由自尊而开始修身, 修身可导向再生, 新生。
梭罗十分痛恨“没有原则的生活”的“肮脏的人类共济式社会制度”, 他通过作品和行为无声地向这种状态宣战。对那些关注外面世界的发展, 像铁路, 电报, 法国革命, 却不花什么时间自我进步的人, 梭罗不能忍受。他去树林冥想并非突发奇想, 而是为自己和国人寻找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两年之后, 梭罗觉得自己获得了重生, 又充满了活力, 超越了原来的自己。因此“重生”成为《瓦尔登湖》的主题, 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决定了文章的篇章结构, 正如佩里·米勒所说, 这本书描述了从夏天到秋天再到冬天, 最后又回到春天的场景。我们发现冬天过去, 随着春天的到来, 梭罗完全沉醉在一个万物复苏的世界里。瓦尔登湖畔恢复了生机, 渴望展现自己的活力;青蛙跳, 土拨鼠跑, 松树唧喳, 麻雀叫, 整个宇宙从沉睡中苏醒, 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人类也一样。梭罗意味深长地问:“人和融土有什么区别?”对于他而言, 人拥有“内心的热情”和“神圣的种子”。尽管他可能会死亡, 但他的“绿色的叶子将会永生”。
3 结束语
《瓦尔登湖》展现了梭罗对未来和新生一代的坚定信念。他将一个多年之后才从蛋里孵化出来的坚强而美丽的小虫与人类美丽的翱翔的生命联系了起来, 书的结局也充满了乐观与希望:“灯光其实是黑暗的。只有黎明能让我们醒来。还有很多个黎明。太阳就是一颗晨星。”
参考文献
[1]赵红英.美国文学简史学习指南[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9.
[2]常耀信.美国文学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3.
张爱玲曾经在介绍梭罗的生平与作品时说,梭罗所以在瓦尔登湖进行经济实验,是要证明一项理论:人可以活地更简单,更从容,不必为着追求物质文明的发达,而丧失了人是万物之灵的崇高地位。作者在《瓦尔登湖》中,以瓦尔登湖为中心,辐射到周围众多地方,描写了他“以兽为邻”,在“豆田”耕种,与“村子”中的人交往等诸多生活细节,最后作者又以“春”结尾,为我们开启了崭新生活的篇章。梭罗的目的达到了,他在“结束语”一篇中,这样说到:“我很高兴认识了我的方位……”。
梭罗的散文清新淡雅,像春天吹过的清风,拂绿了我们干渴的心田。梭罗生活的地方是瓦尔登湖及其周遭地区,但他细腻精致的笔调,却把我们带到了更为广阔的天地。他谈“瓦尔登湖周围的鸟”,谈“更高的规律”――他认为,从一个特殊的意义上说,他们(渔夫、猎人还有其他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他从个人的农事劳作中提升到更高的人类法则,令我们视野开阔,高屋建瓴。在《瓦尔登湖》中,许多段落值得一品再品,让人陶醉。他在描写“湖”时这样写到:“湖是一道风景中最美丽、最富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中。湖边长在水中的树木犹如纤细的睫毛,是湖岸的饰边。而四周郁郁葱葱的群山和悬崖是他垂悬的眉毛。”如此富有诗意和浪漫的描述,令我们读者也情不自禁地喜爱上了瓦尔登湖。
在整部《瓦尔登湖》中,自然――一直是他写作的背景,以大地为席,以苍穹为盖,梭罗在广阔的天地中像农夫一样耕种、收获,他很高兴,他说:古老的诗歌和神话至少表明,农事是一门神圣的艺术。把滋养和抚育我们的农事当做一门艺术来雕琢,对梭罗来说,这岂不是正中其下怀吗?在从事农耕的过程中,梭罗仍不忘“阅读”。即使在19世纪梭罗也感慨道:他们深信一本《圣经》的智慧就足够了,余生便在简易读物里荒废天赋、单调地生活。在商品大潮的汹涌翻滚下,现代人的心灵像扁舟入海,漂浮不定。物质的丰裕,精神的赤贫。我们的胃囊一再填充,而精神的领地却时时荒芜着。读读梭罗吧。他会把你带入一个我们所抛弃而对我们来说又异常重要的自然的境界。学学梭罗吧:崇尚简单,发掘人性。听听梭罗的忠告:多余的财富只能买到多余的东西。灵魂的必需品,金钱一样也买不到。这样的忠告如梵音,于我们无异于醍醐灌顶。
徐迟说:“这是一本寂寞的书,恬静的书,智慧的书。”让我们暂且避开闹市、远离尘嚣,追随着梭罗的足迹,去品位寂寞,感受恬静,聆听大师的哲音。
2、一所精美的房子又有何用,如果你没有一个可以容忍的摆放它的星球?
3、如果一个人和他的同伴没有保持步伐,也许是因为他听到了另一种鼓点。就让他按他自己的步伐前进,无论他走得多快、多慢或多远。
4、活过每一个季节;呼吸空气,喝水,品尝水果,让自己感受它们对你的影响。
5、我喜欢独处。我从没遇到过比孤独更好的伴侣。
6、即使在天堂,挑刺的人也会找到刺。
7、你必须活在当下,乘着每一个波浪前行,在每一刻找到你的永恒。傻瓜站在他们的机会之岛上寻找另一片陆地。没有别的陆地,除了这一生,没有别的生命。
8、清晨的散步是对一整天的祝福。
9、大多数的奢侈品和许多所谓的生活便利品,不仅不是不可或缺的,而且对人类的进步是一种阻碍。
10、世界只是我们的想象的.画布。
11、有时间增加自己精神财富的人才是真正享受到安逸的人。
12、德行善举是惟一不败的投资。
13、当你过于注意细节的时候,却是在一点一滴地浪费你的人生。倘若真心地做事,约莫用你的双手就够了。如果还嫌不足,无防再加上你的双足,便会能做成了。一切要简化!简化!再简化!
14、充满自信地追求你的梦想!去过你梦想中的生活。当你让自己的生活变得简单,宇宙的法则也会变得简单。
15、我们最真实的生活是当我们清醒地活在自己的梦中。
16、人类,犹如一支浮标,任何风浪也无法使它沉没。
17、许多人钓了一辈子的鱼,却不知道他们钓鱼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鱼。
18、灵魂的必需品并不需要用金钱来购买。
19、城市是一个几百万人一起孤独地生活的地方。
20、人类已成了他们的工具的工具。
21、等到我们迷失了,我们才会开始了解自己。
22、不要回头看,除非你想走回去。
23、书是世界宝贵财富,是国家和历史的优秀遗产。
24、爱就是试图去将梦中的世界变为现实。
25、与其给我爱、金钱或名誉,不如给我真理。
26、任何事物的代价等于你用多少生命去换取它。
27、我们的生活都被耗费在细节上……简单,再简单。
28、生命并没有价值,除非你选择并赋予它价值。没有哪个地方有幸福,除非你为自己带来幸福。
29、我宁愿独自坐在一只南瓜上,而不愿拥挤地坐在天鹅绒的座垫上。
30、不要雇一个为钱而替你工作的人。
31、心灵永远是缺乏经验的。
32、善良是唯一永远不会失败的投资。
33、于身体有益的是劳作,与灵魂有益的是灵魂的工作,于两者都有益的是为他人工作。
34、多余的财富只能换取奢靡者的生活,而心灵的必需品是无需用钱购买的。
35、大多数人在安静的绝望中生活,当他们进入坟墓时,他们的歌还没有唱出来。
36、我们能够爱的人,我们也能恨他们。而其余的人,则对我们无关紧要。
37、天堂在我们的头上,也在我们的脚下。
38、有时生病是有益于健康的。
39、任何人都是自己幸福的工匠。
40、我们必须学会再次醒来,并让自己保持清醒,不是靠机械的帮助,而是靠对黎明的无限期望。
41、心灵与自然相结合才能产生智慧,才能产生想象力。
42、多余的财富只能买来多余的东西。
43、执着追求并从中得到最大快乐的人,才是成功者。
44、一个有时间增加他灵魂的财富的人才能真正享受闲暇。()
45、如果我真的对云说话,你千万不要见怪。
46、绝对而言,财富越多,美德就越少。
47、一本真正的好书教给我的远不止只是阅读它。我必须很快将它放在一边,然后按照它来生活。我始于阅读,终于行动。
48、最大的收获和价值远不能受到人们的赞赏。我们很容易怀疑它们是否存在。我们很快把它们忘记了。它们是最高的现实。也许最惊人、最真实的事实从来没有在人与人之间交流过。我每天生命的最真实的收获,就像朝霞暮霭那样难以捉摸,无法言传。那是我抓到的一点儿星尘,一片彩虹。
49、活出你的信念,你就能转动世界。
1 关于听觉:最震撼的自然之声, 最怡然自得的精神家园
当今社会在上演着飞速的声景变迁, 大量标志性的声音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声音景观的变迁是乡村向城市转变的社会产物, 是古代向现代跨越、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发展的历史遗迹。
自然之声贯穿于作品始终, 但梭罗在《声音》这一篇章着重用笔墨渲染自然之声。“就是在半夜里, 我也常常给它的步伐和凶恶的哼哈声吵醒。”[1]梭罗总对“火车”心怀怨恨, 因为他时常被附近火车经过的声音惊醒。在他眼里, “火车”便是那体力强盛, 精神充足的“铁马”, 是替代人类主导地球的怪物:“那时我听到铁马吼声如雷, 使山谷都响起回声, 它的脚步踩得土地震动, 它的鼻孔喷着火和黑烟, 看起来好像大地终于有了一个配得上住在地球上的新的种族了。”[1]
火车巨大的轰鸣声挟着一股不明来处的劲风, 横扫过静谧的瓦尔登湖。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学者——埃米莉·汤普森在其著作《现代性的声音风景:美国1900-1933年的建筑声学及听觉文化》中如此评述:“在火车的轰鸣声中, 梭罗意识到飞驰而去的不仅仅是火车, 同样也有他所留恋的旧式生活方式。蒸汽机车的巨大声响, 带给梭罗的与其说是一种听觉上的刺激, 不如说是给其内心带来了一种深层的‘文化震惊’;与其说机械噪音给梭罗带来身体不适, 不如说震撼了他寄寓在瓦尔登湖之上的精神家园。从听觉的角度来看, 瓦尔登乡村社会的声景不再单纯, 纯粹的乡村生活不复存在, 整个美国开始了工业化的转型。”[3]
梭罗进一步描绘在那宁静的乐土中, 倾听来自大自然的美妙旋律——夜莺吟唱的晚祷曲, 苍枭肃穆的哀歌, 猫头鹰的小夜曲, 青蛙们的“托尔嗡克”乐章……以此来对工业所催生的新的生活之声来进行对比, 令人生活在喧嚣工业社会中的人深感倾听自然之声或许是一种奢望。在繁华的都市生活中, 人们的听觉饱受汽车“嘟嘟”喇叭声, 高分贝电视声, 各式各样手机彩铃声, 人们高谈阔论声, 种种尘世之声的荼毒。然而, 一种听后能平静人们心神, 以及至高神圣的天籁之声能够在《瓦尔登湖》这本书里体会得淋漓尽致。梭罗给了我们超出预期的精神层面的满足, 书中有这样的描述:“我们共同居住的这个自然, 品类多么齐全, 能量多么巨大啊!噢——喔——喔——喔, 我——从——未——诞——生——过……那声音真诚、颤抖, 甚至从遥远的林肯森林里也传来了回音”[4]。还有“太阳、风雨、夏日、冬日, 大自然的天真和慈善无以言说, ——他们永远提供这么多的健康, 这么多的欢快!”[4]这种消失已久的空灵感觉此刻在鲜明对比后更是让人领略无余。
梭罗在给我们听觉盛宴的同时向我们揭示:如果我们的生活减一份喧嚣, 精神加一份宁静, 或许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
2 关于味觉:多一些清淡之味, 少一些世俗杂味
作为一名素食主义者, 梭罗推崇食物清淡和禁酒。他在《更高的旋律》一章中曾提到:“然而我这个人绝不苛求;一只油煎老鼠, 如果非吃不可, 我也可以津津有味地吃下去。我只喝白开水已有这么久了, 其原因同我爱好大自然的天空远胜过吸食鸦片烟的人的吞云吐雾一样。我欢喜经常保持清醒, 而陶醉的程度是无穷的。我相信一个聪明人的唯一饮料是白开水, 酒并不是怎样高贵的液体, 试想一杯热咖啡足以捣毁一个早晨的希望, 一杯热茶又可以把晚上的美梦破坏掉!”[4]生活是如此的有滋有味, 有的人一生如酒, 辛辣而又浓烈;有的人一生似茶, 清淡但值得细细品味;有的人一生如咖啡, 苦涩但却很有滋味。一生如水的人虽没有大喜大悲, 但至少活得平淡、活得滋润, 令人开怀。有人喜欢喝咖啡, 因为浓郁;有人喜欢喝茶, 因为清香;有人喜欢喝酒, 因为浓烈。正如梭罗所悟到的:烈酒痛饮会伤身, 浓茶过量会伤胃, 咖啡至极会伤神。而一杯白开水, 清肠润肺, 最易解渴却不必太多的浪费。几乎无需成本, 几乎无需寻觅, 水就会唾手可得。[6]
从表层看, 梭罗似乎在阐述白开水对人的健康的益处, 但其实一杯白开水, 极其普通, 却让人透过它, 看到了整个大千世界。白开水, 没有咖啡的“滴滴香浓, 意犹未尽”, 没有茶叶的“清新自然, 回品茶香”, 更没有美酒的“千古佳酿, 万古留香”, 但却是能让所有人接受的饮品, 也最能融入到生活的各个角落。在梭罗看来, 这就是喜欢白开水味道的人:不唯利是图, 不攀附权贵, 正如老子所言:“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活出一杯白开水的味道, 滋润而无忧, 健康而快乐。
3 关于视觉:让我们失去视觉的光明, 对我们来说是黑暗
关于视觉的描写, 梭罗在书中倒是写了不少, 但是让人觉得眼前一亮便是梭罗在《经济篇》一章里关于新衣服与旧衣服的那一大段描述:“让那些有工作做的人记着穿衣服的目标, 第一是保持养身的体温, 第二是为了在目前的社会中要把赤身露体来遮盖。”对于衣服的用途, 梭罗的概括很精练:一是保温, 二是遮羞。只可惜眼观狭隘的都市人只着眼于第二点甚至在第二点上无限扩大化:对于“羞耻”的定义总是被各种奇怪的时尚流行和条条框框所限制, 每当流行时便是时尚, 不流行时便是“羞”, 跨越条条框框的限制也是“羞”, 从未思考过自己的衣服除了受到别人的赞赏之外, 能否给自己的心灵带来哪怕一点点的沉淀。
《经济篇》里梭罗就给我们讲述了一件他去衣服店遇到的趣事:
“‘真的, 近来他们并不时行这个式样, 可是现在他们又时行这个了。’她量了我的身材, 但没有量我的性格, 只量了我肩宽, 好像我是一个挂衣服的钉子, 这样量法有什么用处?我们并不崇拜娴雅三女神, 也不崇拜帕尔茜。我们崇拜时髦。她纺织, 剪裁, 全权处理。巴黎的猴王戴上了一顶旅行帽, 全美国的猴子学了样。有时我很失望, 这个世界上, 可有什么十分简单而老实的事是通过人们的帮助而能办成功的?必须先把人们透过一个强有力的压榨机, 把他们的旧观念压榨出来, 使他们不再能够马上用两条腿直立, 到那时你看人群中, 有的人脑子里是长蛆虫的, 是从不知什么时候起就放在那里的卵里孵化出来的, 连烈火也烧不完这些东西;要不这样做, 什么劳力都是白费。”[4]
虽然这是小事一桩, 虽然这是发生在一百多年前的英格兰, 但即使放在现在各个国家, 这种现象也是随处可见。自己的穿衣风格总以他人的喜好来作为衡量自己喜好的标准, 即便遇上自己很心仪的衣服, 也会因为“他们”而强行改变自己的视觉感受。因为人身处社会, 做的是社会人, 遵循的是社会审美规则, 你若不同便是与整个社会的审美作对, 是在开历史的倒车。
《瓦尔登湖》末尾的那段话:“使我们失去视觉的那种光明, 对于我们是黑暗。只有我们睁开眼睛醒过来的那一天, 天才亮了。天亮的日子多着呢。太阳不过是一个晓星。”“使我们失去视觉的那种光明”[7]便是这个尘世的各种流行新事物, 这些新事物如此得诱人, 可能会使我们的“视觉”变得无所适从, 迷失方向, 因此它们所导致的只能是“黑暗”。
4 关于嗅觉:自然之气净化商业味道
在《寂寞》一章中, 值得注意的是梭罗曾提到:“在我出门时有没有客人来过, 我总能知道, 不是树枝或青草弯倒, 便是有了鞋印, 一般说, 从他们留下的微小痕迹里我还可以猜出他们的年龄、性别和性格;有的掉下了花朵, 有的抓来一把草, 又扔掉, 甚至还有一直带到半英里外的铁路边才扔下的呢;有时, 雪茄烟或烟斗味道还残留不散。常常我还能从烟斗的香味注意到六十杆之外公路上行经的一个旅行者。”[4]不知是否是梭罗夸大了自己的嗅觉, 还是因为在这个有着山野气息的地方, 一丝的世俗之气就显得如此得浓郁。在梭罗看来, 香水味、烟味、汽车尾气味、“一辆紧闭的篷车散发出咸鱼味”等, 这些都是纯正的“商业味道”。纵然梭罗坦陈了一些对商业的不认可之处, 但是商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梭罗对商业的理解是:“商业是出乎意料地自信的, 庄重的, 灵敏的, 进取的, 而且不知疲劳的。它的一些方式都很自然, 许多幻想的事业和感伤的试验都不能跟它相提并论, 因此它有独到的成功。一列货车在我旁边经过之后, 我感到清新, 气概非凡了, 我闻到了一些商品的味道, 从长码头到却姆泼兰湖的一路上, 商品都散发出味道来, 使我联想到了外国、珊瑚礁、印度洋、热带气候和地球之大。”[8]这或许看似矛盾, 其实有其特殊之处。梭罗所联想到的尽是与自然相关的事物, “珊瑚礁”、“棕榈叶”、“椰子壳”等, 此举正是梭罗想通过自然之气净化那所谓的纯正“商业味道”。
5 结束语
《瓦尔登湖》的最后一章《结束语》的人生哲理比前面任何一章都会引起人的共鸣, 故用本章经典话语来结束本篇论文。
在物质横流的的今天, 人们追寻的方向离瓦尔登湖越来越远了, 人们用生命的时间换来了没有生命意义的物质享受, 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裕, 但在思想和道德领域却越来越贫穷了。在一百多年前梭罗就告诫世人:“多余的财富只能够买多余的东西, 人的灵魂必需的东西, 是不需要花钱买的。”“不论你的生命如何卑贱, 你要面对它, 生活它;不要躲避它, 更别用恶言咒骂它。它不像你那样坏。你最富的时候, 倒是最穷。爱找缺点的人就是到天堂里也找得到缺点。尽管贫困, 你要爱你的生活。”[8]简言之, 梭罗为人类开了一个良方:为生活做减法, 为思想做加法。
摘要:早在150多年前, 亨利·大卫·梭罗作为美国著名作家、自然主义者、哲学家和先验论领导者, 对物质主义下的社会现实极为不满, 即人类拘禁在物质世界里追名逐利, 忽略了人性神圣的一面。梭罗的代表作《瓦尔登湖》反映了其在这一方面的思考。它详细描述梭罗在瓦尔登湖边上的小屋中两年零两个月的生活经历, 但《瓦尔登湖》仅以四季的更替描绘作者一年的生活。此书并非小说也非自传, 而是结合二种派别来批判当代西方文化的消费主义和唯物主义以及其对自然的破坏。此书不仅批判当代社会还尝试了极具创造力的当代文化视角, 种种迹象皆可从梭罗对瓦尔登湖的亲近和对自然的向往中体现出来。
关键词:自然,物质,精神,现代
参考文献
[1]亨利·大卫·梭罗.瓦尔登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2]亨利·大卫·梭罗.瓦尔登湖[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4.
[3]埃米莉·汤普森.现代性的声音风景:美国1900-1933年的建筑声学及听觉文化[M].美国:麻神理工学院出版社, 2004.
[4]田颖, 朱春飞.瓦尔登湖, 英汉对照[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5.
[5]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09年, 那些美妙的声音哪里去了[EB/OL]. (2013-01-20) .http://paper.jyb.cn/zgjyb/ht ml/2009-03/29/content_7323.htm.
[6]壶酒江湖.2010年, 瓦尔登湖读书报告[EB/OL]. (2013-01-29) .http://tieba.baidu.com/f?kz=868561839.
[7]海依.2010年, 感受瓦尔登湖[EB/OL]. (2013-01-30) .http://book.douban.com/review/3491255/.